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识字教育范例

儿童识字教育

儿童识字教育范文1

 

从国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阐述的基本观点来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语言教育必须尊重幼儿人格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基于这一观点,我们把幼儿识字这一传统的教学行为渗透在前阅读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其基本方法是游戏识字。   游戏识字综合多种识字方法,以关注幼儿自主行动为出发点,重在培养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活动欲望。如猜谜语识字、画形象字识字、说反义词识字、画反义词识字。   又如在应用(九九方阵》快速识字这一科研成果时,注意不断变换方法,用大量夸张的动作、夸张的声音、夸张的形体动作和幼儿一起活动,吸引幼儿积极参与。   游戏识字不必刻意追求识字,它需要丰富幼儿的游戏生活。如,跟我这样做:老师说字,幼儿做动作;字宝宝哪去了,小花狗快去找字卡;人人来当小老师,诵儿歌,自己编故事、讲故事等等。其实在这些不知不觉的游戏活动中,幼儿会意外地认识许多汉字。   游戏识字最容易调动幼儿表达内心的积极性,在这些活动中,幼儿最喜欢互相交谈、合作交流。从而在愉快的交流中逐步开启认识世界的心扉。   如,在复习(九九方阵》第一方阵“发”,请幼儿组词、说话时,幼儿蔡正阳组词说话:“发现的发,我发现恐龙很可爱。”这下可把幼儿的话匣子打开了,幼儿争先恐后的说:我有飞龙,我有翼龙,我有霸王龙,我有•••••一下子说出几十种恐龙的名字,就连平时不大爱发言的刘纪辛小朋友也争着说起来。   看见幼儿对恐龙的兴趣特别浓厚,特别兴奋,这时老师灵机一动,抓住这一教育契机,给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自由创造的时间,让幼儿各自回家找些有关恐龙的材料。   第二天、第三天有很多幼儿带来塑料恐龙,幼儿三三两两地相互介绍我的是什么龙,有的还带来有关恐龙的书籍、恐龙迷宫等应有尽有。   他们拿着这些资料相互交谈、相互交流书籍的内容,交换书籍,相互争论、相互提问:有的恐龙为什么有翅膀?有的恐龙为什么那么凶猛?有的恐龙为什么那么大?恐龙怎样生活,现在有恐龙吗?人能跟恐龙一起生活吗?等等,这样一日复一日,随时都能看到听到幼儿讨论有关恐龙的事。后来就连多日没有人问津的大型积木也被利用起来。开始有几个男孩子给恐龙修一间很简单的房子。李永涛小朋友说:“这房子太小了……。”   他们又马上设计较大的房子,相互配合,互相设计、取长补短,给恐龙修了别墅,门前修了很大的草坪、花园,室内有客厅,有微机室,有电视房,有卧室,有厨房,有男女洗手间等,不知不觉很多女孩子也参加到这一行列。   这样他们觉得似乎还不够档次,接着在室外又修了球场、停车场、美容店、理发店、医院等,后来又给恐龙修立交桥,说是怕恐龙被来往的车辆伤着,又修了长城来保护恐龙的安全,还种了大量的树、草,他们说因为在电视里看见恐龙的食量很大,所以要多种些恐龙的食物。   在教学过程中,这样的实例还有很多。实践证明,幼儿识字不应当单纯追求读出字音、认识字形,而应着重体现游戏过程中逐步开启他们认识世界的心扉,并逐步获得打开祖国文化宝库的钥匙。   幼儿在识字过程中由一个字而产生由此及彼、驰骋千里的思维,这不仅能给幼儿带来无穷的乐趣,而且将为他们对未来世界的把握铺垫一块又一块的基石。

儿童识字教育范文2

关键词:基础教育70年;识字教学:汉字识记

自古至今,汉字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封建时代传统汉字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训诂,重汉字的构造和字体的演变而轻现实的文字应用。新中国成立后,社会语文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由于实际应用需求和外部环境变化,使识字教学相关理论向更高阶段推进,基础教育识字教学的实验和研究也打开了新的局面。

一、中国基础教育

70年识字教学的变革历程自20世纪中叶以来,基础教育领域识字教学方法的变革与其他一般事物的发展一样,是前进性和回复性的统一,其发展的总趋势契合了事物发展前进上升的螺旋式,大体可以被梳理为沿袭继承、初成体系、改良完善和孳乳派生四个阶段。

1.沿袭继承。20世纪中叶之前,各类关于汉字学的专著已奠定了汉字识字研究的基础,如姜建邦所著的《识字心理》、艾伟所著的《汉字问题》等,其中《识字心理》首开从心理学角度对现代汉字教育教学进行研究的先河。自20世纪50—80年代,研究者在沿袭和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高了对识字教学效率和效果的重视,将视野聚焦于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这标志着汉字的识字教学研究历史将开辟新纪元。

2.初成体系。自20世纪80年代有关现代汉字学与现代汉字教学的研究开始觉醒,识字教学相关理论体系的雏形初步显现,如苏培成所著的《现代汉字学纲要》、傅永和所著的《规范汉字》。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将汉字学理论体系与其他学科理论体系交叉耦合的学术现象,如现代汉字学与心理学交叉耦合,有昌学汤所著的《汉语错别字心理分析》;现代汉字学与教学论交叉耦合,有戴汝潜所著的《汉字教与学》。

3.改良完善。进入21世纪,国外诸如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等基于科学心理学的理论被引入国内进行翻译及出版,皮连生、戴汝潜等人均从科学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包含识字教学的基础教育语文学科教学设计的本土化探究,识字教学相关理论体系得到了科学化的改良。1994年“首届小学汉字识字教学国际研讨会”、2006年“第二届汉字教育国际研讨会”、2018年“第三届汉字教育科学化国际研讨会”等诸多会议的召开,意味着学界开始将研究视野聚焦于探索汉字教育教学的科学化发展道路上。

4.孳乳派生。随着教育部2001年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年印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11年修订印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础教育识字教学也面临着改革的迫切要求,研究者结合时代要求和小学语文的学科前沿与学术热点,从不同角度围绕如何改善识字教学效果展开了深入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其一,重新审视汉字学习的意义,尤其强调其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其二,针对某种识字法在基础教育识字教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其三,针对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识字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其四,针对以汉语言作为交流语言、以汉字作为交流文字的汉语言区识字教学现状的比较研究等。

二、中国基础教育

70年识字教学的经验梳理基础教育识字教学发展的70年间,教师在教学与研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引介有关现代汉字构形、学生识字心理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多场教研实验,通过实验总结出许多经验方法。

1.分散识字。分散识字也可称随课文识字,起源于后的20世纪20年代。分散识字讲究“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1],教学内容按“生字—课文”的顺序讲授。分散识字重视把生字放在特定的语境中,旨在实现生字与课文、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兼顾与耦合。

2.集中识字。集中识字的教学试验始于小学,起初的辽宁黑山北关小学与后期加入的景山学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发展为“两山一所”的集中识字教学流派。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苏培成在《现代汉字学纲要》中将集中识字教学法的要点总结为:先识字,后读书;“基本字带字”是归类识字的好方式;识字与读书相辅相成,有分有合等等。

3.注音识字法。注音识字法并非始自基础教育的教学实践中,而是始自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成人扫盲运动。为快速有效地完成艰巨的扫盲任务,探索一种能够适应全国范围内扫盲运动的识字教学方法成为了问题的切入点。1982年注音识字被应用于基础教育实践,黑龙江省首先在小学开展了“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教学实验。

4.字理识字法字理识字法起源于1994年湖南省岳阳市小学的教学实验。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先教独体字,后教合体字”[1],象形字和指事字属于独体字,会意字和形声字属于合体字,然后如庖丁解牛一般地对汉字进行解构、重组,以每一个析出的部分为单位,以每一个“结构—重组”为识记的基础。

5.炳人识字法。炳人识字法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是一种针对儿童学前教育阶段的识字方法,基本思路是使用歌谣帮助儿童初步认识字形并记忆读音。这里所指的歌谣是一种讲究合辙押韵、顶针连环的七言一句的韵文,配有专门对应每句韵文的律动操,强调边说边做,并且适用于小组学习或集体学习。

6.字族文识字法。“字族文”是以某一字族为主要生字而创编的文情并茂的新型课文文体,含韵文体、散文体和韵散体三类[2]。字族文识字法则是要根据汉字的孳生繁衍规律,围绕着“母体字”这一逻辑起点,将一组结构规律化的汉字编为一族童谣,使分散的识字教学资源序列化。20世纪90年代四川省井研县教育局课题组着手进行了第一轮实验,并且按汉字的构字规律编制了配套教材。

7.部件识字法。部件识字法也可称部件析形识字法。1965年部件识字构想在《文字改革》上被提出。现代汉字结构层次分为笔画、部件和整字,而部件识字的基本思路是对汉字进行外部结构分析,析出部件,以汉字部件为线索进行识记。部件识字不仅能够提高学习者瞬时识记效率,还能提高平时工具书检索效率。

