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运动的机遇及策略

户外运动的机遇及策略

作者:朱江华 单位:东华大学

长三角地区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机遇

经济优势户外运动是一项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高层次的消费活动,它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水平呈正相关关系。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在全国位居前列,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长三角地区的GDP达到69871.97亿元,平均增长12.6%,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7.6%。由此可见,该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雄厚,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建设高水平和高质量的户外运动基础设施提供了经济支撑,决定了当地户外运动发展的速度与规模。此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居民数量和平均收入水平,决定了居民户外运动需求的规模和质量。长三角地区有着令人心动的消费人群,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城镇人口达6.66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49.68%,2010年增加7390万[3]。作为我国经济规模总量最大的城市群,长三角地区拥有约9千万人口,其中城镇人口占到50.2%以上,即5千万。其城市人口尤其是大都市人口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潜力消费市场,预示着户外运动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

政策优势随着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推进,长三角地区各城市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区域整体协调发展与深度一体化合作成为长三角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2010年5月,国务院颁布《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这标志着长三角区域合作将迈进高度一体化的新纪元,同时它也为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加速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4]。长三角体育圈的构建也全面推动了该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在这个背景下,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不仅得到政策上的支持,而且通过区域政府之间的深入合作,实现了长三角户外运动资源的整合发展,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公共资源的共享。

环境优势长三角地区有着天然的环境优势。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与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而成的三角洲,濒临海湾,具有风景秀丽的天然沙滩和交通便利的港口,适合各种各样的滨海类和高空类户外运动的开展;境内有丰富的山地和峡谷,如锡山、惠山、灵山等,适合进行山地类、峡谷类户外运动;杭州周边有钱塘江、长江、太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等众多江河湖泊,距上海仅两个半小时车程的莫干山下,还有江南最大的湿地风景区———下渚湖湿地,适合进行高空类、湖滨类和荒原类户外运动[5]。从全局的视角来看,长三角地区有着优越的户外运动条件和丰富的户外运动资源,极富户外运动开发价值。

区位优势区位优势为长三角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长三角地区位于我国沿海经济带与沿长江产业带的交汇处,是亚太地区的经济核心。具有面向海洋、依托长江的区位优势,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于一身,是中国交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长江黄金水道、大运河和无数河湖港汊组成了航运网,众多的港口分布在沿海及长江两岸,海运、内河航运和港口条件居全国首位。2009年在上海召开的长三角道路运输一体化联席会议使长三角一体化的交通路网建设从口号转化为行动。长三角地区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设施条件,为开展户外运动提供了良好契机,为开拓国际、国内客源市场提供了基础保障,为发展户外运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长三角地区户外运动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虽然长三角地区户外运动产业被公认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当前户外运动规模并不大,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面临许多困难与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行业整体市场发育不健全,市场总体规模过小调查表明,长三角地区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与总体经济的规模相比而言还是偏小,市场潜力还远远没有被开发出来。

首先,户外运动市场开发层次低,品牌建设不足,缺乏有影响力的户外运动品牌。一方面,作为户外运动产业中坚力量的品牌活动和精品赛事举办能力不足。户外运动品牌活动的组织可以带动一系列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但是,目前长三角地区户外运动品牌活动或精品赛事的举办能力不强,规模化、系列化程度不高,缺乏创造能力。另一方面,户外运动用品市场缺乏自有品牌的支撑。目前占据中国户外运动用品市场主要位置的国外品牌一直保持着技术上的领先地位,而我国户外用品市场多数厂家技术研发的能力十分有限,仍停留在制造加工阶段,缺乏自有品牌的支撑。

其次,长三角地区缺乏户外运动专业人才。户外运动是一项对参加者要求比较高的运动项目,这就要求一大批具有户外运动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和指导人员,对参加者进行严格、系统的培训,这样才能保证户外运动的安全性。目前长三角地区户外运动专业咨询及体育人才的配备存在着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户外运动专业人才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户外运动产业的人才需要。

最后,长三角地区户外运动俱乐部盈利能力欠佳。长三角地区户外运动俱乐部开展最多的经营项目是攀岩、户外、山地穿越和徒步、拓展训练、野外生存。由于大部分俱乐部规模小、资金少,开展的项目内容比较单一,缺乏有品牌的户外活动,专业的户外体育指导人才大部分依靠兼职,管理相对比较混乱,因而导致俱乐部的盈利能力整体欠佳。此外,户外运动俱乐部还广泛受到近年来兴起的免费AA自助活动的冲击,大部分俱乐部会员活动制基本上都名存实亡,为增加人气,俱乐部只有采取民间流行的纯AA制,或在此基础上加收小部分组织费用的方式,吸引更多会员加入,以增加装备的销量。

行业管理不规范,缺乏完善的法律政策因为当前长三角地区户外运动尚处于成长期,当前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也处在有待完善的阶段,所以政府在户外运动产业的管理方面主要有以下两个突出问题。

