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哲学论文范例

高中哲学论文

高中哲学论文范文1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始终坚持以“人本主义”为中心思想,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如在学习第一单元的schoollife时,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其中有一个为“Developstudents’Englishspeakingskills.”的教学目标,这一教学目标在实际上看来难以操作,教学效果不明显,但是这一教学目标却贯穿于整个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所以在开学的第一课时中,为了能够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更为了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教师在课堂上以自由对话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自由表达进入高中后的学校生活与初中时期的学校生活的区别。其次,教师还设计了一个自由讨论的环节,这一环节主要根据课文内容来进行设定,讨论中国高中生的生活与文中提到的英国高中生的生活的区别,并且以自由讨论的形式讨论:Whatisyourdreamschoollifelike?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但表达了自我的意愿,而且还充分地练习了口语,在不知不觉中放开了自己的思维,开始大胆地表达自我的思想,促进了自我的全面发展。

二、展现差异特性,认可学生个性特征

过程教育哲学认为,高中英语教学在内容设计上要体现差异特性。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英语水平存在差异,所以应该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以挖掘学生的个性特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展现自我的特长,将其运用到英语学习中。如在学习定语从句的时候,教师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定语从句的练习,以此来提升定语从句在学习中的使用率。但是在分小组的时候,教师还糅合进了A、B、C组的概念,A组为英语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B组为学习情况一般的学生,C组为英语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分小组的时候,根据他们的英语成绩并结合其学习英语的能力分组。如,有一个英语成绩极佳的学生,但是她学习方式不灵活,也不能很好地将英语运用到日常对话中,所以将其分在B组。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以定语从句为中心的论点,让学生围绕这一论点用定语从句的知识进行讨论,并且分析这一定语从句的主体:Attitudestowardsdaydreamingarechanginginmuchthesamewaythat(inwhich)attitudestowardsnightdreaminghavechanged.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分配给不同小组不同的任务,任务难度逐级提升,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结束的时候,每组都完成了任务,他们也寻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三、体现民主平等,挖掘学生创新精神

过程教育哲学还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就需要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够有敢于挑战的心,能够挑战权威,拥有生生不息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自由、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不要造成教师是中心与权威,学生需附属与服从的现象。如在上述的定语从句的学习中,教师在A组的任务中创设了一个以培养学生创造性输出为主的活动,从而更好地把it的用法应用到实际交际中。比如,教师先展示一个句子:Whenwasitthathechangedhismindtotakepartintheactivity?然后指名成绩较好的学生来分析这个句子,这个学生分析完以后,再举出同类型的句子或者是关于it的其他用法的句子,指名下一学生回答,循环往复,学生对于it的用法会越来越熟悉。在学习新的知识的时候,还巩固了旧有知识。这种创造性的学习方式,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他们自我展示的机会,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自由、轻松的问答形式,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真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语

高中哲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高等教育视角;农村高中政治教学;问题;对策

有效的高中政治教学不仅为我国高等院校思政专业选拔人才提供直接的知识、能力准备,而且能有效培养高中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有效的高中政治教学不仅是高中政治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也理应成为高校思政教师、学工干部研究的对象,并且从理论上看,高校思政教师、学工干部研究高中政治课教学具有一定的思维高度和明显的优势。但因高中政治教学与高等院校思政专业教学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导致两者之间互联互通受阻。高等教育视角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研究成果非常少见,期刊网上从高校思政和管理的角度研究高中政治课教学的论文仅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政治课教学有效衔接问题研究》1篇,可见从高等教育视角反思高中政治课教学的目的与价值、教学的有效性等问题,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政治教学问题审视

1.高中政治课统筹安排的整体性有待提高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政治教材的内容与编排、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目的和要求,甚至政治课程内部不同科目的课时安排等整体上出现了民族性、地方性和学科背景等差异,这些差异在我区不同级别、不同地区的高中政治课教学中也同样存在,它虽然具有因材施教的优越性,但这种差异性明显加大了高校思政教学和学生管理的难度,所以从高等教育视角审视高中政治教学统筹性的缺失,就必然要求全区政治课教学需在区教育厅统一指导下,不断调整和改善,以求全区高中生政治素养培养的统一性。20世纪90年代,高中政治课程安排顺序是高一《经济常识》,高二《哲学常识》,高三《政治常识》,在高三第二学期期末安排毕业会考,会考成绩直接决定是否顺利毕业。同时政治课成绩纳入高考总分,决定学生的升学。所以,此时的政治教师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学校内部均具有较高地位。但在21世纪初的新课改后,学业水平考试提前到高二期末、且理科高考生的政治分数不计入高考成绩,虽然全区大部分高中政治课教学的教材内容、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目的和要求、政治课程内部不同科目的课时安排等均还是以区教育厅的相关规定为行动指南,但各校、各专业的师生对待政治课教学的态度则大不相同。如大部分普高以每周10节课为满工作量,而有些名校、集团化高中则因生源充足、引进或留用政治教师人数较少,所以要求每周12节、14节才满工作量,这种满工作量的规定就反映了各校管理者和各专业师生对待政治课的态度,从而给各校政治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造成不良的影响。并且这种差异性随农村高中数量减少,高中城市化、集团化、名校化现象日趋普遍日益加剧,名校和集团化高中每周12节、14节才满工作量的规定日趋普遍,远远超过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课程的课时满工作量规定,使政治教师的收入相对减少,同时也加大了他们的身心压力,严重影响政治教师的身心健康。且各校的政治课课时数量及其排课行为还随学考结束时间进行动态调整,学考前后的课时安排差异性较大,在有学考和高考的学期,政治课课时是理工科每周3节,文科每周4节,在无学考和高考的学期,政治课课时是理工科每周2节,文科每周3节,使政治课教师授课班级具有不确定性,这可明显看出,各校理工科专业大多是以临时抱佛脚、应付考试的心理和行为去应付学考和高考,从而显示部分高中的理工科专业对政治课教学的轻视。笔者在学考命题期间,有部分名校的政治名师反映,一般情况下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课程只要上两个班就可满工作量,因它们的课时安排一般是4—5节/班·周。由此看来,政治课在各高中学科中的地位明显具有附属性,学科间只存在培养目标不同,轻视学生的某门学科,就相当于忽视学生某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总之,全区各高中政治课课时安排、内容安排和教学目的任务均有很强的差异性,不仅有县市差异、学校差异,且有时间差异、学科差异,我们承认和鼓励这种差异,但仍希望全区政治课教学能走向整体规划,希望各学校的培养目标具有统一性。

