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法范例

高中语文学法

高中语文学法范文1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法指导;分析研究

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要注重授人以渔,传授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与技巧,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事半功倍,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指导学生精准迅速抓住课堂要点

让学生在课堂上提高学习效率,关键要指导他们抓住重点与要点。笔者着重对学生强化三个方面的指导。首先是如何高效的听讲,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抓住教师在启发引导中的关键词句,学会如何沿着老师的引导开展思考,并且边听边看边想;其次要学会记录,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记录下来,而是摘记关键的内容,提纲挈领的记录下来,要讲究精练,避免贪大求全;另外,在课堂学习中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反思。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间的互动学习结束后,对照学习目标回顾哪些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哪些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包括自我梳理一下学习的重点与要点,这些都是提高课堂学习成效的重要方面。

二、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突破学习难点

笔者在教学设计时,将相关目标要求重点难点融入到一组思考的设计中,使思考题的分析研究过程与教学目标任务的达成吻合一致,思考题体现对学生的思维启发引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小组,每一个组都有牵头的学生,让他们带领本小组成员认真阅读教材,相互交流,深度思考,研究问题的答案。在小组里面,每一位学生都要说出自己的观点,大家一起探讨补充完善,形成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另外,在全班面上还要进行小组学习成果汇报交流,这也是进一步补充完善和提升的过程,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自主努力获得问题的答案,同步训练了思维能力。

三、指导学生点面结合准确背诵课文

高中语文学习中需要背诵的内容很多,尤其是课文,包括现代文和古文两大块,学生背诵量大,难度也比较高。在突破这一方面难点时,笔者主要指导学生掌握背诵的高效方法。以现代文为例,笔者要求学生将一篇文章提炼出框架,每一个框架又细化为若干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里面又有几个点,在每个点上选择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作为提醒。在背诵时,脑海中呈现出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框架结构,然后按图索骥进行背诵,极大的降低了学生课文背诵的难度。再以文言文为例,笔者要求学生在建立框架的基础上,先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记住故事的梗概,然后配合框架进行背诵和记忆,效果也非常明显。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背诵的速度、准确率以及记忆牢固程度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四、指导学生环环相扣开展复习活动

笔者在指导学生开展复习时,遵循环环相扣的原则。在第一轮次复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准确甄别出已经牢固掌握的内容和有待进一步巩固的内容,将后一部分的内容并入第二轮的复习中,同样纳入第二轮复习的检测。通过这样一轮接着一轮段段清的方式,让学生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运用于一些未掌握知识点和疑难点的巩固中,提高了精准度,复习效果大为提升。笔者还引导学生将语文基础知识进行分门别类梳理,进行同类别系统化记忆,在复习过程中可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经过这样的指导,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重点突出目标、目标明确,复习的效率大为提升。

五、指导学生科学合理运用学习时间

高中生学习非常紧张,对语文学科而言时间也非常宝贵。因此,笔者将提高时间运用效率作为重要抓手,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例如每天从早上起身到晚上就寝,哪一段时间用来学习哪一种类型的内容最为科学大为讲究,清晨空气清新,头脑清醒,是背诵记忆的大好时光,此时开展朗诵、背诵等语文学科学习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再比如,碎片化时间的运用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笔者要求学生将语文相关知识难点记录下来,制作成体积较小的手册随携带,将生活中的点滴碎片化时间运用到语文相关知识点的巩固学习上。另外,笔者还对学生进行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等内容的传授,让他们科学制定语文不同轮次学习巩固的间隔时间,结合自己记忆特点灵活运用,较好的提高了学习效率。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教师一定要强化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他们掌握更加精准高效的方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提高学习成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秀平.高中语文学法指导之有效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11)

高中语文学法范文2

【关键词】高中语文;过程教学;运用

高中阶段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过程教学法的完善运用,不仅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探索能力的发展有着极强的促进作用,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探索期间,充分认识不同学习环节的主要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以此达到强化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发展目的。

一、构建因材施教方案,强化学生综合素养

在高中阶段语文课程教育体系中,科学完善的过程教学方法主要通过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作为核心基础,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过程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继而利用多样化且丰富性的教学活动和引导措施,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重点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以此达到强化学生综合素质修养发展的目的。为了保障过程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育体系中的完善运用效果,教师需要以因材施教方案作为核心条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综合特点等角度进行分析,从而设计具体化的教学策略,以此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学习效果的根本目的。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根本意义在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角度进行科学性及针对性地引导。在此期间,语文教师要全面探索学生的基本情况,深度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不足、问题和多方面优势、特点,从而保障因材施教教学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具体化,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例如,高中语文《百合花》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即可因材施教,使学生对课文中主题建构、细节描写、形象分析、语言特色等重点进行深度探究和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在分析小说写作技巧的过程中,深度掌握重点学习内容,突破难点,达到强化学生综合素质修养的目的。比如针对基础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即可结合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突出过程教学方法的运用意义。对于此类学生设计针对性教学方案期间,教师可以借助过程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度分析和咀嚼小说中的语言特点和人物形象表达方式,使学生强化自主探索能力,不断提升能力水平,从而为实现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修养奠定良好基础。

二、完善教学目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的完善化设计是高中语文以及多学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基础条件,同时是完善学生基础能力水平的关键因素。无论如何,科学的教学方案设计,教师均要重视以完善且多元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全面保障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以核心素质能力提升作为重要方向。过程教学法及完善教学目标的构建,对于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及发展而言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分别结合认知能力发展目标、学习能力提升目标以及价值观念树立目标三个方向进行全面分析和探索,帮助学生通过多角度学习达到强化学生综合学习水平,提高语文整体教学质量的发展目的。例如,高中语文《致云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即可结合课文内容及其中的核心思想元素,为学生构建多元化的教学发展方向,使学生在多元目标探索过程中,深度掌握学习重点内容,提升语文综合学习效果。首先,基础认知能力发展目标的完善设计,对于学生语文基础能力水平的提升有着极强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充分突出课文内容中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表现效果及运用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在阅读学习课文过程中,结合过程学习方法,了解和掌握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方式,以此达到强化学生基本认知能力的发展目的。其次,设计完善的教学目标过程中,教师要将学习能力提升目标作为重要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在过程学习方法辅助作用下,全面了解写作手法及文字的表现形式,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带来极强的促进作用,同时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方向,使学生在多元内容探索过程中感受和体会到相关写作手法,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另外,价值观树立目标的构建重点在于教师通过过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全面探索学习内容及课文中的核心思想内容,帮助学生在道德观念及精神境界等方面完善和提升。因此,利用完善且多元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引导,是促进全面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丰富过程教学方法运用模式的基础条件[1]。

