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范例

初中历史课堂

初中历史课堂范文1

摘要:

为了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一些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主要探究了课堂教学的先学后教、先练后导、授之以渔以及引导学生作为学习的中心,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提高能力,掌握学习方法。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先学后教 先练后导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化,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用于进行创新和开发,在历史教学中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先学后教,学生主体标新立异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让学生能够紧紧围绕着课堂学习任务和内容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教师引导学生先学,学生就会主动地进行探究和思考,从而改变了教师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学生的先学,学生会在思想上形成正确的认识,在探究中感受到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在大脑中逐步地构建出一个知识网络,形成对于知识的系统认识和理解。学生的先学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改变了学生消极、被动地学习状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先学,让学生参与了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亲历学习过程,从而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例如在学习《开元盛世》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本课学习的知识目标是掌握唐朝开元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商业的繁荣等基本事实。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这些知识,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导学案让学生能够通过对于导学案的问题以及任务进行思考和分析。通过学生的思考,学生会形成自己的认识,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生的先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觉到学以致用,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知识对于当今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作用。学生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非常实用,学生的学习也会产生强烈的兴趣,促进课堂学习氛围的浓厚,让学生在自己的不断探究中充实和完善知识体系。在学生有了自己的理解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授,会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先练后导,自主探究构建思维

为了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呈现出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先练后导”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通过练习来发现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和思考。教师可以通过练习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上的困惑,从而激发学生练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可以通过练习来进行接下来的探究,从而学生学习的有的放矢。通过学生的分析和思考,学生就会在逐步学习中逐渐地掌握学习方法,总结知识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时,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一些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思考,比如:辛亥革命的背景是什么?教师的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积极主动地进行分析。因为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涵盖古今中外、主观与客观、偶然与必然、政治与经济、思想与文化等多种因素。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会进行发散思维,从而在探究中掌握知识规律,总结出自己的观点。在学生学习有困惑产生质疑后,教师可以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实现学生探究的良好效果,保持学生对于课堂的新鲜感。教师有针对性地练习会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让学生能够紧紧围绕着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来进行探究和思考,促进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体。在探究中学生也会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更加明确地进行问题的分析和探究,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教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也会了解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突破学习上的困难和疑惑,促进学生能够做到“堂堂清”“天天清”,让学生能够在教师“先练后导”的引导下,不断地提高和进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授之以渔,引导方法提炼构思

有效教学策略是针对教学策略的效果而言的,是教师在教学情境、教学过程中为最大程度地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并促进学生的发展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有效教学策略的获得与实施是教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和条件。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授之以渔”的教育,避免对学生采用“授之以鱼”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在探究中掌握学习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例如在学习《美国南北战争》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和任务的方式来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学习,帮助学生能够层层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和内涵,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和材料的阅读,带来学生进行分析和推断,使学生能够得出结论,由浅入深地突破重难点。在学生的分析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线索,比如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作用,南北战争的起因?战争初期双方的形式如何?林肯政府颁布了哪两项法律,内容和作用是什么等。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和合作探究等方式来进行问题的解决,形成课堂的良好互动。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会了独立思考,掌握了探究问题的方法,面对任何问题都能够轻松应对,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策略,使学生在探究中习得知识,提高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四、学生中心,参与课堂锻炼能力改变教师主宰课堂做法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牢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时刻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使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避免教师主宰课堂的做法,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亲历学习过程,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通过学生的思考和与教师的积极对话,学生会亲历学习过程,感受到学习过程的快乐,从而形成自己的感悟和理解,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大脑的锻炼。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材料,“两份礼单”。展示英国使臣给乾隆皇帝祝寿的“礼单”和中国回赠给英国的“礼单”:英国“礼单”:天体运行仪和望远镜;座钟一架;天体仪;地球仪;奇巧椅子一对(能随意转动);毛瑟枪、连珠枪;铜炮、榴弹炮数门;军舰模型;以及英国的土特产若干。———摘编自《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中国“礼单”: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摘编自《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让学生思考:“两张礼单”中的礼品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看出中英两个国家有怎样的不同?教师提供的材料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和快乐。学生通过分析和判断,会对历史知识形成一个更加全面和细致的认识,从而能够探究中问题的来龙去脉,使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主人。教师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来认识到中英两国经济形式的差异,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而英国则已经进入工业经济时代。通过学生的思考,学生会在思想上产生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全面、细致地理解历史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不断地探究中,学生会理解到鸦片战争实质上是两种文明冲突的结果,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认识,促进了学生的提高。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会提高能力,打破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的教学模式,促进课堂的活跃和学生的主动学习。

五、总结

总之,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限制,勇于创新,并大胆实践,在历史教学中以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的理念为指导,让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和思考,实现高效课堂和学生的有效学习主动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的探究来习得知识,感受知识获得的过程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的提升,实现学生的突破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历史课堂能够展现出勃勃生机,花开不败。

作者:徐志荣 单位:江苏省盐城景山中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薛珍.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生生互动在历史课堂上的应用[J].中学生阅读,2009.08.

第二篇:初中历史课堂参与式教学方式运用

【摘要】

在新课改大力推进的当下,提倡参与式教学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特别是正处于过渡阶段的初中生而言,其心理与生理都比较适合采用参与式教学。笔者将依照教学经验,围绕初中历史课堂,浅谈参与式教学,希望能够对教学质量的改善提供帮助。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 初中历史 课堂

目前,大部分初中历史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硬性灌输,教师讲授,学生记录,教学提问,学生回答,使得历史课堂枯燥、乏味,没有任何活力。如何让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保持着全神贯注,自主学习,已成为历史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参与式教学的内涵

笔者查阅相关研究成果和资料后,将参与式教学界定成:在公开、自由、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借助协作、探讨和竞争,构建一种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师生关系。通俗来说,参与式教学除传授理论知识、锻炼技能外,还应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创新能力。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参与式教学更加侧重学生的参与性、课堂趣味性和运用能力。

二、历史参与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初中历史相对简单,内容浅显,便于理解。在原有的历史课堂上,教师将自己定位成教学主体,学生只是倾听者和接受者。然而,随着新课改的大力实施,参与式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历史教师的重视,并慢慢地转换着教学角色,教师不再是神圣、威严的角色,逐渐认识到了指导性作用,学生也冲破了教师设定的框架,不再惧怕教师,可清晰、直接、准确地表述个人观点,提出质疑。

三、历史课堂中参与式教学的运用策略

1.构建公平、融洽的教学氛围。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在实施参与式教学时,应准确定期自身的角色,认识到自身在参与式教学活动中的指导者的作用。对于初中生来说,渴望参与教学活动,并以此获得教师的认可和赞许。因此,历史教师应为学生构建一个公平、融洽的教学氛围,这不仅满足参与式教学的要求,还满足学生的心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给予更多的鼓励,尽量不要打击学生的上进心。例如,讲解工业革命时,学生在未正式阅读和学习本节内容之前,不清楚工业革命的发起地,众说纷纭,此时,教师不应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应给予尊重和鼓励,让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2.有机整合新旧知识。

应用参与式教学时,历史教师应多多鼓励,引导学生依托现有的历史知识结构,凭借合作交流来创造新知识,有机整合新旧知识,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这要求教师应全面掌控学生的知识结构,明确学生对某些问题的具体见解。例如,讲授亲王扫六合时,为让学生完全理解秦朝疆域,形成清晰的时空概念,则可要求学生绘制秦朝疆域,借助该情境作业,可让学生形成初步认识,然后教师从旁指正,以此来完善学生的认知,最终牢固记秦朝疆域。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参与式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通过相互感染来提高参与性,还可培养合作探究能力。一般是将学生依照日常表现划分成多个小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学生共同参与,互相帮助,不断进步。同时,教师还要正确评价每一个小组的具体表现,选出表现最出色的小组。另外,还可组织竞赛活动,借助激烈的竞争氛围来刺激学生的参与欲望,增强学习动力。

4.传授学习技巧和方法。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旨在通过参与式教学让学生深刻记忆知识点,增强独立思考和实际运用能力,全面掌握历史知识点。因此,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应在传授历史知识点的基础上,多多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不断增强自尊心,激发历史学习兴趣,真正掌握学习方法。为实现该目标,历史教师应强化引导,关心学生的真实想法,构建相互信任、彼此尊重的师生关系,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有效发挥自主性,切实增强学习能力。以君主专制政体这节内容为例,首先,组织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找到关键词;然后,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唐三省和宋三司,找到不同点。通过参与式教学的应用,可构建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并能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探讨,创设开放性课堂,全面提升历史学习自主性,主动配合教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5.重视个体尝试。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人,尤其是在参与式教学中,更加突显了学生的主人地位。在学生获取知识、提升品德修养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仍需要学生的个体参与。从这一层面而言,初中历史教师应重视个体尝试,为学生创造更多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指引学生主动参与。例如,待学生具备一定基础,掌握某些知识后,可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设计与教学,也可让学生讲解试卷,通过切身体验与个人尝试可为历史课堂注入无穷的活力,彰显学生的自主性。

四、总结

参与式作为新课改中的基本内容,其具体的运用效果直接关乎着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若想构建有效、优良的历史课堂,教师则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实践探索,重视反思,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宋美华 单位:新沂市第十中学

参考文献:

[1]刘在升,隋元芳.新课标下初中历史主动参与式教学刍议[J].新校园(理论版),2014,(4):105.

[2]彭胜桂.浅析参与式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5,(4):69-69,74.

第三篇:初中历史生命化课堂实践体验

所谓生命化课堂,是指教学中充满生命因素的课堂,学生在获得学习认知的同时也能够实现情感、体验的成长。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互动,能够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提升师生生命质量。新课改介入课堂教学之后,要求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角色需要重新定位。教师要尊重课堂教学发展规律,珍惜课堂教学生成资源,展现教学过程的生命观念,通过多元教学活动完成课堂生命塑造,全面提升学生生命观、价值观。

一、角色定位,尊重历史教学生命价值观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自身特点,教师要对课堂角色有清晰的认知。新课改要求教师彻底摆脱传统“一言堂”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平等权利。教师要注意身份转换,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服务者,这也是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重要意识。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新课改要求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构建生命化课堂需要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和谐程度越高,课堂生命特征就会越强烈。为培养学生课堂生命活力,教师需要让学生主动参加教学实践,与教师形成多维互动,提升师生关系的亲密度,这对实现课堂生命化有重要意义。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离开学生,教学就会回到原点,教师沦为独角戏,教学失去积极性;同样,如果一味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离开教师,学生学习也会陷入盲从和迷茫,学生生命力自然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师要为课堂角色进行科学定位,找准自己的位置,也要帮助学生建立角色意识,这对提升课堂生命力有决定性作用。

二、资源生成,体现历史教学生命发展观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生命因素众多,关键要看教师如何进行把握掌控,复习旧知要让学生温故知新,这个“新”并非只有知识创新,还有众多生命因子的呈现,学生在复习学习中实现生命更新,这种成长经历本身就是生命特征的体现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自然要形成多元互动,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教师引导学生思维,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这些操作过程都包含丰富的生命特征,学生的成长历历在目,课堂教学的生命化特征自然呈现。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时,其学习兴趣、学习关注力、学习方法、学习思维方式、合作学习意识等,都会处于动态的生成阶段,由此生发的教学资源则会获得大爆发。教师要特别珍视教学生成,因为这是极其珍贵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学生生命力的体现,其应用价值更为明显。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判断、建议、观点,都是学生认知观作用的结果,体现了学生思维认知的全面启动,由此产生的学习认知自然带有旺盛的生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挖掘教学生成,并对其进行整合筛选,让其成为课堂教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驱力,这对大幅度提升学生生命认知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三、过程展现,强调历史教学的生命观

初中历史教材内容呈现时代性,教师在具体施教时,要注意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材文本展开多元解读。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展示,彰显教学生命力的强劲支撑。课堂导入时,教师要借助多种媒介,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在学生梳理文本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帮助学生厘清历史发展脉络;在课堂问题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点,针对性设计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课堂训练时,教师要对训练内容进行多方观察,特别要注意学生个体差异,对不同群体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在课堂评价时,教师要倾注更多感情因素,对学生进行鼓励和鞭策,特别是对待学困生,教师要给出更多关心,这对提升学困生信心有重要帮助。

四、总结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引入新型教学观念,要尊重课堂教学的成长原则,为教学生命元素成长创造良好环境。教师要摆正自身位置,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保护课堂生命化特征。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展示生命活力,对学习内容展开多视角多维度探索,运用强劲生命动力,塑造个性和人格。

作者:李艳梅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教研室

第四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组织策略探究

摘要:

重视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组织策略的探究。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组织得到优化,教学效果就佳。初中历史老师要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既有趣又有益的学习活动。在教学组织上可以尝试选择好教学切入点、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及注重课堂教学的延伸等策略。

关键词: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组织 策略

对于绝大多数老师来说,新课改理念和实操都是全新的。在新课改下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相应有了很大改变。作为初中阶段学习既重要又相对边缘的一门学科,初中历史当然要积极投身到新课改浪潮中。那么,如何才能更科学地组织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使历史课堂真正“活”起来,让老师、同学们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新课改带来的好处呢?从新课改理念出发,一堂课成功与否与学生的参与度高低是有直接关系的。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历史老师一定要把绝大部分时间交还给学生,组织引导他们进行既有趣又有益的学习活动。

一、选择好的教学切入点

课堂教学的切入点选择直接关系课堂起始环节教学氛围的营造及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等教学准备工作的成效。这些教学准备工作做好了,课堂教学走向就明确了,教学效果也就有了相应保证,反之亦然。“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中历史老师想要获得课堂教学的成功,首先要在“良好的开始”上下工夫。在具体教学实操上,历史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教情和学情,根据教学内容发掘学生原有知识储备甚至调动他们增加相应的知识储备,尽可能拓展课堂教学外延,拓展课堂教学深度和广度。如教学唐代文化的时候,我就在课前安排学生搜集整理唐代著名文人们的诗词、逸事,并且要求他们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对这些古代名贤进行风格流派上的分类。在课堂起始阶段,我专门安排十分钟时间让学生对他们课外搜集整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为课堂学习做充足准备。从教学意义说,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学习资料的能力和习惯。在学生搜集整理学习资料的过程中,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被进一步激发起来,自主学习热情得到充分调动。因此,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可以预见到课堂教学氛围肯定是轻松、愉悦的,效果自然是良好的。

