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方法论文范例

管理方法论文

管理方法论文范文1

1.1对象

选择2011级两个护理专科班352人,一班175人,二班177人,均为全国普通高校统招学生。随机抽取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另外一班作为对照组。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学习成绩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在第三学期开设护理管理学课程。

1.2方法

实验组以讨论结合汇报的考试方式,即讨论汇报成绩占40%,期末考试占60%。小组成员随机按照学号分配,小组成员间学习成绩无显著差异。对照组采取常规考试方式即平时成绩40%(出勤率+作业),期末考试成绩60%。实验组考试方法包括:任课教师根据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综合管理案例,提前两周将案例发给同学,案例内容基本涵盖所学教学内容,只是案例侧重的章节不同,制定讨论汇报要求、内容、评分标准;学生以小组合作式完成讨论汇报,制作成PPT汇报小组情况,最后选派一名同学负责最后汇报。

1.3评价方法

1)课堂评价标准:讨论汇报共安排2次,每次课2学时,每个小组10分钟汇报时间。邀请3名护理管理教师做评委,评分标准以百分制计分,分值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问题环节占30分、书面汇报材料20分,以及汇报讨论情况50分,最后总分100分折合成40分。2)课堂评价实践:小组同学按顺序上台做汇报讨论,上台汇报学生由老师随机选取,汇报讨论的分值包括多媒体的制作20分,同学汇报情况30分,汇报完毕后由现场老师对学生做出提问1~3个问题,问题由老师随机选取小组成员做回答,综合学生的回答情况评分。最后由小组成员整理PPT材料以及问题回答情况上交。3)期末考试评价:考查课成绩一般由任课教师给予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将考试成绩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差异采用独立样本z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1.4问卷调查

课程结束后,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新考试方法的效果评价,问卷内容涉及6个问题,每项以支持、中立、不支持作答。共发放调查问卷352份,回收352份,回收率100%。

2讨论

2.1汇报讨论考试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组学生自发收集、整理、分析资料,使学生有较大的学习自主性,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整个过程,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享受到了学习乐趣。89.74%的学生认为汇报式考试方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深受学生欢迎。

2.2汇报讨论考试可提高教学效果

从期末考试成绩看,两组同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作为考查课,历来不被学生重视,而此种考试方式使学生有新鲜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出勤率明显提高,课堂效果明显加强,下课有很多同学咨询和课程相关的知识,所以这种考试方式客观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2.3汇报讨论考试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汇报式考试方式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多媒体制作能力等多方面能力都有帮助。在调查问卷中,95.08%的学生表示讨论汇报式考试方式能够提高对护理管理知识的学习与记忆,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汇报式考试方式是以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相互配合为基础的,从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到最后的汇报考试,整个过程需要小组每个成员认真协作,由于最后的考试汇报及回答问题的同学是随机的,每个成员需要对每个环节都有所掌握,因为每个成员的回答都会影响整个小组的最后分数,这就需要成员把大家看做一个整体,否则会影响整个小组的分数,调查问卷也显示90.32%的同学表示这种考试方式促进了同学间的交流和大家的合作精神。同时为了最后的汇报考试,每个同学都要做好上台汇报的准备,据课代表反映,很多同学都会在课余时间到讲台做汇报预演,考试结束后的问卷调查也显示85.67%的同学认为这种考试模式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同学们反映这次的汇报考试也锻炼了他们走上讲台的勇气,使他们对语言的组织、表达都有所提高。此外,87.93%的同学表示,这次汇报表演使他们对电脑运用能力有所提高,在汇报考试中多媒体的制作占20分,所以小组同学对多媒体的制作很用心,以期提高多媒体制作的分值。

3结语

管理方法论文范文2

1.1核心技术难点

在本方案中,最大的难点有3个:

1)如何将大量的流量分流到各个互联网出口上,并且根据出口的状态(通或不通)动态的调整各个出口的流量;

2)如何将访问互联网的流量按开通的带宽大小均匀分配到各个出口;

3)分配到各个出口上的流量,如何能准确的送到各个出口,不会被途中的路由器转发到其他地方。

1.2核心技术解决方案

1.2.1难点一解决方案

到目前为止,互联网接入点和核心机房的VPN通道已经建立,每个出口的流量也由负载均衡器做了限制,但现在VPN通道仅仅是防火墙和边缘路由器之间建立,如果智能负载均衡设备不知道目前已接通的VPN通道,那就无法正确地将流量指向各个出口,无法实现将大流量分散到各个出口上。为解决这个难题,我们通过IPSec中保护数据流的方式来实现,为每一个小出口定义一个需保护的数据流。我们单独规划一段私网地址,每个出口一一对应一个私网地址,在边缘路由器配置时,通过创建ACL(访问控制列表)来定义保护的数据流,即该ACL中匹配该出口对应的私网地址,同时在IPSec的安全策略中引用该ACL。这样当边缘路由器和核心防火墙建立IPSec的VPN通道时,防火墙就能得知每个出口需保护的数据流,即数据流的地址是规划的私网地址时,就把数据流送到对应的VPN通道中。在负载均衡器上配置每个出口数据,同时对每个出口的做源地址NAT(网络地址转换),将原有数据包的源地址转换成每个出口定义的私网地址,再将该数据包送到防火墙上。防火墙根据每个数据包的私网地址送入不同的VPN通道,经过加密传输到边缘路由器上,从而实现了访问外网的数据分散到多个出口之上。同时一般的负载均衡器都能配制线路的健康检测,针对每个出口都配置一个健康检测,都是以私网地址为源地址去做每个出口的健康检测,实现对每个出口业务情况的掌控。

1.2.2难点二解决方案

局域网边缘的互联网接入点在接入互联网时,受接入方式的不同或成本的限制,有可能开通的带宽各不相同,如何才能保证各出口的流量不会超过出口的接入带宽。为解决这一难点,在智能负载均衡设备上,配置每条出口时指定最大带宽,限制了智能负载均衡设备将数据转发到每个出口的最大值,保证小带宽出口不会因为流量过大造成拥塞。

1.2.3难点三解决方案

大型局域网是指有多台路由器组成,彼此之间通过动态路由协议交互路由信息,每台设备均维护各自的路由表项。在这种网络环境下,访问互联网的流量途径任意一台路由器时,都有可能被路由器转发到错误接口上。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必须在局域网边缘的互联网接入点和核心机房之间建立端到端的连接,保证流量能被准确的送到互联网接入点。经过研究比对,推荐由互联网接入点的宽带路由器和核心机房内的防火墙使用IPsec来建立VPN通道解决这一难点,同时为简化后期维护压力,建议由互联网接入点的小型宽带路由器主动发起IPSec建立请求。

