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企业推进业财融合策略浅论

房地产企业推进业财融合策略浅论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增长以及市场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我国行业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其中房地产企业由于资金较为密集,且呈现出资金投入及经济效益高、经营风险大等特点,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增加的支柱产业。财务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在当前新形势下先进管理思想及技术越来越多,这就为管理模式的完善和优化夯实了基础。然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现下房地产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仍旧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有效规避这些问题的产生,将财务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房地产企业势必要加快业财融合进程,促使财务人员掌握更多、更全面的业务信息,提高融合工作成效,真正意义上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业财融合;财务管理;策略

由于房地产企业的业务较为繁杂,无形当中就增加了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的风险。只有从根本上实现业财融合才能确保企业真正避免财务风险,为房地产企业今后的经营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如今,业财融合对企业财务管理质量及水平的提高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更是现阶段增强企业抵御风险能力的重要措施。

一、房地产企业在业财融合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企业内部管理中缺少健全制度。当前市场竞争愈演愈烈,面对如此形势房地产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多竞争优势,就应该以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为支撑,对相关制度、财务以及业务有机融合,为财务及业务工作更好的执行保驾护航,然而内部管理缺乏制度保障仍旧是房地产企业最为突出的问题,从而导致员工工作态度不端正且效率不高,最终使工作资源未得到合理分配的现象产生。一些房地产企业认为内部管理制度所发挥的作用无非是对资金进行管理,不能与实际状况相统一,造成管理制度综合性较差并且不全面。尽管有些企业制定了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然而由于没有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导致内部矛盾不断、方案执行有误现象时有发生,对房地产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产生一定影响。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为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所以,就当前情况而言,房地产企业应该以前瞻性的眼光看待问题,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以此确保企业长远发展。

2.业财融合信息化建设停滞不前。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步入到信息化时代,这就为房地产企业业财融合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了有利条件。房地产企业运用业务及财务部门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整合后进行全面分析,凭借这些数据信息形成相应的大数据分析模型,为业务井然有序进行以及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量。然而在实践工作当中,房地产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机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部分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设置不健全,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完善,无形当中就增加了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成本;部分企业存在信息孤岛、各系统未打通等现象,信息流转速度较慢,未对信息数据格式进行统一,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效益,这样一来就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信息数据的开发和利用。除此之外,有些企业由于数据信息不充分,得不到大数据信息技术的支撑,业务的良好开展以及财务管理水平得不到有效支持,增加企业业财融合的风险。

3.业财融合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在房地产企业业财融合过程中,员工素质及其专业水平高低等均会对业财融合状况产生较大影响。其中专业的人才为房地产企业业财融合的不断推进产生了重要的保障作用,然而放眼于房地产行业,担负业财融合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并且其积极性及主动性也不高,这样不能满足企业业财融合的需求。尽管房地产企业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未采取任何解决或者优化措施,没有定期组织业财融合工作人员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所以绝大多数房地产企业虽然已经在业财融合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然而受到专业人员素质的影响,这一策略推行缓慢,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二、房地产企业推动业财融合的有效策略

1.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对目标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为了加快业财融合步伐,全面强化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及水平,企业管理层应该深刻意识到制度所产生的约束作用多么重要,并且立足于不同角度,对当前实施的内部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以便确保企业运行过程中每项工作及活动的有序进行,提高其标准化和规范性,对目标成本进行有效控制,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这一目的的实现需要从以下三点出发:第一,从房地产企业市场竞争的角度来说,业务与财务部门的有效融合可全面其提升其财务管理质量及水平。由于房地产不同于其他企业,具备较强的特殊性,再加上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内部管理制度存在弊端和缺陷,尤其是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状况下,看似房地产行业蓬勃发展,然而该行业也需要面对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倘若企业不能与时俱进,把控好整个局面,则企业不能崭露头角,为此房地产企业管理层及财务管理人员应该以业务为核心,对房地产项目的整个开发过程进行合理规划,旨在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同时统一财务与业务部门的工作目标,为业财融合提供良好环境。第二,企业应该用前瞻性眼光看待问题,从长远角度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成本计划。在制定目标成本计划之前,构建健全的监督机制,同时结合业务部门提供的项目资料对成本进行评估,将其收集的信息甚至数据作为制定目标成本计划的重要依据。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以便对目标成本实施有效控制,并且要注重产品的成本投入,同时还应满足市场变化需求,基于业务项目制定与之相对应的成本计划,并根据企业实际状况对成本计划适当进行调整。第三,房地产企业应该始终坚持将责任落实到每位员工的原则,加强业务项目资金的监督力度,尽可能减少成本投入,同时规避超支现象的产生。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开发房产满足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同时提高成本控制效果,增加房地产企业的经营效益。

