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理论范例

财务风险理论

财务风险理论范文1

一、简述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理论

多个企业组成的一个企业联合体就是企业集团,它的控制中心和基础分别是产权和经济技术或经营联系。而集团企业复杂的组织管理结构和涉及到多个行业的经营模式,使得集团企业中同时存在着多个经济主体,这也意味着企业集团面临的风险比单个企业大的多。

(一)形成集团公司的理论

1.制度经济学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和资源理论都是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分支。交易成本理论和资源理论分别站在交易成本和的资源配置立场上,阐述了企业代替市场、企业集团代替单个企业的所具有的合理性。交易成本分为取得信息的成本、谈判成本、契约成本、根据契约进行监督的成本等,本质上等同于制度成本。交易成本会因为市场失去控制和不完善的制度和法律导致交易成本增多,只有不断完善法律制度、产权制度、市场中介制度才能降低交易成本。

2.协同理论。

协同理论就是企业集团内部各成分相互合作,因为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通过管理、经营和财务方面的合作产生协同效应,能够不断更新内部结构和功能。而无论是单个企业还是企业集团,财务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分布不均的,只是在企业集团方面会表现的更加明显,但这同时也有利于企业集团获得更大的财务协同效应。

3.规模经济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指的是单位生产和效益成本随着组织经营规模的逐渐增大而逐渐减少和逐渐提升的一种经济现象。企业经营成本包含了机器设备成本和管理成本等固定成本,所以规模越大企业,经营成本相对来说就越低。企业规模扩张有外延式的规模扩张和内涵式的规模扩张两种方法。外延式的规模扩张是通过加大对生产的投资,达到扩张经营规模的目的;内涵式的规模扩张是通过重新利于现有资源,达到扩张经营规模的目的。在不顾及企业管理能力的情况下,企业规模理论上是可以无限扩张的。

4.范围经济理论。

范围经济理论指的是经济效益在一个组织增加产品品种或种类时所得到的提升。范围经济由多个单个企业组成企业集团来建立,由于各企业都有储存资源,这类资源包含了专利技术、管理能力和机器设备在内的无形和有形资源,各企业可以利用自己不同资源所具有的工艺、技术等优势,通过相互合作和规范化的管理使剩余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并发挥这些优势的最大效用,最终达到减少生产成本和增强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二)管理财务的理论

1.契约理论。

企业集团是通过契约在市场和企业之间建立起来的一个组合体。企业集团与单个企业相比,在开始建立签订契约时,子公司有信息优势,母公司可以进行逆向选择,就是因为信息上不相符,所以契约更加不完善;而在实行契约的过程中,不相符的信息会又会导致子公司的道德风险。因为信息不相符,出现了契约不完善的问题;而又因为契约不完善,出现了道德风险问题;而又因为道德风险,出现了控制权力分配的问题,这连环引出的问题就是企业集团管理财务的逻辑步骤。对于企业集团来说,因为母公司是第一层和终极出资者,母公司才是最高权力的代表,所以控制财务主体的权力的分配权应掌握在母公司的手里。

2.理论。

理论指的是母公司管理代表关系,分配控制权力,并协调各子公司出现的利益冲突问题。而各子公司都有其独立的法人,他们有权出钱授权经营者来管理企业。企业集团内部所有的子公司通过产权联系在一起,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经营成本,但各子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开的,因为子公司只需要将自己的财富所具有的效用最大化,而母公司则需要发挥各子公司财富的最大效用。

二、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和控制模式

(一)集权型财务管控模式

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就是母公司负责整个集团的财务会计机构设置权、重要的人事安排权,以及投融资决策权、资金运作、资产处置、利润分配、预算管理等财务决策权等,而子公司只需要管理日常的财务活动和规划短期财务活动。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等同于直线职能制结构,都是现代企业结构组织形式中职能高度集中的一种模式。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是根据功能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分为无数个职能部门,并统一指挥和集中控制各部门,每个部门有自己的垂直管理系统,但由于受到企业上级领导的直接管理,所以各部门都很难独立。

(二)分权型财务管控模式

分权型财务管控模式与集权型财务管控模式不同,却等同于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母公司只负责包含会计制定制度权、预算管理权、投融资审批权等在内的重大财务项目决策的审批权,而子公司则负责日常的财务管理的决策权。集团总部只会在乎财务方向和战略制定,基本上不会干涉子公司的经营和财务活动。母公司认为每个子公司都是投资中心和利润中心,集团总部只需要对子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活动进行预算和绩效考核,就能间接控制子公司。

(三)相融型财务管控模式

相融型财务管控模式可分为四个层级:第一层级是由集团董事会和经理层组成的负责制定和实施公司战略并协调企业集团经营目标的总公司决策层;第二层级是集团总部职能部门层,其中财务部和计划部门分别负责集团公司融投资活动和公司战略的执行;第三层级是事业部层;第四层级是子公司,负责某项生产任务或服务的成本中心,不完全是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

三、提升集团公司财务管理能力的方法

(一)制定融资审批制度,严格管理对外融资

融资风险是集团遇到的最大的财务风险,所以统一担保和融资都是至关重要的。各子公司需要将自己的融资计划和具体融资工作上报给集团公司,经过集团总部的审核和集中资源的全面考虑后,再将融资资金分配到各分子公司,最大限度的发挥各子公司用资峰值的差别,站在整体的角度上考虑融资时间,不断增多与银行谈判的筹码,并有效利用各银行之间的相互竞争,降低经营成本。

(二)制定项目审批制度,严格管理投资

项目的投资是很重要的,一个集团公司投资哪个项目就决定了他们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实现,所以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必须三思而后行。集团公司可以成立一个专门投资战略部门对投资项目在事前进行评估、事中进行分析、事后进行监控,确保所投资的项目符合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并要求企业各部门严格按合同办事,实现集团公司的最大价值。

(三)制定资金使用计划,合理审批资金计划流程

集团公司的资金不仅数目大,还很分散,所以需要制定缜密的资金使用计划,把资金使用的每一个细节都规划清楚,并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计划行事,做到资金的统筹调配合理化,发挥集团资金的最大价值,为集团带来更大的利益。集团还要制定严格的资金审批程序,使集团的每一笔资金用到实处,防止出现挪用资金等违法行为,使集团资金管理更加规范化,更好的服务于集团。

四、结语

集团公司如果想要有效的管理财务风险,就要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理论和管理模式,并真正的运用到实际操作做,通过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不断提升各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减少经营成本,最终实现控制财务管理风险的目标。

作者:林丹磊 单位:福建省商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第二篇:企业并购流程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一、企业并购流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的类型

1.企业在并购前评估的风险

企业在计划决策并购之前,要考察并购的外部环境和并购双方的内部环境,对并购环境做出最客观合理的评价,判断自身是否具备并购的财力和物力。整个并购过程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对目标企业估价,寻找并购的合理价格是最耗时、耗力的事情。并购企业过于乐观地估计目标企业资产的市值和未来的盈利,容易导致并购企业支付过高的价款,最后承担巨大的风险;目标企业目前运行良好,但是未来能获取的经济利益不一定能够满足过高的买价,这些都是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如目标企业使用虚假的财务报表,评估方法不正确以及不尽职调查所带来的信息风险等,都会引起预测偏差或失误。

2.企业在并购中融资和支付风险

企业在完成并购谈判和价值评估后,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大量的交易资金。但是不同企业的贷款能力存在着差异,如果不能合理的安排债务资金的还款结构,就会导致企业在并购融资后陷入财务危机。采用不同的支付形式对企业带来的风险效果不同,不适当的支付结构会对企业的整个运营和整合阶段造成巨大的压力。选择正确的支付方式能够控制支付结构,增加企业的收益,分担企业的财务风险。

3.企业在并购后财务整合风险

并购后企业不仅要归还前期的债务,还要进行经营和管理的整合,容易产生偿债风险、资金流动性风险等。严格的说,并购整合风险并不属于财务风险,但是关系风险管理的效果和财务管理的质量。

二、企业并购流程中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1.企业价值评估财务风险管理

目标企业隐瞒或不主动披露企业经营信息是财务风险发生的一大原因。开展尽职调查是并购签约和决策前最重要的程序,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尽职调查主要是为了调查和求证并购的相关信息,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签署相关的法律协议和聘请有经验的中介机构。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信息是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最主要的资料来源之一,合理地利用财务报表信息能够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使用的价值评估方法各有优缺点。我国惯用的价值评估方法没有包括资产的时间增值与协同增值,导致主并购企业忽视了目标企业的价值提升空间和盈利的潜力。传统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难以估算协同价值,原因在于协同价值涉及的因素较多,过程较为复杂,且各个因素间又会相互影响,所以构建适合我国并购现状的评估方法能够实现企业整体价值的提升和发现盈利的潜力。

2.融资与支付的财务风险管理

为了实现并购企业短期自有资金充足,首选的融资方式就是内部融资。在并购需要的资金较大时,可以选择合适的外部融资。在选择融资方式时,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单一或组合的融资方式,同时并购企业的风险意识也是影响融资方式选择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单一的支付方式容易导致财务风险大大增加,采取灵活的支付方式,绕开现金支付的局限,不仅能够减轻企业的资金负担,而且能够规避一些潜在的债务风险。在并购活动中,如出现由于资金不足导致的财务风险,可以通过规划并购资金需求量、主动与债权人达成偿还债务协议的方式规避风险。

3.后续整合的财务风险管理

为了防止企业在后续整合中出现财务风险,企业可以实时调整企业融资结构,降低短期偿债风险。企业通过并购的优势和信誉,减少短期贷款,增加长期资金融入项目,能够使企业很好地拓宽企业资金来源。企业还要增强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严格控制资金的使用,并且通过优化整合资产与负债,防止出现目标企业的资产利用率低和充斥不良资产的状况。创新整合组织机构与机制,才能实现主并购企业经营策略能够与被并购企业的财务制度更好的融合在一起。科学的监督管理被并购企业的资产、负债和利润等情况能够实现并购双方财务资源有效整合的目标。同时,委派财务主管行使主并购企业的财务权利,能够最直接的控制目标企业的财务运行。

三、结束语

随着欧债危机对全球并购市场的影响,并购呈现出缓慢的增长速度。但在同一时期,中国的并购市场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整合速度加快的环境下,实现了并购数量增多和并购金额不断增长的繁荣发展。由于企业并购是一项高投资风险大的投资项目,其中财务风险尤其突出,且财务风险伴随着并购流程不断变动。因此,并购企业需要增强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意识,使主企业和目标并购企业实现双赢的局面。

作者:谭金花 单位:重庆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

第三篇: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一、建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意义

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是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功能体系,它由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企业风险管理机制及风险管理流程组成。当前,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企业的发展空间和融资渠道更加广阔,一方面为企业获取更大利益,扩大经营规模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另外,变化莫测的市场和金融环境,也加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在这种环境下,现代的诸多企业,为了充分发挥获取规模效益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构建一套完备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可以监控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能够预知财务危机。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通过收集、整理、加工、分析大量财务会计信息,企业的管理层可以监控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其次,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可以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控范围的水平,避免财务失败。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大多数企业不同程度的进入资本市场,加之投资一些高风险、高回报的领域,这使得企业很难完全避免潜在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使得企业的重大决策都必须履行严格的程序,由于受到风险管理体系的约束,企业涉及资金的重大决策必须有财务人员的参与,可以有效地避免决策活动成为领导的盲目行政决策行为。

二、广播电视网络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构建合理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其根本目的是提高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整体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由三个(组织架构、风险管理机制、风险管理流程)相互联系的有机部分组成,三者通过企业价值管理和价值信息流程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1.构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是企业风险管理所依托得对象,具体指公司管理中具有风险管理职能的权利机构和工作岗位。合理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是企业执行既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的基本保证。就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来看,专门从事财务风险管理的机构和人员都普遍缺乏,“各自为政”的现象大量存在,为企业带来了许多潜在的危机。构建支持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迫在眉睫。组织架构的建立一般依照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是高层介入。企业的董事会要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承担风险最终责任,经营层也应该设风险管理委员会。我们应尝试制定首席或高级风险官(CRO)制度,设置专门负责风险管理的首席风险官,使财务风险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二是独立性。即风险管理部门不应当受制于主管生产经营和市场交易的高层领导,或受到生产经营和市场交易的影响。三是集中管理。企业将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各类风险及风险交互作用产生的风险集中到一个更加专业的部门管理,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规避风险。

2.建立健全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是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有效有序的的保障,因此,必须建立一系列全面的监控制度,以确保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些制度主要包括有:财务预算管理机制、激励约束机制、财务风险预警、资金管理等。

2.1财务预算与激励约束机制。

财务预算是围绕企业战略目标所开展的一系列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预计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资金收支等资金运作预算的总称,一般的预算活动包括预算编制、预算调整和预算执行与考核。对于广播电视网络公司,预算管理能够全面地规划、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经济关系和相应职能,使之服从企业经营目标的要求。许多企业都存在道德风险问题,财务控制中的道德风险问题尤其值得警惕。建立以业绩考核为核心的激励契约机制和约束机制可以有效地降低得到风险问题。激励和约束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既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又能规范其行为。

