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知识范例

地理学科知识

地理学科知识范文1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课堂;情景化教学

素质教育下,我国教育教学较以往取得长足的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也在不断上升。这一成效的取得不可忽视的就是初中教学的发展推动力,是我国现阶段教育教学发展所不能忽视的问题。在初中教学中,人们将关注的教学内容从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变为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这一表现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更为明显,使得情景化教学在地理课堂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当前情景化教学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仍然存在不足,阻碍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发展。笔者就地理学科情景化教学的意义以及情景化教学乐学课堂发表自己的观点。

1当前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情景化教学的意义探析

1.1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学习兴趣: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学而言,初中地理学科教学的难点在于需要学生对该学科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主动去学习该学科。但是目前初中地理学科情景化教学的现状却与之相反,很多学生对该学科学习并没有兴趣,甚至对该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这种现状主要表现在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认为自己就是教学的主体地位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至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而地理学科情景化教学的出现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动力。主要表现在情境教学可以有效将学生难以理解的原理或者是概念进行具体化演示,使得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不再只是处于表层阶段,能够发挥其知识的实用性,也是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1.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创造性:在传统的教学观念的不良影响下,很多教师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将教学的重点放在题库训练上,而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学生长期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对知识的创造性能力也不断减弱,最后使得学生学科知识创造性遭受重创,阻碍学生全面发展。初中地理学科情景化教学的出现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这一观点的支持证据主要在于地理学科学习中,学科知识大多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又高于生活,需要学生有敏锐的观察力,而情景化教学的重点就在于以生活为教学重要知识来源,让学生学会观察,在教课的同时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学生的学科知识创造性思维可以得到有效激发。

2促进初中地理学科教学情景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2.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学科教学,激发协议时想象力:社会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国教育教学发展提供了动力,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发展,而科学技术水平在教学中的充分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初中地理学科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技术下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而且这一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最大的特点在于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生动的视频或者是语言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将乐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好比教师在气候一节教学活动中,可以避免传统的单一的讲解上课模式,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制作相关的视频或者是收索相关的图片的模式,让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具体化,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这一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通过这一模式激发创造性思维模式,激发学生创造力。2.2重视课程导入环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该学科知识感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学习,对该学科知识产生学习兴趣。但是目前很多初中学校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方面并没有过多关注,主要表现在教师课程中课程导入环节并没有得到重视,这一现状的存在想要得到改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课程导入环节,使得学生乐学课堂要求实现成为可能。例如,教师创设地理学科情景化教学可以从唱歌或者是猜谜语、寓言故事等方式引入课程,以便于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课程导入迅速集中自己的课堂注意力,也是学生积极性调动的重要保证,让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可以得到有效提高。另一方面就是教师课程导入的同时还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中国的省级行政区》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前给学生一些模型,让学生根据模型猜出模型属于哪个省份,引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还可以在班级放置中国地图的形式,让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能够接触到相关知识,使得教师的课堂更加具有吸引力,课堂导入教师质量能够得到提高。

3结语

总之,初中地理情景化教学与乐学相结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课程的导入环节,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促进初中教学全面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樊晓芸.初中地理情景化教学[J].学园,2014,05:3.

[2]周杭艺.浅析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5,02.

地理学科知识范文2

关键词:初中地理;人文精神;渗透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地理学科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学科内容的角度来看,初中地理学科包含交通运输、行政区域划分、矿产资源分布以及气候特征等多方面内容。从人文的视角来看,初中地理学科包含资源争议问题、政治区域划分情况、领海争议问题等。可见,地理学科包含的知识体现了丰富的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一定的方法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长期的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了人类文明,在人类文明的基础上,体现出的有关真、善、美的价值理念,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也是人类文明的灵魂所在。人文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人文精神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又具有导向作用。所以,人文精神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将人文精神的作用有效发挥出来,这就要求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渗透人文精神,使人文精神在学生身上传承和发扬。

