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微课堂范例

地理微课堂

地理微课堂范文1

【关键词】微课教学;初中地理;教学方式;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已经不再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在网络技术的帮助下,学生们不仅能够降低自身的理解难度,夯实自身的学习基础,以此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借助微课教学手段,活跃地理教学的氛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会应用师生授受的教学手段组织学生们开展学习。因为在该种教学模式中,教师能够成为教学的主体,能够对教学的进度进行严格的掌控。但是该种教学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学生无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丧失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们通常只会对学生进行单向传递知识,不会询问学生们是否真正地理解了知识,即使部分教师会对学生进行询问,大多数学生也会因为教师的严厉而不敢进行发言,久而久之,整体的教学氛围就会过于压抑,整体的教学质量也自然无法得到提升。此外,在初中教学的过程中,地理教学本身就具有较大的难度,倘若教师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开展学习,那么学生自身的思维就很难得得到提升。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就需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结合微课教学开展教学活动,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活跃教学氛围,从而有效提升地理教学的质量。比如,当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世界的语言和宗教》这一单元的知识时,可以结合微课技术开展如下教学:首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应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出一个教学视频,在教学视频中教师应该添加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信息,也可以在其中渗透一些与世界文化相关的信息。其次,当教师制作好教学视频后,就可以通过学生的交流群将视频上传上去,要求学生进行观看,并通过视频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进行记录,形成一定的学习基础。在正式开展教学时,由于之前已经观看过视频,学生们就会形成一定的学习记忆,从根本上降低了自身的学习难度。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奖微课视频连接到网络中,为学生进行二次播放。在播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提出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以此奠定学生的学习基础,同时也能够形成一定的检测。最后,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为学生进行一定的教学延伸,如组织学生观看一些世界各地的风俗纪录片,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氛围的活跃性。

二、借助微课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在当前的教学环节中,结合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已经成为教师们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就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够应用水平,夯实自身的应用基础,以保证能够为学生们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较多,教学知识点复杂。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微课教学,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形成完整的教学结构以及教学脉络,帮助学生降低自身的学习难度。同时,在应用微课教学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还应该注重视频内容的合理性以及简要性,尽量将视频的时间控制在5~8分钟之间。时间过长的视频会引起学生的厌倦心理,使其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但是时间过短的视频无法涵盖所有的教学重点,不能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其次,在制作教学视频的过程中,教师们应该保障视频的整体难度。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学习经历以及生活经历,所以其自身的学习能力就会产生较大的差异。倘若教师应用同一种难度的教学视频组织学生进行学习,那么部分学生可能就会因为视频难度较高而产生学习障碍。因此,在设计教学视频时,教师们就需要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分析,对其进行小组划分,然后设计出不同难度的教学视频。比如,当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这一章节的知识时,就可以结合如下手段进行视频设计:教师首先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教师可以为不同的小组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以及教学难度,再对视频内容进行设计。比如,针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小组,教师可以在教学视频中加入一些课外延伸的知识,并设计一些与之相关的探究性教学活动;针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在教学视频中融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以此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针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电影、纪录片以及动画片等视频,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其能够主动地开展地理学习。最后,在利用微课教学开展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还需要注重对视频的内容进行适当的丰富,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拓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比如,当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我们的邻居》这一课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与日本、韩国相关的电影或者文化纪录片,将书中的知识真实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给予学生视觉冲击,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借助微课教学手段,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

众所周知,相较于其他教学模式来说,微课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篇幅短小,内容精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就可以对该种教学模式展开合理的应用,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需要注重以下几点内容:首先,在设计教学视频时,教师一定要形成一定的设计结构。比如,先插入哪一部分内容,后插入哪一部分内容。对教学内容的难度以及性质进行合理区分,合理安插,保证学生能够在由易到难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降低自私很的抵触心理;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比如,在第一轮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将教学视频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以及趣味视频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二轮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们就可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实战演练以及习题练习中,以此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应用能力。此外,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结合微课教学的手段,组织学生们开展与地理学习相关的课外教学活动。比如,知识竞赛、知识辩论以及知识探究,等等,以此推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形成,使得学生能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从而有效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形成。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微课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以及抵触情绪,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地理学习活动中,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推动自身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就需要对该种教学模式加以重点关注,合理地对其进行应用,借助其开展教学,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春欣.EVC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定位能力初探[J].地理教学,2018,(15):62.

[2]于晓香.初中地理微课教学设计及应用策略[J].科学大众,2018,(07):12.

[3]王妍,张金瑞.利用微课资源强化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5):187+189.

[4]高扬子.基于微课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22):186.

地理微课堂范文2

关键词:微课;高中地理;生本课堂

在高中地理的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切实利用好微课作为课堂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建立起一个高中地理生本课堂,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记忆性。通过利用好微课的技术手段,以视频作为基本的教学内容,增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保证学生的地理课堂学习质量。

一、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运用微课的价值分析

(一)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还是以教师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还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时候会受到影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重视分析课本上的重点内容,站在传统化的教育观念上进行创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力量。在教学时,教师应重视设置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利用情境的方式,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结合相应的地理课堂进行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

(二)满足学生的地理课堂学习需求。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提升学生地理课堂学习的效果,让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发挥出实际的作用。通过应用微课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学习相应的地理知识,发挥出地理课堂教学应用微课的优势,站在传统化的教学课堂上让学生进行理解,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让学生完成课堂上的基本教学任务。

二、微课构建高中地理生本课堂的教学方法分析

(一)利用微课进行高中地理课堂前的预习。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接受过地理知识,其中的知识多数都是基础性的,和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都是有着相应的连接性的,而且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更具有系统性、细致性。在高中阶段的课堂学习中,需要学生有着较为开阔的思维能力,避免学生使用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提升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记忆性。高中地理中的知识性内容,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其中的知识点内容十分复杂,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需要用最少的时间来记忆地理知识,在学习地理这门学科的知识时,和其他学科进行融合,让学生综合性地看待地理知识。因此,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相应的趣味性,让学生对于地理知识进行深入化的学习。教师在进行教学前,需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做好课堂前的预习工作。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注意分析课堂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微课视频,保证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在制作地理微课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制作相应的微课视频,在其中加入一些实践性的内容,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认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重视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让学生培养自己的地理逻辑思维,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将知识点进行明确划分,丰富微课的教学资源库,增加地理知识教学中的鲜活性,让学生意识到地理课堂学习中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宇宙中的地球”这一课时,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注意仔细分析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了解地球在宇宙中位置。通过将有关联的教学内容上传到网络上,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进行观看。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初步认识“宇宙中的地球”,巩固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

(二)利用微课的方式完成课堂教学导入。在地理的课堂学习中,教师应重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核心素养。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中,教师应重视做好课堂导入环节,通过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于地理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在地理课堂上,利用微课完成课堂教学导入,在一节课的基础阶段就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带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微课的教学手段辅助地理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相应图片、新闻、纪录片等资料,深入理解地理知识,增强学生对于地理这门学科的基本认识。借助相应的微课视频,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把自己的思维放在情境中进行思考,提升学生对于地理教学知识的认识,真正为学生建设一个生本课堂。例如在学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这一课时,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先不为学生讲解理论性的知识,而是在课堂上先为学生播放“大气的受热过程”动图,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大气的运动是如何发生和进行的?在其中,你能发现什么样的规律吗?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中讨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真正地发挥地主体作用,满足学生的课堂学习需求,让学生对于“大气的受热过程”中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深度。

