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护理风险管理论文(9篇)

医学护理风险管理论文(9篇)

第一篇: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诊治的256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其中162例为男性,94例为女性;年龄在29~84岁,平均年龄(63.1±6.4)岁。

1.2糖尿病护理中存在的风险

1.2.1护理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每个科室的护理操作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一些护士的输液技术欠佳,进行上肢穿刺未成功时,就会想到从脚上建立静脉通道,但是由于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循环欠佳,下肢穿刺时有渗液,患者足部很难吸收,进而出现纠纷。

1.2.2由于疾病导致的风险因素

最常见的为低血糖,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最容易出现低血糖,这一情况不但会引起反应性高血压,还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影响正常的治疗和护理。一些糖尿病危重昏迷患者可能出现压疮。

1.2.3用药中存在的护理风险

临床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应用的胰岛素剂型和种类相对较多,假如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就会引起胰岛素错误应用的现象。糖尿病患者服用的降糖药物类型很多,每种药物的服药方式都存在不同的差异,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

2结果

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出现差错从11例下降到3例,患者投诉的次数由9次下降到1次,患者满意度从92.46%上升到97.85%,表明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之后护理质量得到了提升。

3讨论

3.1提升护理人员风险识别能力

在对病房进行巡视的过程中要注意患者主诉的内容,对患者的行为及表情进行密切观察。从患者的病史、年龄、心理、情绪等方面对患者实施正确评估,若患者为高危群体,应增加巡视次数,全面落实安全健康教育工作。在实施护理措施的内部因素中,道德因素以及护理技术水平对风险的出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血液科患者的病情对比较特殊,复杂多变,在对其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进行静脉穿刺的难度很大。患者夜间出现心慌、冒汗等情况,应给予重视,立即与值班医生取得联系,对患者的血糖情况进行测定。对于危重症患者,长期卧床可能引起褥疮出现,这需要护理人员提升风险护理意识。对于糖尿病患者尽量避免下肢穿刺,胰岛素注射笔针头应每次更新。

3.2强化护士业务培训和预防风险意识

医院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召开安全研讨会,采取病例探讨,教学查房等多种形式,对科室潜在或者出现的风险进行研究,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预防和评估能力。每个季度组织护理人员召开一次读书报告会,要求护士多阅读思想积极向上、具有励志作用的文章及书籍,同时在读书报告会上进行讲述,表扬事迹优秀的护理人员,鼓励其他护理人员向其学习,安心工作,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要求每个医护人员都要学习相关文件及有关案例,确定自身的义务和权利。定期组织回流人员学习理论知识,培训操作技能,同时进行考核。对于新进科室的护士应有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带教,直到技能和理论考试通过后方可独立上岗。设立警示案例教育系统,分析过去发生的各种不良事件,以免重复出现类似的事件。

3.3创建护理管理制度,提升护理质量

依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病情的特殊性,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重新修订健康教育流程,同时对各项教育内容进行设置,抽选优秀的人员建立质量管理小组。护士长应根据工作计划制定相应的护理检查项目。出现风险,护士应立即到达现场,对风险的整个过程进行调查,态度良好的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和沟通,将出现护理风险率降到最低。

3.4确保病区的环境安全

对于老年患者、神志不清、危重症患者来说必须在床边设置防护栏,将危险物品移走,例如锐利器材、暖瓶等等,以免出现烫伤、坠床以及划伤等伤害。对于一些行动不便但意识清醒的患者,可将所需物品放在床边柜子上,便于取放,为患者提供一个干净、卫生的工作环境,保持地面整洁干燥,在潮湿的地区放置警示牌,以免患者意外滑倒。

3.5建立风险管理监控小组

从多途径、多方位、多视角出发,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具体由护士长、专业护士、办公桌护士、治疗护士等组成的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小组,对风险管理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实施相关风险教育,明确实施方法以及相关职责。糖尿病患者多同时存在多种并发症,护理过程中没有及时发现病情改变,就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现阶段我国护理风险管理还比较浅,需要不断的深入研究,掌握护理风险的规律。对风险产生的因素及特点进行研究,找到更深层次的因素,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护理管理体系和风险评价,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的安全性。总而言之,糖尿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预防风险出现,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需求,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王琦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

