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革新研究

医疗卫生革新研究

作者:陈宁姗

一、卫生系统改革概述

在我国,卫生系统改革和改革开放基本上保持相同步调和方向进行。在经历了拨乱反正、有计划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等诸多阶段之后,我国卫生系统改革已经逐渐进入崭新的思想解放时代。今年,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仍然是我国卫生系统改革的重中之重。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提出,自2009年至2011年应重点抓好五项改革内容,其中包括、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构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不断推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二、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遭遇的难题

本着商业化和市场化的基本走向,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便已经启动,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此项改革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从目前工作状况以及今后前进方向来看,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仍然面临了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以商业化、市场化为走向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将市场经济的原则移植到具有公益性质的医疗卫生事业中来。二是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管理责任缺失:如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卫生资源的配置极不合理,对医疗卫生机构缺乏有效地监管等。

三、战略管理会计在卫生系统改革的重要性

观念为适应卫生系统战略管理的需要,在解决问题的指导方针上,财会人员应该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令人信服的、能为战略发展带来重大影响的新的财务理念;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上,能够创建一个切实可行、足以使卫生系统实现战略目标和获得持续发展能力的新的财务支持系统。战略管理会计应具有以下观念:

1.环境审视观念。作为战略管理会计一改传统管理会计只注重内部而忽视环境变化的弊病,注重研究与竞争对手相比,医院自身的优势。为这些研究提供服务的会计就是战略管理会计对自己所面临的挑战和主要职责范围的认识也会有所改变,在为医院寻求进一步的发展良机及相应的财务问题上,动用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帮助医院制定卓越的战略,将关注的焦点由交易的过程和控制,转向利用不同的财务管理重点来支持医院不同的竞争战略。

2.价值创造观念。医院基于对市场、竞争对手及自身的分析、评估所作出的总体性的长远规划,目的在于使其控制的资源价值达到最大,以实现医院长期价值最大化为最高目标。

3.成本领先观念。要求医院成为行业内的成本领先者,以成本上的领先的地位来取得竞争的优势。战略管理会计综合运用作业成本管理和价值链分析法,对成本实行战略性管理。成本问题贯穿医院管理的全过程、各个环节。

4.现金流量理念。现金流量已经成为决定医院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现金流量的分析也正日益受到医院管理者和广大财务人员的关注。

四、运用战略管理会计投入卫生系统改革

1.恰当评估医院目前在市场上的定位。首先,必须正视医院的优势。医院在确认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因素对医院的影响,各项医疗业务所面临的优势、弱势、机会和威胁,明确医院战略管理的方向和重点。

2.结合医疗卫生改革良好的软、硬环境,制定医院长期战略发展目标。医院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设施、通讯、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投资硬环境和工商、税收、管理、人才、机制、社会保障、文化、观念、人口密度乃至工资水平等等投资软环境将大为改观,医院应利用这一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明确自身市场定位的前提下,制定长期战略发展目标。

3.建立医院战略信息库,培养自己的战略管理会计师。医疗卫生改革是一项伟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处在这一伟大工程中的医院,其内外经营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医院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去审视这些变化,不断改变策略适应这些变化。有必要建立本医院战略信息库,培养自己的战略管理会计师。

4.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切断医疗机构与药品营销之间的直接经济利益联系,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严格药品收支结余两条线管理。公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要按照行政隶属关系或所在区域,将药品收支结余资金全额上缴卫生行政部门,并纳入财政社会保障基金专户进行管理。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规定合理返还。

5.实行药品集中公开招标采购,预防和纠正药品采购过程中的不正之风,降低药品零售价格。医疗机构要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形成的实际中标价格报物价局备案。物价局要参照中标价格,合理调整药品的零售价格。医疗机构在确定自主定价药品的零售价格时,应以中标价格为基础,顺加合理差率,把药品降价的好处大部分让给群众。积极利用现代电子信息网络技术,进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药品流通费用。

6.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继续执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政策,物价部门要会同医疗保险、卫生、财政部门加强对医疗成本的核算,调整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和风险价值。要逐步调整诊疗费、护理费、挂号费,适当提高手术费、床位费等,降低过高的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档次,引导患者合理分流。适度放宽特需医疗服务价格。与此同时,要引导医疗机构在控制成本、提高效益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