(三)利用微课讲解重难点地理知识。在高中的地理这门学科中,其中有着很多的知识点需要学生进行记忆和理解,很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对于学生来说,很容易造成负担,导致学生对于地理这门学科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微课视频,为学生搭建相应的微课视频资源库,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将教学内容以一个直观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将困难化的地理知识以一个更为简单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理解程度。利用微课的方式开展地理知识学习,将复杂的地理知识变得简单化,辅助学生进行理解,增强学生的地理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这一课时,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需要了解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运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于地球的影响。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相应的时间,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的重要影响。为了帮助学生进行联想,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注意设计相应的微课视频,为学生介绍一些关于地球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太阳在宇宙中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是一颗巨大的炽热的气体星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总结,得出太阳辐射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

(四)利用微课实现地理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掌握和得到更多的地理知识,在教学时,教师应兼顾所有学生的课堂学习基础,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相应的微课教学视频,让学生有场合应用自己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实现学生的地理教学高效学习,满足学生的课堂学习需求,打开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学科素养。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在开展高中地理知识的课堂教学时,应重视让学生养成相应的空间思维能力,借助微课的方式,给予学生相应的启发,增加学生对于地理这门学科的基本认识,让学生对于高中地理知识,在自己的心中,建立一个新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在头脑中有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增强学生的地理课堂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海陆热力环流”这一课时,本节课作为实验教学的一章,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之间的地理学习基础,选择合理的地理教学方案,遵从一定的教学原则,让学生接受到相应的地理知识。对于地理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反复观看微课内容,打好地理学习的基础。对于地理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进行思考,对于视频内容进行深入化的学习,将地理课堂进行合理延伸,提升学生思维中的持续思考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图表的方式,向学生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微课视频的方式,为学生讲解大气热力环流时采取大气运动由静态带动态的发生过程,直观深入地为学生展示大气环流发生时气温、气压、气流三者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的课堂上,教师应学会合理利用微课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发挥其教学价值,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以自己的好奇心理为基础,对于地理知识进行深入化的学习和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搭建一个地理生本课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罗苗苗.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生本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9):184.

[2]李慧慧.基于微课的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7):203.

地理微课堂范文3

【关键词】翻转课堂;地理教学;学习兴趣

当前初中生一般都是“00后”,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种电子设备充斥着学生们的生活。学生们对于教学内容设置的要求逐渐提高,为初中地理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积极的在教学课堂中融入多种教学手段,能够切实彰显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一、翻转课堂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运用的意义

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带来一种全新的教学体验。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化手段,将地理教学中的重点知识进行生动直观的展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课件进行暂停、重播,有利于提升地理教学的效率。在新课程标准深入实施的当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内容。积极地培养学生地理兴趣,树立学生正确的地理人文情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职责。当前我国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翻转课堂的开展带来了契机。积极的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切实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教学工作带来更多可能。

二、初中地理微型翻转课堂教学策略

1.自主搜集材料,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预习是成功课堂的一半。为了切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教师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在教学课堂之前,进行学生自主资料搜索。学生利用发达的互联网,很容易便能够搜集到地理课堂中所需要的教学内容。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积极的融入人文地理素养内容,在体现地理教学人文精神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全球意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异国文化、尊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思想情感。例如,在学习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各具特色的地区》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可以积极的引导学生收集“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西部、极地地区的自然风景以及人类生活习俗、服饰特点的图片”。通过学生对图片的收集,能够引导学生针对不同地区的地域特色进行初步的了解,在搜集不同地区人们生活习俗、服饰特点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尊重不同文化的情感,彰显了地理教学的人文性。

2.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地理教学效率

自主学习能力是当下初中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社会对当今人才的要求。将教学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彰显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改明确要求的内容。积极的在初中教学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互帮互助中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中“气候基本特征”时,教师可以给出学生“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示”针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标准”以及“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以哪些山脉为界限”进行小组探究,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增强了课堂的氛围。在动脑、动手、眼观的过程中,发挥了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的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识图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了逻辑思维能力和信息获取整合能力,展现了初中地理教学的优越性。

3.课后知识延展,夯实地理知识

课后知识延展能够有效的在夯实初中教学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视野,由于互联网中的诱惑相对较多,学生们很容易对网络游戏着迷。首先,教师可以积极的把握学生喜欢游戏这一特点,利用“区域地理学习卡”使学生在游戏中,夯实我国地理地形、气候特点、经济、人口等知识,彰显地理学习的趣味性。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将地理知识总结在“班级QQ群”中,不仅方便了学生的复习,而且能够使学生随时进行知识复习,有效地提升了地理知识复习的效率。

三、结语

在科学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微型课堂翻转内容势在必行。由于翻转课堂的手段丰富、形式多样,因此能够有效地规避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使学生耳目一新的同时,迎合了学生的喜好。利用“微课”的形式,将地理教学知识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满足了学生随时学习的需求。积极地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在提升地理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持初中地理教学工作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王文涛.“翻转课堂”下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23):10.

地理微课堂范文4

【关键词】课堂管理;思政课;高职院校

当前,关于思政课教学效率的问题,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学方法方面。相关的研究成果基本上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为主,一线教师在提升教学能力方面同样集中于夯实理论功底和学习借鉴各种教学方法。而理论层面形成的科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运用中发挥的作用并不显著,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很好提升教学效果。问题的症结点不在于教学方法的科学性,而是缺乏课堂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的生源存在很大差异,这就给高职院校思政课带来了很多挑战和困难。“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数量的增加,生源的复杂化,尽管能够提升学校办学的综合能力,但是生源的复杂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职业院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困难程度,无法在学校内部形成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复杂的生源呈现出来的一些特点,也让思政课教学的效果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

1.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从课堂表现角度分析,高职院校的学生呈现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特点。有一部分学生虽然“经过了三年高中的系统学习,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较好,尤其经过长时间的高考备战,学习储备良好,对于各类专业知识的接受度普遍较高。”但是,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对自身学习认识不清,存在着自控能力差、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影响学习质量的提升。”面对智能信息时代各种便捷的娱乐内容,这部分学生面临学习和游戏的选择,都会放弃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在思政课堂上,对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很难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2.学习兴趣较低

一般情况下,考取职业类院校的学生,都是成绩没有达到本科院校录取分数线。这反映出来两种情况,要么高中学习阶段学习态度端正,能力欠缺;要么学习兴趣不高,导致学习成绩差。其中,基于智力因素没有考取本科院校的学生比例较少,大部分学生都是由于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落榜。学习兴趣不高,存在着很多原因。主要有家庭教育、成长环境和性格特点等。在收入较高的家庭里,家长忙于工作或者事业,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甚至已经为自己的孩子准备好了未来生活需要的各种物质条件。除此之外,单亲家庭的教育环境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部分学生很难对学习产生兴趣。无论是生活安逸还是单亲家庭,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成长环境都影响着自己的思想观念,相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这部分学生在思政课堂中的表现更消极。

3.课堂表现较差

除了高考统招的生源,高职院校的另一部分生源情况也不容乐观。主要包括中专生、职高生、技校生和五年一贯制学生(3+2或2+3考试招收的中职生)。他们“实践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但是文化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没有形成良好的知识学习方法,缺乏学习的自觉性。此外,进入高职院校的时间较早,入学之后因为没有升学压力的限制、学习目标定位不够准确,缺乏学习动力。”这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更糟糕,主要有睡觉、听音乐、看电影、看电视剧、玩游戏、聊微信、刷朋友圈、玩抖音或者快手等等。这部分学生的课堂表现也会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导致全班学生出现课堂表现较差的状况。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说明,他们很难在课堂上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加之,思政课是必修考察课,且属于非专业性课程。从考核评价到现实性,课程考核容易通过,学分容易拿到等,更加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来。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思政课需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课堂管理,才能切实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

