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育

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育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已经渐渐渗透进高职语文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当中。因此,如何利用书本上的知识点进行有效延伸,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已经成了每一个高职语文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语文学科的地位边缘化使高职院校中的语文课时在各专业课程中的分配明显减少,更不用说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的培养。而许多高职学生也认为语文学科与专业技术的学习关系不是很大,对将来的就业也缺乏明显的影响,语文课成了理所当然的消遣课,而学生花在课外阅读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多地注重分析文本以及把握主题思想,忽略了人文熏陶,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培养,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中难以把握文本的人文性,无法实现人与文本的对话,更不用说让学生能够深刻地感悟到文本的精神内涵,得到灵魂的洗涤和净化。高职院校中专业课的主导性,也导致学校的人文性文化氛围并不浓郁。高职院校校园的文化建设往往侧重于技术性的内涵,而忽视了对学生积极进取、大胆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无法在校园文化中获得浓厚的人文氛围,缺乏语文学科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学分至上的院方教学思维也导致了人文精神培养的欠缺。   二、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首先要关注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   (一)关注学生个体生命,强化学生人文精神   学生的个体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层面,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强调知识智能的培养,而且要能够重视学生人格的塑造,强调知识与思想并举,让学生在人文融合的教学模式中培养人文精神。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高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已经转变为“发展型”以及“开拓型”的模式。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引导下,不但要强化知识能力的训练,而且要逐步形成创新意识以及高尚的人格,在特长的展示以及发挥中具有健全的个性,成为开放和敏锐的具有前瞻性的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高校教育要以人文精神的培养为基础   高校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基石。人文精神的培养要在高校教育知识培养的基础上,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以及精神,将人文精神见诸行动。首先在教学中,高校教师要能够营造以人为本的教学氛围;另外,要教学生会而转而会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能够与时俱进,教师要能够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价值观。最后,教师要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唤醒学生尊重生命的内在良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生存以及创业的技能。   (三)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教书育人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学校、教师要能够优化教学策略,诱导学生在实践训练中善于思考,构建人文教学环境,形成人文学习的氛围,以便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教师要将知识的升华与内化的人文精神等更高层的知识渗透给学生。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质疑,发现每个学生的亮点,焕发人文精神的浩浩之光。   三、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要能解读高职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性,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性   (一)高职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解读   高职语文教学中,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表现在语文课程的听说读写的训练中,渗透着认知教育、人格教育以及情感教育。语文学科的文学性使文学教学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能够提高语文相关基础知识,而且能够发展个性,培养人格,汲取语文文字中的人文性精华,受到真善美的道德熏陶以及培养、养成诚信、合作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社会道德。   (二)教师要在教材中选择能够培养学生人文性的内容,并且可以适当拓展教学内容   在高职语文课上,因为高职院校的特殊性,有限的语文教学课时显然难以整体性完成培养学生人文性的重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选择适合培养学生人文性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文性的培养,另外,教师还要适当拓展教学内容,采用课内外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课外阅读为重点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活动。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地选择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强调教材的实用以及实践,把握对学生进行人文教学的度。同时,教师可以采用演讲、口语表达与交际、名著欣赏、中国文化等讲座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阐述来对学生进行人文性的培养,让学生在文学艺术中得到美育教育,培养美好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以及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   (三)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要选择能够体现人文性的教法   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要将人文性放在首要位置,要能够充分体现大语文观,合理利用语文学科中现有的人文素质教育资源。教师选择了恰当的教学内容,就要通过能够体现人文性的教学方法实行民主开放式教学。教师要努力将对语文文字的欣赏多元化、多角度展现,更要注重学生在文学欣赏中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积极思维、主动参与中理解和感悟。教师在教学中,要留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对教师授课内容中的审美的点得到灵魂的触动,汲取文字带来的愉悦感。教师要能够真正寓教于乐,以爱心施教,广泛吸收百家之长,创新教学,鼓励学生争辩,鼓励学生的独有思维以及感悟,鼓励学生在教学中能够真正有所得。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审美、尊重、理解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当中,让学生在语文课上能够得到身心的和谐发展,能够得到足够的愉快体验。这就要求高职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时机,因势利导,让学生乐于接受文化熏陶,乐于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自己的能力。   四、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要从多种角度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p#分页标题#e#   (一)加强本土民族文化传统教育   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存在的不同程度的道德问题,对学生进行关爱心、责任心以及诚信道德的教育。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也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借鉴。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高职语文课本中的如刘备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人文科学经典以及极富人文色彩的传统文化,可以滋养着新生代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些中华经典,通过对这些民族精髓的深入挖掘,通过课堂语文教学传承给学生,培养学生爱国、爱我们的民族、爱自然以及人类、热爱正义等人文精神。教师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如“仁者爱人”的人格教育,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教育。学生只有真正具有优秀的民族人文精神,才能具有全球眼光的同时拥有本土意识,在全球化和本土化的互动中构建独特的人文精神。   (二)在语文教学中,高职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对作品的多样的个性化解读   文学作品的意义的解读与学生独特的个性素质有关,是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发现的。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解读能力,让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将自己的体验以及个性化的独特生命意义将文本具体化,使作品和学生的内涵融会贯通,成为独我思维。学生只有在文学作品中寻找到生命意义的投射,才能对文学作品做出个性化的反映,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写作目的相契合,主动建构文学作品内涵。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与阅读的文学作品形成感情上的共鸣。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肢解”文本,让学生对文学作品整体感悟,寻找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情感,产生生命共鸣,以期能达到身心俱释放的思维境界。学生因此能够充分张扬个性,发挥创造潜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紧紧抓住主导地位,充分挖掘文学形象中的情与美的因素,让学生在阅读中、在教师的引导中潜移默化地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情感以及审美能力。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而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得到情感的升华和提高。   (三)教师要将语文的课堂知识的训练与人文素质培养有机结合,并积极开拓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新课程   高职的语文知识的训练不仅表现为对语言表现力的理解,而且高职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基本都是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因为教师要在语文知识的训练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伟大的人格,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同时,教师要积极开拓如书法、作文等侧重于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以及情感熏陶的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新课程,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总之,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反映高职语文教师语文教学能力的实践活动。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高职语文中承载着人文特色的文学作品是教师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在教学中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课堂讲授、课外熏陶,使中华优秀人文精神内化为学生的人格以及修养等内在品格。高职语文教学的立足点应倾力在人文素质的培养上,在教育教学上应尽显人文色彩,呈多元之态,做到教学情境化、丰富化和内容适应化,同时还应重视寓教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