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体系建设范例

档案管理体系建设

档案管理体系建设范文1

1.县域范围。县域范围是指以县为行政单位划分的地理空间,同时包含以县级政权为主体、囊括乡镇(州)以及行政村的行政管理体系。2.精准扶贫档案。精准扶贫档案是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形成的,对国家、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电子数据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3.管理体系。管理体系是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等。

二、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管理问题与不足

1.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目标导向不明。在开展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此项工作的目标,即为什么要做这项工作。对于县域范围的精准扶贫工作,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着“贫困县不摘帽才能得补贴”的错误观念。另有一部分人员认为从事县域范围的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并非具有实际作用,这样的观念也是错误的。在以上两种错误观念的引导下,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目标也难以获得正确的、明确的导向,分别表现为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目标选定偏误和目标选定过低,并衍生出精准扶贫档案管理不作为和机械化的现象,甚至在部分地区出现了精准扶贫档案资料遗失、缺漏、自相矛盾等情况[1]。2.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管理规范标准不一。目前,大多数的县域范围尚未制定详细的档案收集清单和管理标准,贫困村的扶贫档案管理标准不一致,导致了档案内容混乱,存在材料不全、分类不一致、摆放混乱等问题[2]。经详细梳理,主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同一事项不同标准。主要表现在有些档案偏向于表现贫困户的收支情况,有些偏向于表现贫困户的住房情况,或是突出生活条件情况,还有侧重于其他方面[3]。二是同一表格不同方法。由于精准扶贫档案管理人员往往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因此对于同一套扶贫档案表格的理解和填表方式有所不同。三是同一级别不同分类。乡镇与村两级中乡镇与乡镇或村与村的同级单位各自精准扶贫档案的分类标准不统一,为县级精准扶贫档案管理部门收集汇总资料造成了障碍。当然,不同类型的贫困户的规范和标准必然是有所不同的,同时不同县域、地市以及省份之间的精准扶贫档案管理规范标准因面对各自扶贫实际情况不同也应当有所不同。3.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软件、硬件以及人员三个方面,其中核心要素是人员。当前现状是软件方面面临着部分山区贫困乡镇和村落网络不通的情况,硬件方面则存在着设备老旧、配备不齐的情况。核心要素人员的情况更为严重,主要表现如下:一是数量短缺,精准扶贫档案管理人员大多为兼职人员,且队伍相对不稳定,更换较为频繁,这与档案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和延续性相悖;二是质量不高,档案管理基本素养不足,从事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的人员大多数为非专业,学历水平不高,部分地区存在老龄化现象,这就导致管理人员自身对扶贫档案信息填报、保存管理以及相关规章制度了解不充分,这与这与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相悖;三是缺少学习培训的机会,一方面由于经费紧缺、工作任务繁重,扶贫档案管理人员较少能够外出学习,另一方面也由于学习培训意识较差,扶贫档案管理人员较少主动争取学习培训的机会。4.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管理信息互联不畅。按照《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办法》中有关信息化的要求,部分县域范围的精准扶贫档案已经建立了信息系统。但是,受限于部分地区尚未铺设网络以及网络链接不好的情况,同时还存在系统开发者不同造成的不兼容情况。总之,会造成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管理信息无法及时、顺畅实现互联互通,相关数据无法共享。此外,精准扶贫档案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存在着扶贫对象信息不保密、个人隐私遭泄露等问题[4]。

三、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对策建议

1.建立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目标体系。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目标导向不明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观念,表象在于目标。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合理的选定目标有利于更正错误的观念。因此,需要县级行政主体合理明确选定县(县级市)、镇、村三级各自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的目标,进而形成三级管理目标体系。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基层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将监督检查与审核工作落到实处,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情况实行问责制[5]。在三级管理目标体系的约束和要求下,错误的观念才能够得到修正,从而达到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工作“标本兼治”的效果。2.制定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管理规范标准。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管理规范标准不一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缺少统一的原则和规章制度。地方政府依据的文件大多数为国家及省市一级政府颁布的相关规章制度,较少细化到县域范围,其政策效力和指向性往往在县域范围难以得到切实发挥。因此,建议制定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管理规范标准,对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进行精细化管理。例如,严格规定建档立卡的步骤和程序、统一制作精准扶贫档案的表格、统一乡镇一级各单位的数据上报格式等。3.构建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人员培训机制。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作人员队伍的问题。因此,建议依据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管理规范和标准,并具体采取如下措施:一是稳固现有队伍,以精准扶贫工作首席档案管理员的形式上报一名县域范围内各单位人员队伍情况;二是适度扩大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队伍,尤其是吸纳具有一定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人员;三是分批次定期组织县域范围内的所有扶贫档案管理人员。4.打造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管理信息平台。通过在县域范围内,建立囊括县(县级市)、镇、村三级行政区域和行政管理体系的三级精准扶贫档案数据中心,村随时收集上报扶贫工作进展,乡镇及时整理更新数据,县(县级市)精准扶贫档案数据中心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帮扶追溯、动态管理[6],及时促进县域范围内扶贫档案数据和信息的互联互通,提升扶贫档案的数据提取和分析能力,进而形成有据可依的扶贫规划决策。此外,还要注意精准扶贫档案信息安全问题,同时避免贫困户的个人隐私信息泄露。为了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精准扶贫档案对于脱贫攻坚工作的促进作用,各地区都进行了广泛而又深入的实践探索。本文聚集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分别从目标体系建设、标准体系建设、组织队伍建设以及信息平台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相对合理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实践起到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艳.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档案,2017(2):73.