三、拓展教学内容,延伸学生学习范围

为了提升过程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程教育体系中的运用效果,教师不仅要重视基础教材教学内容的完善设计,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能力,还要加强拓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一方面延展学生的学习范围,提高学生综合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充分突出体现过程教学法的优势特点,使学生在体会拓展化学习内容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综合学习能力。为了保障拓展教学内容设计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特点,教师可以借助过程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身份,引导学生自主结合基本内容进行延伸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十分符合过程教学法的根本运用意义,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过程中,强化综合学习技能。例如,高中语文《短歌行》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即可借助拓展化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延伸学习范围,使学生在过程学习方法辅助作用下,探索分析更加全面的学习元素。高中阶段学生的基础能力水平已经逐渐完善,其自主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教师可以强化自身引导作用,促使学生主动延伸学习范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例如,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过程中,为了充分体现过程教学法对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作用,让学生结合科学的学习流程和学习方法完成整体学习,以提高语文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拓展教学内容的方式进行分析,促使学生结合诗词的艺术特色主动延伸学习方向,对更加多元的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和探索,从而推动实现发展学生的语文过程学习效果,拓展学生学习范围的教育目标。

四、设计互动策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完善运用过程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运用互动合作教学策,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思维能力的发展及提升目标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育方向的重要基础,同时是充分体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标志性元素所在。通过互动合作教学方法的完善设计,可以丰富学生过程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水平。例如,高中语文《记录家乡的人和物》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即可借助过程教学方法构建互动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沟通合作过程中,收集家乡历史人物的资料,并进行实地采访调查。在此期间,学生通过科学完善的学习流程及结合互动合作学习方法的运用,可以全面了解家乡的人物及风景,进一步感受家乡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及过程学习方式辅助作用下,以辩证思维看待历史人物对家乡社会发展带来的多方面影响,强化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理解能力,为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采用先进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过程教学方法的完善运用需要以学生较强学习兴趣作为基础条件,帮助学生在积极学习态度的助作用下,全面探索学习内容,充分感受学习过程。在此期间,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为学生呈现过程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促使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等学习途径,深度探究语文知识,以此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学习的态度的发展目的。例如,高中语文《乡土中国》课程教学过程中,其中以多篇论文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分别结合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多角度,深度分析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教师在运用过程教学方法中,可以采用先进科学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直观展现与作品相关的核心思想内容,使学生借助视频等形式,了解中国基层传统社会的特具体系,同时结合中国的事实,说明乡土社会的特性特点。这种教学模式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对于过程教学方法的运用有着较强促进作用[2]。

六、加强教学反思,促进学生总结归纳

教学反思环节的科学设计意义在于强化学生的归纳能力,帮助学生梳理整体学习流程,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分析过程学习方法及具体学习内容,探索过程中的重点及难点元素,同时促进改善基本学习不足问题。为充分体现教学反思环节构建的科学性特点,语文教师可以突破传统单一化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总结及互动分析的方式进行分析和探索,以此体现过程教学法的科学运用意义,全面提升学生总结归纳和综合反思能力。例如,高中语文《故都的秋》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即可运用此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反思环节,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点难点,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散文形和神的关系,同时在总结归纳及自主探索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分析能力。首先,教师可以设计自主总结方案,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主动分析归纳,以此完善学生学习流程,提高学生过程学习方法运用的效果。同时,自主总结方法的运用可以强化学生认知能力和自我总结能力。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合作总结及小组互评等方式,完善设计教学反思环节,促使学生在互动沟通过程中,对相关学习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对整体学习流程进行全面探索。这种教学反思及总结模式的运用,是强化发展学生综合学习水平的基础条件,更是提升过程教学法运用效果的有效措施。因此,分析高中阶段语文课程教学体系中过程教学方法运用的根本意义角度,教师需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以多元反思总结方式,对学习过程进行归纳和分析,从而全面保障过程教学法运用效果的提升及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发展。

七、细化写作流程,提升教学效果

过程写作教学模式中,写作流程的教学工作将会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对此,教师需要细化写作教学流程,首先,语文写作的基础环节的准备阶段中,以选题为主要内容。在此环节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写作要求进行选题,保证选题与设计需求一致化,避免因跑题等问题导致降低写作教学效果。其次,在语文作文写作教学过程中,选题之后的列提纲至关重要。结合过程教学法进行分析,提纲是保证语文写作教学整体效果的根本要素。语文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结合思维导图,对相关写作知识进行全面分析,这是保障写作提纲效果及文章架构质量的重要基础。与此同时,在列提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准确掌握语文作文写作的整体思路及主要素材,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可以利用作文提纲拓展想象,将以往积累的作文素材进行分析,从而促进学生提升语文写作效果。再次,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写作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的思路将提纲及写作架构进行有效连接的重要环节。此环节需要以生为本,从学生的思路进行分析,使学生呈现出比较完善的写作初稿。最后,具体过程写作教学方法,评价及修改是帮助完善作文的关键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宏观及微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自我总结与自我评价的方式完成作文的评价及修改。在此环节中,以学生互评、自我反思及教师总结等多项方式作为主要教学方法,以此完善学生的语文作文写作效果。例如,在高中语文以《慢》这篇小说为核心的分析类文章写作过程中,其中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教师要以《慢》这篇小说为核心,引导学生自主设计题目、问题、角度、立意及标题,从而完成相关写作目标。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身份,强调过程写作教学方法的运用,帮助学生完善选题环节、写作环节及修改环节,使学生呈现出一份完整的作品。在最后的定稿阶段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辅助作用下,对其文本内容进行润色。同时为了拓展语文写作内容及教学方式,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演讲等形式,进一步延伸语文写作形式,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进一步拓展及发展。

八、结语

以过程教学法提升高中学生语文学习效果,可以充分借助科学的教学方案及完善的教学目标,保障语文教学策略构建的全面性及科学性特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及过程分析中,强化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思考和实践能力,进而为实现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江雅莉.过程写作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4):40-42.

高中语文学法范文3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情境教学

建构主义者在研究中表明: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将知识教学融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如此,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自身的求知欲望得以唤醒,并以更加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同时,在特定的情境中还极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点,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与以往的教学模式相比,情境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基础,紧紧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借助多种手段,精心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激活自身的语文学习兴趣,并在学习中获得思维的发展、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法开展现状分析

情境教学法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并在漫长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显著促进了课堂教学进程、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然而实际教学中依然不尽人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理念滞后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内在规律认识,同时也是对教学活动的基本态度和看法,更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导向。同时,在新课程标准下也强调了应以生为本、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最终促使所有学生在有效的学习中获得成长、获得发展。但是,高中语文教师依然束缚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一味地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单方面向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发展、接受能力等。同时,在这种情况下,还有部分语文教师由于对情境教学研究不够,在对情境教学内涵的认识上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甚至片面地认为创设情境会浪费课堂时间。这种滞后的教学理念严重制约了情境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

(二)情境设置过于形式化

结合高中语文新课程的要求,为了增强情境的实效性,教师在创设情境之前必须要做好学情分析,确保设计的教学情境与高中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契合。但在教学实践中,一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依然片面地认为情境教学是为学生灌输知识所服务的。在这种情况下,基本上都是为了知识而创设情境,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致使教师创设的语文情境虽然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是难以真正触动学生,无法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致使情境教学过于形式化。

(三)教学情境创设过于随意性

情境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但是部分教师由于对其理解不够全面,在应用之前并未进行全面的考量和预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常常存在极强的随意性,基本上都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增加教学情境。如此,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活跃了课堂的氛围,但实效性却不明显,难以达到既定的情境教学目标。

(四)情境创设方式单一

在情境教学模式下,教师还应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创设不同类型的教学情境,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但就目前而言,高中语文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所选择的方式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常常导致学生对教师创设的情境不太感兴趣,难以充分发挥情境的教学价值[2]。

