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控范例

风险管控

风险管控范文1

关键词:风险管控;合同管理;全生命周期

合同的定义,就是指当事人或者当事人双方之间设立、变更、终止关系的协议。医院所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类别较多,形式较为广泛,比如有服务类、医疗设备的采购、机械的维护和保养等等,而合同作为医院参与经济活动中的一个基点,用来实现双方履行责任和权力的一种方式。随着新医疗改革的广泛普及,医院也加强了对各种经营模式的探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一份合理有效的合同,是保证医院双方责任划分的重要保障,它在医院进行经济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把握避免医院管理风险的第一道关口。

1医院合同管理现状分析

1.1预算管理作用没有落实

预算是医院在整体发展战略上进行预测和决策的依靠,并以金额的形式反映出具体操作的计划。它能直接反映出医院在一定的时间段能进行的经营活动和资源使用情况。很多医院在进行较大的经营活动时,都会出现没有预算或者超出预算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医院在进行项目活动实施时,医院内部财务部门没有参与其中,无法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预算,导致医院在进行项目活动时出现财务风险和各种问题。

1.2医院内部没有制定有效的资金使用计划

合同管理部规范,医院财务也没有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参与管理,导致财务在合同付款环节中才知道资金的需要,只能根据业务部门给的相关凭证进行财务处理。这种情况让财务部门陷入的被动状态,打乱了资金的使用计划,导致医院因流动资金不足陷入的困境。

2医院合同常见风险探析

2.1合同准备阶段

首先,医院采购需求、采购物品价格以及商务谈判是医院合同的主要风险环节。在采购时往往尚未能完全清晰厘定项目需求,很容易造成后续合同履行环节双方产生分歧、导致合同难以按约定时间完成。医院可以根据《医院采购管理办法》对采购前的方式、程序、监督和异议进行有效规范,通过这方面的依据,能大大降低医院的财务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2合同订立阶段

这个阶段存在的风险主要是在条款方面,医院可以用以往条款为基础,通过部门意见和律师建议的添加,制作不同类型的合同模板,以便保护医院自身利益。也避免了医院在进行同类型合同签订时,因有模糊的条款导致不必要的支出。

2.3合同履行阶段

合同管理中最关键的环境就是合同履行,合同签的再完美,人工不履行,其目的也无法实现。加大对合同法履行阶段的监控,是财务部门的主要任务,一旦发现对方为履行义务要及时采取措施,追究责任。

2.4合同终结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就是妥善保管相关合同资料。它的风险一般都出现在相关资料的缺失上,导致合同出现问题是或者续合同时找不到参照依据。

3医院合同管理风险管控措施

3.1组织结构方面

(1)要实现医院管理的内外有效结合,就需要制定相关制度,明确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所在,对合同进行妥善保管。另外,还需要以法律为依据,聘请相关律法人员参与意愿内部项目活动。(2)确保部门的分工明确。院务部负责医院合同的全面管理,财务监督方面由审计和财务部门负责,明确各个部门的权力和责任。同时设备科有专门的负责人进行合同管理,实行责任到人制,以此去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联系。

3.2制度建设环节

(1)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让工作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于医院购置物品时,要有相关的流程和预算,对物品购置环节中加强监督检查。另外,医院还应把合同的执行、变更以及解除等事项依据法律责任明确到合同管理中去。(2)健全内控制度。在业务方面,医院要对业务流程的全过程实现监督管理,扩大监管范围。很多医院内部部门的内控制度都存在一定的限制,导致每个部门之间不能很好的联系,实现有效融合,因此在内控制度的建设中,医院要打破这种限制,对相关的流程完善其制度;通过与法务部门的联系,做好签订工作;对付款环节的监督中,更应持以严谨严格的态度,使内控制度不断的完善。

3.3预算与收支管理方面

在合同的签订与采购环节中,要根据医院中全面预算管理方式,对编制。审核等一些列的流程加以完善,实现对经济活动的有效控制。并且在进行采购时,需要依据相关的预算,结合合同管理方式去进行。如果采购的项目超出预算范围,医院应长传到相关部分,经其审核通过后在进行采购。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管理方面,首先要合适监督项目进度情况,依照合同签订的要求,进行合理的审核。并依据相关条款,按照医院的审批流程开展工,党审批通过之后,把合同与审批通过的报告交于财务部门,该部门了解并通过够在实行收支工作。

3.4存档管理方面

合同归档是医院管理中较为重要的,也是医院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采取的必要手段。合同应有医院档案管理部门做好归档,并对合同做好编号,方便后期查找时的快捷。相关工作人员都要担负各自的责任,从采购到合同的执行,所有的资料都应该进行合理保存,经过电子扫描后永久保存。

4结语

总之,医院合同管理是现代化医院风险管控的重要体现,医院在合同管理时需以全生命周期的理念看待,促进医院提高财务风险的防控工作,医院合同管理涉及的资金金额加大,会对医院的运营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隐私加强对合同管理风险控制的重视,是提升医院内部控制水平,并实现医院长期且稳定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丽娟.浅谈医院合同管理的现状和对策[J].医院信息,2010,1(3):33-70.

[2]陈凌.探析医院经济合同管理[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0,1(21):62-63.