[2]杨继英.扶贫档案管理的现实困境及其策略选择[J].经贸实践,2018(15):282+284.

[3]伍国勇,余玉语.“一户一档”精准管理困境及其破解———来自贵州Z县五星村的案例[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6(6):34-40.

[4]赵滟.云计算背景下的重庆农村扶贫开发档案管理[J].山西档案,2015(2):79-81.

[5]潘梦雅,刘芮.农村精准扶贫中的档案管理工作[J].兰台世界,2018(S1):59.

档案管理体系建设范文2

1.1现代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是预防医学研究的基础设施

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系,需要有大量的真实案例和实践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预防医学档案真实记录了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全过程,为现代预防医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的研究资料,是预防医学理论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建设科学的现代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就是建设现代预防医学研究的基础设施,一个国家现代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建设的先进程度,将直接决定了这个国家预防医学的发展水平。

1.2现代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是国家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政策的重要指导

预防医学档案是对人类疾病预防控制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类医学实践的宝贵结晶。疾病的预防控制体系,不仅需要医疗工作者的全程深入参与,更需要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者、以及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因此具有很强的社会体系属性。建设科学有效的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能够帮助公共卫生政策制定者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激发群中的参与热情,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构建全面高效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2现代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

2.1动态记录

建设现代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首先应注意对预防医学档案信息进行动态记录和动态处理。同时,预防医学档案管理还应注重资料获取和管理的时效性。疾病防治的规律告诉我们,很多类型的疾病,尤其是地区重大的传染疫情,其发展速度和变化速度都是非常快的,因此需要我们建立动态监测和观察体系,以求能够及时、高效、真实的记录疾病发展变化的每个阶段。因此,我们应该建立经常性检测记录、突发性检测记录、跟踪记录等记录方式相结合的动态监测记录体系,并能够根据疾病发展的阶段不断调整记录方法。所以,建立一个动态监测记录体系,是建设现代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的核心之一。

2.2注重基础数据的整合

建设现代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另一个核心就是对预防医学档案基础数据的处理和整合。预防医学档案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有文字、声音、标本等等,但是,随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将这些材料整理成基础性的数据进行存储和交流,以方便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数据处理和整合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较少的运用医学理论对原始材料进行处理,而需要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语言去客观描述一个原始材料,这是因为医学具有很强的证伪性和扩展性,随着现代医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很多过去的理论已被证明是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而数学和统计科学具有较强的理论上的稳定性和传递性,有利于保证预防医学档案基础数据的利用率和使用价值的稳定性。

2.3信息系统的构建和交流

档案管理体系建设范文3

“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和办事规程,“体系”是各种制度之间存在的相互监督、制约与补充的关系“集合”,体系具有整体性和协调性,良好的体系能够体现出科学性和合理性。做好管理工作的基础首先是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档案管理也当如此。档案是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历史纪录,这些档案记录了过去与现在发生的各种活动、组织机构调整等信息,成为了为未来各项事业发展做出规划或进行各项决策的依据,或成为维护团体或个人合法权益的凭证,所以,档案是一笔宝贵财富,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体系,使各类档案都得到有效保管和利用意义非常重大。但是,在目前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当中还存在许多不利于提高档案管理效率的问题,例如: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仅以档案管理业务的需要为导向,而很少兼顾到与管理制度相关的各方利益主体的需要,档案管理理论仍停留在“单位本位”上,而没有顾及档案管理的目的与目标,没有树立起为社会服务的档案管理理念;许多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都没有听取与档案管理制度相关的利益主体的意见与建议。在这种档案管理理念下制定出的管理制度自然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制定的管理制度也由于缺乏外部约束力而使其执行力大打折扣,弱化了档案制度管理的效力。