二、组织学生合作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在看来,这种学习方式越来越显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因为该学习方式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得到碰撞、启发、修正。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学来的东西既具有独特个性,又有普遍性和共性。再加上学习是自己独立完成的,所以印象特别深刻。基于以上几种因素的考虑,初中历史课堂应该更多地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候应该尽可能考虑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应该更多地考虑教情和学情。特别在探究环节,更要注意探究主题适宜与否。一般说来,要求学生探究的主题不能太过深刻,更忌宽泛。最好由课堂学习内容延伸而来,推动他们由现象到本质的探索。如教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要求学生课后自行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然后我在接下来的课堂上专门开辟了一堂讨论课,讨论的主题就是“清政府为什么会这么落后?是什么原因造成她的落后?”经过一番激烈讨论,学生顺利得出“闭关政策造成了清政府的落后”的结论。这个时候,我就势引导学生对清政府推行闭关政策的主观目的和造成的客观结果进行深入学习,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三、注重课堂教学延伸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想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单纯靠历史课本,靠一周两三节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初中历史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契机,注重课堂教学延伸,善于引导学生从课堂学习某个主题出发,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深化自己的学习成果。如教学完“宋元文化”章节之后,布置同学们抓住宋代文化的代表人物苏东坡做进一步探究。我要求同学们着重探究苏东坡在诗词文化史上到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并且深入想一下他在文化上有杰出的才能,是不是意味着如果真的给他表现的机会就一定能够在政治上做出惊天动地的成就呢?这项作业布置下去之后,同学们充分运用各种学习手段,有的上网查阅,有的去图书馆找资料,甚至有同学专门请教当历史教授的亲戚……从后来汇总上来的调查报告看,同学们的见地相当独特深入,根本不像是初中生的思想深度所能做到的。

四、总结

关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组织策略的探究需要每一位初中历史老师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坚持把课堂学习权利还给学生,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不断丰富、拓展历史课堂教学。这样,快乐、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一定会实现。

作者:刘艺芬 单位:南靖县湖美中学

参考文献:

[1]宋爱泉.浅析新课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J].科教文汇,2007.

[2]陆朝堂.提高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策略[J].新课程,2009.

[3]李炳臣.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激励策略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3.

第五篇:初中历史课堂质量探析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们越发的重视教育教学的质量问题。同样,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课堂上有效的进行师生互动已经变得尤为的重要,并且具有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人们应当重视师生互动教学,让学生真正的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体,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被动接受,这样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课堂学习,从而更好的提升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师生 互动教学质量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人们越发的重视基础教学,尤其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相应的,在真正的师生互动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作为教学主体存在,主动的进行知识的学习,从而更好的提升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质量。

一、师生互动教学的问题

1.师生互动形式较为单一。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当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的做到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教师仅仅重视师生间的互动,而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互动,甚至是学生之间的互动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并没有深入,同样这样的互动教学并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相反的,这样的互动教学反而是浪费时间的,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同时,在现今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互动形式较为单一,学生的参与程度较低,这样也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2.师生互动形式化严重。

在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往往热衷于填空式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提问模式往往缺乏新意,同时也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相应的,这样的流于形式的师生互动,往往重视的是一种表面的互动,没有真正的思想方面的交流,这样也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师生互动中教师作用低下。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教学极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作为主导的作用,但是存在部分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没有起到主导的作用,在对学生的监督以及指导方面,教师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这样的师生互动教学中,并没有起到主导的作用,使得互动教学的质量大大降低。

二、提升师生互动教学质量的良好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人们越发的重视基础教学,尤其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相应的,在真正的师生互动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作为教学主体存在,主动的进行知识的学习,从而更好的提升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质量。

1.备课的重要性。

在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的重要途径中,最为有效的是进行合理的备课。同时,在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哪里需要进行师生互动,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准确的进行安排,从而更好的丰富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因此,在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多的选择各种有效的师生互动来丰富整个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例如:教师在讲解美国南北战争时,教师应当采用各种情景再现的形式来将历史呈现在学生眼前,从而让学生有种身处其中的感受,只有在备课期间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认识以及了解设计,才能更好的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更好的实现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任务。

2.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保障师生互动教学进行的基本保障,同样的在师生互动教学中应当明确师生所处的地位,教师应当作为教学中的引导者以及组织者,而学生更应当充分的深入其中,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的环境。有了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氛围,教师才能有效的创设相关的愉快的教学氛围,进而鼓励学生进行学习,全面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3.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初中生大多已经能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对待问题都有了自己的见解,而此时的初中生,其表达自身情感的需求是强烈的,对待事物都有自己的认知以及情感,与此同时,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并不喜欢教师进行一味的知识的灌输,而是希望教师能够真正的创设相关的情景以及典型事例来进行知识的诠释,这样能让学生更好的认识理论,更好的表达自身的真实的情感。为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想要更好的提升师生间的互动教学质量,教师应当不断的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成功以及快乐,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通过这种激励式的学习,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好的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4.完善师生互动教学过程。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师生互动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师生间的互动,而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样的,在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地完善整个师生互动教学过程,提升互动教学的质量。例如,教师在进行提问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问题难度的设置,随着问题难度的加深,不断的发挥学生的潜力,更好的解决每一个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再如:在进行合作讨论学习中,教师应当充分的担任引导者的角色,把控好合作讨论中的每一个环节,同时要让每个同学都能在互动中学到知识,从而激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整个合作讨论的环节中。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课堂上有效的进行师生互动已经变得尤为的重要,并且具有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人们应当重视师生互动教学,让学生真正的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体,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被动接受,这样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课堂学习,从而更好的提升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质量。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育中,为了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当充分的有效的开展师生互动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以此来更好的提升师生互动教学质量,从而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者:朱萍 单位:徐州市东苑中学

参考文献:

[1]王玉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高师生互动有效性的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6:149+223.

[2]杨爱红.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互动合作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3,13:130-131.

初中历史课堂范文2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高效课堂实施的前提就是转变师生的角色,建立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指导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要少讲、精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要善于营造良好的、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深入理解教材,确定学习目标

转变师生的角色不是使教师更加清闲,事实上,课堂上的少讲、精讲正是源自于课前对教材的深入学习和研究,只有深刻理解教材及相关内容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应对自如,在初中阶段,学生好奇心还很强烈,这就尤其需要课前的充分准备,因为只有充分地研究教材才能更好地确定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到丰富的史实,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三、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针对初中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创设情境,使他们有动力去观察社会、思考历史,比如利用图片、故事、动画视频等。要让学生觉得学习历史是一件好玩的事情,让学生主动参与,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另外,高效课堂中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要重视学生之间合作探究的能力。合作探究的优势是通过相互的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在合作中,学生会交流、竞争和评价,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当然,要使小组合作的规模最小化,才能达到合作效果的最大化。

四、展示点评,当堂评价

课堂展示和点评都是高效课堂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展示,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合作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只有及时科学地点评,才能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因此,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后,要通过适当的形式让学生展示探究的成果,可以语言表达,也可以黑板展示。学生展示后,老师点拨,讲重点、易错点和易混点,课堂评价运用得好,就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益。

五、总结

总之,高效课堂中教师不再是权威,教学过程也是师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以上就是我对高效课堂的认识,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随着我们对初中历史教法和学法的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会更加高效。

作者:杨荣艳 单位:吉林省洮南市二龙乡中学

第二篇:小组合作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运用

一、图片引领,体现合作性原则

图片教学,是本课的一个亮点。在复习宋朝经济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巧妙采用“图说经济”这一手段,展示宋朝经济分布图,醒目标注苏州、湖州、景德镇、临安、龙泉(哥窑)、成都、广州和泉州八个经济发达地区,要求学生浏览课本,学会概括,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角度细说宋代经济成就,通过小组合作,快速找出相关信息。学生讲解时可一人或多人合作展示。学生讨论时,各组学生的智慧开始碰撞,本以为讨论时少不了争吵和等待,可同学间在对待各种观点时都学会了相互接纳与欣赏,个体的理性思考,相互间的取长补短,5分钟时间,没有谁在等待和观望,在组长的管理下,在对劣势个体的指导下,相互补充,组内形成统一答案,自信满满地等待展示。可以想象,当小组成员走上讲台,拿着光电指示笔开始讲解时,那种表情,就和说出的答案一样精彩。在合作和展示中,教师所期待的宋朝经济分布的各个中心以及苏湖粮仓等关键要素一一在屏幕上顺利展现,教师只把唐宋经济分布图稍加对比,重点和难点也就自然迎刃而解了。同样,在处理宋朝文化这一环节时,教师也采用了“图说文化”这一方式,通过图片展示,使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材料研讨,体现任务性原则

本课中,促进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是重点,而学生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明为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的认识更是难点所在。通过史料研读和小组合作的形式,这一部分内容被处理得十分完美。在处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这一重点时,教师把书本知识和课外材料巧妙融合在一起,知识要点只需通过小组简短时间的商讨就可得出,学生在记住要点的同时研读材料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可谓一举两得。在解决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明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这一难点时,教师则把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史实材料巧妙融合在一起,引用马克思的一段评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很容易发现三者之间的关联所在,在小组讨论补充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为实现共同的组内目标,优秀的组员还主动带领大家把世界史的相关内容做了有效复习,顺利地化解了这一难点。之后,教师再通过对一个人怀抱四大发明悠闲躺在躺椅上的漫画的讨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学生在读、看、说这几个环节后学会了归纳概括、因果联系和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三、活动单导学,体现灵活性原则

活动单是伴随着小组合作而生的,两者的核心都是“活动”,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预设的课堂教学中思维能动起来,这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很有帮助的。本课的教学就是围绕活动单的有关内容展开的,它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梳理并熟记宋元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其时代特征的成因,分宋朝篇和元朝篇。第二,列举宋元时期文化成就,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世界意义。第三,探究宋元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三个环节是紧密联系、层层递进的,而小组合作也正是伴随在这一过程中进行的。

四、总结

在小组合作环境下,成员灵活地把内容做了分配,本来一个人要完成的任务,通过在组内分工合作,小组很快就形成了一致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成员间的灵活配合是取得成果的重要保障。畅快的表达、耐心的倾听、微笑地点头赞同、有不同意见时的友好表达、不伤和气的提醒和指正,等等,这些因素很好地促进了小组合作的顺利展开,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杰 单位:江苏南通市东方中学

第三篇:初中历史课堂小组学习模式有效应用

一、在问题探究中应用小组学习模式

问题探究是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历史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之一。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有效的问题探究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并在小组交流中轻松地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贞观之治》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为了有效地实施小组学习模式,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首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结合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人?(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包括哪些方面?(3)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讲一两件有关唐太宗的事情?……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自己经验对上述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这样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唐太宗”,而且对高效历史课堂的顺利实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确保高效历史课堂顺利实现。

二、在辩论活动中应用小组学习模式

辩论活动的组织是历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互相辩驳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正反两方的辩论改变为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辩论,引导每个小组对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观点等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后,进行辩论。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时,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历史课堂活动之中,也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对“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进行辩论,这样一来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二来能够让学生在小组之间激烈的辩论中理清辛亥革命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终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做出相应的贡献。

三、在案例分析中应用小组学习模式

初中历史课堂范文3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课堂改革

一、引言

初中历史教育对于初中学生形成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历史教育不仅包含广阔的视野,丰富的人文素材,深刻的社会经验,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环境、了解不同阶段人类的发展和文化的意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情感和能力。在初中学生历史的学习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学习的历史知识通常都是从课堂教学中来学习的。在现代教育中,为了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身心发展特点,新课程改革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经之路。在新课改下,历史教育的目的从以往知识的掌握转变成学生思想方法、情感、意志和人格等多方面的培养上来。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育方式和历史教育教学目标都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适应现代历史教学的需要。

二、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要注重改变教育功能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学生培养目标的转变,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教育教学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育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也更加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育中,历史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教材也凝聚了人类文明和人类知识的精华,并且具有权威性和知识性。在初中历史课堂教育中,传统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将历史教材上的知识和内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教材知识,是一种教师传向学生的单向传播的过程。在新课改下,教材的单向传播功能得到改革,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在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对学习历史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及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掘蕴藏在历史教材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等,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多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课堂教育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学生能力的提高。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进入历史情境,走进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感情世界,尽可能地与历史人物进行情感和心灵沟通,让历史人物的精神和心灵感染学生,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历史,融入到历史潮流中去,从而形成与人类发展相一致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才能更好地传承人类的理想和精神,实现人本身的发展。在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教育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学目标,还要改革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教师做好引导指路的作用,积极鼓励学生勇敢地进行尝试,并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精神交流,强调历史的批判性,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结合实践和对未来的设想,大胆创新闹心、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反思,让学生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研究和独立探索,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理解历史意义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而努力。

四、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教育面临着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学方式等一系列的改革。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不但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也要掌握更多的知识,甚至要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以便在教育教学上可以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历史教师扎实的知识功底和理论修养,是学生学习和交流的好榜样。在初中历史课堂教育中,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教授者变成知识的传承者和引导者,学生从知识的接收者变成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这样的角色转变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加自觉地、更加积极地去学习知识、去发现知识、去探索知识,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和领路人。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进取的思想风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的过程中,渐渐培养起自己多方面的能力,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春苗.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体验教学之我见[J].课程改革.2013.(6).

[2]王红霞.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改革之我见[J].治学之法.2012.(10).

[3]扎西次仁.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改革初探[J].教学研究.2012.(8).

[4]马丽娜.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J].新课程改革.2012.(12).