2.2财务风险预警与资本集中。

财务预警机制是通过企业财务指标确定财务危机预警线,监测企业财务状况,发现企业财务风险,并提出防范措施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及时地防范风险,维护企业资产安全。科学的资金管理方式能够规避企业财务风险,成立企业资金结算中心,可以实现资金集中管理,提高集团财务管理能力。资金结算中心是企业内部各成员资金往来结算、资金调拨的内部职能机构,它可以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规范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流程。

风险管理业务流程即风险管理的具体操作程序。一般按照环境分析——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风险控制——信息和沟通七大步骤进行。环境分析就是考察影响企业当前经营的各种内、外部环境并预估其作用。目标设定是基于环境分析的事实,有针对性的制定出长短期目标。风险识别可根据客观资料或是历史经验来做出判断,没有统一的方法和工具。风险评估是分析潜在风险和存在弱点,估测风险造成影响的过程。企业可采用基线评估、详细评估和组合评估的方法。对于每一个风险,企业都应该制定相应的风险反应方案。管理者应该从整体风险和组合风险的角度,通过对企业成本和收益的有效分析,确定风险管理策略。风险控制是管理者所采取的以消除或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的各种措施和方法。风险信息和沟通可以提高员工风险意识,增强企业风险的免疫能力,逐步形成企业特有的风险文化。

三、广电网络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运作的配套措施

1.建立广电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现代科技手段越来越发达,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建立广电企业的内部管理系统已然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趋势。要注意的是,财务数据必须真实完整,建立在不实数据之上的财务管理势必与企业的真实情况发生背离。

2.建立闭环的实时网络信息系统。

实时网络信息系统有利于对财务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跟踪,真正发挥对风险的预警功能。监管人员在获得被监管企业的信息后,利用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可方便及时地掌握被监管企业的财务现状,以及时得到预警提示。

3.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报告制度。

建立财务风险报告制度就是定期将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结果上报给企业管理层。财务风险报告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企业管理层及时获取风险信息,并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同时,对增强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意识,并把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日常管理也大有裨益。

4.深化企业的文化建设。

如今,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文化建设对广电网络企业的风险管控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周杰 单位:天津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

第四篇: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风险管理研究

一、财务管理的风险

1.财务管理风险

财务管理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由于一些因素使企业最终的财务成果与刚开始预期的经济目标存在着偏差,是企业存在收益上的不乐观以及不稳定。众所周知,企业的运行是离不开资金的,所以,企业的管理方面尤为重要,它贯彻整个企业的运行,一方面出现差错就会产生不可预料的风险。

2.财务管理风险的特点

财务风险是一种交换性风险。在一个企业运行过程中,资金是运营的载体,也就在企业的资金这个载体上进行转换、变换。企业的运行要经过筹金,投资,成立,运行,收益。在这些阶段上,财务风险无处不在,这些过程中,财务管理至关重要,一个方面出现错误就会使得整个系统出现问题,一步步的错下去,风险也就在这其中交换,等到最后的收益分配阶段,财务管理风险才最终得到释怀。财务风险是一种流动性的风险。就如同企业运行中,财务管理是一种交换性风险一样,财务风险也是一种流动性的风险,企业是不停的在运作,资金在运转,就会在财务管理方面造成认知的不同。企业的资金在供给方面有可能会不足,造成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对财务管理方面造成很大的不便。财务风险是一种整体性风险。在财务活动中,整个企业的运作都会联系在一起,一个财务出现问题就会给剩下的步奏带来了困惑,风险就会大大提高。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它无处不在,也就会利用它整个的存在运行过程中,与管理联系在一起,更好的为财务服务。

二、财务管理的风险科学防范

1.财务人员的改善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离不开财务人员的监管和操作,但是,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只有保证了财务人员的认真态度和负责任的心态才有可能大大降低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风险。在每天的企业运行过程中,财务人员负责财务的记录和报告,他们是财务的管理人员,只有在这方面做好,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很大的方便。某市的一个小型企业财务人员就是自家的亲属,在慢慢的运行过程中,公司慢慢亏损,结果面临破产。在财务人员方面要狠狠的把关,因为这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

2.监督部门的监督

人无完人,机器有时也会出错,更何况人呐。在财务管理人员方面做好,就需要好的监管人员的监管,本来财务问题一直很复杂,再不进行好的监管只会是系统瘫痪,无法扶正。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行过程中,财务方面是比较隐私的,不对外公开,这就与我们所支持的民主监督相互违背了,这就更加需要我们的监管部门认真负责,监管到位,切实保证财务的管理问题,降低风险。

3.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对财务管理起着很大的作用,完善的管理制度不仅仅包含财务管理方面,还包含着企业财务人员的选拔与任用,监管财务信息等。制定相对应的管理体系,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个人素质,主管部门要针对性的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快速接受新事物,新的管理信息模式,降低财务风险;在完善的基础上,建立奖罚分明的管理体系,对违法违纪的要严加管理,要保持财务管理的安全性和权威性;还要建立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使财务信息出现问题时可以有章可循。

4.财务信息的部分公开,促于群众监督

一个企业的财务问题是企业的私密,不能进行外漏,确保企业的安全性。也就是这样的问题,导致了财务管理风险大大提高,在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财务信息一直是处于保密阶段,但这样做并不是真正的保护了企业的安全,在新的时代,财务公开是促进民主理财的重要手段。公开要保证及时,内容要具体,程序要保证规范性,这样更加促进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保证了企业正常运行,大大降低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风险。

三、结语

财务风险理论范文2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将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重点放在财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方面,如学者FitzPartrick(1932年)是最早开始企业财务风险破产预警研究的,他指出识别财务风险能力最强的是净利润和负债2项指标。学者Beaver(1968年)在Fitzpartrick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识别财务风险最有效的是净利润和流动负债2项指标。学者Ohison(1980年)采用了逻辑回归法研究指出,企业规模、资产构成、利润以及资产的变现能力4类指标对企业破产的概率具有显著性影响。此外,也有许多学者对企业风险管理的预防策略与控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如托马斯与威廉所著的《企业风险管理》,詹姆斯所著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普拉卡什所著的《整合公司风险管理》中都有相关论述。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焦点主要在财务风险的定义、特征、识别及管理几个方面。笔者将重点梳理财务风险识别与管理方面的研究。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国内许多学者也提出了相关的财务风险管理对策。例如,袁恒琼(2010年)提出可以通过培养企业财务风险意识、提升企业财务决策以及提升企业管理者素质等措施来控制和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张继德与郑丽娜(2012年)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以系统性和环境分析为原则,提出了包含管理目标、管理主体、管理方法、保障体系和管理基础5个方面的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形成了宏观层面的风险管理体系;纳鹏杰(2008年)通过结合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形成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有关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并从企业的战略管理、内控管理、预警管理、绩效考核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分析。

3.研究述评

通过对以上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发现,无论是从微观角度还是从宏观角度切入研究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管理,大部分研究基本是结合企业集团的特征、财务风险产生原因等,仍然停留在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与建议上,缺乏对财务风险管理框架或体系的系统探讨。此外,能够结合企业战略目标、现有财务风险度以及预期财务风险承受力度等因素的研究较少。因此,如何从垂直视角构建符合我国企业集团特征,同时具有管理体系较严密、管理层次较分明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是非常有意义且迫切的。

二、框架设计与构建

1.框架设计

财务风险管理是与企业集团管理层面联系最为密切、涉及面最广、管理技巧最为复杂的一项系统工程。笔者将根据系统管理理论,结合上述研究成果,运用规范的研究方法,以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管理为研究点,研究涉及到企业各个层面管理、财务风险指标、财务信息数据以及企业战略目标等多方面内容的财务风险管理框架,并试图以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为基础,构建管理体系更全面、逻辑更严密的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2.框架构建

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管理过程是一个系统全面且复杂的过程,按照系统管理理论可以将这一过程划分为财务风险识别、财务风险评估以及财务风险控制与处理3个子系统。

(1)财务风险识别子系统

财务风险识别主要是指通过一些可见的事件或数据对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及财务状况作出辨别,这是企业集团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前提,目的在于总结和掌握企业在管理中暴露出的各种财务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作出初步评估和测量。这也是财务风险管理中进行风险评估与控制的必要准备工作。一是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企业集团可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构,将内部和外部的相关财务数据录入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程度的测量。同时,这一风险预警体系需要专人负责,不能受其它组织的控制与影响,且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需要及时更新与升级,以保证预警系统中信息的可靠性与有效性。二是健全财务风险的处理体系。一般来说,健全的财务风险处理体系具备的功能包括风险分析、应急措施、补救方案。其中,风险分析是处理体系的核心,只有分析清楚、到位,才能知道应该采取何种应急措施与补救方案。三是培养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企业集团内部的财务人员是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主要操作人员,其财务风险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了财务风险识别子系统的有效性。因此,企业集团要特别注重培养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要求他们能敏锐、快速地识别企业中非正常的经济态势,并能针对这些态势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财务风险评估子系统

财务风险评估子系统是指将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中反映出的财务信息具体细化为一系列财务指标,以作为衡量财务风险的评估标准。风险评估又可分为单项和多项财务指标风险评估,单项财务指标风险评估是基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或现金流量表等某一项财务指标来衡量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水平,而多项财务指标风险评估是基于上述财务报表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综合财务指标风险评估子系统,能够多层级、全方位地评估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水平。财务风险指标的权重分配是指在企业集团财务风险评估子系统中,依据每一项财务指标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程度和影响大小来分配不同的权重。所以,在综合财务指标构成的财务风险评估子系统中,首先会对这一系列财务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名,然后形成高、中、低不同等级的财务指标分类,最后再依据其等级进行加权处理。等级越高,表明此项财务指标对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影响的程度越大,反之亦然。财务风险评估子系统还可以通过某行业的财务指标或全国企业财务指标的均值对不同行业或不同国家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比较分析,这也是世界各国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比较常用的方法。

(3)财务风险控制与处理子系统

财务风险控制与处理是指在企业集团财务风险识别、评估的基础上,对已经预见到的财务风险进行及时的控制与处理,提前将潜在的财务风险消灭,尽量将财务风险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财务风险控制与处理子系统中常用的方法有财务风险控制、财务风险转移和财务风险自留。其中,财务风险控制的内容贯穿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之中,如筹资经营、投资经营、盈利分配等活动。它能够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带来的不良后果,将损失控制在企业集团可承受的范围内,使企业集团转危为安。财务风险转移是指在企业集团运营过程中无法避免或无法控制的大型财务危机,可通过购买保险、分散等方式将这种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转移,尽量降低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财务风险自留是指当企业面临投资经营风险较小而投资收益较大,或某种风险预见的损失较小,或是企业对某种财务风险有较强的有效风险控制策略时,会采取主动保留风险,面对现实、想方设法将此类无法转移、规避的财务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的行为。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其面临的财务风险管理是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集中体现,风险管理主体、风险控制程度以及风险处理策略一般很难达到科学、有效的水平,同时财务管理主体的多元性、管理过程的多层次性以及企业资产关系的复杂性等,都要求构建一个完善、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来控制与处理各种财务风险。

作者:阮敬 单位:北京航天长征科技信息研究所

第二篇

一、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宏观经济环境变动

影响财务管理的宏观因素复杂、多变,有经济环境、金融环境、法律环境等,而这些因素的变化是很难预见和改变的。宏观经济环境的每一次变化都会给企业集团带来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尤其是发生不利变化时,一旦企业集团对经济环境变动的认知能力过慢,不能快速、有效地对环境的变化做出预测和调整,对财务风险的反应滞后,就很容易导致采取不当的措施,从而可能面临运营困难。

(二)内部人利益强化

企业集团通过投资、收购、兼并等形式,获得对子公司的控制权,由于集团企业的组织较为庞大,往往采用多级法人治理结构,因此投资者和经营者往往处在相互分离的状况,这就使得集团公司与各个子公司间存在严重的问题。一方面,作为投资者的母公司负责宏观战略方面的制定,致力于整个集团的资本运作及投资策划,追求的是企业集团的价值最大化;而做为经营者的子公司的主要任务则是搞好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追求的是任期内的经营业绩。这种管理模式使得双方在管理、发展、利益追求上就出现了分歧,在投资者监督缺位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内部人利益,经营者可能利用信息的不对称,粉饰业绩,提供虚假信息给集团公司,或对集团公司的决策目标次优化选择等,这些状况的出现必然会导致企业集团整体利益受损,最终引发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监管不力

企业集团由于规模庞大,组织体系层级多,为了有效地进行监管,通常按照法律规定设置不同级别和层次的监控机构,如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还制定了一系列监督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监事会成员由于缺乏独立性,最后致使监事会的监督作用流于形式。因为管理层利用交叉任职形成的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审计委员会又无法充分发挥对经营管理层的监督和控制作用,从而导致监督缺失。另外相关的控制制度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制度落不到实处,监督者们无法掌握集团资金总体运行情况,有些企业集团的领导者对集团财务状况说不清,因此想要把监督和控制作用发挥起来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四)筹资风险

