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认识范例

安全教育认识

安全教育认识范文1

本文通过对施工现场安全教育管理现状的分析,结合当前施工企业现状,从安全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简单探讨了如何做好施工现场安全教育工作,提出加强现场安全教育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安全;教育;培训

建筑行业是一个高危险的施工行业,建筑工程施工工地作业人员复杂,流动性大,加之工期紧张,施工环境差,施工过程危险源多,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分析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作业人员违章作业、安全意识不强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水平,减少人为事故的发生,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本文切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从安全教育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

1、施工现场安全教育的现状:

(1)受教育对象素质普遍较低,作业人员流动性大,建筑施工是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高,消耗体力大的工作,准入门槛较低,他们素质普遍偏低,安全教育尚处在“要我学”还未达到“我要学”的阶段。

(2)专业化的小段包工仍是目前专业公司施工的基本形式,劳务资质也仅局限挂靠备查层面,承包人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安全生产,只重视进度质量,安全仅停留在口头上说说,心存侥幸心理无能力承担安全责任,转嫁安全风险,安全意识不强。

(3)作业人员“临时性”决定了他们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不少作业人员是放下锄头镰刀又拿起榔头“转业型”务工人员,季节性务工特征明显,习惯凭经验办事,遵章守纪意识差。

(4)安全教育学时、内容大打折扣。施工现场安全教育不论从学时还是内容,大打折扣,入场三级安全教育,安全员越俎代庖,一杆子全揽,班组教育依葫芦画瓢,没有重点和针对性,法规教育轻轻点水,教内容空洞乏味,宣读条文简单说教,安全技术教育没有和施工现场很好地结合起来,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加之,常以施工任务为重压缩挤压教育学习,教育学时大大缩水,教育考核流于形式。

(5)强势罚款教育管理。过分夸大经济罚款管理的效果,过分的罚款教育管理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安全思想的建立,未注重安全意识的培养,是不明智和科学的管理。

(6)安全教育形式单调,方法简单流于形式。安全生产教育氛围欠缺,表现在制度上墙签字画押,专题教育、特殊安全教育、事故教育等其他类型教育少之又少。

2、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教育,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思想意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要求施工企业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以人为本,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1)严格教育对象准入制度,细化人员特征分类。教育对象的选择不但要考察作业人员的施工经历,也要根据作业人员的年龄、性格等特征进行分类,年龄稍大,反映迟钝型偏重普工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教育;头脑灵活,年龄适中偏重危险性大,技术要求高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教育;文化层次稍高,心细灵活可以监管班组安全工作多进行安全管理能力方面的教育。

(2)充实教育内容和方法,增强教育效果。生产一线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坚持对症下药教育,教育内容有的放矢,把安全意识、安全规程、安全行为规范作为教育重点,抓安全意识教育。教学内容应以图示表述为主,文字表述为辅,图示表述直观,意图表达清楚,作业人员易于接受和掌握,陕建一建集团专门制作安全教育警示片《生命之鉴》,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和语音冲击效果,扣人心弦引人深省,给人印象深刻以启示警戒。安全技术措施解读应该突出重点,法律条文多加解释,语言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其次,教育内容建筑行业五大伤害入手,穿插典型安全事故案例,深入浅出的引导、灌输,使他们懂得最实在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体会安全生产重要性,体会自己对家庭的重要性,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三不伤害”。

(3)创新教育形式,开展多种形式安全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民工学校条件,安全管理人员自己整理教培方案,灵活教学方法,可以采用比赛、经验交流形式,辅之学习小型礼品来奖励,提高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增能他们有效施工现场识别重大危险源,并进行有效防范冒险作业的能力和意识,通过事故快报,集团公司季度检查安全简报的集中学习,把别人的事故当作自己的事故,深入剖析事故的原因。其次安全教育和作业人员薪资水平挂钩,设立安全专项奖励资金,采取先进带后进和互帮互学的方式,提升整体学习效果。

(4)提高认识,安全教育经常化。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动态的管理,管理者要经常考虑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的施工阶断,不同季节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采取怎样的安全技术措施加以防范和消除,随即进行教育,使的安全教育经常化,不走过场,追求实际教育效果。其次要重视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有计划地把集中教育和经常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施工现场的“安全模拟体验馆”教育训练,使人迅速牢固地掌握安全操作的技能,教育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第三对个别容易出事的人要从心理上、个性上分析他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个别的教育和引导。

(5)抓好班前生产会,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认真开好班前生产会,班组长在每天布置生产任务的同时,针对当天作业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情况进行事故预测教育,提出预防措施和要求,作业前进行安全宣誓,增强安全观念。其次在作业过程中,严格检查作业环境存在的事故隐患及各种缺陷,互查互改互学,验证教育效果,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其次,立足班前安全会,发挥班组安全教育“细胞”作用,建立班组自控互查体系,以互查为主,自控为辅,杜绝只教育不验证,不注重教育效果个人安全素质提升的现象。

(6)完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体系。围绕“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认真开展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从作业人员入场直到退场,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提高对安全教育培训的基础作用认识,履行各自的安全教育培训责任,不断地宣传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对安全教育培训活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总结好的安全教育培训的做法,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和持续长效的教育培训机制,达到人人安全受教育,人人防范安全好的效果。

作者:王炜 单位:陕建一建集团安装公司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安全教育培训暂行规定》北京:1997年;

安全教育认识范文2

实习作为工科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应该结合安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具体的教学实践,分析安全认识实习的性质和任务,安全认识实习的目的和过程,剖析安全认识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提高认识实习教学质量的对策,并对近年来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最后对认识实习今后的教学改革提出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安全工程专业;行业特色;认识实习;教学改革