二、加强制度体系建设

构建档案管理制度体系没有现成模式用来“克隆”,档案管理制度体系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出认真规划。在“向管理要效益”社会发展背景下,档案管理效果的评价标准,已不再以上级部门或上级领导的标准作为依据,而取决于建立的档案管理制度能否中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制度能否得到贯彻落实。当代的管理潮流是“创新”,档案管理的“创新”首先体现在制度体系建设中的创新。如何实现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创新”呢?笔者认为:第一,从开发“管理层”入手。档案产生于各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档案的作用是记载历史事件,为维护相关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提供凭证,所以,档案也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无形资产。当前,部分档案管理单位仍缺乏对档案管理在社会活动与经济活动中重要性的认识,缺乏对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切实举措,这同与整个社会发展趋势及行政体制改革形势不相适应。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源,主要是档案管理部门管理层缺乏重视,所以,提高档案管理水平首先应提高档案管理层的现代管理意识,树立档案管理是服务社会、提高社会效益管理理念。第二,从管理“规范化”切入。“10号令”的出台,为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据。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就是要依据这一法令建立起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宜的档案管理规范。该当今强调了档案资料收集的重要性,将档案收集视为档案管理实现规范化的关键环节,没有完善的档案收集管理,档案管理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对档案收集管理应在档案管理制度体系中做出明确规范,使档案收集管理目标落实到实现管理部门和具体负责人。第三,从优化“档案员”队伍抓起。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得到切实落实,档案管理人员作为执行者具有关键性作用,档案管理人员应在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鉴定、档案保管、档案编研和档案利用等环节认真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同时,要精通档案专业知识,提高档案管理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水平。要做到这一点,档案管理人员应通过学习掌握新知识、技术、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档案收集管理中,对各类档案资料做到认真查验和及时收集,对发现的档案信息源认真追查,并对收集的档案资料按所属类别进行归类整理。在档案保存管理中,保证档案资源的安全、完整、并为档案使用者提供查阅方便,使档案资源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做到以上几点,才是符合现代档案管理要求的档案员。

三、结语

档案管理体系建设范文4

关键词:档案管理;建设;创新思路

一、引言

我国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方法,对于新时代的信息化需求难以满足,所以创新档案管理方法至关重要。

二、建设档案信息化的意义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成为时展的潮流

档案管理是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企业会产生大量数据,因此,当代社会也被称为大数据时代,数据作为企业进行各项活动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的动力。随着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不断革新,它提高了各个行业的水平。因此,各种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受到冲击。其中,档案管理工作受的影响最大,传统的管理方式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而互联网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旧事物的落后,新事物必将崛起。因此,提高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的工作中,是最为日常的工种之一。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要加强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只有不断提高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才能够真正的适应现代化的发展。

(二)使档案管理工作难度降低

在当前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入每个人的生活中,所以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够将纸质档案数字化,然后进行数据管理,从而使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并且降低环境的影响因素,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

(三)提高档案信息的查询速度

对于企业来讲,其在发展中会出现大量的信息,在传统的档案管理中,需要查询相应的资金时,需要大量的程序才能够完成。而构建信息化系统,能够使档案的查询更加方便,从而将资源的利用率进行提高。

(四)档案管理途径发生变化

在进行档案信息化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档案将通过电子数据的形式进行表现,档案在进行储存等工作时,都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构建,不仅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还促进了资源的优化利用。

三、企业现代化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认知不够

我国许多企业对档案的管理工作重视不足。长期以来,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多使用扁平化组织,以精简化其组织,来使得成本得到降低。企业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知不足,使得企业档案的管理工作效率难以提升。

(二)缺乏资金,设备落后

在进行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进行软硬件的建设是保证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但是,运用软硬件需要使用大量的资金。因此,许多企业只是将资金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商,所以档案管理工作上依然处于初级阶段。不但资金不足,而且企业高层对于档案的信息化不够重视,所以,建设信息化档案管理建设困难重重。在大部分企业中,技术档案信息化体系还不够完善,而且对于技术档案的归档仍然在被动状态,上头传下来什么文件,便对什么文件进行处理,工作人员的主动性难以得到发挥,无法有意识地对档案中的内容进行筛选,从而导致后期工作中资源整合工作的加重。另外,构建档案管理信息化时,前期需要用到大量的资金来对软硬件进行购买,而企业中许多设备需要升级,因此,企业还需要优化其工作环境。

(三)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在我国企业中,管理档案的人员工资往往较低,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对于工作常常缺乏积极性。而且,高学历人才在进行工作的选择时,也不会对其进行选择。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拥有更高的素质。管理档案的工作人员不但需要对计算机进行掌握,还要具备综合统筹能力。

(四)档案信息安全没有保障

在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时,保证信息安全是最主要的内容。倘若信息不安全,那么极为容易导致企业的数据丢失,从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损害。

四、强化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创新理念

想要完成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要做的便是创新相应的理念。通过新的理念,从而完成实践。首先,要以服务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首要目标,其次,在新的形势下,应完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从而保证档案信息管理能够与时俱进。另外,企业可以利用培训等方法,来强化员工对与自身工作的态度,通过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养,从而为企业做出贡献。

(二)信息化技术

建构开放式的平台,让网络信息技术能够真正地为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服务,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将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完善,提高其使用效率。科学的完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保证技术的先进性,在进行电子信息系统建立时,充分使用电子信息技术。在进行电子档案信息管理构建时,要对其管理行为进行规范,从而保证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发。进行互换性档案平台的创建,能够保证档案管理的互联网信息化。通过推动档案管理互联网化,从而完善电子档案的管理系统,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