在企业集团发展过程中,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拓展,面临资金链日益紧绷的危险。在资金筹集中,外部筹资的比重往往占绝对优势。在企业集团举债额度过大的情况下,一旦当企业的获利能力水平比较低时,较高的资产负债比率就会使得利息费用成为企业集团沉重的负担,严重的就会出现因偿付能力不足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如近年来鲜为人知的德隆集团、三九集团等企业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而纷纷陷入危机。另一方面,在筹资过程中,集团部企业会相互提供财务担保,如母公司为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也会相互提供担保,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这种多方关联的担保可能出现因为过度担保或违规担保等情况引发财务风险,如果财务风险沿着担保链条从下游逐级向上游扩大,最终会导致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高度膨胀。

(五)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主要集中在多元投资产生的风险和投资决策不科学产生风险两个方面。在我国,企业集团热衷于选择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不仅在本行业大量并购,而且还进入与主业并不相关的所谓热门行业或别的行业。实施多元化发展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企业集团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扩大市场份额、分散经营风险。但是,企业如果在不具备在多行业同时经营能力的情况下盲目扩张,进入新的行业和业务领域后若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优势或无法适应新兴领域市场竞争,不但不能增强企业的实力,反而会因为企业集团财务资源分散而制约集团自身核心业务的纵深发展,从而加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在投资过程中,企业为避免投资风险,对投资方案是否可行性进行合理、恰当的筛选是紧为关键的一环,企业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取证或对没有对项目行进行周密分析就草率作出决定,最终会因为决策不科学而导致投资失误。

(六)缺乏全局风险意识

企业集团中母子公司做为风险管理的整体,由于在集团中所属的级次不同,对风险的管理的认识、策略、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存在差异,管理上也是各自为政,企业集团缺乏对整体风险的识别、判断及协同,导致集团公司内部缺乏共同的风险管理语言和流程,风险管理流于形式。

二、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防范措施

财务风险是任何企业集团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都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它不可能完全消除,但可以依靠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以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灵活应对宏观环境的变化

作为置身于社会宏观经济环境下的微观经济主体,企业集团的管理层需时刻关注和跟踪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各种因素,对不断变化的环境进行认真的分析,掌握其变化趋势、正确评估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程度,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灵活应对、适时调整企业的财务战略,趋利避害,降低因宏观环境变化给企业集团带来的财务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二)完善企业集团法人治理结构

完善治理结构的基本问题是解决问题。企业集团应在明晰的产权制度基础上,在内部各成员企业中建立有效制衡的监督、约束机制。同时,集团公司应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财务管理体制,明确各所属单位的财务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通过科学的业绩评价方法,对集团中各子公司的经营者进行有效的激励,促使子公司的经营者能够及时纠正偏离财务目标的行为,以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为己任,从而降低风险。

(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

1.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预警是反映企业财务运行状况的晴雨表,即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捕捉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对企业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做好提前防范。首先,财务预警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建立专门的风险预警组织机构,并配置相应的专业人员。其次,企业集团还需构建有效的财务风险分析机制,密切关注企业集团的生产经营状况,及时收集、整理相关信息,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分别建立对集团公司及下属单位的差异性风险考评指标,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最后还应建立企业财务风险的处理机制。在风险预警系统中,一旦发现异常的监控指标,就要进行深入调查分析,追踪到危机起源点,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方案,补救方法和改进措施,预防危机的进一步蔓延,确保企业集团能持续健康地运行。

2.利用网络信息系统进行财务监控。

网络财务是一种基于Internet技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的远程会计核算和在线财务管理系统。企业集团可以充分运用网络系统将异地的子公司通过网络联结起来,通过数据的及时传递,实现财务信息的远程处理及财务监控的同步运作。集团公司的管理人员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地了解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资金流向,为其进行财务监控提供信息保障,另一方面也使集团公司的相关财务政策能快速传递到各子公司,便于子公司及时调整其经营策略,最终实现集团整体价值的最大化。

3.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管理是一种将企业活动导向预定目标的有力工具。通过全面预算,可以将企业集团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对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业绩评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财务风险控制系统的关键环节。预算委员会应围绕集团的发展战略提出预算目标及制定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各预算执行部门按照预算委员会下达的预算和相关政策,结合自身特点自下而上提出本部门详细的财务预算方案,再由预算委员会充分协调,综合平衡,最终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案。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偏离财务预算的现象,采用相应的措施来纠正偏差。对预算执行结果的形成的差异进行原因分析,以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措施。

4.科学的投融决策。

财务风险理论范文3

(1)集团企业的投资风险

一些集团企业主营的经营项目涉及比较多的领域,随着领域的扩大,集团企业的多元化形式也势必带来一定的风险。集团企业的投资有对外投资和集团企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投资,其中,对外投资存在投资项目的实际收益小于预期收益率的风险:内部各单位之间相互投资存在资产项目的不合理性,使得新产品不能被市场认可,使得投资风险加大,而影响外部投资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市场的变化等。

(2)集团企业的资金营运风险

集团企业在日常运营中,对资金周转的需求量比较大,集团企业资金周转出现问题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而且集团企业大多是由多个自主经营的企业组成,如果出现单个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就会给整个集团带来风险。

2、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1)集团企业在财务环境方面的变化

集团企业的财务环境受到多元化因素的影响,使得财务环境变得越来越开放,特别是在建立组织形式、引进外资等,这就导致企业的财务环境越来越复杂,环境变化比较快。这就对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财政相关政策和政府产业政策的变化,对财务管理体制的运行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集团企业的财务主体界限划分的不够清晰

一些集团企业由于长期在行政方式管理和经营的控制下,使其无法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而且对于出资者和经营者来说,其产权的界定划分也不够明确。

3、集团企业在财务管理体制上的完善对策

(1)集团企业的产权关系要理顺,财务管理机构要完善。

集团企业的产权关系要以母公司为核心,母公司在集团企业的企业群体,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这就要求集团企业对子公司的不同财务部门进行层次划分,适当对其职能进行定位,明确各自的财务权责范围。

(2)集团企业在财权分配上要合理,坚持集权与分权的统一。

集团企业要将集权与分权的协调统一起来,合理分配财务权利。集团的整个战略性决策、关键性投资决策等。都需要采取集权管理的方式,随着集团规模的扩大,为了调动公司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集团企业应考虑将权力逐步下放,保证可以对日常财务管理活动进行约束。

(3)集团企业要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

集团企业要加强对全资、控股子公司资金的监控,做好对集团资金调度和管理工作,集团内部的管理层应充分考虑环境的变化。严格控制资金的流向,为集团内的主营业务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4)集团企业的财务约束与激励制度要完善。

集团企业要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其功能;对于财会人员要提高专业素质,强化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与监督,并合理的选择激励方式,以完善管理制度。

4、结语

财务风险理论范文4

【摘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各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显著地成效。作为市场化体制的国家,我国的企业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来自市场的各种风险和竞争。不同的企业发展模式和工作思路有着很大的差别,这与企业本身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有关。企业在面对市场挑战时,首先应该解决的是与内部财务相关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内部财务风险控制的相关制度,对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的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企业内部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展开详细地论述,以便找到相关的对策,为企业更好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

企业发展 财务风险 市场竞争 管理制度

在企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内部财务活动对于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企业经营活动的相关决策、企业经营状况的整体评估,都离不开财务制度的规范和约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复杂和多变。企业内部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如果企业内部财务活动的任何一个方面和环节出了问题,都将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使风险转变为损失,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一、研究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投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在当前形势的影响下,企业内部财务活动正在面临着很大地挑战。高度市场化的体制使得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各种潜在的威胁,任何决策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企业整个工作计划的失败,从而引发企业内部更大的经济危机。企业的发展同样需要不断投资,投资的过程中必须找准市场定位的方向,保证战略部署、战略决策的科学合理性。但是,由于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财务管理人员决策上的失误、财务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偏低等方面的影响,很容易引发企业的财务风险危机。任何企业的发展都需要规范自己的经营活动,面对市场风险时可以及时地找到相关的解决方法,从而避免更大的经济损失,造成财务问题频繁地出现。当企业内部的财务活动方面出现严重的偏差时,也就引起各种各样财务风险问题的出现。财务风险的出现,对于企业的打击是致命性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如果无法及时地消除财务风险带来的影响,及时地解决其中的问题,将会导致企业的倒闭破产。因此,为了做好企业财务风险预防的相关工作,避免企业发展过程中各种危机的突然爆发。开展对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的研究工作很有必要。

二、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

企业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人为主观上的工作失误或是市场潜在威胁的影响等,企业内部财务风险随时都可能爆发,进而影响企业整体的战略投资,对于企业的各项工作计划的实施极其不利。因此。做好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来源的分析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有:

(一)筹资过程中的风险

任何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扩大企业的整体规模,促进企业整体综合实力的增强,便会采取向社会筹资的方式来实现其战略目标。企业为了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也会通过集资的方式来保证产业多元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但是,企业在筹资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的筹资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风险,从而引发了自身的内部财务风险危机。通过相关的研究,造成筹资过程中风险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企业对于其总体的资产及经营活动产生效益的评估出现了重大的偏差,导致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断地增加,最终引发了内部财务风险的危机。这就使企业整体的竞争力明显下降,其经济效益也在不断降低。

(二)投资过程中的风险

国家鼓励企业进行一定范围内的投资,从而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必要的贡献。作为企业,为了自身的经营活动范围不断地扩大,从而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促使其综合竞争力始终维持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企业也会通过开展相关的投资活动,为自己战略目标的实现持续地奋斗。企业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由于市场信息分析不到位,相关工作人员对于最新的经济政策没能及时地了解等方面的影响,导致企业在市场投资的过程中出现重大的判断失误,造成了自身经济的大量损失。这些投资风险的出现,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其内部财务风险现象的出现。造成投资过程中风险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这也造成了企业应对措施严重不足的现状。

(三)内部控制落实

不到位带来的风险财务风险的本质特征决定了风险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影响了企业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无论是筹资还是市场投资,都使企业随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作为企业内部重要的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对于企业内部整体控制工作能力的强弱也影响着企业的财务安全。企业工作的完成需要各个部门分工合作、共同协调,才能保证其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地完成。而内部控制作为规范企业各个部门的重要制度,它的落实不到位也会引起企业内部的财务危机。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内部控制的含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但是,内部控制的科学合理性为企业的正常发展带来了显著的推动作用,促进了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始终保持着很强的实力。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也客观地体现出了它对企业发展的实际作用。

三、预防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全员的财务风险预防意识

财务风险发生将会影响企业各个部门的正常工作,将会使其整体的工作效率明显地下降。财务风险的预防工作不仅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更要对所有工作人员思想上进行一定的教育,使他们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够意识到财务风险的产生对其工作的影响。只有当所有的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达到一定的水平时,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的预防政策才能更好地贯彻实施下去,进而使其战略投资方向更加宽广。比如,当企业由于某项工作的影响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带来一定的威胁时,企业的高层领导应该及时地召集所有部门的负责人及相关的员工代表共同开会。会议中要求所有的人对这项工作没能达到实际的要求说出自己的看法。不管是从原因方面还是改进建议方面,给每位员工充分的发言权。通过不同人的建议看法,企业的高层领导不仅达到了本次会议召开的最终目的,也使更多的员工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意识不断地增强,进而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

(二)引进专业人才,完善评价机制

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无论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还是日常工作的有效开展,都对相关的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有着严格的要求。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员对于业务的不熟练或者是无法完成基本的工作,都可能导致重大工作失误的发生。这些工作失误在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应该引进更多专业的人才,通过他们的专业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促使企业的工作计划能够在规定的期限内顺利地完成。这就有效地保证了企业整个战略部署的科学性,加快了企业产业结构化调整的建设步伐。同时,企业也应该完善必要的评价机制。企业应该对员工在各个方面的工作表现给予客观地评价,使他们的自信心能够得到不断地提升,最终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内部控制机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企业的各个组织结构趋于清晰合理化,各个工作部门分工明确,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企业也应该结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状况,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内部控制机制,从而使整体的管理水平达到一定的要求。这些需要建立和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从多面入手。比如,对于员工的奖励朝着丰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财务报告应该趋于公开透明化,接受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企业的高层领导者应该具备强大的市场投资魄力,能够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实际的工作;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可以顺利地完成各项工作安排等。通过从这些方面的管理制度进行必要的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将会得到更好地贯彻落实。同时,内部控制本身的特点是动态的,其中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风险,必须对这些风险做好充分地预防准备工作。

四、结束语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其经营活动的好坏影响着内部财务风险的安全。为了从根本上避免财务危机现象的出现,必须对造成财务风险频繁出现的原因进行科学地分析。财务风险的预防工作是企业一切经营活动顺利开展的可靠保障。做好财务风险的预防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中通过对影响企业财务安全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为企业做好财务风险预防工作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作者:王晓娟 单位:白水县供电分公司

参考文献

[1]盖虹霞,胡秋红.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新经济,2014,(08).

[2]孙霞.浅谈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及会计内部控制制度[J].财经界(学术版),2015,(20).

[3]樊校明.试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和防范[J].才智,2015,(16).