2实际应用效果

1)使用效果:分别使用电信、联通大小带宽测试网站打开情况,从测试结果来看,小带宽访问网站质量与大带宽近似,使用小带宽出口后访问效果并没有下降。

2)流量使用情况:目前已试点使用了600Mb/s电信、联通小带宽出口,流量使用比较稳定,可以承载部分大带宽出口流量。

3)经济效益:仅以电信20Mb/s大小带宽比对相关费用,目前电信大带宽为2000元/月,一年费用为2.4万元/年,而家庭宽带20Mb/s费用为0.2万元/年,加上每个接入点的路由器0.2万元,每个20Mb/s总计需费用为0.4万元,两者宽带租用费用相差6倍。使用该方案可以大大减少集团用户互联网费用的支出。

3结论

管理方法论文范文3

1、工商企业管理中企业制度缺陷

作为一个企业首先解决问题是企业制度,一个合理的制度是企业稳定的基本。但现今一些企业制度存在种种问题。这些企业管理缺陷可以说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企业管理制度呆板,在中国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家族企业所含比重过大。如此造成企业管理模式不合理,企业产权不明等等现象。这些现象进一步造成企业管理能力不合理企业竞争力下降。

2、工商企业管理中管理水平低

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企业是企业在竞争中是否取得机遇的关键。一句俗话说得好:“商场如战场。”在企业竞争过程中由于企业管理水平的低效,很容易造成企业内部运行呆滞。如此可以说是企业管理与运营很难结为一体,使管理与运营成为两个不相关的独立体,造成一个企业如此态势,想要使企业获得生存空间其难度可想而知。

3、工商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缺陷

一个企业的运作是有人去执行,假使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种种缺陷,企业发展必然受到影响。工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一些工商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考核仅在期末,而不是将企业考核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始终,如此很容易造成企业员工投机取巧,仅在期末考核时装模作样,日常工作中不务实浮夸。二是工商企业管理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有的主管存在运用绩效考核打压日常工作中与自己有隔阂的员工,如此把考核一种激励员工做的手段变成自己携私报复的工具。在企业设定绩效目标时,又缺乏管理者与员工相互的交流。交流的益处在于第一使管理者与员工就目标达成一到,因此在目标制定以后,管理人员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帮助员工实现目标。

4、工商企业管理中企业民主管理缺陷

一个企业的经营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于领导班子领导能力。在一个企业一个经理,不但要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而且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思想,做到作风正派,善于团结职工、关心职工、依靠职工。企业革新需要以群体功能基础,集体拼搏动力,唯有依靠广大职工的参与,才能尽量减少重大问题的决策不致出现大的失误。有的经营者认为国家既然实行了经理负责制,就得个人做到一言九鼎,如此把自己视为企业的主人,把员工视为企业雇佣者,因而使企业领导与员工产生对立情绪,因此不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企业管理过程中过分注重形式主义,使得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成为企业代表的空壳子。使得一部分企业职工代表会主要是民主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职代会成了“举手会”,无法真正发挥职代会的作用。三是一些工商企业管理缺乏向心力,员工对企业缺乏主人翁意识。如此职工就会主动去关心企业的兴衰成败,把企业所谓的“主人翁”地位就抛在脑后,更可怕会出现“人在曹营心在汉”,以及出现人心思动、人心思走,给企业带来不稳定因素。尤其是那些怀有抱负的“良禽”就会“择木而栖”,出现这种形式的结果必然使职工对企业产生离心现象,最后导致使企业衰败下来。

二、针对工商企业管理缺陷的新型管理方法

在面谈论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工商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种种缺陷,如何运用新的管理方式去克服如此种种管理缺陷?主要从以下入手。

1、工商企业管理中企业制度管理方法

企业制度对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其实企业长期发展的命脉。这就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克服企业管理制度呆板与企业组织的缺陷。这就要求企业科学地规范与健全企业的治理结构,逐步实现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的各司其职、相互制约是企业领导体制的重大变革。实现家族企业向股份企业的转型。

2、提高工商企业管理水平措施

企业要想求得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最好的方法是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首先要端正企业领导者与员工的对培训的认识确立其正确的培训的意识,从而调动领导者与员工的积极性。管理培训时首先对领导者进行培训,领导者的管理水平提高了,培训态度认真了员工工作就好做了如此就加强企业管理水平。还可以通过企业组织员工外出学习,向一些管理水平高的企业进行学习,进行探讨可以提高管理的经验等等,如此也可以提高工商企业管理水平。也可以在高校进行投机研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方法。以上方法都可以促进工商管理水平的提高。

3、工商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缺陷解决方法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缺陷的解决方法主要有:公正完善考核体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领导者与员工的交流;将员工视为企业的主人并尊重企业员工。第一、将员工考核从期末考核变为全年分阶段考核,考核主管人员也作为考核对象,考核表公布后员工若有不满意,可以对公司上层进行申诉。在考核结束后,为了稳定员工的情绪,管理者还需要同员工进行一次相互交流,通过谈心交流让员工理解到自己的优势一面同时也必须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此不仅可以使员工在日后的工作中更有目的性,而且能做到有效的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第二、人力资源管理者时刻保持与员工交流,为了避免单一联系的缺陷,管理者应记载员工各种联系方式,例如电话、邮箱等。在交流过程中应注重自己的态度,切不可盛气凌人,使员工在交流中可以感觉到管理者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如此员工将企业视为自己的一部分,在工作中必将更投入。

4、工商企业管理中企业民主管理缺陷探讨方法

要做到工商管理企业民主,增强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使得员工必须深入理解到企业成败与员工息息相关。这就需要企业做到,第一、企业领导者一要加强自身教育,二要严格要求自己。将自己与员工看为一体,同时时刻警醒自己,员工使企业的根本,做到使自己的思想端正,作风正派,善于团结群众、关心群众、依靠群众。使职工把企业视为自己的家。第二、要做好工商企业民主管理工作,这就需要彻底扔掉以前那些形式主义的作风,切实做到尊重员工的主人翁地位,保护员工的民主权利,推动职工代表达会依法行使各项职权,尽力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参与企业决策、管理与监督干部的作用使得员工在发展生产,加强管理与合理分配发挥其应有的用途,同时也必须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第三、企业必须做到把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需要时刻虚心听取员工对企业大事与领导者的批评与建议,做到择善而从,闻过而改,好习惯。在说的时候也做到多尽量为企业员工做实事,做到员工的信任与理解。使无数员工的价值融汇为巨大的企业活力源泉。

三、结语

管理方法论文范文4

该线路位于鄱阳新城区,马路沿线,气候条件稳定没有极端变化。地质结构稳定,土质均为坚硬粘性土;地下水埋藏较深,钢管杆基础不受地下水影响。从110kV鄱芝Ⅰ、Ⅱ线5#~6#杆之间破口,沿公路中间绿化带直走至110kV牛岗嘴变电站,线路全长为2km,按双回路架设。线路电压等级110kV,总杆塔数为15基。本工程每相单根导线采用LGJ-300/40钢芯铝绞线,工程采用双地线,一根采用24芯的OPGW光缆架空复合地线,另一根采用GJ-50型钢芯铝绞线,作分流线,无噪声和电磁干扰。

