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创作论文范例

动画创作论文

动画创作论文范文1

在实践教学中进行创业教育,是目前中国高校动画专业普遍开展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创业教育是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兴教育理念,可以从创业团队、课程改革、毕业设计、学生社团等多方面展开,教师也要关注动画创作的社会责任教育。

关键词:

动画专业;实践教学;创业教育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普遍开展创业教育,国家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创业教育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并无前人经验可循。过去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容易出现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如今,我们倡导的现代教育改革侧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创业教育就是其中很好的一种方式。因此,构建创业教育体系,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通过创业教育强化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创业的热情,从而改变我国大学生就业较为单一的模式,正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创业教育始于美国,美国大学在20世纪80年代大力提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尤其以商学院和工程学院发展较快。如今,美国的创业教育体系已经较为完备,从中学、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都有创业教育的课程安排。在我国,创业教育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起步较晚,现在还处于探索阶段,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尚不充分。因此,创业教育的各方面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创业教育以实践为主要教学模式,这一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兴教育理念对于动画这种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来说,优势是十分显著的。在动画专业中,创业教育理念下的实践教学是以课内外结合的状态为特征的,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设计课题或项目,说明规则和要求,学生则参与实际创作的整个流程,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其作业,让学生在创作中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其创意能力与动手能力。这不仅有利于突破以往教学中简单的单向授受关系,使之转化为动态的参与式、互动式教学,还有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才能。在我国高校动画专业进行创业教育,将其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主要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展开。

一、建立创新创业团队

在动画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可以尝试建立相关的创业团队,开展团队教学活动,如二维动画创作团队、三维动画创作团队、多媒体创作团队、漫画创作团队、衍生产品创作团队等。团队的教学活动实行导师负责制,每个团队由一至两名导师进行指导,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

二、开展课程改革实践

动画专业的设计类课程,可以尝试采用与团队结合的模式开设。如,将二维、三维等各种动画类型的短片设计课程放到创业团队中开展。此外,有相互关联性的课程,如动画编剧、动画导演、后期编辑等课程,也可以放到团队中,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课程系列。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独立创作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结合毕业设计论文

在大四学年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创作阶段,可以将教学进行分流,即针对学生的个人兴趣和职业设想,将他们分入相应的创业团队。这样学生进行毕业创作就更有针对性,可为走上今后的职业岗位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四、结合学生社团

在课余的专业活动中,教师可以将社团活动与创业团队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行业的各项活动和比赛。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增强学生与社会行业的联系紧密度,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此外,现阶段在动画专业的实践教学中进行创业教育,还必须注意艺术创作和传播的社会责任问题。近年来,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迅猛,动漫作品的数量急剧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尤其应注意动漫内容的引导性问题,避免一些儿童因模仿动漫作品而出现言语粗俗、行为暴力的现象。出于这样的考虑,社会各界展开了诸多探讨,如,受众对某些动漫作品进行了批评;新闻媒体探讨动漫业界道德问题;动漫研究领域更加关注动漫对受众的心理影响;等等。2013年10月12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包括央视动画责任有限公司在内的10家动画制作机构,以及央视少儿频道等10家动画播出机构,联合发出了一个倡议,号召动漫行业在作品中避免出现暴力、血腥、低俗、色情等情节和画面,避免出现易被儿童模仿的伤害、虐待、犯罪等情节,不说粗话、脏话以及带有侮辱性的语言,等等。这一具有官方性质的倡议表明,国产动漫在创作与传播中应当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高校动画专业的学生是未来的动漫创作主体,因此,在实践教学阶段和创业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动画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能力、创业意识的培养应该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结合到一起,如此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动画专业应用型人才。

作者:黄苏瑾 刘志强 单位:金陵科技学院动漫学院

动画创作论文范文2

 