8.双脑识字法。“双脑”是指人脑和电脑的配合,基本思路是将识字与用计算机打字相结合,所用的是专为小学生设计的一套区别于全拼输入的双拼码,采用26个英文字母拼出汉字,由上海实验学校于1991年首先引进。双脑识字符合汉字本身声韵双拼的特点,能提高学习者单位时间生字初学和后续复习的效率,优化学习者的识字学习效果。

9.韵语识字法。韵语是一种包含丰富语意而又合辙押韵的词句。该方法依托一系列具有适当密度汉字的韵语,对汉字的形与音进行多次复现,基本思路是韵语识字—尽早阅读—循序作文。该方法重视对儿童读、写、说能力的培养,将汉字识记与适度抄写相结合,将循序作文视为发展预期,并设计了配套的教材和教法,于1995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且受到广泛好评。

10.其他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张继贤根据字根将汉字编为字组的字根识字法,黄剑杰以现代科学分类为基础的科学分类识字法,李卫民联想串字成文的联想识字法,赵明德利用汉字智力游戏教具的立体识字法,解构出偏旁带字的解形识字法,以形示义的成群分级识字法,以汉字启蒙代拼音启蒙的汉标识字法等等。

三、中国基础教育识字教学

70年对新时代的启示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及合作者,教师教学工作的关键绩效指标KPI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间接体现。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的症结,了解识字教学的嬗变史,有助于得到以追求识字教学质量、应对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要求为指归的启示。

1.引入基础的现代汉字学理论。“所谓识字者谓见形而知声、义,闻声而知义,形也。”[3]在文字学习“识”和“记”的过程中,拼音文字的单位是字母,它的教学侧重点在于引导学习者记忆字母序列;而汉字作为一种表意体系的文字,它的单位是一种语素,关照在教学中,就是侧重引导学习者掌握汉字的表意方式。基础教育识字教学要有意识地援引有关现代汉字学相关理论,适当讲解汉字文化,利用汉字的系统性,引导学生借助汉字学习形音义,逐步达成“认识—理解—记忆—应用”的学习期望。

2.整合多元的识字教学资源。汉字知识和识字教学资源的杂乱无序或模糊不清,也是儿童学习者识字学习效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高识字教学效率,需要整合基础教育领域的识字教学资源,使其序列化、体系化。“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4],同时“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4]。落实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发掘中国传统汉字文化、探索云环境下区域教育资源共享、利用校本文化中的隐性识字教学资源以及融合多样的先进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

3.顺应儿童的识字心理机制。“语文学习不仅遵循认知结构发展的普适规律,也有其特殊性。”[5]由于儿童学习者认识外界事物、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的认知能力发展的特殊性,极易出现笔画增删、笔画形态错误、部件偷换、整字形态错误等汉字使用偏误。基础教育识字教学应遵循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规律,以追求高效率为指归,又兼顾高质量,从汉字形音义规律入手展开教学,充分了解学习者的识字心理机制,探索认识与记忆汉字过程中形、音、义之间联系的建立过程。

4.重构智能的识字教学模式新样态。人工智能正以清晰的路径变革着基础教育识字教学生态系统,探讨如何实现以教学模式的新样态对接新时代,存在着逻辑合理性与现实需求。理论层面上,对我国传统的识字教学模式进行继承与创新,能够为选择识字教学的实践攻关方向、确定识字教学“应然”的科研课题以及进一步制定基础教育识字教学发展长远规划等提供导向性情报。实践层面上,重视建立针对错字、别字及不规范字的应急机制,实现基础教育识字教学信息化从融合发展向创新发展转变,实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代际跃升。

5.科学评价儿童的错别字现象。第一,评价要引导学生正确归因,教学过程中的奖惩从来都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第二,评价要合理运用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的、定性—定量的、自评—互评—师评的多元评价方式。第三,评价要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第四,评价要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素养的整体性,识字写字要兼顾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及语文综合性学习等,不能将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割裂开来。第五,评价要讲究语言艺术。

参考文献:

[1]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250.

[2]四川省井研县教育局课题组.“字族文识字”教学实验研究[J].教育研究,1994(5):49—53.

[3]艾伟.汉字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4.

儿童识字教育范文3

关键词:农村教学点;小班化;识字教学

一、遵循理论,拓展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导引领、学生要主体参与、教科书要例而不范。小学特级教师斯霞在《我的教学生涯》《斯霞教育经验选编》中主张,对于字、词的理解,尽量通过直观的实物、图画、模型、动物的观察演变以及形象化的语言,使儿童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心理学认为,儿童识字认知的心理过程一是感知字形(将未经解释的视觉信息登记在视觉处理系统);二是分析字形(将登记的视觉信息编码使其代表某些信息);三是循声解形(把编码的信息与对该字的特点的记忆表征相连接,发掘表音、表义线索)。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二、立足农村教学点小班化现状,把握总体教学

基于以上理论基础,在农村教学点小班化高效课堂识字教学中,我们践行了以下策略。

(一)优化教学设计

彻底改变以往大班级教学方式,考虑到小班化学生少的最大特点,备课时尽量顾及班里的每一位学生,对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方式、习惯、家庭环境氛围等都做到心中有数。备教材时要深入挖掘教材,做到举一反三,活用巧用,整合资源,它山之石为我攻玉。备学生时,将学生分层次进行教学,互帮互助,迎难而上,聚力解难,收获知识,共享成功喜悦。备教法时,分解重难点,实施目标坡度设计,练习弹性设计,作业优化设计,使能者跃之、善者跳之、好者趋之,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驱动自己逆流而上,寻快乐源泉,滋求知心田,做幸福的逐梦人。

(二)选择适合小班化的教学策略

小班化教学,要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教师要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从各个方面调动和激发作为主体人的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其全程参与课堂互动;调动学生的丰富情感,使其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分层学习、情景学习等开放式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在愉悦中求知,在兴趣中掌握基本技能,在交流中共享成果分享喜悦,从而取得最佳学习效果。1.游戏识字。由于小班化学生人数少,可以保证识字游戏全员参与。可以玩“找朋友”:把要学的生字与拼音分开,首先在黑板上贴上要学生字对应的音节,再把对应的生字卡片发放给每一个学生,然后要求学生根据音节找到“好朋友”,即相应的生字,看谁找得又快又准。然后教师举起卡片进行领读,让全班识拼音认汉字。2.故事识字。汉字是音、形、义统一表意的方块字,合体字多,独体字少。这种构字特点使汉字易于学习、掌握。结合汉字的这些特点,在实际教学中,编写轻松、有趣的小故事,使学生感到身心愉悦。故事中的具体情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无意识中将这些陌生的汉字深深印记在了心里。如在学习“街”这个汉字时,我们可以编成这样一个故事:华人去(行)美国创业,开土地(圭)修房子,中间大路宽,两旁房屋多,取名唐人(街)。3.图文结合识字。小学阶段的低年级学生,对绘画怀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天真无邪,想象力丰富,喜欢涂涂抹抹,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将儿童绘画的兴趣引入识字教学中。比如,在一年级进行看图写词写句时,教师可以把绘画和识字结合起来:学生画一幅有鱼、有池塘、有大树和小草的图片,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一条鱼、很多水、一棵树和许多小草”等字,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识字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4.猜字谜识字。把生字编成谜语,让学生在猜字谜中学习生字,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比如,“胡”字的谜面为:十字路口,玉盘高空悬;“告”字的谜面为:一口咬断牛尾巴。5.多媒体识字教学策略。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的有效实施,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类学校均配置了标准化的班班通一体机和电脑室。现阶段,受此政策普惠的农村各类学校均有条件开展多媒体教学,其集图像、文字、声音、颜色、光线于一身,通过模拟环境,刺激感官,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6.字族文识字。以字族文作为载体进行识字,就是遵循汉字识记规律,结合课程认字目标,将所识记的汉字归成字族,编成朗朗上口的文本,利用字族的字义类推、字音类聚、字形类联的规律,创设熟悉的语境,在情境之中学汉字。去繁从简,简化识记过程,提高识字效率。

参考文献:

[1]李颖辉.“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现状分析[J].智高时代,2015(8).

