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教学信息化管理探讨

中职学校教学信息化管理探讨

[摘要]

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地位不断加重,每年为社会各个岗位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中职学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教学管理工作繁重复杂。针对现状,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方针政策,中职学校需全面转变学校管理理念,向校园网络建设投入精力与资金,在学校本身特色的基础上建立适合自己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把各项教学工作事宜合理高效管理,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突破。

[关键词]

信息化;职业教育;中职学校;教学管理;高效

一、教育信息化背景

全球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教育也不例外。2012年3月,经国务院研究决定,教育部正式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至2020年,我国各级各类院校要全面完成《教育规划纲要》中所制定的教育信息化目标和任务,构建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匹配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可供人人平等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显著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信息技术与教育结合发展的水平。《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还明确提出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发展任务。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是教育信息化需要着重加强的薄弱环节。《规划》要求:大力推进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提升职业学校教学、实训、科研、管理、服务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以信息化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造传统教育教学,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发挥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巩固规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校企合作和服务社会中的支撑作用。

二、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职学校的办校规模与日俱增,师资力量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急剧上升,一些学校甚至需要划分成若干校区分片管理。在这种趋势下,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之间需要及时、有效地沟通与合作,才能共同完成学校繁重的教学任务。然而,许多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与方法仍然循规蹈矩、手段单一、方式低效。信息滞后、流通不畅,管理散乱、低效,师生严重缺乏交流,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离等问题日益突出,亟待解决。纸质媒介依然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主要载体,既不便于传输,又不便于储存。邮件、qq等简单信息化手段并不能有力承担起学校教学管理的所有工作。中职学校不仅肩负着学历教育的任务,而且承担着社会职业技能培养的责任。面对现代教育的飞速发展,其曾经的教学管理思路与方式已然无法充分满足当今学校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的学习需求以及家长的殷切期望。解决这些问题,中职学校必须尽快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常态、新环境,提出新思路,采取新措施,针对教学目标和任务,高效管理,有效教学,减轻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有机体,更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三、教学信息化管理的目的

1.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务系统,高效管理

中职学校教务管理工作内容繁多复杂,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教务管理是否系统、科学、有序、高效,是教学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打破传统以人为主的管理方法,建立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把学籍管理、代课教师管理、课时调配、考试、登分、见实习等重要工作有机统一起来,采取网络化和信息化方式,各项工作并行有序进行,实现不受时间、地点、人力等因素干扰的高效科学管理。

2.搭建高速的三方沟通桥梁,实时沟通

中职学校发展到今天,随着规模的扩大,学校、学生、就业单位三方的沟通渠道已经成为一大瓶颈。学校不了解社会真正需求什么样的人才,学生不了解就业单位真正需要什么样的员工,就业单位不了解学校的培养目标与方向,因而,导致学校教学单一化、模式化、过时化,学生见实习盲目化、形式化,就业单位用人过于务实化、简单化。建立教学信息化系统,为学校、学生、就业单位构建信息交流平台,拉近三方之间的距离,为毕业生进入社会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3.建造庞大的教学数据库,有效分析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而很多有价值的信息经常与教育工作者擦肩而过。纸质媒介自始至终一直都是学校各类信息的载体,但其存储量有限、不易大量快速传播的缺点较为突出。建立教学信息系统的背后支柱,就是建造一个庞大的教学数据库,数据库的建立是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最大意义。这个数据库不仅能长期存储大量教学信息,而且能自动进行科学有效分析,清晰地反馈给使用者,同时还能随时调出历史数据使用。

四、教学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1.数据性

数据性是教学信息化管理的最显著特点。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教学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类型数据进行分类、编辑、加工、输入、输出、传递。教学管理内容以数据为载体进行高效工作,不仅省时、省力、省心,而且可随时查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处理。

2.系统性

教学管理工作内容繁杂,易混乱出错。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分层、分级、分项,让互不干涉的子系统并行管理,在庞大数据库的支撑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论从全局出发,还是聚焦某一个工作节点,都可以高质量地处理,逻辑性强,不易出错。

3.及时性

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及时性特点,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教师的上课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各种工作的进行情况,动态监控,高效管理。通过系统可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及时纠正,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工作环节,节省了大量时间。

4.互动性

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在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可同时承担起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通过权限的划分,三者统一平台,互相合作交流,克服了传统交流方式的瓶颈,拓宽了交流渠道,拉近了彼此距离,使学校、教师、学生更好地同心协力共同完成在校任务。