二、问题对策及意义

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复杂性特点,面对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施课堂管理就能很好地应对和解决。课堂管理“不仅涉及到课堂的所有方面,而且贯穿课堂活动的始终,是影响课堂活动效率和质量极其重要的因素。良好的课堂管理是保证课堂活动顺利进行和促进课堂不断生长的动力;不良的课堂管理则阻碍课堂活动顺利进行和影响课堂活动质量。”缺乏课堂管理,思政课教学质量更加难以确保。从课堂管理的功能看,课堂管理可以:“通过创立良好的课堂环境,保证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通过促进交流与互动,促进课堂活动的有效展开;通过激发课堂活力和促进课堂生长,为学生的持久发展创造条件。”在思政课教学中还可以为各种教学方法的实施创造良好条件,为教师更好发挥教学能力创造良好氛围,为保证教学质量提供重要的纪律保障。根据思政课的性质和特点,作为思政课教师,只有重视课堂管理,才能有效提高课堂纪律。认识不到这个问题,就不能很好地组织课堂活动,更不能有效开展和实施教学活动。再从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可以看出,单纯依靠学生的自觉性组织开展教学,很难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学生不抬头,或者只顾着做自己的事情,教师在课堂上讲再多内容都属于浪费时间,因为教学在教学对象那里根本没有发生效力,就无法谈及学生在课堂的收获量。所以,只有重视课堂管理,提高认识,才能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开始教学活动。只有管理好学生,才能有效开展课堂活动。

三、课堂管理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为了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高课堂管理的认识,加强课堂管理的运用,意义重大而深远。但必须要准确把握课堂管理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否则,可能会因为运用课堂管理过犹不及而产生负面效果。

1.科学内涵

课堂管理的科学内涵主要是指:“为实现课堂活动目标所运用的一种程序;协调课堂中个体和团体各种关系的一种决策;处理课堂活动中各种矛盾与冲突的一种活动;促进课堂生长的一种器官。”通过对这四方面涵义的解析,可以看出两种取向:“一是监督和控制学生,让学生遵守规范;二是引导和激励学生,让其主动参与。”

2.主要内容

从课堂管理的科学内涵,可以延伸出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首先是立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第一堂课里首先给学生立规矩,其中包括,迟到旷课的次数、玩手机的次数、睡觉的次数或者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行为等,直接联系到思政课课程到考核学分。如果违反树立的课堂规矩,就要影响学习成绩。这对于下一步开展课堂教学非常有用,也能够为教学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此,才有可能实现思政课教学的理想目标。其次是将课堂管理融入教学活动。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环节中融入课堂管理,在管理中实施课堂教学,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在前十分钟都比较好,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往后越容易出现思想抛锚和注意力分散。而教师的课堂管理则能够在整个课堂中,随时将学生的一些行为进行纠正。这种一边教学一边管理的形式,就能够很好地避免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玩手机或者睡觉等现象。最后是把握好课堂管理的关键要素。基于各个专业的学生情况不同,思政课教学内容不同,以及思政课教师的风格特点不同,课堂管理还应该注重对各要素的把握。主要有管理方法、管理风格、管理技巧和管理程度等。

四、课堂管理的技巧

对于课堂管理的方式方法,不同风格的教师所使用的种类丰富多样。然而,“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纪律比较难把控,课堂纪律差,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这就需要教师提高课堂管理的相关技巧。”通过巧妙的方法实现课堂管理的效果,又能为顺利开展思政课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1.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授课

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玩手机或者听音乐之类的行为,只要老师走到身边,肯定会有所顾忌,并且及时收敛自己的行为。同样,教师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授课,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如此,既能起到课堂管理的作用,又能更好实施课堂教学。

2.将教学语言转换为课堂管理语言

传统意义上的思政课,只是局限于教师的讲解或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而将教学语言转换为课堂管理语言则是一种创新教学方式,借助举例、提问、示意或者暗示等方法,运用语言和行为刺激学生,最后实现良好的课堂管理效果。例如,可以借用穿插法:“穿插说个笑话、讲个故事,或者谈点趣闻、唱支歌儿、朗诵一首诗,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以一种巧妙的方式调整课堂纪律,实现课堂管理的效果。还可以借用个别提醒法,针对“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睡觉的学生,运用个别提醒法既能达到提醒的目的,又不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对于班级学习氛围比较沉闷的状况,则可以运用幽默调侃法或者表扬、鼓励学生的方法,“幽默调侃的话语既能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教师还要时刻留意学生身上的优点,适时捕捉学生的进步,恰如其分地予以鼓励和表扬,这不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这种将教学语言转换为课堂管理语言的技巧,就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3.把握好课程教学与课堂管理的比例

思政课教学不能因为课程的重要性而忽略了课堂管理,以防止因缺乏课堂管理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也不能过于强调课堂管理,而覆盖了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在课堂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各方面表现比较好的班级,课堂管理的比例可以适当减少,甚至可以不用。反之,课堂管理的比例就要适当增加,以为更好实施思政课营造一个好的课堂氛围,助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政课教学关系着意识形态主阵地的维护,关系着国家与社会的安定团结,关系着大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和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必须正确认识课程本身的特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充分运用课堂管理,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系统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全面推进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文侃,杨汉清.比较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1998:199.

[2]王冠伟,郑晓龙,等.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与系统化管理[J].教育管理,2018年16期

[3]李兴业.90年代法国高等教育发展回眸[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第5期

地理微课堂范文5

关键词:初中地理;趣味性;教学策略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只有学生对某件事情充满兴趣,才会主动的去进行探索,主动的去学习。趣味性的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兴趣,同时也能让课堂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有效的提高学习动力。但是在我们实际初中地理课堂中,教师教学方式古板,地理知识又比较难以理解,造成课堂氛围枯燥、无趣,因此学习效率大大降低。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提高课堂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而趣味性课堂能够有效改变这一现状,达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为此在这里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趣味导课

新课导入对于课堂教学来说非常重要,只有一个好的开端,那么接下来的教学才能更加顺利的进行。趣味的导课,能够有效的使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活跃,让学生拥有强烈的学习欲望,进而有效的激发学习兴趣。在导入课题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种,在针对区域地理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地理之最”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亚洲地形特征时,教师可以提出“亚洲最高的山峰是那一座?海拔是多少?”来作为开端;第二种,我们在学习地理地貌的时候,可以引用著名的风景来导入课题。借助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介绍地区地理风貌,在对某个国家或者地域的风土人情进行教授时,教师可以结合这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著名景点开展课题,如在学习《美国》这一章节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美国非常有名的自由女神像、好莱坞、旧金山、唐人街等等来进行课题导入,然后开展学习;第三种,提高读图提问的方式来导入课题。这种方法适用于地理位置、范围及地理规律等内容。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这一小节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图》,启发学生从色彩斑斓、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探索中国的地势和地形,进而有效的导入课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趣味的导入方式,能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与兴趣,进而有效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与质量[1]。