儿童识字教育范文4

关键词:李吉林;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

小学课程中,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促进儿童思维及语言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展现教学材料的多层次意境,发掘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的思想内涵及特点

李吉林,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20世纪90年代,她通过对小学语文一至五年级的全过程实验摸索,借鉴外语语言训练中的情景教学,结合文艺论中的“意界说”,又吸收传统读写和直观教学等因素创立了“语文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态度的体验,帮助学生感知、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李吉林认为其内涵是“从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理、情与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简单来说,情境教学法是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创设特定的情境展开教学,激发学生情感,促进学生学习。李吉林情境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有“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形真”是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具有鲜明的形象,以简单的形体和暗示的手法,在形象上给学生具体感;“情切”是指情境教学法以教材中的有关形象带给人的情感体验去引导和感染学生,展开教学;“意远”是指情境教学法之“情境”兼具深度和广度,将教学内容的“情境”整体展示给学生,可为学生开拓广远的想象空间;“理寓其中”指通过前三者的联系,最终表达课文的中心———同时也是情境的内涵理念。

二.李吉林语文情境教学法中创设的情境的类型及其作用

李吉林以儿童为中心,通过不断实践摸索总结出以下六种情境创设类型:

(一)创设生活情境,获取独特感受

生活情境是指将教学融入到生活中,在生活中选取某一场景进行情境教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到生活和社会中,并通过语言引导学生观察实际场景,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

(二)创设实物情境,强化学习动机

基于小学生抽象思维逻辑还有局限性,此时教师需选取一个实物作为教学中心展示给学生,引导他们观察并理解物体,使他们能通过直观的感受来体验知识,强化学习动机。

(三)创设语言情境,引导学生享受情感熏陶

教师在进行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时,需要依靠自身语言魅力感染学生,创设语言情境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体会和想象,吸引学生关注学习内容,使学生享受情感上的熏陶,完成对课文的深层理解。

(四)创设表演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感

根据小学生求知欲强,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教师运用表演情境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角色中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使课文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五)创设音乐情境,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

据心理学研究,使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是人的右脑的功能。教师教学时可以创设符合文章格调的音乐情境,合适的音乐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加深对课文的情感领悟,开发右脑功能。

三.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其主体是识字、阅读以及作文三个板块的教学。

(一)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标要求识字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识字的愿望。小学识字教学主要是关于独体字和形声字以及词汇的教学。

1.独体字的情境教学

汉字中大部分是合体字,只有小部分是独体字。对于教师来说,教好这部分独体字是提高学生识字水平的关键。由于儿童辨认单个汉字字形是从轮廓到内涵再到笔划。因此,教师教学时需要依据汉字的特有规律创设相应的情境对抽象的文字符号进行易化、简化,便于学生明了。

2.形声字的情境教学

汉字的主体是形声字,结构尤为复杂,却有规律可循。遵循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构字原则及汉字造字原理创设情境,突出形声字的特点,根据汉字之间的联系将其分类。比如教“颗、棵”时,先引导学生举例“一棵什么”,然后根据学生的答案将其分为两类并用图画画出来,通过图画让学生明白这两个字都表示数量,“棵”是“木”字旁就像树木一样具有生命存在;而“颗”右边是“页”,左边是“果”,也就是说像果实一样的事物。此处运用图画情境让学生简单区分形声字,使其不易混淆。

3.词汇的情境教学

对于词汇的教学可凭借课文情境理解难点词语,促进词语与形象的结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扩充词语,丰富词汇。例如:教《梅花魂》时,先创设实物情境将“梅花”展示给学生,了解实物后再引导学生体会梅花耐寒的秉性及品格。此外,利用迁移这一学习规律,以熟带生,进行词汇扩充,引导学生理解“腊梅”、“冬梅”等词语。

(二)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阅读教学要求让儿童在愉悦的学习状态下提升阅读能力,一般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初读感知

写人叙事的文章,通过表演情境唤起对主人公的关注;写景抒情的文章,通过图画情境将学生带入到意境中感受美景,培养审美;状物文章则创设语言情境使学生获取美感。

2.细读品味

心理学表明,“直观的内容越是吸引儿童,则导向概括形象的理解就越难。”因此,阅读教学时,教师需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具体感性情境后,及时转向抽象思维,进一步掌握文章结构及重难点,发展其逻辑思维。引导儿童细读的方法就是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教师可选取重点段落进行情境创设,加深学生印象。

3.精读领悟

提高阅读能力的精髓是多读且精读。引导学生精读就是培养学生语感,教师组织学生精读时要注重对教材的理解,注重文章的节奏、韵律、气势等。比如学习《泊船瓜洲》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中的“绿”字是王安石多次修改使用的,它更能体现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为此,教师教学时可以创设语言情境描述王安石的时代背景,创设图画情境表现诗中意境之美,最后让学生在情境中反复诵读感受诗的意境,比较“绿”字与其他字的细微差别,理解“绿”字的含义,体会作者情感。抓住诗的传神之笔,借助情境培养语感,引导学生多比较、多思考,体会形象与枯燥,具体与空泛的差别。

(三)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标要求结合语文学习让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积累素材。根据李吉林情境教学法理论总结出以下几点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

1.观察生活情景获取灵感

写作的源头来于生活,好的文章离不开生活的积累与实践,小学生写作文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因此,基于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丰富观察活动,到生活中去寻找写作的源头,在观察情境后写作文能够促使他们有话可写。

2.发散思维丰富写作途径

作文需要素材的积累,每篇课文中都有精彩片段,把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摘抄并积累,加上平时多读、多看,写作时就能有用的第一手资料。另外,让儿童在人群中表达自我也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实则是让学生写自己内心想写的事物,做到言之有物。教师运用情境指导学生写作时不仅要有清晰的思路而且还要扩宽学生的思维,因为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发展特点是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并向抽象思维过渡。拓宽思维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第一,确定写作范围,学生自由选材。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根据自身情况写作,同时能够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发散思维;第二,利用提纲,多样化写作。写作前拟定提纲,然后根据提纲进行内容的扩充填补,培养他们写作的逻辑性;第三,抓住重点,丰富内容。选题时抓住题眼,做到详略得当,重点内容加以丰富,描写具体,略写内容可一笔带过,这样文章才会具有灵性和生动性。

3.范文指导教给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训练之。”阅读与写作本同源,充分发挥教材多样性的作用。利用教材中的典型课文进行范文指导,读写相结合。比如《开国大典》这篇文章,因它与单元作文相关,学习时要重点分析场面描写的技巧与方法,课后要求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类似情境进行练习,感悟文章中的描写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写作中。

4.及时训练步步为营

语言是思维的一种工具,和思维有密切联系,语言的发展标志着儿童思维的发展。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可以对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及时训练。儿童的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在发展过程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对于儿童的语言训练可以从“一句话”开始,进行大量的口头表达,然后是写日记记录生活中的琐事或是心情,然后将积累的素材进行整理后形成文章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刘佳利.浅论新课改背景下的情境教学———基于李吉林情境教育思想[J].辽宁教育,2015(12):32.

[2]李吉林,张定璋.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儿童识字教育范文5

摘要:

在小学的所有学科中语文属于一项基础学科,其具有十分丰富的情感内涵,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情感教育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为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的渗透情感教育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

小学语文;情感教育;课堂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能够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富有生机和吸引力,同时还能够使传统语文学习中存在的死记硬背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

教师和学生之间以教学目标为根据,紧紧的围绕着小学语文教材所进行的学习的过程就是小学语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使小学生不断的发展能力、学习到各种知识,并且形成高尚的情操,同时也要不断地培养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情感。这种情感对于小学语文教育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除了能够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深入和顺利进行之外,同时也能够对学生今后的成长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对象,小学生属于情感丰富的个体,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对学生的情感活动予以更多的关注,认真的做好情感教育工作,只有提升学生的情感质量,才能够提升学生的素质[1]。

2在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情感教育的有效对策

2.1利用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的方式让学生领悟文情感:

在长春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具有很多情景交融、以景寄情的精美的课文,教师在教授这些课文的时候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来实施情感教育,以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特点为根据对录音、录像、图片、投影、形象化的语言进行利用,将良好的情境创设出来,从而更好的开展教学。教师可以采用音乐渲染情境的方式,也可以选择实物演示情境的方式,也可以利用教学媒体对教学情境进行直观展示,还可以利用表演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教学情境。比如在对《夏日的海滩》这篇课文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夏日的海滩这一教学情境设置出来,对海滩上各种美丽的景色进行放映,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海浪的声音进行倾听,从而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欣赏海滩的魅力,这样就能够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激发出来。

2.2利用生活体验的方式让学生领悟情感:

小学生的生活具有纷繁复杂和丰富多彩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使其真正的热爱生活、关心生活,对身边的一些有价值和有益的事情进行认真的记录,这样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将学生的生活体验呼唤起来,从而更好的开展情感教育[2]。比如亲情教育,现在的小学生往往都是生活在父母和长辈的爱的包围之中,所以这些学生往往在生活和学习中以自我为中心,并不具备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之心,而且这种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为了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亲情教育,教师可以在《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这一个表达课中将学生心中的亲情体验唤醒,从而对学生正确的亲情观进行有效的培养。教师在对文本进行解读的时候要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渗透鲜明的亲情主题,让学生对自己父母无私的爱产生深刻的领悟,从而能够使学生的亲情感受受到激发,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要积极的组织学生在这个表达课中向大家讲授父母对自己的爱,同时还要进一步向小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大家有没有在生活中关心过父母?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好的进行亲情教育,使学生对父母深深的爱具体深切的感受。