(三)创新档案管理信息化机制

在当前的市场经历体制下,企业内部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应该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为了使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自身的建设:第一,确立岗位责任制,将具体的工作内容确认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身上。第二,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通过科学的奖惩,从而提高企业内部工作氛围的积极性。在确立以上规定时,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制定,以科学的方法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激发出工作人员对于工作的使命感。另外,提高对计算机软硬件的管理,标注出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保证信息的安全。

(四)创新档案管理信息化服务

为了保证企业的档案管理符合时代的发展,要不断的更新档案信息化服务。例如,企业可以利用网上的检索工具,来保证资源的共享。此外,企业还可以构建电子文档信息中心,保证用户能够自主的进行电子文档的上传。同时,对于电子文档的下载能够保持多个平台进行处理。通过创新档案管理工作,转变档案管理的形式,使其变成开放式管理,以此满足用户的需求,适应经济的发展。通过不断使服务主体得到创新,实现网络远程检索,主体多元化建设,从而满足管理工作的时代需求。另外,企业为了能够更好的利用电子信息建设,可以通过人工整理,将网络现有的电子文件信息纳入利用范围,从而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服务一条龙建设。

五、结语

总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它作为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强化自身的创新和服务理念。管理档案工作的人员应该树立起服务意识,通过解决各种困难,从而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在当前社会中,企业完成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全球化经济的必然。本文简要的对企业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化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叙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阚泽微.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法策略[J].科学技术创新,2017(6):193-193.

[2]高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与解决路径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8(2).

[3]柯晓燕.基于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法策略[J].办公室业务,2019(3).

档案管理体系建设范文5

自来水公司的基建档案是工程项目建设中重要的档案资料,大部分以设计图纸、文字记录、表格等形式存在,它反映了自来水公司整个基建项目的真实全过程,为公司定位提供依据和条件。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地下管网错综复杂,如果没有基建档案提供重要原始依据,那么给今后项目的改造、扩建、重建埋下了隐患。本文对自来水公司基建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基建档案;档案管理;模式创新;自来水企业;体系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基建工程建设项目自来水公司的基建档案工作日益复杂,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条理性。基建档案是项目建设中产生的重要档案,大部分以表格、图纸、文字等形式存在,包括施工图纸、文字记录、施工管理文件、工程预算及竣工验收等技术性文件,并直接在基建项目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及利用价值,它反映了基建项目的招投标、施工建设、监理、竣工验收等全过程。在新形势下,如何对传统基建档案进行管理,以提高对基建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实现基建档案自身价值,提升公司管理水平,是基建档案管理人员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开展基建档案管理体系创新模式建设的必要性

(一)必须与时俱进,减少对项目的滞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档案工作也随之不断完善,以纸质为媒介的传统档案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档案信息化越来越普及。电子档案为档案的内容提供了更丰富的载体与环境,文字、图片、音频等成为档案信息的组成部分。因此,对这些资料进行有效管理,可以进一步增加对基建档案的利用价值,让决策者能够根据之前的基建档案对即将要进行的基建项目进行准确的判断,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错误决策的出现,保证公司经济效益的稳定性。在新形势下,传统的基建档案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创新将是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未来发展的方向,所以,我们不能故步自封,这样容易造成基建档案管理滞碍,不利于基建档案本身价值的实现。

(二)强化管理制度,促进管理质量

在传统的基建档案管理中,由于其制度和模式出现了严重问题,影响了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基建档案整理时间周期长、利用效率低等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坚持延续传统管理模式进行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其质量无法得到提升。由此可见,对基建档案管理体系进行模式创新已经刻不容缓,必须依靠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新观念对传统的档案管理体系进行调整,从而推进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实现工作质量的稳定上升。

(三)创新管理观念,促进队伍建设

目前,很多档案工作人员缺乏对现代化管理技术方法掌握的能力,导致很多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难以得到应用。主要原因是档案工作人员在思想上、能力上停滞不前,在实际工作中,也不具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为了让档案工作人员素质和能力得到提升,必须加大力度从思想上进行引导,从技能上加以培训,促进其在新的体系下形成新思想、新观念,使得自身能力得以提升。

二、自来水公司基建档案管理创新模式建设的途径

(一)创新模式引入,重塑管理模式

任何创新的观念和思想都离不开宣传,要通过宣传教育,来传递新思想的总体思路和中心价值,让档案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具备这些思维。在宣传教育过程中,首先要转变基建档案工作人员的认识与状态,由于他们长时间被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熏陶导致对工作认识不够深刻,从而使档案处于封闭状态,更别说档案利用,他们大多仅仅关注档案的基本著录,对基建档案的整理和分类缺乏专业性的认知。因此,在创新体系下,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必须改变之前的工作状态,要做到对图纸、文字记录、表格等不同类型方面的收集、整理、分类,这样才能实现创新体系下对基建档案管理的条理化。其次,必须重塑基建档案管理模式,从而增强基建档案管理过程中的透明化,为基建档案信息化共享打下基础。在进行基建档案信息化时,需要制定严格的轮班制度和多重加密分级权限账号设定,从而保障基建档案的安全性。