2.各校政治教师对教材体系与内容的理解与阐释参差不齐

高中政治教材内容体系和考试制度的改革,使高中政治教材内容较20世纪90年代增加了《文化生活》,在学习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毕业学考提前至高二。虽然理工科学生的政治分数不计入高考成绩,但必须通过学考。这些变化和要求促使高中政治教师紧张备课、规划教学进度,尤其是政治教材内容每年变化,更让他们在研究教材内容的同时,还必须不断吸纳形势与政策方面的内容,所以大多处于心力交瘁的境况。基于考试制度和政治教材内容的改革,政治教材体例也发生变化,这对高中政治教师正确把握和理解教材内容和体系、完成高中政治课教学的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政治教师将查阅资料、认真审阅教学参考书等备课行为与理解政治课的核心素养和培养目标、认真审视和把握现时代学生身心素质和心理要求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就政治课整体布局看,因高中新生的思维或多或少具有初中生的感性思维特征,所以大部分学校就把感性化最强的《经济生活》安排在高一第一学期,使教师能做到内容生活化和生活内容化。《政治生活》的内容相对《经济生活》和从未有过政治活动体验的高中生来说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但教师上课仍能做到内容生活化和生活内容化,所以,《经济生活》之后紧随《政治生活》。因文化是哲学的符号化,所以《哲学与生活》课程安排在《文化生活》之后,由此可见,高中政治课程的安排顺序反映了高中政治课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感性化程度逐步降低、理性化程度逐步提高的基本特征,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但如此繁杂的教学内容要在两年时间内全部完成,势必造成教材内容编写与授课阐述深浅之间的矛盾,因教材内容编写必须遵从教育原则和学科基本任务,要想有效完成政治学科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就只能要求授课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按教材体系有选择、有主次授课,否则授课时间不够,就很容易导致城乡中学、普通中学和重点中学、文科和理科政治教师对教材体系与内容的理解与阐释参差不齐的现象。如《哲学与生活》是高中政治课中最抽象、最难懂、最难教的部分,且因其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以及学考高考安排的时间关系,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时间特别短,所以大部分教师授课时不可能对其中的原理、方法论等进行有效讲解,很多普高或者农村高中基本是以照本宣科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学生在学考、高考中《哲学与生活》得分最低。但在高考学考命题过程中,这部分题量和分数又是较高的内容。哲学内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需要教师在正确理解授课内容的基础上,再以符合目的和规律的阐述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如阐述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与联系,首先要求教师对“世界观”的特征和“哲学”的特征有一个正确、清晰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再阐述这两个特征,但因不同教师对两个特征的把握、理解不同,导致这两部分的教学效果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再如第二课强调“两个对子”的关系,主要在于教师对“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产生的心理指向有深刻理解,否则教学会泾渭分明。在阐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章节中,要注意联系的普遍性和条件性、整体与部分的功能性差异,明白发展和变化的区别。在学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时,部分教师反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放在“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这一框内不合适,而大部分教师则没有这样的理解。由此可以看出,政治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是不同的,因而各校各专业的政治课教学效果也是参差不齐的,这就要求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应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3.教学目标与能力培养目标有待提升

我国的高等教育尽管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但高中教育仍具有应试性。为提高升学率有些学校在教学目标上“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考分”[1],且这一目标又存在文理科之别,文科追求“高考分”,而理科追求“学考分”,因高考和学考的升学意义和难易差别较大,导致不同分科的政治教师授课心态和教学组织的不同。理科生的政治教师以课堂教学求稳心态授课,其备课、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等行为目标均重在传授知识,学生也以学考过关为目的,所以理科学生的政治成绩评价对象也只限于学考分数,学考高分就是政治素养好,潜力较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个性发展均被忽视。而文科班的政治教师上课非常严肃认真,因其目标不仅在于追求高考高分,而且在于追求知识运用,追求思想政治课教学核心素养的养成,所以大部分文科生升入高校后,相较于理科生来说,其政治核心素养较高。“高校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政治课在培养目标、内容和理论体系上有很大的关联性。高中的政治课学习为学生升入大学后的政治理论课学习打下了基础,而大学政治理论课是在高中学习基础上对理论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2]所以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足可以检验、反思高中政治课教学的效果与不足。从笔者多年的高校思政教学经验和思政专业本科生培养经验看,部分高中政治课教学目标有待完善。例如有些学生不能正确理解物质与物体、意识与认识、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等基本概念,更谈不上用基本的学科原理去分析、解决问题。再如从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与框架构建能力上看,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一般可分为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四类,其中每一类又可分为理论型和社会调研型。思政专业毕业生论文选题70%以上是探讨中学政治教学法,其原因在于他们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判断这类选题比较容易完成任务,但实际上他们不甚了解高中政治课教学的要求与目标,忽视了这类题目的调研性、实践性特点。15%左右的学生选择经济现状与对策分析,还有10%选择思政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选择哲学类的只占5%。从学生的论文框架看,基本都基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范式,缺乏自己的思维特色,有些学生政治敏感度低,抓不住主要政治事件选题,这些足以说明中学政治课教学目标与能力培养目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政治课教学问题的化解之策

高中政治课教学问题是当前思政学科教育研究者十分关注的话题。有人提出高中政治课教学存在“部分师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功能与作用的认识存在偏差”[3]等问题,也有人提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忽视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4]等问题,这些问题均属于同质的课堂教学问题,只要依靠教师的职业能力就能够得到解决,并非新课改带来的、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基于学考命题经验、与名校政治教师交流所得以及参考现有文献,提出以下解决之策:

1.高中政治课程各科目的教学安排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材内容基于“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原则对原教材进行修改,内容的增加要求教师不仅要改变考核评价体系,而且要仔细研读教材,探讨合理的教学内容、方法、过程等,以解决教材改革本身带来的“新教材每课的内容含量大,课时不够用;知识点讲授存在困惑;淡化知识间的逻辑,过于看重感悟、探究和活动;探究活动的设计理想化,难以真正落实”等问题[5]。教材内容变化带来考试制度改革,会考变学考、文理科高考中政治计分原则不同,使教师在文理科教学过程中必须扮演多重角色,使政治课程内部各科目教学安排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基础较差的农村高中、普通高中可按教材的必修顺序排课,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城市示范性高中、重点高中应自行调节各科目授课的先后顺序,如上完《经济生活》后,可直接开设《哲学与生活》,充分利用哲学对于人的心性和思维塑造作用,培养学生的抽象、理性思维,为学习《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打下思维和理论基础。对于理科生,上课时内容挖掘不必太深,但要严格注意教材体系的连贯性,以利于培养以逻辑思维见长的理科生的政治素养;而对文科生则需深挖知识点,可打破知识体系的连贯性,并深刻分析其中的原理、方法论和价值观内容。

2.高等学校与各地市高中共同探讨教学法和培养目标

高中政治教学的目标、任务包含哪些内容,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有人提出“在高中政治课的目标体系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被列为三维目标之首”[6]。笔者认为,政治课的三维目标本身无首尾之别,三者的关系和地位应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应由高等学校与各地市高中共同探讨决定。根据高校的性质,其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的方向和目标也应略有差异,对待高中政治课教学三维目标的要求和态度也应有所不同。高中理科生的政治课教学必须充分发挥探究性学习的作用,充分利用“名词点击”“综合探究”“专家点评”“相关链接”等活动板块,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培养他们合作交流、分享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探究中养成较高的政治素养;而对于文科生,除理科生应该具备的政治素养外,还需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在掌握扎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其政治核心素养和政治敏感力。基于此,高中政治课教师应和高校思政教师、学生管理者共同确定一个具有文理学科性质差别的政治课教学目标体系。例如,制定《经济生活》教学目标时,高校中的商科、经济管理类教师应同时参加高中文理科不同教学目标的制定;制定《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与生活》教学目标时,应以高校文科教师为主,高校教师在帮助高中政治教师制定各科教学目标前,应积极听课、参与考试命题、共同进行教学设计,了解高中政治课程各科目不同的教学特点和要求。而高校也应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动邀请高中政治教师兼职指导,通过学术、教研等活动检验高中政治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参考文献:

[1]胡萍.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J].传奇,2013(1):58.

[2]金梦兰,李娟.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政治课教学有效衔接问题研究[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10(6):32.

