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素质教育范例

高中素质教育

高中素质教育范文1

摘要:高中政治课教学在实践素质教育方面具有其他途径不可替代的作用。素质教育真正在政治教学中得到落实,就必须尝试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

关键词:政治教学;素质教育;创新能力;有效教学

面对新课程的稳步推进,改变“老教师跟着经验走,新教师跟着感觉走”的现状,加强高中政治素质教育很有现实意义。

一、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政治教师,在教育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勇气,应该认识到随着多元开放社会的形成。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也纷至沓来。学生在课堂上有不同的想法甚至于“奇谈怪论”是正常的。教师不仅不应压制,而且还应鼓励学生有不同想法,大胆质疑,不唯收,不唯上,这样才能真正培育自由的思想和独立、创新的精神,师生也才能做到真正平等的交流。

二、社会实践能够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

社会实践可以说是一种课堂外的创造性学习。离开它,课堂内的学习就成了从书本到书本的纸上谈兵。显得枯燥而缺乏科学依据。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前后,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参观、访谈等活动,了解社会实际,取得价值信息,补充教材的不足。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到农村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学生的视野。请进来,是根据课题需要,请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做出贡献,又有代表性的人员到学校讲课,作专题报告。这样,使学生生动活泼,也使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探讨欲望和创新精神。

三、以人为本,既是一种新的基本理念和新的价值取向,又是一个基本的教育工作原则

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与学生成长的需要,反映了高中阶段的教学特点。比如,建构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课程框架,体现主体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行为表现;重视学生的发展潜力,尊重差异;强调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致力于课堂与社会、个人与生活的链接;引领社会化,满足学生的终身需求。

四、中学时代是孩子们心智从混沌走向清醒的重大转折期,需要教育和点拨,从而让他们享受学习、享受读书、享受求知的种种美好

新课程以思想政治观点为统领,以生活主题为基础,以生活逻辑为主线,以学科知识为桥梁;组织方式强调不违背理论逻辑,更强调合乎生活逻辑。新课程视野下的政治有效教学要寻求教育的终极关怀,不能仅仅满足学生认知的需要,还要使学生的技能、情感得到发展。让学生在教师的期待和自我激励中获得信心和力量,让学生直面生活,让他们体验到生命的鲜活和新奇,体验到自身的价值,使生命在体验中感悟,在自我教育中达到升华和飞越。

五、学生学习政治的一个突出误区就是孤零零地去背政治

没有把知识放在知识体系中去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在学习和复习中从整体上掌握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在每节课的复习巩固环节中,要引导学生先回顾这节课主要讲了几个大问题:在每一课结束后,引导学生绘制本课的知识系统结构表。我常和学生讲.如果这一课的知识系统结构表能脱离教材绘制出来,就说明这一章节基本掌握了,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观念,由只教授课本知识向既教课本又教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师必须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老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在此基础上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不仅教授他们知识,而且教授他们怎样去掌握知识,不仅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

六、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的显著特征,新课程强调发现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要求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

高中政治新教材,每一单元后面都安排了一个综合探究活动,其目的就是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而融入社会实践的过程,必然要求学生能在活动中体验到科学探索的乐趣,主动展示自我心智、个性和创新意识,获得理智能力的发展和深层情感体验。

新课程提出:改变过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这重要的转变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高中政治课程价值的焦点不再仅仅是“考大学的成绩”了,而是人的“终身发展”和在高中期间的“学习过程”了。在高中政治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体系里,将新课程总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一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将学科发展、生态发展、学习者个体的持续发展上。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诸多弊端,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标准的试行为解决这一弊端提供了机遇。当然,随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又会遇到新的问题。新课程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新课程模块建立在了生活的基础上。在创设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到情境在形式上活跃课堂气氛的功能,更应注意情境的内容必须来自生活,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蔡仙炜.《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学的改革》.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7).

[2]陆志平,辜伟节主编.《新课程:我们怎么上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3]吴永军.《新课程学习方式》,南京师范出版社.2005年.

[4]郭子杰.《新课标下高中政治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文教资料.2006,(23).

[5]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6]徐世贵.《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开明出版社.2003.

第二篇:浅谈在新课程下的高中政治素质教育

现代教育需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舒畅合作的教学氛围,这意味着承认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关注学生的发展,意味着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作为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知识及能力的提高上。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备课就是备学生

备课是上课前的一个必要环节,备课是上课的基础。几年来,我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材就是钻研教材,准确掌握知识点,理清知识结构,把握重点难点。备学生就是必须首先了解学生,这是教学顺利展开的前提。备课的中心是备学生,所以,我们应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品格、方法等各个方面,学生知识的深浅、能力的强弱、品格的好坏、方法的优劣,是教师教学的客观依据。知识是能力增强、品格提高的前提,方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手段。为此,我们要明确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点、接受度,了解学生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例如,针对有的学生对政治兴趣淡薄,就要想方设法地去培养它、激发它;针对学生接受知识深浅不一,就要在提问时、在布置作业时区别对待;针对学生品格的多样性,表现为情绪波动、意志薄弱等现象,我们在引导时就要做到既要有爱心又要讲策略;针对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方法缺陷,如照搬语文、外语的朗读法,并加以单一化,就要介绍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并进行必要的示范、疏导。可见,要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关键还在于教师的素质。

二、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辩论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再如:开展专题讨论。活动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师生双方通过平等探讨,畅所欲言,沟通思想,从而就某一问题达成正确认识,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如在学因果联系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克隆技术将会把人类带往何处”,让学生在对克隆技术利弊的分析中,潜移默化的树立了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和把握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预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客观地评价学生,给学生以信心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充分说明了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潜在的能力,确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地成长,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对学生充满信心。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不少老师经常性地抱怨学生的素质差,理解能力差,记忆力差,解题能力差,这也差那也差,甚至在课堂上对所谓的差生轻则予以讽刺挖苦,重则予以打骂,这是很不道德的,更是与新课标背道而驰的,其结果是刺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上进心,膨胀学生的自卑心,其后果可想而知,不但达不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而且给学生的终身发展埋下隐患,必须纠正。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已是教育界的普遍共识,作为老师,应该懂得欣赏学生,发现学生,尊重学生,要知道在学生的心目中任何老师都是学生学习的楷模,老师的不轻易的一句话往往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用“每个学生都是最好的”这种教学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能为我们的事业收获成功的喜悦和幸福。在实践新课标的今天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要看到所谓的“差生”之所以差,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某个阶段的培养和教育环节上出现了问题而没有及时解决而导致的,许多研究资料都表明,人与人之间就智力而言天生条件几乎是没有多大差别的,因此每个学生都是可以塑造的,都是有潜力可以挖掘的。政治课教学在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心灵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作为政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有利的平台为学生树立好自信心、进取心、自尊心发挥最大的功能。

