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论文范例

安全评价论文

安全评价论文范文1

可以在传统评价体系里进行较为确切地评价、描述评估对象的方法即为树状层次结构,由于树状层次结构可以与评估方法结合起来,所以非常普遍地运用在安全风险评估领域。树状层次结构通俗易懂,运用这可以直观地了解全部的结构组成,在实际评估时层次分明,可以有效地简化评估对象的分析程序。建筑工程施工进行安全评估时,同样能够依照树状层次结构构建符合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思想对问题展开分析。树状层次结构方法是评估指标体系里非常基本、也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把抽象的思维转为具体形式,其程序是先要给出评估目标,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估的目的是整体建筑施工的安全性;针对评估目标展开分析,就是以评估目标为条件来分成不同的子目标。再围绕子目标里有关联的一些内容,提取出明确的评估指标。在针对建筑工程施工建构的安全评价体系中,通过树状层次结构法,具备明显的优势:第一,通过树状层次结构法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创建,使评估目标更加条理清楚,易于理解;第二,通对具体问题的分析理解抽象问题,使评估的后续工作非常便捷。

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方案安全评价体系的应用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安全评价是房屋建筑安全的前提,只有施工方案安全,才能在施工过程之中最大限度的保证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因此应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方案安全评价体系就十分必要。

2.1灰色系统

社会经济发展领域和生态系统中,通常蕴含着及其丰富而多样的信息,我们将这些蕴含的信息分为已知信息与未知信息。通常来讲,白色的信息代表了已经知道的信息,完全已知的信息系统统统叫做白色系统。还有,未知的信息亦或还没有弄清楚到底知不知道的信息一般叫做黑色信息,那些彻底不知道的信息构成的系统都能叫做黑色系统。倘若同一系统中既存在已知的又存在着未知的信息,那么此时这种系统就要称为灰色系统。房屋建筑体系里,这种系统里面蕴藏了已知的系统的结构和相关的材料,那种有关系统技术的水平以及安全效果等则应该归为未知的信息里,因此说来,此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系统也要归为灰色系统之中。有关灰色系统的众多理论早已经在各个方面普遍使用,把灰色系统应用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安全评价里面再合适不过了。

2.2建筑工程作业条件危险性的评价

围绕建筑工程条件作业其危险性展开评价,说的是对有危险因素的环境中施工作业可能出现的危险性以半定量的方式进行评介的一种办法。它重点关注危险可能出现的频率,以及危险性因素中各项标值的总值带来危险状况可能性的大小,主要是指遭遇事故的机率大小,还有在危险环境中人体暴露的时长,后者是说如果工作人员不幸遇到危险可能会酿成其他事故也要包含在内。此外,将此三类关联因素展开科学计算非常繁琐,是一件较为有难度的工作,因而在具体评价中,需要将计算过程予以简化,正是这一办法的重点,应引起注意。通过半定量这样的办法展开施工过程的计算与评价。同时,把这些相关因素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级及等级取值,如此,就可将这三大困素的取值相乘,其乘积便是整个工程其危险性的数据结果。

2.3工程的预先性危险分析法

工程的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通常用在新系统或者现有的系统加以改造前的设计等有关的过程里,这种方法可以在缺乏系统有关的详实资料的时候,用来分析和预见某种会产生的危险情况,最大限度地提供预防或者制止危险产生的方法。详细分析方法为:第一,凭借安全检查表与有关经验的方式去分析危险来源所处地点,以后能够辨别某种疑似危险源出现的触发点和诱因。同时,还要分析危险因素导致的后果,对于这些因素导致的损失施以相关措施的安排,如此便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其导致的损失。预先性危险分析方法大体上由准备、审查以及汇总等有关工作组成,可以实现安排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把预计产生的损失降到最低,这能够有效促进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开展,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建设。

三、结语

安全评价论文范文2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实践教学体系

一、安全专业认证对实践教学的要求

虽然我国各行各业非常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但仍然有许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在此背景下,安全工程教育需要与工业实际紧密联系,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采用科学的安全专业认证方法,以助力培养富有创新意识、能够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安全专业人才[1]。实践教学在专业认证通用标准中有严格的要求:与企业合作进行实习、实训,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毕业设计(论文)需要反映工程实际问题,并且有企业专家进行指导、考核,要求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的学分数不少于总学分的1/5。安全工程专业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规定如表1所示。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使安全工程专业教育与经济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出具有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

二、高校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分析

专业核心能力是指学生具备很难被他人仿照的具有鲜明特点的专业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辅助学生发展未来美好的事业,是学生可持续竞争优势与新事业发展的源动力[2]。由于安全工程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及覆盖范围较广的特点,因此,虽然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安全工程专业,但在高校自身情况、办学理念、培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下,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对核心能力的培养也存在差别。本研究重点分析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及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差异。

(一)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调研分析

由于各高校具有不同的特色及办学理念,因此,其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中国矿业大学由于在工矿领域的深入研究及突出发展,其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侧重于工矿领域;中国计量大学由于在质量监督检测方面存在优势,其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偏向于安全监督检测方向;北京理工大学则是将安全防护设计作为其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部分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如表2所示。虽然各高校在安全工程专业方向上的侧重点不同,但都要求学生具备安全工程的基础知识、概念和理论,掌握现代安全科学的基本技术、方法,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二)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实践能力调研分析

由于办学理念不同,各高校对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也存在差异,大致可分为大安全导向型、行业导向型和专项导向型3种类型。

1.大安全导向型

大安全导向型高校如中南大学、重庆大学。这类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属于跨行业的大安全方向,在专业实践能力设计时兼顾了各行业的共通性需求。中南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培养的是满足经济发展需要,掌握与安全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技能,具备安全工程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全方位发展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而重庆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培养的是掌握与安全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安全领域工作的专业技术和职业素质、妥善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才能,能够胜任安全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3]。大安全导向型高校培养的实践能力较为广泛,带有安全学科研究性质。

2.行业导向型

行业导向型高校如中国矿业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在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以工矿领域安全工程为主,并在实践课程、科学试验和实习环节中体现矿业特色。”石家庄铁道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将安全工程和土木工程并列为两大主干科目,并在培养计划中提出:“将‘突出特色’作为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理念,要求安全工程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基础课程和其他工科专业一致,增加部分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以突出专业特色。”这类高校的行业针对性较强,以培养行业所需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毕业生为主。

3.专项导向型

专项导向型高校如北京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针对军工行业兵器科学与技术特点,选择了安全防护设计(如军工爆破安全防护)作为核心实践能力。中国计量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依托学校在质量监督检测方面的综合优势,选择了安全监督和质检为核心实践能力。这类高校的核心实践能力比较明显。虽然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对实践能力的要求存在差异,但都要求学生具备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能力、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能力、安全风险分析与检测能力、安全风险评价与控制能力、安全工程软件使用能力等。

三、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问题分析

国内各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如通过校内实践教学、校外参观实习、参加竞赛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开展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项目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4]。但是,由于存在教师资源缺乏、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实践考核标准低等问题,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若要解决上述问题,就要解决实践教学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如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方向课的教授内容分工不明确,导致核心技能的培养方向混乱,专业知识点在教授时无法合理衔接;教师在教学时侧重安全管理方面的知识,弱化了安全技术方面的内容,导致安全工程专业学生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而出现重管理轻技术的现象;安全工程专业是多学科融合的专业,存在安全基础课和安全专业课抢占学分的状况,造成实践教学课时减少。因此,若要提高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就必须要不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四、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进措施

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在课程内容构建方面,为确保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方向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利用行业、企业的典型复杂工程案例,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教学规律,对课程内容进行恰当的分解,将其贯穿于多门课程或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进行有效的训练。同时,设置多个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如毕业设计、防灭火与防爆技术课程设计、安全评价理论与实践、学科竞赛、综合性实验等。以安全评价理论与实践课程为例,该课程是一门为期40天的专业实践课程,一般安排在第7学期上课。安全评价理论与实践课程在教学时将实际安全评价工程案例转化为报告选题,要求学生搜集该工程的主要工程技术参数和工程评价依据,生产技术装备的特点、参数、能力和安全操作规程,并绘制相应的图纸和图件。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分析该工程的主要安全风险及危险源辨识,得出安全评价结论,从而提出合理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措施。为了确保实践教学质量,课程采用集中培训、课题实做、师生交流、小组讨论、成果展示与答辩等形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进来,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安全评价相关知识。通过教师讲授安全评价方法、考查安全评价中介技术服务机构、安全评价案例现场操作等环节,逐级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胜任安全评价方案的设计、撰写和实施等工作。

五、结语

为培养具有一定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能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应不断优化改进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结合高校自身特色发展,构建不同导向的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采用校内实践教学平台、校企合作建设实践基地等措施,加强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具有核心实践能力的安全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任玉辉,王文才.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

[2]李维维,唐旭东,吕全忠.应用型工程院校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构建与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

[3]张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性与课程建设[J].科教导刊,2011(27).

安全评价论文范文3

针对“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平台的构建,结合安全工程高等教育“政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以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发展为例,阐述了其“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机制的模式和内涵、初步的实践。该模式所取得的良好成效,为安全工程同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

政产学研用;安全工程;人才培养;协同创新

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缺乏对现代企业工作流程和文化的了解、上岗适应慢、缺乏团队工作经验、沟通能力和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高等工程教育刻不容缓的使命[1]。高校、研究所虽然拥有较强的科研优势,但由于产学脱节,使得高校、研究所处于科研成果脱离产业需求和有市场需求的也难以产生经济效益的尴尬境地[2]。“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是当前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很多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开始关注这一创新模式,从以前的“产学研”过渡到“政产学研用”。“政产学研用”协同合作,代表了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所和市场五方面为了共同整体利益联合起来,按照市场经济机制,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所进行的政策服务、科研开发、生产营销、咨询服务等经济合作活动,是政府、生产、教育、科研、市场不同分工系统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游、中游、下游的对接与耦合,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模式[1-4]。安全工程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运用安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工程实践,它既与安全理论息息相关,又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因此,对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4-5]。如何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提高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高等工程教育界的关注。本文通过初步探析近6年来重庆科技学院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的安监部门、安全产业、安全工程学院、重庆安科院和企业集团五位一体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机制,阐述了该机制的模式和内容,以及其实践成效,为我国工程高等教育及其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意义。

一、“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机制的初步实践及成效

(一)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发展情况

1.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专业教育概况

我校安全工程学院始建于2006年,由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重庆科技学院管理和建设,是集人才培养教育、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于一体的安全工程人才培养基地、安全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中心。安全工程本科专业于2007年开始招生第一届学生,已经毕业三届学生,共180多人。学院及安全工程专业在重庆市安监局的大力支持下,安全技术及工程于2011年被列为重庆市“十二五”重点建设二级学科,安全工程2012年成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试点专业之一。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000余人,专业学位研究生100余人。拥有一支专业背景、学历、年龄、职称等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学院拥有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认定的国家安全评价甲级资质和安全技术培训二级资质。2008年重庆市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安科院重庆分院)在学院挂牌成立。2010年,国家安监总局批准的国家职业危害实验基地、中国科学院批准的重庆安全工程及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发中心落户学院。学院拥有国家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2个省级中心实验室———重庆市非矿山安全与重大危险源监控实验室、重庆市职业危害检测鉴定实验室;已建成安全工程和消防工程等6个专业实验室。学院坚持政产学研合作,搭建多层次的政校企协同办学平台、应用技术研发平台,服务石油与冶金两大行业以及重庆市区域经济与安全生产领域。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同时,为石油、冶金、化工、建筑、矿山等高危行业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安全技术服务和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近年来学院在安全生产政策与规划、非矿山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危害检测与鉴定、安全风险控制等安全生产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力的支撑了安全学科的发展,大幅度提高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工程本科办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实施困难

安全工程本科实践教学实施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实践基地建设难。安全工程专业作为新办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难度较大;作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应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安全工程专业校内外的实习环境和条件较差,学生的实习不能有效结合生产实际,可操作性差,实习实训效果不好。(2)实验室建设经费筹措难。仅仅满足本科教学的安全工程实验室建设经费非常有限,而且短时间内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实验室难度较大,不利于安全工程实验室向更高层次的发展。(3)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就业难。安全工程专业为新办专业,社会对安全工程专业的认识缺乏,对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质量还没有得到完全认可,同行业企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就业渠道,就业品味较低。

2)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难以提升

安全工程专业教师大部分是近5年的新进教师,缺乏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经验,理论难于在实践中得到深化,课堂教学不能有效结合工程实际,案例教学难以实施,有碍教学质量的提高。

3)学科专业特色和方向不明确,亟待凝练

一方面,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办学历史较短,在全国及区域内的影响力较小,人才培养体系和质量还未得到社会的全面认可;另一方面,安全工程专业特色和学科方向也尚未形成,需要进一步凝练;再次,专业建设和办学层次也尚待提高,应根据社会及行业对相关人才的要求,建立动态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运行机制,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对安全生产的需求。

3.采取的措施及解决途径

针对安全工程专业存在的系列问题及面临的困境,结合实际,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1)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协同办学。