2钢管杆最大设计挠度

挠度、弧垂与设计档距的关系:承力钢管杆杆顶挠度的限值,将制约着钢管杆设计档距的大小;导、地线弧垂也是决定钢管杆设计档距大小的重要因素。弧垂适中,会给人一种线条不凌乱的感觉,从而达到注重景观、顾及社会环境的效果,显然,经济档距与景观档距是相互矛盾的。假定110kV线路导线的安全系数取5.0,当档距为200m时,导线弧垂相当于两层楼的高度,考虑“弧垂适中”的观点,对于导线型号为LGJ-300/40的架空钢管杆双回线路,设计档距取160m左右是比较合适的。如果降低导、地线的安全系数来减少导、地线弧垂,以此拉大设计档距是否可行呢?下面以110kV终端钢管单杆双回LGJ-300/40导线(安全系数5)、GJ-50地线(安全系数6)和200m的设计档距为例,利用计算软件得出覆冰、最低气温和年平均气温条件下的杆顶挠曲度。年平均气温情况的杆顶横向偏移值足够引起市区公众的视觉反应,尤其最低气温和覆冰情况。显然,降低导线安全系数的做法不可取,而适当提高导、地线安全系数、缩小设计档距、减少钢管杆杆顶挠度是工程设计人员所考虑的。此外,覆冰和年平均气温的杆顶挠度相差1%。杆顶偏移值相差268mm。目前,还没有行业统一的钢管杆施工验收规范,因此设计单位应向施工单位提供各种气象条件下的杆顶施工偏移值S2,单纯以不大于1.5%、2.0%的杆顶挠度作为竣工验收标准而不提气象条件,从上表结果来看,显然是不合适的。根据以往施工经验,杆顶设计、施工挠度相差0.5%,基本可以修正“施工后的杆顶挠度要大于杆顶设计挠度”的偏差。据《架空送电线路钢管杆设计技术规定》,根据近几年的设计、施工经验,110kV钢管杆最大设计挠度在长期荷载下(无冰,风速5m/s及年平均气温)一般控制在1.8%以内。综合以上分析并根据以往设计、施工经验,建议110kV钢管杆最大设计挠度在长期荷载下(无冰,风速5m/s及年平均气温)以1.5%为限值,竣工验收挠度在长期荷载下(无冰,风速5m/s及年平均气温)以2.0%为限值。

3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法

(1)基础钢管杆绑扎。立柱浇制前先调整竖杆插块,绑扎钢管杆骨架,砌筑时加支方木斜撑。封闭立柱前彻底清理柱跟杂物,并调整钢管杆位置。N1总钢管杆高度为33000mm,呼称高为21000mm;N15钢管杆总高度为30000mm,呼称高为18000mm;而N7和其余12根钢管杆的高度分别为30000mm和34100mm,呼称高分别为18000mm和24000mm。所以在具体的施工中要注意区别。

(2)支立模板。根据钢管杆基础的类型及几何尺寸,用钢管拼成相应的钢模板。立模前用脱模剂涂抹表面。模板立好后,用水平仪检查模板顶面的标高和中心位置。基础的预埋件或预留孔洞待模板支牢后,再安放预埋件或预留孔洞的桩模。

(3)地脚螺栓固定。基础的地脚螺栓根据钢管杆的根开,制作成固定模具,分上中下三层绑扎固定,地脚螺栓间尺寸最大误差不大于5mm。

(4)基础浇筑。按照设计配合比进行混凝土的用料配置,用搅拌机搅拌均匀后进行浇筑。浇筑时,每灌注400mm用振动棒均匀捣固-次,且每个捣固点振捣时间不少于30s,并按要求做好混凝土试块。本次施工采用的混凝土标号为C25,每基护板自自然地面1000mm开始向下浇筑,每隔3000mm设置一层,而且特别要注意的是在灌注混凝土之前应清底,要求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100mm。

(5)养护回填。混凝土养护,采用双层塑料膜覆盖基础表面,完全密封,不得破损,用土盖实;基础回填每300mm夯实一次,并在地面以上,围绕基础堆筑300mm以上的防沉土堆。

(6)钢管杆组立。钢管杆组立根据地形条件,采用单杆拼装、绞磨配合抱杆起吊方法逐层安装。横杆金具-般采用分解组装,人力安装的施工方法;对体积超大、重量较大或高度偏高的横杆,采用滑轮组和抱杆相结合的施工方法进行组装。

(7)导线架设。放线:放线通常按每个耐张杆段进行。放线采用拖放法。在放线过程中,尽量避免发生磨伤、断股、松股等现象。拖放导线前先清除沿线的障碍物,石砾地区垫以隔离物,以免磨损导线。紧线:紧线前做好耐张塔、转角塔和终端塔的临时拉线,然后再分段紧线。首先将导线的一端套在绝缘子上固定好,再在导线的另一端开始紧线工作。紧线的方法有两种,在施工现场可结合施工实际灵活采用。一种是导线逐根均匀收紧,另一种是采用滑轮组三线同时收紧或两线同时收紧。后一种方法紧线速度快,但需要较大的牵引力,可采用绞磨等机具。弧垂观测:与紧线工作配合进行,使安装后的导线达到规定的弧垂。弧垂观测采用经纬仪档端观测法进行观测,观测点选在耐端。在观测档两侧直线杆上各固定一个弧垂板尺,使得它和导线悬挂点的距离等于查得的弧垂值。挂线:挂线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在紧线的同时,将耐张绝缘子串紧拉直进行挂线,以达到减小过牵引长度的目的。挂线后,立即复查导线的弧垂,满足设计和规范的要求,完成后再复紧一次螺栓,并用经纬仪测量出电杆的倾斜值,同时测量出对交叉跨越物的垂直距离,并做好测量记录。

(8)附件安装。跳线连接时严格按设计规范要求进行连接,对耐张线夹光洁面与引流板光洁面进行清污,并将引流板螺栓紧固。安装防震锤时,为了防止导线因风震动而受损伤,弧垂调整完毕及时安装防震锤,防震锤与地面垂直,其安装距离偏差满足设计规范要求。接地电阻的处理:由于土壤电阻率偏高,接地电阻和散流电阻都较高,用化学降阻剂浇灌成接地体,形成立体网状结构,包容着电解质溶液,同时电解质溶液部分渗入土壤中,减少接地电阻和降低散流电阻,起到降低整个接地电阻的作用,使之满足设计要求。但在本工程全线架设双地线作直击雷保护,杆塔的防雷保护角采用20°左右,所有钢杆管杆应经接地装置接地,接地体由水平敷设的两端放射形准12圆钢加垂直地极(∠63×6×2500)组成。接地电阻要求土壤电阻率100Ω•m及以下,工频接地电阻10Ω,土壤电阻率500~1000Ω•m,工频接地电阻20Ω,在本工程接地电阻都能满足要求。

