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实训报告范例

建筑实训报告

建筑实训报告范文1

关键词:线上线下;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诊断改进;研究

一、建筑电气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设计

建筑电气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作为我校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项目,在广泛调研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工艺特点,充分考虑教学过程需要,采用当前最为流行的Unity3D引擎,开发出具有沉浸式的“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建筑电气三维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主要包括电缆桥架安装、金属线槽安装、镀锌钢管安装、管内穿线、配电柜安装、配电箱安装、电缆直埋敷设、桥架内电缆敷设、灯具安装、开关插座安装、接地电阻测试点安装、接地极安装十三个项目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模型。模拟那些“看不见、进不去、摸不着、难再现、小概率、高污染、高风险、周期长、成本高”等现场实践教学难以解决的教学问题。

二、线上线下建筑电气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创新研究

1.建立了与职业标准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设备工程系经过数年的积淀与修订,对照《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250-2011)梳理了建筑设备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重新构建了与职业标准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整体设计了课程内容,实现了实践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的统一,保证了学生和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

2.构建第一视角的高仿真、高交互虚拟仿真数字化实训平台

通过构建仿真工作场景、虚拟情景和人物角色实现高度数字化仿真实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第一视角、全景漫游,把更多的操作空间留给学生,使学生不再只是单纯的去看,而是实现在实际工作中不容易看到或操作到的知识点的反复训练。

3.搭建了有效推动全省职业院校土建类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平台

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场的建设,为我省职业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虚实结合的现代化信息手段开展教学、实训和考核提供了平台,加快了全省职业院校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步伐,助力我省职业院校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4.搭建了土建类专业师资队伍信息化能力建设的平台

通过软件开发,我们深深体会到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开发出高质量土建类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核心因素,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是职业院校学生在职业岗位起点取胜的根本保证,高质量的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开发能力的教师队伍正在建立并且日渐成熟。

三、建筑电气虚拟仿真实训质量诊断与改进探索与实践

建筑电气虚拟仿真实训是我校实践教学环节之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组织模式更是新生事物,需要专门开展教学组织模式与评价机制的研究。我们在边进行理论探索,边进行实践的基础上,初步探索出一套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诊断与改进的工作思路。借助虚拟仿真系统强大的后台记录能力和评分系统,提炼出了学生线上学习、实践操作及考核的所有轨迹和成绩。通过对接我校质量保证执行平台,加大对数据的分析和治理,课程建设团队通过数据分析进行诊断改机,授课教师重点关注线上线下教学信息,比对目标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差异,进行预警研判。

1.虚拟仿真课程建设考核性诊断改进

虚拟仿真课程建设团队按照学校课程建设规划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计划,制定课程建设方案,分解年度建设任务,明确年度建设任务目标、标准、预期效果和保证措施,按照月度进行仿真课程建设自我诊断与改进。各院部按照课程建设年度计划和课程建设方案,对照课程建设目标和标准实施季度阶段性评审,做好信息反馈,确保课程建设年度任务顺利完成,实施课程建设年度考核。教学管理部门根据学校课程建设规划分解课程建设年度计划,制定课程标准,开展课程教学评价与教学运行检查,诊断年度课程建设规划目标达成度及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和完备性,不断进行改进修正,完善课程管理制度、课程标准审核制度及课程教学运行检查制度,撰写完成《学校课程建设年度诊改报告》和《学校课程建设质量年度报告》,总结展示全校课程建设标志性成果。

2.虚拟仿真课程教学剖析考核性诊断改进

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施课堂教学质量在线检测和实时跟踪改进,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状态,提高课程标准达成度及教学过程满意度。学期末,课程主讲教师运用课程标准达成度(即预期课程目标与实际结果相符合的程度)及教学过程满意度作为课程教学主要检测依据,充分考虑教学督导信息反馈,进行课程教学剖析诊断,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改进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方法手段等。课程主讲教师撰写《课程课堂教学诊改报告》。学期末,各院部通过校本数据平台分析结果对课程主讲教师进行课程教学考核,对课程教学测评成绩较低的教师实行约谈、停课学习,提交反思报告等制度,帮助教师改进教学。

参考文献:

[1]岳井峰.建筑类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有效衔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9).

[2]苗晓琦,杨频.构建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提高中职护理教学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15(11).

[3]岳井峰.基于互联网+Unity3D技术的建筑类虚拟实训场设计与应用研究[J].居舍,2018(10).

建筑实训报告范文2

根据高职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提出基础能力、调试验证能力、工程能力、职业顶岗能力的四步“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培养模式。通过分析“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模式特点,探讨“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目标制定,“工程能力进阶”课程体系构建,“工程能力进阶”实训基地建设,“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文件制定,“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组织,以期为高职同类专业创新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实践教学;工程能力进阶

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工作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实践教学则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科学地设计和开展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对隶属于高职高专工程类范畴的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培养其实践技能尤为重要,实践技能的培养要尊重学习规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基于此,本文提出基于“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模式特点

