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规划范例

城市景观规划

城市景观规划范文1

关键词:地域特色;高淳;景观规划设计

一个城市或地区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由于自然条件、历史背景等多方面差异而形成的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感知特色,即地域特色。地域特色与城市景观规划相辅相成。一方面,城市景观规划以尊重地域特色为前提,统筹城市各类要素;另一方面,地域特色可以为城市景观规划相关人员提供合适的设计定位、设计依据、设计策略,有效引领前期工作,并贯穿工作全程。

一、城市特色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突出价值

1.明确设计定位

城市景观设计者在调查当地资源情况的基础上,得出该地区突出特征的概括性描述,结合专业知识形成能最大限度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的引领性设计概念。

2.提供设计依据

从彰显地域特色的设计目的出发,评估现有景观资源的利用价值,对各类景观资源加以取舍,形成有针对性的设计构思。

3.指导设计策略

在确定设计定位和设计构思后,利用专业知识和规划设计手段组合设计元素,形成因地制宜的设计策略、方针,为下一步具体的设计改造作铺垫和指导。

二、城市景观规划中城市特色的塑造途径

1.衔接相关规划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多规合一”是重要的实践举措之一。城市景观规划作为其中的一种工作类型,需要进一步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目标,贴近“区域、要素”纵横衔接的协同要求[1]。这就意味着城市景观规划需要回应上位规划自上而下的宏观引导,并与相关规划保持较好的衔接关系,有效对接城市公共空间的结构、轴线、历史人文资源等问题[2]。

2.适应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影响设计区域整体面貌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乡土植物三方面。不同的城市具备不同的地形特征,在顺应这一天然结构的基础上,各城市根据发展需求进行空间二次划分,最终形成独具一格的城市空间结构;气候影响着水文、生物、人们的生活方式等,是形成各地区地域差别的重要原因;植物是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造景要素之一,丰富的植物群落构成不同地区的植物景观特色。充分尊重并利用原有地形,顺应气候条件,适地适树,是塑造城市特色的必然要求。

3.反映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特定区域内的人们通过改造自然等一系列脑力或体力劳动形成的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特色成果[3],包含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如,当地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社会风俗等都是地域文化的具体表现。同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地域文化不可避免地会和其他地域文化在碰撞中相互吸收融合,形成不断演变的动态特征。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恰当地以设计元素为载体传承地域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三、高淳绿色空间景观提升规划设计

1.项目概况

高淳区位于南京市南陲,风景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是中国东部地区十分重要而富有特色的旅游地。同时,高淳以桠溪“生态之旅”被世界慢城联盟授予“国际慢城”称号,这在中国属首例。近年来,高淳区发展迅速,有条不紊地开展各类城市建设活动,城市景观建设得到较快发展。

2.高淳特色解读

(1)山水相印的天然格局

高淳的生态环境基础良好,素有“三山两水五分田”的美称。东部以丘陵地貌为主,山林资源丰富;西部地势低平,河沟纵横,以水网圩田为主;中心城区位于中部偏西,环境优美怡人。高淳全域由固城湖、石臼湖和水阳江环绕,既有丰富的山湖资源,又具备江南水乡的突出特征,形成了独特的“水绕淳城、田陵拥入”格局。

(2)花香蟹肥的城市桃源

高淳境内水域面积约220平方千米,丘陵总面积约89.5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一直位居江苏省前列。良好的生态基底为各类动、植物生存提供了多样的生境。高淳区拥有大片的林场、茶场、油菜花田等资源,广阔的水域孕育了丰富的水产,当地每年都会举办金花旅游节、固城湖螃蟹节、荷花旅游节等活动,引得大量周边游客来此共同观赏庆祝。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富饶的原乡物产,使高淳成为惬意悠然的“城市桃源”。

(3)深入人心的慢城印象

“慢城”起源于意大利,代表现代人对慢节奏生活方式的渴望和对回归生活本质的期盼[4]。高淳区距离南京主城区将近80千米,交通区位优势不太明显,相对受城市化和工业化影响较小,且自然资源丰富,生态基底优越,形成了天然的“市郊桃源”。2010年12月,高淳被正式授予“国际慢城”称号,成为中国首个获此称号的地区[5],“慢城”理念因此在国内传播。经过多年的发展,高淳“国际慢城”形象已深入人心,游客从慢文化产品、慢文化氛围、慢旅游便捷度和慢旅游经济性四个维度都能较为明显地感知高淳传递的慢文化[6]。根据《高淳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及高淳区坚持“立足文化特色,做强慢城旅游品牌,发挥生态优势,打响南京后花园品牌,构建独具江南魅力的美丽淳城”的总体发展思路,可知高淳将一直秉持“慢城”理念不动摇,以构建美丽淳城。

3.现存问题研判

目前,南京高淳区景观概念规划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景观资源缺乏整合,利用度有限。高淳的绿色资源较为丰富,然而面状绿色资源展现出自然野趣的风格特征,量大而集中;线状绿色资源层次结构较为简单,开发利用尚显不足;点状绿色资源风格精致,然而量少且分散。各类型资源的连接有限,需要进一步整合。其次,植物景观绿多彩少,缺乏特色。现有植物资源生态效益突出,但缺乏色叶植物与开花植物,景观效果较为单调,难以充分彰显当地惬意浪漫、“城市桃源”的旅游形象。中心城区绿化密度高,植被拥挤但垂直结构较弱,植物与地域文化之间的联系尚待进一步挖掘,难以与南京主城区或其他苏南城市的植物景观形成鲜明的形象差别。最后,当地文化尚有挖掘空间。高淳区因水而生,历史悠久,民俗文化丰富,现有景观对此关注不够,缺乏深入挖掘。

4.设计立意

(1)设计定位与目标

相关上位规划及专项规划文件将高淳定位为南京实现“美丽古都”发展愿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高淳慢文化的渗透宣传与慢城旅游的品牌效应。该设计立足于高淳突出的地域特色,力图充分发挥自然、人文优势,提升绿化品质,将高淳打造成山水相映、林田野趣、花香蟹肥、淳美宜居、悠然自得的“花漫城”。

(2)设计原则

特色性原则:以全区生态本底为基础,主动连接自然山水生态格局与城市空间格局,打造高淳“水、山、城”融为一体的特色格局;以植物资源为抓手,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增强高淳居民的地域归属感,彰显慢城文化特色。生态性原则: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深入贯彻落实好“着力建设全域美丽大花园,彰显如诗如画的‘生态美’”的战略任务,依托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乡土树种调研结果,适地适树,优先选择生态性与景观性兼备的乡土树种,保留当地特色,彰显生态友好。差异性原则:依照中心城区和区镇进行分区,按区域特色分类指导,为建设最浪漫的风景山林带、最有乡愁的农耕田园带、最具吸引力的城边明珠、最生态的城市廊道等丰富多元的景观,提出相应的设计提升策略。

5.总体规划结构

通过整合高淳区域内人文资源、自然资源,依照设计原则,形成“一心三片四廊多点”的总体规划结构。“一心”指以固城湖为核心,依托固城湖优越的地理位置,充分发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优势,将固城湖打造成融合基础服务、休闲旅游、运动体验于一体的城市景观新中心;“三片”指依照高淳境内资源分布特点,将其分为山慢城、水慢城、文慢城三个片区,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设目标和景观特色定位,进一步凸显现有资源的优势;“四廊”则是结合绿道规划等专项规划文件,根据片区特征分别打造田园风光廊、城市景观廊、生态休闲廊和山林风光廊四条景观廊道,以特色植物烘托景观氛围。如,田园风光廊主要位于水慢城片区内,选植水杉、乌桕等耐水湿植物突出水乡意境,并串联区域内的多个节点。

6.具体设计方法

(1)绿网交织

结合人文景观和城市绿地建设框架,通过搭建城市绿廊,将城市内“点、线、面”三种绿地结合,形成相互渗透的网状绿地结构模式,改善城市人居环境。高淳力求在搭建绿色廊道的同时,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7],增添色叶树种、芳香植物等,建设“生态、美观、多彩、幽香”的特色花园廊道。如,位于高淳东部、途经游子山和花山的山林风光廊选取柏树、湿地松、毛竹等高大笔直的常绿植物作为骨干植物,间以蜡梅、萱草等色彩清雅的中下层植物搭建植物群落,贴合区内宁静深幽的苍然涧色形象。

