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论文范例

护理风险论文

护理风险论文范文1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过程中所选取的病例对象均为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全部患者共136例,男100例,女36例,年龄15~66岁,平均年龄(44.34±3.24)岁。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风险护理组,每组68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研究可比性。

1.2护理措施

1.2.1常规护理组

本组患者均实施一般常规性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措施和方法。

1.2.2风险护理组

本组患者在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同时采取以下风险护理措施和方法:①将手术结束后进行必要的有关知识向患者讲解,使其对术后存在的跌倒的可能性和危险性有充分的了解;②根据压疮出现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客观评估,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也要进一步加强,使患者充分了解加强翻身的重要性;③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身上的管道情况进行识别,气道湿化管和静脉输液管都需维持一定压力。针对不同管道应该设计不同颜色标识,使其一目了然,使护理隐患和护理失误的发生减少。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过程采用的软件以及统计工具均为SPSS18.0软件包,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结果如下:常规护理组68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后,有7例患者发生了不良事件,针对护理整体评价结果为满意的患者55例;风险护理组68例患者实施风险护理措施后,没有患者发生不良事件,针对护理整体评价结果为满意的患者66例。不良发生率组间比较,常规护理组患者显著的高于风险护理组患者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798,P=0.0066);临床护理满意度组间比较,风险护理组患者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667,P=0.0026)。

3讨论

对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患者而言,在针对其实施护理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护理风险管理意识,对于改善和提高护理实践效果和临床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院在不断探索和总结护理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院临床护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的特点,不断总结并提出了一套了护理风险管理措施。通过临床病例的验证,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在临床实践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本院在组织开展相关护理实践的过程中,要求临床护理工作人员提高护理工作中的风险意识,能够清醒的认识到护理风险始终贯穿于整个护理服务的全过程中。本院经常通过专题培训、集中讨论的形式不断向相关医护工作者强调和灌输“护理风险管理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并通过案例分析,专家讲解等形式来帮助临床医护人员提升其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实践能力和应对风险实践的效率,从而确保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迅速康复,显著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水平。从本文研究数据比较情况上分析,实施风险护理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水平显著降低,而临床护理满意度水平显著升高。

4结语

护理风险论文范文2

随机收集我院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2013年1-12月)住院患者900例,男533例,女367例,年龄22~74岁,平均(48.11±2.29)岁。收集风险管理后(2014年1-8月)住院患者900例,男547例,女353例,年龄20~75岁,平均(48.24±2.33)岁。风险管理前后所选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①风险管理培训:定期组织相关护理人员参与风险意识、风险管理措施、职业教育等,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强化其服务意识,树立起“以人为本”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意识。分层次组织相关护理人员开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强化其法律意识,并增强其责任意识与风险意识,将护理风险管理作为日常护理项目。②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通过积累临床资料、不定期开展临床检查以及护理查房,分析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教训,准确识别、评价并处理风险问题,如输错血、用错药、患者摔伤、褥疮以及导管脱落等。加强对护理薄弱不安全因素的筛查及评估,寻找避免或者控制风险发生的方法并持续进行质量改进,确保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③风险管理的实施:a.组建风险监控小组:由科室主任、护士长以及护理人员组成风险监控小组,主要职责为分析、评估并预测潜在风险,同时制定相应的防范和处理措施。b.侧重风险点管理:针对急诊室、手术室等医院主要风险点,一旦发现风险应迅速处理。c.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强化“三基三严”培训,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专业技术水平。d.落实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护理管理以及风险管理制度,并建立标准化风险防范和抢救措施。e.纠纷处理:及时回应并妥善处理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各类疑问,对于其不满以及投诉需迅速做出回应以及协调处理。

评价标准:①护理综合质量:定期对各科室开展护理综合质量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病区管理、急救药品及器械管理、护理文件书写、消毒隔离、护理安全管理、应急预案、护理“三基”理论以及技术操作考核等,总分100分。②护理投诉事件:统计任何原因所致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满,并投诉至科室负责人处、护理部或者医院等事件。③风险事件:统计在开展护理工作中风险事件发生率,包括输错血、用错药、患者摔伤、坠床、褥疮以及导管脱落等。④护理满意度:采用科室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统计学分析:数据以SPSS18.0软件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开展风险管理后,患者的投诉率、风险事件发生率较风险管理前显著降低(P<0.05);风险管理后患者的满意度较风险管理前显著提高(P<0.05),见表1。风险管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比较:风险管理前,综合护理质量评分(91.09±3.15)分,开展风险管理后,综合护理质量评分(97.16±2.62)分,风险管理后较风险管理前显著提高(t=44.445,P<0.05)。