目前,在我国高职教育领域,工程类专业较多采用了“分项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顶岗实习”这种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研究和实践,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三方面问题:第一,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仍有许多高职院校把实践教学视为培养学生技能的手段,忽略了实践教学在学生知识、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影响了实践教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第二,由于教学水平和实践条件差异化,部分院校往往弱化了综合能力培养阶段的教学,甚至将综合能力培养阶段与顶岗实习培养阶段混为一谈,并将其移交实习企业代为实施,导致教学质量不高;第三,传统实践教学模式适用于各种职业教育类型,无法体现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各自的特点。针对上述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工程类专业的特点,对“分项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顶岗实习”模式的实践教学进行创新和优化,提出包含“基础能力+调试验证能力+工程能力+职业顶岗能力”四步的“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模式。这是从工程类专业的实际教学要求出发做出的改变,与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相比,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式将以行业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做到校企双方直接接轨,其中,调试验证能力阶段强调专业技术点的知识运用与实践能力相互融合和相互作用;工程能力阶段强调实际工程训练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角色分配。因此,四步“工程能力进阶”有利于实践教学的分类组织和实施,有利于实践与知识的相互作用,有利于高职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加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要求。

二、“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模式实施

(一)“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目标的制定

实践教学目标的制定,既应有行业、企业用人单位或部门的专家与教育部门研究人员参与,也要有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的参加,前者提供与专业相应的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职业素质结构与职业技能的要求,后者既是制定目标的参与者,又是目标的实施者。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目标是围绕实际岗位职业技能而制定的具体要求,应以产业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培养学生从事某一行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因此,实施“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首先也应以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行业企业进行调研,对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职业领域职业岗位的生产活动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本岗位职业活动的能力要求,分析和归类能力构成,同时兼顾职业能力进阶培养、技术能力培养及职业素质培养,形成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技能体系。通过分析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技能体系要求,按照能力培养进程规律将技能体系序化为“基础能力、调试验证能力、工程能力、职业顶岗能力”。基础能力包括电工工具和仪表基本操作能力、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建筑识图与制图能力、建筑电气工程图的识读及绘制能力;调试验证能力包括建筑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的调试、电气消防系统调试、建筑弱电系统调试;工程能力包括智能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力、电气消防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力、建筑弱电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力、建筑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建筑电气工程造价与招投标能力;职业顶岗能力包括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

(二)“工程能力进阶”的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序化结果,构建符合“工程能力进阶”要求并进行能力训练的专业课程体系。基础能力培养专业课程包括建筑构造与识图、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工电子技术;调试验证能力培养专业课程包括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电气消防技术和建筑弱电系统;工程能力培养专业课程包括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电气施工技术、建筑电气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电气工程计价和建筑电气工程设计;顶岗能力主要通过顶岗实习进行培养。同时,在“工程能力进阶”的课程中相应序化基础能力实训项目、调试验证实训项目、工程能力实训项目和顶岗能力训练项目。

(三)“工程能力进阶”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基础能力实训项目、调试验证实训项目、工程能力实训项目、顶岗能力训练项目规划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基础能力训练实训室包括电工电子实验室、电气基本技能实训室;调试验证能力训练实训室包括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实训室、电气控制技术实训室、电气消防实训室、建筑弱电系统实训室;工程能力训练实训室包括建筑电气施工实训室、建筑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管理实训室、建筑电气工程计价实训室。职业顶岗能力主要通过具有生产实践性、顶岗实习性、技术服务性的校外实训基地得以培养。

(四)“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文件的制定

在“工程能力进阶”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根据相应阶段的能力训练要求制订实践教学文件。实践教学文件包括实训项目单、实训项目报告和实训项目卡。实训项目单是指学生完成某一实训项目的任务单,内容包括实训目的、方法、步骤,要求达到的标准及所需的仪器、设备、工具、材料等,学生据此可进行单独的学习和训练。实训项目报告是学生实训项目完成后需交出的规范化报告,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能力测评(如分析、思考)的基本依据,并最终给出学生完成该项目实训的考核成绩(评价)。实训项目卡主要用于教学管理、实训室教学安排和指导教师实训指南,内容包括实训对象、地点、条件(场地、仪器设备)、耗材、经费、指导教师数及指导要求和安全方面的要求。

(五)“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的培养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性工程,只有建设一支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才能很好地实施“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方案,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应注重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与校内教师形成互助组,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向校内教师传授实践经验,从而建设一支“双师型”实践教学教师队伍。

(六)“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组织

“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组织,教师角色从“教师”变为“导师”,从“授”转变成“导”,即进行引导、指导和教导。首先,学生按照任务要求,以小组、分工合作等形式进行工作任务的解读;然后,查找技术规范和图纸资料,制定工作方案;最后,领取工具和器材并完成训练任务。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教材、网络、实训设备、专业规范等各种教学资源完成项目任务,掌握任务中的基本知识,训练相应职业技能;最终的学习成果包括各项技术图纸、各项施工技术方案文本、施工组织和管理文本、质量目标、成本控制、安全管理措施、项目验收报告等文本及工程的施工现场和调试成果。学生在“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学习环境中,个性定制和规划自己的职业兴趣和方向,选择性地定位自己在任务中的角色,如团队的组织者、设计师、造价员、施工技术员、施工监理、甲方验收代表等,实现职业岗位的能力训练。此外,实践教学组织适应终身教育的发展趋势,实践教学过程更加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交能力、合作能力、创业能力、适应能力的培养,在保证专业适应性的基础上,兼顾学生未来岗位转换和终身教育的需要。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及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基于“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也必须是动态发展的,跟随社会对岗位技能的需求,与时俱进地优化课程体系及实训项目,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作者:王玲 单位: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系