风险管控范文2

关键词:石油企业;风险管控;概念;主要风险;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不断繁荣,企业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与之相对的,企业发展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且不得不应对各种各样的风险,石油企业亦是如此。结合实际看,国内许多石油企业先后采取了各种风险管理策略,但依然存在着风险管理观念落后、缺乏专业的风险控制人才、风险预警体系不健全、过于注重合规性而忽略风险管理的实质作用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思考。

1我国石油企业风险管控概述

现代化经济时代到来,我国的市场也不断取得繁荣发展,石油行业呈现了崭新的一面,石油企业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但与之相对的,企业的经营也面临着与日俱增的竞争压力和财务、安全风险。为保证石油企业的合法利益,就需要尽可能地控制风险,进而控制由其造成的经济损失。石油企业作为现代工业体系中发挥核心作用的能源开发及利用单位,其发展成效不只是影响企业自身的存活,更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稳定运行,因此保证石油企业稳健发展,不只是企业自身的职责,更是国家和政策的监督管理对象。在具体的风险控制过程中,要求企业将该项工作摆正战略管理的重要位置,安排专业人员对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及时发现企业运营中出现的风险,进而采取科学手段,高效应对风险。

2石油企业发展中的主要风险

2.1财务风险

石油企业本身属于一种特征鲜明的资本密集型企业,其在整个运营发展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资金往来和投资交易,其投资回收周期往往较久,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短期内往往不能变现为资金收益,资金的流动性往往因此受到影响。更严重的是,受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暴涨暴跌影响,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也仿佛坐上了过山车,企业管理层必须用全局的、战略性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分析当前整体局势,才能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进而有效控制风险。而在当代社会背景下,石油企业财务管理难度不断加大,不科学的管理也不能为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构建创造有利条件,风险的处理问题也更加显得扑朔迷离。

2.2安全风险

联系社会实际看,石油企业再发安全事故早已成为社会新闻版面的常见内容,石油生产具有高危性也是不争的事实。在石油钻采和加工生产工作中,会牵涉大量的“人、机、环”等要素,这些要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也埋下了不安全隐患,类似“跑、冒、滴、漏”的问题不只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更是一种诱发重大安全事故的由头,而这些事故对企业实际效益和社会形象造成的损害更是难以估量的。

2.3设备风险

由于石油产品的生产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在该环节中因为操作失误造成的安全事故比例为43%,其中,因为设备故障导致的安全事故比例高达21%,这对于石油企业来说不可谓不是一笔巨大的损失。因此,石油企业实施设备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2.4职业健康风险

石油企业的生产环境恶劣,有毒有害气体多,噪音、机械振动和粉尘都会造成严重后果且生产工艺复杂,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的人员,会出现慢性中毒,支气管炎,手臂颤抖和肺部损伤等职业病,因此在职业健康方面面临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

3石油企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风险管理观念落后

由于石油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复杂的、防不胜防的,为避免风险的发生,就必须在风险控制上加大力度,安排具有专业水平和高度工作责任感的风控人员负责该项工作是基础要求。但事实上,现在许多企业对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够明确,导致工作人员在后期实践中马虎了事,无法对风险形成全面、严格监管的格局,自然无法希求风险控制工作落到实处。

3.2缺乏专业的风险控制人才

在石油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乏专事于业务经营及其管理的方面的高素质人才,但是专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岗位和员工配置却显得略有不足,一般情况下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成本才能支付人才薪资等,而很多企业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往往会忽视专业人才的配备,由内部员工组成的风险管理单位,往往会因为内部员工理论基础不扎实、技能掌握不熟练等原因,使其受到各种风险的威胁。

3.3风险预警不健全

如果不能对石油企业风险的爆发进行相对准确的预估,那么就很可能放任风险因子的肆意发展而不管,最终引发严重的事故,甚至在事故来临时因为准确不力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和巨大,这就体现了加强预警机制的建设是多么重要。但事实上,现在许多企业在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方面力有不足,导致工作人员不能在管理过程中及时辨别出潜在的风险,并且对突然出现的风险束手无策,只能任由风险扩张而无力阻止。

3.4过于注重合规性而忽略风险管理的实质作用

结合当前石油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看,部分企业在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片面关注相关手册和文件的编制和完善,反而轻视了实践的作用,置制度的落实、监督于不顾,在报告制度、矫正制度的落实情况和所起实效方面重视不够。除此之外,企业在高风险领域和关键控制点的把握上不够精准有力,缺乏有效的风险处理和跟踪措施,也会削弱风险管理的作用。

4石油企业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的对策

4.1建立健全石油企业风险管理系统

在石油企业的长期发展中,为了使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得到贯彻落实,首先要创造良好的企业管理环境。并且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结合其特有的行业特性、运营状况,对相关的风险预警指标进行合理设计。企业需要首先打造一个科学的风险预警系统,并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同时,在长期工作中持续优化监管机制,对各类业务的进展情况等进行审查,完善多级审批程序,将风险扼杀在摇篮中。具体而言,石油企业可以打造以高层管理人员作为组长、审计部门作为骨干、全体基层员工参与其中的工作体系,对人事部、财务部、营销部等等部门的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配,监督其定期提交与部门生产运营状况相关的信息报告,从各个细节着手,对风险进行高效控制。