(2)增花添彩

缤纷的色彩和丰富的观花植物赋予场地天然的浪漫氛围。因此,相关人员应充分梳理现有植物群落,在合理的范围内补充色叶、观花、观果植物,营造四季变化的植物空间(图1、2)。高淳区胥河沿岸利用狼尾草、芦苇等观赏草植物对裸露的黄土进行覆盖,再以矢车菊、金鸡菊等颜色丰富、姿态摇曳的草本花卉点缀,打造了浪漫悠扬的河滨景观(图3、4为改造前后对比图)。

(3)文化为魂

文化是一个地区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独具特色的重要条件。高淳立足自身优势谋特色,把握历史文脉、慢城品牌、水乡圩田三个突出的文化特征,打造特色景观,彰显文化底蕴。如,陈毅《东征初抵高淳》勾勒高淳的水乡美景,描写军民鱼水之情,据此选取红梅象征革命精神,与这一历史片段相呼应。

结语

城市景观规划范文2

关键词:綦江;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1背景分析

1.1国际层面。南亚经济一体化,重庆将扮演重要角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随着南盟经济区的建立,南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也越来越成为相关各国关注的焦点,重庆将加强南亚重要国家的区域体系,扮演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重庆对外开放的主要方向是南向战略,这是重庆对外开放走向东南亚的战略总称,是重庆对外开放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速提升重庆发展能级,促进重庆经济发展方式战略转变的重要机缘。

1.2国内层面。(1)重庆———中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在五个中心城市中,上海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心,北京和天津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中心,广州是珠三角地区的中心,而重庆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中心,重庆在中西部地区一枝独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还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2)重庆———长江沿线重要城市。上海、南京、武汉等是长江中下游沿线重要的中心城市,重庆则是长江上游沿线重要的核心城市。(3)重庆———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城市,中国西部文化、金融、加工、交通物流中心。西三角经济区将大关中和成渝经济带整合在一起,形成以西安、重庆、成都为中心的西三角经济区,打造成与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并列的中国第四增长极,对于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重庆作为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将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文化、金融、加工、交通物流中心,这既是重庆自己发展的要求,也符合南亚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1.3重庆层面。(1)“一圈两翼”的区域空间结构。以主城区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以万州为中心的东北翼,和以黔江为中心的东南翼。(2)一小时经济圈。一小时经济圈包括都市区及涪陵、江津、合川、永川、长寿、綦江、大足、潼南、荣昌、铜梁、璧山、南川、双桥。依托水系、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综合交通网络形成网络型,开放式的区域空间结构。綦江位于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内,区位优势明显,是渝南黔北地区重要的门户,是承接重庆产业转移和人口疏解的首选之地。(3)重庆市产业发展:①以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②大力发展服务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③调整优化产业布局,进行产业转移,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④重点培育和发展为现代制造业服务的商贸、物流、金融、信息、咨询、会展等服务业。⑤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

1.4綦江层面。(1)綦江和万盛合并的发展机遇:綦江和万盛合并后,新綦江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綦江东部新城的规划建设将成为推动綦江区经济、社会快速起步、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2)优越的交通条件:渝黔高速公路、渝黔铁路的通车以及渝黔高铁、城际铁路的建设,增强綦江与重庆主城区以及周边省市的纵向联系。重庆主城区三环高速和三环城际铁路促进綦江融进重庆一小时经济圈。

2基地概况

2.1现状用地。基地除了北部新建的部分项目以及西北紧邻老城区的部分项目以外,其他部分基地以村庄和耕地、林地为主。

2.2现状道路。基地除了北部新建了部分城市主要道路外,其他基本上以乡村泥石路为主。渝黔铁路、渝黔高速公路沿基地两侧,綦江东岸沿江通过,綦万高速公路沿基地北部穿过。

2.3生态格局。(1)基地被群山环保,基地西侧和南侧由綦江穿过,北侧由通惠河穿越,东南侧由登瀛河通过,基地中央纵卧翠屏山,是典型的“三水环绕,一山点缀,廊道交织”的生态格局。整体呈现典型的圈层式山水生态格局,生态环境优越。(2)基地是典型的“板块+廊道”生态模式。板块:翠屏山是天然的山体资源,纵卧于基地中部,地形条件多样变化,规划应根据山体坡度的不同,确定合理的开发程度,并注重城市建设与山体的协调,打造山地特色,体现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的独特形象。廊道:翠屏山山体渗透绿色廊道、重要交通绿色廊道和水系蓝色廊道。

2.4地形地貌(1)高程分析:基地中部的翠屏山是整个基地的制高点,地势整体呈中间向周边递减的趋势。翠屏山东部地势较缓,呈现台地式;北部较陡,为峭壁;西部和南部为斜坡地。基地高程基本控制在200到500米之间。(2)坡度分析:基地内大部分坡度在25%以下,沿着翠屏山周边坡度较大,翠屏山北侧坡度最陡,西、南侧次之,东部坡度较缓,适合高强度城市建设。

3綦江地区规划设计分析

3.1綦江文化分析。綦江农民版画源于明清年间的木版年画作品,取材于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表现。手法在简单传授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大量吸收了当地民族民间美术技法作品,凸显出古朴卓雅、夸张浪漫的艺术效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985年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美协、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綦江县农民版画之乡的称号,1988年2月綦江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从2003年起,綦江农民版画被重庆确定为对外文化交流礼品。规划设计结合翠屏山绿色资源打造綦江版画山,将绿色与人文有机结合。基地内的山水生态格局本来就是一幅天然的版画,基地中央的翠屏山坡度较缓地带,可以农民版画形式的大地景观手法表现;坡度较陡的峭壁上,可借鉴美国总统山的做法,将农民画刻于峭壁之上,将地方特色文化充分融入生态格局和城市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綦江农民版画的打造将成为綦江绿色人文的城市特色,綦江农民版画将更加深入人心,影响力将不断扩大,使綦江备受世人关注。

3.2设计导则。(1)创造高品质的尺度。城市支路、人行道等生活性道路应表现丰富的市民活动场景,凸显街道作为城市重要公共空间的特性。(2)建立一种突出且可识别的统一形象。包括统一设计商业区、交通标志和街道公共设施。店面形象设计与设置的周边环境相融,提升街道空间品质。(3)鼓励为促进街道生活而采取的街道设计措施,力求体现新区街道活力和魅力。(4)注重街道照明与其他设施的设置,创造有利于交流的空间条件。(5)将重点核心区域建设成具有山地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创造尺度宜人、气氛亲切,吸引人聚集并停留游乐的核心休闲街区。

3.3街景设计主要要素。(1)街道是市民城市文化活动和事件的舞台背景,同时也是人们生活活动空间的延续和补充。(2)街道与建筑外观完整连续,互为包容,体现街道空间结构秩序的一体性。(3)街道与城市天际线成地形坡度的前提条件,与周边建筑山体天际线的有机融合达到和谐一致。

3.4城市家具设计。城市景观的微观构建是强化城市意象整体化的重要补充,也是突出城市个性的手段。公共空间的城市家具布置主要包括休闲娱乐设施、商业服务设施及装饰设施等。它们不仅可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和景观效果,更可增加城市的人文气息。城市道路上的城市家具布置主要包括交通安全设施、信息交流设施等,给人行与车行提供安全与舒适的空间环境。公交站台车站及候车亭等外观应与周围环境和城市景观相协调。车站设置原则上应与城市道路、人行过街天桥、周边建筑物相结合,合理疏散人流。平面布局应功能分区明确,避免车辆及行人流线的交叉,紧凑合理,方便使用。宽度少于3.0米的人行道,不宜设置公交候车亭,如确需设置的,可设置杆状公交站牌。