初中历史课堂范文4

激发历史课堂教学生命活力的途径众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文本需要,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树立现代教学观和学生观,科学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可以对教法进行筛选优化,注重课堂教学创新活动,从不同维度拓展教学生命活力源泉。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所谓课堂生命活力,是指课堂的教与学形成高度契合,教师自如运用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整个课堂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的思维才会全面启动,教与学才能形成高度契合。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影视片段,展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我国领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等内容。教师在播放视频时,给予精彩解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烧杀抢掠,火烧圆明园。沙俄抢占我国领土,还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太平军奋勇反抗,却遭镇压……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一段被列强肆意欺压的屈辱历史。”学生深受感染,学习情绪高昂,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二、优化教法,增强教学生命活力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法选择历来存在争议。讲得过多,那是教师的“独角戏”;讲得过少,让学生一味自主学习讨论,学生找不到学习切入点,课堂教学依然低效。所以,教师要对教法进行认真筛选,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优化,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奠基。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小组演绎活动,让学生自主设计动作语言或画外音独白进行表演。学生都显得非常兴奋,纷纷参与到小组活动之中。这些活动,为课堂增添了无限活力,课堂教学气氛热烈,呈现一派生机。

三、创新教学,开拓课堂生命源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历史教学唯有进行多元创新,才能获得更多教学资源和教学契机,为打造高效课堂做好坚实铺垫。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引导、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检验、解读、归结、整合、优化,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形成最佳教学策略,全面升级历史课堂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立体的历史学科认知。如在学习《洋务运动》时,教师提出一个辩论话题:李鸿章这个人到底是一个爱国者还是一个卖国贼?学生针对这个人物展开了激烈争论。许多学生认为李鸿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卖国贼,签署了很多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他是历史的罪人。也有学生认为,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国近代工业带来发展契机,再加上他在签订《马关条约》的时候据理力争,甚至遭到日本愤青刺杀,因此他应该是一位心系国家的爱国者。双方各执己见,辩论呈现白热化,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具有较强的生命活力。

四、总结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教师在设计教学与执行教学时,要注意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对学情深入调研,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教师要通过情境创设、科学分配教学精力、整合教学资源,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从而切实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作者:李艳梅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教研室

第二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做过很通俗地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因此,只有当有效性作为一种价值观深入到教师和学生的内心之后,追求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活动才能产生出其应有的效果。下面,笔者根据自身实践,从教学的内容、过程、方法三方面谈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讲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为历史教学灌注“活水”

1、充分利用好教材本身蕴含的“生活”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比如《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基本属于社会史范畴,介绍了宋人衣食住行乐五大方面的内容,看似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去上千年,没啥联系,但教师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很快理解知识。

2、尽力发掘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增长学生的生活智慧。如学习《伟大的历史转折》中“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这一目内容时,我用多媒体显示“”中人斗人的几张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现在我们看不到这种现象?经过讨论,学生认识到健全民主与法制的重要性。

3、适时适度导入乡土历史,拉近学生与课本历史的距离。把课本上的历史与乡土历史相联系既有利于拉近学生与课本历史的距离,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课本知识,还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家乡历史的认识,以更好地理解现在,更坚定地走向未来。淄博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地属齐国,联系有关知识适时适度补充乡土历史,既加强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讲求教学过程的趣味化,为历史教学增添“情趣”

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认为没有兴趣就没有真正的学习。它要求我们教师都应朝着这一方向努力,使教学趣味化、游戏化,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喜欢学习,主动学习,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意愿和学习主动力趋于一致,而不是主要靠外界力量强迫完成学习任务。怎样实现教学过程的趣味化呢?

1、导入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讲述《美国南北战争》,用多媒体显示华盛顿、林肯图像和一段文字:2000年2月,美国有线电视台公布了一项美国历史上41位总统的最新排名,结果华盛顿、林肯、罗斯福三位总统占据前三位。猜一猜,林肯和华盛顿的实际排名怎样?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已有的知识令学生总认为华盛顿排第一。)为什么林肯在美国人民心中地位如此崇高呢?用猜谜式方法,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此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好奇,进而萌发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新课讲授。

2、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如学习《法国大革命》,我依据教材里的两张图片———法国社会三个等级示意图和一幅漫画《多重压迫下的法国农民》,设计了系列问题引导。

3、结语巧设疑点,诱发学生无限想象。比如在《辛亥革命》一课的结语中,我们可以这样点设疑点:辛亥革命虽然有它的局限性,但它毕竟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为什么这样说呢?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看看那些搞复辟倒退的人是怎样一种可耻的下场就会明白这个问题。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为历史教学增添“异彩”

(1)教师可以凭借实物、模型图画等直观教具教学,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增强对历史的真实感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利用图片、动画、录像、影视片断将历史重现,进一步增进学生的感官刺激,提高兴趣,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领会、理解、掌握。(3)适时适度地插入故事。有人把历史课的趣味化教学简单地理解为“史话教学”,以为上历史课就应当大量地讲故事,这种看法未免有失偏颇。但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教材的具体内容,适时适度地插入一些历史故事,对于调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还是有帮助的。(4)要注重进行学科渗透。在讲课过程中,如果能适当地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不仅能给学生新鲜感、趣味感,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将其所学的各科知识融会贯通。(5)巧妙运用对联、诗歌。如学习《辛亥革命》,介绍袁世凯时,我引用了时人专为袁世凯写的两副对联。学生通过对对联的理解加深了对袁世凯的认识,为他的所作所为感到羞耻。(6)运用竞赛形式进行练习。初中生都具有好胜的心理,利用这种心理特点,在课堂上适当运用竞赛的形式,能改变课堂教学的单调性,使学生具有新鲜感,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思维能力处于极佳状态,教学印象极为深刻。(7)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围绕某项主题出历史板报、写小论文等。

四、总结

总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要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要求,以学生为本。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只有当有效性作为一种价值观深入到教师和学生的内心之后,追求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活动才能产生出其应有的效果。

作者:陈立才 单位:江苏省响水县小尖中学

第三篇:初中历史课堂师生互动性探讨

摘要:

师生互动性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新课改理念中诞生的一种教学模式,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参与度,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以往的教师单方面地讲解与传授导致的历史课枯燥乏味的状况。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师生互动性作些探讨,希望师生互动这一新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初中历史教学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素养。

关键词:

初中历史课堂;师生互动

新教育环境下,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被提到了历史性的高度,学生是课堂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的学习是德、智、体、美全面综合提高,而非单纯地机械记忆课本知识点的过程。教师也从传统的“唯师命是从”师道中转变出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从传统的“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的教学模式,教师不是光要教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自己如何去获取知识,获得的知识应该怎样去应用。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新形势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学习模式。想要提高初中历史课堂师生互动性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努力:

一、良好的学习氛围作前提

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要建立在开放、民主的师生关系上。初中生的羞耻感已经完全形成,他们在公共场合交流、发表自己的言论时,担心和害怕的问题是:自己说不好会被同学笑话和被老师批评。所以要想成功应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就要先为师生互动式教学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平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多提倡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对理解有误、不能说到正点的学生教师不可一味的批评,这样容易挫伤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以至于丧失学习历史课的信心。对这样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在全班同学面前对他勇于站起来与教师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这种行为加以肯定,然后再对学生犯的错误加以引导,让其改正。这样一来学生少了犯错误教师会批评的担忧,并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互动式教学的模式中来。例如:在教学完鸦片战争后,在后一节课的学习中,我向学生提问甲片战争的时间时,小A站起来把时间说错了,全班哗然,我看到小A的脸一下子红了,我很平静的对大家说:“A同学虽然说错了,但是老师依然要表扬他,因为他是一个勇于发表自己观点和想法的人。老师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多站起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从那堂课以后我发现小A变得爱学历史也没有再发生因哪个学说错了大家就哄堂大笑的局面。由此可见,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保障师生互动的实效性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激起学生兴趣为出发点

历史课是由描述一定的历史的文字与相关的历史图片组成的,对阅读能力还尚未完善的初中生来说,在读到一些描述历史知识的文字时难以理解,加之有的教师在讲解历史课时只是照本宣科,促成了历史课在学生的印象中是死板的、枯燥的。面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比如在上到火烧圆明园那课时,教师可以找来相关的电影放给学生看,通过视频把侵略者卑劣的行径展现出来,在观看中学生不免痛恨侵略者的卑劣行径,对圆明园的毁灭感到心痛和叹息,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学生为国争光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再如“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课也可以找到相关的历史资料片或是历史图片给学生看,让他们在观看中去感受历史。视频资料是历史事实的再现,能把学生带回特定的历史中去感受,让他们在看后与教师交流自己观看后的想法,不仅能加深对这一课的记忆和理解,还能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对历史感兴趣,他们自然很乐意把自己对历史的见解和大家一起分享。他们就愿意与教师互动与交流,师生课堂互动就能有效的完成。除了观看视频,教师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提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比如相关历史背景中的有趣的历史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下去查找相关的历史小故事,到课堂上来分享,这可以作为课后延伸的内容,也可以作为新课的导入材料。把学生自己准备的资料与课本相结合,学生分享完文章后教师在点评时就是师生间的一种互动。由有趣的小故事入手容易提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多样化的互动方式为手段

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中,为了防止因单一的互动模式实施采用而造成课堂枯燥乏味的窘状,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互动方式,以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在初中历史课上最常用的师生互动模式是教师提问学生来回答,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准备了相关的问题,在课堂上把问题交给学生,学生通过阅读历史课本,然后找到问题的答案,再把自己找到的答案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交流。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让学生向教师来提问,教师来回答。还可以让学生提问,同学进过交流探讨后来回答,教师起点拨指导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采用学生喜欢的表演的方式来就历史事实进行表演,如:人教版初中二年级上册有个“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教师可以让给学生表演,配上音乐,加上一些朗诵的台词和动作、表情,让红军长征的画面再现在学生面前,再现在学生心理。教师对学生的表演作一定的点评,多鼓励学生,师生间通过这种表演的形式加强互动与交流。这不是仅仅停留于历史课的交流与互动,学生得到老师的鼓励后,心中有了自信,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更有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

四、总结

师生互动是适应新课改理念的一种教学模式,能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应用,在应用中要不断总结和探索,力求通过改进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以实现师生间的有效互动。进而让师生互动这种教学模式达到促进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乔远慧.构建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11).

[2]李秀娥.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其解答策略[J].新西部,2009(16).

第四篇:初中历史课堂应用情境教学浅析

初中历史是学生了解我国和国外的文明的重要媒介,也是培养学生自身修养的中要方式。我国有漫长的文明历史,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了解并传承文化精髓。历史是一个通向古代文明的桥梁,每个学生都应学好它。然而目前的历史教学存在较多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由于教学进度等方面的压力,教师不得不选择快速的教学方式,省略学生探索历史人文内涵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在当前的课改环境中,许多方法被研究出来改进教学,而其中能有效解决历史课堂问题的是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以情境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它的教学理念可以有效解决历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情境改变历史课堂的沉闷氛围,是情境教学的突破之处,同时情境的趣味性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历史课堂氛围。其次,历史课堂的特点十分适合情境教学的应用。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情境的方式,还原历史场景,加强学生的理解,推动教学改进的过程。下面笔者将具体分析。

一、给予学生自主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知识繁多冗杂,强行记忆只会收到相反的效果。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仅仅是教师带动学生进行记忆,效果同样不大,有时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反感。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以减少学习困难,保证教学进度,但是也忽略了学生的情绪问题。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没有自主性,被动知识只会慢慢消耗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对历史产生反感。这是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相比于传统教学的单调和死板,情境教学相对灵活且具有变化性。在新的教学方法中,课堂模式随着教学知识的改变而变化,教师的授课模式也有较大的不同。最终要的是,在情境课堂中,学生的思想不再受到束缚,学生有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因此,要建立良好的情境历史课堂,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主人公意识。在传统的方式下,学生完全没有自主权,学习等活动主要靠教师的带动。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但是从长远角度讲不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在历史课堂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让学生充分感受情境的内容,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学习方法。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对学生而言,也要积极回应教师的教导,感悟教学情境,积极参与互动,养成学习兴趣。例如《秦始皇功过的辨析》,这是一个十分适合情境教学的课题。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组织一场辩论赛,利用这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情绪。在进行辩论赛之前,学生应做好充足的准备,以教材的知识为引,收集更多的资料。在辩论赛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情绪进行合理的引导,营造既活泼向上又充满竞争的课堂氛围。为了提高辩论的质量,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指导。辩论赛是一种教学情境,新颖且迎合了学生的喜好,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辩论中,无论是正方反方,亦或是听众,都可以对秦始皇的功过有足够的了解,并形成自身的理解,这是情境教学的积极意义。

二、合理利用资源,建立情境

由于历史教学涉及的知识面过多,建立情境需要的资源也随之增加,为此教师应合理利用资源,促进作用最大化。其中,多媒体是一个十分有效的设备,它是互联网资源的载体,对情境教学有重要意义。对历史而言,多媒体可以跨过时间和空间的间隔,最大程度上还原历史的场景,利用这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多媒体还具有视频音乐播放的功能,它丰富了学生的感官刺激,利用视觉听觉等方面的感受,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历史内容,对个人理解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例如《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这章介绍的是宋代的经济,但是由于时间跨度过大,学生难以感受宋代经济的繁华程度,难以透彻地理解这一章节。利用多媒体,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宋代影视视频,通过视觉等直接刺激,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推动了情境教学的应用进程。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设备具有两面性,教师要避面它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在课堂中,教师要尤其注意学生的情绪问题,由于多媒体的影响,会使学生的情绪过于激动,从而产生不良的学习影响。这时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的情绪,维持良好的课堂环境。

三、情境教学的注意事项

情境教学有一定的突破性,学生有很强的自主性,这容易导致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教导和学习两个过程发生脱离。有效的解决措施是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初中,多数学生对教师有一定的敬畏心理,心中存在交流隔阂。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应主动与学生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亲切感平等交流,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隔阂。对学生而言,应积极回应教师的交流,及时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教学计划也应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应对学生的需求。情境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缺乏应用经验,教师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教学方法不成熟,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变化采取相应的调整。换言之,情境教学的计划需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随时改变教学方式。除了计划的要求,教师也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应用不同的调整方式。

