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资源论文范例

广告资源论文

广告资源论文范文1

民间工艺美术源远流长,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蕴含着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其民族地域特征最鲜明,其民族文化表征最显著。民间工艺美术来源于群众,具有广泛的识别性和鲜明的个性。平面广告设计作为现代艺术的一种形式,无时无刻不在受着民间工艺美术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往往是被动、自发的,而不是主动、自觉的。这种被动与自发性主要体现在:或仅是平面广告设计个案中采取或选取了民间工艺美术的某一种形式,或在平面广告设计个案中受民族文化、民族美术的影响而潜意识地体现一些民族文化、民族美术的特征。事实上,作为现代艺术的特殊表现形式,平面广告设计的一条最基本原则——易读性,即能准确传达信息,让受众清晰理解广告所表达的意思。把民间工艺美术的思维、理念、特殊表现手法、表现形式、造型特征运用在平面广告设计中,更有利于为群众与广告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从而更有效地形成广告效应。尤其是品牌推广本身必须具有入乡随俗的特点,民间工艺美术为品牌推广的平面广告设计地域化、特色化提供了依据。平面广告设计要走出一条“民族个性”的道路,就必须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中,并进行具有创造性的转化。

二、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及对平面广告设计的启示

(一)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郴州当地文化与中原文化、客家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独特产物,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思维、艺术理念、艺术特征、艺术形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但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传承和运用。在分析整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积极因素,并创造性地应用于平面广告设计和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湘南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专家学者们研究以郴州市民间工艺美术为主要,然后辐射整个永州市和衡阳市,即湘南地区。其研究主要从湘南古民居、湘南民间工艺美术、湘南民间石雕、湘南民间木雕等几个方面,对民间工艺美术进行了归类、分析和整理。依据研究角度的不同,对有关湘南民间工艺美术研究著作的代表作进行简要概括:(1)具有地方特色的湘南古民居著作,如唐凤鸣著《湘南民居研究》、范迎春著《湘南宗祠——建筑及装饰艺术研究》、王铁著《2012中国高等教育设计专业名校实验教学课题:湘南民居印象》等。(2)有关湘南民间工艺美术的课题与论文,如陆岚的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湘南民间工艺美术资源的挖掘利用与理论研究》、论文《浅析蓝印花布的色彩观》等。(3)湘南民间石雕的研究课题和论文,如何次贤的课题《湘南民间石雕的人文内涵、艺术价值及其保护与利用研究》、论文《湘南民间石雕艺术的文化寻绎》《从湘南民间石雕艺术看中国民间文化的崇德立德意蕴》等。(4)湘南民间木雕的研究论文,李曦《湘南民间家具的装饰特征研究》《湘南古民居的木材选用与木雕装饰》《湘南古民居木雕艺术》等。以上这些课题、论文、著作主要从研究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自身的特征入手,广泛收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作品,阐述民间工艺美术的概念并将其分类,系统的分析其造型、色彩及美学特征,部分著作还进一步研究了民间工艺美术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对平面广告设计启示(艺术造型的直接借鉴)

1.为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的设计灵感。

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是现代设计的土壤并影响其的发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来源于群众,并为群众所熟知,平面广告首先得被广大群众认识、认同并接受,因此将民间工艺美术引入平面广告设计,既对民间工艺美术加以提炼与创新,又能让平面广告为人民群众所理解,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以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先进的平面广告是国内学习和引进的主体,西方文化也在其中自然而然的传入,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民间工艺美术正面临消亡的边际,将其引入到平面广告设计中,既为中国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的设计灵感,又为民间工艺美术的继承和延续寻找到新途径。

2.为郴州地区的民间工艺美术传承寻找到新的载体。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它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是中国人民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晶。由于受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影响,民间工艺美术的创作者和消费群体大量进入城市务工,使得郴州地区民间工艺美术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许多民间工艺美术正在加速消亡。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引入平面广告设计中,将为其生存找到新的传播载体,在传达给广告受众的同时,促进其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也将为现代民间工艺美术再设计与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3.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研究的一种有益补充。

从文化传承角度的考虑,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部分,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独特文化的不可替代性,对其文化艺术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是对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研究的一种有利的补充与完善。虽然郴州是中国的一个市,但其工艺美术是人民群众对大自然最纯朴、最直观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这种自然与纯真也是现代平面广告设计所追寻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探究,既是对中国工艺美术的一种补充,又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精神魅力的进一步挖掘,也将影响着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作品的创作。

三、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从源头上分析,是郴州当地文化与中原文化、客家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独特产物,在艺术思维、艺术理念、艺术特征、艺术形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包括平面广告设计在内的现代艺术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是可以预期的。但在可见文献中,还没有发现把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应用到平面广告设计教学的研究,因此,这属于尚未涉足的领域,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突破意义。

(一)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如何应用郴州民间工艺美术

1.情感的继承。

平面广告设计者只有在真诚理解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创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才能深刻的挖掘劳动人民的艺术成果,并把他们的情感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例如,在平面广告设计实践教学中,研究郴州大布江拼布艺术的一组同学,一开始只是在网络上搜寻整理资料,缺乏对拼布艺术实物的真实美感的体验,在老师的建议下,联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布江拼布绣传承人何娟,走进了她的公司,了解她的创作历程与民间工艺美术创作的情感体验,接触与了解到真实大布江拼布作品的魅力,他们满怀激情的研究进程PPT汇报,感染了每一位同学,也让班上所有同学了解了大布江拼布艺术绣,为后期拼布艺术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平面广告设计与民间工艺美术虽然在思维方式、表现手段、传达载体上有很大区别,但是对生活的热情、对劳动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是相同的,广告设计者在情感上的继承,也将为平面广告设计作品融入生命力,恰如其分的情感融入,不仅可以为平面广告设计作品增资天色,又可以使其具有亲和力,拉近广告受众的距离,让他们自然而然接受,做到润物细无声。

2.造型的借用与发展。

郴州传统民间工艺美术造型丰富多彩,既有表达吉祥幸福的人物、动物花卉、文字、云纹、回纹、几何抽象形态等,又有广为流传的典故和成语,还有一些约定成俗的造型寓意组合。如果将这些丰富多彩的造型借用于平面广告设计中,将为平面广告设计开拓新的创作空间。如:陈秀同学利用郴州民间剪纸的造型形式制作了“南京青奥会欢迎您”平面广告作品,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南京青奥会”专题设计大赛中荣获三等奖。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造型的借用与发展,既丰富了平面广告造型语言,又为广告主融入消费群体奠定基础。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平面广告设计课堂教学中,既是对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造型艺术的传承,也是对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造型艺术的发展。民间工艺美术造型经过提炼再设计,既吸收其造型的精髓,又承载着广告主赋予的消费理念、价值引导、审美情趣等,是将造型特点、形式美感、大众识别性等融入到平面广告设计中,为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平面广告设计的发展。

(二)理念的创新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创新: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创新、平面广告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

1.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创新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现代化工业文明的迅速扩展,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的急剧改变,导致许多民族的民间工艺美术在不断消亡和流变,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也正在消逝。2014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潘鲁生就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延续指出,设计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精彩的创意设计可以使传统工艺美术焕发新的生机,既可以成为时尚产业的一部分、成为制造业人文工艺的增值部分,也可以以当代艺术的形态出现,重新建构审美、文化、生活之间的联系。高校具有文化资源优势,地方高校通过其教育幅射功能,可以对地方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传承发挥直接的、有针对性的作用和影响,地方高校平面广告设计与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只有合作互补、相得益彰,才能促进彼此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2.平面广告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在“地方高校应用转型”的形势下,我院将艺术设计专业定位为“服务地方经济”,作为其主干课程之一的平面广告设计,将本地的工艺美术资源请进课堂,通过教学手段进行继承和延续,对平面广告设计表现形式进行创新的探索,对平面广告设计内容进一步丰富,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吉祥寓意、造型特点、审美情趣引入到平面广告设计中,是对平面广告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3.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是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

