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管理范例

城市道路管理

城市道路管理范文1

关键词:道路绿化;养护管理;精细化管理

1城市道路绿化功能分析

遮阳、降尘降噪,改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等都是城市道路绿化的主要功能。另外,城市道路绿化能够呈现直观美、寓意美和抽象美。美好的环境不仅使街道立面统一、协调,还能给城市增添生机与活力,提高人们的素质。

2城市道路绿化特点和重要性

2.1城市道路绿化特点

首先,绿地人为破坏事件时有发生,人为因素存在不确定性;其次,地面辐射热较高的水泥路和柏油路两侧,再伴随车辆所排放的热量,造成的空气干燥,必定影响道路绿化;现在城市中高楼林立,遮挡了部分的光照时间和强度,影响植物的生长;除此之外,城市道路绿地的土质,绿植种类,城市气温和湿度都会有影响。在车行道上,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广场以及停车场等地方进行道路绿化,能够实现控制人潮和车流、组织交通,起到改善确保行车速度和交通安全等作用。

2.2城市道路绿化重要性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感受到优美的城市环境,宜人的道路绿化有利于生态平衡。道路是城市的脉络,在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大部分的城市中,交通、划分片区只是道路绿化其中的一个功能,道路绿化更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因为道路绿化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要素的综合反映。

3城市道路绿化既存的问题

3.1缺少统一且科学的规划

由于缺乏城市道路绿化等知识,盲目地选择植物的品种,不合理地配置植物,导致的结果通常是植物因为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而死亡。由此可见,城市道路绿化缺少统一且科学的规划,不但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影响了城市整体绿化效果。

3.2片面强调效果,忽视管理层面

对绿化行业的特殊性认知不足,片面强调绿化景观效果,不重视养护管理[1]。后期管理资金投入少,管理水平难以提高,而且养护管理机制和设备相对落后,无法跟上绿化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

3.3巩固绿化成果工作不到位

巩固道路绿化成果等后期护理工作和道路绿化工程建设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做好巩固道路绿化成果工作,才能确保提高绿化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或最大化收益。但目前我国道路养护投入费用普遍较低,某些路段的护养机械设备陈年老化得不到修护,养护工人得不到专业化的培训,而且在城市道路绿化的过程中,植物容易受到当地的土质、空气质量、种植面积、树种、城市气温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病虫害。

4城市道路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

4.1精细化管理目标

根据分析得出的城市道路绿化养护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的方向,制定了城市道路绿化养护和精细化管理的目标,结合绿化植物的生长特点,寻找节约经济、生产效率高、使用寿命长、正常维护养护的管理模式,科学高效地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2],科学有效地促进城市可持续、健康绿化的发展。

4.2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4.2.1合理规划,协作建设。结合城市道路规划的特点,打造城市个性化道路特色。道路绿化带主要应用乔木、灌木、花草,形成丰富层次的植被群体,优化行人道的步行氛围,使其更加舒适。其次,加强与多部门、多渠道的协作建设,防止盲目建设,做到有的放矢。另外,要降低养护成本,选择生命力顽强的植物品种。4.2.2加大宣传力度,狠抓落实。首先,加强城市道路绿化的宣传力度,独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护绿意识,让其认识到绿化的重要性,关注并参与到保护绿化的行动中;其次,强化养护队伍的整体技术管理建设;第三,加强作业队伍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降低管理风险;第四,执行管理责任到人机制,管理责任明确具体,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第五,建立可查询的设备管理档案制度,做到物尽所值;第六,实行制度建设,狠抓落实,待用无遗;最后,推进养护管理分项核算建设。4.2.3注重细节,技术创新;区别管理,科学养护。结合城市天气、气候等因素,制作城市道路绿地月历,记录每月每周的管理重点;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各项管理措施,观察各类植物种类的生产特点,精细化养护,区别管理,科学养护;结合道路绿化的整洁度,绿植的修剪程度等指标,建立可量化考核办法,制定完善的城市道路绿化养护管理评比制度;注重创新,探索有效可行的新技术新方法新途径,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参考文献

1胡必高.城市园林绿化的精细化管理初探[J].现代园艺,2016(15)

城市道路管理范文2

城市道路施工管理在城市道路施工过程中具有多种功能,一是有利于提高道路施工质量,二是有利于道路施工管理的科学化,对于保证基础设施质量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城市道路施工管理,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高度关注管理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有效实施施工管理,必须在施工前、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后三个阶段坚持紧抓管理不松懈。同时需要保证道路设计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在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坚持公开公正,严格执行施工监理制度。

关键词:

施工管理;城市道路;管理措施

城市道路施工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它包括施工材料选择、操作程序安排、工艺流程设计、施工质量管控等多项内容。而城市道路施工管理,就是按照事先规定的办法对以上内容进行统一规范管理的过程。当前,随着基础设施项目的大量上马,部分道路工程建设质量存在的一些问题浮出水面。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城市道路施工管理的方法,对于进一步提高道路施工管理质量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加强城市道路施工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道路施工质量

经过多年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结合,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城市道路工程质量明显提高,基本可以达到规定的标准。但部分地区和部分项目工程质量依然令人担忧,与规定的标准和社会的期望相差较远,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城市道路施工质量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施工管理工作不到位和施工阶段对质量的管控不严造成的。城市道路施工是一个复杂性、综合性较强的工作,要确保道路施工具备较高的质量,就必须从管理工作着手,通过加强管理保证工程质量。

(二)有利于道路施工管理的科学化

长期以来,施工技术的改进和道路常见问题的解决成为我国城市道路施工关注的焦点。为了保证和提高道路施工质量,我们采取的主要是引进和依靠各种先进的设备和施工技术,而通过优化施工软环境和依靠加强管理来保障和提高施工质量则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各种硬件设施已经基本到位,施工质量一定程度依然存在问题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加强管理,建立和完善道路施工管理体系,有针对性地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必将有利于保障和提高城市道路施工质量。

