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论文范例

高中学生论文

高中学生论文范文1

(一)科学处理教材

1、注意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

高一上学期历史教学中要注意总结历史规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例如,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分析,可总结归纳出工业革命的产生需要一个政治前提和资金、市场、劳动力、技术、资源等条件,把此上升为方法论进而就可分析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原因: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各主要国家的确立和发展;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殖民掠夺提供了资金、市场等物质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科技不断进步积累了丰富经验。分析完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得出两次工业革命的同不刻意追求初中历史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把握历史的整体性与时序性

(1)建立背景性联系,既着重分析不同模块所涉及知识之间的因果性联系,如必修三中的“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实际上与必修一的“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密切相联,后者可以成为前者的背景。

(2)建立横向联系,既通过不同角度对同于历史事件或事物进行分析,如必修一从政治史角度讲述“辛亥革命”,必修三则从思想角度通过“三民主义”阐述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3)建立必修各模块内部的历史与逻辑联系。根据中外历史的时序和历史问题的因果关系,把课程标准中相对割裂和孤立的子专题串联起来,用讲解《前言》的形式进行概括性串讲,可以使模块内部的线索更加清晰。

(二)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

1、课题引入要“悬”,吊起学生的胃口

课题引入的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引导到探求新知识上来,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所以,它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此,课题引入不能平铺直叙,没有起伏,必须设置悬念,吊起学生的“胃口”,以切入主题,导入新课。例如:在上完《九一八事变》后,教师总结是可以说:“九一八事变,震惊了世界,而当时的国民政府还在积极反共,迫使红军长征。”并引用的《长征》一诗,引出下节课《红军的长征》。

2、讲述时应力求形象化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往往发源于兴趣,兴趣能促使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学生只有对历史知识产生了兴趣,才会愉快、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而教师在讲解时的故事化、形象化、戏剧化,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重要手段,使学生感到“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例如:在上《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时,教师可以引用总理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讲述在1954年印度总理尼赫鲁来访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故事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世界的影响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结合时事特点

历史教学中,有许多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热点时政问题,学生对此也特别感兴趣,可以结合这些时政热点进行教学以培养高中学生热爱历史,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主动性和爱国情感。如学习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可以利用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日本首相参拜供有二战战犯的靖国神社等热点问题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和教学,使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并使学生从二战史实中认识到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地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同时也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要热爱和平;认识到法西斯是人类共同的敌人,要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和法西斯势力死灰复燃,对日本政府作出的伤害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及至世界各国人民的感情的事情给以谴责。这样,历史学习就变得有现实意义了,学习历史的兴趣由此盎然而生。

(四)运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打破时空界限,突破了课堂狭小天地,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让历史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使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如讲授《红军的长征》一节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一,以电视剧《长征》中的歌曲“十送红军”导入,这首歌所蕴藏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学生每一根神经都“乐”起来了,激发了学生了解本节历史的兴趣;第二,讲述长征路线时以动态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把长征的过程一目了然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提高兴趣;第三,讲述时也把长征时经过的地方如雪山、草地、遵义会议旧址,红军的用品、照片,以及有关的诗词等打在屏幕上,以增强兴趣;最后再放一段长征的影片,使学生回味无穷。

(五)以革命领袖为榜样

当我们了解革命领袖人物青少年时代勤奋学习的历程以后,便会发现,他们都从小就喜欢学习历史。教师可以利用革命领袖热爱历史的事迹来教育学生。例如:

在9岁时进家乡私塾,先读的是《三字经》,接着又读《幼学琼林》和《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些书既讲孔孟之道,也涉及许多历史事实。记忆力强,能够口诵心解,很一决领悟,读史兴趣也因此大增。13岁时,在私塾继续读四书五经的同时,又在课外看了如:《三国演义》、《水浒传》、《隋唐演义》、《精忠传》、《西游记》等古代历史传奇小说,他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反抗统治阶级压迫的斗争故事。15岁时,开始读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和冯桂芬的《校?庐抗议》。17岁时,在选读《纲鉴类纂》、《史记》、《汉书》等古籍的同时,还选读一些时论和新书。从6岁起开始读古代历史小说,第一本书就是《西游记》。在9岁前,他就已经熟读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演义史书,并练就出惊人的记忆力。12岁时,他随三堂伯周贻谦从安徽去到东北。那时,沙俄和日本刚以中国的东北土地为战场进行了为时一年七个月的战争,使东北人民在外国军队的炮火硝烟下蒙受了深重的苦难。这给少年以异常强烈的刺激,他再也无法平静下来。从此,他养成了关心国事,每天坚持读报的习惯。时局的危急震撼着他,历代民族英雄的精神感染着他,所以当一次老师间学生“为了什么而读书”时,坚决地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在席家匾私塾读了9年书。在席先生的启蒙引导下.少年不仅读完了四书五经,还涉猎了一部分史籍以及《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等一些历史小说,使他明白了许多道理,知道了中国正在发生的许多事,萌发出要拯救中华民族的爱国意识。1905年,19岁的走出仪陇,在张澜等人的影响下,开始接触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思想,走上了革命道路。

高中学生论文范文2

1强化知识传授,弱化能力培养

关于“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课堂观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介绍完光合作用的概念后,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科学史的相关内容,并利用这段时间在黑板上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了列表总结(表中包括时间、科学家、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然后对萨克斯、恩格尔曼以及鲁宾和卡门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处理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共用38min。关于“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的课堂观察: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关于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在讲解完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后,还剩16min时间。教师在简单地解释细胞学说的三个要点后,将教材“资料分析”栏目中“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留给学生自主阅读,然后选择了讨论题中的第二题进行提问(讨论题:①通过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你领悟到科学发现具有哪些特点?②细胞学说主要是阐明了细胞的多样性还是生物界的统一性?③恩格斯把细胞学说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的地位和意义为什么如此重要?说说你的理解)。原因探讨:上述两则案例虽然在教学中都应用了相关的生物科学史,但教学目标过于单一,仅仅将目标定位在落实科学知识上,学生并没有获得任何方法和情感体验。有调查表明,教师对生物科学史的教育价值持肯定态度,但是多数教师却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而引入科学史材料。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固然有考试评价指向的问题,但更重要的问题在于教师对于生物科学史所蕴含教育价值的认识不够。《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改进建议:在教学中不能局限于只告诉学生现成的静态结论,还要追溯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不能局限于知识本身,还要揭示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不能以知识为唯一目标,还要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维品质和思想观念。要把逻辑的推演同人们认识的过程联系起来,达到逻辑和历史的辩证统一,真正揭示科学发展的精髓。

2盲目选择材料,加重学生负担

关于“遗传因子的发现”的课堂观察:在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用18张幻灯片介绍了孟德尔生前身后,用20张幻灯片介绍孟德尔的论文及其思路,其后还详细介绍了孟德尔“造假”案溯源及其孟德尔的精神遗产。整节课上学生眼花缭乱。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课堂观察:在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先介绍生命进化的证据(胚胎学、比较解剖学),然后陆续介绍了早期进化论(布丰、拉马克、华莱士)、达尔文进化论、综合进化论(哈迪、温伯格、赫胥黎)、中行进化学说(木村资生)。学生忙于阅读,没有任何思考的时间。关于“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课堂观察:在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先后介绍了亚里士多德、赫尔蒙特、普利斯特里、森内比尔、萨克斯、恩格尔曼以及鲁宾和卡门等的实验,甚至希尔反应、卡尔文循环的详细过程,远远超出了高中生的认知能力和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原因探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既没有考虑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又没有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甚至认为多补充一些课外教学资源一定会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在选择材料时又没有充分考虑所选材料的价值,这些资料的简单积累无疑只会大大加重学生的负担。改进建议: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努力吃透教材,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适当、适量、适度的科学史材料为自身的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绝不能追求量的扩张,要努力做到对生物科学史素材的应用既到位又不越位。

3过分强调功能,导致本末倒置

关于“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的课堂观察: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师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然后详细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包括知识、方法、精神),紧接着又让全班大多数的学生谈自己的体会,占用40min时间,而对细胞学说的内容以及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只进行粗略的介绍,最终导致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没有达成。关于“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课堂观察:在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用了21min先后介绍了欧文顿的物质通透性实验、荷兰科学家Gorter和Grendel的红细胞膜实验、罗伯特森(J.D.Robertsen)的电镜实验、LarryFrye等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以及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用剩余的时间指导学生完成课外制作“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原因探讨:教学中引入生物科学史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展示知识发生过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但如果对生物科学史的教育功能的盲目应用,也会造成本末倒置、主次不分。改进建议:对教材中与生物科学史有关的教学素材,要认真研究,合理定位。教材中提供的教学素材仅仅充当“脚手架”的作用,目的是促进学生对结论性知识的理解,并进一步促进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教师一定要结合课程标准作出合理的判断,回归课堂的本真。

4不做深入分析,千篇一律提问

关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课堂观察:在“科学家是怎样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教学时,无论是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还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烟草花叶病毒实验,教师都对其中所包含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千篇一律的进行提问。原因探讨:生命科学史的引入无疑能强化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不同内容的科学史有其共同的使用价值,但也有不同的教育价值。上例中,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对所涉及的科学史进行整体把握,将每一段历史过程平行对等处理,从而导致了在教学时要在每一则史料中都要挖掘出科学史各方面价值的现象。改进建议:生物科学史不是只体现一种教育价值,往往是多种价值相互渗透,但是都有其重点的教育价值。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育目标精心筛选、合理取舍、整体把握,突出其蕴含的重点价值。

作者:刘红 陈志娟 王锋 单位:甘肃省礼县实验中学

第二篇: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探索

一、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构建

据心理学家相关研究发现,学生处于成长发育期,其学习行为很大程度上会因环境影响而改变。由此,教师可对学生现阶段心理特征加以充分利用,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为学生构建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与生活情境,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下,学生能够激发出自身能动性和求知欲望,开展合作学习或者自主学习探究。作为一门学科,生物源自于生活,其教材内容大多来自于生活,很多学者根据生活经验进行深入探索实践而发现了生物概念和生物原理,因此生物与生活二者密切结合,不可分割。高中生物教师应取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为教学基础,逐步引导学生对其中蕴藏的知识点进行深入发掘,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生物知识的掌握。例如在进行质壁分离和复原试验时,按照教材内容实验材料应为紫色洋葱鳞片,但市面上洋葱往往不具有明显的紫色,因而可以在进行实验前4天时对其做适当处理,将洋葱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块,然后剥离为片状,在室温20℃以上置于散射光下,直至变成紫色。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寻找替代品,并逐一进行试验,包括彩叶草的叶柄或茎秆、爬山虎叶柄、红萝卜叶柄等在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可收到良好效果。此外,还可以青菜叶子、花生种子等用于更深入的探究,这些现象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但是很少有人将其代入课堂教学中,以此来营造教学氛围。由此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探究,当学生兴趣被激发出来的时候,教师则可顺利地导入本章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一一解答前面提出的问题。

二、生活化教学活动的开展

高中生物教材内容源最初源自于生活,但同时又高于生活。身为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从现实生活出发,结合生活经验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指导其进行生活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学生由此对生活有更深的感受和体验,能够更进一步认识到生活与生物知识之间联系的紧密性,对高中生物所具有的实用性也有深刻感悟,学生由此能够结合生活实践经验认识生物知识,同时又能在生活实践中运用生物知识,其掌握和运用生物知识的能力在生活中解决问题。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情分析,远离了学生的生活,远离了学生的实践,当学生面对联系生活的题目会显得束手无策,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并没有与之成正比,学生的创新意识没有得到培养,创新能力也就没有得到提高。事实上,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还原生活”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挑选与时俱进的生活题材进行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或现象。站在生物学角度认识现实生活。例如我们经常说要对白血病患者通过移植骨髓进行治疗,但是在移植的过程中会出现抗性等反应。而且能够配型的骨髓也很少,利用自己所学的生物知识如何获得可移植的骨髓呢?涉及到哪些现代生物技术?因为学习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运用,以方便我们的生活。现实生活才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知识的归宿,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考虑生物学科的特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知识与生物课本的密切联系,让学习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三、建立完善的课外生活化实践体制

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通常是以课堂作为教学主阵地,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让学生可以真正地回到生活,认识生活。是将课堂中学习的有关理论知识应用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的主要阵地。所以,不仅要认识到课堂学习的重要性,同样也要认识到通过课外学习帮助学生将生物知识形成一个系统化的体系。通过加入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养成一种“爱动脑,爱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应用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现象。同时,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比如,在讲授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时,其中一些简单的实验,如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中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弯曲生长部位等的探究可以让学生利用玉米的胚芽鞘进行实验。这样不仅可使学生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成就感,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的很多知识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说法,本身还在发展,并没有定论。比如有关细胞衰老的学说,向光性的原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等,教学中可以向学生适当提及其中的争议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思考,获得知识。如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关于获得性遗传的问题及变异是否定向的问题,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争论。

五、总结

新课程背景下实施生活化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把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联系起来,创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体验,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作者:张立娟 单位: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九中学

第三篇: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研究与发展策略

一、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现状

1.学生学习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

当前高中生物课堂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突出体现,只是单纯的以课本、教师为中心,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强制”下没有实现学习的主动意识,从而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师生互动性不够。

生物课堂的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实践互动教学,从而在互动中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但是,现阶段的生物课堂教学没有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使得生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低效。

3.教学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

生物学科作为一门实验型学科,应该在教学中加强对其的实验,实现学生之间的实验性合作学习。但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仍然坚持自己演示性实验,只让学生在旁边进行观看,也没有让学生对实验进行合作、讨论,这样使得生物教学效果低下,学生学不到东西,教师也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二、高中生物有效性教学与发展策略

1.整合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者某种活动的关键,并能引导个体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一个人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如果兴趣不够,教师对其进行强迫性教学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教学内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生物学习。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优化的学习内容和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保障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教学活动,有效的促进学生发展。

2.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提倡多样化教学方式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应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改变之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比如,讲“温度与酶活菌的影响”时应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再在班级上集体探究最后得出实验结论。还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实验,加强对实验结论的体会和理解。比如,在讲“细胞膜的功能”时,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的机会。小组合作与交流可以是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教学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到生物课堂学习中。