3.5城市色彩控制。区域内包含较大数量的山体、水系和绿化,成为城市环境基础色调的主要构成元素,因此,以灰绿色为主的偏冷色系,形成城市色彩的背景景色基调。綦江区域色彩设计整体上体现明快、淡雅的风格,主色调采用和谐、沉稳的中性色系,在此基础上调整变化城市色彩的色相、明度及饱和度,作为辅助色和点缀色,形成层次丰富而统一和谐的城市总基调。对生态休闲区的色彩控制应以表现自然人文景观为主,重点是避免人工色对环境色的破坏,做好色块面积大小的把握,遵从人工色系服务于自然色彩的原则。

4经验总结

(1)充分尊重地形,打造具有特色的山水城市。将山水资源充分融入城市,尊重地形,组织借山用水的城市景观序列,方能将地方文化融入生态基地,形成绿色人文格局。充分利用水资源,围绕水形成城市重要的空间活动空间。将山体绿化渗入城市,形成生态网络基地,围绕山体打造休闲空间,并可以为居民提供强身健体的锻炼空间。(2)结合科技发展的形式,将科技融入城市建设,打造智慧创新城市。物联网技术融入城市建设,对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进行测量监控和分析。提供智慧的基础设施,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城市里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的协作。(3)有效对接周边大城市的产业转移和人口疏解,凭借发达的交通体系与周边区域之间形成高效协同发展。顺应高铁时代的到来,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做好城市内外交通系统的有效衔接,利用发达的交通体系与周边区域形成高效协同发展。中小城市功能的组织,应考虑周边大城市产业人口转移因素,做好大城市产业转型服务。

参考文献:

[1]鲍洁敏,成玉宁,丁文韬.城市设计实践中的景观———建筑合作模式创新[J].中国园林,2017,33(02):22-26.

[2]斯本,张红卫,李铁.景观的语言:文化、身份、设计和规划[J].中国园林,2016,32(02):5-11.

城市景观规划范文3

关键词: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城市景观规划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对风景园林的观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城市景观规划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对风景园林进行人性化设计,对城市中的园林景观进行高效配置。这不仅能够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还能给城市居民带来更舒适的观景场所。然而,在实际城市景观规划施工过程中,受现场施工实际条件影响,城市景观规划中的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一、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的意义和作用

(一)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的意义。在城市景观规划过程中,风景园林设计是其关键一环。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居民越来越多,由于城市的土地资源有限,城市居民对风景园林的观赏要求越来越高。对风景园林进行人性化设计不仅能够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的生活环境,还有利于促进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因此,在城市景观规划过程中对风景园林进行人性化设计尤为重要。制订科学合理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案,能够满足城市居民对园林观赏的需求,同时给城市居民带来精神方面的喜悦。在风景园林方案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结合城市绿化实际情况,将风景园林附近的基础建筑设施、地下下水管道和交通路面情况等因素考虑到设计过程中去,以满足城市居民对风景园林观赏的需求,促进城市环境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在城市景观规划过程中,风景园林设计不仅要满足城市居民的观赏要求,同时它也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承担着绿化的作用。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多,土地资源的缺乏,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做好园林绿化系统尤为重要。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需要结合城市环境实际情况,通过给城市配置合适的植物,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增强城市的文化底蕴。

(二)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的作用。在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对园林观赏的需求,同时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设计人员需要将人性化的理念融入设计过程,从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因此,人性化设计的风景园林不仅是城市居民休闲的公共场所,同时它也能够有效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让城市居民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另外,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能够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有利于推进城市的绿色发展。基于此,设计人员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城市特点,设计方案不仅要满足城市居民的观赏要求,还要推进城市绿色发展。因此,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融入人性化的理念,符合城市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环境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

二、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的运用

(一)符合城市的景观规划。城市风景园林设计要符合城市的景观规划,同时要融入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设计师设计出的风景园林不仅要满足城市居民的观赏需求,也要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城市实际情况包括城市的经济实力、环境现状及文化底蕴等因素,只有对城市实际情况进行充分了解,设计师才能够将风景园林设计和城市的经济发展有效结合,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提高城市的绿化效果,推动城市的绿化发展。因此,设计师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首先应对该城市的实际情况了解清楚,这样在为园林选择建造地址时才能保证园林能够给居民带来便利,满足城市居民对园林观赏的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风景园林设计符合城市景观规划,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设计方案,既提高了风景园林的美感,也方便了城市居民参观风景园林。

(二)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设计师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了解各年龄段和不同职业的社会人员在观赏过程中对风景园林的需求。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之前,设计师应对社会各年龄阶段、不同职业的社会人员进行调查,把他们对风景园林的需求进行记录。通过对社会人员进行调查,结合调查结果设计出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案才更加科学合理。同时,在实际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其他元素完善风景园林的设计方案,从而提高城市风景园林的美观性,满足居民对风景园林的需求。下面针对在风景园林设计时可以引入的元素,提出三点合理建议:1.实用性一方面,结合风景园林改善城市环境的实用性,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可以引入环保的理念。在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可以选择栽植有利于净化环境的植物,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结合风景园林提供休闲娱乐的实用性,在落实风景园林设计方案时可以建造农家乐、游乐场及文化园等娱乐场所,从而提高居民参观风景园林的兴趣。这样,风景园林在设计过程中的丰富度得到了提升,风景园林的实用价值也更高。因此,通过栽植净化环境的植物和建造娱乐场所,有助于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增加城市的休闲娱乐设施,提高风景园林的实用性。2.观赏性设计师在设计风景园林方案时,要满足居民对园林风景的观赏性需求。因此,在落实风景园林设计方案过程中,对植物的选择应多种多样,避免风景园林种植的植物颜色单一,植物的颜色应结合周围的建筑设施进行选择,以提高风景园林和周围建筑设施的整体美感。植物种植出来的高度效果也应该有起伏感,增加风景园林的美感。此外,在落实风景园林设计方案过程中不应过度注重经济效益,选用观赏性不强的植物进行栽植。结合对社会人员调查的结果选用合适的植物进行栽植,能够提高居民对风景园林的满意度。因此,在风景园林中选择合适的栽植植物,可以提高风景园林的观赏性。3.广泛性风景园林作为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场所,应当满足不同社会人员的需求。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要了解不同职业和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对风景园林的需求,同时结合城市交通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交通路线。根据对社会人员的调查结果,结合居民的不同需求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例如,针对学生对风景园林的需求,可以建造游乐场或文化园等基础设施;针对老年人对风景园林的需求,可以建造广场,配置一定数量的座椅,让参观风景园林的居民感受到人性化的设计。

三、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措施

在进行城市景观规划时,为了提高居民对风景园林设计的满意度,同时推进城市环保和经济效益的发展,针对风景园林人性化的设计,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合理建议:

(一)选择合适的风景园林地址。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选择合适的风景园林地址,要考虑选址附近的地面交通情况、地下排水管道及附近的基础建筑设施等。居民到达风景园林要有合适的交通路线,方便居民参观风景园林。同时,设计师要结合附近的基础建筑设施,提高附近基础建筑设施和风景园林的整体美感。

(二)合理布置园林设施。在设计园林方案时,设计师要对园林设施进行合理配置,从细节入手,将人性化理念带入风景园林方案的设计中去。为了给参观的居民带来舒适感,设计师在设计风景园林时要把握好园林的整体设施布局,科学布置园林中的具体设施。例如,在选择栽种的植物时,应选择不同种类、不同颜色的植物进行栽植,从而提高风景园林的美感,丰富城市生态系统。在为风景园林配置座椅时,要考虑座椅的宽度和高度,以提高参观居民的满意度。针对风景园林内道路的设计,要让参观居民在道路上行走感觉到舒适。同时,设计师应完善路灯和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设计方案,以便于今后居民参观。

(三)增加人文因素的使用。在设计风景园林的过程中,设计师可以适当增加人文因素的使用。风景园林的设计除了要将城市环境因素考虑进去外,也要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风俗,增加人文因素,使居民在参观风景园林时不仅能够感受园林的自然景观,也能够在心理上对园林的人文因素产生共鸣,从而提高风景园林的魅力。四、结语在城市景观规划过程中,风景园林设计是其关键一环。设计师设计出的风景园林方案不仅要能满足城市居民对园林观赏的需求,同时也要结合城市实际情况,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环境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要选好风景园林的建造地址,方便居民出行参观风景园林;对风景园林内的设施要合理配置,要把握好园林整体设施的设计,从细节入手对具体设施进行人性化设计;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可以增加人文因素的使用,结合当地城市风俗和文化特色进行风景园林设计,不仅增强风景园林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提高风景园林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杨延文.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要点分析[J].花卉,2019(10).