2.3利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领悟情感:

教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必须要充分的重视朗读的作用,要让小学生从朗读中对课文中的情感进行整体感知,在朗读的过程中对课文有所感悟,这样除了能够对学生的语感进行培养之外,还能够使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深切的体会。让学生从作品的声律气韵中对文本本身包含的丰富的情感和内涵进行体会,这是开展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感受表演式的朗读、声情并茂诗的朗读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或者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和关键的词句,从而了解文本中的思想情感内涵。比如在对《清平乐•村居》这首词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深切的了解作者描写的农村的风光和人情,从而能够更好的理解文本。总而言之,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有机地结合朗读体验和文本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实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从而真正的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2.4教师通过自身的激情让学生领悟情感:

教师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要对教材进行认真的分析,从而对文本篇章中的思想感情进行体验,最后要与文学素材情感相结合开展教学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让学生领悟到文本中的情感,做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工作。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地利用自身的教学激情对学生起到带动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的教学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比如如果教师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充满了热情,那么学生就会被教师的热情所感染,在学习的过程中变得精神振奋。除此之外,在小学语文情感教育中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也属于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采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就能够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有效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让学生很快的融入到教师进行的情感教育中。

3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利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从而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情感,对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情感道德进行有效的塑造,最终能够使学生奠定良好的语文修养和情感基础,在未来的成长中实现全面发展。

作者:朱亚辉 单位:吉林市丰满区第二实验小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厚胜.以情感教育促小学生道德成长[J].辅导员.2012(15)

[2]邱素琴.生情悟情动情———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04)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策略

摘要: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情感,有助于发展学生自我调控能力,促使学生对生活和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特征与个性。该种教育教学模式其实就是情感教育。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情感教育可以充分体现出语文教学的目标。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展开情感教育,可以为小学语文增添新鲜血液。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与实施策略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就很容易导致学生接受教学活动的时候难以体会到情感。致使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缺失情感,影响到整体的教学质量。在教育教学不断发生改变的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凸显出来。面对这样一种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时候明确情感培养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实施的时候,加强情感教育。综合而言,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具有必要性。

1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概述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展开情感教育,其实就是要在认知因素作用的影响下产生充分的认识,同时还需要将情感的作用积极的发挥出来,继而不断完善教学目标,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可见,情感教育就是一种“人”的教学,该种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出情智双全的人才[1]。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就需要实行情感教育。当然,情感教育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教学活动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无论是教学活动实施过程,还是教学目标的实现,情感因素对整个教学活动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特点

相对比其他学科,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特点显现的非常明显。同时也唯有将这种特点充分展示出来,才能够实现情感教育的教学目标。首先,情感性。相对比理科性质的学科,语文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情感。语文的情感性,就是要求在教学活动开展的时候,要尽可能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教师利用美好的事物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同时发挥出教育学的积极性重返体现出来。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有利于陶冶学生心灵,促使学生达到乐学的境界,继而实现教学效果。其次,形象性。语文情感教育需要技法和调动学生的思维,促使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形象性主要体现在活跃的课堂教学、描绘行的教学语言将学生脑海中相关的形象激发出来,最终促使学生的形象变得更为活跃。在教学活动开展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游戏的方式促使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最后,审美性。审美性其实就是指语文情感教育中丰富的美育因素。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实现美育及功能,可以呈现出一种美妙的神韵。

3小学语文教学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情感教育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教学效果的获得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何将情感教育的教学目标充分的体现出来,还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以此实现情感教育的教学目标。

3.1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正处于不断成长与发展的阶段,情感不稳定,容易发生动摇,其中肤浅的观点表现的非常明显。小学语文教师才用情感教育可以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学生就容易对故事与任务产生情感。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时候需要把握住这一特点。教师通过创设某种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关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情感状况以及不同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文章的书写通常是在有感而发的情况下诞生。在此刻,教师就应当抓住关键,引导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的碰撞和交融,继而达到情感共鸣。

3.2以情移情:

没有情感,就不会产生爱,也就没有教育,事实上教育与情感是不可分割的。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当保持和蔼可亲、热情开朗,以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与学生形成良好亦师亦友关系,促使学生乐于接近教师,师生之间处于一种积极和谐的情感关系。教师应当认识到,良好的师生关系其实就是促进情感教育的重要保证。教师与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就能够创造出一个相对于快、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2]。这样就能够创建合作学习的教学环境。学生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保持朋友的关系,就能够予以理解和宽容。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思维跳跃的比较快,探索情绪高涨,学习欲望就会更强烈,这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3.3以情激情:

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想通过作者的思想感情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打动学生,那么教师自己就必须投入相应的感情,与教材中作者的感情产生融合,唯有如此才能够产生共鸣。如,教师在讲解《登黄鹤楼》的时候,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即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而你是怎样看出来的?经过学生短时间的阅读和讨论后,学生就会回答“从‘白日’可以看出天气晴朗,‘依山尽’可以看出作者将万里山河尽收眼底的愉悦和豪迈的心情“”‘穷’是沉没、消失,‘尽’就是达到极点的意思,由此可以看出黄河的万里之势,苍茫壮阔……”随后教师进行讲解。教师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会更生动形象,学生也会更容易产生情感。

4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清楚的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策略来展开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情感的同时,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作者:孙岩 单位:吉林省舒兰市第二实验小学校

参考文献

[1]肖永斌.浅议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科学中国人,2012,25(8):453-460

[2]张玉珍.小学留守儿童情感教育之我见[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4(12):1536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主体地位

摘要:

在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素质不断提升,与之俱来的是国内教育体制的重大变更。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部分,在教育事业里充当了很重要的角色。对于任何一个学生而言,小学教学都是打下学习基础、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本文就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的相关问题,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小学语文;学生;主体地位;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语文是学生接触中华传统文化与精神的基本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模式的最佳手段,而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为了迎合时代的要求,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大条件下培养全方位的人才,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与模式就应该做出改进。下文就学生主体地位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在思考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后,分析教学方法与有效的教学策略。

1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在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禁锢的教学思想,把课堂当作教师的主场,不能体会学生的感受。另外,目前很多学生对语文怀有鄙弃的态度,对语文没有兴趣,更不爱听语文教师讲课,也经常出现课堂沉闷的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呼吁创新,而在新课标准则中,也对教学方法与方式提出了重要的改观,但是目前仍然有很多教师不能把握教学方向,不能把学生转换为课堂教学的主角,进而不能培养更加高素质的学生,这些都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2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策略

2.1教师学会更新教学观念,引导课堂走向: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应该改变的就是教师的教学观念。众所周知,我国有一句俗语,好的老师是成功的一半。的确如此,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一般处于六到十三周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智不够成熟,没有很多的阅历和经验,所以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把握整个课堂走向的重要领路因素,为了让小学语文课堂能够突出学生主体,教师首先应该落实的就是教师学会更新教学观念,引导课堂走向。

2.2明确教学目的,确立因学而教的创新思想: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在目前的情况中,很多教师是因教而教,而不是因学而教,这是非常不可取的方法,所以,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应该明确目的,例如在学习《大自然的时钟》时,教师首先应该明白讲授这篇文章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写作手法对于新词新修辞方法等,进行讲授;另一个目的就是通过这篇文章,让学生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通过小乌龟的“惨剧”明白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只有理清这种目的,才能发挥确立因学而教的创新思想去实现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

2.3通过创设情境或短剧,让学生参与其中:

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任何科目的教学而言,都不能忽略学生的天性。众所周知,对于年龄偏小的小学生而言,其活泼好动就是主要特点,所以,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可以试着通过创设情境或表演短剧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体验与参与,从而获得课堂主动权。例如,在学习《母亲的账单》一课时,文章里会有母亲和自己等人物角色,这时教师就可以播放与文章相关的视频或者让学生进行短剧表演,把文章内容以短剧的形式呈现在课堂,让参与表演的同学更加熟练课文,同时,让观看表演的同学沉浸在乐趣之中。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会增强体验感,在课堂上占据主体作用,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2.4备课中充分展现学生的重要地位: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生动讲解是学生提高记忆水平的基本。一个优秀的老师定会高效的备课,从而充实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在备课这就应该进行有效设计。例如,在为《早发白帝城》备课时,教师就应该想到学生对此类古诗没有很大的兴趣,为了让学生更加主动,教师可以思考去开展比赛背诗活动,让学生自己做裁判,从而激发学生的主体地位;或者,在备课《恐龙的灭绝》时,教师可以思考让学生全员参与课堂讨论,去讲述他所知道的恐龙故事,并且在备课中罗列课堂进行步骤,进而推动学生主体地位的开展。

