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产业人才培养状况及应对途径

动漫产业人才培养状况及应对途径

 

安徽省“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转型,而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是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新兴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被誉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据中商情报网的《2008年中国动漫产业市场分析及发展预测报告》,中国至少有5亿的动漫消费者,带动着每年1000亿元的巨大市场空间。2008年安徽动漫业全年产值6000多万元,所占比重较低,只有解决动漫专业人才这块短板,安徽动漫产业才能加速发展。所以,研究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于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安徽省动漫产业人才需求分析   安徽省政府在《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把安徽省建设成为全国动漫产业中心之一和动漫产业强省的奋斗目标。并专门设立1亿元的文化强省建设资金,鼓励文化产业,尤其是动漫产业加快发展。全省目前有33所院校开设文化创意和动漫专业,为动漫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培养支撑。   伴随着安徽各类动漫企业的蓬勃发展,漫画、动画、主题公园、图书出版、手机动漫、网络游戏等动漫产品大量涌现;另外,合肥、芜湖等动漫基地吸引了大批动漫企业入驻;马鞍山市视聆通软件园公司、淮南志高文化科技动漫产业园、池州九华动漫产业园迎头赶上,安徽省动漫产业形成了竞相绽放的新格局,专门从事动漫生产的企业目前已有100多家,动漫工作室数十家,从业人员数千人,初步形成了从动漫原创、制作、出版、发行、媒体播出,到衍生产品生产、动漫教育等动漫产业体系。合肥、芜湖及马鞍山动漫基地正在加快建设,安徽省动漫产业发展对动漫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剧。   安徽省动漫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动漫产业市场人才需求存在一种怪想象:一方面,动漫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动漫企业也招不到所需的专业人才。安徽省动漫行业的人才需求总体呈紧缺状态,省内高校一致看好动漫专业的发展前景,在动漫产业快速发展的刺激下匆匆开设动漫专业,缺乏科学规划和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没有特色,专业建设与实际工作脱节,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滞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未能实现。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动漫专业课程设置的严重不合理性造成了动漫专业人才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的困境。   动漫专业教师严重缺乏   动漫文化产业具有岗位与技术的细分结构,同时也是知识、劳动、高科技密集型的文化产业,需要高水平的、能辅导学生创作出有特色的动漫产品的师资,但我国目前动漫专业培养出的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师资数量有限,远远满足不了高校动漫专业迅猛发展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专业教师只能是用转、并、靠的方式来培养,也就是说教师从计算机专业转到动漫专业,或美术专业转到动漫设计,通过让美术教师或计算机教师去参加短期的培训或者进修。教师边学边教,谈不上任何教学经验,更谈不上任何实践操作能力。有些学校会从动漫企业引进人才,但这种只有实战经验,而没有教学经验的技术人员根本不符合专业教学条件。以上种种说明我省高校严重缺乏“双师型”动漫专业教师。   缺乏科学的培养方案   由于新专业仓促开设,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课程教学计划一般是开设“美术类+计算机类+动漫专业类”的所有课程,而动漫教育是艺术创作的过程,文化艺术底蕴的形成不是短期内可以达成的。动漫的表达形式和基本内容对创作者的水平要求很高,不仅有技术方面的要求,而且还有艺术素质、计算机水平等综合素质的要求,但课程过杂,使人才质量达不到要求,势必影响动漫产业的发展。   没有突破学科教育体系   当前,很多院校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多年来并无多大变化,学科体系的烙印仍然明显,过分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只强调遵循知识系统的衔接性。虽然大部分院校采取模块式教学,但其模块也只是将不同的课程拼凑在一起,具体选择时仍然遵循原有的方案。在教学方法上,虽然基本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但仍然是以书本知识讲授为主,对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实践技能方面的培养明显不足。校企合作滞后,重学不重产,难以实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改变动漫教育现状的应对策略   构建突出动漫专业方向性的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要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市场需要的动漫设计艺术人才。动漫专业对美术绘画基础水平要求较高,但许多高职院校招生对象是非美术类学生。