广告资源论文范文2

“机制”具有四重含义:一指机器构造与工作原理;二指有机体构造、功能及相互关系;三指某些自然现象物理化学规律;四指一个工作系统组织或部分间相互作用过程与方式,如经济机制、市场机制、竞争机制,等等。而狭义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机制”,是指一定社会经济机体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及功能。经济机制存在于社会再生产的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全过程。由于经济机制是在经济机体的运行过程中发挥功能的,因此,它又被称作“经济运行机制”。无疑,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经济运行包括收入与支出两个方面。学术期刊的收入包括发行收入、版面费收入、广告收入、论文使用权收入、会议收入、政府投入、政府经济政策优惠、民间基金会拨款等;学术期刊的经济支出包括编辑人力成本、办公费用、稿酬支付、固定资产使用与折旧以及印制费用等;同时包括世贸组织(WTO)有关规则约束导致的经济性措施以及开放获取期刊经费筹措等。这一系列环节因素的内在统一,构成了“学术期刊经济机制”的总和。由此可将“学术期刊经济机制”界定为:学术期刊在组稿、审稿、编辑、印刷、发行等出版诸环节所形成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内在统一的经济联系机理。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经济运行的诸环节、诸因素并没有形成以学术期刊本身的“用来交换的”市场活动,具备的是学术期刊以外的经济活动,并且这种经济活动旨在传播学术成果,而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或者唯一目的,因为“经济机制”可以是市场化的也可以是非市场化的。西方国家学术期刊上述经济行为及其建构的经济机制既不是市场行为,也不能由此形成所谓市场机制。因此,即便是西方国家的学术期刊,也往往不具备商品属性。而国内学者经常不经意地将“经济机制”等同于“市场经济机制”。同样,业界不少人常常不假思索地将学术期刊定性为“商品”。事实上,“经济机制”可以是非市场化的。因为学术期刊经济运行的上述诸环节、诸要素并没有形成以学术期刊为交换对象的市场行为,并没有形成像马克思界定的“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364这一本质属性,没有形成以学术期刊本身为客体的“用来交换”的市场,相反,有的只是学术期刊本身的经济活动,并且这种经济活动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学术成果传播活动。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的上述经济行为及其建构的经济机制,就主体而言,既不是市场行为,也不能形成市场机制。与中国一些业界人士的想象迥然不同的是,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经费来源主体也往往是非市场化的“单位”出资、政府拨款、基金资助,等等。杨琦认为:“从全球范围来看,现代出版组织有三种形式:政府出版机构、商业出版公司、非营利出版机构。”[2]“三种形式”的其中两种是非市场化的。因此,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经济运行机制实质上是经济上依赖于全社会无偿资助而得以运行的机制,该机制要求学术期刊尽可能降低出版成本,尽可能借助学术期刊影响力吸附社会商业化广告等途径以达到盈利的机制。这与中国一再强调的出版(尤其是学术出版)事业“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政策宗旨不谋而合。可见,学术期刊出版背后的规律是相同的,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的经济运行机制对于中国学术期刊的发展无疑具有不少启迪作用。

二、学术期刊的自身创收

西方国家的学术期刊自身创收主要包括广告收入、发行收入、版面费收入、论文使用权出售费收入与会议收入等5个方面,形成了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的重要收入来源。

(一)广告收入

虽然西方国家学术期刊广告收入远不及“消费类”的广告收入丰厚,并且并非所有学术期刊都有广告业务。比如美国的大众性消费类期刊《体育画报》2002年的广告收入达6.44亿美元,美国“用叙述体报道时事的新闻”大众读物《时代》周刊的广告收入为4.66亿美元[3],而学术期刊广告收入远没有如此丰厚,即使是鼎鼎大名、世界首屈一指的《自然》杂志年广告收入也仅有1亿美元,同样著名的《科学》杂志年广告收入仅为2000万美元,更何况占主体地位的其他绝大多数学术期刊几乎没有广告业务。但是作为知名度很高的西方国家学术期刊主要经济来源之一的广告仍值得研究。为容纳更多广告,西方国家学术期刊往往页码很多,如美国学术期刊广告与正文之比大都为1:1,每页广告收入6万美元80-98。德国学术期刊发行量收入大约占总利润的30%,广告占70%。西方其他主要国家的情况也大致如此。从英国的《自然》广告来看,其年收入超过1亿美元,占总收入的50%以上;美国的《科学》年广告收入约2000万美元,占总收入的50%以上;美国的《科学》以及总部设于德国施普林格等地出版的学术期刊在许多国家都有广告,广告收入动辄以几千万、数亿、数十亿美元计。再如美国专业学术期刊《化学化工新闻》,其历任主编在广告上倾注了极大的精力,其广告创刊时仅为12页,经过不断做精、做细、做大的过程,通过广告本身的美化达到了美化学术期刊的功效,以此争取了更多的广告业务,实现了更多的广告收入,目前《化学化工新闻》已成为学术期刊界广告收入最多的期刊之一。与广告相应的是,学术期刊的广告页码与正文相差无几,据美国2000年统计,期刊广告页与正文页的比例平均为50.3%:49.7%;英国医学会的《英国医学杂志》正文与广告之比为7:3;日本许多学术期刊广告已达100多页,正文与广告可谓平分秋色。美国一些学术期刊还做封面广告,《学校家长媒体》副总编辑兰德尔坚称:“只要广告主愿意,我们会经常刊登这样的广告。”[9]。西方国家学术期刊刊登广告的数量和类型,以及广告在其收入中所占比重也因期刊类型的不同而有区别。大致有以下类型:(1)综合类学术期刊广告;(2)医学类学术期刊广告;(3)快报(Letters)类学术期刊广告;(4)相当一部分学术期刊没有广告业务。在西方并非所有学术期刊都能够或者乐意刊登商业广告。因为很大一部分学术期刊是由高校、学会、协会等非营利性机构主办的社科类学术期刊及其他纯学术性期刊,这些学术期刊的学术性强、读者面窄、发行量小,这类学术期刊及其刊载成果的出版和是公益性的,不以盈利为目的。所以这些学术期刊大都依靠主办单位拨款、政府拨款、各种基金资助,以及学会、协会的会员会费等维持其运作和生存。

(二)发行收入

西方国家出版物(包括学术期刊)的发行多样、灵活、开放、规律、创新和规范,加拿大是通过邮局发行学术期刊最多的国家,发行渠道有如下主要途径:通过邮局发行,占总发行量一半;出版者自办发行,占总发行量的44%;期刊发行通过国内所有报刊网点零售发行,占发行量的5%;其余约1%通过其他途径发行。即使是在学术期刊邮局发行量最大的加拿大,也仅占总发行量的50%。德国与美国的期刊发行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从总销售公司到中间商最终再到订户;二是从总销售公司到零售商最终到订户;三是从出版公司到中间商最终再到订户;第四是从邮局直接到订户。德美两国期刊的总销售公司是专门为出版公司(包括图书、期刊、报纸)作销售发行的,总公司是邮局发行的强力竞争者。前者采取的销售发行方式具有多样、灵活、开放、有规律、创新强、规范化、快捷等众多优越性。发行收入有一般性发行收入和垄断性收入两种类型;美国是世界学术期刊最西方化的代表,对其发行方式进行个案剖析,也有一定借鉴意义。以美国学术期刊为例,其在组稿、编辑、出版、发行各环节普遍实行了“门户开放”政策,往往能够吸收全球学科领域最优秀的学术论文成果,这就决定了其在众多学术领域的首发权;同样,美国学术期刊从版式、栏目、文字、图表等方面,风格别致优美,具有很高的亲和力与社会认可度,为其发行打下了良好基础。美国学术期刊在不同国别的发行渠道差异很大,即使是在同一个国家其渠道也多样化,其发行方式的灵活性包括长期订户与大批量订数订户采取特别优惠价格的政策措施,拉大学术期刊全年订户与零售订户之间价格的差距以吸引更多大订户和全年订户,美国学术期刊还依据市场规律调控发行活动,对发行方式进行创新,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期刊发行数据的科学管理。制定一系列行业严格的规范、标准,对发行量进行质量认证,其认证机构主要有“国际商业性出版物审计组织”“美国发行量审计局”和“美国标准评价和数据服务公司”等。西方国家学术期刊在一般性发行收入方面尽可能考虑经济效益,往往通过增加发行量得以实现,当然,同时也间接关心社会效益,因为订阅者越多,其学术、文化影响力越大。如《美国医学会学报》年发行收入在400万美元以上,广告收入约为2000万美元。为了扩大发行量,《美国医学会学报》实行了发行方式、版本和定价的“三三制”,即分为读者订阅、单行本销售和免费赠阅。免费赠阅旨在做潜在广告,以实现对政府官员、世界知名学者、临床医生、医学院校大学生众多患者进行无缝隙渗透。为方便个人读者、单位订户,《美国医学会学报》在版本上也挖空心思,如出版国际版、普通版、超厚版,等等。为了降低印刷与邮寄成本,国际版采用纸薄、页码少、无广告、印数少的版本。《美国医学会学报》还针对国内数以万计的订户,发行了普通版,印刷精美,广告量大。西方国家读者看重学术质量,而美国国内读者则是广告信息与论文质量兼顾,西方国家大公司则更看重广告内容、广告形式与广告效果。所以,以上三种版本发行定位准确,发行工作行之有效。广告与学术期刊发行一脉相承,更大的发行量才能吸引更多的广告,学术期刊有了更多广告,才更有能力降低价格,低价格的学术期刊加以更高稿酬吸引最优秀的学术论文稿源,学术期刊质量及其对学术论文、广告吸引力相辅相成,三者相得益彰,三足鼎立。

(三)版面费收入

在西方国家,自然科学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早已成为惯例。“版面费”也叫“出版费”“发表费”“投稿费”或“注册费”,等等。学术期刊成本一般通过向作者收取“版面费”等方式来获得消化,这种“版面费”比较复杂,包括各个环节以及作者费用的各个项目收费,具体包括:一般性版面费、超额版面费、图表及图版费、校对清样修改费及其他相关费用等。通过对美国《植物细胞》《农作物科学》等23种知名学术期刊作者版面费情况的调查表明:西方国家有接近一半的学术期刊尤其是自然科学学术期刊,都对作者收取各种“版面费”,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版面费”相对少一些。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的费用收取透明度很高,上述各种“版面费”都通过学术期刊的《作者指南》予以事先明确规定与声明,而那些可灵活掌握的费用及免收费的文字类型等在《作者指南》中也予以明确告知。如《植物生理杂志》《植物细胞》等杂志的《作者指南》规定:特殊情况下作者可与编辑部协商申请免掉彩图和版面的费用等。其目的是便于作者把握相关学术期刊收费情况,有针对性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及支付能力进行综合考虑,有选择地寻找合适的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对于西方国家的学术期刊而言,版面费收入主要包括:(1)一般版面费,也叫“发表费”或“出版费”;(2)超版面费,也叫“补充版面费”;(3)图版费,其费用与图版是否彩色有关,彩色图版费高于黑白图版费;(4)校对清样修改费;(5)来自作者的其他费用。需要指出的是,西方国家收取版面费的学术期刊不到50%,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基本不收版面费,极个别商业类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如美国的《商务评论》《美国商学会学报》《金融杂志》等。在西方国家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界,收取版面费的比重较大。完全免费发表的学术期刊一般影响力都很大,经济实力雄厚,拥有包括众多政府组织、基金会等资助资金来源渠道。

