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行业管理范例

煤矿行业管理

煤矿行业管理范文1

【关键词】安全发展型;管理模型;双重预防机制

安全发展型煤矿企业,要遵循安全发展规律,维护全体员工生命安全、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发展,倡导安全文化和安全文明,有效化解煤矿经营与安全保障的矛盾[1],通过文化塑造满足员工在发展过程中的安全需要,营造安全生产氛围,使全体员工自觉自发养成长效安全行为习惯,提高企业整体凝聚力,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全面和谐发展[2-4]。

1安全发展型煤矿企业的目标

建设安全发展型煤矿的核心目标是重特大事故零控制,事故总量和较大事故继续下降,伤亡人数不断减少,风险不断降低,最大限度地降低因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建设安全发展型煤矿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零事故现场、零事故环境,即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安全有保障,使安全隐患减少、安全条件改善,达到行为规范、装备先进、环境可靠、管理精细。

2安全发展型煤矿企业的内涵

建设安全发展型煤矿企业是在安全管理理论基础上,结合煤矿安全生产实际、当前科技水平、员工行为特点,以先进的安全理念为引导,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5],以过程控制为重点,以安全技术、安全装备、安全制度、安全教育、应急管理、劳动保护为支撑,将安全文化贯穿于建设安全发展型煤矿企业全程,对影响煤矿安全的因素和环节进行全面管控,将事故损失控制在安全生产指标之内,并逐步实现零事故。

3安全发展型煤矿企业的管理模型

3.1安全发展型煤矿企业管理模型的构建

构建安全发展型煤矿企业管理模型,构成要素主要包括:1个目标(零事故)、1个引领(安全理念)、1个贯穿(安全文化)、2块挡板(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6个支撑(安全技术、安全装备、安全制度、安全教育、应急管理、劳动保护),由此构成安全发展型煤矿企业11126管理模型鱼骨状结构。

3.2安全发展型煤矿企业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核心与灵魂,最终目的是有效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实现企业的安全目标[6-7]。在建设安全发展型煤矿企业过程中,努力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营造安全生产氛围,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创建稳定和谐的安全生产环境。安全理念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一个方面,是深层的思考和提炼,是安全生产的内在驱动力,先于其它工作确立。理念决定态度,态度促进责任,责任规范行为,行为体现理念。安全目标是安全管理导向,安全目标的设定,既要符合实际,又要体现安全管理要求,在实现过程中不断查找识别潜在安全危险隐患。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8-9],是安全发展型煤矿企业建设的手段和方法,抓住关键环节采取预防措施,防范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变成事故隐患、隐患未及时被发现和治理演变成事故,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关系,如图2。支撑体系主要包括安全技术、安全装备、安全制度、安全教育、应急管理、劳动保护等6个方面的内容,是建设安全发展型煤矿的重要保障,为安全生产提供强力支持动力。

4安全发展型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特点

新时期煤矿安全发展要坚持发展新理念,努力创建新型矿井[10],煤矿安全发展管理助创新模式再上新台阶。安全发展型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特点。

5结束语

安全发展型煤矿是一个包含众多要素的有机整体,其中各个要素紧密联系又相互制约。本课题研究了安全发展型煤矿的目标、内涵、模型、特点,从煤矿企业实际出发,结合现有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提出既有一定指导性又切实可行的安全发展目标,将整个企业建立在与发展阶段相适应、持续改进的安全发展基础上,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程度控制在可容许范围内,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三要素中人的作用,最大限度降低不可预知事故的概率和损失,注重超前预防。安全发展型煤矿管理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方面形成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双层保障。

参考文献

[1]于亮,王福生.强化矿山安全管理促进企业经济发展[J].中国高新区,2017,(18):208-209

[2]裴文田.精准推进非煤矿山安全监管[J].劳动保护,2017,(12):13-15

[3]翟德元,孙鲁东,张灿君,等.“三位一体”安全管控体系关键技术研究[J].煤矿安全,2017,(12):228-230

[4]王楷.矿山安全生产与生态环境发展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8):164-165

[5]裴文田.基于安全生产双重属性的新常态下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11):176-180

[6]曹雪.加强和创新安全文化建设促进矿山企业发展[J].安全生产与监督,2013,(2):26-28

[7]耿慧媛.浅析煤矿如何用安全文化推动安全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9):39

[8]王中兴,李晓琴,张维克.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控体系建设[J].安全,2018,(2):43-45

[9]张畅.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管理理论分析[J].中国商论,2018,(2):104-105

煤矿行业管理范文2

[关键词]安全管理;职工素质;制度落实

煤矿安全生产是安全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大家都知道,煤矿是所有产业中劳动条件最艰苦、工作环境最为复杂,面临危险最多的企业。煤矿职工伤亡事故发生率也是比较高的行业。盘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煤矿,是我国西南大型的煤炭生产基地,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充分调动和发挥工人阶级的积极性,在构建煤矿安全文化上抓出实效,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煤矿企业安全状况稳定好转,才能开创煤矿安全文化的良好局面。

1明确煤矿生产中每个人的安全职责

煤矿安全管理人员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人,据资料统计,有60%~70%的安全事故是人为造成的,即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根本的原因是有些管理者的安全意识淡薄、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较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是建立在职工具有较高安全思想意识的土壤之中,职工受教育程度、知识水平高低,业务能力强弱,这些都是安全的文化素养,与安全文化基础密切相关。企业的文化是连续的统一体,企业或者有一个良好的安全文化,或者有一个不良的安全文化,而煤矿安全文化的最终体现者是企业职工,因此,盘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煤矿安全生产中非常重视对企业职工的安全文化宣传教育,也注意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对职工进行安全文化宣传的同时,也结合职工的文化基础进行培训教育,并做到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活动经常创新。结合单位的工作特点,根据各自的基础、人员和安全管理,突出企业在安全教育方面的特点。

2不断提高煤矿企业职工安全的文化素质

在安全管理活动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人不但是受保护的对象,还是控制灾害力量之源,每一名职工都应该认识到:生命只有一次,无论是失去生命,还是造成身体的伤残,对于个人都是无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要不断提高煤矿企业职工的安全文化,就必须提高职工的基本素质,就要求全社会和全民的参与。人的基本文化素养要从小培养,最深层的、最基本的安全素质也需要从小培养,只有全体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提高了,才能在实现安全生产和职工生活的安全目标,因为在煤矿安全宣传教育上,必须动员全社会参与。这对于提高人们的安全文化、安全意识,构建煤矿安全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科学化管理方法

