国际医学教育范例

国际医学教育

国际医学教育范文1

教育与国际接轨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的基础工程。特别是一些国际间通用性强的专业和学科,更应尽早实现国际化,为我国培养适应国际合作与竞争需要的专业人才。而医学正是这样的学科,因其研究对象是生命本身,较少受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不同国家、地域间同一性强,国际间可比性强,使医学领域全球化趋势变得更加明显,也使医学教育的国际化任务更加紧迫。目前,医学教育的全球标准已经出台,使医学成为所有学科中唯一具有国际统一教育标准的学科,也给我国医学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有力的推动力。[1]我国的医学教育要与国际接轨,培养符合《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和《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医学专业人才,就必须在教育目标、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与国际同步[2],在这一过程中,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教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由于历史原因及医学发展水平的差异,国内医学教材与国外相比,在很多方面还存在差距。在这种情况下,经过精心选择、充分论证后引进优秀的国外医学原版教材,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加快我国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因本土教材落后而引起的教育滞后,使我们的教育实践可以直接享用国际上先进的医学教育的研究成果。而且教材既是知识的载体,又是主要的教学工具,对教育的各个方面都能够发挥影响,引进优秀的国外医学原版教材,可以对我国医学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起到全面的促进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依靠国外教材的权威性、科学性,促进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教材是教与学的直接媒介,是学生专业知识的首要来源,所以对教材内容的权威性、精确性必须做最高标准的要求。国外经典医学教材,常有几十甚至上百年的历史,比如《格氏解剖学》目前已是第39版,其权威性、成熟性是国内教材所不能比拟的,该教材已成为医学领域中名副其实的名著。而且国外教材多注意不断完善和及时更新,以教学反馈和科学实践为基础不断调整,长期的精心打磨使教材内容的取舍更加科学,目标定位更加准确,编写方式更符合教学规律,使教师更易教、学生更易学,使医学专业知识的传递变得更加顺畅。经过长时间教学实践的检验,有些国外经典医学教材几乎已成为发达国家医学生的通用必备书。我国的医学生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也应该首先从知识的来源方面与国际同步,与他们未来的国际合作伙伴与竞争对手学习同标准的东西,采用同水准的教材,才有可能达到同样的水平;同时,也应该充分接触这些人类医学和教育学发展的结晶,充分享受国际经典教材所带来的益处,促进自己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

2传递先进的医学教育理念,促进医学教育改革

教材不但是专业知识的载体,同时也是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者。引进医学原版教材,可以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了解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接触先进的教育理念,对具体的教学模式也可以有更加直观的认识。特别是在国外教材的引进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做中外医学教材的比较学研究,教学一线的教师也必将自觉地熟悉教材、研究教材。这些研究可以使我们对国内外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的差异有更深刻、更具体的认识。国外原版医学教材,特别是国外专门为教学准备的针对医学生的权威教材,实际上本身就是先进医学教育理念的应用范本,认真挖掘,可以带给我们很多有益的信息,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比如,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近日引进的《格氏解剖学:教学版》,它既保留了《格氏解剖学》的权威性,又专门针对教学进行了重新编排,从内容和结构上就可以清晰地看出目前国外医学教育的鲜明特点。

2.1以器官系统为基础,实施综合性课程

虽然从书名上看《格氏解剖学:教学版》是一本解剖学教材,但其内容与我国传统的解剖学教材差异很大。全书是以人体局部分区来划分章节,首先讲述该区域的功能,然后讲述其组成部分、与其他分区的关系及该区域的重要特点,而后的局部解剖学部分有较多的临床相关讨论,还有少量最新的与该区域相关的重要的分子生物学知识。这样的教材内容对应的显然不是我国传统的单纯讲述结构的解剖学课程,而是一种综合性课程,重在让学生掌握人体的基础知识,特别是与临床相关的各部分基本的结构和功能知识。这也体现了“早期接触临床”的教改理念,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引导学生将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相结合,着眼于培养合格的医生。由于全书讲述循序渐进,对内容的深浅度有着精确把握,所以整体反而显得清晰明了。与我国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分割式课程相比,这种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更加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和统一,对我们的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参考作用。[3]

2.2以病例为中心,紧密结合临床,使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达到统一

《格氏解剖学:教学版》虽然是基础医学的教材,但全书在内容的编排上时刻注意联系临床。每一章都有一小节专门讲述体表解剖学,使学生能将解剖学知识和临床检查直接结合起来。并且每章最后都专门精选了10个左右的相关临床病例进行讲述,让学生从临床诊断和临床技术操作方面进一步加深对本区域基础知识的理解。在基础医学教材中具体讲述一定数量的临床病例,这在国内教材中非常罕见,体现了目前国外以病例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趋势。这种基础与临床密切结合的教学模式,也体现在很多其他国外权威医学教材中,比如Guyton&Hall的《医学生理学》,Kumar等的《基础病理学》等,其核心理念是基础医学为临床实践服务,在具体的病例中让学生感受到基础知识在解决临床问题中的应用,从而促进了基础与临床的统一。

2.3实施交互式教学,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本书原版每册都附有一个与书籍配套的交互式教学网络的帐号,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帐号进入到系统中去,利用其互动界面,主动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实现自主学习。同时,还可以进行实时的交互式测验,及时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这种界面友好的自主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测试内容,这与传统的单纯被动听课的教学方法相比,无疑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2.4反映本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经典”并不等于陈旧落后,近年来解剖学领域内最重要的发现都能够在本书中得以体现。及时反映学科进展是保持教材生命力的基础,让学生知道本领域最新、最重要的发现,既完善了其知识结构,又能激发其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权威教材中处处隐含着先进的教育思路,而且教材本身的内容又恰恰体现了其具体的应用方法,所以引进优秀的国外医学原版教材,在研究中使用,在使用中研究,能够对我国医学教育改革提供有力的帮助。#p#分页标题#e#

3开阔师生视野,有利于他们自觉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本文所说的医学原版教材,是指从内容到形式都与国外教材完全一致的英文影印版教材,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汁原味,带着鲜明的国际化特点。让这样的教材直接进入课堂,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感受到全球合作与竞争的氛围,了解国外同行教学实践的现状,从而开阔视野,立足国际大环境,避免井底之蛙式的封闭与盲目自信,树立合作意识,增强竞争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自觉参与到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去,按照国际标准的要求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

国际医学教育范文2

1.汉方医学教育培养目标与体现

在汉方医学教育培养的目标上,各医学院校存在偏重医学教育与偏重药学教育两大类。李丹溪等分析了日本15所医学院校,发现前者占33%,后者占66%,进一步分析,发现偏重医学教育的院校重视对针灸理论与技能的掌握,偏重药学教育的院校重视对汉方植物药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药效机理的理解。如前身为明治针灸大学的明治国际医疗大学,在针灸教学方面颇具特色,1~4年级都有针灸的各种相关课程,包括经络经穴学基础、针灸医学、传统针灸诊断学、针灸临床实习、针灸经营管理法规等。大阪大学、独协医科大学等以现代医学教育为主的院校也很重视针灸学习。北海里大学药学部于第三学年下学期开始开设汉方医学教育课,除了东洋医学概论、汉方医学循证之外,其他都是关于汉方药物的课程。

