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课程总结范例

管理课程总结

管理课程总结范文1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应用

在所有物流专业课程中,《物流管理》课程属于典型的专业通识课,在整个物流专业教学体系中,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发挥着奠定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基础作用,深入探讨物流管理课程教学问题,切实提高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水平,促进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对于物流专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更多的采有“传授-接受式”教学模式,课程教学以理论授课为主、实践模拟为辅;这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教师的教学水平、技巧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是非常不利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更不利于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响应物流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切实发挥新观念、新理论、新模式对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改进指导作用,笔者深入探讨了“任务驱动教学”在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在总结阐释“任务驱动教学”概念、内涵与构成环节等内容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任务驱动教学”在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施过程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探索性提出改进建议。

一、“任务驱动教学”的概念、内涵与构成环节

“任务驱动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强调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以“任务”为导引,促地思考、讨论、创新,最终实现学生新旧知识融合目标。“任务驱动教学”坚持以“促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为主要教学方式,很好解决了课程教学中的“如何教、怎么教”问题,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径;从教师教学角度讲,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它以任务、问题型为教学原型,通过与学生的多方面互动,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从学生学习角度讲,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使用它激发了兴趣、提高了效率,并积极、主动以探索的方式开展学习,完成了一个任务,获得了一种体验,形成了一种自信,具备了一种创新精神;任务驱动教学的最主要作用与意义也即在于此。就“任动驱动教学”构成环节,其过程可以分为三部分,它们分别是任务引进、任务执行和任务完成;任务引进环节,学生主要是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学习相关方法、技术、技巧,促进逻辑性、系统性思维的形成,以及针对“任务”分析、解决问题,并设计问解决方案;任务执行环节,即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目的,教师引导、指导学生根据所学课程知识等完成相应任务,该环节是任务驱动教学的核心部分,是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进行知识探索、形成能力的过程;任务完成环节,是任务驱动教学的最后环节,学生要提交任务完成报告,并与学生讨论任务完成过程、情况、收获等,教师在旁边引导、指导和强化。

二、“任务驱动教学”在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任务”的引进。根据已有物流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情况设计任务驱动教学所需的“任务”;第一,选择重要的教学内容,即把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按照重点、难点不同划分成不同的教学任务;第二,明确任务驱动教学主题,即以现有课程教学资源为基础,按着之前划分好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开展具体的教学主题设计,即明确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主题”,同时力求保证“任务主题”的实用性、可操作性;第三,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形式,针对所设计的“任务主题”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形式,是采用传统教学讲解形式,还采用小组讨论形式、学生独立探索形式,甚至是进行社会调查、企业走访。比如,针对物流管理课程中的“配送”教学中,可以考虑在既定条件下,设计成由学生依据已经掌握的最短路线知识对教材中的配送路线进行优化设计任务。2.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任务”的执行。如前所述,教这任务的执行是“任务驱动教学”的核心环节,要求在开展正式的任务驱动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向学生明确相关任务内容及要求,以方便学生了解完成任务中所需的知识、能力,然后再引导学生按步骤完成相关任务,进行具体问题的分析、解决等。还是以“配送”任务为例,教学的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配送路线相关知识,并兼顾对配送成本、时间的考虑。提出任务:由处于市郊的配送中心向各个门店配送货物,要求学生模拟出配送路线;在提出任务后,教师要向学生讲解相关配送路线优化知识、技能,然后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知识、技能去完成任务。执行任务:在学生明确所要完成的任务后,学生单独或者分组执行相关任务;学生先是搜集资料、查找可用资源,然后思考任务中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再尝试设计“问题”解决方案,确定问题能否解决,以及能否做更好的改进。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质量可能会有快慢、好坏之差别,这完全属于正常现象,需要教师做的就是做好引导、指导、鼓励工作。3.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在任务完成这一环节,教师除了要做最后的总结外,应重点做好学生“任务”评价工作,针对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小组、任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等,只要其中存在的问题就应该进行评价总结,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教师评价总结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灵光一闪”有新的想法或者问题解决方案,这时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发表看法,并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如果确实可行或者有一定价值,就应该对学生的这一“灵光”予以肯定。任务完成环节虽然称为任务驱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但是其实任务并没有真正的完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利用课上或者课外时间积极进行探索,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周艳红.任务驱动法在物流客户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7,(27).

管理课程总结范文2

关键词:供应链采购管理:课程设计;“互联网+”;教学策略

近年来我国各院校为了迎合互联网和电商的发展要求,为现有的物流专业开设了供应链采购管理课程。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为了使课堂教学和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供应链采购管理的相关知识,熟悉采购和供应的不同方式,对现代化供应链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学会采用正确的决策与分析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一、当前高校供应链采购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定位不够明确。供应链采购管理理论是经过企业实践总结出来的,其知识面广泛,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与之相互交叉的学科众多。虽然已经有很多高校在物流专业内开设了供应链采购管理课程,但是学校对课程目标定位不够明确,该课程在各个学校内的名称不同,比如“采购与库存控制”“采购管理”或者“采购与供应管理”。现如今,供应链采购管理在企业实践中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企业间的竞争模式发生变化,供应链采购战略凭借着其技术上的优势取代了传统的库存采购管理理念。所以学校在供应链采购管理教学时有必要将采购管理纳入供应链管理范畴内,而不是将二者分开,防止学生对供应链采购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1]。

(二)教学方式过于陈旧,缺乏企业工作环境。供应链采购管理教学中,有的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理论知识灌输的教学方法,将知识点直接传递给学生,而没有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挖掘。长此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理论性过强的教学内容难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积极性不足。不仅如此,学校缺乏实训场所,实践教学受到制约,学生对供应链采购管理的实际岗位工作缺乏体验。