[2]张大勇.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要点初探[J].山西农经,2019(4).

城市景观规划范文4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设计原则;生态环境

前言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中心点。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虽然给我国的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物质生活改善,但是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面临的压力也在不断的提升过程中,在这一发展背景下,我国人民对于舒适的生活以及工作环境的渴望已经变得越来越强烈。因此为了顺应目前人们对于舒适生活的向往以及需要,我国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对城市的环境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障我国城市建设中的环境建设达到成效,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我国城市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一直是一项重要的环境建设工作,因此我国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以及规划的效果以及成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应出我国城市环境建设的质量以及效果。因此在我国的城市景观园林建设的过程中,我国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对景观园林的整体规划以及具体设计给予充分的重视和监督,只有有效的保障了城市景观园林的整体有效规划以及具体设计,才能够有效的达到城市景观园林的建设效果,才能够有效的改善我国城市环境建设的压力,提升我国城市环境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1在我国城市景观园林整体规划以及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主要规划原则

在我国园林景观规划以及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的设计原则有四个,首先是以人为本的设计规划原则,其次是生态环境保护的设计规划原则,再次是本土文化配合的设计规划原则,最后是因地制宜的设计规划原则。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1.1在城市景观园林整体规划以及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

在园林景观设计以及规划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有效的保障园林景观的艺术性能,同时我们还要最大限度的保障园林景观的功能性。因此我们在设计以及规划园林景观的过程中要在保障景观绿化的前提下,在心理上以及生理方面都要最大限度的贴合并且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在城市生活的人们,最能够切身感受的就是城市周边的环境,因此我们在规划以及设计城市园林景观的过程中要对人们的心情调节方面给予重视和保障。真正的园林景观最终的目的还是要给人们带来美的生活享受。这种园林景观设计规划不仅仅需要体现出景观设计者的设计感觉,同时还要通过心理引导来让人们感受到园林景观带给他们的美,要让园林景观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要让园林景观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因此我们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以及规划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让园林景观在社会性,科技性,艺术性以及经济性上都有一定的体现,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上满足人们对于园林景观的需求。

1.2在城市景观园林整体规划以及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生态环境维护的规划原则

如果我们在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以及设计的过程中同周边的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冲突,我们就需要在规划以及设计的过程中给予改正。我们在园林景观设计以及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生态环境保护的设计原则。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保证园林景观同周边的生态环境相协调,能够保障在设计以及规划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最小。我们在园林景观设计以及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对生态物种的复杂性以及多样性给予尊重,要保障在规划以及设计的过程中降低对于生态环境以及生态资源的额外剥夺,要保障园林景观的设计以及规划能够维持水土平衡以及水资源的有效循环。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设计以及规划的过程中要对动物以及植物的真实生存环境给予重视和保障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园林景观的设计效果达到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预期要求,才能够让人们在观赏园林景观的过程中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1.3在城市景观园林整体规划以及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本土文化有效配合的规划原则

在我国城市景观设计以及规划的过程中,由于我国的幅员辽阔,物种丰富,因此我们要有效的将本土文化有效的植入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以及规划过程中,我们在设计规划的过程中要对城市的自身条件,社会风俗,自然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情况有充分的调查和分析。每一个城市在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都会聚集并且遗留属于这座城市的本土文化,因此我们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量到这一点,综合城市发展的历史以及城市的发展优势来打造出专属于城市本身的城市园林景观,让城市园林景观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城市的发展特点,以及城市的历史风貌。因此我们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要集中综合的体现出城市最大的特色以及文化背景。让人们在观赏园林景观的同时能够对城市的文化以及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1.4在城市景观园林整体规划以及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因地制宜的规划原则

在园林景观设计以及规划的过程中遵循的因地制宜原则主要的出发点在于我国每一个城市的发展规划以及发展速度都不尽相同,我国有的城市已经是高度发展的城市,但是有的城市在发展上还是处在一种起步阶段,同时我国还存在严重的区域贫富不均的问题,因此我们在设计以及规划园林景观的过程中要对这一问题给予重点关注,要对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给予重点关注。我们在园林景观设计规划的过程中,要在保障设计规划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节省建设资金。简而言之就是要求我们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满足城市景观园林的建设需求,一方面还要因地制宜,建设出符合城市发展的园林景观。同时我们在设计规划的过程中还应该最大限度的应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我们在设计规划的过程中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再搭配以及升级改造,最大程度上降低园林景观的建设成本。

2在我国城市景观园林整体规划以及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在园林景观规划以及设计的过程中没有一个较为统一并且整体的设计思想,对于景观的设计过于看重,没有对生态环境的设计给予重视。现在该项建设活动会受到思想和经济等的影响,在设计的时候不具有整体思想,许多区域对其在维护城市氛围和进行文明创建中的意义不是很明确,在景观园林自身功能和市民的需求方面的考虑不足,在设计上盲目的追求美观,有些设计甚至破坏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其次,在园林景观规划以及设计的规程中,相关的设计人员没有强大的专业责任心。最后,在园林景观规划以及设计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设计创新。

3面对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以及设计过程中问题的主要处理措施

3.1在园林景观设计以及规划的过程中我们要对城市园林需求的内部构造以及结构给予充分的认识和分析

在我国的城市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园林城市这一概念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的园林城市这一概念主要包含了两种含义,首先是传统园林,其次是现代园林,园林城市正是在上述两者基础上发展而来。园林景观城市的建设不仅仅能够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能够满足当代人对于环境优化的需求。因此我们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从城市的大格局出发,以城市发展现状为载体进行规划和设计,这样才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城市发展的现状以及城市后续发展的需求。我们在进行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主要的目标有四个。首先是有效实现城市空气的清新,其次是要实现城市环境的优美,再次是实现城市生态的良好发展,最后是实现城市的人居和谐共存。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重点对公共的绿地建设以及管理给予重视,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公共绿地的管理和监督建设。从公共绿地的管理和建设入手逐渐的实现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和规划是有效认识城市内部园林景观构造的重要方法。因此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全面的看待城市景观园林的内部构造以及格局,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实现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功效。

3.2在园林景观设计以及规划的过程中,我们要针对园林景观中的绿地设计规划给予科学的规划和设计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规划的过程中,科学的规划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往往会决定着园林景观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效果,因此我们在进行园林景观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并且最大限度的采取方法来实现。我们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避免两种情况的出现,一种是毁坏林地,其次是毁坏田园。因此我们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布局,最大限度上避免上述两种情形的发生。

4结束语

园林城市是一项公益事业。具有社会性、群众性,离开社会和群众的支持参与是不可能办好的。为使群众能热爱并积极参与,应以多种方式广泛地进行有关园林绿化和人类关系的宣传教育,进行有关树木花草种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其认识,培育其兴趣,力争把爱护园林绿化形成社会风气,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更重要的是要制定相应政策,大力倡导社会、单位及个人出资搞好各个单位的园林化,或投资兴建各种类型的公园和风景区。

参考文献:

[1]王铁.日本城市景观的现状和设计[J].城市环境设计,2004(3):80-85.

[2]张学军.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J].山西建筑,2007,33(22):351-352.

[3]王展.环境行为学在郊野公园植物配置中的应用[J].2009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20l0(7):78-79.

[4]金新琼.浅谈城市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设计原则[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10):25-26.