二、加强城市道路施工管理的思路

(一)牢固树立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质量第一。城市道路施工与居民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威胁到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城市道路施工必须坚持质量第一,一切工作必须把施工安全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二是必须高度关注管理问题。在项目施工环节中,以保证质量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可以发挥巨大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施工管理体系可以进一步推动城市道路工程管理的系统化和程序化,为引进精细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对提高施工企业管理能力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在城市道路施工过程中,硬件设置和管理制度十分重要,但其中扮演不同角色的施工人员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通过多种措施切实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物质刺激和精神激励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培养和增强他们的人文精神和敢于承担责任的意识。四是坚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城市道路施工是一项综合性工作,不可控因素较多,因此,必须在施工中树立前瞻意识,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好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工作。要建立有效的防控制度,定期检查工程质量,杜绝各种隐患的发生,确保道路施工工程质量。

(二)明确三个主要环节

按照道路施工的时间顺序,道路施工管理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管理成效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道路的施工质量。一是施工前管理阶段。施工前管理阶段也称为施工的准备阶段,所有施工参与人员应该在这一阶段围绕自己的职责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分析各种可能出现的影响道路施工质量的因素,分门别类做好管控工作,为道路施工顺利开展打好基础。二是施工过程管理阶段。根据这个阶段的工作特点和在施工整个环节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施工过程管理阶段又被称为过程控制阶段。过程控制的主要功能是对包括人员、材料、环境和设备等生产要素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同时结合工程的实施状态进行管控的过程。施工过程管理阶段是城市道路施工管理的核心,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三是施工后管理阶段。施工后管理阶段的内容包括道路施工质量的查验和涉及工程的各种资料的归档保存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企业的自检,它不同于由外部组织的竣工验收,而是施工单位自行开展的工程质量检查,因此,这种检查更应严格要求而不能敷衍了事。

(三)采取其他综合措施

一是保证道路设计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在城市道路设计阶段,设计人员要通过广泛对比,吸取众家之长,充分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经过设计方案的充分验证来确定未来的方案。同时,设计人员在考虑方案的取舍时一定要考虑我国的国情,避免照搬照抄,脱离我国实际。要从我国的特点出发,充分考虑道路施工的可行性,确保设计方案能够得以落实。二是在项目招投标过程中要反对垄断,坚持自由竞争的原则,确保公开公平招标。在招标工作开始前,要严格审查参与投标单位的各种资质,坚决把不符合要求的投标单位挡在门外。管理部门要发挥监督职责,全过程参与项目招投标行为,利用制度优势杜绝招标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违规现象。通过一系列严格审查合理选择最优建设单位,坚决避免由于制度原因而出现的质量问题。三是要严格执行监理制度。工程监理制度是外部监督功能得以发挥的基础,是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我国已经在许多建设领域引入了工程监理制度,但总体来看监理制度的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一些监理活动流于形式,这必将会导致在以后的使用中出现各种隐患。在城市道路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监理制度,督促监理人员及时进入现场按照规定认真核查,不仅要认真做好工程变更记录、工作量核实和质量验收等工作,还要做好工程项目中的沟通协调工作,发挥监理工作职责,保证建设项目质量。

作者:李旭 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城市道路管理范文3

首先详细介绍了城市道路施工管理简介,对城市道路施工管理的依据,城市道路施工管理的原则,城市道路施工管理的主要环节进行详细阐述,最后对城市道路施工管理的具体措施进行深入研究,望能为日后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道桥管理方案;经济建设;道桥技术;道桥规划

0引言

自从党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经济的国策后,我国经济建设水平直线上升,这一让世界备受关注的傲人成就离不开道桥建设的发展。要想使一个偏远的城市或者郊区发展经济,就要在该地引进先进的生产资料、高级的精英人才、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流动资金。良好的交通环境将会使发展区域和发达区域连接起来,使生产资料共享。我国在进行扶持偏远地区和城市郊区经济发展时修建了数以千计的道路和桥梁。但是建造这些道路和桥梁的生产工艺和质量令人担忧。自2000年以来,我国在各地区发生的道路施工事故不计其数:如道路坍塌、路线规划不合理、使用年限不达标、建设流程不符合法定规范等。以上所述道路施工事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例如使用材料不符合标准、施工过程中不按规定流程施工,甚至为了降低造价而偷工减料等。道路施工事故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不仅没有达到规定的预期目标,而且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为了减少施工事故,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工程建设监理制度》来遏制事故的发生。但是只靠政府和法律单方面的努力并没有从根本上去除事故的根源。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在道路项目建设时期。要想从根本上去除事故源点就要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下功夫,从事实出发,在各个事故中吸取教训。建设一套完整而具有科学性的道路施工管理方案是目前建设管理部门的重要研究方向。

1城市道路施工管理简介

1.1城市道路施工管理的依据

国家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工程建设监理制度》中规定: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参与建设项目所用工具设备的检验、建设项目所用材料的检验、各个单项工程施工设计文件的检验、建设项目分项工程施工技术及流程的指导与管理和最后的总体检验。施工时以国家出台的法律规范和当地政府监督管理部门所颁布的规定为施工依据。

1.2城市道路施工管理的原则

(1)道路使用的耐久性是最重要的性能之一。公共交通途径的建设、人们的衣食住行和人身安全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公共交通道路的建设时首先要保证道路的耐久性和安全性达到标准,实用性是道路存在的意义。(2)为了使公共道路的实用性和安全性达到标准,在选择施工队伍时要使用招投标的方式来选择施工队伍,选择满足资质的建筑企业来进行道路的施工建设;聘请相应资质的建设监理团队对建设工程进行管理监督等相关服务;对设计单位给出的相关设计文件和施工管理文件进行参透和实验。只有对道路施工每道程序进行细致的施工和检查,确保每个阶段的工程质量都满足相关规定,才可以建设出体系良好的交通,达到道路建设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相互联系的大规模的公共道路体系。(3)道路的建设除了需要相应资质的监理公司外,还要有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因为道路的安全使用性联系着人们的安全和经济的建设,所以建筑师的技术资质和作业人员的技术手段对于道路的安全性起着无可比拟的决定性作用。在建设项目生产准备时期要对建筑工人进行相关专业的教育培训,使建筑工人清楚道路建设的重要性和建设项目施工工序。道路建设项目的施工流程要让工人们提前认识并熟悉。例如铺设道路混凝土的水灰比、道路建设的地基处理和道路的养护方法等。(4)当道路建设施工过程中出现漏洞或者不符合规定的分部工程时,要及时改正和弥补,不能放任不理。道路建设项目的各个分项工程必须达到规定要求,不能有任何的安全隐患,要满足民众的使用需求和道路的安全使用性能。