第一,行业管理不规范,政策执行力度不足。行业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相关责任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强制性行政权力,政策难以得到较好的贯彻和实施。国家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作为国家体育总局直属事业单位,对体育事业只能在政策上进行倡导,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管理实权,其管理作用不明显。上海登山运动协会和一些地方城市登山协会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群众体育社团,对长三角户外运动企业有指导和规范作用,但是其与户外运动俱乐部及其他相关企业之间只是行业指导关系,并没有强制的行政权力,这就导致了目前对户外运动俱乐部管理的不规范。#p#分页标题#e#

第二,政策与法律的缺位。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是保证户外运动产业顺利发展的前提条件。法律法规既能够约束户外运动产业中的市场主体,即户外运动俱乐部以及提供户外运动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又能够约束相关政府部门对下属的户外运动相关企业的行政干预,使“有形的手”功能弱化,“无形的手”功能强化,从而促进户外运动产业的健康发展。但是由于户外运动是一项新兴的运动,发展时间短,有关该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等都不完善,很多地方还存在盲点。相关行业标准和审核标准的缺失导致管理部门在对户外运动的开展、审批和管理过程中缺乏相关依据,客观上造成目前行业管理混沌不清的局面。

长三角地区户外运动产业发展对策探析

找准定位,规划市场长三角地区户外运动产业的长足发展需要我们整合各方面资源,做好整体规划,准确定位。长三角户外运动产业的统筹规划,要结合长三角地区丰富的山脉、河流等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城市发展定位,合理安排户外运动项目的空间布局,充分发挥长三角区域合作的最大功效。具体说来,在对长三角户外运动项目进行整体规划时,要重点考虑其功能定位和空间定位。首先,户外运动项目的功能定位要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一方面要设计一批陆地、水上、空中、山间的精品户外运动项目,重点设计如探险刺激、休闲娱乐等类型的细分户外产品。另一方面,积极打造一批户外基础设施平台和健身产业基地,如体育公园、部级漂流基地、部级攀岩基地、国际级公路自行车赛、国际级高尔夫训练比赛基地等。其次,户外运动项目空间定位要合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以上海这个国际性大都市为依托,以南京、苏州、杭州等特大城市群为目标消费市场,以便捷的交通为纽带,推动长三角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

循序渐进,培育市场首先,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市场需求。通过宣传,引导和鼓励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让“回归自然、融入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深入人心,帮助人们认识户外运动,从而为挖掘户外运动巨大的市场潜力做好前期工作。为此,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系统地宣传报道,引导和提升大众的参与意识,扩大需求基础;另一方面要健全户外运动产业网络基地,每年对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状况、发展趋势、市场情况、法律法规情况等做专门的总结研究,让投资者随时都能了解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市场机遇。其次,举办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和精品赛事。以市场需求为突破口,把人员、资金等优势力量集中到大型活动或品牌赛事上,提高品牌的社会影响力,争取赛事或活动的价值最大化。同时加大力度吸引赞助商和广告媒体的介入,吸引高水平运动队和优秀运动员参与户外体育的活动和赛事,争取在电视转播上有新的突破,积极培育有影响、有号召力的品牌户外体育活动和精品户外体育赛事,形成龙头效应,以带动户外体育产业的综合开发和利用。第三,提高俱乐部自身盈利能力。户外俱乐部的良性发展是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需求,户外俱乐部要不断招贤纳才,扩大规模,对服务项目和内容不断创新,组织有自身特色的品牌活动,加强自身竞争力,依靠特色化和专业化立足于户外体育产业市场,只有这样才会拥有越来越大的市场,才能完善自身的盈利模式,提高盈利能力。第四,加快户外运动专业咨询和体育人才培训市场的建设。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与产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息息相关,优秀的体育人才会对完善和加快体育产业市场健康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在人才的培养上应充分利用长三角区域高校和专业培训机构的优秀师资和教学资源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指导能力和素质培训,培养一大批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有专业技能的人才,特别是户外运动产业的管理者和产品项目的开发者。

完善法律,规范市场首先,加强相关法律和法规的建设,有效地规范市场秩序。针对长三角地区户外运动产业发展中政策缺失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和具体政策,使户外运动产业有“法”可依,有“政”可依,步入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例如对日渐增多的户外运动俱乐部应进行资质审定,完善机构认证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规范内部管理,合理配置和控制风险,建立有效的保护和保险机制。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完善户外运动组织程序的建设,严格行政人员的执法力度,规范市场协调发展。其次,加大对长三角户外运动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为促进长三角地区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区域政府可给予相应的土地、资金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及区域协作的优惠措施,实行较为宽松的产业发展政策,把户外运动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并鼓励外商、民营企业等多元主体合作投资户外运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