2.加快创建信息化业财融合体系。伴随着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广泛运用,房地产企业应该牢牢把握住这一发展时机,循序渐进地将企业业务及财务管理工作融入到互联网平台当中,以健全、完善的系统为支撑,加强业务与财务之间的信息沟通,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形成内部管理大数据,以此推进企业业财融合,不断强化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第一,在创建信息化业财融合体系过程中,房地产企业需要建设网络平台,利用当前拥有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促进业务与财务之间的有机融合,与此同时引进先进的软硬件系统和设备,梳理和优化业务与财务部门之间的矛盾,创设良好的信息化管理环境,在网络平台中真正实现业财融合。第二,加大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信息化管理力度,以两部门的细枝末节为切入点设计信息化管理平台。以房地产企业常见的合同为例,在对合同进行管理时,以财务管理为出发点对企业中不同类型的合同进行整理,明确其责任主体的归属问题,并对合同风险予以科学合理的控制,加快业财融合步伐。第三,开发大数据并合理运用。房地产企业在业财融合期间,大数据对其有着重要影响,从房地产企业的角度来说,充分利用财务部门的相关数据信息构建分析模型,对本企业的业务开展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以便提高业务开展的规范性,在大数据的支撑下从根本上实现业财融合。第四,强化信息安全管理力度。构建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有效识别业务开展过程中以及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信息安全隐患,并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完善管理系统。

3.培养复合型人才。通常,房地产企业的主要经营范围就是房地产开发、商品房销售、物业管理等诸多项目,但是其牵涉范围比较广泛,尤其是建筑行业涉猎较多。绝大多数房地产企业比较注重业务人员在建筑以及项目开发方面的专业水平及实践经验,但是对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要求不高,进而导致企业业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对于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要求较为单一,导致企业在实施业财融合时缺少复合型人才现象比较严重。很明显,要想加快业财融合的推进,培养复合型人才是确保其成效的重中之重,所以房地产企业应该意识到其中的重要性,提高人才培养的重视度。首先,外聘一些有丰富业务经验并且具备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同时定期组织现有的财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以此强化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提升其综合素质。其次,甄选一些素质较高的业务人员,并定期组织其开展专项培训,以便填补他们在财务方面的不足,推动他们成为业务、财务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最后,在完成上述工作后,可将业务及财务人员进行混编,组合成新的团队负责某项具体的工作,由于团队中各成员之间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无形当中加快了业财融合的推进速度,促进企业长远健康发展。

4.构建完善的评估体系,对预算控制进行优化。构建评估体系旨在对房地产企业每项活动的目标、实施过程以及成效等进行全面综合性评价,通过客观的数据信息达到对预算控制进行完善和优化的目的;这样企业管理层只需要对最后成果及预算目标进行对比即可。由于预算控制更加重视其是否具备时效性,为此在预算编制时,工作人员应该结合实际状况,将每个评估环节具体化,针对预算编制、增收节支以及业务范围进行梳理和整体提升预算编制的时效性及可行性。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推进业财融合对其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不仅可以及时避免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诸多风险,全面提升财务管理质量,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但是存在的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的发展以及业财融合的推进,故而企业在此过程中,需要对目标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加快信息化业财融合体系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健全的评估体系,对预算控制进行优化,同时还应该对业务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促使企业快速实现业财融合。

参考文献:

[1]张剑阳.房地产企业加强业财融合研究[J].纳税,2019,13(24):37-38.

[2]王琦.房地产企业预算管理中业财融合重要节点分析[J].纳税,2019,1

3(20):260+263.[3]陈霞.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业财融合问题研究[J].当代会计,2019(09):66-67.

[4]朱玉萍.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业财融合问题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09):83-84.

作者:刘杰 单位:成都高投置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