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制作范例

动画制作

动画制作范文1

 

偶动画是最为基础的动画表现形式,其制作过程最接近动画的本质,也是一种最具表现力的动画创作形式。其制作过程是通过逐格地拍摄对象然后使之连续放映,从而赋予角色生动的形象和灵活的影像。这种动画表现形式的历史和传统意义上的手绘动画历史一样长,甚至可能更古老。偶动画的创作和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一样,离不开历史、文化、地域所带来的影响。近年来,走民族化、国际化的道路成为动画制作团队创作努力的主要方向。走国际化的动画创作道路,不可能脱离其赖以生存的民族文化土壤和根基。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民族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将民族文化放在全球的背景上,以全球的视角来俯视民族文化,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动画作品。我们对民族文化元素继承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创造和超越。动画创作团队越来越重视本土文化资源的挖掘,旨在使作品中体现出更多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个性。因此,如何努力发掘民族文化,合理运用民族文化元素对动画创作进行提升,创造性地理解民族文化精神,创作出既具有鲜明特点,又具有国际性的动画作品,是摆在当下动画艺术创作中的重要课题。   一、民族文化元素在偶动画艺术   创作中应用的必要性偶动画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点受到创作者和观众所处的历史时代、地域及其所属的民族文化现象的影响。这些影响缔造出不同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也决定了创意的差异。民族文化包含着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的内容,涉及到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语言、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诸多元素。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元素,应用在偶动画艺术创作中不仅体现在视听内容的营造上,也渗透在偶动画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偶动画的发展已经超出了讲故事的传统动画范畴。许多从业者从各自的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并加以创新,独立地创造了自己的制作工艺,更是痴迷于材料和技术在制作过程中的综合应用。可以说在偶动画的制作过程中,除了基本的运动规律需要遵循以外,所有的设计准则都将灵活机动地发生变化。因此,和其他动画表现形式相比,民族文化元素的应用在偶动画制作伊始就具备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伴随其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的。是一个民族审美观念、价值取向、个性特征的反映,承载着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具有鲜明特点的民族文化元素应用在动画作品中会形成鲜明的风格。这种风格是独立于创作者个人风格之外的,一种凝聚着民族审美观念、价值取向、个性特征的风格。“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在一定时期的艺术作品和文学趣味中都表现着社会文化心理。”[1](P120)借助民族文化元素能带给观众共同的情感体验,这种简单的体验来自于集体无意识的长期积累,使观众和动画作品产生共鸣。偶动画是艺术与通俗文化的集合体,具有大众审美的特质。从审美价值上看,凡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艺术作品都为本民族观众所喜闻乐见,同时,也能让其他民族的观众获得生动的体验。偶动画艺术为民族文化的视觉表现提供了一种特别的方式。三维立体和真实的材料使偶动画在制作上具有很大灵活性,偶动画中塑造的形象和场景以及一些细节通过特定工艺制作和安排,结合现代摄影、电影的相关技术手段,在视觉上体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展现现实和幻想的真实感上,有着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不可替代的特点。   二、民族文化元素在偶动画创作与制作中的具体应用   (一)在创作内容上对民族文化元素的有效利用   偶动画也是动画,但从发展的历史来看,受到经济、技术和制作团队等因素的影响,使偶动画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走向了电影特效、动画短片和电视偶卡通片的格局。目前,偶动画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会以更加丰富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为了能创作更多优秀的偶动画作品,我们也必须从其他动画表现形式上借鉴相关的经验。动画是寓教于乐的艺术作品,通过这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既能推广宣扬本民族精神内涵的文化形象,也能把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继承下来。同时,借助动画片中运用的民族文化元素能带给观众共同的视觉和情感体验,引发观众的共鸣。美国和日本作为动画发达国家,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综观这两个国家的优秀动画作品,我们发现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民族文化元素的运用是作品成功的重要原因。美国的历史不长,遗留下来的民族文化有限,在动画创作上可利用文化素材不多。因此美国动画师非常善于利用他国传统文化和相关元素,借助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打造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历史上第一个动画长片《白雪公主》就是改编于德国著名童话集《格林童话》;而《阿拉丁》也是改编于阿拉伯国家关于阿拉丁神灯的神话传说。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动画影片内容向着其他国家的文学、故事题材进一步扩展,不仅丰富了影片内容,更拓展了创作思路。动画电影《狮子王》从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著名作品《哈姆雷特》中汲取灵感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动物界中的“哈姆雷特”;《花木兰》是改编于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木兰辞》。日本动画在动画作品中更多的是充分利用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千与千寻》是以日本的传统神话为素材结合日本传统的民俗进行创作的典型作品。这部动画片中运用了许多日本神话、传说、仪式、意念中那些既有趣又被观众熟悉的传统文化符号,使得这部作品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和观看趣味;根据文学和漫画创作的动画作品《少年阴阳师》,虽然描述的是神怪灵异之事,却将东方哲学无形地融入到作品之中,关照到人性层面,寓意深远。故事既还原了原著中那些来自民间的美丽传说,也用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重新建构了原作鬼故事中的“雅趣”。日本还有许多动画片中也植入了其他地域的民族文化元素,比如根据漫画改编的《圣斗士星矢》、《尼罗河女儿》和《凡尔赛玫瑰》等让我们了解到相应地域的历史人文加宗教典故。   偶动画作品多以短片的表现形式为主,除了能在主题上直接植入民族文化元素以外,为了能更快地获取观众的审美认同,需要在情节和细节设计上运用更多的民族文化元素。大型偶动画电影《圣诞夜惊魂》以令人熟知的万圣节作为故事背景,通过童话故事的演绎,全新的再现了万圣节这个西方传统节日中的习俗、巡游和万圣节鬼怪等传统文化。许多东欧的偶动画艺术家运用当地的民俗风情作为创作的基本元素,打造出一批经典的偶动画作品,这些作品既反映了创作者深刻的思想也歌颂了国家的民族文化。如:捷克偶动画大师伊利•唐卡的偶动画作品《捷克古老传说》。弗烈德瑞克•贝克的手绘动画作品《咔嚓》用了17000多张彩绘画稿,以轻快的节奏讲述了一把摇椅的故事,故事简单又富有深意。故事以加拿大魁北克省的风俗传统作为创作原形,综合了历史、文化与自然,生动地表现了摇椅上承载的欢乐。