2.汉方医学教育课程内容、教材及教学形式

据统计分析,日本汉方教育课程内容包括汉方医学概论、汉方医学史、汉方医学理论与诊断学、针灸学、汉方药学、方剂学、汉方医学循证、方药副作用、东方医药处方药物研究、针灸经营管理法规等。汉方医学概论几乎是每个学校均有的课程。系统分析15所医学院校课程设置,可以发现其中31%课程较为系统,19%以药学课程为主,44%以针灸课程为主,6%仅有概论性课程。以明治国际医疗大学为例,该校开设汉方教育课程时间最长(1~4年级),第一学年时有经络经穴学基础、针灸医学,第二学年时开设有传统针灸诊断学、针灸医学、生活习惯及其预防,第三学年时有运动营养与健康,第四学年有针灸临床实习、针灸经营管理法规、东洋与西洋医学结合的研讨。庆应义塾大学,该校将汉方医学教育分为基础药理学与基础理论两个阶段,并且二者按先后顺序进行。第三学年时有必修课10节,内容以汉方药的基础药理学为中心,并结合现代药理学进行阐释。第四学年有必修课8节,讲授临床如何应用。目前日本汉方医学教育统一教材正在制定中,授课内容以课堂讲授市售教科书或自编讲义为主,皆重视汉方医学基本理论。还有实习、讲座、研讨等教学形式。《和汉药概论》《入门汉方医学》等教材是很多医学院校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

二、日本汉方医学教育现状分析

“文化如家长,科学如孩童”。中华文化是中医药学形成、发展的土壤,日本岛国文化的外源性特征,使其在文化创造过程中体现出强烈的“拿来主义”。基于国际医疗发展方向及日本国内存在的医疗问题,日本医学界对汉方医学教育愈来重视,以将“汉方医学融入医学教育”为重要课题,以各种形式开展的汉方医学教育不断增加。汉方医学教育在日本得到长足发展。调查数据显示,日本医学生及民众对汉方的认可度也在逐渐提升。但是在其岛国文化基础上,选择性地吸取中医药学形成的汉方医学与中国本土的中医药学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汉方医学教育与国内中医药教育相比,也有其显著的特点。

1.中医药学天生就有融合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特点,日本汉方医学更多地选择、体现了中医药学自然科学的特点。明治以来,日本汉方医学的发展主要以开业医师与药剂师为支撑,受“废医存药”思想的影响,日本汉方医学界对中医学理论重视不够,临床治疗以“辨病”为主,轻视“辨证”。与此同时,汉方教育也存在只偏重汉方药与针灸的学习,相当于中国中医药教育“中医基础理论”的“东洋医学概论”经常被很多学校学生轻视。从明治国际医疗大学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其医学教育主要集中于针灸方面。宫崎大学则只开设了“东方医药处方药物的研究”。

2.汉方医药在日本属于补充、替代医学,日本汉方医学教育重视继续教育,很多院校采取先西后中的“高起点”教育,重视汉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运用,且与理论知识相比,更多地采用重视实践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加强东、西方医学的比较,体现了汉方实用性,但很容易使汉医学被当做是西方医学的替代与补充。纵观日本各医学类院校汉方教育模式,发现存在师资力量不足、课时过少、课程安排不合理、临床见习与实习时间过短等问题。

国际医学教育范文3

研究取向对比

从宏观研究视角看,国外研究主要有两个取向:一是探讨信息技术对口译职业的影响,二是研究信息技术在口译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对于前者,“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在2000年就与德国翻译协会、欧洲法院、世界海关组织、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口译司等五大机构联合制订了“会议口译中新技术使用的规范”,对电话会议、多语种视频会议和电话口译等技术标准要求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Moser-Mercer[9]从资料准备、背景知识、信息分类、多元信息输入、现场气氛感受、传输质量等方面论述了信息技术对口译职业的影响。

对于后者,国外研究涵盖的主题涉及教学模式、教师、教学流程、教学要素等。口译教学环境与工具的变化势必会带来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信息技术的导入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任务式学习等模式带来了新的契机。在模式多样化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转变至关重要,Lobo[10]既分析了新技术给教师带来的挑战,又阐述了新技术给笔译和口译教学革新带来的机遇。教学流程与教学要素是口译教学的微观领域,研究者对它们的探讨也非常深入,如Sandrelli[11]指出,信息技术在口译教学中至少发挥着以下作用:有助于构建数字化口译资源库,为学生创建个性化练习素材,构建真实口译场景以及为师生同步与非同步的交流提供便利。

我国的研究取向相对单一,主要关注信息技术在口译教学中的影响与应用。国内多数研究者都认同信息技术给口译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如教学资源的多样化,素材内容的真实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口译训练的情景化,学生自主学习的便捷化,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化。同时,陈亚敏[12]等人也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口译教学内容的适当选取问题、学习资源的甄别问题提出了质疑。此外,教师在新技术环境下的适应性、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的关系等问题也引起了部分研究者的关注。在教学应用方面,国内研究者除探讨应用的原则、模式与策略外,蒋铁海[13]、刘进等[14]还从实用工具的角度研究了信息技术在口译教学中的实现形式与效果评估。

从研究方法的取向看,国内思辨类研究占据主导,实证类研究较为缺乏,宏观视角研究远多于微观视角的研究。经过对上述105篇国内文献的统计,我们发现实证类文章仅占13%。比较而言,国外实证研究占同类研究的近一半。值得关注的是,国外一些研究者坚持对同一主题实施长期实证研究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例如,LeongKo自2004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完成“远程模式下的口译教学”的博士论文后,至今连续八年对远程口译教学进行了不间断的实证研究。

教学法因素对比

纵观国内文献,教学模式、教学原则与方法占据了研究总量的近七成。这表明研究者更倾向于从宏观上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口译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的界定上,主要有三个维度:从传统课堂与信息技术环境下口译教学二者关系的维度进行界定,如秦勉[15]的“人机结合课堂新模式”、侯阗[16]的“混合式学习(BlendedLearning)应用模式”;从信息技术环境下口译教学系统性构建的维度界定,如刘进等[14]的“立体式口译教学模式”、王建华[17]的“交互式口译教学模式”;从口译教学设计的维度界定,如王静[18]的“网络环境下任务型口译教学模式”。在教学原则与方法上,主要涉及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口译技能训练的中心化与情景化、素材资源的多模态与真实性、教学内容与设计的体系性等。教学策略主要集中在五个“结合”上,即教师精讲与学生勤练结合、课堂集中学习与课外自主学习结合、课程经典教材与实时性素材结合、面授式情景教学与机辅虚拟式教学结合、技能强化与口译实践结合。国内对教学资源的关注多停留在音视频资料、在线词典、网络素材、语料库等在口译教学的局部应用上,没有上升到系统化的口译教学资源库构建层面,对于资源的分类、检索、编辑、更新等精细加工缺少研究。自主学习虽在目前的总数中所占份额有限,但近几年研究者对其关注度呈明显升温态势,如刘梦莲[19]结合实际案例,总结了面向学习者的口译自主学习网站建设的设计理念与操作的技术细节。刘建军[20]则从实用性软件的角度介绍了计算机辅助学习工具在口译自主学习中的应用特点、功能与效果。最后,教学评价和教师是国内研究关注最少的问题,只有少数研究者提到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口译教学过程评价体系,以及信息技术下口译教师的资质、能力、信息素养等问题。

从国外来看,教学模式也成为最受关注的话题,但国外的教学模式更为具体,并且更多与实证研究方法相结合。例如,Ko[21]将远程口译教学模式进一步细分为纯粹自学、自学加辅导、互动教学三种模式,并在“合作型网络社区学习平台”验证互动教学模式的比较优势;Lobo[10]领导的教师团队设计并实践了将信息技术融入常规性口笔译课程教学的PATT模式。在教学资源方面,国外的关注热度与深入程度均高于国内。Carabelli[22]提倡建立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给译员提供结构化、易检索、易扩容的资源数据库,同时还要给原文信息提供二级参数,如背景知识、上下文介绍等。Mayor[23]则提出要将学生练习过的录音文件用数字化格式进行存储以方便检索和进行过程性评价。自主学习在国外研究中也较受重视。Pchhacker[24]建议在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过程中使用数字化教学网站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原文档案。Sandrelli[25]认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应包括:背景知识阅读、各种信息资源的使用、技术术语与专业词汇的准备等。她同时指出了自主学习中暴露的问题,如学习内容不系统、过程缺乏监控以及学员选择材料时感到迷失。国外对教学评价的讨论范围比较广泛,除常规关注的学生学习评价与教师教学评价外,还涉及对信息技术工具的评价与基于信息技术的口译教学设计的评价。此外,国外在教学管理、教师的角色与挑战等方面也有专门讨论,如提倡用Moodle课程与学习管理系统优化口译教学管理流程,口译教师应及时熟知各种新型职业口译形式、加强同行信息交流与提升自我信息技术素养等。#p#分页标题#e#

