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融合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校企融合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摘要:针对普通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的诸多问题,提出高校企业行业深度合作,注重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模式。以惠州学院网络工程专业为例,通过用人单位调研发现,毕业生存在实践工程理论不扎实,实际动手能力不强等问题,导致网络人才不能满足企业需求。通过多年努力,学院从修订培养方案、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培养模式、建设双创型师资队伍等方面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改革。其中,创新中心校企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取得一定的成绩,吸引许多同类院校前来参观交流,为同类院校学习和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校企融合;网络工程;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近年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日益重视和加强。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工程专业,通过多年对用人单位的调研,以及对毕业生就业工作后的后续调查,发现采用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因缺乏工程实践、缺少创新能力,使得就业范围受到制约。为了适应我国信息产业对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主动融入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已经和广东省多家知名企业开展了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并在不同层面进行了深度合作,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实践能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双创教育理念执行、双创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双创实践培养模式建立、双创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双创型人才教育理念不清晰

我国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多处于向应用型转型的过渡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理念,大部分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融入到具体的专业教育中[1]。因此,在其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上,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突破,高校一直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没有得到更新。

(二)双创型人才培养与企业行业需求脱节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企业的用人需求不断增加,要求毕业生具备工程实践能力,但是高校培养的人才和企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创新意识和操作经验,实际动手能力比较弱,不能直接上岗工作,需要进行为期一年左右时间的岗前培训才能真正开展工作[2]。

(三)双创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许多高校对双创型人才培养缺少系统规划,在制定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特别是在一些专业实践教学中,实践课程比较少,主要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比较少,使得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3]。

(四)双创型人才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我国高校教师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研发能力,但是由于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参与企业培训学习的机会比较少,导致缺乏实践工程经验,影响实践教学效果,无法给有创新创业需求的大学生提供专业、有效的指导[4]。

二、校企深度融合在双创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必要性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指出,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5]。校企深度融合,使高校和企业结合更加紧密,高校可以充分了解企业实际用人需求,并且根据行业需求,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毕业后就可以马上就业上岗,不需要耗费人力物力进行岗前培训。校企深度融合,让企业直接参与到学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使实践教学更加专业性、时效性。校企深度融合,让企业一线工程师进入课堂教学,为老师和学生带来最新的技术前沿信息、丰富的一线工程实践经验,让高校教师走出去,到企业行业挂职、培训、参加学术、教研会议,对双创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惠州学院在2004年正式开设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并且在2016年9月成为广东省首批14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之一。当前,学校主动对接行业和主导产业链的应用研究体系,拓宽应用研究信息交流与共享渠道,提升服务地方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和水平。因此,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加强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的任务。

三、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惠州学院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从科学定位、优化结构、强化实践、深化改革四个方面着手,结合企业对网络专业人才的需求,经过多次论证与修订。

1.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调研结果分析用人单位需求标准为导向,结合惠州学院“三个对接”的基本原则,进行适当调整和科学定位,突出工程实践特色。“三个对接”是指:(1)专业建设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对接;(2)课程体系要与行业、企业、职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要求对接;(3)教学过程要与工程实践环节和就业方向对接[6]。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使网络专业的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宽厚的专业技术,熟悉各类网络系统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包括组网、规划、设计、评价等),具备网络应用程序开发设计,计算机网络设备和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能力,了解网络前沿技术,可服务于教育、企事业单位、各级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等多种行业,成为适应时展、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课程体系结构的优化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优化,应以面向市场、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1)课程结构做到模块清晰;(2)课程体系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提高课程综合化程度,避免内容重复,为学生提供紧跟行业需要的课程体系;(3)学时分配比例应注意理论与实践、必修与选修、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区分;(4)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创业就业需要的选修课程体系,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质的科学统一。

3.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

网络工程专业应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专业实践教学(含实验、上机)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40%;同时,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实践性课程要适当聘请行业专家参与指导[7];并且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教学环节,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创新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化