1.3城市道路施工管理的主要环节

在设计单位完成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文件后,承包方要进行道路场地平整。城市道路建设的安全根基和施工事故的源点就是在建设项目施工时期。对道路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是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决定项目建设质量高低的根本所在。在对建设项目进行安全生产管理时,可将其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1.3.1生产准备时期

处在建设项目生产准备时期,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要商议形成施工方案,设定管理条例,协商管理方案。三方要对项目建设前预判工期与质量,建设中掌控工期与质量,建设后评价工期与质量。

1.3.2生产建设时期

处在建设项目生产建设时期,建设单位施工管理人员、监理单位管理人员和施工方有关人员共同协商管理方案并完成对设计文件的参透、生产建设所用工具设备的安全检查、生产建设所用构件安全与性能检查、生产建设作业工种的调配和安全监督、生产建设各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及安全护具的佩戴情况等监督管理事项。

1.3.3生产完成时期

处在建设项目生产完成时期,监督管理方要结合建设方、施工方和当地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共同对建设项目进行竣工检查、备案。三方要保存好施工文件并对建设项目做出评价。

2城市道路施工管理的具体措施

(1)处在建设项目生产准备时期,与建设项目有关的生产管理人员要结合有关施工文件研究生产方案和讨论生产方案的可行性。首先各部门生产管理人员要熟悉设计单位给出的施工文件,参考国家出台的法律规范和当地政府监督主管部门颁布的管理条例,吸取已发的施工事故的教训,学习建设项目成功施工的经典案例,商议出建设项目的生产方案。在参透设计单位所设计的施工文件时要排列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布置各分项工程材料堆放地点,分发作业人员作业安全护具,各分项工程的机械器具进场道路。参考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时要记牢规范中所规定的数据,不可以出现违规和“打擦边球”的情况。在吸取事故教训时要研究事故的发生原因和发生时的情况,检查自己的工程概况是否与之相符。在参考案例时要参考案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技术。工作流程等施工方法。(2)在进行生产项目招标时,要邀请合格资质的监理单位帮助建设单位向各投标单位给出详细的招标文件。有关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审查各投标单位的标书和资质,公平竞标。在投标单位资质符合的前提条件下,有关管理人员要择优选择施工经验丰富、人员素质高、工程造价低廉的施工单位。(3)建设项目的工程施工应当由建设单位聘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由建设监理单位对工程施工进行施工管理和监督,重点的施工工序需要监理单位现场指导并对施工工序进行记录和查验。监理单位可以划分投资控制组、安全管理控制组、施工进度控制组、合同控制组;对施工方的各项工作进行统一指挥,将施工职责划分清楚,实行职能组织管理专业化,确保道路建设的安全使用性能。(4)在建设单位完成公路修筑并对公路的自行检查评定后,参与建设活动的有关单位共同对分项、分布、单位工程进行抽样复验。根据相关标准以书面形式对道路的安全质量进行验收。实行“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方法进行科学化的验收。参加道路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建设项目的分包单位将所分包的质量控制资料整理完整后,交予总包单位归入工程竣工档案。(5)道路建设完工后,由政府交通单位按照道路的宽度、使用功能、使用年限等因素分等级划分,而且需要政府交通单位定期支出一笔费用用于道路的保养和道路损坏部分的修筑。还要对道路的维修情况进行细致地查验,防止存在安全隐患,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当验收维修情况不达标或施工方没有按义务进行维修的,可请当地建设主管部门或工程监督机构协调处理并重新验收。

3结语

交通环境直接影响行政中心交通和经济发展,本文主要对公路修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事故原因进行研究,介绍了公路修建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公路修建管理的具体措施,以建立施工管理体系来保护施工的顺利进行,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红芳.加强城市道路施工管理,促进城市和谐发展[J].中外企业家,2014(14):213-214.

[2]马晓,丁恒,张卫华.道路施工交通影响范围确定方法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5):655-660.

[3]李海庆,刘意.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1,18(9):294.

城市道路管理范文4

 

