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教学范例

成语教学

成语教学范文1

提到成语的本义,即追本溯源的意义,对初中生来说显得较为困难,因为这会涉及到成语的出处和来源,不过也有捷径可走,初中课本中涉及到很多的文言文,不少的成语就来源于文言文,比如《出师表》中就有不少成语: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作奸犯科: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危急存亡: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临危授命: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计日可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还有出自《隆中对》中的成语:箪食壶浆: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鼎足之势: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犬马之劳:古地臣子对君主常自比犬马,表示愿像犬马那样为君主奔走效力。现在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根据文章的意思了解其本义,而且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势必会加深这些成语的讲解力度,这样一来,学生在应用时就不容易出错误。所谓成语的引申义,就是由本义推演而派生出来的意义。

由于成语的演变和长时间的应用,人们会在其本义的基础上加入许多的附加义,这些附加义后来就发展为成语的引申义了并掩盖了成语本来的面目,学生在应用时自然无从下手,错误百出。例如:七月流火:真实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然而,“七月流火”多年来却常被误用来形容暑热。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会进风,原指有根有据的事儿,常被理解为捕风捉影的意思。明日黄花: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古人多于重阳节赏菊,明日黄花兼寓迟暮不遇之意。后因以比喻过时的事物。但现在多指明日的新星,即美好,有希望的意思。走头(投)无路:走投,投奔。“走投无路”,比喻陷入绝境。

自出机抒(杼):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别出心裁,富有新意。机杼:织布机,又用来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不径(胫)而走:胫,小腿。“不胫而走”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传播流行。如愿以尝(偿):偿,归还、抵补,引申为“满足”。“如愿以偿”表示自己的愿望实现了。这类成语在理解上难度较大,而其引申义往往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得以发挥出来的,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细致地给学生讲解其引申的过程和适用的语境,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字典、词典来解决,锻炼学生深入探讨问题的能力。除了成语的本义和引申义较难之外,成语的褒贬义转化也是个难点。词义有褒贬,成语也是如此,由于语言的使用年代很长,在流动的历史长河中,词义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褒贬可以相互转化,如:“爪牙”,古代指勇士和武将,今天却表示“走狗”。“爱”,上古指吝惜,有贬义,今已不传。“诽谤”,古代指议论批评,今却表示诬陷。词义的褒贬往往最直接地反应在成语之中,所以,造成很多成语的意思褒贬出入较大。试举几例:“吞云吐雾”:原指道士炼丹,修身养气,不食五谷;后来,它的意义转化为专指吸食鸦片,含讥讽之意。

“如狼似虎”:在先秦时代指强悍勇猛,喻指军队的所向披靡,完全是褒义词语,但到了现代则专指凶恶残忍,是地道的贬义词语。“因陋就简”:西汉时期用作贬义,但今天却指凭借原有的简陋条件节约办事,含有褒义。“粉墨登场”:本来毫无褒贬含义,就是指演戏时的化妆和装扮。可是现在它比喻政客们登上政治舞台,含有讽刺意味。“眉来眼去”:古代指看来看去,是中性的。到了现代,这个成语却专指男女之间的眉目传情,虽说是中性含义,却总有点贬损的意味。

成语教学范文2

【关键词】幼儿;古诗;成语;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纲要》中强调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成语和古诗都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绚丽的奇葩。幼儿园的幼儿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适当地教给他们一些通俗易懂的成语和朗朗上口的古诗,对于幼儿来说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中国文学库中那么多的成语和古诗,到底如何选择?哪些内容适合幼儿呢?如何进行成语古诗教学呢?

一、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首先,选择幼儿最熟悉最喜欢的动物进行教学就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古诗《咏鹅》,熟悉了鹅的外形特征———白毛、红掌、长脖颈后,诗句就自然而然印在脑海里。又如成语“井底之蛙”,青蛙和井都是幼儿认识和熟悉的,在此基础上学习成语很容易明白成语的意思———呆在井底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鸟语花香”等相似的成语也是如此。其次,除了动物外,一些比较接近幼儿的生活、脍炙人口的古诗和成语也是值得幼儿学习的,比如成语“一心一意”“三心二意”。在生活中老师和家长总会和幼儿说:“你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哦!”,可是幼儿却不理解是什么意思,通过教学活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又如古诗《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枫桥夜泊》等都是耳熟能详的。最后,可以把成语和古诗教学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幼儿通过一日生活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比如,在阳光灿烂的春天,教师在餐后带领幼儿散步的时候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内的美景,并且鼓励幼儿看一看:“小朋友看!春天来了,迎春花、山茶花、杜鹃花都开啦,真是百花齐放,美不胜收啊!”不知不觉中,幼儿学会和巩固了成语“百花齐放”“美不胜收”。又如小班的幼儿每天吃午餐时很容易变成了一个“漏嘴巴”的小朋友,将米饭弄到桌子上和地上。要知道这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一种浪费。众多古诗中李绅的《悯农》,不仅可以让幼儿了解米是从哪里来的,还能感受农民伯伯耕种的辛苦,知道米粒的来之不易,从而让幼儿懂得不浪费粮食,要时刻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果实。