南华大学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创办于2004年,本学科于2006年取得首批工程硕士授予权,2011年获得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目前已形成“本—硕—博”三级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1][2]实践教学历来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以及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等。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2014版培养方案)总共安排3次实习,分别是认识实习(1周)、生产实习(两周)毕业实习(3周)。由于认识实习安排在其他两次实习之前,以该实习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将具有示范效应。特色建设是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而实践教学是特色建设的重要载体。[3]笔者对具有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进行了初步分析,大部分高校集中在矿业安全领域,如中国矿业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西安科技大学等。此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特色为火灾科学与安全,北京理工大学为爆炸科学与安全,北京交通大学为轨道交通安全,南京工业大学偏向于化工安全,中国石油大学注重油气安全工程,中国地质大学的特色是地质灾害防治等。目前以核安全为特色的只有南华大学,因此南华大学在专业建设上必须进一步彰显特色,推动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建设,为我国核电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一、安全认识实习的性质和任务

安全认识实习是安全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是学生在学习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之前,到核类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和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等进行参观实习。通过实习,对不同厂矿企业生产现场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危险源及为防止事故发生所采取的相应措施等有所了解,以拓宽专业知识面,从而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工程概念,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安全认识实习的目的和过程

本实习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与技术产生感性认识,了解不同作业现场所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和危险源,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为了安全生产需要进行的投入,使学生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安全认识实习的过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实习前期。这其中主要包括:宣讲安全教育、实习内容及要求,学生分组与指导教师的安排,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到学校进行理论授课等。2.实习期间。这其中主要包括:现场参观学习,学生、带队教师与企业相关人员的交流互动,学生将每天的实习内容及所见所闻整理形成实习记录。3.实习后期。这其中主要包括:学生整理相关资料和所见所闻形成实习报告,教师修改实习报告,学生答辩,成绩登记与汇总,师生反馈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总后形成实结报告,相关资料的归档与保存。

三、认识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对认识实习不重视

1.教师层面。工程教育的显著特点在于其有很强的工程性、技术性和实践性。[4]欧美发达国家不但在本科教育阶段有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而且毕业之后还有继续教育,且以实践为主。现阶段,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国内工科大学毕业生动手能力不强、实践能力较差,这说明实践教学的确存在着较大问题。我系部分教师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一方面教师觉得理论课程容易应付,而实践教育环节比较麻烦,不太愿意带队实习;另外一方面,学校对理论教学有较为完善的考核环节,而实习环节则相对薄弱,导致部分教师对于指导实习教学环节并不重视,往往是应付了事。

2.学生层面。国内大学生习惯了课堂教育,课堂教学有固定的地点、时间和教师;而实习教学过程则流动性大,教师对学生实习过程管理困难。另外,认识实习是考查课程,学生认为只要去了,参加实习了,教师都会给成绩,这样导致部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很随意,完全没有意识到实习也是正规的教学过程。

(二)实习存在走过场现象,实习效果差

一方面,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企业担心学生的实习会干扰正常的生产秩序,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不愿甚至拒绝接待学生实习,即使接受学生实习,一般安排的时间也很短。另外一方面,认识实习采取的是集中实习的方式,且人数较多,受到实习场所的限制。此外,由于指导教师人数较少,只能监控少数学生的行为,企业指导教师忙于进行讲解也无暇管理学生,时间一长,学生就慢慢扎堆,做与实习无关的事,导致实习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同时实习深度也不够,实习效果差。[5]

(三)实习过程控制不严,随意性较大

认识实习过程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编写认识实习教学大纲;2.实习内容的安排;3.指导教师现场调查与论证;4.现场实习过程控制;5.实习报告撰写;6.实习成绩评定;7.实习成果展示;8.指导教师总结实习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实纲与实际实习过程有很多不符之处,不能有效地用于指导实习;实习内容在理论上考虑得比较全面和周到,但由于缺乏与企业指导教师之间的沟通,往往没有落到实处;对于新开辟的实习基地,部分指导教师没有进行充分地考察,实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实习现场过程控制不严,部分指导教师认为实习就是将学生拉到企业,不出安全问题就行,指导教师对学生要求的严格程度不一;实习报告撰写的格式不规范,认识实习是大学生第一次写实习报告,格式方面的问题较多,质量参差不齐;对于实习报告到底是采用手写还是电脑排版犹豫不决,采用电脑排版,可能会存在严重的抄袭现象,而手写则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对于实习成绩的评定,个别教师存在很强的随意性,没有全面考核学生在整个实习期间的表现,通常实习结束就算完事,带队教师没有对实习工作进行总结。

(四)学生实习期间易发生安全问题,指导教师压力大

认识实习的环境不同于舒适的课堂教学,具有较高的危险性。[6]在实习过程中,学生数量多而教师数量少,加之学生初次实习新鲜感较强、年轻人求知欲旺盛,往往比较好动,安全问题较为突出。实习很多时候是凭借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的私人关系,一旦学生实习出现安全事故,非常麻烦,带队教师有较多顾虑,有的时候不愿意带学生实习。新的安全生产法,对学生在企业实习有专门的规定,比如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接收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学生实习的,应当对实习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而且,新安全生产法对学生实习期间发生的事故,如果企业未尽到责任,则会对企业采取处罚措施,这样导致企业在接受学生实习时比以前更加慎重。

四、提高认识实习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转变师生观念,提高认识,进一步强化实习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要求指导教师建立“实践是工程教育的灵魂与根本”的观念,树立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实践是工科专业人才的成功之本”的教育理念。其次,做好认识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实习前准备包括拟参观企业的知识准备及实习动员活动。实习动员是完成实习任务的先决条件,实习内容的落实,学生的认识实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充分调动,都要靠有效的宣传发动。通过实习动员会,使学生明确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熟悉实习安排、组织纪律以及考核办法。实习动员要求全体实习学生和指导教师参加,系主任做实习动员报告,内容包括:安全认识实习的性质和任务、实习的目的和要求、实习组织方式和实习地点、实习时间的安排、实习的内容和要求、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实习报告的内容和要求、指导教师安排与学生分组等。