城市网络很复杂,交通的运行和产生交通问题的因素也很复杂,城市交通管理方案往往由多个管理策略、管理措施组合而成,任何一个建设或管理措施的实施都会引起整个城市路网上交通运行情况的改变。目前,中心城区的道路网整体格局已经基本形成,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居民消费意识增强,其出行次数、距离在不断增加,这些因素造成了城市交通流量大幅度提高。汽车已走进越来越多人的生活,“行路难”、“停车难”像个不速之客,已光顾各个大中城市。在路网整体不变的情况下,交通服务水平大幅下降,道路拥堵、交通事故、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这些因素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影响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   1 城市路网现状分析   1.1 路网密度低   城市道路网密度是表征城市交通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公里/平方公里表示,要依道路网内的道路计算其长度,依道路网所服务的用地范围计算其面积。城市道路网内的道路指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不包括居住区内的道路。《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要求,中等城市的道路网密度要达到5~7公里/平方公里,就是每平方公里的范围平均约5~7公里长的道路,其中主干路1.0~1.2公里/平方公里,次干路1.2~1.4公里/平方公里,支路3~4公里/平方公里。有资料显示,东京的道路网密度是18.4公里/平方公里,纽约是13.1公里/平方公里,巴塞罗那是11.2公里/平方公里,北京是4.4公里/平方公里,上海是6.0公里/平方公里。   1.2 路网结构不合理   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4个等级,在城市道路网络中,各种等级的道路要有一定的比率,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道路的通行功能。但在现实中,一些部门由于片面追求城市形象、人均道路面积指标等等,往往只重视快速路和主干道规划建设,而忽视城市次干道和支路网的规划建设,导致城市道路网结构级配不合理,次干道和支路数量不足[1]。道路网结构级配不合理是目前造成交通拥堵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有专家指出,支路道路网密度低于一定的指标,堵车是必然的。再宽的主干道,再多的快速路和立交,也解决不了交通堵塞问题。城市道路中几乎没有几条支路可以行驶公共汽车。另一方面,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主要分布在开发区和环城路网,而市区里面的交通拥塞依然没有得到解决,这也是城市道路建设数量不断上升,但市内交通仍然没有改善的原因。   1.3 城市建设中现行的小区模式阻碍城市道路网的形成   在分级道路网交通体系下,中心城区城市道路的主次干道路网间距一般都在600m左右,而支路系统通常不作为控规条件,一般只纳入小区内部的详细规划,与城市路网的直接贯通得不到保障,丧失了支路应有的作用,也阻碍了城市道路网的形成。巨大的封闭式居住区遍布在城市里,这会对城市道路网形成造成很大影响,自然要引起严重的交通问题。城市支路进入的规模较大的居住区,有的因为所谓管理和安全的需要,四周增加了围墙,道路实行门卫管理,城市道路到此实际上就中断了。大量的小路和街道被封闭在各小区的围墙内,像人体的很多支毛细血管被阻断了一样,使得城市道路交通灵活选择性差,在路网中造成“肠梗塞”,集合成为交通的总体瘫痪,路网资源被严重浪费。   1.4 缺乏现代化的监控手段   我国目前仍属交通落后国家,路网监控管理不够系统、全面,对城市道路交通及管理现状缺乏有效的分析、诊断,组织管理亟待优化。现代化监控手段的缺乏使得日益尖锐的交通滞后与经济飞速发展之间产生矛盾,导致行车延误、交通事故等,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解决。   2 城市路网建设思路   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的道路网络,其规划必须主动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应由注重数量转向质量与数量并重,不仅要满足人民基本交通需求,而且要提供高质量、高水准的交通服务,由注重建设转向“建管”并举,要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全局统筹、内外结合,及时更新规划的理论、方法、体系,成为道路建设的先导。寻求区域空间发展与道路空间布局的协调发展途径,解决市区与市域、城市与城际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问题。寻求能主动适应城市化和快速机动化发展的路网规划理论,研究规划的功能以及对于规划的要求,建立相应的规划方法,解决规划核心技术问题。研究适合都市圈和都市区的路网规划方法,开拓规划思路,建立与这种区域发展新格局相适应的规划体系和规划原则。建议根据国情仍然沿用国标GB50220-95中的原则,但具体路网规划的相关参数应该相应提高和扩大,确立“主攻交通、完善网络、拾遗补缺、提升功能、优化系统、强化管理”的方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国情制宜”,如图1所示。     3 完善城市路网建设的对策   (1)加强行业管理,加大制度创新,开拓多元化筹资建路模式,规划完善城市路网。理顺路网管理体制,加强行业管理,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和事业单位改革的原则,推进公路管理路网体制改革,保证行业的相对完整和事权、财权的相对统一,市道路管理局作为主管市道路工作的市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应承担全市公路规划、建设、养护、路政管理等行政职能。破解道路建设资金难题[2],一是将干线道路建设纳入市重点项目规划,统一融资,加快路网结构改造,提升干线道路等级;二是积极主动争取国债项目、扶贫项目、国家扶持县乡公路建设项目资金;三是招商引资或开展社会融资,采取工程预算价出包公路建设权,由道路部门还本付息或其他企业发起成立股份制公司,募集企业及民间资金承建;四是财政支持,加大贷款力度,除利用道路专户作贷款抵押外,还利用其他资金为道路建设贷款资本金,作抵押贷款。   (2)加强旧路、交通堵塞路段的拓宽和新路交通规划。现在城市道路面积率较低,且其建设速度赶不上机动车增长的速度。应加强旧干支路的拓宽和新路交通规划的力度,但对于城市自然环境(绿化工程、环境污染)、历史特色,应该坚持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p#分页标题#e#   (3)改善路网等级结构。国内外研究表明,从快速路至支路,路网合理的结构应为“金字塔”形(规范中规定为1∶2∶3∶7),而我国城市路网结构却为“倒三角”形,普遍缺少支路或次干路。应该遵循等级越高,其里程越短且比重越小的要求。路网级配极不合理,不仅不利于机非分流系统的形成,也不利于不同出行距离交通的相互分离。通过以交通管理为主的建设策略,整合现有城区道路资源,组建城市街区毛细路网,改善城市交通。   (4)避开重要交通节点。在城市中有大量人流和车流的集散点,如公共建筑、停车场的进出口,5种运输系统的客货运站、场、码头等,应增设进出口,尽量做成循环交通系统,以避免产生大量交通冲突点。在城市的CBD区域,有很多商业街、游乐场、电影院等易吸引大量人流的设施,在这些区域,交通枢纽冲突点较多,在进行城市路网交通规划时,应妥善处理重要交通节点的出入问题、公共交通的衔接部分、停车场和公共集合区域同它们周围道路的结合问题。   (5)改善道路密度和间距。各级道路密度和间距是路网布局结构最为关心的问题,道路网密度不能过稀或过密。在我国由于大量客观存在的小区内部道路和单位内部道路不列入城市道路范畴,因此城市道路网密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要小得多。根据国际上一些代表性城市道路网使用的经验,确定道路网密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从交通角度考虑,道路网密度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2)要兼顾交通与生活居住等各方面的要求。3)每个城市根据地区不同、交通管理控制方式不同,道路网密度亦不同。4)特殊城市或地区,可以另作考虑。从交通方面考虑,一般情况下每200m有一个交叉口,会感觉交叉口过密,交叉矛盾太多,对车辆行驶及交通管理都很不方便,而800~1000m才有一个交叉口,对于居住小区和街坊的出入往来不够方便。因此,为了有利行人及车辆的行走和行驶,道路交叉口间距以300~800m为宜。不同等级道路功能不同,设计速度不同,对应的道路交叉口间距也不同。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交叉口间距宜分别为1500~2500m、700~1200m、350~500m、150~250m。不同地区道路网密度应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城市中心区交通量大,市区中部次之,边缘区交通量较少,因此中心区道路网的密度应当较大,市区中部较小,市区最小。   (6)注重道路衔接形式。道路衔接方式主要考虑的原则有:次要道路让主要道路,低速道路让高速道路,生活性道路让交通性道路,越级道路不交叉、适当分离等[3]。应避免过多的支路与主干路相交,以避免支路车流对主干路车流的影响和降低主干路车流速度等。城市路网布局结构中各层次道路应实行有序衔接,每一层次道路服务于更高层次的道路,为高层次道路起到聚集和疏散作用。任意等级、层次的道路连接会使城市道路系统缺少层次性,道路功能模糊。   (7)构建开放型新社区。改变封闭式住宅小区,建立丰富多彩的新居住地的关键是创造多样性与选择性,其居住区应该在空间、形态和模式上多样化,充分利用和贯通现有路网资源,充分体现丰富的城市现代生活和宜居性。在协调小区与周围环境的同时,力求表述其自身的鲜明特征,表现出多样性、选择性以及和谐宜人之处,规划出更加合理的道路网密度,划分出大小合适的居住用地地块,缩小居住区用地规模,开辟居住区用地之间的通道[2],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既考虑到有序与多样发展又避免混乱的城市规划演变规律。   (8)实施城市道路网络视频监控。通过系统将监视区域内的现场图像传回指挥中心,使管理人员直接掌握车辆排队、堵塞、信号灯等交通状况,及时调整信号配时或通过其他手段来疏导交通,改变交通流的分布,以达到缓解交通堵塞的目的;管理人员随时掌握交通警卫录像、大型集会活动的交通状况,及时调动警力,以保证交通畅通;通过突发事件的录像,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对违章行为的录像,发挥监控系统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的积极作用。解决方案如图2所示,本方案是基于IP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前端各个交通道路上的视频信号经网络一体化摄像机直接与网络交换机连接,通过交通局专网线路与交警总队的服务器连接,服务器通过网络为各个授权用户提供图像信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数字化视频传输系统。   为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满足道路交通上的使用需求,在整个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下性能要求:1)标准性。根据交通行业监控点的分布图,并充分考虑现场实际情况,前端设计采用网络一体化摄像机,采用MPEG-4压缩标准,将数字化的视频信号通过网络直接传输到后端的监控电脑,保证视频信号和控制信号的准确传输,还可采用电视墙实时显示各监控点的信息。2)先进性。在投资费用许可的情况下,系统采用当今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一方面能反映系统所有先进水平,另一方面又使系统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使该系统在尽可能的时间内与社会发展相适应。3)可靠性。系统最重要的是可靠性,系统一旦瘫痪后果将是难以想象的,因此系统必须可靠地连续运行。系统设计时在成本接受的条件下,从系统结构、设备选择、产品供应商的技术服务及维修响应能力等各方面均严格要求,使得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尽可能少。即便是出现故障,影响面也将尽可能的小。4)安全性。对于安全防范系统,其本身的安全性能不可忽视,系统设计时,必须采取多种手段(防火墙、权限设置等)防止本系统遭到各种形式与途径的非法破坏。