航空工程的先驱者、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冯•卡门教授有句名言:“科学家研究已有的世界,工程师创造未来的世界。”这句话说得极是!其实,科学家通过研究亦能带给人类未来的世界,历史上的每次科技进步都带给人新的生活。但这只是说了人类文明中的物质文明,在说到人类文明的另一半——精神文明时,还可以再加一句:“艺术家创造精神世界与未来的世界。”工程师给人类提供一个什么样的生存环境,应该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而工程教育正是培养这种工程技术人才的专门教育。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与更新越来越快,工程技术对经济与社会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直接决定工程技术的水平和发展速度,决定了国家的工业竞争力。因此,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都在大力推进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力争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人才,以保持在国际竞争中的有利地位。除了工业以外,西方的文化产业,比如动漫及其周边产品,也给其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增长点,而日本的动漫产业的产值更是赶超汽车工业。如今在中国,政府也正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以寻求新的经济与文化增长点。作为创意文化产业一部分的动漫产业,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今天的动漫产业,尤其是动画,其内涵越来越宽泛,边界越来越模糊,技术成为手段,越来越具有工程化的特点,动漫艺术家或工作者也像工程师那样,必须具备很强的创新精神、实际动手能力和商业开发意识。硅谷推崇备至的便是浓厚的工程师文化,其精髓就是很强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商业意识。从这点来讲,动画人才培养也就与工程师的培养十分相似了。   工程教育改革着重解决“面向工程实际”的问题,培养层次、结构体系与人才类型的问题,教育与产业结合、与企业紧密合作的问题,教育中的创新教育问题。与工程教育改革要点相对应,动画人才培养也需要注意面向实际动画生产制作与创作问题、人才类型与结构体系问题、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问题、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天津大学动画专业教学改革即以此为要旨,充分吸收和借鉴工程教育改革中先进的教学理念,对动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突破传统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局限性,本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宗旨,强调突出生产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笔者从培养方案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入手,结合课堂教学、实习实训、产学研结合、效果跟踪、学生就业、企业反馈、制度建设、管理环节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改革探索,全面阐释天津大学动画专业如何解决动漫人才特色培养问题。   一、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   以工程教育改革中要解决的培养层次、结构体系与人才类型的问题为参考,在借鉴欧美与日本等成功的动漫教育模式以及传统艺术院校因材施教的工作室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校、企调研,结合几年的实践探索,天津大学动画专业着手大力进行教育改革,将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为“通识教育加工作室方向培养”,同时辅以大量的艺术、人文、管理、设计,甚至部分工科课程等方向的选修课程,再加上第二课堂的研究、创作方式。所谓“通识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大一、大二年级将动画所需的造型基础课程、动画基础与专业课程、动画理论课程、技术类课程、公共课、选修课基本修完,使学生对动画艺术、创作、制作、理论有基本的了解,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打好后续学习、提高的基础。通识教育阶段课程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加强课程设计环节,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创作、创新能力。工作室培养阶段重点放在知识技能融会贯通与提高创新上,请企业的一线专家走进课堂,教学方法由“听中学”改为“做中学”,侧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艺术表达能力的训练。工作室阶段突破传统的工作室培养的局限性,强调校企联合培养和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发展其个性,具体措施是整合实践环节,保证企业介入(时间的开放性)和培养方式的多样化(空间的开放性)。工作室培养阶段是真正的校企合作生产实训与研发,学生原创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的阶段。在大二下学期,本着双向选择和服从调剂的原则,学生通过选报方向和考试、调剂进入相应的工作室。工作室分为二维工作室、三维工作室、定格工作室,以及大四的综合工作室。各工作室针对各自的培养方向进行课程结构与内容设计,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人发展意愿,结合大一、大二的专业基础课程,将企业项目引入教学,由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以教学大纲为本、以生产标准为基准,共同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共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特色培养。工作室培养模式在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也锻炼了教师队伍的生产实践能力,保证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学校参照工程教育改革中的工程师培养思路,结合动画专业特点和培养方案对教学大纲作了充分调整,进一步围绕动画制作所需知识与技能,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使各部分和各阶段课程相互搭界、相互衔接。因此,学生的学习有了一条明确的主线贯穿始终。具体的造型基础课程、动画基础与专业课程、动画理论课程、计算机技术类课程、专业选修课的知识点被整合、相互衔接,使学生的实战技能、理论基础、创作能力得到全面锻炼与提升。工作室课程内容全部实训化,重视每名学生的个人实战能力、团队合作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堂点评、师生互动、评价与改进环节被加强。在作业成果提交方面要求:创作与设计理念贯穿化、基础作业作品化、设计作业专业化与标准化、创作作业专业化与规范化,所有作业均为实物化与电子化双版本。   二、通识教育阶段课堂授课与创新能力培养   通识教育阶段课堂教学完全注重对学生理论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方面,三大基础课程注重动漫基础与构成的知识,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动漫造型素质与表现能力培养,完全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造型基础课训练内容与方法。优点是使学生从以前的造型观念与技能向动漫造型观念与技能转变,通过一定的创意设计训练,教学直接与后续的角色设计、设计稿、运动规律、中间画、原画、场景设计、美术设计等课程内容教学挂钩。在接下来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理论课、技术类课程中,教师由浅入深地对动画相关知识、技能、行业标准、流程与要领进行系统讲授,此部分教学除了理论与技能的传授,更加偏重创意和设计的训练,特别是每门课程结束时的设计考核,更是将每门课程的知识点作系统的串联与展开。同时,我们要求学生每门课程的大作业(考核与考察)要按照企业做项目时的各个分项目的策划书和册页的标准,这种与企业生产标准对接的做法为学生日后的就业做好“预演”。专业理论课程围绕市场、策划、管理、营销、推广、剧本、创作、导演、概论、赏析、动画史、艺术概论等展开,结合学生的专业和选修课学习,进行细致、专业的研究总结。在动画片临摹课程中,学生分组做相同的片段临摹。通过临摹,学生一边学习优秀动画片的创作与制作经验,一边将个人的专业学习进行系统的串联与总结,一边对优秀动画片的生产流程和制作标准有了基本掌握与了解。技术类课程以功能使用入手,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指导学生练习,结课时以课程设计进行总结,使学生在总结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此部分的专业课、理论课程大多是由有多年动画片生产经验的专家带领专职教师共同授课,在教学的同时保证了教师梯队的培养。#p#分页标题#e#   三、工作室实训授课与创新能力培养   工作室阶段授课强调校企合作实训授课、产学研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工程教育改革中的教育与产业结合、与企业紧密合作的问题,以及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工作室阶段突破传统的工作室培养的局限性,强调校企联合培养和对学生因材施教,具体措施是整合集中实践环节,保证企业介入(时间的开放性)和培养方式的多样化(空间的开放性)。因此,工作室阶段更加注重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和生产实战能力训练。首先,是各个工作室方向的专业课程的专业化提高。接着就是第一阶段校企结合的合作培养模式,企业派专家进行授课、指导,将企业的项目、流程、标准、管理带入课堂实训教学。教学内容从市场策划、立项,一直到生产任务的完成,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完成商业动画片制作的全流程、规定动作、生产标准化、规定时长、作品质量五个环节的训练。这一阶段的优秀学生如被企业相中,则可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于大三第二学期提前进入企业实习。第二阶段的校企合作是将学生按照个人的擅长分组分工进行企业生产项目的制作,注重学生的个人职业生产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在此阶段,学生可以将企业项目进行再创作,也可以不跟随企业项目,自己搞创作,但必须达到企业的生产标准,同时兼顾学术,并执行学校和企业的管理规定。这样做,一是将校企合作课堂化,在课堂教学中就已保证了学生的生产实训锻炼,使其掌握了今后的工作环节与要领,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二是为企业物色合适人才提供了条件,提前解决了学生实习问题;三是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和个人创作明确了方向。同时,在这两个阶段中,专职教师跟随教学,一同得到生产化训练,这解决了教师的社会化、企业化培训,使专职教师既具备教学能力,又兼具生产实践能力,能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在接下来的第三阶段动画片创作课中,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进行原创动画片创作,或分组、或独立完成。这一阶段教学采取工作室立项制,让学生进行策划、申报、审批、立项、制作等环节的训练,既保证了学生原创能力的提高,又模拟了实际生产环节。学生的好作品可以通过申请进行深入创作,还可以吸收其他工作室和低年级的学生参加,使大家都得到锻炼提高,并保证了作品质量。定格工作室没有合适的企业合作方式,几乎全部课程都安排大家合作创作原创作品,参照的制作标准是国内的定格动画片制作标准。通过工作室阶段的学习,学生在大四时基本明确了个人的发展方向,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习。在接下来的毕业设计(论文)阶段,学生根据个人的特长和发展意愿进行创作,在学校做动画可以带领低年级学生参与,使其提前得到锻炼。如果工作室学习中学生与企业互有意向,学生可申请在企业做毕业创作与论文,学校派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导。   四、外出实践与第二课堂   在外出集中实践环节,学院组织全体新生在入学教育期间进行认知实践——到国内知名动漫、游戏企业参观、调研、学习,开阔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明确将来的个人专业发展方向,激励他们的专业学习信心。学期的外出写生与艺术考察,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搜集素材能力、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对传统文化与艺术元素的感受与领悟能力。毕业实习解决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技能拓展能力训练,扩大了其就业选择面。除此之外,第二课堂的创作、研究课程,大量的参观、交流、讲座活动,能开阔学生的眼界与思维,给予学生充分的个人发展养分与空间,为学生的个人艺术特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尤其是课余时间的第二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研究、创作的热情,让学生自由结组,打破工作室与年级的界限,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与合作。此阶段如有合适机会,也能与企业结合,进行实际项目的生产、制作。   五、监督与管理   上述各个阶段的授课机制都有一套完整科学的管理办法与之相适应,随时对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环节进行监控、管理,对企业与学生的反馈进行管理,既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权益与效果、教学模块的时效性,使教师得到真正的锻炼,开阔了师生的视野,又保证了校企双方的平等互利,真正做到了开放式办学。   结语   这样的动画教育改革,使动画人才的特色培养与工程教育改革要着重解决的问题相适应。经过几年的完善提高,这种培养方式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兄弟院校以及广大师生的认可,学生的就业率逐年升高,学生参赛获奖作品逐年增多,学生升入高一级院校继续深造的比例亦逐年攀升。这种特色方式培养出的既具有实际生产操作能力,又具有一定研究、创意能力与开阔眼界的“真正的人才”,无疑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保证了企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也会逐步带动整个创意产业的文化内涵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动画创作论文范文3

一、坚持优质内容创作的意义

针对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普遍存在的内容质量不高的问题,需从科技期刊的特点和内容的互联网属性等方面考量微信公众号内容创作的范围。从内容的来源来看,应为科技期刊编辑创作,或由作者创作、投稿并授权首发。从内容的内涵来看,内容应体现创作者的创新性智力加工,既包括全新内容的首创,也应包括对已有内容进行的独创性改编、汇编,或进行创作性的多媒体加工。从传播的角度来看,应注重观察、分析用户喜欢阅读和转发分享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作。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坚持进行优质内容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内容为王”的内涵是创作,创作是内容质量的保障。高水平的原创内容较易获得用户的转发,从而扩大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是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打造品牌、锻炼新媒体编辑队伍、挖掘和培养原创作者,科技期刊进行新媒体融合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优质内容的创作思路