在安全管理中,明确每个人的工作任务和应该承担的责任,明确规定各部门的职责,以科学的手段来挖掘人的内在潜力,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了实现安全生产的科学化管理方法,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做到合理分工,在工作中运用激励的原则,能符合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意识,这也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之一。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就是内在动力、外在压力和吸引力。因此,一个好的管理者要善于教育和引导职工的思想,利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因人而异地采取各种激励和鼓励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企业职工的内在潜力,在保证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不断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的有效进行。煤矿安全生产,重在现场管理,重点就在落实。由于受到各种自然地质条件和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在这个动态变化的生产过程中,经常会有各种不安全的行为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防止人的不安全的行为和不安全的事故状态出现,要求职工必须做到安全生产、预防为主,使事故发生的可能降到最低点。这就要求煤矿生产中的各级管理人员、班队长,安检员,多检查、多监督,及时发现隐患并及时处理,贯彻落实好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深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加大对煤矿生产中,各级管理人员的考核,一级抓一级,下级对上级负责,做到层层落实好岗位职责,使煤矿生产保持在控制有序、平稳安全的状态中。

4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制度的贯彻和落实

在煤矿生产中,要坚决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要努力提高生产效益,就必须服从安全第一的原则。任何制度都是带有强制性的,在制度面前要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对不服从、不听指挥的人员,要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要用安全制度来管理和约束职工的行为,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这是保证安全作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前提条件。坚决执行制度管理,并不排斥民主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领导和职工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要求职工服从领导,完成工作任务,又要职工服从领导,满意对生产管理的安排,当安全生产与个人意愿发生冲突时,要以安全为主,工作生产必须服从安全,这是安全的第一原则。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有科学的方法和科技的手段,能充分调动职工的思想,并统一到整体的利益上来,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完成任务。安全生产作为衡量企业工作好坏的一项最基本的内容,就要求企业领导必须要高度重视安全,实施各项工作时首先想到安全,预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在计划和安排任务时,必须把安全作为一项指标的否决权,不安全就不准生产。让职工从思想上实现转变,在制度上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形成安全工作体系的标准化、制度化和经常化。

5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安全与生产同时抓

随着国有企业不断深化改革和发展,煤炭行业也形成了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企业的经营者也面临着具大困难的挑战,即要考虑到职工利益收入,又要考虑到生产效益,安全管理方面会有所放松。为了提高片面追求利润和产量,可能会忽略了安全管理,忽视了职工的健康与安全。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是十分必须要,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安全与生产同时抓,配备合格的安全监督人员,赋予安全检查和监督人员必要的权力,才可以保证他们在履行监督职责的时候排除困难和阻力,保证安全监督工作落实位。片面追求煤矿生产的效益,会影响企业领导的安全管理绩效,各级管理者在抓工作的同时,也要亲自抓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只有坚持这个原则,安全生产的理念才能有效地渗透到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企业领导只有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在制订年度生产计划时候,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条件和特点,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不断深挖潜力,提高科技创新、设备改造等方面的能力,才能消除安全隐患,才能实现安全生产的良好环境和氛围。煤矿企业领导必须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检查和惩罚的安全落实不到位人员的责任,不断排查和发现安全工作中的问题,对工作进行反思,促进问题的解决,把违章和失职行为控制在最低点,从而实现保护职工安全与健康、实现安全生产的最终目标。煤矿企业的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依靠发扬广大职工队伍的主人翁作用,认真贯彻执行安全法律法规,不断改善劳动者的工作条件。只要企业领导高度重视,职工努力奋斗,大力倡导、弘扬和宣传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文化,在全体职工中形成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大气候,就一定会到达煤炭行业安全生产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牛克洪.现代煤炭企业管理50法[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

[2]郎庆田,袁秋新.煤炭企业安全责任经营化管理[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

[3]刘克功.煤矿安全行为规范研究与实践[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煤矿行业管理范文3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有效性

煤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是为了煤矿企业的科学研究或者产品开发而出现的资金投入行为,进行投资的项目对于管理流程来说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尤其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都有着严格的管理办法。在煤矿企业投资的项目中,大型的投资项目都会建立相关的项目管理办公室(ProjectManagementOffice,PMO)的管理机构。但是在很多煤矿企业中,没有按照严格的流程来进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管理,这就导致在投资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职能完善、具有系统化流程的项目办公室和合理的职能分配就十分重要。

1.煤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的现状和特点

通过对煤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调查和跟煤矿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在项目运作的过程当中,达不到事先预定的目标的情况非常普遍。就一般情况来,煤矿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都具有以下特点:

(一)煤矿企业以科研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活动,项目能够为这些活动提供相应的保障和支持,部分煤矿企业仅仅对项目完成之后的功能性感兴趣,而忽视在项目投资过程中的管理。

(二)煤矿企业在进行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比如煤矿开采技术改造、煤矿基础设施建设)时,对于项目的管理和协调性比较差。

(三)缺乏专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四)组织结构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创新,项目活动的开展容易受到限制。

(五)项目人员变动频繁,不利于管理层进行人员管理。

(六)信息化手段不强,没有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工具。所以说,煤矿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时候,要具有责任划分明确的项目管理组织,以及清晰的组织职责,要不断结合煤矿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发挥项目管理办公室综合管理的职能,来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的有效性。

2.煤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施管理全过程

煤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九个步骤。如图1所示。四个阶段为:

(一)固定资产投资工程立项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对工程的立项有一个设想,具体包括对该项目可行性的研究、对于其编制预算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项目建设的选址地点三个方面。

(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设计阶段。设计阶段是把现象变成现实的阶段。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了对项目整体的初步设计、技术设计以及施工图纸的设计。

(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施工阶段。第三个阶段是施工阶段,主要是把设计过程中的东西进行实现,包括整个项目的准备、施工等。

(四)工程验收阶段。这个阶段往往是在整个工程竣工之后,检验其工程的质量和功能性是否能够满足预先设定的要求和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是煤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小项目,全过程包括五个方面: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并且要严格按照PDCA循环五个过程之间的构成。