行业主管部门的协同办学和大力支持,在招生就业、科研项目申报、实验室建设方面采取政策倾斜;行业协会推荐专兼职教师队伍,采取柔性引进办法,充实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和师资。

2)科技企业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政府主管的国家甲级资质安全评价所、安全生产协会等,结合人才培养要求,开展“项目式”工程教育,学生结合实习实训和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全程参与安全评价和标准化评审,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深化,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效发挥安全技术服务机构和企业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政府监管、技术服务和教学的有机融合。

安监部门作为纽带,搭建了行业企业和学校办学的桥梁,使教师和学生深入安全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合作,便于掌握安全学科发展前沿信息,并理论联系实践,更好地服务于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做到与教学的有机结合。

4)实验室建设与行业需求、科技服务紧密结合。实验室建设不仅仅满足于现有本科教学体系的需要,更紧密联系行业需求和科技服务,实施动态发展。一方面,根据行业内最新技术需求、发展动向以及科技服务实时增加功能。另一方面,根据行业需要建设科技服务反哺实验室,不断充实和完善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适应性。

(二)安全工程专业“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机制的内涵

1.“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机制的形成

安全工程学院是由重庆科技学院与重庆市安监局于2006年共同组建,双方成立办学协调组,由重庆市安监局局长任协调组组长。安监局作为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发挥引导作用,从政策倾斜与导向、科技机构设置、实验室建设及资金投入等方面大力扶持安全工程学院办学,引导、推进安全工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企业则围绕安全工程人才能力需求,参与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教学工作,并提供实践教学平台;学院作为安全工程人才培养的主体,负责全面探索“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的实施途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介入安全生产领域,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开展高危企业的安全监管、安全培训、安全评价、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工作,提供智力支撑。另外,依托学院,还组建了重庆市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重庆分院)、中国科学院重庆安全工程及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发中心、重庆市交通安全研究所,启动了国家职业危害实验基地建设(国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致力于学生“对路”、成果“管用”的教学思路,全面推动教学和科研深度融合。

2.较完备的安全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目前,学院构建了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函授学历教育和安全生产培训非学历教育有机结合的安全人才培养体系。安全工程成为了重庆市重点建设学科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拥有国家安监总局认定的安全技术培训“二级资质”。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设有油气生产安全、化工生产安全、矿山生产安全、建筑生产安全等4个专业方向。以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的能力要求构建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教学体系,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依托学院的安全评价所(国家甲级资质)和职业危害检验检测中心,围绕安全评价、职业危害检测检验开展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改革,着力打造学生在安全评价和检验检测方面的培养特色。

3.“政产学研用”有机融合的实践教学平台搭建

学院全面拓展安全检测检验、安全生产科学研究、安全评价领域和校外实习基地内涵,在市安监局的支持下,建立了“重庆市非矿山安全与重大危险源监控实验室”和“重庆市职业危险检测与鉴定实验室”等2个国家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省级重点实验室,建成了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安全人机工程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训练实验室、安全风险预测与评价实验室、安全工程实验室等4个专业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总值1000万元,实验室面积4000m2,构建了高水平的安全工程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平台。该实践教学平台不仅满足了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要求,也是重庆市安监局对高危企业开展安全监管、执法检查和检测鉴定不可缺少的技术支撑。依托重庆市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重庆分院)、中国科学院重庆安全工程及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发中心、重庆市交通安全研究所、国家职业危害实验基地,形成了完善的安全科研新平台,提升学生科研创新的新能力;依托学院国家安全评价甲级机构,提高学生安全风险评估的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能力。另外,在市安监局的协调支持下,还建立了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长寿化工园区等10余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行企业导师责任制,推进学生顶岗实习到位,全面促进学生与岗位的深度融合。

4.具备协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的打造

学院通过实施“四大计划”,培养造就了一支学术水平高、专业背景深厚、学历、年龄、职称等结构合理、具有协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兼职师资队伍。一是实施“高水平师资引进计划”。引进20名高水平中青年教师;二是实施“团队培育计划”。打造了安全生产专家教授和中国安科院、中国科学院兼职教授担纲的4个教学及科研团队;三是实施“特聘教授计划”。聘请了国务院安全生产专家组、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重庆市安监局等一大批学术造诣很高的兼职教师;四是实施“能力提升计划”。每年选派2名优秀青年教师出国深造、2名到国内知名高校访问进修;举办“中国-加拿大职业卫生国际论坛”和“安全大讲堂”,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根据青年教师专业特点或岗位特点,选派部分教师到市安监局相关职能处室挂职锻炼,全面参与安全监管和科技服务工作;落实与区县安监局和相关企业的产学合作协议,选派专人与之对接。目前,学院有31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9人,占29%;副教授10人,占32%。部级安全生产专家3名、安全检测检验专家2名,重庆市安全生产专家10名,12名教师具有国家安全评价资质。在国家安监总局、重庆市安监局和行业企业的支持和帮助下,近4年承担了各类安全工程相关项目3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项目4项,省部级科技项目、教研项目20项,承担横向合作项目300多项,完成科研合同金额达1200多万元。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发表科研、教研论文100多篇,其中国际论文30多篇,SCI、EI、ISTP等收录和检索50多篇。

二、“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机制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一)“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所取得的创新性成果

1.构建适应安全工程专业发展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机制

“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机制是以服务安全工程专业建设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重庆市安监局为主要政府依托,安全工程学院为主要载体,整合重庆市安监局和主管行业的政策、行政资源,联合高危行业企业,构建联合办学协作体系,共同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实现了政校企优势互补、互动双赢的运行格局。目前,产学合作、联合育人的机制已步入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轨道。

2.依托“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机制,打造独具特色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平台

学院先后与国家安监总局、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开展合作办学,成立了重庆市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安科院重庆分院、中国科学院重庆安全工程及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发中心、重庆市交通安全研究所、正在建设部级职业危害实验基地等科研机构;建有国家二级安全培训基地、国家甲级安全评价机构、重庆市安全标准化评审组织机构,注册安全工程师协会、安全文化协会、爆破协会也挂靠在学院。集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政府决策咨询为一体的特色人才培养平台,不仅为行业企业提供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为政府安全决策咨询提供智力支持,同时还为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实习实训基地,为安全工程专业教师提供了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的良好平台。

(二)“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的应用成效

1.为重庆建设全国首个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09年,国务院、国家安监总局决定在重庆建设全国首个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重庆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进行推进。实施“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打造高素质安全生产人才队伍,是建设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的重要内容。近几年,通过安全工程专业“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人才,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工作,有力地推动了重庆市全国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建设和“平安重庆”建设。

2.有力地推动了安全工程专业的跨越式发展

依托重庆市安监局等政府部门和企业,走“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的道路,形成了完备的安全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在实验室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科建设、师资建设、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建成了2个国家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成立了重庆市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等3个科研机构,启动了国家职业危害实验基地建设,拥有国家安全评价甲级资质和安全培训二级资质。安全工程学科已成为重庆科技学院乃至重庆市高等学校最具发展潜力和实力的特色学科。

3.为提高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保障

通过协同办学,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更趋合理,人才培养过程更加优化、有效;通过建立政校企互动机制,师资队伍的科研能力、教学水平显著提高;通过多渠道投入机制,实验、实习及工程训练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为鼓励学生成长成才,市安监局和市教委在学院设立了300万元的“安全工程奖助学金”,部分企业在学校设立了多种奖学金;为推进学生就业,市安监局专门发文,向监管企业和单位推介应届大学毕业生。近年来,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多次参加省级以上的各类竞赛活动,40余人次获得国家、省部级奖;5个校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获学校资助;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和计算机二级通过率均在85%以上,升研率达11%;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8%,就业单位涉及安监部门、企事业单位、工程设计、安全技术服务机构;学院的生源质量也逐年提高,历届安全工程本科专业报到率达到100%,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4.为其他专业的建设与教改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发展途径

安全工程学院作为组建6年的新学院,牢牢把握了安全生产上升为国家战略和重庆市建设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等新机遇,探索和实践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的新机制,形成了政校企优势互补、互动双赢的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格局,实现了安全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的新跨越。经过6年多的不断发展和内涵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的新机制不仅为我校应用型的消防工程专业、安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及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办学模式借鉴,还为重庆市同类高校如重庆交通大学、重庆三峡学院、重庆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和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定期指导办学。

三、展望

实施“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机制,有效地改变了当前工程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实践证明,依托政府和企业,“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是安全工程专业建设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保证和最明显的特色,也是高质量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的成功实践,为国内同类高校以及我校进一步开展相关专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作者:王文和 邹碧海 徐茂 刘春 单位:重庆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安国.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2(4).

[2]张瑾.工程教育“政产学研用”合作模式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2(11).

[3]全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学术年会委员会.第23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

安全评价论文范文4

1.专业课程实验教学

配合专业课而开设的各类实验课程,是对各基础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该专业课程实验教学采用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师共同实施模式开展,采用引导式与开发式实验教学模式,按照教师给实验任务、要求与平台,学生自主、开放与协作实施课程实验,目前该专业基于“大安全”方向的开设安全人机实验,工业通风实验,消防工程实验,电气安全实验,安全监测实验,承压设备实验,起重与机械安全实验等10多门专业课程实验,且其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开设比例均达到70%以上,部分课程实验直接与教师科研试验、课程设计与科技竞赛等结合起来,对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培养促进作用十分明显。

2.课程设计实践教学

课程设计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延伸重要形式,是理论课程知识综合应用于生产实践重要方式,是综合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设计与思考能力重要手段。基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安全工程专业学科属性与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经验,针对不同类型课程设计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模式,且均要求学生必须以3-5人小组形式开展课程设计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团队协作的综合能力。

2.1安全人机工程课程设计

要求学生利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方法和内容,通过对某一具体的人机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改进设计,提高人机工程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对人机实际问题的独立思考和解决的能力。一般引导学生从现实大学生活与学习环境中来选题,培养学生思考与发现问题能力,比如说多媒体教室、课桌椅、宿舍环境、公交车、手机、电脑桌、洗漱台等等。

2.2工业通风课程设计

要求学生运用工业通风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解决工业卫生等工程问题,提高学生在现场收集及利用资料进行制图、计算的综合能力。选题来源于认识实习工厂或生活实际,要求学生设计合理的方案处理诸如抛光粉尘、喷砂车间颗粒物、焊接烟尘或打孔车间颗粒物,或者设计学校食堂厨房、实验室通风系统。

2.3电气安全课程设计

要求学生运用电气安全的理论来进行设计,比如建筑防雷设计,也可综合消防知识进行某场所防火电气设计,结合机械安全相关知识进行机电安全控制设计,比如说压力机两人双手按钮式安全装置设计等。

2.4消防工程控制课程设计

该设计的目的是使得学生系统了解工业和生活中防火原理,以及消防系统设计等知识,使其深入掌握企业生产和民用生活工程性的消防管理、设计、监测、控制以及应急救援理论和技术,为以后从事消防方面的专业工作和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可采用3-5人成组的模式,学生选题来源于大学生活防火设施(如图书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实验楼、超市等)与企业消防系统(、车站、企业车间与仓库、宾馆、影剧院等),广泛涉及消防安全现状分析改进、建筑消防系统设计与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评价等工程领域。

2.5承压设备安全评价

要求学生收集承压设备(锅压、管道、储油罐等)安全管理方法和安全技术,辨识其安全隐患,采用安全系统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综合运用安全管理手段与安全专业技术提出控制措施,课题源于生产实习接触的企业压力管道、学校锅炉与附近加油站等。

2.6化工安全课程设计

可结合电气安全、消防、承压设备、安全管理、安全检测与安全评价等课程知识对某化工厂(项目)进行综合课程设计。课题源于制定化工企业(来源认识实习与生产实习)生产。

二、专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1.专业实习

安全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不同于其他工程专业,其他专业学生去企业实习是直接认识和了解生产与设备等,而安全工程专业去企业实习则是在了解生产与设备基础上去分析与解决其存在安全问题,因此应选择灾害类型多、危险性高、防治经验丰富、安全技术先进的现场,而且应根据专业方向选择适合的实习企业。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已经在省内外建立了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桂林长海机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10多家不同类型与行业的校外实习基地,每学期有将近二百名学生在上述实习基地完成为期两周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其中2009年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实习基地被湖南省教育厅评为“优秀教学实习基地”。

1.1金工实习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使得通过高考而进入大学的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较薄弱,金工实习就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金工实习,进行焊接、钳工、车工等机加工实训,让学生熟悉机加工企业生产与管理模式,为后续课程学习及将来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培养学生“严谨、求真、务实、创新”的工程技术思想,增强实践工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

1.2认识实习

认识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入学以来由专业老师组织指导的第一次企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了解企业基本生产情况,学习企业的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安全生产制度等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初步了解消防、电气安全等安全措施,以及企业现场安全管理模式与手段等,建立对企业安全生产的感性认识。

1.3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是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在修完专业基础课程与大部分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它是安全工程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入厂实习2-4周,要求学生掌握机加工、建筑施工、起重设备、电气等安全技术应用,以及安全检测、有害气体处理以及粉尘处理等技术,要求学生尽可能找出现场安全隐患(不少于30处),对其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以达到综合训练目的。

