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计算机协助教育思索

体育计算机协助教育思索

本文作者:马雄 单位:铜川市矿务局第一中学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比较结果发现: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身体素质的平均值分别为80.1和79.8,标准差分别为9.43和8.78,对两组身体素质的均值进行双样本T假设检验,T值为1.55,P值为0.163,P﹥0.05,提示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素质的发展程度在实验前的测试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实验前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处于同一水平,完全符合实验条件。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素质的平均值分别为83.7和80.9,标准差分别为9.33和9.47,对两组身体素质的均值进行双样本T假设检验,T值为1.83,P值为0.075,P﹥0.05,提示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素质的在实验后的测试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达不到有统计学意义程度,但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身体素质的进步幅度可以发现,实验组学生身体素质的进步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身体素质的进步幅度。由此可以说明,经过15周的篮球合作学习方式教学实验,篮球选项课中采用合作学习方式的教学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效果不理想。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学生罚篮成绩比较结果发现: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罚篮成绩的平均值分别为1.5和1.47,标准差分别为0.7和0.6,对两组罚篮成绩的均值进行双样本T假设检验,T值为0.45,P值为0.64,P﹥0.05,提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罚篮成绩的发展程度在实验前的测试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实验前两组学生的罚篮成绩处于同一水平,完全符合实验条件。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罚篮成绩的平均值分别为3.45和2.81,标准差分别为1.01和1.03,对两组罚篮成绩的均值进行双样本T假设检验,T值为2.85,P值为0.004,P﹤0.01,提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罚篮成绩的在实验后的测试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以说明,经过15周的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初中生的罚篮成绩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学生半场跑篮成绩比较结果发现: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半场跑篮成绩的平均值分别为5.71和5.73,标准差分别为1.13和1.08,对两组半场跑篮成绩的均值进行双样本T假设检验,T值为0.78,P值为0.89,P﹥0.05,提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半场跑篮成绩的发展程度在实验前的测试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实验前两组学生的半场跑篮成绩处于同一水平,完全符合实验条件。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半场跑篮成绩的平均值分别为4.98和5.43,标准差分别为1.32和1.27,对两组半场跑篮成绩的均值进行双样本T假设检验,T值为1.86,P值为0.114,P﹥0.05,提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半场跑篮成绩的在实验后的测试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未达到有统计学意义程度,但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半场跑篮成绩的进步幅度可以发现,实验组学生半场跑篮成绩的进步幅度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半场跑篮成绩的进步幅度。

由此可以说明,经过15周的初中体育篮球体育教学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对初中生的半场跑篮成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作用效果并不显著。研究表明,初中篮球教学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其教学目标不仅是让每个成员在学习和有效掌握篮球各项基本技术和技能的同时,而且还有助于发展小组中每个成员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和柔韧素质等身体素质,从而有效地改善学生的体质状况。并且学生篮球运动技能的有效掌握和完成,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好的身体素质作为体能保障才能够有效完成,因此,身体素质的发展目标在篮球教学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中就有明确规定。在篮球教学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使小组中每个成员的互助合作、学生的进步有了更大的促进作用,小组中每个成员为了小组成绩的进步和为了不辜负同学们的期望和鼓舞,更加积极主动地去进行篮球技术学习和训练,从而能尽快确保掌握动作并有所进步。

综上所述,这种在初中篮球教学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不但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进行篮球技术和技能锻炼,而且还对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和柔韧素质均得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平衡等各种能力的综合,不能说耐力水平提高,或者是跑得快了就可以说身体素质提高了。身体素质是一个综合能力评定过程,身体素质的改善,不仅与运动能力有关,也与人的社会适应和心理有很大关系,而且身体素质的增强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进行训练的结果,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体现,与此同时,身体素质成绩的评价还与季节、气候及其当时的学习气氛、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所以,在篮球教学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对初中生的身体素质的增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并不非常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