风格上弗烈德瑞克•贝克深受欧洲画家莫纳、狄加斯以及魁北克画风的影响,再加上故事画面所表现的民俗内容充分激发了西方观众的审美情感,使这部动人的作品于1982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根据新疆民间故事改编而来的中国优秀偶动画系列片《阿凡提》,在创作中运用了丰富的新疆民族文化元素,不仅在内容上表现了民间传说、寓言、故事、格言和谜语等等,在情节和细节的设计上更是将新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生活风俗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给观众一种截然不同的异域风情。以上这些作品通过对民族文化元素的有效利用,在内容、题材和表现形式上都体现出特有的民族文化的深度和广度,为动画片注入了更强的生命力。#p#分页标题#e#   (二)偶动画创作过程中对民族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的借鉴   首先,在偶动画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对民族文化艺术的借鉴,能让动画艺术作品在表现形式上具有鲜明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不同民族在语言、服饰、绘画、音乐等艺术表现方面有着具有代表性的特点,这些特点经过艺术加工、设计后运用到偶动画艺术作品中,使动画片呈现出鲜明的艺术风格。偶动画艺术一直广泛吸收民族艺术中各类可借鉴的相关元素,这些艺术元素刻着各民族文化的烙印,是各个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各国偶动画艺术家们从中找到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创造出了大量经典的动画作品。根据中国少数民族的传说改编的偶动画作品《火童》在创作中运用中国少数民族独特的装饰画与石壁画相结合的风格进行设计,利用传统剪纸造型的工艺,使整部作品充满了富有民族色彩的审美特点。另一部优秀的偶动画作品《阿凡提》设计过程中,曲建房先生借鉴了新疆美术字、阿拉伯绘画、唐三彩俑等多种民族艺术表现形式,最终根据东方人的审美特点,为动画片设计出既有典型性也具有幽默感的经典动画角色。偶动画除了可以从传统的造型艺术中汲取营养以外,也能对民族文化中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加以借鉴。“东方的偶动画艺术,特别是中国偶动画一直与戏曲文化相连,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结,中国戏曲的独特形式与中国偶动画相得益彰,构成了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的动画风格。台湾就极好地借鉴了这种成功的模式,将台湾本土的布袋戏和偶动画结合,制作出了《霹雳布袋戏》系列作品”。[1]然后,偶动画艺术在偶和场景的设计与制作工艺上可以对民族文化艺术加以借鉴。许多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优秀偶动画艺术作品,借鉴了传统造型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工艺,如:绘画、雕塑、皮影、折纸、木偶等。黏土动画作为主流的偶动画表现手段,从民间玩具的设计与制作中获取了经验。例如:民间玩具在制作中采用了捏塑、堆塑等轻松随意并充满趣味的塑造手法,非常适合表现在偶动画的角色造型和动作设定之中。   不少偶动画作品借鉴了民间剪纸工艺,用成熟的剪、刻工艺进行造型创作,利用皮影戏中的角色制作工艺为偶装置关节以控制其动作表演。利用这种工艺技法动画艺术家创作了许多经典的偶动画作品,其中包括:法国的《三个发明家》,中国的《猪八戒吃西瓜》、《人参娃娃》、《葫芦娃》等。在偶动画片《神笔马良》中,作者对民间木偶戏造型和工艺进行挖掘和探索,将传统木偶的制作工艺和造型方法运用到影片的角色设计与制作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偶动画中还经常用到堆贴、印花等民间布艺的相关工艺,等等。这些丰富的传统造型艺术的表现技法在偶动画上的借鉴和运用,使偶动画的创作方法更加丰富,也让偶动画作品富有了更多大众化的生活气息。由此可见,在偶动画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注重发掘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中最具生命力的造型语言。当然,根据偶动画在技术实现上特点,在偶动画作品中对民族文化元素的提炼和应用需要更加考究。在进行偶动画设计时,需要考虑是否便于制作和调摆动作。为了便于动画的实现,一些简单的设计成为偶动画艺术中的公共符号。例如:在澳大利亚偶动画电影《玛丽和马克思》、中国偶动画系列片《阿凡提》以及韩国偶动画作品《哆基普的天空》中,部分角色都采用了黑豆眼的设计。这种设计在偶动画中较为常见,它可以通过眼睛的形状变化,表现眨眼等动作以及各种神态。然而,这些公共符号是不能充分体现角色个性特征的。这时,民族文化元素可以成为设计师的第一手素材,根据需要在设计中加以提炼和创新,设计出风格统一又便于识别的内容让角色生动起来,在造型上体现出鲜明的艺术风格和不同的地域特点。   三、偶动画创作中对民族文化元素的创新   “所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主要是指一种精神,而不单纯指某些具体的形象符号。”[2](P13)在偶动画创作中运用民族文化元素并非简单的抄袭和模仿,而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这种创新必须依赖全球性的视野,对民族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现代的思维方式反思传统,提取传统中的精髓。虽然在民族文化中可利用的元素很多,但是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加以创新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我们对相关的民族文化元素加以提炼,继而进行适当的现代转换。只有这样才能使创作出来的偶动画作品具有时代感和现代感。“将经典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的原有故事情节和相关元素完全照搬,这样的作品并不是艺术创作的真正民族化。”[3](P21)   (一)在偶动画片的表现内容上有效地整合   民族文化元素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元素,在偶动画创作中的演绎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民族文化可以直接作为偶动画作品的表现题材,也可以通过对民族文化元素的有效利用,在动画作品中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审美趣味。在偶动画作品中应用的民族文化元素不是单一的,需要借助多元的文化形态丰富动画作品中的表现内容。用本民族文化语言去解读他国民族文化的现象和符号成为现代偶动画艺术创作中研究的重点。上文提到,美国和日本在此方面,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在偶动画创作中运用的民族文化元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创作观念上需要对其展开思考,并灵活转变;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注重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体现出对现实生活的人文关怀。总之,优秀的偶动画作品需要对民族文化元素加以提炼和创新,使其内容上具有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表现形式上也能够更加符合观众的诉求心理。   (二)现代偶动画技术和民族文化元素的结合   随着现代科学和动画技术的飞速发展,偶动画的制作手段和技术也丰富了起来。我们既可以选择用成熟的传统偶动画制作工艺进行创作,也可以利用各种新材料和新工艺手段加以创新,使偶动画作品具备了多样化的视觉表达方式。画面中表现的质感、肌理、营造的环境氛围、特效更加生动和丰富。动画技术的飞跃发展给偶动画艺术创作带来了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手段。因此,在表现同样的题材或相同的民族文化元素上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正如动画艺术家路盛章所说“我不能再用《大闹天宫》的手法来创造《墙》,不能再用《小蝌蚪找妈妈》的水墨手法来表现奥运会的福娃!因为我必须要创新!你必须要有时代感、现代感,毕竟我们已经到了21世纪的今天!”民族文化的视觉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偶动画技术将以更诙谐和细腻的手法对其进行表现,为观众创造出更加生动丰富的视觉体验。#p#分页标题#e#   总之,在偶动画艺术的创作中需要从民族文化中汲取更多的元素,将民族文化的精髓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以创新的思维方式与先进的动画表现技巧相结合,才能创造出更多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性偶动画作品。

