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病历管理系统研究

电子病历管理系统研究

1需求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简单、幸福生活的不断追求,这就要求医疗服务需要不断的提升,医院业务种类及数量随之不断增加,许多业务管理系统已经无法承载和管理业务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及存储这一项重大的任务,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利用脱离时代需求及相关标准。传统的纸质病历随着人们对服务要求的提升,逐渐暴露出它的不足,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比如可阅读性差,患者看不懂医生凌乱的字迹;纸张的保存对环境要求较苛刻,纸张易损对温度、湿度都需要一定的要求。除此之外,纸质病历的查阅复杂,效率低,一次只能有一个人可以查看,查找也十分困难。以及纸质病历共享性差,患者的诊疗信息得不到流通共享。电子病历系统就是改善一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合理电子病历系统服务于患者、医疗和医学,支持医疗事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2电子病历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2.1国外电子病历发展概况

电子病历系统在国外发展的较早,美国最早设计完成并使用的电子病历系统是在1960年。为支持发展该项目,还特地为此成立了开发委员会以及国家健康信息体系。上个世纪末,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也相继在电子病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上投入大量资金。电子病历系统在国外的研究水平遥遥领先。美国HIMMSSAnalytics专门提出了EMRAdoptionmodel水平模型,以此来评价医疗机构信息化的建设水平。除此之外,美国先后成立了卫生信息技术标准委员会、卫生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等组织来促进电子病历系统的发展。日本在电子病历系统的研究也属于领先地位。从1993年起就开始推出EMR战略目标,后来进一步提出EMR标准化、初级信息医疗系统建立等方针与措施。近几年更是完善其电子病历系统的功能,使其功能更加全面、强大。电子病历系统在国外的发展还得益于外国政府的高参与高投入。从相关调查的数据表明,美国这个国家,平均每年在医疗信息化的支出已经超出总预算的2%,高达300亿美元。日本电子病历能够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也得益于政府的高度参与,1995年便成立了电子病历开发委员会,并直接投入2.9亿日元用于开发研究;2003年,日本政府投入一笔相当大的资金资助电子病历实现区域化。2006年,政府再次投入资金对电子病历系统进行升级并在全国免费推广。这一系列方针与资金的投入我们不难看出日本政府对电子病历的重视与推广。

2.2国内电子病历发展概况

我国的病历一直以手写病历为表现方式,直到九十末二十一世纪初才出现少数医院以电子病历来代替。一直到在2002年《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中才首次由政府层面提出了电子病历的概念。而发展电子病历系统则是到了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才提到,相比国外时间上已经有了10年以上的差距。相应的关于电子病历的业务架构和数据标准则是在同年的12月《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涉及。直到2010年前后颁发的关于电子病历基本规范、系统功能规范、试点的工作方案等方案,从国家层面开始推动电子病历具体实施建设。近几年,建立和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服务现代化,已成为医院改革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3概念模型

该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旨在放弃纸质病历,提供便捷、共享性好、服务周到的电子病历系统。其提供的主要功能是医生对病人病历,医嘱的管理;病人对医生、病历、以及医嘱的查询;管理员对系统的维护更新。包含的功能模块有系统用户管理、密码管理、医生信息管理、病人信息管理、病历管理、医嘱管理、病历查询、医嘱查询。整个系统主要分四大部分:信息录入子系统,信息修改子系统,信息查询子系统,信息导出子系统。信息录入子系统包括:录入医生、管理员、病人的基本信息。信息修改子系统包括:管理员修改登录密码、医生修改个人资料、病人修改个人资料。信息查询子系统包括:查询病人的基本信息及病历史;病人可以查询医生的基本信息、病历及医嘱。信息导出子系统包括:病人病历打印及医嘱打印。系统功能需求图如图1所示。图2为本系统的E-R模型图,解释各实体间的关系。

4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电子病历系统的需求,再简述电子病历系统在国外和国内的发展历程,最后提出设想构思的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对系统的功能模块,全局的E-R模型进行分析。

作者:王雯 洪坤明 曹倩 单位: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