总之,新课改下的政治教学工作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要勇于实践,不断加深自己对政治新教材的认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要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法,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高中的政治教学就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高中政治素质教育研究

1.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新课改理念的核心之一便是将学生视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绝对权威的主体,拥有优势话语权。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让本就枯燥的政治课堂变得异常乏味,加上高中政治理论的抽象,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应始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最终目的,将课堂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正确的引导、生动的讲解和课堂气氛的营造,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具体而言,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构建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教师教学的关键是设法营造学生喜欢的学习环境和气氛。”高中政治教学要一改以往死板、沉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主动建构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高中生相比于小学生和初中生而言,其思想、感情都更为复杂和丰富。相较于其他学科教师而言,作为高中政治教师,更需要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所思所想,努力地构建适应高中生心理和情感特点的生动活泼、新颖别致的教学环境。课堂的导入往往是需要开动脑筋的,很多政治教师往往是几句话带过甚至直接忽略。学生的情绪无法被充分激活,很难跟随教师的脚步,因此经常出现开小差、交头接耳,甚至睡大觉的不良现象。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便很好地化解了这一尴尬局面,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灵动,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提升,参与性和互动性增强。政治课堂再也不是充斥着抽象、乏味、深奥概念的哲学思辩,而是师生共同建构的知识传递与获取过程。(2)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新课程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树立学生健康、健全的情操和人格魅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改的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高中政治教师也应为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和合作性学习创设必要的条件,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踊跃发言。虽然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核心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但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并不是扮演局外人的角色,而是应该具有掌控教学节奏的能力。探究式、合作性学习并不是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任其漫无边际、不切主题地瞎侃胡聊,也不能只搞流于表面的形式主义。教师应该一方面敢于放权,同时又要有所规定和要求,真正做到收放自如。(3)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活动,增强课堂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政治教学只有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吸收知识。传统的政治课堂多为呆板、乏味的知识或概念的灌输,学生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很多学生都提不起兴趣,在平时的课堂学习和课后的复习过程中,都抱着一种敷衍的态度,很多学生甚至认为,政治学习对将来的就业或人生发展并没有太大作用,只是参加高考的“规定动作”,造成政治学习的疲软。教师应该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形式多样的模拟活动,比如阅读、表演、对话、辩论、练习、实验、游戏、社会调查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实际体验和沉浸到“政治生活”中去,激发其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例如,在讲授《经济常识》中的“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知识和内容,开展分组式填框竞赛;然后让学生假设自己是国有控股企业的老总,针对股东代表大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开展详细的述职报告,阐述自己的经营策略和未来规划等。实践证明,这样的模拟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整堂课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兴趣大增,效果颇为理想。

2.以教师为主导,更新政治教学理念和方式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主导。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必须充分发挥引路人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政治概念和知识。课堂教学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如何在短暂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将课改理念真正贯彻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打破传统的封闭性、机械式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更新教学观念。(1)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际是一切行为和思维方式的准则。高中政治教学更应如此。教师必须始终牢记这一原则,将政治教学与时事政策等相联系。在政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将课堂政治知识与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热点相结合,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讲授抽象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概念和原理时,尤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哲学原理,切实提高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2)采用不拘一格的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性环节。单一的、固定的教学手段不仅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很难收到预想的教学效果,甚至可能导致课堂教学的中断或阻滞。政治教师必须采用灵活多变、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比如,除了常规的讲授法之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图表法、对比法等启发性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此外,直观性教学辅助手段比如音频、视频等也会活跃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政治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授《经济常识》中的“积极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十五大”以来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概况,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直观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收获了理想的教学效果。(3)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新课改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个性的发展是以学生的差异为前提的。“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学生的性格、情感、思维、兴趣等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按照学生个性和情感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保证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位学生的发展要求。

3.结语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互为补充、紧密联系的两方面。然而,以往的教学中,总是教师占据主动,垄断课堂教学,违背学生意愿,违反教学规律,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新课改在中学教育中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原生性目标。高中政治教师必须始终秉持素质教育的初衷,按照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深入、扎实地推进高中政治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传统、死板、沉闷的教学模式,用灵动、新颖、直观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传授知识,培养社会主义社会的有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夏岩 单位:宣城市宣州区孙埠高级中学

第四篇:高中政治素质教育教学探讨

一、高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针对性不强。

由于高中政治是属于文科教学体系的一种,在文理分科的背景下,理科的高中政治教学就显得比较鸡肋,高中政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错误地认为教学过程知识一个“打洋工”的过程中,不够重视对于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的总结,相应的高中政治教学效率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而在文科班级,由于高中政治是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政治优势偏向于背诵的学科,这就导致高中政治教学过程往往陷入了“死记硬背”的泥潭,高中政治的教学目标往往也只是制定为让学生加强对于政治基本概念的记忆,对于高中政治教学效率的提升也难以发挥出有效的作用。

2.教学过程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忽视对于学生的学习特点的考察的情况,这就导致高中政治教学方法往往容易出现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结合素质教育理念的实际要求,在进行对学生的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模式的桎梏,通过开展高中政治教学练习和合理设置高中政治教学活动等方式,促进高中政治教学中打造高效课堂效率的提升,进而满足素质教育教育改革的实际要求,帮助学生在快乐中完成高中政治教学的学习。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策略探讨

1.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思路探析。

针对上文中介绍的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充分结合素质教育的实际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为高中政治教学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可以看出,高中政治教学方式与素质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两者的紧密结合,可以对现有的高中政治教学方式进行更新,促进高中政治教学效率的提升,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所制定出的高中政治教学总体思路就是建立在考查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按照素质教育的实际要求,进行高中政治教学方式的改革。

2.根据不同学生制定不同政治教学方法。

在进行高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理科和文科对于高中政治要求的不同,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策略。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高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政治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高中政治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不同学习环境下,促进政治课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同时,在进行政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意识到素质教育大纲的实际要求,进行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的总结研究。例如,在进行高中政治的理科学生的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进行政治知识的背诵学习,很容易导致学生难以形成“高考又不考政治,我为什么要背诵?”的情况,也就难以提升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这就需要在进行高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穿插地让学生亲手进行政治的知识点思考练习,让学生充分意识到高中政治学习过程对其思维意识的影响和促进过程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进行高中政治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就会有效地提升高中政治教学的教学效率。教师再灵活地穿插一些政治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就会帮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下,进而加深他们对于政治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而有效促进高中政治教学效率的提升。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出,在进行政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高中政治教师要充分地考虑不同的学生群体的学习情况的不同,另辟蹊径地进行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政治教学方法的创新,有针对性地选择高中政治教学的教学重点,促进高中政治教学效率的提升。