一、地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意识。地理学科是一门重视人与地理关系的学科,在内容上,它包含了自然、民族、人口、经济、种族等。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不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学生无法形成足够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意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环境、气候、人口等情况与自身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提高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对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渗透人文精神要求教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丰富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活跃课堂氛围、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将人文精神与地理学科知识相结合,能够使学生在形成价值观的同时也增加对地理学科知识的理解,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能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有助于推动初中地理教学的发展。

3.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人文精神的主体是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就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观察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人文精神的渗透。所以,当人文精神融入初中地理教学中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所提高,实现了新课程改革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的现状

1.教学可持续性不强。在地理学科中渗透人文精神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地理意识,即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等的意识。根据调查显示,学生虽然都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但是持久性不强,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学生在节约水电、不乱扔垃圾和不随地吐痰等行为中选择了“偶尔为之”,也就是说,学生虽然提高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但是受实际情况的限制,大部分学生不能坚持,体现出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教学可持续性不强的缺点。

2.爱国教育不彻底。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国际形势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受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水平的限制,学生对当前国际形势问题理解不彻底。比如,在对初中生的调查问卷中有针对菲律宾与中国在黄岩岛对峙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一些学生认为黄岩岛距离菲律宾比中国近,中国不需要与菲律宾竞争。甚至还有学生认为,黄岩岛面积狭小,我国国土面积巨大,要它也没有用,不如成全菲律宾。在这些问题中可以看出,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时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不够全面,这是目前地理学科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3.学生集体意识缺失。受我国应试教育体制以及教师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知识时缺少集体学习的环节。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以理论知识的教学为主,虽然在其中渗透了人文精神的内容,但是局限于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学生集体意识的缺失既影响了地理学科的教学效率,也使人文精神的渗透不全面。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策略

1.结合地理学科特征,确定人文教学目标。在初中地理学科中融入人文精神,要结合地理学科特征,从地理学科教学的课程标准入手。比如,在进行行政区域知识的讲解时,可以结合“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人文精神进行教学。在讲解交通运输知识时,结合“祖国的繁荣发展”的人文精神进行教学。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知识教学前,首先综合分析地理教学内容,在地理知识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出人文精神的教学目标,这样有助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人文精神与地理知识有效融合,在增进学生的地理学科知识的同时,又能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提高。[6]例如,教师在讲解地理教材序言中“让我们一同走进地理”时,向学生讲述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李四光为了获得地理资料而吃苦耐劳、翻山越岭的故事。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为获得知识、不辞辛苦的人物形象,为学生学习以后的地理学科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充分挖掘教材,合理链接事例。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需要以地理学知识为基础,就是在地理知识中发现体现人文精神的内容,然后进行有效解读,最后传达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教材中人文精神的内容。由于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在教学过程中有固定的课时数,需要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地理学科知识的教学,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并使人文精神与时代的发展变化相协调。当教材中出现了体现人文精神的内容后,教师应结合这一部分内容展开教学,与当代的生活实例相结合,才能做到有效的渗透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7]例如,在讲解初中地理“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向学生渗透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人文精神内容,同时结合当地的工厂、企业的生产和污染情况,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污染物对环境的破坏作用,然后鼓励学生寻找解决污染的措施。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力,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3.树立民族意识,培养爱国精神。领土区域的划分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爱国精神是初中地理人文精神中的组成部分。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提高学生的爱国精神。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教育教学过程中主要注重对学生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知识的培养,许多初中地理教学中爱国精神的培养都是薄弱环节。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放在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内容上。比如,在进行初中地理“辽阔的疆域”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目前世界上存在争议的领土进行讲解,比如钓鱼岛、黄岩岛等。结合历史知识以及实际材料,向学生明确钓鱼岛、黄岩岛是中国的,并且重点培养学生“国家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意识,告诉学生任何一块领土都是我国的一部分,无论其大小,都决不允许被拿走。促进学生提高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