第二篇:高压氧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收集2008年2月至2008年12月于我院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患者100例,将其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选取2008年2月至2008年12月(在高压氧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于我院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患者100例,将其作为本研究的实验组,我院高压氧室护士有2名,2名护师,由以上人员开展护理工作。实验组患者:男女比例50∶50,年龄26~57岁,平均(31.3±2.6)岁;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51∶49,年龄27~58岁,平均(31.6±2.7)岁,比较两组入选病例的性别、年龄,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

1.2一般方法

1.2.1高压氧治疗风险因素分析:

①不规范、不合理的氧舱设计、安装、建造、维修检验、验收带来的隐患;②违反治疗原则或病情演变或对高气压医学规律认识不足所引起的安全事故;③不规范操作、规章制度不认真执行或规章制度不健全造成的安全隐患;④严重失职。

1.2.2高压氧治疗安全事故分析:

①法规不健全;②高气压医学基础研究不够;③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少数工作者缺乏专业培训;④管理滞后。

1.2.3风险管理在高压氧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①预防:定期检查医疗器械,制订“氧舱及附属设备检查运行记录”,包括对讲、照明、舱门、观察窗、压力表、温控、测氧仪、排氧阀门、供养阀门、加压阀门、减压阀门、加湿、应急报警、监控系统14项内容,操舱人员每日检查氧舱,逐项填写氧舱及附属设备检查运行记录,每月由氧舱维修人员检查氧舱;每半年由市质监局检验1次安全阀和压力,每年由省高压氧医学中心定期检查1次;责任人员应仔细检查患者是否存在高压氧治疗禁忌证,详细了解患者病情,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若有异常及时停止治疗,减压出舱;②操舱风险管理:入舱前向患者进行安全宣教,严禁患者带入可产生静电的物品入舱(如易燃引火物品、人造纤维纺织品等),治疗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准确、果断处理异常情况,经常与患者沟通,缓解其焦虑情绪,为防止发生并发症,加压或减压时叮嘱患者进行咽鼓管开启动作,出舱时,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耳痛、关节疼痛、皮肤痛痒等不良反应,若有异常,及时向医师汇报,做好记录;③护士管理: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让护理人员携带良好情绪工作,每季度举办法律知识讲座,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及法律意识,组织护理人员参加高压氧业务学习,定期参加高压氧培训班,让医护人员熟练高压氧技术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各种仪器的应用注意事项及管理规则,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叮嘱其认真解答患者疑问,让患者以愉快的情绪接受治疗,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医患之间的摩擦,减少护患纠纷及医疗事故;④质量监控与护理服务改进:每日安排值班护士应对急诊治疗,建立质量监控登记本,登记自查结果、改进措施及改进效果,建立高压氧不良反应发生率登记本,若患者发生幽闭综合征、白内障、近视、减压病、氧中毒、气压伤等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并记录,每月统计1次,建立高压氧差错事故登记本,及时填写差错及医疗事故,每月总结;为抑制火灾事故,安装自动加湿设备。

1.3效果评定:

统计风险管理实施前后高压氧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及满意度,做好相关记录。

1.4数据处理:

借助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数据,χ2检验,以[n(%)]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后,3例患者出现高压氧不良反应(1例耳痛,2例关节疼痛),无1例护理差错,95例患者对护理质量持满意态度(50例十分满意,45例比较满意),经统计,我院高压氧不良反应发生率由之前的11.0%减少至3.0%,护理差错发生率由6.0%减少为0.0%,患者满意度由80.0%提升至95.0%,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风险是一种职业风险,具体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安全事件,风险管理是一种逻辑和系统方法,是多数护理工作人员关注的问题,它可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还能对患者、探视者、工作人员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指导正确行动。高压氧治疗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对某些病症有独特疗效,因高气压、高浓度氧的本身或操作不当,可损伤患者机体,使其出现高压氧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大量研究证实,分析高压氧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安全事故,制定并应用防护措施,可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率,减少医院损伤,有学者观察了风险管理在高压氧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实施风险管理后,医院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差错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提示风险管理可防范医疗纠纷,提高高压氧护理管理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风险管理后,我院高压氧不良反应发生率由之前的11.0%减少至3.0%,护理差错发生率由6.0%减少为0.0%,患者满意度由80.0%提升至95.0%,(P<0.05),近似于相关报道,提示风险管理在高压氧护理管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高压氧室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部门,操舱人员对高气压认识不足、管理不当、医疗器械检查不全面、患者在舱内治疗时病情观察不仔细均可引起风险事故,风险管理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是一种整体管理模式,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建立并修订各项管理制度、管理流程,可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教育、考核和质量监查,可全面提高医护人员风险意识及综合素质,最大限度减少医疗差错,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护理人员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实施操舱时全程管理,坚持质量监控和改进制度,做好“三查七对”和舱内病情观察工作,可有效预防差错事故,提高护理质量。制定风险管理目标及风险管理方法,不断识别护理工作中的潜在风险,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和护理质量,可降低高压氧护理风险,减少医院不必要的经济支出;对风险分析可判别氧舱的主要部件和主要故障模式,能最大限度降低设备运行故障,提高高压氧舱的安全性,还能最大限度降低高压氧舱运行风险,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在高压氧护理管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韩玉芳 陈小雨 韩丹 蒋丽艳 单位:南京军区福州总院第二住院部高压氧科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肝胆外科

第三篇:高压氧护理风险管理管理应用价值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选择在我院高压氧室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患者120例。在高压氧室工作的护士5名,年龄32~51岁,平均年龄(42.32±8.56)岁;职称:护师3名,主管护师2名;文化程度:中专1名,大专3名,本科1名。

2.方法:

针对风险因素风险管理的目标制订风险管理方法,根据控制型管理原则采取相应措施。

(1)预防风险事故发生:在风险事故发生前,针对易诱发事故的因素,实施合理的措施减少这些危险因素,即所谓“防患于未然”,如定期检查氧舱各个部件,发现问题及时修理,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检查科内的医疗器械:制订一本“氧舱及附属设备使用与检查记录”,按时详细的填写氧舱的使用记录,开舱前,操舱人员每日开舱前对氧舱进行检查,填写氧舱及各附属设备的使用情况,如照明、对讲、温控、压力表、应急报警、舱门、观察窗、加湿、监控系统、供氧阀门、测氧仪、排压阀门、减压阀门、加压阀门、应急报警、监控系统等。并对“氧舱及附属设备使用与检查记录”逐项填写。此外,为确保安全,高压氧医学中心每年定期检查1次。压力表及安全阀需要每半年送市质监局检验1次,通过检验才能使用。负责氧舱维修的维修人员每月定期检查氧舱。

(3)高压氧室护理人员的管理:每个季度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增强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经常组织护士参加高压氧的业务学习,定期参加高压氧的培训班,提高工作人员对仪器管理的规范程度,强化操作流程中各注意事项,严格执行仪器使用规则、注意事项及岗位责任制;鼓励医护人员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包括与病人、家属的沟通。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保持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关心工作人员的生活,尽量不让其带着负性情绪上班,以免影响工作。

(4)患者高压氧治疗的全程管理步骤:包括入舱前,治疗中及出舱三个基本流程。入舱前对病人做好宣教、查对工作,并认真检查核对患者,不可携带易燃易爆物品、易产生静电的物品。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准确、果断处理。出舱时注意患者的保暖,应关切询问病人有无不适,有无皮肤痛痒及关节疼痛、耳痛等现象;有异常情况时及时告知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记录治疗过程。

3.评价标准:

病人在疗程结束或停止治疗时,向其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由工作人员自行设计,总分为35分,0~10分为很不满意,11~20分表示不满意,21~27分为满意,28~31分表示为较满意,32分以上为很满意,嘱患者及其家属认真填写并及时回收,每月总结1次。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与实施风险管理前相比较,实施风险管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毒副反应发生率、工作人员失误率均明显下降,而患者满意度则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1、6.68、8.28、20.63,P<0.05)。