(二)建立稳定的实习地点,丰富实习教学的内容,突出核特色

根据南华大学核安全的特色,在选择认识实习教学单位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南华大学的行业特色。根据对实习基地的调研,最后确定了中核集团二七二铀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二七二”)、中核集团宏华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华公司”)、衡阳某建筑公司以及南华大学核电模型展览室。在二七二,学生主要了解铀尾矿库坝的长期安全性和稳定性、尾矿库防洪能力的长期可靠性、铀尾矿库辐射防护安全问题、铀尾矿库覆土降氡措施和铀尾矿滩面治理技术等。在宏华公司,学生主要了解核设备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实践知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易燃易爆危险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核设备的退役加工安全操作规范和放射性金属熔炼去污安全生产流程等。在衡阳某建筑公司工地,学生主要了解项目工程概况、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状况、施工工艺及流程、施工设备设施、安全设备设施、存在的主要危险源及其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对策措施等。在南华大学核电模型展览室,学生主要了解核电站的组成、核电站的运行和保障核电站安全运行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等。在实习之前,聘请实习单位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对生产工艺、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制度和危险源辨识等内容进行讲解,以提高实习效果。

(三)改进实践教学管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1.针对安全工程系近年来新引进教师比较多的情况,为了丰富年轻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我们分批安排年轻教师参与认识实习的指导。同时,根据本学科和专业的实际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师生进行专题讲座、参与制定实习计划及现场实习指导等。

2.强化实习过程管理,保障认识实习任务圆满完成。为了加强实习过程管理,我们充分发挥班干部和党员的作用,将每个班级分为若干组,由主要班干部或者党员每人负责一组,班长为总负责人,每个小组负责人定期向班长报告出勤情况,班长汇总后报告给实习指导教师。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未经指导教师和企业相关人员的许可,不能操作车间内和施工现场的任何设备;要求学生每天按时作息,每天完成一篇实习日志;建立奖罚制度,把平常表现与实习成绩挂钩。

3.强化对学生的考核。由于认识实习时间比较短(一个星期),加上学生较多,指导教师与大多数学生并不非常熟悉,教师在成绩评定的时候仅仅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和实习报告很难给出一个客观的结果。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将工作做细,要求学生进行答辩,指导教师根据实习报告的内容,从中提出3个问题。通过答辩,可以督促学生认真对待实习,也为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提供了可靠依据。

4.加强对实习报告撰写的指导。首先,指导教师统一给出实习报告的格式,包括封面、目录、正文的字体、字号和行间距、图表公式的表示方式、页眉页脚标注的内容、字体大小和字号等。其次,规定实习报告的组成部分,包括前言、正文和后记(致谢)等。要求学生使用Word2003以上版本进行排版,目录要求自动生成,要求学生灵活使用分页符和分隔符等。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撰写实习报告,在排版上存在很多困难,指导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或者会议室对学生在撰写实习报告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统一辅导,提高了效率。

(四)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实习过程的安全

我校安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基地都属于高危行业、比如建筑施工工地、核工业的机械加工车间、钢材去污车间以及铀尾矿库等,需要在实习过程中确保学生的安全。安全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的实习前安全教育(在实习动员时进行),强调着装穿戴、防火防盗和交通安全等一般性安全要求,让学生签署安全承诺书,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第二阶段的安全教育在企业进行,根据各个企业的自身特点开展安全教育。在实习过程中,每个班级配备两名校方指导教师,并全程参与学生的实习。

五、认识实习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效

南华大学安全认识实习通过近几年来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指导教师和学生对认识实习更加重视,学生获得了初步的工程认识,实习报告的格式更加规范,通过撰写实习报告,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办公软件的运用能力,认识实体教学水平得到了实质性提高。2.实习内容相对稳定,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为后续的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安全评价课程设计可以围绕建筑施工项目、机械加工车间和尾矿库等展开选题。3.实习报告减少了抄袭现象,学生的学习风气有了较大转变;师生面对面交流增加,师生关系融洽。4.对学生的考核更加规范和客观,带队指导教师的积极性有很大提高,新进教师也获得了初步的工程实践经验。5.实习主要在核工业企业完成,进一步加强了与核类企业的联系和交流,凸显了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核特色。

六、建议

1.需进一步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有的实习单位还不稳定,实习内容很难实现,例如有的建筑施工现场已接近完工,学生并不能接触到最需要掌握的建筑安全相关知识。2.加强实习教材编写,强化师资培训。通过编写现场实习讲解提纲来进一步规范实习内容。3.可以利用视频和网络资源,做好实习动员和安全教育工作。4.对于一些不宜进入的现场或者危险性较大的场所,可以创造条件,引进相应的设备,构建虚拟平台,作为认识实习的辅助手段,以提高实习效果。5.建议学校统一购买商业意外保险,降低基层教学单位和企业组织实习的安全风险。

作者:蒋复量 冯胜洋 郑平卫 李向阳 单位:南华大学

[参考文献]

[1]蒋复量,李向阳,叶勇军“.地下工程安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2):33-35.

[2]蒋复量,叶勇军,杨蓉“.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5(2):30-32.

[3]赵祖平.以专业特色建设促专业发展———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2(3):104-106.

[4]王立平,张爱凤,刘向华,等.普通高校建环专业实践环节改革探索———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27-130.

安全教育认识范文3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实施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前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6月~2014年6月实施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后在我院治疗的5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两组患者人数、性别、病情、护理人员配置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实施方法:

①选派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使护理人员在实际护理过程中能较为准确地识别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②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护理风险意识教育等;③定期召开会议进行护理质量反馈及护理风险意识教育,举办专题讲座,举办继续教育学习班供护理人员学习,组织院内培训等方式,使护理人员接受风险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树立护理风险意识,提高护理风险处理水平;④将护理风险教育的经验和体会制作成内部教材并且分发给医院护理人员。通过以上各种措施来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1.3评价指标:

记录实施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前后患者投诉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以评价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版本选择SPSS15.0,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实施前后相关指标比较:实施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后,患者投诉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工作具有风险高、复杂多变等特点。护理风险伴随于护理过程的始终,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都有可能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也会对护理人员及所在医院带来一系列不必要的伤害等。研究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最大程度地降低护理风险,最终达到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目的,是护理管理者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本研究表明,实施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后,患者投诉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率明显提高。与实施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前比较,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由83.3%提升至94.4%。