1.4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继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之后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我们采用顶岗见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来推进毕业实习教学。即在毕业生毕业前一年10月份召开毕业实习动员大会,老师根据不同的实习单位、实习目的、实习任务将实习的详细流程和注意事项打印成册,分发到学生手中,确认联系方式,建立QQ、飞信或微信群,以确保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联系,毕业当年3月份左右进行毕业实习,采取“集中、分散”相结合的实习方式,将学生分派到各自签约企业的见习岗位,并由企业有经验的老师傅手把手地教,一方面让学生尽快熟悉将来就业岗位,一方面收集到毕业论文写作的资料,没有签约的学生则由专业老师带队到省内外实习基地进行集中实习。

2.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引导学生以企业现场或者教师科研项目某个具体问题为课题,运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分析安全问题,辨识安全隐患,选取合适的方法做系统评价,再提出控制措施。

三、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1.科技创新活动

科技创新活动就是给学生平台与条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提升的重要途径,主要形式有专业科技竞赛、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以及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基础科研能力与素质。

2.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特定范围的学习、生活与生产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大历练与综合检验。该专业学生主要开展两类社会实践活动,一是每年暑假学校专门的“三下乡”活动,教研室会组织专业学生实施“安全科学、知识与法律”三下乡专题实践活动,以传单或宣传图片或现场演示的方式展示,这样既能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学生的安全技能也能得到提高;二是每年的“安全生产月”与“交通安全月”组织学生配合安监部门与社区开展专项安全宣传与检查活动,综合采用安全宣讲、汇演、演讲、问卷调查与现场检查等方式进行。

四、结论

(1)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各校应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实践环节硬软件设施的建设;

(2)每门专业课程都应采用基于创造性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3)各类实验课程开设,是学生理论学习的延伸与验证,有利于培养学生实操能力;

(4)课程设计是对所学习课程的综合历练,引导学生自主选题与团队协作,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各类型专业实习是联系课题与企业的重要桥梁,是学生实训主要形式,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主要途径;

(6)毕业论文是本科实践教学的最后一道环节,是对安全工程所学专业知识的一次综合训练,最好能够选取生产实际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7)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升专业综合能力和沟通能力;

安全评价论文范文5

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各行各业的生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的存在使得更多的病毒以及非法入侵事件出现,严重损害了人们的合法权益。基于此,先详细分析了各种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后针对这些漏洞提出了可行的安全防范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病毒;身份认证技术

1概论

近十几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使得计算机网络逐渐成为社会各个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任何事情有利必有弊,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因为计算机程序和各种相关软件都是人们开发出来的,不会十全十美,一定会存在一些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也有可能是没有对这些缺陷打补丁,这种不完善就被称为漏洞。一些不法人员或网络黑客就会通过网络寻找到这些漏洞,而后开发出一些具有隐蔽性和复制性的病毒,将其植入一些应用程序中,在用户下载应用程序的过程中侵入用户计算机,以此达到破坏计算机程序和数据信息的目的。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用户的系统正常运行和信息的可靠安全性,使得人们在运用计算机网络时有了更多的顾虑。所以,现阶段的人们在享受计算机网络带来的各种便利时,也应充分关注和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相关人员应不断研究和探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性问题,针对计算机漏洞和网络病毒,寻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现阶段的相关技术人员已有了比较实用的解决计算机安全漏洞问题的办法,例如让用户定期修补已发现的安全漏洞、将不用的端口和服务关闭、设置登录密码以及安装防火墙等,以避免遭受网络病毒的侵害。人们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同时,可以消除对于网络安全的顾虑,让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更好地为现代化社会的生产和发展作贡献,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2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分析

2.1操作系统的漏洞

操作系统的重要作用就是为计算机的各种程序应用提供平台支持,不同的操作系统都会有各自的短板和漏洞,而新功能的增加更使得操作系统面临一些安全漏洞问题,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一般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即操作系统缺陷、访问控制紊乱、不完全中介和输入输出非法访问。

2.2数据库的漏洞

不加任何门槛的信息输入,会使得网络应用存在一些危险,用户输入大多数是从静态网页表单中反馈的各种参数信息,一旦忽略检测该参数信息是否合法,那么计算机病毒以及人为操作错误等问题就会很快出现,这是一系列安全漏洞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最终使得数据库遭到非常严重的破坏,对服务器的安全产生影响。

2.3计算机应用程序的漏洞

计算机网络的一个非常核心的特点就是实现资源共享和交互,在共享和交互的过程中满足用户对于计算机功能的不同要求,使得计算机系统具有更多的拓展性能。人们实现资源交互和共享除了基于计算机操作系统平台以外,还依赖于各种应用程序和软件。这些程序和软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安全漏洞,或者是被漏洞攻击的目标。计算机网络的运行时间直接关系到漏洞出现的概率,计算机运行的时间越长,就意味着漏洞出现的概率越大。

2.4各种病毒的侵犯

计算机病毒是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出现的,这种方式比较特殊,一般是被一些具有较高计算机水平的不法人员编写出来,这些病毒的作用就是破坏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很多情况下,这些病毒都潜藏在其他程序代码上,通过程序的下载和应用达到广泛的传播目的,这些病毒非常隐蔽,不仔细检测就很难发现它们。除此之外,这些病毒在传播时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复制和繁殖,速度极快,大量窃取和破坏用户的重要文件信息和数据。现阶段,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一些不法人员乘虚而入,他们会通过计算机病毒来损坏用户的系统,因为这些病毒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各种各样且都具有非常大的危害性和隐蔽性,用户想及时找到并清除这些病毒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着随时被侵犯的巨大威胁。

3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策略

3.1使用漏洞扫描技术

漏洞扫描技术是模拟现实中存在的漏洞行为,将这些漏洞行为产生的危害以及相关数据信息记录到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后通过探测的方法来系统分析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信息是否合理,用错误的注册方法查找出系统中不同的漏洞。用拒绝服务的模式来实现漏洞扫描技术,这样可以起到扫描缓冲的作用。全面性是漏洞扫描的一个核心特征,其可以扫描出本地系统的不同漏洞,也可以通过远程控制来实现远程扫描。端口、运行的程序以及服务器等都是计算机系统遭到黑客和病毒侵害的重点区域,所以,将这些区域当作重点维护对象,使用漏洞扫描技术来定期对其进行维护,可以有效阻止黑客和病毒的侵害,使得重要文件的信息和数据能够保存得完好无损。

3.2使用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指的是用户在登录或访问系统时,计算机系统对其进行身份核查的一个步骤,以此查看用户是不是具有使用和访问的权限,用户身份的严格认证和审核的步骤对网络系统的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仿佛是为用户访问设置了一道关卡,一定程度上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身份认证主要包含身份证明和身份识别两个方面。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不法分子越来越多,他们会想方设法地制造更多木马程序和病毒来入侵他人计算机,如果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设置身份认证系统,用户通过密码或者其他关键信息而进入程序或系统会变得更加安全。因为身份认证技术可以验证用户的数字身份和物理身份,为计算机安全访问权限管理增加了一道屏障,所以越来越多的用户会使用该技术。如果没有身份认证技术,不法人员冒充用户来进入计算机系统,一定会用各种办法来破坏用户的合法权益,更有甚者,会通过用户计算机来损害更多的其他用户计算机的安全,使得整个网络系统面临瘫痪的威胁。所以,身份认证技术在为用户访问把关的同时,也确保了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得身份认证技术的更新换代也越来越频繁,现阶段存在的身份认证技术就有基于密钥的认证鉴别技术、基于智能卡和智能密码钥匙的认证技术、基于口令的认证技术等,各种身份认证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3防范病毒的方法

隐蔽性、依附性以及多变性是网络病毒的几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在病毒成功侵入时,一般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出系统的安全漏洞,因为漏洞的防御功能弱,病毒可以很快侵入计算机系统中,以此达到各种干扰和破坏的目的。所以,防范病毒是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另一个重要内容。防范病毒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中安装各种病毒查杀软件,以此来防御和抵制病毒的入侵,一些比较好的杀毒软件可以快速查找出隐藏的病毒并将其消除,从根源处确保网络环境的安全可靠;另一方面,可以建立病毒升级库,因为病毒的状态千变万化,一种病毒模式会衍生出很多不同模式的病毒分体,具有非常强的操控性和程序性,所以,构建完备的病毒库并定期对其进行升级,使得病毒库的升级速度永远快于病毒的复制和操控速度,以此达到防范病毒入侵的目的,最终确保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结语

根据现阶段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来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普及范围也越来越广,无论是在企业公司的运作中,还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网络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因为计算机网络的重要特点是资源共享和互动性传播,使得系统中不可避免都会潜藏一些安全漏洞,这使得用户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着潜在的病毒入侵的威胁。对此,相关技术人员应系统全面分析用户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各种安全漏洞,针对性地采取解决和防范的办法,以此使得计算机网络在发挥其良性作用的同时不会受到病毒的干扰,保证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冯燕茹,闫婷.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防范的探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6):199.

[2]李萌.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及防范对策[J].智能城市,2016(4):100-101.

[3]王新.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及防范分析[J].科技视界,2015(4):94.

作者:李章平 单位:广东理工学院

第二篇: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探讨

摘要:现如今,信息技术得以更新,计算机也得以广泛应用。网络技术的安全使用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主要对网络实施保护作用,也能对网络安全进行评价。所以,为了维护整体的安全性,在本文中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在充分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基础上,分析影响安全的主要要素,促进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网络安全维护工作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维护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电子科技也得以更新,促进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在信息化发展时代,计算机得以普遍利用,所以,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对现代社会的积极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促进其工作的有效执行。

1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是对计算机自身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利用计算机网络对其控制与管理,维护计算机网络使用的安全性。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使用不仅能保证计算机内存在的信息不被更改,也能维护计算机网络使用的安全性。一般情况下,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使用具备一些特点,如:具备的可用性、完整性以及保密性等。计算机数据在不断传输与共享中,当工作流程中产生一些安全隐患,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也能为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促进工作的有效完成。计算机中存在的安全还体现在逻辑安全与物理安全方面,其中,逻辑安全是数据信息实现的完整性、保密性等。物理安全是对计算机中的网络系统、相关设备进行物理安全维护工作,防止设备损坏丢失大量信息数据。

2主要的影响因素

2.1系统的自身漏洞

计算机是软件与硬件结合完成的,其中,硬件主要是显示器、硬盘等;软件是内部的应用软件以及操作系统等。当系统自身产生漏洞后,将导致计算机操作系统产生一定的不安全因素。虽然对系统进行了不断更新与完善,但是,计算机由于自身限制,其他系统也会一些漏洞。所以,对系统存在的漏洞进行填补是十分必要的。但计算机系统产生漏洞后,计算机容易受黑客、病毒的入侵,无法维护计算机的网络安全性。比如:Windows操作系统,该系统的使用情况更多,但也无法对系统漏洞进行避免。对于Windows2007,产生异常ani鼠标漏洞,黑客的严重攻击窃取用户大量信息。

2.2网络病毒的产生

病毒在计算机中的产生是一种人为制作形成的,能够实现自我复制与自我修复工作,它在计算机中具备一定潜伏特征,能够传染,具备较大的破坏力。同时,网络病毒的产生还会危害到计算机使用用户,从而带来较为明显的影响。目前,存在的计算机病毒为木马病毒、蠕虫病毒等,没有病毒存在的攻击形式也是不同的,都会影响到不同的用户使用情况。例如:蠕虫病毒,侵入计算机后,会将系统内文件删除、感染,并破坏用户数据,从而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3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网络安全维护中的应用

3.1加密技术的应用

加密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将原有的数据、明文进行转换,使之成为带有密码的数据。在该情况下,为了将密文转换为原来的数据、明文形式,需要使用密钥。该技术的使用不仅能维护数据的安全性,还能促进数据储存的完整性。加密技术的形成一般分为两种形式,分别为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这两种形式在使用上存在明显差异。对于对称加密,实现加密与解密工作;对于非对称加密,在加密与解密工作中,使用的密钥是不同的。

3.2杀毒软件的应用

现如今,存在的杀毒软件多种多样,一般情况下,都是利用电脑来判断病毒、删除病毒的工作。具体来说,杀毒软件都能在较短时间内对电脑中的病毒识别、删除。但是,随着病毒的不断更新,使用的杀毒软件也需要对其更新,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维护系统的安全运行。

3.3防火墙的应用

在大多数的计算机中,防火墙为其中的主要网络安全技术。该技术的应用能够度对信息的使用情况进行扫描,当发现其中存有病毒或者木马的时候,可以中断服务器,抑制信息之间的有效传输,这样不仅减少病毒的传播,也维护了网络的安全运行。目前,主要的防火墙为两种形式,一种为包过滤防火墙,一种为应用级防火墙。对于包过滤防火墙来说,在计算机内是利用路由器对数据进行过滤的。对于应用级防火墙,是基于安全的服务器,对服务器中产生的各个数据进行扫描,保证能够辨认出存在的不正确信息和恶意信息。

3.4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

将入侵检测技术应用到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网络数据与应用程序信息的收集工作,并分析计算机中产生的入侵行为。还能在其中发出警报,抑制其入侵。所以说,入侵检测技术为一种安全防护技术,能够对系统中存在的数据进行监视,维护网络的正常运行。入侵检测系统主要为主机系统、历史审计数据等,其利用期间具备的准确性高,能够对其存在的漏洞进行检测。一般情况下,存在的入侵检测技术为两种,一种为误用检测,一种为异常检测。对于误用检测,是将入侵模式作为检查,该方式检测速度低快,存在的误判断性也较低。但是,检测工作需要的时间较长,会浪费较大工作量。对于异常检测,是对计算机中存在的资源用户、系统非正常行为、非正常情况进行检测,在使用期间,需要对计算机整个系统进行扫描,在工作执行期间将会消耗大量时间。

4总结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阐述,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社会中得以普遍利用,能够促进工作效率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输和交流。因此,为了维护网络的安全性,需要对其中的影响因素进行预防,促进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充分运用,这样才能将计算机网络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冯鹏.基于网络安全维护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11):213.