技术工具对比

Berber区分了两种用于口译的信息技术工具:用于职业口译的工具与用于译员培训的工具。前者包括商业性术语数据库、数字电视频道、视频会议系统与远程口译系统等;后者包括口译训练专用软件、口译训练资源库(如日内瓦大学的SIMON资源库)、远程教学平台与电话/视频会议教学模拟系统、即时交流工具(电子邮件、在线聊天等)、DIY自建语料库、语音识别程序、因特网、在线词典与百科全书等。若将用于口译教学的信息技术工具进一步细分,又可分为通用型与专业型工具。两种工具在国内外均有使用,但国外在专业工具的开发上更为成熟和持续。以英国为例,最早用于口译教学的专用软件是1995年由TellConsortium开发的Interpr-It。之后,1999年至2002年英国赫尔大学在欧盟委员会资助下又研发了Interpretations。该软件由课程、模块和练习三大部分组成,功能包括教师素材编辑、导入性练习、文字处理器、影子练习、视译练习、个性化反馈等。继而,第三代口译教学专用软件BlackBox又将音视频交传练习、音视频同传练习、视译练习等进行流线化设计,而且加入了更为复杂精细的文本编辑与注解功能,更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目前第四代的VirtualInterpreterSuite则致力于开发多频道功能和会议口译教学的仿真功能。

从文献反映的数据看,国内用于口译教学的工具以通用型居多,如播客(Podcast)、流媒体播放程序(FMS)、博客或微博、QQ群、多媒体、音像资料、音视频剪辑工具、Moodle与Blackboard课程管理系统、电子邮件、电子论坛等。国内专业型口译教学工具的开发主要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数字训练与多语种口译训练系统、“普特网”推出的“口译专能培训习得机制”(IPTAM)、口译自主学习网站、口译教学语料库、口译实训平台等。

在技术工具的使用原则与应用标准上,国内外研究者的看法较为一致:技术工具应当为口译教学服务而不是凌驾于教学之上;使用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口译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合理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技术工具价值的关键,而教学设计应以课程目标为指导,以教学内容为依托,结合学习者和口译学习资源的特点,将系统性、可行性、程序性与反馈性有机统一;技术的采用应综合考虑经济成本、教师工作量、技术使用障碍、技术稳定性与维护等因素。

不足之处对比

国内外研究的最大不足在于,多数研究者仅从口译教学的某个侧面出发,以单一的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局部的问题,缺乏整体宏观的课程理论视角。其次,对口译教学模式的探讨缺乏跨学科的视角,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口译教学设计必然涉及教育学理论、课程理论、教育技术学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多学科的指导,而这些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在现有的文献中并不多见。

从研究范式看,国内研究的最大不足是宏观视角的理论探讨多,实践尝试操作较少,众多研究者对信息技术给口译教学带来的影响、教学模式与原则之类的讨论乐此不疲,而真正深入到工具的实际开发与应用、教学效果评估等微观层面的研究则相对匮乏。国外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较为均衡,但在口译形式上却偏重于同声传译教学,对交替传译、联络口译、视译等研究相对欠缺。

在教学法因素方面,国外对教师、教学管理、教学资源、教学评估等还缺乏深入研究,而国内对口译教学资源、教学管理与教师信息素养等话题的研究较薄弱,同时对教学策略、自主学习、教学评价的研究也有待深入。此外,国内对信息技术在口译教学应用中的实效性研究缺乏全面的评价机制,更多停留在经验介绍层面,且无长期实证研究数据的支持。

结语

国际医学教育范文4

关键词:技工学校;德育教学;爱国主义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把是否爱国作为衡量和评价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道德的最根本标准,爱国是对做人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就是要对祖国怀有最真挚的情感,集中表现为热爱祖国的河山和物产资源,热爱祖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表现为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以及维护国家尊严和国家利益的使命感、责任感。爱国主义教育是技工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从思想上接受爱国主义的洗礼,认识爱国主义的实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构建技工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一、技工学校德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观念存在偏差

技工学校的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他们的知识和阅历不断增长。从小接触外国的新鲜事物,部分学生存有崇洋媚外的心理,认为中国的一切都不如外国的好,缺乏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他们不相信爱国主义教育,认为爱国主义只存在于书本里,只有战争年代才需要爱国主义,现在的和平年代是不需要爱国主义教育的,爱国只是个别人的事情,与己无关。

2.对德育教学爱国主义教育部分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德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不多,教师在教学中只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前提,忽视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情感需求,只是为了教而教。关于爱国主义部分内容的讲解过于简单,没有深层次地为学生进行情感的剖析,这就很难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得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大为削弱。可以说德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原则性很强、实践性很弱。

二、对德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建议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追求,蕴含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必须弘扬的价值规范与行为准则。技工学校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青少年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应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导自身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内化于自己的思想认识之中,践行于人生的实践过程之中。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在当前阶段,努力学习,掌握技能,全方位提高自身素质;将来就业后,立足岗位,勤奋工作,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积极发挥技能型人才的价值,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它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世代相传。传统文化同时也是技工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技工学校应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是无数英雄人物和广大人民群众在英勇斗争和辛勤劳动中形成的,构成了爱国主义的内涵,赋予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在德育教学中可引用传统文化中的“忠孝仁义”等思想,努力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尊老爱幼、正直善良、待人有礼等优秀品质。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团结各民族、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将爱国主义教育与课本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技工学校的德育课程包含三部分内容:人生道理与法律常识、经济与政治常识、职业指导。可以看出,无论是哪部分的内容,都关系着青少年的思想教育问题。因此,教师应对课本内容进行精选和提炼,对正处于思想形成期的青少年开展适时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实际教学中,技工学校的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因此“说教式”的教学已经不适合他们了,他们需要的是一种从自身实际出发、重点突出、多方法、多角度的教育方式。例如在教学“实现人生价值”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引入爱国名人的事迹来感染学生,再组织学生讨论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有效地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青少年应该摆正“义”和“利”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和发展观,胸怀祖国、勤奋学习、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实现人生价值,做一个无愧于时代的人。

4.将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在具体行动中,知行结合,自觉践行报国之志

热爱祖国,还应当自觉践行报国之志,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要把对祖国的无比忠诚,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无比关心,转化为对祖国的发展自觉奉献的具体实践。将爱国之情、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化作为报国之行,做到言行一致,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因此,教师应将课堂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去,努力建构多元化的教育教学体系。为学生创设条件和氛围,积极开展爱国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在具体行动中,知行结合。例如学校可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古往今来爱国名人的爱国事迹,定期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演讲、班会、知识竞赛等活动;也可将爱国名人、爱国故事做成海报在校园内张贴等。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德育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牢记历史、莫忘国耻,使学生感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引导学生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继承过去的光荣传统,开创今后的美好未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加强和改进技工学校的德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将爱国主义教育放在首位,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成为新时代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曾海娟.德育课教学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摭谈[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22).

[2]陈婷.中职德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学案例[J].就业与保障,2014(7).

[3]尹志安.德育教学中应注重爱国主义教育[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11).

[4]王利云.德育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专题的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23).

