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科教学德育局限性破解策略

中职学科教学德育局限性破解策略

本文作者:蔡志辉 单位:广东省梅州市职业技术学校

由于有些科任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科德育的“内隐性”,在进行学科德育时,存在动机外显、方法单一、生硬灌输等着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与学科德育缺乏学科自身的个性、缺乏学科德育特色有关。学科德育缺乏艺术性。

学科德育不仅要讲求教学的科学性,而且要讲求教育的艺术性。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牵强附会、式呆板单调,难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德育的内涵所在。中职学校学科德育产生局限性的原因由于目前中职学校普遍对学科德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重视科任教师的育人工作,导致学科德育没有真正发挥德育功能,究其原因主要有:缺乏实施学科德育的管理机制。中职学校普遍存在“重招生,轻培养”的思想,教学管理流于形式,没有建立起必要的学科德育考核制度。

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时,只重视教学课时数量,不重视其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因此,部分教师只顾教书不管育人,将“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科任教师的育人积极性不高。有些教师教师认为育人是班主任和德育教师的工作,在教学中没有履行育人的职责;有些教师工作中不愿意与其他教师进行沟通,对学生德育工作缺乏统一的认识;甚至有个别教师没有熟练掌握教材,无法发现教材中的德育内涵,更谈不上学科德育。

科任教师不能有效掌握学科德育的方法。有些教师不注重自身德育知识的充实和更新,不注重德育方法的改进和提高,不注重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特点研究,习惯以命令方式教育学生,强迫学生接受和服从既定的道德规则,结果是学科德育收效甚微。科任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不够深入。由于中职学校长期以来把学科德育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附属品,学科德育只注重一些形式而已,科任教师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学科德育没有实质性的内容,结果是学科德育苍白无力。缺乏让学生对学科德育进行亲身体验。有些教师仍然固守学科本位教学方法,把生动的学科德育活动局限在模式化的框架之中,不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

结果,说教代替实践,学生缺乏亲身的德育体验,学生品德生成能力薄弱。解决学科德育局限性的基本思路德育要融入各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心学生的知识,而且要提升学生的生活情操,让学生在吸收知识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德育因素的影响。因此,中职学校必须积极营造学科德育的氛围,完善开展学科德育的制度体系,保证学科德育工作常规化、规范化。创新学科德育的管理机制。首先是将学科德育纳入教学计划,其次是制定教师教书育人的岗位职责,再次是制定考核教师学科教学与学科德育指标体系,促使科任教师把教学工作与德育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建立学科德育资源库。

为了保证各科任教师在教学中随时有“鲜活”的德育资料可以利用:一方面,不断开发、收集以历史人物、社会焦点人物、时事政策、法律法规等为题材的基础资料;另一方面,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分别制作成可直接使用的文字、图表、音像、视频等材料。不断改进学科德育的方法。

开展教学工作时,尽可能做到善于分析、精于归纳、深入浅出,使教学过程具有较强的个性感染力,同时想办法创设和利用学科知识所具有的教育意义的情景,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兴趣要求,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在动情、动容、动心的状态下,从而达到内化教育的目的。不断提升学科德育的实效性。

学科德育要求各科任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各类形式的研究性学习和拓展性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古今中外的德育典范和案例,收集身边的德育榜样事迹,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使学生从封闭、枯燥、被动的课堂里走出来,亲身体验实践过程,引领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价值取向去独立思考。营造“全员育人”学科德育氛围。学科德育是全体教师长期协调一致、合力育人的结果。

一方面,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把个人的劳动融入集体劳动之中,在充分发挥自己育人特色优势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教师集体的整体育人效果;另一方面,要强调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同一班级不同学科的科任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本学科的德育目标、内容和任务,通过实施一致性的德育总体要求,从而实现学科德育的培养目标。总之,中职学校教育的任务和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引导他们在原有认知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逐步克服不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