2.5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让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体现,教师还应该注重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例如,在学习《惊弓之鸟》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喜欢这类寓言故事的特点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不再采用教师讲课学生听的方式,而是通读课文后对鸟的思维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想象情节,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让课堂中学生真正走到主角的舞台。

2.6实行开放式语文教学,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模式:

为了让学生在教学中提高主体地位,除了教师的思想与准备外,还要尽可能的实行开放式语文教学,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模式。例如,在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进行引题,把挖井过程播放,条件允许还看可以带学生参观,让学生亲自体验,从而在享受的过程中理解过程,教师可以在旁边加强指导,让课堂的主体定位到学生身上;或者,在学习《祖国的春天》时,教师也可以实行开放教学,带领学生春游,在真正的山水间放飞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7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牢牢把握其教学目的,不仅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备课和课堂方式上体现出来,还要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对于智力正在发育的学生而言,创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进行《我们的实验》表达课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创造力,在课堂上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品,在学生小组创造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尽量结合实际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然后,在转而学习课文时,就会更加轻松愉悦,既保障了课堂效率,又让学生更能占据主动地位,达到新课标的目的。

结语: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千年历史文明的国家,教育形式不仅多种多样,文化底蕴也相当深厚,然而,就是这种教育背景下,很多根深蒂固的教学思想延绵至今。上文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加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策略,相信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会越来越好。

作者:李晶杰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高新.小学生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J].吉林教育报,2013(25)

[2]孙成语.小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思考[J].教育与科学,2014(09)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建议

【摘要】

作为一门最基本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至关重要。一方面,若学生们立马把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消化吸收,不仅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帮助,而且也体现了学习效果,继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好好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改进教学工具,也能促进教学高效。因此,为了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切实从根本上抓好小学语文教学,好好利用课堂,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应该是每个小学语文老师所思考和改进的。故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寻求建议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课堂;提高;建议

众所周知,为了日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打好小学语文基础,就如同做好了启蒙教育,故把这门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教育抓好,是极有必要的。换言之,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必须得提高。然而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灌输式教学),单一、无趣,有许多语文老师深受其影响,一批批被动的学生们产出,极大程度上禁锢了小学生们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也削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对教学方式,学生积极性等问题提高关注度,并思考,提出解决办法。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转变观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就传统教学模式而言,老师在台上以中心角色出现,讲课内容以教材为主,而为了顺应新课改要求,转换师生角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要求老师一改专制制度,各项教学活动都与学生共同、平等地参与,把课堂舞台留给全体学生。诚然,不少小学生好动,自制能力差,这时在语文课堂上,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们充分发现语文学习的价值,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是老师们应当做到的。以正确的引导为前提,学生们可以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语文是一门强大的学科),故而提高学习语文的参与度、积极性,让学生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故而对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自然形成。而且陶行知先生的《创造的儿童教育》里面提倡“转变观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授《秋天的图画》也有同样的思想。

二、培养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虽然提高教学效率的方式有很多,但其基础还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既然学习的趣味性如此重要,那么学生们一旦发现它,课堂的氛围也就随之确定。那么问题来了,面对最基础的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小学生们对其的兴趣呢?首先,讲究语言艺术,做到语言生动形象,在必要的时候言简意赅,与此同时,“抑扬顿挫”四个字讲究的动态美也很重学高小学语文教提效率的几点建议县苏省涟水江南门小学金星郁要。就实际语文课堂而言,学生们不喜欢老师平铺直叙,毫无激情的授课,因为会让学生昏昏欲睡,失去兴趣。一旦语言对学生的胃口,学生与老师产生了共鸣,学生就更乐意听下去,同时调动了学生的情感,继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换一种教学方式,简言之,就是换一种小学生们更能接受的教学方式。因为作文作为小学语文的学习重点,所以以写作为例,详细说明。众所周知,亲身经历比苦思冥想的体验更真实,而且有趣,让人更容易接受。故若在课堂上,仅仅给学生们出作文题目,下课了立马检查,相信这样的训练对学生们写作的提高是不会有效果的。那么,换一种方式,效果应该会很明显。按照季节要求,比如,春天来了,老师可能会以“春游”为题,相比与前一种死板的教学模式,老师可以带领全班同学出游,亲临大自然,看到的,嗅到的,触到的就是最真实的,比如桃花开了,满树的花朵是何其美艳,还有刚抽出的柳条是何其嫩绿,都十分直观。然后再回到课堂,写作就成了简单而又有趣的事,而亲自体验过的更具情感,也提高了写作质量,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如何让课堂更有趣,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语文教学,除了出游的这种方式,老师们完全可以自创属于自己的有趣的教学方式,以此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三、使用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选择互动式教学环境,运用投影机、交互白板电脑,减少在黑板上的书写,把课堂上的更多时间留给师生互动,并且学生们可以选择主动上台做讲师,展示自我,不仅如此,自己学习的内容得到了巩固,而且让老师有机会站在学生的视角,更加清楚学生们所存在的问题。而且,交互式白板提供了清晰明了及快捷的教学方式,多媒体则可以提供清晰的图片、生动的视频来吸引学生们。这是一种综合性刺激,它调动了多种感官,促进大脑思维,由此,把学生吸引在课堂上,从而产生学习的无限热情,对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极大的积极作用。

【结语】

总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这需要学生们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加大课堂参与度。而这些都依托老师们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所以教学是双方的责任,真正实现“教”“学”融合,才能有效达到课堂目的,实现教育的价值。

作者:金星郁 单位:县苏省涟水江南门小学

【参考文献】

【1】李慧春.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创新的活力.素质教育论坛,2009(11)

【2】姚仲辉.焕发活力的小学语文教学——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网络资源的有效应用与开发学周刊:A,2012(10)

第五篇: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应用

摘要:

多媒体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全新阶段。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注意力等有着较为明显的意义,还可以通过语文教学帮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将对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能力培养

1小学语文引入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语文的学习也成为了学生拓宽知识、了解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语文学习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将语文作为学习的重点,对语文学科的创新和管理力度也随之加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得以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出现为小学语文教学拓宽了渠道,延展了发展方向。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在教学的构成中注重课堂效果,通过图片、动画、声音的配合,使学生达到加深记忆的效果,并且对教学环境有所改善,教学交流也随之提升。

2小学语文引入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意义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图像、声音等的呈现,对培养学生注意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2.1适当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多年的教育历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作为教育的重点,如何建立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长期以来的研究难题。传统的教育方式,拘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课堂上,老师反复将重点知识进行重复,方便学生的反复记忆。很多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不但没有建立起学习兴趣,反倒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多媒体教学完全抓住了小学生对声音、图片、动画的敏感性,将课本中的知识转化成媒体信息,通过信息传播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将传统的枯燥的学习方式转化为具有新时代特点的信息化多媒体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有着很大的帮助,并且对课堂气氛起到优化效果。

2.2适当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经研究发现,学生的注意力是学习效果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无法集中,并非是学生本身注意力的缺陷。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的原因也有很多。例如,老师讲课不生动、课堂气氛死板、知识比较难理解等。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很少借助道具来进行辅助教学,因此常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较为散漫的行为和态度。想要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的注意力跟随者老师,是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实践意义。老师利用课件,加入一些色彩较为鲜艳的图形或图案,强化感官刺激,加深学生的记忆程度,对语文教学有着较为明显的帮助。

2.3适当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时期,学生的心理发育不够成熟,形象思维能力发展方面不够健全,适当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因此,针对儿童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当进行诉诸形象的教育。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年级的增长,可以适当地减少诉诸形象的教育,而适当加大诉诸文字的教育。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在声音、图片、视频中的强大优势,引起学生进行形象思维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掌握学习内容,并收获愉快的心情。

2.4适当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国的教育模式一直以来都是“重文轻武”,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实践的时间。针对这个问题,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多媒体教学作为当今课堂教学最先进的方式,其在操作上具有的方便快捷性是其它任何教学媒体都无法比拟的。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上,练习多用小黑板形式和投影方式,不仅需要很多教具,交互性又太差。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反馈练习,既方便有趣,又可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性。

3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讨论与建议

3.1控制课件数量与用时,教师驾驭课件

以实现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的功能在多媒体课件使用过程中,教师与课件的关系是一对主要矛盾:是教师驾驭课件还是课件牵制教师。通过对多节课例的分析发现,当课件的图片数量超过15张,并且单张放映时间不超过10秒时,课件放映的频率较快,教师的注意力集中在课件播放上,往往会被课件牵着走,出现按照固定程序演示教学内容的现象。当课件图片的数量为8张左右时,教师能够很好地控制课堂,恰当地处理教学内容与课件播放的主次关系,也能用较为充分的时间展示与强调教学重点。