二、创设宽松教学环境,奠定扎实基础

不管是成语还是古诗的学习,都为语言学习积累经验,通过在环境中体现成语和古诗的内容,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和成语、古诗进行对话,将环境中的画面感印入幼儿脑海,不断巩固熟练,加深印象。比如在教室门口的展板上,可以展示亲子制作的调查表,调查表的内容有亲子成语故事表演的照片,以及幼儿自述成语故事,请幼儿互相欣赏、观摩。又如可以在每月创设介绍成语的环境,主要是一些名称和成语含义,并且会及时进行更换。在一个成语活动结束后,将幼儿在这个过程中的作品以及家园合作的成语反馈表布置在教室外面,让家长和幼儿一起感受成语活动的魅力。

三、教学形式多样化,促进全面发展

在《指南》中也指出,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可以玩中学,学中玩,做到真正的快乐学习。1.故事讲述法。对于幼儿来说,“故事”这样的形式是容易接受并且喜欢的。因此,教师可以把成语和古诗的内容编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在不知不觉中幼儿就理解了成语内容和古诗内容。比如,成语如虎添翼的故事:7岁的小虎外表看似健壮四肢发达,但其实是很胆小的。他朋友都知道他的弱点,每天想尽办法整他。后来找到了神仙赐予他一双翅膀,回到自己的部落,他成了名副其实的森林之王。从此,大家再不敢嘲笑他了。2.图片展示法。直观的视觉效果刺激幼儿的感官,让幼儿加深印象和理解含义,这就如音乐教学中教师常用的“图谱法”。这样的形式教师完全可以借鉴,用在成语和古诗的教学上。比如在花红柳绿的教学中,给幼儿看了桃花开了柳树绿的美景图,幼儿看到这幅场景后自然就明白了花红和柳绿的意思了。3.情节表演法。表演的形式是有趣且幼儿喜欢的。在幼儿理解古诗成语的内容基础上,可以让幼儿通过表演的形式来重现内容。除了重现内容外,还可以鼓励幼儿进行续编内容,让幼儿的想象力得到更好的发展。4.复习巩固法。合理利用幼儿盥洗、喝水、休息、午餐后的时间,让幼儿进行复习巩固。可以以视频、音频的方式进行循环播放,也可以以图片的形式进行呈现。已经学会的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复习和巩固,不会的幼儿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再次的学习和记忆,更重要的是不占用教师正常的教学时间。积水成渊,慢慢地,幼儿就累积学到了更多的知识。5.古诗新唱法。教学形式除了传统的学习外,教师还需要突破创新,古诗新唱就是一种最新最亮的学习方法。幼儿平时接触最多的是儿童歌曲,教师可以让幼儿学习古诗新唱,不同内容的古诗配上不同类型的曲子,让幼儿体会古诗的意境美,同时感受古诗新唱的无限魅力。如古诗《绝句》的内容是美丽雅致的,教师可以配上比较舒缓柔美的旋律进行吟唱;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内容念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可以配上节奏稍快稍活泼的旋律;古诗《凉州词》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对边塞战士的同情和对朝廷不满的愤慨之情,那么配上雄壮鼓点强的旋律最合适不过了。

四、开展班级特色,为教学添砖加瓦

除了集体教学外,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比如可以在相关的成语活动基础之上,让幼儿通过绘画、撕贴、折纸、立体造型、多种材料的等材料来进行制作和探索,更深层次地感受成语所表达的特殊韵味,再进一步学会运用成语,敢于用成语来表现生活。又如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给幼儿提供一些表演小道具,如头饰、挂饰、手偶、小舞台、故事盒等,请幼儿选择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有一种真实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幼儿就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对话,掌握故事内容,更加深了对此成语的印象。在晨间区域中也可以大大利用起来,比如语言区、表演区等,都可以开展此类活动。

五、家园合力,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家庭资源是教师幼儿园的宝贵资源,教师要合理地运用这一资源,得到最大的开发与利用。《纲要》中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是的,爸爸妈妈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配合、理解和支持可以让幼儿的学习事半功倍。在亲子配合中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延伸活动,比如“宝宝想说”:幼儿阐述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家长帮助其记录下来;“诗配画”:家长和幼儿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为古诗设计了合适的画面。“演一演”:贴上幼儿在家里亲子表演的照片,以弥补在学校没有表演到的遗憾,同时加强亲子交流的机会。在表演过程中,幼儿通过动作诠释成语故事的内容。通过这种形式的亲子互动,让家长更多的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发现不足。

参考文献:

[1]徐顺霞.如何提高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J].教育,2017,(12).