对于这类学生应偏重动画软件技术的传授,课程设置上专业基础课应加强动画造型与速写创作的练习,专业课以精通一个动漫软件为主。对于美术特长生就可以没有方向要求,但为了突出特色,可选择注重绘画与人物造型的二维专业方向。可以动漫专业产品项目驱动教学,并根据项目所需与产品制作流程合理制定课程,以期培养学生制作动漫产品,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以及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动漫专业培养方案应满足各个层次需求   在动漫专业的培养方案中,省内高等院校应分清各自的教育目标和责任,培养满足各个层次需求的动漫人才。文化、艺术和技术结合的模式是动漫产业最突出的特点。培养动画导演、编剧、前期创意等是美术学院及本科院校的教育目标和责任,而培养适应动画产业一线岗位上的制作人员,是高职院校及培训机构的教育目标和责任。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动漫产业的特点是各类动漫产品及其衍生物众多,动漫专业大多一门课程可出一类动漫产品,特别适宜于项目课程教学。所以,在教学模式上应一改过去固定不变的课程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教材,划分重点、难点,期末试卷考试,可采用结构化形态的项目课程教学。项目课程是指一个案例化的学习单元,它把实践知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情境结合在一起,是学习领域的具体化,它建立在职业技术教学论基础上,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选择、组织并学习工作知识的课程模式。动漫专业课程的教学最适宜采用这种模式,在操作项目、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这门课程的内容,具备所学的技能。#p#分页标题#e#   动漫专业教学应与市场接轨   高职院校单方面的培养教育模式已遭淘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贴近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在培养过程中强调实践教学,使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和企业密切合作。要让学生走出校园、走上岗位,适应岗位的需要。鉴于此,动漫教育要与市场接轨,走校企合作之路。校企合作能有效促进学生就业,有利于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动漫教学与市场接轨,学校要努力做好与企业联合的工作,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制作一些动漫产品,参加各类动漫节、动漫展,让学生长见识、补短缺。同时与交警管理部门、电视台、公安局、税务局等政府机构合作,免费做一些公益动画片、普法教育宣传片。通过以上种种合作,既可提升师生的技能,激发师生的创作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够从中获得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信息。   动漫专业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包含着沟通能力和影响力,团队精神的强弱标志着员工是否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工作。动漫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团队精神,每一个动漫产品的诞生都是团队合作的成果。因此,首先,高职院校应把专业基本功的训练作为重中之重,尽量将课程范围缩小,突出人才培养重点。其次,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动画短片制作是最能培养团队精神的教学环节,也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项目教学方式。因此,在毕业论文或毕业实习环节,以毕业短片制作代替,要求以团队合作形式,不能以个人形式出现。让学生经受团队合作的考验,知道如何与人相处,为将来更快地融入社会提供帮助。   培养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要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优秀的师资队伍至关重要。在加强动漫人才的培养上,必须建立一支精干的师资队伍。首先,根据课程或专业发展需要,有计划地派送教师到相关行业或有实力的动漫公司进修。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进和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通过专业研修、企业培训等方式来提高骨干教师的教学能力。其次,鼓励教师参加动漫职业技能认证培训,以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通过各种实习培训、行业研讨会等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再次,聘请动漫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讲授专业课。这些专业技术人员不仅专业知识过硬,更重要的是有一定的动漫设计与制作经验,学生从中受益的不仅是知识、能力的提高,而且能更快地适应实际工作。   解决动漫专业人才需求和培养之间的矛盾,是加快培养高素质动漫专业人才的关键,是支撑“十二五”期间安徽省动漫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矛盾解决应该系统化、多角度,从动漫专业教师培养、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合理构建专业方向、团队合作精神的培育等方面着手,结合自身特点,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动漫专业人才,促进安徽省动漫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