(三)实践教学内容较少,课程安排不合理。目前高校供应链采购管理的教材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内容设置上缺乏实训实践内容。即使教材内安排了实训环境,但实际教学中却没有可行性,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完整的展开实践教学,导致学生无法从中获得满意的学习效果。供应链采购管理课程中应包含采购需求、采购计划、价格调查、采购询价、价格谈判、供应商管理、采购招投标、采购订单与合同制作、采购风险防范等教学内容,而实际上的课堂实践却没有充分体现出这些内容,课程内容枯燥乏味,课程安排不够合理。作为产学研教学基地,学校需要为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但当前学校的供应链采购管理教学在内容上缺乏统一的标准,虽然教材知识点众多,但很多内容无法符合项目化教学的要求。

二、供应链采购管理课程设计要点

(一)教师教学。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开展供应链采购管理课程。以小组为单位展开项目运营和技能学习,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中需要做好小组划分、任务分配、评价标准制定等工作,按照教学需求将课件和学习资源上传到统一教学平台。平台中的教学资源可以是教师制作的课件和视频内容,也可以直接选取线上资源。基于“互联网+”的前提条件下,供应链采购管理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从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变为线上互动教学,师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相互交流。

(二)企业导师辅导。来自企业的导师多数为物流企业的工作人员,学校与物流企业合作,共建教学实训基地。一方面,学校为企业提供岗位实践人才;另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岗位实习的机会,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转变。学校与京东物流、德邦物流取得合作,依靠互联网进行导师辅导,满足学生在线学习的需求。导师无法有固定的时间来到学校,所以导师和学生更适合通过互联网完成在线教学。导师按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教学重难点,联系企业实际情况向学生传授技能,通过亲身示范强化教学效果[2]。

三、高校供应链采购管理课程设计优化的教学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做好课前准备工作。1.确定项目,分解任务。依托“互联网+”展开校企合作,实现供应链采购管理课程的优化设计与教学实践。采用线上与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明确教学目标,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确定实践项目,分解教学任务,通过供应链采购管理课程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根据学生当前学习情况,以项目时引领进行分组教学。将供应链采购管理课程划分为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供应链库存管理和过程管理几部分,每个项目的教学内容各自不同。比如采购管理中,课程内容包含采购组织设计、人员构成、采购数量控制、商品招投标采购管理以及合同签订等;供应商管理中应包含供应商开发和选择、供应商评估等内容;供应链库存控制中主要有联合库存管理、多级库存管理以及零库存管理等。在供应链过程管理中可以从JIT质量管理、ERP供应链管理以及供应链网络布局几方面入手,实现对供应链采购的全过程管理和分析。2.准备资源,完善平台。教师按照具体的学习项目准备好学习课件、微课视频等教学资源,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在线收集与供应链采购管理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比如视频讲座和实践报告等。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需要提前将资源上传到网络平台,方便学习下载后参考,了解供应链采购管理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和角色职责,利用数字化平台和移动端进行讨论,梳理任务流程,寻找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课堂教学实践奠定基础。

(二)创新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学生在进入岗位工作中,需要面临各种各样的实际操作问题。因此,学校应对学生展开有意识的引导和有目的性的训练,采用案例教学法创新供应链采购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案例,使学生体验实际岗位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自主思考找出解决方法。或者课堂上学生对某个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加以分析,总结其经验,潜移默化的提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同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与此同时,案例教学法更能突出学生在供应链采购管理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比如在讲解如何选择商品采购模式的时候,可以向学生介绍通用汽车的案例,学生分组讨论后确定采购计划,在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活跃课堂气氛[3]。2.任务驱动教学法。学校展开教学活动的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就业并顺利进入岗位工作,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做”中提升实践操作能力。该方法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了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实践中教师会为学生创设合理的供应链采购管理情境,并向学生分配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带着问题与他人合作,一同寻找问题的解决对策。在讲解“供应商的选择”时,可以向预设企业情境,向学生抛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可以提供出几个供应商可能会选择的模式,启发学生帮助企业寻找最佳供应商。3.情境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情境教学法更受学生欢迎,它是通过案例和情境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能够以企业资源为参考,或者按照该企业的工作场景展开供应链采购管理课程设计,再以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企业的供应链采购环节和管理要点。学生模拟企业活动,合理分配角色和工作任务,体验工作角色的岗位工作情况。教师在情景教学时应做好情境设计、角色指导、情景模拟和讨论分析等环节设计,比如在战略采购时可以设计出“为班级采购春游物料”的情境,鼓励学生寻找最佳省钱方法。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情境为学校周围的商店,各小组分配任务,每个同学担任不同的角色,比如采购人员、采购管理人员,编制采购计划,前往市场进行物资采购,最后总结采购经验,通过亲身体验获得锻炼。

(三)加强校企合作,创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当前已经有很多高校在采购与供应管理教学中发现了自身实践教学体系的不足,于是学校联合当地企业,一同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创建企业真实岗位教学模式。结合采购管理专业岗位对人才提出的需求,学校与制造企业、商业企业相互合作,一同编制供应链与采购实训教学大纲。企业派遣采购管理人员来到课堂,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工作任务,带领学生一同展开采购计划的编制,撰写招投标文件,对供应市场进行调查分析并制作报告。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内的超市和电商淘宝作为实训基地,安排参与课程实践的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以小组为单位进入学校超市和食堂完成每日的物资采购工作。要求学生做好对水果、蔬菜以及副食的经常性采购,了解这些商品的每日需求量,采用定期与定量的方式结合库存控制需要,提高物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鼓励学生利用淘宝网开发新的货源,学会通过互联网完成采购工作,引导学生试着电商创业。采用多种方法展开校企实训教学。比如开展“便利店采购的社会调查”任务教学,学生要对便利店采购展开调查,以小组为单位来到学校和周围便利店展开调查分析,了解该便利店业态类型,对其采购的商品类型、采购时间、采购渠道有所掌握,随手学生结合自身所学的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最终撰写采购和调查报告[4]。

