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有效构建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有效构建

【摘要】新课改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构建高效课堂就是一个重要目标。在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中,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知识,形成创新意识,探究知识形成过程,得到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对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在教学中遵循课改要求,结合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采取合理的措施,构建高效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

一、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一)符合教育发展的要求

现阶段教育改革日益深化,提倡构建高效课堂,就是用最少的教学投入,获取最大的学习效益,是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认真落实教育方针政策以及理念,对教学实施改革及创新,积极打造高效课堂,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1],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意识到信息技术学习的价值,提升其技能和思想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网络信息技术已经变成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得到了有效运用,若是不强化学生的网络信息教学,学生就会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对此,在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三)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当前,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往的知识型人才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对于掌握网络信息技术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打造高效的课堂,能够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为以后的信息技术学习奠定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形式单一

这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教师无法科学安排课程内容,不能明确教学目标,缺乏合理、清楚的目标,使得教学不能构建评价机制,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限制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效果。此外,在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个教师兼职其他岗位的问题。例如,体育教师与信息技术老师是同一个人,教师的信息技术专业度不足,对于教学内容的了解缺乏深度,只是依据教材讲解,导致课堂教学枯燥,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与教学初衷不符,限制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组织工作不到位

在探究教学创新路径时,教师一般会立足于教学的内容、环节和组织形式等。然而在教师和学生讨论以及学生互动中,还是沿用小组讨论以及文件共享方式评价学生的作业情况,并未完善教学流程[3]。在游戏教学中,教师没有合理指导学生,甚至存在放任不管的情况,影响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教师并没有高效地监督任务的内容以及进程,组织工作无法合理地落实。

(三)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

以往教学中以教师为主,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无法培养其自学能力,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在讲解知识时,通常是边讲解边演示,不利于教学效果,没有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练习时间,不能展示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无法明确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教学做出优化。此外,学生也不能全面理解及掌握知识,限制了其学习效果。可见,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发展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改变理念,运用创新的教学模式,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缺乏健全的教学监督

体系一些学生的自主控制能力较弱,在教学中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长时间运用聊天工具、玩游戏、频繁切换后台的情况。虽然,教师进行了监督,却无法有效监督所有的学生。

三、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改变教学观念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存在偏差,在教学中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得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限制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4]。对此,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理念,转变教学的出发点,全面考虑学生的自学能力情况,合理优化教学方式,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和提升能力。教师应该清楚自身在教学中的位置,发挥好引导者的角色,除了要讲解理论知识,还要健全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将课堂还给学生,尽可能地减少对于学生能力发挥的限制,提升学生的主动性,优化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这是提升教学效果的保障,可以给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弥补以往教学模式中的问题。例如,在培养学生使用键盘打字能力时,教师要全面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开始,笔者先给学生讲解手要按照规则放到键盘上,进而提升打字的速度,给后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之后笔者给学生准备50字左右的小短文,让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将这段内容呈现在电脑上,在自由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提升,可以更好地学习知识,逐步提升打字效率。最后,教师组织开展打字竞赛,给学生限定5分钟,打出一篇文章,比一比哪位同学打出的字数最多。学生都想要获胜,受好胜心驱使,学生可以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完成了教学目标。可见,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选择符合学生情况的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教学中,要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在良好的氛围中运用合作模式,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探索以及讨论知识内容,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5]。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落实优秀的思想理念,基于合作竞争,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漂亮的电子邮件知识》时,教师可以指导每一个学习小组完成学习任务,营造竞争的氛围。每个小组设计的电子邮件不一样,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不一样的内容,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设计出独特的邮件,然后让学生匿名投票选择出最好的作品。在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可以创设良好的比赛氛围,在讨论、交流、分享、竞争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确保学生灵活运用学习到的知识。

