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实践范例

大学实践

大学实践范文1

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大学生本领的途径,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要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具有承担社会责任、奉献社会的意识和品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促进青年学生了解社情民意,增长才干;有助于培养青年学生投身实践、服务社会的思想观念;有助于青年学生锻炼意志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日益多样化,一般有五种类型:一是以共青团组织牵头实施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挂职锻炼等;二是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牵头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如参观学习、调研考察等;三是以学校教学部门牵头实施的教学型的社会实践,如教学实践、生产实践、毕业实习等,有的高校开设了社会实践课;四是由就业指导部门主管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就业体验、创业实践等;五是以学工部门主管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勤工俭学、家教服务等。从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看,一些高校缺乏对社会实践顶层设计和系统的过程指导。具体表现在:一是多部门管理,部门之间相互扯皮;二是同级部门沟通协调欠缺,没有与学业学习相配套的措施;三是一些专业教师对社会实践认识片面,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四是活动内容单调、活动形式陈旧、活动经费欠缺,无可避免地陷入学生的可选择范围过小。

二、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运作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所谓“项目”就是一种一次性的工作,是在规定的时间内,由为此专门组织起来的人员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来完成一个课题。“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具有明确的实现目标和具体的操作程序,是对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的一种系统管理方法。

(一)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运作的必要性中央16号文件提出“高等院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的要求,这为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课程化、专业化、制度化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当前,社会实践活动呈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但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这就是采取项目化运作的根本原因。首先,项目化运作要求高校有统一的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协调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开展,从而避免多头管理、资源浪费;其次,项目化运作加强了与专业的融合。社会实践活动应与专业知识学习紧密结合,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夯实专业基础、增强就业创业意识等;再次,项目化运作有利于形成团队合力。通过项目化运作进一步发挥大学生的团队优势,使实践团队明确目标、细化方案、取得实效。

(二)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运作的现实意义项目化运作使社会实践活动目标更明确、思路更清晰、重点更突出,有利于整合资源、有利于提高效率、有利于科学管理。首先,项目化运作进一步深化了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平台,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加强高校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多次阐明了素质教育要具备社会实践品性,社会实践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次,项目化运作是实现学校产学研有效结合的途径。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运作使高校的科研项目、人才、活动等资源进行合理的流动和分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实践实效性,切实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再次,项目化运作有利于发挥大学生参与社会管理的职能。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国家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青年大学生应有的贡献。因此,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层次和水平,增强其实效性,对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运作的途径

项目化运作是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科学的方法对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从项目的立项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行项目化运作,通过立项使多方面资源得以最优化的配置,将科研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真正明确自己的实践方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青年人才。

(一)项目化运作,开展分类分层实践模式

根据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重点的不同和认知社会能力的逐步深入,开展分类分层社会实践活动:大一学生重点选择以提升思想政治素质为导向的“志愿服务类”项目,如义务家教、宣传青奥、科学发展观宣讲等内容;大二的学生主要选择以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为导向的“科技学术类”项目,如“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机器人比赛、电子技能大赛等内容;大三学生选择以提升学生就业创业为导向的“岗位体验类”项目,如挂职锻炼、参观考察、创业项目孵化等内容;针对四年级的同学,主要是用理论指导实践,开展结合专业特点的理论研讨、实习实训、撰写调研论文等内容。另外,在普通同学和学生骨干之间、文科学生和理工科学生之间也可以分别开展不同特点的实践活动。分类分层实践使工作更容易为学生接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分类分层实践模式结合各年级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强,结构明晰,在不同层次间实现升降机制,既能激励先进,又能勉励后学,满足各层次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通过分类分层实践,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获得适合个人特点、兴趣和未来发展的实践途径。

(二)项目化运作,规范实践活动的机制建设

在学习目标与就业需求的接轨越来越快的今天,如何解决大学生对高质量社会实践机会饥渴的难题?项目化运作既能开阔学生眼界,又能让参与者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得到提高,让社会实践不只是列在课表上的“绣花枕头”。

1.成立领导小组。由学校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党委宣传部、校团委、学生工作处、教务处、招生与就业工作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挂靠校团委。

2.选题和申请。学校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提供社会实践的选题供学生选择,学生也可以自主命题,填写学校社会实践项目申报表,上报校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审批。

3.立项评定。领导小组根据实践项目的方案设计、参与学生、指导教师、活动经费、预期效果等,评选重点团队和一般团队。

4.活动经费。领导小组根据重点团队和一般团队给予资金资助。鼓励团队用社会化的方式与企业合作,采取冠名等方式,多渠道筹集经费。

5.项目开展。各团队成员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根据日程安排有计划地开展调查研究、文艺演出、支教帮扶、科技扶贫、医疗服务、文化宣讲等实践活动。

6.撰写报告。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实践团队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团队调研的真实材料撰写社会实践报告。

7.评比表彰。领导小组对社会实践成果进行评定,选取优秀团队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学生获得相应学分,指导教师获得相应工作量。

8.宣传成果。领导小组对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典型进行宣传,联系媒体给予报道,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三)项目化运作,彰显实践活动的品牌效应