城市景观规划范文5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整体规划

一、城市滨水区与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区域水系与地表接触区域的总称,一般包括水上区域、地表区域,以及附属建筑区域。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城市流经水系的宽度深度等水文条件的影响之外,还受到城市纬度、地形等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城市滨水区最大的特征是环境与人的关系更加密切,具有更多的人工改造痕迹,也是人与自然环境最理想的接触环境之一。滨水区域两岸的地表区域具有丰富的景观设计价值,是景观设计师对滨水区域整体规划设计的主要对象和设计切入点,设计师往往会通过设计语言对城市建筑、植被、道路等元素与流经水系进行景观设计,使之形成新的城市滨水区景观,为广大市民带来丰富多彩的景观体验,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这既美化了人们的生存环境,也保障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谓一举两得。因此,可以说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就是对城市滨水区的总体规划设计,它包括了设计师的景观设计理念以及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两个方面,也可以说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设计属于城市景观设计的一部分。在滨水景观的设计中需要景观设计师运用水体(水体不仅包括自然水体,也包括大型的人工水体)、植物景观、人工建筑等依据设计原理进行造景,既要符合城市地域性特征又要满足广大市民对滨水景观趣味性和多样性的审美需求。

二、城市滨水区景观构成要素

城市滨水区景观构成分为自然景观要素、人工景观要素和人文景观要素三个方面。首先,自然景观要素包括城市滨水区的地形地貌、水文特征等地理条件,这些因素受到人为干扰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在景观设计中对于自然要素的了解程度往往会成为衡量一个滨水区景观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参考。设计师对滨水水区自然要素的了解需要建立在实地勘测考察和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其次是人工景观要素,滨水区的人工景观主要是在城市化进程中遗留下来的,比如桥梁、码头、堤坝等,这些是城市滨水区域,人与自然长期共存的产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滨水区景观设计规划中需要设计师发散思维进行保留与适当更新,使其能融入到滨水区景观设计的整体规划中,使广大市民在游览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城市发展的痕迹。最后是人文景观要素,人文景观要素主要以城市的历史文化与地域文化为表现内容,包含节日、文化活动、历史名人广场等形式。可以以实体性建筑景观来体现城市文化内涵,例如以城市历史文化名家为主题的滨水区公园,也可以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龙舟比赛、滑冰比赛等增加城市滨水区的文化特性,形成深厚的滨水区文化内涵。因此,在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开发中,要合理地进行历史文化景观设计,融入文化气息,增加城市的可识别性,保护城市滨水区的历史文化特征。

三、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现状及设计原则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滨水区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众对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城市滨水区的环境治理与开发受到商业过度开发及工业污染的影响日益加深,两者之间的矛盾看似不可调和,实际上可以通过景观设计规划来规避两者之间的矛盾。在当下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中,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的相似造成了城市滨水区整体景观设计的千篇一律、缺乏地域文化特征体现、近水区域的亲水设施不健全等现象,甚至一些城市的滨水区景观因商业过度开发或者工业污染对滨水区造成了不可逆的生态破坏,究其原因是在滨水区开发过程中没有遵循城市规划与生态保护的一般规律。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理保护与适度开发相互平衡

城市滨水区是一个城市生态系统的缩影,对于原本脆弱的城市生态系统来说,恢复和改善城市滨水区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方面。近年来由于城市滨水区商业开发热度的日益激烈,滨水区周边在利益的驱使下与城市生态保护的冲突日益激化,出现了一些商业行为侵占城市滨水区的行为,这就使原本脆弱的城市生态环境更加恶化。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任何开发模式下都应该坚持保护环境为主的开发原则。在设计规划中,首先要对于滨水区景观区域的水体、乔木等自然资源进行详细的梳理,合理利用和保护。其次是坚持适度开发,坚决杜绝对于滨水区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运用科学的开发理念,尽可能地不破坏滨水区地形地貌,认真勘测滨水区的实际情况,不随意更改或缩小水体河道和面积,在满足大众需求的基础上把握二者的平衡关系。

(二)滨水区开放性与互动性相结合选择

首先,滨水区是一个城市重要的面向市民和游客的开放性空间,市民和游客在其中可以享受到更加自由和自主的权利,这是滨水区的开放性体现。其次,滨水区可以给市民和游客提供休闲设施和景观设计,通过浏览和参与丰富市民和游客的审美需求和娱乐需求,这体现了滨水区互动性。好的滨水区景观设计应该兼具二者的优势,在设计创作中通过增设指示性标志或者增加通道入口,以及完善亲水设施等使开放性和互动性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

(三)尊重地域文化特征原则

在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中,既要满足市民对景观的审美需求和互动需求,又要尊重城市的地域文化。在设计中体现出城市的地域文化特征,进而能够避免城市景观设计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更好地树立城市滨水区的景观形象特征。城市滨水区地域文化特征的合理展现是设计师对城市滨水区自然过程和人文历史过程的尊重与延续,是一个城市发展历程的缩影。不同滨水区所展现出来的地域特色和人文内涵,是不同地方精神和城市个性的代表。例如生活在自然河道边的江南水乡,这里的河水是人们生活用水的来源,河道也是生活的场所。虽然没有大片绿地与各种活动设施,但却体现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这些是值得设计师们在设计中加以体现的地域特征。综上所述,在景观规划设计中,需要对城市滨水区的所有自然环境要素进行重新梳理和整合,使其在设计中形成一个多元的、开放的城市滨水空间。市民和游客在其中既能享受到优美的城市生态环境,又能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合理结合,更好地树立城市滨水区的景观形象特征。

四、结语

在滨水区景观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生态保护原则,注重城市与滨水区景观设计的融合与统一,促使滨水区景观带成为市民与自然环境最理想的接触环境之一。设计师通过设计语言将城市建筑、植被、道路等元素与流经水系区域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既美化了人们的生存环境,也保障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谓一举两得。因此,可以说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就是对城市滨水区的总体规划设计,它包括了设计师的景观设计理念以及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两个方面,也可以说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设计属于城市景观设计的一部分。在城市经济刺激下,滨水景观建设迅速发展,每个滨水城市都有着独特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等地域特点,其开发利用模式也不尽相同,面对不同的地域性和气候性是体现差异性的一个很好选择。因此,探求地域性特色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有着很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谷永利.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

[2]姜雨薇.北方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鲁迅美术学院,2015.

[3]万年香.城市滨水风光带景观规划[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城市景观规划范文6

 