二趣味教学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光做好课题导入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根据教材内容,采用趣味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才能使课堂变为真正的趣味课堂,有效改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教师需要用生动的教学语言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地理的一些知识比较抽象,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将抽象的地理事物用我们优美的诗词歌赋来进行描述,为学生在脑海中展开一副优美的画卷。如,教师可以用《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描述庐山瀑布的秀丽景观。其次在地理学习时,需要记忆许多知识,一些知识学生记忆起来很困难,教师可以使用地理别称来配合地名教学。用当地特征比较高的来作为这个地区或者国家的别名,这样有助于学生的记忆。例如:瑞士是一个钟表国家,它的钟表在世界都非常有名,我们就可以称瑞士为“钟表王国”,这样一提起钟表,学生马上就能想起瑞士;再比如,“火山之国”——印度尼西亚;“风车之国”“郁金香王国”——荷兰;“中欧花园”“音乐之邦”——奥地利;“枫叶之国”——加拿大等等。还有在讲解地理知识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地理趣闻、地理故事来丰富课堂,调节课堂氛围,使课堂变得更加趣味性。比如在教学《中东》这一节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中东”名称的由来,16-17世纪欧洲殖民者向东扩张时,按照距离欧洲的远近将笼统的“东方”划分为:近东、中东、远东。由此而得中东。再比如在学习《俄罗斯》这一节课程时,为学生讲述俄罗斯的北部城市圣彼得堡的自然奇观,在5月,圣彼得堡有两到三个星期,那里是没有夜晚的,只能看到黯淡的黄昏,它的“白夜”是非常令人深刻的自然奇观。通过这些地理趣闻和地理故事,能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再者,在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将歌曲应用在地理课堂中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比如在学习《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时,教师可以将《长江之歌》应用到课堂中,分析歌词中“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分别指出了长江的发源之地与注入的海洋,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歌唱几句,他们一定很感兴趣,这样使课堂变得更加趣味性。最后在进行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多元化、趣味性,注重学生动口、动手和动脑的全面发展。在教学时还要注意利用电子化设备来辅助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幻灯片和视频,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地理知识,同时也能大大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这一节时,教师为学生播放南方与北方的视频,直观的展示南北两方的景观、人们的生活习性等。然后让学生通过欣赏,找出差异,最后对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这样的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主动的参与到探讨中来,有效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2]。

三增加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整合地理知识,提高课堂趣味性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了很多科目的知识。如果只是单独按照课本知识进行教学,不与其它学科进行联系,那么学生就绝对学不好地理知识的。在大脑的知识库中,知识是没有学科之别的,其本身应该是融合在一起的,只是为了学习的方便,才将其进行了分类。在教学中教师将分割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学生在学习时就能举一反三。比如在学习气候、环境时,教师将不同地域特征的诗句进行叙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巴山夜雨涨秋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等,这些诗句都包含了许多地理知识,学生在欣赏诗句时,可以同时掌握地理知识。保护环境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一个问题,政治课中有专门的论述,物理课、生物课、化学课也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讲解,而在地理课的角度中又应该“怎么做?”,结合地理知识分析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流失的基本原理和形成的原因,然后从各种方面进行分析结合,从外在浅层面到内在的规律上,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地球污染、资源流失、环境保护的问题,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使学生全面的掌握地理知识。此外,地理与历史的关系也非常的紧密,随着时间的流失,地质地壳的变迁,气候的变化、文明的嬗变,如今的地理是历史演变的结果,历史记录了它的演变过程,而地理则为我们呈现的是“此时此刻”的地理面貌,在教学中进行穿插,能够有效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有利于学生从纵横两方面来了解地理知识[3]。

四布置趣味性的课堂练习,开展趣味性活动

在针对课本知识教学以后,布置趣味性的课堂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当节课程内容进行自测练习,让学生自行组成两两一组,互相提问,互相评定,共同巩固知识;或者教师在课前就准备好相关练习题,在课程结束以后,进行随堂测试练习,这套题目的时间最好控制在6到10分钟之内。再或者教师可以开展竞赛式练习。将学生分为小组,以教学的新内容为竞赛题目,由简单到复杂,慢慢深入,采用多种形式,如:连线、口述、填图等进行竞赛,然后得分最多的小组获胜,并给以一定的奖励,这些趣味性的练习,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巩固刚学习的地理知识。此外,在课余时间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趣味性的拓展活动,带领学生去参观地质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等;或者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状况、工业建设情况等社会调查[4]。

五结语

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时,一个良好的开端能够使接下来的教学更加顺利。因此,首先要趣味的导课,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开展趣味授课,牢牢抓住学生的视线,将地理与其它科目进行整合,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最后为学生布置趣味性的练习和拓展活动,使学生在趣味性的课堂中由被动转为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有效的提高地理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郑淑颖.浅析新课改下初中地理课堂趣味性策略研究[J].神州旬刊,2017,(4):66.

[2]刘丽君.浅析新课改下初中地理课堂趣味性策略研究[J].东西南北:教育,2017,(9):179.

[3]曾毓斌.初中地理趣味性教学研究[J].新校园旬刊,2013,(12):183.

地理微课堂范文6

要想让课堂变得高效,必须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初中地理教学中,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拓展,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教材形式多样、内容精练、图文结合,要让学生结合各种条件促使学习主动性不断提升,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然而,长期以来,初中地理学科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学生地理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都不尽人意,这样就要在课堂教学上寻找方法,让地理课堂更高效。

一、点燃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课堂上教师把书本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融合。自然中季节的更换,太阳一天中离我们的远近,每个季节中白天与黑天的变化,每一个节气的具体情况等等。还有学习各地物产中,让学生了解各地的物产与自然环境有哪些不同,比如,我们所吃的热带水果只适应于热带气候,而我们北方有着得天独厚的冰雪世界也是热带没有的。相同的时间,不同的生活情节,主要是源于地理位置的不同。这些关系到生活发展的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掘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升,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作用

小组合作与交流是当前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小组内部让学生强化自我学习、领悟能力,与此同时教师给予适当地讲解,使学生在互相帮助的氛围中完成学习内容,达成学习目标。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全班出点子来解决,不仅让小组内学生互学共进,而且还能影响到全班学生的学习力。在这一过程中,全班学生都参与,让学生体会到自我发展的成功感,喜悦心情,让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学习动力日渐强大。

三、促使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并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慢慢培养,好的学习方法需要慢慢总结、发现。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第一,让学生先自学。课前先一步地自学,可以让学生把要学的内容进行初步了解,对有难度的内容自行查找资料,使学生在足够的时间里深化知识,增强学习的广度。第二,熟识地图。地图是地理学习的要素,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研究地图,学会看图、填图、绘图。第三,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上所要掌握的内容,强化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完成课上任务的态度,并学会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让多媒体发挥作用

多媒体这种倍受欢迎的教学手段把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复杂的问题直观简单化,多媒体用音形色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包红英 单位:前郭县乌兰图嘎镇蒙古族中学

第二篇:初中地理课堂学生探索精神培养

摘要:

结束小学教育进入初中,开始了门类广泛的知识学习,其中初中地理是一门生活实际应用比较广泛的课程,如何让学生对这门课堂产生兴趣并学好,需要老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地理涉及种类多,有国家地理、人文地理、地形地势地理、气候地理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尝试等,进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探索能力;探索精神

学习好地理这门课程,先要让学生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等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升探索精神,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本文结合新人教版初中地理知识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做出分析。

