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科技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安全科技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安全科技论文

CDIO理念下的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探析

一、安全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

安全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建立本科专业发展至今,国内众多学者就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广泛交流和深入研究。当前关于该专业的培养模式主要存在两种观点,即培养通才式安全科技人才和培养行业性安全科技人才。前者要求毕业生掌握适用于各个行业的通用安全科学理论和实务处理方法,以适应大社会的需求;后者仅要求学生掌握某个特定行业领域的安全科技知识。鉴于历史原因,安全工程专业大多设置在能源矿业、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土木建筑等专业特色鲜明的工科类院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少数文科类高校也有开办此专业。由于当前国内安全生产现状的严峻性及国家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全国现有130余所高校开办了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该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培养模式上主要采取传统的教学理念,课程教学只注重相应课程知识点的讲解,未考虑该门课程在整个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偏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多门课程之间存在教学内容的重复,如安全系统工程、安全评价、安全学原理三门课程的部分内容;多采取大班制生产实习方式,局限于认知层面的观摩与参观;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弱,普遍反映所学知识“泛”而不“精”。再者,现今的本科生都出自90后,多为家庭的独生子女,个性较强,团队协作能力欠缺。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有必要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加强该专业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安全类应用型人才。

二、CDIO理念下的安全工程教学改革

(一)基于CDIO理念的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与专业培养模式息息相关,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安全工程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在此,我院拟结合安全工程专业的自身特点,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核心,以未来职业规划为导向,基于CDIO理念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形成一、二、三级课程群。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见图2。其中,一级项目为安全工程导论课(安全科学发展动态)及毕业论文(设计),学生能够从中受到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系统训练。二级项目由公共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专业特色课程等组成,专业类课程又可以进一步归类为安全管理类、安全技术类;各门课程之间相互联系,针对具体课程开设课程设计;三大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旨在促进安全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的融会贯通。二级项目主要以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实践、创新、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项目。三级项目在二级项目下进行拓展,为加强核心课程与二级项目而设立的相应课程群,如安全管理类课程包括管理学概论、安全管理与安全法学、安全心理学、保险与安全经济学等。 CDIO理念下的安全工程课程体系区别于传统的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能力。通过采取实验课程的研究性教学、特定专业课程设计的设置、创新创业项目资助来贯穿相应的核心课程,学生可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实验课的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教学是引导学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并确定与专业相关的课题开展研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从中吸收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实践活动。实验教学作为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体现出综合性、直观性等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研究性教学理念引入安全工程专业的实验课程教学中,完全相符CDIO工程教育理念。安全工程专业的研究性实验教学内容可区分为基础性、综合设计性、创新性三大类。基础性实验教学主要为强化专业理论理解和培养基本的实验技能、动手能力;综合性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处理工程和前沿课题中的安全问题;创新性实验是整个实验教学的核心,由学生自发组建研究小组,围绕教师的研究项目或学术前沿课题,通过查阅文献、搭建实验平台、收集数据等,达到良好的实践效果。因此,CDIO工程教育模式要求高校应加大安全工程专业的综合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扶植力度。此外,高校应该大力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向全体本科生开放,为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自主实验、参与创新项目、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提供平台。开放性实验室可成为学生备赛的训练场,自己动手,积极性增加,也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学生借助该平台选定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备、拟定实验方案、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指导老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实验室开放、实验资料、解答实验问题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给学生创造一个研究型的学习环境。同时,实验室还为全校学生创造了一个交友的平台,许多获过奖项的学生在这里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高年级引导低年级,研究生指导本科生。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必须加大相应的经费投入。各高校可以结合本校特色,设置安全系统工程实验、安全人机工程实验、工业通风实验、矿井通风与除尘实验、火灾爆炸实验、机械安全实验、安全检测实验、电气安全实验、锅炉与压力容器实验、地下工程安全防治实验、软件模拟仿真实验等。

阅读全文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标法

A.期刊论文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 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

B.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3] 蒋有绪,郭泉水,马娟,等.中国森林群落分类及其群落学特征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79-193

C.学位论文

阅读全文

安全工程专业分类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完善“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教学模式,但学科方向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完善、毕业环节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主要论述了面向专业认证的安全工程专业分类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及具体实践方法,并对其预期效果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安全工程;分类培养;专业认证

在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总目标以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严格要求下,面向专业认证的安全工程专业都在积极实践“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教学模式,但高校的安全人才培养方案仍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使得安全工程人才培养已经远远落后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形成分类培养模式迫在眉睫。