3.项目管理办公室和项目经理的具体职能

想要提高煤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办公室的有效性,就必须要首先明确办公的职责,最大程度保证办公室的运作。对于项目经理来说,首先就是要确保所有的项目能够在预定的工期之内完成,并且最大程度上节省资金的支出。项目经理的主要职责就是保证项目按照计划完成,主要职能如下:

(一)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目标进行分解,制定项目施工的计划和进度。

(二)组织编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计划,通过对项目的分解,制定具体的项目质量计划和风险应对方法。

(三)组织项目的实施工作,根据具体的项目建设建设实际来维护项目实施过程目标的实现。

(四)负责项目建设过程中信息的传递。

(五)负责人员管理。

4.煤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4.1前期项目准备工作不足。在项目开展之前,煤矿企业应该对采矿项目的实施是否具有可行性进行充分研究,这是项目在日后能否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关乎着整个煤矿企业对项目投资的方向。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对于煤矿企业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扶持力度比较大,但是对项目开展中的要求却不太严格。这就导致了一些煤矿企业在开展相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的时候,忽略了项目本身的可行性,为了开矿采煤会忽视掉其他关键的环节。煤矿企业为了能够早日得到国家的审批,会“赶时间”的出台一份工作报告,但是此报告并没有对煤矿市场进行定位,也没有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往往缺乏市场数据对其的支撑,注定了该项目就不具有可实施的性质。

4.2项目的规划没有从实际出发。煤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对于项目的规划十分关键,但是很多煤矿企业在这个环节上没有起到充分的重视,意识不到项目规划的重要性。有些煤矿企业不够重视项目的规划,把这个环节全部交给设计单位来进行,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设计单位提出的方案根本就不符合煤矿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偏离了煤矿企业发展的轨道。煤矿企业想在后期进行方案的修改和项目的重新规划,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对煤矿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4.3项目管控不符合标准。国家对于煤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制定了很多标准来进行约束,其中就包括了投标的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的制度。虽然国家为了避免煤矿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中出现失控的情况,但是有些煤矿企业并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来执行,导致了在其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时候,出现盲目投资的情况,造成煤矿企业的经济损失,出现难以预测的风险。

5.煤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流程的设计

通过对项目管理办公室和项目经理的基本职能的掌握,再结合煤矿企业自身的固定资产投资实际,要充分发挥项目管理办公室的职能,确保项目真正受到煤矿企业的控制。想要真正发挥煤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办公室的作用,就必须要对项目办公室和项目经理之间划分职能。

5.1项目管理报告关系。从项目管理办公室的基本职能可以得出结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是其核心职能。对于项目经理来说,其工作的核心在于对整个项目实现全面管理,如果只是简单地向上级汇报项目进展的过程,那么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真实性就无法得到保障。因此,项目管理办公室应该和项目实施队伍进行信息的实时共享。

5.2项目设计管理。项目设计管理是由项目办公室统一管理的。办公室要掌握煤矿企业的信息和施工所需要的相关资料,从根本上减少项目的成本和资金的投入。项目论证的管理主要包括:项目前期规划论证、工艺和技术的论证,以及项目可行性的管理。

5.3项目计划和实施管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经理的工作就在于对整个项目的计划和实施进行全方位的管理。项目经理要组织相关的团队,对项目总体的发展目标进行分解,让煤矿企业能够在每一个阶段都明确其发展的目标;在项目实施的过程当中,项目经理要不断利用项目管理的工具和技术,向项目管理办公室实时提供项目的信息和数据。

5.4项目控制管理。整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一定要有合理的控制,不然就无法维护项目实施的目标。项目管理办公室对于项目实施来说起着核心带头作用,通过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变更和成本、质量的控制,并结合具体的施工实际,能够系统的对项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为项目管理者提供相应的决策。5.5项目收尾管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收尾管理主要包括了对合同和竣工验收的管理。对于项目专业管理资源有限的煤矿企业来说,项目经理领导的队伍要在项目完成之后进行验收,这样才能保障煤矿企业项目运行的效率。

6.煤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体系的建立

6.1构建合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评估体系。为了完成符合实际的项目评估报告,煤矿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前期就应该完成相应的调查和研究,这是采矿项目开展的基础和关键。所以,为了保障前期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全面的开展,煤矿企业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评估体系。评估体系的建立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在项目建设工作开展之前,对策划工作进行分类,并且对项目中的人员加强管理,明确所有员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防范。同时,不断加强对员工思想意识的培训,让员工意识到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项目开展之前,还要确保建立起完善的责任落实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谁出事谁负责。

(二)建立适当的工作模板,不断规范工作的内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模板可以通过建立数据库来辅助,要时常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有助于帮助煤矿企业获取实时数据,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6.2把项目标准进行统一规范。煤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进行,需要各个部门和管理人员之间的项目配合才能完成。所以,煤矿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时候,不应该只受限于一个或者某几个部门,应该对所有的部门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规范。在对这些部门进行管理的同时,还要鼓励各个部门踊跃参与。并且,为了避免在各个部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冲突和矛盾,煤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办公室要构建统一的标准和行为准则供各个部门参考。在项目开展之前不断对人员进行思想意识培训,强化其团队协作的意识,提高煤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7.结语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投资作为煤矿企业和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支柱力量,应该不断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和监管力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管理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通过对项目办公室和项目经理的不断深化管理,发现固定资产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大程度上提升煤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有效性,保证煤矿企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晋明,郝仰彪.如何提高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的有效性[J].现代国企研究,2019(04)

[2]许萍.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7(13)

煤矿行业管理范文4

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发展的背景下,国有煤矿企业思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下面几点:第一国有煤矿企业对思政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思政工作能够保证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有助于企业职工的培养和发展胆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管理观念的转变国有煤矿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企业重视自身的经济效益忽略了思政工作的重要作用启日分企业的思政部门人浮于事,工作流于表面,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差甚远;第二,国有煤矿企业思政工作的方式较为单一企业将思政部门视为宣传部门工作的主要方式是由上至下进行布置,以强制灌输为主通过说服教育达到管理目的,这种传统的工作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的企业发展要求和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在新形势下并不适用;第三,国有煤矿企业的思政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企业思政工作的主体是思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的综合素质对思政工作的实施效果具有直接影响胆是目前煤矿企业的思政队伍中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具有较大差异沮缺乏具备综合素质的工作人员。