3.推进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形式变换。

随着对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研究的逐步深入,面对素质教育理念对于高中学生群体综合素质能力的实际要求,政治课程教师要充分尊重高中学生的实际特点,不断进行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的深度研究。在进行政治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地注意到结合素质教育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充分地保证学生能够具备对于政治的思维意识,让高中政治的基本理念形成对学生思维的熏陶,促进高中政治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在进行高中政治课程中《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教学的过程中,政治课程教师就可以根据最近我国股市出现的“风云变幻”的股市行情,让学生充分地了解学习到的知识的基本定义。然后,学生就可以根据问题进行思考,加深学生对于政治基本概念的认知,提升学生政治学习能力,有效地加强学生对政治术语的理解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在进行高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考虑到对于教学模式的更新,进而有效地促进高中政治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在进行高中政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群体对于高中政治的诉求情况,有效满足素质教育理念对于高中学生政治思维能力提升的要求,促进高中政治教学效率的提升。

作者:吴称风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于都二中

第五篇:高中政治素质教育论文

一、高中政治课有效教学的策略分析

1.让政治课内容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注重体验式教学。

第一,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体验真情实感。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要做到“做、学和教”的完美统一。更强调先生要拿做来教才是真教,学生通过做来学,那才是真学。老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搭台,学生成为主角唱戏,让学生通过活动真正动起来,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人的意识力量有多大这篇教学内容。就可以通过一个实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个内容的内涵。事先准备一个吸管和秒表,实验的内容是对盛有水的杯子让学生吹气,一开始让一位高个子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吹气,最后成绩是连续吹气25秒。然后叫一名矮个子且不乐意运动的学生吹气,在学生的加油声中竟然连续吹了38秒。这个实验结果让学生们了解了意识的力量往往让人拥有极大的潜力,这样的实验要比口述100次的讲授效果好,因为通过学生们的自我参与,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认知。第二,编导小品让班级成为学生舞台。首先要让学生理解所学的政治课程的内容,然后再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场景编写小品让学生表演,这不仅仅能够让学生主动展现自我,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政治生活中的政府权力:依法行政这篇内容时,就引导学生就当前热门的话题,城管和小贩们的冲突来改变小品。而这些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个小品编写的非常出彩,在课堂上的表演也相当出色,在学生的笑声中也让他们逐渐深刻理解了所学的内容。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人文关怀精神。而这种精神就算是重复千遍的语言宣贯,也往往很难让学生理解并引导他们今后的生活。第三,引入多媒体冲击学生的感官。在讲授爱国主义这篇内容是时,就能够通过多媒体等形式播放一些爱国主义影片,让他们来感受爱国情怀。或者播放每年央视举行的年度感动中国颁奖节目,这些优秀的颁奖词再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他人的爱国主义情怀,进而培育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2.注重教学的科学性。

有效的教学并不是让学习者去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让他们能够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个人见解。对此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上要注重教学的科学性,具体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完善:首先,要从新旧知识体系的矛盾入手,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获得新知识。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新旧知识体系的矛盾冲突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当前知识体系的不足,进而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来突破当前知识的瓶颈,从而实现对未来知识的探索,这样能够有效的激活学生的探究之心。然后,要利用相关学科知识的关联性来进行对照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结构。现代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只有能够帮助高中政治课讲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也可以利用物理学、自然学科甚至是生物学科等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哲学观念,进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第三,要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着手,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帮助他们构建知识体系。这里学生的生活经验既包括他们的个人生活,也包括他们对现实和历史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国内外当前政治、文化等内容的掌握,从这些学生能够喜闻乐见的经验中来选择相应的教学素材和方法,将政治理论充分融入到这些社会生活中,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深入学习。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教育。

在高中政治课程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是最基本的方法,但是由于受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的影响,这种理论和实践的联系教学法现在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因此政治老师要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理论结合实际来进行教学,进而引导学生通过理论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掌握理论,也能够让学生对现实事情的认识深度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二、总结

高中素质教育范文2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素质教育;情感教育

新时代,素质教育不断深化,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发展。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情感素质教育开展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全方位的提升,可以说情感素质教育是当前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要想有效开展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情感素质教育,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语文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还应结合自身素质水平深挖教材,找到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不应将考试作为检验学生语文素质好坏的唯一标准,应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解课本中的真实情感,通过情感教育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快乐地学,体验语文学科中和谐的文学色彩,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将真实的情感教育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情感素质教育,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本文基于此背景,对如何有效开展高中语文学科教学的情感素质教育进行分析,希望可以给广大同行业者提供帮助。

1情感素质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素质教育是以学生心灵感应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中的感情交流为手段,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一种开放式教育模式,是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新方法、新思路。学者大量研究表明,情感教育是学生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情感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提高,还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态度、品德、情绪、情感的培养,最终促进学生多方位的全面发展。情感素质教育开展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情与智的培养,将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情感素质进行有效结合,通过情感素质方法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通过丰富、形象的情感教育,可以将教材中的每一篇艺术作品有声有色地传达给学生,这样更加有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课文中的情感,对课文会产生一种独特的见解,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同时通过有效的情感素质教育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并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学习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学生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都处于关键,同时也是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学生高中学习阶段的关键时期、特殊时期,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养,让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将来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实施语文学科的情感素质教育,不仅可以有效丰富枯燥无味的语文教学课堂,还可以唤起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总之,高中语文教学课堂通过实施有效的情感素质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情感能力,帮助学生提升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将语文学科的魅力表达得淋漓尽致。

2实施情感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

2.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协调师生关系的重要纽带是情感。实际上,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全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重视创设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把自身的情感充分融入教学过程中,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判断和想象力。通常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或一个赞许的微笑,都能缓解紧张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自豪感与亲切感,因此,教师应适当加强自身情感的投入,并激励学生的情感,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语文课堂教学弥漫在振奋、和谐与融洽的良好情感氛围中。

2.2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培养学生的情感,这种情感教育的培养不应离开语文教材,要真正融入教材中作者的情感,体验教材中的情感内容,如果发挥得体,会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在对教材进行剖析的过程中,应融会贯通整体内容,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充分提炼和扩充教材内容,将教学资源合理整合,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利用恰当的方法和语言来带动学生,使课堂形成温馨的气氛,使语文教学过程更具感情色彩。

2.3加强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利用

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以生动形象的声、像、文、图兼容优越性逐步走入现代课堂教学,并以其多角度、全方位的视听手段,为学生打造了体验情感的广阔空间。往往多变和新奇的事物更能刺激人的大脑皮层。因此,采用先进和新颖的教学手段,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能有效转变语文教学乏味且单调的听觉享受,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学生的精力,并能较为细腻、深入地反映语文中的丰富情感。

2.4创设意境,培养学生想象力

在文学作品中,意境的创造能够充分体现情调和境界,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创造一种情景交融的氛围能够让学生融入审美想象空间。在高中教学过程中,也能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学生带入到教材内容描绘的意境中,不断冲击和触发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情感。

3结语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学科教育从本质上说是情与景的结合,因此,高中语文学科教师要真正重视情感素质教育教学,让高中语文课堂富有感知性、富有情感性,让学生的综合素养、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有效提升,为语文学科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姝丽,樊彩霞.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科情感[J].科技信息,2012,(26):66-67.