4施工注意事项

(1)绑扎的钢管杆规格、数量、位置及搭接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操作规程,浇筑混凝土前搁置好保护层垫块。

(2)基础浇制必须一次完成,浇制过程中对地脚螺栓间的尺寸进行多次复核。

(3)放线前,检查导线的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有无机械损伤、断股、扭曲等情况。配置导线时注意导线接头的位置,合理安排放线顺序,优先考虑导线不允许接头的耐张段。配各足够的通信联络工具,保证放线施工时各个位置的联络通畅。

(4)紧线时,每基钢管杆上均应有人,以便及时松动导线,使导线接头能顺利越过滑轮和绝缘子,并仔细观察杆身和杆头的变化。

(5)观测弧垂时,从弧垂曲线表中查到的弧垂值必须与当时现场的环境温度相符。

(6)导线跨越十字路口时,因过往车辆多,应搭设毛竹跨越架,放线时,切勿使导线落在马路口,同时设专人看护。

5加强施工管理的措施

(1)对于以上方面的施工要求,在施工建设开始前要派遣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即将要施工的地质地理自然特征与周围的社会环境进行科学的调查,针对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全面理解,然后设计出符合现实情况的图纸,一旦在设计中发现问题要立即同电力线路设计单位取得联系,针对这些问题与设计单位进行协商,对原有的不合理的设计加以调整,逐步变更。

(2)还要注意的是任何一项电网的改造工程都要由具有相应资格与级别的施工单位进行建设,对于尚未取得施工资质的建设单位,坚决不予运用,也不允许高于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施工建设,严格禁止二次分包或者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将其转交给他人。

(3)通过降低线路接地电阻,提高绝缘设备的绝缘水平,也可以增设线路型的避雷器等措施进行解决。

6结语

管理方法论文范文5

1.物权法的基本内容

《物权法》的第一条规定:“为了维护国家基本的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从这里可以推知,物权法建立的目的是确定财产归属与财产利用的秩序。

《物权法》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1对物的使用确立好秩序,比如物业管理、调整好相邻关系等。

1.2确立财产归属制度。也就是社会主体对那些有价值的资源的归属权,对权利的边界进行划定,对有价值资源归属与利用,确定好秩序,防止出现纷争。

1.3当物权遭到侵占与侵害之时,如何才能获得救济。

1.4物权法中规定了在社会大众对物权不丧失的前提之下,经营物或者是利用物提供了一定的手段,这主要是给予设立他物权或者他项权的实现,比如租赁使用权、抵押权、居住权、质押权、用益权。物权法调整的是所有权人和他项人之间的基本的关系,调整他项人和第三人之间的关系,尽量做到物尽其用。

1.5确立物权取得的相关原则。《物权法》中规定了通过哪些具体的方式、具有哪些条件之下,才可以取得没有主人的财产与从别人手中获得财产。在相关的原则明确以后,这为社会大众更好的获取财富提供了途径。

2.物权法的功能

市场经济中进行交换的基础是财产权,然而需要对财产权进行规范的法律上的基础就是物权法。由此可以看出,物权法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由于财产人对自己的物进行自主处分的权利,拥有契约自由与贸易自由,才能建立竞争的市场经济新秩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财产进行平等的保护,也就是对市场经济的主体与市场经济的秩序进行保护。物权法对政府行为的规范方面,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物权法将将个人与政府所各自拥有的权利进行了划分,政府所行使的权利的界限。所有权具备怕他性,这不仅包含了个人,还包括了政府。所有权人在一定的法制的范围之内,能够自由行使对财产或者是物的支配权,并且政府也应该对这种权利的行使给予尊重与保护。这种权利的尊重与保护,是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同时政府也不能够代替所有权人行使其权利,也不能干预或者是妨碍个人权利的行使,否则,就会构成“侵权”。所以,政府需要及时转变角色。政府在整个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应该是中立的,其任务定位在服务商,在某些平等的主体之间可以通过相关的民事行为来完成其事项,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应该进行插手,否则的话,往往会造成许多不正确的干预;对那些需要政府进行干预和限制的私人权利之时,这时往往需要动用行政手段来加以完成,在使用行政手段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合适的理由,这就是公共利益或者是社会利益。政府不能够将手段或者是角色进行混淆,更不能将行政行为与民事行为加以混淆。在法治的国家之中,政府首先就应该做到守法。有关的法律并不仅仅是写在了法律条文之上的,需要始终贯彻于法的精神之中,其中的最重要的内容最基本的内容就是对所有权加以尊重。

二、从物权法的视野来认识房地产管理

物权法上的物,实际上是包含了动产与不动产,其中不动产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附着物,附着物主要包括了建筑物,比如房屋;蕴藏物,比如矿产;生长物,比如树木等等。在我国,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或者是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并且这两种所有权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不能够进行交易的,不能够对直接对可疑流转的不动产制度进行支撑。这实际上就说明了两类所有权在创设的上面,可以对土地的使用权进行流转,这便是不动产物权的核心所在。物权法中所规定的建设方面用地的使用权、土地承包的经营权、宅基地的使用权等,实际上都属于土地使用权的范围之中,这三种形式实际上构成了不同的权属与用途的土地使用权体系。建设用地方面的使用权能够成为房地产的基础。房地产要想取得不断的发展,离不开建设用地的使用权的转让、开发与流转制度与之后的房屋交易方面的制度。只有这样,物权法和房地产的管理才能够密切相关。但是需要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已经建立了关于房地产的法律体系,实际上指的是《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为核心,包括多个层次的立法方面的体系。目前已经颁发的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是从行政规范与监督的角度来制定的,从相关法律颁布来看,基本上都是突出了行政管理方面的色彩,就是从管理的角度来对房地产权加以规范。国家角色实际上是具备了双重的属性的,国家是土地的所有者,同时也是土地利用方面的管理者。在整个立法的过程中,全部的立法是没有对国家的角色,进行正确的划分,经常会出现将两种角色,出现混淆的现象,,对那些本该通过民事方式来进行处理的事项,使用行政手段的方式来进行处理,这样做的结果是很容易导致国家的权力出现膨胀,使得房地产的产权人出现权利上的萎缩,这很容易产生由于行政方面的过多干预、国家利益也被过多的保护。可以这样说,物权法实际上是要求在对房地产管理的认识中,需要从物权法的这一角度重新来进行审视。

