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偏离与语言教学探索

语言偏离与语言教学探索

作者:蓝卡佳 单位:遵义师范学院

语言偏离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问题,新的媒体又催生了新的言语表达方式。“偏离”是指对常规的背离。在语言领域,王希杰先生把语言的规矩形式称之为“零度形式”,对零度的超越,突破,违背便是它的“偏离形式”。时代的审美心理促使人们寻求新奇的言语创作;而对于成人来说,语言的偏离带来了某种程度上的审美愉悦。但是当人们在参与这种言语创作并体会其新奇美感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处处可见。作为师范成人教育的语言教学,语言的规范化因此成为一个不得不关注的焦点。当前言语形式的偏离,渗透到了现代汉语的音节、语素、词、短语、句子、语体等方方面面,它还包括成人教育中师范教育语言的偏离。如文符并用,词义变形,语法偏离,语体变异,以及语言暴力等。作为师范成人教育,我们培养的对象大多是基础教育的师资,他们的语言规范直接影响到中小学生,所以,成人教育的语言教学关乎今后受教育者的语言规范与健康。

一、当代言语作品语言偏离的具体表现

(一)言语作品中语言符号的多元在当前的语言生活中,经常可见在中文字符的语流中间插符号。用不同语码的视觉形象和谐音特征,再引进社会时尚元素,使语言形式多元。为交流方便,符号的使用也是各种各样的。汉语拼音字母组合,如“MPJ”(马屁精);谐音缩写,如“FM”(followme跟我来)。还有一些表情图形,如“(S—S)”表示贪心,“-9”表示舌头舔着嘴唇笑。这种偏离,目的是制造形式上的视觉美感和语义表达的游戏因素,寓庄于谐,带有很浓的成人语言使用的特点。

(二)具体语境中语义的偏离语义的偏离是语言偏离的一大表现,如“旧词新义”现象。“旧词新义”是指词语在原有词形和词义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意义,且这一意义已经比较普遍地在语言中使用。如:当前普遍流行的“下课、阳光、充电、断奶”等词,都由最初的单义发展出一系列的新义,而且有相当部分新义有泛化的趋势。如:“充电”,旧义“把电源接到蓄电池等设备上,使电池重新获得放电能力”;新义“比喻通过学习补充知识,提高技能”等。新旧两义都有“补充”这一动作行为。“断奶”,旧义“指停止给婴儿吃奶”;新义“比喻国家或上级主管部门不再予以经费支持,而让其自谋生路”。新旧两义都有“停止供应”的含义。由于旧词新义的泛化,语义的主体发生转移,很多不规范的临时别解词义也就跟着出现。如“大虾(大侠)/青蛙(丑男)/神童(神经质儿童)/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可爱(可怜没人爱)”等(旧词别解);“超女/酷哥”(词义新解)。这一类语义偏离,作为一种流行和时尚,很容易由成人言语而泛化。这种现象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也是我们的师范成人语言规范教学的一个难点。

(三)言语作品中语法的偏离言语作品中语法的偏离历来就有,在古代的诗词中也不乏其例。但是诸如“很中国、非常男女”等;又如“上课ing”、“今天玩得很high”等;又比如“他的衣服酷毙了”“你的头发帅呆了。”这些非标准的语法形式逐渐在言语中出现,其泛化势必对汉语的规范性造成破坏,也必将对学生正常的语言习惯的养成产生负面影响。这些现象也应该引起我们师范类成人语言教学的关注。

(四)言语作品中词语跨语域使用的偏离由于社会生活的某些变化或人们的某种心理需要,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每时每刻都有大量反映各行各业变化和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新词新义和新的语用形式涌现出来。在媒体强势的影响下,也会出现跨语域的词语使用泛化。如:“她是学术届的超女。”“/删除烦恼/设置幸福//粘贴美丽心情/打印迷人笑脸”等。又如:“感情欠费/爱情停机/诺言空号/信任关机/美好不在服务区/生活彻底死机”等。大量的跨语域言语使用,能够在成人语言中收到新奇而陌生化的审美感受,但是,作为师范教育的语言教学,如何来把握新奇与规范,时尚和标准,这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五)语言暴力的言语偏离在成人言语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自觉的语言暴力。所谓“语言暴力”,就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以言语的方式责罚学生,用语言攻击来伤害学生心理的行为。教师是成年人,而学生大多是未成年人,这就决定了教师语言的强势和学生的被动接受。教师的语言暴力诸如有意识的责备,“你有没有脑子呀。”“/你怎么这么笨。”等,这是最为普遍的一种语言暴力。其次是无意识的口头禅“你真是无药可救了”/“我受不了你了”“/笨蛋”“/弱智”“/真没出息”“/白痴”等等带有嘲讽、贬低、批评的语言。这些有意与无意的言语形式,会给学生带来长时间难以愈合的心灵伤害。

