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本土文化探索

英语教学中的本土文化探索

一、本土文化意识的调整

在高职英语教育中强化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教学,首先要求师生在提高自身审美、知识层次等要素上具备全新的教学理念。其一是教师平等文化意识的确立。教师要明确本土文化教学在整个语言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影响和英语教学最深层的意义,正确理解“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含义,在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元素的渗透,促进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形成和双向文化交流的态度。其二是学生文化意识的调整。高职阶段的学生不应限于只注重语言形式学习的层面,明确本土文化的学习从语言本身和就业角度而言,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正确的观念是持灵活的态度,尊重英美文化,同时深刻理解本民族文化精髓,担负起本土文化传播的重任。

二、利用现有的教材进行文化对比教学

对比式教学是语言学习中最常用、最基础的一种策略。完整、科学的跨文化标准就是要尊重多元化,既要承认相似,也要接受差异。高职实用英语教材选材广泛,有关多种领域并适合于对比文化教学的内容比比皆是,下面以大部分高职院校目前使用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3》(以下简称《实用英语3》,高等教育出版社)为例来进行分类讨论。1.利用词汇进行对比由于使用背景差异,部分词汇逐渐被人们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增加了一些联想的意义。针对不同的专业,可从以下具体几个方面进行归纳。(1)地名《实用英语3》中反复出现了涉及世界各地、为人们熟知的地名如Chicago,Huston,Manchester,Tokyo等等,对此不必进行过多说明。但其中的中国地名则需在较大程度上补充强调,比如ThreeGorges(三峡),theAsianVillage(亚运村),即便是外宾相对熟悉的Pudong(浦东),可加上EastShanghai进行补充,借助于TheSilkRoad(丝绸之路)进一步谈论中国历史文化旅游,尽量使用更为贴切的语言,使表达清晰明了。(2)食物名称Generalwriting(Unit9)P71中ChangesinPeople’sDietsinOneCityofChina对中国饮食结构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以早餐为例,可增加更具中国特色食品如油条、稀饭、馒头、包子、豆浆———friedbreadstick,porridge,steamedbread,meatbun,soybeanmilk等等。从Unit2的短文DriedBeef扩展到外国人津津乐道的美味佳肴———Chi-neseSnacks(中国特色小吃):gluepudding(汤圆),shao-mai(烧麦),springroll(春卷),wonton(馄饨),糖葫芦(sugarcoatedhawsonastick),Chowmein(炒面)等。对于酒店管理、烹饪及饮食文化等专业学生,应该借助该话题增加课时进行进一步深化中华饮食文化的探讨。(3)历史人名外宾对于涉及中国文化要素的词汇通常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喜欢追根究底,对人名也如此。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而广泛影响的“孔子”-Confucius,“伯乐”(agoodjudgeoftalent———anameofalegendarypersonwhoexcelledinevaluatinghorsesinthestateofQinduringtheSpringandAutumnPeriod)、“孔明”、“孙悟空”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其特定的内涵,介绍时中西、古今结合,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传播的功能。2.利用语篇进行对比作为教材构成的基本成分和综合技能训练模式,语篇材料为教师提供最具创造性的课堂实践途径之一。语篇阅读是学习和比较文化的好机会。比如第三单元第四部分的短文关于纽约的“春天”(SPRING)男式休闲服装(casualsportswearformales)设计、面料的独特品质及在全球的销售等情况。在此可引入中国知名男装服饰品牌如“劲霸”(K-Boxing)“七匹狼”(Sept-wolves)、“美尔雅”(Mailyard)、“雅戈尔”(Younger)等,继而转向传统女装———旗袍,其英文名字为“mandaringown”或“cheongsam”,以及在中国召开的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身穿的唐装(TangSuit,traditionalChinesegarment)等,在中国传统服装设计中,大量设计师们往往将自己的设计灵感与TwelveZodiacs(十二生肖)融合在一起。第七单元中由美国奶制品ElsietheCow到中国乳业的龙头品牌“伊利”、“蒙牛”及“蒙牛”中的“特仑苏”(MilkDeluxe–蒙语“金牌牛奶”之意),接着由ExperientialBran-ding中的MaryKay、P&G、Philip、到中国的Gree(格力电器)、HaierGroup(海尔集团)、MAXAM(美加净)、Maotai(茅台酒)等。

三、对现有教材内容的适当补充

从狭义的角度讲,教材即“课本”,课本的使用仅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仅靠一本“教材”提供目的语输入局限性极强。要尽量充分地达到本土文化教学,更不能紧扣一套教材,有必要另外补充相应的语言材料,将补充材料与现有教材科学结合,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多方位、多渠道接触补充语言材料提高学习效果。根据文化的三个层面(表层,中层和深层)及各中华文化板块,可将补充内容分为不同章节,注重代表性的同时,选择具有民族性、趣味性的主题及学生有义务掌握,有能力介绍和传播的文化精华。补充教材以表层文化为主,兼顾其它两个层面,将语言知识训练和技能培养有机结合,巩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相关知识的难易程度应根据学生的专业差异和实际水平而调整,并妥善处理好测试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四、结语

高职生只有在深刻理解母语文化的基础上才能提高目的语文化的鉴赏力,从而学到真正自然标准、运用娴熟的实用英语。本土文化教学过程有利于对祖国文化资源进行新的开发和评估,用宏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补救目的语文化学习的负面影响,在“中国学”(Chinastudies)的研究在海外日益受到重视和努力建设现代中国文化为主体的大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中增强文化交融,培养具有民族自豪感、能传递本土文化内涵、高度责任感的优秀毕业生,对社会所需求的高职人才培养方向起着必然的良性循环作用。

作者:徐小容 关长青 单位:湖北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