第二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

摘要: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短,许多机制尚未发展成熟,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财务风险是难以杜绝的。财务风险对于企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倘若不正视财务风险,那么很可能导致企业的决策不当,给企业带来不可预测的损害。基于此种情况,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有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降低企业发展中财务风险的产生。本文就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

企业 财务风险 管理 控制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面对的财务风险也在企业竞争中出现。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仍不够完善,企业经营非常有必要重视财务风险管理。企业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上,通常仅仅是非常关注在面临财务风险的时候能否防范和规避,但是很容易忽视掉企业运行中的基本财务风险,这样就会导致有很多问题出现,会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企业正确认识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健全财务风险防范机制,适度合理的承担风险,具备超前预警和一定程度的有效规避能力,以保障企业健康、长远的发展。

一、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原则

概括来说,企业的财务风险并不受限于某一因素,法律、社会文化与国家宏观经济都会对财务风险管理产生一定影响。正是基于此,使得财务风险难以控制,同时还会严重影响财务管理活动。这些因素都是复杂多变的,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可能性逐渐增大。因此,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才能够保证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1.风险、收益平衡性。

该项原则就充分说明,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企业不可一味追求经济收益,忽视其中可能产生的损失。企业需要针对每项财务活动分析其安全性与收益性。从平衡收益与风险的角度上来判断,采用何种有效的行动方案,以达到避害趋利的目的,进而争取更多的收益。

2.风险限度、适度承担性。

对现代企业而言,财务风险的出现与存在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企业要想对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进行良好的管理,就需要及时、正确控制与识别风险,同时明确可以承担风险的限度,保证企业能够正常的运行。

3.有效规避与超前性。

通常情况下,企业财务风险的出现都会存在一定的预示性,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系统、财务风险管理系统与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就能够有效规避风险。最后,分权管理。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良好的管理,就需要在企业统一领导的基础上,实行分权管理,分权管理的实施有助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与可行性,能够保证企业在企日常经营活动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判断风险管理颁发的有效性。

二、企业财务风险种类

1.筹资时遇到的风险

自从我国加入自贸组织以后,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企业为了扩大规模而进行筹资。当企业借入的资金的比重过高时,那么企业就将面临筹资风险。具体包括这几种情形:①企业像外界借的资金成本率过高,甚至还超过了自有的经营资金投资收益率,那么对于自身的资金盈利是有一定的影响的,降低收益或者出现负收益;贷款者担心借款给企业可能存在无法收回或者不能及时收回资金的情况,为避免这些风险所以需要企业支付更多的报酬来弥补。这种情况可能导致两个局面,第一种局面是企业的自有资金的成本率变得更高,导致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率也增加了。第二种局面是企业无法支付更高的风险报酬,导致投资人不想乐意将资金借给企业,那么便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甚至出现公司股票价格下降的情况;企业借入的资金过多,导致负债比例过高,一旦资金出现周转困难的情况,那么企业就无法及时的偿还债务,如果资金周转不灵,就会出现到期债务不能清偿,对于企业的信用来说是造成损害的,更坏的局面是导致企业直接破产。

2.投资时遇到的风险

作为现代化企业,日常工作中所作出的投资决策较多。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背景复杂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投资风险日渐加剧。投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投资了某一项目之后,却没有得到期望收益,导致企业的收益降低,且可能影响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投资项目是否存在风险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1)投资项目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投入生产,且没有产出效益,或者虽然按时投入生产,然而却没有产出效益甚至还因各种原因导致蚀本,从而减少了企业的整体的收益;(2)尽管投资项目能够产生效益,但是效益非常少,利润率比银行存款的利息率还要少;(3)投资项目能够产生效益,利润率超过了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不过对于企业自身的资金利润率来说是更低的。

3.资金回收时遇到的风险

对于企业财务工作来说,资金回收是其中的一个重点部分。资金回收主要由两个方面的内容组成:(1)由待售的产品以及自制的半成品所占用的资金变成结算资金的流程;(2)由结算资金变成货币资金的流程;在这几个流程之中,存在着许多可变的因素,任何一点都可能导致企业难以完成资金回收,从而产生了资金回收的风险。就目前情况而言,国家的经济政策对于资金回收风险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财政金融方面的政策。如果国家出台了财政金融双紧缩的政策,那么市场将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市场经济低迷,企业的产品难以出售,三角债的情况大量出现,资金回收风险大大增加了。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总是要面临财务风险,这是因为企业的财务活动中必定会有财务风险伴随,并且财务风险在企业运行中是一直存在的,不会因为主观上的因素而转移。财务风险问题是企业经营中势必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可是在实际的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的决策者中有相当大数量的决策者不是财务工作者出身,缺少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而财务管理人员的本职工作往往只是把日常的运行当作中心,或者只是重视账务结算和资金的管理等工作,对于财务风险管理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2.财务风险管理缺乏针对性

对于企业财务风险而言,资金回收风险、投资风险与收益风险是众多财务风险中几种典型风险。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大部分企业并没有针对性财务风险管理措施,财务管理目标性不强,导致企业产生过高的负债率,甚至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同时财务风险管理成本非常大、盲目投资,应收账款较多,资金无法及时收回,收入的确认存在不科学的情况,并且利益分配与识别方面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从这分析中就可以了解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针对性不强。

3.缺乏财务管理体制

企业财务风险是一项非常复杂且艰巨的任务,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要想财务风险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需要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决策控制、预警、信息传递与组织结构完整的系统,以此来完成企业财务管理。对于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需要合理的分配,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监督作用。但是实际中的企业财务管理并非如此部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比较分散,财务管理人员不具备与之相应的经验,同时没有形成成熟的管理系统。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缺乏相应的体制,难以达到相应的目标。

四、加强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有效策略

1.提高财务管理风险管理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市场环境变得更为复杂,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在此种环境下,要求企业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的财务风险意识,充分认识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同时还应当清醒的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并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责任。财务风险管理始终贯穿于生产经营的过程。因此,需要加强内部宣传,促使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与企业决策者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在企业内部开展培训讲座与相关讨论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的提高,有助于促使企业管理人员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始终将财务风险管理作为工作的重点。

2.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制定科学的风险政策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成本较高、周期较长的投资项目,比如对固定资产的改造和更新,扩大企业生产规模等项目,为了避免企业财务出现危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要控制好财务状况、严格监督,更应该具备相应的防范手段,及时收回各类账款,对于企业资金的使用要合理,必须满足企业的正常运转和经营。

3.建立全面、实时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企业应当将全面、实时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尽快的建立起来,以此实时的监督控制企业管理经营过程中所潜在的风险。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在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活动的过程中贯穿,通过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各项活动中潜在的财务风险,同时示警于经营管理者。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不但要涉及到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等诸多财务指标,但凡有异常症状的发现,必须尽快的采用有效的应变措施,以便于减少或者避免发生财务风险损失。

作者:王会武 单位: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

参考文献:

[1]郑利伟.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探讨[J].中国经贸,2011(24).

[2]李子威.论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3(12).

第三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探析

摘要:

根据现代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实际情况就可以了解到,财务部门对风险管理存在着认识不充分,管理人员不能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的问题,进而影响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质量,对企业的良好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因此,财务部门需要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做好应对各种风险的准备,制定出科学的应对策略,以便能够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本文就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

财务管理 财务风险 控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活动越来越多,财务收支项目不断增加,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风险。企业想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长远发展带来的影响,就必须对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有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降低企业发展中财务风险的产生。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概述

财务风险常常指的是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财务活动由于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造成预期效益与财务收益不一致,使得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与机会。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任何一部分与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财务风险,进而引发损失与转变,使得企业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降低。通常情况下,可以将企业财务活动分为这么几类:收益分配活动、资金回收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筹资活动。而财务风险都是由不同的财务活动引起的。收益分配风险就是指由于不确定分配收益给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产生可能的不利影响,由此而引发财务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则指的是在产品销售出去后,回收货币资金金额与时间的不确定性产生财务风险;投资风险就是因为不确定因素引起投资回报不能与预期目标相一致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企业借入资金后导致常在能力降低的可能性属于筹资风险。对于企业而言,财务风险与企业的各个生产活动环节具有紧密的联系。对任何企业而言,财务风险是其无法避免的一道难题。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风险意识淡薄

财务风险的存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同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也就是说只要有财务活动存在,势必就会产生财务风险。基于这种情况,需要财务管理人员与决策人员加强自身的财务风险意识,关注企业日常经营中有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的环节,并予以控制与监督。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就会发现,大部分企业决策人员并不是财务专业出身,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重视日常运行工作,如财务结算、资金管理等,财务风险意识非常淡薄,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性。

2.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传统的财务管理人员在管理思维和管理方式上都较落后,同时其财务机构的设立也不能满足现代企业要求,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思维落后,而且其数据分析方式较为迟缓,因此很难全面的掌握企业财务信息状况。此外传统企业经营模式也制约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责任归属的不明确也造成了财务管理改革的困难重重,完全背离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根本要求,信息化、知识化理财进程因此而严重受阻。

3.企业财务管理机制不完善

由于受传统管理制度的影响,部分企业财务管理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财务工作人员不按照相关规定执行,财务管理无法有条不紊的进行,给企业长远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部分企业财务管理没有根据实际产生的各项经济活动,建立专门的项目,致使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条例得不到真正落实。在进行资金活动情况检查时,无法找到资金项目开销的真正负责人,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财务管理中各种财务漏洞不断出现,导致企业经营最终出现收支平衡失控问题。

4.财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不高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快速提升,企业财务风险不断降低,给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但是,由于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财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不高,企业财务管理相关人员存在基础知识不牢固、业务技能不强等问题,提高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管理层对财务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不够重视,过于注重当前经济效益,最终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加强财务管理与降低控制风险的有效策略

1.提高企业人员风险认识

必须提高全体员工对财务管理的认识,提升财务风险意识,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聘用时,要注重员工个人素质和综合技能的考察,从而为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供有力支持。不断加强对财务管理的认识,提升企业领导层的决策能力,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才能提财务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效率,达到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从而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2.制定科学的风险政策

由于企业的投资活动,如更新企业固定资产、扩大生产经营范围等多项高成本,长周期的经营活动,导致企业所得经营活动即使再好,也会造成资金运行非常紧张,进而会对企业财务状况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对本企业的财务状况实行实时监督控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政策,将款项及时收回,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资金使用计划,以此最大限度满足企业顺利资金顺利运转与正常经营对资金的需求。

3.加强财务风险的全面防范,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想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就要不断运用先进的技术,加强财务风险的全面防范,不断健全风险防范预警机制,才能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应根据企业实际发展需求,制定财务管理目标,将财务风险防范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最终达到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与此同时,建立有效预警机制,有效监控企业财务风险,才能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例如:企业遇到应收账款不能完全收回的情况时,要采取补救措施,通过了解客户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补偿方式,并采用恰当的追债方式对客户进行追债。

4.增强财务管理制度落地

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依据,具有发挥企业融资活动的重要调节作用。在我国,一些企业由于不重视不强调财务管理,使其难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导致资产流失严重,不合理的资本结构。多样化的盲目发展使得一些企业削弱了核心业务,甚至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造成的弊端,要求企业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狠抓制度的落实,促进全面、科学、高效的企业管理,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

5.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注重相关对策的落实

在企业发展中,财务监控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企业经营中的各项财务活动中起着重要监督和控制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制度执行,发挥资金最大经济效益。应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将财务监控真正落实实处,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安排专门的负责人,确保每一项资金支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应注重各部门日常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达到降低财务风险的目的。

6.调整融资方式,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修养

企业正常运营过程中,要设立专门的信息收集部门,对市场变化进行有效分析,从而不断调整融资方式,转变结算方式,才能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在进行企业融资时,要根据市场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有效控制负债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达到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交易完成后,企业要加强应收账款的回收管理,注重客户信用度,增强客户的付款意识。与此同时,注重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修养,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的日常考核,以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和处理实际财务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总之,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日常场经营中客观存在的,并且也是无法消除的,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一定影响。要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企业必须明确各个部门职责,采取有效应对策略,注重企业相关管理制定并真正落实,加强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监督,才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避免企业经济受损情况出现,从而给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提供可靠保障。

作者:张品 单位:开封京宇电力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郑利伟.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探讨[J].中国经贸,2011,24(23).

[2]侯文丽.完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J].时代金融,2012,(36).