4.2防治结合应对风险

石油企业在针对内外部风险的内容加以分析时,必须以现实中的运营状况作为基础,企业首先设想可能存在的风险的类别,对内部各个细节和风险内容做细分处理并展开深入分析,如针对相关的业务运营成效加以处理——包括成品油的出厂质量和销售绩效等等,正是这种细化分析的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处理其可能面对的风险。明确风险类别后,还要使其与所有的生产经营工作建立联系,对各个环节中导致风险发生的具体原因做深入的调查了解,一般情况下,诱因往往可以划分成可控和不可控要素两类,可控的要素是可以得到严格控制的,而不可控的要素则可以通过合理的措施加以防患,正是这种防治结合的手法,才能起到切实的降低税务风险威胁程度的作用。

4.3搭建信息管理平台

石油企业的运转,离不开各种数据的收集、整理、传输和共享运用,而内部管理信息就是其中的一个类型,信息的价值也正是在沟通流转、共享利用的过程中得到体现的。所以,企业在加强风险管理的同时,就需要建设完备的内部信息流转渠道。首先,企业需要通过全面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建好无障碍沟通的信息平台,在此基础上,做好平台系统的长期维护和及时更新,以求达到随时捕捉市场信息的变幻状态、发现隐藏在信息中的运作问题的目的。

5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我国石油企业风险管控的探讨,意义重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我国石油企业风险管控概念及石油企业发展中的主要风险——包括财务风险、安全风险等;在此基础上,对石油企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中的问题加以分析,进而提出科学的石油企业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的对策,优化全面风险管理内部环境,建立健全石油企业风险管理系统,防治结合应对风险,搭建信息管理平台。

参考文献:

[1]沈红,黄卫霞.石油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2009(29):99-100.

风险管控范文3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人们对于金融产品的需求也朝着多元化发展,这就决定了金融产品的开发以及金融机构的发展需要创新来满足更为多元化的需求。这就形成了更多的金融风险。第一就是信用风险。因为我国金融市场竞争激烈,金融机构为了更多的吸引客户就会不断推出新的业务,这些新业务在不断的降低对于客户信用度的要求,这就导致银行面临着更大的心愿风险。第二是利率风险。因为金融机构需要更多的客户来完成其经营任务,新业务的推出以及对于客户信用度要求的降低让金融机构自身的负债情况也出现了变化,这就导致利率对于金融机构产生更大的影响。第三是汇率风险。因为目前国际金融形势波动频繁,各国汇率的波动都会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冲击。同时很多金融机构在扩展其业务领域的时候开始更为直接和深入的融入国际市场。第四就是资产风险。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应该要严格的遵循谨慎性的原则,尤其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在高度竞争压力之下金融创新可能成为放松资产投放条件的借口。在目前传统贷款授权管理更为规范的条件下,贴现以及委托等业务和中间业务也在迅速发展。

保证金是衍生品交易的参与者履行其合约责任的财力担保,这是对衍生品进行交易结算的核心制度所在。保证金可以分为交易保证以及结算保证金两种。交易保证金指的是会员在交易所的专用账号中可以确保合同履行的资金,这是被合约占用到的保证金。结算的准备金,指的是回原位了进行交易结算,在交易所的专用账户中需要去预先储备的资金,是没有被合约占用的保证金。交易所的一方可以根据合约的不同阶段来制定保证金的不同比例。

在异常情况下交易权可以根据市场的风险状况来相应的提高或者降低保证金的水平,也可以单独对于涉险会员来调整其保证金水平。限仓制度,指的就是期货交易所出于防止市场风险过于的集中在少数交易者以及防止出现操纵市场的行为的目的而对于会员以及客户的持仓数量进行部分限制的做法。为了可以让合约期满日在实物的交割量上不会过大而导致出现大面积的交割违约风险,通常来说距离交割期越近的话持仓量就越小。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来把限仓行为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是根据保证金的数量进行限量,第二是对会员的持仓量进行限制,第三是对于客户的持仓量进行限制。

提高信息的真实性金融监管对于信息的需求就是必须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因为一旦失真的话就会导致金融监管分析以及决策的失误,甚至还会妨碍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运行。所以说各级金融监管人员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等就需要提高金融监管保真度的认识,通过强化责任以及确保信息统计和传递等实现其真实性。同时为了确保监管数据信息以及资料的精确性等,还需要相应的建设对于中央银行的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以及责任制度,金融结构一定要根据有关部门的需要来报送报表等资料,其提供的信息必须真实并且完整。面对目前金融创新的趋势,金融的监管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完善。第一是金融的监管目标从过去单纯的要求安全性转为安全性和效率的双重目标。第二就是伴随着金融改革的发展,监管体制等也必须随之改变。第三就是鸡鸡推动其国际化发展。

风险管控范文4

商业保险公司面临的风险是双重的,既有自身面临的风险,又要承担被保险人面临的风险,是风险管理的特殊企业。风险如果超过可控范围就会导致亏损甚至破产,会使多方利益受损,特别是被保险人的利益就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从而影响整个保险市场乃至金融市场的稳定,最终影响到社会的安定稳定。财务风险是保险经营的主要风险,本文着重研究商业保险财务风险,目的在于促进我国保险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一、商业保险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

(一)财务报表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失真主要表现在:

1.保费收入入账不实。有些公司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保费任务,虚挂应收保费,虚增保费,应收保费率超过了安全警戒线;相反,有的公司在完成本年度保费任务后,担心第二年保费任务加码,人为调节保费收入,把当年的保费压缩到第二年,到第二年初再转入保费收入,抵充第二年的保费任务。