(四)学术期刊的论文使用权出售费收入

“论文使用权”是指在学术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版权的使用权利,论文使用权可以让渡与出售。学术论文使用权的让渡与出售形成学术期刊的论文使用权出售费收入。学术论文版权受法律保护,往往仅供付费者使用。在西方国家,学术期刊出售已的使用权已成为其收入的稳定来源。德国知识产权法规定非常严格,学术期刊论文的版权任何人不得转用,公司或个人要使用必须从出版者那里购买。例如施普林格“版权部”就是专门负责销售期刊学术论文的机构。为方便与学术论文作者联系,施普林格专门成立了学术交流部门,在作者与编者及使用者之间搭建桥梁。此外,西方国家学术期刊还有部分来自出售抽印本、过刊、期刊缩印本和电子版的经济收入。

广告资源论文范文3

科技期刊专刊是用整期版面登载某一学科领域专题,或某组专业内容相同稿件的特刊。相比通常出版的期刊,专刊主题集中、鲜明,容易征集到高水平的稿件,便于同领域科技人员系统了解专业进展,从而提高传播与交流效果,提升期刊的品牌影响力。许多科技期刊有过出版专辑的实践,有的还尝试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出版专辑,均获得了一定的效果和经验。《浙江农业科学》1960年创刊,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浙江大学主办的农科期刊。针对自由来稿主题分散、稿件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自2008年以来,《浙江农业科学》根据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和农技工作者的需求,主动与有关单位、部门合作,积极向专家约稿,从创办特色专栏入手,逐步探索出版专刊的新模式。2015年成功与浙江省种子产业协会合作出版种子产业专刊,2016年又成功与浙江省水生蔬菜专业协会合作出版水生蔬菜专刊。借助学会(协会)力量出版专刊,不仅提高了《浙江农业科学》的质量,而且累积了一批专家、作者和广告客户,这为刊物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以《浙江农业科学》为例,总结农科期刊与学会合作出版专刊的优势与体会。

1农科期刊与学会合作出版专辑的优势

学会通常是由相同专业的多个单位会员组成,具有一定学术性和影响力的非营利社会团体。经浙江省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涉农学会有一二十家,无一不把本专业的宣传培训、科技协作、经验交流、信息传递和理论研究纳入办会宗旨。学会的专业特性与专刊的专题特点吻合,担当社会责任,促进信息传播和交流,与编辑部组织出版专刊的初衷吻合。浙江省种子产业协会2002年成立后,常采用举办会议、评比会员优秀论文、不定期出版论文集的方式来促进会员间的交流。与学会论文集相比,期刊专刊时效性强、主题突出[9-10],借助编辑力量,可提高出版策划和编辑校对的水平;借助编辑出版平台资源,增加信息传播渠道,更方便读者系统了解和相互交流。涉农学会需要一个既有影响又相对集中的学术交流平台,来传递“三农”政策,传播农业科学新技术,促进会员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转化,这也是农科期刊与学会合作出版专刊能够成功的前提。浙江省种子产业协会会员单位分布广而散,100多家会员单位分布于种子科研、生产、经营的企事业单位,以及部分管理和教学单位,地域遍及浙江各地。会员单位一般是当地有影响的农业科研院校、推广组织、生产部门或经济实体,拥有大量农业新技术、新经验、新成果———这是专刊渴求的潜在论文资源。理事会由30位代表构成,会员都是各单位的专家和领导———这是专刊盼望的资深作者和审稿专家资源。学会需要展示会员的科技成果,也需要显示学会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因此,2期合办专刊一列入学会计划,即得到学会会员的大力支持,审稿专家、作者以及论文的资源得到充分挖掘。编辑部借助他们的力量,办刊能力增强,组稿、约稿、审稿顺畅,事半功倍。据统计,种子产业专刊、水生蔬菜专刊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正高级职称占比分别为24.2%和36.1%,副高级职称占比分别为35.5%和52.5%。他们有的来自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省农业厅等单位,也有的来自市县区乡镇基层单位,还有特约的农业部种子管理局专家、中国种子协会领导及中国园艺学会水生蔬菜分会领导。可见,2期合办专刊稿件质量普遍较高,在各自层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社会影响方面,种子产业专刊紧密围绕浙江省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良种选育、种子经营和大田生产主线,探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推介良种良法。水生蔬菜专刊集中报道茭白、莲藕、荸荠等无公害生产技术,特色区域的生产经验。不仅特色明显,而且具有强烈的导向性和较高的实用价值。如推荐的浙粳、钱优、甬优系列水稻品种,浙大系列水生蔬菜品种,报道的双季茭孕茭障碍问题与解决措施,有害生物防治新技术,茭白鞘叶青贮综合利用技术,茭白套养鱼鸭技术,高山双季茭白生产技术,都是近年推广或即将推广的研究成果。浙江是水生蔬菜的重要产区,2015年种植面积4.2万hm2,总产量105.85万t,总产值35亿元,也是提出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和总产量的省份。随着纸质版期刊、网络平台的传播,学会和作者的宣传,这些技术对引导现代农业的发展,提高作物种植效益,确保粮食安全,保障蔬菜绿色生产和周年供应,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一提的是,专刊出版后,《浙江农业科学》有关专刊主题内容的来稿量明显增加,有多个专刊广告新客户(学会推荐会员单位在专刊做广告的客户)愿意继续合作,在《浙江农业科学》品牌和产品广告信息,成了《浙江农业科学》的长期客户。从表1可以看出,种子产业专刊彩页广告总量16页,其中广告新客户11页,水生蔬菜专刊彩页广告总量8页,其中广告新客户7页。数家种子产业专刊广告新客户陆续在2015年6~12期,2016年1~9期、11~12期彩页广告15、14和2页。此外,2016年期刊编辑出版中心被主管单位评为“工人先锋号”团队,2015—2016年《浙江农业科学》被浙江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授予二等奖,对编辑工作的认可,专刊编辑出版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农科期刊与学会合作出版专辑的体会

选题是出版专刊的重要环节。配合“三农”大政方针选题是农技工作者共同的话题和难题,是农科期刊与农口学会合作的契合点。近些年来,浙江倡导高效生态农业强省、特色精品农业大省,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信息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五水共治等均是较为热门的选题对象。策划、出版种子产业专刊和水生蔬菜专刊,就是要响应省委省政府“三农”大政方针建立效益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号召,确保粮食安全和餐桌安全。“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2期专刊的出版,展示了浙江农业良种、良法的成果,突显了《浙江农业科学》的刊物特色,得到了农技工作者的肯定与赞赏。编辑部在市场调查、定位,了解学会基本情况,挖掘相关数据,框定大概设想后,与学会负责人(秘书长)共同商讨合作出版计划,包括专刊主题、具体栏目、征稿方法、交稿方式、审稿安排、编辑加工、退修校对、广告策划、出版寄送、信息反馈及预期效果,确定重点约稿对象。形成文字初稿,经学会、编辑部讨论后,双方签订周密合作出版计划。学会负责人一般对本会情况比较熟悉,共同制定的合作计划更能彰显专刊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特色。选题和计划确定后,双方借助各自优势,根据工作侧重,确定专人全面负责宣传和落实。除负责人外,学会和编辑部都要明确一位协助负责人的具体联系人。学会主要负责组织稿源、审稿,编辑部主要负责写作规范指导和稿件流程把控。充分利用双方平台进行宣传,利用学会会议进行写作辅导和交流。通过学会推荐,争取会员单位在专刊上刊登广告。双方分头落实、有序配合、定期交流,遇到具体问题共同协商解决。专刊出版过程中会接触一批专家和广告客户,以及他们为刊办事提出的一些有益的建议,编辑均认真记录、归纳整理,用以指导改进工作。编辑部对照合作出版计划,做好专刊总结工作,明确今后需要改进之处,并将有关结果通报给学会。有针对性地多与专家和广告客户联系,一旦有专刊传播信息反馈,及时传达,争取与他们的再次合作。农科期刊与学会合作出版专刊,具有目标一致、优势互补、效果良好的特点。配合“三农”大政方针选题是农科期刊与学会共同的目标,是双方良好合作的契合点。制订周密合作出版计划,分头落实、定期交流是提高专刊出版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方面。注意专家和重点广告客户的维护,争取他们的再次合作,利于期刊的持续、稳定发展。

广告资源论文范文4

一、学术期刊广告的潜在优势

(一)学术期刊的广告受众数量稳定

学术期刊的读者群体科研人员需要经常阅读学术期刊掌握研究动态,增长相关知识,激发研究灵感,,因此学术期刊的读者群体较为稳定,读者的流动只是由学术期刊的纸质版流向电子版。