4结语

安全教育认识范文4

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鉴别地加以吸收。文化承接过去,昭示未来,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高校教师在向大学生传播民族文化之前,有责任对本民族的文化进行认真梳理和理性思考,以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并尽可能多地了解他国文化,博采众长,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能够做到正确取舍。其次,在对学生实施文化安全教育时,要求教师应当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热爱民族文化且积极践行民族精神。日常生活中的教师也应当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始终坚持正确的文化方向,成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辉典范。

二、日常教学活动中努力实现文化安全教育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要抵御西方不良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的渗透和威胁,维护我国的高校文化安全,首先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深植于学生心中。人民教师应是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继承者、开拓者和传播者,必须牢记责任和使命,自觉贯彻到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多种方式加强大学生对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课堂教学是教育学生的主要形式,各科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科特点,把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到学科教学内容之中,努力实现文化安全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中自觉接受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熏陶。

各高校尤其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课堂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教育。随着国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化,高校在课堂教学以外,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为契机,以各种社团活动为依托,把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体验民族文化的魅力。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文化资源,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忱。同时,还可以在校内组织开展各种富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感受活动乐趣。通过多渠道、全方位教育活动的开展,努力实现课堂和课外教育的有机结合,不断加强大学生对民族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加深其民族感情,增强大学生抵御风险、威胁的自觉性和免疫力。

三、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培育校园先进文化

随着全球化浪潮推动下,各种文化传播载体和工具广泛应用,文化愈来愈越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使得处于各种文化交流与互动前沿的高校首当其冲,这势必会对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严重冲击。因此,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核心力量的高校教师在维护校园文化安全建设方面所肩负的文化责任显得尤为重要。高校中的教师群体相对稳定,不像学生呈周期性流动态势。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默默承担着完善自我、发展形成学校文化和传承校园文化精神的主要责任,不仅要营造学校的精神文化环境,还要成为校园主流文化的引领者。

现今社会,网络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交流的重要工具,高校成为网络人群最密集的地方。由于网络世界具有虚拟性、多样性、快捷性、开放性和吸引性等特点,不同的文化通过互联网很快传播,渗透于不同国家、民族文化中,形成了多样性的网络文化,部分青年学生在网络世界难免会接触到大量的不良信息,对部分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势必会对高校的文化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面对汹涌而至的海量网络信息和日益复杂的国际大环境,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工具,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培育校园先进文化,引领校园文化正确的前进方向,为文化安全教育开辟更广阔的空间和范围,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提供安全的精神文化环境。

四、善于提升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判断和鉴别能力,有效回应全球化冲击

首先,培育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意识,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青年学生因其思想尚未完全成熟、阅历不深,导致缺乏文化安全意识、文化识别能力较差,所以很容易受到西方传播的文化信息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把多元文化中的不良文化也当作好东西全盘照收,造成民族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同感的弱化与崇拜西方文化的盲目。提升文化自觉能力,就是要提升大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独立反思和分析的自觉意识。因此,在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教师更要注重培育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意识,通过多内容、多视角的文化比较、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文化选择,树立大学生坚定的文化安全观念,不断提升其文化自觉能力。

其次,倡导主流文化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文化判断力。文化判断力是人们对一定的文化现象及其价值进行选择、判别、取舍并加以整合的能力。“多元文化氛围可以为人们增加选择机会,增添生活色彩,但缺乏主导与主流的文化多元泛滥却反而增加了青少年道德选择的难度与文化受害的机会。”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冲突,带来了多元价值观的相互激荡。由于大学生涉世不深,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多元文化的相互激荡中,一部分大学生失去了价值选择上的方向感,丧失了基本的价值判断力。使得高校文化安全面临的风险和威胁陡然增加。

一部分大学生对此熟视无睹,表现出对民族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疏离和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当务之急,教师最为紧迫的文化责任就是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化判断力,使主流文化价值观成为文化判断和选择的前提和标准。这就需要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帮助学生形成主流文化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对多元文化进行深刻反思,理性分析和鉴别,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判断力。

安全教育认识范文5

关键词:教师教育培训;人工智能伦理及安全;信息素养

一、研究背景

2017年底,笔者有幸参与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应的新教材的编写工作,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中国地图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两本书——《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和《高中信息技术(选择性必修4):人工智能初步》中,负责编写前者的第四章《走进智能时代》和后者的第四章《人工智能发展》。这两部分内容都涉及人工智能伦理学。此前,本人一直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工作,对于人工智能伦理学了解不多,但关注后发现,该领域内容的研究和推广非常重要,但教材中受篇幅所限,仅写了一些基本原则。《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信息系统与社会》的第四章虽也讲到了信息安全和社会责任,但讲得还不够。该部分内容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发展很快,内容变化也比较大,因此笔者通过本文呼吁更多的人加入人工智能伦理学的研究,特别应加强对中学教师的相关教育和培训,以便相关内容能有效传递给学生。2018年,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社会问题的研究,建立健全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伦理道德。研究和建立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头雁”效应,对保障产业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应注重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的学习。但因其具有内容新、变化快的特点,唯有先对教师进行人工智能伦理及安全的相关培训,才能将相关内容有效传递给学生。笔者为中学教师做过培训,但培训涉及的技术内容较多,人工智能伦理及安全的内容较少,因此应加大、加强后者的培训工作,以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使用和处理信息的方法,树立良好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韩愈有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授业,更重要的是传道。对学生进行人工智能伦理及安全的相关教育恰恰体现了课程思政,即教导学生如何在信息社会中做一个正直的人、担当起社会责任。

二、人工智能伦理及安全的挑战和教育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人工智能技术也不例外。技术就是双刃剑,不能正确使用,就有可能成为危害人类的工具。目前,人工智能在隐私、安全和伦理方面给人类带来了新的挑战,值得深思和研究。