2人性化管理概述

2.1人性化管理的概念

人性化管理充分认识到个人在社会和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基础作用决出职工的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要求在进行管理工作时依靠人、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从而充分发挥企业职工的潜能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为企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职工个人价值的实现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2.2人性化管理与思政工作的关系

人性化管理越来越受到我国企业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视和喜爱,因为这种管理模式不仅继承了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还吸取了先进的管理理念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工作的效率激发企业职工。

3人性化管理在国有煤矿企业思政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3.1创新管理理念,加强国有煤矿企业的思政工作

首先,国有煤矿企业的思政工作人员应该创新管理意识、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摒弃传统落后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模式在工作中引入竞争观念与时俱进为思政工作增添活力;其次要树立明确的工作目标。其中心任务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企业职工在生产和改革过程中的有效作用激发职工工作热情沧」造和谐的舆论环境,配合国家重要政策的和重大会议的召开及时开展思政工作,提高时效性使广大职工能够真正贯彻落实新的思想观念;最后,,z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职工的实际利益,企业的思政部门应该明确这一观点将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职工思想方面的问题有机结合加强对职工的关心和引导。

3.2建立健全人性化管理机制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利己思想,国有煤矿企业建立完善的人性化管理机制能够使职工明确自身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全心全意地为企业做出贡献。首先要树立职工的主人公意识在开展思政工作时做到重视人、尊重人将实现职工的人生价值作为工作重点;其次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对职工的关心和爱护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为他们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有力平台,这是人性化管理工作的关键和核心;再次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国有煤矿企业要为职工创造畅通的晋升渠道营造良好的成才氛围,为广大职工打造有利的展示平台捉进职工的全面发展。

4总结

煤矿行业管理范文5

【关键词】煤矿事故;煤矿安全;煤矿管理;安全监管

1引言

近几年科技的快速发展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在设备的更新和使用上,更多安全系数高、监控力强的科技设备开始走入企业中,科技的运用对于企业实现高速安全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辅助作用,尤其降低了人为因素对于事故增加的影响[1]。在煤炭作业中,时而发生的零星伤亡事故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有效避免,作为以“安全第一”为发展目标的煤矿行业需要将“零死亡率”作为最崇高的追求信念。

2煤矿行业事故安全的监管问题

2.1煤矿行业零星事故定义解读

在煤矿行业,零星事故的定义为在煤矿作业中因一人或多人工作失误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零星伤亡事故与大型事故相比有所区别,与大型煤炭事故相比零星事故伤亡程度较低,且大部分是煤炭工作区的小规模范围内发生,一般发生原因是由于单个人或几个人出现工作失误,导致顶板塌陷、工作区漏水或者煤炭区爆炸等事件,一般发生在零星工作岗位和零散性煤炭作业的过程之中。虽然属于小规模事件,但是为了避免此类伤亡事件的发生,煤矿区工作人员还是需要在工作中做好预防和控制性工作,减少人为因素在生产过程中的影响,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煤矿区工作中一些零星性的岗位也是容易导致零星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所谓煤矿零星岗位指的是三人以下的一些岗位,这些岗位常常采用流动性工作制,同时也是煤矿区工作的重要岗位[2]。这些岗位包括机房硐室岗位工作、固定设备操作工作、地面检修工作车间及清洗选择岗位等等,这些采用轮流工作制的岗位,常常存在换岗时的交接问题,为事故危险埋下伏笔。煤矿区也存在一些零散性的工作作业,这些工作作业属于小组内单独完成,并且具有一定的工作随意性,在煤矿区工作时,这种零散性工作小组的工作调度时常常不会向上级工作组报告,行动上相对自由,作为其他工种的重要补充和支援力量,这就导致此类工种在工作中可能遇到很多危险,而且由于工作少有汇报,在危险发生时可能出现救援不及时的现象。

2.2煤矿行业零星事故发生时的安全监管问题

由于煤矿行业工作的特殊性,很多危险事件的发生都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同时,由于很多煤矿行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诸多安全条例在生产中并未得到落实,工人和管理人员都对诸多条例视而不见,导致管理不善、工人自觉性差,尤其是在很多煤矿行业中比较重要的岗位监督部门,很多监督部门均采用单人上岗的状态,缺少制度的有力束缚,由于采用单岗制度,监督人员容易出现脱离工作岗位、岗位上偷懒等违规现象[3]。同时重要的监督岗位,监督人员的缺席自然无法及时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事件。在煤矿行业人员分配上,很多煤矿行业为了节约成本,经常采用“一人多岗”的工作制度,工人对不同工种的操作不够熟练,非常容易在工作中出现误操作的现象,一些绞车工、挂钩工等重要岗位是不能一人同时兼得的。缺乏人员管理很容易造成工作人员提前早退的不良现象,也由于人员的精力不够集中、状态不佳,容易发生因为放松警惕导致的恶性事件,之前就发生过由于煤矿工作岗位上人员急于下班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所以煤矿企业在安全意识的建立上一定要下大功夫,不仅在思想意识上不断向员工传递“安全第一”的观念,让员工自觉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在人员分配上也要采用科学的方法,予以员工一定的保护措施。

3降低煤矿行业零星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

3.1在以往不良事件的经验中吸取教训

虽然我国一直都在通过各种法律法规对煤矿行业严格要求,但是依然无法从根源上遏制煤矿行业零星事故事件的发生,在这些惨痛的事件中,只有不断反省和发现,才能有效降低煤矿行业零星事故事件的发生,为了实现“零伤亡率”,国家多部门和煤矿企业只有一同努力,才能在安全性上给所有的煤矿企业职工提供最大保障[4]。根据调查显示,大部分零星事故的发生并不是无章可循的,主要原因都是由于违规作业,正是由于疏忽,所以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在实际煤矿工作作业中,一定要树立安全行为规范,在遵照规范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再去追求煤矿产出量等等。煤矿行业管理部门也应当不时对煤矿各个生产部门进行抽查整顿,对那些不遵守安全操作规范、在安全意识上不够的生产部门进行严加管理。

3.2确定岗位职责和工作范围

因为零星事故的发生多是出现在零散性作业组中,所以在确定零散性作业组工作人数、工作性质上,管理人员要更下功夫,该组内的工作人员必须是具备高于一般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的工作好手,同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确保进行煤炭作业时能够安全、高效地进行。在零散性工作组人员配置上,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采用双岗工作方法,避免单人操作可能发生的危险性。