1.论文精简碎片化改编

论文虽然是科技期刊最核心的内容资源,但将论文直接在微信公众号,并不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且未体现基于互联网传播的智力加工。对论文进行精简和碎片化改编,是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最容易切入的内容创作思路。如重点保留作者的中心思路见解,提炼归纳核心技术和重点难点,删减引言、原理、公式推导,保留关键图表并注重全文的版式设计,将其浓缩成一篇读者可以进行碎片化阅读并快速了解其核心内容的“微文”。微文形式十分适合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进行此类的内容再创作加工,并可以获得很好的传播效果。以《电力系统自动化》微信公众号为例,其《我看能源互联网》栏目首推的《薛院士的困惑》等5篇微文,阅读量较以往有了突破性的提升[5]。此外,《中国中药杂志》微信公众号2017年11月2日的《中药马兜铃,我到底有没有错/专家权威解读》,系对该刊论文《马兜铃酸的毒性研究及思考》精简改编而成,以相对简短的篇幅对当时引起全网热议的中药致癌话题给出了解释,受到用户的广泛关注,留言近30条。

2.综合汇编二次加工

针对某一个选题,搜集与之相关的书籍、论文、互联网文章、新闻、图片、视频、动画等公开素材,对素材进行梳理提炼和初加工。编辑需建立逻辑,谋篇布局,对素材进行组织和深加工。编辑还需撰写承上启下的段落来将素材流畅地穿引起来,最终组成一篇逻辑通顺、内容丰富的汇编作品。《金属加工》微信公众号特别擅长进行综合汇编和二次加工,并获得用户的广泛认可,拥有数十万粉丝。例如,《金属加工》微信公众号2017年10月30日的《亮剑江湖!京东方打破三星柔性液晶技术的超级垄断》,是在对爱上早读、手机吧测评团、5G网通信等媒体素材进行深度加工整理的基础上完成的,以图、文、视频结合的形式展现,获得了较高的阅读量。

3.全面信息的局部提炼

一些广受关注的新闻资讯和信息一般都由官方或主流媒体,通常覆盖面较广,涉及多个行业领域。科技期刊可以对这类信息进行局部定向提炼,归纳整理出与该刊所在行业关系密切的内容,在微信公众号上。由于这类内容通常与用户所在行业或单位产生直接关联,通常会吸引用户在朋友圈和微信群分享转发,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以“煤传媒”微信公众号为例,2017年4月21日中国工程院官网新增院士候选人553人名单,“煤传媒”第一时间梳理了煤炭行业的候选人18人名单并,获得大量转发。2017年8月3日网上了2017年中国企业500强,“煤传媒”统计了其中15家煤炭企业2016和2017年的排名、营业额和利润,制成表格,并分析了排名变化和相关数据,获得较高关注。

4.创作科普帖

科技期刊应承担普及科学知识的社会责任,利用行业优势开展科普教育工作,实现广泛的社会效益[8]。微信公众号为科技期刊开展科普创作和传播科普知识提供了适合的平台,打破了基于纸刊模式的诸多限制,同时也为科技期刊扩大影响打开了通道。专业技术科普素材丰富,与科技期刊关联密切,容易进行选题,是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创造优质原创内容的重要方向。此外,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还可以从历史、人物、相关专业名词等角度丰富科普的范围。但是要将科普帖创作得通俗易懂,阅读起来轻松畅快,并且具有鲜明的风格特色就比较有难度。在这方面,专业科普期刊《航空知识》微信公众号就给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科普创作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思路,即通过时效新闻类、知识技术类、人文类、深度类等选题策划优秀的科普原创内容。如《中国中药杂志》微信公众号以科普为特色运营,紧密围绕中药、养生等大众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选题,注重文案风格的流行化,善用热点,注重策划,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科普作品,受到广泛的好评和大众的认可。“煤传媒”微信公众号系煤科总院出版传媒集团主办。该公众号擅长创新,尝试以原创幽默漫画的形式进行科普。例如,“煤传媒”2017年7月30日《液压支架就是个葫芦娃》科普漫画,用21幅搞笑漫画将煤炭开采设备液压支架的工作原理解释清楚;2017年7月25日《99%的作者都曾想过的……》科普漫画,用17幅原创漫画将作者可能对科技期刊误解和不了解的内容轻松直观地表达出来,引起了读者和科技期刊编辑的共鸣。

5.抓新闻蹭热点

通常来说,新闻热点传播爆发力强、关注度高。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应积极挖掘新闻热点中可能与所在行业或相关专业的契合点,并组织好材料进行内容加工。采用该种方式进行内容原创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可预见的新闻或热点,可以提前策划,充分准备。例如,电影《空天猎》于2017年9月29日上映,《航空知识》微信公众号分别于9月26日、27日,10月3日、13日、24日创作和与该电影有关的内容,蹭足了热点。另一种是突发热点,需要科技期刊新媒体编辑思维灵活、响应快速。例如,2017年8月17日一套名为“我们是谁?”的漫画爆红互联网和微信朋友圈,各行业分别创作各自行业的“我们是谁?”文案。“煤传媒”创作了《刷爆朋友圈的煤矿工人》组图;《航空知识》微信公众号创作了《我是谁?不重要!来看看“战狼”是谁》,配合幽默文案和飞机图片介绍了“轰20”等国产航空重器,获113个点赞。

6.H5创作和改编

H5是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多媒体展现形式,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招聘、会议通知、产品和企业宣传,并且非常适合在朋友圈和微信群扩散。笔者认为,将已有的公开内容,通过H5等多媒体形式进行创新性加工,使其产生与原内容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和阅读体验。更多更好地应用新媒体技术也应是科技期刊探索媒体融合的重要尝试。以“煤传媒”微信公众号为例,其创作了刊物宣传、论文征集、新闻事件深度报道等H5,其中制作了基于H5的增强出版论文,将三维动画和作者谈感想的视频等无法在论文中呈现的内容进行展示,给读者以新鲜直观的阅读体验。

7.征集原创内容

事实证明,优秀的原创内容是阅读量的保障,客观上促使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努力创作和更多的原创内容。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坚持进行内容原创是件难度较大、消耗精力多、强度高的工作,需要新媒体编辑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度和创新、创作、承压能力。仅仅依靠该刊新媒体编辑显然不能满足需求,所以一些科技期刊邀请、挖掘优秀的作者为公众号撰写优秀的原创内容。在《金属加工》、《中国中药杂志》、《航空知识》、“人呆手户”等微信公众号中,作者投稿的原创内容已占一定比例,说明这些公众号已经建立了稳定的原创作者队伍,并积极发挥作用。其中,《航空知识》微信公众号还邀请到“知乎”专栏作者为公众号撰稿,为其他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内容创作技巧