国际医学教育范文5

中国古代教育有着良好的国学传统。《周礼•春官•乐师》最早言及“国学”:“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礼记•学记》道:“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这指的是西周设于王城及诸侯国都的学校。清末以来,“国学”开始指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即“国粹”、“国故”。正如马一浮所说:“今人以吾国固有的学术名为国学,意思是别于外国学术之谓。”章太炎创办的“章氏国学讲习会”和胡适创办的《国学季刊》中所提“国学”均为此意。国学经典数量庞大,但其核心思想为儒释道,涉及文史哲多个学科。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作为“传统”它存在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教育之中。国学经典饱含了丰富的人文教育思想。在当前推动国学教育和传播中可以发挥古典文化的教化认同功能,使学生领略经典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熏陶。从藏书文化的视角可以看到,从古代藏书楼到现代图书馆,国学教育和传播有着良好的传统。

一、古代国学教育与典籍收藏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包罗万象,涉及章句训诂、儒释道、经史子集、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等,其内涵和外延与当前语境中的“国学经典”基本一致。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古代藏书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一种体现。无数藏书家用自己的道德人格、学识涵养昭示着后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人类学术的递进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国学教育的发展依托于典籍收藏,经典传播为学术和教育的进步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一个时代典籍的繁荣也反映了该时代学术和教育发展的高涨。如宋代,由于城市经济的繁荣及活字印刷术的应用,市民的文化素质逐渐提高,经典阅读的需要逐渐提升。一些藏书家或者书商,开始刊刻版印书籍,这大大降低了经典失传的风险。宋代加强了国家图书收藏和修撰,设立了“馆阁”制度。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昭文馆、史馆、集贤院合而为一,建立崇文院,“畜天下图书,待天下之贤俊”。馆阁藏书的功能主要是“公开借阅流通”,“为公私著述提供资料”,“编制朝廷藏书目录”,“提供正本用于出版”。[1]馆阁藏书和教育,再加上书院、私家藏书和教育,促进了宋代学术发展并达到中国文化史上最高水平。古代藏书尤其是私家藏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保护和传播经典,为教育和学习提供典籍,及促进学术文化发展等方面。清代江南学术的发展就清楚地显示了私家藏书和学术、教育之间的关系。张之洞《书目答问》附录《国朝著述诸家姓名略》所列校勘家36人中,如黄丕烈、孙星衍、鲍廷博、秦恩复等多人都是藏书家。另外,由于藏书兴趣相投和对于学术研究的爱好,清代许多学者都和藏书家成了好朋友,如钱大昕、段玉裁等与黄丕烈,惠栋与朱奂等。他们的交往使得学术与藏书交互辉映,成为一道令人景仰的文化景观。古代藏书和学术教育发展相辅相成。桑良至举明代藏书家祁承邺《淡生堂藏书约》为例,分析指出其“藏书本是为了育人”,[2]不能把私家藏书与求田问舍相提并论,许多藏书家认为满屋金银不如一部绝世经卷,遗留万贯金银与子孙反不如留下积学修身的经典。清代江南的经济文化环境促进了藏书事业的发展,藏书家和藏书楼的存在又推动了江南学术尤其是朴学的发展。诸如天一阁、汲古阁、千顷堂、绛云楼等动辄藏书万卷,这也促成了一些学术家族的形成。如乾嘉学者中的高邮王氏、武进庄氏等。学者钱大昕与其弟、子、从子等形成了一个家族学派,郡望翘楚东南一带。这种藏书和学术世家在清代江南是非常典型的。再如徐树兰1897年设中西学堂的时候,为弥补学堂文化底蕴的不足,提倡藏书楼“与学堂相辅而行”。其办藏书楼也是为了解决贫寒而好学的年轻人读书困难问题,由此可见其发展教育、培育人才的拳拳之心。徐树兰的古越藏书楼是中国古代藏书楼向现代公众图书馆转变的一个过渡环节,其对推进文化教育、惠及乡里子弟作用巨大。

二、古代国学传播与藏书活动

清代学者黄宗羲在《天一阁藏书记》中说:“尝叹读书难,藏书尤又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读书、藏书和图书聚散密切相关,国学经典传播常借助于藏书活动。一定意义上言,藏书史就是经典传播史。古代藏书主要有官府、寺庙、书院和私家四种类型,四者在图书收藏和传播上各有特点,都为我国文化发展做出贡献。官府藏书主要是为统治者服务,如在汉代私自借阅、抄写皇家藏书是违法的,馆阁藏书仅限于皇帝、近臣、考生和特许读书者。朱元璋曾说“访求古今书籍,藏之秘府,以资览阅”,读者也局限于皇族和官员。只有国子监和翰林院的图书传播范围大一点。毋庸讳言,在古代,“处于中心地位的官府藏书具有的总体封闭性、保守性就对历代各类藏书楼起着不容忽视的示范作用,进而对中国典籍与文化的传播产生了负面影响”。[3]寺院藏书传播范围大一些,僧人信徒甚至于地方学者官员都可借阅。书院藏书的传播状况和寺庙有点相似,服务目的多是为教育生徒。古代私家藏书占了相当大的分量,但是图书传播范围不大。很多人重藏不重用,甚至有人藏书只是为了颐养性情、附庸风雅,或居为奇货、待价而沽。古代图书的收藏和传播并非一对矛盾,也正因为有了收藏,图书才得以传播。古代藏书家并非全是惜书如命,读者对象也不局限于家人或者亲朋。如三国时向朗“开门接宾,诱纳后进”(《三国志•向朗传》);西晋时范蔚开放七千卷藏书,“远近来读者,恒百余人”;《南齐书》载沈约“书多与人”,时人非常敬仰,临沂人王筠“清净好学”,多次受到沈约赠书;五代时石昂“家有书千卷,喜延四方之士,士无远近,多就昂学问。食其门下者或累岁,昂未尝有怠色”;宋代宋敏求藏书三万卷,皆三五校,置复本,供人阅读;苏东坡贬黄州,载书万卷,喜借人读;清代藏书家徐树兰“不以所藏私子孙,而推惠于乡人”。可见很多藏书家都注重典籍传播,乐善好施,播惠士林,甚至对外开放或者捐为公用。古代私家藏书对经典传播所起作用不可小觑。官府、寺院和书院藏书常常会因为战争、统治者好恶等因素而毁于一旦,层出不穷的“书厄”使官府藏书很不稳定。汉武帝时就提倡百姓“献书”,历代不乏官府大规模的征书活动。乾隆间为修《四库全书》征书,天一阁挑选638种珍本献给朝廷,其中96种珍本直接收入《四库全书》,另有473种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为此乾隆帝赏赐天一阁一部《古今图书集成》。天一阁著录的书籍加上知不足斋鲍氏被采用的图书379种,两者之和超过了《四库全书》著录的宫廷“内府本”,足见私家藏书作用之大。清末藏书家丁丙、丁申兄弟“八千卷楼”保护在太平军破杭州城混乱中散失的文澜阁《四库全书》事迹尤其值得称道;同样让人赞叹的是丁氏后人在日本人觊觎这部分藏书的时候,激昂大义,以低价售予江南图书馆,保全了图书。余述淳认为:“私家藏书系统的生存机制极强,其分散零藏,彼此聚散、频繁兼并的特色,使其具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强韧性及“西方不亮东方亮”的广泛可适性。同时,“私家藏书为其他藏书系统提供了稳定而可靠的藏书来源”。[4]#p#分页标题#e#