(三)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主动学习热情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具有活泼、爱玩、多动的特点。因此,寓教于乐的方式符合学生的特点,可以弥补理论教学的枯燥问题,立足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思考以及掌握新的知识以及技能。例如,运用Windows画图软件中的“橡皮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操作,练习使用“橡皮”擦掉绘画的痕迹。然而过了一会儿,有的学生就反映“橡皮”太小了,擦得太慢,并且提出问题“如何能让‘橡皮’变大”。对于学生的提问,笔者感到欣慰,于是提醒学生:“其实橡皮是能够变大的,请同学们尝试一下,应该如何操作呢?”基于教师的提醒,学生打开课本寻找答案,并且找到答案,用“+”与“-”调整大小,操作起来具有趣味性,学生的印象也十分深刻。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引用有趣的小游戏或是操作之外,还可以拓展课本的内容,让学生“发现新大陆”,感受计算机运用的实用性及趣味性,不仅可以优化教学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思维运用。例如,在Windows操作系统教学中,对于用户桌面的对象和操作练习,教师打破课本限制,让学生研究“任务栏的滚动和变化”,学生在操作中获得了收获。

(四)设置学习任务,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

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第一,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设置有关的任务,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中,完成更多的任务,深度探究教学内容;第二,实施因材施教,不能用相同的标准要求全部的学生,而是要制定与班级特色相适应的操作规范,让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学习到更多的新技能[6]。例如,在学习《制作表格》时,第一,教师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这节课中的主要学习任务,让所有学生熟练地掌握Word文档中的表格建立知识点,基于实际操作,学会相关的操作步骤,如单元格的拆分、合并、行高列宽的调整等;第二,通过任务方式布置课堂内容,让学生先观察,植物在阳光照射下是如何生长的,并且在电脑中加快时间速度,记录其生长过程,并将记录的内容通过表格的方式呈现,帮助学生深入认识表格的创建和编辑;第三,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电脑操作逐一给学生展示表格制作方法,让学生比较自己的作品与教师的表格,找到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第四,教师要让学生结合教材进行操作,逐步制作表格,培养其探究精神,确保学生认真学习,提升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健全分层教学体系

优化和完善分层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要想全面落实存在较大的难度,要求教师积极投入其中,利用课余时间强化学习,以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分层教学中有较多的细节,包括授课和学习,教师应依据学生的情况,划分类型,整合目标,进而构成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教师应坚持对分层教学实施优化,综合掌握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情况,明确导致学生学习水平存在差异的因素,并有效实施课堂观察,依据学生的能力给学生分层,结合每层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在现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六)有效运用网络,提升教学的互动性

为了促进教学的高效开展,教师应该有效运用网络,促进教学的互动。第一,预习怎样应用网络。在学生预习环节中,教师可利用网络给学生提供指导,或是在群中发送预习作业,让学生相互沟通,发现问题,实现共同发展。例如,在学习画图软件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预习课本内容,结合课本中的方法、步骤进行操作,并且将完成的作品分享到群中。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督促学生完成预习作业,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从网络中搜集其他学生使用画图软件制作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自己的不足,提升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七)健全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同样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评价,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提升教学效果。对此,教师要对评价机制进行健全,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提升评价的合理性。评价方式较多,不同的评价方式的效果存在差异。例如,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评价,同学给出的建议能够展现在细节的地方,同时学生更容易接受同学的评价,并及时调整学习方式;教师评价可以给学生提供专业的评价,让学生有针对性地优化学习途径。教师需要综合运用这些评价方式,进而客观、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综上所述,构建高效课堂,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学生的配合以及努力。这就需要树立发展性教育目标,依据学生的发展特征和学科教育规律,探索有效的教学法,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斯迪克阿吉·色依提.谈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J].赢未来,2021(14):155-156.

[2]侯在祥.浅谈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魅力中国,2019(8):150-151.

[3]齐杰飞.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读与写,2018,15(2):143.

[4]宋宏山.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1):31.

[5]朱孔利.小组合作构建小学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J].读与写,2019,16(33):179.

[6]程伟.合作探究构建有效课堂——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合作之道[J].数码设计(上),2020,9(6):200.

作者:秦玲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高良涧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