四、结语:

情境教学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理念,它打破了传统理念对课堂的垄断,开辟了一条新的教学思路。对教师而言,情境教学的使用是以此新的挑战,是一次完全不同的教学体验。对于历史课堂而言,情境教学的应用无疑是一场改革,是提高历史教学方式的有效措施。在改革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课堂自由,可以按照需求,自由学习。教师也要合理利用资源,为学生建立良好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兴趣,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最后,教师也要注意师生交流和教学计划灵活性的问题。

作者:张羽 单位:贵州省瓮安县第四中学

第五篇:初中历史课堂炫出无限活力

摘要: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新课改形势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教学观念;自主探究;多元化评价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现在一些教师仍然推行违背教学规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占据大部分时间,搞“一言堂”、“满堂灌”。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学生只能扮演“观众”,扮演“听众”,使得本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历史课堂变得沉闷、枯燥、新课改积极倡导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因此,怎样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让初中历史课堂散发出无限活力是一项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尝试,仅供大家参考。

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把自己知道的知识教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只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谈不上会学。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课改的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因此,新课改形势下,教师应该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改变陈旧教学模式,构建以生为本的先进课堂教学模式。在学习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历史教材时,我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不再信奉“师道尊严”,而是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鼓励与宽容,例如在学习《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等课时,我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微笑着和学生交流,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学生平等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这样,学生学习主动,学习效率提高了。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兴趣是一个人爱好某种活动与积极主动探求事物的心理倾向。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历史教材因为叙述的是人类社会以往的发展史,是历史学家根据历史文献与物质遗存再现的历史,并用现代语言描述出来的,所以,对学生来说很抽象,那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和我们有很大距离,如果只靠教师的语言描述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则能改变这一现状,因为多媒体集文字、动画、图像于一体,能够声情并茂地将过去的历史人物、历史场景生动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从而拉近时空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历史教材《甲午中日战争》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电影《甲午中日战争》中的片段,学生被当时的情景深深吸吸引住了,仿佛身临其境。整节课学生都保持一种高昂的情绪,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以教师讲述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体现不出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缺乏学习兴趣。新课改积极倡导:改变机械记忆、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运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学习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历史教材时,我努力给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相互协作、共同参与中获取知识。例如在学习《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一课时,我彻底打破常规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再给学生讲解重难点,不再把自己的想法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寻找合作伙伴,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学生的热情很高,有的上网查找资料,有的询问有经验的教师,他们不亦乐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正是自主探究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

四、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新课程积极倡导评价方式要“立足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的课堂学习不是单纯地记忆与模仿。教师应该尽快适应这种新理念,彻底改变传统评价方式,在评价中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在学习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历史教材时,我常常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在学习《繁荣一时的隋朝》一课时,我问了这样的问题:秦朝和隋朝在历史上都是短命王朝,你们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这时,李莉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虽然从时间上来说这两个王朝存在的时间很短,但是从经济效益上来说,这两个王朝是最有价值的。”对于她的回答,我认为没有达到要求,于是,我客观地评价了李莉同学的表现。可是,其余同学很赞同她的回答,有的说:“李莉同学回答得很深刻,从经济效益来说很正确。”有的说:“老师,她的回答值得表扬,因为她读书很多,知道的事情很多。”等等。学生之所以能正确评价学生,是因为他们站在同一个起点,同一个高度,因此,课堂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不能教师一人说了算,要多听听学生的声音。

五、总结

总之,新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历史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面对新课改,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方式,用新理念指导课堂。我相信,在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初中历史课堂定会因新课改而体现出无限活力。

作者:张晶煜 单位:吉林市第八中学

参考文献:

[1]董阿莉.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05.

[2]杨智.浅谈新课改下如何让历史课更加充满活力[C].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2005.

第六篇:初中历史课堂正确指导学生学习探析

摘要:

初中历史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的社会科学,在初中阶段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新课标提出之后,要求我们在课堂中把学生放于主体地位,历史学科更是如此,要让学生做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所以要求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之外,还要正确地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指导,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学好历史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初中历史;指导学生学习

初中历史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的社会科学,在初中阶段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但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对于相同的内容,相对的学生,不同的老师讲授的课堂效果有很大差别。经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有着关键的作用。新课标提出之后,要求我们在课堂中把学生放于主体地位,历史学科更是如此,要让学生做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教师要以历史教学规律为出发点,正确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加以指导。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要求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之外,还要正确地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指导,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学好历史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是本人对于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的几点看法:

1.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只要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学生自主性一定要随之提高,而且通过自学能获取一定的新知识,独立解决一些历史问题。而提高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教材中的一些特殊字体、图画注释等教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这时我们充分利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理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否则学生只会把这些内容当作图画去欣赏,不会通过阅读获得知识。灵活地运用各用教学方法,使原本死板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这样会深受学生的喜爱,课堂效果也会比传统的满堂灌式提高很多,还能通过实践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要正确地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的自智力相对较差,更不能放手任由其自然发挥,只有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再加上老师的正确指导学生效果和自学能力才会提高。

2.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提高学生疏理知识的能力

良好的记笔记的习惯,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自学能力的提高有着关键的作用,我们可以选一些条理清晰的章节,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己列出提纲,学生整理的过程,会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疏理知识的能力,而且对以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笔记纲要如果做好了,学生复习时就能一目了然,更能认识到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课堂笔记,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而且不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3.指导学生学会纵向联系和横向比较

历史具有严密性,许多历史事件之间会存在一定的联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找出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且根据各事件之间的联系对本质现象进行分析。如: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地方政权的割据叛乱,像西汉的“七国之乱”、东晋的“八王之乱”、唐朝的“安史之乱”、明朝的“靖难之役”、清朝的“三藩之乱”,在学习中,就要引导学生注意它们之间的共性,即这些叛乱都是地方政权对中央政权的蓄意挑战,其目的都是为了争夺中央的领导权,除“靖难之役”外,都是以中央政权的胜利,地方政权的失败而告终。这样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也帮助学生养成了对历史知识进行前后联系的习惯。除了教学生学会纵向联系之外,还要学生横向比较。让学生学会纵向联系与横向比较,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其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与其它学科相比,历史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它不仅涉及到了文学与哲学,还及音乐、绘画、美学与一体。尤其是历史与文学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文学作品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历史又是用文学进行记录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历史的广泛兼容性,把其它各个学科的知识有效的融入到历史教学中,互相渗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我们要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耳闻目睹、口诵心维,通过读写讲练各种方式向学传递知识,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总结

总之,我们要善于抓住各种时机正确地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学生具有了良好的学习方向就如同拥有了一把开启知识与智慧的大门的金钥匙。我们要不断丰富自己、努力学习,以正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周国蓉 单位:湖北省公安县埠河中学

第七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农村校园文化建设关系分析

【摘要】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农村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农村校园文化建设是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农村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指出了目前我国农村校园文化的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和探讨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农村校园文化;关系

农村是我国的重中之重,农村地区的发展和稳定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与稳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村教育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农村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研究,这对于促进农村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我国农村校园文化的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的农村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我国的农村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投入比较少

虽然近年来我国不断增加对农村地区的教育资金投入,但是由于农村地区的学校对校园文化的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方面的资金投入相对比较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正常开展。

2.校园文化内容过于单一

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和城市相比,存在和信息滞后和经济条件差一级人才缺乏等许多严重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比较单一,很多农村地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停留在喊口号的宣传阶段,或者简单地通过办黑板报等方式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3.教学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脱节

目前,很多农村地区的学校特别不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因此对于校园文化建设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结合没有任何的努力。很多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硬件管理上的简单投入,没有将校园文化建设和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良好的结合,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发展。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探讨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本文认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探讨:

1.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理解

首先,初中历史课堂所教授的许多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味和感悟历史文化的深层次内涵,从而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另外,通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相关历史人物的影响,从而使他们树立高尚的人生目标和追求,这对于弘扬正气的校园文化有十分重要的帮助。其次,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通过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受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熏陶,这对于提高他们的文化意识,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2.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不是简单的历史知识的灌输,那样只会使学生丧失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使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学校的文化建设相互结合,鼓励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历史竞赛活动来增长自己的历史知识,提高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这对于促进历史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大的帮助。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3.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通常情况下而言,农村的风景和自然环境与城市存在着较大的差别,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家乡的历史风情以及名胜古迹,从而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这对于学好历史知识,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具有重大的帮助。另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所付出的鲜血和生命,这对于学生加深对相关历史知识的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而言之,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村教育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农村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资金投入比较少、校园文化内容过于单一、教学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脱节等方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理解,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为此我们要努力处理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作者:杨学渊 单位:甘肃省会宁县白草塬乡教育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崔勇,齐卫东.新建本科高校的历史文化传承与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1,22:23-24.

[2]李婧竹,柯?元.历史文化传承与校园外部空间[J].西北美术,2015,01:42-44.

[3]熊玮,吴锦绣.历史校园文化价值的再提升——太仓市明德中学综合改扩建规划与建筑设计方案[J].华中建筑,2013,04:51-54.

第八篇:初中历史课堂如何传承中华文化

摘要:

作为总结和探索人类已往活动的一门学科———历史,具有强烈的鉴古知今的作用,而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传承和积淀的历史。所以,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要完成认知目标,还应完成对学生的情感、意志、道德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目标。因为教学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指导思想,更是帮助学生登高望远的山石。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与传承,是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在在历史教学中首要关注的内容。

关键词:

初中历史;文化传承;学生发展;学习兴趣

1利用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养成的关键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对渗透历史中的传统文化可以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教学内容中丰富的具有启迪性的历史事件或者是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说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人生价值观以及他那“慷慨赴死易,从容守义难”的人生实践,就强烈地震撼了后人。再比如说“美国国父”华盛顿在带领大陆军与英军作战,以及引导美国逐渐走向民主、强盛的过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也同样深深的影响了世人。这些伟大人物的生平和品格,对正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学生而言,无疑为他们养成良好的个性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另外,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特别是中国古代史上历朝历代的兴旺更替,也会让学生逐渐意识到顺应历史潮流,及时调整治国措施与时俱进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而言都是有利无害的,从而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生活的变化,养成善与探究,勤于探索的良好习惯,从而能够结合实际做出能够促进自身发展的改变。又比如说在介绍古代文化时,对于古代先哲们的思想,比如学生比较熟悉的孔子的言论,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语文中所学到的知识,联合历史背景,让学生们认识到古代先哲们的许多思想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不加区分的摒弃这些重要的思想精髓,将会对我们的文化造成巨大的损失。

2深入挖掘教材中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

中国文化经过五千年的积累,为中国甚至于世界人民都留下了一笔丰厚的财富。这些财富,无一不凝结于历史知识的每个角落。为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上有限知识背后的深入文化内涵,引导和组织学生对这些涉及的文化和思想进行交流、探讨,从而让学生从这些历史知识中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充实自己的头脑。比如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字的演变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把不同时期的字体下的同一个文字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去探寻这个过程中文字的变化特征。探寻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发现,文字的线条由最早的比较曲折象形逐渐变得平直和简易,象形程度变低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到这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了文字的发展进步,以及社会生活中对文字运用程度的提高,侧面反映出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进而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文化并非古今割裂的而是有继承性的。又比如说在讲到封建君主专制体制时,让学生认识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皇权至上的原则,皇帝作为一切政务和权力的中心,在整个封建社会长河中,其政权的稳固以否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安稳动荡,所以皇帝为中心的观念其实一直都是根植于中国普通民众心中的。总之,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虽然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并没有设置专门的专题进行介绍,但是在许多的历史知识中就已经渗透有许多的文化精要了,所以,只要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这些文化精要加以归纳、渗透、延伸,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一点一点的融入每一章节中,传统文化也就逐渐进入学生的心中了。

3品评教材中的文化作品渗透文化

虽然,初中历史教材没有专门的课题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但是无论中国古代史还是中国近现代史中都专门设有思想与文化专题,对于渗透传统文化而言,这些无疑也是重要的题材。特别是专题当中的许多艺术作品,毕竟图案和文字更能展示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而且古人留给了我们不计其数的以文字和图案为载体的作品。除了那些充满人性光辉的思想典籍之外,还有许多渗透着个性与思想的艺术作品。如说书法、绘画、雕塑、建筑等众多作品无不显示了泱泱中华繁荣而灿烂的艺术史。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鉴赏于品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而且对于继承传统艺术家们的艺术个性发扬光大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充实和活跃历史课堂都可以起到积极作用。比如说中国传统建筑的杰出代表,同时也对世界建筑史产生重要影响的故宫的建造,就全面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特别是木结构建筑的绝世成就,也反映除了中国古人无双的智慧。同时故宫建筑格局也强烈的反映除了古代社会皇权至上,等级分明的观点,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又比如说作为秦汉雕塑的杰作秦始皇陵兵马佣,教师在向学生介绍时,除了介绍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外,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鉴赏兵马俑中不同人物的面部表情,了解古代雕塑艺术的成就,同时通过整体把握兵马俑的排列、布局以及雕塑原则了解古代社会的军队编制和作战工具等方面的历史知识,明白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是经过国人经过几千年不断的继承和发扬的最终成果,从而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作者:孙平新 单位:河北省沧县风化店乡中学

第九篇:初中历史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分析

把多媒体引入初中历史课堂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还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改变了传统历史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为学生创造了学习情境,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历史素养。下面是本人就初中历史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实践与感悟:

1运用多媒体的优势,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历史课堂中主要是教师讲解,只需要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教师负责讲,学生就像是知识的容器,被动的接受,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缺乏积极性。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打破了这一传统模式,学生能够从自己收集大量的历史资料,独立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历史知识具有延伸性,所以要求教师的知识面一定要宽,而且还要不断学习以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但教师能力和时间都有限,利用多媒体搜集历史资料是一种快捷的方法。