[2]陈文兵.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维护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36):35-36.

[3]刘煜.基于网络安全维护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33):34-34.

[4]牟瑶.网络安全维护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初探[J].现代企业文化,2014(35):79-79.

[5]潘崇金.计算机维护过程中网络安全技术的探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10):26-27.

作者:许熔生 单位:东莞市常平镇党政人大办公室

第三篇:计算机网络安全因素及解决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目前科技领域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使之成为人们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它的重要作用在社会各个方面已经无处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了非常方便快捷的服务和帮助,但是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也开始困扰着广大计算机网络用户。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主要研究的是结计算机的安全问题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分析如何才能有效做到网络使用的安全可靠。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影响因素;对策

当前,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网络安全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同时在安全使用计算机网络方面也采取了一定的有效措施,但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逐步完善。所以深入研究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同时制定有效策略对这些问题进行修正和改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篇论文里所研究的对象就是分析哪些因素会造成计算机网络出现安全问题,同时针对安全问题制定有效措施进行有效防范。

1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的因素

1.1病毒影响因素

计算机病毒是指一种破坏程序,它能够完成自我复制,在计算进行程序编制过程中被加入到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里,能够对计算机的功能和数据造成严重的破坏。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是破坏性特别强,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能够完成自身的复制,一旦计算机感染了病毒,它就有可能通过网络开始大量繁殖,然后以极快的速度传染网络里的其它计算机,使整个计算朵系统被破坏,处于瘫痪状态。计算机病毒具有较强的破坏力,并且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更新,对计算机的安全系统造成极大的破坏,因此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进行切实防范。

1.2黑客影响因素

计算机的网络特点是普及性和开放性,因此常常会面临黑客的入侵。与计算机病毒相比黑客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所造成的威胁更加严重。一些计算机爱好者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各种漏洞肆意破坏他人计算机网络,造成网络系统灾难性的破坏。

1.3受到系统因素的影响

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支撑下,计算机的各种程序保持正常的运行状态,如果操作系统的安全受到了威胁,则会给整个计算机系统还来各种未运行障碍。

1.4软件因素所造成的影响

计算机系统里,软件是核心部件,在进行软件开发时,由于操作者的失误造成软件开发的安全隐患没有及时得到处理,一旦发生病毒感染的现象或被黑客恶意控制,对计算机的安全性威胁是巨大的。一般在缓冲区容易遭受破坏,病毒有可能造成所有程序进行自动启动,使整个系统处于瘫痪状态。

1.5安全意识因素

计算机的网络安全要从不同的方面展开,计算机管理人员要时刻提高使用时的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技能。其中人为泄露是一个大的安全隐患,如果计算机使用人员不能提高基本的安全意识,操作密码设计简单,或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密码口令等,都会影响到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

2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解决措施

2.1提高技术

只有确实提高网络安全技术,才能从根本上确保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安全。安全技术包括很多个层面,像防火墙技术以及密码技术和入侵监测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实施都可以有效预防计算机网络可能存在的风险。

2.2如何进行病毒防治

计算机病毒特别狡猾,它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变化,严重威胁着计算机网络使用的安全性。它复杂多变,无孔不入,破坏力超强,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麻烦。因此要及时对计算机进行病毒防治工作。一般是使用杀毒软件进行病毒的预防。杀毒软件分为单机和网络预防病毒软件两种,单机预防病毒软件只针对一台电脑进行杀毒,网络防病软件能够及时的发现网络里病毒的入侵,同时马上进行删除,有效保护网络世界的安全。

2.3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只在使用计算机,则它的安全问题就会存在,所以要时刻加强网络的安全管理。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起到最关键作用的就是进行有效的管理。要提高预防意识,采取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加强人们使用网络时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掌握计算机保养和维护等相关技能。同时不断的使计算风网络安全体系得到强化和完善,严格把控影响安全的各种因素,最大限度的把安全风险降到最彽。

2.4对访问进行控制

进行访问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它可以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进行熟识控制后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只能通过身份验证才可以对网络资源进行访问,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控制可以明确用户的信息,一旦发现问题有利于进行快速处理。进行访问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把网络里的地址流量进行合理的分配,限制用户的任意访问。对访问者的身份系统也要进行严格的审核,系统会自动拒绝多次输入错误口令的用户登录。

2.5进行有效的数据备份

在使用计算机时,一定要注意备份重要数据等,这样即使计算机出现安全问题也不会造成更大的影响,因此说预防计算机网络安全最可靠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数据备份,利用移动硬盘或是U盘把重要的文件或数据信息进行复制,这样就可以不性担心数据的丢失而对工作带来不便。进行数据备份可以有效预防因为计算机遭到人为故意破坏或者是自然不可抗拒等灾害所造成的数据损坏,使计算机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得到有效的保护。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计算机的网络安全问题,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的使用也遍布全世界,同时也带到了网络安全技术的日益发展与强大,人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计算机安全预防策略,随着网络技术的深入使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何宇红.浅析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0).

[2]许济宁.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及策略[J].科技传播,2012(19).

[3]任晓薇.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研究[J].科技资讯,2014.

作者:孙浩 单位: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

第四篇: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分析

摘要: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办学目的是培养一批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技术性人才。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是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必须要发挥好现有设备的实际作用,降低目前的资金投入,从而使的虚拟机技术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采用虚拟机技术,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虚拟机

1前言

目前大学的教学手段都是以多媒体为主,其中ppt循环播放的方式更是屡见不鲜,条件好一些的学校,老师会现场演示软件的实际操作方法。这些教学的方式,在一些基础软件的教学过程中,的确可以起到一些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就《计算机网络安全》这一门课程而言,是需要在特定的网络情况下采取网络防范措施的,如果学生没有看到实际的案例,那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十分不利。而且如果采用现实的场景,那对于场地和设备的要求也是十分高的。此时,采用虚拟机技术,只需要利用到一台电脑,便可以模拟场景,给学生演示。

2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现状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但是同时所带来的危害更大。网络安全是所有人关注的重点。各产业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推动下进一步的发展。高院校以满足社会的要求为目标,在此背景下开了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在学习当中会接触大量的病毒、木马等破坏性极强的软件,所以在时间上增加了学习的困难。同时,构建网络安实验室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维系。高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主要采用的理论学习,这也使网络安全实际检验室的使用率相对较低。高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的的初衷在于,发掘一批高素质的技术型的实用人才,应社会的要求特性。将职业性逐步融入高等院校。

3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主要内容

3.1计算机网络安全分析

计算机的安全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大前提,也是目前人们研究的主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于信息的采集,以及信息的保护和处理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计算机网络安全有物理和逻辑安全这两种主要的区分。物理安全主要是对计算机设备的保护。而逻辑安全则是对信息的保密和完整性的保护。

3.2计算机网络安全应用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技术背景下,网络安全越来越高的水平,可应用于各行业,提高社会的安全性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对于职业教育的技术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出的人才必须可以满足网络的技术保障。但网络的安全性、教育水平的高低,在教育的框架下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的。高职教育的直接矛盾是不符合安全性教育的必备条件。对网络安全的研究没有相应的发展。网络应用的安全性不高。同时,职业教育实验室的网络配置还比较落后,有待进一步加强。

4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虚拟机技术的应用

虚拟机技术是在一个主体计算机上模拟运行其他系统的内容和操作。采用虚拟机技术,只需要利用到一台电脑,便可以模拟场景,给学生演示。

4.1虚拟机技术为教学实验提供服务

在进行实验的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到网络设备的效率和使用性能,所以,主虚拟机的操作系统版本不宜过高,一般会采用Win2003Server,对于辅虚拟机,操作系统可以略微先进,一般采用是WinXP。虚拟机在使用的时候,会对内存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一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多台虚拟机同时运行的,这就要求实体机的内存必须要充足。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得到保障。

4.2虚拟机技术服务性特点

在进行安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网络安全的特点和重要性做一个详细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同时采用虚拟机的技术,对一些现实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从而培养更多的专业型技术性人才,充分的发挥计算机网络安全作用。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前进,为社会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

5结束语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办学目的是培养一批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技术性人才。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是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必须要发挥好现有设备的实际作用,降低目前的资金投入,从而使的虚拟机技术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计算机网络安全》这一门课程而言,是需要在特定的网络情况下采取网络防范措施的,如果学生没有看到实际的案例,那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十分不利。而且如果采用现实的场景,那对于场地和设备的要求也是十分高的,这都确定了虚拟技术使用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李文.刍议虚拟机技术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6(12).

[2]迟国栋.浅谈虚拟机技术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6(07).

[3]石教英.虚拟现实基础及实用算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4]王乘,周均清,李立军.Creator可视化仿真建模技术[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李瑞 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神经网络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的应用

摘要:本文阐述了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原则,分析了神经网络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中应用的优势,重点对其具体应用方法进行了研究,并从仿真的角度,验证了神经网络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神经网络;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应用

0引言

计算机网络的推广应用,使得社会各界信息化水平以及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但同时也增加了数据及信息等的存储风险。黑客以及病毒可以借助漏洞,入侵到计算机中,窃取有关信息,对计算机安全性的提升会造成较大的阻碍。将神经网络应用到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中,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之一,本文对神经网络的应用方法进行了阐述,并观察了具体应用效果。

1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原则

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原则主要包括准确性、完整性、简单性以及独立性四种,具体如下:

1.1准确性

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应具有准确性的原则[1]。简单的讲,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以及具体评价方法的实现过程中,必须保证能够实现对网络安全性准确的评估,以最大程度保证的保证计算机安全。

1.2完整性

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的指标存在多种类型,根据完整性原则的要求,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过程,必须能够全面涉及到各个类型的指标,以确保安全评价科学合理,不存在遗漏。

1.3简单性

计算机网络系统构成情况相对复杂,安全性评估过程,所需关注的指标过多,容易对安全评估效率造成影响[2]。考虑上述问题,应在众多指标中,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使安全评价过程简单化。

1.4独立性

重复的安全评价,是降低安全评价效率的主要因素,因此,在代表性指标选择过程中,必须保证互相之间不存在联系,不可出现相互重复的问题,以进一步提高安全评估效率[3]。

2神经网络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2.1神经网络的应用优势

从本质上看,神经网络属于计算机安全评价技术的一种,将其应用到计算机安全评价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应用优势显著。具体而言,神经网络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适应性强、容错性强、以及实时效果显著三方面[4]:(1)适应性强:适应性强,是神经网络技术的应用优势之一,采用该技术评估网络安全性,简单且方便。在输入以及输出计算等过程中,神经网络能够实现对自身的调整,进而使计算误差降到最低。另外,神经网络同样具有经验总结与学习的功能,能够通过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发现规律,进一步提高自身在安全评价方面的性能。(2)容错性强: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无法保证具有完整性,传统网络安全评价方法的应用,对不完整信息的敏感度差,安全评价效果欠佳。神经网络对不完整信息的敏感性强,安全评价结果受信息完整性的影响小,应用优势显著[5]。(3)实时效果显著:将神经网络应用到计算机安全评价中,在输入数据后,相应评价结果能够迅速产生,时实性强,安全评价效率高,效果好。

2.2神经网络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BP神经网络,为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神经网络技术,大量实践研究,均证实了该技术一应用的有效性。与传统安全评价方法相比,将BP神经网络用于计算机系统安全评价中,其学习效果明显,可以在总结以往评价经验的基础上,使信号误差逐渐减小,并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最大程度的提高安全评价水平。

2.2.1神经网络模型的设计

神经网络模型主要由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三大层次所构成,不同层次的设计方法如下[6]:(1)输入层:设计内容以神经元节点的设计为主,控制节点数量,是决定设计效果的关键。应确保节点数量与评价指标数量一致,确保各评价指标的安全评价功能得以实现。(2)隐含层:设计同样应注重节点数量等有关问题。通常情况下,BP网络隐含层均为单隐含层,其节点数量,与网络信号存在较大关联,节点数量达不到标准,容易影响神经网络的容错效果,节点数量超过标准,则会导致学习以及经验获取时间过长,导致安全评估效率降低。考虑上述问题,应视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的需求,对隐含层节点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其合理性水平。(3)输出层:输出层可设计2个节点,通过两者之间的互相组合,体现网络安全评价结果。可将网络安全评价结果,分为安全、较安全、不安全、极不安全4种,分别采用(1,1)、(1,0)、(0,1)、(0,0)代替,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对输出节点情况的判断,实现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的评估,简单方便。