4.开展实践活动,优化责任意识。人文精神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人类文明又是在人类长期的生产生活活动中形成的,所以生活中到处有体现人文精神的地方,教师可以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发现人文精神,优化学生的责任意识。比如,教师带领学生在世界植树日前往土地贫瘠的地方植树。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当地人的生活情况,一些水资源缺乏的沙漠地区,人们用水十分困难,学生将其与自身的生活进行对比,帮助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之间相互帮助,还能促进学生形成集体意识,养成互相帮助的良好习惯,这种品格也是人文精神的一种,在学生以后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综上所述,我国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可持续性不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与集体意识缺失等不足,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制定人文教育目标、充分挖掘教材、培养民族意识以及增加地理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综合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东静.人文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新课程导学,2016,(31):69.

[2]梁伟叶.浅探初中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2016,(1):111-112.

[3]贺莹.让人文素养之花在地理教学中绽放[J].考试周刊,2014,(92):139.

[4]付贺梅.浅谈乡镇初中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14):6-7.

[5]包信友.人文精神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J].中学时代,2013,(23):9.

[6]刘茜.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7]李忠民.试论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黑河教育,2013,(4):48.

地理学科知识范文3

关键词:高中教育;地理教学;人文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有了很大改善,教学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但是,纵观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学科教学与人文教育融合度不够便是其中的不足之一。由于地理教学与学生的学科素养的培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而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同人文精神的融合,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满足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融合人文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加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身心健康是综合素质的有机构成之一,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高中地理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融合人文教育,将不仅能够实现传道受业解惑的作用,还能够帮助学生“立心”,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对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而言,教学目标的制定重点要放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也就是说,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在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的同时,还要提升学生情感、思维、价值观等方面的意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够被真正成为有效率和有质量的课堂教学。

(三)有利于推进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

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一味地固守传统教学观念和方法只能导致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获取以及身心发展受到影响。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融合人文教育,符合了现代教育中对学科素养培养的要求,对于地理教学改革的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性意义,有利于地理学科的发展。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融合人文教育的策略

结合当前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情况,要想在课堂教学中融合人文教育,必须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是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人文知识的融合,另一方面是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只有做好上述两方面的工作,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融合人文教育才会更加有效。接下来,笔者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融合人文教育的策略的相关内容进行探究,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科知识与人文知识的融合

人文知识的涵盖面相当广,泛指一切人文学科的知识,常用于对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领域的研究中[1]。简言之,地理是一门研究人与地的学科,寻找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从这一角度而言,地理学科知识与人文知识的融合是必然,也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首先,学科知识与古诗词相融合。教师在讲解学科知识的时候,可以将所讲的学科知识与经典的古诗词联系起来,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知识的时候,与“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联系起来;又比如,子啊讲解西南地区地形地貌的时候,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联系起来。其次,学科知识与历史典故相融合。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中,与地理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学习到地中海有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与之联系起来,引出橄榄枝和地中海的气候。最后,学科知识与其他人文知识相融合。除了上述提及到的古诗词、历史故事等,还有谚语、歌曲等人文知识。如与新疆地区气候的谚语“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华北地区春旱可以与“春雨贵如油”联系起来。

(二)学科知识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人文精神,指的是对自然和人的观点或者看法[2]。现代人文精神可以集中概括为“真”、“善”、“美”。传统教学中,高中地理教学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比较欠缺,常常被忽视。为了改善此种现象,必须要将地理学科知识与人文精神相融合。关于高中地理知识与人文精神相融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更多关注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思想上的成长,使得学生在精神品质方面有着良好的发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地理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事项:(1)学科知识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能强加到学科知识的讲解当中。(2)学科知识与人文精神的融合,要让学生认识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具有针对性地进行融合。(3)学科知识与人文知识的融合,要注意内生性原则,避免机械式说教和形式化倾向。(4)学科知识与人文知识的融合,不能过于延伸,做到点到为止。例如,在讲解太阳黑子的时候,融合人文精神“人无完人,人要学会包容”;又比如,在讲解风化相关知识的时候,融入人文精神“活着,坚强地活着”;再有,讲解流水沉积内容时,融入人文精神“积累的重要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地理课堂教学对高中生很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吸收非常关键,要想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之外,还应当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强化学科知识与人文知识、人文精神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光军.刍议人文教育与高中地理课堂的融合[J].新课程•下旬,2016,12(11):221-221.