一、情景教学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探索

兴趣激发是学习的关键,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先要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在后面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起来才会更加容易。情景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问题情景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相关地理知识方面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思维意识,进而在问题的引导下激发学生自发地探究式学习,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自主探寻知识的答案,进而自己通过解决问题掌握知识。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探索兴趣,在七年级的地理课程中,关于亚洲的自然地理环境这一章节中,可以结合课程内容与亚洲的人文环境等内容,进行比较式学习。根据地理环境中的地形地势甚至气候等,分析该地区的人文风貌,比较式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意识,学生自发地主动在课本中寻找答案,或者是进行资料的查阅,等等,然后主动接受学习,知识掌握效果更佳,而且对地理的学习也会更加有兴趣。

二、多媒体教学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探索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文字图片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尽管不可以甚至没有条件走进大自然探索其中奥妙,但是通过多媒体的视听语言同样可以如身临其境般地了解大自然的状态与地貌发展。这是多媒体给学生带来的好处,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式,同样可以将抽象的事物具象化,对于晦涩难懂的知识等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与了解。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学生很难想象那种画面,所以不可能让学生亲身经历然后从中掌握知识,这时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操作等,学生可以很直观地观察地震的发展变化及带来的自然状态的变化,以及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等等,甚至可以截取相关电影片段向学生展示,这种借助于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很容易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学生也十分愿意接受这种方式的教学,所以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及学习信息的来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质量。

三、体验探索过程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学习过程中加入实验等环节是学生最为感兴趣的,实验可以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及动脑思考意识等,是一项全面的活动体验,带来的成效也是显著的。地理课中的实验教学还是很多的,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地球仪的制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能力,描绘与感知世界地图的奥妙。①准备白色的小球或乒乓球,先确定南北两极;②用一根细线,连接南北两极,绕小球一圈,用笔沿细线画一个圆,确定一条线为本初子午线(0°经线),那么另一条线就是180°经线,把度数写在小球上经线旁。其次,从本初子午线向东每隔15°画出一条线。画时,先将0°—180°经线之间划分12等分,利用细线画出经线,标出度数,自0°经线向东依次为15°,30°,45°……用同样的方法,标定西经度;③用一根细线,连接两极点,并作标记,将细线取下,用直尺测出细线的中点,而后将细线如前连接两极点,在细线的中点处画出皮球上的位置,再移动细线,依次标出几个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就是赤道。自赤道向南,向北每隔30°画一条细线,方法同上,并标定度数。学生自己制作地球仪,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世界地图的描绘,不断学习与掌握新知识,然后不断丰富地球仪,最终将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四、结语

地理知识的学习是一门可以促进学生认知的课程,地理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从中充分挖掘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深入学习。不管是情景教学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还是多媒体教学对学习渠道的拓宽,还是实验教学的自我探索意识等,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自我对知识的探索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更好地让学生全面掌握地理知识,拓宽文化知识视野。

作者:郎静瑞 单位:包头市第二十五中学

参考文献:

[1]秦晓玲.让学生爱上地理课[J].新课程(综合版),2011(07).

[2]王宝泉.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河南教育(下旬),2011(06).

[3]万启桂.“问题解决”策略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课前说课案例[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

[4]高红刚.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1(02).

第三篇:初中地理课堂探究式模式应用

新课程标准对于之前的教学标准来说,教育方向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他提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新的理念,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改为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交流互动等,目的是让学生在新的课堂模式下,在探究中进行学习,对学习到的地理知识进行探究活动,发展自己的好奇心,培养学习的兴趣,对此我们应该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改变机械的学习现状。

一、创设问题情境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教学观念,我们必须更新我们的教学观念,改变之前那种过于强调填鸭式教育及死记硬背的状态,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的知识,分析和解决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得多。”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面充分发将信息技术和地理知识进行结合,给学生提供一个有趣味的课堂,让学生在地理问题中发现更多的问题。这个时候教师再根据他们发现的问题进行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对地理学习有用的科学问题,并尽可能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更方便学生们的理解和记忆。在地理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抓住教育的时机进行课堂提问,设置一些学生能够理解的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揭开疑问,获取新的知识。例如:在进行长江流量的调查的时候,因为之前的课堂上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相关知识,也就是说“河流流域范围内的降水量大,河流的流量就大,相对应的水位就会升高”,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回答提出问题“1997年的上江流域降水量跟1955年是相比之下几乎没有什么差异的,但是1997年的长江水位为什么比1955年的水位高了一米而造成了洪涝灾害呢,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呢?”教师提出这一问题,能够对学生起一个思想发问的作用,学生头脑中产生疑问,能够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启发学生动脑筋,这也就是教学的目的,

二、拓展探究学习内容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使命就是学习,课堂是地理教学的主要阵营,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优势作用,通过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来不断提高地理课堂效率。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应该在课下的时候进行充分的备课工作,事先就准备好课上要提问的问题,设计好课堂内容,给学生提供讨论的机会。例如:在进行“地球的运动”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会讲到地球自转的内容,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将其中的组长叫到讲台前面,进行地球自转的演示,剩下的一名同学进行讲解,最后选择一名同学进行地球自转的总结和归纳。这样的教学方法与之前的相比是很不一样的,传统教学中地理教育偏重于对概念的死记硬背,缺乏深一层次的疑问环节,很多学生对于如何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是毫无头绪的,而采用了探究式的学习方法的话,通过提问时的环节能够激发学生对探究学习的欲望,我们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能够使学生明确该堂课的侧重点在哪里,使其更好地掌握本堂课的教学疑难点,能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对知识体系形成一个生动的理解记忆,最终实现我们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合作小组进行学习

探究式的学习应该是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有效合作下完成的,通过合作是学生能够在和谐的课堂环境中获得知识,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脱离合作,离开合作的人是没有办法单独完成学习工作的,教师应该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编组,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使学生在不断的交流学习中学习到不一样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结组的方式能够使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又能够实现交流合作的目的,对于班级学生分组的方法可以有两种,一种是根据学生作为情况进行分组,就是按照前后四人作为一组;第二种方式就是按照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组,将每个层次的学生分别抽取一人进行结组,进行自由结组,但是每个组内的人员要有一定周期的转换,第一次是甲进行操作记录的话,第二次就换做是乙,这样的话能够发挥每一个学生在探究式小组中的作用,可以保证机会均等的进行全面性的练习。这两种模式下的小组,对知识应用环节可以由教师来进行决定,任务容量以及问题难易程度都是由教师随意安排即可。地理知识掌握的基本要求学生能够挖掘生活中的地理素材,要求贴近学生生活的切入点,多多进行尝试性教育,只有让学生体会到地理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离不开地理知识的,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上的探究发现,将生活中发现的地理知识进行总结,与其他的同学分享,实现学习地理知识的价值。任何一种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进行地理知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对学习进行有益的探索和不断的尝试,探究式驾驭是一个新的学习方式,这需要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总结教学成功的经验,从真正意义上落实新课程的概念,实施新课改标准下的学生素质教育。