2.2.2神经网络模型的实现

为确保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有效实现,提高其神经网络的学习性能十分重要。因此,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应将其学习效果,作为主要关注指标,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在此之后,不断评估不同设计方法下的学习效果,选出最优的设计方法,使神经网络模型,得以更好地实现。应建立评价模型,对神经网络模型本身的准确性进行评价。将相应数据输入到模型中,使之运行,验证神经网络模型评估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的效果,在确保效果能够达到保证计算机运行稳定与安全时,才可真正将其应用到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过程中。

3仿真及结果

通过仿真的方法,对神经网络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验证:

3.1仿真过程

仿真过程如下:(1)构建网络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规定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的主要评价指标,确保指标能够全面涵盖有关计算机网络风险的所有内容。(2)初始化粒子群。(3)初始化BP神经网络。(4)训练BP神经网络。(5)根据适应度阈值,调整神经网络参数,评价其是否为全局最优参数,同时评价其是否为最大迭代参数,如否,则需要再次根据适应度值,对神经网络参数进行调整。(6)如参数为全局最优参数或最大迭代参数,则可将其保留,并以之为基础,完成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过程。

3.2参数设置

参数设置主要包括粒子群规模设置以及学习因子设置等,仿真过程中将上述内容进行了如下设置:(1)将粒子群规模设置为10,将学习因子设计为2;(2)初始化粒子群时,应保证具有随机性;(3)最大迭代次数为500;(4)目标误差:0.001。

3.3仿真结果

将传统安全评价方法,以及BP神经网络评价方法的评价效果进行了对比,发现:(1)采用传统安全评价方法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评价,得到计算机网络安全等级为C,实际计算机网络安全等级为D,两者不符。(2)采用BP神经网络评级,得到计算机网络安全等级为D,与实际情况相符,证实了BP神经网络在评价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价值。

3.4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展望

随着计算机领域技术水平的提高,BP神经网络逐渐替代了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技术,成为了评价计算机系统安全性的主要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具有适应性强、容错性强以及时实效果显著的优势,能够通过学习,实现对计算误差的调整,因此所得到的安全评价结果,往往具有更高的准确度。但就目前的情况看,神经网络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中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评价人员的主观性,以及网络安全知识的模糊性,是影响其评价效果的主要因素,为确保神经网络的评价准确度以及稳定性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未来应加强对网络安全知识的研究,确保在指标体系设计及过程中,能够安全涵盖所有影响网络安全的指标,并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对相应安全指标进行及时的更新以及优化,使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的完整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使神经网络在安全评价方面的价值,得到进一步的凸显,最大程度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4结论

综上所述,应将BP神经网络,应用到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中,提高安全评价效率及准确度,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降低黑客以及病毒入侵的几率,避免对各领域造成数据丢失等损失。

参考文献:

[1]武仁杰.神经网络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1.

[2]李忠武,陈丽清.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中神经网络的应用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4.

[3]邓雪峰,那晨旭.神经网络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

[4]孙琛,谢静宇.神经网络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制作,2015.

[5]胡波,李俊菊.神经网络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

[6]祁宏伟,白海艳.神经网络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

作者:杜礼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第六篇:计算机网络安全浅析

摘要:计算机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快捷、简单、方便的操作和强大的功能使计算机日渐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被应用于各行各业,不过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计算机面临着网络安全挑战,木马、系统漏洞、不规范操作等均引发了用户对安全方面的担忧,应用数据加密技术可以较为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针对性的进行分析,有利于相关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数据加密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

0前言

数据加密技术是随着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渐渐被重视而出现的一种计算机衍生技术,旨在提升数据传输过程和计算机终端数据的安全性,通常包括端到端加密、计算机加密、节点加密、链路加密等内容,应用这些技术,即便计算机遭遇木马的侵袭,或者出现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也能有效地保证数据安全。数据加密技术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计算机使用的安全性。

1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

1.1用户方面的问题

用户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专业知识和安全意识方面,计算机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技术性,部分用户对计算机的了解有限,安全意识也较为淡薄,对于一些未经安全检测或者存在安全问题的文件、网站无法充分识别,导致木马入侵。也有部分用户不能及时发现系统漏洞,或者不知道如何处理,造成文件损害、系统出现问题。另外操作不规范也会造成安全问题,比如在关闭计算机时选择直接切断电源等。

1.2网络环境方面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安全最主要的威胁来自于整体网络环境,由于计算机的使用往往依托于互联网,而互联网的特色是资源共享,很多黑客、不法分子混杂互联网中,通过诈骗等方式,散布、传输木马病毒,给用户造成损失。由于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我国网民众多,木马病毒又具有多变性特征,管理难度非常大,网络环境方面的安全问题始终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1]。

1.3服务商方面的问题

通常来说,服务商是计算机网络安全中最少出现问题的一方,但如果服务商方面出现问题,其影响往往比较大,造成的后果也较为严重。服务商包括电信服务商、宽带服务商等多个方面,比如在数据生成过程中,由于服务商方面出现网络故障,可能造成没有保存的数据丢失,或者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电力供应中断的状况,导致传输中断。更为严重的是系统漏洞问题,当前被广泛使用的Windows系统、XP系统,都并非无懈可击,其系统在黑客的攻击下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漏洞,造成网络安全问题[2]。

2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价值

2.1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2.1.1端到端加密

端到端加密是指在数据文件传输的过程中,发出端到接收端是以密文的形式进行的,接收端外的任何传输节点都没有权限对数据文件进行解密,除了发出端和接收端外的任何节点损坏也不会造成数据文件的泄露。端到端的数据加密技术适合于个人用户,其成本相对较低、性能更可靠,设计、实现和维护也更方便。由于避免了其他方式的加密同步问题,因此在进行多个加密数据文件的传输时,即便某一个数据文件出现问题,其他的数据文件也依然是安全的,同时不会影响到其他用户的传输,端到端加密的核心技术是发出端和接受端的加密技术,只要发出端和接收端不出现泄露问题,数据文件的安全性就可以得到有效保障。不过端对端加密存在的缺陷是,任何节点在进行下一步消息传输时,都需要了解数据文件传输的目的地,这是其存在的最大的安全隐患[3]。

2.1.2节点加密

节点加密是在通信链路上为传输的数据文件提供保护,其基本工作流程是将数据文件以密文的形式从发出端发出,在达到第一个传输节点后,由第一个传输节点对数据文件进行解密,并进行二次加密后发出,以此类推直到数据文件到达接收端。解密和加密都是在传输节点的安全模块中进行,而且不能以明文形式存在。节点加密的劣势在于传输节点需要了解数据文件的一小部分信息,比如发出地等,以确定如何进行处理,这意味着数据文件可能存在被泄露的风险。

2.1.3链路加密

链路加密是指在各个传输节点之间对传输的数据文件进行保护,通常数据文件发出时已经是密文状态,在下一个传输节点进行解密工作,并进行二次加密,再将其发出。这和节点加密的工作方式类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在传输过程中,数据文件不会泄露目的地和发出地,数据文件的长短、频率也是保密的,不过解密和二次加密工作进行时,数据文件是以明文形式存在,这很容易造成泄露。链路加密的另一个问题是,无论是点对点传输、同步传输还是异步传输,链路的两个传输节点之间的加密设备必须同步进行工作,下一个传输节点必须了解上一个传输节点的加密内容,才能使用相同的手段进行解密工作,这带来了网络节点管理的问题,对于整体网络的稳定性要求也是较高的[4]。

2.1.4计算机加密

计算机加密是最直接的数据加密技术,与以上三种方式不同,计算机加密的对象不是传输过程而是计算机本身,包括对重要软件的加密、重要文件的加密和使用权限三个方面。重要软件加密是指对计算机中比较重要的使用软件进行加密工作,使其免受木马攻击,也无法被非法的使用者利用。重要文件加密是对一些重要的数据文件进行加密,包括文件夹、文档等,保护重要文件的安全。使用权限加密是指对计算机的基本功能进行加密,包括开机密码、授权管理等[5]。

2.2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应用数据加密技术的作用

2.2.1提升了安全性

数据加密技术可以有效提升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这是加密技术得到应用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安全性的提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输过程中安全性,二是终端安全性。传输过程的安全性提升,主要是通过端到端加密、节点加密、链路加密三个途径实现的,以上三种加密方式,都意味着在传输过程中数据文件是以密文形式存在的,只要加强对传输节点、发出端、接收端的安全管理,就可以有效的提升安全性,使安全管理的工作量大为减少,工作内容更加明确也更简单。终端的安全性提升,主要是指计算机加密,计算机加密技术非常简单,但却是直接有效的网络安全防护手段,重要的文件、软件加密和计算机使用权限加密是最基础的安全防护,通过这三种加密方式,终端的安全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2.2.2有利于计算机和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应用

现阶段的计算机技术已经能够基本满足各行业的需要,但结合计算机出现以来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计算机技术和相关行业未来的趋势依旧是不断进行突破和创新,比如现在的云计算技术,依赖的是大量计算机的分布式工作,未来发展中,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功能可能会更加强大,当前需要1000台计算机完成的计算量,将来可能只需要10台。同样,数据加密技术的不断发展,会直接刺激计算机技术和其应用的进一步发展、推广[6]。

3总结

在当前信息时代,如何提升信息的安全水平是各方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引发了用户的担忧,勒索病毒、熊猫烧香等事件均对网络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数据加密技术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水平,将其应用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相关活动中,也有利于计算机和相关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宇平.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安全中的应用分析[J].信息通信,2012.

[2]耿娟.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

作者:黄影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第七篇: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

摘要:随着新型技术的不断研发,计算机的使用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多种因素的限制从而导致网络系统被突破的网络事故发生。计算机的网络安全防范在运行过程中不仅需要理论的支撑,更需要借助实验对理论知识进行实践验证。计算机一旦受到任何攻击,都会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损失。基于此,本文对防火墙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中的具体应用相关内容进行探讨,分析其优缺点所在,从而对防火墙技术的系统进行分析。

关键词:防火墙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

0引言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包含了多种内容,多样化的功能特性其中包含了对计算机系统中的故障进行管理、对计算机的多种配置进行管理、计算机的性能计费进行管理、计算机的设备进行管理、以及计算机的安全系统进行防护管理【1】。在此之中对计算机的网络安全防范就是通过借助相应的技术以及管理方法,对计算机的功能性进行管理,从而保障计算机内网络资源的多种特性,使得计算机内的网络资源不会受到外在的诸多因素影响。比如网络设备的破坏、网络通信的中断、网路服务的不完善以及网络管理过程中的计算机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原因导致计算机网络资源的破坏,基于此,网络安全防范已经成为当前计算机诸多性能中的一大功能版块。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中涵盖了多种安全技术,比如防火墙技术、入侵信息检测技术、防护技术、病毒检测防护技术、身份验证技术等【2】。其中防火墙技术是计算机的诸多技术功能中最为基本的技术,受到了计算机用户的广泛使用。

1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的主要问题

随着当代社会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研发,处于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对人们的观念起到了很大程度的重视作用,与此同时也对社会的整体风貌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人们的信息以及使用记录经常会受到恶意破坏或者泄露【3】。其中,人们在操作计算机的过程中输入的运行指令往往缺少一定的安全意识防范,此时不法分子就会钻空子对计算机的运行进行破坏。在当前阶段,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1数据泄露

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依靠的程序运行原理就是编码和各种数据,因此计算机的网络安全运行与数据之间是紧密相关的,一旦计算机的数据遭到破坏导致泄露,那么计算机网络中的安全问题也就随之而来。比如部分不法分子会对计算机运行中的数据进行篡改,或者对计算机的系统进行恶意攻击,也有部分人会通过计算机网络运行中的数据漏洞,进入企业内部的网络平台窃取机密文件数据,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

1.2外力破坏

在计算机网络运行过程中,来自外力的破坏通常情况下是由人为所造成的,并且对计算机的网络安全运行过程中造成极大的威胁。比如非法分子通过将各种病毒植入计算机内部系统,从而对计算机造成很大程度的安全破坏。就计算机当前的安全技术来说,外力对其的破坏是较为严重的。绝大多数的人们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也往往会给外力破坏创造机会,比如不定期的进行计算机网络运行系统的病毒查杀,随意点开陌生网页等【4】。

2防火墙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中的应用

2.1对不安全服务的有效控制

在计算机的网络运行中经常出现部分不安全因素,而防火墙则能够在计算机的网络运行中,对不安全因素进行控制,从而保护计算机的网络安全运行。防火墙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中的作用经常表现在对内外网的数据连接时,或者数据传输过程中,从而使得相关传输协议在计算机的网络安全运行防火墙中运用。因此网不网络就不能够获取相关资源内容。防火墙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中的作用不仅能够使得计算机被攻击的风险降低,更能有效的保障计算机内部网络的系统安全性。