2避免多媒体运用的误区

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具有有很多优点,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不能替代的,但是还有很多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时存在一些不合适的做法,这样不仅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点,相反,还因为使用不当造成了很多麻烦,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这些误区。

2.1避免由传统的教师灌输知识变成机器灌输知识: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只是辅助工具,不能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以前批评教学采用“填鸭”方式,现在同样不赞成运用机器进行灌输。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以来,一些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师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致使由从前的教师灌输转变成机器灌输。

2.2学生避免从传统的“接受者”转变为“观赏者”:

现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一些课堂教学仅仅停留在欣赏视频、音频和画面的层次上,没有从本质上关注历史课程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学生的意识会游离在教学内容之外,没有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成为多媒体课堂的旁观者。长此以往,学生就由传统历史知识的“接受者”转变成为多媒体的“观赏者”,难以达到教学质量和教学目的。

2.3避免出现盲目运用多媒体,降低效率的情况:

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但是现在一些历史教师没有以实际为出发点,错误的认为使用多媒体次数越多,越能够体现出教学水平,结果却对初中历史课堂原有的教学结构予以破坏。总而言之,运用多媒体教学应该和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以初中历史教学具体情况为出发点,改变随意、盲目使用多媒体的现象,彰显出历史教育所具有的理论性,强调历史教学具有的研究性,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

3多媒体课件是艺术的融和,给予学生美感

一个课件,不管是从布局来看,还是从选择模板和搭配颜色的角度出发,都应该是体现和谐的美。一个课件中的各个章节要保持一致的模板,但是颜色可以有所区别,可以根据所要展示的内容进行选择。每张单独的幻灯片,还要结合课堂内容选取适合的文本内容和图片信息,整体给人以简单、明了的感觉。简单指的是每一张幻灯片不宜有太多的样式,给人以眼花缭乱的感觉,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明了指的是文字不宜过多,而且字体相对较大,适合学生观看。

4教师能流畅的操作课件

课件制作完成之后,再结合教师熟练的操作,才能充分地发挥它的特殊作用。例如,在讲授《中古时代的欧洲》一课时,我的课件中一共包括30张幻灯片,其中插入了两段音频和三段视频,在课堂上将它们展示给学生,并且要完全融合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例如,在从骑士篇过渡到教会篇时,由知识点“西欧庄园”切入,设计了这样的引语:“通常,一个庄园筑有一座城堡,同时,必定建有一座教堂。”紧接着,将课件翻至标题“教会篇”,两三秒后,钟声响起,教师诠释:“庄严肃穆的钟声响彻在西欧广袤的土地上空,一个集神权与政权为一体的国家正向我们走来!”,刚刚说完就响起了悠远而浑厚的音乐,寥廓的星系中,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旋转着逐步聚焦在“梵蒂冈”。由此引入下一个知识点。在短短的十几分钟时间里,自然流畅地向学生展示了四张幻灯片,一段视频和一段音频,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在教师对教材和课件熟练地把握和运用中,完美的展现出来。如果教师对教材内容和课件设计不够熟悉,就会在课堂上不定时的翻看课本,或者中断放映进行编辑修改,这样就打段了学生的思路,破坏了教学过程的流畅性,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5.总结

初中历史课堂范文5

关键词:初中历史;师生互动;有效性

前言

初中历史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包含较多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点。以新课改为导向,强调了学生在教学关系当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与学生互动的频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从自身的角度认识到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的重要性,并能够切实根据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开展教学活动。

一、结合教学目标合理选择师生互动模式

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对于教学目标进行正确解读,并能在备课环节进行课堂预设,从而为学生选择契合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习特点的师生互动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开展师生互动的形式较为多样,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合理判断,运用最佳的互动方式与学生共同探究历史知识。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想达到理想的课堂互动效果,应该认识到选择互动模式的重要性。例如,教师讲解到“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这个部分时,为了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可以在备课环节设计小组探究活动。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为学生介绍一些古代科技发明以及思想文化成果后,对学生实施分组,让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相讨论。在学生自主讨论中,教师可以任意参与到各个小组当中,参与学生的发言与交流。

二、立足学生心理特征有效结合课堂教学与互动环节

初中生的思想观念逐渐趋于成熟,已经能够进行独立思考与分析,并且乐于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情感。每个初中生理解历史知识的角度和深度有所区别。这样的年龄特点,使得学生并不乐于一味接受教师通过口述讲解所灌输的历史知识,而是希望切实参与到课堂讨论当中,能够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有效的活动。因此,以提升课堂互动效率为目标,初中历史教师应该立足学生的心理特征,将教学和互动这两个环节有机结合,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1]。例如,教师讲解到“美国南北战争”这个部分时,可以以历史事实为前提,采用与学生进行讨论会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将桌椅围成一个圆圈,学生和教师都可以针对美国南北战争这个主题展开讨论,讨论的内容不限于教材中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所积累的课外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距离的同时,能够使得师生互动效果得到优化。

三、切实关注具体的课堂互动过程

对于初中历史教师而言,不仅应该做好在备课环节选择合适互动模式的工作,还应该在具体的课堂互动环节切实关注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程度。教师可以将一些创新想法融入到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当中。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凸显学生在教学关系当中的主体地位,还能够达到理想的师生互动效果[2]。例如,教师讲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个部分时,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设计几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并针对于学生的表述提出质疑,通过这样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在互动中,教师应该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如果学生的表述有误,教师应该及时指出,并与学生共同修正。长此以往,这样的互动方式能够锻炼学生思考与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创设生动化的课堂互动情境

以提升课堂师生互动效果为目标,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生动化的情境,以互动的形式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历史知识当中,从而形成深刻的理解。在情境中,师生互动的方式较多,比如,故事演绎、实践活动等。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情境互动方式[3]。例如,教师讲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个部分时,可以采用故事演绎的方式。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并让学生根据历史事件选择想要扮演的角色,通过演绎具体事件的形式与教师进行互动。教师可以在学生演绎过程中随时提出问题,以使学生的演绎能够更加契合史实。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师生互动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合理选择师生互动模式;立足学生心理特征有效结合课堂教学与互动环节;切实关注具体的课堂互动过程;创设生动化的课堂互动情境。通过本文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高师生互动有效性展开的一系列探究,希望能为优化初中历史教学效果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洪丽芳.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0):138-139.

[2]高浏新.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探讨[J].中国农村教育,2019(11):86.

初中历史课堂范文6

关键词:翻转课堂;初中;历史教学;应用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也称“颠倒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先学后教的方法,增加学生学习的时间。学生课下复习,课上讨论,教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国历史课堂中运用的主要方法是,同学们观看教师提供的视频,自学后和教师一起讨论学习内容。翻转课堂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能够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在讨论的过程中还可以增强与他人沟通的能力。翻转课堂又分为家校翻转、校内翻转、课堂内翻转。翻转课堂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

一、教学案例分析——以《中国共产党诞生》一课为例

(1)根据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模式。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要围绕课程要求、学生情况、教材体系来设计。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学生了解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教师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并讨论视频,编演历史剧,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下将复杂难懂的知识简单、直观化,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本课是八年级上学期的内容,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相应的解读历史事件的能力。同时,初中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有了相应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翻转模式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和研究的空间,学生可以自己查找资料,寻找线索,合作探究,提高了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笔者认为,翻转课堂模式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2)教学设计方案。新课学习之前,教师《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查找资料。通过学习任务的,学生可以明确学习目标、内容和方法。根据三维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中共国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知道党的“一大”“二大”召开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以及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情况,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意义。认识党的地位,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启示学生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学习内容分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经过和伟大意义,难点是学会区分中共一大和二大。学习方法由学生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可以上网查阅资料,或者查阅书籍,将不懂的知识点记下,方便在课堂上讨论。在学习新课时,教师根据导入视频和课前学生预习的情况,提出一个问题:中华民族经受西方列强侵略的深重灾难和屈辱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此,中国的志士仁人和各阶层民众发起一系列救亡图存的行动,但是都失败了。那么,中国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改革”和“革命”两种方式。学生们从而分成两组进行辩论,举出实例证明两种方式的优劣性,最后依靠事实进行总结,以此增强学生的知识记忆。学生在了解到只有革命才能让中国走向独立民主的道路后,将共产党诞生的条件分为思想基础、组织基础、阶级基础三个模块。小组成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模块进行分析学习和整合,最后将结果进行课上讲解。在学习中共一大内容时,教师播放提前准备好的视频《建国伟业》中的片段,学生认真观看后,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如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代表、主要内容和意义。这种课堂内翻转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以教师为主体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了课堂氛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训练时,教师继续训练任务或视频,引导学生复习训练。教师也可以把本课知识点制作成视频,让学生观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以便查漏补缺。翻转课堂模式的课后训练不只是让学生单纯背诵知识点,而是让学生继续搜集资料和故事。在《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课结束后,学生可以继续搜集关于共产党人的故事,体会他们的勇敢与智慧。翻转课堂模式运用在历史课堂中,将复杂零碎的知识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有趣。相信,在日后的历史学科教学中,翻转课堂模式将会被广泛应用。

二、翻转课堂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翻转课堂模式虽然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创新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但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翻转课堂模式应用在初中历史课堂中仍存在很多问题。(1)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改变。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发现,有些教育内容和形式还是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并没有真正做到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学生应顺着教师的思路接受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已经形成,很难改变。(2)初中生自主学习性不强。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自制力不强,部分学生不能自主学习知识,需要在家长、老师监督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课下不能自己观看视频学习历史课程。课上小组讨论时,容易交头接耳,谈论与课文无关的内容。(3)部分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较低。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视频和测试题目。但是由于历史教师多数是文科出身,很难掌握信息技术,教师在制作视频时会遭受重重阻碍,这些因素也阻碍了翻转课堂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三、翻转课堂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应用问题的对策

(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新的教学模式逐渐进入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应紧跟时代潮流,彻底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更新教学理念,潜心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对于自制力很差的同学,教师应主动和家长联系,要求家长一起监督,询问学生自学情况,常和学生交流,为学生解决问题。分组时应合理分配优生和差生,特别关注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尝试各种学习方法。(3)教师可以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发挥各类教师的长处,共同制作视频,也可以寻求信息技术老师的帮助。同时,教师应不断学习,提高综合能力,这不仅是翻转课堂模式带给老师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历史教学。翻转课堂模式应用到历史课堂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增加学习空间,培养学习兴趣等。但是,翻转课堂模式也存在诸多问题,不能盲目照搬,应将翻转课堂模式和初中历史教学现实紧密联系起来。同时,教师更要潜心学习,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真正让课堂翻转起来。

参考文献:

[1]邱军.“翻转课堂”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3.

[2]张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设计[D].扬州大学,2016.

[3]聂胜凯.翻转课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16):140-141.

初中历史课堂范文7

1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毋庸置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使人成功的动力。特别是初中阶段历史之类的学科,更应该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死气沉沉,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是检查课堂高效的方法之一,而这种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的索然无味的课堂别说实现高效,就是实现有效也是无稽之谈,那么要想实现课堂高效,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转变这种传统的授课模式,让学生动起来。心理学家做实验曾得出过这样的结论,对某项事物只要感兴趣,就好主动接近它,思考它,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是实现历史课堂高效的前提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启发性问题,做好课前导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上课教师都要做好充分准备,以尽快地把学生引入的到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去。例如:在讲鸦片战争这节课是,笔者把导语设置为:“清朝就像一位走到暮年的老头,浑身上下的器官都出现了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咱们师生一起来为这位清朝老头把把脉,给这位老头开一副良药,医治一下这位浑身是病的老头。”这样的导语一下子就能把学生拉入课堂,为课堂的高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好课本插图,增强教学直观效果。初中生的求知欲,好奇心都非常强烈,但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是建立在学习的兴趣上,所有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好插图,积极引导。通过一系列图片,可以直接展现给学生,学生也会产生兴趣,更加容易的掌握知识,从而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教学课堂。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及理念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往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由、快乐的学习。但传统教学观念以知识学习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已不适应现代教学。这就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学观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更新教师教学观念。传统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上教师涛涛不绝的讲解,学生则昏昏欲睡,课堂效率低下。因此,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更新传统教学观念,创新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改变教学方式,营造宽松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更新教师对学生的观念。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自尊心强,想得到教师和同学的理解与尊重。所以,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主动走近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深入了解学生。素质教育环境下,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积极探索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最后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大部分学生认为历史属于过去,是不能更改的,学习历史只有死记硬背,所以课堂上没有必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考试前突击背背就行了。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由知识的接受者变为知识的探索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从而有助于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教学课堂。

3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新时期,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教育教学广受益。最主要的就是多媒体的使用,过往多媒体很少应用到教学课堂,不过如今,多媒体已经成为教学课堂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性道具。如今,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信息量大、动态感强、形象生动等优势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使历史课堂教学不如新天地,给人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善用多媒体教学,不让要让学生动起来,还要让历史人物动起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制作历史多媒体课件和教学演示可以得到充分展现。历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很多领域,对基本史实的落实和一些课上较难表达的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基本概念、知识拓展可以分专题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文、声、像材料,然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来组织课堂教学。历史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将大量的信息资料呈现给学生,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在说明历史事件、概念、史实时材料集中,简明准确,翔实清晰,能达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有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4总结

总之,新时期,对于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兴趣的培养;告别历史,走向创新;以及多媒体的合理使用,从而提高初中阶段历史教学效果。

作者:邱在娟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洪育才实验学校

第二篇:初中历史课上提高课堂有效性探析

一、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1.营造自由、轻松的上课气氛

由于初中历史课程内容繁多、复杂的特点,学生容易在学习初中历史课时对教学内容产生疲惫感和厌烦情绪,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投入程度。为了克服这一弊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历史小故事或者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在课堂上营造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这门课,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实行新的上课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初中生正属于青少年时期,富有蓬勃朝气的阶段,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时代的滞后性等原因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和目光。为了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当下学生的喜好和时事热点,创新教学方式,实行新的上课教学模式,将学生的注意力重新聚集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其中,教师在讲解蒸汽时代的时候,就可以结合现在的发明进行对比,如蒸汽火车和现在的火车、动车、磁悬浮列车的对比等,让学生可以切实的认识到科技进步的迅速,进而联系到科技发展的总的历程,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