3.3加强对风险岗位工种的管理

煤矿作业中有一些岗位的风险性要高于其他岗位,例如安检员、信挂工、放炮员等等,这些岗位都要求员工具备一定专业素质和责任心,所以在人员选择上,煤矿企业管理人员需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做到员工持证上岗,并且更加注重对这种风险岗位的安全意识培养。

3.4健全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首先,煤矿企业管理者应当做到每个岗位都有一份安全规范操作指南,明确工人在实施作业时的操作正确,在工作实施的过程中也需要安排监督员对每一个工作环节进行监督,确保工人在作业中的安全性[5]。其次,煤矿工作可以采用汇报制度,随时随地将问题反映出来,汇报制度有利于上级随时了解情况,对危险做出预警。最后,煤矿企业管理部门也应当注重设置一定的监督岗位,避免单人上岗,监督岗位可以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并且可以随时发现危险源。

3.5加大对零星事故高发点的关注和监督

煤矿企业应当积极从事故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了解哪些岗位、工作区属于零星事故高发点,并且对事故高发点进行重点盯防。在人员配置上,煤矿企业应当加强对这些危险高发岗位的监督力度,增加人力设立重点关注区,同时对于高发岗位中一些体力较大的工作采用多组工作制,避免员工疲劳施工。针对零星事故高发区的工作特性,煤矿行业领导部门也需要提前制定出一定的紧急救助措施,对该岗位的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自救知识培训,让工人了解到如何避免危险,在危险中如何自救,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设定一定的安全监护人,即时对工作中的违规行为进行制止。

4结语

煤矿行业零星事故的发生虽然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但并不代表在可能的危险面前我们只能坐以待毙,保障安全生产是煤矿行业工作的最大前提,煤矿行业领导者应当尊重每一位煤矿职工的安全问题,不仅在思想意识上要积极引导员工重视,在煤矿作业必要设施的建设上,煤矿行业管理人员也要做出积极应对,做到对风险心中有数,并且能及时地发现风险、遏制风险,只有通过不懈地坚持和努力,在煤矿生产每一个环节上都不放松警惕,制定科学有效的整顿措施,才能促进煤矿企业安全、和谐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魏乐平.关于煤矿安全事故责任追究问题的思考[J].江西煤炭科技,2015(2):21-22.

【2】王瑞琴.对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构建的思考[J].社会科学:全文版,2016(2):00308-00309.

【3】穆秀清.煤矿斜巷运输安全管理的实践[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22):115-115.

【4】杨海.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3):148-149.

煤矿行业管理范文6

关键词:煤矿;采矿工程;采矿工艺;改进技术

1当前煤矿采矿工程中常用开采工艺

1.1露天开采技术。露天开采是采矿工程中的常用采矿工艺之一,其特点在于受环境因素限制小、成本低、效率高,是一种比较稳妥的采矿工艺。在应用该技术之前,开采人员需要先做好各项基础勘察工作,找出矿井内部的最优采位点,再应用专业仪器将煤矿掩体岩石破坏掉,使用专业机械设备将煤矿从矿井内挖掘出来,最后通过运输装置将所开采出来的煤矿集中运输到加工点予以处理,最终这些煤矿资源转变为煤炭。露天开采技术的缺点也十分明显,例如在开采期间所需要对工作区域面积比较大,且开采期间所产生的一系列污染物会直接进入到空气中,对环境产生较大的破坏等,因此该技术并不适合所有的煤矿。

1.2极倾斜煤层开采技术极倾斜煤层的构造通常比较特殊,其断层和褶皱多,煤层厚度变化也比较大,开采煤层的赋存条件均比较差,煤矿资源的储量比较少,开采难度相对来说比较大,采煤工作面的生产能力低。因此,该开采技术多应用于中小型矿井。

1.3深井开采技术。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其通常都深埋于地下,经过数千年才能得以形成。过去由于技术因素的影响,在煤矿开采期间多是挖掘浅层地下部分煤矿,这种开采方式使得我国的浅层煤炭资源逐年减少。为了缓解资源压力,深层煤矿资源开采所受关注度不断提升,深井开采技术由此而来。该技术应用的基础就是将原有立井的深度加深,进而帮助煤矿企业获取更多的煤炭资源。深井开采的优势在采矿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而且传统煤矿开采的成本得以有效降低,对于煤矿企业的发展有着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该技术在应用时也存在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即在开采期间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管理难度增加,巷道支护难度加大,而且该技术应用期间,需要井下排水系统、开采系统等多个系统协同配合,才能使得相关技术更好的发挥作用与价值。

1.4填充式开采技术。该开采技术也被称之为人工支护采矿法,是现如今常用的采矿工艺之一。在过去技术不够成熟时,应用该开采技术主要是将水砂作为填充物,这一类填充物使得整个工艺的工序以及流程都十分的繁琐,而且成本相对比较高。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型填充材料应运而生,填充材料由水砂转变为膏体和矸石。这一类物质的特点在于成本比较低,如矸石可以就地取材,将煤矿开采期间所产生的各种废石作为矸石,同时其还可以有效的解决压煤和堆存煤石的问题,即保证了采矿环境的安全和稳定,而且还有效的保护了生态环境。

1.5特厚煤层的分层开采技术。针对特厚煤层,应用常规的开采技术可能很难遇到预期的采煤效果,难以将所有煤炭资源开采出来,这样就可以尝试应用分层采煤技术,以使得采煤工作可以更加顺利的进行。分层采煤技术的优势表现在多方面,可以有效的对地表沉降进行控制,避免过多沉降问题的发生;同时还可以对废物进行二次回收利用,这样煤矿开采期间所产生的一应污染物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分层开采领域也诞生了诸多新技术,比如说斜长臂协调采煤工艺技术,该技术针对复杂煤矿的开采效果显著,其可以同时解决瓦斯以及排水方面的问题,因此使得地质灾害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控制。此外,特厚煤层还容易发生渗水的问题,因此在开采工作实施期间还应当考虑渗水方面的问题,如表1为某煤矿渗水所导致的土壤物相情况。

