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体会范例6篇

课改体会

课改体会范文1

浅谈课改体会

教师要不断从发展的时代中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创新,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利用现代教学设备,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将传统的死一般的教学模式彻底打碎,还学生一个自由创新,发展个性的空间。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活动中,为了推进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将会承受更大的压力,将会面临更大的困难。以教学为例,我们不能停留在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把学生当作一部学习的机器进行培养,生产出一些没有个性的产品来,我们应该以新课程为理念,不断创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要教会学生从各种信息工具中不断获取知识,不断丰富和发展自我的能力。我们要改变以教师的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以学生学为主体得到学习模式,让学生从书本上发现知识,认识知识并最终掌握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教师从信息中提出问题,让学生从信息中寻找答案,并在同学中相互交流,通过自主的,探究的,合作地学习,获取知识,鼓励学生推陈出新,通过学习知识并充分利用知识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与他人的共同学习和生活中,以合作的形式学习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另外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读,多学,多思,多做,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全面培养学生,注重各方面的发展,由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转向学生的全面发展,打破对知识的盲目迷信,将教学作为帮助建构知识的动态过程,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接纳形式提出的各种观点和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学生准备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是教师自己能够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和学生一起寻找真理,教师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何必过失,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对于我们教师自身来说,新课改不仅要求我们从思想观念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还要从实际行动中不断成长和完善自我,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快,具有高度的不可测性和复杂性,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教育新理论,新方法不断出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广泛运用,这些都要求教师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教书除了要多读书,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之外,还要学会交流与合作。积极地与他人交流,打破教师之间的专业个人注意和互相?封闭的状况。现代社会的学科知识相互交叉,只有不断地交流与合作才能使各种知识联系更加清楚,这就更需要教师具有一颗积极向上的新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准备随时面对新课程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和困难,教师和学生和新课程改革共同成长,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才能避免成为被新课改、新时代所抛弃的人。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教师要不但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放弃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育情景的创设者,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并要学会想学生学习,倾听学生的心声,沟通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把教师的权威树立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知识建构的活动中,并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的潜能,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重塑自我。

课改体会范文2

---课改研讨会心得体会

诸葛二中王银明

课改之风一遍又一遍地吹过,山西太古的课改精神慢慢地融入人心,“二十四字教育模式”逐渐在我们伊滨区扎根。在课改中我们也遇到很多困惑,这次参加了有关小组评价课改研讨会后,让我受到很大震撼。

在这次研讨中有很多校长和教师都谈到课改的困惑,特别是小组评价的持续性,我认为课改就像滚雪球,最主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很湿的雪就是让学生沉淀下来,很长的坡就是让学生有永不竭的动力。如何让学生沉淀下来就是搞好各种教学活动,如何让学生有永不竭的动力那就是小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采用形式各样的评价方式去不断激励学生前进,诸如制定评价手册、制作荣誉卡片和荣誉版面等。我想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应该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们走在课改的路上有喜亦有忧,诸如:

1.小组长的组织能力太重要了,有些小组长的能力有待提高。

2.目前,部分4号学生还是有厌学情绪。

3.每天下午主课老师都会布置让学生回家预习第二天所讲的内容,经老师检查发现学生的课前预习泛泛而过,没有挖掘本质,这引起我们警醒,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应该也是我们面临的困惑,做好家校沟通,提高家长素质非常重要。

课改体会范文3

一、促进了我的认识。

1、新教学观念。通过学习和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我逐渐认识到教学的本质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向的灌输和讲解,而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关注的是以学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仅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更要强调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新课程观念。通过学习和听课,我逐渐认识到课程是体验和感受,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整合。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载体,课堂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教师更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要懂得只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新学生观念。通过学习,我领悟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承认不同学生具有独特性,并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要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相信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新的感受。

1、挖掘教材,精心编写导学案。

大家都知道,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体作用首先体现在导学案的编写上。课改以来,他们认真钻研,灵活挖掘教材,重组教材中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通过多种形式的问题设计,把散乱的知识,语言,语法变为简单有序的知识系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导学案,在设计导学案时,集体备课,集体研课,并装订成册,为上好不同类型的课打好基础,作好铺垫。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很值得我们学习。

2、充分展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改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则是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一个平台。一直以来,他们坚持使用学案课堂模式来进行英语教学,尽可能的将课堂交给每一位学生。主要方法如下:

第一,大胆放手,耐心指导。在课程改革的教学中肯定会失败。面对失败,不要气馁,而是用平和的心态和学生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然后鼓励他们继续大胆的向前迈进。在展示环节中,要一改过去每节课都是优等生在发言的状况,规定每个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必须轮流上台展示,主讲或当小老师。放手让他们用各自喜爱的方式来尝试,来体会,然后耐心地指导他们用更全面的方法来改进,来创造。在展示过程中,有表现得非常到位的,也有表现得特别欠缺的。但即使再展示不好的学生,也要静静地等待他们展示完,绝不要中途打断他们。因为一旦被完全否决,他们的信心将倍受打击,其他的后进生也会因此产生恐惧的心理,教学又会回到由优生主宰课堂的原路上。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只要耐心的指导,放手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去尝试,去探索,去总结,不用着急教学内容是否能及时完成,不必担心教学质量暂时是否受到影响,只要让所有的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功便指日可待。