[2]凉州词的诗意[OL].

成语教学范文3

关键词:成语故事;历史教学;运用

成语故事既是中学历史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学历史课程内容的存在形态与表达方式。很多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意义深远的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运用成语故事,有助于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兴趣,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以及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全方位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一、运用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只有让学生对历史学科本身产生兴趣,他们才会自觉投入到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成语故事,引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充分关注,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求知欲与探索欲望,以提高教学效果,有效实现课程目标。例如,在七年级“秦王扫六合”一课教学之初,为学生播放了一段“图穷匕见”的视频。视频播放结束时提问:同学们知道视频的主人公是谁吗?学生回答是荆轲。你们还知道荆轲的哪些故事?学生思考片刻后回答:荆轲在离开燕国的时候,他的好友曾经在易水边为他送行,那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就是说他的。在引导学生分析研讨后,继续问学生是否想知道荆轲死后燕国怎么样了?学生都表露出想一探究竟的神情,从而顺势开始讲授相关的历史知识。

二、利用成语故事,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现代历史教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也是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成语故事,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一课时,播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让学生在这首豪迈的歌曲声中感受东汉末年的时代风云。待歌曲播放完毕之后,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三顾茅庐”四个字,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个成语说的是谁的故事吗?”“那你们还知道哪些成语是关于三国时代人物的?”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鞠躬尽瘁’说的是诸葛亮。”还有的说:“‘七步成诗’是说曹植的。”……追问:“你们知道这些人物所属的国家最后都怎么样了呢?”在学生思维处于“愤悱”之际,不失时机地开始讲授“三国鼎立”的故事。这样的引导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加深了他们对历史知识和历史人物的了解,而且还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促进了学科素养的提升。

三、利用成语故事,提升学习效果

除了利用成语故事辅助教学以外,教师还可以创设成语故事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记忆。教师可将一些成语写在纸板上,然后将这些纸板放在一起,让学生随意抽取,根据抽取到的纸板回答相关历史问题。如抽到“四面楚歌”,学生就要回答秦汉时期的相关历史知识;如果抽到“入木三分”,就要回答三国两晋时期的历史知识等。这种做法,不仅让知识学习变得更有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参与,还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另外,在复习巩固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将这些成语按照历史顺序进行排列,来记忆历史年代和历史知识。

四、利用成语故事,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成语教学范文4

语义学相关理论认为,短语并不是由一堆毫无联系的单词组合而成。相反,短语是由一些在意义上相互联系的词语组成,也就是词语之间构成的相互关联的网络,这个网络体系就被称之为语义场。在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会涉及很多专业词汇、术语、习惯表达与固定搭配。如果适当运用语义学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能够更加高效地帮助学习者掌握其准确含义,并了解其实际运用。可以将单词和短语按照不同主题进行分类,每个主题下的词汇由于语义上的联系形成了记忆中的词汇套,构成不同的语义场,形成完备的词汇体系。学习者能够在系统化的词汇学习中,建立有规律的词汇范畴,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还可以将具有相同或相反的意义词汇进行分类,通过联想记忆法来帮助学习者拓展思维、习得语言。商务英语专业词汇教学不应该是单纯的词义解释和填鸭灌输,而要帮助学生能够将所学词汇运用到对外交流和外贸业务的实践活动中。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努力提高其语义认知能力。作为词汇教学的实施者,教师可以通过语义场,并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和完善,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不推动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

二、语义学与阅读教学

篇章阅读的基本要素是词汇和句子,对词汇、句子结构的分析在阅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样的分析绝对不能只停留在语言的表面形式上,而应着重关注语言的具体意义及其作用。语义学当中的概念隐喻和语篇分析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帮助阅读者挖掘篇章深层含义,准确把握篇章主旨。