2.2对特殊网点访问进行控制

对于防火墙在计算机网络运行中,对于特殊网点的控制也存在一定的帮助性。比如当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过程中,对于主机的传输服务达到一定的保护,从而使的计算机服务能够获得一定的数据保护,允许主机的其他数据能够进行传输【5】。通过此种方式从而防止不必要的访问,从而有效的避免非法盗取资源现象的产生。因此对于防火墙存在计算机网络运行中,对于内部网络的访问应该进行及时的禁止,对于外部网络也应该设置相应的关卡,从而达到对计算机的网络运行达到很好的安全防护作用。

2.3记录与统计网络存取的访问

防火墙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中的运用还包括对任何数据的访问型传输进行记录,从而将记录的流程形成日志的形式存在于计算机的网络安全防范中。计算机内部的网络安全数据传输,作为计算机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6】,防火墙对于此种数据的记录自然作为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中的重要情报。人们对于防火墙形成的网络安全日志进行分析,从而能够针对其中的攻击性因素进行防范准备。比如银行的网络风险就是证券与电信等在外面单位的风险,而这就很好地依助了防火墙的存在作用,对该网络运行中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才能让企业能够对其中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解,并且对其实施控制,阻断外部风险因素的访问,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安全风险发生概率,避免企业的损失。

2.4安全配置中防火墙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中,对于安全配置的防范措施就是防火墙技术所要维护的关键性内容。安全配置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保护的数据传输实施保护区域的划分,从而对各个区域的重点数据进行保护。而防火墙技术所保护的区域则是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过程中的重点内容。以此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过程中的重点数据防护,要重视其中的数据信息安全性,以此来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中的安全性【7】。在通常的情况之下,防火墙技术的运用往往是对计算机网络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防火墙就会为了提升计算机的网络运行效率而实施安全防护。但是防火墙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区别于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中的其他环节的特点,就在于在安全配置中应用的防火墙技术可以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所划分的区域信息实施保护,从而进行IP地址的随时跟踪。与此同时,安全配置中的防火墙技术还能够有效的对内网的防火墙信息传递进行保护。

3结语

防火墙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中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安全。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中的数据传输,利用防火墙技术进行保护,从而可以提升防火墙技术在信息保障中的安全特性,进一步的推进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薄楠.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防火墙技术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7.

[2]骆兵.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防火墙技术的有效运用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

[3]焦卫.浅议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防火墙技术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

[4]张武帅,王东飞.防火墙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

[5]张艳斌.计算机网络安全中防火墙技术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

[6]王德山,王科超.试论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防火墙技术[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

[7]闫伍岳.防火墙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

作者:蒋伟 单位:岳阳市高级技工学校

第八篇: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及防范策略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兴起,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产物,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安全备受关注。为了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不断完善,我们应注意保护计算机的信息安全,同时关注网络环境的状况,为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安全提供可靠的保证。此次研究重点分析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特点,同时明确影响其安全的关键因素,阐述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为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度提供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防范策略

互联网时代的逐步发展,社会信息传输和传递方式的快速发展,使社会的交际能力有所提升。互联网的发展规模日渐扩大,因此相关的信息资源逐渐的丰富起来。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值得关注。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安全维护工作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难以预料的问题,这将对人们使用的信息造成影响,甚至会对其信息的安全构成威胁。合理的措施需要在综合分析之后决定,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人们自身强化对计算机安全问题的重视,以此提升相应的防范意识,保护自身网络信息的安全可靠。

一、计算机网络的特点分析

(一)潜伏性

考虑到计算机网络攻击隐藏的特点,整个过程消耗了很短的时间,常常使用户无法及时防范。在攻击后的计算机中,站点也需要非常良好的时间效应,确保网络攻击可以更好的隐藏起来,这会影响到计算机的程序,若是攻击了计算机程序,这就会影响到计算机的具体操作。

(二)扩散性

计算机网络经常被破坏,却找不到任何的迹象,同时也会呈现出迅速蔓延的趋势。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计算机网络攻击是由连续破坏引起的网络扩散所引起的,而网络的规模也会受到很大的干扰。

(三)危害性

面对公共计算机遭受的破坏,还是需要重视系统网络的安全可靠,若是系统被破坏,将会导致计算机瘫痪,若是被攻击成功,则会给计算机用户带来巨大困扰,使他们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这对国家安全和社会保障都有很大的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外界因素的干扰

外部构成的威胁主要是包含着四个方面,首先是自然威胁,其次是黑客攻击,还有病毒入侵和非法访问。自然环境对信息安全的影响很大,因此其无法及时避免,同时也难以抗拒,面对着恶劣的外部环境,网络安全会面临着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威胁,同时黑客不时的增加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任意的恶意攻击造成了网络安全问题。因为计算机网络病毒本身具有特性,所以发生故障之后,会埋下众多的安全隐患。

(二)缺乏合理的监控与评估方式

黑客攻击计算机系统之后,会给广大用户造成无法想象的后果。因此为了更好的避免黑客入侵,需要重视安全评估的落实,以此为网络的安全提供最可靠的保证。因为缺乏最基础的评估系统和监控制度,使得黑客抓住了可乘之机。在实际维护计算机系统的过程中,维护人员经常在事前和事后对预防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但对安全评估工作和相应的监测工作并不是格外重视。从实践的角度来看,由于缺乏评价和监测体系,导致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状况和稳定程度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三)网络系统本身的漏洞

作为计算机重要的支撑,操作系统的安全程度非常重要,因此其对使用的安全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计算机系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让系统程序更加妥善的运行,同时也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计算机操作系统本身有着相关的问题,促使计算机本身潜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网络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若是发现系统存在着缺陷,应该在第一时间,及时的做好修复的工作。如果攻击人员发现了漏洞,将会利用这一优势控制计算机,逐步的攻陷计算机系统,窃取到相关用户的信息资料。网络在未经过保护的前提下,安全面临着较大的威胁,所有的用户都可以利用浏览器关注网络上的信息,以此获取到相关的企业资料和单位信息,这样就影响到保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防范策略

(一)落实安全加密工作

落实加密工作是基础。加密技术能够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同时也可以对信息传递的过程提供可靠地安全保证,对信息和数据的传输实现加密的处理,体现出数据的机密性,避免在传输的过程中受到非法的破坏。

(二)培养高素养管理人员

计算机用户应该重视网络安全意识的提升,通过认清自身的职责和权力选择合适的密码,通过合法合规的操作,与相关的应用程序数据连接到一起,从而避免用户访问非法数据,利用网络源如超越权限,用于计算机病毒预防的过程中,及时的更新相关的杀毒软件,特别是网络前端的杀毒工作更应该及时的落实。员工管理网络应该集中精力提高他们的安全责任意识,同时让他们拥有最基础的责任感,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安全管理模式,强化计算机网络在实际运用中的标准管理,注重施工过程的安全可靠,计算机网络安全提供保护。

(三)构建完善的计算机网络

网络安全的维护工作应该落实到细枝末节上,这不仅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同时也属于安全管理的问题,要求从技术和管理的层面上加以分析,保证为用户们创造更加安全的环境,建设一个更健康的网络传输渠道,强化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保证网络传输过程中可行性。计算机系统相对复杂,维护其安全可靠不仅仅依靠着杀毒软件,还是应该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工作,重视系统的安全可靠,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

四、结语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始终影响到用户们的直接利益,并且对国家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革新网络技术,确保网络系统的畅通运行,还是应该落实好安全防范的细节。

参考文献:

[1]熊芳芳.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其对策[J].电子世界,2012,22:139-140.

[2]杨宇.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33:9213-9214.

作者:杨慧 单位:济宁医学院医学信息工程学院

第九篇:硬件维护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社会各领域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计算机网络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硬件维护上的失误,导致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因此,本文从硬件维护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性出发,对计算机硬件维护措施进行了总结,以供参考。

关键词:硬件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重要性

0前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领域中的应用,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其中硬件对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运行的影响就是主要表现之一。安全性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运行的核心问题,所以及时分析硬件维护的重要性,提前进行风险防范,对减少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失误,提高计算机网络运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1硬件维护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性

1.1计算机硬件维护在网络安全运行中的地位

硬件在计算机网络运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直接关系着计算机网络运行的有效与否,对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安全性也具有重要的保证。但是,计算机硬件设备在工作时极易受到运行环境的影响,所以运行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计算机硬件设备的使用寿命,影响着硬件设备功能的发挥,从而影响着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安全与否。例如,计算机硬件在运行的过程中,环境,电磁波都是计算机运行中的影响因素。在夏季气温过高,会导致计算机运行线路出现温热,损坏等现象,有甚者还会导致计算机网络运行出现紊乱、崩溃的问题。因此,在计算机运行当中应该安装相应的安全设备,以此来维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

1.2计算机硬件维护对网络安全运行的影响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主要通过防火墙、交换器、网络设备等构件组成,所以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维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此来确保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安全性。首先,计算机运行环境和自身构件的影响。在计算机硬件运行中极易受到环境因素和自身构件的影响,其中空气的温度、湿度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比如,当计算机硬件运行处于低温环境中时,就会出现水汽凝结的现象,使计算机硬件设备出现生锈、短路运行等现象,从而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造成不利的影响。当计算机硬件设备处于沙尘环境中时,会导致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绝缘体电阻缩小,从而导致计算机系统运行出现失误,甚至失灵的现象,而此时如果遇到高温的话,还有可能导致计算机中的元器件发生放电、打火等现象,这不仅影响着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安全性,还存在一定的火灾隐患。其次,规避静电风险的影响。静电是一种能力低、电压高的电子形式,计算机在这种环境下运行十分容易出现终端闭锁的现象,从而导致计算机网络运行出现不正当的奇异现象。计算机中的元器件对静电是很明显的,也就是说静电对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影响是无形的[1]。同时,计算机硬件在运行中受周围灰尘、电磁波等影响,会出现网络系统运行失误、杂乱等现象,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运行出现瘫痪的现象。最后,网络设备安装不当的影响。计算机硬件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与网络设备的安装情况也具有直接的关系,例如,电缆光纤的长度、走向、松紧等。同时计算机路由器的安装、设计不当的话都会出现计算机网络线路运行短路和串扰等故障。

2加强计算机硬件维护,提高网络运行安全性的措施

2.1减少环境对计算机硬件的影响

从上述对影响计算机运行的因素可以看出,计算机运行受温度、湿度、电磁波、静电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进行计算机硬件维护上要及时规避这些问题,减少环境对计算机网络运行安全性的影响。首先,计算机设备应该避免放在高温、低温、灰尘等环境当中。其次,对计算机硬件进行及时的检查、清扫和维护。最后,计算机设备要远离电路强的设备,以此来减少电磁波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正常运行。

2.2定期开展对计算机硬件的维护

计算机硬件主要是由几方面构建组成的,所以在对计算机硬件维护时应该从网卡、网络连接和计算机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从而提高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安全性。首先,加强网络防火墙的设置。网络防火墙的应用是预防计算机网络运行失误最有效的手段,其主要是通过网络间的访问权限来控制非授权人员利用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进行访问,避免在访问的过程中对内部数据产生破坏性的影响。网络防火墙的设置就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的建立的,其能够有效地保证内部网络运行中个人信息的安全性,从而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据在传输和运行中将风险隐患控制下来,严格访问权限,同时利用网络防火墙技术对网络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和安全性进行监控[2]。其次,加强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入侵检测技术是对网络防火墙技术的延伸,通过此种入侵检测技术对计算机硬件设备和网络信息进行及时的分析和检测,在检测的过程中通过分析得出计算机硬件设备中的不安全的因素,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此来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

2.3对硬件设备进行及时加速和更新

计算机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垃圾信息量的冗杂,计算机系统在运行中极易出现不稳定、不安全的现象,而这些垃圾信息的清理需要大量的技术和资金支持,这也就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及时对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加速和更新,能够将网络信息的处理时间延长,减少网络信息处理的难度,迅速清除冗杂的垃圾信息,提高计算机网络运行的效率和性能,以保证网络运行的安全性。

2.4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

首先,改善公众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认知。改善计算机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加大对计算机机房设备、硬件软件、网络数据等安全问题的宣传,提高操作人员维护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其次,提高计算机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计算机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增强操作人员的工作经验,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过程进行严格监管,尤其对违规行为要加强规范,提高工作人员的保密和安全意识,以避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造成网络系统运行的不稳定,避免发生网络安全事故。最后,保证基础设备的安全性。计算机网络在运行的过程中,对室外的露天设备要做好安全防范,其中较为合理的方式就是将这些外露的设备埋在地下,同时设备的架设要远离辐射源,避免受干扰而影响信号的传输。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其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其在运行中也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其中网络运行的安全风险就是主要体现之一,而硬件维护是提高计算机网络运行安全性最有效的手段。笔者在本文中对硬件维护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性以及主要的安全维护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读者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蜜.计算机硬件维护在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性分析[J].电脑迷,2016.