第二,多点奖励,少点批评。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态度,尽可能较多的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的真好!你懂得真不少!语音语调相当漂亮!真有创意!等等。并在教学当中采用激励性评价,如加分或发卡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3、反馈检测,落实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课改过程中,反馈检测也是相当重要的。这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的落实情况和学生通过学习体验成功,享受快乐的有效环节。内容主要以口语检测和笔试相结合,形式可以多样。时间充足的话,可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也可利用早自习或晚自习对部分学生进行综合抽测;还可在课余时间,让每组的小组长对本组的学生进行简单的测试;每天的导学案检查也是一种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在知识掌握或口语表达方面的不足,并及时进行补充讲解,不让一个学生因此而掉队。

三。我的收获

在经历了这两天的思想洗礼之后,增强了我们课改的动力。促使我们努力在教学中尝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上充满了笑语,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着回答问题,小组合作的非常好,真正做到了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尽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单词到句子,再从句子到短文,从对话表演到知识点讲解,尽量让学生说,讲;尽量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让大家都懂得如何分工协作,如何团结友爱;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是他们获取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课改体会范文4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对于数学新课程、新教材有了深入的认识,我心中涌动着一股澎湃的课改激情。 一、培训心得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启动,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引发了课程目标、、教学行为、学习方式以及教育评价等全方位的变革。通过去新安县学习,听课学习我开始在教学中尝试改革。站在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在课改这一大环境下启用新方法、探索新思路、构筑新课堂。力求让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1、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主体化。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呢?主要是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教师不教,学生自己能提出的,教师不代劳。教师在课堂中要抓准机会,创设条件,让学生深入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在玩、说、练、议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学《半圆柱》体积和表面积时,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说算式,再经过交流合作结合一系列玩、说、练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入探究,这样不仅学生轻易掌握了所学内容,还启动了其思维。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课改体会范文5

一、引言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专业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由于民办高职院校的特殊性,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市场更加敏感,因此也更应该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只有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牢固树立以专业内涵建设为核心的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改革,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才能逐渐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正在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积极想办法进行专业改革和课程改革的创新探索。

二、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制约条件

1.课程体系落后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教育模式,近几年来发展很快。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但是,就高职课程体系而言,依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⑴在课程设置上,仍相当程度地保留着本科压缩型的课程模式,缺乏对课程需求的深入的调查研究,要么是对本科院校的专业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和学时量上进行简单增减,课程观念陈旧,缺乏有效综合,课程门类过多、过杂,难以体现高职教育教学特点;要么是“拿来主义”,对其它高职高专的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直接照搬,没有适合自身特点的改革与创新,缺乏科学的课程精选。⑵在课程编排上,存在着两种观念偏差:一种是因循守旧的传统观念,固守课程的学科性,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素质,重设计计算、轻实际操作训练;另一种是盲目过急的观念,忽视文化知识教育而过于偏重职业技能训练,陷入让学生先“学会做事”而后“学会做人”的思维误区。⑶在课程内容上,存在着繁、难、偏、旧的弊病,课程与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复,缺乏有效整合,既占用了教学时间,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开展,又降低了教学质量,不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⑷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出现了逻辑错误。传统的做法是在先了解到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定开设对应专业,然后制定专业培养计划,再组建专业课程体系,最后根据各课程选定教学内容。其实这是一种非科学的设计,因为无论哪一个专业,都有其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并有相应的知识、素质、能力等要求,它们的基础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构建课程体系的直接依据,因而必须先确定教学内容,再组建课程。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一般过程应该是:通过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把握社会需求,依据社会要求来确立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选定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组建课程,最后由系列课程组成高职课程体系。因此,必须加大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力度,科学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2.教学方法不对路

在课程教学上,一种情况是课程目标不明确,要么只强调理论知识学习,注重“应知”目标,而忽视了“应会”要求;要么既没有“应知”目标也没有“应会”要求,教师不清楚讲授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另一种情况是虽然比较合理地确定了课程的“应会”目标,但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应会”目标落实不够,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以致学生毕业后,不能马上适应岗位要求,造成学生的所学知识技能与工作实际的脱节。

3.配套设施不完善

众所周知,在高职教育中,电气电子类专业对设备的依赖性很强,学生应该有大量时间通过设备进行操作练习,否则学生即使学了理论知识,和实践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电子电气类专业实验室的配套设施尚不完善,给正常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和企业距离太远