(一)隐喻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在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的阅读教学中,常利用某些隐喻的功能来解释抽象、复杂的概念,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篇章内容,掌握篇章主题。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开启隐喻思维模式,实践学生头脑中的隐喻认知功能。并通过阅读教学过程,打开学生的想象,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从而通过上下文的认知来更为有效地理解篇章。在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的阅读教学中,不难发现篇章中有些词语的隐喻含义是根据具体的语境产生的。因此,篇章的阅读需要学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作者的所使用的修辞方法以及论证方式,还要进一步了解基于篇章阅读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的认知范畴、思维模式以及其文化背景,甚至还有必要熟悉作者的个人喜好、主要观点以及基本思路。教师在完成阅读教学和实践时,可重点提示某些词汇、句子、段落的隐喻功能,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背后的隐喻含义。阅读教学和实践的过程绝对不是被动的语言解码,而应是积极构建意义的过程。对于具备共通性的中英文隐喻,只需要教师稍事提醒,帮助学生分析隐喻概念,即可了解篇章的主旨,了解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英语独有的隐喻表达,则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背景补充,即通过具体熟悉的事物来理解陌生复杂的认知范畴;而对于具备冲突性的中英文隐喻,则需要教师进行进一步的背景挖掘和语料研究,然后再进行讲解和分析,避免矛盾和冲突。总之,在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的阅读教学中引入对学生隐喻思维能力的培养,符合语言学普遍认知规律,同时有助于激发学生二语习得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二)语篇

语篇即在交际过程中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由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构成语篇的各成分之间在形式上是关联的,在语义上是连贯的。在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的传统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将篇章划分为几个部分,然后针对每部分开展单词、短语的学习。在完成词汇的认知后,再组合成句子、段落进行理解。虽然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词汇和短语的具体使用,拓展了词汇量,但是难以从整体上把握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的意图,熟悉篇章的框架,缺乏整体性。在商务素材的阅读过程中引入语篇分析的方式,能够提高阅读效率,理解篇章主旨。所谓语篇分析,是针对超出单句长度的句子或这些句子所构成的段落进行的语言分析。语篇分析主要包括衔接和连贯两种方式。衔接即体现在语篇当中的具体表达,是通过英语语法体系、语用学相关原理来剖析词义、句法和句子之间的关系来完成语篇衔接的方法;连贯是没有体现在语篇当中的抽象表达,即词汇、句子、段落在意义上的衔接。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语言交际的过程,即交际者通过积极的思维来完成对书面素材的识别和理解。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分析语篇的结构,分析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在形式上或意义上的连接和衔接。此外还要通过连接和衔接为主的语篇分析方法,推导出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做到理解整个篇章。

三、语义学与翻译教学

语义学的基本原理同样可以运用在商务英语核心课程的翻译教学过程中。众所周知,翻译的过程实际上是由译者跨越语言、文化、时空等范畴完成的交际活动。而语言交际活动离不开具体的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翻译质量的高低与语言交际存在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绝对不能割裂开来。理解翻译素材的原文意义要根据源语言存在的环境,如果一旦脱离了具体的语境,那么就很难做到正确理解语篇的主旨大意,出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不对等甚至出现矛盾对立的情况。语义学的研究意义在于研究语义结构,即基于意义的成分分析;研究语义关系,比如同义词、反义词;研究句子的整体意义,词汇意义、语法关系,如句意或作文原则;研究语言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将语言学上述原理融入到翻译教学实践中,运用意义的成分分析法,对词语的意义进行深层细致的解析,能够精确区分词义的细微差别,避免模糊或重叠的现象。此外,语义学界定的四个语义范畴也对翻译教学有着极大的启示,即事件范畴、事物范畴、抽象范畴、关系范畴,并以此来区分和研究词类。语义学为指导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的翻译教学与实践重点强调,语言的差别不在于表层的句子结构,因为在深层结构上任何语言都是类似的。同样的句子结构可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意义,而即使不同的句子结构也有可能具有相同的意义。这样一来,作为译者我们可以做到尽量避免不受源语言句子结构的影响,能够更加准确的分析成分,实现目标语言的精准对应。因此,语义学的相关原理与翻译教学与实践有着紧密的关系,换句话说,对语义学研究得越深入,越能提高翻译教学的效率,实践翻译实践的价值。

四、结束语

成语教学范文5

(一)教学现状

众所周知,我们过去的教学方式只是老师进行单纯乏味的讲解,学生被灌输思想,然而现在采用的模式和过去的老旧方式不一样的是,我们现在采用的远程教育打破了以往的那种单单凭借老师教的过程,而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学习目的,老师在学习中扮演的角色变成了帮助者以及辅助者,而不是以往的那种主导地位。这样就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更加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他们主要依靠媒体等远程方式进行。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是远程进行,辅导老师不能很好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就不方便分层次地辅导教学,不能实行有效的监控。

(二)学生方面的现状

由于我们的远程教育针对的学生对象存在很大的差别,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的在校生,还有很多参加工作之后的学生,因此很多时候他们面临各种很大的压力。除此之外,他们的基础也相对地不太好,没有足够的词汇,特别是文学作品相关的各类修饰手法以及文化背景、宗教习俗等没有很好地了解。有部分学生对于远程教育没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因此他们的学习被动,没有计划,盲目进行,而且不能很有效地使用现代的科技软件等。