三、物权法对房地产管理的影响

1.物权法对房地产开发管理的影响

现在的房地产市场之中出现的商品房,以及各种的商用性质的建设用地出现等,都是由于对土地的使用权进行有偿出让,这恰恰是政府对土地所有权管理之后的结果。以前,政府既是被当作是土地的所有者向全社会来出让的规则,维护好房地产市场的良性秩序,对违规的行为进行监督与惩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以前体制之下能够大量划拨土地,还存在商业化利用的多种途径,这些转化的标准或者条件的掌握,都是在政府部门,并且具有一定的随机性。物权法颁布的情况下,对土地的使用权进行科学合理的划拨与出让,能够使土地的使用权真正是用在公益上的目的,保证政府的公共利益和目标能够实现,这也将成为政府土地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对于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加强对土地规划方面的管理,进一步严肃对土地规划方面的权威性,这将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最大的考验。在物权法中规定,在建设用地的使用权,在期限满之前,因为是公共利益需要对土地进行提前回收的,应该按照征收规定,对土地之上的房屋和其他的不动产给予经济方面的补偿,并且还需要归还土地出让金。如果是在征收之前进行出让,而将某一片的土地的定位为住宅用地,但是由于时代的发展,需要修路或者是其他的公共设施的话,这时需要去面对那些已经作为是私权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对土地的使用权回收和在土地上的建筑进行补偿的问题。在当今物权法的视阈下,土地的使用权已经是受到物权法所保护的私权,协调物权法和现行的法针对土地使用权的交易方面的限制也是要进行详细研究的。比如,在现行的法律之中需要将土地的使用权取得之后,需要具有25%的投资,才可以进行交易,这种限制条件是否在新的法律环境之下,才能够继续进行合理交易,这就是需要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土地使用权的续期方面,在使用权终止之时,地上建筑物的使用权在补偿方面,都需要对土地使用权人的财产权利加以尊重,需要对国家所有权进行合理使用。与此同时,政府对房地产开发往往是延伸至房地产开发中的各个环节,从房地产相关项目的立项审批一直到竣工验收,提升审批与执法方面的透明度,创造公正、公平与有序的交易环境等方面,都需要政府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需要加以明确的是,政府对房地产进行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充分保护好交易的安全,保证土地使用权进一步的物权化,并尽量减少其中的必要的干预,这需要对政府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2.物权法对房地产交易管理的影响

当前政府对房地产业的管理方面,还是表现在政府实行的管制行为,已经逐渐扩展到房地产交易中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从刚开始交易合同的签订到房屋产权登记等等都受到了政府的监督与管理。物权法的颁布确定了对于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效力,并且也对不动产登记做出了有关原则性方面的规定。可以这样说,房地产产权方面的交易与登记已经关涉到了房地产产权权利的取得与交易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这既可以说是政府对房地产业实行管理的重要的手段,又可以说是民事交易的当事人对其物权进行公示的方式。以前,在房地产的管理方面过多强调其管理方面的职能,在物权法颁布的情况下,在房地产登记方面,更加注重的是物权的公示与交易服务的重要功能。物权法中规定,不动产的权属证书作为权利人对该不动产物权拥有的证明。不动产登记上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了交易安全的保护方面。按照物权法所规定的,当登记中出现了错误,导致对他人造成一定侵害之时,房地产的登记机构应该给予适当的赔偿。在登记机构已经支付一定的赔偿之后,可以向那些已经造成登记错误的人再进行追偿,并且《物权法》中的第12条对登记机构的职责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且登记机构是需要进到审查方面的义务的,这实际上和当前实践之中的审查义务来说要重很多。这就说明了,房地产的登记机构需要面对更大的法律责任与风险,切实提高房地产登记方面的审查的质量,这是对当前房地产交易管理方面的最大的考验。物权法中规定了预告登记与更正登记等方面的制度,这就需要对房地产登记中相关环节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使得那些预售的商品房在登记改造逐渐转变为是物权法之中的预告登记,保护好双方的权利。与此同时,很有必要将物权法中没有设立的,不确定的或者是登记的实际效力比较模糊的,都需要加以取消,减少不必要的和行政程序方面的登记,确保房地长登记能够还原为是保证交易的安全方面。

3.物权法对物业管理的影响

物业管理在房地产管理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矛盾比较突出与问题比较多的重要方面。从特定的意义上来讲,物业管理实际上是属于业主方面的事情。在物权法中对业主经过相关的自治机构来聘用相关的物业管理企业,来达到物业的管理。然而,从实际的情况来讲,政府还不可能从物业方面完全撤出来,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房地产开发采取的是楼宇为主,并且是大面积的成片开发,这样会造成小区的规模逐渐扩大,物业小区实际上是承担社区管理方面的任务;零星住宅与周围的商业住宅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楼宇开发实际上是存在着前期的开发商到再到相对分散的业主之间的过渡,这容易导致业主在自我管理方面,很难发挥其应该有的作用。所以,物权法颁布后,建筑物区分其归属权制度、业主的权利进一步法定化以后,政府很难从物业管理之中彻底撤不来。与之相反的是,业主在自治方面的意识会逐渐增强,社区生活的满意度也会逐渐提升,政府对物业管理方面更应该体现出其控制力。物权法中规定县级往上的各个地方的人民政府就能够应该确立业主大会与选举业主的委员会,并且人民政府需要给予支持,并且能够帮助业主筹建业主自治机关,并能确保业主自治机关能够正常行使其权利,打造小区物业利用方面的新秩序。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政府,如何去把握好其应有的作用,这本身不仅仅是理论方面的问题,更关系到具体的操作方面的问题,这需要政府设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并且经过相关的机构来确保实现。从本质上来讲,政府承担着社区服务、公共服务与市政服务之间的关系进行界定的时候,有时难免会处理不清,这很容易导致政府和社区物业管理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关系,社区之间所发生的纠纷,一般情况下都会转移到通过政府来解决。所有,政府的作用不只是去协助社区实现自治,更应该承担社区管理方面的职责。当然,物业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尊重业主的基本权利,充分尊重业主的自治权。

管理方法论文范文6

1.1影响房地产开发项目施工进度的因素

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影响施工进度的主要因素表现为:一是相关单位没有按照预定的进度执行。项目施工是由不同部门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如果其中任何的一个部门、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施工的进度,比如如果设计单位没有按照预定的时期设计出图纸,就会导致后续工程无法实施;二是设计的变更。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设计变更的现象,设计变更会导致原来预定的施工方案被改变,进而会产生新的工作,其必然会导致工程的延期;三是施工所需要的物质短期。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物质的保障工作是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因为施工物质短期而导致施工进度延期的现象在房地产项目施工中比较常见,比如因为资金没有及时到位,而导致施工企业不能及时地购买施工材料、支付施工人员工资等导致施工的被迫停止;四是不可抗力因素的出现。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恶劣的天气等自然灾害会导致工程的被迫停止,而且这种灾害是人所无法控制的。