参考文献

建筑实训报告范文3

根据高职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提出基础能力、调试验证能力、工程能力、职业顶岗能力的四步“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培养模式。通过分析“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模式特点,探讨“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目标制定,“工程能力进阶”课程体系构建,“工程能力进阶”实训基地建设,“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文件制定,“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组织,以期为高职同类专业创新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实践教学;工程能力进阶

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工作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实践教学则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科学地设计和开展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对隶属于高职高专工程类范畴的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培养其实践技能尤为重要,实践技能的培养要尊重学习规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基于此,本文提出基于“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模式特点

目前,在我国高职教育领域,工程类专业较多采用了“分项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顶岗实习”这种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研究和实践,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三方面问题:第一,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仍有许多高职院校把实践教学视为培养学生技能的手段,忽略了实践教学在学生知识、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影响了实践教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第二,由于教学水平和实践条件差异化,部分院校往往弱化了综合能力培养阶段的教学,甚至将综合能力培养阶段与顶岗实习培养阶段混为一谈,并将其移交实习企业代为实施,导致教学质量不高;第三,传统实践教学模式适用于各种职业教育类型,无法体现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各自的特点。针对上述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工程类专业的特点,对“分项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顶岗实习”模式的实践教学进行创新和优化,提出包含“基础能力+调试验证能力+工程能力+职业顶岗能力”四步的“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模式。这是从工程类专业的实际教学要求出发做出的改变,与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相比,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式将以行业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做到校企双方直接接轨,其中,调试验证能力阶段强调专业技术点的知识运用与实践能力相互融合和相互作用;工程能力阶段强调实际工程训练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角色分配。因此,四步“工程能力进阶”有利于实践教学的分类组织和实施,有利于实践与知识的相互作用,有利于高职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加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要求。

二、“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模式实施

(一)“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目标的制定

实践教学目标的制定,既应有行业、企业用人单位或部门的专家与教育部门研究人员参与,也要有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的参加,前者提供与专业相应的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职业素质结构与职业技能的要求,后者既是制定目标的参与者,又是目标的实施者。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目标是围绕实际岗位职业技能而制定的具体要求,应以产业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培养学生从事某一行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因此,实施“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首先也应以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行业企业进行调研,对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职业领域职业岗位的生产活动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本岗位职业活动的能力要求,分析和归类能力构成,同时兼顾职业能力进阶培养、技术能力培养及职业素质培养,形成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技能体系。通过分析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技能体系要求,按照能力培养进程规律将技能体系序化为“基础能力、调试验证能力、工程能力、职业顶岗能力”。基础能力包括电工工具和仪表基本操作能力、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建筑识图与制图能力、建筑电气工程图的识读及绘制能力;调试验证能力包括建筑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的调试、电气消防系统调试、建筑弱电系统调试;工程能力包括智能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力、电气消防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力、建筑弱电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力、建筑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建筑电气工程造价与招投标能力;职业顶岗能力包括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

(二)“工程能力进阶”的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序化结果,构建符合“工程能力进阶”要求并进行能力训练的专业课程体系。基础能力培养专业课程包括建筑构造与识图、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工电子技术;调试验证能力培养专业课程包括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电气消防技术和建筑弱电系统;工程能力培养专业课程包括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电气施工技术、建筑电气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电气工程计价和建筑电气工程设计;顶岗能力主要通过顶岗实习进行培养。同时,在“工程能力进阶”的课程中相应序化基础能力实训项目、调试验证实训项目、工程能力实训项目和顶岗能力训练项目。

(三)“工程能力进阶”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基础能力实训项目、调试验证实训项目、工程能力实训项目、顶岗能力训练项目规划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基础能力训练实训室包括电工电子实验室、电气基本技能实训室;调试验证能力训练实训室包括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实训室、电气控制技术实训室、电气消防实训室、建筑弱电系统实训室;工程能力训练实训室包括建筑电气施工实训室、建筑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管理实训室、建筑电气工程计价实训室。职业顶岗能力主要通过具有生产实践性、顶岗实习性、技术服务性的校外实训基地得以培养。

(四)“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文件的制定

在“工程能力进阶”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根据相应阶段的能力训练要求制订实践教学文件。实践教学文件包括实训项目单、实训项目报告和实训项目卡。实训项目单是指学生完成某一实训项目的任务单,内容包括实训目的、方法、步骤,要求达到的标准及所需的仪器、设备、工具、材料等,学生据此可进行单独的学习和训练。实训项目报告是学生实训项目完成后需交出的规范化报告,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能力测评(如分析、思考)的基本依据,并最终给出学生完成该项目实训的考核成绩(评价)。实训项目卡主要用于教学管理、实训室教学安排和指导教师实训指南,内容包括实训对象、地点、条件(场地、仪器设备)、耗材、经费、指导教师数及指导要求和安全方面的要求。

(五)“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的培养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性工程,只有建设一支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才能很好地实施“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方案,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应注重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与校内教师形成互助组,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向校内教师传授实践经验,从而建设一支“双师型”实践教学教师队伍。