3.重视生物课堂的实验教学。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实验为基础,实验教学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实验教学,首先,在每次生物课前,都要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鼓励学生寻找问题并提出,比如实验材料是否可以调换、实验环境能否进行调整等。也要注意实验后的结论与总结两个环节。其次,教师要将课程项目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在具体课程开展时要借助实验的方式,将知识进行形象化、趣味化的处理,加强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4.利用辅助教学资源开展具有生物学科特征的活动。

生物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发挥创造力并学会利用生物知识。因此,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生物比赛活动,调动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能力。同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辅助的教学资源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内容的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生动化,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总结

综上所述,探究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意义,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对生物有效性教学进行深入探索,要处处从学生的个性发展的角度考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教学实际出发,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同时,教师还要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以及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情况,优化、精选、整合教学内容,重视生物实验教学,从而真正实现生物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作者:李玉娟 单位: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

第四篇: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研究

一、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探究式教学是广大高中生物教师一直以来关注的重点内容,但在目前的高中生物课堂中,探究式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实验对生物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设备的匮乏和简陋的实验室条件,都是阻碍生物教学质量的因素。实验是生物教学环节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如果没有完善的实验条件来支持,或者教师对难度较大的探究活动以及生物实验“望而却步”,这样就无法达到生物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其次,由于高中生物具有密集的知识点,教学任务量较大,许多教师只注重知识技能的讲述和传授,放弃了探究活动的开展。此外,部分教师仍然存在“师道尊严”的观念,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味地采取灌输式教学,可以说,很多教师的教学水平仍然有待提高。

二、实施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一)加强实验教学,开展实验活动

作为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学的概念,掌握生物学知识,并在实验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生物实验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研究兴趣。因此,教师要重视生物实验,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贯彻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生物实验我们可以更加客观生动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例如在还原糖和蛋白质的检验试验中,运用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使用斐林试剂(新制的Cu(OH)2溶液)检验是否为还原性糖,它们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在检验是否有蛋白质时,使用双缩脲法,蛋白质可以和双缩脲发生颜色反应,可以证明蛋白质的存在。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明确了如何鉴定还原糖和蛋白质,从中可以理解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作用及颜色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实现了探究式教学,帮助学生生动形象地学习了书本上的生物知识,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内容,验证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二)培养问题意识,设计提问环节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探究是问题的开端,在高中生物课中采取探究式教学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生物教学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提问要经过精心地设计,注重方法,只有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逐步提高自己的生物学习能力,收获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有所侧重地提问,学会分析关键问题。在进行预习时,教师要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对众多问题进行梳理分类,总结出其中的重难点内容,这样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另外,教师要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一旦学生产生了探究的欲望,那么其所学的生物知识就会得到扩充,并构建出更加完善合理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获得知识的过程远比结果重要,因此,教师要想在高中生物中实现探究式教学,就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三)引入完善的评价机制,讲究评价艺术

讲究评价艺术是激活生物课堂,是实现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方法。艺术地进行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收获快乐,在愉悦的气氛中感受生物的魅力。一直以来,生物学的评价更加侧重于学生对知识技巧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评价体系是存在漏洞的,无法达到探究性学习的真正目标。因此,教师要注重评价的手段,讲究评价的艺术,改变评价的语言,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多采取激励评价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此外,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仅包括教师评价,还包括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教师要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引入完善的评价机制,形成“百家争鸣”的学习氛围。

三、结语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实现探究式教学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以及不断完善,进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切实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

作者:陈俊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

第五篇:高中生物教学三步导学教学模式尝试

一、“三步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三步导学教学模式”的思想内涵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学习,做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任务为主线,以发展为目标,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打造一种“互动、互促、互学、互助”的活动式课堂。通过三步导学案导学,学生不仅知道“我要学”(自主性),而且明白“学什么”(任务)、“怎么学”(方法)、“学得怎样”(评价)。它是新课改理念和“先学后教”尝试教学模式的有机统一。通过“师在教中学、生在学中教”的互动,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二、“三步导学教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高中新生在初中已经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也有一些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是这些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很难适应高中的学习。在高一新生我们进行了学习行为的调查,从预习、课堂学习、课后总结反思、作业完成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本次调查发出问卷598份,收回有效问卷593份。从调查情况反映出学生学习的几个特点:首先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其次学生是愿意思考的,特别是在老师的指引下积极的思考,还有比较多的学生喜欢独立思考。再次学生缺乏及时复习的习惯,往往是在做作业时遇到不懂的问题才去翻书,做作业的时候不太会挖掘和总结,不能做到举一反三。最后学生并不明确作业存在的目的,认为完成作业是一种任务,而不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三、高中生物课“三步导学教学模式”的操作要点

“三步导学”的设计思路是“让教师发挥科学的主导作用,做学生学习的真正导师”,主要以“导”为学习动力,以完成“导”的过程为学习过程,即交流、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讲的少,学生学的多;把教室变成“开放的课堂,自主的舞台”。由此可见“三步导学”就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其操作要领可以概括为“三步”。本文以高中生物教材“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一节的内容为例,探讨“三步导学教学模式”的操作要点。

1.课前预习学案的编写、使用和操作要点

课前预习学案的设计要做到题目设计有梯度和悬念,并且内容少,容易入手,要在课前发给学生,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本学案的学习清楚学习的目标。此外,预习学案还要设计相关的问题体系,解决“学什么”的问题,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根本,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使之形成一个个学习任务。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的预习学案包括:①三维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②有丝分裂的复习;③减数分裂概念及精子形成过程的预习填空、激发兴趣的思考题;④预习后的尝试练习。

2.课堂学案的编写、使用和操作要点

课堂学习学案文字、格式简单明了,知识呈现清晰,是完成教学设计的重要而效果显著的手段。此学案对学生的认知起到引导、综合、总结和巩固的功能,是解决怎么学的问题,具有指导学生完成任务的作用。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的课堂学习学案主要包括内容:①通过列表分析减数分裂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它的内涵;②通过图形辨析、概念对照与课堂内化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新名词;③通过自主绘图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来解决减数分裂过程学习的难点,并通过图形、曲线的转换使学生能从中找出减数分裂过程的典型特征及与有丝分裂的区别,为今后遗传规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④通过课堂学习的自主检测内化知识,及时反馈,调整教师的教学工作。

3.课后反思学案的编写、使用和操作要点

课后教师通过组织全体学生互检互查,对目标检测结果做出反馈的操作要素。对于学生来说,通过结果反馈的操作,一定要掌握自己的目标达成情况,在同学的帮助下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对于教师来说,通过结果反馈的操作,必须对所有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建立检测成绩登记簿将学生的检测成绩记录在册。另外,教师还要善于对学生的检测成绩,定期进行汇总分析,从而引导学生对目标检测的操作,从思想到行动上都真正地重视起来。课堂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往往会遇到一些不当或者是错误的信息。其产生的原因,有来自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有来自对教材的不同解读,但更多的是来自教师的教学行为,所以教师和学生在课后都要进行反思。课后反思学案一般设计的内容要求在10~15分钟内完成,可以选用专门的时间来统一进行,并且让学生通过课后的反思学案形成一些总结性的语句、规律或者是解题的技巧,达到能力的提升。通过反思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进学习的方法,不断提高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四、总结

总之,“三步导学教学模式”为学生建构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完整的学习认知过程,能让学生轻松学习,将思考贯穿学习过程,真正做到知识的理解和灵活掌握,并且可以使学生不断的修正自己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达到终生教育的目的。每位教师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提高课堂有效性,把促进学生的主动性放在首位,激发自身潜能,使学生从怕学到想学、能学、会学。从不同角度发展每个学生各自不同的特殊才能,使学生真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好高中生物。

作者:陈志鹏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第一中学

第六篇:高中生物教学思考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思想的禁锢

部分教师认为探究式教学浪费时间和精力,对成绩的提高意义不大。也有一些教师认为探究就是放手让学生各自自由探索,不适合课堂教学,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开展探究式教学。

2.对探究教学认识不足

认识存在误区,认为生物的探究教学就是实验探究,无法把握探究式教学的理念和精髓;另外,教师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获取知识和启发思考的能力。

3.对学生的差异考虑不周

探究式教学的效果也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在备课时,照搬教材,不问学情,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都采用一样的探究式教学设计,必然导致探究式教学效果的参差不齐。

二、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1.精心设计专题讲座

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为了使学生了解当前的一些科技动态,对热点科技领域的新成就、新技术有大致的了解,适当补充一些科技资料进行专题讲座是必要的。

2.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问题”是组织探究活动的前提,也是诱发学生学习需要的重要情境,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情境,精心设计问题。教师在预设问题情境时,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从而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经验出发,将“问题”提得“妙”,将探究的活动设计得“巧”,这样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另外,还要注意问题的难易度,对于特别难的问题要适当补充一些辅助性问题,把大题化小,引导过渡;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只要求学生会的是与否就可以了,不易当作探究性教学的问题。

3.调控探究气氛,多进行表扬

在探究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及时调控,做到收放自如,努力营造探究氛围,让学生在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进行探究学习。同时,可以通过多表扬、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探究学习充满信心。探究活动中对于学生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问题,只要学生能提出来,解释问题有自己的思路,均应给予鼓励,即便是学生的回答偏离教育目标甚远时,也不要给予绝对的否定,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外共同讨论。例如,当学生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给予启发,适当“拉一把”,降低问题的台阶,设置第一个层次的探究点或子目标,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4.加强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让学生通过对社会实践的观察,了解生物学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技方面的应用,结合生物知识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我们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密切,内容丰富,教材中编排了一些STS教育的调查、参观等实践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图书、报纸、音像和网络等了解更多的信息,开展调查、研究、讨论等活动,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同时也了解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和学生都要克服对探究学习产生的神秘感和危机感

教师要改变不知如何开展探究教学的观念,主动实施探究教学;学生要树立起探究的信心,通过一些小实验、调查研究,不断体验自身参与探究的全部过程,进而激发探究兴趣。

2.探究教学要以扎实的基础知识为基础

探究教学不能忽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不能只顾把精力放在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环节上,既要注意帮助学生构建基础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引导学生加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3.探究教学要结合多媒体进行

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为生物探究教学提供了契机,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探究式教学。但也要注意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工具,要适度使用多媒体,才能防止学生“看热闹”,防止多媒体取代教师本身。

作者:肖杰 单位: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江阴高级中学

第七篇:高中生物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标准化知识观的影响

高中生物教学受到传统知识观的影响,在教学内容上主要是对专家标准化解读的一种传递。教师通过分析、理解教材及其辅导书,然后通过传授教给学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 齐国民生。学生就是知识的容器,被动地吸收单一性的解读,没有自我的理解和创新。同时,在对问题的解答上,传统知识观倡导答案的唯一性,对知识的理解只有一种角度,学生只是在教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机械地训练,这种模式挫伤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限制。

(二)封闭式课堂教学的影响

高中生物知识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是高中生物创新的源泉,生活中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生活中的现象能够激发学生创造。高中生物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束缚在书本知识和随堂练习上,学生只是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知识,在随堂练习中巩固知识。再者,课本知识是结合全国高中生的基本特点编写的,具有一致性的特征,在内容上无法突出学生个体的个性化特点,在一般意义上无法实现知识的创新。这两者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影响

高中生物的教学模式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制模式,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尽可能地解读知识、分析知识,学生通过记笔记,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解读。课堂教学基本上没有关于学生活动的设计,师生互动单一地表现为封闭式的问答模式。在内容的理解上只有理解程度的区别,没有理解角度的区别,同伴交流只表现在作业的辅导上。这种没有学生参与和没有思想碰撞的课堂显然是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学生主体的课堂

新课标提倡改革传统的教师中心的课堂模式,增加学生活动的设计,扩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具体来说,首先,需要建立宽松的课堂氛围。在传统的知识观中,教师的知识和威严受到推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更多的发言权。学生的问题意识较差,对教师的解读没有质疑,即使少数学生提出疑问,也会被教师强烈制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压制,不敢大胆地提问。课堂教学成为消灭问题的课堂,而不是产生新的学习问题和探究兴趣的课堂。其次,建立学习共同体,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新课标强调,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构建学习共同体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基础,按照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的方法进行分组,每组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以团体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个体知识的成长。再次,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教师通过导学案的设计,引导学习共同体开展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学习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展示。例如,在《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粮食短缺给人们带来的生活困难,让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意义,如何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以及衡量光合作用的指标是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新内容的学习中。教师根据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的条件,将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明反应和暗反应。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类蘘体上光反应的动态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进行小组讨论。弄清光反应的部位、条件,色素吸收光的用途,光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ATP的流向与转换等。小组在探索的基础上思考暗反应的过程,明反应和暗反应的关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展示的过程要求全员参与,展示的方式不受限制,学生可以讨论设计自己内容展示的方式。班级学生在小组展示后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促进组间和班级整体学习。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是在探索过程中形成的,知识是自主建构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建立开放性课堂

知识的创新是在不断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产生的,而这种新知绝不是停留在书面作业上的机械练习,而是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的个性化组合和创新。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一是吸收生活中的重要素材和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和情感体验。例如,在《人口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教学过程中,课前将学生分成3个小组,分别以“我国、我县人口的现状和前景”“人口增长对我国、我县生态环境的影响”“怎样协调人口和环境的关系”为课题,进行外出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将生活中的重要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调查对我国的人口情况和环境状况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师通过探究问题将新内容进行分解,并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调查活动和展示中自主学习新知识。二是将课堂学习扩展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增加知识的灵活运用。例如,在《腐乳的制作》教学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发酵的技术制作腐乳。这就将学习到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在多次尝试腐乳制作的过程中,知识的内容得到更加深化,并得到灵活应用,同时,通过腐乳成品的分享,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激发,由此去认识和掌握其他发酵产品的制作过程,进行尝试,进一步扩展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多媒体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已经逐渐普遍,各高中学校逐渐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但是在运用过程中却呈现出单一性的特征,多媒体技术只单纯地为教师的教服务,而没有促进学生的学。发展高中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丰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内容,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在《绿色食品的生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网络自主地搜寻资料,资料的内容包括图片、视频、文字等。以此作为展示绿色食品生产过程的重要资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设计自己的展示内容,展示可以采用动画、ppt、音乐、现场操作等方式,通过形式的多样化增加学生应用知识的灵活性。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网络技术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当学生遇到不明白的知识点时,可以通过回放进行观看和重新学习。在课堂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上传自己展示的资料和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习能力。这对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运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需要运用信息技术,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教学改革,建立开放式的学生主体课堂,促进知识的自主建构,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作者:齐国民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