[3]张淑清,丁才锦.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3(4):148—149.

[4]郑晓东.高中政治课教学必须解决的几个普遍性问题[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7):148—149.

[5]翁文珠.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变化与不足[J].中国德育,2009(8):41.

高中哲学论文范文3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还是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中,对于课堂教学缺乏应有的发散与延伸。在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中,对于教学资源的挖掘可以从很多方面展开。教师应该能透过小组合作,挖掘有效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开发有效教学资源。也可以鼓励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如何能够有效的对于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资源展开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这是很值得探究的一个教学问题。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还是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中,对于课堂教学缺乏应有的发散与延伸。在这样的前提下首先无法吸引学生的教学参与积极性,也很难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也并不深入。教师要转变自己的一些陈旧的教学观念,并且加深对于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透过小组合作,挖掘有效教学资源

开发课程教学资源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性,让学生透过有效的合作交流来对于很多内容展开思考与探究。小组合作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们在过程中极大的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与问题分析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创设一个相对开放的活动任务,并且给予学生充裕的发挥空间,让学生自己来组织与设计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这首先就是给学生提供的一个很好的挖掘教学内容的平台,能够让学生发现很多相关的教学知识点。同时,学生们在针对具体问题展开合作探究时,也会对于很多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思考,并且会对于很多问题有更透彻的研究。这不仅极大的拓宽了课堂教学的知识维度,这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不断提升。如:在讲“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创设一个开放性的学习任务,让大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来探讨国有企业中经营者的具体地位。课前教师可以将本课的提纲和主要内容提前交给学生,让学生考虑自己所担任的角色。上课时,由小组推荐四位同学演讲,角色分别为厂长、工会主席、党委书记、企业职工,内容分别为厂长、职工代表大会、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职责和功能。然后可以进一步创设相应的情境,若某企业因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导致企业亏损,职工因拿不到工资情绪低落等,请四名演员按自己的角色表演并处理好以上问题。这个教学过程首先会很有趣,学生将自己放在具体的位置中时,对于国有企业中经营者的具体地位会有更直观的认知。这便是一个非常好的对于教学资源展开挖掘的过程,并且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知识领会与吸收能力。

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开发有效教学资源

教师还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这同样是开发有效的教学资源的一个切入点。课本中讲到的很多内容都和生活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尤其是社会中的一些时事热点新闻等,这些通常是非常有价值的探究内容。教师要透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引导学生对于这些内容形成一定认知,并且要透过这种教学资源的挖掘形式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这将会为课堂教学带来极大的拓宽与延伸,并且会让学生对于相关教学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与体会。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课堂上增设一些好的教学环节,例如,每节政治课的前五分钟,让一个学生就最近发生的国内外大事进行学科分析,或者像新闻主持人那样播报一些当下的重大新闻。这将会让学生不仅“读圣贤书”,还“闻窗外事”,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让政治课堂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这种学习方式一般适合于有争论、意见分歧较大的问题或者是一些涉及法律方面的问题。如:讲“正确对待货币”时,我用“金钱是众善之门,还是万恶之源”来引发学生讨论。在讲“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时,以郑培民的先进事迹为背景,用“郑培民这样做值不值得”为辩题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辩论。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素材,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资源的挖掘方式。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保障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更多的成长与收获。

三、鼓励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一步展开自主学习与独立探究,可以让学生针对相应的主题来撰写政治小论文,这同样是教学资源挖掘的一种方式。当学生在撰写小论文的时候,必然需要对于很多问题有更为深入的探究。这就使得学生在课下必须做深入的研究调查,并且了解更多相关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将会极大的拓宽学生的知识范畴,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这也是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锻炼,能够让学生慢慢领会如何找寻正确的资料、信息来论述与支撑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初步了解问题探析与学术研究的一般方式。教师要给学生的研究过程确立一些合适的主题与方向,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撰写小论文时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如:可以让学生结合十二届人大会议修宪开展小论文征集,结果学生交来了《我看私有财产权》《浅谈人权入宪》《从上虞实际看土地征用制度》等小论文。撰写小论文加强了学生对观点的理解与论述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思考分析能力。不仅如此,学生的有些论文中的某些观点还很有新意,对教师也是一种启发。教师要善于从多方面展开对于教学资源的挖掘,这样才能够真正给学生们打造高质量课堂。在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中,对于教学资源的挖掘可以从很多方面展开。教师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展开积极的小组合作或者问题探究,这些都是让学生有效的挖掘教学资源的积极过程。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一步展开自主学习与独立探究,可以让学生针对相应的主题来撰写政治小论文,这同样是教学资源挖掘的一种方式。

作者:刘艮梅 单位:江苏省东台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凤霞.漫画课程资源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陈全明.论高中思想政治课红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广西师范大学2012

[3]王子文.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高中哲学论文范文4

一、审题决定成败

江苏语文高考从2013年起考察新材料作文,比以往的命题作文多了一层审读材料提炼立意的难关,一批学生出师未捷,倒在了这里。审题正确与否,是作文的第一步,亦是决定生死成败的一步。审题失误,再高的阅读积累,再出色的语言表达,再强的谋篇布局能力,都无用武之地,都改变不了作文最终不及格的命运。可以说,审题成,成功一大半;审题误,全盘皆已失。新材料作文是介于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之间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话题作文立意较为宽泛,而传统材料作文则要求从材料的核心主旨立意。新材料作文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立意,即从材料的中心角度和非中心角度立意都可以,但还是应该有最佳角度、一般角度和边缘角度区分的。审读材料的具体方法很多。可以通过分析材料涉及的对象提炼观点,一个对象,往往可提炼一个观点。可以通过搜寻关键词句提炼观点。可以由材料中的结果逆向推导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一个原因,往往也可以提炼一个观点。也可以关注材料中流露的感情,一种感情,也往往可以提炼一个观点。须注意的是,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做到“三性”。

(一)整体性。

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细节,断章取义易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二)多向性。

作文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往往不止一个,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三)筛选性。

材料中可获取多个观点,而观点又有优劣之别,故要对所提取的观点进行筛选,选出最有价值的观点。

二、命题点亮文章

要想写出精彩的题目,先要明确题目的作用。题目是文章之眼,能体现文章的核心。一个精彩的题目,往往能给阅卷老师以美好的第一印象。一般说来,题目有三个层次。

(一)像题目。

《成功路途,说远不远说近不近》《自知者,功成名就;无知者,贻笑大方》《不要盲目模仿,要正确认识自己》,这些题目都太长而不像题目。而《没有完美的结果,也可以享受完美的过程》这个题目直接占了一行半,让批阅者以为是作文的第一段。

(二)合格的题目。

何为合格的题目?就是题目中有明确的意思,并且确实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像《心的感受》《知己》就有欠缺,而《知己而后行》《自知方能达志》《拥抱自知》则能做到想表达的意思和实际表达的意思相吻合,可算合格的题目。

(三)出彩的题目。

非指花瓶式的徒有其表,为了题目而题目,而是指令人眼前一亮,并且表里如一的,能与文章浑为一体的题目。如《敢于追求狂野的理想》《敢字为先,辉煌明天》《给自己一面镜子》《知己知人始知行》。要写出精彩的题目,可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如对偶式《勇气向上,怯懦向下》,如对比式《渺小也可以伟大》,如拟人式《被绑架的微笑》《别让微笑退场》,如比喻式《毅力为羽,亦可飞翔》《给人生安个缓冲器》;可以增强视觉冲击力,如《敢于向梦想吹冲锋号》《挑战,让生命不留遗憾》;可以故弄玄虚反常理,如《失败也很“可爱”》《成功的失败者》《金字塔其实不高》;可以让诗意流淌,令思想沉淀,如《守望者的天空》《有了翅膀才能飞翔》《生命中没有被注定》《行走于黑暗之中的光明》《荆棘中的百合花》《生命的意义在于奔跑》《盛开在灵魂上的微笑》。