城市道路管理范文5

1.1道路桥梁工程中的设施配置不够合理,施工材料也没有合理的利用,造成材料浪费的现象,直接的导致了道路桥梁工程建筑成本的不断增加,对于工程造价也没有有效的控制。这就给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增加了较大的负担。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有效的提高施工材料的使用情况,是确保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基础。

1.2在城市道路桥梁工程中,施工场地的技术监管人员没有严格的进行监管,导致技术监督质量不合格。施工现场偷工减料的现象比较常见。导致城市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也没有达到标准要求,严重的影响到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3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按时、保证质量的完成道路桥梁工程中的任务,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施工相对难度比较大,而且任务比较繁重,这就导致了在短时间内不能很好的控制道路桥梁建设的进度情况。另外,道路桥梁工程的地形条件、地质条件等等问题,都是影响工程的管理与成本的控制的因素,这就对工程的验收与竣工工作等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1.4城市道路桥梁工程的养护工作不到位,现阶段的建筑施工队伍,在工程竣工以后对工程的养护工作认识不到位。在道路桥梁工程出现问题的时候,也不重视,这在某种程度上就会使道路桥梁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的扩大化,严重时会出现威胁人们生命财产的状况出现。

1.5城市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由于我国现阶段的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多是一些农民工,其文化素质也不高,技术水平也普遍不强,综合素质相对较差,施工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城市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2城市道路桥梁工程管理的强化策略

2.1道路桥梁的核心物质就是钢筋,钢筋具有较强的硬度,但是钢筋却比较容易出现锈蚀的现象,如若钢筋出现锈蚀的现象,那么就会降低道路桥梁建筑的使用寿命,也严重的威胁了人们的出行安全。所以,城市道路桥梁工程在建设时所选的材料必须要严格。钢筋的选择要科学、合理,可采用土层钢筋进行使用,土层钢筋比普通钢筋曾在一点优势,土层钢筋添加了防腐土层,相对质量比较硬等特点。对于出现腐蚀现象的钢筋,要采用喷砂法及时、有效进行修复。

2.2混凝土是城市道路桥梁建设中的基础,在工程中的使用量也比较大。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是道路桥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道路桥梁中一般比较常出现的问题就是裂缝问题。裂缝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是因为混凝土的使用不合理,或者是混凝土的质量不达标所造成的。为了使混凝土的使用质量不断的提高,使水泥与水的比例更加的精准,就需要选择等级强度较高的混凝土。对于混凝土的搅拌技术与振捣技术也要及时、有效的进行优化,促使混凝土可以更好的融合,有利于道路桥梁工程的使用寿命有效的延长。要对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所需要用的时间更加精准的计算出来,保证建设的周期比较规范化、合理化。防止混凝土因为天气过热、温度过高而过硬的现象,可以在混凝土中适当的加入一些掺合剂与外加剂,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的使用情况,从而也有利于道路桥梁工程成本的降低。

2.3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对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也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要注重对施工人员的知识储备与技术能力的培养,可以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更有效的进行施工作业。要不断的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施工人员对转技能的掌握能力的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现阶段工程建筑的施工需求。同时,施工人员自身也要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可以参加一些培训班也可以多看看一些关于建筑、美学、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书籍,以此来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

2.4道路桥梁工程管理技术的不断提高,将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与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对道路桥梁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对于道路桥梁工程中的一些质量问题要严格的处理,绝不姑息。责任划分到个人,岗位责任方案也要科学、合理的制定,从而才能有效的实施。

2.5根据道路桥梁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相关的模拟方案,此方案的制定要比较详细,详细到在各个施工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设置出这些问题出现后的解决方案,尽可能的避免出现这些问题,对于道路桥梁工程中的一些重点工序与重点路线也要认真的研究与分析,对于工程中的重点施工,要加大施工力度,也要加大相关设施的投入,确保重点施工能够顺利的完成。另外,道路桥梁工程中的验收监理部门也不能放松对建筑施工的监理验收工作,工程质量验收也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2.6在城市道路桥梁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有较大的人力施工与大型机械的相互配合,要充分的挥发各个机械设备的优点,合理的利用,合理的安排、统一的调度,只有这样,才能对时间充分的利用。在进行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前,需要对相关的机械设备进行仔细的检查,保证在施工的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在日常也要对机械设备进行有效的保养,对于施工人员要保证人数充足,工种比较齐全,确保机械设备在施工使用的过程中有效的发挥自身的作用。