第四篇:银行会计核算管理防范财务风险对策探究

摘要:

会计核算管理是银行内控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核算也是银行核算,银行履行其职责,开展各项业务的基础。随着互联网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强化会计核算管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是当今我国商业银行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便对加强银行财务核算管理,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进行了系统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

会计核算 管理 内控 风险防范

会计核算是银行核算、银行开展各项业务的一个前提,对银行的经济效益、资产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们第四次科技革命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电子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也广泛应用于我国目前的许多商业银行内。互联网的发达为我国银行会计核算水平的提高,以及银行业务的推广都创造了良好条件,但同时也为我国的银行业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近些年来,一些银行会计部门出现了严重的违法犯纪问题,有的甚至构成了金融犯罪。会计核算当中所发生的核算不实、会计监督执行力度不够、会计政策失误等问题,存在的一些会计人员素质偏低、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不完善的情况,都影响着我国银行的经济效益及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加强银行会计核算管理,是我国目前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也是银行履行各项职责、开展银行业务的重要前提。

一、目前我国银行会计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

1.会计监督力度不够。

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的主要职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金融环境也发生了极大变化,受到利益的驱动,许多银行都出现超规模贷款、越权承兑等违法现象,主要原因就是会计部门监督不力,为我国的银行业埋下了经营隐患。

2.会计核算不实、账目弄虚作假。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职责,是对银行资金动向、使用情况、安全性的一个客观反映。会计核算不实,银行领导部门就难以了解银行资金信息以及流动情况,从而做出错误的银行决策,引发金融风险。

3.财务成本的加大。

一些银行盲目拓展银行业务,比如增设网店、擅自提高银行存款利率,这些不合理的拓展项目,使得投资资金过大,增加银行财务风险。加上目前银行会计核算中,会计人员不熟悉业务、不谨慎操作等原因引起操作失误、账目误差,也会加大财务风险。

二、银行会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1.财务内控制度薄弱。

财务内控管理是预防银行财务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的有效前提。财务内控环节薄弱,使得银行财务活动中出现的财务风险得不到解决,引发财务风险。

2.会计监督不力。

银行会计监督的职责就是银行会计根据财务会计的规章制度对银行资金流动跟使用情况是否合理进行监督。对于银行会计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3.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法律法规意识淡薄,使得财务会计人员造成篡改账目、做假账等现象,引发金融风险。

4.银行账户管理比较混乱。

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银行为了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采用各种手段拉存款、放贷款,由于这种混论的、缺乏统一管理的银行账户开户现象,影响了金融秩序,增加了银行金融风险。

三、强化银行会计核算管理,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

1.完善银行会计核算体制,提高会计核算效率。

银行各项业务之间会计核算不统一,使得银行会计核算管理条块分离、会计秩序也会比较混乱。针对这一点,会计核算管理机制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将分散的会计核算统一起来,建立起基本的会计核算管理框架。具体来说,银行的财政部门应该对新开展的银行业务制定会计核算规定,银行当下的资金活动和财务核算都交给同级会计部门办理,银行各个业务经营部门的财务都交由统一的会计部门进行规范管理。同时要加强会计核算的细致性、谨慎性原则,严格按照这些原则进行会计核算,确立银行利息收入政策。在银行利息收入的问题上,银行应该完善利益收入的确认方法,可以将银行在贷款中所产生的利息作为收入,并纳入当期收益。而对于贷款逾期收益来说,则可以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将其作为收入确定的标准。同时对具有一定风险的贷款业务实行保证金制度,能够减少借出去的信贷变成死账、坏账的问题,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提高了银行的经济效益。

2.加强银行内控管理,降低财务风险。

银行应该对会计当中的各项制度进行梳理,整理出符合自身特点的电算化规章制度,从制度上扼制财务风险的发生。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的主要依据就是真实有效的会计凭证。因此,银行会计主要负责人应该由上级委派,会计信息表由会计人员独立编制,这样才利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纵观目前的情况,不少银行都推行了会计委任制和会计轮班制,通过委派重要营业网点的会计负责人,将他们的待遇跟工资不直接与该网点的业绩挂钩,这就提高了会计人员的执行监督能力。同时会计轮班制,使得内控环节更加周密,提高了内控管理水平。由于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银行也应该与时俱进,制定合理的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内控制度,严格按照内控制度执行监管责任。银行可以将内控管理人员的奖惩情况纳入内控管理当中,提高内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内控管理水平。

3.提高银行会计人员素质。

银行的领导部门以及管理人员,应该提高会计核算管理对于银行风险的重要性意识,领导部门以及管理人员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业务技能考核,让会计人员够熟悉跟精通银行各项业务、熟悉使用计算机办公软件,加强会计人员法律知识的培训,使得会计人员遵纪守法,减少金融案件的发生。银行领导部门在员工岗位的设立上,要尊重、信任会计人员,为会计人员提供一个发挥才能的平台,使其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同时会计人员要及时更新会计理念、掌握相关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适应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时俱进。

4.科学、合理运用电算化信息技术手段,减少业务风险。

信息技术手段是银行实现对业务风险全面掌控跟防范的重要手段。银行会计行业有不同的业务风险,银行应该根据不同风险采用不同办法,银行应该运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对业务风险进行提前预警,对发生的风险及时采取恰当措施,以减轻风险为银行带来的恶劣影响,同时银行应该不断完善监控系统的功能,对各个营业网点进行集中管理,达到会计人员对银行日常业务的全面监控。

5.强化银行业务管理,防范业务风险。

银行应该根据经营业务的不同,明确授权要求,建立完善的经营授权制度。比如对于银行大额现金及资金支付、大额支票的签发情况,银行应该明确审批级别,明确审批权限,严格把握凭证入口关,杜绝假、变造凭证进入银行,遵循双人、双岗、双职原则,对银行同城票据的交换等重要岗位必须加强岗位建设制度,同时还应该设立领导考核制度,对银行内部的会计管理工作权利应用情况以及经营管理情况进行考核。银行内的不同职务、不同环节应该独立完成其工作任务,各个部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监督,防范银行业务风险。

四、结语

会计核算是防范银行财务风险的重要方式,是影响银行经济效益,实现其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商业银行的经营目的是围绕着“流动性、安全性、营利性”这三项基本原则展开,实现银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银行各项工作才得以展开,银行自身才能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因此强化银行会计核算管理、防范财务风险,是提高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确保其在市场经济中正常运转的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作者:卢绍江 单位:浙江泰隆商业银行

参考文献:

[1]翟苡辰.浅论财务核算中心加强内部稽核监督防范[J].经济师,2011,(1):178.

[2]韩丹丹.浅谈企业财务风险与管理[J].财经界,2014,(20):148-148,150.

[3]郑瑞琪.信息化对银行会计核算的影响[J].财经界,2013,(5):148-149.

[4]齐艺萌,张效宾.浅谈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及其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商,2014,(7):105-105.

第五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防范对策

【摘要】

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运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防范在财务管理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企业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转移,所以要在意识、管理、制度等层面做好风险防范举措,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实现财务的有效管理,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企业 财务风险 防范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由于不可控和不确定因素影响,导致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实际财务收益与预计财务收益不同步,企业可能因此遭受损失。企业的财务风险在资本的流动过程中形成,并且贯穿于企业财务活动的整个过程,不管是资本的垫支、回收,还是资本投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在于以较少的资金投入确保企业财务活动正常运行,所以需要在意识上对财务风险足够重视,运用有效机制对风险进行规避,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降低经济损失的目的,实现企业健康发展。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种类

(一)投资风险

企业进行投资之前,必须综合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与投资水平,对投资项目可行性做深入调查,做好相应预算。这就需要决策者对投资风险有清醒的认识,防止因错误决策或者盲目扩张投资为企业增加财务风险,遭受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发现有些企业为了准求扩张化发展,在对投资项目未进行详尽了解就盲目投入资本,导致企业遭受巨大经济损失甚至于破产。

(二)筹资风险

企业筹资主要由权益筹资和负债筹资两方面组成。在企业的举债经营比率中,负债比率决定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与盈利能力。如果企业主要依赖于负债筹资将削弱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负债渠道、偿债期限和资金实际的使用情况等方面的不同,使企业承担具有差异性的筹资风险。

(三)运营风险

企业的经营状况,比如供应、生产与销售等方面受到客观原因影响导致企业资金出现问题,企业价值出现波动。现实生活中企业有时需要囤积大量存货,无法实现资金运转,还要承担保管费用,甚至由于市场的变化导致价值波动,企业需要承担财务风险。在销售环节如果为了市场份额盲目赊账销售,债务无法及时回收时企业的流动资金减少,无法保证资金安全,出现运行风险。

(四)收益分配风险

由于企业融资中有相当大的比重是负债筹资,所以要对股东进行股利分配。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状况决定股利政策,比如支付比率、支付方式等,股利分配可以反映出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为了持续稳定发展一般采取相对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企业把注意力主要放在盈利上,对股价的不重视可能产生收益分配上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一)企业财务风险意识淡薄

由于企业缺乏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缺乏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企业是否树立了正确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是实现财务风险控制和预防的基础。企业外部的宏观经济政策、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都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文化。在企业经营者,养成风险管理理念,员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势在必行。

(二)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合理的企业发展模式需要企业的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牵制又相互合作,企业的决策部门与经营部门和监督部门在相互制衡的基础上实现对企业的管理。由于监督部门没有实际权力,决策运营部门都是由企业所有者自己人负责,导致资金流向难以控制,财务风险不可避免。企业管理者“独裁”的现象普遍,直接左右董事会与股东的决策,容易使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虚化。

(三)财务风险控制与预警机制缺乏

由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职责的不明朗,导致财务风险管理权利与职责不清晰,起不到管理效果,职能部门难以发挥管理作用;企业尚未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或者不进行利用,使企业不能在第一时间应对财务风险;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财务风险监控无从做起,对企业财产的安全不能提供保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四)信息系统建设不健全

企业财务信息不能及时反馈,财务信息不准确等,使得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达不到企业的发展要求。健全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监控机构发挥实际作用的基础,也是为企业提供财务管理依据的重要手段。由于企业内部人员缺乏大局意识,注重于自身小团体或者个人利益,导致财务信息不实而误导决策层的决策,企业的管理层无法及时获取真实的财务信息,财务决策不符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甚至制定错误的决策,使企业在过高的财务风险下,遭受难以挽回的损失。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树立企业财务风险意识

正确的财务风险意识的树立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首先需要对企业全体员工建立完整的风险观。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需要时刻保持风险意识。如果企业面临一个投资项目,即使在前期就对投资项目做了多方调查,把有限的资料都考核在内,并做好了详尽预算的情况下,也会有不可预知和不可控的情况发生,依然存有财务风险,所以企业应做好投资财务风险预防机制,将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投资的风险性是客观的,风险程度与投资收益并不一定一致,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把投资风险降到可控的范围内,否则会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对于财务人员而言,需要加强对企业运营工程中可能发生财务风险的所有环节都进行风险监控与判断,确保流动资产正常运行,对已然发生的财务风险有一定的资金来抵御财务风险带来的危机。对于普通员工来说,把财务风险控制与员工管理统一进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全员风险意识,企业管理层与员工相互配合,用实际行动来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

(二)完善企业管理机制

改变内部人员掌控企业管理层,建立合理健康的企业管理机制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至关重要。因而需要调整管理层的人员结构:其一,为管理层引入新鲜血液,引进管理能力强的外部董事,对企业管理层人员进行行为监督,防止内部人员因为利己主义发生增加财务风险的行为。同时使企业决策层、执行层与监督层相互合作2015年第12期下旬刊(总第610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12,201(CumulativetyNO.610牵制,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改变监督层的人员结构,把监督部门独立出来,分配实际的权力,以履行监督的职能,使决策层的科学合理性,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督导、规避和解决能力。

(三)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与信息系统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包括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辨识、评估、应对与解决等方面,要实现财务风险的有效管理,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完善必不可少。这一进程要求做好比如数据库,分析软件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进行企业财务数据的记录更改,维护信息系统安全地持续运作;还要把相关工作人员的主观积极性发动起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员工管理实现统一,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实现财务风险的管理能力。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同样需要自主行使权力,以避免人为主观干涉导致的风险指标不准确引发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信息系统的主要作用是预警,需要防患于未然,所以一定要注意财务风险信息的时效性,做到准确、及时、高效,否则该体系的设立便形同虚设,起不到财务风险预警的作用。

(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涵盖企业流动资金、固定资产、投资与企业运营费用支出与利润获取等各个方面,可见只有企业当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了,企业才有能力对多样化和各个环节的财务风险实现有效管理。这就需要企业对自身行业特点、经营状况与发展能力有明确的认识,保证各职能部门的独立性,提高职员的综合能力,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制定信息化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财务与会计岗位的重要性,职能部门分权制衡又相互统一,把财务人员的工作规范化,保证财务人员在规定内进行财务工作。在内部控制制度下,将企业的经营运作全过程规范化,同时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结合起来,避免由于企业工作人员疏忽违规引发的财务风险。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用到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水平。

四、结语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对各种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辨识、预测、评估与应对等,以最小的资金投入风险获取最大收益,使企业高效稳定发展的管理过程。当下企业存在财务风险意识淡薄、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财务风险控制与预警机制缺乏以及信息系统建设不健全等问题,应对这些问题,企业需要树立良好的财务风险意识、完善企业管理机制、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与信息系统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将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及时预测防范,将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作者:王一然 单位:吉林市城市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涛,袁辉.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J].会计之友,2010(5).

[2]王兴俊.我国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2).