城市河道是影响当前城市生态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长久以来,传统河道整治主要着眼于泄洪、航运等功能的要求,进行河道疏浚和护岸建设工作,多采用河道的直线化或渠道化、河岸的混凝土化治理模式,而忽略了河道的生态功能。这些做法的缺点在于隔断了河道内外的生物活动,造成了河道生态环境的恶化,对沿河堤岸渗透起到了不良的限制作用。而且刚性护岸也制约了原有河水的自然流向,一旦河水流量过大,很容易造成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同时,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美学意义上,忽略了河流本身的自然性、生态性,并影响了河道内外生物的多样性与河道系统的健康发展。设计出集防洪、排水、交通、绿化、生态、文化于一体的城市生态性河道景观环境,并取得令人满意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是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之处。城市河道两岸分布着诸多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或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景观等。这些沿河景观构成了内容丰富的河道景观,并作为城市的绿色生命线,具有协助河道本身的防洪、排涝、水运、供水、旅游、娱乐、美化环境与保持自然生态等多项功能,对城市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能够丰富城市景观的内容及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为市民创造诸多休闲娱乐与亲近自然的空间环境[1]。鉴于河道在城市中的重要作用,对其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以陕西省宝鸡市渭河河道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对城市河道的生态性景观规划设计作初步探讨。   一、渭河河道现状与景观规划设计总体构思   (一)宝鸡市渭河河道现状   宝鸡市的河流以秦岭为界,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秦岭以北为黄河流域的渭河及其支流水系,秦岭以南为长江流域的嘉陵江上游河段及汉江部分支流河源段水系[2]。宝鸡市域范围内的渭河河道治理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近40年来的不懈努力,渭河宝鸡段的防洪工程、河道清障、水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初具端倪。市区内相继建成许多滨河公园及景观水面,使渭河宝鸡市区段生态环境明显改观。但宝鸡市域内河道综合治理仍存在许多问题:①干流防洪工程仍有部分低标准堤防和无堤段急需治理;②部分渭河支流入渭口防洪工程(主要有堤、河道整治工程,分洪工程和水库)建设滞后,防洪标准较低,水毁严重,需重修及加固;③河道清障整治急需强化,河道环境保护、治污形势仍很严峻;④生态工程建设需全面、系统、持续推进;⑤河道缺少系统的景观规划设计。2011年7月,笔者参与了宝鸡市渭河河道的景观规划设计,本设计主要体现河道景观规划的生态性,其设计理念已被宝鸡市渭河治理委员会认可。本次景观规划设计范围西起陈仓区凤阁岭镇建河村与天水交界,东至扶风县绛帐镇南仵村与杨凌区分界的渭河干流宝鸡段,全长206km。景观规划区以渭河河道为轴线,两岸规划控制范围为:干流段均为两岸河道管理范围外1.5km,各支流入渭河口处沿支流统一向上延3km。根据宝鸡市渭河综合治理委员会提出的要求,宝鸡峡大坝以上长度为106km的上游段,以造林绿化、建设生态工程、减少水土流失、河道治理、滩地利用、生态湿地公园为主,宝鸡峡大坝以下长度为100km的中游段,全面建设堤路结合、河道清障、水污染治理、生态景观、产业发展5大工程。由于本次河道景观规划设计范围较大,本文摘取其中几个景点来阐述城市河道的生态性景观规划设计(见图1)。   (二)景观规划设计总体构思   依据宝鸡市要把渭河宝鸡段打造成安澜渭河、人文渭河、风景渭河、生态渭河的远景目标,将“以景靓岸、生态恢复”作为本次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总体构思。以渭河河道为纽带,连接宝鸡市各个不同的功能组团,增加亲水空间,构建连续、完整的城市滨岸自然景观长廊。在渭河滨岸线性景观长廊中,通过生态湿地公园、水面景观工程,重点打造渭河沿岸重要节点,丰富沿河的自然或人文景观,使渭河水域景致多样化。重要景观节点同样要以宝鸡历史文化为主线,统一规划各类公园及水面景观的主题,既保证各个生态景观拥有相对独立的历史文化特点,又能通过景观空间变换来反映宝鸡历史文化的变迁。生态景观工程建设以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为目标,整合沿河的自然风光、城市风貌,着力凸显古城特色与现代文明,使宝鸡市成为“多片水面、两条林带、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依山傍水”和“山、水、园、林、城”融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通过河道生态性景观规划设计使城市河道能够融合周边环境,具备自我修复能力,形成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河流廊道系统(见图2)。   二、生态性河道景观规划设计内容   基于城市河道的特点及河道功能的多样性,宝鸡市河道的景观规划设计应当将诸多条件综合考虑,包括安全性、自然性、生态性、观赏性、亲水性、文化性6个方面的功能[3]。   (一)河堤内部景观规划设计   1.河道内的水体与护坡设计   鉴于河道在城市中具有的特殊功能,其生态性景观规划设计也涉及到多方面因素。河道的平面设计,尽量保持原有河道的自然弯曲形态,顺应水流方向,通过水流自身的冲力形成凹岸、凸岸、滩涂、沙洲等。它们既可保护水源、降低河道内水流速度、减少洪水对堤岸的破坏力,又为自然界多种生物提供了诸多生存场所,对于生态恢复起着重要作用。宝鸡市渭河河道断面首先要保证水道水流的畅通性,不能影响河道内的水流速度,更不能随便减少河道宽度,要满足宝鸡市渭河排洪需要;其次设置了满足不同水位的河床,即河道的多功能、多层次护坡设计,这也是本次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宝鸡市河道护坡设计采用了生态护坡的方式,力求逐步保护并恢复河道及河岸的自然形态。考虑到人们的参与性,在保证水流正常情况下,进行河道护坡设计。城市中河道护坡采用二级平台方式。一级平台靠近水面,以自然生态种植为主,在汛期平台被水淹没,不影响河道排洪作用;在枯水期间,平台又可作为亲水空间,方便人们近水游玩,体验湿地环境等。二级平台根据汛期排洪要求设立高度,平台主要以亲水设施与游乐设施为主,为市民提供亲水的活动空间,同时也要考虑特大洪水的可能性,所以不宜设置大面积建筑物、构筑物等影响河道的排洪功能(见图3)。#p#分页标题#e#   2.河堤与道路结合的景观规划设计   宝鸡市布局以河道为轴线进行发展,堤岸除了本身固有的排洪功能以外,其本身与道路的结合设计也可以形成城市的交通干线,解决部分物流问题。配合渭河两岸现有的城市建设环境,渭河河堤本身所承担的交通与景观功能就更为明显。   为满足宝鸡市交通运输需要,渭河堤岸设计成4车道或双车道路面,根据道路宽度设计景观环境。堤路设计要首先考虑防洪要求,不能对城市防洪形成障碍。堤岸与城市道路之间应具有不小于50m的防护林带(由臭椿、白蜡、绦柳、旱柳等组成),林带主要对河道生态环境起保护作用,不能在其中进行大规模建设。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配合防护林带设计小乔木(紫叶李、山桃、碧桃等)与灌木(大叶黄杨、小叶黄杨、矮紫杉、铺地柏等),形成良好的植物景观层次与丰富的空间环境。如图4所示,渭河宝鸡段的堤路与植物景观的搭配设计,既结合原有河道满足了防洪要求,又形成了良好的水岸与自然植物环境。   (二)河堤景观规划设计   根据宝鸡市渭河综合治理委员会提出的要求,河道1.5km作为景观规划设计范围,根据现场情况可适当调整。   1.河道引水区域的景点环境   宝鸡市渭河河道可以对沿河周边景点需要水环境的地点引水,形成河道的引水区域景观。它主要应用在河道内外的诸多公园中,包括河道内部的滩涂改造公园、河道外部景观公园及生态湿地公园等,渭河之水的引入为它们增加了生命活力。滩涂改造公园和堤防外景观公园主要位于宝鸡市河道内与河道沿岸。这两类公园在满足渭河防洪要求的前提下,通过自然和人工景观的组合,文化和历史的融合,打造富有区域特色的集生态保护、观景游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型公共开放空间。生态湿地公园位于渭河干流与支流交汇处,主要功能定位是湿地保护和调控生态系统,体现在对区域进行逐步的生态修复、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缓解水土流失、控制洪水、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生态湿地公园以湿地景观为主体,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为核心,兼顾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展示、科普教育和湿地合理利用示范,蕴含了一定的文化或美学价值,可供人们进行一定程度的科学研究和体验生态环境。引水景观设计主要应用在这些公园的河道非水流冲击方向,此区域不影响河道的主水流动向,也不会因为水流量过大而遭受冲击。引水区域需设置引水阀门与排水阀门,当区域内水体满足使用要求时,关闭引水阀门,这样不影响渭河的最低水流速度。当区域内水体使用时间过长时,启动排水阀门,排出区内腐水,重新引入渭河新水。例如凤阁岭镇位于陈仓区西山地区的关山脚下,陈仓区最西部,陇海铁路贯穿而过,属陕甘边界之交。凤阁岭景区作为通关河与渭河的汇流之处、宝鸡市渭河河道规划设计的西部起始点,同时也为了保护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为附近居民提供休闲活动场所,在此拟建凤阁岭生态公园。公园位于凤阁岭镇南部,处于三山一水的优美环境之中。公园右面山体顶部建有凤阁岭景区的标志性建筑———凤阁。凤阁来自镇内古老的传说,意为凤凰居住的仙阁,这跟宝鸡市名称的由来也有关系,宝鸡的释义即为凤凰。由公园至凤阁设置了登山步道,方便游人进入此阁俯瞰周边景观。此次景观规划设计尊重渭河流势现状,保护渭河北岸的生态环境,同时在南岸设计自然式休闲活动场所,通过广场上的飞凤雕塑来诠释凤阁的意义,增加公园的趣味性与文化性(见图5、6)。   2.沿河道植被景观规划设计   沿河道的植被景观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维持宝鸡市渭河河道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具有特殊意义,河道两岸植被是塑造景观的重要组成因素,不能仅仅作为防护林简单设置。宝鸡市渭河河道周边植物景观在季相上按照春花、夏荫、秋实秋叶、冬青的不同植物情趣,通过不同季相植物的搭配增强视觉冲击力,当人们置身其中时,能够感受到植物的生命变化;在色彩设计上,以绿色为基调,大量运用花期长、绿期长的草花、宿根花卉,力求色彩丰富、景观多样性;在植物的空间设计上,利用植物围合空间,创造宜人的空间环境;在平面布置上疏密得当,错落有致,沿河道的植物种植做到乔灌草合理搭配,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形成美丽的河道景观带。如图7所示,河道可采用白蜡作为堤岸行道树,人行平台上部堤岸护坡采用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种植旱柳、碧桃、紫穗槐、大叶黄杨等,形成桃红柳绿的色彩效果;平台下部护坡可采用千屈菜、美人蕉等色彩丰富又亲水的岸边植物。河道水中种植黄菖蒲、水葱、睡莲、金鱼藻等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去污能力的植物,通过吸收和去除河道中水体和泥沙中的有害物质,从而改善河道水体与周边生态环境,减少河水污染程度,为渭河宝鸡段下游城市用水提供了方便。   3.河道周边建筑及道路设计   河道周边建筑要根据不同的景点内容来确定设计风格,承接原有环境所蕴含的文化底蕴,突出当地的文化特色,创造建筑与自然相融合的水天一色氛围。建筑布局要做到疏密有致,尺度不宜过大,配合渭水周边植被绿化环境形成良好的天际线景观。高层建筑面宽不宜超过40m,多层与低层建筑面宽不宜超过60m[4]。临近河道水面的一侧应注意视野的开阔性,适当降低河道附近建筑物的高度与密度,不但可以形成良好的视觉景观,还可以使河流与城市内部形成空气循环流动,改善气候环境。宝鸡市三面环山,以渭河作为城市发展纽带与景观带,水岸建筑设计遵循这一先天自然环境进行布局。   沿河道路设计结合宝鸡市渭河的实际情况,将河岸道路交通、水上交通及景区建筑物和水面建筑设施有机结合,建立完善的交通体系,做到沿河道路与周边绿地、便民服务性设施与水面观景设施之间联系便利,方便市民游览景区内的景点。例如,代家湾景区位于宝鸡市新行政中心的对面,南部为居民住宅区,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见图1)。景观规划设计保护了现有的生态环境,改造了原有的水面,在渭河洼地引水建设人工湖泊,形成通渭河穿湖泊的水网结构,水面有大有小,岛屿也各不相同,形成丰富的水面景观效果。河道坡岸景区设置了3个主要出入口连接城市道路,便于游人自由进出。内部设置一级道路宽2.5m,连接河道内部主要的交通节点,二级道路宽1.5m,连接一级道路方便游人游览河道内部景点。河道内设置了观光木栈道连接岛屿,通过岛屿上的汀步小路连接到亲水平台、垂钓平台、观光亭廊等景点,形成内容丰富的游览线路。沿游览线路设置了青铜文化广场、宝鸡文化林、半坡文化展示区、渭河文化廊、周文化广场、黄河历史游览区等体现宝鸡历史文化与渭河渊源的景点,游人通过游览可体会到宝鸡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见图8、9)。#p#分页标题#e#   三、结论   城市河道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城市与自然相互交流的场所,它构成了美丽的城市景观的灵魂、风韵和灵气[5]。生态性河道景观与城市景观的有机融合对于美化城市整体环境、增加城市河流的生命力有着重要作用。河道景观规划设计要遵循防洪排涝安全为前提与生态优先的原则,力求逐渐恢复河道本身生态功能,再现一个自然的、能够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从宝鸡市渭河河道景观规划设计实例可以看出,只有景观规划设计与生态科学的结合才能保护自然河道的生态系统,才能做到河道周边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从而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等多方面需求,同时形成城市独有的特色。