1.2影响房地产项目施工质量的因素

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一是人的因素。在施工过程中人的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严格遵守施工要求规范或者其本身就存在技术问题,这样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就不可能从根本上保障质量;二是施工材料的因素。施工材料是构成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如果没有符合施工要求的建筑材料,那么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施工技术方案都不可能保障施工质量;三是机械的因素。随着现代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机械在施工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机械设备的功能状态直接关系到施工的质量,比如在施工过程中的计量方面,如果全站仪的标定超过预定的时间就会导致建筑物和构件的点位出现偏差,影响施工的质量。

1.3影响房地产项目施工成本的因素

纵观房地产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影响成本的因素贯穿于整个项目工程的施工过程,具体表现在:一是没有严格规范施工合同。施工合同是施工双方权利与义务的有效保障,是房地产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依据,通过合同可以明确规定施工的总造价以及具体的费用支出情况等;二是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对工程进行严格的管理。在具体的施工中由于忽视监督管理的作用或者因为制度的不健全导致相应的责任没有落实到实处,导致施工的进度与控制与预定的方案相差甚远,比如施工人员不严格执行施工建筑材料保管制度,导致施工材料的损坏,而造成施工成本的上升;三是缺乏对工程进度风险的准确把握。施工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不能及时的将这些风险因素处理掉,就会增加施工的成本。

2提高房地产开发项目施工管理的具体措施

2.1提高施工进度的具体措施

首先,编制合理的施工计划。房地产企业在施工的前期应该与有关施工单位进行有效的沟通,对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进行统一的规划,制定出具体的施工方案,从整体上协调不同施工部门之间的关系,保障施工单位之间的有效配合与衔接,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其次,提高施工图纸的质量。在施工中经常会出现因为设计图纸与实际施工环境的不符而导致施工方案更改的现象,因为设计图纸变更会给施工进度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要加强设计图纸的质量,尽可能避免因为设计图纸的因素而导致设计变更的出现;再次,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节点控制。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下一工序的施工是建立在上一工序完成的基础上,因此需要不同部门的密切合作才能保障施工进度。这就需要施工单位根据不同的施工内容设定具体的时间节点,以此从施工的整体上把控施工的进度安排,保障后续工程的及时跟进;最后,建立激励机制,房地产企业要在合同中约定对建筑工程质量以及进度的奖惩措施,对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施工进度的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提高施工单位的积极性。

2.2提高施工质量的具体措施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保障施工质量的前提,施工前要对施工的建筑材料、施工现场等进行科学的管理,保障施工设备等符合建设施工的要求。并且要对施工图纸进行仔细的分析,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改正。二是要对施工建筑材料进行试验,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性能符合施工的要求。比如在进行施工前要对混凝土的性能进行检测,保证混凝土的性能符合项目施工的要求。三是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主要从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施工机械设备的工作性能、施工建筑材料以及应对不可抗力因素的措施等入手,尤其是对隐蔽性的施工工程的质量要加强监测。四是提高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科学的施工工艺技术对提升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提高施工的效率。

2.3提高施工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

在施工成本控制中主要分为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就是在没有出现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系列成本控制措施,比如在施工前通过对合同图纸的约定,避免成本控制的失控。被动控制就是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对出现或者即将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成本偏差的进一步扩大。被动成本控制是主动成本控制的补充。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主要通过以下措施控制项目的成本:一是制定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如果单靠施工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不能从根本上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因此房地产企业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通过严格的制度规范施工管理人员的行为,明确他们的职责,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并且要员工的成本控制行为进行有效的奖励,将员工的绩效考核与成本支出相结合。二是合理优化配置施工资源。合理配置施工资源是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降低成本支出的重要手段,在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费用支出要占有很大一部分,尤其是在机械化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的当代,房地产施工管理人员要合理应用机械设备,根据施工工程的大小合理选择机械设备,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保障机械设备性能始终处在高效运作中。三是规范建筑材料的购买途径与管理。在购买建筑施工材料时,建筑施工单位要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保证以低的价格购买到质量最高的产品。同时要加强对采购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避免他们出现拿回扣等灰色现象。

3结束语

管理方法论文范文7

1.1房屋建筑与附属设施质量问题

由于房地产开发商和建筑单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赶工期或者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造成房屋建筑与附属设施质量差。部分新建小区的质量问题只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墙体裂缝。由于施工现场的施工环境不好,比如施工时室内温度较低或者温度过高,导致混凝土和其他建筑材料凝结度不佳,造成墙体砌完之后由于温度的变化而造成墙体开裂,不仅外观上不好看,而且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安全问题。(2)屋面渗水现象。屋面渗水主要是由于楼层防水保护不佳,主要存在在卫生间和建筑物顶层,以及建筑物外墙部分。(3)楼地面不平的现象。楼地面不平是很多新建小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楼地面过高会影响地板的铺设。(4)新建房屋的门窗质量差。开发商为了节省成本,控制预算,在物业建设后期,使用一些质量较差的建筑物配件,存在着欺瞒消费者的现象。

1.2物业公司与开发商交接不善

在一些小的开发商所开发的房地产建设过程中,并没有物业对将要接管的小区进行前期介入,物业公司是在小区要入住的时候直接接管,物业管理公司对于房屋结构、房屋质量、建筑用材、小区的设施设备等物业信息并没有十分全面的了解,这样的接管方式就会为以后的物业日常管理埋下很多隐患,物业管理公司对于所要接管的物业在房地产开发阶段所出现问题和缺陷不知,在日后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就容易将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

1.3小区的配套项目不到位

小区的配套项目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保障性住房上。对于保障性住房配套设施的配建,主要由地方政府来组织建设,而大多的保障性住房小区位于城市的城郊结合部,这样的建筑环境使得基础设施的配建任务更为繁重,需要的资金需求量更大,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政府制定的保障性政策以及资金很难全部落实到位,造成基础设施配建的缺失和滞后。保障性住房配套设施不完善是无法完全通过物业管理的手段来进行后期弥补的。

2房地产开发遗留问题对物业管理的影响

2.1房地产开发遗留问题对装修管理的影响

当消费者在办理完入住手续之后,在装修过程中很多在房屋查验中没有检查出来的问题就会逐渐暴露,比如卫生间的下水管道设计不合理,厨房排风口通风不畅,暖气不热等,面对这样的问题业主的不满情绪会不断增多。而物业管理公司在物业装修管理过程中与业主的矛盾也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在业主装修过程中,为了使房屋更加美观或者使装修风格更能体现自己的个性,业主通常会选择改变房屋的主体结构、打掉承重墙等,而业主通常在违规装修时会以房地产开发遗留问题作为借口,而物业公司面对这样的现状就会陷入两难境地。因此在业主入住初期就造成了业主与物业公司的矛盾,为今后的物业常规管理埋下隐患。