(二)学术期刊的受众个体广告价值高

学术期刊的读者群体包括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高校教师,大型企业以及国家机关的科研人员,等等。他们是具有较强消费能力的中高收入人群,每个读者都是高价值的广告受众。依照传统的广告售卖方式,学术期刊只能出售广告版面,整体出售读者群体的注意力,无法出售单个广告受众的注意力,因此其个体受众广告价值高的优势无法发挥。

(三)学术期刊的广告可信度较高

美国传播学者霍夫兰对信源的可信性与传播效果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信源的可信度越大,其说服效果越大。学术期刊作为传播科研成果的阵地,内容严谨、信息权威,在读者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可信性,其的广告较易获得接受和采纳,实现广告传播目的。在媒介碎片化的今天,广告主通过多种媒体传达广告信息。传统广告效果测量的是多种媒体传达广告信息的综合效果,很难明晰单一媒体广告效果。因此,传统广告效果测量的局限性遮蔽了学术期刊可信度高、广告效果好的优势。

二、大数据激活学术期刊广告的潜在优势

(一)大数据实现个性化广告传播

大数据时代的广告传播是以数据为基础,以技术为前提,针对特定受众的个性化传播①,例如大数据支持的定向广告。定向广告是指网络服务商利用网络追踪技术(如Cookies)搜集整理用户信息,并对用户按年龄、性别、职业、爱好、收入、地域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记录储存用户对应的IP地址,然后利用网络广告配送技术,根据广告主的要求及商品、服务的性质,向不同类别的用户发送内容不同的“一对一”式的广告②。个性化广告传播实现后,拥有较低却稳定访问量的电子学术期刊不会再受到广告主的忽视,大数据广告运作平台能够轻松为其找到适合的广告。

(二)大数据实现竞价售卖单个体受众

在大数据的支持下,通过实时竞价广告,广告主的媒体购买实现了由定价购买“模糊人群”推进到竞价购买“精准个人”。实时竞价(Real-TimeBidding)广告是在用户数据分析基础上针对每个用户的广告展示行为展开实时竞价的广告类型③。由于电子学术期刊的访问者广告价值较高,能吸引众多广告主竞相出价,最终个体受众以较高的价格售出,这使得学术期刊的广告个体受众价值高的优势得以变现。

(三)大数据实现广告效果的精准测量

大数据将广告传播效果和销售效果通过点击率、转化率、销售量的量化数据即时精准呈现。而且,大数据广告调查不仅能统计消费者接触单一网络媒介渠道广告的效果,还能统计消费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接触不同媒介渠道、不同广告形式和内容的行为轨迹,利用数据集合和挖掘技术,计算出不同媒介渠道的效果贡献率。因此,大数据能清晰地统计出电子学术期刊广告的传播效果和销售效果,显明其广告可信度高、说服效果较好的优势。

三、学术期刊广告经营的大数据应用策略

(一)开通电子学术期刊,提升用户访问量

大数据广告的应用领域是互联网。为顺应媒介融合趋势,学术期刊应通过多种网络媒体形态如网站、手机APP、移动客户端推出电子期刊。在严把期刊论文质量关、争取优秀稿源的前提下,提升电子学术期刊的用户访问量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以用户思维建设电子学术期刊。在新媒体技术赋权的背景下,传统媒体的被动受众转变成网络媒体的主动用户。自我满足是用户使用媒体重要的心理动因④,因此应从满足用户需求、尊重用户媒介使用习惯出发来建设各类电子期刊。以学术期刊网站为例,期刊网站除了提供纸质期刊论文的浏览和下载、建设投稿系统外,不仅要降低出版时滞的优先数字出版的内容,还要定期专业研究热点、业界焦点新闻、专业会议及培训信息、科研人员招聘、论文作者访谈等用户需要的多元化专业信息,最后还要为用户提供与期刊交流的平台,使用户能够反映问题、提出建议,从而满足读者获取多元化专业信息、沟通交流的访问需求,提高期刊网站的用户黏性,获得高访问量。其次,积极宣传电子学术期刊。学术期刊要积极向潜在用户宣传其电子期刊,使他们了解电子学术期刊相较于纸质期刊所具备的丰富信息资源、互动交流的优势特性。广告宣传的大部分费用是用于支付广告媒体的刊播费。学术期刊办刊经费有限,建议使用以下几种免费媒介宣传电子期刊:一是在学术期刊的自办媒体例如纸质期刊、微信、微博上宣传电子期刊;二是通过交换的方式在兄弟期刊的自办媒体上宣传电子期刊;三是在聚集潜在用户的网络论坛里宣传电子期刊。

(二)电子学术期刊大数据广告

近两来,大数据广告从空谈概念到逐步落地,大数据广告产业链也已形成。大数据广告产业的主体包括广告主、广告媒体、传统广告公司,以及以技术和数据见长、提供大数据广告相关服务的数字广告公司及各类广告平台。学术期刊要激活潜在广告优势就要融入大数据广告产业链,成为大数据广告的媒体。学术期刊人力、财力有限,自主开发大数据广告服务当然不现实,应该与其相关的广告平台对接。这类平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提供定向广告和重新定向广告服务的网络联盟,例如百度联盟。广告联盟是指集合中小网络媒体资源组成联盟平台,通过联盟平台帮助广告主实现广告投放并进行广告投放数据监测统计,广告主则按照网络广告的实际效果向联盟会员支付广告费用的网络广告组织。另一类是实时竞价广告生态链中的供应方平台(SSP)。完整的RTB生态产业链包括供应方平台(SSP)、需求方平台(DSP)、数据管理平台(DMP)、广告交易平台(AdX)。供应方平台(SSP)是广告方的聚集地,用户访问某广告方后,供应方平台向广告交易平台发送用户访问讯号,随后其广告位的具体信息则会经过数据管理平台的分析匹配后发送给需求方平台,需求方平台将对此进行竞价,速度快而且价格最高的广告主就会获得这个广告展现机会,将广告精准地投放到目标用户面前。电子学术期刊应该申请加入多个广告联盟和供应方平台,成为大数据广告的媒体资源,由专人负责依照相应的操作流程,设置广告位,审核广告创意,确定计费方式,监测广告的效果。

广告资源论文范文5

作为编辑人员,无法改变大环境,只能在体制框架内尽快找到适合本期刊的战略方向和发展路径,做到差异化办刊,面向不同层面的作者和读者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否则会出现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差异化办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英文科技期刊的差异;二是中文科技期刊之间的差异。在现今的形势下,英文期刊占据着科技期刊生态系统的高位,国内众多优秀的稿件向高影响因子的SCI期刊投稿,这是发展的大趋势[4],所以中文科技期刊定位于办成国际领先的期刊是不合时宜的。中文科技期刊的办刊定位宜着眼于科研成果在我国的传播,尤其是与技术应用相关的期刊,更应该定位于为我国读者服务。中文科技期刊应该积极获取来自于实践并用于指导实践的论文,这也是我国读者迫切需要的。那些能够应用于国计民生、服务于社会发展与建设的科研成果,涉及技术转化、行业实践的高水平论文,将会有效地指导行业实践,并成为技术发展的源动力,这是适合中文科技期刊发展方向的。中文科技期刊之间也应该存在差异化办刊,确定办刊的重心和立足点,明确服务人群,突出期刊特色,将特色融入办刊模式、期刊内容及期刊管理等方面,避免期刊千篇一律,毫无差异。

2.走品牌之路

中文科技期刊要积极塑造品牌形象,争取做到在同类期刊中脱颖而出。在树立品牌形象过程中,要牢记学术质量和服务意识。优质的论文、特色的品牌栏目是突出刊物特色、增强期刊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有效方法。中文科技期刊编辑应注重了解本学科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的研究动态,采用积极约稿的方式争取优秀稿源,引导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将在中文期刊上。另外,编辑可以根据本学科发展的特点和期刊发展的需要确定一些热点和前沿的问题,有目的的组织一些高水平的研究专题,以专栏或专刊的形式发表[5]。在传播品牌形象时,要采取多元的、丰富的传播策略,逐渐提高品牌的认知度。对于已被国际数据库收录的中文科技期刊,在进行国内宣传同时,要充分利用国际数据库进行展示,有针对性地增加长英文摘要和英文图表题信息,提高自己的国际影响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国内学术地位,提高品牌价值。

3.市场化经营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发展道路是科技期刊生存的必然选择。中文科技期刊编辑部应加强多方面经营和广告意识。(1)多方面经营。包括举办学术活动、组织学术培训等。学术期刊举办学术活动已成为一种盈利模式,是刊物的一种生存方式。优秀的科技期刊对作者和读者具有强大的号召力,编辑对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对作者和读者的需求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编委及审稿专家又是学科研究工作中的精英,这些都是组织学术活动的资本。这样既能达到盈利的目的,同时也能扩大刊物的凝聚力和知名度。(2)广告经营。广告收入是学术期刊生存与发展的一个资金来源。学术期刊属于小众媒体,其读者的细分程度较高,广告对象定位清晰、准确,因此期刊投放的广告更具有专业性和精准性,利于锁定目标受众。在新形势下随着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我们也应该改变广告经营的模式,不仅仅可以在纸质期刊上刊登广告,还可以在期刊网站、微信等新媒体上刊登广告,从而吸引更多的广告客户。

广告资源论文范文6

1OA的运营模式

OA期刊运营模式包括运营主体、生产模式、收入模式、营销模式等主要内容。不同运营主体的OA期刊生产模式和营销模式大同小异,但在收入模式选择上却有较大区别。OA期刊的不同运营主体决定了其不同的收入模式,而OA期刊的收入能否弥补其运营成本问题是其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1.1OA期刊的运营主体

