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造价管理策略(共2篇)

石油工程造价管理策略(共2篇)

第一篇

一、石油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项目前期论证立项中建设单位对投资估算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项目前期工程造价管理。许多项目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对项目的技术支持、安全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做了充分的论述,但对项目的投资估算或经济分析过于简单,甚至进行粗算,对石油工程项目的特殊性意识不强,对项目建设的风险性估计不足,最终造成项目超投资、低效益或无效益的局面。

(2)项目实施阶段造价管理出现缺位、错位现象。项目立项后首先进入设计阶段,大多设计人员片面强调了设计的技术性、安全性、先进性,保证了所设计的工程质量,却对工程造价不够重视,忽视了设计的经济性,缺乏精心设计主观思想,这必然导致出现"大马拉小车"的豪华设计,造成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浪费的现象。项目施工阶段,建设单位造价管理人员现场踏勘不认真,重要环节施工掌控力度不够,现场监督错位管理,设计变更随意性大,现场签证不规范等现象都极大地增加了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难度,造价管理流于形式。

(3)项目竣工决算审核把关不严,决算后造价分析未有效开展,相同的错误、失误在下一个项目中继续出现。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造价管理人员偏重于计算,对竣工决算资料审核不严,或依赖于其他管理部门的签认,放弃了最后一关的造价管理职能。对投资大的一二类项目未能有效开展造价分析,对预算、决算出现的差异不做分析研究,对项目造价管理中出现的错误与失误不总结,这也就无法保证造价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提高。

二、全过程造价管理的举措及建议

1.项目前期论证立项阶段

在这一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重点是积极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的投资估算尽可能全面,在投资规模确定的前提条件下,充分考虑项目建设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如天气变化、市场价格变化、复杂情况发生的综合系数)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对项目实施的风险性进行理性的认识,实行动态估算,使投资估算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投资的作用,从项目论证时就杜绝“借米下锅”的情况发生,防止超投资立项。经济评价效益低的项目可选择性地实施,无效益或负效益的项目要坚决地放弃,提高投资效益和企业效益。如四川ZJ地区水平井钻探项目,经过经济评价得出“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存在较大投资风险”的结论,项目终止。

2.项目实施阶段

2.1提高设计的综合质量,加强设计预算管理

项目立项后,设计就成为工程建设的关键,它是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控制的源头和关键环节,它所确定的造价成本基本占总投资的90%~95%。设计的综合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优劣、工程造价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投入的人、财、物,一份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设计可以降低工程造价5%~10%,有些甚至可以达到10%~20%。这就要求设计及评审人员在保证达到设计任务书各项要求的前提下,对设计的先进性、安全性、经济性和适用性进行综合考衡,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通过控制工程量、技术创新、优化方案等多项手段将设计预算控制在投资估算范围内,从源头降本增效,达到造价管理的目的。如试油(气)、井下作业工程在配合设备的选择上,尽量选用修井机而不采用钻机,两者配合作业日费差异3~7倍;又如在测井工程中,按"非目的层段选用国产仪器而不使用进口仪器测量"的原则,也可节约此单项工程费用近50%。

2.2严格合同条款,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推行项目招投标

设计一旦审定,工程量已完全量化,要严格合同条款,对于设计中不宜明确的仪器设备材料型号、规格、质量要求,在合同中都应一一明确,不能仅限于标准的合同格式,要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特点增加补充条款,充分发挥合同价对决算价的约束力。防止施工和决算过程中,甲乙方相互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由于石油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其专业性要求高,许多项目在选择施工队伍时还在源用安排、调度等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施工队伍选择没有完全市场化,在统一使用企业内部定额时合同预算基本等同于设计预算,建设单位在此环节对工程造价成本无法控制,无法实现造价管理。近年来部分石油工程项目实行了招投标,降本效果十分明显,施工单位通过加强内部管理,主动降低投标值,项目的工程造价普遍下浮5%~15%左右。但建设单位对项目的造价成本价应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投标单位以低于成本价恶意竞标,这就要求科学合理编制商务标底,防止多算、漏算、错算。通过修订标底造价,掌握招标成本价。

2.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杜绝投资浪费

施工阶段是项目发生工程投资的主要阶段,所有设计中不确定的自然条件(异常气候、现场环境改变)、地下复杂情况发生等因素都在这个阶段见分晓,设计中能预见、明确的工程量的造价成本已通过合同预算得到了控制,而出现不确定因素对造价产生的影响虽然较小,大约在5%~10%之间,但对于投资一般都比较大的石油工程项目,这也是一笔不可小觑的金额,这就要求建设单位加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尽量减少设计变更、规范参与各方的业务职能,杜绝投资浪费。