三、讨论

护理风险论文范文3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2013年儿科收治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的患儿50例,设为观察组,另随机选我院2010年儿科收治常规护理的患儿50例,设为对照组。男性患儿55例,女性患儿45例;年龄为2~11岁,平均(6.1±0.3)岁;住院时间为6~34d,平均(16.2±2.1)d。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以及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儿则接受风险防范式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住院环境

给患儿营造一个舒适且具有安全感的住院环境,要充分考虑到其均为儿童,在布置医院环境的时候要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这样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不安感,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对治疗产生的抵触感。由于病房对患儿而言属于陌生的环境,因此要有适当整改,让其在病房能够感觉到舒适安心,降低对医院的恐惧感,只有消除患儿对治疗以及护理的抵触感并积极配合,才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健康。

1.2.2沟通交流

护理人员在和患儿的沟通过程中需要针对其自身年龄和心理特点,一般儿童的好奇心比较强,与其年龄相对应的认知能力还有沟通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护理人员和患儿在沟通时要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脸上时刻保持微笑,语气要平缓吻合,保持耐心和爱心,降低护理方面存在的缺陷。

1.2.3提高服务质量

应做好对患儿的一般护理,如果医院设置有饮水机的应该24h提供患儿及其家属饮用水。备用各种类型的退热药物,在未交费前可以先执行药物缓解处理。对患儿家属所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解决,最大程度做到全方面服务的要求。做好健康宣教的工作,例如同样表现出腹泻症状的患儿,由于季节还有年龄的不同,其诱发因素以及治疗方案也会有所不同。要针对患儿本身的综合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法还有饮食构架,让患儿家长了解同样临床症状使用不同治疗方案的原因,以免患儿家长在交流时产生疑惑。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收集资料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家属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更具优越性。

3讨论

护理风险论文范文4

1.1基本资料

首先选择研究对象345例(均为2012年1月~2014年4月到我院儿科就诊的患者):对照组的患儿是没有采取防范护理风险措施的患儿,共185例,对其进行回顾调查并做记录;观察组是采取了防范护理风险的患儿,共160例,对其进行回顾调查并做记录。在这345例患者中有200例男孩,145例女孩,年龄5~12岁。对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等)统计分析得P>0.05,则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两组回顾信息进行调查,采用SPSS19.0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的差别。计数资料用率(%)表示,P<0.05说明两组有显著差异。

2结果

经过调查和分析,对照组:投诉总人数为42人,投诉率为23%。管理制度不健全为3人,规章落实差为9人,技术差为15人,责任心差为7人,服务态度差为8人;观察组:投诉总人数有9人,投诉率为6%。管理制度不健全为0人,规章落实差为2人,技术差为4人,责任心差为1人,服务态度差为2人。经统计学比较两组,P<0.05,差异显著。且观察组投诉人数明显减少,说明防范护理效果极好。

3讨论

根据本文对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投诉原因分析,笔者总结如下:(1)护理人员技术差:护理人员的水平不高,因为接受护理的是儿童,他们的症状和感受有时无法表述,而护理人员也不能够很好的应对这些情况,对一些棘手情况手足无措;(2)规章落实差和管理制度不健全:医院的规章制度并没有贯彻落实,护理人员对于制度的执行力度差,缺乏耐心。针对以上的这些原因,我们采取了以下的处理方式:(1)完善护理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好制度的执行。护理的时候要求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以免出现用药错误、打针错误、输液错误等情况。在交接班的时候,将护理对象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描述,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紧急,应该立刻告知交班人员,避免患者的治疗延误。值班人员对患者的病程记录进行查看,对患者的病情了解,提供防御措施;(2)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增加培训次数,要求护理人员能够认真的参与培训,医院也要对培训进行督促和管理,避免一些缺乏自律的人员逃离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考核,要求通过考核方能上岗操作。开展实践活动来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动手能力,学习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急救操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3)加强药物管理:小儿患者和成年患者之间的药物反应差异性比较大,需要注意对用药情况进行区分。儿童的敏感性也比加强,需要对其进行过敏史的询问,用药前对药物的浓度和患者的信息进行核实。