(五)情境创设缺乏真情实感的投入

高中语文作为高中阶段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学科承担着培养和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尤其是针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虽然其心智水平已经相对成熟,但面对高考等压力的影响,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依然呈现出极强的紧张、焦虑,甚至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现象。但是高中语文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常常忽视学生的这一需求,致使其设计出来的教学情境缺乏真实情感,难以真正实现情境教学的目标。

(六)忽视学生的个性化见解

多数高中语文教师在实施情境教学时,过分关注语文知识传授,并未关注学生的个性化见解。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学生在情境学习中获得了正确的见解,教师也并未进行采纳。甚至部分教师还将学生束缚在语文教材中,在讲课的时候也是“唯吾独尊”,并未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导致高中语文情境教学逐渐失去了原本的价值。

二、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法的开展路径分析

(一)结合标准创设教学情境

1.依据教学目标和重点进行。情境教学是为课堂教学所服务,旨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教师在创设语文教学情境之前,应对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内容等,精心设计出科学的、针对性的教学情境。否则,一旦教学情境偏离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就会制约情境教学效果,难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2.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之前,应紧紧围绕新课程理念下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与其相关的教学情境。只有做到这一点,学生才能在特定的情境中积极思考、探究,最终实现高中语文的高效学习。否则,一旦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会制约情境教学的应用价值。

3.坚持灵活性原则。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为了提升情景教学的有效性,避免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还应摒弃“反复运用同一情境”的现象,必须要坚持灵活教学的原则,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需求等,灵活设计出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以更好地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多媒体辅助,创设教学情境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多媒体已经逐渐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给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以声音、图片、动画等优势真正实现了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唤醒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内驱力的驱动下,以课堂主人翁的身份,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同时,多媒体教学情境的辅助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基于此,在情境教学模式下,高中语文教师可灵活利用现代多媒体的优势,给学生播放一段相关的教学视频、Flash等,给学生打造一个视听盛宴,使得学生在视觉、听觉双重情境刺激下,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等。

(三)巧设问题创设情境

正所谓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对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和交流是推动教学活动的主要动力,同时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求语文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另外,就现行的高中语文教学内容来说,其中含有大量的思考点,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展开思考、促进思维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以问题作为切入点,灵活设置问题情境。首先,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紧紧围绕教学中的思考点,创设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景。其次,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之前,应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认知能力、思维发展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确保设置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的认知发展区相适应。否则,一旦忽视了这一点,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超越了学生的认知发展区,就会致使学生以为难度过大,丧失继续思考的兴趣,难以发挥问题情境的优势。最后,在设计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还应对问题进行整合。具体来说,可从几个比较浅显的问题入手,将其进行整合,从中提出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还可以围绕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切入点进行思考,寻求不同的解决思路;针对一些比较浅显的问题,指导学生奔着“以小见大”的原则,透过事物的现象对其中隐含的意思进行思考,最终寻求相关的解决方法。如此一来,高中语文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够体现语文教学内容,还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最终落实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目标。

(四)角色扮演情境

在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很多名家名作,教师在对其进行讲解的时候,必须要对教材中的相关人物展开全面解读和分析,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为了实现这一点,高中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之前,应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学习主体这两个方面展开分析,明确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以及高中阶段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改编,并引导学通过角色扮演的模式对其进行演绎。如此,通过角色扮演情境的应用可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高中语文学习中;同时,学生在角色扮演情境中对文章中的人物角色进行了全面的把握、深刻的理解,促使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与其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如此,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思想情感,以及文章中蕴含的主题思想,显著提升了高中语文教学效果。

(五)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应立足于“语文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将生活中的学生熟悉的场景、问题等元素,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如此一来,学生在熟悉的元素中,能够更好地走进文本内容,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更容易理解作者蕴含的情感,促使学生轻而易举获得文本的主旨。另外,生活素材的融入也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落实了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要求。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应联系实际生活,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一方面,教师可以对具体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努力挖掘其中与实际生活存在关联的地方,并以此作为切入点,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搜集相关的素材融入其中,最终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如此一来,通过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深度结合可充分发挥生活素材的价值,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其以课堂主人的身份参与到知识学习中;另一方面,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时候,还应关注实践情境。生活实践在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价值,可结合某一知识点,给学生创设出具有动手操作特点的实践情境,指导学生灵活借助所学的知识点完成实践活动。如此,真正落实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促使学生在实践情境中更好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六)创设故事情境,转变学生学习态度

在调查中发现,虽然高中学生的心智发展比较成熟,但是仍对故事存在浓烈的兴趣。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融入故事元素,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借助故事元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高中语文探究学习中。另外,从高中语文教材内容来说,课文本身就具备一定的故事性,是创设故事情境的最佳选择。尤其是一些历史类的文章,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历史故事。基于此,教师在创设语文学习情境时就结合教学内容,从课外书籍、影视作品中,选择与其相契合的故事情境,并将其科学合理地运用到课堂导入、教学过程中。如此,丰富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使得枯燥的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彻底激活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其以良好的状态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七)用音乐渲染情境,激活审美体验

在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下,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还应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旨在文本深层次解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最终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尝试将音乐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得学生在特有的音乐旋律、音乐节奏中,走进文本内容,并在头脑中塑造出立体的形象,真正掌握故事中的情节,并对人物性格、思想内涵等形成深刻的理解;同时,在音乐渲染中,语文课堂学习氛围得以激活,也促使学生在音乐渲染下,深刻感知文本中的语言美、意境美,最终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循序渐进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

三、结语

高中语文学法范文4

当前的教学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优化比较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有效适应当前教学发展要求,通过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对实际教学效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就影视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和步骤加以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应用原则和应用过程详细探究。

关键词:

高中语文;影视教学法;教学应用

引言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高中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将影视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以应用,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加强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影视教学法应用理论研究,对实际教学水平的提升比较有利。

1.影视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和步骤

1.1影视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影视教学法的有效应用,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有效提高。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思维和思想上都相对比较成熟,对影视资源的欣赏能力比较强,并且对影视资源比较感兴趣[1]。将其在语文课堂中加以应用,就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再者,通过影视教学法的应用,能够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语文知识量能大幅增加。高中语文教学内容比较丰富化,其中大多数内容都是我国的古典文化的经典内容。为了让学生的学习视野得到开阔,老师应该将影视教学法在课堂上加以应用,这样就能增强学生在知识的广泛性。不仅如此,通过影视教学法的有效利用,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

1.2影视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步骤

语文教学中对影视教学法的应用,要按照相应的步骤,这样才能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要先进行观点陈述,老师要引导学生回到知识教学当中,然后带领学生观看影视,在影视资源的选择上,要和教学内容相契合[2]。观看之后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并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等,并进行实践,对问题进行解决。老师最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这样就完成了整个影视教学法的应用。

2.影视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和应用过程

2.1影视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影视教学法,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在对影视资料的选择中,要体现出恰当性,使选择的影视资料和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相契合,这样才能发挥影视教学法的真正作用。在影视资料的获得方面,可从多种途径获取,例如通过碟片和网上下载等方式。再者,对影视教学法的应用,要注意协调教师、学生和影视资源工作的关系,不能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只有充分重视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并得到妥善的处理,才能真正将影视教学法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才能有效提高。