[2]冯萍.关于技校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思考[J].学园(教育科研),2012,(10):40-41.

[3]高焕成.情动于衷美满心胸———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学周刊,2011,(25):88-89.

[4]陶春媛.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艺术,2011,(07):114-115.

[5]董海东,马惠.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J].神州,2016,(02):71-72.

[6]刘丽.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J].大庆社会科学,2004,(04):118-119.

[7]欧治华.试论语文情感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90-91.

[8]卢家楣,贺雯,刘伟,等.中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的情况调查[J].教育研究,2001,(08):107-108.

[9]伍辉.试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教育探索,2003,(04):64-65.

[10]杜艳平.教学中关注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学新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文教资料,2006,(15):122-123.

[11]王丙胜.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学语文,2006,(02):74-75.

高中素质教育范文3

1.教学目标针对性不强。

由于高中政治是属于文科教学体系的一种,在文理分科的背景下,理科的高中政治教学就显得比较鸡肋,高中政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错误地认为教学过程知识一个“打洋工”的过程中,不够重视对于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的总结,相应的高中政治教学效率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而在文科班级,由于高中政治是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政治优势偏向于背诵的学科,这就导致高中政治教学过程往往陷入了“死记硬背”的泥潭,高中政治的教学目标往往也只是制定为让学生加强对于政治基本概念的记忆,对于高中政治教学效率的提升也难以发挥出有效的作用。

2.教学过程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忽视对于学生的学习特点的考察的情况,这就导致高中政治教学方法往往容易出现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结合素质教育理念的实际要求,在进行对学生的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模式的桎梏,通过开展高中政治教学练习和合理设置高中政治教学活动等方式,促进高中政治教学中打造高效课堂效率的提升,进而满足素质教育教育改革的实际要求,帮助学生在快乐中完成高中政治教学的学习。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策略探讨

1.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思路探析。

针对上文中介绍的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充分结合素质教育的实际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为高中政治教学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可以看出,高中政治教学方式与素质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两者的紧密结合,可以对现有的高中政治教学方式进行更新,促进高中政治教学效率的提升,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所制定出的高中政治教学总体思路就是建立在考查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按照素质教育的实际要求,进行高中政治教学方式的改革。

2.根据不同学生制定不同政治教学方法。

在进行高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理科和文科对于高中政治要求的不同,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策略。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高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政治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高中政治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不同学习环境下,促进政治课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同时,在进行政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意识到素质教育大纲的实际要求,进行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的总结研究。例如,在进行高中政治的理科学生的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进行政治知识的背诵学习,很容易导致学生难以形成“高考又不考政治,我为什么要背诵?”的情况,也就难以提升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这就需要在进行高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穿插地让学生亲手进行政治的知识点思考练习,让学生充分意识到高中政治学习过程对其思维意识的影响和促进过程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进行高中政治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就会有效地提升高中政治教学的教学效率。教师再灵活地穿插一些政治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就会帮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下,进而加深他们对于政治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而有效促进高中政治教学效率的提升。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出,在进行政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高中政治教师要充分地考虑不同的学生群体的学习情况的不同,另辟蹊径地进行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政治教学方法的创新,有针对性地选择高中政治教学的教学重点,促进高中政治教学效率的提升。

3.推进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形式变换。

随着对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研究的逐步深入,面对素质教育理念对于高中学生群体综合素质能力的实际要求,政治课程教师要充分尊重高中学生的实际特点,不断进行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的深度研究。在进行政治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地注意到结合素质教育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充分地保证学生能够具备对于政治的思维意识,让高中政治的基本理念形成对学生思维的熏陶,促进高中政治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在进行高中政治课程中《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教学的过程中,政治课程教师就可以根据最近我国股市出现的“风云变幻”的股市行情,让学生充分地了解学习到的知识的基本定义。然后,学生就可以根据问题进行思考,加深学生对于政治基本概念的认知,提升学生政治学习能力,有效地加强学生对政治术语的理解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在进行高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考虑到对于教学模式的更新,进而有效地促进高中政治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结语

高中素质教育范文4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发展,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改革,素质教育逐渐代替传统教学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形式。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成为每一个高中历史教师积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积极性;主动性

在新课程标准下,提倡课程有效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引导性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具体说来,素质教育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凸显全体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第二,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第三,让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因此,在素质教育的三层含义下,高中历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促进素质教育的目标得以实现。

一、结合历史学科特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初中历史知识相比,高中历史知识不仅涉及中国历史,还涉及世界历史,更涉及地理、科学、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知识,要想让学生准确地掌握,需要发挥历史学科的特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采用历史故事讲授法、视频播放法、资料分析法等多种手段和方法,让学生的知识视野得到拓展,信息素质不断提高。例如,从纸上谈兵、负荆请罪、孟姜女哭长城等故事出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知识体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的主要要求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终身学习提供了基础和前提。首先,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为学生留有一定的提问、思考、探究的机会和空间,凸显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其次,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合理想象、创造性探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参与者,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事先预习,搜集二战的相关资料,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再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做好适时引导,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体会历史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例如,在学习“改革开放”知识的时候,可以通过调查实践、采访探究、实地观察体验等方式体会祖国的变化,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曲丽泓.突破传统,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5).

第二篇:素质教育中高中历史教学存在问题及策略探究

摘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作为一门连接过去和现在的特殊学科,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开展高中的历史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成为了人们倍加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高中历史;存在问题;策略

本文将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谈起,着重探讨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历史教学的新策略。

一、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历史学科一直被认为是“副科”,家长学生都不重视,导致学习时间保证不了,特别是一些学生认为历史课就是记记背背,没有什么智力含量,只要努力记就一定能学好,所以课余时间学生基本上不学历史,把时间用在学习“主科”上。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对历史学科的不重视直接影响到了教学效果。

历史学习中确实需要记忆一些知识,涉及到很多的年代、事件、人物、地点等纷繁复杂琐碎的知识点,记忆起来容易混淆,导致很多学生有畏难情绪。为了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不少学生便对考试知识点死记硬背,成为背诵教材和应对考试的机器,历史课在他们眼里也成了枯燥乏味的记忆课。而在背过之后,考试依旧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打消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以致学生对历史课提不起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不高。