3结语

城市道路管理范文6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速度管理;有效措施

现阶段,交通事故的频发引起了国家的注意,国家逐渐把速度管理重视起来。由于我国起步较晚,所以速度管理工作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对于我国发达地区而言,已经完成了城市的基础建设,但是速度管理方面的工作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建设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速度管理框架。通过本文,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关于速度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提高我国城市交通管理的水平。

一、基于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关于速度安全的应对措施

结合我国道路交通速度管理的实际情况,并吸收借鉴其他国家速度管理的优秀成果,创设科学、有效的速度控制方法,笔者在速度的更换和更安全的速度两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基于道路功能和环境的路段进行限速调整

现阶段,有一些国家为了避免产生交通事故,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将道路限速的标准逐渐落实。一般情况下,都是根据道路的环境、功能设计合适的行驶速度,如果是上下班的高峰期,会出现较多的行人或者是非机动车,如果道路的标准比较低,那么必须采用较低的限速,根据道路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1)调整路段限速。路段的限速分为两种,一种较高的限速,另一种是较低的限速。针对主干道、高速路段必须把速度调整为较高的限速,如果是次要干道,或者是生活干道,可以调整为较低的限速。但这也不是具体、明确的规定,还要根据道路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根据道路的环境合理限制行驶的速度。(2)推行限速街区试点。在实施此项工程时,相关的人员可以根据其他国家比较优秀的限速原则,在城市比较繁华的路段进行试用,速度为每小时30千米行驶。在限速街区内,把机动车行驶的速度控制在高限速,但是也要根据实际人流量、环境进行合理的调整,将限速值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1]。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根据相关的数据信息显示,曾经在深圳的一个街区利用此项措施,交通事故的发生降低了29.5%,有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二)快速路速度管理

(1)实施全路段限速管理。一般在夜里快速路处于低峰期,行驶的车辆相对白天较少,所以在这个时候实施限速,并且设置抓拍的设施,对于超速行驶的车辆进行抓拍,在相应的地段设置减速带,为了增加检查的力度,还应该增加测速的相关设施。通常情况下,快速路的行驶速度要控制在每小时60千米或者80千米左右,但是避免不了其他的情况,还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速度的调整。但是有一些驾驶人员会存在屡教不改的行为,执法人员应该加大管理的力度。这样一来,在夜间的时候,快速路段的行驶速度得到改善,而且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概括出也呈下降的趋势。(2)局部段限速管理。有一些道路的建设比较差,有的会出现急转弯,造成人们视觉的盲区,驾驶员控制不好速度,非常容易产生追尾等交通事故[2]。所以可以对这条路的局部进行限速调整,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一定会有明显的改善,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也逐渐的降低,减少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3)快速路辅道速度管理。为了减少在快速路中的交通事故,可以把速度指示牌张贴在辅道接入的位置,为了加大监管的力度,设置相应的抓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接入车的速度,避免行驶的车辆和行人发生交通事故。与此同时,还可以设立相应的天桥、公交站,在车辆驶过的时候,起到躲避的作用,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4)拉链式秩序管理。根据相关实例数据显示,实施拉链式只管理,可以维持良好的交通秩序,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由于效果较好,在快速路段实施拉链式秩序管理的城市越来越多。

(三)道路接入速度管理

(1)快速路主辅接入口的速度管理。利用相关的工程技术在快速接入点中应用,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根据道路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速度管理措施,避免出现车辆的交叉和冲突,可以增加速快道,防止出现追尾的情况。(2)支路及单位出入口接入干路的速度管理。由于支路和干路是交通事故多发的地带,所以必须将道路的体系进行优化,不要将支路和干路相衔接,而且在出入口的位置张贴限速的指示牌[3]。

二、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机动车的普及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所以相关的部门加强对速度管理的控制,在各个路段采用合理的措施进行限速,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孙超,陈小鸿,张红军.基于速度管理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155-163.

[2]邵源,孙超,张俊峰.大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主动管理策略[J].交通与运输,2019(3):31-35.

城市道路管理范文7

我国是多山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3,约650万km2,约有1/3的人口居住在山地。近年来山地城市极端降水发生频率不断增加,由于山地地形较陡,地表径流短时急流而下,加之城市硬化面积大量增加,排水系统建设滞后及多部门管理不协调等原因,城市道路易汇集大量雨水快速下泄,造成城市内涝灾害,直接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传统“以排为主”处理雨水的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山地城市的发展。

2国外道路雨洪管理模式

为缓解城市化带来的雨洪问题,西方国家在多年的实践中探索了不同雨洪管理模式,并取得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措施包括最佳管理措施(BMP)、低影响开发(LID)、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SUDS)、水敏感性城市设计(WSUD)、可持续基础设施(SI)、绿色基础设施(GI)、水环境精明设计(watersmartdesign)和更优场地设计(BSD)等。

(1)最佳管理措施(BMP)。

最佳管理措施(bestmanagementpractices,BMP)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提出解决水质水量等问题的综合措施,主要强调通过收集、短时储存或引导雨水按照设计流速渗透进土壤和下游的雨水设施,就近处理雨水,从而减少雨水径流量、控制径流速度以及污染物。其主要是在法规政策支持下采用工程性(如滞留池、渗透设施、人工湿地、生物过滤和停留系统等)并辅之以非工程性(如土地使用规划、垃圾管理、街道清扫等)的措施来达到控制的目的。宾夕法尼亚州的最佳暴雨管理手册中,专门提出将BMP措施结合道路设计、建设及维护,实现径流量削减及水质提升。

(2)低影响开发(LID)。

美国马里兰州20世纪90年代提出(lowimpactdevelopment,LID)低影响开发策略),强调通过一系列源头控制措施达到对雨水的管理与利用,总体目标是实现开发前场地的水文状态,更为强调与景观结合的生态设计。主要措施包括生物滞留池(雨水花园)、绿色屋顶、雨水罐、透水铺装、植被浅沟与过滤带、洼地、种植器、树盒、蓄水池、渗透沟、干井等,此类措施同时兼具雨水控制以及景观或使用功能,尤其适合城市新区开发以及旧城改造,广泛适用于居住区、道路、公园、商业区等场地。目前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雨水技术之一,著名案例美国西南十二号大街(SW12thAvenue)和东北锡斯基尤街(NESiskiyou)绿色街道项目,均为“以自然方法管理街道暴雨水”的示范性工程。