(六)“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组织

“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组织,教师角色从“教师”变为“导师”,从“授”转变成“导”,即进行引导、指导和教导。首先,学生按照任务要求,以小组、分工合作等形式进行工作任务的解读;然后,查找技术规范和图纸资料,制定工作方案;最后,领取工具和器材并完成训练任务。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教材、网络、实训设备、专业规范等各种教学资源完成项目任务,掌握任务中的基本知识,训练相应职业技能;最终的学习成果包括各项技术图纸、各项施工技术方案文本、施工组织和管理文本、质量目标、成本控制、安全管理措施、项目验收报告等文本及工程的施工现场和调试成果。学生在“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学习环境中,个性定制和规划自己的职业兴趣和方向,选择性地定位自己在任务中的角色,如团队的组织者、设计师、造价员、施工技术员、施工监理、甲方验收代表等,实现职业岗位的能力训练。此外,实践教学组织适应终身教育的发展趋势,实践教学过程更加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交能力、合作能力、创业能力、适应能力的培养,在保证专业适应性的基础上,兼顾学生未来岗位转换和终身教育的需要。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及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基于“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也必须是动态发展的,跟随社会对岗位技能的需求,与时俱进地优化课程体系及实训项目,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作者:王玲 单位: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参考文献

建筑实训报告范文4

目前,我国高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实习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学校组织一部分学生到施工工地开展实习工作;(2)学生自己去应聘或者联系而到相应的施工工地进行实习工作;(3)某些学习成绩优异,早已找到就业单位的学生则由该就业单位安排分配实习工作。高校在学生最后一年的实习阶段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就显得比较呆板,只是通过一些生硬的程序和格式进行管理,如让学生交实习任务书、实习周报、实训报告、实训总结等,经过对学生上交的这些报告和总结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发现,这些报告和总结的内容大多大同小异,毫无新意可言。而高校对于学生在施工工地上的管理很明显不到位,只是通过学生上交的实训周报、月报、实训报告等方式来对学生的实习状况进行了解,高校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实训状况进行相应的指导,这就制约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发展。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探索

1.实施“多段式”教学模式

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周期长、不可复制、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具有阶段性和随机性等特点,而学校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有计划地进行教学且还需要保证教学过程的稳定,这样就导致了学校和施工单位二者在目的上很难达到一致。因此,学校的教学模式必须更加有弹性,我国高校在保证学校基础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工程项目具有的特点和建筑工程施工的目的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

2.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具有露天作业多、工地流动性大、工作条件艰苦、环境差等工作特点。通过对毕业生的应聘情况调查可以发现,企业在聘任这些岗位的工作人员的时候,更加看重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然后再看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这就说明了现今社会中,企业更加看重员工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我国高校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1)高校可以通过校内理论实践课程和校外实习课程的开展来培养学生“安全至上、质量优先”的工作态度。

(2)重点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使学生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及时地请教,让学生形成善于沟通的工作协调能力。

建筑实训报告范文5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工作过程;教学研究;工程测量

随着我国的建筑物日新月异,对于院校而言,需要加强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以满足工程人才数量需求。建筑工程测课程是建筑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与实际技术建设密切相关的学科包括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地形测绘和应用等,学生与专业的接触性不强,为了改善这一现象,需要推行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改革。

1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意义

对于建筑工程专业而言,需要明确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的实际需要,注重培训模式和专业课程之间的整合,调整教学系统和课程内容,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采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提高专业能力。

2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实训教学方法单一。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实训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没有突出自身院校的特点,也没有达到实际的技术应用能力,教学方法传统,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师的教案乏味,导致学生缺乏热情和主动性,培训的效果大大降低。(2)实训教学项目不能贴合实际工作需要。建筑工程测量专业的测量仪器仪表种类繁多,加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测量仪器也得到了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测量方法,已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对于院校而言,由于与实际的工作分离,加上培训内容过于复杂,教学内容仍采用传统手段,导致学生毕业之后不能满足实际工作要求。(3)实验实训成绩考核制度不完善。实训课程的成绩考核,不能仅仅以报告为准,更主要的是强调学生的实际的培训效果,而且不能够完全以小组成绩为评判标准,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水平制定培训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日后的就业做准备。

3基于工作过程组织课程实训教学项目改革建议

3.1开发学习情境设计,改善工作实操环境

建筑工程测量学科需要保证学习的实操性,所以对于高等院校而言,需要根据工作的情境设计新的学习环境,在实际学习情境中,需要体现专业能力的教学,教书需要侧重于传授给学生实际应用的工作方法,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让学生一方面可以积极参与工作,巩固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提前适应工作环境,为日后的就业做好热身。

3.2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高等职业院校需要根据自身的院校优势进行教学,结合实际工程的实际需要,培养熟练的专业技能人才,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教授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根据课程的内容进一步进行优化和设计。

3.3改善教学方法

在实际开展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比如可以在模拟的环境中,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模拟完成工作任务,从而达到积累实践水平的能力,教师带领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制定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4引入实际工程综合案例

院校还应引进实际工程案例,这样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对其中所用到的测量要求有更清楚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岗位工作的真正需求是什么,根据自己的擅长领域进行研究,为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

3.5完善实训考核评价方式

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需要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实操水平,院校需要设计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结果性考核为辅的考核方式,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来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为日后的教学方式改革提供建议,在制定考核标准的时候,需要对学生的出勤和学习态度进行考核,对于实际的实训操作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仪器使用情况、团队协作的检查,还要对最后的实训效果结合实习报告进行综合评估,制定最后的实训成绩。

4结束语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要求,同时也是学生日后工作的必备能力,在课程设置的时候,院校需要根据自身特色进行教学,根据实际的工作要求开发学习情境设计,改善工作实操环境,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完善实训考核评价方式,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课程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蒋红枫.基于行动导向学习的工作页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1).