1.隐私的挑战与教育

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以大数据驱动为主导模式的,人工智能技术在使用大数据资源时,必然涉及对用户隐私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和显示等。隐私被侵犯主要出现在数据应用的三个环节:数据采集中的隐私侵犯、数据存储和传输中的隐私侵犯、数据分析中的隐私侵犯。教师应先学习如何面对隐私挑战并将其融入教学过程中。例如教师应教导学生知道何谓隐私数据,当智能系统采集涉及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密码、指纹、声纹、虹膜、步态和心跳等数据时,学生应产生高度警惕并正确处理。此外,应教导学生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遇到问题找警方处理,以尽量减少个人隐私泄露所带来的损失和危害。

2.安全的挑战与教育

人工智能的安全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国家安全风险

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家安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可能会带来影响国家安全的风险。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军事、信息和经济三大方面,特别是在国防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涉密系统等领域中,由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风险影响巨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导学生正确看待数据,因为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础,学生将来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会或多或少接触到数据,学生应从小树立数据安全意识,不要因为无意间的数据泄露给国家造成安全隐患,要有安全保密的意识。

(2)社会安全风险

人工智能所带来的社会安全风险是多层面的。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制造业,替代了大量以体力和重复劳动为主的工人,导致市场对该类劳动力的需求大幅下降,失业人员增加,影响了社会安定。教师应教导学生关注和了解新技术发展的趋势,为自己的未来职业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准备。

(3)网络安全风险

网络安全风险主要指网络传输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例如,黑客常使用一些技术攻击或窃取服务器上的数据。网络安全风险还包括对人工智能算法、系统和应用进行恶意攻击;利用干扰技术使计算机在进行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欺骗;利用数据欺诈等手段远程控制网络设备,使设备发生故障或停止工作等。教师应在教学中教导学生保障网络安全的一些技术和方法,更要教导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不能成为黑客这样危害社会的人。

(4)人身安全风险

人工智能技术在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人类自身安全造成一定风险。随着人工智能与物联网融合的不断深入,人们的衣食住行与智能产品之间的关联越来越密切,一旦这些智能产品(如智能医疗设备、自动驾驶汽车等)出现故障,就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教师应教导学生在使用一些可穿戴的智能产品时,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懂得做安全测试,从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

3.伦理的挑战与教育

人类的思考和行动受社会规范、道德伦理以及法律法规的约束。人工智能的目标是希望机器能像人一样理性地思考和行动,因此,让机器也能像人一样遵守社会规范、道德伦理以及法律法规,成为当前学者热议和研究的一大问题。如何采取措施保障研究人员开发出的智能产品和智能系统与现有的法律法规、社会规范和道德伦理一致,确定人工智能产品或系统的法律主体、权利、义务和责任,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面临的伦理问题和挑战。其主要表现在:对“什么是人”问题的新挑战;对以往伦理关系的新挑战;对原有社会秩序的新挑战;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新挑战。该内容可探讨的内容很多,在此不赘述。本文只讨论与青少年关系较大的两个问题。第一,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人工智能技术通过采集用户的日常行为信息,结合大数据分析,进行用户数据画像、信用评估并产生信用报告。信用报告在找工作、买房、买车、办信用卡等过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正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个人诚信信息也会记录到个人信用体系中,因此要教导学生诚信使用网络,自觉遵守信息社会的法律法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否则会给社会和自己今后的生活造成隐患。第二,有些青少年终日沉迷于各种智能终端体验而不能自控,他们认为虚拟世界才是真实、亲切的,对虚拟对象产生过分的眷恋和依赖,影响了个体人格的健康发展,打乱了正常的伦理关系,这个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严重。学校应通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安全感和价值感。对已经陷入虚拟世界的学生,学校和教师要安排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和疏导,帮助他们走出对电子设备的依赖。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专家咨询组的《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18版)》指出了人工智能技术应当遵循的原则:一是人类利益原则,即人工智能技术应以实现人类利益为终极目标;二是责任原则,即在技术开发和应用两方面都要建立明确的责任体系,以便可以在技术层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人员或部门问责,在应用层面建立合理的责任和赔偿体系。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动力,如何正确认识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更好地利用其为人类社会服务,是所有人应该思考的问题。人工智能的应用带来了伦理及安全方面的很多挑战,教师应知道如何面对挑战和应对挑战,并要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并通过创设一些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相应的能力。

三、对教师进行人工智能伦理及安全教育和培训的一些建议

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的科技伦理与法律问题,有关研究正在不断实践和探索中,并已出台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2017年,国务院立足国家发展战略制定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即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可见,人工智能伦理及安全的相关内容是动态变化的,如果等写进教材、进入学校再讲授给学生,就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所以对教师进行人工智能伦理及安全的相关教育和培训尤为重要,这是给学生传递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应研究团队

各省市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上述内容,建议在相关教研室建立研究团队,首先关注人工智能伦理及安全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搜集总结最新的研究成果,将其纳入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内容中。其次强化人工智能伦理学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人工智能伦理学教师队伍建设,为人工智能伦理学教育提供师资保障。最后加强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教师人工智能伦理学专业素养,成立科研小组,加强学术交流,确保教师能够用专业知识对学生开展人工智能伦理学教育。

2.定期组织教师的相关培训

现代社会技术和信息发展非常快,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一方面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定期参与一些培训,才能不断提高,跟上时代的发展。在信息社会,终身学习者必须具备信息素养。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才能满足新时代对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笔者曾参与过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组织的教师教育教学新技术培训工作,十几年间一直利用寒暑假给教师进行慕课、微课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培训,但大多侧重技术,几乎没有涉及人工智能伦理学。笔者认为,今后一方面应加大对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培训力度。未来的国际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如果培养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有效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就很难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与发展。也就是说,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而人才培养的速度、数量和质量,受到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的影响。因此,要通过定期组织教师的相关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对教师进行人工智能伦理及安全方面的教育和培训,让教师能接触到最新知识,并在教育教学中及时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从小就能得到信息素养的培养,将来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

3.利用相关网站或平台进行相应宣传

安全教育认识范文6

(1)贯彻“能力为核心,就业为指导”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新思路,修订培养方案