地理学科知识范文4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习效果

高中新课改正在迅速推进,面对新的教学要求,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也要进行全方位转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对于学生学好高中地理来讲,自主学习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在传统课堂模式下,高中生已习惯于跟随教师思路来被动地学习,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对加强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研究。

一、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思路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探究,开展有效学习,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心态,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引导学生独立探究。在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依赖教师,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这样,就压抑了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热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的依赖心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探究,独立解决遇到的难题。(2)开展有效学习。要提高地理课堂的实效性,教师就要重视有效学习。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拥有愉悦、轻松的学习体验,对学好地理学科知识增添信心。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日常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心态。很多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不愿主动思考,不愿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因此,地理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方式转变学生的心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让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地理学科知识的价值,提高地理学习兴趣,而非单纯停留在应对学科测试。要注重优化教学流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重视师生密切配合,同时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培养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学生如果要真正学好地理,就要提高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因此,地理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借助多样化的举措来构建具有趣味性的地理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爱学习地理。例如,讲授关于月相的基础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在晚自习时来到户外,连续一个月观察并且记录月亮在空中的具体位置变化,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通过亲自观察与记录,学生会真正体会到地理学科的趣味性与科学性,摆脱自身面对地理学科时的厌倦心态或者畏难情绪。(2)师生密切配合。目前,很多学生并不具备独立探究地理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构建师生紧密配合的渠道,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现阶段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多样化的趣味活动,让学生大胆参与,在参与过程中探究地理学科的奥秘。师生密切配合,能够消除学生自主学习中的紧张情绪,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增强学习信心。(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学校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地理课堂的趣味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自身所需的地理学科知识,并借助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理课堂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自主探究特定的学科知识,大胆尝试解决多样化的难题。因此,在现阶段的地理课堂上,地理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予以充分尊重,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重视师生密切配合,同时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思考问题,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中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勇.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自主学习[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10).

[2]张彦晓,梁彦庆.PBL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5(03).

[3]黎茂军.运用网络环境建构高中地理学习新模式[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03).

[4]文晓静.高中地理实践活动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地理学科知识范文5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策略;实践形式

近些年,我国越发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地理教学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的人口发展观。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策略,更新教学手段。

一、高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内涵

学科核心素养是在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下,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学科知识与能力及与之相关的人文情感素养,使学生能够运用学科知识更好地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1]。高中阶段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该通过学习而具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和相应的地理人文素养。其中,地理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地理思维及实践能力和地图识图能力[2]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技巧,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地理水平,任课教师应注重教学引导,通过创新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一)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在笔者多年的一线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地理是文综科目中较难的一门课程。因此,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必须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通过将严密且高效的知识讲解与学生的图形想象能力、空间想象力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课堂利用效率。例如,教学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的“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中的“四季的更替”时,任课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四个地球昼夜图像,依次呈现一年四季的地球光照情况,或直接运用多媒体投影设备为学生展示四个季节的地球昼夜分布图,让学生在听过教材讲解后仔细观察这四张图片,发挥自己的图形想象能力,认真对比,并根据每张图片所反映的地球昼夜情况判断所对应的季节。在课程最后,任课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题目来考察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了解情况,并对解答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和引导。这样的方式既能巩固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对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十分有益。