建筑实训报告范文6

关键词:大数据;建筑设计;创客空间

1建筑设计“创客空间”建设方法

构建建筑设计“创客空间”首先要分析职业岗位能力,一方面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是基于工作过程的,目的在于突出高职教育教与教学的特点,形成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另一方面将课程模块化,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利用大数据技术教学手段将工学结合的思想贯穿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做到实践技能和理论教学培养有机结合,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突出强调的是要分析课程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方法规律和职业成长中的规律,以实际工作岗位的过程构建课程学习跨度,按实际工作过程组织和实施教学,最终建成具有特色的大数据技术教学平台。基于大数据技术教学平台的课程内容重组,研究大数据技术应用在每个课程单元中具体的路径和方法。

2建筑设计“创客空间”建设目标

(1)利用大数据(主要针对建筑信息模型)实训平台,颠覆传统工作模式,完成建筑设计行业“创客空间”的建设,并为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提供平台。(2)在借鉴大数据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的基础上,研究大数据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方法,并发挥大数据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优势。(3)通过大数据信息化平台,联通教师和学生的数据,对于学生的相关实训数据可以及时反馈给老师,联通建筑实训模型设备和学校实训平台,如虚拟仿真实训类系统、资源库系统、VR系统等,联通学校与企业资源,将行业最新的技术资源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价推向学校。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建筑设计中,通过绘制室内三位模型的同时,也生成了详细的明细表,施工图,详图等,在完成方案设计的同时,也完成了建筑设计的参数化设计,完成“互联网+”实训平台的建设。本建设项目主要的研究主要抓住项目的推广和实践的具体内容,做到“学”与“创”统一。基于大数据的建筑设计“创客空间”建设探究主要采用实际调查法、文献归纳法、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同时注重跟踪目前建筑设计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背景,注意借鉴社科学、管理学,设计美学、新工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注重对市场的全方位调研,建设在大数据信息化模式下的“创客空间”新模式。

3建筑设计“创客空间”研究的主要措施与技术路线

“创客空间”建设方案采用“大数据”信息化模式,将实际工程项目案例作为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的基础,把技能关键点与岗位相结合,采用任务驱动和现场勘察、互动交流的方式,实现技术资源与市场需求相对接。采用“云课堂”和大数据仿真实训室对学生进行岗位训练,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分析技术关键点,加强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训练,进行建筑方案设计、工程投标、方案交流与修改、建筑施工图绘制训练等。完成建筑设计成果的价值体现,为了更好地把握这些技术资源,适应社会需求,实现“创客空间”的建设目标,加强“大数据信息化实训平台”的建设,因此技术路线可以总结为:首先查找相关文献,然后找出问题存在的方向,接着设计问卷并进行探测性调研,在此基础上修改问卷和征询,最终确定问卷形式和内容,再接着收集市场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加工、分析市场信息,最后形成调研报告,从而完成大数据信息化模式下“创客空间”建设方案技术路线设计。

4建筑设计“创客空间”建设展望

综上所述,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在建筑设计中,实现了参数化的建模,记录了建筑设计中的各项数据,能迅速对各种构建进行统计分析,实现了工程量的信息和设计方案的完全统一。利用大数据的信息化平台优势,学生分别担任所在项目、所属企业管理角色及设计院、项目咨询公司派驻项目人员角色,利用系统已有案例模型进行项目管理全过程虚拟建造,最终以“创客空间”为载体,完成“互联网+”实训平台的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陈煊.创新创业背景下《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7(11):70.

[2]任志刚,周蜜,邓勤犁,等.建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7,30(11):61-63.

[3]景宏磊,李海婷.创新引领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M].青岛: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4]陈晅嵘.从“创意”走向“创业”——设计类专业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9(2):121-124.

[5]舒杨,赵恒.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88-91.

[6]斯琴,范哲超.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创业教育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4):86-90.

[7]叶雁冰.建筑学专业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7,26(05):126-128.

建筑实训报告范文7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优化

为应对新经济快速发展对新型工科人才的需求,教育部提出“新工科”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到要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1]。如何顺应新工科趋势,基于互联网开展实践环节,对开放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提出了新挑战。本文将探讨基于移动互联网优化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利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创新能力和持续竞争力的土木工程新型人才。

一、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分析

(一)实践课程的构成与实施现状

四川开放大学土木工程的实践课程由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四部分构成。生产实习为期2周,学生联系适合的岗位实习,完成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由学生根据选课情况及课程进度完成两项任务并提交成果;毕业实习为期2周,学生在项目上进行实地参观及调查,记录完成的工作并撰写实习报告;毕业设计为期10周,学生从多个备选版块中选择一个独立完成规定的任务。以上实践环节的实施从学生选课、指导教师选聘、实习单位的联系到实践成果的汇总、评分等均由各教学点组织完成,采用线下模式开展工作。

(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实践教学优势分析

1.开放大学具备优质的远程教育硬件软件

四川开放大学一直深耕远程教育,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汇集优质教育资源,具有覆盖全省的办学系统和信息化支撑平台。教师远程教育经验丰富,教学支持服务能力强。学生入学便接受开放大学学习网的使用培训,具有在线学习能力。因此,“互联网+”的实训手段在四川开放大学具有推广基础。