文学赏析相关课程的学习方法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者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只有那些正确引导学生的老师才是好的老师。特别是在当今的远程教育模式下,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就成为当前工作的一大重点以及难点。在我们具体的英语文学工作中,就要认真地将各种类型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综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以及合作的能力。真正的将引导、自主学习以及合理有效的监控,还有各种有效的评价工作做到实处。下面具体就这几点进行简要分析。

(一)要将课程导学工作做到精确合理

下面具体讲讲何为导。所谓导,通俗地说就是合理地引导学生学习,要不断地引导他们认识到我们学习的目的以及各类要求等。我们一开始的时候可以先进行简单的作品阅读,这样能有效地树立学生的信心,除去他们的恐惧心理。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日常所建的各类成语以及书报等的标题所引用的修辞等文学手法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就能够将复杂的文学和我们简单的生活进行有效的连接。我们可以重点讲解常用的方式,举例进行,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文学。通过对各类文本的阅读,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自身的表达能力。我们不可以急躁进行,要慢慢地深化,给学生一个接受的过程。对于其中面临的难点,我们一般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对于此过程中学生面对的各种难题,我们要通过网络以及 QQ或者电话等多种方式进行解答;设立专门的难题辅导专栏等多种形式来有效地为学生排解遇到的各类问题,目的是为了更方便学生学习。除了上述的两种方法,我们也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和学习内容相关的网站等,或者是推荐一些由世界著名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等,这样他们可以将枯燥的知识转化为更加简单有兴趣的学习方式来进行,更好地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文学的方法。

(二)要不断地改良学习方法

只有掌握了合理的学习方法才能更加有效率地进行学习,开展各项活动。因此我们的学员可以通过组成自发的学习小组或者是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等各种方式学习,会有很好的帮助。第一,开展自主化的学习。在当今的开放环境下,学生必须要做到很有效的自我管理以及学习发展并及时进行反馈,只有做好了这些才能确保我们的自主方式的学习能够真正地开展。在具体的导学中,既要做好引导作用,引导他们制订合理的计划,并认真详细地介绍各类教学相关资源的使用方法以及功能等,这样学生就能够自主获得各类相关的信息,对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要做到,不断地向学生介绍讲解对我们学习有帮助的各类实用技巧等。像是依据文章的前后文来猜测词义;阅读时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很好地掌握文章的结构意图等。我们还可以根据已有的信息来获取文章隐含的意义,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要表述的深层次内涵。这就要求学生们要认识到自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处的位置,更好地帮助他们独立学习,并进行积极的信息反馈等活动。第二,开展多形式的小组学习等。具体开展时,学员可以根据老师的指引,并结合自身的特点,自发组织各类讨论学习小组,对学习的各类话题进行深入的讨论研究。这时每一位学员都可以随意地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学习中面临的各类问题等,大家通过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彼此完善;同时还可以背诵优美的段落,或者分角色扮演,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的氛围里,最终在无形之中,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对学习有意想不到的帮助。

(三)要加强对学习过程的监督

远程开放学习有很强的自主性以及随意性,这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不能连续有效地进行,学习进度以及步伐不能得到保证。因此,依据这种特点,就需要我们的老师进行相关的各类监督以及控制工作,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第一,对过程的监控。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认真地把如下的工作做好,比如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等。可以按学期或者月份或者一周等的时间来具体地实施文学作品欣赏。每天都要做好相应的记录,定期审核所做计划的合理性,不断调整方案,到学期末可以采取验收对照工作,我们可以将这些工作记录到对学生的评价里去,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日常的学习中,可以通过不断地解答疑难问题等途径与学生保持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将工作做好。第二,对于进度的掌控。老师在做具体工作时,可以以书本为依托,按文学体裁的不同按月上传各种学习任务以及辅导材料等。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层次,更加易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还可以实时地进行在线测评,认真地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进度问题,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

(四)要认真落实好评价工作

我们在教学中开展的各种类型的评价活动,都是为了更好地激励以及辅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具体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以及方法、能力等,只有做好了这项工作,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展开学习。1.学生的自我评价内容。具体的评价包括评价他们的学习计划能否合理完成,能否真正掌握学习内容等;我们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做好日常的记录工作,这样能帮助他们很好地进行反思,通过不断的反思然后制订更合理的计划。总之做到有效地自我测评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这样就无形之中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2.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这类评价的内容也很多样,具体地包括对参加小组的次数以及对待学习的态度、平时的表现、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等。我们要合理发挥学习小组以及网络等高科技来认真及时地将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展示。以此来更好地让学员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最终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热情度,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学习。3.授课老师给出的评价。老师的评价内容相对的具体点。主要包括学生对作业是否及时完成、辅导情况以及其他形式的内容,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的自身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在学期结束的时候做出最终的合理评价。#p#分页标题#e#