第八篇:高中生物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一、高中生物教学

高中生物教学虽然承担着很重的教学压力,但是我们教学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并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应付考试。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还要利用生物实验课程让学生明白一些生物知识的原理,更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开动脑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牢记生物知识。

二、为何要优化高中生物教学

高中生物教学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经过调查研究显示,一些学校的高中生物教学不良现状提示我们应该仔细分析高中生物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

一些学生在高中生物课堂上睡觉、说话、开小差,这很有可能会扰乱高中生物教学课堂秩序,不仅自己没有掌握到生物知识,还会妨碍其他同学学习。出现这样的原因是因为学生缺乏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没有了兴趣的支撑,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还有一些学生因为自己是特长生或者是要选择文科的关系,就放弃了高中生物学习。

(二)教师教学方式落后的原因

部分生物教师只重视课本的理论教学,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味地注重教学任务,到头来教师把高中生物的知识都讲解完毕,可是学生却没有掌握知识。这说明老师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是落后的,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这种教学方法也让学生感到生物课程枯燥乏味。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一些课程是实验课程,但是老师却让学生死记硬背实验流程,没有开展实验教学。如此一来,没有生物实验经验,学生就不能真正理解高中生物知识。

(三)缺乏有利教学环境的原因

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落后也是阻碍教学进步的原因。例如,在苏教版教材中,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内容,但是学生只能看到书本上的图案,却不能见到模型。这是因为一些中学没有生物模型器材室,限制了学生直观地理解生物知识。

三、优化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出现了上述问题让我们意识到一定要优化教学策略,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以苏教版生物教材为例,以下我将阐述如何让先进的教学方案和优美的教学环境共同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的进步。

(一)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优化策略

首先,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学生不喜欢学习,下课后可以找学生谈心。通过平等交流的方式,发现学生在高中生物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给出良好的建议。其次,在以后的教学中多鼓励这部分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并及时表扬,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最后,对于选择文科和艺术类的学生要进行正确的引导,进而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不仅是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让学生学会生物实验。教师应该安排好课程时间,生物基础知识教学和生物实验教学都应该根据学生的理解力进行,把握好教学进度,合理的教学流程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提炼知识精华,对于显而易见的生物知识可以大概讲解一下。但是对于全班绝大多数都不懂的生物知识,教师应该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知识的分析。例如在教学细胞活动这一知识点时,老师就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画,利用多媒体播放出来,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记忆。

(三)改变设施环境的优化策略

学校应该加大生物学习环境的建设。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生物实验,必然要有实验器材,所以学校应该根据专业生物教师的建议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实验材料的购买。学校在建设优美的生物实验环境时,要注意生物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避免器材的生锈、受潮、开裂等。学生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才能很好地进行高中生物实验,得出精准的实验数据。这样,学生才能喜欢高中生物的学习,高中生物教学也会因此取得长足的进步。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高中生物教学中,确实因为一些原因造成了教学困难的存在。我相信,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通过广大生物教师的不懈努力,更多全面、科学、有效、可操作的生物课堂优化教学策略将不断涌现出来,进而为每个学生个性与人格的健全发展营造富有生命活力的良好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充满生命活力而快乐的课堂中快乐学习和茁壮成长!

作者:茆鹏 单位: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

第九篇:高中生物教学注重树立大生物观

一、培养学生形成“大生物观”的必要性

生物学是研究自然界一切生物生命现象和生活规律的一门科学,当然也包括我们人类。时至今日,人类为了追求所谓的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却大大伤害了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从现代农业、食品、医药、环境等各个领域所附加给我们人类的灾难就可以看出,人类正在为其曾经无知的行为而买单。所以,对于即将或已经踏入更高学府继续求学深造或已就业投身于社会实践的高中生来说,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生物科学和我们社会生活、人类发展的重要联系,学好生物科学对自身修养的提高和人类环境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高中师生对生物课程的认识存在偏差

目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更重视高考知识点的传授与练习,而忽略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崔永元曾在人代会上一针见血地批评衡水中学:学生上厕所小便和大便都有硬性的时间限制,跑操时还要拿本书,以便趁休息的一两分钟时间看一会儿。“全国学衡水”,可见当前的高中教育形式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我曾在一次生物课堂上对班里的84名学生做过问卷调查,共设置十道题,就是让学生在问卷上分别写出微生物、森林植物、陆地观赏类植物、海洋植物、海洋动物、陆地爬行动物、古生物、两栖动物、大型食肉类动物、昆虫各十种,共100分。结果令人瞠目结舌:90分以上的有6名学生,其中4名都是平时贪玩、爱上网的并一贯被任课教师视为问题学生的;80分以上的占34%;60分到80分之间的占57%;剩余的为不及格。可见我们高中生的阅读面是多么狭窄,除了教科书和相关的辅导材料,其他一切书籍都会被他们视为闲杂书而遭到摒弃。所以,我们广大教师更应该切身感受到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三、培养学生树立“大生物观”的途径

盲目追求高考目标的实现而忽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既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学生本人的不负责任,而培养学生树立“大生物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这种不足和缺憾。“大生物观”是学生的一种素养,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重新定位高考目标

高考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在短时期内不会有更加科学的手段取而代之,所以它仍然会主导着高中教育教学的方向。因此,生物教师依然会受到来自社会、家长、学校评价机制的制约,还不得不把精力锁定在追求高考考试成绩上。教师为什么不能大胆创新,积极参与新课改,通过培养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实现学生学习成绩的大幅提高呢?这就是教学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教师培养学生形成一种“大生物观”,就是让他们掌握一种“捉鱼”的技巧,对于他们提高生物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是大有帮助的。学生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高考并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径,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才是人生受用不尽的财富。所以,不能盲目地追求高考这个短期效应,而应该学会如何学习,不能死记硬背、苦学死学,而是要掌握方法、灵活运用,通过不断积累知识和提升能力实现高考高分的目标。

2.在生活实践中寻找生物知识,培养生物素养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生物知识。我们平时吃的菜肴、喝的水、天上飞的、地上爬的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生物很多,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每一个生物都可以与书本上的一些知识点相关联。生物课程离不开实验,教师可以把实验内容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把书本知识有效地放大,并在生活中进行检验,从而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科学研究态度,这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物学功底和生物素养。比如,在讲授“从生物圈到细胞”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引用2003年肆虐全球的SARS病毒来举例说明。SARS是由一种冠性病毒引发的严重传染病,又称“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或“非典型性肺炎”。这种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是怎样繁殖的呢?又是怎样侵害人体细胞的呢?在说明这些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2003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实例播放给学生观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能够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生物工程对医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3.培养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

生物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很强、应用范围极广的宏大工程,其研究过程来不得半点虚假,每一个生物工程工作者都必须具备严谨治学的精神。比如医药工程中的免疫学,大量疫苗的研究、培养、繁殖、实验,每一步都要谨慎认真,稍有疏漏就可能危及人的生命。教师应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研究精神,刻苦钻研的品质,科学理性的思维能力。生物学科涉及面很广,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一定要博采众长,注意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能对学生言传身教,促进学生“大生物观”的形成,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四、总结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贯穿“大生物观”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师要以新课改精神为动力,以素质教育原则为目标,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己任。

作者:陈先锋 单位:福建省浦城县第二中学

第十篇:高中生物教学面临困境及对策分析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飞速,生物科学技术在当今的科学技术之中已经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的生物科技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了,成为了人类不可缺少的重要科技之一。然而再发达的科技也离不开支撑它的科学基础,而高中生物教学就是生物科技的基础,它对于我国生物工程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的中国教育已经由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高中生物教学也应当顺应发展,不断改革来适应发展需要,应当从教学理念、方法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但实际上,我国的高中生物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面临着诸多困境,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努力和探究,运用科学合理的对策与途径来保障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本文也是针对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普遍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对策,从而达到帮助广大学生建立起学习生物的兴趣,从根本上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目的。

2.高中生物教学面临的困境

2.1理念认识不到位

“新课改”虽然已经在全国各地实施,但是许多生物教师并没有对新课改理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和研究,更没有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新课改”要求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广大教师想要实现“新课改”的要求就需要不断地努力探索来寻求合适的新的教学方式,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但事实上是许多教师根本没有认识到该理念的重要性,也没有做任何的努力和探索,继续沿袭传统教学方式。

2.2难以把握教学内容

新课标下的生物课程拥有着全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有些教学内容与要求甚至尚不具体,教师也没有操作办法的实例来进行教学。许多辅导资料对于新课标也没有及时的跟进,导致许多教师不能够准确地把握新教材的内容与深度,这样一来也就更无法正确传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也没法完成。

2.3有限的实验条件

对于高中生物知识来说,有许多需要通过实验进行学习与巩固,可以说实验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说十分关键。但实际上由于教学实验条件的有限,许多生物实验教学条件都无法满足。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应当大量亲自参与并动手进行生物实验操作,但事实上由于许多学习教学条件有限而无法进行实验,导致了高中生物教学质量不高。

2.4无法执行教学

许多高中生物教师没有对新课标下的课程进行全面的审视,而是一味的沿用传统的教学思想来教学,这样就很难满足新课标下的教学内容与进度要求,同时也无法处理课时与内容的冲突。有的生物教师甚至不会进行新课程下的教学安排,这样生物教学就无法进行控制与执行。

3.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对策

3.1正确引导,激发兴趣

不管是什么科目的学习,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也应当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具体可以通过不断提问与引导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与寻求答案,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引导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正确探究,这样可以有效改善偏科现象,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3.2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思维意识的提高,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要外在条件。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教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在新课标下应当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各抒己见,鼓励对于教师的观点、教材内容提出不同意见,加强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提问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思考、探索知识的能力。

3.3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传统的教学方法呆板单一,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高中生物教学系统包含实验、思考、练习、活动等部分,能够直接反映学生能力培养的高度。实验的目的是要求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应当对教学方法进行精心设计,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得到思维的训练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4采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校互联网的建立打破了传统教室的局限,能够将生物教学进行拓展与延伸。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进行广泛的交流与互动,教师也能够实现与教学专家的咨询与交流。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片、动画以及视频直观的进行教学,对于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也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表述,一方面活跃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习效率以及教学效果的提高。

3.5结合基础教学

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是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容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思想,在实际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对于学生的辩证唯物观的分析以及认识生物体的基本规律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与认识观。例如对于生物的产生和发展,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引导,以生物进化论进行阐述,并与生物学基础内容相结合进行教学,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同时引导学生加深认识。

4.结语

高中学生论文范文3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导言能够激起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知识的兴趣和动机,特别是具有悬念性的导言最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得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例如我们在教学“水分代谢”一节知识的时候,我就是设计了这样的引言进行新课的引入的:把一块萝卜放在清水中一段时间过后它的重量会增加;但是如果把它放在盐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重量反而会减小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通过这样一个比较有趣味性的悬念设置,可以很快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了积极的思考,他们探究知识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来了,接着教师再把学生的这种兴趣迁移到知识的讲解过程中,通过讲授、讨论,让学生理解了“水分代谢”的相关知识,进而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创设情境教学

创设情境来提出问题既是一项有效的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有效的情境教学能够使得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情境创设是很有必要的。

(1)通过简单的情境设置,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我们在教学“酶的本质”一节内容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对有关酶本质的探究历程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也可以通过利用巴斯德、李比希、毕西纳、萨姆纳等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作为问题情境展开。这样的情境教学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简单的游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对高中生物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例如在教授“神经系统的组成”一节内容的时候,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分组完成后可以让学生玩膝跳反应的简单游戏,当一个同学伸手后另一个同学将左腿置于右腿之上,在1分钟内让伸手的同学去触摸另一同学的左腿,并且观察其的反应。将学生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置身于高中生物知识的教学之中,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比较的浓厚,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生物知识和提供教师丰富的教学资源。此外,v生物知识的特点也是比较细微、动态并且抽象的,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高中生物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又能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新颖有趣。

(1)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例如我们在学习“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的内容的时候,这些内容就是涉及了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实验及微观领域的理论,由于学生在学校的过程中缺乏感性认识,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上课的时候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放映一段豌豆植株,豌豆花的结构的彩色图片以及有关植物的闭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的视频,通过动态视频的播放可以使学生们易于接受和理解异花传粉、杂交以及自交等的相关概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2)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我们在讲授“遗传的基本定律”一节内容的时候,高中生物老师可以在课前导入一些关于孟德尔的生平轶事,将孟德尔的实验以及探索的定律的艰难过程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让同学们通过材料学习孟德尔的不畏艰难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这样也能激发学生探究生物知识的动力。

四、课后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做好记录的反馈工作,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

当我们教授完一节课后要及时地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分析问题,认真反思,同时及时地与同课的老师进行交流切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取长补短,然后在进行有效的分析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提升。

五、总结

高中学生论文范文4

一、当前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毋庸置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是与我国教育改革相适应的,在贯彻改革措施的过程中,我们难免遇到诸多改革的难题。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运用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改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尚待树立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还没有充分的了解,也没有完全形成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无法从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模式中走出来。笔者认为,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应该加强新课改的学习,首先树立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这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2.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有待改善

对于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和学生来说,要想改变一种习惯是有困难的。特别是部分老教师,本来改变教学模式就很吃力,加上学生不适应、不配合,导致课堂气氛常常陷入沉默之中。教师的引导方式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所以,面对本就枯燥乏味的生物教学,教师要更加注重对课堂氛围的管理,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融入其中。