三、巧用素材添魅力

材料作文的材料到底要不要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般说来,如果你提炼的观点一看便知是从材料中来的,用不用这个材料问题不大。怕就怕有些同学审题立意的能力有欠缺,自以为确立的观点是材料中来的,而实际材料中却无法提炼出这个观点,这时如果不引用材料导出观点的话,写出来的就是一篇离题作文。如果你老老实实引材料提观点至少可以多赚几分,因为这样一来你的作文就是“似是而非”,而不是“脱离材料另起炉灶”。也有可能在引材料提论点的时候猛然警醒自己观点的谬误而及时刹车,让这篇本已死定的作文逃出升天。有些写作功力较深而又喜欢深入思考的同学,有时提炼的观点是非常深刻的,或在深入的时候拐了个弯的,如果作文中不引材料说明自己观点由来,就有可能被误杀,毕竟阅卷老师不可能主动帮助每一篇不交代观点出处的作文考生往材料上引。而实际上,除了上述优点,作文题提供的材料更可以成为作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发挥更大的作用。当然,运用得巧妙与否,效果相差悬殊。如这道作文题: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请以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写一篇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金字塔也算世界奇迹之一,它是古埃及法老王的陵墓,可以说,那是一种圣洁的象征。但是又有哪种动物到过这个神圣地方的顶端呢?有人说,只有老鹰和蜗牛。前者靠的是它超群的实力,后者则依赖它持之以恒的努力。”这段文字大部分都是无用信息,都可以删去。“老鹰翱翔天际,轻而易举到达金字塔顶,靠的是实力;蜗牛坚持不懈,最终站在塔顶,靠的是努力。人生中兼有两者,方可立于不败之地。”“老鹰展开宽大有力的翅膀,登上了金字塔顶,而蜗牛却凭着持之以恒的毅力也登上了塔顶。老鹰那超群的实力并不是人人都有的,但我们可以拥有的是蜗牛那份坚持。”这两例,都能利用材料,简明而清晰地导出自己的论点。“人人心中都有梦想的高地,都在征梦旅途中,有人像雄鹰般凭借双翼搏击长空,向着梦想翱翔。先天优越的条件注定它在途中领先的地位。而绝大多数只是平凡人,像蜗牛般匍匐前进,即使每一步都充满心酸泪水,但最终都会在毅力的酝酿中,成就成功甘洌的美酿。”这段文字,不但引材料提观点,而且材料直接为我所用,化为论证的一部分。可以将材料置于作文开头,置于文中,或置于文末。不拘一格,而别具一格。

四、灵活选材谋价值

材料的作用是证明论点。一般说来,材料也可分成三个层次。

(一)真实准确。

“事实胜于雄辩”有一个前提,材料得是事实。有些同学在写作文时,会杜撰名言“××说……”。而有些同学平时积累材料时马虎大意,张冠李戴,或自由篡改,如赤壁之战时周瑜二十几岁;如牛顿说过“成功是依靠在看似累赘的东西上的”;如孔子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或者实际上是名言,但写来像杜撰,如“古人说……”“某知名人士说……”须牢记,材料要有说服力,首先它必须真实准确。

(二)合适。

材料真实准确之后,还要看这则材料能不能证明这个观点,能不能达到论证目的。如曹操读了陈琳写的那篇檄文后痛风顿愈是因为曹操意识到了原谅的精髓;项羽乌江自刎是严于律己的表现;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后诸葛亮因胸襟宽广而没有杀关羽等等。材料属实而论述纯属胡言乱语。

(三)出彩。

精彩的材料要努力做到三性:“典型性”“时代性”“新颖性”。“典型性”是指切合论点要求,而又为大家所认同的材料。如古今中外名人的事例,如自然界的客观现象等。像“我,我的家人、亲戚、朋友,我的同学”之类的例子属于个例,就缺乏典型性,不够说服力。曹参,李清照,林徽因,伽利略,孟德尔,尼采,袁隆平,钱伟长……这些人的例子可称典型。当然,龟兔赛跑,愚公移山之类例子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就把使用的机会还给小学生吧,高中生就不凑这个热闹了。“时代性”则要求能紧扣时代特点,体现时代气息,而非陈芝麻烂谷子,朽腐不堪的材料。这同时也能体现出你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呆子,而是一个关心时事,关心社会的有志有为的年轻人。像爱迪生发明电灯,爱因斯坦的三个小板凳的例子已经写了几十年了,可以让爱迪生和爱因斯坦去休息了,至少得让他们的电灯和小板凳到博物馆去待着,不要动那老胳膊老腿了。而乔布斯,朴槿惠,莫言,李开复,王顺友,于大宝,卖猪肉的北大毕业生……这些人的例子相对而言就比较接地气。“新颖性”则是指让人看了有耳目一新之感。可以是新鲜的,旁人未有或少有提及的例子,也可以是一个比较熟悉材料的新角度、新提法。学生在搜索事例的时候,要想想这个例子其他同学知不知道,会不会写,老师知不知道,熟不熟悉。如此则能排除掉大部分不够理想的例子。像马达加斯加群岛的猴子,新西兰啄羊鹦鹉,冈索勒斯,奥兰治的威廉,“网络发明大王”恩格尔巴特,海伦•托马斯,巴斯德,乔治•塞拉伦,加雷斯•贝尔,杰夫•布里吉斯,巴巴多斯著名歌星蕾哈娜……能给人带来一股扑面而至的新鲜感。材料讲究质,亦讲究量。只有一两个例子的作文要写满800字,势必用语啰嗦重复。而如果要在1000字左右写三五个例子,甚至更多,势必每个例子都要精打细算,论述用语自然就会趋向简洁有力。同时要防止用记叙文写法写议论文的例子。试看一位同学的议论文中一个例子的开头:“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一个小偷正紧盯着附近一个地主家中的灯火……”这哪里是写议论文啊,这分明是一篇生动、细腻、精彩的记叙文的开头嘛!所以议论文绝对要杜绝大段大段描写、抒情、对话,杜绝这样一些带有鲜明的记叙文烙印的成分。例证法能有效增强论点的说服力,而引证法则更能简洁地证明论点,亦更有文采。如苏轼:“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卡勒德•胡赛尼:“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不管那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去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五、裁剪分析现实力