4结语

护理风险论文范文5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以来收治的9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患儿有56例,女患儿有42例,年龄1.5~6岁,平均年龄为(3.75±2.25)岁。儿科护士有24名,年龄范围20~39岁,平均年龄为24岁,其中主管3名,护理师8名,护士13名;本科有7名,大专有5名,中专有2名。随其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49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上等一般资料上均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①对照组:49例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并且对护理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②观察组:49例患儿给予风险防范式护理。a.由于在儿科护理中,输液一次成功的静脉穿刺能够减少小儿痛苦以及降低家属焦虑心理。因此,在对护理进行专业培训时,加强护理人员在这方面的培训,从而正确掌握不同大小血管的穿刺等。b.加强与患儿的有效沟通。因为陌生的环境容易导致患儿产生不良情绪,并且不配合医师的治疗等,因此,在护理中应耐心以及主动的与患儿沟通,有必要时进行牵手或者拥抱等。c.在患儿治疗期间,如输液等,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可以存于患儿自带玩具进行娱乐,给与一定的鼓励,充满信心的接受治疗。d.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指导。由于患儿生病,家属就会表现出焦虑以及无助等不良情绪,与家属做好沟通以及交流,取得家属的信任等,耐心对家属对治疗过程进行解释,及时给予鼓励。e.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落实三查七对,确保患儿用药以及仪器的使用安全。f.加强安全宣教,由于小儿自身好动以及好奇心,容易发生碰撞、摔伤或者烫伤,护理人员对患儿家属加强防摔伤、防烫伤以及防盗等安全教育。g.在护理排班中,实施弹性排班制,减少由于分配不均带来的纠纷事件的发生率。

1.3观察指标

对所有家属进行SDS以及SAS量表进行心理焦虑程度的评分,记录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自制调查量表对护理的工作满意度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检测后与标准样品采用t检验,临床治疗效果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在并发症发生率、家属SDS以及SAS量表评分以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有着明显的差异,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儿科护理是临床护理的重点,这主要是因为在护理中儿童的的年龄比较小,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差,自控能力弱,这样一来,就给护理的过程中带来了一些风险。因此,必须加强风险防范式护理。采取此种护理能够及时的发现相关问题,并且对问题进行纠正,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到最低,最终确保医疗护理的安全性。据相关文献报道,儿科风险隐患存在的主要原因有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较差,加上患儿病情较复杂,难以准确的将自身病情以及自身感受表述出来,若再遇到护理水平差的人员,就极大的延误了患儿的治疗时机,相应的增加了医患事件的纠纷。另一方面,还有一些医院制度不够健全,没有将相关对策落实到位,就直接的使护理质量降低。在儿科护理中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能够降低护患风险,对患儿家属进行相应的心理指导,使其能够准确了解患儿病情以及相关转归情况,使家属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有效较低其焦虑心理。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给予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家属SDS以及SAS量表评分以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4结语

护理风险论文范文6

1.1一般资料

收集并整理2012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所收治的320例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60例。观察组中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94例和66例,年龄在12-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52±2.74)岁,对照组中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97例和63例,患者年龄在11-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51±2.87)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性资料并无明显差异,即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分析

对外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做出如下分析:(1)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由于护理人员在平常的外科护理中缺乏风险意识,且综合素质具有较大的差异,使其在处理医疗问题方面产生了难度;(2)缺乏对病情变化的综合判断力。外科患者的病情特点为复杂多变,护理人员并未对患者自身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从而在耽误患者诊疗时间的同时,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效果;(3)护理文书书写缺乏规范性。医院护理人员的任务繁重,护理人员对护理文书的书写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增加了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4)引流管发生堵塞、扭曲和脱落。外科患者在接受手术后具有较多置管,极易出现堵塞、扭曲和脱落等情况,从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1.2.2护理方法