动画制作范文2

关键词:新媒体;动画;传播

一、引言

新媒体分为广义和狭义的概念。在广义新媒体中,新媒体主要是新兴媒体,指依赖于互联网、移动通信、数字技术等新电子信息技术而兴起的一种媒介形式。比如,有一些是互联网的媒体,或者传统媒体加以新技术融合的新媒体,像电子书、数字报等。而狭义新媒体是指区别于广义媒体以外的新兴媒体,主要是互联网和移动网两大类。

二、新媒体时代对动画发展的影响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产业都受到了或大或小的影响,其中动画制作产业具有非常典型的代表意义。人类科技的不断创新使得新媒体问世,新媒体存在着多样性、交互性、广泛传播性等特征,而且目前正在迅猛的发展之中。新媒体对动画的影响,有利有弊,在面对如何靠新媒体发展的趋势来加快促进动画产业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动画制作是通过技术展现艺术,是技术和艺术的融合。在现如今多种媒体的兴起下,动画在制作和设计方面的不断突破也越来越容易被大众看到,通过新媒体和新技术的交融,带给观众全新的艺术享受。新媒体的发展除了为动画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更扩大了动画的传播能力。新媒体对动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传播、互动、娱乐三方面。与此同时,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也为动画制作产业带来了一些挑战。新媒体的背景模式给中国动画产业的再次复苏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让中国动画能够更加具有生机与活力,这种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快餐化的文化已经在人们心中扎根,从而致使中国动画缺少创造力以及艺术性。鉴于此,在新媒体的时代下,中国动画的创作人员也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不忘初心,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

(一)新媒体的传播力对动画宣传的影响

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动画作品的传播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传播形式,比如动画制作以后需要在电视上播放,或者印成漫画书,再或者到电影院进行播放,这些方式单一且耗资巨大。对于一些没有资本的普通动画爱好者来说,如果创作了动画作品,通过大型传统媒体进行传播是很难做到的。但是,进入到新媒体时代以后,传播的门槛就降低了许多。新媒体的新型传播方式,降低了传播成本,丰富了传播形式,这就使得许多动画爱好者利用新媒体平台将作品广泛地传播,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动画作品影响着越来越多的观众。新媒体的传播力还不只有利于宣传动画本身,动画还能通过新媒体的宣传,衍生出更多的附属产品,比如周边产品、联名咖啡厅等。

(二)新媒体的交互性对动画发展的影响

新媒体最大的特性便是交互性,这也是新媒体特有的属性。在传统的动画制作中,动画的传播方向主要是创作者进行制作,观看者通过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等进行观看。然而这种传播方式,观众只能被动地只限于观看作品,却没有方法与创作者针对作品进行交流。对于动画制作者来说,在创作出一个作品以后,得不到观众的及时反馈,也就无法知道大众对作品的想法。创作者不能与观众进行良好的沟通,也不利于创作者继续创作出好的作品。这种单向的传播,是不利于动画制作发展的。然而,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动画作品通过新媒体的形式,可以实现创作者与观众的相互交流的状态。通过网络等新的媒介,观众从以前被动的接收方式转换成了留言、弹幕等形式,构成了一种点评互动模式。观众可以实时对作品进行评论,创作者也可以实时收到作品的反馈。对于动画制作者来说,这种观众在线评价模式可以让其更好地创作剧情、设计出更好的场景、制作出更加符合大众审美的动画作品。对于观众来讲,借助新媒体的形式,参与到自己喜欢的作品中,可以通过评论、投票等方式,掌握剧情走向、丰富故事情节,也是一种新的娱乐方式。

(三)新媒体的娱乐性对动画制作的影响

新媒体的娱乐性主要体现在丰富动画的制作手法,比如夸张的造型、可爱的配音等。比如,在经典小品的形式基础上增加夸张的动画形象,利用Flash软件技术能够将传统经典小品与幽默的画面相互结合,开创出动画创作的全新道路。这样的形式使得动画的制作不再单一,也能够与传统的媒体相互结合,使得传统的作品娱乐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将表现手法更加具备时代与功能性的要求。

(四)新媒体艺术对动画制作的负面影响

新媒体艺术仍在蓬勃发展,给艺术的各个领域增添了新的活力。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辩证统一地看待新媒体艺术对当今创意产业的影响。我们往往认可新媒体艺术形式的正面功效,有时总是过分地强调它的力量和功能,而对其不足缺少了足够的认识。在市场急剧发展的同时,很多青少年沉迷网络无法自拔,无数青少年为此耽误学业已经是报端屡见不鲜的新闻。此外,在商业利益和快餐文化的驱使下,不少网络娱乐文化的传播者和复制者为了迎合受众、提升人气,不惜以各种流行的媒介手段强烈地刺激人们的感官,最终赚取高额利润。而作为与大众最为贴近的网络动画作品,当然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了功利色彩,艺术内涵从高雅的精神殿堂步入世俗生活,并在交换关系中失去了它特有的尊严和审美价值,变得更加庸俗。由此,可以说新媒体艺术在这个新的时代只是为各种艺术创作的表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是一把双刃剑。

三、新媒体时代下的动画传播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动画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发展趋势,促进了动画技术的后续延伸。新媒体技术的逐步发展给动画制作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制作软件,也能够从根本上降低本身的动画制作成本,也给动画创作带来更加方便的渠道以及丰富的内容。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国动画走向了全新的发展趋势,为其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起初的Flash软件技术引入能够为当前我国的动画带来重要的推动力量。其中,2016年动画《大鱼海棠》在12年之后再次呈现在观众面前。最初,该部动画电影就是通过Flash软件进行制作的,但是后来由于中国动画二维技术的发展逐渐成熟,才得以再次以新视觉放映。后于2017年不思凡导演的《大护法》、2018年刘健导演自导自演的二维动画《大世界》、2018年的《昨日青空》等诸多电影都成为当前中国动画史上受人关注的作品。随着三维技术逐步走进中国的电影行业,尽管三维技术最初只涉及房地产行业,但是由于三维动画的发展速度之快,三维动画的制作也给中国动画带来了不容小觑的影响力。随着三维传入中国的发展速度十分快速,动画制作人才也在不断地成长,与之相关的三维动画作品应运而生,比如2015年田晓鹏导演导演的三维动画《大圣归来》给当时的中国动画带来了积极地正面影响,更是被称之为中国动画崛起的代表作品。后续相关的三维动画逐渐在中国动画行业问世。2018年刘阔导演的《风语咒》、2018年王微导演的《猫与桃花源》、2019年饺子导演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作品将中国动画推至了国际的视角,让更多的人能够由此来认识到中国动画。在数量众多且题材丰富的动画作品下,新媒体技术发挥着正面的推动作用,也推进了中国动画再次登上国际视角。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给动画的发展进步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是推进中国动画再次发展的关键环节。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把本身在新媒体技术的前提下建立的内容,能够将艺术在信息技术与本身相互结合,在发展阶段采用相对成熟的基础对艺术进行创新,让动画更加丰富多样。非线性的编辑出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动画叙事结构的进一步变化,让动画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线性叙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时空的诸多界限,能够呈现出多时空、多视角的叙事模式,让动画更加凸显出动画创作者的心理想法,在技术的进步前提下更加全面地保证作品的优质画面。另外,新媒体技术拓展了动画的传播方式,让动画的传播更具有广泛性与多样性。形式与技术的创新会改变传统的单向性传播模式,多种技术的相互结合能够使得动画影片更加完美,也更加适合于当前的社会发展与人们的需求,让动画播放受到更多人们的关注与喜爱。