2.2房地产开发遗留问题对收费管理的影响

一部分开发企业为了促进销售,在售房时作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承诺,或者由于一些项目分期开发,市场发生变化迫使开发商相应地调整项目的总体规划,造成承诺的规划项目和配套设施不到位,以及房屋的延迟交工和质量等方面存在问题得不到解决,业主把矛盾指向物业管理企业,导致物业服务企业收费难。另一方面,很多开发商房屋销售阶段,为了促进交易量,会使用很多的促销手段,有的开发商甚至做出不切实际的宣传,使得购房者对自己所购买的房屋的期望值过高,而在真正入住之后,现实的境况与房地产开发商在销售阶段所描述的差距过大,很多业主就会选择拒交物业管理费,所以房地产开发遗留问题使得物业管理企业代其受过。

2.3房地产开发遗留问题对小区设备维修管理的影响

因房地产开发遗留问题导致住宅小区维修改造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房屋结构不合理,无法满足业主正常的生活需要;二是房屋管线铺设不合理;三是卫生间下水管道设计不合理,造成下水堵塞;四是水电供应容量不足,不能满足业主的正常水电需求;五是空调位置设置不合理,无法正常安装空调等。上述现象的出现,影响了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面对较多的房地产开发遗留问题,使得消费者的不满情绪增加,物业公司作为小区物业维修保护的第一责任方,不可避免的承担起小区维修的责任。

2.4房地产开发遗留问题对消防安全的影响

部分新建小区的消防安全检查并不符合规范,比如部分小区没有在楼宇公共区域摆放灭火器,或者摆放的消防栓无法正常使用,更有甚者在商业楼宇内设置假的消防喷淋安置点,消防通道指示灯不亮等。消防设施设备的设计不合理,对小区的消防安全管理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些消防隐患随时都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无法想象。而以上种种,有些问题能通过物业管理来解决,比如在楼内增加灭火器的安置点,更换合格的消防水带等,而消防喷淋的设计,消防通道的设计这些原始的设计问题都无法通过后期的物业管理来改善。

3解决房地产开发遗留问题的对策

3.1建管分离、分业经营

建管分离就是物业企业和房地产开发建设单位分开经营。由于各种原因,部分物业管理企业还无法独立于开发商之外,每年仍需要开发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才能生存下去。可实施渐进式的改革方针,一是对新开发的超过一定规模的开发项目,政府主管部门强制规定必须通过招投标机制来选聘物业管理企业;二是严格建管之间的接管验收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接管验收条件的开发项目责令开发企业限期整改,从根本上分清建管之间的责任,化解矛盾。物业管理行业要想成功实现分开经营的发展模式,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培育完善的市场主体。物业管理企业成为独立的服务性企业,自负盈亏,自主经营。(2)严格执行物业管理招标制度。物业管理企业应该凭借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管理优势去获得物业管理项目。(3)重视业主委员会的介入。业主委员会应充分行使自身的权利,选择适合本小区的物业管理企业对小区实施物业管理。

3.2重视前期介入、完善物业监管验收流程

物业管理前期介入主要是房地产开发建设开始就从源头上严格把控房地产的建设质量,以“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前为业主今后的居住把好质量关,以免业主的权益受到损失,使业主今后的居住生活能够更加舒适,以方便日后的常规性物业管理。物业管理的前期介入应该介入到房地产开发建设的决策立项、设计规划、建设施工、竣工验收各个环节。物业管理前期介入的大致程序及主要内容随着介入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别。物业管理企业从建设单位接管物业,开始对物业实施经营管理,这就标志着该物业的管理风险从开发建设单位转移到了物业管理公司。物业接管验收工作的严格与否,直接关系到日后常规性物业管理是否能顺利开展,物业管理公司一定要认真做好接管验收工作,为今后的常规性物业管理的顺利开展争取利益。一方面要考虑物业质量问题对自己日后管理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应站在业主的立场上充分维护业主的权益。

3.3发挥业主委员会的作用

当物业小区业主达到一定比例,业主应在所属社区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组织第一次业主代表大会,从而选举业主委员会,第一次业主大会的开展以及业主委员会的成立关系到小区业主的共同利益。为了能让业主委员会正常运作,持久有效的发挥积极作用,必须建立一套激励制度和约束制度。业主大会在选举业主委员会的同时,还应选举监督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代表业主对业主委员会工作实行监督权,业主委员会应当就重大事项的处理进度主动向监督委员会报告和说明,监督委员会可以就业主关心的问题向业主委员会进行质询。

3.4建立业主、开发商及物业公司的三方交流平台

管理方法论文范文8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定位局限及困境

分析传统教学理论对教学方法的理论规定,“教学方法是指向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等”。从中可以解读出教学方法的基本内涵:其一,具有浓烈的目标导向性,即符合于既定的教学单元、课时目标的要求以及讲授固定知识点的需要;其二,具有强烈的规范性,即要求教师、学生必须共同遵守、遵循这些方法、步骤以及策略。反思这种教学方法的理论规定,其自身存在着过度的预设性、机械的程序性和僵硬的固定性等诸多内在局限,而消解与隔离了教学的生成性逻辑。传统教学理论之所以会面临这些理论的局限以及不足,其根本原因在于,这种教学方法试图“建立一个基于演绎或归纳之上的完美的逻辑系统;但事实上,它是建立在残缺的或虚假的基础之上的,……遵从机械论的和决定论的模式来考察世界的学说只是一种虚假的合法性”。这种虚假的合理性势必引发以下问题: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在这种教学方法面前,教师完全受制于这种外在的、预设的和固定化的教学方法,其教学角色自然成为教科书知识以及教学方法的机械程序的忠实执行者与搬运工,这势必将教师的反思精神、批判意识等从自身剥离,而最终丧失了教学的智慧性与创造力;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彼此的差异性与多样性。美国课程学者BernardRicca曾明确反对这种在教师熟知学生学习情况与状态之前便提前选择了目标、评价以及课程,从中不难看出学生的缺席以及不在场。

