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问题及突破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问题及突破

 

在高职院校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基本运用计算机能力。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培养了一批既具有专业技术又具有一定计算机素质的优秀人才,为培养新型素质型人才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面对21世纪的挑战,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能否被很好地解决已成为制约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发展的关键。而这些问题往往由于教师自身原因导致它依然存在,时时得不到解决。   1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目的不明确   对于广大学生来说,计算机应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为本专业,为学生个体的学习服务。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计算机基础课更应是一门学习怎样使用工具的课程。当学生掌握了这种工具之后,就能够自如地利用它为本专业的学习,为自己今后社会性的学习提供服务。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的过程中其出发点不是怎样应用计算机技术,更谈不到用计算机技术来促进本专业的学习,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考级。而一些高职院校为了提高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也将课程的设置与考试结合起来。这种将教学内容与考试紧密结合的计算机教学,必然忽视对学生理论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1.2教学过程忽略学生水平差异   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蓬勃发展,各高职院校招生政策的改革和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各校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差异加大,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以我院五年制高职学生为例。新生入学后第一学期的各主要课程(如数学、英语)不及格率达28%,计算机水平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在一些落后农村,很多学生都没有上过计算机课,甚至没有见过计算机。而城市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受过较好的计算机教育,具有很高的水平。这样就增加了教学难度。   1.3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在计算机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内容与实际严重脱节,学生欠缺操作能力的问题。高校计算机教学只是采用统一的计算机理论教材和上机指导方式,造成学生把计算机只看作一门课程,而不是作为一项能力来学习,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大多数院校采用的都是理论课和上机实践1∶1的课程分配比例,这种课程分配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实际操作学习的需要。   1.4师资水平不高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师中有不少是从其他学科改行过来的,这些教师本身缺乏系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对新技术的学习和钻研不够,他们或是现炒现卖,或是只能讲授WINDOWS2000、OFFICE2000等的一般操作,对WINDOWS2000、OFFICE2000等技术的应用水平甚至还不如学生;有的教师仍在讲授陈旧、肤浅的内容,而对一些新知识、新技术讲得很少,甚至不讲。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做教师的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重新思考自己扮演的角色。怎样演更合适,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2计算机基础课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及新要求   2.1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   2.1.1扎实的基本功   拥有扎实的基本功,能准确地解答学生所提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进入最佳思维状态。随着高职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将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局面。未来的计算机课堂知识将由教材知识、教师个人知识、师生互动形成的知识组成。   教师不再是计算机学习内容的垄断者,从计算机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计算机活动,教师的角色必须由传递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教计算机”转化为“用计算机”的研究者。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的、创造性的活动。   2.1.2更新知识结构,紧跟时代步伐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对计算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样计算机基础课教师必须不断地充电,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及时跟上计算机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以自己过硬的素质、广博的知识感染每一位学生,从而使计算机学习成为师生共同提高的过程。过去所熟悉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正在逐步被新开发的软件所取代,随着CAI和多媒体教学的大力发展,要求计算机教师不仅要会讲理论知识,还要掌握最新的应用软件,并能在计算机上操作演示。比如:在讲解CPU时,就不能只停留在介绍过去的型号,而应向学生介绍一些最新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并给学生介绍一些购买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随着INTERNET进入千家万户,讲课的内容自然也要作适当地调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些网络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平时,计算机教师应不断充实、完善自己,通过自学,参加培训或上网,及时掌握计算机最新科技信息,这样在解答学生的问题才能得心应手,令学生心服口服。计算机教学是个特殊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计算机教师的素质至关重要。   2.2对教师能力的新要求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师除具有系统的计算机基础理论和教学理论外,还应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计算机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教学整合的能力、广泛利用计算机课程资源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教师要把握专业应用知识的重点,多参加一些专业实践,不断提高运用计算机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必须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   2.3对教师工作方式的新要求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师必须改变独立与封闭的工作方式,学会与同事合作,学会与不同专业学科的教师交流,进而形成计算机知识与其他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同时,也应积极介绍、推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与他人分享计算机教学成果,推动计算机课程改革的整体发展。教师应该积极主动、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计算机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走出计算机教科书,走出计算机课堂,走出学校,使学生获取丰富的计算机活动体验。感悟计算机来源于现实生活又应用于现实生活的真谛。#p#分页标题#e#   2.4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新要求   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效的计算机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与专业结合、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方式。教师要随着学生计算机学习方式的改变,重新建立自己的计算机教学方式。例如采用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模式、网络型多媒体教学模式等。如通过校园网将多媒体投影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师备课室(课件制作室)、电子阅览室等各种多媒体教学环境连接起来,构建In-ternet网络系统,还应配有题库系统和考试系统,开发并建立多媒体教学素材库、课件库等教学资源库;利用Web与数据库集成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共享文件系统,建设课程教学网站。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就可以通过浏览器、NetMeeting、积件组合平台浏览和组合教学资源进行教与学。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打破课堂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教师、学生与网络之间随时随地的全面交互,包括备课、辅导、答疑、讨论、作业、考试、协同学习等各种形式。   2.5对教师教学策略的新要求。   高职计算机课内容具有知识面宽泛、与专业结合紧密的特点。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策略由重计算机知识传授向重学生主体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计算机知识结果向重计算机知识过程转变,由重“教计算机”向重“用计算机”转变,由统一化的计算机教学向多样化的计算机教学转变。教师要灵活、科学、合理地选用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   综上所述,适应新要求,并且建设一支适应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特点的教师队伍,才能使计算机基础课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充分发挥其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