3.2树立教学过程整体观,借助多媒体课

更好地实现各教学环节的价值,从总体上说,课例在课件使用的时机上要适当,体现为适时导入、突出主体的特点。但也存在“头重脚轻”的问题。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主要在前两个环节,在第三、第四环节上多媒体课件使用较少,不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与深化,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多媒体课件总体适量的前提下,教师应该做出适当的调整与安排,在“总结提升”与“布置作业”环节上加强多媒体使用,做到教学过程的“虎头豹尾”,给学生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3.3精心选择课文的语句语段,使多媒体

课件起到突出强调课文关键的作用在课堂实践中。可见,课件中展示原文是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使用较为普遍的现象。在展示期间,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课件进行,学生与教师的全部注意力都在课件上,起到了对原文的突出强调作用。从原文展示情况看,首先,原文展示是有必要的;其次,原文展示要选择课文中的关键语句、语段,少而精,不宜过多,教学活动要围绕课件进行,使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件上;最后,展示时间要较长,起到引导、突出与强调的作用。

3.4优化课件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课件辅

助实现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在注重多媒体课件适量、适时、适切的时,也要关注课件制作的形式与效果,做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只有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辅助效果。基础层面的要求是背景统一、画面简洁、文字醒目、声音悦耳,视频材料的音质好、图像清晰;较高层面的要求是运用色彩、字体、构图等艺术语言,灵活搭配色彩、巧妙运用字体、精心设计构图、恰当使用动画,使课件美观而不花哨、富有变化而不使人感到眼花缭乱、构图明了大方而不烦琐拖沓、动静结合而不使人感到单调,力争达到界面美观、表现力强、方式新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接受知识、陶冶性情。邓小平曾经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要学会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发挥其所具有的优势,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充分运用新世纪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

作者:刘铁英 单位:长春市第八十五中学

参考文献

[1]吴伟民,李婷,杨玉洁.关于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再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1(6).

第六篇:小学语文教育儿童文学地位

摘要:

通过儿童文学,小学生可以在小学语文教育当中获取价值观、审美力以及创作力等,所以说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分析了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着重分析了儿童文学对小学语文教育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育地位

在小学语文教育当中,儿童文学主要通过儿童文学形式的文章来对小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从而帮助小学生可以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及道德思想。然而现阶段,我国的儿童文学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儿童文学缺乏趣味性,这就导致儿童文学在小学教育当中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所以在今后儿童文学的发展过程当中,要提高其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积极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学教育水平。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存在的问题

(一)较为千篇一律。

现阶段,我国的儿童文学作品大都相似,且缺乏时代感,不能满足我国提出的新课标要求。在选择儿童文学时,选择的文体很单一,而且作品反映的主题几乎也是一样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小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所学习的知识较片面。

(二)缺乏一定的趣味性。

现阶段,很多儿童文学着重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所以在进行儿童文学选取时大都选择这种类型的作品[1]。虽然这种儿童文学有助于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但却脱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太抽象,也过于成人化,这就使得小学生不能理解这种文学作品的内容。最终导致小学语文教育的趣味性太低,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太大,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三)存在一定的低级性。

部分模仿出来的儿童文学与原版相比会比较低级,甚至有的儿童文学作品对历史进行随意篡改,对扭曲历史或事实,这就会误导小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二、儿童文学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影响

(一)培养道德观。

儿童文学有助于小学生培养完善的道德观。我国有很多的儿童文学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都很有感染力,小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儿童文学可以打动自己的内心,使他们既能学会故事还能学会判断对错,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对小学生的性格、思想以及立项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提高审美水平。

儿童文学是小学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通过将儿童文学引入到小学的语文教育当中,有助于小学生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2]。在儿童文学作品当中一般都会插入很多的生动的图画和描绘故事的语言等,这样的色彩搭配和语言描写是在其他教材当中体现不出来的。小学生能够通过这种色彩搭配和语言来培养自己的审美力,使自己能感受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进而感受世界的魅力。通过儿童文学,可以为小学生塑造一个有着高尚情操的艺术氛围,使他们能在这样的氛围当中提升自己审美水平。

(三)提升创作能力。

儿童文学有很大的创造性、审美性以及趣味性,还有着很独特的语言风格以及创作方式。通过学习儿童文学可以有效带动小学生的创作激情,有利于小学生创作作品。所以,这些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创作能力,最终形成自己特有的创作手法以及写作风格[3]。通过学习儿童文学,小学生可以增加自己的阅读量,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

(四)小学语文的课外延伸。

儿童文学的积极作用可以对小学教育起到课外延伸的作用。小学生通过阅读很多的儿童文学可以进一步增加自己的阅读量,进而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此外,课外的儿童文学也可以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儿童文学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准,增强自己的创作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所以,家长要鼓励小学生进行课外儿童文学,从而通过延伸自己的课外知识来取得更加全面的发展,为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

(五)认知作用。

所谓的认知作用,主要指的是小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学习儿童文学来认识社会和人生的真实意义。小学生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价值观以及人生目标,他们对社会也认识的不清楚,而通过在小学语文当中融入儿童文学可以利用儿童文学的通俗易懂、趣味性以及教育学可以帮助小学生认识到社会以及人生的更多的事情。所以说,儿童文学可以帮助小学生认识社会,并为自己提供人生模式。此外,小学生通过儿童文学当中对现实事物的真实描述可以了解现实生活当中的一草一木,引起小学生对大自然生活的向往,使他们能主动热爱大自然,这也是儿童文学所起到的认知作用。

(六)为小学语文教育的课堂增加趣味性。

我们知道,小学生由于对社会的认知太少,他们的心性也没有定下来,在语文课堂上会被各种事物所吸引,进而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与耐心。而儿童文学由于有着很生动、有趣的特点,这可以成功吸引到小学生的注意力。因此,通过在小学语文教育当中融入儿童文学,既能充实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加教材内容的丰富性,还能为语文课堂增添很多的乐趣,使小学语文的教学不再那么枯燥无味。通过这种方式会使小学生主动去学习语文,并慢慢提升自己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总结

在小学语文教育当中融入儿童文学可以起到提高审美水准、培养高尚道德观、培养创作能力等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始终坚持发扬儿童文学对小学语文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使学生在小学生阶段就能培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正确认识更多的科学知识。

作者:叶素敏 单位:惠安县涂寨镇新亭小学

参考文献:

[1]郭斌.浅析小学语文中儿童文学教育的实施情况[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5.

[2]金松霖.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J].课外语文(下),2014.

第七篇:快乐教学法应用

【摘要】

随着教育的改革,小学语文课程获得了新的生机。快乐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法,对提高小学语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易对有趣的事物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可以促进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进度。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对快乐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

快乐教学法小学语文应用

1.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蓬勃发展,新课程改革得到了广泛实施。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索,在快乐中思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但是当前的教学中,部分教师还没有对教育改革的意义形成深刻认识,以及有些小学生还没有培养出有效的学习方法,大部分依然是靠死记硬背,以机械的方式完成学习,这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的普遍现象,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采取快乐教学法是一项非常有必要的措施。

2.快乐教学的概述

快乐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使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和快乐的气氛中收获知识。学习不应当是一般认为的痛苦的过程,只有把它变成乐趣,在愉悦的心情下才能具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快乐教学是一种具有极高价值的理念,在教育的改革中必然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快乐教学主要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将课堂的氛围变成轻松而快乐的,让学生在快乐中自主地去学习去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创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学生的成绩,偏向于让学生对语文的字词句进行背诵,而忽略了对内容的理解,这使学生对语文的感知力受到了影响。在新的时期下,教师要转变观念,主动为学生考虑,替他们营造出快乐的学习氛围,适合孩子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把教室进行一些装扮,比如用纸张制作花草树木及一些具有生气的小动物贴在墙上,让孩子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享受愉悦的气息,缓解学习带来的压力。再有,教师应该尽量使用具有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自信,因为人们都喜欢被赞扬,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快乐的心情下积极主动地更加努力学习。学生的优点通过鼓励被显示出来,在进一步的学习中能够充文乐教学法在小学语快教学中的应用探析县苏省涟水江实验小学庆华周分发挥长处,朝着正确的方向快乐的学习。

3.2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理念是教师以严肃的态度面对学生,让学生不敢不去学习,尤其是小学生对教师更加对老师充满畏惧,如果长期在死气沉沉的氛围下学习,就会降低学习效率,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脚步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改变态度,与学生无距离感的接触,以微笑面对学生,鼓励学生主动走进语文的世界,并与学生积极互动,让学生可以体验到教师的亲切的眼神以及生动的语言,徜徉在温暖的语文世界里,感受语文的魅力。比如,教师在讲某个课文时,可以在学生自己阅读过后以分角色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朗读,教师自己也可以扮演其中一个角色,与学生一起互动,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并使用形象的表情或者生动的动作,将角色诠释出来。学生在老师的感染下,也会增加朗读的兴趣,进行有模有样的表演,所有学生会想象其中的场景,被深深地吸引。如此一来,教师与学生加强了彼此的交流与互动,也增强了对语文的认识,使学生爱上语文课,提高教学效率。