二、有效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一)教学方面。

1.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平台使用多媒体教学。

社会在不断进步,知识更新很快,加上各种媒体的发展,学生接触社会的范围也随之扩大,不少学生见识广博,兴趣广泛,其所见所闻往往会超出教师、教科书的知识领域。教师的一桶水,满足不了学生一碗水的需求,必须经常性的学习,才能有永不干涸的泉水来供给学生。互联网的普及,让我们不必一定要去买价格不菲的各种书籍,不必再东奔西跑的在书店里艰难寻找,不出门在电脑前就可以学习很多的新知识,而且网上的资源更多,除了人民教育网和中小学继续教育网,还有中国历史网等很多历史方面的网站、博客,其中有不少是免费的,只需注册即可。

历史学科包涵着极其丰富的时空变化,历史现象纷繁复杂,历史人物千千万万,历史事件层出不穷,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手段下,仅依靠教师“一言堂”的讲解是很难表达丰富的历史知识的,而运用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是最能发挥其功效的。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它利用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信息,成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历史课也如此,一段声形并茂的历史画面很容易引起学生历史的欲望。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本来看不见的历史时间变成看得见的东西,本来看不清的历史空间变成看得清的东西,从而有效地缩短时空差距,形象地再现历史情景。例如:将电影《鸦片战争》中的某些画面,将电影《开天辟地》中的精彩镜头等制作到历史课件中去,有的一分钟,有的几分钟,有的是场景,有的是三维动画,把它们分别用于历史课“鸦片战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通过精彩的画面,让学生走入了过去的时光,重温了历史事件,这样历史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此时教师再适当旁白,巧妙设问,学生为了寻求答案则会出现议论、看书、思考的活跃场面,这样必将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学法指导是学生成绩提高的动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能够顺利升学,以便学到更高层次的知识,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观察现实问题,力求做到学以致用。

(二)生活方面。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乐”学。

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在于吸取历史教训,更好地推进今天的现代化建设,而不是简单地记住历史。改革历史考试方法,用写作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调动学生运用历史思想,从而增加课堂教学内容;联系当今世界所发生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指导学生对世界形势发展加以认识;布置有趣味性的作业,化知识为能力。总之,校园要强化历史学科的气氛,让他们觉得学好历史课还是有用武之地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逐渐增加。

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关爱学生。

人心都是肉长的,当学生感受到你的爱时,他们也会回报你同样的爱。同时,一旦他们喜欢你,也必然会喜欢你的教学,这就是“爱屋及乌”的道理。课后花一两分钟时间与不同的学生聊天,关心他们的身体、学习、爱好等,这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可以交心谈心的朋友。长期坚持下来,必然会赢得学生的欢迎。老师的亲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你教的课的兴趣。但要注意的是,跟学生的关系不能好得没有距离,要把握分寸,要让你的学生对你既敬又爱。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应该是我们历史教学工作者的永久课题。

综上,作为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师,面对机遇与挑战,要不断探索,多方面学习,转换思维,更新观念,以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使以素质教育为内涵的新课改不再成为一纸空文,不再是一场形式的运动。

参考文献

[1]袁金华等主编.课堂教学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2]王铎全主编.历史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3]赵恒烈,冯习泽.历史学科的创造教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第三篇: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浅析

摘要:随着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步发展,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教学改革,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作为基本出发点,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为透彻的理解。高中历史教学是对我国发展历程的回顾和认识,因此,学好历史可以提升学生对我国文化的认识,增强使命感和归属感。由此,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不容忽视,需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对高中历史教学现状进行改革,从而提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本文基于工作中的实践,分析素质教育下历史教学改革的要点和方向,以期为历史教学的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历史教学;改革要点

0引言

历史是我国发展的印证,高中历史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对我国发展历程的认识和了解,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然而,我国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并不容乐观,高中历史教学的地位得不到充分重视,历史教学还没有真正抛弃应试教育的观念,教学质量仍然有待改善。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教学能够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基础,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就要不断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客观评价我国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使自己的综合素养得以提升。

1当前高中历史教学改革要点

1.1充分转变高中历史教学理念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首先就是要转变教育理念,切实重视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需要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应试教育是针对学生升学设计的一系列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历史答题技巧,由此学生在不发散思维的情况下也可以应付考试和升学。而素质教育则是对学生历史知识掌握的一种考验,学生要清晰的了解历史发展的历程,对历史有一定的感知,只有这样,才能奠定历史能力的基础,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历史教学改革要真正改革应试教育的弊端,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综合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要使教师切实认识到素质教育的积极意义,而不能认为素质教育是一项轻松的工作,要切实把素质教育改革做到彻底和有意义。

1.2教师要自主进行历史素养的提升以引导学生能力的提升

当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学师资队伍质量有待提高,教师的能力参差不齐,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前提下,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知识覆盖能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在应试教育下,教师对课程内容不需要有拓展的了解也可以完成教学内容,但是在素质教育下就需要教师可以对历史旁征博引,并且有传授知识的能力,而不是枯燥的讲述,这种能力的培养首先就是历史知识的积淀。由此教师就要善于活跃课堂气氛,把历史知识以更为活泼的方式传达出来,为了防止课堂的枯燥,教师对历史知识的讲解可以穿插人物故事或者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因此,教师要切实进行自我能力的提升,有条件的话可以选择去进修,除此之外可以多多翻看历史材料,要多多学习和学生沟通的心得,提升讲课质量,把讲课提升到艺术的层次,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历史的美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1.3高中历史教学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高中历史教学要想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就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从而保证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和拓展性。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教师要针对高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水平,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的课程体系,从而使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得心应手,增加对历史的掌握能力。在应试教育的过程中,历史教学内容都是根据历年考试重点而设计,这种设计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了解,只是一种固话的解体模式。而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对历史教学内容的设计就要针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为目标,因此课程内容的选取要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准,要通过教学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使学生能够把历史知识深入脑海并且真正形成一条发展主线。

1.4高中历史教学要改革教学模式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高中学生是学习的被动者,教师是教学的主动者,教师只是机械地向学生灌输历史常识,从而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历史知识达到解题的目的。而素质教育就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主体地位,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充分对教学气氛进行带动和调整,要设计一些课堂讨论,对历史进行一些评价,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的分析和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要鼓励学生多多进行课外历史知识的吸收,要引导学生培养对历史的正确认知,可以设立一些历史学习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切实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知。

2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是学生对历史认知的萌芽时期,在这一时期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历史基础奠定的质量,所以,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就要不断改革历史教学现状,充分保证历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历史文化底蕴,从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分析能力,只有这样,历史教学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才能不断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使学生不仅可以适应应试教育,同时增强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钟显添.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4)

[2]张宏伟.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建立[J].教育艺术,2012(5)

[3]王红微.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科学的探索及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12(3)

[4]韦情.非智力因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2(3)