2.假赔款支出。一是保险公司捏造保险事故,制造假赔案,账务上以赔款支出出账,通过第三方,然后转入保险公司的收入账户,形成小金库,用于各项开支;二是小事故大赔款,被保险人发生小事故,损失索赔不多,但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商量,予以大额赔款,多赔部分归保险公司所有;三是在未发生赔款时就以“小额赔款包干”形式当期返还保户;四是在赔款中虚列汽油费、查勘车修理费、过桥过路费、查勘人员加班费及出差补贴等查勘费用,从赔款中提取后进入“小金库”;五是各项准备金的提取、未分配留存利润的安排等存在虚报瞒报现象,导致保险基金的减少,损公肥私突出,严重损害国家、股东、投保人的利益,肥了保险公司小集团的利益。

(二)偿付能力问题突出保险公司的生存是靠先收取保险费来建立保险基金,后进行财产保险赔偿或人身保险给付,赔偿或给付是依靠保险基金及赔款准备金的储备。保险监管部门规定保险公司应当具有与业务规模相适应的最低偿付能力,如果不具有的话就会形成偿付能力的风险。据保险监管部门监管、有关部门审计审查,有的保险公司各项保险赔款、各项费用大大超出规定的范围,处于亏损状态,而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严重不足,具体表现在保险公司各项准备金提取不足、资本充足率低,特别是新成立的小型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更让投保人担忧。

(三)保险资金投资渠道不畅,投资产品不理想,形成不良资产新《保险法》出台之前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必须稳健,遵循安全性原则,同时要求资产保值增值。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在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但由于历史原因,出现的投资、贷款、拆借三项资金占比很高,长期没有收益的项目投资金额较大,这些不良资产大部分已形成呆账和坏账难以收回,保险资金运用不当造成亏损,进一步减低了对投保人的保障程度。对保险资金运用控制不严、运用不当,致使保险公司资产状况不很理想,突出表现在不良资产包袱较重。新《保险法》出台之后,允许少量保险资金用于股市投资,由于股市动荡频繁,保险资金出现了亏损状态,有的甚至血本无归。

(四)支出透支现象严重许多保险公司按当年的保险费收入规定的比例提取的费用不够开支,往往透支当年的保险费,或者把下一年度的费用提前使用特别是新兴的小规模保险企业更严重。新兴保险公司开拓保险市场所需的巨额费用,高额的手续费、佣金等各项费用,造成了中小保险企业各分支机构费用高度缺口,许多分支机构靠向总公司借款维持经营,加剧了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经费划拨的矛盾。但是亏损的商业保险,照样发放高额的奖金和福利,实际上是花掉投保人缴纳的保险费,用在自己所谓的保险事业上,这种情况,在国外是绝对不允许的,原因是我国投保人对保险公司根本没有知情权,无从监督。

二、商业保险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保险业不断壮大,财务风险的范围不断扩大,财务风险的深度也不断加深,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系统性和非系统性风险。

(一)系统性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银行利息率调整频繁、人民币汇率管制放开等给保险企业带来多方面的财务风险。市场利率的不断变化,不但影响保险公司的投资决策,还影响保险公司银行存款的收益。2.资本市场的持续低迷,剧烈波动,伴随着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渠道的放开,保险资金进入股市及其他投资领域,系统性风险较大,收益伴随着风险,风险大于收益,影响资金安全性。3.保险费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中也出现财务风险。为适应保险业发展的需求,我国保险费率市场化所需的基本条件已初步具备,保险费率市场化已经势不可挡,其中机动车辆保险的保险费率市场化试点已在逐步推进,保监会出台了“商业车险费率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预计2012年部分保险公司可以自行确定商业车险费率。费率市场化给保险公司带来的风险概括为:竞争风险、定价风险、监管风险、核保风险,其中竞争风险即费率市场化使保险公司有了利用费率进行市场竞争的充分权利,当费率下降幅度过大,超过其所能承受的成本时,保险公司就会亏损,甚至发生偿付能力危机;定价风险即在费率市场化初期由于基础数据的缺乏和技术手段不足,而造成保险公司费率厘定偏差,给保险公司带来承保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的风险;监管风险即由于费率市场化而导致的监管有效性弱化的风险;核保风险即由于保险公司核保过程的偏差使承保风险的条件与标的实际风险状况不吻合,加大保险公司赔付率的风险,也加大保险公司财务的风险。

(二)非系统性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监管不到位产生的财务风险。一是监管部门对商业保险分支机构的审批不够严格。二是大部分保险企业的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三项费用都超过规定的可用指标的范围,保险理赔又出现较多漏洞,保险企业出现收不抵支,投资收益不理想。2.财务管理体制过于集中。保险资金由上级公司统一调配,统一运用,权力高度集中,存在资金运用不灵活,也带来信息滞后。有些基层保险公司遇到有好的项目需要投资,因无权拍板,失去好项目投资的机会。财务管理的体制应该是集中下有自由度的管理。#p#分页标题#e#

3.业务承保质量差产生的财务风险。承保的业务质量和效益差。保费规模增长速度越快,亏损越多。高额手续费诱惑下保险中介送来了大量的保险业务。然而,保费高增长的代价却是业务规模越大亏损也越大。承保质量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保险企业经营的稳定性,也影响到企业偿付能力水平。由于部分保险企业忽视风险责任控制,明知保险标的不符合承保条件,但为了实现自身效益最大化而盲目承保,如随意降低费率、放宽承保条件,高额退费和超承保能力承保标的等,加大了保险企业的财务风险。