3.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中,部分生物教师局限于几种通用、简便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教学方式的创新,造成过于单一的局面,这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是十分不利的。笔者认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本身就是一种尝试,一种探索,所以大可不必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大胆创新,丰富教学教学方式。

二、几种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

1.启发式教学模式

对于高中生物而言,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最理想化的教学模式。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在教学环节中进行启发,也可以进行语言启发,引导和激励学生思考问题,建立更高的目标。情境启发对高中生物教学同样适用,教师可以通过物质环境以及人文环境对学生展开启发教学,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得到充分发挥。另外,还可以通过原型启发的方式,也就是在学生创造性思维时,使学生形成一种顿悟,产生知识与内在创造力的共鸣,这对于生物实验课程的教学很有帮助。

2.开放式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在开放的环境中,学生通过自我组织资料、认识问题并解决问题,形成一种内在动力,达到研究自我和社会的目的。要想建构高中生物开放式教学模式,就要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建立一个开放的教学评价机制。具体来说,要想在开放式教学模式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第二,促进问题内化,对于遇到的难题要开动脑筋,形成新思维;第三,鼓励大胆地突破常规,使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制约。

3.探究式教学模式

从某种角度上讲,这种教学模式就是把他们当做生物界的科学家来看,学生就是生物探究的主体。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首先对生物具有浓厚的兴趣,然后主动收集信息,依靠自己已学知识猜测问题答案,并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最终得出结论。整个过程中,离不开学生的自我体验,是紧密贴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可靠方法。

三、结束语

总之,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新课标改革的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与现代教育模式相适应。

作者:徐敏 单位:大洼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第二篇

一、实现课堂教学逼真化,突破教学重难点,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些知识点有着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特点,如果只是利用传统教具和口头语言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和把握,而且整个教学过程极其枯燥呆板,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则可以将生物教材中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从逼真的课堂环境中感知生物学习的趣味性。

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在遇到难以解释和不易理解的生物内容、模型、及生理过程时,我们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将其以生动、逼真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以降低学生理解复杂抽象生物知识点的难度,促使学生满腔热情投入到生物知识的学习活动中。

比如,在学习《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这一章中我就利用信息技术的三维动画技术功能,将减数分裂的全过程用镜头由远及近和由近及远的进行推拉变换,这样,我们就将微观、静态的减数分裂过程变得宏观化和动态化,轻松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达到了降低学生理解难度、加深学生理解记忆的教学目的。

二、丰富教学资源库,增加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利用传统教学工具进行生物教学,教学内容传统、陈旧,教学范围狭窄、单一。而信息技术具有存储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前广泛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文字和录像等,以此丰富教学资源库,加大课堂教学内容,这样一来拓宽了学生视野,开阔了学生眼界,另一方面提高了生物教师的现代信息素养,可谓一举两得。

三、总结

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从微观上了解生物内部结构及个体特征,从宏观上探究生物世界的发展及变化,如观察显微镜下的微小病毒,观看地球上最大动物蓝鲸;展现现实的生物世界,再见不复存在的恐龙世界……这样,通过信息技术展现了生物不同个体和系统之间关系,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康婷婷 单位:山西省柳林县鑫飞中学

第三篇

一、应用合作学习法的教学实验

(1)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实验教学和测量互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验班运用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在对照班运用传统方式的模式进行教学,集体施测;最后将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习情况予以对比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2)实验对象:选择某市某高中的高二年级的两个班,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班作为对照班,其中实验班共有72人,男生38人,女生34人;对照班共有75人,男生45人,女生30人。保持生物课任教老师和教学时间相同,然后进行实验;(3)实验工具:参考AAT量表,实验工具主要包括两个维度:1)学习策略,学习策略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读书和笔记方法,以及应试方法等情况;2)学习环境,学习环境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环境、家庭环境,以及与朋友的关系等情况;实验以班级作为实验单位进行;(4)实验过程。1)实验时间:2014年3月1日—2014年4月30日;2)实验内容:生物课本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册,第八章——生物与环境;(5)实验程序。1)实验准备:结合班级活动情况,在实验的第一周至第三周,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对实验班进行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的训练活动。在第四周,结合实验班的学生情况,以自愿为分配原则,对实验班进行分组,并分成12个异质小组,每组6名学生;2)实施实验前的成绩测试:在进行实验前,组织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一次考试内容完全相同的生物测验,并记录两个班的成绩;3)实验教学:在实验的第五周至第七周,开始在实验班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而在对照班则实施传统的教学方法,并同步完成生物课本第八章的教学任务;4)调查学生的生物学习适应性:发放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以学习适应性为主,并且测试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生物学习适应性情况;5)实验后的成绩测试:在应用合作学习法和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完实验教学后,针对实验过程中传授的教学内容,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同时进行测验,并且记录测试成绩。

二、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不难看出在实验后,实验班的生物成绩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而且实验班的生物平均分明显得到了提升,实验班与对照班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这说明,应用合作学习的生物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而且还对学生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正确导向作用。采用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的实验班的学生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且实验班的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学生在实验后能主动学习,努力学习,并且制订良好的学习计划,并严格遵守,在上课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在课后,对待作业也会采取及时、认真的态度予以完成。相比之下,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对照班,他们的学习态度就相对来说偏低一些,这就说明了采用合作学习法的重要性,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可以提高学业成绩,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及学习态度的重视程度。

三、结束语

高中学生论文范文5

以往的教学方法,常常是教师从科学的角度来提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接下来的相关知识.但现实情况往往是,科学角度引出来的问题让学生感到生疏、意义不大.学生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他们的大脑不再是一张白纸,在学习化学知识之前,他们就有了很多生活的经验,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活经验,来创设相关的学习情境,用生活来引出所要学习的课题,这样学生才会感觉到化学的生活价值和意义,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与动力.为了让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能建立有效的框架,教师要通过大量的事实依据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切身体会,化学知识不再只是抽象的理论概念和死记硬背的规律.因此,在引入化学新课内容时,化学教师要注意将化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为学生的知识构建提供有利依据.

二、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生活化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化学概念非常抽象,常常没有具体的东西可以被证实,这时候学生的理解就容易出现障碍,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相关的问题、素材来帮助学生对具体概念进行理解,必然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金属及其化合物”时,如果只是单纯地讲金属的概念、特点,学生就会觉得很抽象,不好理解.教师可以先设置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大家日常生活中能见到哪些金属?它们各自都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通过贴近生活的提问,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带领学生走进化学课堂,学习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学生会在潜意识下接受某些特定的概念和说法,有些是科学所解释不了的,这时候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充分了解这个错误的概念,然后通过合理有效的化学实验,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概念,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体系.因此,化学概念的生活化,是学生学习化学生活化的前提.

三、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生活化

高中阶段的学生爱动脑、喜欢玩,在这个阶段的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以及熟悉的生活物品,来帮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化学离不开实验.例如,在做“物质的检验”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让他们自主探究生活中常遇到的某样食品.在探究性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一旁进行指导和适当帮助,主体还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小组团队合作来完成整个实验,得到结果.这样的实验,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研究的能力和精神.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堂理论和实际操作结合,能够大胆假设、认真思考、小心求证.在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由原先的程序化实验课程转变成探究式实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四、高中化学习题的生活化

高中化学教学,要注重逻辑,课堂理论与实际生活的结合需要理性化的逻辑.高中化学作业题目的设计,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让化学题充满生活化,学生做起来才不会感到枯燥.化学题的生活化需要创新思维,而不是以往的“题海战术”.例如,在设计有机化学物质的化学题时,教师可以把单糖、二糖和多糖结合起来相互比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异同点,这样学生不但能够学习新知识,还能对原有的知识做到巩固和提升,构建起知识结构体系,提高整体学习效率.作业是用来复习和巩固课堂知识的,教师在设计题目时,不但要让问题涵盖知识,还要让题目更具探究性和趣味性,这样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五、结语

高中学生论文范文6

教学过程的展开情况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调控好一节课的关键就是我们的预设要充分,要最大程度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都能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同时预设也不可能滴水不漏,教学时可以故意的做一些弹性预设,为动态生成留出时间与空间.如在学习《植物体细胞杂交》时,对于教学过程我进行了这样的预设,准备马铃薯、番茄、合成的地下结马铃薯地上结番茄的三张图片,让学生思考第三张图片有可能吗?如果让你去完成这项科学任务,你打算怎么做?在课堂实践中可见,问题一出学生就感到很有趣,兴致一下子就调动了起来,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提出了四种方案:异花授粉、基因转移、人工诱变、嫁接,但是在下一步的方案分析中,学生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对于每种方案都一一否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完成了对已学知识的梳理和应用.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一时之间课堂被卡住了,这时我进行了稍微的点拨,能否将两种植物的基因集中在一个植物的细胞中,从而让其发育成植株.学生又进行了思考与讨论,很快就有的同学进行了结论的展示,问题得到了解决,学生们也长舒了一口气.在教学中可以看出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一种科学探究的精神,尤其在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时,更是想尽了办法,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又得到了很好的情感体验.

二、果———课堂才能精彩生成

生成是预设的结果,只有预设完美了,才能使生成更有广度和深度.课堂是动态的,学生的思维是灵活的,学生对于问题理解的角度是多维的.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充足的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才能构建和谐课堂.

1.生成新思路,让思想与实践共同起飞

新课程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在学习时自主的发现,在合作交流中得到提高和升华,生成新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的捕捉学生在课堂中的闪光点和错误,将其转化为一种教学资源,要善于发现,根据课堂实际随时做好调整,将学生的思想、思路、情感作为教学资源合理的运用.这样就能实现新的生成,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中得到提高和发展.如在教学《细胞中的无机物》时,对于有关“水”的内容,通过教学,学生通过探究讨论能够理解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就在这时,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说现在水这样缺乏,水的作用又这么大,那傣族的泼水节是不是得取消呀.面对这一突然出现的问题,我没有生气,反而好好的表扬了一番.说敢于提出疑问是一种最大的进步,那么我们就深层的认识一下“水”的含义.同学们通过讨论明白了水不仅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还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通过这样的教学,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我们不能对学生的问题置之不理或刻意回避,那样就会错失一些很好的教学机会,只有经过辨错、改错的过程才能开阔学生的思维,让课堂生成更丰富.

2.生成新课堂,让教学充满更强的活力

新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积极参与、师生相互交流,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在我们的精心预设下,能够激发学生的灵感和热情,实现有效的生成.并且在对学生的生成进行整理中又能实现更大的生成,让课堂延着一个良好的方向发展,从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实现教育的价值.如在教学《无氧呼吸》时,我利用自制的果酒讲解微生物无氧呼吸能够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我依照变魔术的样子,给学生先造成一种神秘感,然后从怀中拿出酒瓶让学生注意观察,我打开了酒瓶盖,能够看出有气体泡沫,我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有的说看到了二氧化碳,可是也有的说只看到了气泡,不知道是什么气体.这时问题就出现了,怎么知道它是二氧化碳,学生就想到用已学过的方法去检验.这时我说谁想过来尝一尝,大家面面相觑,都有点不敢,我说没事,我常喝,再怎么大胆我也不敢下毒呀.学生一听都哈哈大笑,课堂气氛活跃了很多.一个男生上来尝了一口,我问什么味道?他说有点甜,有点酸,还有点辣.我说不错,你的味觉很好,那你们知道这些滋味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吗?学生都踊跃举手回答,课堂效果很好.最后我又加了一句:果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哟.一节课中欢快的氛围中圆满的完成了.

三、预设生成相辅相成才完美

预设和生成是相辅相成的,“预设”体现的是老师的备课的充分,匠心独运,“生成”展示的是师生互动的智慧.老师在课前要有充分的预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甚至精细到每一个“起承转合”的环节.无疑这将是一节预设充分的课,但是学生的思维是不可以控制的,学生并没有按照既定的预设方案继续下去,老师就应该灵活地改变教学方法,甚至是教学的程序,这便是“生成”.“生成”是学生思维活跃的体现,一旦有“生成”,说明学生完全沉浸于生物世界,有着愉悦的求知欲.一堂完整的、高效的课,就应该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走向精彩的生成.所以,“预设”和“生成”并不矛盾,“预设”是高中生物课堂有效学习的基础,“生成”是高中生物课堂有效学习的发展,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有了充分的“预设”,激发合理的“生成”,这才是一节完美的生物课.