三、讨论

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护理风险,护理风险是医院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不安全事件,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风险管理是近年来很多护理工作人员关注的问题,对患者和医院工作人员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风险管理是一种逻辑和系统方法的术语。合理的护理管理措施能有效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风险管理用一种将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而使机会达到最大限度的方式,通过对周围环境和风险因素的信息收集、监控、评估对于机构的任何活动、功能和过程相关的风险进行处理。作为医院高风险科室,高压氧科尤其应该注意加强风险管理,国内的氧舱(特别是单人舱)几乎每年都发生火灾事故,如爆炸、氧舱燃烧、患者减压病、气压伤、氧中毒等,给医院带来重大损失和不良影响。本研究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将我院高压氧科作为研究对象,对应用风险管理前后的过程及效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与实施风险管理前相比较,实施风险管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毒副反应发生率、工作人员失误率均明显下降,而患者满意度则明显提高(P<0.0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风险管理在高压氧护理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防范高压氧的医疗纠纷,最大限度地降低高压氧舱的运行风险,使护理管理质量得到改善,应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丘喜玲 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

第四篇:老年护理安全风险管理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患共180位,男士102位,女士78位,年龄60至90岁,平均年龄72.8±6.4岁。护理人员16名,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5.1±3.2岁,大专学历8名,本科学历8名。

1.2护理方法

1.2.1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组织

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成员为护士长、护士、护理员和护士技师组成,由护士长领队,根据风险管理程序进行工作安排,收集系统性的风险信息,分析研究现存护理缺陷,对风险制定规避的措施,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风险例会,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总结,针对结果,办理培训试点并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树立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

1.2.2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任务,它对潜在的和存在的各类护理风险能够进行系统化的持续识别和总结。加强对老年护理院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护理中出现跌倒、烫伤等情况。(2)操作技术不规范,药物遗漏、标本填写错误或者标本丢失。(3)护理人员没做好本职工作,责任心不强,给患者发错药品或输错药。(4)护理人员较少,交接班工作分配不合理,这些都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1.2.3护理风险管理评估

所谓的护理风险管理评价就是信息的反馈,是对工作执行情况的分析。对老年护理院的风险管理效果评估,以护理工作的质量、患者和家属的满意程度、档案记录情况和护理中存在的缺陷为主要评价内容。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风险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总结出了结果,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等均明显高于实施前,护理缺陷发生频率也大大低于实施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风险管理就是对存在风险因素的医院环境和医疗的规章制度、医护人员和患者、技术设备和药理程序等各个环节给予管理的一种活动,要将它在护理操作的全过程中应用。以免因护理不周出现安全事故,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在风险护理中,通过查阅资料和读取专业书籍,整理老年患者在护理中出现安全事故的原因,对医院患者的病例进行查看,并对以往的资料记录调取,查看近几年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护理安全事故的原因并总结经验,要加强各科室护士的交流和沟通,对护理中出现的安全事故分析讨论,采用合理的建议,调查病者以往发生安全事故的影响因素和潜在的不确定因素。其中,中老年患者是发生风险事件的高发人群。因此,医院要制定出一套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以预防为首要工作,尽最大力度对存在的风险给以控制,确保护理的安全性,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这不仅能提高护理质量,还能推进临床工作的研究。

作者:梁万蓉 单位: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附属医院

第五篇: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在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同时排除认知功能障碍者,精神病史者,年龄>75岁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013年1月—2014年1月)和研究组(2014年1月—2015年1月),各60例。对照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39~73岁,平均(58.6±5.8)岁,病程1~14年,平均(6.6±1.3)年;研究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41~74岁,平均(60.3±4.9)岁,病程1~16年,平均(7.1±2.0)年。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构成比、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向患者讲解药物治疗方法、注意事项,以及糖尿病治疗常识(如运动方法、饮食控制)等。研究组实施糖尿病护理团队风险管理,护理团队风险管理方法如下:

1.2.1成立糖尿病护理团队

护理团队由12名联络员、1名组长,2名副组长组成,联络员由各科室的护理骨干自发组成,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副组长又内分泌科的高年资护师担任。每月组织护理团队成员开展1次糖尿病护理专项培训,组员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同时加强糖尿病风险因素教育,以强化糖尿病护理团队的风险防范意识。将护理团队成员分成4个小组:心理护理组、药物护理组、健康教育组、糖尿病足护理组,并明确各小组职责。