2.2影视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过程分析

第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影视教学法的应用,要重视过程的完整性,这样才能保障影视教学法的作用充分发挥[3]。要在文件的选择上充分重视,要针对语文的课文重点和难点,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等要贴近,要能体现出时代感,在思想内容上能够丰富化。在对影视资料的应用中,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影视资料的选择要注重技巧。注重时间的有效把控,将影视资料的长度控制在5min左右,内容上要健康和生动化。第二,对影视教学法的应用节点要准确把握,只有得到恰当的应用,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存在诸多疑问的地方应用影视教学法,并进行科学化的设计。可以结合实际在导语处加以应用。也可以在教学的重点处播放,在教学完成之后应用。第三,影视资料的应用要灵活化,主要是对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进行充分调动,影视资料的播放要能够突出重点,吸引学生的目光等[4]。只有在这些方面充分重视,能够对高中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促进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结语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影视教学法的应用,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只有充分重视新的教学法的科学应用,才能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以上主要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影视教学法的应用重要性和应用的步骤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探究了应用原则和过程。希望对实际教学效率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陈伟 单位:江苏省泗阳县众兴中学

参考文献:

[1]胡引娣.巧用影视资料创设高效有趣的语文课堂[J].新校园(阅读),2015,(01).

[2]李雅琴.浅谈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11).

高中语文学法范文5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高中语文;意义;策略

一、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认识能力,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的客观发展,出现这样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没有将学生的实际情况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当中,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使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改善这样的问题。情境教学法能够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法有效地运用到高中语文教学当中。

2.有利于增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语文应该是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切断了二者的联系,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将语文学习独立于生活之外的问题,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将语文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使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改善这样的问题。教师在使用情境教学法的时候要利用生活中的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从而增加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情境教学法与高中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二、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1.利用生活因素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中的有关内容能够起到辅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作用,但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没有将生活化教学放在举足轻重的位置。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创设生活情境,从而实现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当中的目的。例如教师在教学《祝福》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对学生说:“请同学们根据生活中的过年时候的场景说一说你们对祝福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祝福就是我们对他人的美好的祝愿。”还有的学生说:“我觉得祝福就是美好的希望。”这时教师对学生说:“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中的有关内容,然后根据大家生活中的祝福说一说作者是如何阐述祝福的。”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中的有关内容,然后在阅读之后,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作者并没有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描述生活中大家对彼此美好的祝愿,而是阐述了祥林嫂悲惨的人生。”还有的学生说:“题目与课文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能够让人们更深刻地了解到封建社会给祥林嫂带来的不幸的命运。”这时教师对学生说:“刚刚大家说得都很好,下面老师给大家补充几点内容,小说的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死去,而且引起了鲁四老爷的震怒,这样突出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回忆的方式充分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这样能够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当中。

2.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多媒体情境

多媒体设备能够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使用多媒体设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当中。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使用多媒体设备,从而为学生创设多媒体情境。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荷花的图片,然后对学生说:“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图片,在观看之后描述一下图片中的荷花。”学生认真观看图片中的内容,在观看之后学生就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这让我想到了一首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有的学生说:“我想到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还有的学生说:“我想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样学生在观看多媒体设备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荷花的认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观看荷花图片的方式充分使用多媒体设备,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利用生活因素创设生活情境和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多媒体情境的方式积极对高中语文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这样不仅能够将创新的元素带到教学当中,还能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参考文献:

[1]龚奎.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2016(7).

高中语文学法范文6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高中语文;传统文化课堂

一、前言

笔者在知网上以“情境教学法”为检索内容,发现国内学者最早在1983年对其开始研究并运用,数据显示研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学者对其概念界定各有见解,笔者对其概念更认同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在情境教学中,根据实际课程需要,结合学生的基本特点及兴趣度,建立符合学情、贴合教学内容的情境,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场景里学习知识,从而激发和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a在当前教学中,由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主要是从古代文学作品中挖掘与了解,其教学载体年代久远,比较难以理解,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不高,情境教学法刚好解决这一问题。同时,教师将所教授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学生们的知识体系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并依此建构生动形象以及具有内容暗示作用的情境,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成为新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弘扬者。因此,在传统文化课堂中,应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由说到演,再到思辨,层层递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思维,将知识与情感真正地融入学生大脑。

二、学生描述,导入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传统文化学习的内在动力,而情境教学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将文本中的情境提炼并用语言描述出来,能够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走进传统文化课堂。语言描述作为提炼情境的方法之一,其简单化、快捷化、通俗化等优势被广大一线教师认可并运用。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师传道授业之前,不仅应教授学生学习文本内容,还应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语言描述的主体转为学生,开发学生思维,打开学生视野,使学生在描述过程中导入情境。传统文化本身与学生生活相差甚远,学生因其陌生感心理容易产生排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只会适得其反。但如果转换角色,教师在教授传统文化课堂时,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提炼出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做好筛选、整合、分析、注解等准备工作。然后学生在教学导入环节,运用生动的语言讲述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文化。例如讲解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时,在导入环节先说出文中的服饰文化、礼仪文化等内容,然后描述以下关键点:文化的基本内涵、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及分析点评。学生在语言描述过程中,将知识通过生动有力的言语呈现在教师和同学面前,不仅感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有助于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再通过教师所教授的内容,结合积累的素材,既加深知识印象,也培育文学底蕴。通过学生描述导入情境,真正地发挥了教学主体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更好地为教学内容做铺垫。

三、师生品读,融入情境

情境已经走到学生眼前,接下来是如何融入进去。“读”可谓是语文学科的特色之一,品读则在“读”之上加入品味,对于古文教学而言不可或缺,更为融入情境创造条件。首先,要读准,教师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停顿,抓准基调、情感,从而培养学生语感。在声音环绕下,使课堂呈现“立体学习”效果;其次,要品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挖掘语言层面下创作者深层次的思想境界,赏析作品中的文化蕴涵,进而感受文章中语句背后的传统文化脉络和隽永。高中语文课本中古文大多有短小精干、语句对称、韵律优美等特点。因此,教师在传统文化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品读”这一方法,带领学生自然融入情境。学者们通常认为品读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但笔者认为,品读也是情境教学法中创设方法之一,它以读的方式,营造诗中氛围,创设当时情境,以此来缩短现代青年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与古文中内容产生的距离。但古文中字词生僻、意境悠远,学生在品读时具有一定难度,未必能做到字句通畅、融会贯通,因此,学生需要教师的示范和指导才能顺利品读。以《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为例,教师在掌握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伟下,朗读上阕的“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时,用铿锵有力的语调读出赤壁的壮丽景观,读到下阕时,注意要变换语气,变高亢激昂为抑扬跌宕,读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悲凉,使学生了解苏轼当时的心境与情感,带动学生的情绪,促进学生阅读情感的达成。教师在示范朗读以后,让学生依次朗读,再进行教师和学生点评环节,让学生在点评中再次巩固文本中的思想内涵与情感表达。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立刻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反复推敲玩味,品味鉴赏文章中精妙的词语,体会字词中蕴含的文化意蕴。通过师生品读,不仅让学生融入情境,快速体悟文本,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还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的语言之美、意蕴之美。