(3)绿色道路(greestreets)。

绿色道路将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SI)与低影响开发措施(LID)结合,在道路景观设计中综合运用,从而有效控制雨水,减少径流量及污染,缓解城市内涝同时提升道路景观和生态环境。最具代表性的如俄勒冈州波特兰的绿色街道项目及芝加哥绿色小巷项目,已成为道路雨洪控制利用典范。前者的成功之处在于将雨水花园、植物浅沟等生态雨水措施精妙地融入道路景观设计中,从而形成一个雨水收集、滞留、净化等多种综合雨洪控制功能的道路绿化系统。后者是全美迄今为止最大公共道路翻新工程,通过绿色方法对芝加哥城市内超过4000m2小巷改造,将原有硬质铺地改为透水沥青或透水混凝土等透水铺装,良好的渗透功能使得雨水直接下渗至地下石床,避免积水。改变了原有巷路不堪重负的地下排污系统问题。美国道路建设一直位居世界首位,全美公路里程约650万km,同时也是世界上拥有高速公路最多的国家,约为9万km。可以看出其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对城市道路及高速公路路面径流非常重视,并在道路设计手册中明确体现雨洪控制技术。

3雨洪管理模式对山地道路景观设计的启示

3.1转变建设理念,完善相关法律规范

(1)改变“以排为主”的传统雨水处理思想。

面对日趋严峻的城市内涝问题,不应将希望完全寄托于增加城市硬质排水系统,广大相关设计师亟须更新设计理念,学习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并本土化应用,将传统的单一排水设计与单一景观设计理念彻底扭转。在进行道路景观设计之前,充分考虑利用景观手段缓解雨水问题,营造城市排水的“软性系统”,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维护健康自然水循环。

(2)树立节约水资源的观念。

雨水资源是宝贵的城市水资源之一,由于长期未得到足够重视,没有针对性地设置收集利用设施,致使雨水资源随着管道系统快速流走,大量城市缺水与内涝问题交织。如能有足够的节约水资源意识,有目的地设计合理的雨水滞留池、生物收集池、人工湿地等道路雨水收集设施,将为城市节约大量的水资源。这部分水资源还可以反过来浇灌道路绿化以及冲洗道路等,实现良性循环。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发达国家由于实践开始很早,相关配套法律较为成熟。近年来我国已经认识到雨洪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逐步出台相关规范,如2006年建设部颁布的国家标准《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2013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及暴雨内涝防治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及住建部《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以及北京、深圳等城市的雨水利用地方规范,均对城市雨洪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实际上仍然缺乏系统的城市雨洪控制利用法规,更缺乏城市雨洪管理技术与道路设计结合的政策支持及相关设计规范。目前急需补充雨洪技术在道路设计手册规范中的空白,促进相关领域设计工作展开有据可依。

3.2设计手法因地制宜

山地城市道路具有以下特点:地形变化大,平面布置形式较为自由,空间丰富;坡度大弯道多,各类水、旱桥涵及护坡、挡土墙、护栏等工程构筑物多;道路与山体结合较为紧密,融为独特景观。其独特性决定了仅靠修复地下管网无法满足城市雨洪安全。据此,应充分利用特殊的自然条件,包括雨水排蓄系统、雨水渗蓄调控系统以及雨水污染控制系统来构建山地内涝防治及雨水利用系统;同时,针对山地城市普遍布局紧凑、用地紧张的特点,应该采用小型、分散的方式来构建自然雨水渗透系统。结合以上特点及适宜的国外雨洪管理措施,可因地制宜,在山地城市道路绿化中合理设计雨水景观。

(1)滞留带———绿地接纳雨水。

滞留带一般呈长条形,外表类似一般的绿化隔离带,主要用于处理路面径流。可替代停车场、道路及高速公路中间的绿化隔离带,达到径流输送、净化及增加下渗,缓解排水管压力的作用,同时营造较好的景观效果。滞留带沿道路纵向分段设置,每段设置溢流口,雨水口设置于绿化带内,路面高于绿地,雨水口高于绿地而低于路面高程,形成接纳雨水的下凹式绿地。道路径流可进入绿地进行下渗,而多余的雨水可从雨水口排出。滞留带尺寸较灵活适于用地局限区域使用,也可与植被过滤带组合使用。

(2)渗透浅沟———雨水“跌水”景观。

渗透浅沟是兼具雨水收集与截污功能的措施,雨洪径流通过植被时,流速得到降低,污染颗粒沉淀,有效促进雨水入渗,有一定贮存调节功能,适合污染负荷不高、用地紧张地区使用。可以城市用地布局和道路系统规划为依据,在城市地块边界、道路两侧或硬质地面的周边地区设置,使其与整个区域的排水系统构成一个整体。同时,由于植物渗透沟渠可以顺着山地道路两侧天然的沟渠布置,可以依托地形高差,形成山地天然的“跌水”景观。

(3)生物滞留池———雨水花园。

生物滞留池是指在低洼区种有灌木、花草乃至树木的工程设施,主要通过填料的过滤与吸附作用,以及植物根系的吸收作用净化雨水,同时通过将雨水暂时储存而后慢慢渗入周围土壤来削减地表雨水洪峰流量。可广泛用于城市道路、停车场、庭院、各类小区等场所,用于城市道路的生物滞留池通常位于道路两边,可取代传统的城市道路绿化带。道路雨水通过道牙缺口进入生物滞留池,与前述滞留带原理类似,可根据地形、汇水面积及景观等因素灵活布局。其生态功能较综合,投入维护成本较低,并且形成的雨水花园景观效果非常好。此外,在山地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还有许多措施可以综合使用,如步行道和停车场多采用透水铺装,车流量小的道路可适当采用透水沥青,滞留树池、滞留花坛等小型设施等,都比较适合用地紧缺的山地城市。

4结语

城市道路管理范文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为了给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城市道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各地城市道路工程建设的人力以及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因此,对道路工程的施工工艺以及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城市道路工程不同于其他道路建设,不仅要求道路施工要与公用设施以及交通设施同步发展,同时,对道路周围环境布局也有更严格的要求。除此之外,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论文结合施工质量管理相关理论以及工程实践经验,对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建议