安全评价论文范文6

[关键词]化工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本科;教改化工类

专业人才的培养着重于培养工程设计的能力和训练系统实践技能。其教育内容非常注重合成、过程分析、设计、模拟与优化等教学内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1]。虽然是大学生在毕业前才开展的综合实践环节,但其综合了学生四年期间所积累的专业知识,不仅是一次所学知识的总结,更是学生能力一次升华的机会。毕业设计的质量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主要依据,也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毕业要求的重要支撑[2]。《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新工科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及质量保障等各方面提出了系统性的要求。随着我国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伴随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绿色化工”、“新安全生产法”、等重要政策法规,对传统工科教育模式的改造升级刻不容缓[3];通过对企业的调研及毕业学生的回访,发现企业对化工人才的要求也逐年升高,不仅要求毕业生具备工程设计、生产运行、技术开发、信息智能化等多方面的理解运用,同时也要对政策法规、技术管理、合作创新等方面有所突破。然而,目前高校对学生设计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亟需开展系统化的改革与调整[4]。在这种情况下,为满足新时代企业对新型化工人才的需求,为提升地方院校本科生的工程能力,对化工专业的毕业设计环节进行综合分析和探索改革刻不容缓。因此,多举措全面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对于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达标评价体系,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1化工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课程知识体系处于割裂状态,理论与实践不能同步

要做好一篇优秀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学生需要对基础核心课程,如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学,化工热力学、分离工程、化工制图、仪表自动化、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过程模拟、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设计等课程的知识有整体及专业的认识和学习。目前各个课程教学情况是各自为政,学生学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于某一门课程对于整体项目设计中处于什么地位没有清晰的认识,各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联动还很缺乏,教师在现有课时能够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已经很困难,想要与其他课程联系起来有难度。教师也满足于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不能够将专业涉及的各个方面串联起来,每位老师代课集中并且侧重一两门课,缺乏沟通和讨论。另外,课程教学内容偏重理论,教学理念及内容比较陈旧,缺乏现代工程的理念,也不适应工程实践需求[5]。

1.2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局限,单一化,课题数量偏少,且立意陈旧

化工专业学生真正进行化工设计的比例不高,以我院为例,最多达到50%,有一半学生跟随导师的科研项目做实验,这些导师从事的专业是化学相关的,对于化工设计并不精通。结合我们学院自身情况,前些年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将课程设计的内容当作毕业设计来做,只对一种设备进行了设计,没有结合化工行业发展趋势设计选题;此外,一些课题由于涉及商业机密及技术细节等原因,不适宜作为毕业设计的课题,导致设计题目范围局限,模式化,单一化,甚至重复。有时只是改变设计产量,不能引起学生做设计的兴趣。其次,没有与化工设计热点和科研前沿焦点相结合,在选题方面没有目标。一些老师对自己指定的课题是否属于化工专业的课题持怀疑态度,需要在这方面进行推敲,学生也很迷茫,单方面依赖老师,自己不会选题。

1.3专业教师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缺乏企业工作经验,与实际生产实践脱节

近年来,各高校引进大量博士,表面看教师师资力量大幅增强,很多年轻教师虽然在研究生阶段获得了化工及相关方向的博士学位,但是真正从事化工设计方向研究的人少之又少;很多老师理论基础虽好,但是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企业工作经验,甚至与实际生产生活脱节。其次,专业教师自身的工程设计和生产实践技能还急待提升,而学校投入经费有限,使得针对青年教师的工程素养和工程设计方面的专业培训不足。指导教师的专业背景差异大,化工专业专任教师的工程背景与《化工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所要求的不符,远远达不到至少半年的工程实践经历(如企业工作、与企业合作项目、指导实习等)[6]。目前高校教师的年终考核要求及职称评定制度,迫使有些老师需要科研成果,发文章出专利,不得不花大量的精力去做科研,很难抽出时间精力提高解决企业生产技术问题以及工程实践能力。对毕业设计的学生处于一种放任的状态,很难静心指导学生毕业设计。

1.4指导模式陈旧,学习方法单一

新“互联网+”时代到来,随着新工科建设发展的需要,老师与学生都要紧跟时代脉搏,改变调整自己的指导与学习模式,新的方式和理念不断更新,新的工具软件层出不穷,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就会被时代抛弃。有些指导老师还是用原来的手动计算的办法指导一个单元操作的流程,每一届学生都一样,只是变换原料、产品,生产任务量,换汤不换药,导致题目单一化,十几年如一日致使学生兴趣降低。毕业设计不仅应该包括工程项目必备的内容,还应具有创新和学生发展自己能力的部分,如何将这部分激发释放出来,是值得思考的。

1.5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考核量化标准不明确

毕业设计(论文)制作时间周期长、教师指导涉及环节多,首先应该统一需要考核的环节;其次,应该对过程设计环节制定统一的评定标准[7]。仅仅以论文完成情况和答辩时的表现作为评定标准过于片面,过程控制和评价体系需要细化和完善,考核量化的标准也需进一步明确。1.6学生从事毕业设计时间不连贯,态度不端正(思想上轻视这项训练)学生在大学本科阶段第四年这个阶段本来应该专心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同时面临实习、考研、考公务员、参加招聘会、就业等各方面的事务,学生无法专心致志地投入去完成毕业论文,时间和精力都无法保证,另一方面也有应付差事,得过且过的心理,有些学生认为学校不会因为毕业设计不过就不让毕业,最终为了应付差事,不顾完成作品的质量,胡乱拼凑,或请同学施以援手,匆忙赶出一篇毕业论文,可见态度上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1.7盲目降低毕业设计文本查重,导致设计质量下滑

近年来,学校出台了“关于毕业设计(论文)检测的指导性意见”,“意见”规定:在毕业论文答辩前,利用中国知网的检测系统进行检测,重复率低于30%(含30%),视为查重合格,高于30%,可以给一次机会,经本人修改并再次检测达到低于30%后才能参加答辩,而检测重复率大于30%的一律不能参加答辩。这就使得化工专业的学生盲目删减,最后出现图片表格多,文字少的现象;学生为了降低查重率,往往前言不搭后语、词不达意,文不对题,原本流畅的表述变得逻辑不通,读起来生涩别扭。

1.8优秀毕业设计名额太少,奖惩机制不完善

每年分配到化工专业的优秀毕业设计名额只有一到两名,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师生对高质量论文撰写的动力不足,再者评选出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需提交的材料多,流程繁琐,后期还会面临各项评估时准备的过程材料,使得有些师生不愿多花时间再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学校对于毕业设计的经费投入较少,且教师投入时间长,长达几个月的指导时间,如果遇到学生以消极的态度不做或者基础差做不出来,更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现在指导每个学生折算约16课时,仅凭课时无法真正评价教师的工作量,优秀毕业设计仅多给两个课时,因此指导多少和指导优劣没有明显的区别,也缺乏有效的奖惩措施,这就挫伤了教师积极性,指导工作完全变成了一种良心活。

2多举措提升化工类专业毕业设计的措施

2.1交叉课程体系网,更新课程理念,拓展实践的广度和深度

化工毕业设计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概述、技术路线的选择及确定、利用现代软件进行工艺流程模拟设计、工艺计算及典型设备选型及计算、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车间设备布置图等、换热网络优化、生产安全和环境治理方案的制定、经济分析评价等,这些项目内容织就了化工设计的课程体系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制图、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等课程联系起来,由点变线,以线带面,融会贯通。根据具体设计任务深化对专业必修课程知识的理解,全面建立设计内容间的内在联系。将Aspen软件的应用渗透进课程设计教学,通过课程改革,手动设计计算结合过程模拟设计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设计计算的理解。将Aspenplus软件应用于所设计的单元操作的参数选择和初步设计模拟,通过比较不同操作参数的模拟结果,优化设计结果,提高学生处理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将几何画法和机械制图、化工制图、CAD软件结合,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学生规范识图和绘图的能力。对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需要深入讨论,修订在教学过程当中出现的衔接不当,重复或者相互割裂的现象;形成教学团队,带同头课程的老师对知识点的交流和教学方式的交流改革,带不同课程的老师如何将相关知识承前启后,相互联系。

2.2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化工毕业设计传统设计

计算已经不能满足日新月异,发展迅速的现代化化工企业要求。毕业设计的完成不可避免地使用计算机联合众多模拟、数据分析、绘图等软件,不仅能快速得到计算结果、大幅降低手动计算的错误率,有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还能为毕生进入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工作岗位做好铺垫。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提高了,对复杂工程问题的理解加深了,化工专业知识掌握地更扎实,化工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在设计过程中,软件的应用随处可见,如在全流程模拟中,应用Aspen软件进行过程模拟[8],对工艺流程进行论证。可将Aspenenergyanalyzer软件应用于换热网络的优化及能量合理利用的过程中,在对塔设备进行设计及校核时,采用Cup-tower和SW-6等设计软件,当进行泵的设计及选型时还可使用智能选泵软件等。另外,学生利用MATLAB软件对反应器进行设计模拟,能快速得到不同年产量的计算结果。至于化工安全评价方面,用Aloha软件对化工生产中事故进行模拟,可以帮助应急救援人员快速准确预测影响区域,有效组织指挥危险区域人员疏散等。作图软件更是层出不穷,除了CAD软件用于绘制PID、PFD图,还有三维绘图软件帮助绘制车间、设备布置图及配管图等。三维软件做出的图生动逼真,不仅可以反映设备及管道的相对位置,还能激发学生的绘图兴趣,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3拓宽化工毕业设计选题广度和深度

针对化工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局限性,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拓宽选题的范围,首先可以根据工程设计背景,企业背景、和科研背景几方面,结合生产实际和自身的科研项目给出毕业设计题目,同时还可以参考行业热点,由指导老师给出毕业设计题目或者有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自拟题目。还可以考虑将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的题目设为毕业设计的相关题目,另外在学生出去实习或者见习时,参考遇到的生产项目和设备,对现有的生产项目进行优化设计,对设备进行优化设计改造。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可以将题目拟定为精细化工,材料化工等范畴的相关题目。

2.4加强师资培训和教师队伍的建设

首先新进教师除了听课、备课、学习核心课程知识的同时,应有累计不少于半年的工程实践经历(包括指导实习、与企业合作项目、企业工作等)。其次相关化工专业的老师应该自觉学习最新的国家标准,相关行业要求,最新的规范和标准,增强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能力。再者,需要与时俱进,学习各种计算机软件,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加深理论理解,如有机会可以去重点大学进修深造,或者在企业中锻炼,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将理论和实践更好融合在一起[5]。

2.5改变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惯性学习方式

新工科的教学理念需要重视实践环节,而实践环节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实践能力的关键所在。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教学,将工程理念和实践操作能力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激发主动性及尤为重要。课程教学的中心应从老师“教”转变为学生“学”,对设计类课程提倡做翻转课堂,由学生实践为主,在课上做设计相关的工作,并且分组汇报,由大家讨论点评。还可以推广案例教学,在课堂上实施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设计案例来讲解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学习成果,加强工程思维的训练。其次推行线上线下指导相结合的模式,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网络资源非常丰富,包括讲义、视频、题库、课件等等,可以通过学习有些网络视频教学完成一些设计优化的工作,如Aloha报警的软件操作。除此之外,qq群、微信群等可用于交流设计出现的问题,促进了互相学习,沟通合作的新局面。

2.6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在学生的生产实习环节中,我们先后联系了现代化的化工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如刘家峡化肥厂,盐锅峡化工厂,白银银光公司,西北永新涂料有限公司,金昌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化工企业,这些实训基地提供的现场教学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专业知识。在实习基地,从化工安全到各工段的工艺流程以及工艺案例,再到设备的构造材质节能减排,产品分析包装运输等等方面的学习,大范围拓宽了学生对工程设计的思路。从以前对化工厂没有任何概念,到以实习的大型化工企业为设计背景,选择设计一个工段,从对原料及产品的认识到确定反应,及反应条件催化剂等,再到具体的工艺和设备设计,车间布置设备布置等等完成一个实际工段设计的全过程。企业实习不仅能给学生提供设计的素材还能让学生将设计优化的工艺和设备的设计优化改进落到实处。在实习时还能了解设备内部的构造,和化工厂的设计人员交流,提高绘图能力。

2.7依托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今年已经举办了十五届。大赛自每年二三月份下达任务书到7月20号提交作品,制定一个当年大家聚焦的化工热点项目为设计主题,在此过程中需要五个同学为一组提交现代设计方法,文档和图纸三类作品,其中涉及了工艺流程的设计,过程模拟优化、换热网络优化、设备设计、自动控制、总图运输与平立面图、重大危险源分析、安全评价,三废及环境保护、经济分析等。最后要求学生现场答辩。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化工专业的毕业设计和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的要求和主要内容及工作流程是一致的[9]。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和课程设计的实践课中加入大赛所需的课程知识,为竞赛和学生的毕业设计做铺垫。我校学生自2015年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以来,多次获得全国二等奖和三等奖。参加竞赛的同学在完成竞赛作品的过程中锻炼了工程设计能力,提高了专业技术,在后期的毕业设计环节中体现了对化工前沿和热点的理解和思考,实现了对工程问题的设计能力的全面提升。每年参加竞赛团队中的一些同学撰写的论文获得学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所以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已经成为提升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进行化工设计大赛并不局限于一组或两组学生,通过老生指导新生的“传帮带”形式,可以惠及所有对化工设计感兴趣的学生,从而使化工设计竞赛成为化工专业学生的一种常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提前熟悉化工设计的流程,为第八学期的毕业设计做准备。