四、结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各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重视自身教学体系存在的缺陷,比如供应链采购管理课程优化设计时着眼于实践教学平台的创建,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创新教学方法。与此同时,学校应注重教师教学和企业导师教学设计要点,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项目,分解学习任务,完善教学平台,加强校企合作,创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强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红丽.以学为中心的采购与供应管理教学综合设计研究——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12).

[2]秦智聃.CDIO理念下课赛融合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改革[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2(06).

[3]寇飞.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福建茶叶,2019,41(09).

管理课程总结范文3

关键词:电子商务创业;客户关系管理;教学改革

在目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下,电子商务的形式也越来越新奇并且数量逐渐增多,电子商务行业的相关就业人才也一直持续上升,因此每个高职学校针对这一现象正在为电子商务所需要的就业对象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变。在每个学校的专业课程中都具有着课程中最重要的核心技术课程,客户关系管理课在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分类中是一门核心技术学科,电子商务专业的渠道是给予学生创业教育的机会,客户关系管理这一门学科对与社会的就业需求来说是能够很好的达到要求的,但是这一课程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对高职学生的就业以及创业还是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根据大部分高职学校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现阶段的教学情况分析,针对分析出的问题列出了电子商务创业背景下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的重要意见和具体的实行建议,希望高职学校能够实行教学改革,通过不断地加强高职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此为社会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人才。

一、客户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将客户作为主体和中心是客户管理课程里的主要内容,由于客户关系管理的实践要求比较有难度,课本中的内容和理论要想进行实践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并且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客户关系管理缺少管理的对象,因此教师在这门课的教学上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教学的方法也可能比较单一,这就会导致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质量并没有达到教学目标。

(二)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普遍是使用模拟软件进行教学,然而理论与技术作为课堂上都很重要的内容时,教授在这门课程的教学时常常会分为两个不同的教学点,并且让学生按照规定的实践步骤和操作流程完成学习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对教学模拟系统更加依赖,但是当学生一到真实的企业环境工作时,可能就比较难以适应真实的工作环境。

(三)目前各个高职学校对客户关系管理这门课程上的理论知识以及教学体系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门课程的教学性质、教学内容、教材的编制和学习计划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这门课程的巨大差异使教师不知道该如何侧重教学哪一方面的内容,因此便会增加教师在教学时的难度,并且每个学生互相学习和提升的进度也会大大减少。

(四)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各个学校希望能培养更多的创业和就业人才是创立客户关系管理课程这一门课程的最初目的,希望学生能在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中从理论型人才向实用型人才改变,能够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在现实的实际教学中,理论知识点的教学是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由于学校设备等因素让学生们无法体验到真实的就业环境,不能真实的学到专业技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学习的学生在以后就业的岗位上很难适应需求,所以这也无法达到真正学习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目标和意义。

二、电子商务创业背景下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由于客户关系的理论是随着社会和就业的需求不断调整和发展的,所以应该对落后、跟不上教育步伐的教学内容要进行及时的改革,因此在教材的编写上以及这门课程的教学体系的建立也应该不断地进行修改和完善,在学习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过程中不应该只侧重于理论或是实践的教学,应该把教材上的理论内容和软件结合起来一起学习,为了加强学生们对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学习和更深刻的理解,每个高职学校应该把这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要与时俱进,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除此之外,假设教材的内容一直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和发展,那么无法得到很好学习的学生很难选择合适的就业岗位,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学习和进步,比如可以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方式充实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能够将最新的消息和新闻传播给学生,并且让学生通过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的改革也能使学生在日后的职场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所学到的知识。

(二)在学习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真实案例进行教学,可以将案例加入到课堂的理论知识学习中,加强课堂理论与案例分析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管理的真实情况、以及营销案例和手段,能够通过案例的学习更加准确的、有理有据地分析客户管理中的问题,通过加入真实案例的学习能够更好的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加入情境教学法能够更好的加强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的程度。在学习客户关系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找到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对里面的角色进行模仿,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客户关系管理的案例和学习,情境教学方的方式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从不同的角色和角度去体会和学法到更深刻的理论知识。

(四)最后,也可以让学生在每隔一段时间后,对这段时间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测和打分评价,通过归纳总结的方法,能更好地让学生找出自身的优缺点以及观察到其他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借此改正自身的缺点,归纳总结法的优势就是可以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

三、电子商务创业背景下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

(一)选择适合目前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教学体系的实验教学软件,并及时的更新软件的配置和内容。高职学校的教师应该根据目前学校编制的教学体系以及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软件,要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细心的判断和分析学习软件的功能,通过观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专业特色的学习软件,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适合的软件来加强自身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

(二)加强校企合作。高职学校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邀请本行业内的技术人员和专业精英来到学校给学生传授职场经验、企业文化和发展的需求等内容,或者也可以让学生走进企业中,找到一些与本专业一致或相似的企业进行实习和了解,在进入到正式的工作之前,率先的感受到实际的企业文化和职场经历,学生通过在实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校企合作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可以让销售行业的工作人员带领专业的销售团队进入到学校中,传授学生在销售行业中的营销技巧以及处理和客户之间的关系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锻炼到客户关系管理方面的操作技巧。