大学实践范文2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适应社会;大学生社会实践

为更好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很多高校都对大学生社会实践非常重视,并且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但是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因此本文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视野下,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现状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和社会建立一定的联系,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之中。[2]不过目前很多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只需要交一份实践报告就行了,忽略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对于他们今后就业和适应社会的重要作用。一些高校在实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时也出现了偏差,认为让学生适应社会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去企业实习,让学生上交企业实习证明,再交份报告就草草了事。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社会实践不能起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作用,也没有实现将学生的专业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预期。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启示

(一)实践的目的是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实践的理论主要有两层含义,首先,实践是指对社会进行改造或者其他有意识的活动;第二层含义就是一种实际的“做”的行为,结合起来就是进行改造世界的实际行动。因此大学生社会实践应该是一种能够对大学生了解社会和适应社会有实际帮助的实践活动,而绝不是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一些表面文章。因此学校和学生都应该正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学校应该为学生安排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实践,例如组织一些“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大学生理解他们肩上所担负的社会责任。也可以安排一些主题鲜明的社会调查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于社会某一方面发展的真实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学习到一些社会调查的方法和手段。学校也可以安排一些课外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在学校内兴建创业孵化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二)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来源主要依靠实践,同时正确的认识对实践也能够起到促进作用。[3]在大学中学生可以学到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在今后的工作中单单依靠这些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实践的经验。因此社会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同时也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将所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让实践发挥出更大的效果。这就要求学生要选择一些和所学知识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对我国物流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进行社会调查,金融专业的学生则可以参加一些虚拟炒股比赛,或者在股市投入一些零花钱,真实地进行操作等。让认识和实践相互促进,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人们通过实践不断深化认识,并将深化的认识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学生通过在大学中的学习,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可以说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就是通过实践去增加对社会情况的认识,认识到社会的真实情况之后,等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就能够更加适应工作环境,面对工作也更加游刃有余。因此在学生参加完社会实践之后,学校要让学生总结社会实践报告,无论是社会调查的结果还是学生对整个社会实践中的真实体会,都是一个在实践中深化认识的过程。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报告中的反思和总结,将认识升华,有利于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三、结语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学生需要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前建立和社会的联系,从而更好地适应毕业之后的社会生活。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了浅要的分析,以期阐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科学性,促进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牛瑞凤.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J].山西农经,2016(11):84.

[2]潘俊英.马克思主义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正确导向[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29-131.

大学实践范文3

大学作为教育性与学术性双重结合的社会组织,在人类教育中处于最高的层次,它成为知识理论和学术研究的最高殿堂,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高屋建瓴的作用。因此,为了保证教育正义在我国大学能够稳妥、高效、公正地发展,首要的任务就是努力营造公正合理的教育氛围。

(一)科学建构正义制度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如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1]从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中,我们不难发现,正义作为指导社会制度建构的根本原则,它在社会制度运行中起到了支撑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以正义为基础来建构大学教育制度,运用“教育正义规导教育制度的建立,并引导教育制度的变革,指导教育实践实现正义所规定的变革方向”。[2]就大学宏观层面上而言,制度性的教育正义要求大学管理人员理应依据我国教育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向,秉着公开公正的原则制定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以正义为中心积极妥善地处理好教育制度、管理体制、教育资源等诸多方面的关系,明确它们之间各自的权限责任,扩大大学教育管理自主权,确保对大学教学资源的平等投入,给大学教学活动提供丰裕的物质条件,方能确保教育正义的有序开展。就大学微观层面上而言,制度性的正义要求大学教育主体切实按照自身实际,合理制定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规则,并能开诚布公地告知教学客体,以便于教育双方在平等的氛围之中敞开交流,进而在教学活动之中继续完善教育规则。同时,教育规则实施时必须严格按照制度办事,方能提升教学规则的公正性、公开性和权威性,这样,就为教育正义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坚决贯彻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正义的应有之义,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也是达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3]在大学教育中坚决贯彻教育公平,已经成为我国大学发展教育正义的必由之路。实施教育公平,意味着大学必须结合自身教育实际状况,深化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想方设法保障教育客体在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中的公平,才能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切实感受到公正的教育氛围,提高他们对教育正义的认识,达到我们顺利实施教育正义的目的。就现阶段的中国而言,“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教育公平就是为人人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机会”。[4]我们坚决贯彻总理这一指导性的认识,就是要求大学必须充分尊重、重视和保护教育客体的各项教育权利,确保他们受教育机会的均等性,惟有这样,才能提供最大意义的教育公平原则。“在教育公平的原则下,每个受教育者享有相同的受教育机会,才能使其潜能、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才能实现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活动”。[5]

(三)积极提倡素质教育

大学要想合理地运用教育正义,就需要在大力贯彻教育机会平等的同时,积极提倡素质教育,让教育客体自身得到全面发展,切实体悟到教育正义的实质效果。因此,教育正义就是让他们充分意识到:进行终身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才是大学教育的主旋律,引导他们提高学习的自主性、技巧性、目的性成为教育正义的关键环节。这样,有助于他们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强化自主学习的能力,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为以后工作生活中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依据。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为旨归,由于人是以个体的方式存在于世界之中,因此,提倡和完善个性教育就成为它的应有之义。我们必须把个性教育融入到素质教育中来,根据他们不同的天赋能力,在贯彻大众化教育方针的同时力求做到因人而异,在统一性教育的基础上做到甄别性的教育,鼓励他们根据各自的偏好来发掘自身的特长优势,以便于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推动我国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塑造向善爱人的人本教育