结语

成语教学范文6

1.1我国大学诚信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我国高等院校,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即中国最传统的教学上课,老师为主学生为辅,一对多进行诚信理论知识传授。除此之外,由党委、团委领导的学生组织也在积极地宣传诚信理念,引导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理论教育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学习课本知识,常见的诚信教育科目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思想道德修养。这些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使大学生可以拥有面对未来的信心与承担责任的勇气。第二种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从古人的事例中了解到诚信的重要性。从耳熟能详的成语如“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到脍炙人口的谚语如“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从“商鞅辕门立木”到“曾子杀猪教子”,“言必行,行必果”一直是中国人所坚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这样,我们的传统文化就为今天的大学生构建了一个朴素的诚信观。

1.2我国大学诚信教育的特点

(1)注重理论教育。

目前在我国大学的诚信教育中,课堂还是无法越过的一环,高校教师通过传统的讲课,向学生传授诚信知识,并通过考试的形式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机械化的试卷及标准化的试题,无法反映出学生对于诚信品格的真实体验。这些古板陈旧的诚信教育方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对趣味学习的期待,更无法使学生拥有诚信学习的高度热情与积极性。

(2)教育内容富有中国特色。

我国高校实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诚信教育,要求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等,排斥西方所谓的个人主义和拜金思想等等,要求学生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理念,明确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当代极具个性的90后大学生们,对于这些教条化的内容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对诚信理论的学习产生厌烦,甚至对于上课做出敷衍了事的行为。

2日本大学的诚信教育

日本的学生自入学第一天,就会开始诚信教育。每个学生都会被分发一本道德手册,叫做“心的笔记”,这本手册中叙述了各种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而诚信就是其重要内容之一。这本手册被日本学生当作必需品,也被当作每个人做人的参考标准。日本高校非常重视全面培养,日本的学校、家庭与社会高度配合,多方位多角度地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为顺利开展大学生的诚信品格教育而奋斗。

2.1日本大学诚信教育的主要内容

(1)系统的理论教育。

日本的诚信教育并非自大学而始,也非自大学而终。整个国家对于诚信教育非常重视,他们认为在学生阶段,通过各种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是不可或缺的。日本所有的大学都会开设一门以诚实守信、文明礼让、正直勇敢等为主要内容的伦理课,并且在日本大学中,“思想道德实践课”被硬性设定为必修科目。不仅如此,有关诚信培养、道德教育、社会价值、人生价值等内容的选修课程也在日本高校中广受好评。这些系统的理论教育初步奠定了诚信教育的基础。

(2)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日本高校对学生的诚信实践非常重视,各学校除了理论教育之外,还以诚信教育为基础,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日本高校鼓励学生亲身体验,鼓励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社区走进人群,并且要求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会如何与人和平相处,学会尊重他人的行为,懂得爱惜自己的人格。日本高校都会不定期安排学生外出体验,给学生足够独立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切身体会诚信的重要性。学生在经常性的实践教育中,逐渐认识到诚信对于自己以及对于社会的作用,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独立的人格与优秀的品质。

2.2日本大学诚信教育的特点

(1)理论与实践并重。

日本高校对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做得非常到位,理论与实践并重是日本大学诚信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一方面,各个高校开设各式各样的伦理教育课,让学生对道德有了基本的认识与了解,懂得如何分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自己的道德底线。另一方面,日本高校在理论教育的基础之上,开展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安排学生真正走进社会,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尽情体验,从而让学生学会在社会中如何做人、如何处事。除此之外,日本高校也经常就一些典型的反面教材来与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白诚信的重要性。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方针,是日本高校诚信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重视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日本是世界上公认的家庭教育出色的国家。在日本,父母会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日本的家长会以合适的角色与孩子相处,当孩子做出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或者萌生不诚信的想法时,家长不会对孩子进行“棍棒式教育”,而是讲清道理,耐心地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让孩子理解与接受。日本家庭出色的教育,对于孩子诚信品质的培养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3)社会全面配合。

日本高校的诚信教育之所以能取得耀眼的成绩,与日本社会为其创造的良好氛围紧密相关。日本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抱以非常支持的态度,十分乐于为此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除此之外,政府等有关部门对高校诚信教育的监督也是不可或缺的,社会的全面配合在日本高校诚信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日本大学诚信教育对我国大学诚信教育的启示

(1)弘扬优秀文化,营造诚信氛围。

我国五千多年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讲,诚信是立人之本,强国之根。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在社会、学校营造一个诚信的环境,对于长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和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既有效又可行的方法。