三、古代国学教育与传播的现代借鉴价值

(一)弘扬国学教育应发挥现代图书馆的主导作用

国学经典传播和国学教育并不能完全划等号。国学经典传播是从现代传播学的视野,来看待国学经典在社会各领域的流传播布的途径、方式以及基本内容等。而国学教育则是教育部门或教育者,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采用恰当的教育策略和教学方法,进行国学知识和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过程。国学经典传播与国学教育具有部分相同的目的和手段,因而常常被相提并论。现代图书馆承担着引导、教育读者的责任。尤其在高校,大学生读者作为特殊的受教育群体,需要接受人文素质和思想政治,以及传统文化和审美教育等,国学经典可以满足这些教育在文化内涵和理论深度等方面的需要。因此,有效利用国学经典收藏、多途径开展大学生国学教育,不仅仅是教师和学工部等职能部门的责任,也是图书馆应该履行的工作。图书馆有着更便利的条件开展国学经典传播和教育活动。早在1923年,胡适就为清华学校的学生开列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同年梁启超也应《清华周刊》之邀,写成《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分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韵文、小学书及文法、随意涉览等五类书目,颇有指导意义。这些做法可启发图书馆在读者咨询和服务等方面加大对国学经典借阅的指导作用。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环境、人员和技术,开设专家讲座、文化沙龙、读书报告、书评、征文比赛、有奖知识问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教育、引导读者认识国学的价值和意义。如国家图书馆的“文津讲坛”,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老舍、郭沫若等许多大师都登坛传道,其服务社会弘扬民族文化的风尚至今不衰。地方如大连图书馆自筹资金创办白云书院,坚持免费对外教授《三字经》、《千字文》、《大学》、《中庸》、《论语》等国学经典。这就使图书馆的功能由过去单纯的“文献服务“提升为综合性的“文化服务”,由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文献中心”转变为适应当代需求的“文化中心”、“教育中心”,使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现代图书馆是国学经典传播的重要阵地

时至今日,古代藏书楼已经成为后人瞻仰的遗迹。而现代图书馆已经替代了藏书楼的功能,许多近代藏书楼的典籍也都进了图书馆,得到了更好的保藏和传播,因此,现代图书馆成了经典传播的重要阵地。目前图书的出版是以惊人的数字进行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图书都可以成为经典,这里面国学经典的数量更少。中国文化发展和传播的历史中,国学经典的地位是不能动摇也不可能替代的。目前,虽然有些人对国学还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国学热”的兴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国学读物也是琳琅满目。毋庸讳言,当下某些图书馆的采编人员不仅缺乏专业眼光,而且对于国学经典重要性的认识也非常不足。藏书室里常充满花花绿绿的思想浮躁、乏善可陈的印刷品,其装帧粗糙、内容哗众取宠,完全是商业操作的产物,更不必说版本学的讲究。庸俗的处世哲学,五花八门的养生术、赚钱术,充斥着舶来文化的管理、励志、消费图书到处都是,而版本优秀的国学经典常常屈指可数,实在让人痛心。不过,虽然一些出版商对于国学经典传播的热情未必很高,但受到市场利润和商业运作的驱动,也在客观上推动了国学经典的传播。

在古代,经典传播不外乎借阅、传抄和版印销售几种途径,比较而言当代人进行国学经典传播的途径和办法实在是太多了。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都承担着传承中华文化、传播国学经典的任务。现代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和学校图书馆,要自觉加强国学经典收藏和传播工作。目前,全国图书馆系统收藏古籍2750万册,其中善本250万册,数量相当可观。同时各大出版社历年出版的国学读物也不少,所以各级各类图书馆在国学经典传播方面是大有可为的。很多有品位的图书馆都有国学经典特藏书库,供国学研究和爱好者借阅。如重庆图书馆专门设立经典阅读专区,也有设立国学分馆或者国学馆藏的,按照四部分类收藏经典。就国学馆藏而言,一般应收藏以下四方面的书籍:一是国学经典著作,包括经史子集,涵盖诸如《诗经》、《论语》、《史记》等文史哲几方面的典籍。二是国学大师如王国维、陈寅恪、梁启超、冯友兰、饶宗颐等的论著。这方面范围其实可以宽泛一些,不必为“国学大师”头衔的界定而过分纠结,只要是适合国学研究和普及的优秀作品都可以收入。三是相关的工具书,如《书目答问》、《四库全书提要》、《中国丛书综录》、《辞源》、《辞海》等。四是各个层次读者都喜欢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修身养性等方面的著作,如“三百千”、《唐诗三百首》、《菜根谭》、《颜氏家训》等等。图书馆国学网站的建设,以及国学数字资源的收藏,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这方面首都师范大学做得比较好。他们与公司合作,创建了“国学网”(www.guoxue.com),开发研制了《国学宝典》这一大型古籍电子文献数据库,编撰出版了《国学备览》丛书。如今,“国学网”已经成为国内最大、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门户网站,《国学宝典》是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最常用的电子文献数据库之一,《国学备览》光盘被十多所高校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辅助教材。

四、当代国学重建与国学教育传播

国际医学教育范文6

一、国际贸易网络教育资源形式

1、电子书籍。

电子书籍与各类纸质版同步,但使用费用要便宜许多,支持PC、触屏手机、平板电脑多种设备在线与离线阅读,如当当网、亚马逊网均有丰富的类似资源。

2、电子期刊。

主要包括电子报纸(如中国贸易报电子版等),电子杂志与期刊(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上的期刊),电子新闻和信息服务三种类型。

3、教育网站。

部级教学资源网站,如MOOC课程、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等;各类培训机构开发的教育培训网站,如环球外贸培训网站、百度外贸培训实战班;网络媒体机构开发的网络课程,如网易公开课等。

4、国家部门或行业网站。

如商务部网站、海关总署网站等网站;专门从事网络贸易的企业网站,如阿里巴巴网站、环球资源网等外贸平台,可以直接让学生来操作,这些是非常重要的网络教育资源。

5、各类论坛。

如福步外贸论坛,福布斯外贸论坛、阿里巴巴外贸圈等,这些论坛上的跟帖也是网络教育资源之一。

二、高职国际贸易教学与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实践

1、教师教学过程与网络教育资源整合

教学中通过网络教育资源将最新政策变化或行业动态信息融入课程;将网络上大量涉及国际贸易工作情景的图片或视频等素材融入教学,将某些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学习电子商务运作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利用阿里巴巴的免费外贸平台-速卖通,以组为单位创建免费的网店,可在真实情境下开展店铺装修、产品图片、国外客户联络、对外报价等一系列的实践性教学。

2、学生学习过程与网络教育资源整合

网络多媒体的迅速发展,给学生创设了广阔自由的学习环境。教师在世界大学城上建立网络课程平台,将自己的教学资源上传,学生可随时随地多次开展各种探究性学习。学生也可根据教师提供的国际贸易部门官网主动登录学习,成为新知识的主动学习者;学生还可根据教师提供的网络精品课程及学习计划开展自主学习,可以体验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方法。如爱课网上与国际贸易精品共享课现共有8门,推荐北京师范大学赵春明教授的《国际贸易》学习理论方面的知识,推荐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的陈科鹤教授的《国际贸易综合实训》学习国际贸易操作方面的技能。

3、教学考核测评与网络教育资源整合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测评学生,最重要的已不再是知识的拥有量,而是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因此学生测评学生不能仅凭一次考试成绩定结论,而应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指定一些与国际贸易相关网络教育资源,安排指导性的学习计划,通过网络定期设计相应的检测试题,指定测试时间,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即可快速地反映出来,通过类似的多次的网络测试,结合其学习的态度、学习笔记,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4、交流互动与网络教育资源整合

网络时代,网络成为了一个大课堂,超越了时空、身份、地位的障碍,交流更加顺畅和自由。如学生可以外贸福步论坛上学习外贸同行们的交流跟帖,也可以就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发贴提问,让来自外贸工作一线的人员帮忙解答。教师也可在世界大学城这类公共教育平台上建立自己的网络课程,专门开辟了课程讨论区,教师定期讨论题,学生们在后跟贴自由发表看法与观点,开展讨论。

三、整合网络教育资源对高职国际贸易教学的作用

1、教与学的形式更多样化

整合网络教育资源后,教师则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翻转课堂教学法用于对于国际贸易中抽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的教学;讨论式教学法用于对国际贸易中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体验式教学运用于操作性的技能学习;ISAS教学法则针对一些专题学习。多样化教学形式交叉并用,使理论性强的课程变得生动形象,不再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更高了。

2、拓展了课程教学的时空

整合了网络教育资源后,教学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教学地点不再局限于几十平方米的教室,教学时间也不再只有那课堂上的45分钟,只要有网络连接的地方,随时都可以学习,随处都是课堂。在网络这个大环境中,师生可以突破传统的师生身份,充分交流,相互启发与学习,教学相长。

