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建构

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建构

 

近年来,以IT技术和CG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媒体产业迅猛发展,其范围涉及影视制作、动画创作、广告制作、多媒体开发与信息服务、游戏研发、虚拟现实等领域,就业前景十分看好。从2004年开始,许多高校纷纷开办或改办数字媒体专业,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高等院校(含独立学院)逐年递增。多数地方院校怀有一种“跟风”式的办学心理,不顾自己[1]的办学条件,盲目照搬一些著名高校的课程设置与培养方式,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处于一种“既比不上名校生,又无自己的专长与特色”的两难尴尬境地,就业时缺乏核心竞争力……上述种种情况既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更不利于数字媒体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多数院校培养模式趋同,培养的人才不具特色,学生就业竞争压力大的情况下,地方院校如何正视与国内外名校办学条件差距较大的事实,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培养具有自身特色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生态学原理与高校人才培养   生态学主要研究生物或者生物群体与其环境的关系。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大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极具生长潜力的人才种群,种群内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都会发生种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如专业内部学生的合作与竞争、与其他专业学生的合作与竞争、与学校培养、产业需求等环境的协调与适应等,并且伴随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1]。高校教育也可视为一个特殊的人才培养生态系统,具有自组织和他组织特性,为了维护系统的稳定运行与良性发展,必须创造良好的人才内生态系统和人才外生态系统,合理处理各种相关影响因素。如在人才内生态系统中,可借鉴生物的生态位分离原理,正视学生兴趣、特长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加以理性引导与利用,既能避免学生间冲突性的竞争,又能使学生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在人才生态外系统中,可根据生态分化型理论,使专业在行业指导、企事业单位、学校等方面的共同参与下,依托特色资源与优势,营造良好的培养环境,形成教育合力,使人才培养规格、能力素质方面与产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相适应,形成自己独特的培养理念与培养模式。   二、构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生态系统   根据生态学相关理论,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我们拟从构建良好的人才内生态系统与人才外生态系统两方面着手,构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环境,实施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1.构建人才内生态系统包括个体内生态系统和群体内生态系统。前者指人才个体内在素质及其内部诸要素因子构成的和谐统一体,后者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人才群体按一定的层次、序列和比例组合而构成的有机结构系统。   (1)个体内生态系统   在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同时,重视兴趣、情感等非理性因素在学习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们鼓励本专业学生在平时院校中一些大型活动中担任摄影、摄像等工作,利用专业知识制作院系的一些宣传视频以及动画,参与制作模拟校园、核反应堆仿真模型以及动画项目,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专业自豪感,使学生认知、情感和技能三方面达到和谐统一,形成良好的个体内生态系统。构建柔性化的专业课程模块“生态位”,适应学生的个性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专业内设置专业方向模块,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自主选择选修科目,促进个性与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各尽其所,各取所需;同时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在各专业设置职业课程模块,使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很好地与社会需求衔接;在学科各专业中设置大量的实践课程模块,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灵活多样的柔性化评价体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针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特点,对考核内容和形式作适当调整,形成多样化的考评办法。以创作作品为相关专业课程主要的评价形式,强调技术与艺术相融合,使学生的复合型的专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设计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评价指标,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通过评价充分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力。   (2)群体内生态系统   应使人才的群体生态系统保持优化、平衡、和谐的状态,充分发挥人才群体生活系统的整体功能,使总效能大于个体效能之和。实施跨院系联合学习模式,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计算机理论和技术基础,同时兼备艺术、人文素养。因此,我校针对计算机学院人文、艺术素养师资较为缺乏的情况,将本专业学生和本校艺术设计学院学生在住宿时安排为混合寝室,共同进行学习与生活,组成学习共同体,使本专业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艺术设计学院学生的熏陶,提高自己的艺术人文素养,同时也使艺术设计学院接触到先进的计算机处理技术与技巧,实现1+1大于2效果,达成共同进步,合作共赢的局面。   2.人才外生态系统   (1)人才规格“生态位”的确立   由于数字媒体技术属于交叉型学科的这一专业本质属性,决定了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其他交叉学科有一定的重叠性,使得培养模式趋同,不具备自身的特色与不可替代性,造成同类院校所培养的学生缺乏鲜明的特征与素质,没有核心竞争力,且在就业时产生冲突性的竞争,不利于本专业的持续发展,借鉴生物在资源利用方面产生生态分离而形成自己的生态位这一原理,一句院校所处地域中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院校优势学科与专业的师资与设备,积极寻求与制定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规格,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才规格“生态位”。   (2)拓宽产学研互动的多维生态位   根据生物对环境的主动适应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计划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等,人才培养规格的确立等方面不能由外界环境所摆布或者消极地去应付,而应未雨绸缪,用超前的意识、发展的眼光预测行业进展态势,积极主动地制定各种综合策略进行适应性调整,迎接机遇与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构建一个开放互动的外生态系统,与实习单位紧密合作,邀请实习单位、企业中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的制定,形成学校、社会各界多方结合,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和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培养体系,以便对行业的发展变化及时做出反馈和调整,对行业发展趋势做出准确预测,确保教学计划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p#分页标题#e#   三、应注意的问题   (1)人才规格“生态位”的确立   如果不顾自身的办学实力和条件限制,一味照搬国内知名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沿用其培养模式,势必造成重点院校与普通院校人才规格“生态位”的重叠,使得毕业生在就业时处于明显的竞争劣势。应正视与知名高校之间的差距,依托各院校的优势资源和特色学科,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制定符合院校实际的人才规格的“生态位”。   (2)培养模式“生态位”的构建   实施与艺术等人文类专业学生的合作学习,一方面可以使本专业学生受到艺术类人文类学生的艺术素养熏陶,弥补艺术素养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了解最新的计算机制作技术。但两个专业的学生各有自己的培养目标,应使两个专业的学生既能进行优势互补,又各具自己的专业特色与技能。   (3)评价体系的建立   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实施以作品为核心的新的评价体系,可以极大地激发本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专业技能得到显著提高。   鉴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本身的特点,工科院校开设数字媒体专业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应扬长避短,构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内部与外部生态环境,并处理好内外生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注重学生技术性、应用性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把数字媒体专业建设成为一个宽口径理论教学与创新性实践培养并重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