作文提供的材料有“三性”(整体性、多向性、筛选性),它常常会有一个最核心的立意;而你选用的证明文章论点的材料其实也有“三性”,也有最核心的立意,两者匹配率越高,这个例子的价值就越高,作文成色就越足。有些同学举用的例子令人读着奇怪,可能就在于例子的核心观点与材料的核心立意不一致,加之有些同学论述分析时方向性不明或论述乏力(定向转述能力欠缺)。例子往往包含丰富的信息,不用从头至尾、方方面面都叙述清楚。只需选取能证明这篇作文观点的部分即可,这样更有针对性也更简洁。如千古一帝刘邦的例子可以用来证明什么?草根的努力能够创造辉煌,虚怀若谷,能屈能伸,杀伐果断之类品质的可贵等等。在用刘邦来证明某个观点的时候,是否要把关于他的所有信息都概述一遍呢?当然不需要,只写能体现本文观点的那部分信息即可。这样既能体现针对性,又能节省文字,从而为其它事例节省书写的空间,使得作文内容更加充实。用材分析要灵活。有些同学习惯一段材料叙述结束后再展开分析,显得极为呆板。高明的用法是引材料的同时就开始论述分析,这样做可以防止自己写作时一不留神开小差,写一些与观点无关的信息,或偏离要证明的观点。夹叙夹议,材料说完,分析也基本结束,然后再用一两句话作点睛之笔,就比较精彩完美了。

六、巧妙设计显匠心

砖头、钢筋、水泥等诸多材料摆在这儿,最后能造出什么样的房子,取决于对这些材料的合理“安排”,作文在有了立意、材料之后的构思设计同样决定了这篇作文最终呈现的面貌。你的这篇议论文是能够深入“分析”,对某一“含义”进行“分解”和“剖析”,多问几个“为什么”呢,还是只满足于简单“解读”材料,或一味“例证”,用大同小异的几个事例证明某一“含义”?你的作文能不能注意到起承转合?有没有角度转移?有没有梯度的讲究?有没有议论的综合推进或者破立拓展?议论文强调思想性,思想是灵魂,是核心。所以绝对不能满足于用大同小异的几个事例证明同一个“含义”,不能只满足于一味“例证”,至少要有角度的转移,至少要能够体现出一定的辩证性。当然,如果能够对某一“含义”进行“分解”与“剖析”,多问几个“为什么”,能够使议论走向纵深,自然更为理想。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好的文章不是刻意写出来的,而是自然流淌出来的,是激情喷发出来的。好的文章也没有唯一的衡量标准,它可以写来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亦可以匠心独运,别具一格。而作为学生作文,这“天成”“偶得”“流淌”“喷发”靠的就是学生平素阅读积累、思考练笔等所造就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作文的基座,它决定了作文能够达到的高度。脱离了语文素养这个基座,技巧之类的都成了浮云,无立足之地。

作者:凌小平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高级中学语文组

第二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性探究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首先,当今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活动缺乏创新。创新作为任何事物保持发展动力的主要方法,任何缺乏创新的社会实践活动都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大都是采取布置作文题目之后,对审题、立意、选题以及写作的方法和理念加以讲解。②有的语文教师为了能够提升教学效率,甚至会选择阅读范文的方法来训练学生,从而导致高中生的思维容易呈定式发展,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都选择相同的模式,难以凸显出他们的写作创意以及个性。其次,在实际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对文体以及结构过分重视,而对写作内容有所忽略,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于作文写作选择后记、题记、日记、小标题等方法;文体选择局限于启示、访谈、戏剧、散文、小品以及广告等。③这就导致高中生在写作过程中一味地追求文体和结构上的创新,而无法在文章中对自己真实的情感加以渗透。最后,语言属于思维范畴的工具,任何思维的发展都离不开语言的功能和作用。作为日常交流所用的工具,高中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如何使用语言对自己的作文加以表达。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大都只是对语言美进行强调,从而导致文章立意较为模糊、选材不恰当、结构较为混乱等。

二、保证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达到实用性的要求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要想达到教学实用性的要求,教师就要选择具体的教学模式,从而让学生在完成作文写作的同时提升自我的写作高度,达到作文考试得分点的要求。但是,这种传统的模式教学会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影响。④从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出发,教师要能够传授给学生更多的作文得分点,通过鲜明的开题、完美的结尾来让高中生达到更高的要求。所以,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要突出实用性的要求,就可以从作文开篇进行练习,对于不同类型的文章需要从写作开头进行练习,以便从根本上培养高中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实用性的语文作文教学活动还体现在教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作亮点和得分点加以分析。对于象征性的文章可以通过叙事的方式来写作。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中突出实用性的原则,其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不同的击破方式来找到作文写作的教学要点,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作文写作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保证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达到创新性的要求

首先,高中语文教师要能够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并在现实生活中对写作素材进行汲取。作文写作也是高中学生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过程,作文写作的素材主要来自于现实生活。所以,语文作文也是学生对自我生命进行体会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以积累较多的写作素材。当学生在对生活进行观察时,就能够提炼出较为丰富的写作材料,从而对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所感进行记录,这也属于积累的过程。其次,还要对高中生的想象力进行培养,保证思维的创新。很多人都认为语文作文写作要达到求实的要求,高中生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生活较为单一,所以,在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以激活,从而给他们营造广阔的想象空间。最后,高中语文教师还要能够积极为学生搭建创作的平台,让他们的作品能够展示出来,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建校刊或者学习园地对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览。只有让高中生从内心深处热爱作文、喜欢写作,才能够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四、结语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工作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树立全面的教学理念,让高中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得以提升。为了保证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达到更高的水平和要求,教师要保证语文作文教学达到实用性和创新性的要求,以实现高中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从而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很多的智力和动力支持。

作者:邓安华 单位:内蒙古赤峰二中

第三篇:高中英语作文教学困难与对策浅析

一、高中英语作文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中学生英语的听与读的水平都慢慢得到了较快的提高,即使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会说几句流利的英语,但在作文书写这一方面,得到的重视程度不高,作文教学这一环节欠缺比较有效的训练,大多情况下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另外,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安排的写作训练往往欠缺现实意义,多数学生是为了完成写作而去写作,在英语写作里面没有自己的感情与体会,学生也就欠缺主动学习的动力。另外,在学生英语写作的点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写作的指导评价大多集中在语言使用的准确性(accuracy)方面,而不是学生观点的思路展开,缺少写作任务的真实性(authenticity)。高中学生英语作文书写存在的具体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词汇量有限,高级词汇较少;2.语言连贯性差,句子之间缺少有效的逻辑链接,不成体系,不严谨;3.语言表达不到位,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与书写的句子的意思不一致;4.全文没有整体性,比较凌乱,结构不严谨。总之,由于缺乏有效的写作训练,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难以提高。

二、高中英语作文教学改进的对策与方法

高中英语作文教学改进的对策与方法无非就是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无论是词汇方面还是句式结构方面还是整体结构把控方面,学生都必须做到有效的改进与锻炼,而这当然离不开高中英语教学老师成功的写作教学。

1.注重单词的记忆和运用方面的训练。

很多学生虽然很多单词都知道具体的含义是什么,但在书写的时候往往会写错,因此单词的记忆是必须要夯实的基础,这一点就需要英语老师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任务,夯实个人的词汇量。另外,在单词运用方面,需要老师指导学生尽量避免“ChineseEnglish”的出现,英语这一门语言有很多不同于汉语的使用习惯,这需要教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慢慢讲解,直至学生切实理解到位。还有,坚持一句多译练习,在词汇教学中,坚持用英语解释新单词,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积累,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坚持表达方式多样的练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知道哪些词汇才是最适合的词汇。

2.注重简单句和复杂句的练习以及过渡短语的使用。

英语作文包含了简单句与复杂句的合理搭配,简单句是文章构成的基础,复杂句可以让文章的水平更进一步,无论是简单句还是复杂句,学生都应该做到句式结构正确,时态,语态正确,要切实在训练中做到运用自如,出现问题时,教学老师应该悉心教导,让学生真正改正与掌握。英语写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很多过渡用的短语,比如在转折的时候、承上启下的时候、总结全文的时候等等,过渡短语的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高考中,考官审核一篇短文需要的时间很短,往往这些过渡短语是很容易被捕捉到的,其他内容会因为时间太短而容易被忽视。