3.2创建有趣的教学平台

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一个有趣的教学平台台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教师的教学过程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努力建造合适的情境,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蓬勃发展。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设备、实验操作以及小表演等等,使学生的听、说、读、演能力都能得到锻炼,还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过程,在快乐的氛围中享受语文带来的乐趣。在表演某一个课文时,可以故事中的场景提前在教室中简单布置一下,比如在黑板上画上蓝天白云等等一切可以创造的背景,让学生有如真正到了课文里的场景来。一些不能演示的场景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动画来进行播放,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增加了对自然、对时间探索的愿望。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的基础,也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快乐教学的方法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够有效推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小孩子是快乐的,因此就应当使用快乐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主动与语文作伴,这不仅体现了教育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是极大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作者:周庆华 单位:江苏省涟水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冯敏.小学语文“快乐作业”的思考与设计.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0(7)

【2】厉雪芳,曹福良.小学语文快乐学习课堂探微,2014(10)

【3】林红连.试论小学语文快乐高效课堂的构建.学周刊,2015(3)

第八篇:小学语文儿歌识字教学探究

【摘要】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识字是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内容。识字教学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到小学生以后的顺利学习,同时也影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由此可见,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重要性。纵观我国现有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可以发现,教师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便导致教学效果没有达到理想状态。目前,利用儿歌帮助学生识字的方法已经普及开来。利用儿歌识字教学不但能够使得学生印象深刻同时学生也能够及时接受这种方式。因此,本文则重点探讨儿歌促进小学语文有效识字教学研究。

【关键词】

儿歌;小学语文;有效识字

引言

儿歌是人类童年精神文化的基础,同时由儿歌也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儿歌作为低年级学生最易接受的文学形式,如果教师能够将儿歌有效融合到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将会得到明显的教学效果。儿歌识字教学则是韵语教学方法重的一种,通过儿歌进行识字教学不但能够将文字作为载体从而让学生对文字更加敏感,同时增加学生的印象。同时,教师通过让学生背诵儿歌也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效率。

一、儿歌促进小学语文有效识字的必要性

识字教学在低年级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教学不但要求学生能够将汉字的音形义结合到一起,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进行书写,这对于刚刚接触汉字的小学生来说可谓是一大挑战。纵观现代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由于学生越来越早地开始阅读,因此具有较强的识字能力,但是由于年龄尚小就使得其书写能力较差。而教师则可以针对以上现状尽可能地发挥学生记忆力强的优势,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并主动积极的学习不认识的文字。而儿歌在小学识字教学中能够发挥较大作用,原因则是此种方法简单,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通过儿歌的教学方式也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识字。由于儿歌具有篇幅较短的特点,再加上内容朗朗上口,韵味十足,这就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并激发学生主动识字。

二、儿歌促进小学语文有效识字实施方法

(一)按顺序巧安排

由于儿歌内容相对比较广泛,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儿歌的过程中注重选择吟诵起来应朗朗上口,并且容易背诵的儿歌。随后,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顺序,首先,应该安排常用字,再安排不常见的文字歌曲。小学生学习儿歌时通常从汉字的笔画开始学起。教师应该在儿歌选择上选择歌词文字简单并易理解的儿歌。例如,点横折、横竖钩、竖弯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安排游戏,类型为填空形式即可。例如:口加一横是(),日加一撇是(),日再加一竖是()。在讲解完基础文字后,教师便可以通过填空游戏帮助学生巩固文字。这样一来,通过反复地练习,学生便可以轻松掌握文字。

(二)引兴趣巧识字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审美方式都具有其自身特色,如何能根据学生的审美选择合适的儿歌进行识字教学也是教师值得思考的内容。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教师按照学生的喜好为其选择喜欢的儿歌,那么学生则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同时也陶冶自身的情操。教师在选择儿歌时应注意儿歌内容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主动学习。例如《幼儿园》:小豆豆,小元元,牵手同上幼儿园。幼儿园,真好玩,做完游戏荡秋千。此首儿歌的内容充分符合学生的生活,歌曲所描述的场景也是学生每天经历的场景,非常适合学生进行朗诵学习。分析此首歌曲内的文字可知,此首儿歌的主要目的便是让学生分清“元、园”这两个同音字。同时,教师为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样应该开展多种文字游戏,将游戏与学习相结合的办法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氛围进行学习。

(三)创情境激热情

由于小学生思绪较为发散,想象力较为丰富,并且对周围事物也充满好奇从而愿意尝试新鲜事物。教师则应该抓住不同学生对于同样一种现象都会产生不同想法这一特点,为学生创造适合其学习的情境。通过设立生动的情境氛围,学生便能够充满对学习的热情,并最终做到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汉字。例如《尾巴歌》,教师可以根据儿歌中的内容找到相关的图片,并在讲解的过程中展示出图片,然后让每位同学猜测一下不同图片所对应儿歌中的内容。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便可营造出与儿歌相符合的场景,学生则可以通过逼真的情境学习文字。

(四)重整体快认读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得教学过程变得繁多复杂,同时,也加大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学生一旦不能追随教师的节奏而学习将会漏学诸多知识,这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针对整个汉字逐一为学生讲述字形与字义。将重整体快认读的教学观应用到识字教学中。通过儿歌进行整体认读能够又快、又好、又高效地帮助学生学习新的汉字,这就达到了让学生在读儿歌时就能够快速认字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树木的种类帮助学生识字。教师可以根据树木的特征编排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如杨树高又大,榕树粗又壮,梧桐树叶像手掌,桦树笔直耐寒风。教师可以在学生能够准确背诵此首儿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整体视读“杨树”“榕树”“梧桐树”“桦树”,并根据“杨”“榕”“梧桐”“桦”等此类表示树木的文字旁边都带有木字来帮助学生分析此类文字构成的特点。这样一来便能够让学生建立起音、形、义之间的练习。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在学习此类文字时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发言和树木有关的其他文字,通过这样的互动便能够拓宽知识面,让学生受益匪浅。

结语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师所重点关注的教学内容。学生是否能够分辨文字并且了解其大概内涵均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影响。而儿歌识字教学方法不但能够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生字,同时也能够形成一套文字体系。并且通过儿歌朗朗上口并且易于理解的特点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识字。由此可见,将儿歌作为识字的载体能够提高小学识字教学的效率,因此值得在识字教学中应用。

作者:侯云燕 单位:江西省赣州经开区黄金岭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儿童识字教育范文6

一、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必须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教学语言必须儿童化,使学生感到亲切而又贴近。在教学中做到导入有童趣、读文有童趣、识字有童趣、写字有童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一节课里,要注意采用猜谜导入,上课伊始,学生的眼球便被谜语吸引住了,兴致勃勃地把小手高高举起,表达自己的意愿。学生也会较快地进入课堂,开心地参与到整个课堂中来,为后面的有效学习奠定了基础。为让学生有兴趣去读文,可采取以下方法:一是赛拼课文:学生和同桌比赛,看谁最快把课文拼读完。二是猜拳读文:学生通过猜拳决定谁先后读(此举让学生在玩中读),看谁读得准?三是赛读说文:学生在班上自我推荐读文,并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看谁读得准、读得流利?看谁说得好?四是听读练说:老师配乐朗读,学生侧耳细听,并展开想象,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它们像什么?五是看谁会读:通过“我做你的小老师”练习朗读活动,让学生学会有感情朗读,并在班里进行感情朗读展示。这五步读书,让学生真正乐意地参与到读书中去。识字是最枯燥的,学生也害怕识字课,可充分利用同桌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同桌间的玩耍中识字。用一认二拼三记四组词五展示法。具体操作如下:一是认,即让同桌比赛看谁认的字多。二是拼,即学生认完字后对不对呢?让同桌两个人一起通过拼拼音检查对不对,同时巩固认字。三是记,同桌间玩“我教你记字”的游戏,看谁的办法记字快而又牢固。四是组词,同桌开火车比赛组词,不会的可以让同桌当小老师教。五是展示,通过四环节的识字,学生开始在班里展示自己的识字能力了,一班整张桌子的比赛。这样的操作识字,能让全班学生都动起来了,发挥同学间互帮的作用,这样的方法比集体学习生字的效果还好。

二、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的过渡时期,记忆全靠死记硬背,他们擅长于记形象和具体材料。学生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和兴趣有极大的关系,高兴时效果好,反之较差。由于汉语拼音无法进行实物直观,所以它的直观性教学的开发就得老师自己动手制作,动脑想如何利用好有限教具。要充分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识记字形,使抽象的符号形象化。长此以往,学生看了图就能感知图意与字的关系,既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还可制作生字卡片、活动教具,让学生直观形象的记好生字、生词。