作者:周萍 单位:江苏无锡市梅里中学

第四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学生思维研究

摘要: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提出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巩固已学的知识,引发学生参与探究,把学生的思维伸展开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巧妙提问;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学生思维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既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也是学生反馈信息的途径。因此,课堂问题的设计是一堂课效率是否高、学生思维是否得到发散的重要因素。合理科学的提问、分层次性的提问、开放性的提问、封闭性的提问……这些都是教师常用的问题工具,提问的好坏有利于组织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科学探究,完成教学目标,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巧妙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很多学生不喜欢地理课,有的学生地理课堂上容易打瞌睡,究其原因是对地理缺乏应有的兴趣。所以在课堂地理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是每个地理教师都应考虑的问题。在备课时,不仅要研究课本和课程标准,更应该研究所教的学生,在备课本上把课堂上要提的问题记录下来,同时设置一些容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同课本知识结合起来,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吸引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浓厚的兴趣,跟着教师的问题启发自己的思维,这样的课堂才能成为高效课堂,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印度”内容时,在引入新课的环节中,先以电视剧《西游记》主题音乐引入课堂“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这首歌的旋律学生太熟悉了,然后多媒体屏幕上列出问题:《西游记》中的师徒是到哪个国家取经?又是取的什么经?大部分学生立即能齐声回答“去印度取经,取的是佛经”,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比较高。然后教师继续问:除了这些,你们对印度还有哪些了解呢?有的学生说印度人口众多,有的学生说印度在亚洲,有的学生说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教师引入新课:同学们都回答的很好,知道的也很多,印度跟我们中国一样也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还有很多知识是我们没有了解和学过的,这节课我们踏寻唐僧师徒的足迹,再次走入印度,下面就来学习“印度”这一节的内容。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这一导入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要利用学生熟知的知识或者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知识,把这些知识或者经验迁移到新课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为新课的学习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学习“印度”这一节课时,最容易接受和掌握的知识点就是“印度是南亚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文明古国”。印度和中国一样,也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人口增长很快,看图说出印度人口已经超过了多少亿?(10亿)仅次于中国,因此成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学生可以把印度同中国对比,中国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口众多。但关于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人口过多会产生哪些问题”?学生可能回答不全面,甚至有些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可以带领学生读教材中的统计图表,继续提问:分析统计图表,讨论从表中发现了什么问题?总结众多的人口对印度的资源、环境、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你想对印度的老百姓说些什么?通过这样的设问,学生感到学习地理很有兴趣,会带着问题去思考和读图,并以一种非常愉快的心情去探究。

二、巧妙提问能激发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深化课堂学习

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并不是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一堂课都是成绩好的同学在回答问题,对于成绩稍差,并不怎么喜欢举手的同学则是事不关己。还有的课堂甚至是教师从头讲到尾,一个人唱独角戏,教师成了课堂上的主角,学生仅仅是观众,很大原因还是教师在课堂上的问题设置不当。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设置问题,尤其针对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能设置不同的问题,分层次提问,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那样,学生就成了课堂的主角,课堂效率一定能提高。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自然环境”的第二节:气候。这一节是初中地理中非常重要的一节,因为气候的影响因素以及它对其他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影响在以后的学习中会不断出现,所以本节在教学内容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节的内容由四部分组成,“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在前两部分的学习中,既要学习我国的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又要探究这种特点形成的原因,即主要影响要素,这些内容有难有易,可以进行分层教学。如在学习我国气温状况时,可以提以下问题:(1)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找出我国冬季气温的最低地区和最高地区,并计算两地的温差,总结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规律。(2)读《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找出我国夏季气温的最低地区和最高地区,并计算两地的温差,总结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3)为什么我国气温由南向北越来越低?说明气温的分布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4)为什么夏季最低温出现在青藏地区?说明什么因素对气温分布有影响?前两个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所有同学都可以参与,第3和第4个问题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有的同学只要求知道主要的影响因素。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对问题的设计要进行有效的分层设计,采取难度逐渐递增的方式,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选择地完成自己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和吸收。

三、巧妙提问有利于评价学生的已学知识

初中地理课时比较少,一般一个班为两节课。课时少,课堂内容含量大,学生所学知识很容易忘记。每节课在上新课之前,应该抽一点时间来巩固学生的已学知识,这样一是让学生能够把上节课甚至以前学的东西回忆起来,也为接下来上新课作铺垫。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通过巧妙提问的形式,可把以前学的知识点通过问题设计,让学生回答问题来巩固。当然,问题设计要合理巧妙,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回答是或不是,这样的问题没有深度和广度,学生的思维容易僵硬,也达不到好的复习巩固效果。如在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学习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内容,在教学时可以把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做对比,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作对比。如学习北方地区以后,在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时,先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首先对学生提出下面三个问题:(1)请说一说北方地区的地形区、气候类型、土壤。(2)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北方地区的主要耕地类型是什么?(3)主要的农作物有哪些?这三个问题主要是为本节课所讲内容作铺垫,因为本节课主要是讲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和北方地区有很多相似性,如都是季风气候、都有平原分布、都是种植业为主。又有很大差异,如气候类型和特征、种植制度、耕地类型、农作物等。通过上面三个问题的回答,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基本进行了回顾和巩固。通过比较,教师可以再进一步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回答:(1)找出南方的范围。(2)找出南方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特点。(3)说出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和特征。(4)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是什么?主要的农作物有哪些?这样的设计循序渐进,学生既巩固已学的知识,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四、巧妙提问有利于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探究

目前的课堂,很多教师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死气沉沉,教师讲的激情四溢,学生听的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显然没有一点生气和活气,教学效果自然低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种需要就是希望觉得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尤其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显得特别强烈。”新课程提倡探究式课堂,教师如果能够精心设计课堂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鼓励学生独立进行思考,大胆质疑,就会成为高效课堂。如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这一节,是初中学生感觉非常难的一节,学生上课很难理解。在学习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后,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夏季和冬季的气温高低不一样?”学生学过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和正午太阳高度角之间关系以后,再来看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但毕竟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运用起来就不简单,学生还得经过一番认真思考。这样既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然后又提出更深次的问题让学生探究:“北半球夏半年的日数是186天,冬半年是179天。造成这种日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的时间与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的时间谁长?”这两个问题更有难度,不一定要学生都能详细地说出原因,但通过探究的过程,让学生理解了本课的内容。探究性问题有助于面向全体学生,保证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思考,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从而激活全体学生的思维。

总之,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来自教材,要让学生感到亲切,通过学生的回答后让课堂更加有效。当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挖掘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并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有效问题。

作者:滕彩珠 单位: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马富华.浅谈如何解决初中地理课堂提问的低效问题[J].中学时代,2014,(23).

[2]季立伟.有效提问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应用[J].神州,2013,(10).

[3]柯聪华.初中地理课堂中有效提问的设计分析[J].吉林教育,2015,(13).

[4]赵丽平.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5).

第五篇: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思路

摘要:

初中地理教学积极推进新课改,努力打造高效优质的课堂,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能力,造就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初中地理;新课改;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进了一段时间,改革教学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积极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成为教师的共识。在课改的过程中,重视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成为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也是检测课程改革实效的重要参考。杜郎口中学一直都在倡导并打造高效课堂,从而成为课程改革的先锋、全国的典范、各地学习的榜样。

一、依照教学目标深度把握课堂教学有效度

笔者认为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首先应该做好课程目标的精确预设,一节课需要对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创新突破能力进行有效的训练,这些能力的训练都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否则就是杂乱无章,热闹的背后是漫无目标。为此,初中地理教学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做好精确预设,结合具体课程学习内容,确立适宜本班学生和不同层次学生的记忆、实践应用、创新应用能力目标,预设合适的合作交流与鉴赏方式,并明确可以量化考核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能保障教学的高效性。例如,学习《海洋与陆地》时,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发展层次,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从学生熟悉的地球照片引入,这样既可以引发兴趣,又可以贴近学生的认识。用“人造天体坠入地球表面失落在海洋的多还是落在陆地上的多?”这一问题导入引发学生探究。学生已经学会了应用地图,能够从地图上获取更多的信息,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从位置描述法引导学生应用所学海陆、大洲、大洋的分布特征加以概括。因此,从教材编排顺序、学生实际情况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混淆点、疑惑点,充分利用地球仪直观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印象。这样的资源选择和呈现方式,有利于学生的认识。目标明确,方法选取符合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高效学习。