城市景观规划范文7

关键词:城市景观园林;生态设计;规划设计

伴随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由工业生产引发的污染问题开始涌现出来。目前,城市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也成为各种污染汇聚的中心,使得人类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伴随现代人对生活环境需求的提升,对人居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二者的矛盾愈发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建筑设计领域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成为业界人士关注的重点。城市景观园林作为城市整体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所在。

1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在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景观园林绿化已成为其中的一项关键内容,政府更是在这一领域中投入了相当大的比例。景观园林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降低噪音等,还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空间。不论是在办公区域,还是在居住区域,景观园林建设都可以起到舒缓身心的作用,为人们创建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通过对大量绿色植物的研究可以得知,通过城市景观园林建设,让人们获得更加轻松、舒适的体验,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除此之外,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还会吸引众多企业投资,这对推进生态环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人们也会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2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

2.1以人为本原则

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不仅具备艺术性特征,还存在较强的功能性。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不能单纯地以绿化为视角开展工作,而是将核心点放在人们的身心感受上,确保人的生理、心理与生活行为方式相协调。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环境,环境设计可起到调节人心情的作用。好的园林设计会给人不同的美感,不仅可体现设计人员的意图,还能从心理上引导受众,带给人们赏心悦目的体验,激发出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2.2维护生态环境原则

景观园林设计必须与生态保持协调,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损害。生态设计是指必须保护物种多样性特征,降低对自然的掠夺性,并且保持水循环,提升动植物生存质量,营造适于人类居住、生存的环境。生态设计将人看成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之一,坚决反对不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和破坏大自然的行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虽然生态设计方式益处较多,但目前人们还认识不到何为真正的生态设计,其不是运用人造方式创造绿色空间,也不是简单的挖水池、种树林。当前,多数城市园林都在采用绿色、环保的主题进行设计,但绿色不等同于生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园林景观,是投入了大量成本才完成的,因此,很难达到生态、绿色的建设目标。应从生态视角出发,运用乡土植物,充分发挥自然的能动性。

2.3配合本土文化原则

我国地域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都存在很大的不同。一个城市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遗留下来的文化,也存在很大差异,可以说城市就是文化的集合,也是科学技术的荟萃和结晶。城市景观园林建设往往会在末端出现问题,达不到统一的效果。所以,在初步设计中,会对景观、环境等内容进行综合设计,并采取多样化的措施实现设计目标,再通过统一的构思,将本土特色集中体现于景观园林。

3城市景观园林整体规划设计策略

3.1围绕城市生态环境实施规划设计

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目的在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广大市民营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所以,其规划设计工作一定要围绕城市生态环境来实施。当前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理念已从以前注重景观园林规划、建设,发展到目前关注植物在生态环境中的影响。在以往的城市建设中,多数设计人员认识不到植物在人们生活环境中的重要性,经常存在破坏环境的现象。但现代人对环境保护意识逐渐提升。因此,现代化园林设计多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为主题,同时,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尽量选择本土植物,能确保当地生态平衡,避免外来物种影响当地植物的生存和发展,以有效保护当地的城市生态环境。与此同时,在本地植物规划设计中,需坚持打造当地特有的植物景观,凸显城市综合性文化。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在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中,主要植物设置为丁香花,不仅促进了当地城市文化建设及发展,还为城市“丁香之城”形象的打造奠定了基础。

3.2结合景观文化主题进行规划设计

目前,我国各地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往往都以一个主题为中心进行建设,利用多样化的表现方式对其进行规划设计,并将其作为园林名字,如苏州皇家园林。在城市规划、历史变迁等因素影响下,城市园林建设通常包含2种方式,即对原有场地进行改建和新建。景观园林设计风格一般都是由原来的基础建筑风格决定,因此,规划设计中也会坚持原有建筑风格。设计前先要考察现场,了解当地建筑物、历史发展、建筑风格等,为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以园林主题为中心,综合性分析场地地形、本土植物生长特点、气候条件等,在其基础上,明确景观园林主题,再深入开展景观园林规划设计。

3.3基于互动式原则开展规划设计

城市景观园林多以互动式景观为基础展开规划设计,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生活、休闲的娱乐场所,为忙碌的人们提供一个身心放松的场所。与植物雕塑、立体景观雕塑等景观相比,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往往更加关注景观、游人二者之间的互动性。在其规划设计过程中,如果以互动性为主要设计方向,往往会通过2个方面来体现:第一,是对水景的利用。目前,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中水景的应用越来越多,虽然此种设计方式可以达到提升景观效果的目的,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如水景喷泉无法满足人与景观互动的需求。第二,依水建设秋千吊桥,依山建设半空吊桥,这些都是互动式景观常采用的设计方式。人们不仅可以欣赏景观,愉悦身心,还能提升景观园林的观赏性,对营造园林氛围具有重要意义。3.4依据立体绿色方法开展规划设计当前城市人口聚集增多,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这种情况下多地开始出现土地供应紧张的情况。在该条件制约下,现代城市景观园林多以中小型园林为主进行规划设计,如何合理运用有限的面积,将更多的景观容纳进来,成为众多园林设计人员关注的焦点。立体化园林景观设计是目前人们关注的重点,多运用多年生植物,从而创建出持续绿化的立体性景观。立体绿化景观园林的打造,不仅有利于增加园林绿化面积,而且会使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更为合理化,充分运用灯柱、墙体、高架绿棚等建筑,打造一个具有较强观赏性的立体绿化景观。从空间上来看,利用立体性结构,为人们打造出更大视觉、心理空间的同时,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4结语