四、视听结合,渲染情境

从文学语言的角度上看,通过“品读”可以体会到古文中语言、意蕴等文化;而从文学创作的角度上看,古文基本是创作者将自己在现实世界的所见所闻与内心感悟联系起来,然后再通过遣词造句的文学形式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具有诗画相通、诗乐结合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把文字信息以视频、图片、音乐等方式呈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最直观的方式促进学生了解文本,更有助于传统文化教学的顺利开展。心理学家证明视听结合能够使学生记忆百分之六十五左右,相比传统讲授法获取记忆的百分比更高。在教学过程中,若教师将韵律优美的古乐、色彩丰富的插画与文章内容结合起来,渲染出古文当中的情境,那么作品的意境将会深深镌刻在学生的脑海里,在视听结合中体会传统文化之美。以《琵琶行》为例,授课前教师可以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琵琶声乐,将学生先带入充满琵琶声的意境中,让学生先了解文本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等声响效果。其次,针对文本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等描写景物的语句,教师展示与文本内容和意境相关的插画。教师将平面的文字转换为立体的画卷,渲染出更具画面感的情境,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文本意韵,减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疏离感与抵触感,有助于后续教学高效进行,并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

五、思考探究,深化情境

通过以上途径,情境基本被创设出来。学生逐渐了解传统文化之美,但仍缺少对传统文化的思考。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四大核心素养之一,从课程各个方面对培养提出明确要求。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智慧的结晶,内容博大精深,但缺乏理性精神、思辨意识,影响着民族的意识形态,甚至表现在教育上,多数学生在学习中被动接受,缺乏批判性思维,这与新课标要求背道而驰。因此,教师在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适当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活性,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实际教学中,营造思考情境最有效、最恰当的方式就是提出问题。并且,教师要抓准时机,抛出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发动思维,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碰撞火花,深化开放性情境。例如《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学生通常在读通并了解文章内容后,被烛之武的口才深深折服,但这些认识仅停留在表面。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首先,为引发学生对全文的思考,问“烛之武到底凭借什么说服秦君”;其次,教师在抓准时机,抛出系列问题,问“晋侯与秦伯为何发动这场战争”,“假设郑国派烛之武去说服晋侯,是否能够成功劝退”;最后,安排学生进行辩论,发表自己观点。在交流中,引导学生领悟古人的智慧与爱国主义精神,但老师要为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语文课堂没有结论,学生在课后仍能不断质疑与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在思辨意识主导下,将传统文化结合当下,与时俱进,实现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经久不衰地传承与发展下去。

六、结语

高中语文作为教授传统文化的主要学科,对高中生的发展影响深远。因此,在目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仍需在实践中继续对情境教学法进行探索与研究,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中有全新、愉悦的感受,逐渐培养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习传统文化的自主性,加强学习深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及行为礼仪,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素养,完善学生人格,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育情境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Z].2018.

[3]苑丽莉.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高中语文学法范文7

摘要: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写作文是一件令人厌烦和深感艰苦的差事,常常是面对作文题目思绪万千却一片茫然,搜肠刮肚却笔下无物,怎么也写不出一篇好文章来。进入高中后,生活感受能力和美感体验能力,在年龄增长的同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写出的文章仍然味同嚼蜡。而高考对作文的要求越来越高,仅靠高三一年的强化复习远远不够。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三年的作文教学中能够时时相机引导,刻刻着意培养,学生的生活感受才能日益深刻,美感体验定将日见真切,学生的作文灵性也会逐渐显露,写出高水平的文章。

关键词:语文教学;技巧;素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标志,同时也是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因此,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优化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但是目前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知识面狭窄、素材积累不够、写作技巧缺乏等。因此,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人手。

一、下定决心,树立信心

学生因为畏惧而失去了坚持写作的毅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打消写作的畏惧感,让学生知道写作是一件极平常的事情,只不过是把自己与人交流想说的话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而已。让学生明白这是一项必备的能力,从而下定决心打好基础,写好作文;还要尽可能地通过一定的写作活动,给学生以成就感。学生写作时不规定太多的条条框框,对学生的文章不吹毛求疵,责备求全,在不跑题的前提下让学生自由发挥,逐渐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树立信心。要认真研究每位学生的文章,找出各自的特色,评讲作文时尽可能将学生的作品公开给全班同学阅读,多给予肯定。树立学生的写作信心,或针对优点处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赞许,可以是教师的批语肯定,也可以举行学生作文交流、朗诵会。

二、积累写作素材,充实文章内容

首先要从课内外的阅读中积累素材。没有素材,就像无水之源,因此作文的写作首先要重视素材的积累,而语文课本是最好的阅读材料和素材最好的来源。除了语文课本的内容,课外阅读也是素材的重要来源。因此,在学期初期,要为学生开阅读书单,要求他们每学期要阅读两本优秀读物。同时通过开设阅读课,有计划的让学生进行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积累了局够的阅读材料,写作的时候才能达到文思泉涌的境界。

其次还要从日常生活和电视节目去积累作文材料。文学家叶圣陶讲过,文章犹如溪水,而起源头就是生活,因此,生活是素材的一个重要来源。只有善于观察生活,才能有更多的写作素材。老师应该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去接触社会,参加课外兴趣小组,为写作提供直接素材。同时要学生多看经典电视节目,比如《百家讲坛》和《第二起跑线》等。通过这样的形式,提高学生了解生活的广度和深度。

三、掌握拟题写作技巧,提高文章吸引力

第一个技巧是设置吸引人的标题。作文的标题犹如人的眼睛,是作文的灵魂。因此好的标题能吸引入,为文章添彩。作文的标题,体现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因此作文的题目应该简单而精巧。首先运用修辞的方法,如比喻、对偶等手法拟定题目,提高题目的文采。其次可以通过设置悬念的方法拟定题目。在作文中设置悬念,可以增加文章的魅力。最后可以使用个性化的题目。通过拟定个性化的题目,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从而增加文章的吸引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因此应该受到重视。

第二个技巧是写好作文的开头。在拥有一个好的标题之后,通过精彩的开头,可以继续吸引人的注意力。万事开头难,一个精彩的开头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目的,让评卷老师眼前一亮。首先可以引用名言名句。在文章的开头,引用名言警句,可以有效提高文章的文采,使文章充满文化色彩。其次可以采用排比的形式。通过排比句的使用,增加文章的气势和文章的说服力,从而增强表达效果。最后通过设问的形式设置开头。一个好的设问,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从而激发读者的兴趣。因此,在作文的开头,要巧妙运用修辞手法来吸引读者的兴趣。

四、通过学生修改作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一直都是教师修改作文,学生成为了旁观者。这样的一个过程,导致学生丧失了主动思考的过程。这样的批改过程,师生之间没有交流,学生也不了解为什么这样改,从而不利于作文教学。

要改革作文修改方式,首先是教师示范修改。老师通过修改,给出修改的重点和标准。比如标题是否具有吸引力,开头设置是否合理,语言文字是否顺畅等。二是学生之间的修改。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进行互相修改。按照老师列出的修改标准,学生重点修改文章的标题、语句、中心和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学生之间的修改,促进他们之间相互学习,最后老师再做集中的讲评。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优点,从而提高作文的水平。三是学生进行自评。通过前面的过程之后,学生阅读自己的文章,按照之前的修改标准,来检查自己写作的不足之处。