第四篇: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从“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一句话中,我们不难理解历史教学的重要性。传统的历史教学倾向于背记历史知识,更多的,我们学会去应该思考历史。因此,我们开展历史教学,尤其是高中历史教学不能简单地让学生背诵课本内容,而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从而让学生对学习历史的意义有更深的了解,同时从学习历史中明白道理。这就是我们要提出的素质教育的问题。素质教育是新课程改革下,所提倡的理念之一。

一、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内容

历史是一门很综合的人文社会学科,对人成长过程影响很大,是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一般来说,我们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践素质教育,主要从文化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几个方面去加以培育,把学生培育成文化知识丰富、人文素养较高的人才。

首先,关于人文素质的培育。人文素质首先表现在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上,所以要加强素质教育,就必须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历史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人文化素质的窗口,是综合实力的标志之一。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该要找出好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并对历史有明确的“时间”线索的了解。能够对基本知识点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理解,并能把历史与现实社会结合起来分析问题。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运用历史中获得的历史意识来考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培养正确的社会认识,培养对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即所谓“鉴往知来”、“以史为鉴”。这一点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新课改的要求。

其二,关于道德素质的培育。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两个方面。在这两个方面,历史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思想政治素质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国情教育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振兴中华的教育等。历史教材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人量的材料。尤其是,今天的学生在多元价值观念的影响下,爱国主义日益隐性化,这需要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育,而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合适的。通过学习历史,知道我国古代有很多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为之骄傲的科学文化成果、如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等,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通过历史上与外敌的抗争等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热情。比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等等。

其三,关于心理素质的培育。心理素质包括广泛的兴趣、积极的情趣、奋发的进取心、健康的个性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习的原动力。在历史教学中要尽量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个性,因材施教,培养其奋发的进取心和健康的个性心理。例如,生活坎坷、学习困难的学生,对历史上苦学成名的人物就容易产生“亲近情缘”,有认同感乃至热爱,从而对这类历史人物做出较高的评价。女同学对武则天、秋瑾的事迹记得牢,评价也相对高些等等。把历史人物和重要励志事件等结合班级里的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培养他们积极的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方法

素质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一节课,一个问题,都必须时刻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认真备课,找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发散式思维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①教师必须加强自我素质的修养和提升,转变观念,不搞应试教育,而要以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基本依据,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目的。教师是社会发展的先驱,担负着培养未来社会接班人的使命,教师必须自觉地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走在时代的前列,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适应未来的变化并不断地创造未来,这是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是中国实施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师实现生命价值的需要。②教学过程中适时增添史料,适当用央视“百家讲坛”式的解读,增强趣味性,丰富课堂,把学生“拉”入教学中,并且鼓励和引导学生发生思维。③尽量避免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去要求学生,而是充分构建民主化教学氛围,让学生参与历史事件的讨论,从而在讨论中学习知识,达到理解记忆的目的。④对可以提高学生素质的知识点上一定要深度挖掘,比如历史典故,历史名人等方面。⑤改进、更新教学手段和技术。素质教育迫切要求我们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地改进和更新课堂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影视、电脑等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和技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强历史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进一步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个多方面、多视角的教育,需要我们同行不断探索。当然,素质教育的受众是学生,但最关键的是教师,因此,教师的素质十分重要。希望我们的每一位教师同仁都能站在时代的高度,用自己的理念、智慧去帮助学生打开启蒙之门。

参考文献:

[1]胡宇迪.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现代阅读,2012(4)

[2]卢娟娟.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尝试[J].新课程研究,2011(7)

[3]王秀玲.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学周刊,2012(7)

[4]蒋效忠.浅析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J].新作文2011(12)

[5]陈德欣,陈光裕.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J].历史教学,1998(5)

作者简介:

焦政坤(1982~),男,彝族,贵州省六枝特区第六中学教师。

第五篇:谈高中历史新课标与素质教育

摘要:在历史课教学中,要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很好地实现这种转变,就必须认真、仔细、准确地解读新课程标准;准确、透彻地理解和领会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和新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新课程教学实验,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新课标素质教育

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首先是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其次是不适应时展的要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如今,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实验已全面开展,势在必行。通过系统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感受很深,收获也很大,那么高中历史新课堂的“新”具体体现在哪里呢?

一、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

历史新课标明确提出,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发挥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历史教师必须努力实现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方法的重大转变,树立全新的教学目标观,从而造性地实施和推进历史课程。历史教师要真正教好历史,就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指向针,又是学生教学活动的归宿,既是一个既定目标,又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既要从学段教学目标的角度出发,制定全面、具体、恰当,并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课堂教学目标,又要使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弹性、层次性和可检验性,正确把握教学目标概念,努力使教学目标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健康发展。

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在历史知识、技能、方法和地理观念、行为等方面的发展的期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作用的发挥是以教师角色转变为前提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角色要多元化,既是知识的传递者,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咨询者、促进者,还是教材、课程的开发者与实施者。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只有扮演好这些角色,才能真正有效地在教学活动中起到主导作用。采用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不同,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不同。学生学习方式与方法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速度与程度。教师要引导学生改变过去单一地接受学习为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机整合,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确定相应的学习方式。

二、实现从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师是照本宣科的领唱人,是传教士,是师道尊严的师长。课堂上只能听到老师和少数学生的声音,缺少大多数学生的参与;教师过于注重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演示。这种演示是教师的课堂控制和个人表现。于是教师就成了配角和观众,课堂教学就成了忽视学生存在的教师单方面的活动。

新课堂中,教师转变成为无所不知的故事大王,引领学生品尝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大厨师,与学生平等的谈话人。新课堂要求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课程要生动,从教材内容到教师上课,都要吸引学生。历史本来就是无所不通的。历史教师要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知,只有这样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历史教师必须深入历史之中,以形象化的素材,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多变的情感,合适恰当的形体动作,主动形象地再现历史人物的风姿面貌,准确具体地展现历史事件的绚丽画面,使学生在强烈的历史氛围中,通过历史教师的角色扮演,建立鲜明清晰的历史表象,掌握准确的具体历史概念,形成相应的历史感。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将成为增强教学效果的新的增长点。新课程要求教师努力改变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把学生当成平等的朋友进行对话,精心营造民主和平等的新型角色关系。

三、实现从重知识向重能力的转变

传统课堂,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是否在听讲,是否能听懂,是否有不同的观点,教师全然不知,教师和学生似乎成了没有交点的两个部分。新课堂中,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嘴巴动起来,双手举起来。