2.8细化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环环相扣,提升毕业设计质量

针对学校对毕业设计每个环节考核管理不严,流于形式的问题,应该加强过程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督促老师和学生认真研读,明确知道教师应担负的责任和学生在过程中应配合服从完成的任务。目前毕业设计的主要环节是开题、中期检查、毕业答辩;在此基础上,应该细化到毕业设计完成的各个阶段,每一次教师指导学生需要认真做好指导记录,及时了解学生遇到的难点和疑惑之处并落实解决。学校在现有管理制度基础上,规定各阶段完成时间,填写过程材料。学院配合学校,选派负责人定期抽查教师指导情况和学生毕业设计进度,及时发现不足并督促改进。学院对不服从管理及不按进度要求制作毕业论文的学生发出警告,若无改进时则须采取惩罚或处分措施,视情况推迟答辩甚至取消论文答辩资格等。

2.9完善毕业设计评价模式,建立多维评价体系

之前毕业设计评价模式相对单一,要先制定评价细则再根据各项细则提高质量。对于原评价体系由指导老师、评阅人分别打分,再加上答辩分数,按0.4、0.3、0.3三部分配比复合得到最终分数。对于此种评价体系,一是缺乏过程和平时的分数,其次评阅人打分一般参照指导老师分数,欠缺了客观性。为了改变现状,首先要设计各阶段的评分细节,如开题阶段包括文献综述,选题意义,设计方法,与本专业的热点相关性,解决问题的创新点等,中期报告验证路线的可行性,完成情况,毕业设计阶段包括论文结构、逻辑性、文字、图纸规范、标注明确等、答辩情况,每一项综合打分。建立的多维评价体系不仅从文字、程序、图纸、表达、对环保安全法规等的认识多维度进行评价,此过程更科学,细致、支撑性更强,可以切实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3总结

安全评价论文范文7

近年来,毕业设计中存在着质量下降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毕业设计过程各环节存在着一些不规范、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视不够,就业考研压力大,前三年学习累积的综合反映等。以上问题是对西南科技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南华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调研结果。目前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模式上也存在一些共性不足:一是,选题较晚,一般在大四第一学期末,此时直接就业的学生正在找工作或已找到工作,毕业设计(论文)不能有效提高找工作时的竞争力;二是,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来源单一,自选课题占的比例过大,结合工程实际和教师课题的较少,不一定社会需要,创新性不足。三是,抄袭现象比较普遍。毕业设计(论文)从形式上做到了一人一题,但是内容上很多是雷同的,比如安全评价和人机工程方面的;而根据历年的资料进行统计,设计占的比重偏低(30%左右),而论文占的比重偏高(70%左右);结合工程实际和教师课题的较少,自选课题占的比例过大。四是,学生在选题方面比较被动,无法主动将自己的学习兴趣、可能就业去向兼顾起来。通过对全国部分高校毕业设计工作的调研,可以看到我校在毕业设计环节的管理工作方面制度是比较完善的,措施是严格的,应该说已走在大多数院校的前列,但是由于我校开设安全工程专业较晚,我们认为,我校的毕业设计工作的主要问题出现在没能及时解决与应用型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本科生毕业设计的内容设置、教师指导以及考核标准等的改革;没能及时采取对策减轻或降低就业、考研、出国等这些关乎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对毕业设计的冲击和影响;没能充分考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工程训练对学生团队意识、团队协同作战能力素质训练的基本要求;没能完全将毕业设计的一些工作环节规范化、标准化;没能从专业、组织的角度为学生毕业设计工作提供详尽的服务手段等。比如,在毕业设计程序方面存在不足:一是,没有毕业实习环节,不利于毕业设计联系实际;二是,毕业设计成绩,并未由非指导教师批阅毕业设计论文,并打分,答辩时指导教师也没有回避,反而参与了答辩并最终给出了综合成绩。这些都是制约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工作上台阶、适应新形势的瓶颈问题,我们应针对问题加以解决和改善。

二、社会需求和毕业去向双重引导毕业设计选题模式

1.改革毕业设计选题模式。

基于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去向的选题原则,提高学生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积极性和热情,在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选择上考虑学生去向和兴趣,在近年的局部试验已证明这一模式可以增强读研学生在研究生期间的竞争力,在很多高校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我校毕业生的科研能力较为突出。相信如果进一步改革,基于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去向的选题原则,将有效的提高毕业生在职业生涯的竞争力。

2.建立来源于社会需要并不断更新的毕业设计题目库。

通过编制调查表,选择主要行业如化工、石油、消防、建筑、交通、煤矿、冶金等,在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开展调研工作,在对口的政府部门如安监局、消防队、应急指挥中心等,开展调研工作。组织教师对获取的调研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头脑风暴法确定可选的毕业设计题目。

3.建立一次多选题目,二次定题的选题程序。

将选题工作提前至大三第二学期末,并可多选题目,通过调研完成多个综述,这样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的前期调研,可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在学生进一步认识选题内容后,结合自身兴趣和毕业去向,二次定题,并进一步调研,完善综述。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保证所选题目是基于社会需要和学生去向的原则。

4.增加非导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审,并实行答辩时指导教师回避制度。

以上四项改革主要体现出本项目的“基于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去向的选题原则,提高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热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规范毕业设计选题和答辩程序”的立题宗旨。

三、预期成效

1.可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基于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去向双重引导的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模式,将一次选题定题的程序改为一次多选题,二次定题,并以社会需求视角,以学生就业去向为指引,规范毕业设计选题、综述、开题、设计、结题等一体化流程工作模式,是以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工作能力主要目的,实现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本科生毕业设计的内容设置、教师指导以及答辩考核等的改革,贯彻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原则。

2.调节学生就业和毕业设计间的矛盾。

安全评价论文范文8

西南石油大学培养以“油”和“气”为特色和优势的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物理化学》是安全工程专业必不可少的课程。本论文围绕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特色对《物理化学》课堂教学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革和探索。

关键词:

物理化学;安全工程;课堂教学;改革和探索

物理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被誉为化学中的“哲学”。物理化学综合运用化学、物理、数学等基础知识,剖析化学反应等过程的本质,并分析和解决化学变化和部分物理变化过程中遇到的理论问题,并上升为一般规律,为后续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1]。绝大部分高校将物理化学作为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各个学校根据自身发展方向和特色,针对安全工程专业制定了不同培养方案。例如,西南石油大学及中国石油大学,以石油天然气为发展特色,因此,在制定安全专业培养方案时,主要围绕石油与天然气采输、油气化工生产等行业制定培养方案,力求培养出具备油气化工生产、石油与天然气采输等专业背景知识的安全工程与技术、安全设计与控制、安全教育与评价以及安全监察与管理等方面的适应我国发展的人才,能在企事业单位进行安全管理,能在政府部门进行安全监察,能从事安全工程与管理方面的研究、设计、评价和咨询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南京理工大学主要围绕燃烧、爆炸的理论及防治技术制定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力求培养出能从事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安全技术研究与设计、安全检测与控制、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要围绕地矿、建筑、煤炭、化工、交通、民航等行业制定培养方案,力求培养出从事安全管理、监察和科研的“管理+技术”的综合性高级人才。从上述这些学校的培养方案可以看出,物理化学基本理论,如相平衡、电化学、化学动力学、表面物理化学、胶体化学等,在安全工程与技术领域有广泛应用,有的甚至是实际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比如燃烧、爆炸等等。因此,物理化学在安全专业课程教学中占有很高的地位。我们针对服务于油气行业的安全工程专业,针对物理化学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针对性的改革和探索

(一)教学内容的“舍”与“得”

我校安全专业注重定位培养,主要是培养具备石油与天然气采输、油气化工生产等专业背景知识的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就业单位主要去往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及壳牌等企业,主要从事油气采输、油气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安全评价等工作。为达到培养目标,主要设置了以下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制图、化工原理、钻采概论、燃烧与爆炸学、工程热力学、油气加工工艺学、工程流体力学、电气安全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原理及安全管理学、安全检测与监测、安全评价和安全法学、安全系统工程、机械及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我们通过调研每个课程并结合与其他课程老师的交流,发现很多课程跟物理化学理论联系紧密,如表1,我们列出了部分课程章节涉及的物理化学理论。因此,我们对安全工程专业物理化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取舍,将多相平衡、催化反应动力学作为讲解的重点,减少了统计热力学、界面现象和胶体化学的学时数,舍去了量子力学基础的讲解。物理化学与其他化学(如燃烧与爆炸、化工原理、无机及分析化学)重叠的知识点让学生自学或者采用课堂讨论等方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并注意与其他课程教学联系起来[2]。经过几年的教学表明,这种教学内容的“舍”与“得”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物理化学是用物理学结合数学研究化学运动中最具有普遍规律的一门学科,内容相对其他化学课程枯燥乏味,知识点难于理解。课堂上学生经常“云里雾里”,很容易开小差,甚至产生厌学的状态。因此,如何将学生的“心”留在课堂,成为物理化学教师必须攻克的难关。

1.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将物理化学理论与生活中常见的实际现象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理论变得丰富生动。例如,在讲热机效率的知识时,提问法拉利汽车的极限速度能达到多少;在讲卡诺定理时,提问空调制热或制冷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结合前沿研究方向,提问海洋温差能、地热能利用了什么理论;在讲电化学的知识时,提问土豆也能当电池是真的吗;在讲胶体化学的知识时,提问为什么用卤水点豆腐;为什么不同颜色的墨水不能混用;在讲到界面现象的知识时,提问为什么小草上水珠、雨后荷叶都呈球形;在讲到催化的理论的时候,结合前沿学科发展方向,讲解我国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国际上的声望,列举李灿院士在光催化领域提出的异质结和异相结、包信和院士提出的限域效应、申文杰研究员提出的纳米催化形貌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热爱科学研究。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提高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去听一些报告,参加一些论坛,如我校化工院组织的“西油证道”论坛。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物理化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3]。

2.通过讲解代表人物讲授理论

物理化学理论其实质是不同时期科学家科研成果的集合,每一个理论背后都有科学家的故事。通过讲解历史人物来讲解理论,一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二是可以让学生记忆深刻。例如,在讲解熵的引出的时候,通过理论代表人物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同时讲解各个科学家的生平以及如何得出这些理论的过程,讲授他们成为伟大科学家的成长经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真理的欲望,培养科学素养。同时讲解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例如在讲化学热力学定律的时候,讲解“物理化学三剑客”:范特霍夫、阿伦尼乌斯、奥斯特瓦尔德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们研究什么理论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如在讲电化学的时候,讲解法拉第通过自学成为伟大的科学家的事迹。在讲催化知识点的时候,重点讲在催化领域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如因在手性催化氧化反应做出巨大贡献而获奖的三位科学家(Knowles,Noyori,Sharpless);因在固体表面化学与催化领域做出巨大贡献而获奖的GerhardErtl。在讲相平衡萃取时,讲解我国2015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科学家屠呦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学生的“心”留在课堂。

3.多渠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在物理化学考核方面也进行了尝试,进行多样化考核,将课前问答、课堂问答、课堂纪律表现、课堂作业、课后作业都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平时成绩比例提高到30%。从而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带着问题来学;课后复习,温故而知新。经验表明,讲解物理化学理论应用于科学前沿的热点案例可激发学生对物理化学理论的学习兴趣[4]。因此,我们围绕“油气”特色,设定项目。让学生探讨项目所涉及的物理化学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习的主体性。比如设定项目《三次采油中聚合物驱油所涉及的物理化学理论》,让学生知道在合成及表征聚合物过程中涉及的相态和在使用过程当中涉及的表面现象、静电现象、胶体化学等物理化学知识,让学生通过老师提示、自主学习的课本知识和查找的资料,来用物理化学理论解释现象。比如设定项目《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所涉及的物理化学理论》,让学生知道主要涉及多相平衡、化学热力学等相关理论。以项目为中心展开教学,使学生有兴趣,目的明确,给学生探索的机会。加强期末考试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公平性。教研室老师一起出题,统一阅卷,教考分离。增加小论文、小报告在总分中的比例,让学生的精力放在“学”而不是“考”,转变目前为考而学的应试模式,最终达到为解决问题而“学”的终身学习的方式。

二、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质量需求的变化,各专业对物理化学课程的要求也不断改变,这就要求对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体系进行不断地完善与改革。在保留现有体系主干完整性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与专业紧密相关的物理化学知识,适当减少应用较少的或与专业联系不紧密的物理化学知识,优化课程体系。同时,根据不同专业,强化物理化学在该专业领域方面应用的知识,适当引入案例教学内容,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作者:陈永东 朱元强 赖南君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2] 魏泽英,高慧,谢小燕,等.药物制剂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思考和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3):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