正义从产生初始就和伦理学密切相连,将德性因素注入到正义之中,构建内在向善的正义不仅成为古典正义的核心所在,而且在现今正义理论中依旧具备持久的生命力。因此,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通过道德教育夯实社会和谐的道德基础,首先是公平正义这一道德基础,为实现社会和谐创造基本条件”。[6]可见,强化内在向善教育,将善的理念根植到教育客体的认知中来就显得势在必行。于是,运用内在伦理的至善性来塑造教育客体,成为现阶段大学教育正义的价值目标。

(一)注重内在道德的圆满性

教育正义就是要运用正义的至善性来加强对教育客体的德性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心意识,“教育与正义以善为中介,实现了二者在根本上的沟通。教育必须是善的,也因此必须是正义的。教人不正义或用不正义手段的教,可能是教唆,可能是欺骗、恐吓,惟独不是教育,正义是教育的根本性质”。[7]教育正义的宗旨在于完善他们的内在品质,目的在于与人为善,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成为我国大学弘扬正义教育的必然之物。显然,实施教育正义需要我们积极开展博爱教育,把善作为通向正义的根本,让他们明确善是人之为人的价值所在,把善作为人之为人的基础,提升他们对人的本真存在的认识。教育正义要求我们注重人文关怀,加大实施人格伦理教育的力度,培养他们向善爱人的道德情怀,以至善的正义观念来引导、熏陶、塑造他们,使他们成为理性的道德人。这样,才能健全他们的人格,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强化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将他们培育成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规范恰当的行为举止

“正义,是一种所有人由之而做出公正事情来的品质,它使每一个人成为做公正事情的人,使其思想和行为符合社会规范”。[8]通过在大学实施教育正义,可以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举止得体的文明行为,很好地纠正他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错误行为观,促使他们采取恰当合理的行为,有效避免他们在一味追求外在物欲的过程中迷失自我,杜绝他们沉湎于物欲之中丧失掉自身理智的错误之举。不容忽视的是,由于中国古典教育正义过于注重运用内在道德的圆满性来规范人的外在行为,一味强调内在的伦理软约束和自我规范,在实践中有意的忽略掉人性恶的一面,因而缺乏正义外在的刚性约束,无形之中淡化了正义的有效性。针对这一弊端,就需要我们实施教育正义时,在保持传统正义德性规范个体行为的基础上,加强对西方正义外在有效制约理论的认识,充分利用正义的刚性约束来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将依法治国的理念贯彻深入到他们的意识之中,塑造健全他们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让他们能合理利用法律制度规范自身的行为。#p#分页标题#e#

(三)弘扬乐观进取的理想价值

“正义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希冀所在,反映了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表达,成为人类衡量判断现实活动的标准和依据所在”。[9]教育正义亦是如此,它源自于现实又要超越现实,它能够充分开发大学生的智慧潜能,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引导他们从现实的浮躁喧嚣中苏醒出来,从容地消解世俗功利给他们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让他们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态,引导他们寻求人生发展方向的真谛。因此,教育正义的价值理想能够超越现实世俗功利对大学生的影响,能够引领他们对现有的社会生活进行理智分析,维系他们自身相对独立的品格,深入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理解,让他们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坦然面对现实生活的压力,积极筹谋自己的未来。这样,有助于他们加强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树立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将实现人类生活普遍的福祉作为以后人生奋斗的目标。

三、完善现代公民权利教育

众所周知,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的功能之一,大学的组织特性决定了它在超越于人类社会的同时又要引领人类社会的发展。于是,利用教育正义来促进社会正义的实现,已经成为它们义不容辞的重要使命。

(一)树立平等自主的公民之维

教育正义由于在价值取向上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基本权利,积极培养他们的现代公民意识,塑造他们权利平等的意识,强化他们对他人权利、尊严和价值的尊重,促使他们自觉的维护个人合法的权益。退而广之,教育正义不仅能够加强公民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还可以从根本上消解传统等级意识、臣民意识给我国民众所带来消极影响,树立起独立、自主的平等意识,建立起真正的权利意识,进而形成完备的公民意识。大学通过弘扬教育正义,引导他们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让他们“依据自身的理性对社会公共利益做出独立、清楚的判断能力、理性对话的能力和利益协调的能力以及对公共事务进行社会批评的自觉性”。[10]这样,能够让他们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对人的尊严价值的维护,积极投入到国家社会各项事务的管理之中,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救助,能够公正地对待他人他事,有效维护每一公民的合法权益,自觉担当起自身在社会的各项责任和义务。