根据OA期刊的运营主体及其自我定位,OA期刊可分为非商业性OA期刊、商业性OA期刊、半商业性学会OA期刊。(1)非商业性OA期刊。20世纪90年代后期涌现了一批非商业性OA期刊。这类期刊往往由在大学从教的研究人员、博士生或研究机构内部的秘书无偿完成编辑工作。由于没有传统期刊纸张、印刷、装订、发行成本的压力以及较为低廉的管理成本,因而此类期刊启动门槛较低。然而,随着文章数量的增加及随之产生的工作量的增加,仅靠少数人在正职工作之余的无偿劳动很难完成编辑工作,如何找到自愿无偿工作的后备力量也成为问题。同时,文章数量的增加导致稿件管理的复杂程度日益增加,期刊管理系统运营的资金投入以及随之产生的长期人力投入导致总体运营成本大幅提升。入不敷出是其面临的最大挑战,其可持续性与可拓展性都因资金不足而成为难题。(2)商业性OA期刊。商业性OA期刊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文章处理费(APC)。商业性OA出版商普遍认为,APC是唯一可以支持OA出版可持续运营的收入模式,如BMC(BioMedCentral,英国伦敦生物医学中心)成立伊始便以向作者收取文章处理费用为主要营利渠道,同时探索多样化的营利途径。根据2017年BMC网站报价,旗下期刊文章处理费约为每篇一两千美元。最贵的是BMC的核心刊物BreastCancerResearch,平均处理费达2910美元。(3)半商业性学会OA期刊。学会期刊在学术交流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这类期刊的半商业性是由其自我定位与现实情况综合决定的。比如美国化学学会运营期刊的方式是商业性的,但其定位是非营利机构。当前许多传统学会期刊面临着两难局面,一方面对开放获取运动持积极态度并有意探索向OA转型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基于会员的意向不统一而难于迅速推进OA转型,因为会员每年支付的会费是其重大的资金来源,同时维系会员与学会的纽带关系是其重要职责。因而一些学会在保留原有传统期刊的同时,创建了新的OA期刊。如2014年英国皇家学会创办了其首个OA期刊《皇家学会开放科学》(RoyalSocietyOpenScience)。

1.2OA期刊的收入模式

尽管OA期刊甫一问世便被打上了“免费”的标签,但事实上这种针对读者的免费是通过其他收费或筹资模式进行补偿才得以实现的。因此,OA期刊的资金来源能否弥补其运营成本问题是其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常见的OA期刊筹资模式包括以下几种:(1)文章处理费。作者或其所在机构承担文章发表的费用。这是OA期刊最常见的资金来源。但研究表明,这一筹资模式主要存在于混合型期刊中。文章处理费主要包括提交费、版面费、插图费、彩印费等。不同期刊的文章处理费差别较大,文章处理费与期刊的学术领域、知名度都有关系。“开放获取期刊名录”当前收录的期刊中,文章处理费可低至10美元,也可高达几千美元。(2)广告费。期刊出售其官网主页或论文中的广告位以赚取广告费。如广告收入是BMC营利的重点。BMC提供网站广告、邮件广告等不同形式的广告。网站广告包括旗帜广告、视频广告、Flash广告等,根据其所占空间大小、位置显著程度收取不同的费用。如网站页首横幅广告,每获得1000次有效点击收费55美元。(3)捐助与会费。期刊通过吸引长期的或一次性的外部资金支持来维持运营。如期刊Esoterica设立了专门的捐助网页“捐给Esoterica”,捐助款项通过其出版社的捐赠处进行收集。有的杂志如OtherVoices则通过支付平台Paypal收取捐助。作为回报,捐助者会得到受助期刊的允诺,其所捐款项将会用于期刊的可持续发展与研究工作。会费与捐助不无相似之处。如美国期刊《美国流行文化杂志》等多数期刊会将捐助者自动列为会员。(4)出售纸本杂志。在线开放获取的成本通过出售印刷本的收入来弥补。学会杂志在发行印刷本、收取订阅费的同时,也会推出开放获取版本,如瑞士的《心理分析杂志》。这样既满足了学会会员对印刷本的需求,又实现了开放获取。(5)增值收费。这种收费模式即freemium,是free(免费)和premium(收费)两种模式的结合。OA期刊的“免费+收费”模式即在所有期刊以网页形式免费开放获取的同时,针对其中一部分期刊提供额外的服务(比如提供PDF和e-Pub格式的全文下载)并就此收取订购费。(6)第三方资金。科研机构或科研资助机构为期刊提供部分或全额资助。这类机构包括研究所、大学、高校图书馆、基金会等。这一资金来源的可持续性难以保证。一些研究所和大学虽然有大型的出版项目,但准入门槛较高。基金会则倾向于提供新建OA期刊的启动资金或帮助传统期刊向OA期刊转型的资金。(7)非货币收入。即人们在期刊生产过程中提供的无偿服务。一般来说,所有期刊都会利用无偿服务。无偿服务的提供者可以是作者、同行评议者或编辑。一方面,他们付出劳动以换取非货币报酬,如学术圈的认可、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扩大学术社交网络等。另一方面,他们所服务的期刊也获得了收益。但这种“自我剥削”式的收入模式持续性较差,无法单独或主要依赖此模式保持期刊正常运营。

1.3OA期刊收入模式的争议与问题

OA期刊运营者必须认识到:OA是一种让使用者便捷获取文献的方式,而不是商业增值模式或牟取利润的手段。促进学术传播始终是OA期刊的最终目标。如何在保持OA期刊运营的可持续性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学术交流,收入模式的选择与创新尤为重要。目前常见的收入模式都潜藏着或大或小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可能引起两种危机:期刊无法可持续运营或者学术独立性受损。而这两者都将不利于扩大学术传播的最终目标。事实上,多项调查结果显示,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对OA期刊的总体评价不高,对在OA期刊仍然持有疑虑。根据自然出版集团和PalgraveMacmillan出版社共同的《2014年作者洞察调查》(AuthorInsightsSurvey2014),只有3%的作者会只选择在开放获取期刊上发表文章。在科学和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作者选择OA期刊发表文章,其原因仅仅是因为那个期刊只有开放获取这一种出版模式。学者对支付论文处理费普遍存在的抵触情绪,是导致其不选择OA期刊发表文章的重要原因。根据上述调查,作者不选择在OA期刊发表文章的首要原因是,许多作者对OA期刊的声誉表示担忧,担心由此影响人们对文章质量的判断。此外,位列二、三的原因都与论文处理费有关。许多作者表示,他们不愿意或没有能力支付高额的开放获取文章处理费。因为开放获取文章每篇收费往往高达3000美元,即便对于有科研经费的科研人员来说,这笔费用也相当之高。不可否认的是,获取高额论文处理费的确成了某些“掠夺式”OA期刊(predatoryopen-accessjournals)的敛财之道。2013年《科学》杂志揭露的“钓鱼行动”中,一些学者将造假论文投给300多家开放获取期刊,其中竟有半数获得录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部分开放获取期刊确实自身质量堪忧。这些期刊往往运营不透明、掩饰财务情况、组建非正规的编委会、不进行同行评审。致力于学术传播的相关从业人员都必须认识到,开放获取的宗旨绝不是降低质量。从业人员亟需探索新方法优化OA期刊运营模式,提高期刊质量,挽救OA期刊出版模式的声誉。

2图书馆推动开放获取运营模式创新

图书馆在OA出版活动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以多种方法探索和推动着开放获取期刊运营模式的创新。从各自为营到结成联盟与出版商进行谈判,从单独资助到平台资助,从资助出版到独立出版,图书馆在传统的作者—出版商—图书馆的学术传播三角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正在发生转变,逐渐从学术传递链的末端走向前端。

