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综合收益和盈余管理

企业综合收益和盈余管理

摘要:企业的综合收益与盈余管理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综合收益的概念、列报模式以及其他综合收益项目进行简单的介绍,之后阐述了企业盈余管理的概念与手段,最后通过提出研究假设,建立检验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企业综合收益与盈余管理存在相关性。旨在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的会计信息含量,更好地进行盈余管理。

关键词:综合收益;盈余管理;其他综合收益

我国颁布的新会计准则,说明了综合收益具有很高的信息含量及应用价值。国外的相关学者研究指出,综合收益可以有效减小企业的盈余管理空间。那么,在我国目前的会计环境以及特殊的国情下,综合收益对于盈余管理会产生什么作用是我国企业关注的重点。因此,对于企业综合收益与盈余管理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企业综合收益的概述

1.综合收益的概念

FASB在1980年首次提出了综合收益的概念,是指一个主体在某个期间和非业主方面进行了交易或者发生了其他事项及情况所引起权益出现的一切变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和业主之外的其他主体进行了交换交易以及其他转让而导致权益变动;第二,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了权益的变化;第三,物价出现变动、偶然事件以及企业和周围的物质环境、法律、政治、社会以及经济等交互作用产生了权益的变化。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的综合收益不仅要求企业确认主要利润来源的生产经营活动及与其他主体进行的交换交易结果,还要求企业确认传统的净收益处理及反映的物价变动或者偶然事件引起的尚未实现的资产变动,因此,综合收益可以更好地反映出报告期内企业所拥有的净资产变动与经营成果。

2.综合收益的列报模式

目前,国际上综合收益的列报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一表法、两表法以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法。而我国综合收益的列报模式使用的是一表法,该方法是使用扩展的收益表来对综合收益进行报告,将传统的收益表与综合收益表结合,这张表展示出已实现与尚未实现的收益。该法不需启用新的财务报表,既节约了编制的成本,还可将所有的综合收益都报告在一张表上,且对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阅读和理解提供了便利。但是一表法也存在一定的缺点,这种方法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务报表中传统净收益的重要性水平。

3.其他综合收益项目

与FASB相比较,我国的CAS除了指出在利润表中增加综合收益项目以外,并没有对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的规定。因此,按照我国会计实务的现状以及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的内涵,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由于金融资产重分类而形成的利得与损失;出售金融资产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因现金流量套期工具而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及其他事项;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差额以及其他;根据权益法核算在被投资单位的其他综合收益中所拥有的份额;由于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产生相关的所得税而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存货或者自用房地产转变成使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而形成的利得及损失。

二、企业盈余管理的概述

1.盈余管理的概念

国际上对于盈余管理的权威性定义主要有两种:其一,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遵守GAAP的前提下,选择会计政策使企业的自身利益或者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其二,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的管理人员有目的地控制企业的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此来获取利益的一种“披露管理”。通过对以上两种权威性定义的研究,可以发现,盈余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点涵义:首先,企业的管理人员是盈余管理的主体,主要包括企业的经理人及董事会,他们一起决定出企业盈余信息的披露;其次,企业对外的会计收益是盈余管理的客体;最后,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使企业的自身利益最大化,主要包括企业管理者的利益最大化以及董事会的股东利益最大化。总的来说,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的管理在遵守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控制或者调整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来使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2.盈余管理的手段

盈余管理手段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第一,会计政策的选用,企业可以通过选择或者变更企业的会计政策以及会计估计来进行盈余管理。比如,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固定资产折旧估计及企业合并范围的变更等等。第二,使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关联交易可以有效实现企业的利润转移,主要包括资产的租赁、置换出售及转让、商品购销及劳务供应、委托经营或者受托经营、资金往来等等。第三,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例如,使用资产评估增值、虚拟资产科目、延迟确认费用和营运成本的资本化、借款利息费用化以及资本化等方式来进行盈余管理。第四,政府补助。虽然政府补助和上市公司所经营的业务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会对上市公司的净利润造成巨大的影响。

三、企业综合收益与盈余管理

1.提出假设

我国企业的综合收益主要是由净利润组成的,其他综合收益对于综合收益总额产生的影响非常小,而传统净利润由于我国特殊国情的影响,是企业盈余管理的主要对象,我国企业有多种方式进行传统收益的盈余管理,而且传统收益的总额越大,可以操纵的利润就越多,盈余管理的空间就越大。据此,提出假设:综合收益的总额和盈余管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且综合收益的总额越大,盈余管理的程度就越大。

2.模型选择与变量设计

本文采用Jones模型作为基本研究模型,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来检验企业综合收益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其中,该模型下的被解释变量是指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解释变量是指综合收益总额;控制变量是指每股收益、信息披露质量、流动比率以及资产负债率。具体的检验模型如下:其中,DAn是指经过上年末总资产调整之后企业的第n年末的非正常性计利润,即企业盈余管理的程度;ci是指企业第n年末的综合收益总额;crrntkn是指第n年末企业的速动比率;debtrn是指第n年末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rankn是指信息披露质量,是第n年企业在深圳交易所的诚信档案里信息披露考评的结果;εn是指剩余项。

3.样本选取

本文研究的范围是2013年-2016年的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了保障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对变量进行了一些筛选,具体的筛选方式如下:第一,剔除掉ST、*ST、SST、PT和金融类的公司,因为这些公司部分财务指标会和其他的上市公司存在很大的差异。第二,剔除掉本文上述所选变量值不全的公司。第三,要对所有的控制变量进行1%的winsorize缩尾数据处理。另外,本文所用的综合收益总额都是手工收集而来,而其他的数据均是来自国泰安数据库以及wind数据库。

4.研究结果

通过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发现该模型具有很高的拟合优度。数据分析显示,企业的综合收益的总额越大,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即财务业绩越好,可以操纵的利润就越多,盈余管理的空间就越大。且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的财务压力就越大,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就越高。此外,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越低,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就越高。据此,本文的研究假设成立,即企业的综合收益金额越大,企业的盈余管理的程度越大,从而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和经济效益,增大企业内可流动的资金,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企业综合收益与盈余管理存在正相关性。通过对企业综合收益与盈余管理的研究,为保证会计实务工作的有序进行,建议我国财政部应对综合收益的定义、计量方法、内容以及确认条件等相关准则进行补充和完善。另外,企业要充分发挥综合收益在盈余管理上的作用,从而提高企业财务报表的质量,以此来帮助报表的使用者进行相关的投资决策。最后,希望本文可以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研究企业综合收益与盈余管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杨克智.其他综合收益、信息透明度与盈余管理[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6,08:65-73.

[2]谢获宝,郭方醇.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的盈余管理及其管控建议[J].财务与会计,2015,04:66-69.

[3]王林,门瑢.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9.

作者:管思琪 单位:佳木斯大学研究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