近年来,高校轨道交通类安全工程专业就业渠道日趋广泛,究其工作性质,大致分为“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技术,施工安全管理,工程安全检测及监控,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故障分析与诊断、检测与处置,运用维护安全管理”等五类。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既要满足培养这五方面工作能力的要求,又要重点突出。按照“能力为核心,就业为指导”的人才培养模式修订教学计划,重视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培养,按照“加强基础、拓宽选修、突出个性”原则,坚持实践教学和素质培养四年不断线,使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计划中得到保障、贯彻和执行,改善以往学生“理论强、实践弱”,“高分低能”缺点,增强学生适应工作岗位能力,培养适应我国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安全发展需要、具备从事轨道交通建设及运用维护安全设计、检测、评价、监察和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满足现代轨道交通安全工程师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2)面向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建设和运用维护实际,研究由浅入深、由内到外实践性教学体系

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实践教学按照由浅入深、由内到外的顺序逐步发展。由浅入深,主要是指实践环节的展开从强化轨道交通类安全工程专业基础的实践环节,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开始,逐步进行到以拓宽和加强专业背景、培养综合能力的专业实习与综合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从以增强专业与轨道交通工程背景为主的专业工程实践,逐渐步入到以培养学生设计、开发能力为主的科技竞赛,最终进入到以培养科研创新能力为主的科技训练。由内到外,主要是指实践教学活动逐步从校内与课内扩展到课外与校外,充分利用已有或在建的实践基地,实现内外教学在时间、空间和资源方面的互补。

(3)打破单一实践教学环境,研究能实现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的开放式实践新教学模式

目前部分高校轨道交通类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实践环节综合性不够强,过多地强调某一门课程或教学某一方面的能力培养,缺乏连续性、综合性和创造性。因此,为进一步加强对轨道交通类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自主创新等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打破单一的实践环境和教学内容,从课程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到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构建多层次、多学科、多领域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4)转变传统的教学辅导模式,提倡学生自主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动力

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辅导为主,忽略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改变这种模式,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各环节的实际操作及实验数据的分析比较,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将抽象的专业理论具体化为可操作性的实践理论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知识、技能竞赛、科技创新活动、社会调查;让学生走出校园,同其他学校进行比较,寻找差距,增强自信心、自主性、创新性,使学生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设计与实践应用能力,还有分析和创新能力。

(5)探索与创新理念相适应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提供保障

秉承“明德求索、锲而不舍”校训精神和“严谨治学,严格要求”优良传统,探索在学校总体框架下的、与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质量考核标准,形成“以教学目标监控、教学过程监控、教学结果监控为核心,以教学信息监控为纽带,以常规教学管理监控、教学督导监控、评价激励监控为手段”的实践教学监控体系,从而为特色化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二、结束语

(1)按照培养轨道交通类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标准,找准市场需求,凝练专业特色,优化实践教学人才培养计划。

(2)建立基本技能、专业实验技能、技术应用与创新性能力训练的“三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即“基本技能模块、专业实验技能模块、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训练模块”,从而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的创新性。

(3)进一步完善高校“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实践(简称“理实”)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

安全教育认识范文7

本文针对当前学生缺乏烹饪实验室安全知识及对安全事件防范意识不强的现状,提出以互联网+微课形式对学生进行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并对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微课体系建设进行详细地论述,涵盖烹饪实验室规章制度类、器具质量安全问题、器具使用操作问题、烹饪原料安全问题、烹饪过程安全问题消防管理安全问题、用电用气安全问题等。并以器具的使用操作问题为例,制作微课,展示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微课形式。

关键词:

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化;微课;安全防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需求发展及学科细分的情况下,大学一些应用型的专业不断发展,如烹饪专业。改革开放至今,餐饮业一直作为中国增长最迅速的行业之一,引领着国内消费市场。国内已经有24所院校在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专科)的基础上成立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本科),旨在适应现代社会对高学历技术性人才的需求。由此可见,烹饪专业具有很大的发展趋势,也受到很大的重视。实验室对烹饪专业的重要程度不亚于化学类学科;其使用明火、利器的特点,使得安全教育尤为重要,因此建设具有立体防护性的烹饪实验室的安全教育非常有必要。

一烹饪实验室的特殊性及其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安全重于泰山,安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类个体发展的基本保证。烹饪实验室是烹饪专业壮大及发展的保障,实验室中的安全问题是学校必须重视的问题,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烹饪实验室与一般的化学生物等等的实验室有大不同,学生的安全问题需要更大的关注。在现展与创新十分迅速的时代,实验室中的设备也在不停地更新,加上现在实验室渐渐对学生开放使用,学生们在实验室进行学习的过程存在许多的的安全问题。

(一)接触明火

学生在烹饪实验室中大多是使用明火加热烹饪菜肴,烹饪菜肴往往会使用油,明火与油的接触是十分危险的。明火与学生间无太多的隔绝保障,其产生的油烟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明火对电线等也有很大的威胁,所以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显得格外重要。

(二)常使用刀具等危险工具

烹饪实验室均配有刀叉等利器,学生可以直接使用,这里便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存在一定的威胁,学会合理利用和保存刀具是学生必须会的。

(三)实验产品的可食性

烹饪实验室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产品可直接供于食用,食材原料的新鲜程度、对原料存放及处理过程的卫生以及各种食材同时搭配的优劣程度等存在的安全问题都直接影响了食用者的身体健康,所以对食材安全方面有更大的要求。

(四)涉及燃气安全问题

目前我国中大城市都使用了管道煤气,包括天然气,管道煤气。烹饪实验室使用的煤气设备与所在城市一样,若燃气使用不当或者设备漏气,在室内产生一定的浓度就会爆炸,此类事故在媒体中也常有报道。烹饪高校内设备使用频繁,使用者(每届学生)不固定,稍微不慎都可能酿成大祸。因此对于烹饪实验室燃气设备的安全管理是极为重要的。

(五)烹饪实验室的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学校对安全教育问题非常重视,但限于学时及实验室安全知识体系比较零散的原因,学校主要采取讲座和实验课前强调的方式,不够系统,难以保证学习效果和提起时刻警惕的心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加强有针对性的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刻不容缓。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系统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引入实验室准入制度,以考试的形式,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效果,值得新兴的烹饪实验室管理者们深思。