(2)丰富教育方式,理论实践结合。

我国大学诚信教育方式总的来看还是比较单一,课堂教学即简单的理论灌输式教育占据主流地位,单纯的一对多被动式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高校应在实施理论教育的同时,经常性地向大学生宣传诚信理念,鼓励学生进入社会,通过深入社会现实生活来切身体验诚信的存在,使学生可以从心底里认同并且接受诚信教育,进而促进国内高校诚信教育的发展。

(3)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制度,加强信用监督。

档案,代表了一个人的信用,尤其是在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的21世纪。大学生终究要步入社会,从而建立个人档案对于每个人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并不健全,很多大学对于学生的诚信行为并没有列入档案中,对于不诚信行为也没有完全计入个人档案给予警告。我国应逐步建立完善的个人诚信信用档案,将诚信档案作为个人信用记录的一个重要分类进行监督管理。如此一来,对大学生信用的教育与评估机制就会相对完美,从而进一步发展诚信教育。

(4)提供良好的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形成完美的教育合力。

仅仅依赖学校进行单一性的诚信教育,虽然可以稍见成效,但是缺乏多方面的配合,其效果会大打折扣。社会、家庭和学校应该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尽自己的全力,铸造好自己的平台。在我国,很多家长不仅无法成为学生的榜样,甚至有些父母会纵容学生的不诚信行为,这就使得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清醒的认识,难以做到诚实守信。其实作为家长,应该自觉遵守诚信道德规范,从小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让孩子在诚实守信的环境中成长、熏陶,故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对诚信的认可。家长也应该定期向学校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与学校进行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品格发展。此外,社会也应形成良好的监督环境,并尽力提供相应的活动设施及环境。只有三者完美结合,才能创造出最好的诚信教育体系。

(5)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成语教学范文7

教材中不乏一些精彩的篇目。但是,我们教者要注意,那些只是精彩篇章的一部分。我们教师不可能引领学生读遍所有的精彩篇章,所以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语文需要学生自己咀嚼、消化、吸收和运用,作为教者,我们可以督促学生积累一些好的语言,背诵一些好词好句。为了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好词好句,布置模仿一些篇章做一下练笔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教学《四时的情趣》一课之后,虽然清少纳言的语言习惯和我们今天有所不同,但是,那种对四季热爱的情怀哪一个人都会有。

我抓住孩子爱幻想的特点,提醒他们写一下自己的“四时的情趣”,并且要求写每一个季节的时候都要用上一到两种修辞方法。结果学生完成的非常好。把积累的语言运用到生活中去,逐步形成一定的语言习惯,其实,他的语言素质就在慢慢养成。

教学中不断纠正学生表达时候的语病,锻炼学生说完整话

学生刚刚人学的时候,由于来自不同的家庭,甚至来自不同的民族、地域,所以语言习惯也有所不同,方言土语很多。还有的说话,不完整。作为语文老师要细心地抓住学生每一句话的语病,及时纠正。这个时候,既要保证孩子的自信心不受挫,又要保证孩子记住这次错误,下次不再犯错。我往往要求孩子把带语病的话重复几遍,直到说得清楚。有的老师可能是觉得占用时间培养一个孩子不值得,殊不知,孩子们生活在一个集体里面,互相交流的时候都是互相影响的。而且,教这个孩子的时候,别的孩子也在听,对他们也是一种教育,至少可以让他们懂得倾听。

让学生走进生活,深入生活,体会生活中的文化,开展语文实践

生活处处有语文。孩子们刚刚接触语文的时候,只认为教科书里的东西才是语文。其实,生活中的语文是方方面面的。比如在教学《马》这个单元的时候,我让学生寻找关于马的知识。学生惊喜地发现,在《诗经》中,马的名称就有二十多个马字旁的字。带马字的成语,描写马的诗词、歌曲、戏剧、方言都有很多。了解到马作为古代的交通工具在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这次语文实践活动,同学们懂得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知道语文几千年来在社会上的传承,懂得了语文的工具性,更加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结合教材,开展语文实践

生活中处处用到汉字,但是有很多错别字,这无疑对刚刚参与学习活动的小学生造成一些影响。学生甚至跟家长学习了一些不是字的“字”。所以,我们教者就要不断地帮助学生纠错。我甚至领学生到街上去找广告牌中的错字。现在有的商家为了广告效应,随意篡改成语,比如默默无蚊(某蚊香广告)、一戴添娇(某女帽广告)、咳不容缓(某咳药广告)等等,这些都是对孩子们错误的影响。所以,我要求学生准备“错别字本”,自己当小医生,留心生活,关心生活,结合生活学习语文。