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校三年,虽然学到了一些知识和技能,但在工作单位还需要一段时间上岗培训,不能直接应用,这不符合高职教育的宗旨。现在很多院校开始尝试通过工学结合的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在现阶段真正开展工学结合还存在一定难度。原因有如下几点:(1)企业的积极性不高。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谋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多数企业不会主动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因为担心实习会影响生产。(2)学校自身的优势不明显,社会知名度比较低,不能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与企业的合作也就存在一定困难。(3)国家政策的倾斜不够:如对承担学生实习任务的企业,国家有相应的优惠政策,就会好得多。

三、课改的思路和方法

1.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学院现有师资设备情况,准确进行专业定位。

(1)进行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市场需求通过市场调研,进行市场需求预测,使预测更加贴近市场,更能真实反映市场的本来面目。这样,学院在进行专业调整和制定招生计划时就能够有的放矢,提前做好自身的调整工作。只有专业贴近市场而设,培养模式合理,学生到毕业时才好就业,我们的学生才能受市场欢迎,我们的办学才能长久不衰。

(2)根据市场需求,结合现有条件,调整专业定位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定势的影响,人们对以发展应用型职业技能教育为主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目标的定位往往是注重其“高等性”,而忽视了它的“应用性、实践性和职业性”。作为高职院校,我们是培养应用技能型认为为主的民办院校,我们的办学目标就是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服务。我们没有国家拨款,我们靠的是自力更生,因此在进行专业定位时一定要结合市场需求和现有条件量力而行。努力做到专业定位准确,顺应市场需求,现有师资优势能够得到发挥。

2.和企业紧密结合,积极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引进合作伙伴。(注:这里的合作伙伴主要是指合作的企业和请企业里的人到学院做专题讲座)

(1)把企业引进校园把车间引进学校,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对企业可以降低经营成本,对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个固定可靠的实习场所,这是一种校企双赢的模式。引企入校,校企合作办学,首先,它破解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难题。有科研成果显示,人的职业能力有70%是在工作岗位上形成的。要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要真正实现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方式。高职教育强调教学同生产紧密结合,学生要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和技能培训;强调企业广泛参与,企业的师傅就是教学人员;同时,实习设备要先进、配套,这在设备购置的投入上要求很高。因此高职院校如果能够把企业引入学校,那是再好不过的选择。#p#分页标题#e#

(2)鼓励教师走进企业我们的教师有三个来源:一部分是从其他公办院校退休返聘过来的教师;一部分是从高校毕业直接走上教师岗位的教师,还有一部分是从企业聘请过来的教师,而在这三部分中,从高校毕业直接走上教师岗位的教师占大多数,学院鼓励教师进企业“充电”,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学习新的专业技能,提升原有的技能水平;另一方面也能让他们通过走进企业去了解现代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以便他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有方向性,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更能受市场欢迎。

(3)聘请企业生产一线的工程师到学院做专题讲座从企业、行业聘请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技术骨干,完善“双师结构”。和企业的结合不能光靠签个合同,而是要真正把一线熟练的工程师请来指导学生,这是最关键的。我们可以把某些课程交给企业,共同商量参与管理,这样就能够与企业深度融合,和企业无缝对接。

3.实行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和项目教学,忽略微观效应,注重宏观效果。

(1)结合课程特点,选择对路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板书和叙述,而是教师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将“活化了的知识”进行演绎,并以多种媒体形式传递给学习者,力求使学生系统、完整地掌握所学内容,改善和改进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将专业知识的教授和学生素质的教育与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课堂教学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教师在授课时,要结合课程特点,针对不同内容,恰当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陈述性的内容,做到叙述清楚、简洁,逻辑严密;对一些定理和定律,在叙述完其内容后,还应该强调应用该定理或定律时应该注意的事项,这样我们就可以对上课内容的选择和讲述方式进行有目的地调整,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做好课程之间的衔接,注重宏观效果我们学院的招生对象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但是有部分同学在高中阶段是文科学生,到了大学却选修了工科专业,这样给教师提出了一个难题: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参差不齐,基础相差悬殊,如何做到既能够让基础好的同学学好,又能够让基础差的学生跟得上?我认为做好课程之间的衔接很重要,我们不能只注重微观效果,而应该从宏观入手,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最终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4.通过精品课程带动一般课程的深化改革,通过构筑每个专业的课程群,使开设的课程紧紧围绕技能展开。

(1)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建设、一流实验建设、一流机制建设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通过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建立和形成适合自己学院实际情况的课程建设制度和运行机制,全面推动课程改革。

(2)以点带面,推动整个专业向前发展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带动一般课程建设,逐步建立和形成适合自己专业的课程群,使开设的课程更贴近市场,更能满足学生将来就业的需要。

5.通过创新课程和兴趣小组,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课改体会范文6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上一篇给教师的建议

下一篇励志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