(二)融入实践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在高中阶段的地理学科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探究式互动实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积极领导或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在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该带领学生结合实践活动去构建基础的地理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继而加深对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在讲解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一节的“自然资源与人类”时,任课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分别去往农业局、动物保护基地、污水处理厂等地,实地探究生态恶化情况,并与专业人士交流,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耕地污染、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和城市污水排放与处理等现实问题,让学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更加真切地体会到生态环境恶化和污染严重的真实情况,以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拓展思维认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涵盖了地质学、天文学、气象学、环境学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极强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掌握内容相对偏难且晦涩的地理基础理论知识。除去传统的语言讲解授课方法,任课教师也可以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手段,运用辅助工具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认识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地理理论知识的好奇,逐步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举例来说,在学习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节的“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学生常常会对“晨昏线”这一概念产生疑惑。部分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往往不明白晨昏线的意义,继而难以理解晨昏线的计算方法。这时,任课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地球的运转轨道与太阳的运转轨道,让学生观察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情况,并在演示的过程中带领学生推导出“晨昏线与太阳照射的光线始终保持垂直,且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是0°”。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加强对该问题的记忆,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

(四)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实行分层教学

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智力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有所不同。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让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效掌握课程知识,师生共建高效课堂。例如,在讲解“宇宙与地球”这一部分知识时,任课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实行分层教学,让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从常见的天体现象和宇宙的起源开始学习,让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行星变化的情况和原因。分层教学能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并最终培养核心素养。综上所述,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需要任课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手段,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爱上学习、爱上地理,在不断学习和钻研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地理学科能力,发掘自己的潜力,逐步养成地理学科的优质核心素养。在众多一线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一定能有所突破,让肥沃的土壤结出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贾文.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15):91.

地理学科知识范文6

【关键字词】初中地理学科;实验教学;策略方案

根据新课改大纲的教学要求,初中地理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在此前提背景下,各地初中学校开展了针对地理学科的教学活动改革。在教学方案设计中,应当首先从课堂知识点出发,结合课堂教学材料,优化教学方案的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教学手段,给予学生更加充分的时间、机会去自主观察、自行实践,最终掌握本节课堂的知识要点,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掌握,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地理科目的学习乐趣所在,养成主动思考、自主分析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教学案例分析

本文中,笔者将以《大洲和大洋》一课为试验课堂教学案例。第一,为同学介绍国内外著名航天员的故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结合世界的海陆地图,引导学生去观察地球上陆地与海洋的比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到陆地总面积约30%,海洋总面积约70%的结论。同时,观察海洋、陆地的分布规律,得出——南半球的陆地面积较少,海洋面积较大,南极洲由陆地构成;北半球海洋面积较少,陆地面积较大,北冰洋由海洋构成的结论。第三,设计课题实验活动之一:将学生们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获得一个地球仪,随意将地球分成体积均等的两半,观察其中陆地、海洋面积的所占比重大小。学生们发现,海洋面积总是要大于陆地的面积。第四,在学习了课本上关于“海峡”、“海洋”、“岛屿”的定义后,从地球仪上依次找出:马六甲海峡、黄海、太平洋、亚洲、印度半岛和台湾岛。第五,设计课题实验活动之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地球仪上准确标记出四大洋和七大洲。仔细观察七大洲的轮廓、相对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然后请同学们首先写出各大洲的名称,然后把它们放在标有经纬线的底图上,看哪组同学完成的又快又好!通过拼图游戏得出结论: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是亚非南北美,南极欧大洋。第六,设计课题实验活动之三:用简单几何图形一笔画出七大洲,注意赤道和180度经线。世界上除了七大洲还分布着四大洋。学生和老师一起在地球仪上找下四大洋的位置。被北美洲、南美洲、亚洲和大洋洲包围的是太平洋,它面积最大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一半以上。被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和非洲包围的是大西洋,它是世界第二大洋,轮廓象“S”形。被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包围的是印度洋,它是世界第三大洋。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纬度最高的是北冰洋,它位于北极周围,终年被冰覆盖。四大洋按照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是太大印北、四洋贯通。最后归纳小结,理清思路。亚非南北美,南极欧大洋。太大印北、四洋贯通。课后探究,引发思考。请查阅世界地图,观察哪些大洲是相连的?它们的分界线是什么?