二、拓展课堂内容来吸引学生注意力

1.切实解决学生学习问题,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在初中历史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材上的知识点并不完善,学生容易对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感到一知半解,因而产生学习苦恼。这就需要教师主动采纳学生的问题反馈,克服教材上的弊端,为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同时,无形之间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眼界。

2.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

教师应鼓励学生打破教材固有的思维方式,大胆创新,敢于在课堂上提出质疑,建立举一反三、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为了达到这样的最终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通过拓展教学内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发展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情景设置的方法,让学生在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实现共产主义三种救国道路上自行选择,分别提出选择的依据和立足点,并在选择的基础上介绍如果是自己可能会采取的措施,大大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提高课堂有效性。

3.将主体位置转移到学生身上

教师应时刻谨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能在旁起引导学生的作用。在实际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主体位置重新转回到学生身上,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不断拓展能力,丰富自身历史知识。

三、不断改进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

1.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教学

在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果时,主要依据的是学生在这节课上真正学到了多少,而不是教师在这节课上教了学生多少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提高教学效率,不断改进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坚持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教学改革的原则。例如,教师可以定期举办历史知识竞赛,以比赛的形式促使学生记住知识点,使学生在答题的同时巩固自身历史知识,不断强化原有基础,让学生真正学到并掌握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2.通过游戏等形式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应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模式来取代传统初中历史教学中死气沉沉的局面,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实现高效率的教学,教师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新型元素,通过游戏等形式把每一个同学都吸引到课堂上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自行举例,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距离,加强师生互动,从而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大幅度提高课堂有效性。

四、结语

如何在初中历史课上提高课堂有效性,一直是教师们不懈追求的目标。课堂有效性具体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真正掌握程度、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等方面。学校和教师只有切实提高课堂有效性,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学生才能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去,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从而能够真正掌握知识。

作者:谢彦军 单位:甘肃省渭源县庆坪中学

第三篇:初中历史课堂情感教育运用研究

一、情感教育的基本内涵

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意识到认识因素的重要性,更要充分意识到情感因素的重要影响,关注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类情感因素,使教学效果得到优化,从而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优秀情感品质,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人格的健全发展。但长期以来,由于片面重视知识技能水平,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唯分数至上的观念根深蒂固,导致教育忽视了学生情感方面的需求。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阻碍了其人格的健全发展。历史学科也不例外,存在着只重视学生对历史学科知识的学习,却忽视了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新一轮课改加大了对学生情感方面问题的重视,强调首先要培养学生健全的情感与人格,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上。因此,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情感教育成了历史课堂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有利于培养新时期实用性人才的全面发展。

二、情感教育的实施意义

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的过程,通过在教育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态度、信念、情绪等方面,从而对症下药,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进步。有心理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在一个人成功的道路上所起的作用占80%,而智力因素仅占20%,这体现了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而在非智力因素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情感智力因素,即情商。情商是现代社会与人交往的重要指标,情商高低直接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处境。“人才就像一朵美丽的花,智商可以使其更娇艳,而情商则能使其结出累累硕果。”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初中历史教学必须充分认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情商。情感教育体现在尊重和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在发展自我调控能力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利于对生活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从而完善独立健全的人格,使学生真正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多方位人才。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策略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即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教师教,学生学,这是一个互动的关系。教学应是师生双方共同发展进步的过程。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诉求,调动其探寻知识的主动性。倘若师生之间建立了良好、平等的情感关系,拥有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在双方彼此亲近与认同的环境下学习,不仅能够唤醒学生的自信心,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具有巨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肢体语言,通过手势、眼神等表达情感起伏与专业内容,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参加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教学真正成为一个平等互动的活动。

2.开发情感教育资源

历史教学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其观点未免具有主观性与变化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不同历史事件的解读也会产生不同。因此,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应首先满足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总体把握。而情感的培养则只是其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开发情感教育资源,给予情感教育以恰当认知。正所谓文史不分家,历史不是万能的,因此需要政治、语文等学科与历史教育相结合,与家庭社会积极配合,从而实现发展学生情感的目的。

3.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方式除了以往的黑板授课以外,还增添了多媒体教学等新模式。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熟练运用现代教育工具,进行渗透的前沿教育方法。如在进行鸦片战争的讲解时,可在上课前给学生放一段有关鸦片战争的视频。通过视频中生动形象的展示,加深学生对鸦片战争的正确理解,也为教师的后期讲解减少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4.应用科学的评价手段进行情感教育

采用科学的评价手段,即当学生进行发言之后,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对其发言的合理之处给予表扬与鼓励,对其不足之处给予补充与完善。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总结

总之,情感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缺乏了情感教育的教学活动是没有生气的、不完整的教育方式。因此,中学历史教师更应加大对情感教育的重视,并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使教学更富有生命力与创造性,让历史教育洋溢着青春活力与永恒的色彩。

作者:卞斌 单位:江苏省宿豫区实验初级中学

第四篇:初中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

1.我国的中学历史教育面临的严重的问题

1.1.历史教学不被重视

在具有强烈功利性的教育模式下,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甚至学生自己都只注重升学率。在这种情形下历史课往往被视为可有可无的,不仅影响教师教学热情,也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部分历史教师的水平不高

部分历史老师的自身水平亟待提高,甚至有些教师是没有接受过系统历史教育训练的兼职教师。而且在授课过程中没有将历史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人格培养联系起来,而是以传授历史知识为主,这种历史教育既不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也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1.3历史教材问题

中学历史教材多为大学历史课本的缩写,没有自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由于课本中概念多,现成的结论多而且叙述形式呆板,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4教学方式问题

在现代教学手段日益发展的今天,中学历史教学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向学生灌输历史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乏味单调,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推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性

“忘记历史,就等同于背叛.”历史可以医愚,可以清心。历史沉淀的积累是一种贯通古今的智慧,可以培养对人类命运深切关注的情怀,能使人不被狭隘的意识所束缚,形成博大的人文理念。因历史而铸就的理性和良知可以使人一生受益。一个民族,只有重视历史,面对历史,才能不断进取,才会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措施

3.1科学分组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合理的人员分配关系着小组学习的效率,一个优秀的学习小组应该包含分数段不同的学生,这样才能优势互补,使学生们共同进步。小组合作的原则要遵守如下几条:优势互补、自由组合、双向选择.把学生合理规划,确保小组之间的公平性,这样既有利于老师的管理,也为学生们的竞争提供了更加良好的环境。

3.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要确立平等的人际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放下权威,坦然与学生们交流,加入到小组的讨论之中。如此才能提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心理沟通,才会使小组合作模式发挥最大的作用。

3.3有效调控,促进合作学习的良性运行

老师要培养学生在小组中倾听不同意见和见解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互帮互助,形成一股凝聚力,引导他们的集体观念。小组中分工合作是必须的,因此这就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为小组做出贡献,而不仅仅是依靠好学生。小组的存在就是抛弃个体,创立集体,让学生学会从集体层面上思考问题是必须的,更是必要的。

3.3教导学生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合作学习虽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只有学生个人努力了才会产生这种作用。老师要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之前先学会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探究、交流、解决问题,这样做就避免了困难学生因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的现象。合作学习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共同进步,尤其是困难学生。

3.4避免小组学习中的讨论流于形式

在讨论过程中,讨论的内容一定要有价值,要避免无价值、无必要、无针对性的小组合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有序的安排学生讨论和合作,保证讨论时间的充足,避免有些学生还未发表观点,讨论就被停止。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准备,深入地研究教材。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4.结语

现代的时代环境和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决定着国家的未来。透过历史可以以更加睿智的目光分析时下问题,给人以人生的指引;透过历史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世界,指引人们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健康成长。历史教育关系到个人思想素质的养成,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历史教育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民族延续的精神纽带,是青年健康成长的人生指南。任何一个有先见的民族,都会注重历史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的历史教育。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入到初中历史课堂之中,对我国青少年素质的养成有巨大的裨益。

作者:于喜 单位:甘肃省民乐县第四小学

第五篇:用激情和真情构建初中历史灵动课堂

一、用激情点燃热情,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在初中历史情感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紧扣教学内容,努力挖掘情感因子,有效渗透情感教育,营造轻松愉悦、兴趣盎然、健康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1.巧设情境,燃烧激情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教师应创设有效情境,再现历史场景,激活课堂教学氛围,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增强历史的亲近感和真实感,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因此,在初中历史情感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创设特定的历史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有效提问,激情互动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有效提问既能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又能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开展积极的情感交流和多向互动,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初中历史情感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围绕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巧设情境,有效提问,设疑启智,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性,从而构建灵动课堂。

二、用真情浇灌心灵,引导自主体验感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者、创造者、支持者和主动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通过不同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情感作用,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思考、体验、感悟,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进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体验,升华情感,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1.激活经验,尝试体验

在初中历史情感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巧借课文内容,巧设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体验,从而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深化自身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2.参与讨论,内化感悟

讨论是一种多向的信息传递,其过程是思维碰撞、智慧启发的过程。在初中历史情感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发展规律,鼓励学生针对某个问题或话题,自主思考探究,积极讨论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让课堂涌动出生命的灵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参与体验,进行讨论交流。这样既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正确引导,深化提升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和偏差,适时点拨和指导学生,肯定、表扬和鼓励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情感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策略,巧用激情点燃热情,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引导学生内化情感,获得启迪,真正做到以史育人,以情感人。

作者:王兴梅 单位:江西省兴国县第七中学

第六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巧用成语故事策略

一、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巧用成语故事的重要意义

成语是我国汉语词汇语言中的一大特色,很大一部分成语是从古代历史中传承下来的文明产物,往往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是典故,具有强烈的艺术色彩。成语与历史可谓是息息相关。首先,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巧用成语故事,是一种新型而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通过成语故事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理解教材内容,并且还能够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动力与兴趣。其次,不少成语故事取自历史,与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关系密切,所以学生通过对历史故事的了解,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也会更加深刻,在写作运用中会更加灵活,提升了学生写作素养。再次,成语故事文学艺术色彩浓厚,可以熏陶学生的历史素养与文学素养,并且成语故事具有代表性,含义深刻,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更多的道理,对于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巧用成语故事的具体策略

1.巧用成语故事,丰富历史教学内容

在教学课堂中,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巧用成语故事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接触和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前、课中与课后环节加入成语故事,并且将其巧妙连接。课前,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查询与搜索相关成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需要使用的成语,然后导出教学内容;课中,教师需要注重挖掘使用成语的深刻内涵,结合具体典故,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习历史知识;课后,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成语故事,并进行解读,提升学生的知识容量。例如:在进行《三国鼎立》教学时,在课前教师可以使用桃园结义这一成语故事,来导入教学内容,而在课中则可以使用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和赔了夫人又折兵等成语故事,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一时期的历史故事,而在课后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教师可以用孔融让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求贤若渴与乐不思蜀等成语,帮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

2.巧用成语故事,串联历史知识内容

在初中历史复习中,教师可以巧用成语故事串联历史知识内容。成语故事生动形象、语言精练,在复习中使用成语故事来串联历史知识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各个知识点联系在一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与增强记忆。例如:在复习淝水之战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使用“投鞭断流”形容前秦军队阵容鼎盛;“草木皆兵”指的是苻坚观察晋军动静,望向八公山,山上长满无数草木,北风吹过,草木晃动,就像无数士兵在动;“风声鹤唳”指苻坚在淝水一战中大败,率领余兵拼命逃回北方,当听到风吹过的声音及飞鹤的鸣叫,都以为是晋兵仍在后穷追不舍。教师用这几个成语把淝水之战的知识很好地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复习,效果极佳。

3.巧用成语故事,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但是仅靠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讲解与简单的说教,很难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历史教学课堂中巧用成语故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用心灵去体验,震撼情感与升华精神,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对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提升爱国情怀。例如:在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中,与爱国情怀相关的成语故事有很多,如勾践的卧薪尝胆、蔺相如的完璧归赵、祖狄的闻鸡起舞、岳飞的精忠报国等。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与身份不同,但是都十分热爱自己的祖国,可以集中体现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要巧用这些具有爱国主义的成语故事,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与爱国意识。

三、总结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很多教学内容中都蕴含着多个成语故事。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从多角度、全方位出发,巧用成语故事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对成语故事的合理运用,帮助学生学习、掌握与巩固历史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作者:何玉霞 单位:积石山县保安族中学

第七篇:初中历史高效课堂认识构建

一、注重导入设计,营造活跃的课堂状态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不失为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的状态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课堂调控,教学环节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本节课在导入设计方面,可以借助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展现北宋都城的繁荣景象,带领学生穿越历史时空,进行“东京一日游”。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旅游活动为切入点,创设了“东京一日游”的历史情境。这样的导入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发学生探索图片内容的热情,达到一上课就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图片精心设计几道讨论题,由学生分组讨论,活跃课堂气氛。

二、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梳理线索能力

一节历史课的课堂知识容量相当的多,如何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且掌握下来,关键是要培养学生梳理线索的能力。要构建一堂高效的历史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线索梳理能力。关于《宋代的城市生活》这一课的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描述宋代城市生活;了解古代的重要节令和民间生活习俗。”教材里关于宋代城市生活的内容既多又杂乱,如何组织内容、梳理线索呢?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课本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面的展开、点的聚焦的处理原则,先依据课本将宋代城市生活分为两个方面: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再将每一面分为几点展开,物质生活方面可分为衣、食、住、行四点,而精神生活方面则又聚焦于节日和娱乐两点。经过这样的梳理,整节课的线索十分清晰。在学生课本阅读的基本上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把握历史的能力,最终无疑提高了整节课的效率。