2煤矿采矿工程现状问题及技术改进的必要性

2.1煤矿采矿工程现状问题。现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煤矿采矿工程的采矿工艺以及技术对不断发展和进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具体的采矿工程中所暴露出的缺陷和不足也比较多,如在安全与环境方面的问题突出。安全是煤矿采矿作业实施的基础所在,环境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我国煤矿开采工艺与技术虽然不断发展和进步,但是每年因为煤矿开采所引发的安全事故依然数不胜数,事故的发生不仅对采煤作业人员以及企业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此外,从环境方面来看,煤矿开采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如其使得土壤风化、植被大量减少,二次扬尘以及土地塌陷等问题不容小觑。

2.2工艺与技术改进的必要性。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煤炭的作用与价值不言而喻,由于该资源通常都深埋在地下,地下环境复杂多变,煤矿资源中存在有大量的瓦斯气体,因此在开采期间必然是存在有一定风险的。对于煤矿企业来说,要想更好的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率,就必须要做好工艺与技术创新工作,这样的话,才能更好的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煤矿开采的质量与效率,为煤矿事业的发展进步注入更多活力。

3煤矿采矿工程中采矿工艺与技术改进策略

3.1建立塌陷预警系统。煤矿开采工作具有较强的危险性,传统的开采工艺技术在应用时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在开采作业期间任何环节都不能出现失误。而现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煤矿企业可以通过构建煤矿塌陷预警系统,对煤矿开采期间的各项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这样也可以有效的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比如说,在VR、GPRS等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对矿井内所有的塌陷区域进行覆盖,然后借助遥感图像对井内情况进行分析与判断,明确哪些区域在开采期间具有较大的危险性,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前采取措施予以规避,保证开采的安全性,提升开采效率。

3.2完善煤矿的生产行业管理体制。在对采矿过程中的采矿工艺与技术进行改进时,首先就需要对现有的行业管理体制予以优化和调整,采矿工艺与技术的应用涉及到了多方面的内容,任何环节出现失误,都将会对最终的采矿质量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为了保证各项技术实施到位,切实推进煤矿企业的发展建设,就需要对管理体制予以完善,首先煤矿企业的管理部门需要及时的对各项新工艺与新技术进行调查分析,要对相关工艺的应用有动态的了解,这样即便是工艺技术应用期间发生问题,也能够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其次,则应当加强对开采工艺与技术的分析,在做好这方面的分析工作之后,还需做好生产设备的分析工作,针对开采环节的缺陷和不足,要及时的纠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3提高采矿作业人员综合素质。煤矿采矿工艺与技术的改进离不开工作人员的支撑,随着我国煤矿生产中各类技术与工艺的不断革新,实际上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煤矿企业在工艺技术革新期间,还应当积极引进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借助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为革新做好准备工作,保证相关技术得到规范化的应用。同时,企业还应当加强对现有技术人员的培训,保证他们对现如今煤矿采矿工程中所应用的各项新技术与新方法等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能够结合实际的采矿需要灵活的应用这些技术。

4结语

总之,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煤矿采矿工程中所应用到的各项采矿工艺与技术也应当积极的与时俱进,进行必要的优化和调整,这样才能使得采矿活动得以安全、有序的实施,才能更好的提升煤矿企业经济效益,为我国煤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参考文献

煤矿行业管理范文7

娄底市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区内中部的盆地内,其中涟源市资源储量最丰富,占全市的35.12%,其次为新化县、冷水江市,资源储量分别占全市的24.36%、24.34%,上述3个县市都是全国百个重点产煤县市之一。现已探明一定储量的矿区有芦茅江、金竹山、斗笠山等17个,分为117个井田,另有矿点5个。娄底煤矿工程地质条件普遍差,煤层顶、底板岩石破碎,采矿中有时会诱发矿震、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且境内煤矿高瓦斯井多,部分矿井煤尘严重,煤层具有自燃倾向,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爆炸和煤层自燃灾害。由于受地质构造及煤层赋存条件等影响,娄底市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事关煤矿企业的生存发展,同时也是影响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娄底市煤矿安全生产呈现点多、面广、基础差、灾害重的特点,曾因事故频发而引起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形势略有好转,但安全生产仍是悬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煤矿企业头上的一把利剑。如何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针对不同煤矿的生产特点,采取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有效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企业优质、高效、安全地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娄底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时期,娄底市煤炭工作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呈现了“两增两减”的良好态势,即产量、单井规模大幅增加,矿点、死亡人数大幅减少,但事故总量依然较大。2013年全市煤矿死亡事故仍有20起死亡49人,其中较大事故3起。近年来虽然没有出现重大及以上事故,但安全生产管理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生产意识欠缺

一些县市乡镇领导重发展轻安全的思想依然严重,不能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在想到发展是硬道理,“数字”决定胜负、决定前程时,忽视了安全生产。其次,经营主体安全意识也较薄弱。在煤矿投资者中,真正懂得煤矿生产经营的专业人员很少,他们只知道煤炭行业是高回报的行业,却不知道这更是一个高危险、高风险的行业,不懂得煤矿开采安全投入是安全开采的前提条件,急功近利,铤而走险。在建井、开采、设备及管理投入上严重不足,不能达到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一味追求产量,当生产和安全发生矛盾时,以生产为重,忽视安全。

2超深越界开采和自然灾害严重

随着多年开采,一些煤矿的矿井出现资源枯竭,在利益的驱动下,许多矿主铤而走险进行超深越界开采,如冷水江市岩口镇、铎山镇的22处煤矿,越过矿届开采省属金竹山煤矿的上部残留资源。这种非法开采比较隐蔽、难以发现,容易埋下安全隐患,且大多是事后查处,难以执行到位,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的心腹之患。与此同时,境内矿井自然灾害十分严重。虽然历经多年的煤矿整顿关闭,娄底矿井已由2004年的2447处减少到2014年的246处,这些矿井中,53%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13%为水害严重矿井,28%为煤尘爆炸性危险矿井,24.8%为煤层易自燃矿井。伴随矿井开采深度不断增加,瓦斯、透水、矿压灾害加剧,安全风险日趋增大。

3煤矿企业债台高筑导致安全生产投入不足

煤矿企业整合技改资金投入巨大,正规融资困难,煤矿不得已向民间借贷,月利息高达20%—30%,导致企业投资方众多,基本上是小股集大股,大股再控股,产权不明晰。而获利大部分用于交利息,绝大多数煤矿企业实际上是亏本经营,负债累累,难以为继,如此内忧导致许多煤矿很难筹集到更多资金投入安全生产,技改工作也难以真正落实。

