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风险评估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风险评估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0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将风险评估应用于医院感染管理中,以风险管理知识作为指导,有效分析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争取最大程度上为医疗安全提供保障。结果实施风险评估管理后,各科室患者泌尿道感染、外科伤口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败血症、皮肤感染发生率均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风险评估应用到医院感染管理中,可有效完善相关风险管理制度,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提升医疗质量,从而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和依从性。

【关键词】风险评估;医院感染管理;应用效果

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前或发生后(但还未结束),该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安全、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1]。医院内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或医院感染,其定义是发生在医院内的一切感染。医院内感染为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住院前获得的感染、住院时正处于潜伏期或于住院后发病者不能作为医院内感染;反之,住院期内获得的感染,出院后才发病者,应为医院内感染[2]。为了应对院内感染的发生,医院应建立预防和管理院内感染的专门机构,制定预防方案和措施,并监督方案的实施,要对院内感染进行监测,一旦发生应第一时间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本文观察风险评估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19个科室(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儿科、感染科、胃肠外科、甲状腺乳腺外科、骨科、神经外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烧伤科、妇科、产科、血液透析室、重症监护室)病房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

1.2方法。医院从2018年10月起对19个临床科室实施风险评估管理,观察周期为3个月。1.2.1风险评估管理具体办法:(1)各科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风险评估科室自查表,并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其内容。(2)严格规范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包括:做好病房、走廊、卫生间等公共场所的消毒清洁工作;发热待查者先禁用抗生素,以免影响病原体的检出或影响临床表现而延误诊断;严格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征,联合用药的目的应达到协同或相加的治疗效果;怀疑或确诊病毒性疾病者不使用抗生素。1.2.2实施重点:(1)重点环节:医源性医院感染诊断的准确性、监测(三管、手术部位、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目标监测、消毒液浓度监测)、医院感染和可疑暴发的报告、预防和控制、手卫生依从性、日常清洁合格率、消毒、灭菌隔离、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使用和处理、个人防护与职业安全、医疗废物、污水的处置等。(2)重点人群:皮肤屏障损伤或炎性反应、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肝硬化、恶性肿瘤、白血病、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患者、重症(ICU)患者、老年人、新生儿、长期住院患者、产期卧床患者、营养不良患者、留置各种管道患者、耐药菌患者、手术患者等。(3)重点部位:皮肤软组织感染、注射穿刺部位感染、新生儿感染、手术后肺炎、血源性病原体感染、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CA-BSI)、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手术部位感染(SSI)等。(4)高危险因素:各种侵入性操作,如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和人工装置、使用呼吸机、手术切口、专科诊疗操作等。

1.3医院感染纳入标准。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在原有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感染。

1.4观察指标。实施风险评估管理后,统计各科室患者泌尿道感染、外科伤口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败血症、皮肤感染发生率,并与实施风险评估管理前3个月相关数据进行对比。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数据间比较应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风险评估管理后,各科室患者泌尿道感染、外科伤口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败血症、皮肤感染发生率均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讨论

风险,是指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其后果的组合,而医院风险是指可引起或产生对患者、患者家属、医院员工及所有来访者严重危害性影响的人为或自然事件[3-4]。而医院感染作为临床最重要的医院风险事件,目前在国际医学界也是重点干预的事件。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过程中所出现的感染症状,排除入院前及入院时的感染现象。相关资料指出,目前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约为10%,而医疗条件较差的医院其医院感染发生率更高[5]。积极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对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住院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是医疗服务的核心内容,由于医学认识存在局限,疾病不断发展变化,医疗服务是一个存在风险、不断认知、持续改进的过程,在拯救生命、维护健康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一定风险。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诊疗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人们对医疗质量的期望值逐渐提高,医疗行业的风险值也随之升高[6-7]。要降低医院感染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风险,就必须针对性制定预防与控制计划,采取及时评估、分析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一种在风险事件发生前对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及对生命安全造成影响损伤的事件做出有效评估工作,以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减少临床不良事件出现[8]。目前,我国临床上风险评估多针对于疾病风险因素及并发症,对医院感染控制并未有过多研究,因此,开展风险评估以应对医院感染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风险评估过程中应注重区分低风险科室与高风险科室,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风险评估表,在防控感染过程中重点根据患者病情症状及治疗方式来进行医院感染管理,通过发现风险因素及时整改、评估、再进行控制以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医院可根据等级医院评审要求和医院实际情况,做一个风险评估科室自查表,每季度科室监控小组自查并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通过PDCA循环,降低高风险因素[9],尤其是在手卫生依从性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方面。将风险评估应用到医院感染管理中,旨在规范管理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降低医院感染重点环节的风险,切实落实医院感染防控基础性措施,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病死率、致残率。由于各科室收治患者不同,其病情程度及治疗措施也不相同,因此风险评估应用于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对症实施,适当调整。通过风险评估主要在于预防而非纠正,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风险因素,使临床工作量化,利用少数人力减少高风险事件的发生,从而使感染控制程序化。综上所述,风险评估应用到医院感染管理中,可有效完善相关风险管理制度,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提升医疗质量,从而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和依从性。

作者:邓慧 单位: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