(三)将课程需要学习的内容和目前企业需要的岗位结合在一起,构成与社会发展一致的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切的感受到目前企业的经营方式,能够从企业的工作流程找到适合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相应的工作位置,这对学生的初步流程分析和设计能力有着较大的帮助。

(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选择的客户关系管理的真实案例应该要与时俱进,要将本节课学习的实际内容与相对应的案例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上,让学生通过模仿真实案例中的角色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模拟的教学方式可以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学生通过积极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专业能力。

(五)要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具有知识储备的意识。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必须将这种情况撤除,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知识储备的意识,让学生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能够进行独立思考,找到解决的方法。

四、总结

通过本文的简单分析,我们应该要重视学生在电子商务创业背景下学习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中的学习方法,教师应该不断地寻找适合学生和课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发展,借此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目前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在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加深对实践应用的学习,为了能够在以后更快的适应就业环境。

参考文献:

[1]蒋侃.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高师理科学刊,2012,(3):98-100.

[2]徐旭.互联网+背景下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7,(5):77-79.

管理课程总结范文4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教学模式;物流管理

作为国内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物流运输管理注重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对物流运输管理问题的理解能力与应对能力。探究式教学的精髓即探究,这种教学模式鼓励教师通过给学生举一些日常实例并抛出一些专业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实验、讨论和思考等途径去解决,自主能动地发现其中的原理和知识。

一、物流运输管理专业课程概述

1.课程应用性强

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等运输方式的内容介绍,以及运输方式的保险系数等是物流运输管理课程主要教授内容之一,同时也是物流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必考的知识点。高职学生在毕业之后,不管是进入事业单位还是在企业工作,该门课程都会发挥其效用。整体来说,物流运输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注重应用,因此,能够帮助该专业学生在毕业后较为顺利地开展工作。

2.涉及内容较为丰富

常见的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运输合同撰写规范和运输相关法规等内容都可以在物流运输管理课程中学习到,运输的各个组织形式和业务流程,也都会在课程中重点学习。因此,重视对物流运输管理课程的教授,能够帮助学生熟悉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流程,且能够对物流企业的创业理念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3.整体学习难度较大

物流运输管理专业课程与工学学科结合较为紧密,涉及运输单证的填写、运输运费的运算和实践训练环节都会用到该门课程中教授的知识。但是,该门课程的实训内容比较多,受到空间、资金、时间和硬件设施的限制,开展实训的难度较大。

二、物流运输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1.教材设计不够科学

随着物联网和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物流运输管理整体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是,由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材中知识体系固化,知识更新比较慢,因此不能真实反映当前国内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此外,一本教材通常由几位作者合作编著,教材整体性和融贯性不足,这就导致学生对物流运输管理知识学习的碎片化。

2.课程的实训环节薄弱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物流运输管理专业实训是比较重要的。通过实训,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物流企业的运营方式和管理理念。与此同时,学生在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实训,会接触到不同的运输经营模式。实训结束之后,学生互相交流,可以获得更多经验。然而,当前高职院校普遍注重对该专业学生的理论教学,并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训机会,使得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不能达到用人企业的预期。

三、探究式教学的具体流程

1.设计课堂情境,抛出学习问题

教授物流运输管理课程的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海量阅读相关资料,对课前阅读的资料进行有序分析与整理,并根据阅读的资料来设计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比较注重给出的问题,因为合理的教学问题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也更愿意去思考与讨论,进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2.合理划分小组,合作思考问题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对教师抛出的教学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并作出反馈。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的重要形式是划分学习小组,小组的划分情况也会对最终教学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1]。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合理划分,每一个学习小组中的学生应当涵盖学习较好的、学习中游的和学习较差的三类。需要注意的是,学习成绩并不代表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或许一些好的解决方案正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提出来的。

3.探讨问题本质,寻求解决方案

教师完成小组划分之后,也可以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在参与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能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最后教师要作课堂总结。

4.反馈学习情况,共同总结讨论

教室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主要场所,在此环境下学生的思维也更容易发散。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对教学问题作出更深刻的思考。而由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强,教师在实施中有时也比较难控制课堂讨论走向。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掌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尽可能避免出现课堂失控的情况。

四、课程设计实例展示

主要以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不合理运输现象为实例,简单剖析探究式教学。最常见的不合理运输方式有对流运输、迂回运输和重复运输这三种运输形式,下面将根据前文提出的教学流程进行一一对应阐述。

1.设计情景,提出教学问题

教师首先需要给学生展示提前准备好的案例,即某个物流公司的运输部门在进行实际运输时,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运输形式。请学生综合考虑案例的具体内容以讨论对策,并解释不合理运输形式之间的异同。学生的工作主要是分析教师抛出的几个案例问题,并集中思考问题,最终给教师一定的反馈。

2.划分小组,分配教学问题

教师需要以本班级的人数为指导,划分多个五到六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小组内的学生需要共同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的时间应该在五分钟到十分钟之间。且教师可以任意参加到某一个学习小组中进行学习讨论,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对此教学问题的理解,并对该学习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与评价。

3.集中思考,讨论教学问题

教师应该请每一个小组的代表进行观点陈述,其他学习小组的同学也可以对其看法进行补充或者是否定。在探究式教学的课堂中,学生可以对每一个案例表达不同的看法。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对案例的分析通常是正确的,但是每一个案例所对应的知识点学生并不一定能够分析透彻,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来进行适当的引导。

