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计算机德育化分析

大学生计算机德育化分析

本文作者:任凤岭 任杰 单位:中国日报社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21世纪是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以因特网为核心的信息革命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等带来深刻的变化。然而科学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技术在给人们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在网络时代,传统的生活学习方式、知识传播方式、行为思维方式等,面临着巨大冲击。高等学校作为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场所之一,网络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德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

1.网络的发展及其内容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在全世界迅猛发展,成为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今天的互联网正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向前发展,其中Internet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用户最多,影响最广的计算机互联网络。而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3.1)的调查统计:18岁以下的占17.6%,18岁至24岁年龄比例最大,而其主体则是大学生。曾经有研究者在湖南省的几所高校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几乎100%的大学生都接触过网络,其中每天上网的占2%,偶尔上网的占70.30%,,经常上网的占27.3%,每上过网的仅占0.4%。以上一系列数据和调查表明网络和现代的大学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正以其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大学生,究竟网络有何魅力?网络是一个没有边界虚拟的世界,全球各种不同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在这里会聚交织。而且其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手段。网络信息量极大,有关资料表明,全球数据库总量已经达到100亿条以上,内容涉及科技、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体育、影视、卫生、音乐、股票、以及校园生活等,应有尽有。而网络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和使用的便捷性把时间和空间缩小到“零”,“天涯若比邻”已经成为事实,让大学生随时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大事,与时代潮流的最新动态紧密联系。

2.网络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

2.1跨越时空的网上信息传播,对高校的德育内容造成严重冲击

社会主义高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而网络具有全球性、开放性等特点,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对网络高技术占有的垄断地位,强势传播西方文明中心论,使得政治霸权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盛行。西方国家的这些别有用心的言论,必然会冲击我国社会主义德育内容,对青年一代特别是大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2.2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对高校德育对象产生了严重冲击

网上的信息垃圾引发的道德问题也不容忽视,在因特网非学术性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60%的青少年是在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而接触过网上黄色信息的青少年90%以上会产生性犯罪动机。就大学生自身而言,也存在着一定的道德失范问题。另外,网络传播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构成严重危害,一些大学生整天沉溺于网上聊天或浏览信息,课余时间大部分学生以学习计算机为由,进出网吧,夜间整夜泡在网吧中,大学生夜不归宿的现象十分严重。部分学生因为经常出入网吧,给家庭和个人经济造成困难,由此造成的学生学习能力降低,从而无力完成学业,最后不得不休学、退学的事时有发生。

2.3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对传统的德育手段造成严重冲击

在传统的德育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处于一种信息优势和经验优势的地位,在教育过程中容易树立权威,受到大学生的尊重,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如老师空洞说教,教育方法单一,形式陈旧,一味强调教育者的单方面灌输,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在网络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地位是平等的,教育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大学生的主动选择和自主吸收,单纯的灌输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德育工作。

3.网络时代做好高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网络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冲击是不可回避的,我们必须正视现实,面对挑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做好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

3.1加强高校德育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新型的既懂思想政治艺术,又懂信息网络技术的政工队伍在新形势下,这支队伍也受到了挑战,仅仅具有深厚的政治理论素质已显得不够,要尽快适应新条件下的角色转变,更新观念,用网络及其他高科技知识丰富自己,向大学生介绍健康的书刊、软件等,丰富思想教育的内容;通过开展“网上论坛”等活动,直接与大学生交流思想。

3.2加强对高校思想教育网站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网上德育工作阵地一方面不让社会主义理想观念抢占网络阵地,将思想教育的观念融入其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造上网大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通过网上德育工作阵地的建设,逐步让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上起主导作用。

3.3加强对信息网络的监控和管理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管制经验,对网上信息进行“过滤”。我国也应该建立先进的信息检测机制,“过滤”流入我国的网络信息,以防信息垃圾和犯罪活动的入侵。当前,加强网络立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3.4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大学生对网络技术的接受和掌握很快,但他们正处于道德修养还比较薄弱的阶段,自我约束力差,容易放纵自己的网上行为,做出一些违反网络道德的事情。为此,我们要尽快把道德教育纳入德育教学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要通过教育、宣传、监督、规劝、舆论压力等他形式促成大学生“网民”的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的提高。

3.5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要改革高校“两课”教学的内容与方式,实现“灌输式”教育向启发引导式教育的转变,“两课”教师必须深入研究“两课”教学方法的特殊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启发式引导,使之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场与方法,大力加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当代大学生可谓生活在三个层次的社会里,即人类大社会、校园小社会、网络虚拟社会。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培养大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雅的审美情趣。我们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树立精神文明典型、优良传统教育、优良校风学风创建等工作,使大学生受到良好风气的影响、熏陶和感染,从而有效地抵制网络信息垃圾的污染。总之,正视科学,迎接挑战,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研究新课题,探索新方法,就会永远掌握高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权。#p#分页标题#e#