网络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化,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加大计算机学科各专业基础课程建设,为学生夯实专业基础知识铺平道路;(2)大力推进校企、分段协同育人,在共同制定和实施培养方案、共同打造应用型教师团队、共同建设专业实验室和实践实训中心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入的合作;(3)积极推进分层次培养与指导,选拔部分具有独立创新应用能力的学生,进入创新中心,直接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的开发和设计;(4)继续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5)推广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方式,促进教考分离,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培养模式

惠州学院网络工程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践培养模式从建设教育课程资源、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践平台等方面入手,以建设教育课程资源和改革实践教学方式为基础,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校企合作,加快实践平台建设,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1.融入专业认证理念,构建教育课程资源

在网络工程课程体系中,引入专业认证的理念[8],增加一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目前,网络工程专业在必修课程中开设了就业指导课,聘请多个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网络工程领域的专家或者富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作为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开拓学生的眼界,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能得到很好扩充;在博雅课程中开设了《企业家培育与创业的理论与实践》,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学院与企业协商,把网络工程实际项目通过实验实训的方式引入课堂,让学生提前参与工程项目,了解行业前沿技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企业项目,打通学生专业课程学分与企业项目任务实际完成的量之间的转换,实现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成绩考评达到项目任务学分化、考勤时间课堂化。

2.面向行业需求,促进实践教学改革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以促进研究与应用相结合为目的,激励创新,不断扩充网络发展的前沿知识,开设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实训项目。依据教学规律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实践教学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实验室、引入企业项目、开拓实习基地、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比赛等方式进行多轮改革。自2013年9月以来,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应用,已分别组建了各自的学生团队,逐步为企业研发产品。学生面对着真实的企业需求和要求,其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检验。自2012年以来,参加竞赛的学生人数快速增加。学生通过参加比赛,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同时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方面,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重点进行查漏补缺。

3.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校企合作,加快实践平台建设

随着网络产业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对网络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9]。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的网络人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难以满足企业需求。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校企合作,是普通高校的重点任务[10]。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自2012年以来,已分别与广东金迈思管理软件有限公司、广东和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东立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联合建立多个创新中心,例如“惠州学院•广东金迈思信息技术创新创业发展中心”、“惠州学院•和诚信息新一代IT协同创新中心”、“惠州学院•广东立沃公共信息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等。以上的合作都是以校方提供场地,企业提供部分场地建设费,双方共同管理的模式运作,在创新中心从事技术开发的企业技术人员共有23名,其中学院教师20名,学生185名。学生分别来自网络工程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创新中心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管理。创新中心设有多个不同类型的岗位,全由学生担任。创新中心组织架构图,如图1所示,从整个组织架构图来看,创新中心由企业领导、普通职员和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等成员组成。创新中心制定了《创新中心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创新中心学分制度(试行)》等相关制度,创新创业领导小组担负起创新创业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工作,确保各种创新创业尝试得到支持与保障。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真正做到把企业引进了校园。企业带着资金、实际生产的需求项目、专业实践的技术等走进校园,给学校学生提供理论实践的平台,给创新中心的学生们提前体验企业文化的时间环境,促使学校针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拟定方案。创新中心也为企业创造了实际价值,已完成了企业20个可实际运用的项目开发工作,降低了企业成本,为企业提供充实的、技术含量高的后备军,实现了双赢。

(三)培养应用型师资队伍

目前,惠州学院网络工程专业教师队伍中专业教师人数比较少,而且部分教师缺乏行业背景。学院高度重视应用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引进和聘用网络专业领域技术人才或行业专家为我院外聘教师;通过嵌入式课程教学方式,促进在校教师与企业行业专家共同授课、互为补充;选派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参加短期的专业培训、教学研讨会等方式,充实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和应用创新能力,把网络专业的前沿知识和最新技术以及企业项目开发流程和经验引入课堂教学。

四、结束语

自从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开展以来,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对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有了明显提高,学习动力更加充足。近年来踊跃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双创训练计划,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就业率理想,平均就业薪酬逐年提高。创新中心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发挥了示范作用,吸引了许多同类院校前来参观交流,获得了一致好评。

作者:李慧 袁秀莲 汪华斌 徐涛 单位:惠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