四、结语

动画制作范文3

一、创作前期———经典短片观摩学习法

影视动画短片一般控制在30分钟以内,其特点是短小精湛。动画短片虽然在表现形式上与传统影视作品有所区别,但终究是电影艺术的分支。观摩优秀影片是一种快速进步的学习捷径。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仔细观摩优秀动画影片及其他优秀影视作品,并对其进行艺术风格、叙事风格、美术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分析,如研究不同时期美国动画的美学观念、解读日本动画大师的代表性作品、研讨欧洲各种动画风格及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等。要让学生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写下观后感,这对提高学生文学修养、理清创作思路能起到促进作用。教师还应在观摩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动画思维的培养,要区别美术思维与动画电影思维,要激发学生在造型、动作、故事情节、动画节奏及叙事方法等方面的想象力。

二、抓住短片创作的灵魂———剧本

“剧本”乃一剧之本,苏联著名电影剧作家、导演杜甫仁科曾说过:“艺术电影是以文学,即电影剧本为基础的,因此,影片的高质量首先以创作出真正优秀的电影剧本为前提。”[1]872动画短片亦是如此,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优秀动画短片,都需要一个好的动画剧本。动画片的剧本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根据已有的文学作品改编,如文学名著、社会纪实文学、寓言、童话、小笑话等等;还有一类是原创,这类剧本对编剧要求很高。在影视动画短片的创作过程中,学生要兼任编剧、导演、造型设计、美术设计、后期合成等数职,而编剧往往是学美术出身的动画专业学生的软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以故事改编为主,在改编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动画艺术的特殊性与规律性,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在前期的创作过程中应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进行前期素材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进行剧本的创作。第一步是明确主题,教师可使用“普遍撒网、重点捕捞”的形式,也就是一开始让所有学生使用言简意赅的语句提供短片的主要内容,接着进行分析论证,师生共同探讨筛选出优秀方案。第二步,在确定主题的基础上对故事结构作进一步完善。最后,在构思成熟的故事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具体到场景环境的设计,角色的外形、性格特征等。可采用三幕结构教学法,即故事的开始、高潮、结束。要对剧本、分镜头、造型设计、场景设计等前期工作严格把关,为动画的中期制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在剧本编写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到故事的完整性、趣味性、可实现性等。

三、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民族意识

动画产业是文化产业,一部优秀的动画片可以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由此可见,动漫产业不应只是停留在娱乐的层面上。动画艺术创作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真正的动画创作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无不深刻映射出日本的传统文化,《千与千寻》更是将其创作推向了高峰,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功底。如场景设计中的建筑是对日本明治时代、大正时代建筑原型加以象征化的产物,浴场是日本文化的特征之一。如果没有日本民族文化作为基础,该片是不可能取得巨大成功的。高校是培养动画创作者的摇篮,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动画教育模式还存在着诸多弊端。许多高校在培养方式上走进了一个误区,它们把动画人才当成计算机技术操作工来培养,毕业生既缺乏创新能力又没有全面掌握动画技术。在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80后”“90后”那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没有很好地得到继承。许多学生崇尚欧美日风格,在创作上重技术轻艺术,自认为只要有了计算机就无所不能了。学生在进行剧本创作和分镜头设计时错字连篇、语句不通,文章缺乏逻辑性与条理性。这与高校扩招、生源质量下降有着密切的联系。《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动画片在商业与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些由国外动画公司制作的中国题材的影片刮起的一股全球性的中国风,使我们不能不感到汗颜。我们在模仿欧美日动画,而我国的文化资源却为西方国家所用,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文化效益。因此,在传承和创新的问题上我们应勇于突破,这不是一种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顺应时代的创新。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让他们认真学习并掌握较高的文学、电影、美术、音乐、摄影、美学、民俗等方面的知识,我们的教师责无旁贷。

四、因材施教、各尽其能

俗话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及特长,而动画创作是一项综合性的设计创作,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文笔较好、思维较为活跃的学生可被安排在前期策划和编剧的工作岗位上;绘画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被安排在角色设定和场景设计的工作岗位上;而那些后期特效学习较为深入的学生,可被安排在最后的影片合成和特效制作工作岗位上。此外,动画制作是一项团队合作的工作,教师应多关注那些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安排其担任某个项目组的组长,由其统筹安排该小组成员的工作进度。因材施教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各就其位、各尽其能。

五、结合市场需求搭建“产学研”平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二十一条指出:“要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规范校办产业发展。”[2]现实情况是高校的动画教育不但没有对企业和社会起到指导作用,反而远远落后于动画产业的需求。动画专业就业形势严峻,其根本原因不是没有就业岗位,而是毕业后的学生不能立即上岗,企业很难从刚毕业的学生中招到创新型、综合型人才。企业通常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培养刚毕业的学生,这些本应该在学校就完成的工作却转移到了企业中,造成了到动画公司去工作,学生须倒给企业培训费的怪象。究其原因,还是高校的教育没有从市场与产业出发,缺乏实践性。针对上述原因,笔者认为实施“产学研”的教学模式刻不容缓。建立“产学研”平台可根据学校自身优势从多种渠道入手。根据动画专业的现状,笔者认为以下三种方式较为合理。#p#分页标题#e#

第一,共建科研教学基地。高校可与企业相结合,共同投资开展一些项目,这样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市场,提高学习积极性,为今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开展接受委托形式的研发式教学。动画是一种文化创意性产业,以设计性为主。高校可以寻找相关的公司,由教师带队进行动画、游戏等项目某个环节的设计制作,将虚拟的作业改为实战项目。学生的工作如果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认可,可与企业协商由企业付给一定的劳动报酬。

第三,提高高校自主研发水平。以骨干教师为带头人,带领学生,结合市场需求,师生共同进行动画创作,再与企业联系,将学习成果直接转化为产品。

六、动画专业师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动画制作范文4

关键词:多媒体数据库;三维动画;制作技术;清晰度

三维动画制作技术并非单一学科或技术,其综合了计算机图像学、心理学、物理学以及数学等众多新兴技术,完成图像由静态到三维动画的转变。本文将多媒体数据技术引用到三维动画[1]制作中,以三维造型、合成渲染等技术实现动画制作。利用视觉暂留现象,运用专业动画知识,对未知世界进行大胆创作。目前这项技术在国际上备受关注,在影视制作及游戏制作中都用应用给人们带来了极佳的视觉体验[2]。