1.2.2护理风险管理内容

①心理护理组:评估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予以针对性心理疏导,同时将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情况告知责任护士,以便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避免因不良情绪而引发各种风险事件。②药物护理组:向患者详细讲解各种降糖药物的治疗原理、服用方法、服用剂量、不良反应等,让患者准确地掌握各类降糖药物的服用方法。通过动作示范教会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笔。为每位糖尿病患者提供1本糖尿病监测日记,督促患者坚持填写。同时还要不定期地对责任护士进行糖尿病药物治疗培训,以提高责任护士对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③健康教育组:每天下午,指派1名小组成员到各科室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宣教,宣教过程中要有责任护士在场,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危害,药物治疗原理、方法,糖尿病并发症类型、表现及防治方法等,同时为每位患者建立糖尿病档案,记录健康教育宣教进度及效果。每周组织开展1次集体授课。每月组织开展1次总结会议,对健康宣教的实施方法、实施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发现实施过程中的各种不足,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提高健康宣教效果。在健康宣教过程中,还要动员患者家属参与,并督促责任护士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定期提问患者,以检验健康教育实施效果,针对实施效果欠佳者,还要及时进行补充宣教。④糖尿病足护理组:小组成员要充分掌握糖尿病足的发病原理、发展情况及防治方法,同时针对糖尿病足的防治,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小组成员每天都要到各科室,对糖尿病患者所在病房进行安全检查,对病房内的相关设施进行维护,以免患者发生跌倒等意外事件。在病区内张贴糖尿病足知识画报,对糖尿病患者加强足部护理,通过图片、播放幻灯片、视频的方式向患者直观地宣讲糖尿病足相关知识,同时跟踪随访患者的足部情况。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进行护理管理3个月,护理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2h-PG(餐后2h血糖)和FPG(空腹血糖)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低血糖、糖尿病足等)发生情况。同时应用ASA(焦虑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程度,ASA评分>50分,则判定为有焦虑症状。1.4统计方法该研究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计数、计量资料分别以%、表示,数据比较分别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糖控制情况

两组患者护理管理前的FPG、2h-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管理后,两组患者的FPG、2h-PG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护理管理后的FPG、2h-P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ASA评分

两组患者护理管理前的AS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ASA评分较护理前显著降低,并且研究组护理后的AS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3护理风险事件

研究组患者共有6例(10.0%)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其中糖尿病足2例、低血糖4例;对照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0.0%(18/60),糖尿病足6例、低血糖12例。研究组患者的糖尿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团队管理,指的是在一个组建的团队中,根据团队成员工作能力与性质的不同,对其工作内容、工作职能进行相应地划分,以达到提高整个团队工作效率的目标。医院护理风险管理,指的是在分析现有及潜在护理风险的基础上,对护理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再针对不同的护理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范护理风险实践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同时减少医疗资源损失。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患者在生理、心理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护理工作中潜藏的护理安全隐患也较多,护理风险较大,所以有必要组织专门的糖尿病护理团队对患者进行风险管理,以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在糖尿病护理团队中,根据临床护理需求的不同,将其分成了不同的部分,分别负责开展不同的护理工作,在各部分成员的独立工作和各部分间的相互协作下,实现护理质量的提升。经临床实践证实,糖尿病护理团队风险管理主要具有以下优势:①有效提升了小组成员及责任护士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水平。在常规糖尿病护理管理中,护理人员不仅要负责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还要负责心理、用药、运动、饮食知识讲解以及并发症预防、护理等,工作内容繁琐,工作量大,所以更容易发生疏漏,增加护理风险发生率。糖尿病护理团队管理是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后,分组实施护理管理,每个小组只负责某一方面的具体工作,这样能有效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护理内容的专业性,从而有效提高护理质量。②提升各科室护士的糖尿病护理能力。糖尿病护理团队成员除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健康教育外,还要对各科室责任护士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这样有助于提升各科室护士的糖尿病护理能力。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后的ASA评分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将糖尿病护理团队用于糖尿病护理工作中,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同时降低护理风险,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安洪春 单位: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内二科