(二)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

人的自然本性决定了人是有限地理性存在体,人的社会现实关系的好坏,往往取决于人的利益是否出现冲突,“正义本质上是调节人们之间各种社会关系的一种规范,旨趣在于建构合理的社会合作体系,为人的幸福生活提供条件和保证”,[11]因此,教育正义成为人们有效解决人际关系的重要依据。通过教育正义的导向作用,能够有效地减缓天然本能与有限理性对大学生的制约,缓解人与人之间为生存发展而引发利益的冲突,引导他们形成知行合一的正义观,在他们之间形成诚信、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他们在和谐的生活关系中实现彼此的利益。可见,实施教育正义能够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有助于缓解利益冲突所引发的紧张性关系,让他们树立起诚信友爱意识,在强调个性发展的同时学会彼此关爱,相互尊重理解,在合作中形成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实现彼此利益的最大化。通过教育正义对社会正义的辐射影响作用,可以确保我国社会不同阶层能够和谐处理各种现实利益冲突,保障我国社会发展“成果共享”正义目标的实现。

大学实践范文4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实践

伴随着现代化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网络多媒体等辅助教学的模式备受青睐。如何把网络、智能手机等科技手段成功地融入到教学中,是今后高校大学英语课研究的一个全新命题。《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此进行了明确的说明,现代数字化信息技术在全国各高校中应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各学校应把计算机和传统课堂英语教学模式结合起来,革新单一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在一定程度上使英语的教与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朝着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方向发展。在这新的一波浪潮中,“产出导向法”应运而生,它最初针对的是英语专业课程的改革,但在2013年被扩展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来,随着一系列相关论文的发表以及在国内外教学研讨会上的介绍,“产出导向法”越来越受欢迎,引起了外语界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高校一线的英语教师也纷纷在课堂上尝试使用该方法进行教学。以产出导向法为基础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有助于解决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它能够体现出教与学并驾齐驱的理念,能够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在学习中突出学生的的主体地位。“产出导向法”犹如一阵春风,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以及英语教学的宏伟蓝图。

一、“产出导向法”的概述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approach,简称POA),原型为“输出驱动假设”,是文秋芳教授在2008年提出的。其初衷是为了推动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在听,说,读,写,译五大方面的能力,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随着这一理论的发展,论证了其在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文教授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的理论基础,并用其阐述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流程及教学评估。2015年,又经过了几年的潜心研究,这一理论被进一步地完善,这种教学方法被文教授明确命名为“产出导向法”,应运而生的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也构建完成。与以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截然不同,产出导向法主张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服务于有效学习的发生,认为实现教学目标和促成有效学习的发生才是教学的关键,在考虑每一个教学环节和教学任务时,产出导向法所侧重的是通过这个任务或者环节,学生能够学到什么,而不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去说什么、讨论什么或者进行什么样的活动。产出导向法为我国外语界特有的教学理论,当前正在成为应用语言学界的新宠儿。在其引领下的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研究是以一线外语教学实践的展开为基础的,因此它的研究成果必然会对外语教学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所以这方面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和超强的实际价值。

二、“产出导向法”的研究

何为教学,顾名思义,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所以好的教学应具备以下特征:(1)形式和内容是它的两大核心,以引起学生的学习行为,达到某种特定的预期目标为目的,我们把它称为意向性;(2)由于教学活动不是单方面的活动,它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互动行为,所以具有双边性,这种师生双向活动,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的意向性;(3)中介性,即教学要以一定的教学材料和内容为中介,为学生搭建教学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更广泛的领域;(4)场景性,就是教学要在一定的空间和场景中进行,空间和场景的选择一定要和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关于产出导向法的研究,主要是研究教师如何引导和学生怎样生成这两大方面。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教师的引导包括课上讲解,启发开导、举例示范、评价打分、纠正批改等一系列活动。引导是教师自身智慧,经验和能力水平的充分体现,是教师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科学合理巧妙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使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们自身的经验和精神财富,培养学生自我发展意识和提高自身能力的过程。学生生成的过程主要指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完善自我以及个体逐步生成整体。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实施就是为这一“特定的、完整的、社会的个人”的“生成”营造一个目的更为明确的学习生活环境,有意识地提供一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资源。教师是否有效地实现了这种转化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首先,产出导向法的研究要以动促通,利用网络多媒体等先进设备,促进师生之间课上课下的互动和交流,为教师提供课堂管理、教学评价等服务,学生也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个性化学习资源。其次,要以写促用,即课后在自动评改系统上进行写、译练习,巩固英语的学习。句酷批改网是现今各高校流行使用的系统,提供英文写作及翻译的在线自动批改服务,在有效地减轻教师批改工作量的同时,还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和翻译能力。第三,要以测促学,我们可以通过课前测试和课后测试,对比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教学。我校泛雅平台的使用正是填补了这项空白,既能够支持学生进行词汇、语法等基础训练、又能够支持听说读写译五大专项技能的训练,支持教师批改试卷、统计分析成绩等教学管理的实施过程。