四、总结

高中学生论文范文7

一、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营造氛围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情感基础,教师要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关系,促进教学活动更有效开展。

(一)保持态度温和

高中生对师生关系的敏感程度明显增强,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当摒弃“师道尊严”的陈旧理念,和学生之间要打成一片,在态度上要保持和蔼,语气要温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增强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激发积极的学习情感。

(二)给予学生鼓励

学生在生物学习中获得肯定、满足、兴奋的积极情感,能够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多给予学生鼓励,增强他们生物学习中的快乐因素。教师要注意发掘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可以是一个难点的突破,可以是思维的创新,也可以是学习的进步,通过这样的方式肯定学生的生物学习活动,以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情感。

(三)关爱特殊学生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些学生生物学习基础较为薄弱,也有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导致学生生物学习成效不高。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更多的关爱,首先要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生物学习的薄弱环节,制订针对性的补救计划进行回顾,另外还要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技巧的指导,安排学生结对帮扶,帮助他们尽快能够跟得上进度,提高学习成效。

二、优化改进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提供保障

(一)发挥信息手段演示功能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许多内容属于抽象的微观范畴,教师无法在课堂上进行直观演示,还有一些过程较长的生物现象,课堂之内也难以演示。这样制约了教学成效提升。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可以将多媒体的作用发挥出来,变微观现象为直观演示,变长期变化为节点展示,给予生物课堂更为生动形象的信息,提高学生理解效果,激发学习兴趣。例如,DNA分子的结构以及复制等微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动画模拟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掌握其结构以及复制规律,让生物知识点的学习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二)发挥自主模式促进功能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与机会,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相互讨论提高重难点突破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笔者在生物教学中,改进了教学模式,采取教师重点引导提示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如教学“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笔者结合生物群落演示图设计了一组探究题:①这个池塘中至少有多少个种群?②假如池塘中的肉食性鱼类大量减少,池塘中的种群数量将会出现什么变化?③相同的种群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还是有一定的联系的?④你所知道的不同的生物之间相互关系怎样?种间关系有什么积极的意义?⑤捕食、竞争和寄生是否会导致另一方完全消失?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会对其他生物种群数量变化产生影响吗?以这样的一组探究题引领学生深入开展学习,较好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以及综合能力提升,发挥了自主模式,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三)发挥当堂检测反馈功能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当堂检测的方式获取学生学习反馈信息。笔者在教学最后环节留有一小段时间进行检测,以事先印制的难点要点测试卷对学生进行检测,及时、准确地对教学成效进行分析评价,并调整教学方向与措施,能够提升教学有效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新,紧扣重点环节进行教学,促进教学成效提升。

作者:施裕红 单位: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高中部

第二篇

1.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当教师的课堂处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时,学生会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学习,学生接受知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就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可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主动发展、协调发展。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主动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课堂上要多些鼓励性的语言、少一些批评的语言。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和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目标才能完成好。

2.教师要密切联系生活中的生物现象、重视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往往会对大自然中的许多生物现象、生物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生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准备足够的资料,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密切联系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让生硬的生物知识融入到学生现实的生物现象中,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各种生物问题和现象,从而获得应用知识的成就感,体会到知识的价值,体会到生物学的乐趣,如在学习“呼吸作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解释人为什么在剧烈运动后,会感觉到肌肉酸痛;在学了“光合作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解释为什么蔬菜大棚顶要用透明的无色塑料;学习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方法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亲自尝试动手酿制果酒和果醋。另一方面,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多开展一些与生物相关的实验。因为学生通过做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可以体会到生物学的无穷魅力,可以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这样会充分诱发学生主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提高他们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会让他们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学习“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建立大肠杆菌的平面培养实验,让学生亲自培养出微生物,然后再通过显微镜仔细观察,就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就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

3.教师要利用好多媒体手段,促进有效教学。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几乎每个学校的教室都有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如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性、交互性、集成性、控制性等优点,我们教师在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其优势,为我们的生物课堂教学服务,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知识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中寻找一些与本课相关的影视、图片等,上课时展示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在真实的图像画面中体验各类生态系统,这样会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和理解知识。

4.教师要倡导和要求学生进行“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自主、合作、探究”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因为这种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途径,要实现这种学习方式,作为教师在我们平时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转变教学观念,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原则。如在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时,为让学生掌握和了解基因突变的特征,教师备课时可以先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然后课上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基因突变具有哪些特征,这些资料会自动为学生创设了一定的学习情境,学生就会在这种学习情境下很自然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只需引导学生把握基因突变的关键特征,并概括总结出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便可使本节课达到较好的效果。因为这样做会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使学生在分析、解释材料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的自我建构和自我生成,这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比拟的。

5.总结

总之,教无定法,其实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还有许多值得注意、值得改进的方面,作为一名一线的高中生物教师,平时应当积极参与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研究,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能力,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作者:王小龙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

第三篇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大中小学的开展,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学模式将逐步进行完善与改进。在构建生活化生物教学课堂的过程中,应当以实际的教学目标发展作为引导,将学生的生活方式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通过课堂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针对当前在生活化教学中的发展现状,为了更好地使得生活化教学理念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的教学环节中,笔者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出自己的看法:

1.建立完善的课外生活化实践体制

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通常是以课堂作为教学主阵地,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让学生可以真正地回到生活,认识生活。是将课堂中学习的有关理论知识应用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的主要阵地。所以,不仅要认识到课堂学习的重要性,同样也要认识到通过课外学习帮助学生将生物知识形成一个系统化的体系。通过加入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养成一种“爱动脑,爱思考的”学习习惯。例如,人教版第二章,细胞中的无机物一节中,在植物细胞中的无机物有哪些,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到生活中寻找答案,可以将本班的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种植一定数量的小麦幼苗,当小麦幼苗成熟后,每组对小麦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与讨论,进一步的懂得了学生对植物所含有的无机物成分。在此教学案例中,教师让学生直接深入到田间,种植小麦。将发育成熟的小麦做出其成分的分析,不仅使学生对此知识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一种团队合作精神。

2.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课堂作为教学的阵地,应当努力营造一种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们真正地融入生活中,建立师生之间恰当的平等关系,学生在课堂中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的思考,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生命的物质基础”教学内容是分析生物基础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首先,在课程刚刚开始时,教师就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同学们,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所含的主要物质是什么,有哪些物质可以用来维持生命的正常活动呢?”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的食物中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学生们进行相互讨论,从而探寻出维持生命的主要物质。这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其中一个组代表说:“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代谢出现紊乱缺乏营养物质,那么我们就会到医院中输液,输液的主要成分就是葡萄糖,由此可以推断出葡萄糖能够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必要物质。”这样教学,把生物中的现象与生活紧密结合,降低了教学难度,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见,生物是一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在我们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真正地接触到现实,同时保证可学生能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使生物知识真正地融入生活。

3.建立完善的生物学科评价体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根据学生的成绩对其进行评价,但是随着生物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做出了改变,从单一化以分评价的方式转化至多种评价体系。结合当前生活化生物教学的现状,比如,必修二“DNA与RNA结构”,教师会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自制这两种核酸结构的教具模型。在教师对学生进行最后评价时,不仅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同时也将动手操作能力也纳入了这种评价体系,形成一种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4.结语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不同的方面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对于生物教学,在新课程生物教学标准中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够将学习的知识能够真正地运用到生活中,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虽然在生活化教学改革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总体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相信生物课程正在向着一个与生活相互接轨的趋势发展。

作者:韩军霞 单位:山东省胶州市实验中学

第四篇

一、理论依据

三段七步教学方法是课程改革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型教学方法。它是指一课分三段、由七步构成。三段(七步)即导入性活动阶段(吸引注意→明确目标)、发展性活动阶段(自主研究→小组合作→展示评价)、结课性活动阶段(巩固迁移→归纳总结)。该模式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宗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重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它的应用价值有三个方面:首先,三段七步教学模式为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在教改中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模式;其次,为即将进行教学实习和应聘的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备课能力;最后,这种模式的应用立足于新课改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了学生可持续性的发展。

二、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都安第二高级中学0902班级的学生。在该班级使用两个月三段七步教学方法后发放问卷。全班人数69人,发放问卷69份,收回67份,回收率97.1%,其中有效问卷67份,有效率达97.1%。在使用三段七步教学方法前,该班级大部分同学对生物没有什么兴趣,人数高达79.7%,而使用后,91.3%的同学表示对生物课感兴趣。说明该班级绝大多数同学喜欢这种新的新的教学模式,三段七步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该班级同学在三段七步教学方法施行前生物成绩高分队伍比例较少,及格人数不多,大部分同学基本稳定在30-59这个成绩水平。改变教学方式后,及格人数增加,成绩﹤30分的人数减少。虽然有进步,但是总体成绩离广西平均生物成绩还有一段距离,高分层次的人数比例太少。

该班级同学有64人支持三段七步教学方法,占92.7%。比例较大,说明三段七步教学模式受绝大部分学生欢迎。问卷设有开放题询问学生建议,数据可总结为:旧课堂模式缺乏激情与创新;轻松并且幽默的课堂深得人心,希望教学方式多样化;期待其他科目尝试使用此类教学方法。可见大部分学生迫切希望旧课堂模式能够改革。

三、讨论和建议

在访谈和观察中,我们了解到三段七步教学让学生的时间很紧凑,任务一项接着一项,没有时间开小差和睡觉,这正好应了新课程改革中的“课堂上让每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情做”。三段七步教学扩大学生积极参与面;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更具深刻性;同时比教师一味的讲解,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理解方式反而让同学们更加容易接受,使学生不同认识方式统一在更高的认知状态。三段七步教学方法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交流、合作学习从而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执教者在运用中需要加深理解,提高运用的水平,才能达到逐步完善的操作程度。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不能一味追求课堂活跃而忽略课本知识的深度,要求教师在执教尤其备课中更花心思。相关部门可以开展培训班,让更多的教师掌握新的教学方法。

作者:巫文香 李春霖 梁士楚 肖邦裕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岑溪第五中学

第五篇

一、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现状

1.注重“习题战略”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习题战略”是很普遍的情况。去每一个年级看,都可以看到老师为学生布置了一沓一沓的试卷,学生总有做不完的习题。这种做法容易使学生疲倦,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老师喜欢拿着课本“照本宣科”,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课堂枯燥无味,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策略

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不仅是顺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促进教育事业稳步向前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工作者探索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措施已是刻不容缓。本文将在高中生物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1.要注意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干讲”理念。生物教材不仅有理论知识,还涉及一些实验教学。老师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在实验设备等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一些实验。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这些实验的步骤等相关知识点有更直观更清晰的认识,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此外,也有利于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培养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比如在讲授“微生物的培养”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做大肠杆菌的实验,让学生培养微生物,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好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利用多媒体设备,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老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先进设备走入了学校,多媒体设备就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进入了课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充分利用它给教学带来的各种便利。生物教学会涉及一些很抽象的反应过程或者概念等知识点,如果单靠老师授课,很难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直观清晰的认识。这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可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使得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好的掌握。比如,在讲解“染色体”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DNA和遗传基因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加深印象。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教学的发展,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3.把知识点和生活联系起来

新课标明确要求生物教学要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是为生活服务的。生物是一门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老师在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将知识点和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发现生物的实用性,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高浓度溶液中细胞会缩水”这一知识点时,可以通过“在盐碱地上种庄稼,但是长不好,于是对它进行施肥,可是庄稼非但没有长好反而烧苗了”这个例子来进行讲解,这样容易让学生掌握知识点。

三、结语

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对于课程改革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而且也是社会稳步向前发展的需要。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学的工作者,应该充分正确地理解和认识新课程改革理念,并且努力做到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探索尝试,找到实现有效提高的生物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方法。

作者:白玛曲珍 单位:西藏山南地区第一高级中学

第六篇

一、挖掘生物教学中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当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发现知识时,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进而产生继续实验的动力。实验过程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学生实验过程中的一点点小成就,给予其肯定、鼓励性的评价。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多开展课外实验,在生活中注重观察与我们生物知识相关的内容。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最重要的方法还是我们教师的引导。例如,在学习《基因控制生物性状》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等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中国作为参与国之一所起的重要作用及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人类未来生活的深远影响,讨论该研究可能引发的社会学问题等等。通过讨论,学生都能在基因方面产生一些不一样的想法,在这样曼妙的遐想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培养。

二、从学生角度出发,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我们主要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的效率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我们的教学效率。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我认为,在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设计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现状,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上,我主要注重以下三个步骤。

1.了解阶段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大概的了解,保证学生在听课时能够有所侧重。在这个阶段,我会设计一些小问题让学生去做预习,在教学开始时,以这些小问题为主线,并结合学生已学的内容,从学生已知的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做大概的讲解。这个阶段由于比较简单,而且内容都是学生提前预习过的,因此学生都会集中注意力去听讲,并且有的时候还会时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或者抢答一些问题。这也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这个简单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2.引导阶段

在为学生介绍完教学内容后,我会根据教学内容做更为细致深入的讲解,使学生对知识更全面的掌握。在这个阶段,我会设置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试着自己去解决。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解决一些问题。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保护了较差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能够有一定的成就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选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例如,挂图、实物、标本和板图等。当然,这些教学形式不能是固定的,我们一定要对预设几套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以便于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使用阶段

当学生对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符合学生学习水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联系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我们还要挖掘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知识,从而提高教学内容在学生脑海中的认识。这样,不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我们要课堂教学设计上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一切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度和认知规律,既要使学生学到知识,又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生物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关键在于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

1.善于设疑,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沿着多个方向探索和发展的思维,是从一个信息源导出不同的结果。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质疑,让学生在疑问中产生探究的心理。如在讲顶端优势原理时,教师应启发学生从以往对生产实践已有认识去进行发散思维。教师可提出两个问题:(1)常见的具有顶端优势的植物有哪些?如何加强其顶端优势?(2)生产实践中怎样利用植物的顶端优势?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这些问题,使学生对顶端优势有关的各个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运用引导探索法,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发现法是生物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如,在讲“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时,教师并不先发现病因,而是先向学生提问:“治疗该病的根本措施是什么?”这时,学生不能仅仅看事情的表象,而要由现象到本质,由蛋白质到RNA再到DNA的逆向推导。学生自然会明白:“镰刀型贫血症是基因突变引起的,治疗的根本措施是改变综的遗传物质。”这样能训练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四、总结

高中生物教学是高中阶段不可缺少的学科。我们教师要提高认识,要让学生提高认识。我们在教学之余要努力研究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了教学效率,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的教学才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也才是符合学生终身学习的教学。

作者:杨茹 单位:河北省大城县第一中学

第七篇

一、创设教学生活化情境

世间万物都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与生活,生物科学也是如此。因此生物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构建一定的生活情境,进而让学生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产生求知欲,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物这门学科。

(1)生活情境的创设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笔者在进行课堂授课时,将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实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提出、光合作用发现史和植物生长素”的设置中,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讲解,通过该过程的学习并补充一些跟植物有关的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感到学习生物是一件十分轻松且有趣的事情。全面提高教学的质量。

(2)联系生活情境,突破难点。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知识都比较地抽象而且深奥,这样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也比较的困难,同时也感觉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设置生活情境,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同时又有效突破难点,就能实现知识的高效迁移,达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时,笔者提出问题;“我们在吃咸菜的时候,口腔黏膜是怎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等,”引出细胞失水,学生们纷纷展开思考,使学生轻松理解到因为细胞内外浓度不同即外面浓度高于细胞内的而失水,同时对复杂的问题化整为零,分散难点,逐步深入,在学生们掌握生物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在生活中运用相关知识。这样教师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活跃了生物的课堂教学氛围,使新课改的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将生活引入课堂