二互联网+微课无缝对接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

(一)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资源调查

截止至2017年2月28日,以“实验室安全教育、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等关键词详细搜索,调查目前对于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教育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安全教育大多是通过文本式、传统教育模式或ppt进行,由于课时有限,大部分安全教育的内容是要求学生自学或通过试题进行学习与记忆,以动画或视频形式存在的教学资源寥寥无几。微课慕课的兴起引起了线上教育的热潮,但暂时没有被充分利用到实验室安全教育上。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安全教育模式却还无法紧跟时代脚步。针对烹饪专业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更是十分匮乏,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型微课资源少,需求性强,具有很大的开发前景,很有研究的必要。

(二)视频或动画为载体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资源较少的原因

分析视频或动画为载体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资源较少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点:一是视频与动画制作成本高;二是视频与动画的制作需要专业型、技术型人才;三是视频与动画的制作过程繁琐,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三)互联网+微课无缝对接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

微课满足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要求。烹饪实验室中进行的教学大多是情景教学,可直接通过微课展示,给予学生一个预警,让其了解在同种情景下自己该如何操作。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的贵在体系化,知识点相互交叉又相对独立,小模块讲解更有利于加强安全教育的效果。烹饪实验室安全涵盖烹饪实验室规章制度类、器具质量安全问题、器具使用操作问题、烹饪原料安全问题、烹饪过程安全问题、消防管理安全问题、用电用气安全问题等多个专题。每个专题又可分为更详细的小问题,以烹饪原料安全问题为例,此专题包括原料的购买、原料的保存、原料的搭配以及原料在烹调过程的安全问题等的小模块,若将每个模块作为一个课程,必须要求课程时间短,以适应课时需求。微课的特点在于形式上“微”,时间上“短”,内容上“精”,整体效果追求“妙”。微课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微”“精”,以最短的时间用最有效的方式说明问题,突出重点难点,产生较好的效果。微课主要以视频形式,有趣生动,以视觉上的冲击给人深刻印象,从而使学习者更加容易掌握知识,巩固知识。从上述分析发现,微课形式恰好符合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安排的需求,时间短,内容精炼,教学主题小,资源容量小,突出重点,互联网+微课能够无缝对接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两者的结合也带来了巨大的优点:学生们可以反复复习一一突破每个模块知识;笔者认为,对于大学生来说,理解与掌握安全知识并不难,但如何让他们能够有兴趣,集中注意力去学习吸收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根据注意力十分钟法则,人的注意力在学习最开始的十分钟是最为集中的,也是学习效率最高的,超过十分钟,人的精神容易出现怠倦,微课程时间在十分钟以内,且画面感强,能够引起学生兴趣且使学生在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学习每一个知识点,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也增强了安全教育的实际意义;另外,具体的事物更容易让人理解,把理论的知识形象化,微课是不错的选择;且在这个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随身的时代,微课教程可以达到随时随地随心情观看学习的目的,由于时间短,微课能让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学习,作为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资源,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与巩固。

三体系化知识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微课型设计制作

(一)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微课体系

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是实验室安全以及教育学的交叉结合部分,其可分为烹饪实验室规章制度类、器具质量安全问题、器具使用操作问题、烹饪原料安全问题、烹饪过程安全问题、消防管理安全问题、用电用气安全问题等多个专题;每个专题向下又可分为多个模块,详细见思维导图(图1)。图中浅蓝文字为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的主要专题,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烹饪多个学科有交叉性,例如其烹饪原料安全问题涉及到《烹饪原料学》,其中还会涉及《烹饪设备器具》等,所以此类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型微课应用性广泛,需求大。

(二)烹饪实验室安全微课示例

图2为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具体微课制作思路与内容的示例,主题的第一级引线是制作微课前必须提前考虑的方面,红色引线部分则是某个特定微课的制作思路。

四结论

随着烹饪专业的不断发展,烹饪器具及手段的不断丰富,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刻不容缓。如何用最高效的方式使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深入人心,做到防范未然,是实验室工作者的终极目标。本文阐述构建了体系化的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微课体系,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任意时间学习相关知识;学校可设置实验室安全准入考核机制,逐渐使学生形成体系化的实验室安全知识,抛砖引玉,希望引起更多学者的分析与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斌强.如何安全管理烹饪实验室[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2,(01):40-41.

[2]易宇文,胡金祥,杨进军,范文教.烹饪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1):35-37.

[3]夏启泉.烹饪工艺实验室安全管理探讨[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7,(04):50-53.

[4]夏启泉,刘明哲.烹饪工艺实验室的设备选择及布局[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2,(02):34-37.

[5]夏启泉.烹饪高校实验室开放探析[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5,(01):61-64. 

[6]顾明文.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03):118-119.

[7]杨泽丽.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创造良好实验环境[J].实验室科学,2008,(03):162-163.

[8]胡铁生,黄明燕.安全教育型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以美国《枪击事件生存指南》微课为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11):34-36.

[9]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06):24-32.

安全教育认识范文8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安全管理;金工实习

金工实习是一门面向工科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实践性公共基础课,该课程是各工科类学生学习机械工程知识,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提高综合工程能力,培养工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1],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有明确的指标点。因此,该课程是各工科专业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时认证专家必查内容,现场安全则是认证专家考察的重点内容。近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报道,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2019年5月22日教育部的《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中强调“安全是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保障”,并指出各高校要按照“全员、全面、全程”要求,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强化师生安全意识,提高师生安全技能,做到安全教育“入脑入心”[2]。

1海因里希工业安全理论

1941年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从55万件机械事故中统计出规律,即死亡、重伤事故,轻伤事故,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29∶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叫“事故法则”。该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就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3-5]。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见图1),以变化发展的观点说明了伤亡事故的发生是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而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因此消除这些不安全因素可以预防多数事故的发生。同时,该理论认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产生是因工人的缺点、错误引发的。因而,将工业事故的最终原因归责于人,并认为遗传及社会环境是人的缺点主要来源,即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6-7]。