3.作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抓好作文讲评。

写作,顾名思义,有书写创作的含义,它考查了学生表达自我观点的能力,英语教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材料与写作话题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多安排学生乐于接受的训练方式与书写话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高中英语老师需要在这一方面下大气力去做足功课,切不可背离学生的内心想法,生硬教学,容易造成学生反感厌学的心理。

三、总结

高中哲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师;专业发展

政治,是一个比较严肃的话题,又是需要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而在现代化社会的建设中,关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问题的发展,都与政治有着紧密的联系,政治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像高中的政治新课程开设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哲学与生活》四门必修课,这些都是学生在综合学习中所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作为一名高中政治老师,不仅仅需要把书本上的知识教授给学生,还要教会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实践,去培养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素养。所以,政治课程的教育对政治教师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那么,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就必须要重视自己的专业发展。只有好好发展本专业,才能提高自己的政治教学能力,才能教得起学生。对于高中政治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树立高度的专业意识、培养政治素质

高中的政治课程,是融合了经济知识、政治知识、文化知识以及哲学知识的一门课程,内容丰富,涉及面比较广,对于学生来说,在理解和学习上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而对于高中政治教师来说,要进行政治教学,帮助学生去理解这些彼此联系和交叉的复杂的知识点,他们就需要下更多的功夫和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和研究如何来开展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如何把课程的讲解变得不那么生硬难懂和枯燥,以此来吸引学生学习政治课,引发他们对政治的兴趣,让他们喜欢上学习政治。在这个方面上,教师自身要树立起高度的专业意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是毫无疑问要做的工作。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理论知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不仅是现代化社会建设中的理论指导,更是现代青年人需要终身学习的和践行的灯塔式的指引思想。首先教师就必须要学习这些思想,关心社会发展,关注社会政治热点问题,深入理解和研究其中的内涵,要培养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所必须要具备的政治素养。作为政治教师,就必须要保持较高的政治水平和政治觉悟,要注重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保持对党的高度忠诚和对国家的高度热爱。要时刻明确自己的专业意识,并且在课程教育上,将这种积极拥护党和国家的热情和态度传递给学生。

二、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政治水平和政治教学能力

要想发展政治这个专业,促进开展自己的政治教学,继续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对于高中政治新教师,不能认为自己已经从学生的角色中跳出来了就认为自己不需要再学习了。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想法。发展专业,学习是唯一的途径,作为教师,更应该继续学习,去增加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眼界,这不仅是完善自我,还能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自己的政治教学能力,以此提高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并且,在如今提倡终身学习的社会中,政治教师更应该响应这个社会号召,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地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教师不仅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还要积极开展学习活动。那么,教师可以进行哪些学习活动呢?比如,组织定期的外出培训。培训能够针对教师在教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具体指导,比如说课堂讲课、课件和教案的制作以及课后训练的分配等问题,然后能够采取一定的训练和措施来对它们进行改善和提高。对教师来说,这是一种十分有意义和有帮助的学习性活动。此外,邀请教育界优秀的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学术研究者和教育领导人等开展政治学科教育的座谈会和发表演讲,学校内部进行政治学科的交流会等,都是非常具有价值的学习活动。教师必须要把握住各种学习机会和参加学习活动,以此来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教学能力和素质。

三、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方式

要想发展专业,紧跟时代的步伐也是重要的。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已经融入到了社会发展的各种领域,多媒体教学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而高中政治新教师也需要开放自己的思想,学习并运用多媒体技术,要善于转变政治课堂的教学模式,使自己的教学也呈现出不同的效果。比如说“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过程”,如果能够用多媒体展现出螺旋式的状态,那么学生可能会对这句话有更清楚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高中政治课程内容复杂,学习任务重。高中政治新教师只有发展好了自己的专业,才能更好地教好学生。所以,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浅议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政治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术期刊: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9.

高中哲学论文范文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专业期刊越来越多,价格也不断升高,高校不可能通过购买全部期刊资料满足所有读者的文献需求。即使将高校所有相关学科的文献全部购买,也存在因学科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相当部分文献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的现象。因此,高校在购买期刊时能够做到有针对性,用有限的经费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多数老师和学生对期刊的需求,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任务。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点在于准确地掌握师生的需求。高校图书馆主要是通过深入院系访谈师生收集信息,或是通过问卷调查法,或是通过调查学校学科设置等方法来确定读者的期刊需求。但这些调查方法不能很好地发挥资源建设人员的主动积极性,调查结果很容易受到调查对象主观性和随意性的影响,很难做到全面精准地掌握读者期刊需求情况,导致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存在较大的偏差。如何为高校对期刊种类需求分析以及期刊订阅提供量化依据,是目前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所高校所有学科团队时所引用的文献,可以反映该高校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情况。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采用引文计量分析方法定量评估读者对期刊的需求。隋桂玲等通过引入期刊使用率和保障质量的概念,将吉林大学哲学专业教师所选期刊和论文中引用期刊排序,定量描述期刊在该专业中的被需求程度和学术价值,以指导图书馆的期刊资源建设。李海霞等以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教师发表的论文引文为统计源,采用引文分析法,从引文数量、引文类型、引文语种、引文年代以及高引期刊等进行统计分析,揭示期刊馆藏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配置期刊资源、优化馆藏期刊结构、改进传统服务方式等措施有助于提高馆藏期刊资源保障率,满足教师对期刊资源的需求。王兆勇等对南京陆军指挥学院2004—2011年内容为公开的43篇博士学位论文的引文数量、引文年代、引文语种、引文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提出参考建议。焦坤等以相关学科科研人员发表的SCI收录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引文分析法从资源性质、期刊数量、被引频次三方面分析外文资源对SCI收录期刊论文的引文资源保障情况。李东升以福建工程学院发表的外文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引文分析法对引文及其载文期刊分布、学科分布等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对馆藏外文期刊资源保障能力进行评估,有效地反映了高校的外文期刊需求情况。Alves等对巴西圣卡塔琳娜联邦大学2012年提交的博士论文中文献的出版年份和引用模式进行研究,研究方法被应用到改善图书馆的工作流程,不断优化该图书馆的馆藏发展政策。Riahinia分析了2003—2008年伊朗5所大学的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学位论文的引文行为,以指导高校图书馆对图书和电子资源购买的决策。上述研究表明虽然通过引文计量分析可以为图书馆的期刊需求进行定量化研究,但很难做到实时、动态化分析与研究,很难实现特定期刊实现高校学科建设的精确评价。近年来,美国德雷赛尔大学计算机与情报学陈超美教授开发的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专门针对文献的共引进行分析,挖掘文本空间的知识聚类和分布,并可以显现文献的动态应用情况,为期刊资源在学科建设中的实际贡献提供更为精确的定量化分析。本文利用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V对某高校2006—2016年所发表的外文核心期刊论文的引文进行可视化分析,获得该高校学者所引用期刊的来源分布及年度变化趋势等科学数据,为高校图书馆调查了解读者期刊需求工作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为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改革提供新思路。