5.存储性

中职学校课程设置丰富,考试形式众多,学生学习内容多、任务重。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对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所有信息进行长期存储,并能随时根据学校需要调出使用,降低了人力、物力、财力。

五、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1.系统结构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学校统一注册登录后方可使用,主要分成三大板块:工作管理系统、交流平台、数据库。

(1)工作管理系统

中职学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划分为八个子系统:教务管理:常规工作管理。如:课程表设置、调课、教师签到等。教学文件管理:各类教学文件管理。如:组织活动的红头文件等。教学科研管理:各类课题研究管理。如:省级、市级相关课题等。师生信息管理:教师和学生信息管理。如:教师职称信和学生学籍信息等。招生就业管理:学校招生和毕业生招聘管理。如:招生宣传和招聘会等。学生见实习管理:学生到对口单位见实习管理。如:幼师生幼儿园见实习等。学生培训管理:学校开展的各项培训课程管理。如:普通话等。数据统计分析:每一个子系统针对工作所涉及到的人物进行开放,其余人员无权利进入。管理者、教师、学生、就业单位可根据系统对自己权限的设置操作。每一个子系统都根据学校自己的工作特点设计,简单清晰易懂,操作方便。

(2)交流平台

中职学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办学特色设置四个入口,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就业单位。系统为这四个学校主要角色提供了交流平台,可实现四方之间交流有关教学、招生就业等信息。

(3)数据库

中职学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背后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所有子系统以及交流平台上传递的信息都将通过此数据库存储、验证、分析。

2.系统服务

用户通过计算机注册登录教学管理系统,选择自己需要的子系统进入中职学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服务流程:①可输入相关词汇进行查询,系统通过数据库搜索后反馈给用户。②在权限范围内,对相关工作信息进行编辑、修改,系统验证无误后提交给数据库存储。③可选择系统内所需信息查看,在权限范围内进行下载或打印。

六、教学信息化管理的实施

1.转变学校管理文化理念

教学信息化管理的改革是必然的,改革的核心不是财力、物力、人力,而是整个学校文化理念的转变。打破传统教学管理理念,开放思维,打开学校大门,吸纳引领社会的新鲜理念,取长补短,有机结合。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这三个重要角色对信息化管理的理解与吸收直接决定了学校教学信息化管理执行力的大小。只有整个学校都能体验到信息化管理的优点,并且真正深入人心,才能改革成功。学校管理文化理念不转变,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因此,建议学校应该组织领导、相关教学管理负责人等多去一些成功运用信息化管理的中职学校,甚至高校进行参观考察,亲自体验数字化校园、信息化管理。

2.转变传统工作习惯方式

国外学校已经普及教学信息化管理,许多留学生回国后反应,国外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手段,既高效快捷又特别人性化。国内一些重点大学已经开始走向信息化管理,而中职学校普遍还在走着传统的道路,他们的工作方式和十年前差别不大,缺乏创新,缺乏改进,不愿花费精力去改革、尝试新的东西,因为这些已经成为了工作习惯,尤其对于资历老的领导和教师来说。“江山易改,本性难易”,改变一种习惯最重要的是主动尝试、主动体验、主动改变。因此,建议学校利用自己现有条件,先把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某一项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有机结合传统方式,并在工作中进行对比,逐渐养成信息化管理的习惯。

3.健全学校计算机硬件和网络设备

配备管理系统所需的学校计算机硬件和网络设备,是教学信息化管理全面开展的最基本条件。转变学校资金使用方向,加大学校计算机硬件和网络设备的投入是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关键。没有足够的计算机硬件和全校覆盖的高速网络,建立学校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就无从谈起。依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职业学校提出的任务要求,中职学校后勤工作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在健全学校计算机硬件和网络设备上加大力度,为学校信息化管理的实施夯实基础。

4.普及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操作知识

教学信息化系统虽然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甚至改变一个学校的工作理念、工作习惯、工作环境,但是信息化系统价值最大化的前提是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对计算机的熟练操作,对信息系统的熟悉并能高效无误操作。因此,学校应该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活动,让教职员工及学生熟练掌握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的操作知识与方法。只有学校所有角色都把系统运用得得心应手,才能真正把信息化管理融入到学校的教学管理中,不然会适得其反,更加排斥信息化管理。

作者:贾宇 单位:太原幼儿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1]严成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44.

[2]虞梅.浅谈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152-153.

[3]高福成.浅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0):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