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中声乐教学分析

新课程高中声乐教学分析

【摘要】

在国民教育中,音乐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声乐教学,对于丰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提供音乐专业优秀人才以及增强国民艺术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目前在高中教育中,声乐教学常常被忽略。因此本文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声乐教学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有效性教学的概念以及教学的策略做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高中声乐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有效性教学概述

上个世纪初期,西方国家的教育学者就对科学化教学展开了深入的研究,这引起了各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对教学的早期研究中,只把其当作一种艺术性的行为,并且结合了现实主义哲学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有效应用。由于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的研究理论认为教学应当属于一种科学技术,且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实现。而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适当选择,对教学策略的高效运用,就能达到提升学习水平以及教学质量的目的,这即指有效性教学。

二、高中声乐教学有效性策略

1.正确处理嗓音变声特点。由于大部分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因而他们的心理以及生理等,都在不断的发生剧变。而在高中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声乐非常容易受到声带改变的影响。而教师在展开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想顺利的完成课堂教学,就必须正确处理学生的嗓音变声的特点,而这也是高中声乐教学有效性提升所面临的一大阻碍。尤其是对于男生来说,高中时期是大部分男生变声的中期,而这一时期的男生声带一直保持在充血状态,且其音域较窄,声带缺乏弹性,若教学的过程中不正确处理,则会非常容易导致声带破裂。而当变声到了后期时,才能逐渐趋向于稳定的声带状态,且控制声带的能力才能获得有效的加强,从而达到改善音质、音域以及音色的目的。而高中时期的女生,大部分都变声结束,但是还需进一步的挖掘起声带的潜力,而开发声音的效果与以后的发展具有非常直接的联系。高中声乐教学的有效性提升,首先就是正确处理高中生嗓音变声的特点,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要将学生变声的具体情况加以认真的分析和考虑。而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为了有效的防止过度训练而伤害到声带,教师还需要合理的控制音域训练的宽度,并且要对音量的训练进行合理的控制,这样才能保护好学生的声带,从而让他们能够将变声期顺利的度过。

2.加强基础训练。与传统的音乐课程教学不同的是,高中声乐教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以及系统性,且在开展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声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起始阶段。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任何事物的学习,最难的就是初始阶段,音乐课程教学也是如此。因此高中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声乐基础加强练习,一般最开始练习的是自然声区,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同时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最安全、最基本的发声方法传授给学生们,这样才能防止他们出现盲目练习,而损伤到声带。并且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发音及时进行修正,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发音正确、吐字清楚。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单一的学习内容,教师还应从多个方面吸纳教学素材,这样才能促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的丰富。另外教师还应选择一些丰富多彩的歌曲进行教学,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对各种音乐都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以便对音乐课程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防止学生们对流行音乐演唱出现单一的、过渡的模仿。

3.深入理解、不断创新。在传统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是教师教授、学生记忆的方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性以及主动性都相对较为缺乏。而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要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须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并且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增强高中声乐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高中声乐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们对声乐教学进行深入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不断的进行创新,由于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是为了更好的升学带来的巨大压力,因此为了增强声乐教学的有效性,在制定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样才能增强声乐教材的适用性。另外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并通过音乐自己的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增强其有效性,不仅需要结合高中变声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同时还要声乐基础加强训练,这样学生才能对声乐教学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达到提高声乐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作者:潘月丽 单位:山东省五莲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赵银婷.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声乐教学有效性探讨[J].基础教育课程,2016,10:19-20.

[2]谭师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声乐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音乐时空,2014,01:174.

[3]罗玲.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声乐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黄河之声,2016,03:31.

[4]曹蕾.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声乐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文理导航(上旬),2010,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