3、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在整合了网络教育资源后,克服了传统教材内容更新慢的缺点,借助网络将最新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发展、动态、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及时融入课程教学,从而使学生能要第一时间接受最新知识的学习与技能,能保持教学的现实性与时代性。

四、结束语

在整合网络教育资源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当前网络教育资源比较分散,没有部门来统一归口管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容易被网络上跳出的其他窗口或其他内容干扰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贺映辉 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

第二篇:高职国际贸易教学中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成为比较热门的行业。传统的国际贸易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了国际贸易教学效率的提高。高职院校是我国实践型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其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网络教育资源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效率,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分析了网络教育资源的内容,提出了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高职;国际贸易;网络资源;整合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具备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成为社会的主要需求。近些年,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教学特色决定了必须要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网络资源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主的新兴资源,如何将其合理应用到高职国际贸易教学中,是我国高职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网络资料库建设仍处在起步阶段,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严重影响了国际贸易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将网络资源多样化,并将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是提高国际贸易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网络教育资源的主要内容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育逐渐兴起。网络教育通过网络为媒介,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应用到教学中,提高了网络教育资源的功能属性。网络资源具有广泛性、互动性等优势,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实现互联网教学。互联网教学要以学生为核心,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教学。其具有分散性、非实时性等特点,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文字、图片、视频等都是互联网教学经常采用的形势。教师要对多样化的网络资源进行整合,指导学生正确选择电子期刊、网站等。网路资源丰富多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身学习的资源。教育网站、教学视频、电子书籍这些资源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二、国际贸易教学中关于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对策

(一)网路资源与教学内容的整合。高职国际贸易教学效率想要有所提高,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将全新的教学方式应用到实际教学中。网络教育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实时的行业动态,学生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学生通过互联网资源,可以直接查阅国际贸易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教师将图像、视频等融入国际贸易教学,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学习内容,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助于国际贸易教学效率的提高。阿里巴巴等网站中都有免费的贸易平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践,体会国际贸易的整个工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网络教育资源与学习过程的整合。以计算机为主的网络资源近些年发展迅速,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查阅优秀教师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反复下载,弥补了传统学习模式的单一性,客服了课堂学习时间较短的局限性。学生可以自主登陆各种国际贸易网站进行探究和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网络资源内容丰富,学生可以体验不同风格的教学形式,改善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厌倦性,学生自主选择教育资源,教师只要起到启发和引导的作用即可,学生成为学习的核心,可以提高其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

(三)网络教育资源与教学考核的整合。传统的教学考核模式比较落后,主要以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知识量已经不能决定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师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仅仅以成绩作为考核的标准,容易忽视学生的能力,因此要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定一些教育资源,让学生自行探究,教师定期利用网络进行考核。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其综合能力将得到培养。网络考核可以直观的反应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结合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三、国际贸易教学中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作用

(一)丰富了教学方法。网络教育资源通过整合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项目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新兴的教学方法将得到更多的应用,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不再感到枯燥,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可以得到更多的实践时间。多种教学方法交叉使用,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的效果更加明显。

(二)解放了学习的空间。网络教育资源通过整合后,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仅仅依靠课堂时间,打破了传统的时空束缚。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只要有网络的地方,都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明显增加,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探讨,教师依靠网络可以进行指导和总结,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三)丰富了教学内容。传统的国际贸易教材更新速度较慢,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网络交易资源整合后,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将国际贸易的新闻、动态以及相关法律变化直接告知学生。学生在第一时间可以掌握行业的最新信息,进而有针对性的选择学习的内容,并对相关技能进行针对性的实践。

总结

网路教育资源的整合,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强,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但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以免学生被网络上的其他内容多干扰,影响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念良,李超,刘端森.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与网络教育资源应用[J].商洛学院学报,2013(4).

[2]谢蓉,孙玫璐,钱冬明.网络教育资源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现代情报,2014(1).

[3]贺映辉.高职国际贸易教学中整合网络教育资源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14(2).

单位:黄心纯

第三篇:高职国际贸易教学的网络教育资源分析

[摘要]科技的不断发展使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计算机为主的网络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日趋丰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作为社会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培育阵地,其教学方式的丰富对于其教学效率的提高意义重大。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阐述了网络教育资源的内容和形式,分析了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现状,提出了高职国际贸易教学中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国际贸易;网络教育资源;整合

现阶段,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量的增加,我国高职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高职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效率提升的关键。高职院校无法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缺乏网络资源库建设,这些都阻碍了高职院校的发展。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专业的学习资料,同时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改变传统的方式。网络教育资源具有多样性、便捷性、互动性等特点。通过被充分应用,可以明显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1网络教育资源的内容及形式

网络教育是全新的教学理念,其强调以网络为主要媒介,在现代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最大限度地提升网络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网络教育资源的优势,实现网络化的教学过程。网络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数字化,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平台化的教学模式。网络教育具有非实时性和分散性的特征,其主要通过视频、音频、图像、文字等形式,实现交互式的教学模式。网络教育资源的形式多样,主要包括: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教育网站、论坛等。电子书籍可以支持在线和离线阅读,使用费用较低;电子期刊主要由电子报纸、电子杂志和电子新闻三种组成;教育网站主要指部级教学资源网站、培训机构的教育、网络媒体的网络课程等。海关总署网站、阿里巴巴网站、环球资源网等贸易平台都是非常实用的网络教育资源;福步外贸论坛、阿里巴巴外贸圈等论坛的内容也是网络教育资源的重要形式。

2高职国际贸易教学中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现状

现阶段,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高职院校的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仍有一些问题存在,阻碍了高职院校网络教育的实施和发展。整合高职院校网络教育资源,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保证。目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教学中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问题仍比较明显。

2.1管理人员整合意识缺失

高职院校在网络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管理人员思想落后,缺乏先进的整合理念,整合网络资源的意识模糊。高职院校在国际贸易教学中,对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视程度不高,管理人员往往只是追求教学的质量,而忽略了教育资源的整合。网络教育仍停留在一种形式,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对国际贸易教学的重要性。在网络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参与整合的人员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在工作中无法形成人员整合,严重阻碍了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质量。管理人员对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方式单一,缺乏正确的整合理论,教育资源整合知识匮乏。

2.2网络教育资源整合质量差

高职院校对于网络资源整合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无法形成系统的统筹和规划,参与人员没有明确的目标,工作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联系,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系统性较差,整合效果不理想。目前,国际贸易教学中所涉及的网络教育资源多为以存储的显性知识,整合人员缺乏对隐性知识的挖掘意识和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利用现有的资源,对隐性知识的探索和学习的欲望较低。教师在进行国际贸易教学时,一般只是通过计算机制作的PPT课件进行教学,内容主要囊括教学所需的知识,而对于网上学习工具的应用则根本没有提及,学生无法提高学习的兴趣,师生互动较少,不利于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学习。

2.3网络教育资源浪费严重

高职院校的网络教育资源整合虽然一直在进行,但是教师及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学校在教学网站中提供的国际贸易网络教学课程,学生的点击率极低,学生无法真正有效地利用网络教育资源。网络课程和论坛的交流功能基本只是摆设,学生提问和发言的人数较少,学生对网络课程的参与度较低。国际贸易网络课程中设有关于学生交流和教师评估的功能,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根本无法充分利用这些功能,网络教育资源的浪费情况严重。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对于网络教育资源的重视程度不高,在教学中也很少利用,很多学生对网络教育资源比较陌生,不会利用其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3高职院校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意义