4.反馈讨论信息

教师再次讲述三个案例,并给出每个案例对应的不合理的运输形式。在此阶段之前,教师对小组讨论的结论和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对问题分析合理的小组给予表扬,对问题分析不准确的小组给予适当鼓励。

五、结语

将探究式教学应用在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专业知识,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与讨论问题。探究式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并通过设置考核机制来激发学生的荣誉感与成就感。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引入探究式教学,能够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深层次突破。

参考文献:

管理课程总结范文5

[关键词]案例教学;创设情境;多元化考核

一、引言

财务管理课程属于管理学门类下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集管理、经济等多门学科为一体的综合应用课程。财务管理课程在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必须具备会计学、金融学、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储备,才能进一步习得财务分析能力和财务决策能力,利用所学知识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利于其决策的有用信息。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述和教材理论为核心,教师一般采用满堂灌的直接讲述方式,讲述时间较长,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讲授练习的固定,导致学生几乎没有提问和质疑的过程,这种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深层次讨论和互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受到了较大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思辨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形成。1870年,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将案例教学引入法学教育,开创了现代法学教育之先河,随后,哈佛医学院、商学院等纷纷效仿,并取得了显著成效。1921年,哈佛商学院教授科波兰德博士出版了第一本案例集,奠定了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法的基础。20世纪八十年代,案例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才进入我国。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案例教学逐步受到国内教育专家及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在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通过典型财务纠纷案例分析和讨论,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管理学、经济学等知识,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决策,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习惯,进而提升学生剖析现实问题和复杂财务现象的综合能力。

二、课程特点及案例教学构建分析

财务管理是会计学、金融学及企业管理等多个管理学科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新商科建设的重要基础课程。本课程内容涉及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及风险控制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综合性强。同时,财务分析能力培养必须结合社会实践,在实践应用中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财务分析及决策能力。因此,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既可以充分发挥案例教学优势,又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财务管理课程中案例教学构建可以从案例库建设、案例教学过程设计及多元化评价方案等方面进行。

1.案例库建设

案例教学首先要有案例,案例库建设是案例教学构建过程中耗时最长、工作量最大的一项任务。一是课程组教师团队合力积累课程使用过的经典案例。财务管理课程组所有教师组建课程团队,互通有无,形成合力,共建课程案例库,案例库建设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单凭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做到在较短时间内积累一定数量的适用案例,所有同课程组教师首先要团结协作,共享自己在教学中使用过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经过历届师生的讨论分析,其典型性及与相关知识的结合度非常强,是课程案例库建设的基础,后续案例扩充可以以这些案例为样本,有选择地吸纳其他案例。二是通过线上线下资源搜索案例。财务管理课程是商科管理类专业的传统基础课程之一,诸多教学前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也积累了很多高质量的案例,他们著书立作,把自己的成果通过多种方式呈现出来,如中国人民大学王化成教授主编的《财务管理教学案例》一书,书中就根据财务管理课程各章节主要内容罗列了大量教学适用案例,学校可以根据需要择优入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线上案例资源也非常丰富,除文字案例外,线上还可以搜索视频案例,扩充案例库内容的同时,开拓案例呈现新形式。三是加强合作交流挖掘现实案例。合作交流的方式可以引企业导师进校进行讲座,开展校内培训,指导学生实习等,企业导师带来的现实案例更能吸引学生。此外,学校可以多鼓励教师走出去,如进企业挂职锻炼,在实际参与企业财会业务过程中挖掘教学适用案例。教师还可以在带学生外出实习、实训的过程中挖掘教学适用案例,财务管理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一项非常普遍的管理活动,案例源非常多,关键是教师要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积累的习惯。四是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改造案例。课程思政是当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育人先育德,传道授业解惑与育人育才要有机统一。财务管理课程案例库建设也要体现思政元素,结合治国方略及当下的时事热点,改造和深化相关案例,使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跟上时代步伐,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财会管理人才。案例收集是案例库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案例的选择和取舍。案例库建设要严把质量关,只有数量没有质量的案例库意义不大。案例选择宁可少而精,不可多而泛,案例库要汇集大量经典教学适用案例,所以要根据案例教学的特点精选典型案例,在案例应用中注重打磨案例,在实践教学中进一步深化案例,多方面提升案例库建设质量。