在对照组方面,主要利用了外科护理的日常方法。而在观察组方面,采用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点:(1)识别并衡量风险。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是外科患者经常出现的不良情绪,增加了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此,在护理工作开展前,对各类护理风险进行正确衡量,进而对各个护理细节中所出现的风险进行及时处理,并制定出基于个性化护理风险衡量的计量表;(2)制定并完善医院护理制度。在对观察组的160例患者进行护理中,通过制定安全的管理制度以及具有针对性的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使护理人员在树立正确风险意识的基础上,加强技术操作与规范管理,并针对各项急救技能和专业护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培训,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其对护理风险的防范能力;(3)构建和谐护患关系。负责观察组中160患者的护理人员加强同患者亲属的沟通,并被培养以亲切的态度同患者进行适当交流,在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的同时,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缩短其康复时间;(4)加强对并发症的监控与以外时间的风险防范意识。定时、定期对观察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其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全面观察,以精湛的护理技术向患者提供优质的外科护理服务,并采取各项措施预防感染,降低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的几率。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对比采取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风险发展率进行分析,其中,观察组患者发生感染0例,沟通不良0例,管道脱落0例,突发意外2例,由此计算可知,不良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1.25%。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1例,沟通不良5例,管道脱落2例,摔倒2例,由此计算可知不良护理的风险发生率为6.25%。综上,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风险论文范文7

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风险防范护理,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1风险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足够重视细节护理,防止出现风险事件。第一,应采取有效措施对患儿的安全进行保证;第二,应积极组织健康教育活动,将疾病知识以及注意事项向患儿家属详细介绍,使其对患儿的运动规律与饮食规律等进行充分了解,强化护患合作,从而避免发生风险事件;第三,定期巡视,以便可以及时发现隐藏的风险因素,从而使之被扼杀在摇篮中。

1.2风险识别

护士长以及相关护理人员应仔细对儿科病房中的护理资料实施研究,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制订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应对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以及专业技能进行培养,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根据患儿情况的不同而进行全面评估,从而有效制订相关的风险防范对策。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经过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且患儿未出现并发症;有效:经过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改善,且患儿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无效:经过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没有变化,患儿出现较为明显的并发症。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患儿经过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后,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2.0%,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4.0%,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护理风险事件主要是指在进行护理时可能出现的所有不安全事件。护理人员与患儿进行接触的时间较多,易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随着人们健康理念的不断转变与维权意识的增强,患儿及其家属在就医过程中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护理人员也将背负着越来越多的风险与责任。儿科患儿由于年龄较小,在治疗过程中很难积极配合,因此在进行儿科护理过程中,为降低护理的风险发生率,并儿科护理质量得到提升,应足够重视护理管理,并采取科学合理的风险护理模式。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2.0%,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4.0%,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语

护理风险论文范文8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最小21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51.2±2.3)岁;其中手术患者47例,妇科肿瘤患者54例,其他疾病患者39例,并且已经将精神类疾病排除在外。其中冠心病32例、合并糖尿病36例、高血压27例。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两组的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模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加入应急措施。加强对妇产科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具体如下。

1.2.1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和技能的培训

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使护理人员深入了解病区的环境和妇科的相关制度、职责和工作流程,掌握妇科病的相关特点,能够熟练地使用相关仪器,熟悉保养仪器的方法。完善和规范化相关妇科疾病的护理方法,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灵活地处理护理风险,正确地评估已经或潜在的风险。

1.2.2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技巧

护理人员要耐心地向患者解释术中的注意事项,倾听患者的和想法,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真诚地和患者沟通,多向患者提起此类疾病顺利完成手术后治愈出院的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主动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使收费工作规范化,及时地进行欠款催缴,使用温和的表情,耐心做好向患者和家属的解释工作。

1.2.3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

向患者灌输相关疾病的知识,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树立起患者的信心。以患者为中心,在进行每一项护理前都要耐心地解释治疗的目的、使用此药物的作用和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护理失误率和患者满意度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4例)、护理失误率为0.00%(0例),患者满意度为95.71%(67例),住院费用为(0.6±0.2)万元,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29%(17例)、护理失误率为17.14%(12例),患者满意度为77.14%(54例),住院费用为(1.3±0.4)万元,分析结果可以发现,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失误率、患者满意度和住院费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