高职院校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就是将原有的系统和资源进行重组和优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并不是简单的对各个系统进行简单的叠加,而是要将整个系统进行有机组合,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实现单个系统无法体现的功能。网络教育资源整合是将分散的系统、不同网络平台、不同操作系统之间建立联系,使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共享,提高各个系统的功能,实现整体效果的提升。网络教育资源是信息化教学和学生数字化学习模式的主要内容,其建立的网络资源共享模式是国际贸易教学改革的关键。高职院校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对提高网络教育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4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对高职国际贸易教学的作用

4.1丰富了教学方式

通过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和不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并且可以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国际贸易中的抽象原理和概念学生较难理解,网络教育资源整合之后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教学。关于国际贸易涉及的相关法律教学,教师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国际贸易是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体验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关于专题性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ISAS教学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多种教学方式交叉使用,使抽象、难懂的知识能够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兴趣。

4.2降低了教学的局限性

网络教育资源整合以后,教师的教学更加灵活,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时空更加宽阔,教师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仍然可以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题。也就是说,只要有网络的地方,教师和学生随时都可以完成教与学,教学的时间更加充裕,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网络教育资源使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更强,提高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意义重大。

4.3提高了学习的时效性

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后,学生的学习不再只是传统的教材,而是可以充分借助网络这一平台,使学习内容定期更新。网络化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最新的国际贸易的动态、法律法规和发展趋势,将其有机地融合到学习中,使自身的国际贸易技能与时俱进,提高学习的时效性。

5高职国际贸易教学中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途径

5.1网络教育资源与教学过程的整合

网络教育资源可以为教学提供最新的国际贸易政策变化和行业信息,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师可以将网络上最新的国际贸易工作图片和视频在教学过程中展现给学生,使枯燥的理论学生形象化,提高国际贸易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电子商务运作内容教学时,利用阿里巴巴网站的免费外贸平台,让学生创建自己的网店,使学生亲身体会店铺装修、产品、产品报价和客户联络,丰富学生实践性学习的内容。

5.2网络教育资源与学生学习的整合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将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学生可以随时下载学习。网络课程可以反复下载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国际贸易部门的官方网站和网络精品课程,让学生主动登入进行学习。网络课程学习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不同教师的风格,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5.3网络教育资源与教学考核的整合

新时期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已不再是知识的拥有量和学习成绩的考核,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国际贸易专业学习更要注重学习过程和应用能力的考核。考核时,教师可以指定与国际贸易有关的网络教育资源,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定期对学生进行检测,实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检测的结果和平时的学习态度,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

6结论

高职院校在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整合的效果。资源分散、缺乏统一的管理这些问题是高职院校接下来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对于高职国际贸易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其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贺映辉.高职国际贸易教学中整合网络教育资源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14(22).

[2]陈云萍,韩宾.高校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研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2(5).

[3]李庆云.地方高校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构建[J].职业技术,2010(7).

[4]王念良,李超,刘端森.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与网络教育资源应用[J].商洛学院学报,2013(4).

[5]谢蓉,孙玫璐,钱冬明.网络教育资源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现代情报,2014(1).

[6]甘蓉.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国市场,2013(26).

作者:刘土英 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第四篇:高职国际贸易教学中网络教育资源整合探析

[摘要]科技的不断发展使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计算机为主的网络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日趋丰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作为社会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培育阵地,其教学方式的丰富对于其教学效率的提高意义重大。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阐述了网络教育资源的内容和形式,分析了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现状,提出了高职国际贸易教学中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国际贸易;网络教育资源;整合

现阶段,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量的增加,我国高职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高职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效率提升的关键。高职院校无法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缺乏网络资源库建设,这些都阻碍了高职院校的发展。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专业的学习资料,同时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改变传统的方式。网络教育资源具有多样性、便捷性、互动性等特点。通过被充分应用,可以明显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1网络教育资源的内容及形式

网络教育是全新的教学理念,其强调以网络为主要媒介,在现代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最大限度地提升网络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网络教育资源的优势,实现网络化的教学过程。网络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数字化,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平台化的教学模式。网络教育具有非实时性和分散性的特征,其主要通过视频、音频、图像、文字等形式,实现交互式的教学模式。网络教育资源的形式多样,主要包括: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教育网站、论坛等。电子书籍可以支持在线和离线阅读,使用费用较低;电子期刊主要由电子报纸、电子杂志和电子新闻三种组成;教育网站主要指部级教学资源网站、培训机构的教育、网络媒体的网络课程等。海关总署网站、阿里巴巴网站、环球资源网等贸易平台都是非常实用的网络教育资源;福步外贸论坛、阿里巴巴外贸圈等论坛的内容也是网络教育资源的重要形式。

2高职国际贸易教学中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现状

现阶段,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高职院校的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仍有一些问题存在,阻碍了高职院校网络教育的实施和发展。整合高职院校网络教育资源,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保证。目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教学中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问题仍比较明显。

2.1管理人员整合意识缺失

高职院校在网络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管理人员思想落后,缺乏先进的整合理念,整合网络资源的意识模糊。高职院校在国际贸易教学中,对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视程度不高,管理人员往往只是追求教学的质量,而忽略了教育资源的整合。网络教育仍停留在一种形式,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对国际贸易教学的重要性。在网络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参与整合的人员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在工作中无法形成人员整合,严重阻碍了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质量。管理人员对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方式单一,缺乏正确的整合理论,教育资源整合知识匮乏。

2.2网络教育资源整合质量差

高职院校对于网络资源整合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无法形成系统的统筹和规划,参与人员没有明确的目标,工作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联系,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系统性较差,整合效果不理想。目前,国际贸易教学中所涉及的网络教育资源多为以存储的显性知识,整合人员缺乏对隐性知识的挖掘意识和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利用现有的资源,对隐性知识的探索和学习的欲望较低。教师在进行国际贸易教学时,一般只是通过计算机制作的PPT课件进行教学,内容主要囊括教学所需的知识,而对于网上学习工具的应用则根本没有提及,学生无法提高学习的兴趣,师生互动较少,不利于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学习。

2.3网络教育资源浪费严重

高职院校的网络教育资源整合虽然一直在进行,但是教师及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学校在教学网站中提供的国际贸易网络教学课程,学生的点击率极低,学生无法真正有效地利用网络教育资源。网络课程和论坛的交流功能基本只是摆设,学生提问和发言的人数较少,学生对网络课程的参与度较低。国际贸易网络课程中设有关于学生交流和教师评估的功能,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根本无法充分利用这些功能,网络教育资源的浪费情况严重。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对于网络教育资源的重视程度不高,在教学中也很少利用,很多学生对网络教育资源比较陌生,不会利用其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3高职院校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意义

高职院校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就是将原有的系统和资源进行重组和优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并不是简单的对各个系统进行简单的叠加,而是要将整个系统进行有机组合,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实现单个系统无法体现的功能。网络教育资源整合是将分散的系统、不同网络平台、不同操作系统之间建立联系,使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共享,提高各个系统的功能,实现整体效果的提升。网络教育资源是信息化教学和学生数字化学习模式的主要内容,其建立的网络资源共享模式是国际贸易教学改革的关键。高职院校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对提高网络教育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4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对高职国际贸易教学的作用

4.1丰富了教学方式

通过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和不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并且可以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国际贸易中的抽象原理和概念学生较难理解,网络教育资源整合之后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教学。关于国际贸易涉及的相关法律教学,教师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国际贸易是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体验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关于专题性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ISAS教学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多种教学方式交叉使用,使抽象、难懂的知识能够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兴趣。

4.2降低了教学的局限性

网络教育资源整合以后,教师的教学更加灵活,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时空更加宽阔,教师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仍然可以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题。也就是说,只要有网络的地方,教师和学生随时都可以完成教与学,教学的时间更加充裕,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网络教育资源使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更强,提高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意义重大。

4.3提高了学习的时效性

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后,学生的学习不再只是传统的教材,而是可以充分借助网络这一平台,使学习内容定期更新。网络化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最新的国际贸易的动态、法律法规和发展趋势,将其有机地融合到学习中,使自身的国际贸易技能与时俱进,提高学习的时效性。