生物学离不开实际生活,这在新教材设置中已经有所体现,生活才是我们学习过程中最为生动的课堂,实现生物课堂的实效性丰富学生的生活世界。因此在进行生物教学时,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1)利用生活化教学,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理解现代生物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在讲述“糖类和蛋白质”时等化合物的作用时,我们可以提出为什么早晨不要空腹喝牛奶,目的就是不让蛋白质当成能源物质被浪费掉,这能加深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也有利于巩固生物知识的学习。

(2)在课堂教学中,理论回归生活,提高学生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比如在学完“细胞呼吸”这一知识内容后,教师可将生物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立足现实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活现象:创可贴的制作材料为什么要尽可能透气等,这样能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思想与求知欲,发展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提高学生能力与素养。

三、作业布置生活化,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

生活化的作业,有效检测教学效果。“教室小课堂,生活大课堂”。因此,我们教师在设计作业的内容时,应该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力求把课本上的生物知识转换为学生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将生活渗透的教学中,使学生真实体会到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

(1)作业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例如学习“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后,生物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自主取名加酶洗衣粉的广告,设置的广告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就要求学生观察生活进行合理运用,有助于学生对于已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这种创意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重视生活化作业的设计。让作业从书本回到生活,将问题置于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加强作业的实践性。例如在讲“光合作用”的知识时,围绕着光和色素的问题从“秋天树叶变黄”这个常见的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加深对光合作用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加强生物课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同时又能高质量地完成作业。

四、总结

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生活化教学比“灌输教学”“接受学习”更具开放性、参与性和实践性。生物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深人挖掘生物知识的生活素材,寻找教材和学生生活的结合点,为创建生活化生物课堂提供了条件。

作者:孙凌霞 单位:河北武邑中学

第八篇

一、注重概念的导入过程,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知

感性认知是学生理解概念的基础,只有获得了感性认知,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深刻的了解抽象的生物概念。因此,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感性认知。这就需要生物教师注重概念的导入过程,通过恰当合适的导入方式,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来理解概念。教师可以在讲解概念时引入学生熟悉的事例,让学生在解读事例的过程中认知概念。例如在染色体组概念教学时,教师在导入这一概念之前,可以将这一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结合起来,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和事物中都蕴藏着染色体组的知识,教师可以就地取材。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粉笔盒做文章,教师可以在讲课前随机抽出红、黄、绿不同颜色的铅笔,每种颜色的铅笔取两支(要注意保持同种颜色铅笔长度的相同)。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分成两组,这两组每组都有这三种颜色的铅笔各一支。将这种分法下所形成的组作为细胞中的染色体组。然后让学生观察染色体组的特点,学生会发现一小组三种颜色的不同粉笔中,它们的大小和颜色是不相同的,继而引导学生得出一个染色体组组内无同源染色体,而每组粉笔中包含不同颜色的染色体,即表明一组染色体可以携带本物种的全套遗传信息。通过这种由生活问题概括出概念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理解概念之前获得充分的感性认知,让他们对染色体组有一个直观的观察和认识,这样他们再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就会容易得多。

二、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获得概念的系统认知

每个生物概念作为系统知识,都是由不同的要素构成的,要让学生获得对概念的系统认知,必须要让学生知道概念是有哪些要素构成的,要让他们关注概念的形成过程,而非概念本身。例如在环境容纳量教学时,当学生有了对这个概念的表象认知,知道了这个概念的主要内容之后。要引导学生去关注这个概念的形成过程。首先,针对概念中环境条件不受破坏这个约束因素,引导学生去猜测,在环境遭到破坏的情况下,这个容纳量会不会改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让学生获得对环境容纳量的条件认知,进而巩固他们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在生态系统教学时,通过概念内容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写出和说出生态系统的要素,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讨论菜市场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让他们用所学的生态系统概念知识去判断这一问题。继而教师再引导学生去认知生态系统是由一个有营养关系的整体形成的,其各成分之间可以是捕食关系,也可以是寄生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生态系统概念的形成有了进一步的认知,能够帮助他们正确的定义生态系统,理解此概念,形成系统认知。

三、注重概念的迁移过程,让学生获得主动认知

高中生物课本中,有些概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概念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和旧知识的记忆情况,还应该关注学生能否进行知识迁移。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概念讲解时要善于利用学生头脑中已经存在的概念知识,引导学生完成知识迁移过程,要在迁移中架通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的同时学习新知识。例如在群落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复习种群概念,然后深入引导,让学生知道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并不是只有一个种群,事实上,有许多种群,这些种群相互作用并且生活在一起,然后就形成了群落。通过这个迁移过程,顺利搭建了新旧知识的桥梁,让学生更全面理解群落概念知识,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学生在概念学习时会主动思考,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便于他们全面掌握知识。

四、注重概念的归纳过程,让学生获得正确认知

让学生自己归纳概念,实际上就完成了学生对概念的一次思维过程,在这个归纳过程里教师要改变过去在概念讲解时先概念———后应用的做法,可以先给学生呈现一定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讨论,自己总结出概念的相关内容,明确概念内涵及外延。这种方法势必会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概念的理解会更深刻,也会更准确。例如在单倍体教学时,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概念讲解方法,学生当时会记住单倍体的内涵和外延知识,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学生会出现认为单倍体只有一个染色体组,而多倍体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认知。这种误解恰恰说明学生并没有正确认知单倍体概念。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机械的记住了这一概念,并不具备灵活运用的能力。而采用呈现实例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归纳过程则不同,如教师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蜂群中一般有几种蜂?学生经过讨论得到蜂群中有蜂王、有雄蜂和雌蜂三种蜂。继而继续让学生讨论这几种在蜂群中承担的任务。教师可以给出指点,让学生知道雄蜂有和蜂王交配的职责,交配完成后,雄蜂就会被雌蜂赶出去,之后便会死亡。在学生听得入迷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为什么?因为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发育成的,这使得它的体细胞中只有一半染色体。在引入染色体之后,再引导学生分析“将二倍体黄瓜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得到植株”和“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普通小麦的单倍体”等事例。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得出单倍体的本质特征,这样能让学生记忆更准确,应用更灵活。

五、总结

综上所述,重知识的概念讲解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只是让学生靠死记硬背机械化的记住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然而这种方法往往会造成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对概念的曲解,不利于他们利用概念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重过程的概念讲解,通过充分的概念导入,能够让学生对概念有相当程度的感性认识,为他们进一步理解概念奠定了基础;通过对概念构成的分析,让学生系统的认识了概念,能够对概念进行全面的把握;通过概念的迁移,让学生能够对概念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他们巩固旧的概念知识,掌握新的概念知识;通过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归纳,让学生能够主动认识和总结概念知识,可以提高他们对概念的应用能力,可以为他们的生物学习奠定扎实的根基。因此,高中生物概念教学必须要努力实现转变,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者:凌洪 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南城中学

第九篇

一、借助图形手段服务教学

在一些章节的教学中,文字性板书的效果远不如图形效果好,特别涉及到一些抽象概念和生理过程较为繁琐的内容时尤为突出。例如在有关肽链的计算问题中,有这样的结论:“对于一条多肽链,至少含有一个羧基和一个氨基分别位于肽链的两端,若有多余,则位于某些氨基酸的R基中。”若只用文字表述,学生很难一时想明白,若给出以下图形效果则会事半功倍:图中的每个代表一个氨基酸,而之间“—CO—NH—”代表肽键,下方字母R代表R基,由于每个氨基酸的中心C原子上都连接有一个“—COOH”和一个“—NH2”,进行脱水缩合反应时,相邻的氨基酸之间是由上一个氨基酸的羧基提供羟基,下一个氨基酸的氨基提供氢原子形成肽键相连的,所以肽链中间是没有多余的氨基或羧基的,只有位于肽链两端氨基酸的中心C原子上各自剩下一个“—COOH”或一个“—NH2”,若有多余的氨基或羧基的话,只能存在于氨基酸中的R基中。此外,学生也能较为直观地看到当数目庞大的氨基酸缩合成多肽后,N、O主要存在于肽键中,而且该图也能很清晰的反应出一条肽链中肽键数与氨基酸数目的关系。

二、调动学生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

新授课时,总会讲到一些科学探索先驱们的故事,我通常会在课前把它布置给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精炼语言并限时三分钟以内在课前展示。有的学生甚至会做出短小而精彩的幻灯片或下载一些视频片段效果,教学很好。

对光合作用反应过程的学习我通常会将整个过程图展示给学生,点出其中几种学生不熟悉的物质名称,通过学生组内讨论如何完整、准确地表述这一过程;而后会请一些同学上到讲台上试着表述,每一位同学说完后再请其他组的同学进行点评,我会做简短的补充,对一些同学叙述中的亮点我会及时作出肯定;如此反复三到四次,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较为完整的说出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了,再通过撤去图示让同桌之间相互聆听的方式强化记忆,把重要概念尽量印在脑海中。

习题课中,我往往先不给出答案,而是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内部统一一部分习题的答案,个别有疑问的题目再通过随后的组间交流、评价、纠错,实现对绝大多数习题的解决。总之,当学生以各种形式参与到课堂中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用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缺乏耐心的现象。如,新课进行前总要对上一节所学内容做一个复习提问,但往往出现学生答不出来的情况,有时甚至同一问题一连几个人都答不出。类似情况有时也会出现在一些高三的复习课上,自己反复强调叮嘱过的知识,问题提出后冷场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当一些程度较好的学生依然未果的时候,想到自己付出的心血毫无回报难免怒从心中起,便会很严厉地训斥学生一番,反而影响了授课的情绪,课堂气氛也会陷入沉闷状态。

后来我做过这样的尝试,学生答不出问题时,我这样说,“看来这个问题我还没有讲清楚,没关系我再说一遍吧。”学生听的很认真,教学效果也有很大改观。由此我体会到教学过程中耐心的重要性,教师的教学态度和精神面貌起了很大的作用,它可以无声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教学的成败。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用平和、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多一些包容,戒躁戒怒。

作者:莫飞 单位:酒泉中学

第十篇

一、课堂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生物教学课堂应当更加丰富多彩,尤其是在教学形式的转变方面要以信息手段、探究模式以及更加开放拓展的主题活动,让学生有效融入到师生互动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是将信息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信息化的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针对生物教学中部分内容较为抽象的章节,借助于多媒体手段可以缓解这样的教学难点。如在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中,这一微观现象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无法让学生达到深刻理解的目标,此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件模拟演示,以动画方式直观展示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从而达到直观形象的效果,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补充生物科学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课堂信息容量。

二是将探究模式运用于课堂教学。给予高中生自主的学习空间与平台,能够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这一方面的能力培养,特别是要将探究模式应用于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教师进行点拨引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问题的答案。例如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教学中,笔者结合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专门设置了一组思考题,要求学生正确认识个体的衰老与细胞的衰老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细胞衰老具有哪些特征,细胞凋亡和坏死的概念与区别是什么,并要求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分别进行举例说明。在这样一组探究题的引导下,学生对于细胞衰老和凋亡的概念理解更为深刻,并且对其特征牢固掌握,联系实际的讨论能够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在探究模式教学中,学生对于生物教材的理解更为深刻,并在相互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训练了思维能力,提高了协作能力,对于教学成效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帮助。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更为主要的是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度,帮助他们解决难点问题,以及有效掌控教学进度和整个流程,以保证整个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是将观点辩论运用于课堂教学。学生在高中生物学习中出现不同样的观点不足为奇,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例如在基因工程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有学生认为基因工程的研究对于人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能够突破生物学和医学的难点。也有同学认为基因研究违背了发展的规律,将会带来重大的隐患。

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没有进行直接的点评,而是引导学生从基因工程研究的前景以及自身存在的风险两个方面进行分别的阐述,最终引导学生从如何发扬长处、规避风险的角度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学生在逐层分析之后,明白了基因工程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进步,但是科技在任何时候都是一把双刃剑,都需要进行一定规则与制度的规范约束,保障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二、课后组织丰富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要重视课外活动的组织,并结合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是开展专题研究活动。教师可以针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拓展,组织学生在课后开展分析研究,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针对本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状况进行专题研究,学以致用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二是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开展各种调查,也是巩固生物教学成效的重要方面,例如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本地区环保状况调查研究,并总结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让学生达到巩固理解和增强环境保护责任感的双重目标。

三是开展实验尝试活动。生物教学中,许多趣味性实验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效果,例如光合作用中的底片图像叶片趣味小实验非常有趣,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指导,让他们课后进行自主实验,有助于巩固对光合作用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总结

高中学生论文范文8

一、设计背景

新课程提出了模型建构的方法,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设计了“细胞分裂演示的模型”,在“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染色体变异”等章节的教学中效果显著,使学生对与染色体有关的知识点理解更深刻,对知识框架的搭建影响意义深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通过活动进一步理解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规律性变化,识别并绘制模式图。(2)说出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3)通过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的横向联系,更好地掌握细胞分裂演示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2.能力方面

(1)通过模型建构活动,理解模型方法的重要作用,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用这一重要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2)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有利于学生直观学习和掌握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的变化,同时培养动手能力,启发思维。(3)学习用曲线图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染色体行为变化的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原理、科学态度的教育,使之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对待自然界。(2)通过对细胞周期及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生命的运动性、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等哲学问题有正确认识。(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热情,是学生关注染色体加倍对人类未来的发展影响。

三、适用课型

新授课、实验探究课、习题课、高三备考的一、二、三轮复习等。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探究法。

五、教材分析

人教版必修1第六章第1节细胞的增殖一节中关于真核细胞的分裂有三种方式: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其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数量变化是理解细胞分裂过程的难点所在。本节课以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数量变化为基础,使学生全面认识与细胞分裂有关知识,并具备建立简单模型的能力,为后面学习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五章第2节染色体变异等知识奠定基础。为突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结构和数目的变化在前后章节中的内在联系,我制作了形象直观、科学准确、方便实用的教具———“细胞分裂演示模型”,现对细胞分裂演示模型在高三备考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汇总。