4.理赔质量差产生的财务风险。对投保人可能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评估不到位,重视力度不够,没有深入研究。导致投保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增加保险偿付风险。一是超赔和滥赔,二是错赔、乱赔。

三、保险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针对财务存在的风险以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以下建议对策。

(一)化解系统性风险系统性财务风险的化解必须依靠保险公司用战略的眼光,敏锐的洞察力,分析我国政治、经济形势,拓展保险领域,加大力度研究保险新险种,在原有保险业务的基础上发展新业务,特别要关注民生保险的发展,把保险的蛋糕做大做厚,通过创新的思路、发展的手段,提高抗风险能力。

(二)避免非系统性财务风险研究改变财务指标考核机制。一是考核保费收入总额的同时,还要考核分险种的保险费收入,不同的保险险种应该有不同的财务考核指标,形成一套科学的考核办法;二是财务数据报告真实性的考核,避免说假话,影响决策;三是承保和理赔质量的控制,尽量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四是未结赔案和未到期各项准备金的提取,提高保险偿付能力;五是建立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应以连续三至五年的保费收入和创造出的效益作为考核指标;六是改革佣金制度,使佣金与其投诉率、纠纷率、退保率挂钩;七是适当调整当期与续期手续费的比例;八是重点落实各项开支指标,抓好成本控制。九是财务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即保费收入、赔款支出、费用支出实行管理账户分开,专户专管,保费收入通过银行定期上划总公司账户,赔款、退保费、费用支出由总公司按计划下拨给各分支机构,取消各分支机构现金支配权力,避免出现混乱局面和现金流的短缺。

(三)加强业务集中管理实行严格的核保、核赔制度,提高保险公司的业务质量、堵住保险赔款支出的漏洞,确保经营出效益,保证现金流的稳健充裕。集中管理的推行,能使总公司对各级机构的掌控加强,能保证公司分支机构朝着既定的方向运行。

风险管控范文5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作为经济发展主体的企业正在面临资金回笼速度减缓、商业信用风险加大、应收账款坏账风险加大的情况。因此,以现金管理为企业管理核心的理念应运而生,并被大多数人接受。企业的现金流就像企业的血液一样,只有具备充足稳定的现金流,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为了应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很多的企业选择组建集团企业,并开始重视资金的管理和关注集团资金管理中的风险管控。但是由于集团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其组织结构越来越复杂,纵向的管理层级过长,这些问题为资金的集中管理制造了困难。比如很多的集团企业资金混乱,资金预算工作不到位,资金的整体管理缺乏应有的监管,从而加大了财务风险和营运风险。因此,企业集团的内部管理的核心应当是资金管理的相关内容。加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风险管控有助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利于及时的发现资金活动中的问题,及时化解和规避风险所带来的损失。故加强集团资金管理中的风险管控对我国集团企业的发展意义非常重大。

二、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一)筹资方式不当引发的资金管理风险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工作的问题将引发多种风险隐患,对企业集团正常经营与发展形成恶劣影响,甚至使企业面临破产风险。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工作形式多样、内容复杂,并且关系到企业较多业务实践活动。由于企业的自有资金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因此,企业经营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筹资风险,如果筹资方式不当,则会由筹资风险引发严重的财务风险。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业面临筹资困难的问题,筹资金额有限,筹资渠道狭窄,同时筹资资格审核严格且困难。大多数企业集团的筹资方式有债务筹资与股权筹资,其中债务筹资的数额占据多数。大量的债务筹资为企业的资金管理增加较大的风险,比如企业会面临较高的利息偿还以及难以偿付本金的债务风险。当企业集团投资的项目难以达到预期报酬率时,企业则无法及时偿还债务筹资金额,不仅损害了企业集团的信用等级,同时面临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以及经营风险。因此,筹资不当引发的资金管理风险需要企业集团的管理者加以重视和防控。

(二)预算管理不当引发的资金管理风险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需要规范的预算管理为前提,资金的预算管理有助于合理的分配资金用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防范资金无辜浪费现象的发生。但是,根据文献分析发现,很多集团企业的资金的预算管理工作不够到位,比如有些企业忽略了资金预算管理环节,无法实现对资金使用的约束与控制。有些集团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制度虽然存在,但是资金预算管理工作不够认真,有些只是应付检查和监督。当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不善将引发财务信息失真,甚至于对企业决策管理形成严重误导。总之,企业集团的预算管理问题将会导致资金管理风险的发生,进而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风险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增强集团资金管理中风险管控的措施

(一)优化资本结构

企业筹集资金前,应当测算资本成本,预防筹资决策不当引起的财务风险。为了优化资本结构,企业集团应当根据科学的目标资本结构筹集资金,依据资金的需求明确资金的用途,从而便于降低资金管理中的风险。在企业集团筹集资金时不能以财务风险的提升来获取筹资成本的下降。企业集团筹集资金时应当重视审查资金的使用用途以及投资项目的预期报酬风险,不能盲目的筹集资金,以至于难以实现资金的使用效益,造成投资和经营失败。企业集团的经营管理者应当逐渐优化资本结构,设置科学的目标资本结构,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防范筹资不当带来的风险。

(二)完善信用评级政策

企业集团应收账款的管控是资金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企业集团应当在销售业务发生之前设置科学的信用等级评估,创建适合自身企业业务销售特点的信用评级政策。在设置企业集团的信用评级之前,相关人员应当对企业的资本结构、筹资模式以及企业的市场份额等信息进行充分的了解,从而使得企业集团的信用评级政策在实现一定销售量水平的基础上,及时的收回资金,提高资金运转的周转率,降低资金的机会成本。