五、通过默写优秀作文,提高写作的整体感觉

通过让学生默写优秀作文,并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背出、默写和校对。通过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感受优秀作文的优秀,通过背诵,使这些材料成为学生的素材。通过默写,让学生去整体把握和理解作文的结构、语句等元素,加深印象。通过校对,让学生发现自己遗忘的正是自己所缺乏的,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反复这一过程,优秀的素材就会为学生所用,作文水平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要求学生每周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优秀作文,在规定的时间里背出、默写并校对。学生默写时遗漏的词句往往就是优美的句子,所以笔者要求学生校对好重新背出。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很多优美的词句会在学生的作文中自然流露,并且学生会学到很多写作技巧,作文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阅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掌握技巧提高写作的吸引力,通过互相修改提高学生的主动性,通过默写提高学生写作的整体感觉,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作为教师要不断去实践这些方法,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周艳香。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J]。中学语文,2008(21)。

[2]王雪花。浅谈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2)。

[3]张守华。材料作文写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20)。

第二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作文三步法理论的提出,给我们今天的作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故鼎新的局面。这一理论以其独特的视角,从心理学和哲学的角度,构建人类作文能力结构,并形成一种新型的构思严密、自成一体的作文教学体系。

这一新型的作文教学体系的问世,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它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步骤上,都是比较科学而严密的,完全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特点和规律的。它着重培养学生的感觉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从而彻底解除学生的作文障碍,帮助学生摆脱旧的作文教学模式的束缚,建立起全新的作文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最终使学生远离了假话、空话、套话,真正达到了“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的境界,真正还给了孩子们一个个真实而鲜活的灵魂!

作文三步法,不仅调动起了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起了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这一理论,同时把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紧密地联结起来,对于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既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培养,也包括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的发展和提高。其中,阅读理解与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在各类语文考试试题中,占有考察分值较大的就是阅读理解和写作两部分内容。不仅如此,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关键,还在于把阅读理解和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并能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进而推动语文教学有效而长足地发展。

作文三步法理论,恰恰能够将阅读理解和写作有机地联结起来。尤其在训练学生学习归纳感知、思维和情感等方面的提纲时,不仅使学生从例文中领略到了作者的布局谋篇。而且同时,学生在阅读、分析、理解例文的过程中,也会获取信息,从中汲取知识。例如:我在带领学生分析《迷人的海》一文时,先找学生分自然段朗读,并归纳每一自然段的大意。学生回答:第一段写“我”望海陶醉;第二段写“我”对海的特殊感情;第三段写“我”看海上日出;第四段写“我”喜欢晚上的大海;第五段抒发作者热爱大海之情。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然后,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分想提纲来。学生能够找出来:从迷人的海这一背景中,分离出两个景观:“海上日出”和“晚上的大海”。最后得出共同的感受:我爱大海,它广阔、壮丽、变幻莫测,令人迷恋。

就这样,学生不仅知道了例文的布局谋篇,同时也读懂了一篇优秀的作品。在阅读、分析、理解例文的过程中,他们已经完成了与作者、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正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所在。作文三步法理论有效的把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作文三步法调动感官感觉事物的原理,在语文教学的课文学习中同样加以联系、运用。在使学生理解、体会课文思想内涵的同时,也能领悟到作者的写作技巧。使语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相互交融在一起,最终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服务。

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到有关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等课文时,在让学生阅读、感知、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的同时,还让学生注意联系作文三步法感受人、事、物的原理在课文当中的运用。看看作者怎样由物展开联想,并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的。

例如:在学生学习峻青先生的《第一场雪》一课时,先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写作背景,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再上新课时找学生回答:作者写此文时,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期,人们热切盼望有个好收成,恰好遇上了这第一场雪,因而激发作者对这场雪的喜爱之情并写下了这篇散文。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按照每一自然段的大意,理清课文的结构:本文按照雪前、雪中、雪后的顺序来组织安排材料的。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还让学生结合作文三步法感受人、事、物的原理来分析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调动感官感受雪前、雪中、雪后的情景的?作者从这场雪又得出怎样的感想来?

只见学生从课文中找出,雪前:天气变冷、寒风刮起(感觉)、空中布满阴云(视觉);雪中:伴小雨(视觉)、鹅毛般雪花(物化联想)、听见雪花簌簌地往下落(听觉)、咯吱一声响,枯枝被积雪压断(听觉);雪后:山川、树木、房屋、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物化联想)、柳条像银条儿、松柏上堆满了雪球、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积雪在阳光照射下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物化联想)、脚踩积雪发出咯吱的响声(听觉)等。最后,学生还说出:作者由“瑞雪兆丰年”而抒发对这场雪的喜爱之情。

由此可见,学生在课文中领略了作者的写作特色,感悟作者的布局谋篇。日积月累,学生一定会耳濡目染,形成把语文学习与写作技巧相结合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来看,作文三步法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大。

综上所述,作文三步法理论的提出,不仅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喜人的前景,带动了今天作文教学的显著发展,而且这一理论,同时可有机地融入到语文教学的课文学习中,使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相辅相成、紧密结合起来。作文三步法理论的融入,必将给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带来全新的感觉和前所未有的“源头活水”。相信:作文三步法理论,必将在推动我国语文教育事业更进一步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摘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通过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掌握写作技巧,互相修改作用和默写优秀文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

语文教学;技巧;素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标志,同时也是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因此,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优化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但是目前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知识面狭窄、素材积累不够、写作技巧缺乏等。因此,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一、积累写作素材,充实文章内容

首先要从课内外的阅读中积累素材。没有素材,就像无水之源,因此作文的写作首先要重视素材的积累,而语文课本是最好的阅读材料和素材最好的来源。比如在课本中的《我的五样》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去写下他们生命中的五样,并按照其重要性去舍弃,留下最重要的一样,并让学生以此为题目,写一篇《我的五样》。在这样的写作过程中,语文课本的素材就成为他们写作的来源。除了语文课本的内容,课外阅读也是素材的重要来源。因此,在学期初期,要为学生开月度书单,要求他们每学期要阅读两本优秀读物。同时通过开设阅读课,有计划的让学生进行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积累了局够的阅读材料,写作的时候才能达到文思泉涌的境界。

其次还要从日常生活和电视节目去积累作文材料。文学家叶圣陶讲过,文章犹如溪水,而起源头就是生活,因此,生活是素材的一个重要来源。只有善于观察生活,才能有更多的写作素材。老师应该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去接触社会,参加课外兴趣小组,为写作提供直接素材。同时要学生多看经典电视节目,比如《百家讲坛》和《第二起跑线》等。通过这样的形式,提高学生了解生活的广度和深度。