三、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让学生进行体验学习

现行初中历史教材的部分内容设置缺乏趣味性,如果单一地采用传统的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很难吸引学生,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大胆抛开教材的束缚,将更多丰富的内容引入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体验性的学习。本节课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堂活动,让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讲到宋代城市物质生活:衣、食、住、行方面,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精心组织学生表演一出历史小短剧,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身份的宋人,如官吏、商人、贵妇人、书生、茶楼伙计、农民,通过对话再现当时宋人的生活情景。创设这样的一种活动,使学生在一种主动学习的氛围中,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学习历史的无穷乐趣,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益。

四、善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教学效果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学硬件设施的改进,现在的历史课堂上,我们看到教师越来越多地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这种变化无疑给传统的历史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运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通过图片、声音、影像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视频资料,有利于克服学生死记课本知识的枯燥无味,增强直观性、欣赏性,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可以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历史课件与教学内容配合,相辅相成,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值得提出的是,课件上节选的素材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有针对性,否则容易“反客为主”,学生只顾欣赏课件上的素材,而忽略内容。本课可以运用的素材较多,制作课件时一定要精心选择,选择有针对性、实用性的素材为宜。

五、进行随堂练习,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一堂历史课,学生除了听,还要注重练。一般在一节课的最后10分钟左右,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查看教学效果。通过练习检测,既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也能知道教师自己的教学缺陷,及时补充和修正。练习的设计可分为基础知识运用及强化训练两部分,要注意梯度,要循序渐进。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可以选两种题型,一是选择题,考查的是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二是探究题,主要针对本节课的复习重点。可以设计这样一道题目“假如你到北宋都城东京游玩,那么你会品尝东京的哪些出名的小吃呢?你会在哪些地方游玩呢?有什么好的见闻呢?请你把这些告诉我们吧。”总之,教学活动离不开习题,只有灵活、正确地运用习题,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结语

以上所谈的认识还存在许多欠缺,但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大胆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定能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

作者:庄铃华 单位: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学

第八篇: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初探

一、自主能动,让历史课堂精彩如花

1.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个领导者的身份,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师生之间是以一个什么样的方式存在的,千万不可忽视学生们的自我思考。新课标指出,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点就是优化课堂的教学内容,构建高效的课堂模式,所以,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

2.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学设施也在不断地发展前进,所以,教师应当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交与自主学习的技巧,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大家都很清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教师大多数是需要教给他们方法而不是单纯的告诉他们答案,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能够让历史课堂更具有活力。

二、注重评价,活跃历史课堂

1.评价讲究实效性。

课堂的有效评价是构建初中历史课堂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师的评价需要恰到好处,不能够太早,也不可过晚。评价要抓住时机,这是做出评价的关键点,适当的做出课堂的评价能够提高课堂的效率,还会让教学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评价讲究真实性。

真实的评价才能让学生重视,教师要先从人格上让学生尊重,才能对学生有着信服力,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相信老师,只有对教师产生了信任感才会更认真地听从教师的评价。

3.灵活运用评价方法。

评价的方法尤为重要,教师光知道要评价还不够,也应当充分的了解为什么要评价,该有怎样的方法去评价。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不仅可以用言语去表达,还可以用肢体语言,用眼神去交流。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去判断应该给学生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方式。

三、注重提问技巧,讲究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效率,在提问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一种交流,更是让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达到有效地共鸣。课堂的提问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但是仍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注重问题类型,保证问题质量。

很多教师虽然一直很重视提问的重要性,但是却忽略了提问的质量,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不同的问题类型,必须很好地区分出问题的难易程度。也就需要教师做到“因材施教”。

2.全面撒网,重点捕鱼。

教师要保证提问对象的平等性,很多教师只是提问一些学习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但是往往很容易忽略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很多教师甚至觉得对成绩较差学生的提问很大程度上浪费了课堂的时间。教师一定要转变这种不公平的观念,往往提高课堂气氛的正是那些“待优生”,虽然他们的答案并不是最准确的,但是只要他们学习的态度认真就应当受到鼓励,也有权利被提问。

3.给学生鼓励,让学生有动力。

学生在完成问题回答之后,教师往往需要对答案做出自己的一定见解,教师应当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找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每一个问题的回答都有它的可取之处,教师千万不可全盘的否定。对于初中生来讲,在历史课堂上能够做出自己的见解而且受到教师的鼓励,很大程度上会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四、巧用现代科技,引进多媒体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教学方式的变革速度也大大的加快,尤其是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在很多初中学校都已经普及了起来。巧用现代的科技技术也就是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代的教学方式有效地结合起来,传统的“黑板式”教学虽然能够让学生学习的更加仔细,内容更加清晰,但是课堂效率是很低的,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能够从根上提高课堂的效率,这也是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方式。历史教学内容里有很多的图片需要解释,而且为了能够让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了解一个时期的历史发展状况,很多时候也可以放相关的时代性视频给学生看,这些图片和视频用板书和教师自己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只有通过多媒体才能更清晰的表现出来。屏幕上的内容能够直接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这样的有效利用使得课堂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五、有效发挥小组机制的带头作用

课上讲学生们分为若干个小组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点之一,团结才有力量,同学们在一种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容易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思维火花的碰撞使得学生更愿意融入到课堂中去,并且也并不会觉得历史课堂乏味。课堂上也可以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彼此进行讨论学习,这恰恰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小组式的学习能够使优秀生起到很好地带头作用。历史老师在分组的时候也需要注意到很多问题,包括小组成员的分配,只有适当的分配才会起到小组的真正作用。

六、结语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仅关注的是知识的教育问题,更是对智慧的一种崇尚之情,为学生创造高效的课堂,更新教学方法,积极地进行有效性的探索才是历史教学的关键所在。

作者:彭梅杰 单位:江苏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

第九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分析

一、研读新课标、熟悉教材、吃透教材、结合学情备学生是前提

教学质量的提高其决定的因素是课堂,备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每一位教师上课前一定熟悉教材、研究教材、吃透教材、驾驭教材。一定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真备学生,结合学情,三维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准确无误,教学重点、难点的设置必须富有针对性。运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每一环节井井有序,给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有效地掌握与理解知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研读新课标、熟悉教材、吃透教材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每一位教师一定研读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熟悉教材,明确每一节的教学目标,界定每一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多维度准确解读教材。不断研究教材,正确运用教学设备,告别照本宣科的历史。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研读教材:教师讲述哪些内容、如何讲述这些内容以及学生学习哪些内容、如何学习。有的教师讲述《开元盛世》时:问题之一‘开元之治’,课文叙述唐玄宗做了皇帝后,锐意改革,勇于进取,开元年间的政局焕然一新,出现了开元之治的盛世;问题之二盛世经济的繁荣,通过三方面体现:其一唐朝农业生产的进步,其二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主要史实,繁荣局面出现;其三唐朝的衰亡,叙述了安史之乱和唐末农民大起义,唐朝政权日趋衰落并最终瓦解。熟悉教材、研究教材后,很容易确定本节课学生掌握的重点问题,也就是盛世经济繁荣。由于初中一年级学生对于政治、经济的内容陌生、不感兴趣的,因此,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适当采用音像、图片等材料,让学生走进历史感知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与兴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

(二)结合学情备学生

教育实践证明:学习动机是学习知识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结合学生的动机实施教育事半功倍。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倍增,自觉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全身体投入学习,思维想象的空间活跃,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正如著名的教育家波利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这种学习方式理解的最深最到位,学生亲身实践,有效的掌握问题内在的规律、实质和联系。所以,每一位教师一定潜移默化有意识创设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迫使学生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参与解决问题、探索探讨问题,学生就能自觉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二、巧妙设计每一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障

(一)故事典故引入,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景

当有的学生没有从课间活动的余兴中恢复平静的时候,教师说:讲一段故事可以吗?顿时,学生的目光如此渴望,秩序井然有序,教室里霎时静悄悄的。此时,抓住时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变学生的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故事或典故的导入的作用不言而喻,有的教师讲述《春秋战国的纷争》,绘声绘色地描述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学生轻松走进西周末年诸侯争霸的场景,连年不断的争霸导致西周的灭亡,西周灭亡,东周的建立,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随后讲述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等历史知识。通过故事质疑激趣,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导入新课自然,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二)设置悬念,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

讯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解决问题,吸引学生,紧紧抓住学生的内心,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结合教材难点、重点,把教材中最能吸引学生兴趣的内容吸离出来,用设问存疑的形式吸引、诱导学生,学生带着极大的悬念,紧扣学生心弦,引发学生求知的好奇心。有的教师讲述《贞观之治》,设计这样的问题: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你们知道吗?她如何登上帝位的呢?称帝后有什么作为呢?一系列疑问紧扣学生的心弦,学生们迫切希望得到答案,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轻松导入,事倍功半。

(三)学及时肯定生的学习成绩

教育实践证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有更上一层楼的欲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会有知耻而后勇的欲望,坚信我的学习成绩一定能提高的。学生精神的满足,产生积极向上的愿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成绩及时给与评价。确定教学目标一定考虑合理的分层,优秀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向深层次知识领域探索,与时俱进;较差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有进一步学习的欲望,确定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到成功与喜悦。

(四)展示自己才华,体验解决问题的惬意

丰富愉快的生活情景激起学生求知欲望,主动参与意识,学生学习处于亢奋状态,学习的每一秒、每一分钟是一种享受,各种感官更活跃、更灵敏,学习潜能得到发挥,学习效率得到提高,久而久之,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昂,学习效率就提高了,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

作者:李跃华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第六中学

第十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成效措施浅议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纵观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仍旧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在历史科目的课堂教学方法上大多数采用教授与听课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使教师成为历史教学课堂上的主角,负责讲授,灌输;而学生就成为了历史教学课堂上的配角,主要任务就是听讲,接受以及被灌输。在这种缺乏民主性的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缺乏交互式交往,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学生的主体地位相对弱化,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部分历史教师在开展授课活动的过程中,脱离学生实际,并没有从知识内容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性出发,而是机械、单一化地对着历史教科书进行自我说课活动,这种脱离生活实际,理论多于实践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历史教学的发展,历史课堂教学成效并不明显。

二、新时期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成效的有效措施

(一)创设情境,创新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学生只有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产生求知欲望才能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兴趣,才能产生追寻知识的想法,才能积极地去探索学习中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但我却认为,在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最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之一就是创设教学情境,结合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引入“情景创设法”,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景,使教材内容知识以真实情景的方式重现,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之中感受真实的历史,学习历史,从历史主人翁的角色出发,站在历史的“原点”看待历史,结合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所处的阶级出发,结合传统文化等,对历史做出客观评价,从而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学内容时,如果教师只是在照本直说,单一化的对着历史教科书进行自我说课活动,学生很快就会觉得枯燥乏味,兴趣也不会持久,教学成效自然也无法得到保障。所以,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给学生播放视频录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视频录像观看有关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教学视频,通过画面与课文的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秦始皇统一全国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

(二)发挥主导,确立主体,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陈旧古板的历史教学方法是妨碍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有效提高的一大拦路虎,要切实解决这个难题,就必须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以实践作为立脚点,提出实际可行的改革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的措施。在历史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脱离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禁锢,走出“填鸭式”教学的误区,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历史教学课堂上的主角,教师本身则扮演好学习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来,使学生释放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自主能力,让学生从接受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三)改进方式,丰富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现代教学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给传统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不仅为课堂教学创造了图文并茂、声色俱佳、动静皆宜、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还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充满着生机与活力。但是,部分教师并没有很好地充分利用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让学生能够投入到课堂中去。教师大多利用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播放从互联网上下载的教学课件,并没有加上自己的想法或创意,久而久之,让学生感到沉闷、单一,从而对历史课程失去了学习兴趣。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方式,充分发挥它们的使用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三、结语

初中历史课堂范文8

一、情感教学的含义

所谓情感教学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能够将感情投入到学习内容中,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并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情感教学包括以下两方面:其一,教师要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教学内容中,并引导学生共同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另一就是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在对事件或人物了解的过程中,主动的投入情感,并在了解之后能够有所感悟。通过情感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主动形成独立的观点与看法,使其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还可以培养起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初中历史课情感教学实施的意义

因为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通过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并有利于学生保持求知的欲望,主动积极地探索历史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事件和人物。通过情感教育,使学生对事件和人物有了一定了解的时候,就可以让其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运用情感教育可以有效的缓解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的枯燥和乏味,并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调动起来,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对教学过程中的事件和人物做出判断,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三、情感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充分研读教材,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

初中历史教师在每一次教学活动之前,应该对本次教学的教材进行仔细的研读,对教学内容中的可利用的情感教学的素材进行充分的解读。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肢体动作等不同形式来表达情感,可以让学生主动积极的进入到该历史情境中,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更加容易。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利用目前先进的教学工具,来使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产生感同身受的体验。例如,在教师讲鸦片战争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相关的视频和影片,这样学生就对鸦片战争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影响更加深刻。

2.营造良好的历史课堂教学氛围。

营造良好的历史课堂教学氛围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就要求教师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的谈遇到课堂加血中,并同教师产生情感共鸣。以人教版的三国时期为例,教师如果直接讲三国时期的事件于任务,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枯燥。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讲解《三国演义》中的一些故事,学生通过听故事的方式对三国时期的社会人文、地理环境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对一些印象深刻的事件和人物有比较深刻的感受,掌握的知识更加牢固。

3.及时的反馈。

因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性格敏感,自尊心较强,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反应给予及时的反馈,并尽量以鼓励为主,能够给学生积极的评价。在满足学生的自尊心的同时,还要注意指出学生存在问题的地方,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缺陷。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尽量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改正自己存在的问题,而不是讥讽,这样学生就会渐渐对历史这门课程产生学习的兴趣,并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就更容易掌握其中的知识点。通过及时的反馈,教师和学生还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情感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并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这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感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还能构建起高效的历史教学课堂,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满足新课标课程改革的需要。

作者:尹宏东 单位:重庆市开县紫水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学生主体地位提高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大部分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初中历史教学的时代使命感,只是采用传统的教师教、学习学的死板的教学方法,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教学管理无规则