(二)加强制度落实,关注信息收集

由于地下管道铺设复杂,如果没有详细的基建档案作为开工依据,则无法保证基建项目顺利进行。同时,自来水公司的业务关乎广大百姓日常生活,因此基建项目的开建要严格控制在预控范围之内。制度的落实必须加强对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因此,要建立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机制,动员员工积极向监督部门及时反馈相关信息,便于扩大监督管理的范围,避免出现监督管理的死角。同时,还要重视信息的收集。这里说的信息主要围绕着创新管理体系而制定的制度展开的,主要指工作上存在的不足、缺失等相关信息,管理人员作为信息收集的对象,采用内部交流论坛、设立意见箱、调查问卷等方式,全面了解基建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最终达到为自来水公司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依据的目的。

(三)人性化管理,注重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大部分基建档案工作人员在服务方面意识缺乏严重,没有真正认识到开展档案服务的重要性。档案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基建档案管理体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基建档案工作人员若要掌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特征,就需要针对不同自来水公司基建项目的结构构建不同的服务体系。比如,在日常工作中,可能因为该基建项目档案信息保密程度不同,需要设置差异性的服务范围以限制某些基建档案信息被随意查询。所以,基建档案工作人员必须掌握档案信息共享的尺度,同时需要关注普通查阅者心理变化,注重对普通查阅者的态度。工作中,我们要将良好的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到位,对相关人员的服务理念树立动态化的管理思想,并且对服务模式、范围等进行及时调整,这样才可能在最大限度上避免服务工作的停滞,让自来水公司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呈可持续发展模式。

综上所述,由于自来水公司的特殊性,在对其基建档案管理体系创新模式建设时,应该与时俱进,将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等引入到具体工作中去,以达到创新思想能够在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不断地深入,促进创新体系建设的顺利开展。

作者:林燕 单位:台州自来水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曹中友.浅谈基建工程档案管理模式探讨[J].兰台世界,2013(10).

[2]丁林辉.基本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创新体系建设初探[J].兰台世界,2016(14).

档案管理体系建设范文6

【关键词】财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

信息技术近年来快速发展,并深入应用在医院财务档案管理中,对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各项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各大医院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在实现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诸多不足,难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中的优势和价值。基于此,有必要深入探究财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意义,及时采取有效策略推进管理建设,逐步提升医院财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一、财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意义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深入应用信息技术,并在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的基础上,促进领域发展。医院在不断改革与发展中,也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建设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而目前医院档案信息化程度直接影响着医院整体网络化进程。所以,医院财务会计人员需要积极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集中收集并整理各种分散信息,利用大数据技术等对重要、有价值信息实现精准、高效的提取,为医院发展提供支持服务。虽然医院在建设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但是该信息化系统可以长期应用,对提高财务会计档案管理效率,提升档案信息利用率具有重要价值。在医院档案管理当中,财务会计档案属于关键组成部分,在医院评估当中属于关键依据。相比其他档案,财务会计信息档案利用价值更高,它主要是对医院各方面财务工作的动态记录,对指导医院日常工作、重大决策制定等都要重要价值。因此,医院加强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对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健康发展与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加快建设。

二、财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建设理念。医院对财务会计档案进行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医院整体运作效率更高,在高效处理档案信息基础上,促进医院后续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更加顺利、有序地开展。医院各科室工作人员,都要充分认识财务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建设观念,在日常工作中全力支持相关建设工作。医院管理层需要对财务会计档案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给予充分支持,认识到只有积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才能提升财务会计档案管理水平,同步促进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在此基础上,要增加资金投入,加快体系建设,做好人员配备和培训,逐步提升医院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

(二)加强基础性软件与硬件设施建设。医院以往都是以照片、纸质形式保存财务会计档案,但是在这些资料文件保存期间,需要加强温控管理,避免发生火灾,需要为档案存储营造良好环境。但是医院财务会计档案持续增多,档案资料数量越来越大,缺乏充足的档案保存空间,并且一些档案资料在长期保存中字体会逐渐消失或者变浅,不利于后续利用,难以长期保存。因此,医院在对财务会计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首先要为档案保存建立坚实的物质基础,充分购进硬件设备,比如计算机、存储设备、输入系统以及图像采集系统等。同时,为了更加安全、有效地保存档案资料,还要购入一些温控设备、湿度控制设备以及防火、防盗设备等,像除湿机、空调等。除了硬件设施,还要加强建设软件设施,引进完善的文件检索、文件录入以及文件管理系统等,并配备安全系统,以免软件系统受到网络入侵。

(三)加快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医院要基于自身实际情况,结合档案数字化工作,制定完善的规范制度,促使档案管理有效提升数字化速度。当前所有财务档案基本上都要通过数字化形式进行存储,而以往纸质化、图片化档案信息,也要加快转录为电子文档形式,保证所有档案全面实现数字化管理,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可以积极通过网络技术,扫描财务报告、会计凭证以及会计账簿等,将其转为电子文档,并将电子档案传输到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当中,以提升会计信息档案实际管理效率。