[3]易卫献.我国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J].中国商贸,2014(18).科学

第六篇:中小企业内控财务风险管理探究

摘要:

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其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实现对其财务风险的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内控制度不标准、内控制度执行不规范以及内控监控成效差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了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内部控制特征,并以内部控制为视角,对加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旨在为中小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内控 财务风险管理 加强措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与不断完善,为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应对挑战、抓紧机遇成为当前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重点解决问题。现阶段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对内部机构的构建还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从而使其在运行中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小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严重情况下还有可能导致企业的破产或倒闭。因此,中小企业必须重视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工作。

一、中小企业的内控特征

1.内控制度不标准。

虽然我国对企业内控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标准化的要求,但是很多中小企业并还不能正确认识内部控制,认为所谓的控制就是监督,从而在表面上设立了相应的而监管机构,但制度上还是按照企业原有的内部监督管理条例进行制定,使内控制度沦为各种监督制度、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文件和执行要求,不能与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相结合,从而脱离了规范化、标准化。

2.内控制度的执行不规范。

由于中小企业的管理机构常常设置的不规范,导致其内控制度配套的执行机构不能规范设置,从而使制度的执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依据与有力的约束,产生执行行为不规范的现象。另外,制度的执行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不能正确理解内控制度的相关条例,按照以往的习惯或经验去进行监督或管理,从而使内控制度不能按规范要求被执行,削弱了其实施成效。

3.内控监控成效差。

我国现在对大型企业的外部监督已经基本实现了社会监督—政府监督一体化的体系模式,但是该体系在中小型企业中的监督却未发挥多大成效。由于中小型企业中的相关配套体系构建不完善,导致该一体化监督体系的运行缺乏必要的支持与制约,不能起到理想的内部控制的监督、控制作用。相反,因为中小型企业的体系构建简单,常常出现一人多岗、职责混乱的现象,从而使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管流于形式化,不能落实到真正的工作中,导致内动控制的监控成效差。

二、内控视角下加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1.以资金的管理为工作重心。

1.1建立健全资金管理管理制度。

首先,要制定科学的论证制度,并将之落实到中小企业的投资项目工作中。针对投资组建专门的管理小组,由专业水平较高的研究人员带领,参与到投资决策中,进行全面、合理的论证与咨询,确保决策制定的正确性与先进性,最大程度地避免因投资失误给企业带来的资金损失。其次,要不断补充和完善现有的账款管理相关制度,实行资金管理的责任制,提高企业内资金的回收效率和周转效率。再次,完善企业内对资金存贷过程中的管理制度与控制制度,很据市场的经济形势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资金的优化配置,对存货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避免跟风等原因导致存货过多,占用太多流动资金,影响企业财务的正常调配。另外,要制定完善的财产物资清查制度,定期、定性地对财产进行全面清查,对其中存在的财务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坚决杜绝资产贬值或账实不符的现象。最后,还应制定并实施资产管理配套的预警机制制度,对资金使用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及时发现,并给予相关工作人员预警,最大可能地避免资金沉淀或财务风险。

1.2正确选择资金的筹集方式与筹集渠道。

相对企业的外部融资方式,内部融资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既降低了融资成本,又不影响企业原有的现金流量,因此,内部融资方式常常是企业的第一选择。对于外部融资的方式,应积极开拓其融资渠道,在银行借贷、吸收投资筹资等传统渠道的基础上,考虑债转股、融资租赁以及投资基金的合理转换等新渠道,这些筹资渠道可以有效降低原来筹集相同资金需耗费的成本,促进外部融资的优化发展。

1.3对现有资产机构进行科学地调整,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

中小企业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企业的长期发展为目标,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与阶段式的发展目标科学地调整其资产结构,保证资产结构的合理性与先进性,确保其结构模式始终符合企业的发展策略。此外,中小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地试行股份合作制,通过租赁或变卖企业的部分资产进行银行贷款的偿还,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

2.以责任的分级管理为工作主线。

首先,应建立责任的分级管理制度。对企业的责任中心进行合理地划分,通过岗位分工明确各岗位的职责,进行自上而下,分层、分级别的管理制。中小企业在设置其内部机构时应积极参照那些大型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并结合自身的运行需要,对权力、职责进行清晰地划分,建立可行性高的责任分级管理制度。明确每一层次、每一级别的具体权责以及掌控范围,使之能在明确的方向与目标下独立、认真地履行职责。其次,要明确各级别业绩,实行责任中心的标准考核制。在对责任进行分级划分后,应根据不同责任中心的权责大小,选定各级负责人,确保责任分级落实。同时,要制定常规记录制度,对责任标准进行精细化处理,使其具体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个人,严格按照责任标准对工作人员的履职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估。并制定合理的惩罚制度,根据考核结果对各级责任人进行恰当地奖励或惩罚。

3.以财务数据的分析为工作依据。

首先,要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特定日期的经营状况:当资产总额大于负债总额,流动资产的筹集主要靠流动负债,且固定资产的筹集主要靠自有资金及部分负债时,说明企业的资本结构良好,资产状况正常,只面临很小的财务风险;当资产总额比负债总额稍大,所有者只有很少权益时,说明企业资本状况不是很好,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需提高警惕,进行及时的风险预警,并做好相应的风险防范工作;当资产总额明显小于负债总额时,说明企业有负债出现,面临较高的财务风险,需立即进行有效的筹资,避免最终走向倒闭。其次,要对企业的利润表进行分析。利润表反映了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当企业内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并存时,说明企业日常经营状况良好,面临较小的风险;当企业内有营业利润,但利润总额为负时,说明企业经营正常,但企业内部存在一些财务问题,给企业带来一定风险,需提高警惕,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当营业利润为负时,若原因是财务费用超额,说明企业内部的资本结构中出现了问题,产生了巨额的债务。若为其它原因,则是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出现了问题,使其面临严重的财务风险。

三、结语

综上可知,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其监管效果的发挥,使企业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因此,面临严峻的市场经济形势,企业要想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就要以资金的管理为工作重心、以责任的分级管理为工作主线、以财务数据的分析为工作依据,逐渐完善其内部控制相关制度,最大程度地降低中小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财务风险,促进企业的稳步发展。

作者:程祥松 单位:江苏新生服饰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蓬.中小企业内控视角下的财务风险管理探究[J].中国商贸.2012(09):95-96.

[2]米静.中小企业内控视角下的财务风险管理探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3(24):76-77.

[3]刘文开.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12):79-81.

[4梅叶.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建设的若干思考[J].交通财会.2015(05):23-28.

[5]赵凤云,苏梅芝等.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内控措施研究[J].商业时代.2010(05):59-60.

[6]李丹.内部控制下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24-31.

第七篇:EPC项目财务风险管理浅析

EPC是英文Engineering(工程设计)、Procurement(设备采购)、Construction(主持建设)的缩写。意思是设计、采购、施工(EPC)工程总承包,即EPC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EPC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由于EPC项目不仅实施周期长、建设规模大,使得工程建设具有较大的复杂性,而且项目所在国的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政策法规、宗教文化和经济形势等社会环境也增加了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与其他工程项目相比,EPC项目的风险更大,有效的风险管理将成为EPC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在市场环境下,EPC项目总承包商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风险因素和规模都不断增加,这些都要求项目总承包商不断加强风险管理。但长期以来,项目风险管理往往忽视管理过程中的财务风险管理,一些未加以控制的财务风险给工程承包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针对我国企业在EPC项目中存在的不足,研究EPC项目的财务风险管控对于我国EPC承包企业防范项目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一、分析EPC项目的具体财务风险

1.投标报价风险。

在EPC投标阶段,总承包商常常面对许多不确定的情况,由于项目决策阶段的初步设计不完善,使预估的工程量和实际的工程量相差甚远。总承包商在投标前对工程所在地的现场条件等了解不足导致报价出现疏漏而使预计的成本增加。

2.业主资金不到位或拖延支付的风险。

在目前的EPC模式下,业主一般都要求总承包商带资承建,在业主资金不到位,以各种理由拖欠支付,而合同中没有拖延支付如何处理的规定。或虽有业主拖延支付时应支付利息的规定,但利率很低,而且为了保证工程进度不受影响,总承包商还需继续垫资投入工程建设,这都将对总承包商资金产生重大风险。

3.通货膨胀风险。

由于通货膨胀使材料价格、劳动力价格等不断上涨,工程造价大幅度增加。而签订合同时,由于目前业主的强势地位,往往要求签订固定总价合同必然使总包商承担了物价上涨的风险,有时虽有价格调整公式,但是包含的因素却不全。

4.分包商故意违约风险。

目前,许多总承包商在总承包之后将部分工程分包给专业分包商。有的分包商在项目分包阶段有意报出低价,而在得标之后,他则利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寻求涨价和工程变更,甚至以工程质量或工期作为要挟总承包商的手段。如果总承包商对此处理不当,工程就可能出现问题,使得总承包商面临违约风险。

5.工程各级管理人员的违规或违法行为导致的风险。

工程的质量、进度、成本控制都是由总承包商的管理人员具体工作来完成,一旦任何一个管理人员对其工作未尽应尽的管理义务,就可能对工程的质量、工期或是成本造成不利影响,使总承包商面临支付额外费用或承担违约责任的风险。

二、控制总承包项目财务风险的一些管理措施

1.了解业主资信,防范财务风险。

认真开展EPC项目的财务风险评估,认真研究资格预审文件与投标文件,深入了解业主的资金支付情况,包括对项目所在地的税收、物资供应、交通运输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在对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后,对于风险严重的项目,应主动放弃投标;对于潜伏严重风险的EPC项目,除非能找到有效的规避措施,否则,应采取谨慎的态度对待。

2.精心把好EPC项目的合同谈判关。

EPC合同中应明确工程款的支付、结算、违约索赔的时间及方法,明确业主应承担的各项违约责任及赔偿数额。同时,应将合同的各项通用条款、专用条款与特殊条款加以细化和明确,保护总承包商自身利益,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3.合理分包工程,转移财务风险。

以设计为主业的EPC总承包商一般不具备施工能力和设备制造能力,工程所需的设备和项目的施工往往都采取分包的方式来完成。因此,EPC总承包商在确定分包单位时,对分包商的资信、履约能力、承担风险的能力等进行严格审查,减少分包商可能给总承包商带来风险。同时尽可能将主承包合同中总承包商的责任通过分包合同转移给分包商,在分包合同中应采用与主合同相同的保证条款、责任范围和承担违约责任条款。

4.进行工程保险是总承包商转移和减轻财务风险的重要方法之一。

购买工程一切险及第三者责任险,分散财务风险。

5.加强现金流量管理,严格控制分包支付,防范资金风险。

根据总承包合同现金流量表,制定分包合同的现金流量表,并根据总承包合同的现金流量表的变化适时调整对分包商的付款现金流量。同时对分包商的付款应迟于业主支付期,以便将由分包商的质量问题或工期延期问题,而导致业主不付款或延期付款及承担违约责任的风险有效转移给分包商,最大程度把握对分包商的有效追索权。

6.加强对工程进度、质量、费用管理和控制。

首先要加强项目的工期、质量、安全管理及分包管理,使其处于可控状态之中;其次要加强项目的成本管理,努力使其在项目目标责任书规定的范围之内;再次要加强项目的变更设计管理。

7.建立、健全总承包项目管理组织和管理体系,建立总承包项目管理统一目标和内部运行模式。

加强现场项目管理部的内部管理,调配合适人员,明确岗位职责,搞好内部团结。同时加强对现场项目部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审计。

8.加强索赔管理,减免财务风险。

总承包商应加强索赔意识,及时、全面的发现索赔机会,根据工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有利的索赔证据,以获得较大的合同利益。同时还可以依据分包合同或采购合同的规定,对于不符合合同规定的产品或服务而给总承包商造成的损失向分包商或供货商进行索赔,最大程度转移总承包商对业主违约责任的风险。

9.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及收款工作。

项目竣工后,如不能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可能造成项目财务结算滞后,而不能按时收回工程结算尾款。同时,又延长了工程质保时间,增加了工程保修费用,使得项目成本增加。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风险和风险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财务风险管理作为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海外EPC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总承包企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应清醒地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不断增强风险意识。企业应努力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完善风险机制,以提高企业的应变、竞争能力,才有可能规避风险或减轻风险的损失和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市场。

作者:解海洋 单位: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唯.海外施工项目财务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财会研究,2011.