2数据来源和处理

在WebofScience核心合集的SCI-E数据库中,以某高校的英文名为检索词,使用“地址”与“机构扩展名”两个限制字段,检索2006—2016年内出版的学术论文。选取检索结果中文献类型为Article和Review的记录导出,形成该高校SCI收录学术论文数据集。利用CiteSpaceV软件对所检索到的学术论文数据集进行可视化处理。相关功能参数设置如下:时间区间为2006年—2016年,时间切片为1年;阈值选择TOPN,N=100,即每个时间切片内提取前100条数据;节点选择引用期刊(CiteJournal)。

3基于被引频次的期刊需求分析

作者引用文献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最主要的因素为该文献对作者的研究起到支撑作用。期刊的被引频次可用来反映作者对期刊的需求程度。某高校发文作者对期刊引用次数越大,说明其对该期刊需求程度越高。使用CiteSpaceV对数据进行期刊引用分析,结果以知识图谱的方式呈现,如图1所示。图1中节点的大小表示期刊被引频次,节点越大被引频次越高,节点越小被引频次越低;标识的节点为被引频次前5%的期刊节点。表1列出被引频次前5%的23种期刊信息。图1中其他期刊被引频次信息可以通过“Export”菜单中的“NetSummaryTable”命令导出查看。经统计,被该校SCI收录论文所引用2次以上(含2次)的期刊有457种,总被引频次为12785次。每种刊的平均被引频次约28次,被引频次在28次以上(含28次)的期刊共有121种。被引频次在400次以上的期刊仅1种,被引频次在300—399次之间的有3种期刊,被引频次在200—299次之间的有4种期刊,被引频次在100—199次之间的有23种期刊,被引频次在50—99次之间的有53种期刊,被引频次为3次的有60种期刊,被引频次为2次的有104种期刊。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经费是有限的。在订购期刊时,期刊的性价比分析至关重要。图2显示了某高校被引频次与被引期刊数量的变化曲线图,被引频次越多的期刊,其数量越少,大多数期刊的被引频次比较少。在图书馆期刊资源建设时,购买被引频次高的期刊,性价比相对较高。原因有二,一是期刊利用率高,二是期刊数量少,购买所需的经费也较少。相反地,由于被引期刊大多数都集中在低被引的部分,期刊被引次数较低,利用率不高,而期刊数量相对较多,购买时需要花更多的经费,性价比偏低。性价比高的期刊应该优先订购。高校在遴选订购期刊时,阈值选择非常关键。一般地,被引频次-被引期刊数量曲线存在着拐点,这个拐点可以作为该高校的订购期刊时阈值选择的依据。图2所显示的某高校被引频次-被引期刊曲线的拐点在10—20之间,该高校可以依据自身的经费情况选择阈值。被引频次大于阈值的期刊在该高校的性价比较高,应该积极建设,而被引频次低于该阈值的期刊在该高校的性价比较低,在经费不充裕的情况下可以暂时不订购。

4基于被引频次年度变化的期刊需求分析

4.1通过突发性检测掌握期刊的需求变化

高校对期刊的被引频次是动态变化的,这种动态变化情况也可以指导高校更加精准地遴选订购期刊。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中,可以对某高校对期刊引用的突发性进行检测。对期刊引用的突发性是指某高校对该期刊的被引频次在某一年度突然发生较为剧烈的变化。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的突发性检测(Burstdetection)功能,可以获得近11年来被引频次急骤变化的期刊情况。表2列出了某高校被列期刊的突发性。在表中最后一列中,粗线代表具有突发性的年份。细线表示没有发生突发性的年份。某高校对期刊的突发强度越大,说明该高校对该期刊的被引频次变化较大。通过突发性强度可以估计到某高校对该期刊的需求程度。

4.2通过被引频次年度变化精准把握期刊需求

通过突发性检测可以获取期刊引用的突发性所发生的年份,但在该年度的需求是否增长还需要结合高校对某期刊的引用年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如图3所示,在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中可以快速地查询到指定期刊的引用年度变化情况,其中粗线部分为具有突发性的年度变化。从该图可以更为方便地观测到高校对期刊引用的年度变化趋势。有些期刊在11年内的被引频次较高,但这些被引大多数集中在前些年,而近年来被引次数较少,说明近年来该高校对这些期刊的需求在不断降低。同时,有些期刊的总体被引次数较低,但在最近年的被引次数急骤升高,说明该高校对这些期刊的需求在不断增强,在期刊资源建设时应该将这些期刊纳入订购的范围。图4显示了某高校对3本期刊的引用年度变化情况,可以看到,该高校对期刊JPHYSCHEMC的引用有逐渐增长的趋势,具有这种增长趋势的期刊应该优先纳入订购目录。对于期刊JLESS-COMMONMET,该高校对其的引用全部发生在前几年,而2012年以后的年份引用次数全部为0,像这种期刊虽然总体被引频次较高,但该高校对其需求程度是偏低的。而对于期刊NATPHOTONICS,引用全部发生在2015年和2016年,而且呈上升趋势,虽然该期刊的总被引频次不高,但该高校对其的需求急骤增长,也应该优先列入期刊订购目录。

5基于中介中心性的交叉学科期刊资源需求分析

期刊的性价比不但可以从引用频次上来考查,还可以从受众面上来体现。从基于期刊共被引分析的CiteSpace知识图谱网络中,可以读出一种期刊与其他期刊的共现情况。笔者认为共现的期刊越多,受众面就广;共现的期刊越少,受众面就小。在CiteSpace中,使用中介中心性(BetweennessCentrality)这个指标来发现和衡量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性,具有高中介中心性的节点通常是网络中的关键点或转折点。图5中带有清晰外圈轮廓的节点,是具有高的中介中心性的节点,即它们在连接其他节点或者几个不同的聚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高中介中心性节点代表的期刊,即是某高校引用的期刊网络中的重要期刊。即使引用频次不高,但有可能是关联着多个学科领域、受众面广的基础期刊或包含交叉学科的期刊。如SUPERLATTICEMICROST和JPHYSESCIINSTRUM两本期刊被某高校的引用频次均为5次,如果仅根据被引频次确定订购期刊目录,此二本期刊很难列入订购期刊目录。但由于其学科的覆盖面较广,需求面较宽,也应该订购。所以根据期刊的中介中心性可以遴选出那些被引频次较小但学科需求面较宽的期刊。

高中哲学论文范文7

【关键词】地方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服务

一、连云港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

连云港市作为全国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近几年在基础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学前教育加快发展。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全市创建省级优质幼儿园148所,新、改、扩、建幼儿园149所,幼儿园办园条件得到大幅改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控辍”工作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好留守儿童和“三残”儿童教育工作,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一个不少接受义务教育。科学调整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政策,全部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普通高中优质发展。创建四星级及三星级普通高中12所,全市普通高中学生在三星级及以上高中就读比例达91.6%。高考普通类本科达线人数连续两年突破万人。2010年连云港市被评为“江苏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先进市”。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连云港市的基础教育发展还需要继续努力,其中包括基础教育的师资方面。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对优秀师资的需求量还很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基础教育阶段教师部分学历偏低,大部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有待提升,尤以农村基础教育最为突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数量不足、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交流制度有待健全。