大部分中学的历史形同虚设,要不就根本不排历史课,有些学校课表上排了历史课,但实际也是没有上历史课,或者被语文、数学和英语等主课挤占。历史教学管理无规则,完不成教学任务,历史课考试也是自由,开卷考也有,甚至叫学生随便抄点内容,这种无规则的历史教学管理削弱了师生的学习意识,让教师和学生无所适从。

2.师资队伍不稳定

大部分中学没有专任的历史教师,初中历史都是学校年龄大、身体不适的主课老师转行的,或学校领导不原意任主课随便担任点的兼课教师。大部分老师年龄大,身体欠佳,课堂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偏弱,掌控课堂能力弱的老师,即使有一二个历史专业毕业的老师,也是心不在焉,或在外面兼职赚钱等,这样的师资队伍非常不稳定,教学质量也自然不能保证。

3.教研氛围不浓

大部分中学没有任何历史教学研究,在教育行政主管心目中,历史本来就属于副课,不给予重视或倾斜。就算偶尔有一二个历史教学研究的任务,也被高中历史课教师挤占,认为高中比初中更重要。初中历史教师教学十年没有参加过一个教研活动,也没有去过任何学校观摩教学,学校内部更谈不过任何教学研讨。

4.课堂教学效果不好

大部分初中历史教师主观上认为历史课教学与不教一个样,教好教坏一个样。历史课学校领导不重视,学生不喜欢,初中历史教师课堂教学随便应付,甚至随意改点自修课或让其它主课老师挤占等。大部分初中历史老师课堂教学难点、重点不分,或教师独角戏随处可在,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

二、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途径

1.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初中生的求知欲望比较强,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敏感,不愿意被动接受信息。历史事件中的故事情节或历史人物对初中生的影响力比较大,大部分初中生特别愿意挖掘典型性历史人物的事迹,从他们身上找到闪光点。应该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多样化形式,例举比较贴近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动学生的思考能力,积极探索学生的潜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进上步培养学生正常的历史观和历史判断能力。

2.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氛围是影响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轻松自如的,欢快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开展教学,沉闷消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初中历史课堂如果不积极引导,采用历史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性,那这堂课就会枯燥无味。初中历史教学应该紧跟时代步伐,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利用初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采用讨论、辩论等教学方式

课堂本身是教师教学的场所,但也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应该调动教师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学习主角的积极性,通过讨论、辩论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讨论或辩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自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得到自主锻炼,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讨论或辩论的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预习,将需要讨论的主题做到心中有数,另鼓励学生讨论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再由其他同学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效的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三、总结

总之,历史课要承担培养学生历史观的使命,注意初中生历史学习方法,以学生为本,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我独立思考,培养他们发现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自我探究历史的习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问题情境,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采用讨论、辩论等教学方式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调动调动学生自主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作者:罗智 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一中

第三篇:情景教学初中历史课堂探析

一、多媒体教学营造情景氛围

初中历史含有很多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点,增加了学生历史学习的难度。对此教师要营造趣味化的课堂氛围,利用多媒体技术富含变化的特点,激发他们参与历史学习的热情。首先,教师可以巧妙地对网络中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播放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影像,用多彩的图像刺激学生的感官,提升他们对知识探究和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寻找古代青铜作品和学生一起进行观看,让学生感受青铜器的美感,把学生带入到灿烂的青铜文化当中,为他们更好地参与学习做出铺垫。其次,教师可以在知识点教学的同时选取适当的音乐进行播放,渲染历史课堂的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比如,在教学“伐无道,诛暴秦”的时候,教师播放慷慨激昂的曲目,用音乐带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其中发生的历史事件,接着教师对知识点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取得更多的收获。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优质的情景氛围,可以有效地带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历史课堂当中,促使其在历史学科中获得更好的成长空间。

二、合作学习推动情景发展

初中生对教师心中存在着一定的抵触情绪,影响历史课堂教学质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几个人一起对知识进行探究,为他们互帮互助共同发展提供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布置开放性的试题给予学生讨论的空间。比如,在“三国鼎立”的教学过程中,让一个小组的三名学生分别饰演三个国家的君主,分别让他们讲述各自的发展历程,让小组成员一起对历史进行更加深入的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提升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促使其以更好的状态感悟历史,从而提升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总结

教师积极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以更好的状态沉浸到历史的发展当中,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者:田本丽 单位:山东省曹县青岗集镇中学

第四篇:初中历史课堂学生参与度的提高

一、提高学生兴趣

初中历史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是非常多的,同时受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学生往往会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这就造成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会对历史的学习提不起兴趣。尤其是在历史课堂上,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较少,这也就造成学生对历史缺乏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更多的互动,教师也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教师可以以竞赛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四组,然后出一道历史题目,让每组派出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正确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历史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还会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开放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历史的学习需要学生进行记忆,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这些历史知识有一个好的理解和系统的记忆,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注意对历史的课堂的开放,使历史课堂变得生动一些,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就能够更好地对历史内容进行把握。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历史剧的形式,进行历史的学习。例如,在讲“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时,教师可以将这节内容,通过编成一个简单历史剧本,让学生进行表演,不仅能让学生对这些历史知识的记忆更加的深刻,同时还能让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感到更加有趣。

三、总结

总之,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使学生能够在历史课堂中得到参与感,这样也会使学生在学习历史上更加的有兴趣。

作者:李万芳 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深圳中学

第五篇:初中历史有效课堂探析

一、语言关——激发学生欲望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历史教师,语言素养的高与低,直接导致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好与坏。如果教师的语言枯燥无聊、?嗦唠叨,定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反之,如果语言精练、具有穿透力,寥寥数语就可以牢牢抓住学生们的心,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1.文学性语言,为历史课增色

如学习《祖国统一大业》时,在课之初,展示余光中的《乡愁》,和学生们一起诵读,并体会这首诗歌的主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强烈盼望海峡两岸早日统一的心愿。在出示课题《祖国统一大业》后,教师提出问题:统一问题的成因是什么?在学生们自由讨论、发表意见之后,教师的“但悲不见九州同”,诗般的语言以及诗《乡愁》,给历史课堂增添了文学味,根植了趣味化、艺术化的细胞。

2.凝练的语言,凸显精讲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课堂教学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少讲、精讲,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自主构建知识、合作交流体验知识构建的享受。因此,简洁、经典、凝练的语言是每一位历史教师应该注重的。如学生在探究了“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时,组织学生自主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从1842年的《中英条约》、1860年的《北京条约》等的探讨,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本是同根生”的史实。以“历史主权问题”而高度概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实质问题,呈现历史故事:1894年,甲午战败,《马关条约》割台让日;1945年,《波茨坦公告》规定日本必须归还台湾给中国;1949年,将介石等流窜到台湾,人为将台湾和大陆分开。一言以蔽之,现代的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内政问题”。不难看出,“历史主权问题”和“中国内政问题”简单的两个词语高度概括了“台湾的问题”,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发散思维

在学生了解了“台湾、香港和澳门的问题”后,教师的“位卑未敢忘忧国”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实现历史教学的情感教育,出示问题:“新中国成立后,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而台湾则成了大问题。假如你是当时或者现在的领导人,你打算怎样处理这些事?你感觉怎样处理更利于安定团结?”显然,激励性、想象性的语言,把学生定格在国家领导人的位置上,激发他们敢想、敢说。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回答和讨论,让学生们总结出“(1)一国两制的设想;(2)一国两制的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等。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放飞思维的翅膀,翱翔于历史课堂的上空。当然,教师的语言关,还包括激励性语言的使用,委婉指出不足和缺点的语言的使用,还有有效、中肯的评价语言。语言,是每一位教师永远值得致力于提高的素养之一。

二、心理关——构建乐学的氛围

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心理特点、身心愉悦程度是不同的。因此,作为教师应注意根据各个时期的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步伐和变换教学方式,以保证学生处于乐学的氛围,从而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此时,教师应注意适时快一步、慢一步和停一步,切实让学生乐在其中、积极参与。如课堂伊始,一般情况下,学生课前准备不够充分,铃声响了,教室不够安静,教师走进教室,不可急于新授,用2~3分钟,或复习或预习检查,或用独特的方式导入教学,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产生学习的欲望。如《祖国统一大业》新授前,展示一张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域图,以叙述历史故事的形式,介绍《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的签订,引起学生的兴趣,了解香港的问题的实质,为学习这节课的内容烘托了乐学的气氛。一般情况下,课进行30分钟左右,学生们经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活动后,逐渐出现流离状态,似有书到临尾渐渐松之感,那么,此时,教师应慢一步,甚至停下脚步,为课堂增添点调味剂,给学生注入点兴奋剂,通过故事法、表演法、演讲法等,活跃课堂气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吸引力,使课堂教学再创高潮。

三、结构关——改变传统课堂模式

传统的教学,教师讲、学生听与新课改相背离,学生的主体地位无从体现,所以,改变传统的模式和结构,成为课改的中心任务。笔者认为开展“学讲”活动,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1.学进去。

学讲练的基础是“学进去”,课前预习学或者上课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列出自学提纲,自主学习或者合作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主要内容,感知全课内容。《祖国统一大业》这节课,先给出几个思考题,如:“香港、澳门、台湾的问题的实质是什么?‘一国两制’的内容是什么?提出这个构想有什么重要意义?”等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阅读课本寻找答案,或者讨论研究等,实现会学之效。

2.讲出来。

学进去是为了讲出来,让几位学生分别对预习内容进行反馈和交流,或者对阅读教材、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等进行反馈,这样,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也让学生尝到学习的快乐,找到参与的愉悦。初中历史教学,如果过了这三关,教师的教学水平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方法、方式也会得到强化和创新,教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学生也成为会学习的主人,那么,这样的历史课堂才会与新课改接轨,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作者:魏汀默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沭河中学

第六篇:初中历史课堂下中学生意志品质探索

一、情境教学,优化意志品质

因为历史知识的特殊性是很难让学生直接感知的,甚至会引起乏味之情,尤其是对于中学生来说在刚刚接触到一门新的课程的时候,往往会有不知从何下手的感觉,所以创设历史情境,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具有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期望。优良的意志品质是可以通过学生在重现的历史情景中表现出来的。这样的个性表现可以使教师有效了解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倾向性。环境学习论者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是有意图的、复杂的,是处于它所发生的情境脉络之中的。”所以情境教学应当被用于中学历史课堂。在历史教学中为了重现经典教师会创设“音像情景”、“图片情景”和“角色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从中看到学生的意志品质倾向,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客观的评价,指引学生完善自己。尤其是在角色情景中,通过角色的扮演拓展教学思路。学生通过课外的资料搜集、材料整理编写新的历史剧本,然后分角色地重新演练并且在课堂中展示有关的历史事件或者人物。教师会讲述这些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让学生扮演、等英雄人物,模仿他们的对话,感受他们内心的真正的顽强意志,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对于历史教材中有关意志品质培养的素材的深入挖掘

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意志品质培养的典型,世界历史是人类不断奋斗的历史,从个人到集体的成长都充满艰难和曲折。但是在历史长河中人类的智慧和勇气最终是取得最终的胜利。在历史课堂中,有非常多的材料是关于意志品质的培养的,例如重大的历史事件、个人英雄事迹和名言警句等。历史教师应当尽可能地挖掘这样的素材,从中寻求关于意志品质教育的结合点,只有在课堂上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才能获得学生最终的意志品质的提升。在中国近代史中,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无数革命者在战争中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和永不言弃的精神。正是这些人的努力才换得今天的美好生活,革命先辈们在战斗的过程无不充满困难与挫折,但是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确立证明这一部分人的鲜血换来的是最终中国人民的幸福。所以这样的事迹表明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的重要性,这种美好的意志品质是后世学习的楷模。历史教师要将这些真实的历史事件还原给学生,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其中的优秀意志品质,在历史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培养自身的意志品质。

三、设计作业,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中学历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教学作业,但是新课改后的作业要体现教师的用心设计性。所谓设计性是指在教学完成后的作业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及从中自身是否得到精神品质的熏陶。例如,让学生采访自己身边的英雄,采访参加过战争的人物。在这样的作业完成的同时,学生会亲身体验了解具有优异品质的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工作状态,直接对中学生的心灵产生大的启发,加深学生对自身意志品质的培养观念。对于学生的读书意识,教师应当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培养学生主动地进入阅读历史的习惯,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相关的励志书籍,阅读是学生二次吸收知识的过程,作业可以和同学互相讨论,当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正确的意志观念,发扬好的摒弃不好的也是教师引导的职责。当学生开始从阅读中思考自我的时候是他们真正受教育的时候。这样的教育是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真正思考什么是自己应该有的意志品质。

四、总结

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有重大的意义,在历史的先驱中表明一个有所作为的人一定是有良好的坚定意志,以及远大的抱负。在历史课堂中通过对重要事件及英雄人物的学习会让更多的学生感悟和理解,对比历史的过往而更珍惜当下,这或许才是对中学生成长最有意义的教育。

作者:庞继春 单位:康县岸门口初级中学

第七篇: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营造历史课堂氛围

现在的学生存在厌学现象,再加上历史作为初中教学课本中的“副科”,不受老师、家长、学生的重视,这样学生很难对历史课产生兴趣。目前我国历史的教学比较落后,老师的教学能力也非常有限,这导致传统的历史课堂死气沉沉缺乏历史学习氛围。老师在历史课堂上通过组织小组学习,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例如,老师讲到一个历史故事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上台重现这个历史故事。这样不仅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其中尽情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还可以激发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教学质量更加高效,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扎实。

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

很多中学生的历史成绩都不理想,他们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甚至厌倦历史。在初中课堂我们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不错的历史教学方法。老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寻找一个历史人物。小组之间组织演讲比赛,优胜组获得奖励。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查阅历史书籍,收集历史故事、历史人物。这不仅仅拓展了中学生的视野,慢慢地他们就会被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深深吸引。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都是老师站在三尺讲堂前滔滔不绝,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需要动手查阅历史书籍和动脑思考问题,考试前学生只需要背完知识点就行,这样学生失去了主体地位。在初中历史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归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一个历史人物启发学生思考一系列相关历史人物故事,锻炼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