4安全监管未真正到位

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少煤矿照搬照抄别人的制度和规程,不切合实际,难以落实;矿井现场管理较乱,矿井基础管理差,制度不规范;少数煤矿在利益的驱动下,无视国家法律,对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下达的监管指令视而不见,违规生产屡禁不止;“严不起来,落不下去”的问题没有真正解决,一些监管部门执法不严、监管不到位、“以罚代管”的问题仍然存在。有的地方习惯于用搞“政治运动”的方式来抓煤矿安全生产,要么就强制煤矿大面积停止生产,“一人生病、全家吃药”,致使矿井瓦斯积聚,巷道淹没,井巷失修,设备失检,留下新的隐患。同时导致少数胆大的矿主“明停暗产”、“昼停夜产”,极易引发事故。

5煤矿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严重紧缺

最近十余年来,煤炭院校生源缺乏,导致煤矿专业技术人员几乎出现断层。从企业层面看,煤矿相关企业近8万从业人员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75%,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不足3‰,96%的煤矿缺乏采矿人员,88%的煤矿缺乏机电人员。多数企业专业人才补充量不足需求的10%;职工队伍年龄老化,35岁以下的职工不足15%。资江煤矿、斗笠山煤业公司、洪山煤矿等几对生产能力较大的矿井,采掘一线有技术员,但专业对口的少,基本上是工作后由单位选派到高职院校学习一年半载形成的“土专家”,其它煤矿专业人才更为紧缺。这种状态与产业升级、长远发展极不协调。从监管层面看,煤矿行业苦、脏、累,风险大,待遇低,专业人才引进的少、流失的多,加上个别县市未解决监管人员待遇问题,严重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导致不少专业技术人员和监管人员纷纷跳槽外流,监管队伍人才青黄不接,这样的人才储备状况为煤矿生产埋下了安全隐患。

6技术装备与“三化”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首先是煤矿生产工艺、装备设施落后,目前全市绝大多数矿井仍然采用落后的采煤方法,放炮落煤,真正实现了正规壁式工作面的煤矿还不足10%。顶板支护不到位,通风系统不合理,安全设施不完善,防突、防水措施不落实等诸多重大隐患存在,本质安全型矿井极少,事故隐患严重。其次是技改进度依然缓慢,煤矿技能改造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与计划进度相比,进度依然缓慢,目前仍有少数煤矿,只基本完成技改工作,机械化程度低,科技进步缓慢,发展存在不稳定性,抗风险能力弱,甚至有些煤矿至今没有取得采矿许可证,也没有进行技改,与煤矿“三化”的要求相距甚远。

三、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措施

(1)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意识。

正确处理生产与安全的关系,牢固树立抓安全就是促生产的理念。定期进行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培训,举办安全知识讲座,组织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设立安全意识警示标语,认真组织落实安全培训和考核工作,将安全管理摆在首要的位置,思想认识上始终把安全作为促进煤矿企业生产发展的第一要务,从领导到职工,自上而下,全面培养“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

(2)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监管责任。

严格遵循国家煤炭行业有关的安全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制度体系,从制度上规范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操作行为;各级管理监督人员要切实发挥管理监督职能,做到严制度、严标准、严纪律。进一步将责任细化,由面及点,落实到人,确保安全生产的各个岗位、各个环节都有相关的责任人、监督人。建立和完善责任考核体系,责任考核过程必须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将考核寓于目标完成的每个工作过程,保障责任落实到位。对于任何违规操作行为必须记录在案,进行相应的惩戒,对安全生产事故责任人员一查到底,严惩不贷,对于规范行为和举报行为采取适当的奖励政策,从而增强各级人员进行安全生产、规范自身行为的自觉性。

(3)加强安全生产检查。

始终坚持安全监管与技术服务相结合,转变监管作风,改进监督方法,进行专项整治,立足于查大系统、治大隐患、防大事故,突出“一通三防”和防治水两个重点,重点排查煤矿地面、井下现场管理、持证情况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对于排查出的隐患则要及时采取防护补救措施,尽可能杜绝存在的安全隐患。积极配合各级各部门对安全生产的检查督查,重点出击,分批次对重灾型煤矿实施地毯式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做到不留盲区、不留盲点,严厉打击大承包体制以及超深越界开采等行为。

(4)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一方面要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着力培养和引进煤矿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实施重点培养和实地锻炼,组织实地考察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相关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要做好企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安全管理水平和操作技能。各级主管和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强化相关法律及规程的宣传教育,使取得资格和实际管理水平形成统一。煤矿企业自身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特别是要针对各自煤矿的实际情况按照操作规程逐条逐款培训到位,真正使工人既熟悉井下开拓布局情况,又真正能够做到遵章守纪,不违规操作,确保生产安全。从而降低伤亡事故的发生。

(5)化解企业融资压力,加大安全生产和技改投入。

设备和科技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适度加大经济投入。针对当前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当出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加对煤矿这样的实体经济的扶持政策,甚至可以借助市场化手段,改变银行一家独大的金融格局,丰富企业的融资渠道,同时,税收审计、工商注册登记方面也应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切实解决煤矿企业普遍存在的“得不到”和“成本高”两层资金难题。企业要投入足够的资金,及时对老旧设备设施进行替换和更新,积极推进新兴技术引进与生产技术革新,扎实落实技改工作,从而大大提升安全生产质量。

四、结语

煤矿行业管理范文8

[关键词]地测管理;数据库;信息系统;共享机制;展望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日益成熟,计算机对于信息的采集、存储与处理也更加高效,越来越多的行业管理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不过,当前我国的煤矿产业缺乏完备的信息化体系,共享机制尚不健全,使得煤矿产业的发展遭遇瓶颈。另外,本国的煤矿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例如出现断层、岩浆岩渗入等。因此,煤矿地测管理也应紧跟信息化的脚步,在不断提高开采技术水平的同时也要不断地完善其信息系统理论与方法。科学地对煤矿资源进行评估、开采,极大地提高煤矿生产率。