三、注重课堂消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由于学生他们忘得较快,回家辅导比较困难,就得特别注意课堂消化,让学生在课堂上消化,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因此在每天上新课之前,都应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复习,然后再新课。受学生理解能力的限制,在家没有父母的很好的辅导,作业应该在课堂中完成,家庭作业也应该少布置,如果布置也就是让他们排好字头回去书写字母。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同桌的两个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让他们相互指认、相互拼读,让他们从小养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并逐步提高水平和能力。

四、教师的评价

儿童识字教育范文7

【关键词】部编教材;识字教学;方法

一、探究字理,高效识字

每一个汉字,它的音形义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能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最具魅力的文字之一,是中华文化之根。部编教材提倡让学生循规律而学,从一开始就注重呈现或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识记规律。尤其是一年级教材中,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如《猜字谜》带“青”的生字,都是通过基本字“青”和不同的形旁构成的汉字。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形声字的基本特点,即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并能利用这样的规律主动识字。那么在教《猜字谜》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谜面的意思,联系以往学过的汉字,从而猜出“请、情、清、晴”四个汉字,然后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这几个字的右边都是“青”,它们的读音都是和“青”相近;不同之处是偏旁,字义也不一样。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顺势归纳出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生字学完后可以利用这个构字规律,再出示一组形声字,如“跑、抱、饱、泡”,让孩子们猜一猜它们的读音。当孩子猜出正确或相近的读音时,自主识字的欲望就会被充分激发。当然,字理识字方法比较多:如图文并茂形象法;编制字谜联想法;同类事物例举法;动作示范示意法;形近比较辨异法。

二、情景引入,联系实际

部编语文教材识字部分的编写,更加注重识字与儿童生活实际的紧密连接,如引入“超市、游乐场、火车票”等与儿童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识字,拓展识字量。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识字材料,学校的标语、宣传栏,家里的报纸,街上的广告、牌匾……都是学生可以利用的识字资源。同时,教师可以布置一定的识字综合实践作业,比如办识字小报,可以将报纸、广告等上面的字剪贴上去,然后在家长的帮助下注音;再如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语文园地中的识字展示台,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展示和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所认得的生字,达到合作交流认识生字的目的。

三、游戏识字,激发兴趣

爱玩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注意力易分散是其年龄特点。因此,采用猜谜语、编儿歌及各种竞赛的方式,因为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联想记忆。如“摘苹果、钓鱼”等游戏,将本课的生字打乱顺序,采用开火车、闯关的形式,逐一认读、运用、拓展、巩固。同时,在识字教学中,可以采用简笔画、多媒体等引进图像、动画,让课堂动起来,如教“舞”字时,因为笔画比较复杂,学生不容易记住,可以画一幅女孩舞姿的图画,然后电脑软件,将人的舞姿和“舞”进行演变,这样学生就能非常形象的记住这个字了。当然,我们还应该注意的是,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寓教于乐,将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探索,享受识字的乐趣。

四、阅读识字,注重积累

阅读文本识字是最常用的识字方法,这种方法其实很多家长从孩子的幼儿时期就在使用了。那么,在小学一年级起,教师一定要抓住部编教材安排的“和大人一起读”这样的教学资源。这里的“大人”不仅仅指父母,也可以是老师,亲子互动、师生互动,共听讲故事,共同阅读,结合故事内容激趣识字,既巩固了生字又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孩子受益无穷。在阅读识字这一方法中应当注意的是,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和个性阅读,除利用部编教材中的阅读环节以外,还可以适当安排一些课外阅读,在适合孩子年段特点的数目范围内,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这样孩子读起来感兴趣,为了弄懂故事内容,孩子自然有强烈的识字意愿,不仅可以拓展孩子的识字量,同时也培养了阅读兴趣,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

五、灵活运用,加深印象

识字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鼓励学生用学过的生字词填空、组词、写句子,在运用中分辨同音字、形近字,通过近、反义词帮助理解字义,词语搭配中积累生字的用法等,在运用中不断巩固和加深印象。比如,教学课文《大小多少》中,学生认识了量词“棵、颗”,那么就应该多设计些关于这两个量词的练习,让学生记住“棵”与植物有关,而“颗”通常指形体很小的东西。这样从小就避免学生张冠李戴,为以后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基础。总之,在整个低段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着学生读写,特别是阅读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强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不同类型的汉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及时反思,积累经验,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1]张敏华.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中传统文化元素探微[J].小学语文,2017,(1).

儿童识字教育范文8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生活实践

随着时代的发展,德育在教学中的地位逐渐提升,德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及心理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充分重视德育。在农村小学中,多数儿童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为了生计,长期在外打工,这就导致学生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严重的甚至会让孩子形成孤僻或自卑等不良心理,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健康发展。文章以农村小学为例,探究如何将德育渗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作用

德育指对学生展开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及政治教育等,通常情况下,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不同教学阶段德育的内容也不同。其中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本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第二阶段为公民道德与思想政治的教育,第三阶段为世界观及人生观的教育。每个阶段的小学生,接受的德育内容也不同。例如,在小学低年级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使学生明确做人的基本准则,同时还要培养做人的基本品质,其中主要包括善良、诚实、公平及勇敢等,并对集体主义有一定的了解,使其具有团结精神,热爱祖国和人民,最终形成正确良好的人生观及世界观。

(一)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认知的重要阶段,在此过程中渗透德育,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小学生由于还没有完全形成认知,不能够采用理性或感性的方式面对学习及生活中的事物,因此,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及理性思维。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形成全面的思想认识,最终提升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其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尤其对于留守儿童,这种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二)符合语文教学发展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中包含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表达能力等,当今时代,小学语文教学要想得到发展,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德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互结合,这种方式能够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内涵,使其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

(三)促进德育的自我发展

将德育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是德育自身的发展需求。在此过程中,德育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中,还需要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及其他科目相互融合,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德育长期稳定的发展[1]。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充分利用教材内容

教材是教师展开语文教学的主要工具,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体裁,包括古诗、散文、寓言故事等,内容较为丰富,因此教师在将德育融入其中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内容,根据教学要求,制定针对性的教材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鲁滨孙漂流记》这一课时,通过对文章内容的讲解,需要让学生知道独立及探索精神的重要性。文中的鲁滨孙也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是他勇敢的克服了困难,正是由于他具备这种不畏惧困难的精神,才能够活下去。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课时对学生展开德育,这种方式能够将德育与语文教学充分结合,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探索能力及培养独立性的目的。

(二)丰富教学形式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教师需要不断丰富、创新自身的教学形式,在此基础上展开德育,提升课堂的新鲜感。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鲜明的形象,进而体会语文学习中的真情实感,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讲解《清平乐•村居》的过程中,由于条件有限,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出村居中作者描绘画面的图片,其中草儿刚刚发芽、柳树随风波动,黄莺在树上叫着,学生看到这种场景,一定会对本节课产生兴趣。接着,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对文章展开自主学习,大致了解诗歌内容。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对古诗展开细致的讲解,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在此过程中会通过自己的理解体会文中诗人的情感,同时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使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展开情感教学,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2]。

(三)采用生活实践的方式渗透德育

由于语文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中,同时在生活中也能展开语文教学,如课外教学更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个性,解放儿童的天性。儿童内在的思想品德能够在课外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展开一系列的课外活动。例如,教师在讲解《小英雄雨来》这一课时,在讲解完书本知识之后,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和雨来有着相同精神的人。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发现自己身边存在善良的人和事,通过向他人学习的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形成乐于助人、善良的品质,最终达到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目的。

(四)在情感熏陶中融入德育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德育的渗透。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创造出一定的情感氛围,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体验情感。例如,教师在讲解《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建立相应的情境环境,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可以为同学展示圆明园的历史图片,烘托出情感氛围,再为学生讲解圆明园在被毁灭之前的宏伟壮观,并与现在的残骸形成对比,使学生产生圆明园被毁灭的悲伤。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体会文中丰富的情感,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五)在识字中展开德育

我国教育纲领中规定,在小学阶段,小学生需要对2500左右的汉字完成认识、拼读及了解等,由此可以看出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识字教学中融入德育,这种方式能够扩大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范围。我国在新课改实施之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字很多,提升了识字教学的难度,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想提升学生识字学习的质量,就需要在其中渗入德育,丰富识字课堂的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膏”字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该字体中的上半部分内容展开放大,缩小下半部分的字体,这样在视觉上,该字体呈现出一种上大下小的形态,有一种下方承载着高大物体的感觉。同时再将该字按照正常结构书写,让学生观察哪种书写结构更为正确美观,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汉字书写中的结构分配能力,将汉字书写结构与做人的道理相互结合,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师友的重要性,同时明白学习生活中为人处世的道理,最终将德育与语文识字教学相互结合,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3]。

三、结语

随着人们对德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如何将德育渗透小学语文教学中,成为有关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文章通过研究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发现,对其进行研究能够有效提升德育的质量,同时还能够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世界观及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宋贵.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5):57.

[2]王知乐.专业课程案例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公路养护技术课程教学为例[J].职业技术,2016(7):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