三、“产出导向法”的实践

产出导向法主要有三大环节:驱动,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定适宜的交际场景,以及一系列的交流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地完成任务,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促成,即教师准备充分的学习资料,根据任务目标的设定,引导学生通过对输入材料的选择性加工,获得语言内容,篇章结构,文化背景等多方面信息,圆满地完成对学习材料的理解和吸收;评价,包括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对学生进行点评和指导,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近年来,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会产生何种效果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在实践中把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数字化学习结合起来,使教师发挥出最大的引导作用,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新性是好多高校实一直积极探索的问题。以我校大学一年级公共英语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选取A班学生(目前我校采取分级教学形式,A班学生为英语成绩最好的学生),进行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信息化教学研究实践,对教学过程、学生接受度、教师操作性、学习效果等进行观察,通过调查问卷、成绩测试等形式采集数据,并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从实证角度对产出导向法教学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进行研究。《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与读写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是研究所选取的教材。我校将利用“句酷批改网”和“泛雅平台”的记录、反馈及评价功能,在不同专业背景的大学生群体中,实施一项历时一学期的教学实验,考察他们在英语听、说、读、写、译五大方面的输出表现。本研究拟解决如下三个关键性问题:1.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性评估需根据实践特点,选择适当的维度;2.如何促进学生的英语输出能力:学生如何能够更有效地参与产出导向法信息化教学,从教学中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3.如何设置合理的产出导向法的教学内容:基于《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研究具有可操作性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提出合理的项目设置方案,将是我们今后一直努力的方向。产出导向法的研究与实践将对现行大学英语教学有重大的意义,它会促进我校大学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它不仅适用于大学公共英语课堂教学,还可以对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有效的作用。同时它还有助于学生紧跟信息科技的步伐,掌握通过互联网等媒体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基本技能;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多元化特点和语言的多样化特点,提高他们英语的实际应用水平。我们将与各信息平台的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充分利用新科技,打造一个全新的教学时代。

参考文献:

[1]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7.

[2]张文娟.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4.

[3]文秋芳.“产出导向法”的中国特色[J].现代外语,2017,5.

大学实践范文5

大学物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设计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理论知识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教学的实践经验,二是科学研究的理论成果。课堂教学的实施是重要的环节,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力学及电磁学两部分是重点、难点,针对这两部分教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多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

大学物理;有效教学;理论;实践

一、大学物理有效教学的基础理论

(一)认知建构主义

认知主义萌发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其强调学习者的内部认知过程。认知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意义构建的过程,其在传统经验与现实经验两者的打磨中形成,同时进一步地丰富、调整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大学物理教学涉及到很多中学就已经涉及到的重要的概念、定律等,教师可以藉此对前概念进行深入,进一步引导学生将新概念内化到认知结构中。

(二)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与强化理论的结合,其强调学习者的期待和对相仿的经验的认识,可以说社会认知理论是传统行为主义与认知理论的纽带。其认为行为、个体及环境三个方面都能够对学习产生影响,个体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学习,即注意榜样—生成榜样—观察学得,这其中学习者一定要具有表现或抑制的动机。社会认知理论对大学物理有效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可以将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和定律进行讲解之后,再辅以一些例题予以演示,从而学生对这个“榜样”的过程有了全面地理解。

(三)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个体与其他文化历史情境的彼此配合,注重过程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情境学习理论指出,学习是社会性、实践性的参与过程。当前,大学物理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当学生掌握了一道题的解决方法后,再做另一道与之相似的题目就无法解答,这很大程度上与知识点的情境相关。在这种情况下,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理论包括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所谓内部动机是个体在活动中的感受所决定,外部动机是奖励等所激发的动机。学习动机理论由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及内部学习动机所建立的序列,其能够有效激发个体的学习活动。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只要是形成了学习动机,那么其就能够贯穿于个体的整个学习活动,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影响学习动机,两者相辅相成。

二、大学物理有效教学的实施

(一)变式教学

要想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所掌握的物理概念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可以采用变式教学。以“质点运动的描述”为例,变式重点体现在“坐标维数变时物理量的定义式变化”、“情境变式下问题的求解”两个方面。其重点、难点在于掌握描述运动的各个物理量并能熟练示解;消除非科学前概念对科学概念的负面影响。主要实施过程为: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②与学生讨论分析,现实问题模型化,模型问题数学化;③不同空间维数下物理量的表达式;④已知各种不同的加速度表达式,示速度或运动方程;⑤情境变式教学,问题解决,知识迁移;⑥课堂小结并评价。教学要重视知识的情境性,比如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问题作为铺垫,引出学习的新知识。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不同的问题情境中来求解现实问题,从而强调“变中的不变”,助推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的本质。

(二)相似性教学

在大学物理教学的电磁场部分,对学生的微分运算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在求解基本物理量中,磁场与电场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如质心求解、转动惯量的求解过程,体现于图形、侵害微元等。主要实施过程为: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②微分及积分的数学模型;③库仑定律及毕奥-莎伐尔定律;④老师讲述载流圆线圈轴线上一点磁感应强度的求解过程;⑤学生求解带电圆环轴线上一点的电场强度;⑥总结两者之间的相似处和不同处;⑦电荷分布在面上,求解均匀带电圆盘轴线上一点电场强度;求解磁感应强度;学生表述微积分求解电场和磁场的方法和思路,侧重于两者的相似点及不同点,以便能够更好的掌握能量及环流。电场及磁场的相似性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重组,其是通过学习思维发展来对教学内容予以整合。相似性教学利用图像方法能够直观地反映微分积分的思想,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带电体、载流体。