抓住生活中的细节,提醒学生养成好的语言习惯

在教学生活中,与孩子朝夕相处时间长了,孩子会把我当成知心的大姐姐,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事以及家里的事讲给我听。这个时候,往往会体现出孩子们在语言上的错误。我就及时地抓住这些问题,在游戏中、在闲聊中就把错误改正了。作为学生,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在生活中时时处处体现较高的语文素养,才能使我们国民的人文素质有所提高。从这一点上看,教师的责任非常重大。

成语教学范文8

习惯用语的语言文化差异习惯用语与国家、民族的风俗习惯密切相关,具有浓烈的民族色彩。比如:汉语中的“壮如牛”,英语中表示为“asstrongasahorse”,而英语中的“theappleofone’seye”(直译的话是“眼睛的苹果”),在汉语中是“掌上明珠”的意思。又如:“greenfingers”(直译为:绿手指),实际是表示“擅长园艺”的意思。汉语和英语的习惯用语在长期的发展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许多英语成语在特定文化中形成,如:“aJudaskiss”指犹大之吻,来自圣经故事,翻译成汉语则表示“口蜜腹剑”,而“Achilles’heel”指阿基里斯的脚踵,来自古希腊战争的故事,最优秀战士Achilles死于他致命的脚踵,表示“致命的弱点,软肋”的意思。同样的意思在不同的文化里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许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喜欢望文生义,一味地根据中国的传统文化加以理解,就很容易感到迷惑不解,造成学习障碍。

日常交际的语言文化差异日常交际与文化密切相关,汉语和英语因各自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俗的差异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例如:中国文化注重人的社会性,习惯于互相关心、爱护,人情味浓,因此,在汉语交际中,相互打招呼往往除了“你好”以外,还会问“你去哪儿?”、“吃了没有?”等表示关心的话语。而西方人更强调自我中心,用汉语的方式表示问候往往会使西方人不理解,觉得干预了他们的隐私权。再比如:在汉语中我们介绍一位老师通常说:“这位是某某老师”,而在英语中,“Teacher”仅表示一种职业,不能和人名连带。若不了解这些日常交际的语言文化差异,就很容易造成社交的不快或梗阻。

利用网络直观导入,跨越文化环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兴趣成教中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模式使得英语学习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缺乏对异国文化的了解和真实语境的把握,因此,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对语言文化的了解。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的直观教学手段,跨越文化环境障碍,提高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以《开放英语2》中Unit23《着装》为例,除了课文本身的讲解之外,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的着装差异,更深层次地理解英语文化内涵、风土人情等,我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本课的课文内容播放了有关西方的服装背景知识,进行服饰文化的导入式讲解,同时再与中国的服饰文化进行对比教学,培养学生英汉文化的融合意识。通过对西方国家着装的图片、视频的观察,学生获得了直接的文化体验,不仅了解了国外服饰着装风格,还了解了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由此实现了文化环境的跨越,使英语的理解学习变得容易,因而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兴趣。

深挖教材文化信息,跨越文化背景,提高学生英语感悟能力“语言像一面镜子,反映一个民族的全部文化,又像一个窗口,揭示该文化的一切内容。”[2]而我们平时的教学只重视语言形式的教学,却忽视对所学语言的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从中寻觅有关异国文化背景知识的信息,帮助学生实现文化背景的跨越,提高学生英语的感悟和理解能力。以《开放英语2》Unit27《过去与未来》为例:本课旨在向学生们介绍互联网带给人们生活的变化。这一课承载着整个单元重要的文化信息和背景资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的文化背景,教师可以向学生详细介绍微软之父比尔•盖茨的成长经历:他如何从一个哈佛的退学学生成长为如今资产净值564亿美元的微软创始人等。以此对教材文化信息进行深挖,使学生逐步增进对互联网知识和背景的了解,实现英语感悟能力和自觉意识的提高和知识的迁移。

设置特定语言情境,跨越交际障碍,提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交际,人际交往离不开文化。在东西方的跨文化交际中,若双方缺乏对彼此文化差异的了解,社交中必然会产生误解,造成交际障碍,甚至导致严重的差失。《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目的的表述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3]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始终以沟通交际行为重点、语言使用为关键,尽可能地设置特定的语言情境,给学生更多真实的练习场合接触英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敏感度,跨越交际障碍。以《开放英语2》Unit33《新餐馆》为例:为了帮助学生进行很好的交际训练,我首先向学生们讲解中西方的饮食文化,然后再根据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影片自主观察各种西方的餐桌文化,并模拟了多种不同的语言情境,运用英美惯用的表达方式提问:“Whatisthedifferencebe-tweenwesternandChinesetable’smanners?”让学生们相互讨论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通过这样模拟情境训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真实的跨文化交际环境中,有助于学生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缺失,从而跨越交际障碍,提升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