六、课前准备

1.材料用具

毛根(黄色和红色两种)模拟染色体之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各时期的演示背景(电脑喷绘出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分裂轮廓,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轮廓,画出中心体和纺锤体,红色绿色毛根若干,表示染色体,其中红色表示来自母方,绿色表示来自父方。)。

2.活动准备

活动议题:如何用毛根模拟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高中阶段能用此模型演示的章节或知识内容有哪些?任务分配:把全班学生分若干个小组,分别对确定的议题进行讨论、设计实施方案。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利用毛根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分裂轮廓演示背景图讲解有丝分裂过程。首先将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的轮廓演示背景图粘贴在黑板上,用毛根模拟染色体逐一进行讲解并在黑板上张贴演示,让学生予以参照。

2.学生活动

(1)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数目及主要行为的变化。①把事先做好的毛根放在画好的细胞轮廓内,让长度相同、颜色不同的两条毛根配对,使着丝点靠近。红色代表来自母方的染色体,黄色代表来自父方的染色体。②将两对颜色不同的毛根以上下两排的形式排列在纺锤体中部赤道板处,红色毛根放在赤道板的一侧,黄色毛根放在另一侧。③移动毛根的连接点,使红色和黄色的毛根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④出示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轮廓,将已经移到细胞两极的毛根分别放到这两个新细胞中。⑤把新细胞中的毛根以单排的形式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处,平均分开每条毛根连接点,把毛根分别拉向细胞的两极,尽量一次移动所有的染色体,像在活细胞中发生的那样。(2)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①同活动一的方法步骤1。②两对颜色不同的毛根以上下两排的形式排列在纺锤体中部赤道板处,注意:这次要在赤道板的每一侧放两条不同颜色的毛根。③继续活动一的3、4、5步骤,完成减数分裂全过程。(3)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目变化曲线与个时期的对应关系。①根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目变化绘出细胞核中的染色体/DNA的数目变化曲线及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变化曲线。②根据曲线再在X轴下构建出各时期的细胞分裂模型。问题讨论与升华: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后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特殊构象在近年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如何通过细胞分裂演示模型加以演示?参照以下图形探究。通过细胞分裂演示模型的多次应用,切实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细胞分裂演示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激发探索热情,同时培养动手能力,开发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但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位学生都参与探究,在发挥创新精神方面还有所欠缺。

作者:于涛 单位:通钢一中

第二篇: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教学

一、在问题思考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问题是探究的前提,有效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还能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为高效生物课堂的顺利实现奠定基础。如,在教学“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时,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为了有效地实施探究性学习模式,在授课的时候,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2)细胞分化导致细胞种类增多,细胞的数目也会增加?(3)癌变是正常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上述的问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而且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以及探究能力的培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有助于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

二、在自主实验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实验是生物这门科学性学科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锻炼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方面。在课改下,我们要认识到实验的价值,要鼓励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如,在教学“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我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探究,首先,我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借助“唾液淀粉酶、试管、碘酒、馒头”等实验用品进行自主对照实验,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对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结语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要有效地将探究性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活动之中,要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为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做好前提工作。

作者:龙其燕 单位: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宁陕中学

第三篇:高中生物教学探究式学习

一、高中生物课堂上进行探究式学习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和传统教育模式不同,探究式学习逐渐改变以往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观念,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正在被主动式学习取代,将处于被动式学习下的学生解放出来,让学生展示独特的个性,在锻炼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帮助其提高学习兴趣。比如,教师讲到高中生物课本中《细胞基本结构》一章时,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之后,通常让学生根据图例熟悉细胞构成,加以板书描述细胞的主要结构。在探究式学习模式下,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任务,让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搜索和细胞结构有关的各类信息,在课堂上组织小组间讨论,先后通过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挖掘他们的探究学习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学会自主学习。

2.注重课堂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在以往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往往是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只能在下面被动地听和记,学生获得的全部信息一般都是老师认为需要教授的知识。按照现代教学理论,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学生真正想学的内容并不一定就是教师认为需要教的内容,这样即使学生暂时能强行记住知识,也无法真正理解课程内容,后期容易遗忘。但是,若老师在课堂上能事先询问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得到学生的反馈,就可以更好地备课,在课堂上真正让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解决。例如,教学《细胞的生命历程》一课时,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板书细胞的生命历程,这种枯涩的解释无法让学生真正想学,让学生根据课文描述绘制不同阶段的细胞图片,这一动手的过程能够深化他们的记忆,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教师再进行讲解,就能自然而然地理解知识。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措施

1.学生掌握主动权。

目前我国诸多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欠缺的是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已经听够那种枯燥无味的讲解,这种固化的教学模式无法有效地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本知识。所谓的探究性学习,就是将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教师适当将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对课堂负责。比如,教师可以让班级每隔一周推荐一个学生走上讲台,讲解课文。讲解完毕,教师可以适当鼓励剩下的学生对讲解过程中的疑难进行提问,让学生对讲解者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老师仅仅维持课堂纪律,保证整个过程完整有序地完成。教学《遗传因子》一课时,很多学生很难全面理解遗传知识,当讲到杂交实验的具体步骤的时候,往往有些学生难以理解杂交试验的用意。所以教师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向学生提问,令其讲解杂交过程中每一步骤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思考和学习的能力,最终实现探究学习目标。

2.按照步骤分析。

高中学生一般都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对于高中生物知识具有一定的兴趣,教师可以投其所好,有针对性地分配任务,让他们分成小组,在课堂上自主对课本中的实验和知识点进行分析。这种做法能够让他们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索教材中实验的科学原理等知识。讲解《基因的表达》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各个基因表达阶段的问题,让学生分析每个阶段代表的实际意义,比如在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阶段,蛋白质的实际生物学意义;在基因对性状控制部分,让他们举例介绍不同基因控制下的不同性状,并在课堂上向其他同学讲解。这样既能让他们学习知识,又能加深记忆,从而令学生对基因的表达有更直观的认识,深入了解基因的表达过程,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让学生呈现最好的一面。

3.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学习。

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一般除了有求知的欲望外,往往也具备自主探索和研究知识的能力,如果只是通过教师的单方面教学,很难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探索课本以外的知识,适当扩充知识,让他们利用各种渠道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资源。比如,在《杂交育种》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扩充课外知识,让学生在课外也能时刻学习生物知识。灵活利用空余时间,从各种渠道有针对性地寻找信息,整合信息,融入课堂上的知识内容中。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己整理并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信息,让他们体验获取新知识的喜悦及和同学分享知识的乐趣。作为高中生物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开展高中生物课堂的探究式学习是必然的,对高中生物课堂进行探索和改革迫在眉睫。

作者:林良绥 单位:泉州市城东中学

第四篇:初中与高中生物教学衔接

一、初、高中生物教学目标及目的的差别

初中生物教材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植物、动物和人体、生理、环境等方面,且重点都只是对生命现象粗浅的描述,仅仅将各类生物知识进行了不同类别的概述,但却没有将生物界各个领域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教学体系.高中生物教材的基础和起点是初中生物知识基础,进一步深化了初中生命现象及形态结构产生的原因、过程等根本性问题,主要包括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物质分子等知识.如:在初中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书中,对有关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知识进行了基本的阐述,明确遗传信息是在细胞核中转录的.高中生物教材进一步揭示了对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一个遗传过程,明确了基因决定了生物性状,并对遗传学中的两大遗传规律进行了深入的解释,并介绍了遗传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比较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们不难发现:初中生物归属于初中自然科学,主要要求学生对植物、动物和人体、生理、环境等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掌,掌握一定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在社会生产、人类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在知识层次的构架上以科普为主.而高中生物是在初中生命科学知识基础上更加有深度的、有内涵的、揭示本质规律的生物教育,是整个知识框架更为系统化、理论化,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知道这个现象,更重要的是知道这个现象背后的原理和规律,还需掌握一定的计算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生物现象.

二、初中和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措施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虽然没有资格来改变课程设置,为实现初高中生物知识的全面了解,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必须重视初高中生物知识的有效衔接.这里的衔接不光指的是教材中的知识点的巩固和加深,还要对学生在认识层面上的规律和机理进行探讨,使学生具备主动获得知识构建理论体系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不能依旧在误区里面不能自拔,教高中的时候完全抛开初中的知识点不谈,认为初中知识太过于简单没有必要涉及,这也就将初高中的知识在完全割裂和隔离开来了,相反的在高中教学中好药人为地将这两方面的内容联系起来才对.此外,知识点教学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味地重复初中知识,或者直接进入高中更为深入的知识,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降低教学质量.

2.做好教材知识的衔接,确保初、高中生物教学的延续性

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对初高中生物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着准确、清晰的把握,对整体的知识框架要有着系统化的梳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必要的延伸和拓展,对教材衔接处的真空地带进行补充,使初、高中生物知识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初中生物强调的是在生物圈中人类的活动以及人体的构造;高中生物课程的必修部分强调的是生物科学最基础的、本质的原理和规律,选修课则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内容,包括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生物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等等.有助于学生拓宽科学视野,养成科学思维,加深对于生物这个领域的了解.

3.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由于初中生物所涉及的知识点过于浅薄,因此,在高中教学中大多采取的是授受式教学手段,并以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高中阶段,正是学生的青春期,学习心理也完成了由“经验记忆型”被动接受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改变.因此,高中生物的教学方融入探索性、创新性的教学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将书本的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的理论框架.高中生物教师不能依旧使用初中教学的那套老办法,在课堂教学上应着重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使学生从内心对生物感兴趣,从而自发地进行对问题的思考.

4.做好学习方法指导的衔接,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初中生学习的模式主要可以概括为记忆、重现、简单模仿三个步骤,教师作为教学的中心,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极强,没有完全养成独立思考和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但在高中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独立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关键是对知识形成属于自己的理解.初中教学更加关注到的是学生整体的一个生物学素养的养成,对生无所整一个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有一个大致上的了解;而高中则要求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有较为精准的把握,并掌握一定的生物学实践操作技能.但笔者认为,虽然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增强,但是教师的从旁知道也不可或缺.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结合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将教材内的知识点作为基础,拓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将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清楚认识到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的生物知识基础,才能够把握初中高中教材间的内在联系,使得初中和高中的生物教学有着无缝衔接,容易让学生接受.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做好教材知识的衔接,确保初、高中生物教学的延续性;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做好学习方法指导的衔接,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作者:刘建华 单位: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莲花中学

第五篇:高中生物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一、多鼓励学生勇于发问,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众所周知,教师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关键,学生的课堂学习应该是相对集中的,而不是完全封闭的。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自身的语言和态度等,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为注意的是要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而不是单纯搞“一言堂”。教师可以依照生物教材的内容,采取讨论法、谈话法,探究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前,多数生物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谈话法,然而此种教学方法比较容易导致发生“教师专注讲解,学生只是听和记”的一言堂教学课堂。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谈话的策略,并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设计提问,让学生从单纯的倾听者转变为谈话的参与者。例如,教师针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功能对学生进行讲解时,可以设计问题对他们进行提问,这比平铺直叙地讲解此类陈述性知识收到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比如,可以让学生回忆在初中阶段曾用何种方法看到细胞的什么结构,或者也可以让学生设想技术发展以后,将细胞放大成千上万倍,又会是怎样的情形等。对学生提出这些问题不仅能分析旧知,还能引起他们学习的求知欲,并启发他们对此产生质疑,进而才会让他们对亚显微结构的含义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应注意随时启发学生主动发问,并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和勇于发问,从而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注重实验教学

高中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实验课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帮助。因此,教师在进行生物实验或者学生自己做实验时,教师都必须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和投入,并通过实验观察帮助学生制订观察计划,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树立观察意识。与此同时,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依照他们各自的研究目的,合理选择实验用具并设计可行性强的实验方案。然后,教师再要求学生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但由于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大部分都是验证性的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作用不大。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验内容,将实验条件或者形式进行适当改变,可以让学生重新设计实验,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实验用具,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案。教师采取这种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三、加强课外实践活动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除了课堂教学这个重要环节外,还有另外一个环节也很重要,那就是课外实践活动,这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不仅统一于整个生物教学中,而且还存在互相促进和互相影响的利害关系。学生虽然能在生物课堂上收获到知识和技能,但知识面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有目的性的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打破常规的课堂教学,营造生动丰富的课堂氛围,进而提高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的程度。此外,富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对学生能力和智力发展十分有利。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时,不管是种植、养殖某种生物,又或者是采集何种标本,都必须要求学生针对各种生命现象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并查阅大量资料,再通过思考与总结去解决和说明某些生物学问题。这样不但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培养他们自学和创新思维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总之,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实验等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进而提升高中生物教学的效果。

作者:胡胜梅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三中学

第六篇:高中生物教学问题解决方法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由于数学的权重和学科特性,它的重要地位引起教育者们和学生及家长前所未有的重视,语文英语紧随其后,而剩余的则成了“其他学科”———这是目前的高中教学具有的新特点,需要所有的参与者调整适应。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提倡的课堂教学改革同时又促进教师们不断对与自己的教学进行思考和改进。一个阶段之后我们发现,有些改变是进步的、值得提倡推广的,有些变化则流于形式、进入误区甚至犯错误。我认为,走出误区,纠正错误,重新认识革新是目前生物学教学所急需的。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中观察发现的几点问题。

1.急于创新,忽视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整体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许多生物教师迫不及待地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殊不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突然毫无铺垫转折地改变自己组织教学的方式,使得学生一下子难以适应。有的教师的“改革”只是照搬照抄,生搬硬套,并不符合自身面对的教情学情和发展需要。有的教师推崇源自于大学的“教授式教学”,大撒把让学生多做思考,对学生欠缺引导,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有心提问却被老师用“自己学会思考”压回去,使得学生浪费大量的时间思考一个原本通过老师的三言两语点拨就可以豁然开朗的知识点。这种照葫芦画瓢的教法改革不仅不能对教育起到良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反而会使得学生“思而不学则殆”,对于这种生硬低效的教学滋生反感和厌烦情绪,结果自然是适得其反。