(三)主题教学

若是单摆教学在“线性谐振子”的研究层面停滞不前,就很大程度地阻止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可以说单摆运动是研究混沌运动的典范,在教学中引入非线性系统,能够帮助瞄准科学探索的方向。主要实施过程为:①以多媒体展示单摆模型,导入新课题;②在允许的环境下施加一个阻力,研究单摆的运动;③施加一个周期性外力时,研究单摆的运动;④总结线性运动与非线性动力的特征。以单摆为主题,充分发挥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方法。在了解了简单环境下物体的运动之后,慢慢将问题深入和提高。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因素要逐步添加,不能一拥而上。以单摆引出混沌,最大的价值在于能够让学生明白混沌现象的普遍性,其反映了在受近阻尼运动中的单摆、水龙头缓慢滴水的花样等,其实经典物理与现代物理十分接近。

三、结语

有效教学需要将教学理想转化为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中等教学理念。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有效教学具有整合的理论基础,具有多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呈现多样性,教学方法应多元化。要想实现大学物理有效教学,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其次要转变课堂教学范式,实现师生角色转换;再次需关注多元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的适度性。同时,有效不能流于形式,最重要的是质量的提升。

作者:孙皆宜 单位:唐山学院

参考文献:

大学实践范文6

与普通高校相比,中医药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比较特殊,经过了近十年的改革实践,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不过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对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对策来保证教学改革的效果。

关键词:

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反思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越发显著的背景下,中国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开始走向世界,对于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4年,教育部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要求中医药学院积极开展英语教学改革工作,以更好地适应时展的要求。在改革实践中,固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不过也映射出了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做好反思工作。

二、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问题

第一,忽略教师队伍建设。在英语校教学改革实践中,大量引入了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在丰富教学形式的同时,为大学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切实提高了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不过,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许多中医药院校中,大学英语教学出现了对于现代化教学手段过度依赖的情况,教师在上课时甚至不再板书,而是全部以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无法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另外,部分院校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英语教学改革方面,忽视了大学英语教师自身对于专业化成长的需求,缺乏对教师队伍的持续教育和培训,使得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无法及时提高,逐渐难以满足英语教学的需求[1]。第二,忽略学生个性需求。当前,许多院校为了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耗费大量的成本和精力,构建起了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但是由于缺乏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关注,导致平台的功能、布局等无法切实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预期作用和目标难以发挥。[2]第三,忽略人文思想渗透。应该认识到,大学教育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更应该是人文教育,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中医药院校专业特点考虑,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引导其形成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精神和敬畏精神。但是就目前而言,在英语教学改革中,注重的多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及语言能力的培养,忽略了人文思想的渗透,缺乏人文课程和通识课程的设置,学生一味地埋头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的学习中,大学英语本身的人文教育职责没有能够体现出来。[3]

三、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反思

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主要是由于在教学改革中片面关注课程而忽略了人的因素,没有看到教师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例如,部分院校将四六级考试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绩效的重要评定指标,使得教学逐渐成了一种语言技能的培训,失去了人文特性,无法满足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英语教学需求。针对这些问题,中医药院校应该做好反思,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第一,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也必须重视教师的作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一个理想中的课堂,不应该仅仅是利用多媒体设备放映的课件,而应该是互动、活跃的场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但是不能过度,更不能取代教师的位置。同样,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还应该重视教师的职业发展,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和方法,推动教师积极参与培训和在职进修,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使得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与学生的共同进步。第二,关注学生个性需求。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之一,是推动英语教学向着个性化学习、跨时空学习以及主动学习的方向发展,强调的是英语的实用性、趣味性和文化性,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能动性。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初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满足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个性化需求,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偏离,学生与教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沟通以及教学,教师并不能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形成对学生的全面认知。对此,在构建网络学习平台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真实想法和诉求,而不是取代传统的师生交流方式。第三,强调人文教育渗透。一直以来,在大学教育中,采用的都是单一标准的选择性发展模式,简单来讲就是非此即彼,这也就造成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无论是实质教育和形式教育的冲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还是唯科学主义与人文精神的冲突,都是导致大学教育单一性的原因。实际上,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异常丰富的人文教育信息,包括婚姻、生死、服务、使命等,对于英语教师而言,应该对这些人文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将其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写作。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避免“唯一正确”答案的情况,对于学生提出的合理观点,都应该予以肯定和鼓励。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中医药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通识教育,在强调知识、能力和技能培养的同时,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和人文精神,将目光从单一的教学改革转向以人为本,摆脱改革误区,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良性发展。

作者:王琳琳 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

参考文献:

[1]殷娟.大学英语课教学改革的时间探索与反思——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个案[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8):70-71.