2金工实习教学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

2.1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如图2所示,在金工实习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关键因素中的“人”,设备与车间环境是关键因素中的“物”,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师生比偏低

工程训练中心师生比偏低,这是高校存在的普遍现象,特别是隶属关系为二级学院的尤为严重,有的工程训练中心的管理岗位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总人数不到10名,每年却要接纳实习学生约5000人,如此低的师生比,严重违背了教育部关于实践教学的相关规定,对实习中的安全是极大的挑战。

2.1.2教师安全防线松懈

指导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但通常在同一工作环境长期工作和常年教学内容恒定不变情况下往往会使人自我感觉良好,安全防线松懈,如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讲完操作步骤后就擅自脱岗的现象。

2.1.3学生毫无实践经验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没有参加过任何生产实践活动,属于“三无一缺”人员:无技术技能、无生产经验、无设备操作资质、缺乏生产安全意识。虽然每个班级实习前都会进行实习动员和安全教育,但因为部分教师疏于课堂管理,安全知识教育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做到“入脑入心”,从而导致实习过程中不文明行为及违规操作的现象频现。

2.1.4管理制度虽有却执行无力

学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订了适合校情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实施时显得捉襟见肘,如实训车间钥匙管理,机床供电柜的钥匙、工具柜的钥匙、刀具柜的钥匙至少也要几十把,存放时往往随意扔在抽屉中,有时因标识丢失而要长时间试错才能找到需要的钥匙。

2.1.5安全检查流于形式

安全检查通常实验室上级部门会提前通知,实验室对待上级部门的安全检查也往往流于形式,提不出真正的隐患所在,因而各实验室对待安全整改也仅仅是应付,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1.6实践环境脏乱差 设备带病运行

实践环境的脏乱差主要表现为:铁屑等废弃物长期不清理,地面油污不及时清扫,工量具、刀具等物品随意摆放等;设备不安全主要表现在:设备本身安全设计不完善,设备摆放位置或方位不安全,设备未能按照要求进行点检,明知设备有问题仍带病运行等。

2.1.7遇事慌张 不知所措当

学生受伤时,有的教师不知道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从而导致事态扩大。甚至有的实训室急救柜长期上锁,情急时找不到钥匙,好不容易打开后,却发现安全设施或药品已过期。

2.2对策

通过存在的问题分析,可以采取制度先行、定岗定责,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创建干净、整洁的实践环境等措施,力争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2.1制度先行

促进师资队伍的稳定为保障工程训练中心安全健康运行,首先要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采取学院内部引流培养与人才引进并行策略,并通过各项激励政策改变实践教师流失的窘境,从根源上彻底改变师生比偏低问题。安全管理方面,除设立合理的组织架构外,还应建立一套符合工程训练中心实际情况、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如主任、设备管理人、指导教师等岗位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指导教师与学生安全行为规范,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等。在安全管理细则上应做到任务清楚、责任明确、执行有力,保证工程训练中心内每个区域、每台设备、每件物品全覆盖。

2.2.2强化教师安全意识

提高教师技术安全水平工程训练中心应定期开展实践教学经验交流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安全管理培训,以提高指导教师安全意识及技术安全水平。鼓励指导教师在取得相应工种岗位资质后进行“岗位轮动”教学,如普通车工指导教师经培训后通过了数控车工的职业资格考试,可转到数控车工进行教学指导。

2.2.3针对学生开展多种形式安全教育

使安全意识“入脑入心”实习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8],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技能。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安全知识竞赛、微电影等多种形式将通识安全教育、机械加工车间安全知识讲清讲透,并严格考核,考核合格成绩作为实验室准入凭证。学生进入场地前,可印发《金工实习安全手册》加强安全宣传与教育,便于学生查阅和熟悉安全知识。对实习过程中违规学生应及时进行二次教育,并在《金工实习安全手册》内页相应表格中记录学生实习违规等信息。

2.2.4真正让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使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用电安全与工具柜物品的管理方面,可采用钥匙箱对设备、配电箱、工具箱的方法使钥匙得到科学有序的保管,并严格执行上课教师课前领钥匙、课后还钥匙登记备案,不让隐患有可乘之机。工程训练中心内放置电子储物柜,学生需将背包、手机等与实习无关的物品放入其中,尽可能预防学生实习心不在焉。通过无死角视频监控系统,及时掌握实操现场学生的实习状况,采取在安全帽显眼的位置印刷与学号后两位相应编码的措施,有理有据地快速纠正学生的违规行为。

2.2.5推行企业“3S”现场管理

强化领导安全责任担当相关责任部门应强化自身安全素养,通过学习企业“3S”现场管理,在检查卫生情况的同时,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无关物品,有用物品是否放置在不安全的位置,工具柜、消防器材和实习工具等物品区域是否设置明确标识[9],营造并保持清洁、安全的实践教学环境,降低潜在风险。

2.2.6促进设备本位安全及时保养

禁止设备带病运行设备是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载体[10]。设备购置前论证时应充分模拟现场空间布局,设备到达现场后,严格按照《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和厂家《机床安装说明书》进行摆放和安装。根据教学实际,可对设备进行合理化改造,如在普通车床主轴箱处设计与制作互锁安全电子装置,当卡盘扳手未放入该安全装置时,车床不会启动卡盘转动,从而避免了卡盘扳手飞出造成伤人事故。设备管理人员应熟知所管理设备的维护保养内容,根据设备厂家说明书及时进行设备日常点检与维护保养,发现隐患的设备及时排除,短时间内解决不了的一定要拉下电闸并设置警告标识牌,坚决杜绝设备带病运行。

2.2.7熟知应急预案

力争降损到最低有关研究表明,再完善的预防机制也不能百分之百杜绝事故的发生。当出现事故时,应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各级安全管理部门排查安全隐患的同时还应重视安全设施的检查,对安全设施(消防柜、洗眼池、应急医疗箱、应急照明灯等)不健全的应及时提出并要求限期整改。为争取最大的救援时效性,校内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师生按照应急医疗预案进行消防演练、自救互救技能演练。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