1引言

城市道路与城市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建设中施工工期不能过长。而且,过街人行天桥以及地下通道应立体分布等一系列要求加大了道路工程施工的难度与复杂性。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质量方面的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也就成了施工单位非常重视的问题。众所周知,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不仅仅对施工技术有较高的标准,同时对于人力、物力的管理也有严格的要求,可见,施工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复杂性的工作[1]。根据调查研究,当前很多城市道路工程在施工质量管理中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因此,本文结合当前实际,对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2工程概况

A工程是我国某城市道路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道路全长约8km,道路等级为城市一级主干道,道路设计车速为50km/h,道路红线宽为60m。该城市道路的路面结构主要是沥青混凝土结构,道路工程施工内容主要有道路、桥涵、排水、路灯、绿化以及交通等配套综合管线。其中,位于T型路口的道路中的某一段时常发生交通拥堵现象,还有不少路段的交通设施比较落后,占道停车的现象比较严重[2]。该道路施工中,挖方约71×104m3、填方93×104m3、CFG桩103×104m、路面基层32×104m2、人行道约3.2×104m2、雨污水井812座、路灯171基。

3当前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通病与原因

本文以A城市道路作为研究对象,对城市道路施工质量管理中发现的通病进行分析。根据研究资料以及实践表明,施工质量管理中发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3.1路基

路基作为城市道路的基础,是影响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关键因素。路基的强度以及稳定性直接影响到路基的质量,但是,当前的城市道路路基却由于标高不准、平整度差、承重厚度不足等原因造成了路面龟裂、边坡滑塌、路基沉降、路床积水等城市道路质量通病[3]。通常,城市道路的地下设置的管线非常多,其中沟槽的回填与填筑是城市道路路基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只有根据城市道路施工标准与规范进行施工,才能有效保证道路的质量。但在实际施工中,回填土压实方面存在倾斜碾压、碾压不密实、超厚回填、表层不平整、不均匀沉降、含水率控制不当等问题,使回填土密实度无法达到施工质量管理的要求与标准,从而极易出现路基坍塌等现象,严重影响城市道路质量与安全。

3.2路面

一般情况下,城市道路的雨水井、检查井以及排水干管建立在行车道上,当井背比较窄,工作面较小时,夯实回填的难度就会有所增加,从而导致检查井、雨水井与路面接缝处发生塌落,或出现检查井下沉、变形等现象,对道路质量造成极大的威胁。总而言之,这主要是由于施工过程中,施工监控不严或疏忽质量管理所致。而在这种问题发生后,需要经常对城市道路进行维修,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质量管理的成本。城市道路大都为沥青路面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温度以及雨水的影响,路面常易出现裂缝等现象。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这些可能发生的问题。但是,调查表明,在实际的施工中,却出现了施工材料质量不达标等因素[4],从而致使城市道路路面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尤其是水泥层面形成的温度裂缝、沉降裂缝、反射裂缝等长期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

3.3辅助设施

在城市道路施工中,辅助设施的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通常为了方便盲人行走,会将盲道口设计成下坡,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切割道板,突出人行道路面,为盲人提供便利。但是,在实际的城市道路施工中,对道板安装的质量没有很好地管理,经常出现质量偏差、道板脱落等,给通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此外,在实际的施工中,对于道路的平整度缺乏控制,导致检查井盖板高于路面,不利于通行。而且在施工中对管道缺乏严格的管理,比如排雨管道、自来水管道等回填土密实度不达标等,给城市道路质量埋下了极大的隐患[5]。

4对加强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建议

结合对A工程以及当前城市道路质量存在的通病与原因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几点施工质量管理的控制措施。

4.1施工准备阶段要做好文件审核工作

要使城市道路的质量得到很好的管理与控制,应从城市道路施工准备阶段抓起。要求施工人员必须根据道路施工质量标准审核城市道路的设计,审核的内容主要包含道路设计图纸、施工方案、投资预算、地质情况分析等。在准备阶段的审核工作中,必须以公平、公正的理念来开展管理工作,包括对各参建单位的资质、信誉审核等。在这一过程的质量管理中,要确保施工单位与城市道路建设要求相符,以便顺利完成城市道路的施工任务。根据相关文件对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进行调查或者考核,确保城市道路施工技术的质量与水平。同时,施工设备作为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质量管理部门应对其进行检查,确保施工设备能满足施工需求。

4.2做好材料质量管理与相关测量工作

在城市道理施工中,材料对于道路质量有着关键性作用,所以,在施工质量的管理中应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首先,材料的采购。在采购施工材料的过程中,要选择质量好、价格实惠、性价比较高的施工材料,当然也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实惠,而要以质量为首要考虑要素,确保施工中能够用上质量较好的材料。其次,材料的使用。应做好材料使用、存储等记录工作,不仅是为了有效保证材料的利用效率,同时也是为避免材料闲置或者多余等现象。在城市道路施工中,测量工作至关重要。不仅要求测量人员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同时在测量中要细致全面,测量范围应普及到各项自然条件、周边建筑等。在测量中,尤其要做好施工路面以及原有管道的测量工作,以便为城市道路后续的施工工作提供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参考,避免因测量失误导致的施工质量问题。

4.3完善施工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良好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需要依托科学的管理组织和制度。在城市道路的施工中,只有有据可依、有法可循,才能够使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与管理。因此,要求完善管理组织体系并形成新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1)做好质量管理体系中相关的审核以及审批工作,严格完善形式要件,通过形式来促进施工质量;2)做好各项文件的编制工作,使施工过程中岗位明确,职责分明;3)建立培训等辅助组织,使施工人员得到定期的培训,从而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各项技术水平。施工人员在施工中要以科学严谨的标准要求自己,从而实现施工质量管理中人力、物力、财力的和谐统一。

5结语

城市道路施工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复杂的工作,在实际的道路工程中,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城市道路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质量管理中,要秉承公平公正、科学严谨的态度做好不同阶段的质量监督与控制工作,使施工质量管理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时,在当前创新的时代,要积极采取先进的管理措施及先进的管理理念,使城市道路的质量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白小可 单位:中铁二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杨宇翔.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9):204.

【2】沈健华.试析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及检测要点[J].中华民居,2014(1):248.

【3】魏林.城市道路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