2.案例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案例教学的特点,在财务管理课程中,案例教学过程设计应遵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设计教学环节和分配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启发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一,案例使用前的准备。一是明确案例应用目的。根据不同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要求,再结合具体的学情分析结果,确定案例选择的类别、适用范围和讨论深度。同时明确通过案例的应用,要实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及情感目标是什么。如讲货币的时间价值这一节时,市场营销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时间价值的概念,理解时间价值的表示,知道货币时间价值的一般应用即可,但是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除达到以上要求外,还需要他们掌握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了解货币时间价值与机会成本核算、风险收益均衡之间的联系。二是设计案例使用具体环节。首先要精心选择合适案例,通常在案例库中很难找到正好需要使用的案例,一般都要进行适当修改和调整,结合专业需要和学情现状及时事热点改造案例,一般的案例改造步骤是先确定问题,然后补充或删减相关数据资料,最后构建新案例。只有根据具体情况改造的案例,才能使案例应用更具有针对性,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三是师生课前案例预习。教师在课前收集相关案例资料并布置预习任务,确定案例讨论形式及分组规则,然后把这些要求和内容提前发给学生。学生首先按要求组队,一般3至8人一组为宜,然后按要求确定成员分工,各自按组内角色分配承担相应的预习任务。这一环节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参与,并且要认真完成自己承担的组内任务,案例讨论前提交预习任务资料,同时可以将课前准备情况纳入评分体系,以保证案例讨论的有效进行。第二,案例实施过程。一是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案例的引入背景及要讨论的中心问题描述,界定案例讨论的具体范围及与之关联的社会现象,以现实问题引导案例,设置案例发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情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自觉进入案例角色,主动探究问题成因,在案例的学习过程中习得知识和能力。情境创设要注意贴近学生,紧跟时事。如引入筹资管理案例时,就可以先讲一下我国目前的各项大学生资助政策,使学生在了解国家对大学生群体关怀帮助的同时导入合适的案例。二是案例分析讨论。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环节。先由事先安排的各组代表从分析假设、分析过程及分析结论等方面向全班展示,展示结束后学生提问,各小组针对本组分析案例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由成员进行解答。针对同一财务案例,要求各组从不同角度进行剖析,鼓励各组成员之间深入讨论、高效互动,在辩论中探求真知。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组织、引导和点评,引导各组紧紧围绕案例主题进行讨论,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性和政治性,防止无意义的讨论占用大量时间。教师要尊重每个人的观点,防止人身攻击等的发生,掌控案例讨论过程,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三是讨论总结与点评。案例分析讨论结束后,由教师根据各组的观点和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学生分析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研讨进行适当点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不要提供标准型答案,给学生预留课下延伸思考和开拓创新的空间。此外,教师的点评要以鼓励为主,对个别学生的不当表现,也应当注意点评的语言,以免影响学生后续案例的讨论积极性。教师点评结束后,可以要求各组在原有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分析讨论结果及教师的点评意见编写案例分析报告。第三,案例应用总结与反思。每个案例使用结束后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回顾本次案例选用、改造、过程设计、分析讨论等环节中的得失,以备下次使用时扬长避短,在总结中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案例教学模式。

3.多元化考核方案的策划

根据案例教学动态化过程性的特点,其考核方案重点应放在案例教学过程的考察上,尽量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案例教学多元化考核应包含过程考核和总结考核两部分。过程考核成绩占比不少于50%,一般以50%至60%为宜。过程考核包括出勤、案例资料准备、角色扮演、讨论发言的质量、小组贡献等,根据具体情况对过程考核内容进行量化评分,最后形成过程考核成绩。总结性考核主要根据案例结束后各组编写的案例分析报告质量打分。要求过程考核成绩占比不少于50%主要是强调参与的重要性,不能只是单一地关注最后的案例分析报告。

三、财务管理课程中案例教学时的注意事项

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师讲授教学,它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通过案例的引入提出现实问题,鼓励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参与讨论,给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和建议,重点锻炼学生深入剖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不可能通过传统的讲授教学法获得。因此,在具体的案例应用过程中,以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教学法为主,将知识的学习过程变成解决现实问题的讨论过程,具体应用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1.案例选择兼顾真实性和综合性原则

教学案例均要求来自于真实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校就能接触到未来可能遇到的社会问题,较早地接触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真实的案例才能较好地发挥实践引导作用。案例不同于举例,其内涵丰富,反映的社会问题较复杂,同理,案例的分析和问题的解决也需要较为综合的知识与能力去应对,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审时度势、权衡利弊、果断决策的能力。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灵活解决现实问题。

2.案例引入有明确的目的性

案例的引入一般要结合授课内容要求,比如这个案例反映了什么问题,主要锻炼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在哪个教学环节使用等都需要事先明确,不存在哪里都可以使用的案例。在讲解某个知识时,通过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在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中掌握相关知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在教学互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案例教学过程具有明显的动态性特征。教师要引导学生,而不是自己去代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深入案例并体验案例角色,在具体的情境中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教师要始终明确自己的身份,引导和管控案例分析过程,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启发学生独立自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本质,寻找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模式。这个过程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只能辅助、引导、启发,但是不能替代。

4.根据客观实际合理设置多元化评价体系

案例教学的评价是一个难点问题,因为尺度标准很难统一。案例教学中,不同的参与主体因其自身的知识储备、综合能力及观察角度等的不同,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及侧重点往往差异很大。因此,案例教学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一般都是针对性的优缺点点评,尽量客观和全面地从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及突出贡献等方面评价学生在案例学习中的综合表现。

5.结合多元混合教学深化案例应用

信息技术背景下,线上线下多元混合教学改革在高校各个学科专业广泛开展,财务管理课程也不例外,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也是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案例教学也应适应时代潮流,与多元混合教学相融合,以提升教学效果。目前,常用的案例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课堂式案例教学、现场式案例教学和角色模拟式案例教学。本文主要讨论了课堂式案例教学的构建与应用。现场式及角色模拟式案例教学需要更多参与人员,更高的教学条件。课堂式案例教学是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模式,对其他两种模式的构建有重要参考意义。

四、结语

管理课程总结范文6

关键词: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教学设计

在经济管理专业中,财务管理课程是以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不仅具备相应的理论教学内容同时也包含大量的实践教学内容,是大部分高等院校中经济管理专业中的核心教学课程。但是,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进行授课时经常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问题,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基于此,针对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设计研究这一课题进行深入严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效果不佳

在实际的教学管理过程中,部分高校教师在授课期间将理论知识作为整节课程的核心教学焦点,对于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重要性认知存在严重的不足之处[1]。具体而言,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教学目标并不明确,导致教学过后学生既没有充分理解理论知识的内涵,也没有在实践中学会应用实践经验去解决问题。其二,在教学课时的安排上部位注重科学合理性的体现,在实践以及实验室类课程的授课教师数量也比较匮乏,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不科学