二、合理植入课堂教学容量的知识和能力密度

效率和时间紧密联系,高效与容量和质量统一,质量又和容量有冲突的。判断一节课高效的重要指标是学生掌握的知识数量和能力提升程度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整体进步状况,初中地理打造高效课堂,需要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杜郎口中学将高效课堂的特点概括为“大容量、立体式、快节奏”,这里的大容量就是课堂植入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及训练环节的高密度。在改革实践过程中,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增加容量,提升密度,一定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层次,关注他们的思维量和训练量,如果学生不能跟上节奏,训练不到位,就成了邯郸学步。为此,教师需要首先研究学生的基础和发展层次,全面把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程度,合理地设置教学容量,做到容量、质量和效率的统一,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例如,学习《地球的运动》时,制作多媒体Flash动画模拟展示地球自转、公转场景,公转的方向、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的姿态、四季的更替等问题便会迎刃而解,不仅能够增加课堂的容量,而且以生动直观的动画演示帮学生建立了空间概念,甚至让学生具有三维空间意识和思维能力,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升了学习质量。

三、提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自觉程度

课堂效果是教学的核心,打造高效课堂的根本就是让学生能掌握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能力,促进学生进步。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的教学目标要在学生那里得到落实,所有的教学环节需要学生的认真参与,才能是有效教学、高效学习。不管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各种形式的教学改革,都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为主动、自觉地学习。杜郎口中学也是在贯彻新课改的精神,或者说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更为深入地契合了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的个性化、高效化学习。为此,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程,一定要从学生身上做文章,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上消化吸收更多的知识。例如,学习《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时,一节课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以及划分的标准,掌握三十多个行政区域的全称和简称,还要熟悉每个行政区的位置,培养学生的基本读图能力,难度不少,需要让学生攻破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打造高效优质课堂。让学生自己先找易错、难读、难写的省份,彼此讨论分析,强化认识,加深印象,深入理解;然后通过“读图活动”分小组讨论并展示介绍最有效、最快的记忆方法,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以开放性学习探讨确保自主学习富有趣味,学习效果显著。

总之,新课改已经走向深水区,如何增强课堂实效,打造高效课堂成为每个教师关注的焦点。初中地理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林向辉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扶新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蔡贵林.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J].学园,2014,(3).

[2]刘惠霞.对打造高效课堂的深度剖析[J].学周刊,2013,(11).

第六篇:初中地理课堂探究性学习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地理作为初中学生一门主要的学习科目,其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时展的需求。为此,教师一定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发展规律,结合教学目标,积极探索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真正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地理知识,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的不断改革给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方法就是其中的一种。探究性学习方法可以让单独的学生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团体,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本文从初中地理教学出发,对探究性学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方法。

一、探究性学习

(一)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概念

探究性学习方法是通过把学生分成几个人一个小组,各个小组之间相互学习,小组内的成员相互之间要共同合作,发现问题并及时地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共同进步。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实现需要教师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组,确保小组成员能够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探究性学习方法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让学生都能够充分参与其中,体验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二)探究性学习方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1.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地理学习本身是十分枯燥的过程,许多学生都容易失去信心,从而讨厌地理学习。探究性学习方法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学生重新找回学习的乐趣,从而自觉地去学习地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对于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初中生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的创新尤为重要。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到这点,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创新,而不能阻止学生去创新。教师要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和信息,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探究性学习方法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去参与,体验到参与其中的乐趣。探究性学习也能够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热爱生活、谦虚接受别人意见等的良好品质,从而更加健康、全面发地展。

二、初中地理课堂中有效应用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措施

(一)教师合理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

教师在讲解重要知识之前,可以举一些相关例子来引导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标题和图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地去想象,从而更好地去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几种典型的气候特征时,可以列出一些典型的图画,让学生根据图画去想象,这样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本身也比较抽象,在对一些比较难懂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借助于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使得知识更加形象化,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教师在平时要多注意给学生讲解基础知识,恰当地去引导,让学生不仅能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能够更好地去进行探究。

(二)教师要尊重学生,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要把传统的教师讲变为教师讲与学生学有机结合,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立解决问题的权利,所以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去学习地理。教师要合理进行分组,有效地利用学生自身的优势,从而发挥出最大优势。

(三)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教师本身要了解自主探究性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从而合理安排好课堂教学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恰当地教给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去进行创新。同时,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对于学生的逆向思维要多加肯定,让学生更加有信心去学习。不同学科之间有着许多相同点,所以教师要巧妙地应用这种关系,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四)多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的眼界

地理微课堂范文7

高效课堂是针对相对效率低下课堂教学问题而提出来的新的命题,就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教学活动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效果好,实现教与学的最大效益。这里的高效,应该反映教学时间,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三个基本要素。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是否适当、教学目标与任务是否完成;从学生的角度看:学习效果是否显著、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提升,学习意愿与策略是否得到强化。围绕这些方面,将高效课堂构成,分为以下几个内容:抓住时间、效果以及经验。总而言之,学生学习是否高效,必须考虑三个因素:一是学习效率是否提高,二是学习能力是否提升,三是学习策略是否得到强化。因此,高效课堂应当具备“高效果”、“高效率”以及“高效益”。

2构建中学地理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学地理教师必须不断地丰富自身学科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能够在教学中实现达到更高要求。高效课堂就是要求中学地理教师通过知识与能力更新去摒弃传统课堂的劣势与缺点,吸收利用新理念来开展地理高效课堂的新模式,最终实现课堂高效率、高标准。

2.1高效课堂是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

高效课堂所包含的理论内涵、教学模式对中学地理教师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有助于促进教学理念的改革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理论。高效课堂是建立在有效教学的基础上,其教学模式的产生不是僵硬的,它只是教学过程的一种思维方式。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不仅是全面把握教学的实质,是对一系列实践经验的总结,更是理性思考课堂的建设走向。所以从理论上体现了我国新课程改革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2.2高效课堂是中学地理教学实践的必由之路

地理高效课堂的理论依据,不仅能够丰富地理课堂教学理论,更能够为中学地理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为实际教学提供理论指导,更能保证中学地理新课程改革切实有效的进行。高效课堂不仅能够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高标准的教学目标,更能够促进老师与学生的和谐发展。高效的地理课堂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和探索热情。能够提高学生的地理认知能力、地理思维判断能力、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和情感、态度调节及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促进教师围绕这些目标对高效课堂进行系统研究。

3高效课堂的构成维度分析

高效课堂的“高效”,应该反映教学时间、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三个基本要素。其维度构建应该反映这三个基本要素。

3.1目标明确

切实有效地确立好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提出三维目标,要求师生双方实现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行为方式、时间力度等方面的选择、设计、组织实施方面,以及对课堂生成问题的把握上,应该做到时刻想着教学目标,并在课堂教学时及时利用生成性资源进行课堂组织,能够经常参考对照教学目标,进行引导,这样的话,课堂互动就能沿着正确的轨迹进行。