财务风险理论范文5

1.1财务风险类型

结合电信行业的特点,把电信企业财务风险分为以下5种类型:(1)资本结构风险。资本结构是指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占比例以及各项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电信企业资本结构风险主要来自固定资产占比大、负债占比大。(2)资金风险。这主要指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以及现金流动性风险等。(3)成本结构风险。电信企业由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比较庞大,折旧、摊销费用占了成本费用中的很大比例,这部分费用不是付现成本,挤占了付现成本的空间,带来成本结构风险。(4)资产风险。这仍与电信业的特点息息相关,包括资产安全风险和运营效率风险。如由于移动手机的普及,许多家庭撤销了固定电话和小灵通,该类业务的缩水会导致原先为固话和小灵通耗费巨资铺设的基础设施产生减值风险和闲置风险,资产价值大打折扣。(5)投资决策和管控风险。电信企业一般具有一定的规模,形成企业集团,涉及较多投资项目,投资项目的选择、资金数额的投入、投资方式的选择都关乎企业的利益能否实现,而投资后对项目进行有效管控、跟踪情况并及时评估投资效益等都是防范投资决策风险和管控风险的手段。

1.2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1)资本结构特殊。经营风险主要是固定资产造成的,固定资产所占比例越大,经营风险越大,而且电信企业庞大的固定资产投入造成运营成本升高,负债规模随之加大。现在电信企业竞争激烈,为争夺客源,各企业不得不利用各种促销手段,包括价格战,企业利润空间变得狭小,资金紧缺,为了短时间内筹集资金,企业大量向银行借进短期债务,还债压力加大。财务杠杆的作用随着负债的增加而加大,企业财务风险增加。(2)资产流动性差。为了扩大经营规模、抢建新技术网络铺设平台,电信企业向银行、向投资方筹措资金,主要用于基础网络覆盖建设和新技术的研发,主要用企业的利润来偿还债务,而一般通信已经进入成熟期,价格竞争使得利润变微变薄,资金周转不快。此外,企业的存货占比高也是造成流动性差的一个因素,大量存货积压不仅占用资金,而且为此支付一笔不小的保管费,长期未销存货还会产生减值的可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弊端。(3)企业灵活性不足。在如此复杂的宏观环境下,企业的管理是否得当关系到企业面对变化是否能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均为大型国有企业,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国有企业的共同特征,如企业规模庞大,管理层级多,管理灵活性不足,部分财务人员理财观念有待提升。虽然企业也使用了ERP、BOSS系统等辅助财务管理,但总的来说,财务管理系统还不能完全随着外部局势的变更而灵活变化,应变能力不足。

2电信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而应该引起管理者的足够重视,只有管理者把财务管理作为战略管理的一部分,才能从根本上真正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为企业获取丰厚的利润回报。但是在实际业务中,财务被当作记录信息的部门,无论是高层还是普通的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都存在误区、过于狭隘,管理制度没有建立健全而且落实执行不到位。从高层来说,我国的市场环境基本还算长时间处于稳定状态,这样稳定的外界环境给高层管理者造成错觉,看不到风险的存在,在做出决策时对财务风险利用和防范都不够重视;从普通职员来说,财务人员也没有建立起对财务管理的正确认识,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职责执行不力,部门之间的配合也存在问题,时常出现分歧和矛盾,导致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形同虚设。

2.2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风险管理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风险识别阶段,没有对外部环境和自身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了解分析。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正确认识可能产生风险的环节,才能为正确科学的决策提供可靠的支持。风险分析阶段,正确认识风险后,就应该采用各种工具来对风险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从风险出现可能性的大小、造成后果的影响程度等方面对风险进行排序,分清轻重缓急,研究应对策略,建立预警系统,而许多企业对此都没有规定。风险应对阶段,没有制定具体详细的应对策略,对人员任务分配、团队结构设置等事项也没有采取相应的举措,这些都影响了财务风险管理的效果和质量。

2.3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缺失严重

再好的制度、再好的规范没有人来操作都是一纸空文,现在企业普遍存在财务管理人才缺失的问题。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难以留住人才,人员流失严重。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对财务风险不重视,对财务风险管理也是知之甚少,因此不知道将该类人员的优势发挥出来,对他们的待遇、福利等物质保障没有做到位,致使一些财务人员选择放弃该份工作,而选择到制度更加完善、更加成熟的大型企业去。二是在人才引进时没有把专业和职业素养作为唯一的用人标准,而是更多的考虑社会关系、家庭背景等因素,因而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准下降,影响了整个财务管理队伍的素质,影响其作用的发挥。

3完善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

3.1树立财务风险观念

企业应该营造风险文化。风险文化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的一个过程。这首先要从管理高层做起,管理者要从战略的高度来审视财务风险管理,将财务风险管理纳入战略管理过程,让财务管理的成果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所用;其次,要把风险管理的理念向全体员工灌输,外部环境错综复杂,时时刻刻都不能放松警惕,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贯彻落实到位;最后,风险管理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需要全企业上上下下的共同配合、共同努力,全员广泛参与才能让风险管理真正为企业服务,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3.2规范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要突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控制3个环节。风险识别是前提,风险分析是重点,风险控制是关键。识别不仅从外部而且从自身来开展,这就需要制定某些预警指标,当指标值过高或者过低时必须引起重视。分析要注意方法的选取,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电信企业多采用敏感性分析法来定性地评估风险大小及造成的后果大小。控制环节主要是采取策略来有效应对风险,要认识到风险不可能消失,只能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可以是用经营结余来偿还部分贷款,降低还款压力。

3.3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素质

一方面,电信企业要尊重人才,善用人才,应该建立公平的薪酬制度来留住人才,让那些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人乐意为企业效劳,并且带动其他技能相对薄弱的同事,打造学习型组织;另一方面,在用人、培训上要统一标准,不应该将个人情感带入择工上面。企业必须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要舍得花费时间、人力和物力,同时还应该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控。

4结语

财务风险理论范文6

1.确保企业能够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并完成企业经营目标。

内部控制系统利用明确职责分工,从严把控企业各项制度、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完善工艺审批流程等,进一步确保企业正常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有效规避相关风险,从而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2.确保完整性与安全性的资产。

企业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是具有充足的资产做后盾。企业通过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管理控制企业各项资产,避免企业资产出现毁坏、滥用、盗窃、贪污等问题,确保资产完整性与安全性。

3.确保深入贯彻落实企业政策方针。

企业要加强所制定的制度、政策、管理方针的执行力度。内部控制不但能将企业制定的制度、政策、方针深入贯彻落实到全体员工并加以执行,而且能够促进企业相关人员与领导对国家政策方针的贯彻落实。

4.确保良好的审计基础。

审计工作依据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审核,从而发现企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审计工作需要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其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总而言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避免产生舞弊情况,确保完整性与安全性的企业资产,进一步缩减企业生产成本,有效提升企业管理能力与生产经营水平,从而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二、内部控制管理与财务风险的关系分析

财务风险指的是将来的企业财务状况有可能背离企业财务预期目标。我们采用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所说的股东最大化的观点对财务目标进行阐述。主要是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产生内部财务风险:第一是企业内部管理与财务活动过程中舞弊与失误。第二是企业在日常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项目投资、资金筹集等方面可能偏离预期目标,一般表现在相关管理人员素质低、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等情况。企业要想从制度上来完全抹除上述两大企业财务风险因素,必须通过利用完善的人员素质、业务管理、组织结构、财产保全制、会计系统等方面的控制制度来加以实现,而以上控制方面同属于企业内部控制。因此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管理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第一,当今不够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阻碍了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导致财务风险损失的产生。第二,当前所讲的内部控制囊括了企业风险、经营效率、经营效果管理等三大板块。第三,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规避主要依靠完善的内部控制。第四,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常常导致企业出现盈利能力不足、债务负担过重、资产负债率增高、经营资金不足、资金流动性较差甚至破产等问题。以上问题深深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企业财务风险与企业内部控制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财务风险与企业内部控制同属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财务风险是目的,内部控制是手段,财务风险的规避离不开内部控制。

三、怎样加强内部管理降低财务风险

如何有效的加强内部管理对于降低财务风险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全面考虑内部管理提高的路径从而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

1.会计基础工作的加强,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会计对经济活动反映这一职能是其他反映方式所不具备的,企业管理者制定企业决策主要依据准确的会计信息。由于经济决策主要依据会计信息来制定,因此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深深地影响着制定的经济决策正确与否。错误的会计信息不但会导致企业管理者错误评价企业经营成果,而且也会导致企业管理者盲目制定偏离经济规律的企业决策,使得企业未来经营面临很大的财务风险危机。所以,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对于规避企业财务风险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会计信息质量提升的首要任务主要是进一步加强以会计核算水平、会计人员素质为内容的会计基础工作,促使会计及时、准确、全面的反映企业经济经营状况。其次是立足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相关需求,通过利用多种方式满足企业外部及内部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目前我国国内会计信息主要服务于企业外部信息者使用者,传统的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暂时只服务于企业内部使用者,传统的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无法满足目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当今企业规避财务风险的首要任务是增强会计对企业管理的信息反映职能并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而且企业不但要增强会计信息反映质量,更要完善企业财务报告。假如企业对外界披露反映的会计信息出现错误,即便短期内企业的发展会得到外部力量的扶持,但是如果企业得到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扶持资金,将会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导致企业债务负担过重、盲目投资等一系列问题,加剧了未来企业财务风险。相反,企业如果能将真实的会计信息披露反映给外界社会,将会进一步优化企业外部财务环境,有效提高企业财务活动的透明度,从而降低企业未来财务风险。而且我们也应该明白,企业会计部门所提供给企业管理者的会计信息虽然不能全面准确的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反映,但是这些会计信息是目前所能获取的最真实可靠的信息。会计信息的使用在企业管理者的实际经营活动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企业管理者依旧依靠自身感觉与关系来进行企业经营决策,进一步加大了企业未来的财务风险。所以,必须进一步强化会计工作职能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帮助,不断提高会计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地位,才能有效规避企业未来的财务风险。

2.加强会计法规贯彻执行,加强会计制度约束力。

这一措施主要是为了防范企业外部市场的风险。会计信息能够进一步优化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不正确的会计信息加大了市场风险,阻碍了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快速提升,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之一的企业而言,市场风险与企业财务风险息息相关,稳定的外部市场环境有利于企业财务风险的降低与稳定运行。从以上内容来看,会计制度约束力的强化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3.增强审计监督,进一步完善会计控制制度。

规避企业财务风险方式之一是完善会计控制制度,完善的会计控制制度能够确保企业具备安全性的资金财产、合法性的财务活动、可靠性的会计信息、安全性财产。会计控制的主要内容是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会计工作的组织结构进一步明确,将会计业务在相互牵制的基础上科学划分为若干具有相应权限职责的工作岗位,形成个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制约,降低舞弊行为的出现。第二,有机整合企业财产的实物与价值管理,会计部门不仅要将监督反映企业经营价值作为自己工作的重心,而且也要通过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实物管理相结合,及时准确的对两者差异进行分析调查,将不利差异或错误扼杀在摇篮中。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两个方面共同组成了企业审计监督。外部审计对于企业财务风险具有以下两大功能:第一,企业外部审计对于企业财务状况具有公证的功能,这一公正作用能够让社会利益关系人认可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获得他们的资金扶持。第二,外部审计能够有效的缩减舞弊行为与会计差错,促使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信息更为真实准确,进一步规避企业财务风险。内部审计指的是企业内部对会计控制的进一步强化,利用会计控制评价来对会计部门进行监督并对其加以改进完善,进一步降低会计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反映差错。

4.稳健主义的运用。

财务风险理论范文7

1.1垫资风险

在现代诸多建筑工程项目中,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为了取得工程的建设权,往往需要垫付大量的资金,导致企业的流动资金变少,使得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而且工程项目如果缓建和停工,均会导致其陷入债务危机,同时也加大了资金回收难度,进而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加大。

1.2成本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现代化的管理离不开成本的控制。尤其是财务管理中,一旦企业的施工成本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将会导致企业成本风险增加。而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影响工程成本的因素较多,而施工企业为了获得自身的经济效益,往往会将工程的中标价格降低,进而导致施工预算降低,而工程质量就难以保证,施工企业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势必会付出更多的投入,导致决算超预算,引起成本风险,最终导致血本无归的情况都可能发生。

1.3回收风险

在建筑工程项目竣工后,虽然施工企业会及时的与工程业主进行结算,但是在结算时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因素,例如验收不合格、质量不达标、业主资金缺乏等而难以及时的结算资金,这就给企业成本的回收带来影响,进而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难度,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被降低,后续工程也难以及时高效的开展,加上竣工结算不成功往往伴随着大量的保修,而这就会影响企业资金的运转和企业风险的增加。

2.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因素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因素不仅有外在的因素,还有内的因素。从外在因素来看,主要有工程成本提高、环保施工的需要、汇兑政策的变化、竞争环境的激烈、突发因素等均属于外在因素。而内在因素主要是内控不足、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施工人员的成本意识缺乏等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可控性不足。而这些因素的存在,不仅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还会导致工程成本的降低。因而必须加强对其的分析和控制。

3.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类型和影响因素有了一定的认识,因而必须结合企业发展实际,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具体来说,主要采取以下几点对策。

3.1健全财务风险预控机制体系

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必须致力于企业财务风险预控机制体系的健全,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并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达到预防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因此,应在财务风险预控机制体系健全过程中切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在工程项目开工之前,提前对其进行整体性的财务监测,并在整个施工全程对其进行监视,并及时的构建详细的监控信息档案,从而及时的找出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二是结合监测的信息档案及时的建立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的模型,对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三是全面综合的分析和判断企业的财务风险,为企业财务风险的反方提供科学的依据,并对财务风险预控是否成功进行评估和分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其改进。由此可见,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致力于财务风险预控机制体系的健全,才能更好地促进财务风险的控制。例如下图,就是建筑施工企业常用的财务风险预控机制体系。