2.土木工程学生的工作性质便于开展实践教学

对500余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近80%的学生就职于建筑行业,超过50%的学生在施工企业工作。学生接触实际项目的机会多,具有较好的实践基础,加之国家鼓励以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吸引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活动[2],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企业还可实现员工再培训。

3.成人学生的年龄构成有利于推广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手段

调查显示80%以上的土木工程学生年龄在40岁以下,能熟练运用现代远程教育依托的新媒体软件,对新型教学手段接受度高,喜欢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便捷的学习途径。接受调查的学生有近80%希望通过网络直播课进行学习,超过50%的学生希望通过网络虚拟实训平台完成实训,可见基于互联网的实训手段很受年轻学生欢迎。

(三)现行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实践环节实施细则操作性不强,实践常流于形式

目前实践课程的实施细则不能体现新工科的培养目标,未结合建筑业发展趋势充分考虑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动态需求,也未充分考虑教学点分散、辅导教师专业能力不强及学生流动性大的特点。由于缺乏翔实可行的实践环节实施细则,实践课程对学生吸引力不够,考评不够严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差,导致实践环节的操作存在流于形式或质量不高的问题。

2.实践环节未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实施

目前实践环节一般采用线下模式实施。但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需要线上线下协同作用,通过信息技术用更生动的图像和视频、多样的文字、多元的教学手段开展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源和更便捷的学习途径。

3.缺乏专业的实践课程指导教师

开放大学专业设置种类众多,各教学点的教师管理任务繁重,还存在跨专业管理的情况。加之学校专职教师与建筑行业实践有一定脱节,缺少一线技术经验。因此,缺乏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是各地的通病,必然导致实践环节不能有效开展。

二、基于移动互联网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策略

(一)结合行业新发展,动态调整实践教学培养方案

笔者对100余家用人单位的调研显示,有70%以上用人单位希望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增加适应新工科的课程版块,如智能建造、BIM技术等,近80%的用人单位希望学校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中来以加强其实践能力。同样,对500余名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0%以上的学生希望通过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并掌握建筑工程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对此,教师团队应结合建筑行业发展趋势对新工科人才的需求展开教研,走访建筑行业单位,结合实训基地条件以及信息化技术手段动态调整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在此,以BIM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为例。由于BIM可贯穿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是工程信息的高度集成,为建设项目各参与方提供工程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平台[3]。将BIM技术运用到实践教学中,为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提供线上实施平台。具体操作如下:指导学生依托实际项目,从图纸设计到工程造价预算,施工现场管理和项目运营维护等进行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模拟[4]。这种利用BIM可视化及全过程模拟的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实践。另外,学校争取通过校企合作建设校外BIM实训中心,此中心为学生提供毕业设计课题,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施工管理中,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二)完善线上教学平台实践课程教学资源

首先,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上完善线上文字资源,让学生有章可循。从实践目的、实践方式、任务量化、进度安排、实践成果、参考模板等方面提出详尽的要求,形成学生易理解、易操作的实践实施方案。其次,增设视频资源板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实践课程的课内视频,着重讲授理论知识、任务下达和成果要求;二是实践课程的课外拓展视频,聘请校外专家针对工程实际案例进行施工工艺、项目管理经验分享,开拓学生的视野;三是由课程教师、现场工程师以及信息技术人员组成专业团队,在项目现场开设直播课,对施工流程的重要节点及工艺进行讲解并录制视频,优化后上传课程网页,同时根据视频中的知识设置在线考核板块,学生观看视频并完成考核后可以认定一定的实践课程学分,帮助没有实践条件的学生完成生产实习的环节。再次,利用学习网实践课程论坛,定期开设教学活动周,主持教师分享优秀项目的施工工艺、方案等,并组织学生围绕既定主题展开讨论,学生撰写总结报告,可以作为课程设计板块中社会调查报告的成果。

(三)利用实践课程公众号实施课程管理

四川开放大学土木工程成人学生50%以上就职于建筑施工企业,工作流动性较大,80%以上的把微信作为主要社交工具。笔者拟开发“土木工程实践教学”微信公众号,设置“课程主页”“互动课堂”“虚拟实训”等版块。“课程主页”提供实践课程目录,学生点击所选课程查阅实践任务及要求,还可链接进入开放大学学习网学习线上课程资源;“互动课堂”会展示视频资源、提供直播课堂链接或是课程论坛入口。“虚拟实训”提供土建类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链接入口,学生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实训模块操作,实现碎片化学习和实训,可极大提高学生实践兴趣及学习效率。

(四)开发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线上管理平台

专业负责教师与信息技术人员组成团队开发土木工程毕业论文线上管理平台,实现任务书布置、开题报告审核、各稿批阅、查重、评分等环节的在线完成,学生和指导老师的互动及修改记录均在系统中可以查阅,最后的论文成绩链接入学校实践环节系统进行归总,可省去地市州分校录入毕业论文成绩的工作并避免出现漏登、错登。