大学实践范文7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对于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为了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基于应用型培养模式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工作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应用型培养模式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深入探究,旨在为相关物理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改革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大学物理;培养模式;挑战;改革;实践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世界性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我国也越来越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这就使得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变得十分重要。因此,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引入这一理念十分关键,对于提高高校物理教学工作的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对我国社会的发展起到很大程度的推动作用。

1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重视程度不够

在目前的大学物理教学工作中,由于学生对其重视程度不够,给大学物理教学工作造成严重困扰。学生对于大学物理课程的不重视原因包括以下两点。第一,学生自身的原因。大学中一大部分学生开始出现严重的偏科现象,对于物理这门公共性学科再说,它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十分不好。这就使得一些学生不愿意花费时间在学习物理上,而是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专业知识或感兴趣的科目上,从而造成物理人才的大量流失;第二,其他方面的原因。由于一些学生在高中没有选考物理,使得再进入大学之后没有对物理基础进行有效学习和了解,进而造成对于物理学习较为困难的情况。慢慢地对物理失去兴趣,不再重视,最后连最初对物理的神秘感也消失殆尽了。

1.2学生学习能力较低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由于对外扩招,使得一些学生的生源质量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使得物理讲师在教授物理知识时也出现一些问题。首先,对于一些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授的知识对于他们来说相对较简单,使得教师在教授知识过程中逐渐加深物理知识的深度,进而促进这部分学生的进一步提升。但是,由于存在一些学习能力较低、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这就造成了他们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进度,造成越学越退步的现象,从而渐渐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相反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优先考虑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就会使得那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得不到提高,从而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造成相应人才丢失的情况发生。

1.3教学手段存在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式影响,使得大学物理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时沿用之前的“填鸭式”教学手段,使得原本就压抑的课堂更加枯燥乏味。而且,物理是一较为理论复杂、难度较大的学科,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手法会使他们失去对物理的学习热情,进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造成困扰。

1.4师资队伍存在问题

目前,由于大学物理师资队伍存在问题,导致大学物理教学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老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没有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而造成应用型人才缺失的现象出现;第二,老师在课堂上以自我为主体,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不考虑学生自身想法,从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及探究能力的培养;第三,由于一些教师缺乏专业素质及文化素养,使得大学物理课堂上出现沉闷的学习气氛,一些学生出于对老师的抵触而不敢发言或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思路,从而降低课堂学习效率。同时,也使得师生关系进一步恶化,很大程度制约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2基于应用型培养模式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由于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较大的问题,同时也为了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使得大学物理教学改革面临重大难题。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工作,给应用型培养模式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以下几点策略:

2.1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宣传

我国教育部门要求高等院校要加大对应用新人才的培养,而物理作为一科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对于应用型人才要求更加严格。因此,相关大学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应用型人才的宣传力度,使这种培养模式深入人心,得到学生们的了解和支持,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物理教学事业的发展。另外,还要在大学物理教学课程中开展实践活动,目的是调动广大学生培养应用型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了解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和价值。

2.2对师资队伍进行培训和指导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物理课程,除了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技能,还要求对学生新型思维方式的培养理念进行传授和指导。教师是学生接受知识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渠道,对教师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灌输,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将这一理念应用到教学内容中,学生在接受物理专业知识的同时,得到应用型理念的培养,这样长久下去,会使得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得到学生认可的同时,更能促进物理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此,学校要加强对于师资队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的培训和指导,让他们可以将这一理论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学习,同时也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2.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更显得十分关键。一个人对一件事充满兴趣,那么这件事完成的效率和质量会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对于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课程中要将教学内容联系到实际生活中,通过联系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学习物理这门学科。

2.4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

物理是一门用实验验证理论的学科,它不但要求学生在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而且还有很好的实践运用及实验操作能力。这就使得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对于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这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和体现。因此,要对目前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将传统的理论教学改变成理论和实践双向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激发应用型思维方式,从而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联系到生活实际中,从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2.5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多媒体技术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重视,它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捷的同时,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思考,不得不先考虑学生对于物理课程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就使得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得以应用。它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图像等方式传达信息,从而很好的帮助学生学习物理这门抽象的课程。另外,对于一些物理实验,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进行实验相关内容的下载,通过丰富多样的资源筛选,从而选择自己喜欢的资源,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为民 单位:沈阳工程学院基础教学部

参考文献

[1]沈阳.试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J].高教学刊,2016,08:160-161.

[2]李成波.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教导刊(下旬),2015,04:34-35.

[3]李红,杨新建.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物理与工程,2015,04:68-72.

大学实践范文8

 