一、安全工程专业分类培养方案的改革目标

根据新时期经济发展对安全人才的重大需求,应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以培养高层次专业型安全人才为目标,来探索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分类培养方案并付诸实施。包括构建与区域经济需求相适应的工程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利用互联网资源,探索互联网+课堂的新型教学方式;加大实践环节改革力度,强化实践环节与科研项目、工程实际的结合;总结出一套适合在建筑安全与防灾减灾方向、工程设备安全与风险控制方向推广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安全工程专业建设成专业特色鲜明,在国内安全学科具有示范作用的知名专业。总体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二、安全工程专业分类培养方案的改革方法

1.整合、优化安全工程课程体系。当前安全工程专业应全面整合更新课程体系,对现有课程结构及内容进行整理,探索安全类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合适的结构比例。对于安全专业基础课程,梳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课程内容确定课程间的衔接关系,整合相关课程中相近内容,对课程学分进行调整,合理删减和增设课程;对于专业方向类课程,根据历年教学实践、学生及用人单位反馈来调整课程内容,强化工程实践;对于二者结合类课程,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针对各类企业常见事故类型,加强安全基本理论、专业技能知识、实践创新能力、应急处理、事故调查、职业健康以及安全技术等内容的教学。充分利用互联网共享资源和虚拟仿真技术,探索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互动教学模式,通过课程设计、创新训练、学科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2.完善满足工程需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课程竞赛、创新实践活动等。高校应不断改善实验的基础设施,设计与专业课程相关的实验模块,并在积极开展验证型实验的同时,提高综合型、研究型实验所占比例,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开展更多的安全专业课程设计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使用教学实验装置开展科学研究,以科研项目带动学生参与开放性实验,使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能够自主开展探索性实验;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进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3.深化毕业环节改革,加强毕业环节与实践的结合。调整毕业环节中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比例失衡问题,减少没有科研项目教师的毕业论文指导数量,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多申报毕业设计,逐步提高毕业设计的比重。同时严格把控毕业环节,提高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质量,鼓励本科生发表相应的学术论文。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指导教师的横向课题。高校也应筹措经费设置创新基金,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将毕业环节与节能减排大赛、挑战杯、物联网大赛等学科竞赛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4.探索并建设互联网+课堂的教学方式。MOOC课程的线上教学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中,甚少见到有关安全专业本课程的MOOC课程,但网络教学资源的授课效果十分显著。因此可以从安全类基础课、专业方向课程各筛选一门课程,制作MOOC课程;并在硬件方面,通过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来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优质实验教学资源,探索并完善线上学习、课堂讨论的互联网+课堂的教学方式。

阅读全文

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摘要]安全工程专业具有知识交叉性、注重理论践行、需要创新实践能力等特点。积极探索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安全专业人才培养,从提升师资队伍水平、设计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科研训练和实践应用等方面入手,以科学研究融入教学为途径,以行业发展需求为指引,进一步加强对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建设的重视。

[关键词]创新实践;本科教育;安全工程

安全工程专业是多学科交叉支撑的专业,运用安全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培养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与职业卫生检测、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评价与标准化、安全文化与培训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1]。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将安全科学与工程列为一级学科,自此,安全科学与工程成为工学门类中38个一级学科之一。安全工程的迅速发展与国家及社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密不可分。工程教育既要满足当前行业及市场的需求,也要引领行业技术与管理的创新,带领产业发展,即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2-3]。要促进安全工程教育的提升,应依托大学的高水平科技、研究与教学,通过分析安全类人才的特点和行业领域需求,从教学模式、教师队伍、科研训练、实践平台等不同层面改革现有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创新与应用能力的人才。

一、南华大学安全工程现状

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依托于核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及机械工程而成立与发展,于2011年获得全国首批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于2013年获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并有省级特色专业“核安全工程专业”,于2016年通过教育部安全工程专业认证。以“理论与实践结合,安全发展主导,立足核特色”为宗旨,培养具有扎实的安全科学知识和安全技术的创新实践人才。创建至今,南华大学安全工程获得“核安全与核应急技术”国防特色学科,“铀尾矿库退役治理技术”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核环保安全”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核电建设环保安全与节能技术”中核建集团重点实验室,“工矿企业职业安全卫生技术中心”衡阳市工程技术中心等多个平台[4]。

二、安全工程的教育理念与特点

大学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学、科研及实践紧密相连,师生间不断交互的活动。在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将科学研究融入此过程中,以实践为手段,促进本科生的创新与应用能力发展。安全工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安全科学基础知识,拥有解决安全问题的基本技能,掌握相关行业安全工程基础技术和安全管理知识,能够有效进行事故预防、应急控制的综合型专业人才[5]。安全工程人才教育应具有如下特点:

阅读全文

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反思

摘要:针对社会人才需求的转变,湖南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改革的研究。本文分析了本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定了包括人才培养方向的转变、本科全程导师制、科教协同教学、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内容。构建适应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社会对综合创新型安全人才的需求,具有强烈的时代背景与意义。

关键词:安全工程;社会需求;人才培养;改革创新

随着国家经济和行业需求的发展,社会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持续更新变化,传统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已不能满足科技创新发展对大学生人才的重大需求[1,2]。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发展理念与思想,安全工程专业应旨在建立集政治安全、军事安全、资源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于一体的“大安全”的结构体系,而不仅仅局限在于行业安全、企业安全、社区安全等传统安全领域[3-5]。因而,面对社会安全需求的改变,以传统行业起源发展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只有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改革,才能解决安全工程人才素质能力与服务多样性社会需求的突出矛盾[6,7]。

一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

湖南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始建于1985年的矿山通风与安全本科专业,是原煤炭部最早开办的矿山通风与安全专业之一,也是湖南省最早开办的矿山通风与安全本科专业,1999年更名为安全工程专业,属国家管理专业点、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建设专业、湖南省重点建设专业,是学校传统优势专业,是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重点研究方向。本专业特色是“立足矿山,服务南方,兼顾其他”“立足矿山”,重在培养面向矿山,能从事矿山安全工程方面的规划设计、检测分析、事故预防与控制、监察评估与研究开发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服务南方”,主要为南方各省培养高素质的矿山安全工程技术与管理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南方各省重要的矿山企业安全技术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兼顾其他”,同时兼顾到建筑、企业生产、政府安全监督管理、安全经济研究、风险管理与保险、工业卫生防治等诸领域的安全。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阅读全文

论安全工程专业实习教学创新与实践

一、安全工程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1.专业课程实验教学

配合专业课而开设的各类实验课程,是对各基础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该专业课程实验教学采用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师共同实施模式开展,采用引导式与开发式实验教学模式,按照教师给实验任务、要求与平台,学生自主、开放与协作实施课程实验,目前该专业基于“大安全”方向的开设安全人机实验,工业通风实验,消防工程实验,电气安全实验,安全监测实验,承压设备实验,起重与机械安全实验等10多门专业课程实验,且其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开设比例均达到70%以上,部分课程实验直接与教师科研试验、课程设计与科技竞赛等结合起来,对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培养促进作用十分明显。

2.课程设计实践教学

课程设计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延伸重要形式,是理论课程知识综合应用于生产实践重要方式,是综合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设计与思考能力重要手段。基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安全工程专业学科属性与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经验,针对不同类型课程设计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模式,且均要求学生必须以3-5人小组形式开展课程设计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团队协作的综合能力。

2.1安全人机工程课程设计

要求学生利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方法和内容,通过对某一具体的人机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改进设计,提高人机工程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对人机实际问题的独立思考和解决的能力。一般引导学生从现实大学生活与学习环境中来选题,培养学生思考与发现问题能力,比如说多媒体教室、课桌椅、宿舍环境、公交车、手机、电脑桌、洗漱台等等。

阅读全文

安全工程专业瓦斯地质课程体系优化

摘要:我国煤炭和煤层气资源丰富,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煤矿瓦斯灾害严重,煤层气资源开发受限。瓦斯地质研究是煤矿瓦斯治理和煤层气开发的前提和基础,进行瓦斯地质方向本科人才培养为煤矿减灾抗灾、煤层气规模性开发提供人才智力支撑。结合河南理工大学瓦斯地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基于瓦斯地质方向课程体系优化的思路和目标,对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瓦斯地质方向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构建了以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专业公共课程模块、方向专业课程模块、实践环节课程模块为框架的瓦斯地质方向合理的课程体系,增强了课程之间内在逻辑,减少了课程间的重复与脱漏。