(二)超越传统教学方法的内在局限———教师实施教学方法的知识管理

产生上述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理论在寻求一种关于课堂教学的普遍性知识的同时,却带有根深蒂固的简单性思维,忽视或遗忘了教学实践本身固有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表现为教学实践中学生、教师、学科知识和课堂情境之间的互动,进而产生教学实践中无穷的丰富性、动态性以及开放性,由此也引发了传统教学理论不得不面临一个悖论———“复杂情境不是被有效控制了,而是被有效逃避了”。也就是说,“试图以僵硬模型适应管理和操作的需要,来描述一个复杂系统,就像试图用一个不能弯折的木板覆盖一个球:我们连必须的合格目标都完全不能达到”。于是,消解传统教学理论中教学方法的简单性思维与教学实践所内在的复杂性便构成了鲜明的冲突,呼吁着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明确预设、正在执行或所潜移默化的个体性、缄默性等形态的教学知识进行知识管理。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将其不断地显性化、明晰化以及编码化,并分别从学生的角度、教学情境的角度、教师自身的角度以及学科知识的角度将其创造性地生成、自组织性地转化。这期间,教师将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看作了一种待开发、亟待管理以及不断动态转化的知识资源;教师由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机械执行者、实施者渐渐转化为反思的实践者以及自觉的管理者,学生也会成为主动影响教师教学方法改变、转化的参与者与行动者。也就是说,教师实施教学方法的知识管理并非单纯将教学方法进行简单叠加或随机转变,而是将学生、教学情境、学科知识以及教师的反思能够真正融合在一起,并共同构成了教学方法产生、实施的关键因素。整个进程实现了教学方法的弹性化、情境性、适切性、生成性以及复杂性,教学实践的复杂性和生成性也由此得以恢复与实现。

二、教师如何实施教学方法的知识管理

依据知识管理的一般模型,教师实施教学方法的知识管理至少涉及对教学方法的表征、编码、转化以及分享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之间彼此联系、相互递进又不断更新、循环反复。其具体过程如下:

(一)教学方法的表征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实现对教学方法的自觉省察,其表征的途径至少包括:一是教学故事的叙述。教师通过对教育教学故事和课堂情境的具体描述,从而对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进行全面反思;二是教学案例的整理。教师通过对教学故事或事件为素材的教学案例的整理,来对其中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由此实现将教学方法的隐性状态转化为显性自觉的形式;三是教学生活的分析。教师通过对自身专业成长生活史的回顾与反思,以及发觉教学方法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地位,由此实现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并逐步深度地清晰化。

(二)教学方法的编码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对所觉知的各种教学方法进一步分类、编码,实现对其理解、反思的条理化与清晰化。编码的分类可依据教学的宏观、微观层面,教学方法可以区分为:问题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探究教学法、范例教学法、讲授法、讲读法、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和阅读指导法等。依据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可以区分为:备课、导入、授课、提问、答疑、处理突发性事件以及课后辅导等方法。确定了教学方法的分类标准之后,教师便将教学设计中所预设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进行分门别类地编码,为下一步实施课堂教学场域中对教学方法的转化提供明确、充分的准备。

(三)教学方法的转化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对所预设的教学方法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动态性的生成,以此消减乃至消除由于教学展开前的教学方法的预设而诱发的简单性趋向。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秉持的是:一方面为反思性思维,即对预设教学方法的使用在行动中不断反思、权衡利弊;另一方面为开放性思维,即对教学方法的使用保持“悬置”,对教学的展开保持一种动态、开放的思维,等待教学实践的延绵与持续。教师实施对教学方法的转化可以依据以下维度:一是学生的维度。教师要依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身体参与、言语提问以及神态表情等反馈维度。二是学科知识的维度。教师要依据课堂情景中的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史、学习体验相联系的情况以及师生对学科知识探讨的进度、程度等;三是教学方法的维度。正如费耶阿本德(PaulK.Feyerabend)曾指出的:“每一种方法都既有其一定的作用,又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有必要考虑课堂中对预定的教学方法的自身长处、局限以及实践中的实施状况等。四是课堂情境的维度。课堂情境中“,没有一种经验情景能够永远把它的这种最后特征保持不变,因为构成这个情境的互相关系就是一些交互作用的状态,而他们本身也是变化不定的”。教师依据课堂情境中的突发性事件、随机影响以及各种关系变量的角度,审查教学方法的使用境况以及由此确定是否进行更改的必要。最终,依据上述四个维度,教师“对实践情景进行反复讨论权衡,以对情景获得‘一致性解释’,最终做出切当的、一致性的行为决定并执行所做出的决定”,并最终实现对预设的教学方法加以适应性调整与转换,对教学方法做出弹性化、生成性的设计与改变。整个过程体现出所经过知识管理的教学方法是基于学生、学科、课堂共同交汇融合而自组织生成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方法的分享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整理何时、何地、何种理由进行了教学方法的转化与调试的记录,或教学方法转化发生的情境或缘由,亦或是基于学生、学科知识以及课堂情景等之间的何种关系考虑而进行的教学方法的转化等。通过这一环节,一方面将上述教学方法知识管理的过程形成各式各样的交流场,实现了教师彼此之间通过相互交流个人实现转化教学方法,以此使知识由个人的经验扩散到学校组织的层面;另一方面,教师个体自身在反思与创新过程中,通过教学方法的分享,了解到不同教师的知识管理,可以此获得相关教学隐性知识,从而帮助自我反思。

三、教师何以实现教学方法的知识管理

教师实施教学方法的知识管理体现出教师扎根于自身课堂教学场域,自下而上地从事学生研究、教学反思、课程审议以及课堂领导等的行动研究。教师实现教学方法的知识管理至少涉及以下条件:

(一)提升教师课程意识,增强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敏感性

长期以来,由于深受计划经济体制与课程统一管理方式等因素的钳制,我国教师始终处于“忠实执行者”的教学身份与角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过多局限于考点的掌握与背诵,这也直接导致教师普遍信奉固定性、统一化的传授法、讲解法为教学中最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认为毫无必要对其反思或加以质疑,久而久之导致了教师严重缺乏必要的课程意识以及相关于课程开发、领导与生成的知识和能力。而教师实施教学方法的知识管理则势必呼吁提升教师自身课程意识的必要与必须,从而教师才得以从整个课程系统、课程过程的视角,一种系统性、整体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的自觉意识审视教学方法的使用与转化。此外,课程意识的提升也意味着教师逐步摆脱作为固定、静态和机械的教学方法执行者的角色,而是要在课堂实践中基于课程运作的整体视域动态,主动以及参与式地反思、建构以及领导规划教学方法。

(二)构建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体系,实现教师知识管理的专业养成

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知识管理既是一项依托自身课堂教学场域的实践活动,同时更是一项理论参与的专业活动。这便要求教师不仅应清楚自身所掌握教学方法的样态、种类及其功能所指,还需明确其产生的背景、自身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同时还需要理解教学方法知识管理的意义,以及如何将教学方法进行表征,如何将教学方法按照理论逻辑或实践逻辑进行分类、编码和如何对所设计、预设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转化和生成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单凭教师自发的实践经验可能缺乏理论支撑,而最终导致低效重复或机械形式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构建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体系,增强中小学教师与教育学研究者的交流、合作。在此过程中,教育研究者与教师一起合作、扎根课堂,向中小学校提供知识管理的相关咨询和建议,帮助教师完成自身教学知识的更新、管理以及重塑。而且,两者间的合作有必要建立在寻求相互对话、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求两者间的共识与视域的融合。

(三)构建学校知识管理体系,配套教师教学方法知识管理的制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