(三)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强化资金管理的风险管控必须做好预算管理,企业依据自身的资金需求针对性对资金预算进行管理和事前分析。在对不同筹资途径进行选择时,企业管理者应当权衡不同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和偿债风险。在筹集资金之后,企业的管理者应当合理的使用资金,保证资金筹资时的资金用途,防止资金的使用不当和效率低下等问题。另外,企业集团应依据投资项目的可实现的收益比率、可回收期,参照项目可行性进行资金的应用与投放,从而实现资金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企业集团资金的强化,建立合理的资金预算管理体系很有必要。在构建科学的资金预算管理体系之后才能减少资金的占用,提高资金的周转速度,从而实现资金管理中的风险防范。企业集团应当强化资金机会成本意识,控制闲置资金的增加,并将存在的资金灵活运用,同时不断的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控制财务费用。

(四)加强构建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

企业集团应当逐渐完善信息共享体系,及时的传递和沟通财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落实资金的使用方向,对有关企业集团的资金决策提高警惕性和敏感度,从而提高资金管理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的质量。企业集团构建完善的信息体系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设计共享平台,并对信息共享平台中需要改善的地方做出及时的调整。企业集团构建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有助于强化资金的集中管理。按照“看得见、管得住、可调用”的要求,企业集团的信息共享平台中建立反馈资金动态的相应版块。资金预算管理范围从原来的总公司逐步扩展到全资子公司以及基层管理相关部门。首钢集团在资金集中管理中,就是这样做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企业集团在加强资金管控的过程中应当防范资金风险,同时鼓励员工树立机遇意识、风险防控意识、责任归属意识,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和提高工作方法的效率,从而最优化实现管理体制的创新。

四、结束语

风险管控范文6

1.战略管控型。

母公司利用控股权支配从属公司重大决策和经营活动,追求资本增值和区分战略板块、业务板块的多元化发展。

2.财务管控型。

母公司通过资本运营手段指导、监控从属公司,对从属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执行过程不过多关注,以实现财务目标为终极目的,以财务指标考核、控制为主要手段。

3.运营管控型。

采用运营控制型管控模式的集团,对集团资源高度集中、企业经营活动的统一并优化。从战略规划到实施,从生产经营活动到业务管理,都要纳入集团管控范围。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运营管控型是最集权的管控模式,而财务管控型又是最分权的管控模式,而战略管控型则介于两者之间。随着集团管控管理模式的不断演变,有的集团又将战略管控进一步细化为“战略实施型”和“战略指导型”,前者偏重于集权而后者偏重于分权。

二、组织架构和发展战略管控

1.集团公司组织架构管控。

组织架构包括集团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部门机构设置。建立统一、合理、高效的组织架构体系是实现集团有效管理的关键,在管理控制体系中起着“骨架”的作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通常存在以下潜在风险:治理结构形同虚设,企业缺乏科学决策和良性运行机制,有可能导致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公司战略规划;内部职能部门设计不合理、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缺失、互相推脱、效率降低等问题。所以,集团公司必须建立有效的组织架构管理体系,并确保其行之有效地运行。主要手段如下:一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治理结构。内部管控是一个系统工程,设立集团公司的公司治理体系,要从内部控制角度考虑建立一套相互分离、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公司治理体系。要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体系,制定完善的决策体系和议事规则,执行和监督职能相互分离、相互制衡。二是合理设置内部部门,分清职责。在部门内部运行过程中一经发现有存在职能重叠、缺失或运行低下的问题,要及时调整部门架构,通过制定公司组织架构图、业务流程标准、部门职责说明、岗位说明书等手段,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做到各司其职、权责明确。

2.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管控。

公司发展战略是指企业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对未来发展的定位和预测。集团公司要做到统一发展,必须要有共同的发展战略,集团内各成员单位在共同的战略指引下制定经营计划,以确保集团整体战略的实现。通常情况下,集团公司在董事会下设战略委员会,负责公司的发展战略制定工作。战略委员会要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市场的变化趋势、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结合自身情况和资源,制定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董事会审议发展战略后提交股东会批准实施。

三、集团公司的财务管控

财务是公司发展的命脉,因此,实行集团公司的集中管控必然要做到对财务的集中管控。随着现代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集团公司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和财务共享中心实现对集团内单位的财务集中管控。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科目体系、统一的会计核算处理系统、财务报表合并系统、统一的现金管理平台、预算管理体系、内部审计体系等。著名的GE公司(通用电气公司)通过与银行网银支付系统对接的现金管理平台,将子公司资金每日下班前定点上划,集中大量资金利用北美与欧洲的时差进行“隔夜”资金运作,资金运作是按小时甚至分钟计算的。这样,产生了不小的资金利用收益。近年来,大型集团公司纷纷采用财务共享中心模式进行财务管控。它将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子公司的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统一拿到总部进行,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作为一个财务管理平台,仅需设专人负责票据的收集、扫描及上传工作。这样做的优势:信息统一和集成;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提升财务决策水平等。