关键词:瓦斯地质;安全工程;课程体系;优化

1瓦斯地质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煤炭和煤层气资源丰富,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煤矿瓦斯灾害严重,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较少。[1]煤层瓦斯是地质成因的,受地质条件的控制,为了解决煤矿瓦斯灾害和煤层气资源开发技术瓶颈,河南理工大学在上世纪60年代在全国率先开展瓦斯地质研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开创了瓦斯地质学科,首创了瓦斯地质理论,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瓦斯地质理论体系,为我国煤炭工业安全生产和煤层气开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瓦斯地质学科逐步完善的历程中,通过开设各种培训班,研究生班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教育等各种形式培养了大批瓦斯地质专门人才;如1985年经煤炭部教育司批准我校招收瓦斯地质研究生班,培养了一批瓦斯地质专家;1982年原煤炭工业部组织开展全国煤矿瓦斯地质编图工作和2009年国家能源局组织开展新一轮全国煤矿瓦斯地质编图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培训班,对工程技术人员普及了瓦斯地质专业知识;研究生学位教育方面,招收少量的瓦斯地质理论与应用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了较高层次的瓦斯地质人才;但在本科层次瓦斯地质人才培养方面,基本属于空白。河南理工大学为了满足煤矿安全生产实际需要,使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具备瓦斯地质基本知识,在安全工程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加入了瓦斯地质学课程。尽管如此,很长一段时间瓦斯地质专门人才培养仍主要停留在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层次上。这样的培养层次,一是瓦斯地质方面的人才不能满足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需要,二是由于缺失本科阶段瓦斯地质知识结构、基本理论的系统学习,使得博士、硕士研究生层次瓦斯地质方向人才培养困难和生源不足。因此,进行本科层次瓦斯地质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为了满足我国煤矿急需培养大量的瓦斯地质人才的实际和我校瓦斯地质学科的未来发展,河南理工大学从2011级开始在安全工程专业的基础上开设了瓦斯地质方向本科班,进行本科层次瓦斯地质人才培养,目前已毕业两届。

2瓦斯地质方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意义

课程体系是一所院校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进行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课程安排。安排合理的课程内容既能反映出学科的主要知识,又要符合知识发展的规律、时代的要求与前沿;合理安排各门课程之间的结构,调整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促使各门课程之间衔接有序,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与训练,获得某一专业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以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因此,课程体系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其所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素质。[2]合理的课程体系能培养出素质全面的人才,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3-5]瓦斯地质学科是河南理工大学的旗帜和标杆,进行瓦斯地质人才培养,加强瓦斯地质专业的建设对保持瓦斯地质学科领先地位和发展后劲意义重大。为了瓦斯地质学科人才培养和未来发展,2011年,河南理工大学在本科层次上依托安全工程专业专门新开设了瓦斯地质方向,为瓦斯地质人才培养开辟了新的途径。该方向开设初期,瓦斯地质方向课程体系主要基于国内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和煤层气勘探开发需求以及参考安全、地质、采矿等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设置。瓦斯地质方向经过6年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实施,以及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后的反馈信息和相关高校的调研发现,本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专业课程特色不鲜明、部分课程开设顺序衔接不合理、部分课程课时分配不合理、部分课程出现内容重复等突出问题,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此,优化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建设合理的安全工程专业瓦斯地质方向课程体系对培养瓦斯地质专门人才,继续保持河南理工大学在瓦斯地质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3瓦斯地质方向课程体系优化思路、目标

阅读全文

高校后勤工作安全生产管理探讨

摘要:在高校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高校后勤工作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的问题日渐加大。因此,文章围绕“浅析高校后勤工作互联网+安全生产管理”这一主题,从高校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出现的安全问题及安全弊端进行分析,提出做好高校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建议和措施,希望对高校安全管理工作,起到良好的支持与推动作用。

关键词:高校后勤;安全生产;科学保障;建议措施

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高校后勤工作中的安全问题出现了上升的趋势。没有安全和谐的教育环境,高校将无法实现培养人才、研发科技项目、吸引世界科学专家的构想。论文以“互联网+”高校后勤安全管理为研究方向的创新点,打破视频监控技术单一使用在高校的治安管理图像监控及其它图像监控方面的局限性,把“互联网+”先进的科技运用到高校后勤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进行全面的推广使用,对工作中一些特定的不安全环境进行视频监控、分析识别、比对抓拍、异常报警、自动操控启动关闭安全设备、手机远程操控等等。根据工作岗位需要自定义设置视频监控技术,实现安全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与网络化。

1高校后勤安全工作管理的现状

1.1高校后勤工作的概况

高校后勤工作,涵盖的功能包括财务财会管理、建设维修管理、房产物业管理、物资资产管理、学校服务的整体计划、监督,医疗卫生保健、餐饮食堂、印刷厂、建筑维修、浴池、商店、学生公寓服务、服务经济实体等等。这些部门,通过统一的管理和组织协调工作,实现高校后勤服务的目的。安全工作管理体系以体系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最终目的,研究高校后勤系统内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应进行的安全工作体系[1]。高校后勤工作的范围非常广,涉及的安全管理工作也很多。搞好安全生产,实现安全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着力点和切入点[2]。在学校教学、科研与师生工作生活过程中,出现的身体伤害和财产损失及安全意外事件等情况屡有发生。如学生公寓时常会发生一些类型不一的火灾事故,学生食堂也常会发生加工生产引发形成的事故。因此,建立一支思想过硬、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安全管理人员队伍是为高校创造安全、安定环境的重要保证[3]。

1.2高校“互联网+”的应用情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