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中的计算机教育模式

课改中的计算机教育模式

 

计算机课是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按照新课改精神,其目标是:以动手操作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动手操作教育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内容。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地实施项目教学法、模块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言而喻,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具有其整体性和特殊性,我们对中职学生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一批熟练的、具有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综合型人才。   一、当代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中职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方法,仍然是教学手法单调,师生间的互动不够多。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一张嘴、一本教材,像个演员一样自始至终唱独角戏,结果一节课上下来,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口干舌燥,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也就学会依葫芦画瓢。这种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违反了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授课过程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不注重知识的模块化。上计算机基础课时,习惯从计算机的起源、产生、发展,再讲到它的具体用途,尤其是讲它的编程语言和一些应用软件的使用,一下子让学生产生了对学好计算机的畏惧感。其结果必然是:对学生的动手操作教育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脱节;不符合直观性、系统性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中职学生,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不浓厚。所以一定要选择学生适用的、想学的、能学好的知识模块,如计算机基础模块中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简介、Internet的利用、Word文档的操作、Excel软件的使用、多媒体素材的加工、演示文稿的创制等小模块。   二、构建现代计算机教学的模块教学方法   模块化的教学方法特点:(1)教师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起到点拨作用,只讲解一些难懂、难理解的以及一些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全面地、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2)对每个模块所需的教材,不采用按章节分类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不同模块的不同需求,编写校本教材。(3)避免讲授知识的重复性。采用模块教学,加强了相关学科之间的协调配合,避免了知识重复讲授。(4)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模块化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职业教育形势的发展,教学改革的深入,将会不断地完善和提高,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三、向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材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着眼于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同步提升,在发展因特网应用、文本编辑、数据处理等能力的同时,加强对网络伦理、信息规范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在吃透以技能培养为目标的前提下,把密切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制作成一个教学模块。   每个专业由若干个大模块组成,每个大模块又由若干个小模块组成,而每个小模块又由若干个学习单元组成,从而形成一个组合式的教学模块。由于中职生的知觉处在无意识性、情绪性比较明显时期,具有好奇心、好胜心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从制订每一单元的教学计划到安排教学内容等,教学不应“由外而内”地注入,而应“由内而外”地主动吸收,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在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相互帮助;选择合适的任务,精心组织活动,为合作学习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并参与评价,实现自我引导的学习;促使小组成员相互尊重与信任,有效地解决冲突,实现共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确保学习有内部动力的支持;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学习策略,实现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鼓励学生探究学习,创设问题情境,并将真实问题引入课堂,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心理;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与经验,与学生共同探究新知,支持并指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   五、建立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平台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体会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仅凭课堂是不够的,必须加强课后的教学拓展。将电子教案、各模块习题及答案、模拟试卷及答案、上机实验案例及素材、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试题等教学资源上传在网络上,供学生下载,自主学习和练习。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计算机学科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才会有创新,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也才能为培养21世纪实用型人才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完成由学生的被动学习到自觉学习的飞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发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