(四)科学地建立信息检索体系。通过管理软件进行档案信息的收集与转化之后,还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科学检索系统,为档案管理与使用人员,提供多样化的检索方式,并确保检索工具的全覆盖和准确度。在对互联网检索技术实现充分利用基础上,各个科室以及档案管理部门,可以更加高效、顺畅地通过互联网管理和调用财务会计档案,有效实现档案资源共享,发挥财务档案最大作用。

(五)对档案管理人员做好信息化培训工作。医院财务会计档案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不仅要扎实地掌握档案管理专业化知识,还要掌握一定财务管理相关理论。同时,为了高效推进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还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对多种数字化设备实现熟练操作,对多种现代化技术能够灵活运用,以更快适应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提升档案管理成效。医院在日常管理中,需要着重对档案信息建设相关人员加强培训,并对此类岗位人员提高招聘门槛,对档案管理工作者做好业务培训工作,制定系统化培训制度,不断更新自身管理知识和信息操作能力,引进现代化档案管理理念,提升档案信息管理水平。在档案管理工作者逐步提升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基础上,要配合开展研讨会、座谈会等活动,促使档案管理工作者及时学习优秀的工作经验和先进技术,逐步提升自身信息化水平,促进财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质量有效提升。

(六)建立完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医院在对财务会计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一个关键内容就是要保证管理系统具备充足的安全性,确保档案资料充分安全的基础上,才能更高效地利用档案资源,为医院其它管理工作提供服务支持。比如针对财务会计档案数据库,要制定完善的监控制度;针对重要数据,要制定严格的备份制度;对于财务档案管理,要制定相应保密制度;对于档案资源的录入,要制定有关存入制度;对于财务档案相关管理人员,要制定并落实岗位责任制等。为了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体系在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当中的重要作用,财务管理人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构建系统化档案信息化建设以及管理制度,配备完善的奖惩机制,推行责任终身制,促进财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在相关制度建设基础上,要进一步推进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建设,保障财务档案管理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推进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在信息化档案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深入探究多方面问题,包括存储条件标准、档案分类标准等。通过信息化档案体系建设,可以促使档案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

(七)对动态数据信息加强整理和挖掘。医院财务会计档案实现信息化建设期间,需要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并对动态数据信息实现动态管理和深入挖掘。财务档案管理中,财务档案室属于数据采集源,在数字化信息数据存储、查询、传递、检索以及管理中,属于重要基地。因此,需要合理建立数据库,及时录入并管理数据信息,对隐藏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充分提升数据库资源的完备性。

三、结束语

财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能够有效提升档案管理效率,提升档案信息利用率,充分发挥档案资源价值和作用,促进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了有效促进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医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信息化财务档案管理建设,对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高效、合理的利用,并在管理体系建设中,提高财务档案管理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舸.浅谈医院医保管理中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要性[J].医药前沿,2016(16):393.

[2]杨晓华.关于医院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7(14):261.

[3]周晓明,殷泓波,殷桂中.会计档案数字化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24):28.

档案管理体系建设范文7

关键词:大数据;实物档案;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

大数据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具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信息容量大,达到10TB-1PB之间;二是处理效率高,通过实时计算存储,实现高效传输的目标;三是信息种类多样,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对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成为从业人员的关注重点。

一、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特点

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是在高速网络背景下,通过信息资源库群、跨数据库检索,针对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存储,最终形成完善的档案文献[1]。从本质来看,数字化档案管理就是采用数字技术,对各类信息进行组织管理,用户利用网络和终端,即可实时获取信息,满足自身需求。大数据时代,信息容量明显增大,相比于传统纸质管理,数字化管理更加安全、更加便捷,且管理成本降低,成为档案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

二、实物与声像档案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工作重复

实物与声像档案的载体多,管理之前要先进行分类,对于不同的档案载体,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如此一来,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伴有大量重复性工作,促使人力、物力成本明显提高。此外,不同载体的档案,由于材质差异明显,对管理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必须配备复合型管理人才,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2.资金投入大

相比于普通的文书档案,实物与声像档案具有特殊性,由于自身价值高,对存储环境提出了较多条件。具体到实际管理中,管理机构会购买专用存储设备,例如档案密集柜、恒温净化消毒一体机、视频监控设备、烟雾感应器等[2]。其中,视频和音频档案的存储要求更高,为了实现保护目的,就会投入大量资金,对企业单位的生产经营产生一定影响。

3.保护不到位

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下,对档案文献的保护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档案室建设不科学,缺少必要的防护措施,由于温度、湿度调整不当,会加快档案的损坏速度。②受限于保存空间的有限性,随着档案文件增多,管理人员一般直接将其放在档案柜中,出现新旧档案不断积压现象,不仅影响检索效率,还容易丢失档案。③在档案的查阅上,没有严格执行管理规定,部分管理人员将档案随意借给他人查阅,忽视了档案的保密性。