二、初中地理课堂试验教学的要点策略

第一,初中地理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地理试验课程。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当联合学校,加强地理试验课堂教学。一方面,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应当为地理实验课堂配置必要的教学场所、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必要的教学工具,例如绘图仪器、测量仪器、地球仪等等。另一方面,教师应当不断提升个人专业能力和职业修养,从而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第二,初中地理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实验课堂的根本任务是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分析、自主探究的自学能力。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生动的学习体验,是教师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初中地理教师应当想办法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建快乐、和谐、自由、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地关心与支持,鼓励学生勇敢发言,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想法,提出疑问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多多利用个人的课余时间,去查找、收集关于地理知识的材料,拓展阅读面,不断提升学习能力。第三,初中地理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方面应当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大胆验证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在实验证明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与指导,通过提出问题、给予提示、创建情境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继续完成学习活动,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直至完成地理实验学习活动。综上所述,初中地理科目学习过程中,实验教学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创建活跃、自由、快乐的课堂学习氛围,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各地初中地理教师应当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优化实验课堂教学方案,提升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提升实验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曹生平,古新.浅析地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甘南地区为例[J].学周刊,2017,(07):77-78.

[2]唐祥蓉.地理课堂中的实验教学方式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9):97-98.

[3]张雅琪.初中地理实验教学初探——以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为例[J].才智,2016,(12):50.

[4]张术良.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策略研究[J].才智,2015,(27):122.

地理学科知识范文7

 

传统的学科教学过于注重学科本位,从一个较为狭窄的空间来理解课程的含义。教师单纯从常识学科的要求这一维度来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更容易忽视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课程的综合和整合,是新课程在结构上的改革重点,它要求建立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打破学科壁垒,进行综合教学。地理学科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学必须兼顾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渗透和综合,以整合的观念重建地理学科教学体系,使各类知识能够相互支撑,为地理课程提供更大的包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另外,高中文理分科形式上划分了学科之间的界限,但是高考试题越来越突出了问题立意的意向,问题是不分科的,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运用学科内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因此,加强地理教学中的学科渗透是高中地理教学的有益尝试。   首先,夯实学生地理基础。   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行知识转换、重组、迁移和建立学科知识网络体系的前提。地理事实、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等基础知识相互联系,是建立学科体系,进行知识迁移的重要依据。例如,对大气运动的理解,需要对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种力、大气的局部运动与全球运动、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等进行理解,这里涉及的概念和原理都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概念模糊、原理不清,就根本谈不上知识的迁移,也就无法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优化教师知识结构。   新课程要求地理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一是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二是具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社会的多元化决定了问题的多元化,只学好本专业知识,已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发展的需要。地理新课程教学必须建立大教材观,只有既专且广的知识储备才能使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在备课过程中发挥高中新课程的整体优化效应,宏观把握、微观渗透。例如,在大洋环流系统讲解中,如果只讲授相关的地理知识,会让学生觉得单调、枯燥,若联系历史上我国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以及欧洲历史上血腥的三角奴隶贸易,不仅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其尽快了解洋流的运动点及季风对航海的影响。   第三,调控课堂有机渗透。   课堂教学中的学科渗透,必须有学科本位意识,要注意讲授的必要性、知识的准确性和内容的针对性。例如,调动学生政治知识储备中关于人口、聚落、宗教、旅游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人文地理部分内容;联系语文中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说明气候与地势高低的关系;运用数学中的数轴讲解时区问题,简单易懂;联系化学中的臭氧层、酸雨、温室效应等讲授地理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联系物理学中气温、气压等讲解风带和气压带的形成;联系历史上秦朝蜀郡郡守李冰修筑都江堰的过程,讲述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及社会用水综合效益问题;高中地理知识中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问题等。不论是相关学科知识的迁移,还是其他科目理论方法的移植,只要有相关学科知识的介入,就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并学会运用发散思维解决问题。   第四,利用课外有效延伸。   常见的课外延伸包括作业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因此,精心设计作业,有意导向学科综合,是教学中学科渗透的必要环节。例如,布置某地人口密度的计算,学生在运用地理知识的同时,必须借助于数学计算方法,自然渗透。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的有益尝试,是知识的深化与迁移,是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生活的感悟与体验。例如,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城市用水情况的走访调查,在以地理知识为主的情况下,必须调动语文、数学、化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才能有效地搜集整理资料,得出正确的结论,写出优秀的论文。这不但让学生了解了地理中水资源的相关知识,培养了他们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而且锻炼了学生利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加强高中地理学科间综合,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种基本理念,是新课程的价值追求,也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学科渗透,必将为高中地理教学打开一个理想的局面。