1基于多媒体数据库的三维动画制作技术设计

1.1引入多媒体数据库

多媒体数据库[3-4]具有允许用户储存和查询的特征。本文设计的三维动画制作技术,可以将多媒体数据库直接应用到三维动画制作中。多媒体数据库的检索被称为基于动画内容的检索,正在检索的多媒体数据源通常是对制定对象进行检索,因此多媒体数据库须通过模型设计实现基于动画内容来组织多媒体数据源,并为多媒体数据库建立索引。

1.2建立三维模型

本文三维动画制作技术的基础就是模型的建立,建立三维模型的内容包括:建立多边形模型、建立面片模型以及建立特殊模型,三维动画制作的图像材质、贴图及灯光等后续制作流程都是在模型的基础上完成的。三维模型建立的内容集成了多个模型的修改器,修改器把原本粗糙的三维模型变得生动和真实,利用传统方法建立三维模型比较直观,但是基于多媒体数据库建立三维模型更快捷,尤其是在模型中建立多个对象,每一个对象的参数化控制以及定位的精确性显得三维模型[5-6]的灵活性,下面介绍几种利用多媒体数据库建立三维模型所用到的函数和命令。多媒体数据库中的节点类包括三维动画中的所有场景对象,每一种多媒体数据库中的场景对象都是由节点类派生的,利用数据库中构造函数构建场景对象。通过上述的函数和命令,有利于创建复杂的对象以及场景,是传统三维动画制作技术难以完成的。

1.3确定三维动画理论

三维动画理论[7]是将创造出来的每一个动作片段进行细致记录后,以恒定的速度来播放此片段,通过人类感知当中的类似动作的现象产生出运动幻觉的媒介,因此三维动画的产生主要是以人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捕捉原理作为基础的,大量的光子刺激人的视网膜才使人具有视觉,人的视觉接收是眼睛通过接收物体发出的光或者反射的光来感知物体的存在,并将反射光的形状映射到人的大脑中,这种刺激一般情况下在微观层面上是不连续的,但是从宏观层面的角度讲却是连续的刺激。不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三维动画的创作,除了依靠人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捕捉原理[8]之外,还要熟悉基本的三维动画理论,理解事物实际运动的过程,这样才能更加真实的在计算机当中模拟和仿真动作的形成,达到更加形象地动画效果。三维动画的研究者往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操作和仿真研究,建立一套三维动画的运动规律体系,其中迪斯尼公司动画师们在20世纪20年代总结了12条经典动画运动原理,在当时二维动画制作技术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至今三维动画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4确定三维动画的制作过程

三维动画制作技术是一门综合了众多学科专业知识的创新技术,在制作过程中涉及多个领域,要想掌握三维动画制作技术,不但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还要精通一些三维动画软件,例如photoshop、coreldraw等,专业技术人员还需要具备非常深厚的艺术功底。首先要进行前期构架设置。根据要制作的故事模型进行人物外形规划,通过人物的肢体、容貌以及对白的过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必要时交代特定的时代背景与发生地点。三维动画结构主要包括戏剧化模式和散文模式,戏剧化模式比较重视故事情节的起伏波动效果,具有比较合理的段落衔接,故事的因果关系也比较详细;而散文模式是利用人物的日常情绪表现出来的技巧使大众获得一定的人生启示,故事的交代上可能不是很完整,但是要更加凸显生活中的细节。三维动画的画面设计可以作为设计资料的进一步放大行为,使人物角色与动画的运动节奏瞬间达到一致,让三维动画的整体效果显得更加生动。在区分角色背景时,三维动画的设计稿会将制作中的需求清晰地呈现出来,描绘景色的工作人员会按照导向审定结果进行动画片段的恰接。其次要匹配三维模型与材质。人物角色在实际运动中是由骨骼带动肌肉产生的,在基于多媒体数据库的三维动画制作中也是将骨骼作为牵引,由骨骼带动模型产生的动画。三维动画中的骨骼是制作人物角色动画的主要手段,三维动画模型制作完成后,要建立一套骨骼系统,将骨骼系统与模型统一结合,这一结合的过程称之为蒙皮。动画模型经过蒙皮后,就可以通过骨骼的旋转来控制三维模型的变形,上述步骤全部完成后,为了确保每一根骨骼对三维模型的控制范围,还要进行刷权重,绑定模型前要注意检查清楚模型是否已经将历史清除,如果历史没有被清除要对模型进行清除历史的操作,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绑定模型之后,还要注意将绑定的模型交给动画组的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动简,来避免动画组的工作人员在调动动画的时候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1.5实现基于多媒体数据库的三维动画制作

根据三维动画理论和三维动画制作过程的确定,基于多媒体数据库的引入,建立三维模型,实现三维动画的制作。引入多媒体数据库,建立三维模型,依托三维动画理论和三维动画制作过程的确定,实现基于多媒体数据库的三维动画制作,完成本文设计的三维动画制作技术。

2实例分析

为了验证本文设计的基于多媒体数据库的三维动画制作技术的实用性,采用传统制作技术以及本文设计的三维动画制作技术,制定三维动画清晰度对比实验。

2.1实验方法及步骤

本实验设计一个海底世界动画作品,利用水底对光线的折射原理,再加入辅助器来模拟动画的真实效果,实验引入清晰度指标作为实验结果判定标准,清晰度表示三维动画各细部影纹的清晰程度,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创建灯箱:打开“创建”,设置画面的长度,打开位图,调整strength给水底的地面加入材质,由于在水底的光线是由阳光透过水面后到达水底的,所以水面对光线的折射作用很强烈,这一效果就是由目标平行灯来实现的;(2)设置光彩动画:利用平行聚光灯上的贴图来模拟水底光影折射效果,然后在贴图上做动画,实现光在水底的折射运动;(3)创建水底水草以及水草动画:在步骤1的基础上创建面,然后设置Noise参数,复制水草后设置水草动画;(4)创建石头:通过编辑网格来完成水底石头的动画,编辑网格是一个功能强大的修改器,可以做出非常复杂的模型:(5)赋予水草和石头材质贴图;(6)创建水底气泡和鱼儿并赋予材质贴图;(7)渲染动画。

2.2实验结论

根据采用不同三维动画制作技术得到的三维动画清晰度实验结果可知(如图3所示),两种技术对三维动画清晰度有很大差别,本文设计的基于多媒体数据库的三维动画制作技术对三维动画制作的清晰度较高,大约为1008像素,而采用传统三维动画制作技术制作的三维动画的清晰度为552像素,由此可知本文三维动画制作方法清晰度更高,更能满足实际需要。

3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基于多媒体数据库的三维动画制作技术研究,通过引入多媒体数据库,构建三维模型,再结合三维动画理论和三维动画制作过程的确定,实现本文研究作。实验数据表明,本文设计的三维动画制作技术相比于传统三维动画制作技术,制作出来的动画清晰度高。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三维动画制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聂瑞华.基于Authorware多媒体演示系统中三维动画制作方法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1997(6):54-55.