5高职国际贸易教学中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途径

5.1网络教育资源与教学过程的整合

网络教育资源可以为教学提供最新的国际贸易政策变化和行业信息,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师可以将网络上最新的国际贸易工作图片和视频在教学过程中展现给学生,使枯燥的理论学生形象化,提高国际贸易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电子商务运作内容教学时,利用阿里巴巴网站的免费外贸平台,让学生创建自己的网店,使学生亲身体会店铺装修、产品、产品报价和客户联络,丰富学生实践性学习的内容。

5.2网络教育资源与学生学习的整合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将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学生可以随时下载学习。网络课程可以反复下载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国际贸易部门的官方网站和网络精品课程,让学生主动登入进行学习。网络课程学习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不同教师的风格,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5.3网络教育资源与教学考核的整合

新时期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已不再是知识的拥有量和学习成绩的考核,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国际贸易专业学习更要注重学习过程和应用能力的考核。考核时,教师可以指定与国际贸易有关的网络教育资源,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定期对学生进行检测,实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检测的结果和平时的学习态度,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

6结论

高职院校在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整合的效果。资源分散、缺乏统一的管理这些问题是高职院校接下来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对于高职国际贸易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其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贺映辉.高职国际贸易教学中整合网络教育资源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14(22).

[2]陈云萍,韩宾.高校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研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2(5).

[3]李庆云.地方高校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构建[J].职业技术,2010(7).

[4]王念良,李超,刘端森.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与网络教育资源应用[J].商洛学院学报,2013(4).

国际医学教育范文7

1、电子书籍。

电子书籍与各类纸质版同步,但使用费用要便宜许多,支持PC、触屏手机、平板电脑多种设备在线与离线阅读,如当当网、亚马逊网均有丰富的类似资源。

2、电子期刊。

主要包括电子报纸(如中国贸易报电子版等),电子杂志与期刊(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上的期刊),电子新闻和信息服务三种类型。

3、教育网站。

部级教学资源网站,如MOOC课程、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等;各类培训机构开发的教育培训网站,如环球外贸培训网站、百度外贸培训实战班;网络媒体机构开发的网络课程,如网易公开课等。

4、国家部门或行业网站。

如商务部网站、海关总署网站等网站;专门从事网络贸易的企业网站,如阿里巴巴网站、环球资源网等外贸平台,可以直接让学生来操作,这些是非常重要的网络教育资源。

5、各类论坛。

如福步外贸论坛,福布斯外贸论坛、阿里巴巴外贸圈等,这些论坛上的跟帖也是网络教育资源之一。

二、高职国际贸易教学与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实践

1、教师教学过程与网络教育资源整合

教学中通过网络教育资源将最新政策变化或行业动态信息融入课程;将网络上大量涉及国际贸易工作情景的图片或视频等素材融入教学,将某些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学习电子商务运作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利用阿里巴巴的免费外贸平台-速卖通,以组为单位创建免费的网店,可在真实情境下开展店铺装修、产品图片、国外客户联络、对外报价等一系列的实践性教学。

2、学生学习过程与网络教育资源整合

网络多媒体的迅速发展,给学生创设了广阔自由的学习环境。教师在世界大学城上建立网络课程平台,将自己的教学资源上传,学生可随时随地多次开展各种探究性学习。学生也可根据教师提供的国际贸易部门官网主动登录学习,成为新知识的主动学习者;学生还可根据教师提供的网络精品课程及学习计划开展自主学习,可以体验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方法。如爱课网上与国际贸易精品共享课现共有8门,推荐北京师范大学赵春明教授的《国际贸易》学习理论方面的知识,推荐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的陈科鹤教授的《国际贸易综合实训》学习国际贸易操作方面的技能。

3、教学考核测评与网络教育资源整合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测评学生,最重要的已不再是知识的拥有量,而是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因此学生测评学生不能仅凭一次考试成绩定结论,而应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指定一些与国际贸易相关网络教育资源,安排指导性的学习计划,通过网络定期设计相应的检测试题,指定测试时间,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即可快速地反映出来,通过类似的多次的网络测试,结合其学习的态度、学习笔记,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4、交流互动与网络教育资源整合

网络时代,网络成为了一个大课堂,超越了时空、身份、地位的障碍,交流更加顺畅和自由。如学生可以外贸福步论坛上学习外贸同行们的交流跟帖,也可以就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发贴提问,让来自外贸工作一线的人员帮忙解答。教师也可在世界大学城这类公共教育平台上建立自己的网络课程,专门开辟了课程讨论区,教师定期讨论题,学生们在后跟贴自由发表看法与观点,开展讨论。

三、整合网络教育资源对高职国际贸易教学的作用

1、教与学的形式更多样化

整合网络教育资源后,教师则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翻转课堂教学法用于对于国际贸易中抽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的教学;讨论式教学法用于对国际贸易中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体验式教学运用于操作性的技能学习;ISAS教学法则针对一些专题学习。多样化教学形式交叉并用,使理论性强的课程变得生动形象,不再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更高了。

2、拓展了课程教学的时空

整合了网络教育资源后,教学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教学地点不再局限于几十平方米的教室,教学时间也不再只有那课堂上的45分钟,只要有网络连接的地方,随时都可以学习,随处都是课堂。在网络这个大环境中,师生可以突破传统的师生身份,充分交流,相互启发与学习,教学相长。

3、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在整合了网络教育资源后,克服了传统教材内容更新慢的缺点,借助网络将最新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发展、动态、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及时融入课程教学,从而使学生能要第一时间接受最新知识的学习与技能,能保持教学的现实性与时代性。

四、结束语

国际医学教育范文8

(一)缺乏高质量的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法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具备高质量的教学案例,而当前在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开展的过程中,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凤毛麟角,很多案例不是编写的过于简单就是案例的完整性不足,这样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很难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全面分析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此外,一些案例在选择的过程中缺乏真实性和针对性,其与课程的关联程度不高,不能充分的体现一些相关的概念和理论的应用,而一些国际经贸公司为了商业保密在提供一些信息数据的时候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偏颇,这样就使得案例的真实性受到极大的影响。

(二)教师综合素质有限

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借助于高水平的教师,而目前高等学校中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的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其教学的理念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上,案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在授课的过程中依旧习惯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同时一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尤其缺乏一些国际经济贸易的实战经验,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案例教学法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学生参与度不高

案例教学法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对于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过程中来,进而在讨论的过程中找到相关的理论知识的运用,而当前高校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还是习惯于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其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了很大的制约,其自身的分析案例的能力也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这就导致了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完全没有实现出来。因此,在推进案例教学发展的进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进而进一步提升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提升案例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选择高质量的教学案例

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高质量的案例对于提升案例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作用。在进行案例选择的过程中要注重案例的针对性和真实性,使其能够与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尤其要优先选择一些时间跨度比较小的广为人知的案例,以此来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者,要注重案例的难易程度的控制,使其能够控制在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范围之内,同时还不能够过于简单;再者,要注重案例的教学方式,在设置相关问题时既要设置一些封闭式问题同时也要设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来供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最后,案例的种类要进一步多样化,不仅要有成功的案例,同时也要有失败的案例,使得案例能够跨越国界和时间的限制,更好地为提升案例教学的质量服务。

(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作为案例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于案例教学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推动案例教学发展的进程中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其能够掌握案例教学的真正内涵;其次,要对现有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案例教学法在提升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教学水平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掌握案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从而更好地开展案例教学;最后,针对当前很多从事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教学的教师教学经验尤其是实战经验不足的现状,学校可以通过让任课教师前往国际贸易单位或者公司实习或者是聘请国际贸易公司或者是企业的一线工作人员来校任教,进而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予充分的尊重,做好自身引导者和组织者的工作,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摒弃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应当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分析,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设置必要的讨论交流环节,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在相互的讨论与交流过程中能够找到教学案例中运用的国际经贸专业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而使得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能够得到切实的提升。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