4.体系建设不全

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是对档案进行管理的前提,保证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其中,实物与声像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要满足收集、整理、鉴别、传输、储存等业务需求,只有采用模块化设计,才能提高管理效率。而传统档案管理工作,采用人工手动模式,难以建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出现归档不及时、管理混乱、信息泄露盗用等情况。

三、基于大数据时代下实物与声像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方法

1.数字化采集

数字化采集,是使用专业化的数字设备,将实物与声像档案中的图文,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实现档案采集的目标。举例来说,对于证书、照片等档案,可以使用扫描仪,对档案内容扫描并传输到计算机上,通过编码、保存,为下一步管理工作打下基础。对于数码胶片档案,可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网上采集数据资料,然后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相比于传统采集工作,数字化采集的优势如下:第一,拓展了资源采集范围,能提高资源的利用价值;第二,采集工作完成后,能及时进行分类、归档、保存,保证前后工序的连续性,减少人力物力投入;第三,如果数据发生损坏、丢失等现象,只要再次采集即可,不会对原来的实物与声像档案造成不利影响,将利用和保护有机结合。

2.数字化处理

对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应该以《纸质档案数字化规范》、《档案数字化外包安全管理规范》等为准[3],保证处理后的档案数据具有统一格式,方便归档、保存、查询等作业。以档案检索为例,为了提高检索效率、缩短等待时间,应该对档案信息进行统一编码。举例来说,如果是以光碟为载体的声像档案,应该将场景、镜头作为重点,针对制片、编导、演员等要素进行编目。对于管理人员而言,应该认识到对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并不是为了保存,而是为了方便今后使用,而编目就是一个重要环节。考虑到实物与声像档案类型多、数量大,编目工序繁琐,需要耗费一定时间和精力,这就要求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严格落实质量负责制,以提高档案处理水平。

3.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建设的目标是资源共享,这是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特征之一,具体方法如下:(1)针对档案内容进行分类和整理,以声像档案为例,主要分为图片、音频、视频三种,分类并归档,能为后续检索、使用等活动创造有利条件。(2)数据库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求管理人员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分析档案管理的特点和需求。以查询检索为例,可将数据分为时间信息数据库、专题信息数据库、项目工程建设信息数据库等类型,能提高数据库的智能化、人性化[4]。(3)将实物档案、声像档案转化为数字化档案后,依然需要占用大量空间,这就要求对数据库定期进行升级,通过扩展内存,提供充足的存储空间。(4)对于磁盘数据,划分为近线、离线数据流磁带库两种类型,并根据实际利用情况进行分别存储,能提高空间利用率,降低使用风险。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大数据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更加普遍。具体到档案管理上,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集中在工作重复、资金投入大、保护不到位、体系建设不全。基于大数据背景下,针对实物与声像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成为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文中介绍了数字化采集、数字化处理、数据库建设方法和要点,以期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徐玲.大数据时代实物与声像档案的数字化管理[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8):149-150.

[2]李鸿飞.试论国土资源档案的数字化建设与管理[J].速读(上旬),2015(6):224-224.

[3]赵莉.浅谈高校档案馆档案数字化[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5):194.

档案管理体系建设范文8

一、“建章建制”对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影响

问:实现企业档案制度化管理与企业档案标准化体系的关系是什么?答:在DA/T28-2018《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范》4.1中明确指出:“建设单位对项目档案工作负总责,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制度、统一标准”,而所谓的建设单位就是《企业档案工作规范》中所说的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体系中,包括企业档案标准化体系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不可能自动运行,需要通过以某种形式制定、规章类的规范性文件,对企业部门职责进行必要的指导、监督、检查及考核,才能够保证企业标准体系正常运行。在这种情况下,制定、与实施相关的属于规范性文件的企业档案规章制度,就成为实现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手段。李和平等作者认为:“《企业档案工作规范》第6章‘档案工作制度’,首次提出企业档案工作制度体系建设。企业档案工作规章、管理制度、业务规范构成了企业档案工作的制度体系……从加强企业管理的角度,提出企业档案工作制度建设的要求”。(P49)笔者则认为,如果从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的角度看,企业档案工作制度建设与企业档案标准化体系建设、企业档案工作流程建设是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体系的组成内容,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实现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建设目标。问:实现企业档案制度体系建设的要点是什么?答:笔者认为,实现企业档案制度体系建设的要点在于行政推动,即通常所说的领导重视(在《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2016中是“领导责任”)。这就是说,企业档案制度体系建设,必须由企业领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把手”(不仅仅是企业的“一把手”,还包括企业内各职能部门的“一把手”)担纲,推动企业建立自上而下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体现企业档案制度行政管理的垂直关系)和体现企业档案管理部门职责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体现企业档案制度协调管理的横向关系)。通过这种纵横交错、相互支撑的建章建制方式,构建起覆盖全企业的企业档案制度体系。而且,这种由上而下的企业档案制度体系和囊括企业各部门档案工作职责的企业档案制度体系应当是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规范化管理制度体系,而不是独立的、仅在企业档案管理体系内运行的管理制度体系。