(1)加强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培养技术与经济管理的复合人才。既要把好技术质量关,督促监理方、施工方按设计规范施工,又要懂得算经济账,重视节约投资的重要性。对重要环节、隐蔽工程要及时进行现场踏勘,掌控第一手资料,便于决算时核对。如HB1井钻前工程决算时施工单位申请决算架设简易钻杆桥使用的57t钻杆材料费,现场签证齐全,但造价管理人员根据踏勘现场时的图像、图片资料比对,附加一定的损耗后计算都不到30t,核减49%,事实胜于雄辩。

(2)明确各个管理部门职能,杜绝管理漏洞。项目施工期间,建设单位生产、物供、安全、环保、造价等职能管理部门,要统一协调、各司其职,认真履职,特别要注重专业、工序间的衔接管理,防止出现“一管大家管、不管都不管”的不利局面。

(3)尽量减少设计变更先应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扩大规模、提高标准、增加内容,除非不变更会影响或不能达到项目目的;其次要捋顺设计变更管理流程,可以按照"建设单位指令→设计单位更改→建设单位核准→施工单位执行"这样的思路来运行;最后应明确变更设计的主管部门为建设单位,目前一些监督工程师越俎代庖,指令施工队伍更改设计内容、设备仪器材料类型,施工企业变更后得不到建设单位认可,造成甲乙双方产生矛盾和分歧。设计变更前,造价人员要及时核算变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通报管理人员决策,随时掌握、控制项目工程造价的变化情况。

(4)规范现场签证。现场签证是指合同预算工程量未明确或增补的工作量,必须要有乙方、监督方、甲方三方签字方能作为有效的决算补充依据,对于乙方施工必须配备或使用的设备材料和乙方自身原因造成的增加工作量则不在签证范围内。现场签证工作量必须量化,名称、数量、单位必须与实际相符,对同一类的设备仪器材料,必须规范注明型号、规格、产地,确保唯一性。如压裂工程中支撑剂陶粒就有380~830μm及270~550μm规格之分,有圣戈班、杰惠、强胜等产地之分,价格最低的2800元/t,价格最高的4600元/t。

(5)注重甲供设备、材料投资管理。石油工程项目中甲供设备、材料占工程总造价相当大的比例,有些项目甚至超过了50%。在项目建设中,大宗甲供设备、材料大都由上级物装部门统一购配,但仍有相当部分由建设单位自行采购。在自行采购时,要及时清点积压在现场、库房的剩余物资,科学制定采购计划,坚持生产、物供、纪检三人同行、货比三家,力求质优价廉,也可采取招标方式进行采购,保证供货质量,达到合理使用投资的目的。

3.项目竣工决算阶段

3.1把好项目造价控制的最后一道关口———竣工决算

建设单位必须规范决算人员责、权、利,提高履职能力。对于在决算中不负责任或搞不正之风的责任人要严格追究其责任,保证决算的真实性、严肃性。

3.2严格审查,确保决算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合法性

(1)核对决算资料的完整性。查看合同、竣工验收意见报告、现场签证、各主管部门的决算意见等资料是否齐全。(2)核对决算资料的准确性。通过对比各种资料,查看数据是否同一、现场签证工作量是否量化、设备仪器材料名称是否具有惟一可计算性等。若资料中数据自相矛盾、增补工作量未量化、设备仪器材料名称模糊不清,待乙方会同生产技术主管部门调整修改后再办理决算。(3)核对决算资料的合法性。查看设计(设计更改)、合同是否合法有效;现场签证、竣工验收意见报告、主管部门决算意见等决算资料中相关部室签字是否齐全,签字不全视为无效资料;审查现场签证中有无非甲方责任造成的增加工程量,杜绝事故工作化决算。

3.3提高造价人员业务素质,灵活运用专业定额进行计算

对于建设周期长、材料价格变化大的项目可按施工期间价格分别计算,使决算值更贴近工程实际成本。如使用钻修机作业的工程项目中,油料在作业日费中占近30%,仅2012年一年定额油价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达到了八次,最高7370元/t,最低6330元/t,波动幅度达16.43%。

3.4加强造价分析,促进项目造价管理持续改进

项目决算后不进行造价分析,极大地浪费了项目建设各个阶段的造价信息资源,对于项目造价管理成功与失误的经验也得不到很好的总结,导致同样的错误、失误在以后的项目建设中继续出现。对于特殊工程或一二类项目,及时开展造价分析,一是对比投资估算、设计预算、合同预算、竣工决算,找出其中的造价变动,分析产生的原因,为以后项目的造价控制找到着力点;二是运用成本分析的方法,分类分析投资运用情况,核实决算是否与实际接近,为设计改进、修订专业定额提供参考依据;三是运用经济评价方法,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后期评估,提高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