二、掌握拟题写作技巧,提高文章吸引力

在拥有了一定的写作素材后,还要运用一些写作技巧,从而为文章添彩。

第一个技巧是设置吸引人的标题。作文的标题犹如人的眼睛,是作文的灵魂。因此好的标题能吸引人,为文章添彩。作文的标题,体现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因此作文的题目应该简单而精巧。首先运用修辞的方法,如比喻、对偶等手法拟定题目,提高题目的文采。其次可以通过设置悬念的方法拟定题目。在作文中设置悬念,可以增加文章的魅力。最后可以使用个性化的题目。通过拟定个性化的题目,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从而增加文章的吸引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因此应该受到重视。

第二个技巧是写好作文的开头。在拥有一个好的标题之后,通过精彩的开头,可以继续吸引人的注意力。万事开头难,一个精彩的开头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目的,让评卷老师眼前一亮。首先可以引用名言名句。在文章的开头,引用名言警句,可以有效提高文章的文采,使文章充满文化色彩。其次可以采用排比的形式。通过排比句的使用,增加文章的气势和文章的说服力,从而增强表达效果。最后通过设问的形式设置开头。一个好的设问,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从而激发读者的兴趣。因此,在作文的开头,要巧妙运用修辞手法来吸引读者的兴趣。

三、通过学生修改作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一直都是教师修改作文,学生成为了旁观者。这样的一个过程,导致学生丧失了主动思考的过程。这样的批改过程,师生之间没有交流,学生也不了解为什么这样改,从而不利于作文教学。

要改革作文修改方式,首先是教师示范修改。老师通过修改,给出修改的重点和标准。比如标题是否具有吸引力,开头设置是否合理,语言文字是否顺畅等。二是学生之间的修改。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进行互相修改。按照老师列出的修改标准,学生重点修改文章的标题、语句、中心和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学生之间的修改,促进他们之间相互学习,最后老师再做集中的讲评。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优点,从而提高作文的水平。三是学生进行自评。通过前面的过程之后,学生阅读自己的文章,按照之前的修改标准,来检查自己写作的不足之处。

四、通过默写优秀作文,提高写作的整体感觉

通过让学生默写优秀作文,并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背出、默写和校对。通过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感受优秀作文的优秀,通过背诵,使这些材料成为学生的素材。通过默写,让学生去整体把握和理解作文的结构、语句等元素,加深印象。通过校对,让学生发现自己遗忘的正是自己所缺乏的,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反复这一过程,优秀的素材就会为学生所用,作文水平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要求学生每周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优秀作文,在规定的时间里背出、默写并校对。学生默写时遗漏的词句往往就是优美的句子,所以笔者要求学生校对好重新背出。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很多优美的词句会在学生的作文中自然流露,并且学生会学到很多写作技巧,作文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阅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掌握技巧提高写作的吸引力,通过互相修改提高学生的主动性,通过默写提高学生写作的整体感觉,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作为教师要不断去实践这些方法,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潘新和,郑秉承.语言生命动力学写作教学法的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2010(4)

【2】鲍小军.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2(9)

第四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探析

写作是人类有意识地使用语言和文字来互相沟通和表达心意,是通过对外部世界和自身的了解而进行的描述过程。高中语文作文的教学中,应当重点突出提倡学生留心生活片段,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联想能力以及良好的阐述能力,拓宽学生视野,从而使同学们形成发散性思维。倡议学生表达自我,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写作环境,并为其创造施展写作才华的平台。因此,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不断鼓励学生进行尝试,提醒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支持学生抒发真实的情感,使文章充实而非空洞。

一、经典文章为学生写出优秀作文奠定基础

为了能够写出好的作文,学生需要阅读大量的经典文章。而高中课程相对紧张,文章的质量又十分关键,因此,对经典文章的把关就是高中语文教师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共享报刊资源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并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词汇积累,酝酿其创作情愫,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用这种能够感知的教学方法进行写作训练,能够使学生确定有利的阅读方向,认真地深入到写作的学习和训练当中,并涉取充沛的养分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文章内容。此外,作文指导老师可以在作文课中与学生共同探讨高考满分作文的精妙之处,使学生从这一途径获得考场中紧张状态下呈现出优秀作文的奥妙。同时,精析优秀作文,会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多种好的作文模板,从而改善学生文章的整体情势。用优秀文章感染和激发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由于省去自己探索的时间而提高效率的同时,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二、教授和传达正确有效的写作方法

好的作文的产生不仅依赖于大量的阅读和丰富的积累,而科学有效的写作方法也同样不可小觑。教师在作文指导中应当传达正确高效的写作方法,使学生了解怎样进行写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写出更多优秀的作文。

第一,教师要根据给出的作文题目同学生一起分析审题,这一过程要求学生理解题目的大意和文章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深刻准确的定位题目。第二,教师需要对构思的过程进行讲解。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老师提前写出一篇作文,在讲解时将自己的构思过程,写作经历与学生分享,以教师文章“出炉”的过程,来引导学生把握题目,准确定位,科学构思。最后,教师在高中语文作文的指导中,可列出几种写作方法,通过对不同写作方法的把握,使学生在看到作文题目时,选择合适的写作方法答题,从而使学习效果最大化。经过这样的指导,学生就会对写作的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在考试中掌握进度,优化自己的文章。因而,也会认为写作是一件开心而不是头疼的事情。

三、提倡并帮助学生对作文进行多次修改

高中语文作文老师应当定期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认真批改,同时老师应当提倡学生对自己的文章反复精心修改。好的文章的修改出来的。海明威就曾经说过他将《老人与海》的手稿修改过将近二百遍才最后付印。因此老师应提醒学生,修改作文是对完美的追求,同时,老师应当教会学生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指导教师可以在课前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认真的批改,为每一位同学的文章都做出批复,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将修改好的作文与修改前的作文进行对比,使学生了解修改的好处,并掌握修改的方法。教师需要对作文修改进行深刻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快速高效的掌握自己修改作文的核心步骤和方法,从而在短时间内修改完成一篇高质量的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开展作文互动,在尝试中提升作文水平

教师可以节日或学生身边举办的大型活动为契机,点拨同学们围绕节日或活动进行作文创作,从而使学生写出的文章生动而不失真实性。同时,丰富的班级活动,如主题班会,话题演讲,辩论赛,诗词鉴赏等,也是拓宽学生思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传授高效写作方法,提升学生创造乐趣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一系列写作锻炼活动,学生会对写作的过程熟悉并透彻的理解怎样写作,这对学生日后写出优秀的作文具有重要的作用。写作来源于实践,只要多参加类似的开发学生写作智慧的课内外活动,作文水平的提升就指日可待。

总的来说,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任重道远,教师只有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并能够坚持练习,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写出好的文章,从优秀作文中提炼出精华,不断的尝试,才能不断的改善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的现状。而只要能够让学生产生兴趣,掌握有效的写作方式方法,合理配置写作素材,优秀作文的大量出现指日可待。