第一,注重策划。对于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来说,尤其需要重视选题和内容策划,策划可分为长期策划和临时策划。一般来说,很多用户关注的大事件和热点是周期性或可预见的,这些是长期策划,可以提前进行策划和准备,以创作出优秀的原创作品。比如《中国中药杂志》微信公众号会针对24个节气创作与之相关的中药科普帖;很多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也会在某些奖项公示期策划对获奖项目和获奖人的深度报道,并在官方信息后第一时间相关内容。临时策划是针对突发新闻和事件进行的策划,需要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反应迅速,除了要保证在第一时间将内容出去,还应预设读者感兴趣的点来组织可延伸的材料,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突发新闻和事件。第二,注重素材。无论是素材综合汇编二次加工、创作科普帖,还是临时策划,若要创作出优秀原创内容都需要有较为丰富的素材储备。科技期刊新媒体编辑应注重在平时进行素材积累,并锻炼自身的内容敏感性,能够在适合的选题下提炼相关的素材内容。第三,利用思维导图理清创作思路。好的选题就要在进行策划时理清创作思路,根据逻辑关系搭建内容框架。思维导图软件可以帮助新媒体编辑高效完成这部分工作,新媒体编辑亦可以通过该软件筛选适合的素材进行内容组织。第四,关注和学习优秀原创微信公众号。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应关注和学习擅长内容原创的微信公众号,向其学习选题思路,留意其公开的素材来源,借鉴其运营模式。这不仅限于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更应关注极有影响力的科技微信公众号,如漫画科普公众号“混子曰”,主打重工业、轻阅读为特色的公众号“核电那些事”,介绍科技趣闻的公众号“酷玩实验室”等。第五,原创标签树立口碑。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负责人可只对用心创作、质量较好、传播预期较高的原创内容打上“原创”标签,这样可使原创标签成为内容质量保障的标志牌,同时可以提升读者对原创内容的认同感,从而使用户更关注标注“原创”的内容,进而提高内容的传播质量,打造品牌,树立口碑。

动画创作论文范文4

关键词:优秀民族文化动画教育创新发展

一、优秀民族文化是中国动画的独特内核

任何一个国家的动画作品都离不开体现民族性的故事内核,动画作品只有坚持本民族的文化内核并充分发挥其特质,才能得到受众的认可。从中国动画的发展史看,优秀的民族文化正是我国优秀动画作品的独特内核,笔者试以实例说明。1941年,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开创了我国民族动画创作的道路,这是我国动画作品中首次融入传统民族文化,为我国动画之后的发展探索了新的方向。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其拍摄了一系列颇具中国民族特色的作品,如动画作品《大闹天宫》和《牧笛》、剪纸动画《金色的海螺》、木偶片《孔雀公主》等。当时《大闹天宫》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部影片标志了中国动画片制作达到了一个小高峰,同时也是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动画走向成熟的标志。其民族化具体体现在题材选自中国名著《西游记》、在配乐中融入传统戏曲艺术、在造型上融入中国元素等。1979年,我国第一部大型宽银幕彩色动画长片《哪吒闹海》问世。片中的哪吒从莲花中诞生,扎着两个丸子头,穿着红肚兜,表情坚定,是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儿童形象。画面中大量运用了祥云这一中国元素作为装饰物,场景中的山水运用了水墨画写意的形式,呈现出中国画的传统样式。从上面的例子不难发现,随着时间的发展,中国动画的概念和体系逐步形成。中国动画在画面上脱胎于绘画、玩具、皮影、剪纸、木偶、戏剧等艺术形式,在内容上汲取了中国古典神话、民间传说、古典小说、传统寓言的故事核心,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动画“中国学派”。因此可以说,动画“中国学派”的文化身份和基础就是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动画“中国学派”自诞生以来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期,在探索民族精神、传统艺术和动画教育方向上耗时较长,今天的中国动画艺术终于进入了百花齐放的全新时代。2015年上映的《大圣归来》(图1)取材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影片对名著故事进行了新的演绎和拓展,通过现代的动漫制作技术,赋予动画新的内涵。该动画借鉴的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包括京剧、皮影戏等。此后的《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等作品也延续使用了“中国学派”的经典风格。可以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华民族文化都是中国动画作品的生命之源。

二、我国高校动画教育体系现状

中国动画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学派”的发展,“中国学派”的发展也离不开对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传承文化,教育先行,要想实现对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高校动画教育的引导作用。自2000年以来,我国动画教育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底,全国开办动画专业的院校有400余所,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约有1000所,学生有近40余万人。

1.动画人才培养的层次和类型

目前我国动画人才的培养分三个层次:第一层,高职高专教学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第二层,本科教学培养创作技术型人才;第三层,研究生教学培养高级创作型与理论研究型人才。同时,动画教育培养的人才按类型主要可以分成四类:第一类是策划人才,负责策划创作与生产;第二类是创作人才,负责形象编导、场景动作设计、漫画创作、游戏设计等;第三类是制作人才,负责电脑动画制作、传统动画制作、漫画制作、游戏制作、影视后期特效制作等;第四类是营销管理人才,负责营销策划、制片管理等。

2.动画课程的设置

动画课程总体设置上分为四大块:一是基础课程含美术设计基础与理论课程;二是专业课程含动漫画理论课程、动漫画技法与设计课程、动漫画创作课程;三是计算机技术课程;四是影视基础理论与技术课程,及其他的剧作、表演、音乐等课程[1]。

3.动画教育的教学模式

动画教育在教学模式上主要分为传统的艺术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理工科教学模式以及几种模式的混合体模式。传统的艺术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上为从艺术基础课到专业基础课再到创作实践课、毕业创作或毕业论文结束[2];实践教学模式通过项目教学、厂校结合等方式进行;理工科教学模式主要让学生了解动画制作原理、操作方法以及实践创作。如,中国美术学院动画学院在本科一年级时就进行基础部的统一专业基础教学,二三年级时进行专业理论与专业技术的教学,三四年级时让学生开展创作实践、实习考察、毕业创作以及论文写作等活动[3]。经过20年的发展,与“中国学派”一脉相承的中国动画教育模式已经逐渐形成,课程的设置也日趋完善,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有的动画教育体系对动画人才的文化修养、艺术气质的培养还不足,部分相关院校围绕民族文化开展动画技术研究与教学的能力也有待提高。目前部分院校师资力量单薄,缺乏科学先进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动画专业计算机教学大多重视国外通用软件技术,忽视了对中国传统动画技术如水墨画、剪纸、偶动画等的现代化与电子化发展的研究,缺乏技术创新能力。

三、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推动动画教育的创新发展

随着众多地区将动漫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加以扶持,大量优惠政策不断出台,动画产业基地纷纷成立,整个动画产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高校作为培养动画人才的重要阵地,在培育人才时一方面应当考虑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应当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指引方向。笔者认为,从传承传统民族文化角度出发,我国高校动画教育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创新发展。

1.从传统民族文化中提取动画创作课程素材

中国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传统艺术表达手法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开展动画教育可以从中提取创作题材和精华。如,高校可以将中国民间皮影的制作技术思维和技术特点应用到现代动漫创作中,开发专门的皮影动漫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现代数据分析、数码应用数据库知识等内容培养专业人才。除皮影艺术外,京剧、年画、国画等传统艺术都可以融入动漫创作。高校动画教育应借助先进的动漫制作技术,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现代审美价值取向、契合现代文化消费需求的动画艺术形象。我国的动画创作要体现中国儒、释、道文化中蕴含的道德观、民族精神、文化理念等,注重内在涵养、外在和谐的中庸之道,注重敬畏自然和辨证统一的生存理念等。高校要意识到动画创作课程的重要性,着力构筑现代动漫教育创作课程的新模式,以注重原创性、创新思维、人文内涵为宗旨,打破以往动漫专业教育中过于注重画技、数码技术、现代商业运作的人才培养理念,强调动画教育中的文化本位特征,从优秀民族文化中提取动漫创作课程素材。