三、结束语

造价管理应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在认识上,要进一步深化对全过程造价管理内涵的全面认识,分析并理清全过程各个环节的内在规律与联系,倡导观念探索与创新,努力形成和发展系统化的全过程管理观念。

作者:吴维斌 单位: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工程造价中心

第二篇

一、石油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优点

(1)快速。应用计算机编制工程造价文件的速度快,尤其是数据量庞大时,可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而传统的工程预算编制工作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以及时间,工作效率低,不能适应当前快节奏的市场要求。

(2)准确。采用计算机编制的工程文件精确度高,只要初始数据正确,便可计算出可靠的结果。而传统的手工制方式在面对较大的工作量时,容易出错的几率很高,一旦出错就需要全面返工。

(3)方便。计算机软件编制的文件对计算规则的调整、数据修改等都极为方便,它的快捷程度是手工方式无法比拟的。在工程招、投标时,可以及时、迅速、准确地计算出工程项目的预算价格,确定标底或报价策略,这样就减小了造价人员的工作强度。通过数据的持续积累,还可以提高数据的重复利用率和快速报价效率。

(4)共享。信息平台可以同时为各个部门提供所需要的材料,各部门在平台上的操作不会互相干扰,所得到的结果可以及时共享,有利于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而传统的造价预算过程要求业务人员掌握相关预算定额、取费标准、各种图纸和地区有关取费规定,由于涉及内容面广,业务人员不可能全面了解,容易出现偏差。

二、石油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建设标准不统一

在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各个环节,缺乏标准的体系,随意性比较大,过分依靠开审查会、领导批示等方式来解决问题,缺乏一定的效力,使得信息化建设不能着眼于长远发展,这话一次性工程的行为缺乏没有约束,容易导致导致出现耗费财力、人力等各种问题。另外由于各油田使用的消耗项目代码不统一,造成不同地区消耗无法比较,也需要需要建立一整套消耗代码标准。

2.造价管理系统软件不统一

目前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统一的软件系统,例如虽然大部分油田主要使用的造价系统为中石化石油专业工程定额管理、地面统计报表管理、石油地面工程定额计价等应用系统,但是并没有没有形成统一的系统,没有将整个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研究,大多数油田根据自身特点开发的系统只能适用于自己的油田,没有实现与外部系统的资源共享,造成了企业管理软件各自为政、互不兼容的局面。

3.缺乏总体规划

缺乏总体规划就是无法在技术上将不同供应商的软件产品整合到一起,使其形成一个操作平台,这个问题导致了很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体统都没有取得成功。总体规划要有明确的目标,这对于成功的信息系统规划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结合油田实际情况并制定出明确的目标是开始规划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前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

三、石油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鉴于以上问题,作者对如何为建设有效适用的石油工程造价信息化平台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1)首先应当做好前期规划,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在确定的造价管理发展战略指导下,结合管理要求、业务流程等实际情况,对信息化内容以及平台建设进行整体全面的规划。摸清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管理现状,掌握市场动态,规划、整合油田内外部信息资源。建立一个包含概预结算管理、定额管理、价格管理、造价分析、办公人员管理等所有相关管理业务,同时与各种适合的软件、硬件等系统数据接口相整合,最终创建信息共享的造价管理综合信息平台。

(2)统一信息化标准。统一标准包括信息化建设标准的统一和总价分析软件的统一。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扩展性、兼容性等基本原则,规定一套满足当前石油工程造价管理需求的信息编码系统以及标准造价信息分类编码。信息分类必须遵循造价信息系统开发标准化是信息标准化的保证。消耗项目代码也要统一,必须建立一整套消耗代码标准,避免造成不同地区消耗无法比较。

(3)建立高效使用的信息平台。首先要建立一套能够适应当前市场变化的价格管理网络体系,保证价格信息的及时、可靠;然后建立一个市场信息网络监控中心,以便随时可以对市场造价进行比较分析和统计;最后还需要建立造价信息档案库,主要是为了对历史资料进行全面管理。

(4)注重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既懂信息建设又了解石油工程造价分析专业的人才,工作人员的素质决定了信息化建设的成败。所以必须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提高每个员工的业务能力,这样才能做到让信息化管理为企业效益起到正真的作用。

作者:赵云峰 单位:吉林油田公司概预算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