城市景观规划范文8

【关键词】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

1引言

城市滨水区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是很重要的,滨水区作为一个公共空间给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可以增进居民之间的感情。因此吸引了很多城市居民前来,成为了城市中有特色的部分。滨水区由水域和陆地组成,是水域和陆地的交界地带,同时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达到了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城市滨水空间具有边缘性和开放型,不仅加强了城市的可识别度,同时还很好地展现了城市的风貌。一个城市的滨水区往往代表着一种文化的积淀,如何通过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来最大程度展示城市的风貌,利用滨水区打造适合人居住的空间成为了现阶段空间景观设计师正在研究的一大问题。

2城市滨水空间的界定

城市滨水区连接陆地和水域。滨水空间的范围是200m~300m。滨水空间对水域和陆地之间的间距也有要求,两者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km~2km,步行为15min~20min的路程。城市滨水空间重视的是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和谐和平衡,自然要素包括江河湖海之类的水系,以及植被坡地等地形地貌。人工景观主要指一些公共开放的区域,例如滨水空间中的公共建筑。滨水空间通过表现人工景观的魅力和自然景观的壮丽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促进城市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的融合。

3城市滨水空间的种类与特点

城市滨水区的形态与水体有关,不同的水体造就了不同形态的滨水区,主要有带状,网状和面状。滨水空间按照其相邻的水体类型进行分类,有滨河区、滨湖区、滨海区和滨江区这四个种类。还可以按照土地使用情况来给不同滨水区命名,如滨水工业区,滨水文化区,滨水湿地等。由于滨水区是开放的区域,因此具有开放性,识别性和可达性。随着滨水空间建造技术的进步,滨水空间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一个城市除了要有城市中心景观,还要重视对城市滨水空间的设置,让滨水区与城市中心特色相吻合,与城市融为一体。多样性的城市滨水区建设给居民提供了多样性的娱乐方式。滨水空间的建造还可以增强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城市的地产价值,吸引更多的投资进入城市。

4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

1)整体性理念。由于滨水区也是城市的重要部分,所以滨水区的主题要跟城市的理念相符合。在突显滨水空间的城市特色的同时,又要优化城市面貌[1]。2)生态优先原则。城市滨水空间的本质上是人改造自然的过程,所以在改造过程中要始终以绿色生态、保护环境为基本原则。在对滨水空间的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尽可能将设计对生态的影响降到最小。3)人性化理念。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一部分,因此其设计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服务城市居民,满足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和休闲娱乐的需求,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始终重视以人为本的原则。4)文化延续理念。一个城市的命脉就是城市的文化,是一个城市的象征,而滨水区就是体现一个城市文化的重要部分。因此城市滨水区的建设一定要基于该城市的历史文化,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来进行设计。从历史上来看,滨水区一般都是城市最早的发源地,因此具有较为久远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基于此,城市滨水空间的景观规划需要突显传承和发展城市文化的重要理念,让文化渗透到设计方案中的方方面面,深度融合设计和历史文化[2]。5)亲水性理念。水是生命的源泉,因此滨水空间的景观规划必须重视亲水性。在进行景观设计时,需要尽可能的让城市居民近距离地看到水上风景,领略河道景观。

5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5.1重视整体规划、科学分区。城市滨水空间的景观设计需要从整体出发,权衡利弊。其设计思路应该以城市未来发展规划为基础,实事求是,根据城市的具体形态、结构特征和现阶段的基础状况进行设计,不能照搬其他城市的设计方案,避免发生与当地城市发展不协调的情况。城市滨水空间的景观规划应该有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不能仅仅是因为美观,水域空间的规划和设计要能适应城市后期的拓建工作,不会影响城市的扩展,与此同时,又能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例如,有些城市就会采用“一河两岸”的规划方案,根据城市水域不同阶段的场景进行人文活动、生态活动的改造。如果城市内依然存在农田,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可以结合农田和城市主干道的绿化程度,打造出生态长廊,嵌入式的城市景观设计,有机配合整个城市,采用科学的分区设计的方法。水域的上游往往可以建造生态田园,由上游至下游铺设生态缓冲区域,减少下游水域的污染,保障居民的生活安全,可以采用生态滩涂的方式种植亲水植物园作为生态缓冲区。水域中游可能存在一些工业厂房,可以建设工业主题的公园和一些污水处理厂房,并以河道为主要景观,考虑到景观视觉因素,将居住区域与田园风貌区分开来。水域下游是城市居民区,这一区域可以主要展现城市的都市风貌,展现城市居民生活的美好图景[3]。

5.2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生态环境是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一个城市的水域孕育了一方水土,例如上海的黄浦江,所以保护好城市水域的生态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水域的实际情况和生态元素,对水域内的水资源进行大力保护,尽可能不破坏水域的原始生态,并在保留原始环境的前提下,构建生态网络系统,来保护植被和树林。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植物结构,进一步维持地方生态的稳定。此外,还需要保持地方原有的优良农田,形成更加丰富的生态景观。

5.3传承地方特色,发扬地方文化。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的重要象征,是一个城市文化积淀的地方,因此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就十分重要,可以充分展现一个城市的特色,弘扬该城市的中心理念。城市滨水空间的景观设计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不应该盲目追求新潮,生搬硬套,而是要对一个城市的地理、气候、环境、人文等多种因素进行充分的了解,基于这些实际情况,再对滨水空间进行设计改造。例如,上海的黄浦江两岸,充分保留着上海这座国际化城市的面貌,其两岸的建筑都体现着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一路走来的历史和文化,其中标志性的东方明珠,更能体现上海这座城市的内涵。黄浦江两岸的民宅和一些现代化技术很好的体现出了这座城市与国际化、现代化的完美融合。对于还有一些保留着农田风光的城市,可以在继续延续本来的农田风光和田园肌理基础上,对两岸的农村进行保留和改造,打造生态型都市农村,对农村的田埂和水塘进行改造和治理,将田埂设计成交错的小路,变成可以供游人行走的通道,一方面可以增强美观性,另一方面可以吸引游客来旅游,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5.4满足人性化需求,构建亲水空间。水资源是滨水空间一个独特的资源,因此是进行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时的重点考虑因素。本着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亲水、用水、乐水的亲水理念,将城市居民生活、娱乐、运动等功能性需求融入水岸设计之中,打造一个自然的水域空间。可以考虑到水域空间的水岸线资源,根据河段不同,为居民带来不同河岸的空间体验。可以根据河岸线的实际情况,规划富有城市特色的主题活动,可以在河岸边设计体育馆等建筑,充分利用水资源进行一些水域活动,例如游轮参观等活动。还可以在水域边建造一些供人休闲娱乐的场所,建造一个和谐的人水关系。在充分保证城市居民和城市安全的情况下,可以改造利用城市已有的防洪岸堤来促进城市居民和水域空间的关系,对岸堤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为城市居民打造出多样化的滨水空间,营造丰富多彩的亲水活动,让城市居民有更加丰富的亲水体验。在水域较为平稳的区域,可以提供水上游玩项目,为人们提供游玩的船只,让城市居民更好的体会到水上风光和城市之美。除此之外,在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对水资源的保护,对污染的水系进行治理,对良好的水系进行保护,进一步保障城市环境的清洁工作。同时,还可以改造人工湿地,在湿地内培育水深动植物,修复生态环境,加强滨水空间的生物多样性。对水系进行治理和保护进一步保障了城市居民的用水安全,提升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6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