3.2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案包括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一堂好课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教案。教师在设计教案前首先要认真钻研书本教材,明确课本上重点部分难点部分,才能制订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符合教学规律的教案。一份完整的教案的构成通常包括学情与教材分析、三维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教案对教师最终完成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案”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对教师教案的补充,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学案,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全面掌握,获得学习的成功。学案一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二可以对课堂学习效果检验;三可以为学生复习提供参考。另外,优秀教学案,应该符合高效课堂的时间原则,所以合理分配每一个环节的时间也应成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教学过程是对教学案内容的实施。它包括四个重要环节: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导入新课,不是简单地在黑板写上课时标题,而应该是教师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思考出导入本节课第一个知识点的突破口,最好能够与时事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感知地理知识,在今后地理学习中密切联系实际生活。新课的导入还要能够引发学生探究地理学习的兴趣。在新课内容的讲解部分,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由浅入深地进行内容讲授。还要从新课程要求出发,注意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化解本节课的知识难点,合理有效地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对照自己的难点与疑问去学习。最后老师在完成本节课内容讲解后,需要对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以便学生课后能够及时复习与掌握。通常老师会忽略的一个环节就是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学生通过认真完成作业的过程,能够更好地掌握与巩固知识体系。教师要充分利用变式练习,而不是搞题海战。应当突出课后作业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3.3合理有效的课堂互动

地理学科兼容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所以课堂互动与实践应该是高效课堂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科的重要特征。新课程理念与要求决定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带领者。师生双方携手,在课堂生活中能够确保学生学业健康成长,教师专业健康发展。为使课堂上能实现有效的互动,教师在课前不仅要组织钻研教材、探讨教学课时计划,而且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事先预测到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想法,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预设互动主题。教师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促进课堂互动,放下自己高高的架子与学生民主平等地参与互动,在互动中耐心听取学生的发言与意见,尊重学生的发现成果;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得失,及时给予纠正。与此同时要调整好自己的内心情感,尊重学生一些错误的想法,同时给予他们积极善意的引导。为了确保课堂教学互动有效实施,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应当充分了解本节课的学情,认真钻研课程目标、教材等内容,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对互动情景进行精心科学合理预设。教学过程中生成的互动资源比教师课前预设准备的互动资源更有创新价值。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方相互促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预设的前提下,也应高度重视互动过程中师生双方产生的教学资源,以及师生的情感互动。课堂有效互动环节应当注意:一是依据新课程标准与理念,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正确处理课前预设互动与课堂中生成互动的关系,如遇课堂中学生生成性问题,要充分运用教师具备的教学机智与知识经验,灵活将课前预设的互动及时调整或适当延伸;二是在思维延伸点、知识拓展点精心设置问题上,激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积极地引导互动过程;三是当课堂互动停滞不前时,教师及时给予调和帮助,将课堂思维互动引向正确的轨道;四是入耳倾听,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中生成新的互动环节,触及学生心灵深处,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升华情感品质,从而实现课堂互动真正有效。

3.4科学的课堂延伸

地理学科不仅科普性强,而且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必须进行课堂延伸,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课堂延伸是由课内知识向课外资源的有限延伸,它实质上是一种迁移教学的方法;它是由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教学新媒介来发挥其完整的系统。课堂知识延伸是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积极引入丰富的课程素材服务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关注时展的新风向,吸收生活中真实的素材资源,将其及时融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将课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教学创新空间,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愿望,最终取得师生双方满意的教学结果。

4高效课堂的评价维度分析

地理微课堂范文8

微课教学严重冲击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被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有利于促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通过具体论述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并列举典型案例进行强调,有利于提升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

微课;初中;地理

1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1.1借助微课解释重点难点,启发学生思维: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讲解抽象的重难点知识时,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增加学生理解生涩知识点的难度,导致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因此,如果老师合理的将微课应用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微课的色、形、光和声等功能,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象化,能够让学生在极具感染力的地理课堂中学习,让学生深入感受抽象知识的连续性,从而最大限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例如:在学习《四大地理区域》这节内容时,由于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时具有一定的难度性,所以便可以利用微课录制Flash,以视频的形式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征。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详细的告知学生[2]。这样通过微课视频的动态演示,又有老师的详细讲解,有利于让学生更加生动、更形象的学习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生动有趣的地理课堂中学习,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深入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1.2选择合适的微课程素材,提高课堂效率:

在应用微课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微课程教学素材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微课程的教学效果,也是灵活应用微课程教学理念的关键所在。其中,作为初中地理老师,在地理课程教学中选择微课程教学素材时应注意下列两个原则:

1.2.1坚持科学性的原则。

在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所应用的教科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原则,而地理学科自身的知识点也需要讲究科学性,这则要求初中老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科学性的原则,广泛搜集科学合理的微课程教学素材,并将其通过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植入到微课程视频教学过程中,这样有利于保障初中地理学科教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避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产生误导现象[3]。例如:在《工业、城市与交通》一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便可以利用视频播放“神州”发射的视频资料,以此导入新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回顾西部地区的矿产分布情况,了解西部的工业主要是在丰富的矿产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掌握西部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4]。

1.2.2坚持典型性原则。

微课程在应用中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掌握地理知识,就应该选择典型性的教学素材。例如:以《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内容为微课案例,其微课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比较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全面了解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并能够通过读图准确确定范围和概括所谓位置的特点,老师在微课的教学过程中则可以借鉴《是真的吗》电视节目,提出“看三分流水,纤流细细,珠穆郎玛,唯我独尊”和“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个地理案例,充分利用地区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来进行分析,了解青藏地区气温低,多雪山、冰川,而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出现了沙漠,并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通过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掌握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位置特点和气候条件。

1.3通过微课复习知识,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结束之后,采取微课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自觉进行校正和练习,从而达到巩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例如:在学习“首都———北京”一章内容的《祖国的心脏》内容时,由于课堂只有40分钟的时间,而要想学生能够深入掌握北京的简称、全称、轮廓和位置等知识点,具有一定的难度性。因此,当这节地理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老师便可以充分利用微课辅助采用Flash进行教学,以拼图的形式组合北京的具体地理知识点,让学生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不断进行复习,从而达到巩固课堂教学知识点的目的。再例如:在学习《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开发》的内容复习过程中,老师便可以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制作《黄土高原的治理试题讲解》《黄土高原的开发重难点》等微课。然而,由于学生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这节内容的基础知识,所以老师便可以组织观看关于黄土高原当前的实际情况,并在学生观看微视频结束之后,帮助学生整理学案,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纠正策略,从而达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难点基础知识的目的。

2典型案例分析

本文以《生态保护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微课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首先老师展示以往美丽新疆的微视频,这时引起了学生的质疑,为什么图片中的新疆这么美呢?而当前大部分关于新疆地区的图片都是戈壁、沙漠和荒凉的景象,从而导出“生态保护”这节内容;其次,以多媒体设备将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等现象融入微课中,让学生思考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部分学生提出应实施一系列的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多个自然保护区;再次,老师可播放《可可西里》中的片段,让学生思考他们是因为什么杀害藏羚羊呢[5]?原本他们仅仅只是普通牧民,但因为草原退化,土地变成了沙子,迫于生计,他们成了偷猎者的帮凶。通过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知道重要的保护区中的保护资源,有效提升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效率。

3结论

总而言之,微课程是初中地理老师突破传统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思维的一种创新性教学方法。将微课合理应用到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创新地理课程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水平,满足中学地理课程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因此,为了最大限度提升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效率,便需要学校老师深入探究微课的应用策略,借鉴成功的实践经验,让微课程教学技术越来越成熟。

作者:王艳梅 单位:枣庄市第十五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