二、语言的偏离与成人教育语言教学

(一)语言的偏离影响规范语言的学习和使用

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语言规范的主要标准是适应全社会大多数人的使用需要。当代言语作品出现的语言符号的多元,语义的偏离,语法的变异等,虽然在表达上有它独特的表现力,但是从交际工具的全民性来说,其普及度在当前语言生活中还不具备。师范成人教育的语言教学,规范化教学应该是关键。成人师范教育培养的是师资,他们的责任是承担基础教育的语言教学。如果他们一味地模仿和追新逐异,规范语言的掌握和传承将会是一个值得担忧的问题,因此对于语言的偏离现象应该积极予以规范。语言符号的读音规范、形体规范应该是基础,教师基本技能的培养应该成为师范成人教育语言教学中的关键一环,因为这是最基本的内功。

(二)师范成人教育语言教学的规范化意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范成人教育的语言教学,首先应该给学员明确的是语言的规范化意识。我国早在1958年就开始实施语言规范化工作。2001年又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各地也相应出台了贯彻落实的相关法规,但是全国各地的响应程度并不统一,实施力度也不均衡。语言规范是社会全体成员在“自我调节”基础上对语言生活现象的一种自觉管理。社会对这种自觉管理的态度应该是既要遵从人们的语言习惯,又要注重规范语言的示范作用,语言规范仍然需要行政手段的干预。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组织应该在立法干预方面做更多的工作,作为教师的摇篮———师范成人教育的语言教学更应该承担起规范化工作的重任,强化语言规范,身体力行地做规范语言的捍卫者。在教育过程中,语言始终是最重要的工具。教师的教育语言也应该是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的语言能给学生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教师的语言修养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与否。#p#分页标题#e#

(三)溯源强本,源远流长

1.强化规范语言的主流师范成人教育的语言教学是语言规范化的源头,师范教师及其教育对象的群体影响力是很大的。我们应该从师范教育语言教学开始,强化规范意识,强化师范意识,对语言变异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强调其“鲜活”与“生命力”的同时,适时加以引导,积极倡导使用健康文明规范的语言,并加强训练和考核,形成运用规范语言的主流。因为在社会活动中,社会公众普遍存在着从众心理。作为语言教师,在课堂上尽量不要套用不规范语言,否则会使规范语言变得面目全非。教师可以以不同形式的语言偏离现象作为不规范的典型例证进行分析,引导、帮助学员识别,分辨,了解其使用的特殊性和交际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语言偏离的规范化和艺术化的运用。对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且又难以被社会公众接受的成分和用法,则根据规范化的要求加以剔除,从而捍卫民族共同语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的标准,并用这些标准去引导人们的语言使用。

2.加强理据分析与实例分析相结合师范成人教育的特点是学员多是教师,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对语言现象熟悉。在语言教学中,应该广泛利用这一特点,加强语言理据与实例分析相结合,解除他们以往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如:对《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的语法分析,这一例也可以看成是语言的偏离表达,但分析中要明确,“嫩嫩的、绿绿的”应该是对“小草”“钻出来”后的情状的描写,应该是整句的陈述内容,而不是对“小草”的修饰。因为从语义看“小草偷偷的钻出来”的过程是无法看见的,而“嫩嫩的、绿绿的”的“小草”是无法“钻出来”的。所以,只有明确了语法关系,才能正确解释语义和逻辑的关系。否则就会出现把“嫩嫩的、绿绿的”处理为定语的错误。至于“非常可乐、很阳光”之类的偏离表达,也应该给学生明确,这不是所谓的“副词修饰名词”,这里的“非常”应该是“非同一般的”的意思,并不是“程度副词”;而“阳光”已经不再是名词,而是引申为“阳光”的性质,所以这种搭配是成立的,有表现力的,复合语法规范的。

3.规范教师的言行,让教育语言文明得体。所谓“师范”定义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是最需要严肃对待的。在师范成人教育中,应该让学员充分认识“语言暴力”的危害性,规范自己的言行。把带有讽刺性、污辱性、过激性、恐吓性、指责性、训斥性、污秽性的语言列为“教师忌语”。可以在教师口语教学中加强教师教育语言规范的训练,同时还要加强成教学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代语言的变异属于语言的创新,是语言生命力的表现。没有创新就没有语言的发展。但是,语言使用在求新求异的同时应该把握一定的度,即创新与实用性、社会性的统一。如果完全背离了规范和传统,将会导致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语言规范失控。长此以往,国人的母语水平将会降低,语言运用能力将会减弱,若干年后,汉语的惯用法,规范化的汉语将成为另类表达。师范成人教育的语言教学应该是语言规范问题的一个关键点,因为他们是基础教育的师资。师范成人教育语言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千秋万代的汉语规范问题。为了维护语言生态,我们应该像保护珍稀物种一样爱护我们的母语。语言规范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有关,教师群体担负着传授知识和培养教育下一代的社会重任,他们应该具备强烈的维护语言规范的意识,所以,强化师范成人教育语言教学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