在教学时间环节的设计过程中,部分驾驶的实践内容设置十分匮乏,仅是围绕教材展开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单纯的利用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财务数据的计算,然后再通过计算结果进行财务管理分析,最终得出“统一、标准”的答案。该类教学设计的开展,导致学生所学习的财务管理内容仅是集中在了理论层面的掌握,在今后步入岗位工作时根本无法有效融入到工作内容中去,同时也降低了学生个人的动手实践能力[2]。另一方面,在教学考核设计时也不够合理,教师依旧是整个教学考核的唯一中心,学生在被动的学习状况下失去了对于书本案例的讨论兴趣,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种状况下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设计优化研究

(一)积极应用“理论+实践”教学模式

在进行“理论+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时,首先需要教师提前准备实践课题,在实践课题中设置出相应的角色分工要求,将不同角色所需要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要求一一进行教学讲述。准备工作完成后,学生可以依照自身的兴趣所在选择最适宜的课题进行角色划分。例如:在某企业财务管理案例分析时,设定的融资经理,那么该职位应该具备那些财务处理能力,如何快速应用财务管理知识求出资金需求量,在融资渠道上又有那些方法等。将上述问题设置为情景分析中的问题进行实践活动的开展。其次在进行“理论+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分组时,当学生已经完成主题选择工作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角色划分,每一组别可以设置为4-5人,在制定完成课题计划之后,由小组成员共同学习、处理问题,最后完成实践任务。最后一方面是进行实践课题的讨论。在课堂上,学生就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可以进行讨论,教师在其中发挥好引导作用,如此学生就会在自身亲自参与实践的情景下大幅度加大对于知识的印象和理解深度。

(二)优化传统的教学考评模式

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在硬性要求学生上交实践报告的同时,还可以在课堂实践中应用答辩的教学方法,丰富考核新式。具体而言,以班级作为答辩小组,教师与其他小组成员作为答辩评委提出问题,并最终总结出有效的改进建议。最终成绩由实践报告成绩与答辩成绩共同组成,前者占比总成绩的50%,主要由教师评出,后者也占比50%,由教师和答辩小组共同给出成绩,教师占成绩的40%,小组成员占比60%。答辩完后,不仅能够有效增强学生个人对于财务管理课程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同时对于学生个人的教学方法应用能力也起到了有效的提升作用,为今后其步入社会从事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更新现有的实践案例图库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践案例是整个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教师需要有效总结优秀学生的实践案例,将不同的实践案例进行有效的分类总结,将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充实,为学生学习搭建一个内容丰富并且案例多元化的实践案例库,将更多优秀案例中的实践经验传授于学生,帮助学生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期间取得更好的实践成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对于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实践人才的需求方面,供不应求。为了充分满足社会各界对于实践型人才的需求量,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就必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设计更加符合实践人才需求的教学设计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去,充分运用有效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以及相关教学工具辅助教学,从基础上提升财务管理理论教学的开展质量,最终为社会输送更多实践型财务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鸿霞,张清竹,郑晓红,等.基于校企“联姻”模式下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探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6):141~145.

管理课程总结范文7

案例教学是MBA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和MBA专业学生的特点,从案例选编、教学组织和效果评价三方面探讨了MBA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MBA;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设计

一、案例教学在MBA教育中的重要性

案例教学法由美国哈佛商学院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它借助实践中的真实素材和环境背景,启发学生大胆假设,主动探索,可以较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和沟通能力。MBA教育是一种注重复合型、综合型人才培养的专业硕士教育。MBA教育更注重管理实战能力的培养和决策技能的训练,学生通常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往往带着问题前来学习,因而案例教学法在MBA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国家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要求,我国MBA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学时不得少于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因而案例教学在MBA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十分突出。

二、MBA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

战略管理关注环境、使命和实力之间的结合,其核心内容是组织总体目标的制定、业务领域的选择、竞争优势的获得和战略的实施与变革,其思维方法、分析技巧和实践艺术适用于各类盈利及非营利性组织。知识内化和学用结合是MBA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的根本要求。通过学习,学生要超越微观因素寻找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领悟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多视角的战略思维模式,灵活运用战略理论和工具,分析动态环境下的产业发展与竞争演化的规律,从而解决实际战略问题。

三、MBA战略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设计

1.案例的选编。案例的质量和适用性对案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案例的选择是开展案例教学的第一步。为此,教师应兼顾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及发展趋势,从多个渠道选编不同类型的案例,做到国外经典案例与本土案例相结合,大型综合案例与小型专门案例相结合。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宜选择知名度较高的典型企业或学生较为熟悉的本地企业作为随堂案例,配合竞争战略、多元化战略和战略执行等内容的讲解,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而用于小组讨论的综合分析案例往往涉及战略环境的分析、公司战略的制定、战略实施与变革等多项内容。除了从公开出版的案例集、教材和报刊资料中搜集案例资料外,教师应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编写组合案例,并组织MBA学生结合自身的从业背景提供案例素材,这样既有助于师生深入了解案例背景,又可以突出综合案例教学的实战性,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案例教学质量的目的。

2.教学的组织。MBA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准备及课堂组织。一般而言,学生无需课前准备随堂案例,教师则要事先了解本期学生的知识背景和从业经历,结合理论内容及学生特点,选择一些篇幅不长、针对性强的案例,在课堂上以现场发放案例材料或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快速切入案例主题,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加深其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在战略管理课程中,综合分析案例是其主要内容。由于综合分析案例涉及一节或几节课程的内容,课上学生还要进行小组讨论,因此教师必须提前草拟一份完整的综合案例资料,内容包括案例说明、相关的理论及知识背景、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以及建议查阅的文献资料和相关网站等,并明确案例分析报告的内容要求和案例讨论的时间安排,以便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学生也要在课前采取自愿组合的方式组成若干个小组(每组5~6人为宜),明确成员的分工,通过课后自行阅读、多方交流和撰写案例及分析报告的形式,做好案例讨论的各项准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是课堂案例教学的组织者,要恰当把握案例讨论的节奏和主题,既要抓住主要环节,又要保持一定灵活性;既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讨论中的主导作用,又要在讨论偏离主题时给予巧妙引导,从而做到张弛有度,沟通有序。