二、连云港师专发展的历史和取得的成绩

地方师范院校是培养地方基础教育师的主体。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的前身海州师范学校曾是“海赣沭灌”地区的最高学府,是早期党组织诞生地和革命活动基地,是受教育部表彰“办得好”的师范学校之一,以其治校严、校风正、师资强而享誉省内外。学校已逾百年办学历史,培养了近10万名致力于苏北乃至全国基础教育事业的人民教师和各方面杰出人才,涌现出一大批教育专家和知名学者。近年来,连云港师专的学生在省师范生基本功比赛、省职业技能比赛、省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评比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5年以来,先后有5名学生在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一等奖。连续几年,学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均在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和社会美誉度不断提高。

三、地方师范院校服务连云港基础教育高质发展的具体策略

1.确立服务地方农村基础教育的办学目标。随着近年来基础教育的发展,绝大多数城市中小学在招聘师资的时候,都提出重点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的学历要求。地方师范院校要继承和继续发扬自己的优良传统,坚守师范特色,确立服务农村基础教育的办学定位。为农村基础教育培养优良的师资,是地方师范院校肩负的历史使命,是服务社会的表现。地方师范院校要着力打造高素质的农村基础教育师资的特色,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输送甘愿扎根农村,胜任基础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师资。2.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的研究。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农村的基础教育。一直以来,地方师范院校位于中小城市,师范院校教师的科研,学生的教育实习,大都安排在城市的中小学进行,对农村基础教育关注很少。地方师范院校要树立服务地方农村基础教育的意识,组织教师深入农村教育一线,了解农村基础教育教师的教学情况,有的放矢地做好对在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地方师范院校可以根据当地特色,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提高乡村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拓展乡村教师教育视野。地方师范院校教育类的专家可以通过引导、传授等方式,鼓励农村中小学教师看展教学类的科研活动,树立科研意识,帮助他们提高科研水平。了解《连云港市乡村教师校本研训基地建设“强心计划”》,加强乡镇中心校研训功能建设,把乡镇中心校建设成乡村教师培养培训的中心阵地。3.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更新师范专业课程内容。调整师范生培养计划与课程实施,调整培养方向,提高与中小学实际的契合度。地方师范院校目前理论课课时远远超于实践课课时,这种现象必须调整,要加强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师范生的职业技能基本功训练,练好三字一话。还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提高师范生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使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能力。当然,师范专业课程内容的核心还是教学方法的学习,师范院校要多开展有关的课外实践活动,如教学能力大赛、优秀课模拟课评比,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4.开展对师范生的师德教育。为了培养农村基础教育需要并且留得住的优秀教师,地方师范院校还不能忽视的重要一点就是对师范专业的学生开展师德教育。学校要大力宣传我市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巨大发展机会,让学生看到农村教育的巨大变化,让他们相信投身农村基础教育一定会大有所为。寒暑假期间,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支教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农村基础教育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魏成武.转型期高师院校人才培养师范性缺失与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高中哲学论文范文8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引言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历史不仅是对过去经历的记载,还是一个国家前进的力量源泉。在高中阶段,历史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通过有效的历史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还要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养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同时提升历史综合素养,逐渐形成强烈的家国情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这样的要求,教师必须立足核心素养,积极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强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高中历史五大核心素养概述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一词被频频提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核心素养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即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学科特征的必备品质、关键能力等,这也是高中历史“三维教学目标”的精准体现。具体来说,高中历史的五大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1)唯物史观主要是指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唯物史观,并借助这一观点,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客观的认识、分析等;(2)时空观念是指历史事件具有相对的时间性、空间性,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的时候,应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并据此对历史事件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进而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3)史料实证主要是指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对历史史料的动态感知,并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进而对其进行科学运用;(4)历史解释主要是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科学解释,或者依据历史事件中相关的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动因进行推测,或者对未来进行预测,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对事件的预见性;(5)家国情怀与三维目标中的情感与价值观相对应,是新课程改革下的重要历史教学目标,主要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借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促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1]。

二、高中历史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分析

(一)运用哲学的观点分析历史,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历史学科主要是以课本的形式将过去所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仅凭历史书上的资料,只能保证历史事件的完整性,但是对历史事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却必须通过自己的感悟才能获得。另外,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还会受当前历史题材的小说、影视剧的影响,对历史产生错误的认识和判断。因此,学生在学习中要透过历史事件的表面现象,对历史事件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念进行有效的感知。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借助哲学的观点,对历史事件进行辩证分析,最终达到认识历史现象本质的目的。久而久之,学生就能逐渐形成唯物史观素养。例如,在“鸦片战争的冲击和因应”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清政府战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的时候,就可以借助哲学的分析方式,引导学生从联系、发展的角度进行辩证分析。学生通过分析就会发现,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府内部的腐败、农民起义、闭关锁国等;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国家已经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正在飞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战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现象。如此一来,学生在哲学分析的过程中,对鸦片战争形成了客观的认识,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2]。

(二)借助时空坐标轴,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时间和空间是一切物质存在的具体环境,人类历史活动也不例外,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的。一旦离开了时间和空间,历史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要想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时空坐标轴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教师可指导学生以时间为横轴、以空间为纵轴,将历史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如此一来,不仅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了全方位的认识,也使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等。例如,教学“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时,由于这一部分知识跨越的时间跨度比较长,且跨越的空间地域比较广,对学生的时空观念要求非常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借助时空坐标轴的形式,将时间、空间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在时空坐标轴的帮助下,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变化形成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并从空间上感受到“二战”前后,经济中心开始逐渐从欧洲转向美国,进而使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时空观念[3]。

(三)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在历史教学中,史料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教师必须认识到史料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史料的分析当中,最终完成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任务。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行收集相关的史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形式,对收集的历史史料展开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使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发现历史规律,并逐渐形成科学严谨的态度等。例如,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相关史料进行收集和整理。课堂上,教师依据学生收集的相关史料,将其有选择性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其中,材料一主要是自1867年至1885年,江南制造总局所制造的枪支、大炮的数量;材料二是当时清政府的海上武装力量等。教师借助多媒体将这两则史料呈现在学生面前,之后引导学生根据史料,围绕“如果中、日两个国家发生战争,哪一个国家会赢”展开讨论。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也促使学生在史料分析的过程中形成了严谨的态度,全面提升了他们的史料实证素养[4]。

(四)基于史料实证,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

历史解释能力就是引导学生借助史料分析,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进行客观还原,并对其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只有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将历史问题赋予现实意义,最终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时候,必须立足史料分析,切记断章取义、主观臆断等,要引导学生结合客观的史料进行思辨,在尊重史料的基础上,大胆假设、科学求证,最终完成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抗日的电视剧,并提出疑问“视频中的资料可以作为史料吗?”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电视剧素材进行科学的分析。学生通过分析可以得知,“抗日剧”具有极强的文学性,不具备历史的客观性,很难将其作为史料实证的标志[5]。

(五)结合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学习不仅是单纯地让学生获得历史知识,还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国家兴亡的成因,并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根据这一要求,以特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切入点,将家国情怀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升华自己的情感。例如,教学“甲午中日战争”一节时,教师在完成教学后,可以让学生朗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使学生在激情昂扬的朗诵中升华自己的情感,并激发自身的爱国热情。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历史人物,如岳飞、文天祥、陆游等,引导学生在对历史人物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其爱国情怀,并使学生在历史人物的感召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6]。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历史知识传授,而是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五大核心素养。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这五大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梁永.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思考[J].亚太教育,2019(12):81.

[2]王玲.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简析[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22):58-59.

[3]刘岳.浅析培养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161.

[4]牛菊荣.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2019(21):95.

[5]何兴堂.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9(29):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