第五篇:小议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摘要】培养高中生听说读写语文综合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作为高中语文老师,首先应当树立高中语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既要辩证分析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作文训练而达到的水准,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都应有周密的计划性、严密的科学性、训练力度的强化性、行文运笔的深广性及灵活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1广泛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在阅读的基础上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不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还要创造条件开阔学生的视野。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外,我们还应当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籍,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把阅读中见到的精彩片断、优美词句、富有哲理的内容等摘抄下来,作为他们今后写作的材料储备库。这样阅读面广了,记下的词、句、段多了,脑子里的东西多了,动起笔来也就得心应手了,自然在今后的写作中也就有话可写了,同时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独立作文的难度。学生阅读的时候,可以广泛选材,只要是思想健康,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益的内容,都可以广泛涉猎。如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思想政治和文史地理等。因为广泛阅读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使他们的作文内容充实,可读性强。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既可以包括长短篇小说,也可以包括诗歌散文,如果有兴趣,适当阅读古典诗词也是不无裨益的。通过广泛阅读,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另一方面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既让他们学到写作技巧,又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此外,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还要讲究方式方法。例如阅读诗歌散文时可以朗读,阅读文学性作品时可以默读。教育学生阅读的同时思考,思考是为了更好地阅读,在阅读和思考的时候,注意做好读书笔记也是一个学习写作技巧的重要方法。只有广泛阅读素材,才能获取多种知识,在知识丰富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写作技巧练笔,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当学生真正对阅读感兴趣的时候,就是激发他们写作灵感的好时机。每个人的阅读品质阅读习惯都不一样,学校就有必要为学生建立一个交流经验交流体会的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阅读经验交流大会无疑对学生有较大的帮助。

2观察生活

留心生活,注意观察是学生写好一篇作文的前提。然而,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致使文章内容空泛、生涩。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点拨与指导,使学生既要用眼睛观察周围生活与事物,更要让他们用心去体味。观察细致,能写得充实具体。观察还要和想象结合起来,写出的形象才会栩栩如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我们认真观察、认真思索,并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让大自然的万千景象奔涌眼底,让思维的触角多方接触,并用心去和大自然沟通,把自然属性和我们的现实生活与深刻体验联系起来,就会给我们的写作提供无限契机,还能在与自然的心灵碰撞中绽放出思想的火花,从而写出立意深远的习作来。

3勤练笔

宏观上把握好训练题材内容,使学生对作文训练有一明确的标的。这就要求指导者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收集和研究。例如,平常练习的题材内容可直接或间接或有所侧重或兼而有之,主要涉及下列方面:爱国主义、远大理想、传统美德、奉献精神、弘扬正气、见义勇为、艰苦奋斗、健康心理与热爱生活、望子成龙与家庭悲剧、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市场经济与腐败现象等等。这些题材的设置并非一成不变的,可在此基础上删消、增多也可交融。要完成此项工作,指导者可适当“抛砖”(明确方法,做出示范)而“引玉”(要求学生参与进来,争做确定题材内容的先锋)。题材内容一经确定,就要围绕它做好系统收集素材的工作,可完全放给学生,分任务到小组,成块状收集材料;教师只负责划分并审订材料而成册,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日常教学中,抓住每一次写作的契机,多让学生进行日记、随笔的练习,使学生们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触发他们写作的灵感。一学期,课内大作文一般只做七、八篇,这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量变才能质变,没有一定量的保证,怎么能提高写作水平呢?让学生课外自由练笔,是加大学生写作量,促使学生写作的一种好方法。

高中语文学法范文8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培养;语文思维;方法

一、语文思维及其特点

思维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天生就存在的东西,人类能够透过思维进行思考,完成很多日常生活当中的事情,而语文思维和思维大同小异,只是相比较思维而言更加的具体,更加的准确,把思考范围缩小在语文这一科目上。因此,语文思维具体就是指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把得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思考与研究,并把晦涩知识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理解翻译出来,并且在理解翻译的过程当中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让思维再创新,解释出与原本不同的独到的见解,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当中领会到知识的要领并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总结前人的经验来进行学习,把自己的思想与前人的思想结合到一起,从而做到更好的学习高中语文,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成绩。这就是语文思维的好处,而语文思维是我们都需要的存在,所以,培养语文思维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并且,要想培养好语文思维,就要从根本上了解语文思维。语文思维由于范围较广,因此包含了注意力、观察力、创新力等能力,这些都是人脑通过有序的活动之后得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只要能够很好地培养这些能力,语文思维的后天培养就会十分顺利,因此,要想培养好这些能力,就要做好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从教师处得到更多的知识,才能够在思考的过程当中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拓展,所以,由此就能够看出语文思维所拥有的几大特点。1.互动性。由于学生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就必须要从教师处获取知识,因此就会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师生之间需要有定期的交流互动才能够达到更好学习的目的。语文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应该抛弃传统的讲课模式,走下讲台与学生进行近距离的交流,这样,师生在讨论的过程当中有分歧和不同见解,大家共同讨论来决定更好的答案,在这个过程当中就逐渐出现语文思维。2.广泛性。语文思维是把学到的知识以自己的方法和思维转化为自己所理解的知识,并在此过程当中进行拓展和延伸,而在拓展和延伸的过程当中所涉及的知识量就是十分的广泛,这一过程中的知识不仅仅是课内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还有一些在生活中或者在课外书籍上所涉及的知识,完整的语文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能够让知识更加的延伸。3.渗透性。语文课堂索要学习的知识很多,但教师不能一股脑地把所有的知识都灌输给学生们,教师们应该一点点地为学生们渗透知识,把知识以点划分,每节课都在渗透知识,学生慢慢地接受知识,才能够一点点地把知识都消化掉,才能够把所学到的东西,都转化为自己的财富,这样收获的知识才有价值,而一股脑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不仅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还影响学生的进一步利用知识。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文思维的策略

语文思维是学习高中语文一项必备的思维模式,只有培养好语文思维,才能够对学习高中语文更加有帮助。由此可见,想要学会高中语文、想要学好高中语文,培养一个良好的语文思维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高中语文的过程当中,一旦缺失了语文思维,学习语文就会变得十分困难,一旦缺少了语文思维,那么学习语文就只能死记硬背,课堂上的知识不能够完全的消化,也不能根据所学的知识,拓展出更多更创新的知识,这样对于学习高中语文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针对不同的学生找出相应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语文学习更加顺利。1.转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众所周知,我国现在大部分地区的高中语文教学都在采用最原始的教学方法,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地位,而学生是次要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师生之间产生较大的距离感,而师生之间一旦产生了这种距离感,就很难把思维聚拢,让思维成为主导。这样的教学模式会让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不顾学生的想法,也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所以会出现知识传达不到位现象。因此,相关学校和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与学生们共同讨论,只有这样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才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知识点的探索,同时也方便了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教师也能够通过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更加地了解学生,方便“对症下药”,找到学生的不足和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并且对学生的思维方面着重培养。例如:在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制订相应的讨论课题,把思维方式相近的学生放在一起进行训练讨论,让学生们自主接受知识,让学生们之间有竞争,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更好的培养。2.注重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且十分方便的途径来获取知识,那就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往往能够从各个方面向学生们传递知识,让学生们了解到更多的知识,这些知识是与教师和同学们讨论得不来的,相比之下更加珍贵。在课外阅读的过程当中,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让自己的大脑运转起来,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转化书中的知识,这也是一种培养语文思维的重要方式,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语文思维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语文思维有利于对高中语文的进一步学习,而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进一步地为学生探索更好的方法来学习如何培养语文思维,对于这一问题,只要教师们能够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能够积极地寻找方法来帮助学生,我们就能够有效地为学生培养语文思维。

参考文献:

[1]邱超君.浅析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