二、企业档案工作规章

问:为什么应当高度重视建立企业档案工作原则及管理体制?答:DA/T42《企业档案工作规范》的“6.1工作规章”中提出了需要建立的规章内容,包括:档案工作原则及管理体制、归档责任、档案工作责任追究管理、档案应急预案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建立企业档案工作原则及管理体制应当处于首要位置。建立完善的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是推进DA/T42《企业档案工作规范》贯彻落实的基本要素。长期以来,在我国企业档案管理中就有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的良好传统,在新时期,特别是贯彻落实新《档案法》的过程中,在设计、构建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时,需要因企制宜地考虑具体体现档案管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保证“集中统一管理企业档案”的原则真正在企业制度体系中得以落实,如在企业集团及下属企业中,在制定企业管理部门职责时,需明确企业集团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能、企业集团下属企业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能,明确相关企业分管档案工作主管领导的职责等。问:为什么要关注DA/T42-2009《企业档案工作规范》提出的档案管理体制建设问题?答: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就是为全面管好企业档案立规矩。DA/T42《企业档案工作规范》提出要“制定企业档案工作规定”,认为其主要内容为“档案工作原则及管理体制,文件的形成、积累与归档职责要求,档案收集、鉴定、整理、保管、统计、利用要求,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的处置原则,解释权限等”。由于企业档案制度体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建立和完善企业档案制度体系,就应当以“企业资产关系为纽带”,结合“资产与产权变动”来建立企业档案制度体系。因此,在建立企业档案制度体系以实现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时,应当按照本企业档案机构所处的位置(这个“位置”指企业中的管理关系),制定相应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即如果是有下级单位的企业档案管理部门,在规划企业档案制度体系时,应当按照“企业资产关系”设计企业档案制度架构,明确规定本级企业及下级企业的档案制度体系架构,建立与形成对应关系;如果是独立的企业(指企业法人不是二级法人),则应当明确规定本企业档案工作的档案制度体系架构。问:为什么要明确文件的形成与归档责任?答:档案工作者都了解,收集工作是档案工作的起点,所以DA/T42《企业档案工作规范》提出,要“明确企业文件形成、归档责任”,指出“企业在制定有关规章、标准和制度中应提出相应的文件收集、整理和归档的责任要求”,按照归档文件形成部门负有收集、整理本部门应归档文件的传统要求(由归档文件形成部门立卷即通常所说的“文书立卷”,这里的“立卷”指由谁负责归档文件的收集和初步整理工作),由文件形成部门而不是企业档案部门来完成归档文件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本着“谁形成、谁归档”“谁归档、谁受益”的原则,把归档责任落实到企业各文件形成部门中。在制定文件形成部门收集归档制度时,应当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类型的文件的归档流向、收集要求,对管理类文件(根据《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关于企业执行<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一般要求>和<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意见》(经科字〔2003〕第2号),规模比较小的企业可以把文书档案的四个大类合并为一个大类)、科技类、会计类、电子文件等不同类型的归档文件,要依据本企业的部门职能划分、岗位职责、文件形成特点等具体情况制定可行的收集、整理(预立卷)制度。问:为什么DA/T42-2009《企业档案工作规范》提出要建立档案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答:DA/T42《企业档案工作规范》提出,要“建立档案工作责任追究制度”。这是因为档案本身具有“原始证据性”“孤本性”“机密性”等与企业其他信息资源不同的特点。一旦由于某种原因造成档案的损害,可能会给国家和企业带来难以预测的负面影响或重大损失。为督促企业各部门及相关人员尽职尽责地做好档案工作,应当制定档案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档案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包括:相关岗位人员不按规定收集文件归档,违反档案管理制度造成档案泄密、损毁等行为时,应追究和处罚相关部门及人员责任的管理制度。需要明确,要对违反企业档案管理规定,造成档案损毁的事件采取零容忍态度,应当追究造成企业档案损毁的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彻底改变企业档案管理制度是“软”制度的认识误区。问:为什么DA/T42-2009《企业档案工作规范》提出要制定档案管理应急预案?答:DA/T42《企业档案工作规范》提出,企业应当制定档案管理应急预案。由于档案的“孤本性”“原始凭证性”等基本特性决定了档案必须得到长久安全保存,所以应当考虑制定可行的、在遇到各种意外和突发事件时如何依据档案应急抢救方案组织实施有效的档案抢救措施。档案管理应急预案需针对可能危害档案安全的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如火灾、地震、洪水、大规模停电、战争等)。企业应制定包括组织结构、抢救方法、抢救程序、保障措施和转移地点等以及档案信息化管理软件、操作系统、数据维护、防灾和恢复内容在内的档案抢救应急措施。在条件许可时,可根据档案的重要程度及利用需要,制定馆际容灾备份异地保存方案。

三、企业档案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