四、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管控

风险管控范文7

一、引言

财务风险是企业众多风险中的重点,是直接关系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安全和效益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企业往往是通过财务管理的方式来进行财务风险控制,以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财务运行过程。但是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也需要进行一定的优化和调整,才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做好财务风险管控工作。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众多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提升,财务风险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环境是多变的,需要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持续的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优化。总的来看,企业要想做好财务风险控制的优化提升,无论是制度层面、技术层面还是执行监督层面,都需要共同努力,才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当前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现状及问题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制度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保持时效性和先进性。企业制度的制定往往是基于内外部环境和企业的目标。尽管当前企业在财务管理以及财务风险管控等方面的制度体系已经较为成熟,在实践中也确实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有力的防范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但是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应该对自身的相关制度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正和完善。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相关制度体系也是如此。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众多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制度体系在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方面,无论是及时性和全面性都还有所不足,致使原有的财务风险管控制度体系在功能发挥方面越来越体现出不够适应的状态,实际的财务风险管控效果也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因此,急需要企业基于自身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来对财务风险管控制度体系作出必要的修正和完善,特别是要保持制度的时效性和先进性,在实际操作中发挥更有效的效果。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技术手段还较为单一,特别是对先进技术的应用相对滞后。企业财务风险的管控,总体上来说是一项较为复杂和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其不仅仅需要扎实的财务管理及风险防控的知识技能,同时也需要在财务管理及财务风险领域有较为丰富的经验积累,同时具备上述两个方面的知识技能,才能够更加快速准确的分析研判、防范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随着理论界和实务界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当前针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已有很多种类成熟的手段和技能。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众多企业在财务风险管控方面的具体手段和工具还稍显单一。同时,受制于不同的行业之间的差异,不同行业在财务风险方面的发生和发展往往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企业需要努力的识别该行业的固有特点,理清财务风险发生的潜在规律,基于有针对性的举措来切实的做好财务风险管控工作。当前,一些企业在此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无论是在人才招聘、管控机制和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结果评价等方面都存在瑕疵,直接影响到了最终的风险管控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一些企业基于各个方面因素的考量,对于新兴的先进技术的应用呈现相对滞后,这其中部分是合理的暂缓,但更多的是反应不足导致的,需要在日后的优化过程中持续加以关注。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执行监督和评价落实不足,特别是监督和评价的客观性。对于企业的管理工作,除了执行前的准备工作和执行过程的强化,执行过程的监督和执行后的评价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来说也是如此,需要通过执行中的监督和执行后的评价来保证执行过程的合规性和积极性。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执行监督和评价是最容易忽视的环节之一。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执行监督的机制体制还不健全,无论是执行监督的主体、节奏、流程等都相对不够明确,甚至有一些不够合理的地方,这直接影响实际的监督效果,难以发现财务风险管控过程的合规性控制效果;二是执行评价的客观性,主要是体现在评价的主观性太强,特别是受到评价人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直接导致了评价结果难免有失偏颇,难以体现准确性和客观性。未来,企业要想做好财务风险管控的监督和评价工作,就需要尽可能的从上述问题和不足着手,采取有针对性的系列举措,以期能够真正的强化执行过程的合规性和积极性。

三、企业优化和提升财务风险管控的措施建议

(一)持续优化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相关制度体系,提升时效性和针对性。企业在优化提升财务风险管控方面,首要的是要着眼于财务风险管控的相关制度体系。制度是指引后续具体操作执行的前提和基础,因而居于首要的地位。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管控相关制度的基础,是基于当前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具体来说,企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全面客观地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从外部环境来说,主要涉及到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国内外政治环境、政策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行业环境等,从内部环境来说,主要涉及到经营管理环境、运营效率环境、人才环境、业务环境等等方面,企业通过对这些环境的分析,以此来夯实制度设置的重要环境基础。二是要针对企业当前的财务风险防控相关制度,总结在实践中已经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一些与当前现实不相适应的地方。在此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实际需要为重。三是要结合上述的环境分析和问题分析,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的进行制度的修正,以期新制度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解决当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通过上述三个步骤,可以很好的解决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相关制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问题,提升最终的防范效果和效率,为企业的稳定健康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持续优化提升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相关技术手段,提升管控效率和效果。企业要做好财务风险管控工作,最为直接的是要不断提升相应的管控技术手段,进而直接提升管控效率和效果。在此方面,企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切实的做好技术提升方面的事情。一是要切实的提升财务风险管控技术手段的多元化,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具体操作方式,以期能够更好的适应企业当前所面临的多变复杂的环境。对于技术手段的多元化,企业应该基于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其考虑的因素不仅仅是自身的实际需要,成本性和经济性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既不能一味的追求财务风险管控手段和工具的多元化,也不能固步自封,缺乏对于技术手段变化的敏感。二是要对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可以适时的加强应用,用以提升财务风险管控的效率和效果。新技术和新手段往往是其他领域新技术和新工具在财务风险管控领域的渗透和应用,往往可以有效的避免当前传统的管控模式所天然拥有的缺陷,可以在实践中更好的防控执行风险,通过创新型的管控思路,来规避传统管控方式的固有缺陷。值得一提的是,在新技术的应用方面,企业应该量力而行,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最终还是要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从需要和问题出发,来有序的推进对于新技术的应用,以期能够很好的平衡财务风险管控的成本和效益的良好平衡,避免因为单纯追求新技术而忽视财务风险管控成本,为企业自身的经营效益实现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持续优化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执行监督和评价,夯实执行合规性和积极性。对于企业来说,执行监督和评价往往是最容易忽视的环节之一,对于财务风险管控来说也是如此。因此,企业要想优化提升财务风险管控的效率和效果,强化执行监督和评价是夯实合规性和积极性的重要举措。具体来说,企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持续夯实执行监督。监督工作的核心目的在于保障执行的合规性,确保财务风险管控不能纯粹为了管控风险而“铤而走险”,进而管控行为本身产生新的风险。同时,也不能因为风险管控的需要,而对于合理的行为管理的过死,进而导致企业的经营活动缺乏活力。监督的强化可以从两个要点着手,分别是监督机制和监督手段。对于监督机制,其核心是独立性,要通过保持监督行为的独立性,来保障监督结果的科学性。独立性主要体现在独立的管理条线,独立的管理行为等等方面。对于监督手段,传统的监督手段是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实施,当前,企业的动态发展和更复杂的经营管理,需要更加动态实时的监督举措,信息化和数据化是重点应用。二是要持续夯实执行评价。评价的目的在于保障执行的积极性,而要保持评价达到目的,关键在于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因此,企业要注重提升在评价过程中对于定量指标的应用,而尽可能的减少定性指标的使用,以此来尽可能减少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不利影响。同时,在评价之后,企业应该通过科学的奖惩制度来加以配合,对于财务风险管控的实际效果好与坏加以奖惩,以此来激励好的管控执行行为,促进不好的管控行为加以提升。