2.产学研创联合推动民族文化在动画教育中的传承

在讲授种类繁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时,高校可以开设关于传统艺术风格表现手法的讲座或选修课,结合优秀案例分析传统艺术表现手法在其中的运用,通过临摹作品和专题研讨,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的制作手法,将传统的艺术手法融入动画教育的日常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创作,引导学生开展对民族文化和民族元素的认识、调研以及实践活动,将民族文化真正内化于心。在教学模式上,高校应当发挥产学研创联合的作用,推进产中创、学中创、研中创,通过创新将产业需求、学校教育、技术研发串联起来,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结构,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走有前瞻性的、面向全球动画产业市场的三维动画艺术人才培养之路。在产学研创联合的基础上,高校应让学生积极接触优秀的国漫工作室,了解当下民族文化在动画中的最新应用,使学生主动在动画创作中传承和发展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

3.动画作业与作品思政有机结合的教育新模式

高校应该将学生作业与作品思政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动画作业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高校应运用德育特有的学科思维,提炼动画设计制作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技术,升华设计思路,将动画教育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具体、有效的教学载体,使德育渗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应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恪守用作品影响他人的社会目标,引导学生用动画记录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这样可使学生在创作中树立正确方向、巩固专业知识、提升艺术水准、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推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文化发展。

四、结语

中国动画教育在重视借鉴国外先进制作技术的同时,应从中华优秀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高校作为输出新一代动画人才的基地,应与时俱进,培养受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熏陶的人才,培养学生的正确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进一步在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伟.普通本科院校动画专业建设思路与对策[J].科学时代,2011(10):223-224.

[2]王六一.征途——走向百年的中国动画:卷七[M].北京: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2012.

动画创作论文范文5

课程内容陈旧,落后于影视动画的发展影视动画后期制作是影视动画制作流程中的一个环节,后期制作阶段包括画面剪辑、录制台词、配制音效、合成特效等。影视动画近些年来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它已经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单纯运用计算机软件编辑制作的方式,集电影、电视栏目、特效制作、影视广告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各校的影视动画后期制作课程也都普遍遵循了综合性的特点,将上述内容纳入到课程的教学中,其内涵非常丰富。但是,在教学中,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却往往都是以电视栏目包装的制作为基本框架,教学中所列举的案例也多为电视或电影的片段。即使有些教师找到一些影视动画作品,但要么数量少,要么缺乏典型意义。总之,教学内容不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实际层面都远远落后于影视动画的发展和教学的要求。

课程设置随意性太大,缺乏科学管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就目前影视动画课程在学科专业知识的覆盖面上都是比较齐备的。但是,当我们仔细审阅课程后发现,课程设置的结构不够科学合理。多数课程沿袭的是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结构。因为影视动画专业的发展历史较短,有经验的专业教师有限。很多专业课程甚至仅有一名教师。后期制作也不例外。在这种情况下,给学生开设什么样的课程,在什么时间开设,都要先考虑到教师的具体因素。课程的设置一般没有客观的论证,也没有真正体现出课程结构系统化、科学化的要求。

教学环节简单化,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影视动画作品制作的前期阶段,都是以单一的个体片段存在的,各个独立的片段经过后期的“加工”处理之后,才能成为一部完善的影视作品。由此可见,影视动画后期的教学环节中,实践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学生通过动手将一些影视动画半成品“加工”成作品,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创作意义和深度。但是,在教学中,由于缺少影视动画的“半成品”,因此给予学生动手实践的素材非常匮乏。课堂上基本采用的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的方式,这种简单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非常不利。教学问题的产生往往有多种因素,包括教学理念、教学管理、教学方法途径等,我们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其中师资队伍和教学研究是最主要的原因。

首先,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较低,难以胜任教学任务。教师的专业能力是课程建设的基本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了课程建设的质量。目前国内只有十几所高校有影视动画专业的硕士点,博士点更是少之又少。每年毕业的研究生人数十分有限。其中,大部分毕业生流向了企业和公司,只有一少部分选择了留在高校,这就导致了影视动画专业课中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非本专业的毕业生,其中以美术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的居多,还有少部分来源于计算机专业。这就直接影响了包括影视后期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这样的师资队伍很难形成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也不太可能对课程进行比较深入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另一方面,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影视动画后期课的教师应该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阅历,但是我们的教师都是在毕业后直接留在高校执教的,所以根本谈不上什么专业实践经验。这也是整个影视动画专业整体水平难以提高的症结所在。

其次,缺少教学研究和规律的科学总结,没有形成教学特色。经过几年的发展,各类高校影视动画专业的招生已经初具规模,教学管理日趋规范,教师队伍比较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就凸现出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教学研究。我们在中国知网上进行了论文检索,从2008年至今,关于影视动画的研究论文总计541篇,其中涉及到教学研究的论文不足20篇。这个数字不仅与影视动画的发展现状不相符,更无法满足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我们与一些教师,特别青年教师探讨过这个问题。应该说,不论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提高专业整体水平的角度,大家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是明确的。但是在现实工作中,缺少学术带头人,没有科研氛围,教学的单兵作战等等,都大大限制了教师的科研发展。没有科研或者缺少系统的科研,使很多教师成了典型的“教书匠”,忙于教学却不能提高质量。

影视动画“后期制作”课程的整体架构

当前,国内高校影视动画后期制作教学课程各具特色,在课程的具体内容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来说,主要包括后期特效(AfterEffect)s、非线性编辑、视听语言等主要内容。“后期制作”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学生在学习了栏目策划、摄影、艺术创新思维、PhotoShop等课程,掌握了一定的影视前期制作的技能后,再学习后期制作。该课程一般设置在120学时左右,另有50学时的实践。影视动画后期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系统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深刻了解后期制作在影视制作流程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学习本专业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使学生熟练掌握并很好地运用数字合成系统及其他相关软件,并能进行影视动画后期合成及特效制作。同时,结合影视动画的发展,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影视动画制作与产业开发研究的人才。

从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出发,我们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影视后期编辑软件。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后期剪辑制作软件EDIUS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并能够掌握基本的技能。一般在新闻中大量使用少于5秒的镜头,这就直接使用后期剪辑制作软件EDIUS来剪辑合成。为了更好的加深理解,将一些典型材料或学生自己拍摄的素材按照新闻片段的形式剪辑。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在使用软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在课后布置相应的练习,使得学生能够深入的进行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二部分是蒙太奇思维。“蒙太奇”一词来源于法语,原意是装配、安装,后来被借用到电影中,指镜头组接的技巧手段,或叫画面的剪辑。蒙太奇思维方式作为一种创作观念,贯穿于节目制作的全过程,它的差异将直接影响节目的整体风格、构思和结构。通过对蒙太奇思维的讲解,学生对剪辑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进而使剪辑更加艺术化。第三部分是后期合成软件。AfterEffects是基于PC和MAC平台的后期合成软件。被广泛应用于影视制作、栏目包装、电视广告、后期编辑及视频处理等领域。在影视节目片头、广告片及专题片、纪录片头的制作中选用非线性编辑为主比较合适。因为在影视节目片头和广告片中大量使用多层画面的运动、叠加、透明,画面的快、慢动作,三维动画、颜色的特殊处理,字幕的特殊处理等效果。在专题片和纪录片头中除了应用特技效果以外还大量使用长于5秒的镜头,这就需要后期剪辑制作软件EDIUS来实现它,而制作特效部分,要选用AfterEffects软件。虽然学生对AfterEffects软件感觉到很陌生,但是同属于Adobe公司旗下的软件已经接触了不少,这样他们对软件的界面及整体构架就不会感觉到陌生。于是我们采用“讲练结合”,在给学生讲述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的同时,引入成功案例的设计过程,同步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在听课的同时跟随老师演示同步模仿练习,听、练结合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知识和技能。在学生掌握了AfterEffects的基本操作方法之后,我们会通过案例的模仿与分析加强学生对影视动画的理解,教学重点转化为强化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会安排学生制作一个综合案例,要求学生去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影视作品,为其制作一个宣传片,以此充分展示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独立制作的能力。影视动画后期这门课程,笔者利用自主探究、相互协作、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让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p#分页标题#e#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影视动画“后期制作”课程建设