2.1创新运营主体:从传递利润到传播知识

2008年,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一项研究显示,44%的成员图书馆(80家美加地区的研究图书馆)已经开展学术出版服务,出版形式主要是开放获取期刊。之后,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在《2012年学术图书馆十大趋势》中指出,学术图书馆作为学术传播的重要机构,必须积极参与到出版服务中来,否则将会被淘汰。2014年,美国图书馆学会的调查显示,共有35家成员图书馆提供OA出版。如今,学术图书馆开展OA出版已成为全球趋势。图书馆出版OA期刊主要有两种方式,即与出版社合作出版、自建出版社出版。高校图书馆与和本校或其他高校的出版社合作出版是当前最常见的出版方式。图书馆与出版社的跨界合作为图书馆的学术出版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图书馆可以把出版流程中的某些环节(如编审、排版、营销等)交给出版社负责,从而更高效地利用时间和人力去创办更多的期刊。自建出版社的图书馆则全程参与包括同行评议、论文评阅及编辑、期刊编辑排版及等一系列过程。(1)图书馆与出版社合作。北美地区的高校图书馆是图书馆界开展开放获取出版的先锋力量。根据图书馆出版联盟(LibraryPublishingCoalition,简称LPC)于2017年的第四版《图书馆出版名录》,参与调查的118所大学图书馆纷纷将开放获取期刊出版作为支持开放存取运动的重要内容,许多图书馆都将新增或扩大OA期刊出版作为本年度的首要任务。这些图书馆都与本校或其他高校的出版社合作出版。《图书馆出版名录》显示,高校图书馆开展OA出版服务的资金来源非常多样化。图书馆的业务预算是主要来源,此外还有文献经费预算、补助、捐赠、销售收入、授权许可收入等多种资金来源。(2)图书馆自建出版社。相比之下,澳大利亚的大学图书馆的开放获取出版规模更大、体系更完善。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大学图书馆通过机构知识库或自建出版社的方式成为开放获取出版的主力。数据显示,澳大利亚已有33所大学的图书馆参与出版了144种开放获取期刊,占其大学总数的85%。其中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图书馆是自建出版社的典范,该图书馆建立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出版社是澳洲最早进行OA出版、出版规模最大的研究图书馆出版社。该社的运营优势十分明显:成本低,每年只需大学提供约53万澳元资助;员工少,全职员工仅有4.5人;效率高,生产流程清晰,技术先进,运转灵活;服务全,其出版的所有学术作品均提供电子和纸质两种形式,多种格式的电子版本都能以开放的方式、使用电脑或移动设备轻松免费获取。与传统的OA期刊出版商相比,图书馆出版开放获取期刊有如下优势和特点:图书馆出版OA期刊的经费来源有保障,一般都有图书馆的业务预算兜底;无论是出于扩大知识传播的目的还是拓展自身服务的需要,图书馆出版OA期刊,都不以营利为目的,出版收益都会用于业务运营及拓展;图书馆出版OA期刊为特色馆藏资源的开发与研究提供展示平台,促进特色化学术成果的即时传播和共享。

2.2创新付费模式:从双重付费到一次付费

国际粒子物理开放出版资助联盟(SponsoringConsortiumforOpenAccessPublishinginParticlePhysics,SCOAP3)是图书馆联合其他机构共同创新开放获取运营模式的成功案例。来自47个国家的3000多个图书馆、图书馆联盟、高能物理领域的研究机构和资助机构成为SCOAP3的合作伙伴。SCOAP3的基本做法是由上述机构联合出资,向出版高能物理期刊的出版商购买开放出版服务,作者无需支付论文处理费;论文通过出版商网站在出版时立即开放,同时论文自动分发到SCOAP3联盟知识库和作者所在的机构知识库进行长期保存和开放获取;所有原订购这些期刊或数据库的机构不再支付或减少支付订阅费。SCOAP3采用计划招标的形式,以三年为一期,每三年重新招标。每一期开始前,在对每年文章发表量进行预估的基础上,SCOAP3和出版商商定每年一次性付费的最高限。每一期结束时,SCOAP3根据实际文章发表量支付费用,平均每篇文章的服务费约为1000欧元,远低于当前研究图书馆为每篇文章实际支付的价格,也低于大部分OA期刊收取的文章处理费。根据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的报告,当前全球学术图书馆每年支付约760亿美元的期刊订阅费以获取1500~2000万篇新发表的论文,即每篇论文的获取价格在3800~5000美元之间[6]。SCOAP3实质上是将出版前的论文处理费与出版后的文献采购费合并为一次性支付的“开放出版服务费”,将原来图书馆单独采购期刊或数据库转变为联合谈判开放出版服务条款,同时有效实现学术论文向所有人的立即开放、可灵活复用和长期保存。SCOAP3不仅是图书馆推动开放获取的重要组织,也是图书馆创新付费模式的有益实践。在SCOAP3模式下,文献采购变成了支持开放出版,本地馆藏变成了开放资源,这表面上挑战了图书馆原有的信息资源建设体系,事实上则通过遏制双重付费、持续涨价等现象帮助图书馆实现其知识获取能力最大化、知识利用能力最大化的根本目标。图书馆在实现促进开放获取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服务方式的新突破。此外,图书馆联合学术界结成联盟进行招标,从原来被动接受报价转变到通过竞争采购服务而占据了主动,并争取到了更大利益。

2.3创新资助方式:从单独资助到联合资助

研究显示,论文作者对支付论文处理费的接受度与其所在学科有极大关系。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AHS)领域研究者普遍认为,论文处理费是“具有重大缺陷的模式”,因为与科学、技术与医学(STM)领域相比,AHS学者较少受到资助,高额的论文处理费对该领域学术交流的负面影响较大。成立于2013年的人文科学开放图书馆(OpenLibraryofHumanities,简称OLH)推出的图书馆合作资助系统,是图书馆界应对这一难题的一大创新。OLH是目前最为成功的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图书馆联合资助出版平台,是学术导向的、无需作者支付费用的金色开放获取出版平台。作者可以向平台资助的OA期刊投稿,也可以向平台直接投稿。平台的启动资金来自于AndrewW.Mellon基金会,成员图书馆每年向平台一次性支付OA期刊资助费构成图书馆合作补助(LibraryPartnershipSubsidy),用以支付OA期刊出版费用。同时,所有出资图书馆都在OLH的图书馆董事会占有一席,参与管理平台事务。目前,共有来自16个国家的189家图书馆联合出资,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大学图书馆。作为股东的图书馆的出资目的在于促进学术交流而非获取利润,因而OLH可以不向作者收取任何费用,保持非营利运营。而且,基于规模效应,在发表相同数量论文的前提下,参与资助的图书馆数量越多,则每家图书馆每年所需支付金额越少,每家图书馆为每篇论文实际支付的费用越低。事实上,以OLH现有的规模,每家图书馆为每篇论文实际支付的费用仅为个位数(美元),远远低于通常情况下图书馆支付的订阅费与文献采购费。如以每年发表250篇论文为例,参与图书馆数量、图书馆资助金额、论文出版费三者的数量关系。这种图书馆联合资助模式一方面利用规模效应降低了图书馆的资助成本,提高了资助经费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了论文出版的数量和速度;另一方面平台形成了作者与图书馆之间的第三方力量,独立承担资助对象筛选工作,使图书馆免于组织专家评议、资格审核、资助经费管理等工作,减轻了图书馆的负担。

2.4创新生产模式:从单、双盲同行评议到开放同行评议

同行评议的质量是期刊出版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区别于传统的单盲评议或双盲评议,在开放同行评议(OpenPeerReview)机制中,作者和审稿人互相知道对方的身份。而且,评议者的审稿意见以及作者的回复连同最终论文一同发表。一批倡导彻底的开放理念的图书馆人视透明的开放同行评议为开放获取出版不可分割的机制内核,因而共同创办了采用开放式同行评议的开放获取杂志IntheLibrarywiththeLeadPipe和Code4LibJournal。前者创刊于2008年,致力于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开放同行评价机制以践行图书馆人的开放理念。其开放同行评议的过程始于文章主题的形成过程,该期刊的开放同行评议步骤。这种互动、透明、累进式的同行评议模式实现了作者、专家、读者之间的学术对话,促成了学术交流氛围的形成;帮助编辑追踪评议与修改过程,根据意见一批倡导彻底的开放理念的图书馆人视透明的开放同行评议为开放获取出版不可分割的机制内核,因而共同创办了采用开放式同行评议的开放获取杂志IntheLibrarywiththeLeadPipe和Code4LibJournal。前者创刊于2008年,致力于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开放同行评价机制以践行图书馆人的开放理念。其开放同行评议的过程始于文章主题的形成过程,该期刊的开放同行评议步骤见表3。判断稿件的学术价值,从而为后续处理做好准备;构成了更为严格的评审过程,促进了稿件质量的提高;缩短了开放获取出版的过程,使之更为迅速地对学术研究产生影响,提高了学术交流的效率;肯定了评审和编辑的智识劳动对形成论文、创造思想的贡献。研究表明,开放同行评议质量并不低于传统评议模式,而且经开放同行评议的文章被引频率更高。

2.5创新营销模式:从粗放营销到精细营销

一般来说,传统期刊和OA期刊都会利用报纸、期刊、网络、新媒体等媒介,采用刊登征订与征稿启事、推送下期预告、组织读者作者见面会等线下活动、举办征文比赛等方式来进行推广。由于OA期刊不向读者收取订阅费,因而其营销目的并不在于通过提高销量来获取利润,而在于扩大期刊的读者群和影响力,吸引更多优质投稿,继而提升影响因子。传统粗放式营销往往局限于宣传办刊主旨、主要栏目、特色稿件,缺乏对期刊整体资源的整理与揭示,同时并不擅长与读者进行即时互动交流,具有信息不全面、不完整、静态性、单向性等特点,营销效果并不理想。相比之下,图书馆可以在营销的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发挥更大的创造力,进行互动式、个性化、精细化的深度营销。就广度而言,图书馆可以通过网页宣传、手册介绍、用户培训、在线问答、馆员博客、文献利用课程、专题讲座等多样化形式推广OA期刊;就深度而言,图书馆擅长搜集、整理、描述、评价OA期刊资源,深入揭示这些资源的学习研究价值,并根据大数据进行用户行为分析,以个性化的方式将其推送给有需求的用户,同时追踪利用效果。其初衷虽然旨在帮助读者更高效地利用资源,但事实上却更有针对性地扩大了期刊的读者群。一些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利用LibGuides平台将OA期刊资源融入学科服务中,实现OA期刊资源导引与共享。比如美国丹佛大学图书馆为哲学专业创建的LibGuides中设立了“经同行评议的开放获取期刊”版块,收录了影响因子较高的15种OA期刊以及“开放获取期刊名录”中哲学类OA期刊的合集[9]。读者点击页面中期刊名称,便可获得期刊的目次链接、投稿指南及官方地址,方便读者获取学术热点动态信息。页面左栏是对话框,读者输入姓名等相关信息后便可与哲学专业的学科馆员进行对话。页面右栏是该学科馆员的档案,包括照片、服务学科、提供读者服务的联系信息等。这些信息都便于读者和学科馆员进行即时沟通,同时建立长期交流,图书馆从而得以互动式、个性化、精准化地推广OA期刊的资源特色。