《大学物理》是理工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基础课,其内容和思想对后继课程的学习和科学素质的培养都具有深远而持久影响。但长期以来,始终存在教学理念滞后,内容繁多、陈旧,课时紧张,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近年来,我们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面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结合新的课程基本要求,修订了《大学物理》教学大纲,进行了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改革,整合教学内容,长期选用国家优秀教材,加强了与重点院校及兄弟院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和教学探讨,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研究与改革,探索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与传统板书、版画以及教师言传身教的有机结合,建立了《大学物理》教学辅导网站,拓宽了师生间沟通和交流的渠道。切切实实为全面提高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作了有意义的工作。   一、教育教学理念的改革与实践   代教育理念的核心是:“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所谓“终身教育”,是指学校教育不是人生教育的终结,而是人生教育的一个阶段。所谓“学习型社会”,是要求全社会都要不断地学习。即由单一的在校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由少数人学习向全民学习的转变。“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是21世纪的生存观,现代社会需要知道怎样学习的人。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提出符合新思想、新理念要求的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新思路。知识是重要的,但与知识相比,能力和素质更为重要。知识是要不断更新的,而能力和素质是终身受益的。仅有知识而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质,就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知识快速增长的需要,更不能成为21世纪所需求的优秀创新之才。因此,课程的教学改革应由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一位哲人这样说过:头脑不是一个等待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种。教学的职能就在于点燃学生的火种。大学物理教学对学生的作用并不仅限于提供物理知识,它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以及灵活使用数学工具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物理理论体现的文化气息、物理思想孕育的哲理、物理规律表现的美学、物理研究方法的人文社会性拓展都对学生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物理教学要为培养高品位、高素质的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教学内容的构建   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改革,强调课程的综合化,注重对科学、技术的融合,做到夯实基础、加强现代、强化训练、开拓视野。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必需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能力。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古老经典理论的整体性与日新月异现代科技的合理取舍,科学制定教学基本要求,精讲经典物理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和理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加强近代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避开复杂的数学推导,注重讲概念、讲原理、讲思想、讲方法,实现经典物理的系统性与近代、现代物理内容的融会与整合,经典重在讲方法,近代、现代重在讲思想。在夯实物理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物理知识的实时托展与更新,充实物理学在现代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改革与实践   创建积极引导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讲课、演示、讨论、作业、辅导、考核等),更加深入、广泛地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的资源优势,拓宽交流渠道,使之做到教师常在学生身边,学生常在教师心中,交流无处不在。同时注重教学过程的交流与对话,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改进现行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课堂教学重点讲思路、讲方法、引问题、重讨论,改变单一的以讲知识为主,向重知识、重思想、重方法三者并重方面转变。重视知识的发现与探究过程,揭示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其自主学习。   重视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物理学从根本上讲是实验科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看演示实验来学习物理是一条正确的途径,这些演示实验可以起到启发思考、促进理解、培养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的良好作用。演示实验也可以做到课堂演示与演示厅演示、演示与展示、教师演示与学生动手、传统演示与多媒体演示相结合。   创建多方位的课外作业和课外辅导方式,除常规作业和辅导外,增设网上作业、讨论和辅导,在学分制下,注重学分在各部分学习进程的构成:期末考试、期中考试、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小论文…,提高学生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四、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实践   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探索与更新,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与动感性,更加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教学互动,探索教师“言传身教”的感染力与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有机结合。   (一)、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比较   1、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是: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用自己的语言向学生进行讲解,用形象的动作感染学生。教师的课堂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兴奋剂,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形象、幽默的情感语言和体态语言,这些都极具感染力。教师上课如同演员,强调进入角色,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一个精神饱满、信心百倍、和蔼可亲、风趣幽默、充满激情的教师必定让学生肃然起敬、精力集中、气氛活跃、积极配合。因此,上课前教师应努力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2、现代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像、色彩、声音、动画、影像于一体,可使课堂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尤其在讲解复杂的、瞬间变化的、缓慢演化的以及物体内部的演变过程时,可使其简单、清晰、明朗化,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清清楚楚地洞察了整个复杂过程的每一个细枝末节,大大提高了学生洞察、理解复杂过程的能力。同时,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文字规范、板书整洁、图形标准,这对绝大多数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来说,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很难达到的。#p#分页标题#e#   (二)、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合理取舍、取长补短,实现优化整合   1、传统教学中教师在板书和作图时要花一定的时间,学生则利用这些间歇去体会、回味、及时消化。   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要注意节奏,要有意识地留下一些时间间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一些提问、设问和反问等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   2、传统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留下的信息较多,学生可以不时地去找回需要的信息,温习所学的内容,这对学生学习来说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应实现与板书的配合使用,本次教学的结构、重要的概念、定理、定律以及一些重要的结果都应当同时板书,这样,一方面给学生留下了思考和理解的时间,同时也是对这部分内容的强化,还保留下来供他们需要时找回。不仅如此,对重要的演算过程及步骤,板书推演更能让学生接受。   3、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情感语言和体态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也可以在教室的任何位置去讲解,与学生融为一体,增进情感交流,以激发学生、督促学生。   如果教师只是守候在计算机旁操作鼠标,就无法与学生融为一体,很难实现情感交流。因此,教师要从计算机旁解脱出来,利用各种可能的机会和条件(比如,有条件的可以将鼠标改为遥控鼠标),深入到教室的不同位置、出现在学生面前,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这样,教师的个性魅力得到展示,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科学、合理使用动画、影像等多媒体手段将复杂的、瞬间变化的、缓慢演化的以及物体内部的演变过程展示出来,使之简单、清晰、明朗化,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要做好这一点,一方面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收集、购买、制作大量的资料、素材,实现共享;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题讲座和辅导班,对教师进行多媒体制作培训,提高教师的多媒体制作的整体水平。   五、结束语   近几年来,《大学物理》教学有了一定的特色,2004年确定为校级“品牌课程”,2005确定为“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这只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需要我们按照精品课程建设的规划踏踏实实工作。   “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让我们用教育家吕型伟的一段名言来勉励我们不断地奉献、求真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