动画创作论文范文6

一、日本动画教育课程内容和中国动画教育课程内容比较

1.中国动画学校的课程

中国的动画专业主要设置在各类大学,包括公立大学,民办大学,学校教育制度分为4年制和2年制。日本的动画专业,主要设置在大学和专门学校。其中大学多为4年制,专门学校多为2年制。大学的动画专业和中国一样,除专业课程外,还包含基础教育课程(公共课)如美学论,外国语等。2年制的大学,如专门学校,主要以专业课程为主,注重学生的实际制作能力,没有基础课程教育。目前,在中国的动画教育在教学实践中,部分学校还没有完整的教育体系,没有使用统一的教材,也有部分学校没有教材。下面就对中国各大学的动画教育的大致教育课程做简单介绍:(1)专业教育课程第1学年素描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线描电影论动画概论第2学年素描色彩透视人物设定运动规律插画场景设计第3学年雕刻定格动画漫画技法3D技术(3DMAXMAYA)网页设计FLASH动画第4学年毕业作品毕业论文(2)基础教育课程第1学年英语古典文学法律基础体育形势与政策马克思主义哲学道德思想修养政治经济学现代文学中国美术史第2学年外国文学外国美术史形势与政策体育思想概论艺术概论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第3学年形势与政策美术学概论邓小平理论音乐简史戏曲鉴赏

2.日本动画教育课程

(1)四年制大学

东京工艺大学动画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的专业,东京工艺大学的教育体系有着与动画有关的广泛领域的综合教学理念,在动画学科实行综合的动画教育和研究。主要通过从对传统动画的制作技法的学习和实践制作到数字化电脑技术的运用及表现方法的学习,通过对动画与之相关的广泛领域的详细了解,充实动画知识面,注重综合素质培养。1)专业教育课程第1学年动画特别讲座A(选修)动画概论A(选修必修)动画史AB(选修必修)动画技术论ⅠⅡ(选修)基础演示ⅠⅡ(选修)基础造型实习(选修)动画表现基础(选修必修)电脑基础ⅠⅡ(选修必修)动画Ⅰ(选修必修)剧本基础(选修)动画背景Ⅰ(选修)素描A(选修)基础技法AB(选修)第2学年动画特别讲座BC(选修)发达心理学(选修)电影史AB(选修)动画史CD(选修)漫画论AB(选修)动画心理学(选修)动画构成技法(选修)新媒体AB(选修)素描Ⅲ(选修)3D技术设计Ⅱ(选修)第3学年领域研究(选修)动画特别讲座D(选修)电影构成论(选修)广告媒体论(选修)设计论(选修)著作权制作论(选修)电视节目制作论(选修)电视剧论(选修)动画演示课(必修)新媒体C(选修)动画制作(必修)第4学年毕业创作研究(必修)2)基础教育课程工艺制作艺术学A照片学概论B影像学概论B设计学概论B媒体表现概论B漫画学概论B艺术学B美学美学心理学艺术学色彩学视觉传达论西洋美术史A日本东洋美术史A西洋美术史B日本东洋美术史B造型心理学认知科学艺术学特别讲座美术史特别讲座现代艺术欧美话剧论文艺理论音乐学法学概论社会学概论日本文化史造型基础学图像和数字物理学概论光和视觉俄语英语法语德语外国文学社会和思想等

(2)专门学校

大阪动画学院动画专业大阪动画学院是日本动画学校中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向日本的各大动画公司输送了大量的动画人才,其中较多的为动画师。大阪专门学院动画学科的课程是从通过对初级动画技术到高级动画技术的理论学习,再加以实践的自作理论学习,包括基础绘画,色彩,场景画,后期的上色,合成编辑等动画制作过程知识的全方位学习。①对制作现场的现场状况的了解和基本动画知识的学习。一边通过对动画的历史和发展,动画的制作流程等的学习,在这同时,同步开展动画的实践制作学习,如对物体的观察能力的培养,拷贝绘画学习,物体质感的表现学习。

制作现场状况和基本动画的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内容:基本绘画Ⅰ:原画的拷贝学习,中间动画的理解基本绘画Ⅱ:人体各角度的形态,静物素描,动物画基本绘画Ⅲ:对比表现,错觉效果的理解基础教养Ⅰ:动画专业用语的理解,制作现场的现状基础教养Ⅱ:分镜表和动画时间表的理解角色创作Ⅰ:动漫人物素描和人体基本动作角色创作Ⅱ:角色感情表现及演技表现角色创作Ⅲ:动物的动作研究和绘画练习人物表现Ⅰ:人体的结构和人体素描,风景人物表现Ⅱ:动作姿态,人体服饰质感表现:石膏素描,静物素描,风景绘画分层的构成:帧数的对比,构图法,视觉效果角色设计:角色设计及设定a动画制作现场的流程在学习立体感的表现,透视,背景美术的基础上,开始把动作的表现加入到动画的实践制作中。教学课程要遵循动画制作现场的流程来进行。动画实践Ⅰ:分层动画动画实践Ⅱ:摄像机镜头动画动画实践Ⅲ:后期合成,特效动画b把握制作流程,专家现场指导通过策划,剧本,分镜,原画,动画的制作,中间帧,色彩,背景,CG,合成编辑的作业练习,完成一个完整的动画作品。制作演示:动画电影,电视剧版动画的制作过程了解策划,制作:工作进程安排,故事版设计和分镜制作实习Ⅰ:动画制作设备和工具,CG软件的理解制作实习Ⅱ:自创剧本的策划和制作制作实习Ⅲ:数字化电脑应用动画制作c动画制作的CG技术的学习在现场的实践制作中,按照日本动画业界的动画制作流程,开展对CG技术的学习。影像表现Ⅰ:自然物体的动画和质感的表现影像表现Ⅱ:摄像机的指定及特效表现取消基础教育课程。

二、中国动画教育体系的改善和发展

1.教学课程

从课程的内容上来看,中国的动画课程虽然已经有针对专业性的课程,但是与日本的动画课程相比较还相对较弱,就动画的表现技法和技术而言直接对动画有利的专业课程还不够完善。因此,为培养优秀的动画人才,首先,改善我国的动画教育课程的设置是很必要的。我们应该参考世界先进水平的日本的教育体系,开发更有效的动画人才培养教育体系。

首先,我们的教师要不断的提高对动画的认识和理解,加大力度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动画教育的培养可以分为剧作方向的培养和动画制作人员的培养。这就如同日本的动画学校分动画专门学校和动画研究所。动画研究所就是以动画的历史,发展,动画内容等的相关内容为中心,进行理论研究。而动画专门学校是以动画制作为重点,培养动画公司所需要的动画绘制人员,而这个环节的动画绘制人员也是需求量最大的。所以笔者认为,我们的动画教育方向的定位,应该定位于动画制作的人员方向的培养,以培养一个优秀的动画人才应该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为基础,如1素描能力2对物体特点的表现能力3角色演技(外形特征,心理特征,感情变化,剧情发展)的理解力4趣味性的创造力和表现力5故事内容的理解力,把握力和敏锐力6对动作的观察力7对整个工作流程的把握能力,和团结性。应该本着以上条件,开发开设有效的,更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教育课程。#p#分页标题#e#