新课堂中,学生不再像传统课堂上一样听老师讲课,而是被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学生都有老师做好的导学案,围绕课堂核心内容,进行讨论,形成统一意见后,由小组代表走上讲台发表本组的观点和见解,为大家具体讲解习题的做法,老师则在旁边进行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就在组织教学、课堂讲授、课堂提问、课堂评价的各个环节当中。结合实际推出的学案导引,自主学习导学模式,由课前预习、课上展示、教师评价三部分组成,课上师生共同交流,课堂氛围非常融洽。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提高历史课堂效率,通过播放歌曲、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使学生从视觉、听觉方面去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提高学习效率。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举一反三,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课本中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探索才能解答,没有现成的答案,教学中要抓住问题让学生挖掘身边的素材,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能力,真正地发挥问题的作用。

四、实现从过程和方法向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转变

学校里不应该有一模一样的课堂,不同的班级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传统课堂中,教师一个教案可以教一个年级,甚至一个教案教了一届又一届,一成不变,没有考虑过不同班级有不同性质、特点、风气等。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班风、行为规范和管理模式,教师必须在了解这些不同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师要把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作为学生的发展目标,新课程改革后,教材中的很多问题都联系到生产生活实际,应抓住其对学生有机地渗透人文意识,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应强化对学生意志的培养,让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的复杂艰苦的情景中,接受磨炼,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高中素质教育范文5

在教学中,诚然需要深厚的文学功底,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口齿伶俐的表达能力和技巧。在教师素养中,表达能力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素养。比如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极具煽动的语言情感,都是教师所必须拥有的基本技能和素养。试想,一个具有深厚知识素养的教师,如果缺乏了语言表达能力,缺乏了这种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又如何对学生进行教学呢?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些表达的技能,才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此外,语文教师在教态上,在板书上,在文字表达上,也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途径

1.利用教材,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知识素养和人文修养

在对学生进行语言素质和文化知识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文本教材是最好的载体。毕竟选入文本的篇目,都是经过专家和学者精心编辑的,在语言标准上、在语言精致程度上以及思想意义上都经过全面的衡量,是经典中的经典。鉴于此,有必要利用教材文本对学生进行语言素质和文化知识的培养,而不必舍本逐末地过多地在课外阅读作品中苦求。

语文学习,不仅要学生对字词句进行识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个窗口的学习,充分地感受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进而体验我们生活的斑斓色彩;让学生在精美的文本中,受到熏陶和感染,逐步提升自我人文素养。

2.积极整合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为了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积极整合现代多媒体学习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为多媒体信息技术有着强大的呈现功能。尤其是对于有形象化要求的一些教学内容,多媒体信息技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高中语文教学,毕竟不是影视作品,我们在充分整合现代信息技术的时候,不应该被这些手段所迷惑。

3.革新教育观念进行教学,对学生的素质给予全面的提高

随着新课改在教学课堂中的不断深入,在教坛上所凸显的一些新理念新观念,大部分都是经历了论证。对这些观念,有必要积极地吸取,革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找到适宜自己的教学观念进行相应的教学,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三、总结

高中素质教育范文6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素质教育;应用对策

语文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蕴含着优秀的道德品质和中华文化,其是人们学习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注重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这样既可以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果,为学生日后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人文素质教育概述

人文素质一般是指由知识、观念、情感、能力、意志等因素结合在一起的内在品质,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气质、人格、修养。而人文素质教育就是通过环境熏陶、知识传授及自身实践等方式来把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气质、人格、修养。人文素质教育实施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更好的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处理好情感、意志、理性等方面的问题。

2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2.1深挖课文内涵,注重人文意识的培养

这里所提及到的深挖课文内涵一般是指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简单的停留在教学的表面,只对考试内容进行讲解,而应该深挖课文内涵,对课文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积淀和民族精神进行,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在进行《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节内容教学时,教师需要提前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掌握这篇诗歌所要表达的感情,并体现作者对贫苦妇女的赞美和感激之情。教师既要使每一位学生了解和掌握艾青的这一感情,而且还需要与日常生活保持密切的联系,使高中学生更好的感受和体会到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容易,要学会善待他人、理解他人。此时就需要教师在刚上课时,要求学生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为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此时有的学生认为诗歌开头所提出的大堰河即使保姆的名字,同时也是保姆生活村庄的名字。当然也有的学生认为当时艾青创作这首诗歌的时候正在坐牢,其可能是想通过大堰河这个名字来引发社会共鸣。此时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开始对这首诗歌进行讲解,讲解完成后继续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教师通过深挖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既可以使高中学生了解和掌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贫苦妇女生活的不容易,而且还能够使他们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要尽可能的善待他人,以达到培养高中学生人文意识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2.2注重实践教学,切身感受人文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通常是指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积极去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和感受人文,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在进行《孔雀东南飞》一节内容教学时,由于这篇课文内容相对比较长,在对文章内容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借助分组讨论阅读的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先要求每组学生认真阅读属于他那一部分的内容,并通过大组内分小组的方式,来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然后对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汇总,这样的实践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实现学生思想上的碰撞,而且还可以使高中学生更好的体会和感受到小组合作背后的意义,在节约课堂教学时间的同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小组合作教学活动的开展,还可以使每个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实践之中,充分感受人文与合作的魅力,进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

2.3平等教学,合理融入人文素质

在进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对待,并告知学生平等教学的重要性,这样既可以使每一位学生学到课堂教学知识,而且还可以确保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和质量。例如,在进行《囚绿记》一节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对作者陆蠡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告知学生《囚绿记》是在1938年作者在上海写的这篇文章。随后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组,并以小组的形式对这篇文章进行朗读,朗读结束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从刚才的读和听中,并结合《囚绿记》的创作时间和地点,你们能想到什么。”此时,有些学生回答:“感受到作者的无奈之情”,有些学生回答:“感受到作者对自由的向往”,还有一些学生回答:“感受到作者对祖国未来发展的希冀”。通过这样的提问每一位学生都表达了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和感受,但是还有些学生由于与其他人的观点不一样,而与其他人进行争论,此时教师就需要示意全班安静,并拿出彩色和白色的粉笔对学生继续提问:“有哪一位同学能够说出我手中的粉笔有什么区别?”此时所有学生的答案都是“颜色不一样”,然后教师说:“是的,刚才你们对《囚绿记》的感悟就好比这粉笔的颜色一样,他们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各有作用,就好比粉色粉笔能够标记重点说明一样,我们不能强求他人跟自己的观点一样,如果每一个人的观点都一样了,那么生产彩色和白色粉笔又还有什么意义呢?”这样既能够使高中学生了解和掌握文章背后的含义,又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明白平等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3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具有非常深厚的人文底蕴,不仅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而且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能够有效推动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语文问题的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有效破除唯理性教育模式,培养学生重视意志、情感、审美,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宝.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文理导航(上旬),2016,8(4):77-78.

[2]唐卉琦.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新课程•中学,2017,11(6):193-194.