(五)合理高效利用虚拟仿真教学实训平台

调研表明超过50%的学生希望在虚拟实训平台完成实训,由于建筑类成人学生工作地分散,地市州实践教学硬件不足、师资匮乏。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渐成熟和在线教育的进一步推广,相信虚拟仿真教学实训在未来会成为课程实践的一个重要途径。我校于2018年采购了“施工工艺虚拟仿真教学软件”,包含50个知识模块,设计较人性化,软件重现施工场景,以游戏任务的方式进行,配以文字和语音解说,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指导老师根据实践教学需求设定必修及选修模块,学生进行菜单式选择,在线学习后在三维仿真场景中完成实景考核,系统进行评分和解析,最后提取成绩数据作为学生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板块的成绩。

(六)加强实践教学监测,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手段

目前考核主要依托教学点收集实践环节纸质成果及教师的成绩考核表,汇总成绩并上报省校,存在监测力度和考核维度不足的情况。基于互联网的现代教育技术为实施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手段以及加强教学监测提供了便捷性。鉴于实践环节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原有考评方式可以调整为线上签到情况、小组讨论表现情况、收看直播课记录及考核成绩、虚拟仿真实训软件使用及考核分数、线下实践报告、企业评语、指导教师评语等多元化方式,为各个项目设定权重计算合成分数对应各个实践环节课程。由于考核内容增多,教师参与度高,考核维度广,考核评分更能反映学生真实情况与课程成绩[5]。

(七)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以适应线上线下实践教学

1.建立实践课程双导师制

基于新工科的要求,土木工程实践课程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设立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可以发挥不同导师各自优势,更多维度对学生进行培养。校内导师从线上教学的角度讲授专业理论知识,校外导师侧重于线下培训学生实践能力并参与线上课程的资源建设。为保障长效运行,学校应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校外导师,可由课程辅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联合指导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6]。

2.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配备“双师型”教师

四川开放大学建筑类专职教师较欠缺工程实践经验,也较少对BIM技术开展教学和科研。对此,除积极引进交叉学科教师以外,还应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行业培训及学术交流,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逐步完善教师队伍结构[7]。同时,学校层面要给予政策支持,鼓励教师通过考试获取执业资格证书并定期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进入普通高校或建筑科研机构深造,加强教师与行业的联系与互动,提升专职教师的专业学术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

3.加强辅导教师实践环节教学培训

四川开放大学拥有20所市级开放大学、127所县级分校,1万余名土木工程在籍学生分布在全省各地,但缺少专业辅导教师。对此,省校要组织各地辅导老师参加实践环节教学培训。一是利用开放大学信息化支撑平台在“云教室”组织云端视频培训;二是利用网络会议开展教学研讨和答疑。培训的重点集中在实践环节的流程、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线上实践、为学生提供支持服务等。如此,搭建好省校主持教师、分校责任教师、教学点辅导教师的三级教师体系,为顺利开展专业实践保驾护航。

三、结语

建筑实训报告范文8

关键词:高职;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教学;模块化;考核机制

在高职建筑类专业中,《建筑施工技术》属于一门核心课程,是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进行现场施工技术及管理的必修课程。《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包含的内容丰富,有基础工程施工、砌筑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等。以施工技术的工艺流程或某一工程部位作为课程模块划分依据,形成以岗位工作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块,将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不断优化,能创新实训教学模式,提高实训教学质量。以下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深入探讨。

一、模块化教学的内涵和优势

(一)模块化教学的内涵

模块化教学(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MES),是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也被称之为任务模块[1]。MES 打破了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对不同职业工种和技术技能进行分析,将教材内容、课程标准和岗位规范相结合,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块。在教学过程中,MES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个性化,教学活动不仅灵活,而且实践性较强,有助于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与所从事职业相适应,真正满足市场需求。

(二)模块化教学的优势

1.学校企业协同育人

模块化教学改进了课程体系,创新了人才培养方式,将建筑市场和专业岗位联系起来,将岗位能力和课程知识、工作内容和技能培养联系起来。通过源头创新,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为就业打下基础。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对工作岗位能力进行调研分析,对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按照最新目标进行人才培养,落实到实际教学活动中。

2.及时更新课程内容

模块化教学以建筑市场的发展需求为导向,对课程内容进行动态更新,建立建筑专业技术资料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此一来,能拓宽学生的眼界和思维,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同步进行,消除高分低能的弊端。

3.有利于学生职业发展

在横向对比(和其他高职院校对比)、纵向对比(和中职院校、本科院校对比)中,总结成功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经验,为模块化教学设计提供支持,合理设置教学任务和目标,突破传统教学管理的瓶颈和束缚。学校与企业、行业甚至政府联合开发具有职业生涯发展意义的模块库,学生自主选择对接,能实现学生职业生涯的多元化发展,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

二、高职《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实训教学现状

实训教学是《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的组成部分,目前来看实训教学中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制约了教学水平提升,总结如下:

(一)教材内容滞后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施工规范标准也不断更新。然而,《建筑施工技术》使用的教材内容滞后,多是传统施工技术的总结和应用,新型技术的涉及较少,与建筑市场存在一定脱节。

(二)教学方法单一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强,直接服务于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而且知识内容跨度大,学习起来有难度[2]。目前实训教学方法单一,多是教师指导演示后,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学习兴趣较低,而且实训效果较差。

(三)实训手段较少

从实训手段来看,高职院校重视实训教学环节,提出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等方法。但是,高职院校多采用 2.5+0.5 或 2+1 模式,为了保证理论教学质量,实训教学时间难以保证,且现有的实训手段过少。