[2]刘卓.数字虚拟灯光对三维动画艺术风格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6):55-56.

[3]韩琳.多媒体软件类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改革分析——以三维动画制作课程为例[J].艺术科技,2017(11):344-345.

[4]于春玲,於文刚.一种复杂多媒体结构的多媒体数据库模型[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6(6):61-63.

[5]马国俊.学习金字塔模型在民族高校三维动画制作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12):174-177.

[6]蒋信宝.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模型三维立体动画库的开发与应用[J].职业,2016(14):145-147.

[7]尚冠卫.基于三维动画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理论研究[J].戏剧之家,2017(20):137-138.

动画制作范文5

【关键词】多媒体数据库;三维动画;制作技术

三维动画制作技术本身就并非一个独立的学科或技术,关联性技术众多,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多种新兴技术应运而生并加入其中,比如计算机图像学、物理学及心理学等。基于多技术的融合与推动,实现了更好的图像效果的呈现与表达,尤其是完成了图像由静态向三维动画的转变,推动了三维动画的发展。

一、多媒体数据库概述

多媒体数据库是数字媒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来讲则是数据库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二者相结合的产物。多媒体数据库并不是对现有数据信息进行简单界面上的包装,而是对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分类储存、有效管理、合理使用等。可以说,基于多媒体数据库对各数据进行的交叉调动与融合过程,所表现的继承粒度越高,则代表着其自身功能及应用价值越大。另外,多媒体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不仅集合了文字、图像、音频及视频等信息的表现形式,也尤为强调数据和人之间的交互性。

二、三维动画制作技术

现阶段,三维动画不仅代表了动画制作领域的发展趋势,也成为目前国内外电脑应用的热点领域之一。三维动画制作,集中代表或体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融合。与此同时,伴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性能的提升,使得三维动画制作的形成与发展有了更多的物质基础与技术支撑。其中,尤其是3dsMax、Maya等三维动画软件的出现,基础建模、放样建模及修改建模等建模技术的发展,对材质与贴图、环境与效果等方面的研究不断丰富,使得三维动画制作技术得以快速提升和发展,三维动画制作的效果也越来越强大。

三、基于多媒体数据库的三维动画制作技术

1.引入多媒体数据库。允许用户对数据信息进行存储、查询及使用等,是多媒体数据库的基础功能及特征。由此一来,在进行三维动画技术选用及动画制作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而直接地引进多媒体数据库到三维动画制作的过程中。为此,在多媒体数据库制作过程中,要基于动画内容来进行针对性的模型设计,组织多媒体数据源的同时,能够为数据库建立索引。

2.建立三维模型。三维模型建立,是本文所探讨的基于多媒体数据库的三维动画制作技术的基础与前提。总体上来讲,建立三维模型,除了多边形模型、面片模型及特殊模型建立,还包括相应的后续制作流程,比如图像材质、贴图及灯光等,都在模型基础上完成。三维模型集合了多个修改器(模块),使整个三维模型由原来的粗糙而变得生动真实。另外,基于多媒体数据库建立的三维模型,虽然不如传统方法建立三维建模那样直观,但是却更为便捷,尤其是在针对各个对象的参数化控制及定位的精确性方面,这种快捷性与灵活性表现则尤为突出。当然,基于多媒体数据库建立三维模型,相应的函数和命令选择是关键。举例来讲,三维动画中场景对象均指向于多媒体数据库中的各节点,换言之场景对象由节点类派生而来。故此,可以通过数据库中的构建函数来构建场景。控制程序流程以“for”循环表达,继而生成多种场景对象,之后再对所生成的场景对象进行批量的修改,其具体语法表达格式可为:For<变量名>(in|=)<序列>(do|collect)<表达式>

3.基于多媒体数据库的三维动画制作过程。就三维动画理论而言,本研究参照12条经典动画运动原理来进行,即从人物场景模型、人体骨骼绑定等到导入合成软件,最终完成合成剪辑。另外,就三维动画制作过程而言,一方面要进行前期架构设置,简单来讲比如根据所设定的故事情节模型来规划人物外观,包括肢体、容貌及对白等,以此来表现人物性格;另一方面要匹配三维模型与材质,简单来讲比如以骨骼为牵引,以骨骼带动肌肉的原理来表现人物角色的实际运动等。基于多媒体数据库的三维动画的总体制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三维动画制作流程图举例来讲,按照以上三维动画制作流程图,来设计一个海底世界的三维动画作品。具体通过以下七个步骤进行:步骤一:创建灯箱,打开“创建”来设计目标尺寸,打开“位图”来调整strength给水底加入材质,基于目标平行灯来实现水面对光线的折射效果;步骤二:设置光彩动画,基于上面的目标平行灯模拟水底光影来表现折射效果的基础之上,在贴图上做动画,实现折射运动;步骤三:创建海底水草及其运动动画,设置Noise参数;步骤四:创建海底石块,借助编辑网格修改器来完成石块动画制作;步骤五:水草与石块材质贴图;步骤六:创建海底鱼儿、气泡并进行贴图;步骤七:渲染。结合最终效果来看,借助传统方法制作的三维动画清晰度大约为552像素,而基于多媒体数据库的三维动画清晰度较高,约为1008像素,同时画面更为丰富多样、形象生动,更能够满足实际需要。总而言之,基于多媒体数据库的三维动画制作技术,灵活便捷且制作效果较为良好。

【参考文献】

[1]易朝永.三维角色动画制作关键技术应用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0(05):156-157.

动画制作范文6

【关键词】动画制作技术;大学数学;多媒体教学

1引言

在大学课程体系中,一般理工类教学科目会设置数学科目,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原理,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大学数学不同与其他阶段的数学,其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数学知识,还能够把其应用到专业操作中,进而提高自身的整体水平。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大学数学也结合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转变了大学数学的教学现状,促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易的理解数学知识。在开展大学数学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还把动画制作技术融入其中,提升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促进了大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增进自身的学习水平。

2大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多媒体认知偏差,使用方式单一

大学数学是学生的学习的重点,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定律的正确使用方式,为今后学习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在实际大学数学教学中,仍存有一些问题,影响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应用中,教师没有对多媒体技术形成正确的认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时,没有为学生构建出全面化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且在这种认知理念的影响,教师也忽视动画制作技术在多媒体教学中的重要性,缺乏对动画制作技术的正确的认知,不利于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其次,在传统认知的影响下,教师也没有掌握数学多媒体教学的正确使用方法,为学生营造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降低学生的代入感,影响学生对数学抽象知识的理解。而且教师对动画制作技术在大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的使用方法掌握较少,从而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无法选择适合的使用方法,为学生建立适合的数学多媒体使用课件,降低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2.2制作方法不全面,忽视动画制作技术