3.2以企业内控为着力点,致力于企业融资管理工作的开展

融资管理是整个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因而在融资管理过程中,应以企业内控为着力点,紧密结合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以企业长远利益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同时还应对融资方式进行拓展,从传统的银行贷款转移到多元化的融资方式上来,例如债券融资、融资租赁等方式。但是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作为企业必须紧密结合工程实践,及时成立企业融资团队,策划融资方案,并通过对融资方案的评估和分析,确保融资方案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在确定融资方案的基础上,企业就应以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为契机,对企业的财务目标进行有效的确定,并对企业资金的需求量进行有效的预测,结合确定的融资方式,对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有效的确定,并将多种融资方式进行有效的组合,结合企业的实际及时的偿还债务,得到资本结构最优化的目的。

3.3加强预算管理,强化财务管理成效

在整个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除了加强融资管理外,还应加强企业的预算管理,才能更好地促进财务管理成效的提升。所以在整个风险预控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工程的合同进行工程资金预算的编制,达到最大化的优化企业资金配置的目的,并及时的加强对预算的审批,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全程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3.4针对性的进行各种财务风险的控制

一是企业筹资风险的控制,保持合理的现金储备,确保企业的正常支付和意外所需,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快资金回笼,保持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优化企业的现金流量,树立风险意识,注重财务决策,降低筹资风险。二是企业垫资风险的控制,施工企业自身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设计图纸以及合同要求进行施工,认真做好工序验交和签证工作,使投资方没有任何拖欠工程款的理由;并关注业主的资信状况,了解其资金的运转情况,按时催收工程款项,如果遇到不能够正常还款,而业主的资信状况又是呈现不良的趋势时,施工企业就要采取果断措施,包括必要时停工,以此敦促业主履约,尽可能减少或挽回企业损失。三是企业成本和回收风险的控制,合理计算拟投标项目的成本价格,加强管理人员的成本观念,控制人工费支出,加强材料的控制,重视竣工验收工作,及时回收工程款。

4.结语

财务风险理论范文8

一、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类别

(一)市场风险与投资风险

一方面,企业的市场风险主要是指产品销售的市场风险。企业在进行产品销售的过程中,由于市场和企业内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导致很多不确定因素的产生,其中最为普遍的不确定因素包括: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消费者需求波动、潜在竞争对手、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宏观调控手段等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价格,导致企业的整体销售状况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继而引发企业的财务危机,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迅速,这类对企业现金流影响显著的风险已经逐步成为企业的主要财务风险之一。另一方面,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增加其利润或者市场价值,试图通过投资的方式来带动企业的价值增长。然而,企业在使用自己通过核心产品、主营业务、税后利润等方式积累的自由资金进行不同项目的投资活动时,风险也随之而来。收购、兼并、股票、期货等不同类型的投资都会衍生出不同的投资风险。

(二)信用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信用风险逐步产生。从本质上来说,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契约经济、信用经济。客观来看,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对于西方先进国家来说还较为落后,市场化程度较低,市场秩序也还不够完善。在企业进行经营交往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信用危机。目前,信用危机也逐步发展成了企业所要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之一。对于企业来说,其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间应收账款一直高居不下,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三角债”也愈演愈烈,更为严峻的是,由于我国国内投资需求一直不足,消费水平未能提高,通货紧缩也随之而来。可以说,信用稀缺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信用风险,严重制约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国国有企业和其他各类型金融机构的潜在财务风险。

(三)银行、证券、外汇或其他非金融机构风险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不单单只是取决于自身的经营行为,还要受到金融机构、证券市场、外汇市场等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这些风险相互传递,迅速扩散,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假设某个行业中的若干大企业同时出现财务风险,甚至是倒闭风险,那么立刻就会在证券市场、外汇市场中引发轩然大波,导致相关企业股票价格暴跌,财富迅速贬值,金融机构的坏账、呆账比例显著增高,外资纷纷出逃,甚至引发整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危机。从我国银行的贷款业务情况来看,其中的呆账、坏账有很大比例都是来自国有企业。鉴于此,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金融界十分关注的领域。可以说,如果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国有银行的金融风险、地方财政风险这三类风险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管理和防范,那么一旦出现三者同时爆发的情况,将会给我国的金融领域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危及国家的经济与安全。因此,应该以解决国有企业财务风险为突破口,继而在很大程度上化解金融风险,这也是国有企业针对财务风险管理进行研究的主要目的。

二、应对我国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策略

(一)树立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目标,建立企业总体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国有企业应当合理确定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目标。通常来说,一般情况下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应该至少达到以下三个目标:首先是合规性目标。企业的各种财务活动都必须符合我国现行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合法性是国有企业进行各项工作的最基础条件。其次是可操作性目标。国有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很多内容,为了保障类似资金核算、项目实施、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监督考核、队伍建设等各个环节能够规范有序进行,国有企业一定要考虑财务风险管理相关措施的可操作性。最后是相关财务信息的可靠性目标。这是指所有跟财务风险管理活动有关的财务信息应该真实,能够遵循会计原则中的可靠性、及时性、完整性这三大原则。在树立了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目标之后,国有企业应该着手建立起适合自身发展阶段和需求的总体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各个部门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是建立企业总体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对于企业来说,同一时期下各个部门之间所要面临的财务风险是不同的,因此总体财务风险需要站在企业整体经营管理的角度上来判断各种财务风险的发生可能性和综合影响,从总体上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把关。

(二)提高国有企业对财务风险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

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可以遵循,财务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了企业进行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应该在充分分析自身条件和情况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和完善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战略。在当今整体经济宏观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之下,国有企业应该有意识地开始建立高效、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构,从规章制度的树立入手,配备以专业素质过硬、职业道德高尚的财务管理人员,从而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各项基础性工作进行强化,使得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能够有基础得以顺利运行,继而再根本上提高国有企业适应环境变化、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

(三)坚持谨慎性原则,尽快建立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

国有企业应当坚持谨慎性原则,通过建立财务风险基金,提高企业对抗财务风险的能力和手段。财务风险基金是指在企业实际发生财务风险损失之前,通过采用预提等其他方式筹建起来的专门用于应对财务风险的基金。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可以按照适当的比例计提一部分坏账准备金,当损失发生的时候,企业就可以从财务风险基金中拿出一部分基金用于减少财务风险的影响,降低对企业正常经营生产活动的干扰。对提高企业经营运作实力、增强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有着积极作用。在建立财务风险基金之外,国有企业还需要尽快建立、完善自身的风险预警、处理机制。企业应当从长远利益出发,有效防范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处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在讨论理财方案时,应当对每种方案可能引发的财务风险进行综合性评价,继而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能够顺利实现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的风险规避机制。其次,企业要重视对财务风险的分散管理。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同行业联营、多元化对外投资等方式将财务风险进行有效分散,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

(四)建立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国有企业区别于一般的企业,因此在完善其风险预警体系时,应该考虑到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完善国有大中型企业风险预警措施应该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国有大中型企业预警指标的选取,应当要完整而合理。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除了要充分考虑会计报表之内的定量指标,还有结合市场作用、持续发展能力以及社会贡献等指标。二是要构建完善财务风险检测和分析机制。包括配备专业风控人员和先进的信息处理系统。以达到对企业的各种潜在危机进行科学的检测和分析,做到事前监测、事中快速处理、事后解决与有效预防的措施。三是明确风险预警的责任。为了避免因为财务人员或者国有企业其他内部人员的过失而造成责任不明确的情况。在完善风险预警措施时,企业应当建立职责与分工明确的责任机制,从而把风险预警落实到企业全员当中,如此明确的责任分配机制,无形之中就会把企业员工的防范意识调动起来。同时,也可以节约风险预警成本。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的激烈化程度的提升,国有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多样的财务风险。鉴于此,国有企业要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而实现国有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作者:张义敏 单位: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盘锦供电公司

第二篇

一、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监控存在的问题

①大多数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并不合理,具体表现为负债较高,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亏损的国有企业的利息费用占全部财务费用的90%以上,这说明,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中债权占了很大比例,如此一来,国有企业背负了巨大的债务压力,财务风险居高不下就成为必然;

②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不高,在工作中,财务风险管理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深入人心,随之缺乏合理的财务风险意识成为必然现象,例如,一味地追求高销售收入采用赊销方式,但是缺乏于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调查,造成了大量的应收账款坏账;

③内部控制不到位,造成了许多的舞弊和“中饱私囊”的恶习,如此一来,在人、财、物的管理上会出现偏差,如没有做到不相容岗位分离,会让国有企业的财务蒙受未明的损失。

二、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监控策略

企业风险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个部分,即企业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为了保证财务风险适中,那么必须做到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合理配比。所以,若高经营风险和高财务风险的组合是万万不可取的,这样会导致特别高的企业风险,长期这样下去,企业会最终承受不住风险而破产;低财务风险和高经营风险的组合、高财务风险和低经营风险的组合,这两种是可行,因为这两种组合能够得到适中的企业风险。所以企业风险监控必须要贯穿“风险适中”这个原则。

(一)进行理性的投资决策,不能盲目扩张

要想做到理性的投资决策,一方面,树立科学的决策观,把风险控制在适度范围内,若超出了企业的承受范围,就会发生重大的财务危机甚至面临破产的威胁。尽量考虑到影响投资决策的各种因素,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做到定量计算分析法为主。企业应制定尽可能多的可行性方案,利用科学投资决策模型进行备选方案的评估,选择出最佳方案进行实施。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要注重控制,对产生的偏差进行纠正以避免其偏离预定的轨道。另一方面要尤其注意规范国有企业的投资领域,国有企业的主营业务基本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所以做好主营业务是一个重大方向。但是目前有许多的国有企业涉足领域较多,鱼龙混杂,国有企业应该加强控制非主营业务的投资,尽量剥离那些营业前景不可观的非主营业务,在非主营业务方面的国有资本,应实行适度的“民进国退”。通过科学决策和产业调整能够强化国有企业的核心能力并有效降低企业的风险。

(二)确定适合本行业中本企业的资本结构,以资本成本最低化为目标

适合本企业的资本结构就是最优的资本结构,最优的资本结构能够保证债务资本和股东权益资本达到最佳的配置比例。在资本市场中,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成本是不同的,即提供债务和股权的投资者对资本所要求的最低报酬率是不同的,不同的资本结构导致了不同的资本成本,不同的资本结构也使得财务风险的等级不同。最佳的资本结构就是使资本成本达到最低的配比点,国有企业要想得到最佳的资本结构,必须要衡量债券筹资和股权筹资的使用代价和它们带来的风险,即要做好筹资决策。一般来说,企业的最佳筹资顺序是:内部融资、债券融资、优先股、普通股。这些融资方式的成本逐渐升高。虽然债务的成本比股权的成本低,但是过多的债务会导致风险的增加,高风险必然使得投资者要求更高的投资收益,所以债券的成本会随着风险的增加而上升。为了达到合理的资本结构,企业必须对风险和收益进行权衡。目前国有企业大都是高负债经营,这必然能够给企业带来高资本成本和高风险,但是由于风险过大未必会带来高收益,这正是许多国有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

(三)确定最优的董事会规模和结构,并采取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政策

董事会是国有企业经营和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财务风险的监控作用明显。但是基于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情况,董事会基本是一个形式上的决策机构而已,但是董事会的结构却是公司财务风险的函数。经过实证分析研究指出:独立董事比例越高,企业的风险越低(于富生,2008)。《经济法》对独立董事的要求标准是很高的,独立董事与公司的利益之间的关系几乎要达到零相关,所以就排除了独立董事进行舞弊的动机,除此之外,基于自身声誉的重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独立董事有意向杜绝公司舞弊行为,也有意向将公司经营的更好。随着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出现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基于经济学中“经济人”假设,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可能会建立在损害股东利益的基础上来最大化自身利益,如为自己提供豪华办公室,外出旅游,将公司本应回报股东的剩余资金用来盲目投资等,这些类似行为将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管理者激励政策,经过验证,这一政策能够有效解决道德风险问题。高层管理者激励有多种形式,如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权、虚拟股票和业绩股票,这些激励形式从本质上说都是将管理者的薪酬与企业的绩效和未来企业的价值相联系,这能够杜绝管理者的短期行为或其他损害股东权益的行为。

(四)确定最合适的股东结构

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并不发达,所以类似欧美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是不可取的,股东的相对集中的企业业绩相对稳定,即企业财务风险较低。此外,股权相对集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内部人控制”现象。在国有企业中,股东大都是国有股东,在查阅大量文献和结合实际之后发现,国有企业的绩效相比于非国有企业的绩效来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资产利用率低、管理效率低等。但是经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发现国有企业的风险相对较低,这与国有企业的政策优势、当地政府支持等原因是分不开的。国有企业应该有效的利用这些优势,确定合理的股东结构,在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财务决策上降低风险,这才是关键。

(五)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它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发展阶段,现在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是风险管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指出内部控制应该合理保证企业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完整和企业资产的安全,在此基础上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很多国有企业现以实行内部控制,它有效的避免了公司的舞弊行为,提高了内部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加大了国有企业资产监管的透明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国有企业应该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遵循科学、合理、高效、制衡的原则,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战略、市场定位、管理模式和机构权限设置结构,制定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到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合理配置权限,重大事项相互牵制,从而形成良好的工作秩序。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