四、结语

风险管控范文8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管控;内部控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人们开始意识到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开始逐渐发现企业在财务管控中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说,当前企业在财务风险管控体系的建立完善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财务管理目标模糊

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理论上,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将财务管理目标作为指导。而指标体系的建立应该以财务管理目标为基础。但事实上,当前的企业在财务风险管控过程中,未设立较为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简单来说就是,当前企业设立的财务管理目标都较为模糊,未将其目标具体化、数据化。比如,某企业将降低财务风险作为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目标。这样的目标设定过于简单、过于概括,而没有具体到花费多少时间、降低到哪种程度等问题,因此无法为企业降低财务风险,起指明方面和节奏控制的作用。除此之外,如何建立好一个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也成为了大部分企业在建设财务风险管控体系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当前很多企业在设置相关指标时,只设置一些通用性的指标,而较少的会去设置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指标,从而导致了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无法取得预期的成效,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缺乏创新能力

财务风险管控涉及各项财务活动,并贯穿于整个经营过程。因此,可以看出财务风险管控工作是一项极为复杂并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工作,其不但对于专业知识储备有较高的要求,并且需要一定的行业经验积累。除此之外,对于财务风险管控方式的创新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财务风险管控的方式直接关系到财务评价的科学合理,间接的影响到财务风险控制的成效以及相关决策的制定。当前,大部分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工作中还是运用着一些传统的通用方式,缺乏在方式上的创新。

3.财务风险评价缺乏针对性

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评价工作时,通常是根据企业所在的行业和企业的具体行为来考虑风险发生的概率、可能造成的损失以及影响因素。所以,作为财务风险管控中主要环节之一的财务风险评价的针对性,在财务风险管控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目前,市场上的一些企业就是因为在对于自身的财务风险评价过程中无法较为明确的对于自身所在行业及具体行为做出客观的评价。所以,导致企业财务风险未能得到较好的管控,无法有效的进行财务风险规范。总而言之。企业要想做好财务风险管控。必须以明确目标和指标体系完善、创新评价方式作为基础提高财务风险评价的针对性。

二、健全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措施

1.明确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要做好财务风险管控,必须先设置一个科学合理且详细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并且,必须对于方向和节奏有所控制,从而发挥指导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作用。在设置好明确目标的基础上,企业还必须建立、完善相关指标体系,从而用于揭示企业经营过程以及其整体财务情况和未来前景,从而有效的预测和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寻找有效措施予以预防。

2.创新财务风险管控方式

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发展方向等是企业在财务风险管控过程中必须考虑的方面,也是其基础要素之一。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同样的世界上也不会有一模一样的企业。因此,企业必须深入了解自身实际情况,寻找并构建出适合自身发展、富有企业特点的财务管控体系。并且,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愈加的激烈,企业要想在其中占据优势地位,就必须更加积极的投身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方式的创新之中。比如说,在山西能源的财务风险管控过程中,建立的相互牵制平衡的财务风险管控制度和体系,创新实施了“AB角”的方式,并且辅之以众多的创新性制度,实现了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效果。

3.加强财务风险管控的针对性

不同的行业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因此,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企业所要考虑的财务风险也有所不同。企业在建立财务风险管控体系时,必须更加着重的将行业的特点考虑在内。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必须加强财务风险管控的针对性,根据不同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差异,运用不同的财务风险管控方式。这差异不但是指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而且指相同行业在不同的商业模式和业务模式下企业独有的特点。而要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针对性,必须对自身所处行业以及企业具体情况和未来发展前景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以房地产行业为例,由于房地产行业对于资金的需求较高,而周转速度却不快。所以,房地产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防范体系时,必须着重关注这一特点,建立起相应的周转指标和需求预测模型。

三、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风险管控对于企业的良性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做好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成为了现代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现代企业必须认识到财务风险以及其防范措施的重要性,明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和企业未来前景,结合所处行业的现状,分析自身在财务风险管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建立并不断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

参考文献:

[1]杨静.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6.

[2]匡天悦.内部控制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J].现代经济信息,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