第六篇:外科病房护理风险管理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外科病房住院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男42例,女33例,年龄9~74岁,平均(43.5±7.1)岁;对照组男45例,女30例,年龄10~75岁,平均(44.7±6.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外科常规护理管理,主要包括日常基础护理、病房护理、病情观察等方面;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加用风险管理,主要包括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健全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与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专科知识、提高沟通能力、定期对护理风险效果进行评价等内容。

1.3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护理期间护理纠纷投诉情况、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患者出院时均采用医院自制患者满意率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调查,满分为100分,得分≥80分,可视为非常满意;得分≥60分且<80分,可视为基本满意,得分<60分,可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本次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纠纷投诉情况与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现皮肤压疮、跌倒、给药差错、坠床、针刺伤、急救用品不足、患者走失、违规操作、输液风险等风险事件共11起,发生患者及其家属投诉事件1起;对照组出现皮肤压疮、跌倒、给药差错、坠床、针刺伤、急救用品不足、患者走失、违规操作、输液风险等风险事件共59起,发生患者及其家属投诉事件12起。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次数与护理纠纷投诉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3%,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76.0%,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外科病房中常见的护理风险有:(1)多种因素导致的患者坠床事件、跌倒事件等;(2)外科病房中,手术患者较多,常出现外接管道标识不清、连接错误等;(3)由于药物核对失误或缺乏专业的药物知识,出现用药错误等;(4)手术器械、抢救设备、抢救药物未准备齐全,延误患者最佳抢救时机;(5)护理人员不合理的排班,导致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精神处于疲劳状态,影响病情观察与应急处理能力;(6)护理人员由于缺乏风险意识,导致手术护理记录不完整,缺乏主动服务意识,这些风险因素均可能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引起医疗纠纷事件。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分析如下:(1)成立风险管理小组。护士长应采取弹性排班制度,合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保证护理人员充足睡眠,避免在疲劳状态下工作;(2)健全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医院管理者应根据风险因素较多的时段、环节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由护士长进行定期的抽查、评价,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性与风险意识;(3)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与风险防范意识。医院应定期组织对护理人员进行专科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并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事件典型病例分析,提高护理风险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为核查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4)提高沟通能力。护理人员要提高沟通能力,掌握沟通技巧,及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患者病情观察工作,耐心为患者解答疑问;(5)定期对护理风险效果进行评价。可通过定脑栓塞患者通常情况下会出现程度不一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优质护理对改善脑栓塞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接收的脑栓塞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接收的脑栓塞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35例。对照组3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55~82岁,平均年龄(66.8±3.6)岁;观察组3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54~84岁,平均年龄(67.6±4.1)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护理方法对照组3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遵医嘱用药,保证病室整洁期评价护理风险效果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护理风险的辨识、评价与处理能力,并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

作者:龙玉辉 单位:河南省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第七篇:精神科护理安全风险管理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且具有现存和潜在护理安全隐患的精神病患者4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0例,女9例,年龄10~68岁,平均年龄(39.87±6.37)岁。其中,精神分裂症29例,情感性障碍16例,其他4例,诊断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

1.2方法

收集2013年3月~2014年5月我院住院的精神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对精神病患者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1.2.1增强法律意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观念也在发生不断的转变,人们的法律观念、维权意识正在逐步提高。作为工作在高风险、高责任的精神科护理人员应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尊重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权益,使用法律知识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以往护理缺陷案例进行分析,吸取经验教训,增强责任心,使风险意识能够树立,使风险警钟长鸣。

1.2.2强化专业素质及人文素质培养

护理人员应不断的学习,从而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学历结构及知识结构,熟练的掌握专业技能,了解患者的病情,对存在自杀、自伤、潜逃、暴力等行为的患者应做好监护,掌握患者的动态,严格履行岗位职责,若发现问题时应及时向上级进行汇报,对存在潜在风险的患者,应与其家属进行沟通,使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名,从而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要时刻做到细心、耐心、爱心和责任心即“四心”,并要做到致歉声、关怀声、送别声、问候声及为患者办事有回声的“五声”。护理部应在每个季度开展护理人员大会,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修养,使护理人员对待患者如亲人、敬业奉献等成为护理人员的自觉行为。