3.效果的评价。MBA案例教学的实质是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型学习,因此其评价应主要针对案例分析材料和学生的课堂表现。提交材料时教师要审核主题是否符合要求,内容是否完整,论证是否得当,格式是否规范。课堂表现则着重考查学生的分析思路是否清晰,能否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运用了哪些战略思维方法。学生首先自评、互评,之后教师对讨论过程进行总结,指出一些倾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在总结阶段,教师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并从知识体系的角度强化相关的战略管理理论,点面结合,使MBA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作者:沈平 单位:沈阳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管理课程总结范文8

关键词:销售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方法

一、前言

销售管理这门课程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在销售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实现学以致用的境界。但从目前来看,销售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不利于学生日后踏进社会的表现,本文重点研究销售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以供同行参考。

二、销售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社会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信息大幅度增加,社会各个领域对人才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衡量人才的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商品生产的现代化,要求现代劳动者的实践操作能力必须非常扎实,从目前来看,用人单位选择应聘人才,不仅仅看重人才的一张文凭,更考察他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否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过程中,在这种情况下,销售管理课程加强实践教学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必然需要。

2.是提升高校办学实力的现实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社会越来越看重高校教育质量,人才培养质量,还要考察高校教育有没有自己的特色,综合这种种情况来看,社会对高校培养实践性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路径,高校销售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是由高校的办学性质决定的。高校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必须使学生具备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要想培养出实用型、复合型人才,高校的销售管理课程必须形成自己的特色,凸显实践教学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吸引更多的生源。

3.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内在需要

马克思早就指出,人们学习某项事物,往往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通过现象认识本质。当今大学生有着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他们不满足被动接受课堂知识教学,更希望能主动去探索相关知识,虽然理论教学非常重要,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要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这可以满足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心理诉求,教师要在实践教学中挖掘学生的长处、优点,使学生在良好氛围中探索知识,提升技能,这是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

三、销售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问题

虽然销售管理实践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实中仍旧存在一系列因素影响实践教学质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教学课时不足

虽然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已经人所共知,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依旧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理论教学中,将销售管理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希望提升学生的理论功底,虽然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非常多,但由于缺少实践机会,学生也难以实现全面发展,只会纸上谈兵,这样的人才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教师缺少实践经验

在高校销售管理课程教学中,很多任课教师没有实际的销售经验,他们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为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导致教师的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的时候心不在焉,更难以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教师不能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难以为学生介绍实际案例,这样的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3.实训机会不多

目前,销售管理课程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教学硬件设备有所不足,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实践活动离不开一些基本保障,但一些高校由于教学硬件设备不足,导致实训环节比较薄弱,教师只能将大部分教学时间放在理论教学方面,在这种情况下,高校销售管理课程教学应该引入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发展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四、论销售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对策

1.在课堂上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可以在课堂上实施,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组织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可以采取模拟教学法,这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的重要方式,是销售管理课程教学适应现代化要求的重要先导,可以为学生传授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比如在教学“销售人员的招聘”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成模拟小组,让学生模拟特定情境下的招聘现场,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销售人员招聘程序的相关知识。又比如,教师可以在销售管理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这是引导学生以某个案例为核心,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要进行一些推理、思考,提出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一步加强,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合理设计案例,这个案例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能调动学生的讨论兴趣,同时这个案例要来自于现实生活,让学生意识到这个案例的实用性,案例还要包括各方面信息,包括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而且答案要多元化。案例教学法可以改变学生被动消极接受知识灌输的状况,使学生开动脑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解“客户关系管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香格里拉大酒店进行客户管理的案例,让学生根据这个案例讨论香格里拉饭店进行客户管理的技巧、方法、手段等等,让学生畅所欲言,在此过程中,学生会进一步了解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实际经验设计一份关于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方案,这样可以让学生总结讨论心得,形成理性认识。除了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操作,高校也要鼓励教师进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因为现在很多教师的实际销售经验不足,难以为学生树立榜样示范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也应该参与到企业运作中,了解社会岗位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以此为根据,制定教学方案,教师要在企业实习过程中丰富实践经验,这样才能为学生发挥表率作用。

2.引入校企合作模式

目前,校企合作模式对很多高校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所谓校企合作,顾名思义,就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销售管理课程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教师应该引入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一些高校由于受到办学实力等因素的影响,实习基地不够充足,在这种情况下与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见习显得尤为重要。高校要与社会上的优秀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安排学生进入这些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以准职业人的身份参与到企业运作中,企业要安排专门的指导老师为学生的实习进行指导,让学生学习基本的销售技巧,掌握销售管理技能,实习指导老师还要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存在的不足,进而查缺补漏,提升实践技能。

3.优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有着反馈、引导、激励等一系列工呢。在考核时,教师不能只根据一张试卷来判断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考核目标,多关注学生的平时成绩,增加对实践环节和实验环节的考核,通过学生完成的实验报告、调研报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分,总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才能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销售管理课程加强实践教学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只有成为复合型人才,学生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高校才能凸显自己的办学特色,教师和学生都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努力,参与到实践教学过程中,以此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华.体验式教学在销售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1(10).

[2]张桂芳.对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业时空,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