其次,在课程设置上,我国的动画课程与日本相比较,我国的动画课程虽然以涉及到了动画运动规律及原理的课程,但仍然是偏重于理论上的研究,学生实际的动手操作,实践时间远远不足。从之前提到的日本动画学校的课程来看日本的动画实践课是占有很大的比例的,无论是日本的综合类大学还是动画专门学校通常在课程安排上先是专业课的演示课程,也就是我们的理论基础讲解课程,然后紧接着就是专业课程的实践课程。而我们的课程设置里几乎是没有动画实践课程的,大部分的动画学校都是在学生4年级快毕业时才接触到动画制作,然而动画是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揣摩才能掌握到其中的规律和技巧的学科。通过短短的4年级半学期的动画实践是完全不能到达训练的作用的。所以我国的动画教育课程也应该大量投入实践创作中,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能力。认真研究动画绘制方法,帧数的时间把握,把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动画教育目的。

再次,树立正确的动画教育理念,在动画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3D技术,电脑CG技术已经成为了制作动画比不可少的技术。但与此同时一定不能忽略传统的绘画基础教育。据调查统计,日本的动画公司和游戏公司(光荣,任天堂等)在招聘动画制作人员时,仍然以制作人员的绘画能力为首要基础。所以传统绘画能力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要有效的把传统绘画技术的培养和CG技术的有效结合起来。

最后,与日本的动画学校课程相比较,我国动画教育课程接触动画专业的相关课程的时间上相对较晚。从日本的课程设置来看,日本的动画学校无论是综合类大学还是专门学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让就直接入正题,直接进行动画概论,制作流程,动画专业用语,动作制作基础的课程,及场景的制作,角色设计等课程。而我们的课程基本在一年级几乎没有涉及到动画专业相关知识,还是停留在传统绘画基础上,传统绘画基础虽然是不容忽视的学科,但也置后了学生接触专业的时间。我们在引入动画专业的学生时,在他们考入大学之前就应该提高对他们的绘画基础要求,也就是说绘画基础要求是他们在高中就应该解决好的问题。在跨入大学校门后就应该尽快让学生接触相关动画专业知识。

动画创作论文范文7

 

中国近代自有了正规美术院校以来,课程中也开始注重传授人体结构知识,开设艺术解剖学作为美术专业的必修科目。在传统艺用人体解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般携带幻灯片、人体模具和挂图等进入课堂,这些教学资料一部分可以购买到,一部分需要教师自己制作,资源极其有限。教师在课堂上还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在黑板上绘图和板书,课程进展缓慢,效率太低,传统艺用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使教师讲授很费力,学生学得也费神,教学手段的单一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对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代,普通高等美术院校在讲授技法理论课,如艺用人体解剖学、透视学课程的发展趋势,教师不仅仅是携带幻灯片、模具和挂图等进入课堂,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要。计算机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便捷,为艺用人体解剖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支持和帮助,大大推动了其学科教学方法的进步。如数码高清图片、视频和三维动画技术都可以应用到艺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并有机结合这些资料和技术组合成完美的课件。   笔者在多年从事艺用人体解剖学的实践研究和教学中,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艺用人体解剖学在普通高等美术院校的教学现状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在理论和实践经验并重的前提下,曾主持大学生科技立项“艺用人体解剖学对艺术创作应用研究”的研究工作。并发表相关论文《人体造型解剖学与艺术创作》在艺术教育杂志上出版。以佳木斯大学解剖研究基地为依托,同时在佳木斯大学图书馆、佳木斯市图书馆以及佳木斯大学附属医院收集了大量的有关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并在学术期刊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论文,来研究艺用人体解剖学在普通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现状分析,逐步在艺用解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使课程讲授具有直观性、高效性、生动性和互动性等特点,目的是在高校教学中探寻更好的教学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也将成为今后课程教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采取趣味性教学方式。查阅资料、整理调查资料,通过分析调研资料,提炼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形成理论体系,并在从中反思,实验教法改革教学的总结。艺用人体解剖多媒体教学中不管是高清图片和3D展示,还是视频播放,都能使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形象逼真立体感强的人体肌肉、骨骼的动态和形态特征,使学生对人体解剖结构有着全面、正确、完整的认识和理解。多媒体教学把图形、动画和声音等有机结合,屏幕上的形象不断变化,使教学变得极为生动。用不同的视角观察人体结构,打破了单一的思维定式和视觉习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为普通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给出比较专业的材料和论证。   通过对艺用人体解剖在普通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现状研究,为尽可能地加固学生在解剖学方面的记忆,通过手脑并用、“翻箱倒柜”的方式,将这门枯燥的课程转化成一门很有趣味的课程,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我国在普通高等美术院校艺用人体解剖教学理论提供材料。   人体造型解剖学是从造型艺术出发,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一门科学。我国普通高等美术院对艺用人体解剖学的这样一门理论技法的基础课程,应不应该加强?应该加强到何种程度?   对普通高等美术院校,绘画专业教学如何更好地将人体造型解剖结构,运用到实践的绘画中,不仅仅只是为基础知识而基础知识,基础之所以是基础,就是因为它是为艺术创作的更高层次服务的。没有人体造型基本知识、造型的训练,所谓更高层次的艺术创作就是空中楼阁,这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三、把艺用人体解剖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绘画创作中,真正地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严格地以人体结构的科学理论为依托,并善于利用人体构造的理论知识,才能较为深入、真实地描绘和造型,解决人体造型中的诸多问题。人体造型解剖学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美术基础教学的必要,而不是医用解剖学。二者对人体生物特性的观察及探索是一致的,差异是研究和探索的方向不同。所以,用艺术家的眼光对解剖学的认知,提高对绘画创作活动和教学实践指导,不断锤炼学生们绘画作品的艺术语言,提高艺术表现力,用艺术家的眼光对解剖学的认知,提高对艺术创作活动和教学实践指导,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人体造型解剖学对高等美术教学实践的当代意义,增加普通高等美术院校绘画技法的厚度、审美深度。在课堂和绘画创作中,自觉运用人体解剖学知识。通过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调查,不同种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跟踪考查学生在学习了艺用人体解剖学课程后,能否将理论知识真正的运用到绘画作品当中,分别对素描课堂、油画课堂学科考察,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对比教学效果。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西方后现代主义“反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等等一些思潮的强烈冲击下,人们变得疯狂起来,以前所未有的自信“表现着自己的艺术价值”,很多绘画作品削弱甚至完全没有了具体的造型。很多普通高等美术院的学生们的艺术创作没有了具体的形,曾经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绘画基础训练方法被弃之不用,如人体造型解剖学,这种科学的方法,她的作用在哪里?如何看待这二者之间的关系?目前美术专业基础教学正面临冲击,如不很好地对待这个问题,势必影响到普通高等美术院美术专业的教学质量。   通过艺用人体解剖在普通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现状研究,将人体这一个非常复杂的有机形体,通过长时间的研究与实践,对普通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给出较全面的论证。以论文的形式发表于专业美术刊物,为有关学者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在不断增加教学容量与质量的前提下,在提高学养与技法的过程中,认真搞好艺用解剖学的教学工作。

动画创作论文范文8

【关键词】动画角色;传统艺术;象征;色彩;传统故事;情感表达

面对美国、日本等国外动画电影潮流的冲击,中国动画在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方面明显滞后。一项调查显示,影响力最大的动漫形象评选中,中国只有孙悟空列在表中。中国动画急需在角色塑造与情感表现方面加强研究,学习美国动漫的角色形象设计以及特效技能,借鉴日本动漫的动画角色的情感表达,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打造属于中国的动画产业。