1.2.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在进行各项操作时,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执行各项质量标准和规范操作,避免工作中的随意性,不能将操作简化,进行严格的检查和考核,使不规范的行为消失。

1.2.4加强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护理风险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也是专科护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包括安全管理质量,保护制度,病区管理规则和陪护管理制度及护患沟通实施表等。强化安全意识,从而做到处处抓安全,时时讲安全。在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要做到严禁一切危险物品的带入,每天、每班应安排专人对护理安全进行检查,发现可疑情况及时给予处理。

2结果

精神病患者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率依次为外出潜逃、冲动伤人、自伤自杀。

3讨论

精神科的护理工作与普通病区的护理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精神科病房环境较为特殊,患者情况复杂多变,大多数患者没有自制力,在意志、行为、情感、认知等方面存在缺陷,从而导致容易出现护理安全隐患。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精神病患者出现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率依次为外出潜逃、冲动伤人、自伤自杀。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①精神病患者症状复杂,病情变化较大,在进行护理时,由于护理人员缺乏对安全隐患的防患意识,从而导致发生不良后果。②护理人员未能做好分级护理,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互相殴打,发生伤害事件。③患者受幻觉、妄想支配,情绪抑郁、悲观、低落,从而产生消极意念,导致患者出现自杀行为。④患者进行辅助检查时没有足够的人力进行护送,或护理人员在护送过程中警惕性不高;患者在入厕或沐浴时没有进行严密的看护;患者掉队或躲藏潜逃;在组织患者进行户外活动时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实际情况掌握不充分,或在治疗过程中疏忽大意;对于有陪护的患者忽视监护,从而造成患者潜逃。护理风险是一种职业风险,具有一定的发生频率并由该职业承受的风险。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改革,法律法规的不断修订和完善,患者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不再像以往的被动接受治疗和护理,而精神科护理是一种高责任、高风险的职业,人们对精神卫生知识的了解较为匮乏,导致护理风险也越来越大。为了能够减小护理风险,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减少护患纠纷,在护理工作中必须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将护理行为进行规范,并对其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为患者营造人性化的服务氛围,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重视并做好相关的安全护理与风险管理。

作者:张晶波 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神经精神病医院

第八篇:社区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颐馨社区居住的100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33-84岁,平均年龄(56.4±2.1)岁;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32-81岁,平均年龄(55.3±1.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按照2000年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建议的标准进行检查证实为有高血压病史,且经生化检查排除其他病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方法包括嘱患者注意休息,介绍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等健康教育;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系统的风险管理进行干预护理,具体风险管理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2.1风险管理培训

定期组织相关护理人员进行风险意识、风险管理措施等培训,相关社区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要得到全面提高,"以人为本"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牢记心中。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并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与风险意识,将风险管理作为社区护理的项目。由于社区患者易出现紧张、焦虑及抑郁等情绪,故对其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意义重大。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及时沟通、交流,准确评估患者心理状况,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向患者讲解发生疾病的原因及危害,并告知预防及治疗方法,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

1.2.2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通过积累的临床资料,开展临床检查,分析社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教训,及时处理好用错药、患者摔伤等风险问题,寻找控制风险发生的方法,确保患者的安全。

1.2.3风险管理的实施

组织风险监控小组分析并预测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和处理措施;针对患者的主要风险点,进行风险点管理,处理好风险;加强护理质量管理的培训,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落实风险管理制度等。

1.3评价指标及标准

(1)患者满意程度:患者接受的护理关怀,比如护理人员耐心地倾听病人倾诉、护理人员管理医疗设备、患者能得到护士的建议、遇到的问题解决情况、患者的恢复情况等进行评定,并分别以相应的分数,标注病人对各个项目的满意程度,最后进行综合评定,分数越高,满意度也越高。评分标准为:5=非常满意;4=满意;3=不清楚;2=不满意;1=非常不满意。(2)护理投诉事件:统计任何原因所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不满程度,并投诉至负责人处等的事件。(3)风险事件:统计在社区护理工作中风险事件发生率,包括患者用错药、患者摔伤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对文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比较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