地理学科知识范文8

【关键词】高中地理;探索性;趣味性;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这门学科的教学要更多的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这门学科,带着较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这门学科。高中地理这门学科的知识不断地更新,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也要跟随时代的变化,做出更多创新的调整。在高中阶段,教师们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扎实学生们的地理理论知识,更是为了锻炼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学为所用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所以,教师要真正为学生们着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之下,高效而满意地学习高中地理所有的学科知识,让知识变成学生的实际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地理学科素质。所以,兴趣是所有一切的开始,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呢?

一、通过向学生提出一些富有探索性和趣味性的问题调动学生兴趣

学习高中地理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如果只是抽象地理解,难度比较大,印象也不够深刻,但如果教师能够举出一些有趣的例子,向学生提出一些比较巧妙,能够诱发他们思考的问题,学生就可以带着强烈的兴趣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把知识扎实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例如,在学习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请问弟弟的生日怎么会比哥哥的大呢?学生听到这个问题,一开始感到非常的疑惑,后来联想到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内容以后,他们似乎有所理解,不过至于具体的原因还是不清楚。因此,教师接下来可以向学生解释这一现象,把相应的规则向学生讲解清楚。所以,精心设计的好问题重点在于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带着这样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去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样一来,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的提升,对于问题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二、有效引导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伴随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会有强劲的学习动力,在地理学科的知识学习中也能够表现得更加坚韧,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高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善于抓住青少年这一心理特征,在刚开始学习地理时,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着地理学科给学生展示出的一幅幅奇妙的地理画卷,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等更加直观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相对比较直观地认识地理学科的现象,进而让他们学会归纳总结。让学生们可以在归纳总结的同时去构建自己较为扎实而完备的地理学科知识系统体系。这对于学生高效地完成一系列的地理探究任务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原理,并且能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经验来分析很多的地理学的规律。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和规律的同时,也能进一步地唤起他们更多的探究欲望。总体来看,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地理学科的教学也要将这些生活经验高效地利用起来。对于每一位高中生,教师要从调动他们学生兴趣的角度,从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未来人生理想目标建构的角度,激发他们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们真正喜爱地理,带着一种使命感去学习和研究地理。所以,兴趣是动力,教师只有深入挖掘,并且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真正扎实地将地理这门学科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并且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财富。

三、运用合作与竞争的机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同样具有很强的好胜心,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点引入竞争机制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之中。让学生在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中,通过组和组之间的竞争,更积极地参与到学科的知识传递和深入探究之中。通过开展一些地理方面的知识竞赛,让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这门学科的学习之中。而且围绕着教学的具体内容,这样的竞赛可以在班级之内有效的开展。根据竞赛内容的不同变化,教师可以设置出更加灵活多样的竞赛形式,例如,关于地图知识的学习,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玩一个拼图游戏,小组和小组之间进行比拼,看哪个组最先把一幅世界地图拼接完整。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学生一般在课前会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类似这样的竞赛性质的游戏活动也更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总之,为了让学生高效地学习高中地理这样的一门学科,教师要想方设法地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这门学科,能够从这门学科的学习中提高自我的价值感,有效地在学习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郭阳.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D].鲁东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