广告资源论文范文7

一、捕捉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引导科学研究和成果的应用

我国《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在述及基础设施装备落后时明确指出:“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资源管理、林业执法、有害生物防治等现代装备手段落后,协同创新平台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严重缺乏,高新实用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不足。”[2]为了引起森林防火的政府主管部门重视,结合无人机的开发与应用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进展,编辑部研究后认为,森林防火工作对于无人机技术将是一个重要的新成果推广应用领域,其结合实际的开发应用必定成为一个森林防火装备发展新方向,于是决定策划组织一批相关论文刊发。《森林防火》先后刊发了杜建华等撰写的《森林火灾探测扑救中的无人机技术及其应用》(2013年第4期),郭伟等撰写的《小型无人机林火监测与图像处理技术》(2014年第4期),周建等撰写的《关于无人机在森林防火中应用的探讨》(2017年第3期),李建有等撰写的《无人机在森林消防领域的应用概述》(2018年第1期)等一系列论文。由于南京森林警察学院设有森林消防学院,而且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靠在学校,这一系列论文的发表得到了有关领导的首肯,引起了行业专家的关注。防火管理部门及学校着手通过无人机研发应用的政策制定、机构设置、主办研讨会、组织实战演习、举办技能大赛等方面的工作引导相关研究,争取早出成果,出好成果。比如:2014年11月25日至27日,由国家森林防火办主办、丽江市森林防火指挥部承办的“国家森防办无人机飞行测试会议”在云南省丽江市召开;2018年8月1日至25日南京森林警察学院首期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驾驶资质及战法应用培训班在仙林校区开班,来自广东、贵州、江西、青海、湖北、湖南、福建、河南、江苏等省森林公安机关的32名学员参加培训;2018年4月27日,学校与深圳市科卫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无人机森林防火灭火应用研究联合实验室。此外,2017年12月3日,森林消防学院举办第四届技能节暨首届“科卫泰”杯小型无人机森林防火技能大赛;林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14年5月4日组织了由南京钟山苑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福建农林大学老师、刑事科学技术系老师、森林消防系师生共同参与的小型无人机林火监测点烧试验和扑火实战演习,于2013年11月14日、2014年12月3日、2015年5月21日分别开展了以“无人机检测林火技术研究”“小型无人机在林火监测和扑救指挥中的应用”“基于SIFT(ScaleInvariantFeatureTransform)特征匹配方法的无人机遥感影像自动拼接技术”为主题的学术交流活动。以期刊主管、主办单位的无人机研发、推广活动为抓手,以期刊有关无人机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系列论文或成果的刊发为引导,在贯彻行业发展规划中起到了引导行业科学研究和成果应用方向的良好效用。

二、通过有效的选题策划聚集研究力量

行业科技期刊的选题策划可以有效地追踪行业的研究热点、报道重大的行业或学科研究项目、聚集新兴学科重要专家的成果、引领行业政策的关注与制定;同时,还可以针对行业的发展需求,引发基于某个方向或主题的特别关注和集中立项,不断推出他们的研究成果以带动行业的高效发展,最终形成研究力量的聚集,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科技或管理瓶颈。比如,《森林防火》刊登的《关于加大森林防火行政问责力度的几点思考》、《用制度屏障构建森林防火责任体系》等论文,切入点在于讨论如何完善森林火灾的责任追究体系,稍远的目标是为国家防火指挥部制定相关督导制度提供理论依据。讨论成果的不断推出,引出了众多专家的建议与思考。这时,作为防火专家的《森林防火》主编,适时申请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立项,经过几轮专家研讨会以及遍布全国的各级森林防火机构的工作调研,最终形成了《森林防火督导暂行办法》这一政府层面颁布的具有行业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可见,行业科技期刊以持续推出行业科技新成果为主旨,以敏锐把握行业政策方向为引领,结合编辑部工作人员丰厚的专业素养,就能通过精准的选题策划,聚集具有明显行业优势的研究力量,形成为政府和社会服务的智库型资源。

三、利用丰富的产品信息提供或矫正研究方向

作为森林消防行业唯一的一本科技期刊,《森林防火》(季刊)的广告资源历来为广大生产与消防相关产品的商家所青睐。2017年本刊共72个版面的广告。广告的内容包括:森林消防水罐车、水泵,森林防火监控预警系统及相关设备,森林消防服装,森林灭火机具,森林防火多媒体智能调度平台,森林防火智能语音警示器,野外通信器材,无人机消防装备,应急处理信息化工作系统(包括电子沙盘作战指挥系统、智能野外巡护终端、北斗智能终端、航拍处理系统),林区入口监控及防火警示系统,森林火灾扑救仿真模拟系统,应急通信的空地联动解决方案等。比如,2016年底我刊收到一篇研究某型直升机吊桶洒水灭火效率的论文,审稿专家认为,论文中未给出最佳洒水灭火的高度数据,建议作者做进一步实验并修改论文。由于该论文的研究成果来源于高校、研究所、生产单位三方的合作项目,编辑部认为如果修改完善后刊发,对提升一线防火单位使用直升机吊桶洒水扑灭森林火灾的工作效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而在此之前,某生产飞机洒水灭火用吊桶的厂家正好在本刊过一则广告,信息里包含了相关机型对应的最佳吊水量和洒水高度的范围值。因此,我部编辑就及时为论文作者与产品生产厂家牵线搭桥。最后,作者的单位在该厂家重新购置了标准的吊桶,并在厂方专家的指导下调整了研究方向再次实验,找出了该型直升机吊桶洒水灭火的最佳高度范围,成功在我刊发表了《吊桶洒水灭火效率研究———以K-32直升机为例》一文。可见,关键数据的求得往往决定了一项研究成果的水平,也成为论文是否符合发表标准的通行证,而源自生产厂家长期积累的产品信息资料,则很可能为相关科学研究缩短摸索时间、获取重要数据提供导航。

四、适时传播研究成果,充当成果转化平台

传播与行业相关的科技成果,是行业科技期刊的主要办刊宗旨。在秉承这一宗旨的过程中,期刊还必须在成果传播的范围、时效上争优争先,在成果的生产力转化过程中做积极的参与者,架设桥梁充当媒介,让成果的“核裂变”效应释放在社会生产一线。编辑部根据对行业科技发展趋势与林区防火需求的研判,在按时出版期刊的同时,特别注重刊载的论文成果能否在防火实践中得到运用,为此,专门建立了主要林区防火亟待解决问题的档案,并尽可能在不断刊发的成果中找寻答案。像《GNSS制导的V字型野外火扑救弹的应用》一文在《森林防火》上发表后,有几个森林防火部门表示对该技术有浓厚兴趣,编辑部主动为他们与该文作者联系,经过双方多次交流磋商,南方某防火部门签约聘请了该作者做常年的森林火灾扑救顾问,实现了该技术在局部地区林火扑灭中的推广运用和后续技术的改善提高。[3]

五、召开专题研讨会,为产品制造厂家、防火部门、研究人员提供对接机会

科技成果要及时有效地转化成生产力,必须经过成果———产品———使用三个环节,缺一不可。编辑部在《森林防火》的出版发行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与研究人员(作者)、产品制造厂家、防火部门(产品购买和使用者)相关的信息资料。编辑部本着服务行业发展、助力科技创新、发掘行业热点的思路,拿出一部分广告收入举办相关的专题研讨会,同时邀请上述三方人员参加。比如,2016年我部在厦门和当时的国家林业局防火办联合组织了一期“专职指挥长论坛”。参会的主要成员都具有相当的行政级别(副厅级以上),同时,我们也让几个实力比较强的产品制造厂家作为协办单位,特邀业内几位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做嘉宾。这次会议开得非常成功:促成了部分防火单位与防火器材生产厂家签订了购买意向协议;两位防火专家还打算联合生产厂家和防火单位共同就某些技术难题,向国家相关部门申请设立项目,开展科学研究;当然,编辑部也通过本论坛的举办,向专家约到了几篇高质量稿件。科技期刊的服务贯穿于科技创新活动的全过程,科技期刊首先应具备服务意识,应从当前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多参与科技活动,并与科技工作者紧密互动。[4]如此看来,行业科技期刊欲做到行稳致远,不能光盯着作者和稿件闭门办刊,要站在行业专家的高度,利用熟悉行业的优势为行业提供创新的、高水平的科技服务。这其中,汇聚自身拥有的各类资源,打通阻隔资源优化配置的环节,就能形成增强刊物实力与服务行业科学研究的良性循环,进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六、调研行业一线的需求,启发有效的科研立项