对患者的评定进行数据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评分较高,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程度,两组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投诉及风险事件比较

观察组患者有3例投诉,少于对照组的10例;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0%,少于对照组的12.0%;两组患者投诉事件及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社区护理是指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的知识与技能结合,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人群为服务对象,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服务。社区护理人员要具备人际交往、综合护理、解决问题、自我防护等能力,社区护理是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以健康为中心,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社区护理人员根据不同健康层次的人群提供相应服务,一般情况下是独立工作的,应鼓励家属的自主,帮助个体寻找社区资源,达到自我照顾的目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系统的风险管理进行干预护理,实施风险管理培训、采用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办法、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等可以使患者得到满意的护理服务。社区中涉及到的患者较多,患病程度不同,护理人员有牢固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的实践技能对于患者的病情缓解非常必要。本研究发现,通过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法律意识等,护理风险的相关管理放入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可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患者投诉率和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让患者对护理质量更加满意。

作者:徐兰娟 艳梅 单位:浙江省金华市罗埠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输液室

第九篇:医疗纠纷护理风险管理

1一般资料、方法与观察统计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本院患者40例并分成两组,每组20例。试验组进行综合护理,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0~65岁;病程3~15年;脑卒中10例,周围神经病7例,使用机械通气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40~70岁;病程3.5~14年;脑卒中11例,周围神经病7例,使用机械通气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病程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试验组进行综合护理,从对患者普及疾病知识、对病情密切监测、身体康复、心理护理、为患者提供最适环境等方面进行护理;让患者多加休息,助其进行下地康复训练及轻微的活动,给予患者营养丰富的饮食;对意识有障碍、视力障碍等行动不便的患者应注意防止患者碰伤擦伤,要多留心陪护;对于置留导尿管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膀胱功能的训练活动,保持清洁以免感染(2)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及充分的抢救措施准备,采取适当的言语安慰以抚平患者紧张恐惧的情绪,必要时应用一定药物辅助治疗。

1.3调查方法

采用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40张,不记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医院护理情况、质量管理、人员管理的满意程度及各项意见、与引发医疗纠纷的关系等,随后对问卷进行回收,对问卷结果进行评价。

1.4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护理后出现出血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感染病发症情况;分析护理后患者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很满意)。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l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字c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实验结果

2.1两组病发症情况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泌尿系统感染、褥疮感染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后满意程度比较

调查问卷回收率100%。试验组满意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

3改进的做法

3.1树立以人为本护理服务理念

护理工作是一项难度较高、较辛苦的工作,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时要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将服务质量进行一定的提升。将工作中因失误造成的医疗事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保证每个护理人员建立起以人为本的观念。

3.2提高护理服务专业性

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对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具备临床操作能力的前提。理论指导临床,护理人员具备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才会在临床中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随时采取措施进行抢救,这样才能逐渐获得经验。

3.3提升自信,微笑服务

护理人员要对自己有信心,也是对自己工作能力的肯定。如遇到比较难缠的患者不应躲避,应积极去沟通,锻炼自己,树立信心。微笑服务是护理人员形象的体现,表现了护理人员真诚和助人为乐的态度,同时也是促进护患关系、提高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程度的有效方法。

3.4决策、观察及预测能力的提升

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具有一定的决策能力,准确及时的判断临床突发状况并给予解决。观察能力是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巧,这不仅提示着护理中问题的存在,并且决定着相应的护理方法。预测是根据现有临床资料对患者现有或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推测估计,在工作中搞好预测可以提升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主动性。

3.5提高法律意识

随着社会日益进步,人们的法律意识也逐渐增强,所以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稍有不慎便会引起患者的不满和投诉,护理人员应该多了解在护理过程中可能潜存的法律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来保护自己。

3.6管理模式的改变

分层管理包括对护理人员学历、工作资历等进行合理的分配管理,对每个护理人员的优缺点进行确切的分析,尽量使护理人员得到充分的利用,明确从护士长、主管护士、执行护士到助理护士的分工及职责,来对整个护理结构进行互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

作者:李振兴 王丽丽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泽普县泽普镇卫生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