(四)实训资源不足

建筑专业实训资源不足,一直是困扰高职院校的重要问题,究其根源在于建筑工程项目规模大,实训需要的场地要求高,且相关仪器设备比较昂贵,高职院校在实训资源的配置上存在较多短板。

三、《 建筑施工技术 》课程实训模块化教学方法

(一)教学原则

实训模块化教学,关键是筛选和提炼实训模块,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具有代表性。即在建筑施工现场经常用到的一些项目技能,如模板安装、脚手架搭设、钢筋绑扎、墙体砌筑、抹灰、饰面等项目,训练学生的基本实践动手能力。二是层次分明,多种样式。组别之间形成差异化,难度从简单到复杂层层推进。三是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既可丰富教学资源,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实训课程体系

基于以上原则,结合《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目标,实训课程划分为 3 个大模块,13 个子模块,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见下图 1。

1.单一项目模块

依据 MES 教学模式的指导,将学生分成每3 ~ 5 人一组,每组完成一个工作任务的过程来编制。教学计划如下:(1)挑选实训项目。根据学生今后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在建筑工程技术各分部分项工程中挑选有代表性的项目,形成个性化实训项目表。这五个项目涵盖了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三种常见的结构类型,以及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和装饰装修工程三大工程。(2)编制个性化实训任务书。针对每个实训项目编制任务书,根据在工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有针对性地编制不同的操作内容。(3)集成材料工具和教学资料。每一个项目实训中,先对使用到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准确计算,并按要求截取成相应的尺寸。再将钢筋弯制成型,将模板按需要切割成块,将钢管按任务要求尺寸切割。然后请专业技术工人,利用这些材料完成项目的钢筋、模板、支架、砌筑、装修等操作,并将理论计算和实践操作过程摄制成教学录像。最后将这些材料、工具及教学资料进行包装,全部集成到一个材料柜里,形成集成化[3]。(4)按项目流程开展实训。①理论计算:根据任务书要求,进行力学计算,根据结果设计并绘制图纸;②施工准备:根据任务书中的建议图纸,进行材料下料计算,填写施工工具表,编制工程量清单;③答辩落实:计算完成并正确后每小组每个成员,就理论部分向教师讲解并回答教师的提问,将知识落实到每个同学;④实训操作:通过理论关后,学生领取与任务书相应材料柜,利用材料柜内的材料和工具,在实训馆指定的工位完成测量放样、施工操作、质量检测、资料整理等实践内容;⑤作品讲解:各小组按任务书要求完成项目后,由每个小组的组长向全班同学讲解自己的项目是如何计算、操作,并将图纸与实物一一对应起来;⑥清理总结。

2.综合实训模块

综合实训模块,主要是完成一个规模较大、功能齐全的建筑结构模型,设计相关空间布局,包括客厅、卫生间、厨房、卧室、阳台、楼梯等。将常用的、不同类型的梁板柱结构构件整合,如柱子包含了框架柱、构造柱及异型柱,梁包含了不同配筋形式的框架梁、主次梁、井字梁,板包含了双层双向及分离式的单双向板等。在综合实训模块中,让学生将零碎化的知识整合起来,经历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掌握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培养独立分析能力,能有效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此外,树立安全质量意识,培养职业道德,在日常教学中养成团结协作、吃苦耐劳、敢于拼搏的工匠精神[4]。

3.虚实结合加强模块

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在实训模块化教学中,能创设出逼真的教学情境,方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1)校企合作开发仿真实训动画。为了便于教学,提升学习兴趣,根据现有图集的细部规定,将每个构件的侧重点通过仿真动画展示出来。尤其是一些关键数据和细部构造的表现,采用高仿真的三维展示手段,让体验者身临其境,全方位查看这些细部构造和关键数据,使抽象的平法图集知识和施工工艺技术变得形象易懂[5]。(2)融内业计算与业外实践于一体。每个实训项目既涉及内业计算,又涵盖了施工工艺流程排序与施工工艺重点的把握,全方位训练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3)虚拟仿真软件学习与操作。软件所包含的构件实训模块,均具备任务书、指导书、教学视频、钢筋计算、模板计算、施工工艺流程学习与考核、虚拟仿真动画观看、理论成绩统计等内容,与硬件配套达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效果。

(三)合理设计考核机制

由教师制定和分配项目,学生主动参与项目的实施,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实践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规定时间内,对学生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分项评价。评价覆盖项目实施全过程,包括最开始的项目分组,小组理论答辩考核,具体项目实施过程的考核,项目成果的考核,项目分析报告的考核,虚拟仿真操作的考核等。

四、实训模块化教学成果

(一)激发学习兴趣

实训模块化教学,以项目任务的完成为主轴,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对学生而言,通过学习能掌握建筑岗位的作业流程,掌握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考核评价后能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并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实现全方位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实训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虚拟仿真等技术的应用,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能激发学习兴趣,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二)提升技能水平

实训模块化教学,真正实现了专业与产业对接、岗位与学生对接。在实训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加法和减法,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更明确了培养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需施教,学以致用,增强了教学针对性,避免了盲目操作、无序管理,切实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三)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实训模块化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式,每组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组员分配角色和任务,并非一个人就能完成。在相互协作的环境下,有利于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严格遵守职业规范和道德。这种实训模式,与真实的工作场景更为接近,让学生认可并尊重每个成员付出的努力,增强其团队精神和归属感。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