高中素质教育范文7

(1)教学主题的模糊

教学主题即教学目标的确定或某堂课的中心任务。教学主题需要英语教师花时间,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并不是单词以记为目标,课文以朗读为目标。职高学生学习热情低落是事实,上课玩手机、聊天谈话、睡觉时有发生。教师本身也无心教学,仅是教一天算一天,再面对乱七八糟的课堂环境,其教学信心更是缺乏。所以,教学主题难以明确的原因在于师生双方,可是,如果教师得过且过,未来学习将会更加的扑朔迷离,课堂环境将日落千丈。教学目标或主题的缺失,同时造成了教学与现实间的脱离、课堂内外的差异、学生追求与教师任务间的差异等。

(2)教学多以考试为风向标

应试教育没有彻底地退出历史舞台,所有的学校教学成效都将大大缩减。职高虽然轻视文化教学,但并不代表将其完全地抛弃,甚至将其从考试科目中完全划去。应试注重的是题海战术,所谓的综合能力提高并不需要,如口语能力,学生默读即可,在写作上,也是固定的模板供参考。学生通过具备指导性、明确性的教学,稍加努力,对付考试是不成问题的。但是,进入社会后,交流就有障碍。也许接触的外国人不多,社会上不需要,那又何必花费时间应付在考试上呢。所以,为了不做无用功,真正对学生有用。教师就应该考虑怎样创新教学方式,即能应付考试,同时让学生受益。

(3)素质教育模式尚待完善

在多年的耳濡目染之下,职高英语教师也对素质教育有所重视,并希望将学生培育成在社会上能真正立足的人才。但是,因为经验的缺乏,英语教学资源的不足,素质教育难免会存在瑕疵。比如,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播放录音机给学生听,让学生感受英语说话习惯,但这种方式难免会显得落后(这与学校硬件设施投入有关),硬件环境急需完善。另外,即使学校有多媒体课堂,但教师无心作课件,设备也被闲置。缺乏固有的培训是素质教育结构混乱的重要原因。人不学不成才,如果存在教师对素质教育理念或教学模式的认知不足,那么学校就应尽力培训,认清当前职高的特征、规律、性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教师对外语教学新趋势、新举措也并不无太多的了解,在理论水平、教学方式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

二、职高英语教学中素质教学创新方式的有效运用

(1)合作探究性的互动学习

合作探究主要是以一定数量的学生群体为基础,划归为一组,在组员间构建合作交流合作关系,吸收对方优点,发现自我的不足。小组式的合作是营造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方式,是学生个体单兵作战的团结性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通常是以教师任务布置的方式要求内部合作、协调完成,也是培养人际关系的方法。比如,教师在教授语法时态时,要求小组针对某个动词分别以不同时态造句。在小组内部,学生当然不希望输给任何人,为此,都会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完成任务。以marry为例,Mysisterhasmarriedfor5years与Mysisterhasmarried,don’tdisturbher.在这两组句子中,marry被赋予了不同的时态功能,学生自主造句,自由发挥,即使错误也能寻根究底,比教师将答案和盘托出其效果更佳。但是,在小组谈论时,往往出现鸦雀无声或满堂热闹的情况,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让学生开口说话,但也不能讨论与该堂课无关的事。

(2)针对性教学

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知识构成、家庭背景等千差万别。一致性的无差异性的教育,其成效很难尽人意。学生的个性化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认真观察,做好区分,并自如运用到教学中来。如作业数量的多少或难度,都应该区分对待。基础差的学生与成绩好的学生同做一道题,无论难易,都会是“好坏参半”,不能全面。若区分对待,要求掌握不同难度的知识,效果则大不一样。(3)教育模式的自主完善教学模式的范畴比较广,包括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目标的制定等。职高英语教师没有现成或可与地方特色完美结合的素质教育模式,不妨自主探索,在工作当中研究,构建属于切合实际、可用的教学模式。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花费时间努力研究、积极向同事学习、把握国际英语教育动态,深入总结。比如,教师可旁听同行的讲学,在网上搜集素质教学实践参考资料等,适时应用于自己的课堂上,分析学生的反应,判断应用情况,并不断的改进。

三、结语

高中素质教育范文8

高中数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既是对以前知识的回顾,同时也是对以后学习的一个深化。在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改革刻不容缓,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受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的影响,当前我们的素质教育成效并不大,很大一部分老师没有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为了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我们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

素质教育 高中数学 改革

前言

当前我国正在逐步推行素质教育,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高中是我们教学的一个关键时期,高中数学在我们的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高中数学新课标要求我们要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合理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所以,我们必须响应新课标的号召,采取相应的措施,改革教学方法。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方法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随着我国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多,但是相对的课时却在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首先就是要注意从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校的教学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规划和方案,不能不考虑实际情况,要对学生的情况和课本的内容全面把握,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认真分析教材,合理运用;其次是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新教学要求的背景下,合作教学是一种比较合理也比较有效的方法,通过合作教学,可以加强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让老师能够了解学生,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我思考,学会解决问题,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圆锥曲线与方程”的时候,根据所要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对之前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有了大体的了解,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对于本节课学生要理解的是圆锥曲线的定义和性质等,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而不是一味地满堂灌。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思路和实际情况理解知识,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会思考才能做好其他的事情。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会计算、会做题就能成功的。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抽象、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思维能力对于学习数学尤为重要。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必须通过分析、比较、想象等的一系列思维活动才能解决数学难题,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自己思考。例如培养学生用联想的方法去思考问题,教会他们如何看待同类型题,对于一题多解型的题目该怎样考虑等,多给学生选择一些这种类型的题目,锻炼他们的思维,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不要总是依靠老师和同学。老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但不能告诉学生答案,告诉他们方法即可,让学生逐渐摆脱对老师的依赖。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让学生学会推理、联想,提高其他方面的能力,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自我思考。

三、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在旧的教学模式中,我们的教育是偏向理论的,大部分学生都是理论知识学的很好,但是不会运用,遇到实际问题就畏首畏尾,无从下手。有的时候课本知识学得很好,但是考试的时候却不会做题,实际应用能力太差,等到步入社会的时候也是问题百出。所以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要教会学生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以后也要运用到生活中去,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尽量设计一些实际性、应用型的问题,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带入到教学中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可以把数学中的集合问题和现实中的一些分类现象结合等,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统计和概率”问题的时候,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中的现象相似的问题,比如抽奖问题,设计一个转盘抽奖活动,在转盘上标上不同的奖项,让学生自己转动转盘并且分析每个奖项被抽到的概率,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多设计一些这样题目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构建高效数学课堂,除了要传授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告诉学生如何去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前提下学会运用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新课标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作者:董晓玲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军.浅谈高中数学素质教育中的创新[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6:191-192.

[2]刘堤仿.高中数学素质教育途径刍议[J].中国教育学刊,1992,03: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