像《森林防火》这一类行业指导科技期刊,既无科普类期刊的广覆盖优势,也缺乏纯学术期刊的学科发展引领功能,稿源的数量受从业人员的数量、行业的公益性、受众面、可刊发的期刊等因素影响明显不足。[5]如何绕开或克服这些办刊不利因素,结合行业实际和刊物的特色来开辟一些渠道,引得源头活水来,编辑部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成效。随着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不断加大,各地的森林覆盖率有了稳步的提升,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与居住习惯也发生了变化,崇尚与亲近自然的理念让不少村镇和小区有越来越贴近森林的分布趋势。经编辑部相关人员调研后发现:引发森林和村镇结合部火灾的原因较为复杂,火灾的影响同时涉及居民与森林,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于是,由期刊的主编出面,约请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防火专家,就此方面的问题联合申请立项研究。在进行了相应的前期工作,并在《森林防火》上发表《森林和村镇结合部火灾现象现场调查和分析途径》等成果后,该项目成功获批。这次看似与办刊关联性不大的调研,其结果却出乎我们的预料。从寻找行业存在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出发去促成研究课题的立项,到为刊物寻找稿源之间好像并无太大关联,但正是在我们不断努力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一篇高质量稿件,还成功预约了该项目立项后的系列研究成果报告作为未来可刊发的稿件储备。由于编辑们的主动付出,从情感上打动了专家,进而又培养了一名忠诚度较高的专家型作者。

广告资源论文范文8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技术机制;科技期刊;策略研究

近年来,由于自媒体的冲击以及科技期刊自身的“严肃性”与“专业性”特征,使得读者呈现缩减的态势。此外,评议信息不透明、评议权威性下降等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了科技期刊出版市场的萎缩。随着区块链技术在科技期刊平台中的尝试性运用,为科技期刊实现资源聚合、流程优化提供了实践指向。区块链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分布共识、密码学等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在科技期刊出版中运用区块链技术的信源追踪范式可实现学术成果全过程的追踪与溯源;通过数字代币可实现数字资产开发与广告量化等,进而可解决科技期刊当前所遭遇的学术成果重复、同行评议公信力下降以及商业收入下降等问题。

一、当前科技期刊出版的困境

智能算法与大数据等技术与出版业的融合发展,促使科技期刊积极创新出版模式,以此来实现品牌核心竞争力。但科技期刊出版业目前仍存在同行评议模式僵化、读者流失以及市场竞争力低下等问题。

(一)信息数据透明度较低

2017年8月3日,《自然·生物技术》(NatureBio-technology)宣布撤回韩春雨团队发表的关于基因编辑的论文,原因在于实验记录不透明及论文的可重复性遭到广泛质疑。撤稿事件的发生,使得科学界逐渐正视原始科研数据透明化的重要性。由于期刊版面限制,学术论文难以做到将科研过程和原始数据进行完整阐述。基于这种情形,学术成果往往存在盗用和剽窃等问题。

(二)版权归属存在争议

互联网平台开放获取的特点,使科技期刊盗版侵权现象日益严重以及学术成果的版权认证越发困难。在学术论文开放获取过程中,有不少不法分子利用这些论文来获取收益,这也触犯了版权保护协议。同时,也有不少学者通过洗稿等一系列不正当手段来盗窃学术成果,使得学术成果的版权认证一直存在争议。

(三)受众接受度不高

由于科技期刊其专业性特质,受众接受与理解程度低,这也大大降低了科技期刊的影响力与商业价值。从我国科技期刊出版现状来看,出版资源零散、品牌影响力较低、期刊规模相对较小。除此之外,出版商也将收录来的学术论文进行多次流转售卖以此来获取利益。这些不良现状的发展,已经成为制约科技期刊的重要变量。

二、区块链技术在科技期刊出版中的应用

区块链以信源追溯、身份认证、数据不可篡改等技术机制为表现特征,在出版流程透明化、同行评议权威化、版权认证精准化、数字资产开发上发挥了创新优势。通过区块链所蕴含的技术机制与科技期刊出版流程相契合的特质,能够实现科技期刊在专业领域中公信力的提升以及在版权认证中权威性的塑造。(一)信源溯源:依托节点记账技术实现出版流程透明化区块链技术是最好的节点记账——无论是POW(工作量证明)模式、POS(权益证明)还是DPOS(授权股权证明)模式,每个区块账本都被打上时间戳,与其他节点共同验证。依托这种验证技术,一方面,可以将科研者的研究过程和数据载入区块链节点当中,从而实现研究全过程溯源。同时,还可以实现学术内容与科研数据的自我审核与其他节点的协同监督,从而降低审核成本和数据造假的可能性。例如,ManuelMartin等人于创办的Or-vium项目,依托信源溯源机制构建起一个管理科学期刊相关数据的分散透明化平台。在此平台中,论文、评审数据等信息都被登记并储存,在实践中实现评审流程和出版过程的全程溯源。

(二)学术评审:凭借身份认证系统提升同行评议权威化

2015年,ShoCard公司依托区块链技术生成一个身份认证的系统。在该身份认证应用中,用户扫描身份信息并签字后,系统随即自动生成私钥/公钥封存这些信息,且每一个节点都存储这些信息。借助此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审稿专家身份信息、信息、评议结果的储存、记录和追踪,而且还可以实现审稿专家的专业水准、研究领域与评议论文的精准匹配。比如,《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在其自身的编辑系统中嵌入ORCID认证系统。在此系统中,评审专家的所有评审过程都将被写入系统当中,同时,其所评审的论文质量和数量也将实现透明化,成为衡量评审人水平和诚信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智能合约:通过去中心化的合约模式解决版权归属认证

智能合约是指参与各方均可读的以数字化程序代码表现的合同承诺。当某一事件或条件触发后,合约会立即执行,整个交易过程无需具有信用保证的中介机构参与,可有效简化出版流程和降低交易成本。将智能合约机制嵌入科技期刊出版场景中,构建一个高效、透明、交互性强的出版平台。在此平台中,使用者可将自己的学术成果以数据化的形式进行登记与存储,这也使得版权归属等问题得以透明化。例如,欧洲团队所落实的Orvium项目,支持自有系统中的每一个操作与事务可被所有人访问,以透明化特征优化版权流转。

(四)数字资产:借助数字代币创新科技期刊盈利新模式

在科技期刊商业收入不断下降的背景下,合理运用数字代币形式,将对解决科技期刊商业发展瓶颈起到积极作用。第一是广告效果量化。通过区块链点对点网络通信的技术机制,对广告的市场占有率、用户注意力等进行审计追踪与数据记录,从而实现广告的效果评测与精准化投放。第二是数字资产开发。数字代币作为一种数字权益证明,以不可篡改、透明化为表现特征,在科技期刊用户价值开发上发挥了创新优势。例如,Steemit是一个以区块链为技术驱动的内容生产平台。它将用户生成的各种浏览、转发、评论等信息流作为数字资产进行开发、流转,以此增强用户黏性和提升市场占有率。

三、区块链技术对科技期刊出版路径的优化

区块链技术在核验期刊内容、量化广告效果、开发数字资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区块链技术与科技期刊出版的融合发展,将促进科技期刊出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革新,也将对科技期刊出版的优化发展提供新的路径。

(一)权威化:以信源溯源提升期刊公信力

区块链是以数据可溯源的形式来形成高可信度、强安全性等特质。科技期刊可基于区块链这一形式来使信息在生产的过程中完成时间戳的植入,进而以区块数据的形态完成存储。这将便于对学术成果进行追踪及核实,同时,依托区块链优化的同行评审制度将最大限度地保证学术成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记录在期刊平台的信息一旦遭到人为修改,其生成的哈希值就无法匹配,并且任何节点都能清晰地看到修改的全部过程及内容。因此,一旦将学术成果与专家评议记录上传到科技期刊出版平台中,就会形成永久可追溯的记录,这也将大大提升科技期刊的公信力。

(二)平台化:以去中心化构建协同生产平台

随着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愈发成熟,其具备的联结性对科技期刊构建协同化生产平台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此平台不仅可以提升科技期刊的科研协作效率,还可以提升其内容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具体体现在,一是可以满足学术信息交互的需求。通过此平台的学术交流版块,传受双方寻求科学生产及传播的契合点,并实现科学研究协同记录,形成全程透明的科研协同。二是出版全流程的记录和监管。依托此生产平台,科研者可以实现研究过程和原始数据永久记录与存储,科技期刊出版信息可以实现每一个环节交互的完整记录。三是提供真实和优质的平台内容。此平台可以实现内容生产的直接传输,减少中间环节的流转,以此来避免信息内容遭到第三方曲解与滥用。

(三)版权化:以数据记录优化知识产权流转

区块链的不可篡改,为数字签名(ECDSA)和哈希算法协同互联网生成的新型网络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撑,进而实现数据不可篡改和信息可溯源。在此模式中,所有信息都以点对点的形式形成互联机制,尤其是其蕴含的账本式的分布存储范式——从确权、用权、维权三个环节完整记录版权流转过程,从而解决科技期刊无形资产确权和版权认证等问题。美国区块链公司Binded依托数据记录技术为用户构建一个流程优化、操作便捷的版权保护平台。创作者将内容成果上传至私人版权保护库后,会生成验证指纹与版权证书,并会被永久存储与保护。

(四)盈利化:以数字资产重构盈利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用户与产品内容数据库的协同化构建和精准化营销成为科技期刊发展重中之重。具体而言,一方面,科技期刊可以依托区块链技术“多点构建和信息追溯”的特质,对受众的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进行长期的追踪、分析与预测,形成用户行为选择的信息流,以此来实现用户注意力经济结算和变现。另一方面,科技期刊还可以借助股权众筹途径进入文化金融市场,然后提供学术成果版权登记、注册与认证服务,从而实现科技期刊多种盈利模式的协同发展。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