2.教学过于追求形式化,忽视教改的本质和目的。

许多教师往往只着眼于相对易行的表面化的改革,对于教学教法并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例如,有的教师对“启发式教学”十分喜爱,就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频频采用,而他(她)的“启发式教学”却没有启发式教学的精髓,仅仅表面化地将“启发式”变成“疑问式”,忽略启发式教学中环环相扣的、启发学生不断思考的过程,仅仅将启发式教学的表面———对于学生提出问题这一环节进行模仿,那么这种毫无关系、毫无逻辑甚至毫无目的性可言的提问,使得学生无法集中于一个点进行思考,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抛出又会使学生产生“思考的疲劳”,最后对课堂产生倦怠感,使得课堂学习效果大大减弱。

3.教学内容不够突出重点。

许多教师过于坚持课本内容,将课本内容“神圣化”,一字不漏地将课本内容讲授给学生,模糊教学重点。一味地整本灌输,使得学生无法明确、掌握学习的重点,对于一些教学难点也无法突破。这种模式持续下去使得学生在复习时同样抓不住重点,产生一种整本书皆为重点却又都不是重点的错觉。长此以往,不仅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且会使得学生对于教师产生不信任感,这种不信任感反过来必然会严重影响学生听课效率、学习效果,形成恶性循环。

4.执著追求“完美”,忽视教改要义。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对于分数过度追求,形成了模块化、僵硬式的教学模式。许多教师在解题过程中会制定出一种经典的思维方式,并且对这种思维方式给出固定的适应考试的、经典的应试模式,要求学生对于此类题型的应试模式进行背诵,加以套用。这扼制了学生面对问题时的独立思考能力,挫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这种教育方式能有效提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解题效率,使得学生取得不错的考试成绩,可谓“完美”。但是这种千篇一律的方式和培养学生的方法会使得学生在面对一道“不按常理出牌”的题型时会手足无措。长此以往,不仅学生的应试能力会有所下降,生活中的应变能力也会下降,最终让学校成为“批量生产的工厂”。这种模式与当今教育所提出的新型人才的培养标准相去甚远。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教学策略

针对以上生物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我在近几年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提出以下对策。

1.创新的同时结合实际的教学状况。

教师在响应国家教育政策的号召时,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适合自身、适合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时,由于该反应过程较复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教学过程我会以讲解为主,着重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及巩固,强调抓牢基础;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我会提出一些较有难度的问题促进其思考,在教学方法上重于引导,让学生自己寻找真正的答案,让学生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更上一层楼”。

2.突出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度依赖课本,应该基于课本而不囿于课本。在对课本熟知之后,将课本中应当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列举出来,作为授课要点。例如,减数分裂的教学中,虽然整体内容复杂,难度系数高,不易掌握,但仍有轻重难易之分:分裂过程为重,其他为轻;形成精子的过程为重,形成卵细胞过程为轻;中染色体、DNA变化为重,其他变化为轻。理解并区分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实质为难点,对过程的记忆则是基础;依据分裂相判别细胞种类为难点,正向叙述阶段变化特征相对容易……突出重难点这类基本教育规律上的东西,千万不能因聚焦教改而忽略。

3.加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当只盯着成绩,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锻炼。例如,在做完某一题后,可以接着给出变式题和关联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发散思考,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思考是很难的事情,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地获得成功思考后的愉悦,教师一定要采取恰当的鼓励思考的方式。

4.在课堂上深度剖析解题中的错误。

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知识点以外,还要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深刻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只有从最根本的地方入手,才能彻底纠正错误。随后对此类知识的缺陷进行综合整理,全面补漏,避免造次。只有通过这样的深刻解析,才能在练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进步,最终使得学生深入理解、全面掌握知识。

5.开展与生物相关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激励学生对生物学深入学习,我们可以展开与生物知识相关的课外活动。例如,认识校园植物,进行生物课外实验,组织生物课外知识竞赛,参观生物科研场所,等等。还可以结合研究性学习,发动学生、指导学生展开生物学方面的课题研究。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生物学知识面,提高学生生物学的认知层次,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结语

高中生物教学之路的探究与改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在生物教学实践中出现问题也是必然的,它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问题,而是需要广大生物学教育从业者共同面对的问题。时代需要我们不懈探究和尝试,勇敢地面对问题,积极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生物学教学理论水平,不断提高生物学教学执教能力。

作者:张学芹 单位:江苏省外国语学校

第七篇:高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让课堂导入变得更加生动

要在课堂教学当中进行情境创设,就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对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效率。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已经能弥补这样的短板。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放映动画、资料等,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解生物的进化时,教师可以播放《地球进化过程》的视频,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的进化过程,激发学生的求学热情。而在对《光合作用》进行讲解时,教师也可以借助科学家的一些实验促进学生探究大自然的热情。借助断句的放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对于高中生物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还使学生受到了情感的感化,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理念。

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突破课文的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教师在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进行讲解时,如果借助信息技术来进行演示,学生就可以轻而易举地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掌握组合定律,这样,这一章的难点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地打破时空局限,提高学习效率以及课堂教学质量。

三、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生动地模拟生物实验

众所周知,生物科学是一门自然学科,而生物科学的前提就是实验。在对《神经调节》进行讲解时,通过信息技术的模拟,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人类兴奋的传导当中电荷的递质是怎样的。在实验过程当中,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常常会使教学效果较为模糊,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模拟实验,则可以对比结果说明原因,修正实验当中因为各种因素而产生的多样误差。

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复习快速而高效

在生物复习过程当中,利用计算机设备,将预备好的系统投映到大屏幕中,一方面节约了时间,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教学的容量,并且便于教师对于内容的讲解。在复习过程当中,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内容,能够让学生回忆起学过的内容,这样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自助式的复习。由于每个学生之间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其在学习过程当中学到的内容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将展示内容呈现到学生面前之后,学生就会根据已经学到的内容,对没有掌握的内容进行侧重复习,这就提高了复习的时效性。在对高中生物教学以及信息技术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应把握自身定位,不应单纯地操作机器,将过多的时间放在电脑上,使机器代替了教师本身。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对“学教并重”的整合。此外,还应该增强对计算机的运用。

作者:赵晓娟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一中

第八篇:高中生物教学元认知能力培养

1.高中生物培养元认知能力的原则

1.1内化性原则

内化性原则是指学生采用元认知技巧和方法进行训练,强化对元认知技巧及方法的掌握,从而内化为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并且在新环境能够对这一技能合理的使用,实现该技能的循环应用和不断深化。内化原则主要理论支撑点是元认知能力的发展达到一种自控、自动化和整体监控程度,这些都是经过转化而得,同时也是把外规则内化的必经过程。

1.2反馈性原则

反馈性原则是指在培养元认知过程中,培养重点是自我评价、自我反馈和自我调整的能力和意识。元认知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反馈性,如果在元认知培养过程中去掉反馈原则,那么元认知能力培养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教师不能只单纯的进行教,还需要实施必要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元认知活动实施合理评价。

1.3效益性原则

效益性原则是指在元认知能力培养中,需要全面考虑效果和投入关系,合理评价训练效果。因为本文是将高中生物教学知识作为研究对象,所以,需要从学生的学习成绩、元认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方面,对元认知能力培养效果评价,这三个方面都能够体现出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效果。

2.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措施

2.1提高教师元认知水平

由于教师对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效果具有主要影响作用,所以教师本身必须要具备较高元认知能力,在教学中能够克服“重结果轻过程”问题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让学生通过自我意识自主解决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反思,总结元认知能力培养得失,以此达到完善教学的目的,这一切效果的实现都必须是建立在教师高元认知水平的基础上。例如,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学习主要目的让学生理解与掌握生态系统内容,而生态系统类型主要是对内容进行识别,生态系统营养成分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对内容灵活运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主要是应用内容。依照学习要求的不同,学生科对时间自由、合理分配,教师可引导学生基于对学习任务与目标的了解,深入、全面的认识教材编排体系。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材中的技巧、方法与思想,以此领会作者的根本意图。

2.2对学生传授有关元认知知识

教师若要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就应该从提高元认知能力入手。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元认知知识内容,让学生对元认知结构和实质有基本了解,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认识到元认知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从而获得学生的支持,另外在讲授过程中,教师也要明确教学目标。例如,在为学生讲述细胞结构知识时,所有结构编排方式都是这一结构的结构、功能与位置,基于该目标提示,方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整理,方便在自身知识网络中纳入新知识,以此形成相应知识结构,高中生物教材囊括有遗传学发展史,国内外科学家探索出DNA双螺旋结构、酶、植物向光性、光合作用以及遗传学等定律,学习以上知识期间,一方面要对定律发现过程加以了解,另一方面还应该学习国内外科学家高尚品质,对其研究思路进行深入剖析,对其问题思考方略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就可从在学习知识过程中深入实际,为其科学思维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2.3引导正确归因,激发成就动机

归因理论和成就动机理论两者与教学息息相关,挫折失败和绚丽多彩都是人生常态,学习挫折易让学生产生自己能力不足的想法,形成一种“习得性失助感”,会对学生成绩提高动机产生影响。教师应该认可学生所做出的努力,让他们意识到努力是有效果的,也是值得的,并且给他们正确的参照标准,及时发现自身变化。例如,高中生物组织中如何鉴定脂肪一节中,需要徒手对花生种子进行切片,教师指导学生反复练习,从而获得切片制作技巧,这样就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学生在反腐练习的过程中,我会适时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尤其是日常学习较差的学生,会重点表扬,以增强其学习信心,并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领悟学习的真谛。

3.结语

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教学有多种教学方式,但需要通过元认知理论对其进行合理调节,使学生元认知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在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方面,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由现状可以看出,元认知能力可以指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很大程度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并提高学生的知识协调能力。从教学中得出结论,学生的发展水平与记忆能力本身不具有可比性,只有通过情境教学培养的认知活动才是对学生元认知能力进行真正培养的重要方式。

作者:杜斌 单位:甘肃华池县第一中学

第九篇:高中生物教学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

一、目前交互式白板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购入价格高昂

电子交互白板作为一种类似将电脑、投影仪等合为一体的新兴高科技电子设备,拥有独特的性能,导致目前在市场上的价格高昂,一般的高校不能承受其价格,而这会大大降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普及使用率。而且目前电子白板的价格在几万元至十几万元不等,这也导致目前还不能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普遍使用,因而它隐藏的巨大潜力在使用时也不能被充分地挖掘出来。

(二)缺少专门维护人员

目前,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主流是触屏式白板。触屏电子白板相较于其他屏幕,具有灵敏性高的特点,所以要特别注重防护灰尘和刮花等问题。如果机器出现了故障,就会影响电子白板的整个使用体验和观感,而只有专业维修人员才能排除清理故障,如果不能解决机器维修的问题,电子白板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就不能被充分利用。

(三)与之相匹配的资源不完善

交互式电子白板里面虽然有大量的教学资源,但是存在着“虽多不精”的问题,对于教师追求优秀教育资源的诉求不能全部满足,所以,如果想在高中生物课堂上使用电子交互式白板,就需要在完善自身教育资源的前提下,开展引申出更多优秀的科目教育资源。在这种情况下,高中生物课程的教育水平才可以得到最基本的提高,最后呈现出的结果才可以使师生都能满意。

二、交互式白板在教学中的运用及作用

(一)加强师生互动,优化课堂资源

教学时,教师采用的多是板书与上课前便以制作好的多媒体内容授课,这几种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被盖上古板、不灵活的标签,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上,也不尽如人意,教师在课前所做的大量备课也取不到与之相应的结果。而教师如果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就会取得不一样的效果,电子白板里不但可以设置大量的各个学科的课程内容,而且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偏好与自己的教学目标灵活的选择其中的学习资源,完成备课目标。在电子白板的使用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其中的多样性功能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成果。

(二)代入课程实境,加深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上,兴趣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求知欲和学习的希望。比如学习“分子与细胞”时,可以通过电子白板表现出细胞是如何分裂的情景,让每个学生都有可以看到细胞是如何分裂的机会,而这在以前的课堂上是不可能实现的,但电子白板可以通过其储存的大量学习知识和可以联网的优势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就能充分了解细胞的构成与发展,不需要借助显微镜等仪器慢慢观察细胞的发展分裂。在方便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学习“遗传与进化”一章时,电子白板可以运用幻灯片等形式对生物的遗传进化做一个详细的解释,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了解生物遗传与进化的知识,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的学习到生物是如何获得遗传与进化的相关知识。电子白板可以帮助教师更方便的教学,在课堂演示中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与效果。

(三)强化课堂氛围,加深学生理解

在传统授课模式中,教师仅仅只通过讲授向学生传播知识,课堂氛围稍显空洞,而与单调、无聊的刻板教学形象不同,交互式电子白板因其有趣,参与性高,并拥有丰富资料的教学课程形象深受欢迎,在实际运用中,电子白板可以通过跟学生进行互动来烘托课堂的气氛,通过联网互动让学生能够轻松高效的学习,快速投入其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三、结语

因为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交互式电子白板这一高科技电子产品,这能够让师生更加便捷地接触到教学资源,虽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中,电子白板还存在着一定的缺点,比如不能非常灵活地书写和内置中缺少丰富的教育资源,但是我们应该要避重就轻,着重发挥电子白板的优秀性能,借此提高师生互动,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导者,而非跟随者。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因其投入成本高,回报率不能马上看到,让许多高校对它望而却步,但我们应该认识到,作为一种电子技术,虽然价格高昂,机器本身也有不足的地方,但是可以通过慢慢的改进,而使其渐渐完善,而这一切也需要我们的努力。

作者:孙帅 单位:青岛第五十八中学

第十篇:高中生物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教材内容比较复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才会对这门学科充满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高中生物教师在讲“光合作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树叶照片”的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指导学生把拍摄好照片的底片放在新鲜树叶上,带有底片的植物放在阳光底下,保证植物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叶子经过阳光的照射后,去掉底片,并将叶子紫放到酒精中煮沸。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待叶子全部褪色后放入器皿中,并加入碘液,让学生观察叶子发生的变化。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针对课本上的典型问题,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材料,让学生对一些规律的东西形成思维的谜团。教师在适当指导学生对这些资料进行充分整合,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教师也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对一些自然现象,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

三、突出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