1煤矿地测管理的特点

煤矿是一个传统产业,在过去没有计算机技术作为辅助生产时,对生产中的各种数据分析都是运用人工完成。八十年代以来,煤矿领域开始引入了计算机技术,并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对其研究和开发。九十年代以前,开发平台是运用的DOS平台,随着操作系统的升级,出现了以Windows为基础的煤矿地测管理系统,如:Windows3.2、Win95、Win98,但大多为低版本。八十年代的开发工具主要是基于DBASE数据库管理系统,BASIC、FORTRAN进行地测数据库管理和多源统计分析,运用ATUO-CAD进行简要矿图绘制。在计算机语言不断发展中,开始运用Foxbase、Foxpro、TurboC等来进行数据管理和数值计算。运用ATUOCAD、MICROSTAIO进行矿图自动绘制研究。在程序设计方法上,多数地测管理信息系统没有基于面向对象程度设计的方法。在开发者方面,大多数开发研究者的专业相互独立,欠缺应用先进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综上所述,以往各地煤矿地测管理系统主要问题表现为信息化、网络化相对滞后,煤矿管理比较粗放,煤矿生产各部门之间的系统开发没有形成合力,不能形成有效的共享机制。同时煤矿生产信息本身具有动态性,更需要全面准确的数据,为煤矿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在我国煤矿生产不断精细化的过程中,这些落后的信息系统不能准确、快速地分析和处理煤矿地质测量数据,对煤矿企业的生产造成了极大阻碍。

2煤矿地质测量信息化系统的研发应用

开展煤矿地质测量旨在研究煤矿地质构造规律、发育特点等相关信息,是煤矿生产依赖的保障。因此,煤矿地质测量的信息化管理在整个过程中尤其重要。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一种重要工具,“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处理系统”紧密依托网络运行的大背景,是一种专业的应用软件系统。一般而言,它主要由地质测量、储存数据、网络管理、煤矿常用基础绘图、GIS系统、用户远程网络管理等部分组成。它在供给专业辅助的前提下,还提供了通用CAD系统和GIS系统之间的图形文件和数据的共享交流。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处理系统拥有开放的DXF接口,能够通过命令方式扩充系统功能,用户可以经过多种方式进行计算制图。该系统可以从外部直接生成地测常用的基础图件。比如:柱状类图形、剖面类图形、平面类图形等,更为直观准确地为煤矿地质测量提供了依据。

2.1通用绘图或GIS系统平台的二次开发及实际应用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通用绘图系统为AutoCAD、MicroStation。前者诞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一款自动计算机辅助软件,常被应用于二维绘图,文档编排设计及三维构造。作为一种常见的绘图工具,其不足为制图软件的可操作性不强,缺乏行业针对性[1]。后者与AutoCAD齐名,以DGN为特有格式,同时可兼容AutoCAD的一些格式。不过,MapGIS系统软件仍有明显的缺陷,例如在符号的选择方面不够简便。表现在其预先设计的符号难以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其地图符号也不具备通用性,符号库里的符号缺乏一个标准的编码。GIS技术因为其通用性和开放性广受好评。它运用GIS系统地质测量,能够有效管理各种资源环境信息,并且对资源环境妥善管理,在实践模式中开展迅捷及反复的分析测试。此举有利于决策的制定,实现规范及科学的标准体系评价。也有利于对不同时期的资源环境情况和相关生产动态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观测和分析[2]。因而对提升工作效率,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不过,煤矿地质自身存在多变性和复杂性,此类软件也难以完全满足科研学者和矿井工作者的实际需要。

2.2具有自主版权的煤矿专用GIS系统平台的研发及实际应用

该煤矿专用系统平台能及时跟进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分析其特点并对生产进行技术性指导。它能有效处理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地质新问题,对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使资源的回收率得到明显提升。当然,自主版权的煤矿专用GIS系统的开发需要经过长时间摸索,其本身难度较大。实际应用时,VC++语言作为第一语言,其属性数据一般通过Db2、Oracle7、SQL等重要数据库进行管理。在对该GIS平台的专业设计中,比较理想的一种方案为具有层次结构的图形数据结构。该结构设计具备描述简易,管理优势明显等突出特点。图形数据结构的任意一个对象均由它的子成员数据及作用在成员数据的操作所构成。针对对象的软件开发方式OMT建立在面对对象的基础之上。它采用对问题进行抽象,建构出一组有关联的模型,进而可以全方位地对问题空间信息进行收集。此外,针对对象技术及Windows的消息驱动结构,为软件拓展应用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实现了技术的本质性飞跃。采取对面向对象的封装性及继承性,能促使软件更具稳定性,在实现模块化的同时使操作更为便捷[4]。同时,也有利于日常的维护,其代码也能被多次重用,提升其技术性能。

3煤矿地测管理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煤矿正在飞速地进行信息化建设,煤矿地测信息化管理也有新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矿井建设的数字化。首先,在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方法和途径非常多,煤矿地质测量信息也是如此。现有的勘探工作模式呈现立体化,对各类信息从多种途径规范化整理归纳,对资料进行综合化分析处理和可视化信息等模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其次,在煤矿地测的机械化作业中,可靠的地质条件是基础,煤矿地质测量信息系统能运用仿真模拟技术,让复杂的地质信息数据以直观的可视化信息方式表现出来,为煤矿的专业勘探人员进行分析和判断提供准确的数据,对地质测量中的灾变进行科学的预测。最后,建设数字化矿井是矿井科学技术进步发展的巨大动力,促使矿井的规划管理通过更丰富的手法表现出来,并提供更多的信息来加强信息分析的能力和精确度,促使资源优化配置。数字化矿井体现着煤矿生产和管理的水平,具有重大意义,所以,各个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融合将成为煤矿企业发展的新趋势。

4结语

煤矿地质测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与空间位置密切联系,且存在着不确定性,如果全部采取人工检索、分析和处理这些信息资料是不能达到煤矿现代化生产作业的要求。特别是在预防重大灾害事故时能够及时提供精确的数据信息,则更需要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实现煤矿地质测量数据的自动化。地质测量所需要的基础图件的自动生成,使煤矿地测信息系统在煤矿行业的生产技术管理中更为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

[1]张爱霞.地测信息化管理在煤矿中的应用[J].陕西煤炭,2011,30(3):115-116.

[2]史衍让,刘桥喜.煤矿地测信息化管理的现状与展望[J].山东煤炭科技,2001(1):55-55.

[3]樊鹏飞.论煤矿地测信息管理系统[J].山西焦煤科技,2001(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