在大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没有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动画制作技术。教师动画制作技术知识的匮乏,促使教师无法合理应用动画制作技术,制作数学教学课件,为学生制作出生动形象的数学课件,促使学生可以轻易的理解数学教学中的抽象知识。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校也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结合实际情况,为教师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动画制作技术讲座,增强教师的动画制作技术水平,从而形成更加完善的多媒体技术制作方式,增强数学课程制作质量。在大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忽视动画制作技术,认为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只要掌握多媒体技术就能够为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但其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无法形成体系化的学习方式,不利于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2.3内容设置不合理,学生缺乏兴趣

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动画制作技术时,教师没有结合大学数学的教学导案与学生的实际学习进度,为学生设置多媒体教学情景,与实际学习情况不符,不利于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并且教师在应用动画制作技术为学生制作数学教学课件时,由于忽视数学内容,导致其制作方法,呈现出单一性的特征,降低学生的代入感。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忽视对学生的引导,没有指导学生使用动画制作技术,制定富有趣味性的数学学习课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数学教学水平。而且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引导,导致教师在使用动画制作技术制作课件时,过于注重对知识的呈现,忽视学生的理解能力,降低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3动画制作技术对大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促进作用

动画制作技术在大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为其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动画制作动画技术在大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应用时,简化了多媒体教学流程,促使学生能够通过数学课件,更加清晰的掌握数学学习重点,提高了数学学习质量。而且动画制作技术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让大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在呈现更加生动有趣,优化了数学教学方式,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辅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加深数学学习印象。

4动画制作技术在大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4.1转变多媒体认知,调整使用方式

大学数学不同于其他教学科目,大学数学具有极强的理论性与抽象性,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极难理解数学知识中的抽象化原理。因此,在传统大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难以增高,但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大学数学教学通过对自身的改革,逐渐转变了大学数学教学模式,形成多媒体数学教学方式,为学生形成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而多媒体数学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影响教学效率的增高。但动画制作技术在大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极大的改变了这一教学现状。基于此,教师在进行大学数学多媒体教学时,应转变自身的认知。教师应对多媒体教学形成正确的认知,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进而转变自身的认知。并且学校也履行自身职能,引导教师正视动画制作技术对大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帮助,从而在大学多媒体教学中应用动画制作技术。思想观念的转变为动画制作技术在大学多媒体教学中应用提供了观念支持。其次,教师在应用动画制作技术时,还应结合大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使用方法,构建大学数学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在使用动画制作技术时,首先应掌握动画制作技术的使用方式,了解其在大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在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应用动画制作技术,增强大学数学教学整体水平。在大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应用动画制作技术时,教师还应结合数学知识中的重点内容,并且制作教学课件时,明确标出明确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向。

4.2健全制作方法,结合动画制作技术

动画制作技术在大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为数学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增加了多媒体教学的灵活性,促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易的理解数学知识,提升数学学习水平。但教师在应用动画制作技术时,应树立学习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关于动画制作技术方面的知识,健全动画制作技术制作方法,促使动画制作技术能够与大学数学多媒体教学完美结合。学校也应履行自身的职能,结合大学数学教师的课时安排,制定完善的动画制作技术培训机制,定期对数学教师进行培训,让其掌握动画制作技术的使用方法。并且聘请专业动画制作技术人员开展科学讲座,开阔数学教师的视野,促使数学教师在使用动画制作技术时,能够有更多制作思路,形成种类丰富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增进大学数学的教学效率。教师通过对自身动画制作素养的提高,掌握了动画制作技术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且在大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合理应用动画制作技术,促进二者之间互相融合。在大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融合动画制作技术时,教师应掌握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结合动画制作技术,为学生制作出生动的多媒体学习情景,增进学生的代入感,帮助学生更加准确的理解数学中的抽象知识,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在应用动画制作技术时,教师可以融合多媒体技术,形成自动化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学情景在呈现上更加的灵活多样,对增强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4.3合理设置内容,调动学生兴趣

在大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应用动画制作制作技术时,还应合理设置动画制作内容,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教师在应用动画制作技术安排数学多媒体教学内容时,应提前进行备课,结合数学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数学学习进度,选择适合的动画制作技术,为学生制作多媒体动画图片,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的理解数学教学中的抽象化知识。而且动画技术在多媒体教学中应用,调动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兴趣的指导下,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活动,探究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水平。并且教师在应用动画制作技术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动画制作技术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制作数学学习课件,从而在制作学习课件的过程中,加深数学学习印象,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在进行数学多媒体教学时,可以应用动画技术,为学生组织实践教学,为学生营造实践情景,让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与数学实践活动形成清晰的认知,进而对数学定律和公式形成更加准确的认知,增强数学学习效率。

5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经是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普遍教学手段,而动画制作技术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极大的增进了大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质量。通过应用掌握动画制作技术、转变教学观念等方法,解决了数学多媒体教学中教学情景缺乏等问题,达到了增进学生数学代入感,养成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巍,薛冬梅.基于多媒体教学的大学《数学建模》课程教法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4,31(12):39-42.

[2]彭丽,梁茜,安宏伟.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结合运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31):138+140.

[3]冯凤香.对大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思考——基于线性代数多媒体教学对学生的调查[J].教育教学论坛,2011(32):197-199.

动画制作范文7

一、动画制作中的人物设计

在蒙古族题材动画片的制作过程中,动画人物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一个视觉符号,动画人物不仅承载了巨大的历史文化信息,还置身于庞大的时代背景之中,无论是人物的外貌、生活生产工具还是装饰等,都与当时的民俗有紧密的联系。蒙古族主要生活在草原地区,该地域的气候和环境让这个游牧民族形成了游牧狩猎的习俗,同时也形成了勇敢无畏的个性和独特的气质。在设计蒙古族历史人物角色的过程中,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利用他们的崇高精神和一些良好的行为举止、习惯等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因此,在动画人物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不能仅仅将其当作一个视觉符号,还要设计与其形象相符合的身份和性格。如,我国经典的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中的小姐妹玉荣和龙梅在艰苦的环境中养成的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就对当时的小观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该部动画片的制作过程中,导演和动画人物主创人员曾冒着严寒深入蒙古大草原,通过深入了解蒙古族人和真实体验蒙古族人的生活,对当时小姐妹所处的生活环境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设计出这部蒙古族生活题材动画片,塑造出的人物自然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动画制作中的场景设计