一、传统文化与动画角色的关系

中国动画与传统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动画角色的塑造很多都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元素,使得角色颇具中国特色。

(一)传统文化为塑造动画角色提供源泉

今天的中国动画在角色造型设计、场景设置、语境和台词等方面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大闹天宫》中孙悟空这一动画形象深入人心,这一动画角色形象的设计出自张光宇先生之手,运用京剧式的脸谱,采用红、绿、黄等中国传统象征色彩,吸收民间木雕、剪纸、京剧的装饰风格和中国传统艺术中古人的绘画技法,配以颇具京剧味道的高难度弹跳动作来展现猴子的本性,以中国传统戏曲京剧为源泉,注入到动画角色的塑造中,为其提供无尽的活力。

(二)动画角色彰显传统文化魅力

动画人物的塑造运用了许多传统元素,如传统艺术(剪纸、皮影、年画、木偶、戏曲)、象征色彩(墨、红、黄)、传统故事等,这些元素蕴含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凸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传统文化在中国动画角色中的情感表达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一些常见的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形式,将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融合到动画的角色塑造与情感表达中,不仅可以增强动画角色的独特性,而且可以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角色情感[1]。

(一)传统艺术

1.剪纸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种。剪纸动画《葫芦兄弟》已成为中国动画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体现了乐于助人,团结一致,不怕困难,顽强拼搏,敢于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民族精神,也体现了葫芦兄弟与爷爷之间深厚的感情。穿山甲兄弟,其实是一种将剪纸与动物形象的结合体,也是一种主观臆想和传统艺术的结合体,是正义的协助者,赋予其人物情感,表现其对正义的坚强维护。2.皮影皮影来源于生活,是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无论是什么阶层、什么年龄还是鬼魅形象,都可以通过皮影平面化的艺术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皮影动画《桃花源记》中的角色设计大多采用侧面九点面、七点面或五点面的平面形象,几乎没有人物的正面形象,这也就重点抓住了人物的脸部特点,对人物刻画简单明了,如渔夫的骨瘦如柴,妇女的婀娜舞姿,村民的热情好客,从而极大地表现了人物性格。动画中直接、突出、对比、夸张、比喻等影视镜头语言的运用,可以强化影片的情感内涵和艺术感染力,通过人物面部表情表达人物情感。3.年画我国的很多动画角色形象都来自年画,《大闹天宫》中的托塔天王形象来自年画中的门神形象,《哪吒闹海》中的哪吒来自年画中的大头娃娃形象,《金猴降妖》中的女妖怪幻化成人型模样来自年画中的美人形象,《九色鹿》的造型风格取自于敦煌壁画。4.木偶《阿凡提》中阿凡提的形象是头戴一顶民族花帽,背朝前脸朝后地骑着一头小毛驴,并具有温和而极具某种穿透力的笑声。该片中的每个故事都有深刻的涵义和教育意义﹐讽刺挖苦那些道德败坏的人。为了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到主体和空间传达的情感和艺术氛围,该片常虚拟各种美景气氛,来制造真实场景的视觉、触觉、嗅觉,引导观众从相关的情景设置中获得建筑空间温馨舒适、便捷时尚、活泼浪漫的情感氛围。5.戏曲戏剧动画是一种中国式的动画风格。戏剧动画《朝阳沟》在运用传统戏曲形式表达现代生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里面的人物充满了新的思想感情,展现了社会主义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通过传统而独特的戏曲艺术形式,电影将戏曲文化与影视文化相结合。全剧语言富有个性特色,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歌词生动有趣,节奏快,将动画情感与观众情感紧密相连,产生情感共鸣。

(二)传统色彩

中国传统色彩使得整个动画的主题、主要内容的表达以及主题和氛围的凸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动画创作者对中国传统色彩的合理把握和综合运用,使人们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感性认知,实现精神和情感的共鸣,提高艺术美感,促进动画质量和民族文化的传播[2]。1.水墨中国水墨动画将中国水墨画引入动画制作,以虚实结合的意境和生动灵活的画面作为表现方式,以中国水墨画技法作为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表现手段,并通过连续投影形成浓淡虚实活动的水墨画图像,《小蝌蚪找妈妈》中虽然是以水墨画表现形式贯穿全动画,但对于池塘、河岸、蝌蚪、青蛙、壁虎、老牛等不同形象却运用了不同色彩来点缀,保留了动画原有的传统艺术感,动画色彩的灵动表达也活跃了画面。2.红色与黄色红色是远古人类在生活中运用的一个色彩元素,在中国的文化中红色是革命和鲜血的象征,所以中国的国旗就是红色。红色体现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具有自由民主文明的文化情感特征。黄色在古代是最高统治者权力的象征,历代的帝王专用多年的高贵黄色,因为黄色有着阳光感觉,皇家像是主宰的太阳一样,带有威严崇高精神。黄色的文化情感特征有一种不可逾越的敬畏感。面部造型形象的灵感来源于中国京剧的脸谱化妆,服装造型吸收了敦煌壁画和民间年画中的造型元素,大部分人物动作都是从京剧动作演变而来,使整个动画电影充满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地域特色和民族情感。

(三)传统故事

在中国有很多传统的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花木兰》写的是女英雄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花木兰一心想光宗耀祖,前方战乱,年迈的父亲被征兵,花木兰不忍父亲出征受苦,在深夜女扮男装告别父母,踏上艰苦旅程,在军营中的生活艰苦而又时刻充满挑战,被军营中人发现为女儿身后被逐出军营,而花木兰一心报国,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最后光荣回乡[3]。这样的故事很容易打动中国观众,强烈的民族情感、细腻的亲情以及宏大的战争场面都将观众带入那个动乱的年代。

三、传统文化对动画角色塑造的影响

(一)丰富动画角色造型

传统文化是中国动画片赖以生存的土壤,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是一部动画片的主要元素之一,是动画片的基础与核心,人物的服饰、动作、神情等都需要精心的设计才能与人物的性格、身份、地位以及个人经历相符合。《大闹天宫》这部作品中,以中国古典神话故事为背景,在角色造型上采用中国戏曲的人物造型,人物的兵器采用传统器具,在场景设计上借鉴了中国古典壁画的形式,是一部重现中国古典文化的作品。前文也提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角色造型上的应用。因此,传统艺术丰富了动画角色造型内涵,将动画角色造型的风格传统文化和国外动画核心技术相结合,以此来逐渐成为影片风格的重要标志,从而打出自己的品牌。

(二)优化动画语境

除了动画角色建模的设计外,动画还需要创建者设置上下文。在这一过程中,传统文化的融合使动画语境具有民族性格的形象特征和表现特征,这使得语境更适合动画情节和角色的表达,动画角色在表演中更好地掌握技巧和分寸的表达。

结语

角色造型丰富的情感表达不仅可以使观众与动画角色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还可以使动画角色具有创造性、感染力、生命力和吸引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元素与动画角色的融合,使得中国的传统艺术、象征色彩、传统故事与动画角色更好地融合,赋予角色准确、丰富的情感并给予受众情感共鸣,使得角色拥有更加生动形象的视觉形象和饱满丰富的内在情感的完美结合,提升受众对于动画角色的满意度和喜爱度[4]。因此,中国动画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很好地传承与发展,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到动画制作中。

参考文献:

[1]时娟:《中国传统色彩在动画创作中的情感表达研究》,西北大学学位论文2014年

[2]邱锐:《中国当代动画的色彩特征研究》,广州大学学位论文2013年

[3]高旸:《探析中国动画的故事符号和造型符号》,中国海洋大学学位论文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