没有场景环境就没有人物,这是著名导演安东尼奥尼反复强调的,由此可见场景设计的重要性。动画的场景设计包含两个方面,即物质与效果,物质包括结构、景观、建筑、道具、装饰等,效果包括色彩、光照、气氛营造等。优秀的场景设计不仅要具备极好的艺术渲染力,还要能对突出角色形象有所帮助,即能完整地体现出角色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蒙古族题材动画制作对场景设计有特殊的要求,要以蒙古族的民族文化特点、自然景观和地域特色为出发点,充分表现出蒙古族的特征。蒙古族的景观包含自然风光和蒙古族独特的人文景观,两者相结合才能诠释蒙古族的民族风情。首先,蒙古族题材动画片的场景选择要结合蒙古族生活的地域特点。蒙古大草原的自然风光包含多树草原、草甸草原、干旱草原、荒漠草原和沙漠,总的来讲是以平原为主,其特点是视野辽阔、一望无际。其中,蒙古草原东部蓝天白云和河水弯弯是其最大的特点,西部为腹地,以荒漠戈壁为主,人烟稀少,拥有蒙古特有的大漠风光。《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场景设计就具有典型的草原西部特征,偏干旱,整体的色调偏向灰黄,具有“大漠孤烟直”的意境,这样的环境为暴风雪的到来埋下了伏笔,整个情境衔接得也很自然。而国产动画片《勇士》的场景则是典型的草原东部景色,蓝天白云、朵朵白花,无高大的树木,内蒙古草原的山丘表现得十分明显,这种场景很容易让人们体验草原的风光,感受蒙古族的习俗和文化,很容易把观众带入蒙古草原的生活环境。上述两部动画片中景物的设置除了表现出蒙古族的生活环境,让人们感受蒙古族独特的风光,还对人物的塑造有很大的帮助。如,在《草原英雄小姐妹》中,两位小姐妹在暴风雪中为了大家的利益而不屈地奋斗,表现出她们小英雄的气概。在蒙古族题材动画的场景设计中,设计者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场景要能表现出民族风俗。蒙古族题材的动画片一般是围绕蒙古族的历史人物传说展开的,涉及历史人物的生活和习俗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风情与其他民族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因此,蒙古族题材动画场景设计一定要遵循客观的存在,设计蒙古族一些特殊的文化习俗时一定要立足实际。第二,场景设计要能烘托角色的情绪。角色的渲染除了动作和表情的设计外,还需要将角色置于合适的场景中,让场景的烘托功能能增强角色情绪的感染力。好的场景能让角色形象更加饱满,因为角色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表现出某种情绪。根据剧情的发展和角色的扮演适时变化的环境气氛可以充分将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不同的场景对不同情绪的烘托有着极大的帮助。如,灰暗的色调能烘托角色痛苦、感到压抑的心理;荒凉的场景能烘托角色孤独寂寞的心理;鲜明的色彩能表达热情奔放的氛围;一些放射性的抽象场景则能表现出角色彷徨、紧张的心理。

三、结语

动画制作范文8

在蒙古族题材动画片的制作过程中,动画人物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一个视觉符号,动画人物不仅承载了巨大的历史文化信息,还置身于庞大的时代背景之中,无论是人物的外貌、生活生产工具还是装饰等,都与当时的民俗有紧密的联系。蒙古族主要生活在草原地区,该地域的气候和环境让这个游牧民族形成了游牧狩猎的习俗,同时也形成了勇敢无畏的个性和独特的气质。在设计蒙古族历史人物角色的过程中,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利用他们的崇高精神和一些良好的行为举止、习惯等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因此,在动画人物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不能仅仅将其当作一个视觉符号,还要设计与其形象相符合的身份和性格。如,我国经典的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中的小姐妹玉荣和龙梅在艰苦的环境中养成的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就对当时的小观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该部动画片的制作过程中,导演和动画人物主创人员曾冒着严寒深入蒙古大草原,通过深入了解蒙古族人和真实体验蒙古族人的生活,对当时小姐妹所处的生活环境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设计出这部蒙古族生活题材动画片,塑造出的人物自然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动画制作中的场景设计

没有场景环境就没有人物,这是著名导演安东尼奥尼反复强调的,由此可见场景设计的重要性。动画的场景设计包含两个方面,即物质与效果,物质包括结构、景观、建筑、道具、装饰等,效果包括色彩、光照、气氛营造等。优秀的场景设计不仅要具备极好的艺术渲染力,还要能对突出角色形象有所帮助,即能完整地体现出角色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蒙古族题材动画制作对场景设计有特殊的要求,要以蒙古族的民族文化特点、自然景观和地域特色为出发点,充分表现出蒙古族的特征。蒙古族的景观包含自然风光和蒙古族独特的人文景观,两者相结合才能诠释蒙古族的民族风情。首先,蒙古族题材动画片的场景选择要结合蒙古族生活的地域特点。蒙古大草原的自然风光包含多树草原、草甸草原、干旱草原、荒漠草原和沙漠,总的来讲是以平原为主,其特点是视野辽阔、一望无际。其中,蒙古草原东部蓝天白云和河水弯弯是其最大的特点,西部为腹地,以荒漠戈壁为主,人烟稀少,拥有蒙古特有的大漠风光。《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场景设计就具有典型的草原西部特征,偏干旱,整体的色调偏向灰黄,具有“大漠孤烟直”的意境,这样的环境为暴风雪的到来埋下了伏笔,整个情境衔接得也很自然。而国产动画片《勇士》的场景则是典型的草原东部景色,蓝天白云、朵朵白花,无高大的树木,内蒙古草原的山丘表现得十分明显,这种场景很容易让人们体验草原的风光,感受蒙古族的习俗和文化,很容易把观众带入蒙古草原的生活环境。上述两部动画片中景物的设置除了表现出蒙古族的生活环境,让人们感受蒙古族独特的风光,还对人物的塑造有很大的帮助。如,在《草原英雄小姐妹》中,两位小姐妹在暴风雪中为了大家的利益而不屈地奋斗,表现出她们小英雄的气概。在蒙古族题材动画的场景设计中,设计者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场景要能表现出民族风俗。蒙古族题材的动画片一般是围绕蒙古族的历史人物传说展开的,涉及历史人物的生活和习俗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风情与其他民族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因此,蒙古族题材动画场景设计一定要遵循客观的存在,设计蒙古族一些特殊的文化习俗时一定要立足实际。第二,场景设计要能烘托角色的情绪。角色的渲染除了动作和表情的设计外,还需要将角色置于合适的场景中,让场景的烘托功能能增强角色情绪的感染力。好的场景能让角色形象更加饱满,因为角色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表现出某种情绪。根据剧情的发展和角色的扮演适时变化的环境气氛可以充分将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不同的场景对不同情绪的烘托有着极大的帮助。如,灰暗的色调能烘托角色痛苦、感到压抑的心理;荒凉的场景能烘托角色孤独寂寞的心理;鲜明的色彩能表达热情奔放的氛围;一些放射性的抽象场景则能表现出角色彷徨、紧张的心理。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